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喻思南)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布了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国机构表现优异,17家机构跻身全球百强,其中中国科学院连续7年位列首位。自然指数根据全球82种顶级期刊,统计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可以根据各机构的论文发表数量及类别来排名。本次自然指数基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榜单显示,全球机构百强中美国有43家,中国有17家。中国10家领先的机构为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南开大学。化学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学科,有5家机构跻身化学科研产出全球前10。国家排行中,美国、中国和德国位居前3。根据调整后的2018年分数计量值(FC),排名前10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和澳大利亚实现了科研产出的正增长。此外,过去3年,分数计量值增幅最大的50家机构中有43家中国机构,并且包揽前10位。前5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2014年11月,自然指数首次发布,采用多种计算论文产出的方法,其中论文计数(AC)指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论文计数分值;分数式计量则考虑了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2019自然指数年度榜单首次推出经过归一化计算的大学科研机构榜单,主要考虑一家机构已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数量,在其领域论文总产出中所占的比例。本版制图:沈亦伶
必看!全国研究机构科技创新50强!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高校科技创新名单清华大学排名第一浙江大学排名第二华南理工大学排名第三具体排名如下全国研究机构科研创新名单出炉具体详情如下
剑桥大学,位于英格兰的剑桥镇,是英国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剑桥大学,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剑桥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8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70多人是剑桥大学的学生。剑桥大学,还是英国的名校联盟“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欧洲的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的成员。剑桥大学,以其高素质的教学,和研究水准而闻名。剑桥大学,目前有三十一所学院,以及150所学院等研究机构。
人民网东京5月12日电 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报道,英国科学杂志《Nature》日前公布了以2019年发表在主要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数量等为基准判定各国研究机构研究实力的榜单。其中,在日本研究机构里排名最高的东京大学也只排在第11名,这是该排行榜面世以来日本研究机构首次被挤出前10名的行列。该研究机构研究实力排行榜统计了去年82份自然科学系杂志中各个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贡献程度。结果显示,日本进入前50名的只有第11名的东京大学(去年第8名)和第37名的京都大学(去年第29名)。中国科学院则连续5年夺得第1名。并且,中国今年还有两家新的机构挤进了前10名的行列,其发展速度受到世界瞩目。在国别榜单之中,日本的排名位居美国、中国、德国、英国之后的第5名。虽然前7名的位次近些年没有变化,但是中国在论文贡献度评价方面比前一年上升了15.6%,而日本却下降了5.1%。(编译:许文金 审稿:陈建军)【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华社重庆10月2日电(记者黄兴)重庆市政府近日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合作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吸引更多创新资源落户重庆,助力创新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将与重庆共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和支持其院士专家到渝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北京理工大学将在两江新区共建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推动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将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高端研发平台,还将发挥其基础教育资源优势在渝设立分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在渝建设重庆研究院,促成该校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在重庆转化孵化,同时发挥学科优势助力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将共建武汉理工大学重庆智能产业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产业园,并逐步孵化一批新材料、光纤智能感知等领域新兴产业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共建重庆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为重庆城市发展、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科技支撑。科教资源匮乏、高端人才稀缺、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此,近年来重庆加快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此前已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拟在渝布局重庆学院、研究院等分支机构。(完)
