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房地产2020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完整版,请关注gongzhonghao:vrsina,后台回复“房地产”,该报告编号为20bg001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智慧化是园区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核能加速引擎, 是产城融合的最佳实现手段, 是生态立园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园区智慧化趋势, 赋予了园区智慧化系统广阔的市场, 智慧园区市场随着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呈增长态势。 预计2020年中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智慧园区是在园区全面信息化基础之上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是信息化不断纵深发展的综合性表现,市场规模突破2200亿。2019年,我国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169个,其中,华东地区国家级高新区数量排名第一,华中地区排名第二,园区区域分布不平衡。从高新区排名来看,位列2020年综合排名前4的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数量持续上升,智慧园区市场呈V字增长态势国家级高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或者各地政府建立,国务院批准升级的为发展高新技术为目的而设置的特定区域。主要依靠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区域经济实力、地理位置以及对外开放等优势,集中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部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为54个,2019年达到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十年间增加数量超过100个,远高于2008年前二十年的增长。据赛迪顾问测算,2020年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约达到2417亿元,同比增长6.5%,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有所波动,近两年智慧园区市场增幅略有收窄。预计未来3-5年内,园区原有传统基础设施与园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将显现,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和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向成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将持续增大,市场规模恢复较高增长态势,到2022年将超过3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区域格局: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区域智慧园区建设加快从国家级高新区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根据中国开发区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华东地区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占比达32%,排名第一,华中地区占比21.3%,排名第二。由此可见,我国国家级高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数量较少。从空间维度来看,目前,我国智慧园区已经形成了“东部沿海集聚、长江中部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及良好的园区载体平台,成为智慧园区的重要聚集区域;长江中部地区借助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发展智慧园区建设;西部地区依托产业转移机遇,结合各自区域特点和园区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整体来看,全国智慧园区建设多点开花、各具特色。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位列国家级高新区前四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对全国国家高新区的考评包括4个一级指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权重30%)、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权重30%)、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权重20%)、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权重20%)。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评价结果显示,位列2020年综合排名前4的国家级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其中,张江高新区顺利拿下亚军,是历次评价的最好名次,其4个一级指标排名总分也是历年最好成绩。苏州工业园区从2016年的第9位、2019年的第5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4位,超越了成都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等。此外,多家高新区拿下历史最佳排位,包括广州高新区、紫竹高新区、珠海高新区、南昌高新区、南通高新区等。智慧园区投资建设提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随着全球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园区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的产业园区也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智慧园区试点工作的推进,我国智慧园区建设投资掀起了一波热潮。根据前瞻汇总整理,中国部分智慧园区投资情况如下: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与招商引资策略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园区是城市发展地方产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壮大区域经济、进行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载体。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园区也遇到了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化建设来实现转型升级。