首先,虽然智能制造(装备)专业的开设时间相对比较短,但是智能制造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展很长时间了,目前计算机专业是培养智能制造方向研究生的主要专业之一,结合当前的就业情况,智能制造方向本科生在考研时,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计算机专业。智能制造专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交叉学科,在考研计算机专业时虽然算是跨考,但是在知识体系上也有很多的交叉点,所以复习难度也并不算太大,只要有一个系统的复习规划和合理的目标学校,成功上岸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另外,当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规模相对比较大,尤其是专硕,人才培养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智能制造专业在读研时可以继续选择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方向,在工业互联网逐渐开始落地应用之后,智能制造专业的高端人才需求会进一步提升,所以当前读研选择智能制造相关方向是不错的选择,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来获得高附加值的工作岗位。站在就业的角度来说,读研计算机专业也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在就业时除了可以选择进入传统制造业发展之外,还可以考虑进入互联网科技公司发展,当前互联网领域的岗位附加值还是非常高的,从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整体的薪资待遇也在逐步提升。最后,由于计算机专业是考研的热点专业之一,所以考研计算机专业一定要早做准备,同时要积累一定的科研实践经验,这对于考研复试有比较积极的影响,比如参加一些专业比赛,或者是参加老师的课题组都是不错的选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 2020年)》以及《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并且落实《 中国制造2025》整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并推荐工作。根据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情况,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工信部是如何判定智能制造的要素条件,或者说智能制造是怎样具体呈现的,以及2019以下几年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离散型智能制造1.车间/工厂整个设计、流程和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以及进行模拟仿真,并且达到计划、生产、运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2.应用数字3D设计和工艺技术来处理产品的设计和、仿真,验证并通过物理测试和测试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以及工艺数据的集成化管理。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越70%,实现各种设备信息互联与集成,如精准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之间的信息集成,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设备、智能物流和仓储设备等高智能设备之间信息与集成相互合作。4.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以及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质量检查、设备生产状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实现可视化管理。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并且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工作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以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的企业经营管理功能。6.建立内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的工厂,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测试、物流和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和制造执行系统(MES)以及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信息互联互通。7.在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护系统,具有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了有效地避免系统故障或失效,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方法的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经过不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生产、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备智能升级、精益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和追溯性、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流程型智能制造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以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全过程监控,建立了数据采集监控系统,达到90%以上的生产过程数据自动数据率。实现原料收集、关键工艺和成品检验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利用,建立了实时质量预警。3.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工厂的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主要生产环节是实现基于模型的控制和在线优化。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等建立模型,以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5.对存在高安全性与环境污染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6.建立工厂通信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7.建立工厂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护系统,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经过不断改进,生产过程的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可视化,企业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方面智能化水平不断改善。网络协调制造1.在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相应的运行规则。2.与云平台协作,展示社会/企业/部门的制造资源,实现制造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3.基于云平台的协作,实现面向需求的企业间/部门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的共享、互补和对接。4.通过协同云平台,实现对订单的企业间/部门间生产资源合理分配,并制造过程各环节和供应链的组织生产。5.建立产品可追溯系统,在整个生产链中共享,实现产品制造,运营和维护服务的信息可追溯性服务。6.建立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护系统,具有信息安全保障功能,如网络保护、应急响应。通过持续改进,网络化制造资源和云平台不断优化,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高度集成,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与柔性配置水平显著增强。