“取世界精华,为我研发创新所用,是我们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突破,向高端产学研企业发展道路转变的必然选择。”徐董说:“至今,我们在全球拥有十大研发机构,其中四家研究中心分别在美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目的就在于借国外先进的人才、教育、资金等优势,为我们自己的创新研发所用。” 隆力奇全球研发中心1992年,隆力奇全球研发中心成立,主要承担公司新品研制以及技术嫁接和产业化任务。研究所下设护肤、洗化、口腔、日化、保健品、产品评价等项目研究小组。研发中心先后被上级相关部门认定为“江苏省日用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苏州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常熟市青年文明号”。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隆力奇生物科技研究所2005年11月,成立清华大学隆力奇生物研究所,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性质及功能、多肽蛋白质药物的口服及缓释、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机理和免疫途径、生物大分子的透皮吸收。隆力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批准隆力奇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批准设立,标志着隆力奇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引进、培养以及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博士后工作站主要从事中草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与创新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深入挖掘中国中草药千年瑰宝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隆力奇(美国)保健化妆品研究院隆力奇(美国)保健化妆品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3月,是隆力奇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全面研究亚洲人皮肤的生物与生理性能的研究院。研究院与世界顶级著名医学院合作,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仪器和最有智慧的思想来研究并发现中国人肌肤的生物与生理性能,寻找解决护理亚洲人肌肤最好的方法。隆力奇(日本)美健创新中心隆力奇(日本)美健创新中心成立于2009年4月1日,隆力奇(日本)美健创新中心的成立得到了神户市政府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心的使命是用优质服务和最佳性价比,提高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携手世界顶级科学家团队,以世界级领先技术实现振兴民族日化的使命,利用世界最新科技, 致力于美发护发类的产品研究, 开发最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产品。江南大学 隆力奇功能食品联合研究所2010年,隆力奇与食品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了“江南大学隆力奇功能食品联合研究所”。研究所围绕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和应用基础性的国际研究前沿,根据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突破功能因子代谢调控、生物标志物分子表征、高效靶向输送、智能化感官综合评判等核心技术,立足食品与人体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开发了多款新型高质量的营养食品。目前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其成果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研究所正在就生食、抗老化等产品从中国人营养、膳食、健康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隆力奇企业院士工作站2010年9月,隆力奇在江苏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设立了企业院士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龙院士为主的研发团队合作,充分挖掘院士及其团队的研究实力,进一步提升隆力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把隆力奇打造成世界知名、领先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隆力奇 丽娜有机产品(法国)研发中心隆力奇丽娜有机产品 (法国) 研发中心是由隆力奇与法国丽娜集团于2012年11月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坐落于法国著名海滨城市—拉罗切利,主要从事针对中国市场有机的、天然的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开发和研制。隆力奇 苏州腾飞研究所苏州腾飞研究所成立于2018年,拥有丰富的彩妆和高端护肤开发经验的研究型团队(博士、硕士)和技术型团队,以时尚消费为中心的产品研发模式,专注于彩妆和高端护肤的研制及新品技术的研究,拥有专有配方及技术。目前,已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服务,并和外部四大科研机构及全球研发中心深入合作,不断创新,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球美妆及高端护肤行业最高、最宽、最深的科研团队。隆力奇 意大利彩妆实验室2019年成立,主要负责彩妆护肤市场国际业务的拓展及产品研发工作,并与意大利ANCOROTTI及瑞士SV LAB等知名代工厂达成战略合作,旨在彩妆及高端护肤领域,从流行趋势研究、配方产品开发到供应链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十大科研机构的成立,标志着隆力奇产品结构和科技含量进一步升级。如今,隆力奇已经实现了从“低端引入”技术到“高端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变革。吸纳行业高端人才,凝聚全球智慧,为实现“中国智造”的历史性转变,振兴民族产业,实现“民族隆力奇、世界隆力奇、百年隆力奇”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图片为隆力奇授权中国网财经使用) (责任编辑:朱赫)本文来源:中国网财经
剑桥大学,位于英格兰的剑桥镇,是英国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剑桥大学,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剑桥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8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70多人是剑桥大学的学生。剑桥大学,还是英国的名校联盟“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和欧洲的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的成员。剑桥大学,以其高素质的教学,和研究水准而闻名。剑桥大学,目前有三十一所学院,以及150所学院等研究机构。