但是很多园区并不清楚了解园区自身需求,今天就由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智慧园区的需求分析1。园区涉及主体园区通常涉及两类主体,即园区管理委员会(或称管理中心)和企业,它们在园区内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园区管理委员会一般属于当地政府的外派机构,行使政府职能,主要职责包括进行园区的整体规划、道路建设、用地管理、招商引资、园区居民管理等。园区企业一般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进驻园区,它们主要从事产品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加工、产品运营等相关工作。2。园区主体的信息化诉求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企业在管理与生产运营过程中分别存在不同的信息化诉求,这些不同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基础通信、园区安全、资源管理等方面。从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企业双方的诉求来看,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关注如何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如何高效管理园区、如何成功地招商引资等,归结起来其关注重点就是在取得政绩的同时使园区效益最大化。而企业主要关注安全和高效的日常生产运作、顺畅的企业内外部沟通、企业产品及形象宣传等,归结起来其关注重点就是在保障管理与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同时使生产成果能够获取最大利益。3。园区信息化需求园区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基础网络覆盖,二是园区管理信息化,三是沟通信息化。园区对基础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早期其只要求对固话和宽带等业务的承载,后期为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不断升级,网络架构不断完善,网络带宽不断加大,网络连接方式从有线过渡到有线与无线的结合,从大网过渡到专网,园区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从提高效率、节省资源、方便快捷的角度来看,管理信息化是必然的需求,随着园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管理委员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复杂。内/外部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推陈出新,园区管理委员会需要更贴近工作流程,应用性更强、更综合的新型管理信息化产品,以帮助其管理园区内的资源和设施、环境、企业,维持园区的安全高效运作。结语随着沟通领域的信息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早期园区仅应用诸如门户网站、电子政务、OA系统等成熟的基础应用,然而这些已经不再适应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了,目前园区对网上展厅、视频会议、智能楼宇等信息化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AI与IOT技术大行其道之时,智慧园区又一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从2012年至今,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更多的园区投身于园区的智慧化升级中。截至2017年,国内对智慧园区项目年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人民币,年新启动项目接近300个,智慧园区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园区呢?所谓智慧园区,是指融合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具备迅捷信息采集、高速信息传输、高度集中计算、智能事务处理和无所不在的服务提供能力,实现园区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企业经济竞争力、园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园区发展理念。在智慧园区,无论您是哪种角色都能自主代入,享受园区内提供的各种智能服务。智慧园区真的有那么智慧吗?智慧园区貌似一片繁荣之下,却孕育着难以掩盖的问题。各式各样的产业园区、服务园区、物流园区,打着智慧与智能的名目层出不穷,泛滥的“智慧园区”在繁冗的名目和噱头之外,似乎并没有带给产业需求实际的帮助。很多只是增加了温度、湿度传感器,并增添了一定程度的数据可视化以及园区IT项目,也被冠以智慧园区之名。这些所谓的“智慧”,只是解决了“园区发生过”什么这样的问题,却难以主动观察和干涉园区正在发生的状况,也就无法使智能技术真正保证园区安全,提升园区效率。那如何才能将智慧园区建设真正落地呢?笔者通过半年时间,陆续走访了包括科技园、产业园、物流园、教育园等园区,一方面听取园区高层管理人员对智慧园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与他们沟通园区智慧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需求。笔者认为,智慧园区建设必须结合当前园区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推进园区智慧升级。目前的园区存在哪些问题呢?1、管理效率低首先缺乏管理工具,流程还靠线下。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园区的招商、企业管理、物业报修、生活缴费等都是线下通过表格来管理,各方需求都是通过电话进行沟通,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也会造成人工成本的浪费。缺乏ERP、OA等最基本的管理工具,直接导致运营成本高,效率低下。其次运营团队欠缺,管理经验不足。由于传统的园区投资及运营方,仍然是靠地产的增量红利去盈利,比如卖楼,租金,物业费,水电气等。对运营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运营团队欠缺。另外也不像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那样能吸引到优秀的运营人员,本身重资产轻运营的模式也决定了园区在互联网+时代走的很慢。最后资产认识不清,变动无迹可循。园区除了楼宇、各种硬件设备以外,企业、用户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数据,都是园区资产,这些资产的原始情况,变动情况,生命周期如果无记录的话,就会导致管理无迹可循。2、盈利点单一现有的园区盈利场景无外乎卖房,租赁,物业,生活缴费,盈利点还是只停留在“房东-租客”层面,要想拓展新的盈利点,必须转变思路,打造更多新的场景。园区运营方需要突破“地主收租”思维,认识到园区本质上是人的聚集,围绕园区不同的人群进行打造,全面感知用户的需求,并通过PC,APP,微信等不同的终端给用户提供服务。