从近几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毕业生(包括智能装备)往往有较好的就业表现,一方面岗位起点比较高,另一方面薪资待遇也比较可观,而且不少毕业生在毕业前会拿到多家企业的offer,选择的空间也比较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智能制造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当前正处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化时代,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持续推进,未来广大的传统行业,包括机械领域,必然要实现智能化升级,所以这个过程将会持续释放出大量的智能化人才需求。相比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机械领域的智能制造方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落地性更强。目前人工智能产品面临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落地难,导致落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突破大量的行业壁垒,而要想突破这些行业壁垒必须有产业人的参与,所以机械类的智能制造专业更容易提出可以落地的解决方案。第二:实践能力更强。由于机械相关专业往往有大量的实验资源和行业资源,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目前研究生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比如专硕的培养过程往往就需要配备行业导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行业属性更强。相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机械类的智能制造专业具有较强的行业属性,较强的知识针对性往往能够有一个深入的学习过程,这对于未来的就业也会提供较大的帮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当前,工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数据时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2019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论坛上表示,我国推进数字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国,要把智能制造当作主攻方向,把握好5G时代的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进一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企业要积极应用数字技术,开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各具行业特点的创新和改造升级。”李毅中认为,生产资料制造企业要在已有装备制造基础之上,扩大、丰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由自动化提升为智能化;生活资料制造企业要利用大数据来细分市场、开发产品、创建品牌;电子制造企业要打造智能生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生产智能终端产品,实现精准制造。随着5G时代到来,5G所具有的大宽带、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密连接、广覆盖等特性,将显著提升数字产业的功效,也为工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从4G的应用经验来看,事实上走出了一条‘先服务消费,后工业制造’的轨迹,5G商用很可能会重复这个规律,例如,高清视频、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李毅中认为,由于工业、制造业各行业的应用相对更加复杂,必须要加快5G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多方合作,加快布局。目前,5G在工业领域应用得到了初步探索。5G提升了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可以使所有的工业设备、部件等物理单元能连尽连,使发生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能采尽采。比如,南方电网用5G网络承载全部配送电业务,对所有数据都可以采集,打造了“智能电网”,使供电更加安全可靠。“5G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一定会创造出更多优质的应用场景。”李毅中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将带来一场工业数字化的转型变革。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也不断取得突破。李毅中表示,未来,京津冀三地要加强协同发展,在大数据产业创新应用、推进工业数字化方面进行更多合作。
这是e-work记者熊东旭对我的采访,首发于e-work网站和工业互联网前线公众号。工业互联网作为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已经受到从政府到行业的普遍关注。但当前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怎样的状态?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又是怎样的发展关系?2018年4月,e-works记者采访了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物联网专家、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特聘专家许永硕,请他就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业互联网在推动企业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记者: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您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对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许永硕:首先,《指导意见》准确的描述了工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是互联网创新与新工业革命的历史交汇期,各个国家都在抢抓新一轮工业革命机遇。互联网对工业的影响将会是颠覆性的,工业互联网将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生态、新业态、新模式。这个阶段处于换赛道的过程。在传统的工业领域,中国处于追赶状态,换赛道为中国工业提供了难得的改变工业地位的机会,在这一轮的机会中抓住工业互联网换赛道的机遇,发挥中国制造业完善的产业体系优势,利用中国的大市场改变中国的工业格局。其次,在对关键期的正确理解基础上,为中国工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目标。预计在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将全面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技术能力、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国家政策已经明确了具体任务,并在帮助相关执行机构制定具体的发展任务,共同推进中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记者: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要实现突破式发展还需要破除哪些障碍?就此请提供一些解决建议?许永硕:当前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比较热,各方都比较关注,但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也很多,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和认识。工业互联网是融合了工业、通讯、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金融的综合系统,一方面概念新,另一方面融合性强。这两方面导致现在大部分人对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价值、范围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从而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第二,工业互联网需要产业融合、共建生态,打破传统企业边界。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的技术和应用面非常广,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可以完成的,需要更多的行业企业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以融合的形式共同搭建成一个生态。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要让多家领先企业共同认可一个生态规则是很困难的,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形成企业共荣的生态规则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和不断完善。为了打破这两个障碍,当前尤其需要去做的就是加强行业的培训与交流。在培训交流中让企业、个人从多个维度理解和认识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价值,逐步形成对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选择企业自身的能力护城河,将自身的能力通过服务的形式为生态内企业赋能,逐步迭带出适合未来的商业规则。记者:您如何看待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之间的关系?许永硕:智能制造概念上个世纪就已经存在了,但无法普及,制约因素在于缺少一个跨平台、跨领域、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这导致,虽然企业有着强烈的智能制造转型需求,但实现难度很大。