近日,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启动会暨揭牌仪式在樱顶老图书馆举行,6位院士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揭牌仪式后,中部中心成为国家天元数学中心继东北、西南、西北、东南中心之后的第五个中心,武汉大学为依托单位。共建单位辐射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北省、河南省和江苏省,由23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组成,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湘潭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出席仪式的有:国家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组长袁亚湘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数学处处长何成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江松院士,武汉大学数学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洪家兴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汤涛院士,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副校长李建成院士,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天元数学东北中心、西北中心、东南中心、西南中心的代表,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23家共建单位代表,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代表。会议由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赵会江主持。窦贤康为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窦贤康、洪家兴、江松、袁亚湘共同为中心揭牌。该中心学术委员会共有18名成员,主任由江松院士担任。窦贤康致辞指出,天元数学中部中心落户武汉大学,为我校数学学科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在武汉大学数学学科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诸多著名数学家曾在武大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数学家和数学人才。近年来,学院抓住武汉大学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契机,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持续推进数学学科发展。他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中心建设,希望中心产出一流学术成果,培养一流学术人才,打造具有特色的数学学科研究和交流平台,推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将中部中心放在武大,是基于武大一直以来在数学学科发展中的积累和优势。”袁亚湘代表国家天元基金领导小组,对中部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中部中心的成立,意味着国家天元数学中心完成了整体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的格局。作为一名数学工作者,很欣慰于武大对该中心的支持力度,期望武汉大学作为牵头单位,整合发挥23家共建单位的优势,着力构建交流平台、促进合作与研究,形成优势研究方向,推动数学学科发展。董国轩指出,数学学科在基础学科中具有独特性,因其在交叉应用过程中,可以始终坚守学术阵地,将研究不断深入。中部中心设立在武汉大学,离不开中心学术委员会、执委会、兄弟院校的共同支持,衷心希望武汉大学把这个优质平台用好,建立起协调、互动和共享的合作机制,培植新兴学科增长点,切实提升我国数学研究的整体地位。江松认为,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的成立正逢其时,意义重大,必将推动中部地区数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帮助我国数学更加均衡发展。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科实力强劲,近年来发展迅速,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研究方向布局均合理的学术队伍。在武汉大学和协作单位群的共同支持下,中部中心具有良好的基础。他表示,自己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将全力支持中心建设工作,为中心发展做好引领和推动。洪家兴指出,作为武汉大学数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七年来,他目睹了武汉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新”:硬件新、队伍新、成果新。天元数学中部中心落户武大,将与武汉大学数学学科的发展相得益彰,中部六省的高校也可以通过中心的建设把科研工作做得更好。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学术委员会章程,汇报该中心建设情况,规划2020年工作。据悉,国家天元数学中心是我国建立世界一流数学创新研究、对外交流合作、吸引国际优秀数学人才的基地,目前已经成立西南中心、西北中心、东北中心、东南中心和中部中心。中部中心依托武汉大学,共建单位覆盖中部地区六省共23所高校和研究所,旨在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区域性学术交流平台。中心将围绕分析这一研究领域,同时联合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与复分析、高性能计算、动力系统等数学分支,针对若干前沿领域和重要发展方向,促进分析领域在各个数学分支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
近年来,我国各类农产品丰产却不丰收的新闻常见报端。价值不菲的果蔬、花卉烂在田间地头无人问津的新闻也屡见不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亿。问题背后的最大症结就是有效的、系统的采后保鲜技术的缺失。农产品的保鲜难题一直以来也是有识之士所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些国内外致力于解决农产品保鲜难题的研究机构。01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瓦格宁根大学(英文名:Wageningen University)是一所研究生命科学的著名高等学府,始建于1876年。瓦格宁根大学是世界百强名校之一,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农业方向与生命科学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农业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连续14年被Keuzegids评为荷兰最佳大学。瓦赫宁根大学是荷兰农业方向实力最强的大学,也是欧洲农业方向与生命科学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在农业学科方面的研究机构中其排名为世界第二, 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机构中其排名世界第一。02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天津市农科院依托组建的,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企业化管理试点单位。“中心”现已具国家工程中心科研、孵化、生产、开发一条龙产业化工程体系,下设农产品加工研究室、果品蔬菜采后生理及调控技术研究室、采后病理及控制技术研究室、贮运保鲜新材料研究室、贮运保鲜新设备研究室、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室等6个研究室。“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根据多年从事果蔬贮藏及加工研究的基础和实践,研究与开发出的“绿达”牌果蔬防腐保鲜剂十多个品种,及系列果蔬保鲜膜等发明专利。