比如:企业服务:招商代办、营销推广、共享空间、孵化融资等;个人服务: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保险金融,社交活动等;3、数据无沉淀“资产即数据,数据即资产”,园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园区服务的标准化、定制化,都是基于数据沉淀的前提,但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园区有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如何收集、存储、整理、分析。比如:园区自身经营数据(服务数据、经营数据、用户反馈数据等);园区企业信息(基本信息、上下游企业、财务状况、融资状况等);物联网设备数据(摄像头、交通、门禁、能耗等);用户数据等(人口属性、消费数据、购物偏好等)。有这些数据积累后,就可以解决上述几点问题,无论是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新增关系场景,还是拓展新的盈利点,都是数据的资产属性,即背后有待挖掘的巨大价值。了解了园区存在的问题后,园区的智慧化建设应该怎样实施呢?从需求角度出发,智慧园区应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运营者的角度看,需要高效智能的管理、绿色节能的设施;从企业的角度看,其长远发展更是需要各类企业服务资源,如工商注册、融资担保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良好的办公环境,以及完善的生活服务是其首要需求。但智慧园区的建设是个很大的工程,我们应该统筹兼备、抓大不放小、分阶段进行,每阶段能做到有的放矢,下面主要从信息化,场景化,生态化三个阶段来介绍园区智慧化建设。1、信息化实施信息化是智慧园区建设的基础。信息化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信息化无非就是上个OA,搞个ERP,后台统计几张报表,但其实这连信息化的门都没摸到。“数据结构化,流程标准化,业务在线化,沟通移动化”,让信息在各个组织和场景之间有序流动,并通过3D可视化建模让监测、查看、管理更直观更便捷,这才是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信息化的本质是数据的治理,也是打通各个系统的数据孤岛,结构化建模之后再进行展示。1)数据采集原有的信息系统、物联网设备、一卡通、园区各种服务、微信端、互联网爬虫等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首先保证这些数据是能通过技术采集并存储的,并在不同的系统中,通过各类关系进行关联。2)数据建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分类、计算、建模等处理,从而进行分析、决策和预测。这是数据处理中最重要的一步,必须有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行业经验。3)数据展现在不同场景下、根据不同人群、权限展现不同数据。对于园区来说,常规报表、大屏、甚至AR、VR等新技术实现的展现手段,逐渐成为实时监控、安全防范、园区成果展现的重要手段,这点在展厅中尤为常见。4)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技术层面不做赘述,主要防范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项目层面,主要避免挂羊头卖狗肉,虽部署快,费用低,实则打着数据的算盘,这方面至少应签署数据保密协议,数据保留在企业内、集团层面,或者双方就数据的使用达成协议。2、场景化连接信息化相当于构建了骨架,要让园区有生命力,还需要神经和血液,这就是智慧园区建设的第二个阶段,用互联网、物联网串起各种角色,通过场景把角色和服务连接起来。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园区的聚集效应解决了距离的问题,信息和距离都被解决,服务就能做到点到点,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都会得到提升。1)面向政府为什么首先要面向政府?前面十三五规划重点提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而智慧园区便是最能凸显建设成果的城市缩影,政府关心产业布局、纳税提升、就业问题、生产安全等,智慧园区的建设除了能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帮助政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所以项目是不是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各层面支持?2)面向企业这里的企业一是指园区运营管理方,智慧园区建设最原始的需求就是解决园区管理难,效率低的问题,将园区的资产和运营人员连接,产生的场景比如:租赁的管理,能耗管理,停车场管理,人员管理等;二是指园区入驻的企业,如果极大的丰富企业服务,比如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提供针对性的各种服务(办公、管理、营销、金融等),那么园区方和入驻企业的互动会更加多。3)面向个人个人的诉求更加不容忽视,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医疗等都是刚需,也是园区与个人加深互动的触点,现在各种互联网公司都在想尽办法抢占用户的流量,而园区是一个天然服务场景优势,8小时除了工作,也要让园区个人爱上园区的生活。3、生态化建设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前面两个阶段,解决的基本还是园区自上而下的管理和服务问题,当园区的城镇社区化运营属性越来越强,关联产业开始聚集时,就需要谋求内生发展,园区需要打造一个平台,对内是一个合作协同的生态闭环,对外有开放统一的接口和品牌输出,即能引导资源的有效流动,又能促进产业规模效应,聚集人才和知识,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园区作为平台方,不再是单向地控制和输出,而是要借助技术手段搭建基础在线平台,通过规则引导企业产出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激活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挖掘更多产业链上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配套服务并引导资源有效配置。这样的园区才能够进行思考和迭代进化。是不是这些就足够了呢?当然不是,实际上每个园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具体到了建设过程当中还需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定位以及运行的差异化,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案及节奏。目前园区正经历着从粗放到精细,从租赁到服务,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化过程,智慧园区一定是未来趋势,也是每个园区从现在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园区的智慧化升级一定要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段进行,步步为营,避免园区建设“智”有余而“慧”不足,实现园区真正“智慧化”。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园区15000余个,GDP约占整体经济的30%,产业园区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园区以既有园区为依托,以国家级园区为先导,已在全国范围广泛铺开建设,并形成了由东部引领向中西部纵深发展,区域间各具特色的智慧园区发展格局。