而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突破了大数据的制约,借助于设备的在线联网、跨企业、跨领域的行业覆盖,形成统一的大数据来源,在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创造。因此,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是这一轮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础,而智能制造则是工业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影响的方向。记者:当前国家强调要积极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在实践层面,企业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融合?许永硕:工业互联网可以对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三个领域创造价值,不同企业应该根据特点优先选择不同的方向。根据不同领域,有多种产业互联网的入手点。包括:第一,原材料行业做产业整合,着手点可以是供应链金融,也可以是物流能力;第二、设备制造商的产业整合,着手点是设备联网、设备的MRO经验;第三、工业消耗品的产业整合,着手点是产业的数据目录和渠道能力;第四、终端消费品行业的产业整合,着手点是终端用户的入口和设计。当然,所有产业平台成熟后,金融、数据、规模效应都会创造巨大的产业价值。记者:e-works粗略统计,目前表示能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厂商已超过100家,在您看来判断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有哪些?许永硕:我认为,对于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不同可以大致分两类,即技术赋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赋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赋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核心是降低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开发生态企业降低开发门槛。而产业赋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则能够将行业应用、产业标准、最佳实践通过服务的形式为产业内企业创造价值。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对照分析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类别。记者:请分析一下当前制造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需求主要体现在哪些层面?许永硕:基于我对制造业的理解和行业经验,我认为当前制造业对工业互联网的关注点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层面:第一,供应链透明化。供应链体系内(包括上下游,企业内)设备、物料、人的信息的实时可视;供应链体系内历史状态的追溯,根据历史大数据汇总出来的模型;以及供应链体系根据当前数据以及经验模型对未来状态的可视(比如需求预测,可提供未来产品可承诺订单量ATP)。第二,汇总的数据以及模型,根据实时的状态数据提供的服务,为企业赋能。比如在人力密集型企业,现在最缺的是能做好排产的车间主任或者厂长,不同水平的厂长排产可以决定工厂的效率,为了保证排产的一致性,借助APS工具的赋能,让没有经验的的排产人员借助APS工具可以实现优秀的厂长的排产水平。第三,质量控制,在生产制造上,借助工业互联网,可以在更大范围实现闭环,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第四,优化产品设计环节,将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使用环节信息打通,将最终用户的使用信息反馈到产品设计部门。记者:对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划与实施,您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许永硕:首先要考虑企业本身的能力以及对产业的洞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垄断型,需要通过规模效应、汇聚效应创造价值的,平台型企业的价值巨大,所以平台型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在平台初创期,要能够洞察产业的趋势以及痛点,通过解决行业痛点,击穿设备或者用户量,进而成为平台。其次,对厂商而言,在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时,需要考虑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提供的服务,是否有客户愿意买单?如果有企业愿意付钱采购这个服务,说明是创造价值的。通过价值创造的服务,为产业赋能。记者:如果让您选择几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做点评,您会关注哪几家?许永硕:我接触和了解较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PTC Thingworx、IBM Waston、西门子MindSphere、用友精智、汉威电子物联网。具体来说:1、PTC Thingworx。是我接触最早的工业用的物联网平台,最近PTC将ThingWorx定位为工业创新平台,更多强调ThingWorx是一个技术平台。基本实现互联、建模、分析、体验的综合能力,能为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广泛的平台开发支撑能力。同时整合了Axeda的管理经验,一直都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标杆企业。2、IBM Waston。拥有通用软件能力,特别在认知计算(大数据处理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领先的技术实力。不仅能支持结构化数据的分析,也能支持非结构化的应用场景。特别适合于上下文关联性比较强的应用场景。IBM Waston不仅可以为工业互联场景提供数据采集和分析服务,还能应用于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3、西门子 MindSphere。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巨头,西门子将丰富的行业经验转化为工业互联服务能力。作为工业自动化软硬件设备提供商,西门子深刻理解设备的技术、功能和特性,建立了诸多行业工业标准。作为制造企业,西门子也深刻理解工业企业的管理特点和业务需求。正因如此,MindSphere才受到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4、用友精智。最早我是做企业应用软件开发、实施和管理的,因此我对企业管理型软件比较关注,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用友推出了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用友基于服务制造企业的行业积淀,提出了5层架构的全局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基础平台iuap上,构建智能互联的智能工厂,同时向上接通企业智慧管理体系,与产业链上下游互联,最终企业所有数据汇聚云端实现智能分析与决策。5、汉威电子物联网。这是一家从传感器起步的企业,目前已经向下游延展仪器仪表。其产品主要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安全以及燃气、石油等行业危险气体安全监测领域,作为国内制造企业做工业互联网的一个典型企业,汉威电子在物联网的发展真在引起我的关注。许永硕: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物联网专家,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特聘专家,廊庭(北京)科技创始人。熟悉信息化、自动化、物联网三个智能制造的关键领域。十余年企业应用软件开发、实施、项目管理经验,5年物联网行业经验,对物联网发展趋势的判断多数都得到了验证;了解自动化行业,为西门子工业撰写了2013-2014的典型案例。著有:《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主要从三个点进行改造升级:利用新技术,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和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伴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国家明确的经济方向是稳扎稳打,高质量发展,既要提高生产效率,也要提高生产质量,向前沿技术突破。提高制造生产效率是国家的宏观方向,落到具体的制造企业,则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改变。企业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关键仍然在操作层,通过对传统生产车间进行升级改造,打通管理层到操作层之间的壁垒,运用相对应的生产信息管理软件,实时显示生产进度,有效排程,提高生产效率。制造实力强大的公司还可以将数字化和自动化融合,运用机械手臂、数控机床,升级为自动化车间,实现关灯作业。产品的从无到有需要经历多个环节,生产制造流程的改造升级是容易看到的环节,而在制造效率升级辅助性层面,采购、流通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运输环节关系着生产制造的进程,优化升级物流体系,推动采购、生产、流通上下游信息实时共享,进一步推动制造效率。