03四季青(宁夏)保鲜技术研究院四季青(宁夏)保鲜技术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需求为导向、技术应用为根本的保鲜技术研究机构,由“亚洲锁鲜技术第一人”焦飞发起成立,坐落于宁夏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研究院立足宁夏,面向全国,针对农产品产业发展症结,提供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及技术支撑,通过保鲜技术的应用与驱动,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带动企业及服务客户创收、增收,推进产业技术的升级迭代。研究院坚持以促进我国农产品保鲜产业的科技进步,助推我国食品产业升级为己任,以保鲜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和落地应用为目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主要依托宁夏特色农产品例如盐池滩羊、枸杞、长枣、硒砂瓜等,致力于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与知识推广,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和复制应用机制,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打造专业的保鲜技术行业及人才资源汇聚平台,最终实现汇聚全球保鲜资源,助力中国食品产业升级的愿景使命。04德和资(北京)人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德和资(北京)人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3000万, 为国家级和北京中关村双料高新技术企业,属中国制冷协会团体会员。德和资是一家集科技开发、生产销售、工程设计与安装、用户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主要承建冷藏保鲜库,气调保鲜库,帐式气调(浆果类)保鲜库、动态气调保鲜库,冷冻库,速冻库,医药冷库等制冷工程,采用设备均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等多项认证,部分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技术接轨,德和资携手全世界气调保鲜技术鼻祖级企业荷兰VA公司共同开拓中国高端市场,专注于果蔬气调储存和超低氧储存。专业从事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发、气调库专用设备的生产、各类气调保鲜库工程的承建、为客户量身定做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05天津科技大学农产品保鲜团队天津科技大学农产品物流保鲜与加工研究团队,主要研究农产品采后衰老生理、病理的生物学调控,设施、设备、信息化设备和保鲜膜、保鲜剂研发。以农产品采后衰老生理与病理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调控机理为基础,开发保鲜设施设备、保鲜膜、保鲜剂、保鲜加工新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课题组研发的微型冷库已在全国30多个省推广8万余座,占同期冷库新增总量60%;充气式冷库、便携式预冷库与一体式制冷设备、相温库与配套脉冲式防霉机、脱氧机、二氧化碳脱除机和并联制冷机组,以及多功能保鲜膜、绿色保鲜剂等新产品已在国内外示范推广。06宁夏大学特色农产品保鲜加工科技创新团队宁夏大学特色农产品保鲜加工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于2009年。宁夏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何建国教授为团队领军人,宁夏大学博士生导师罗瑞明教授为团队负责人。团队现有人员38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22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0人。经过多年建设,团队凝练出农产品无损检测及加工装备、食品科学、特色农产品安全与加工、食品生物技术四个特色方向,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在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领域,设计制造集无损检测分级、风选除杂、清洗风干、自动称重装箱为一体的智能化红枣分级分选生产线1套,研发并推广农户生产型枣果无损检测分级设备20台;在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领域,成功研发成分基因检测技术,建立了宁夏牛羊主产区牛羊DNA指纹数据库,研发成功主产区牛羊品种、污染物快速、低成本检测技术。07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现拥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无锡),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中心等平台。在2012年教育部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蝉联第一。2011年,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了美国IFT国际食品专业认证,标志着江南大学食品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7年9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新媒称,据《自然指数2018·新星增刊》统计,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科研中心。“自然指数”考量的是全球科研整体状况,会考察全球8000多家单位的科研产出和影响力。最新的《新星增刊》则罗列了全球100家进步最快的科研机构,参考了2015年至2017年这些机构在82种高质量期刊上的新增发文数量。新加坡《亚洲科学家》杂志网站9月20日刊登题为《中国高质量研究在崛起》的报道称,“新星榜”的领先者显然是中国,因为中国的科研院所在前100名中占据了51个席位,明显领先于美国。美国有20家机构进入前100名,排在第二位。中国排名前三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被认为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为这四所院校的科研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此外,榜单发布者在分析了百强名单上的中国高校后发现,有四所高校是最近30年成立的。它们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榜单发布者指出,从学科实力来看,中国在化学领域具备强大实力。除关注科研机构外,《新星增刊》还罗列了11位迅速推进科研成果的科学家,其中只有两位来自亚洲: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专家葛炳辉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杰明·金。葛炳辉的科研成果是提高了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能够获取尺寸小于1纳米的结构信息,相当于使观测单个原子成为可能。他目前正在利用这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探索催化材料。报道指出,由此可见,虽然中国在百强名单上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似乎仍然保持着吸引科研人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