智慧园区2022年市场规模或逾3000亿元智慧园区是在园区全面信息化基础之上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是信息化不断纵深发展的综合性表现。据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将达到2417亿元,同比增长6.5%,受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园区智慧化建设投资带来一定波动,近两年智慧园区市场增幅略有收窄。预计未来3-5年内,园区原有传统基础设施与园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将显现,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和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向成熟,智慧园区建设需求将持续增大,市场规模恢复较高增长态势,到2022年将超过3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智慧园区建设推荐飞企互联飞企产业基地作为中国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专家,飞企互联多年来积极参与国家及省市智慧园区标准制定工作,成功在全国500多个智慧园区完成了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等工作。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帮助园区实现跨越成长、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飞企互联深耕智慧园区领域多年,立足华南,辐射全国,全面进行智慧园区新生态布局,为当地众多产业园区实现智慧化建设与升级。业务范围包括园区信息化建设咨询、智慧招商、智慧物业、工程项目管理、智慧党建、园区一卡通、园区展厅、GIS系统、双创服务、企业服务、门户集成及数据整合等多个方向,助力园区构建核心竞争优势,为打造高端、高效、高质的智慧园区提供有力支撑。
笔者发现智慧化建设已经成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的有力武器,智慧园区建设将成为新代园区竞争的焦点。基于目前我国智慧园区的发展情况,其未来的发展将集中在以下几点。智慧园区发展的趋势服务网络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发展,园区入驻企业越来越重视园区网络的覆盖程度,网络覆盖已经成为园区智慧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应用智慧化物联网、云计算的规模应用促进信息化的深度化和智慧化。在园区这种大区域管理的过程中,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物流、智能监控等管理中,采用传感技术采集数据和视频信息,可帮助园区企业更高效而合理地创新管理。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的企业管理服务平台可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高效运营,同时降低管理成本。平台集约化园区的管理和运营将从分散向集约转变,基于云计算的大平台集约和数据的集中共享是园区智慧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平台集约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是把园区管理内部各个系统集成起来,统一入口、统一认证,数据集中。纵向是将园区管理与上级部门、企业对接起来,实现真正的园区公共大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运营社会化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参与园区智慧建设的主体和运营模式趋向多样化,仅靠园区管理者很难完成整体运营,园区的智慧建设需要园区管理部门统筹管理,需要园区企业、服务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多方合作共建。园区智慧建设不仅要解决园区运营办公问题,提高管理效率,还要注重经济效益、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将园区智慧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结语目前,产业园区的发展,无论是产业园区还是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大背景,即互联网时代对于各产业的冲击。
大会现场12月16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互联互通合作者大会在深圳正式召开。本次大会以“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场景融通”为主题,聚焦新领域、再上新台阶,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支付与出行的设备连接与大数据应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e运维受邀参加此次大会。e运维首席技术官宋洪宾会议共有4大主题论坛,8项成果、签约重磅发布,20+企业风采亮相成果展示区,50+领导、大咖、嘉宾主题演讲,70年城乡人居建设成就展致敬辉煌,600+政府领导、行业嘉宾、企业代表出席!在大会主论坛上,主办方正式发布了《中国智慧园区标准白皮书》,为未来智慧园区领域整体标准的制修订奠定基础,助力智慧园区未来可持续发展。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智慧园区是指一般由政府(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建筑或建筑群,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具备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协同运作、创新发展的新型园区发展模式,和园区建设、管理深入融合发展的产物。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既反应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目前,中国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30%以上。美国大型园区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会首先关注在基础设领域,中小园区则偏重于某个应用系统智慧化,例如智慧运维系统、智慧储运系统等。美国在智慧园区方面中非常重视大数据的积累和应用,并能够通过数据来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园区创新发展。德国政府通过《德国数字化战略》的实施,首先对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园区的安全生产和管理环节,随后再扩展至安防、仓储、物流等其他环节,逐步来促进园区智能化升级。荷兰政府非常重视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的可复制性,所以在前期调研和制定方案过程中时间较为漫长,论证也相对充分。