信息时代的制造业,已经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软硬件集合的生产设备更为大家所常见,数控、传动、芯片、电子等,为制造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方向与可能。从已有的生产环节进行改造是制造企业提高效率的常用手段,而现在,新的技术方兴未艾,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新的焦点,抢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与产教结合实现赋能,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变革,改变制造形式,提高制造效率。制造向智造转变,只是一个字的变化,背后却要历经无数技术的升级配套,攻关克难;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并不是件简简单单的提高“速度”,更重要的技术突破、优化结构、整合资源。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新增审批专业名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正式通过教育部审核予以备案,小萱这就带你了解一下它!01、设置背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开启了智能制造的新领域,给制造业带来新的理念、模式、技术和应用。人类社会步入“工业4.0”时代的背后,智能制造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制造业的巨大变革同时带来了本科教育理念上的转变,亟需培养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大量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开始启动新工科专业建设,“智能制造工程”已成为热门的新工科专业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始终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面向制造强国战略对先进航空航天与高端制造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学校从战略全局统筹规划,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为主体专业依托,结合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相关专业优势资源,倾力打造“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面向航空航天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学科交叉高层次专门人才。02、专业概况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30名本科生,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为承载学院,将联合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计算机学院等单位实施专业交叉培养模式,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专业面向,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系统掌握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生产管理及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具有从事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敢于面对未来挑战,富有创新潜质,具备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善于学习实践的高素质学科交叉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具备培养潜质的复合型科学研究人才。03、核心课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规划的核心课程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大类平台类、机电控测基础类及智能制造专业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具有4个显著特点。首先,夯实智能基础。设置了工业智能与软件、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孪生与信息物理系统等课程,为学生建立智能制造的技术基础与专业间桥梁;其次,融合机电控测。有效与机械工程专业的机械、电子、控制、测试四大模块平台课程进行衔接,为学生在掌握机械工程技术基础之后从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习与实践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强化综合实践。上述专业基础课以及智能(增材、机加、装配)工艺与装备、数字化制造、智能工厂与管理专业课都将开设配套实验课,专业课中还设置了依托智能学习工厂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践,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第四,重视自我培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重视学生的自我培养,在必修课基础上,专业将规划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智能无损检测、设备运维与健康管理、制造信息系统、虚拟与增强现实、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云服务制造、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等若干选修课程模块,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发展规划,自主设计个性化的专业选修课程方案。主干课程包括:智能制造导论、工业智能与软件、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孪生与信息物理系统、智能(增材、机加、装配)制造工艺与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生产运作与管理,智能制造综合实践等。智能工厂及其技术层级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生产运作与管理智能工厂管控平台04、师资队伍自上世纪80年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成为国内开展智能制造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在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技术、智能工艺与装备技术、智能生产系统与管理技术、工业云制造模式协同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学科比较优势。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所依托的学术优势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数控及伺服控制、先进制造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生产工程、产品保障服务、现代质量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化工程、服务型制造等。作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主要依托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拥有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拥有工信部“航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高效数控加工技术创新中心、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机器人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类)、北京市高效绿色数控加工工艺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创新基地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以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师为主体,还有部分师资将来自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校内学科交叉单位以及国内制造工程领军企业和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目前有教师180余人,院士(兼职)2人、各类高层次海外及青年人才38人,其中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现有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05、特色资源围绕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7部;充分依托多个国家和部委的科研教学平台或工程中心,完成智能制造工程实验教学条件的建设和更新;通过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智能制造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精密特种制造等行业内龙头研究所、公司具有密切的行业联系。06、国际化培养深度参与学校“远航计划”和校际学生交换项目,专业依托学院具有成熟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与英法等国多所国际名校开展联合培养双硕士学位和双博士学位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合作课程和交流机制(中法)。与美国加州伯克利等知名大学长期开展“暑期学校”计划,打造特色暑期小学期。年均数百人次专家学者师生互访,中青年教师均具有海外学习或访学经历,本科毕业生年均出国继续深造比例达22%以上。读到这里,你了解我航新增设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了吗?2020年北航本科大类招生专业中,智能制造工程为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新增专业方向。对新增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选择对应的大类报考,报考成功后,经过一年的大类培养,可在大一结束时进行具体学院或专业选择。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来源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编辑 | 钱思远
来源:新京报网原标题:工信部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新京报讯(记者 许诺 陈维城)2019年12月23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在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时指出,要着眼融合发展,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会议要求,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继续推进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继续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新京报记者 许诺 陈维城
目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创新融合日益加快,产生的巨大效果和化学反应,不断推进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模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汽车、工业、消费品等等加快融入互联网,众包众设研发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出来。制造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研讨会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毋庸置疑,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制造过程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广泛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等方面。也可以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但同样显然的是,要在企业制造的全过程中全部实现智能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不久的将来。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下个世纪会实现智能自动化吗?而如果只是在企业的某个局部环节实现智能化,而又无法保证全局的优化,则这种智能化的意义是有限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更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而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智能制造和传统的制造相比,具有更多的特点和优势。第一,自律能力。就是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本身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的自身行为动作的能力,具有这一能力的设备被叫做“智能机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己的特性。第二,人际一体化。基于工人智能的机器只能进行简单的机械式的判断,只有人类才真正具备顿悟思维,人机一体化突出了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与机器智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第三,学习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自主学习,充实知识库,与此同时,在运作过程中,如果发生故障,能够自行排出,自行维护。能够自我优化和适应各种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中天互联致力于开发和拓展智能制造的应用等等,WMS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和MES生产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等也逐渐成熟,利用多种智能技术,实现信息实时传递,交互,生产更加透明化,打破信息孤岛的恶劣局面,实现多维度的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企业可心竞争力,基于大数据的支持,已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协同制造生产。
中新网客户端12月1日电 (记者 程春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多位专家11月30日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创造新动能、打造新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举措。”国研智库和洪泰智造共同主办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论坛上表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部门。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现在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显得更加紧迫,任务也十分艰巨。在隆国强看来,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没有制造业就谈不上强大。工业革命以后中国迅速从一个发达的农业文明国家滑落,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过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这些年,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实现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支撑整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隆国强说,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喊口号就能实现的,需要多方面一起发力。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梅克保认为,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提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快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创造新动能、打造新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举措。梅克保说,我国制造业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好不好”的问题依然存在,恐怕还会长期存在。因此,把智能制造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是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梅克保指出,从我国实际看,智能制造还处于发展初期,接近16%的企业在智能制造的应用阶段,5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的贡献率不到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的利润贡献率也低于10%。必须加快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机遇,为发展智能制造提供巨大空间。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第二,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创新企业的示范作用;第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保障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