荷兰各园区借助埃因霍温高新技术园区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纷纷合作布局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空间管理、运营管理等领域实现了内外资源的整合,将各类信息有机串联起来,通过多个系统的有效协作,为园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最大限度的确保园区高效运营。智慧园区建设具备多业态的特征,不同园区的关注重点不相同,产业主导:产业园区、政府开发区等;服务主导:办公园区、商业园区、社区等;效率主导:企业园区、政府园区、教育园区等。智慧园区应结合新技术,以科技为园区赋能,打造“安全、智慧、绿色”的园区,提升园区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实现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19年9月18-20日,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19)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世博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华为生态合作伙伴,上海蓝居智能科技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并成为此次会议发布的沃土数字平台认证级南向终端合作伙伴。沃土数字平台是华为构建在云基础设施之上,整合了IoT、AI、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GIS等多种新ICT能力,实现技术与业务、IT与OT、多样化数据的深度融合。“沃土”既承载着华为对数字平台的期望——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也蕴含了华为数字平台与众不同的特质,即积淀、融合、开放和高效。近年来,上海蓝居智能与华为达成多项合作,包括华为智慧园区、智慧校园、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并先后获得包括华为技术认证书、华为认证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伙伴、及本次获得的首批沃土数字平台南向终端合作伙伴。针对华为沃土数字平台与蓝居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合作,经过双方多轮讨论,涉及测试、研究开发等环节,使得蓝居环境监测系统既符合环境监测领域产品标准和规范要求,又可满足现代智慧园区集中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蓝居以环境监测领域专业的技术与经验,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一同构建智慧园区新生态。华为企业BG智慧园区业务部总裁苏宝华博正如华为企业BG智慧园区业务部总裁苏宝华博士所说:"华为智慧园区业务践行‘平台+生态’战略,依托沃土数字平台,联合生态伙伴,打造场景化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HiCampus,助力客户园区实现整体智慧、使能业务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引领至简体验。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园区,让智慧触手可及。”面对万亿级智慧园区市场,上海蓝居以华为沃土数字平台为契机,坚持环境监测领域专业道路,专注于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更好的环保设备和产品,为中国智慧园区与生态环境发展共谋共策。
园区全局性统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智慧园区的概念也在被扩展,在强调智能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台化、服务化和生态化。在这个阶段,传统园区的“一次性买卖”成为了过去式,园区管理者开始谋求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全局智能控制和全局场景运营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园区“运营”这一概念开始崭露头角,被反复提及。君思智慧园区认为“运营”涵盖了两方面:一是园区内“物”的运营,二则是对园区内“人”的运营。1、平台化:指聚合园区所有智能基础设施的数据,将园区的全局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使之能成为服务园区高效运转的“马达”。平台融合的数据维度越多,园区的管理运营就能越“智能”。2、服务化:通过打通行政、管理、服务及生活配套功能的横向及纵向传导机制,解决园区内其他用户角色的需求,实现园区服务的优化升级来解决园区的招商、利润增长问题,打造园区的独特品牌,创造新的园区增值点,增强园区竞争力。3、生态化:通过将“智慧”渗透到园区建设与运营的每个细节,其管理的半径和纵深将相应扩大,从而真正体现园区的管理、服务和运营能力,为此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以空格可延展的生态系统。生态化需要在平台化和服务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而生态湖此时智慧园区的最终形态。三大运营思维打造智慧园区典范打造智慧园区的典范,应以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为实体,产业集群为面,带动园区内各企业及组织共同参与,通过资源共享,建立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系统或体系。1、共建共享云平台,互联互通大数据智慧园区必须不断引入活水数据,反复进行互动、反馈、输出等活动,为园区的管理决策做依据,使智慧园区获得持久稳定的园区运营保障。而这些数据就是源于智能设施、园区用户、园区商家和园区入驻企业。2、把握用户需求,打破园区利润僵局IDC发布《中国智慧园区市场现状与预测分析,2019》报告,智慧园区发展不仅仅是新技术在传统场景应用以提升用户体验和管理效率,更是线下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的“流量战场”,在形成资源闭环的基础上,构建园区商业及产业生态圈。3、实现差异化服务,提升园区品牌影响力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缩影,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气质,不同的园区也存在差异化。园区想要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摆脱同质化困境,构建差异化运营,形成园区品牌,才能以标杆效益实现智慧园区的颠覆性创新。君思智慧园区可通过对园区进行战略咨询规划,打造园区特有属性,搭建园区专属运营体系,在实现去同质化发展的基础上,助力园区品牌溢价,赋能楼宇生命力。4、智慧园区是未来新兴基建的重要建设内容中国智慧园区建设正进入快速发展期,2019年数字化投资超过1600亿元。IDC研究预测到2020年,政府产业园智慧园区投资为754.3亿元人民币,住宅地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为279.6亿元人民币,商业地产智慧园区投资为327.6亿元人民币,产业地产智慧园区投资为222.6亿元人民币。同时,政府政策的推动、5G的全面铺开以及基于疫后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的背景,也将智慧园区的发展推向了更高的高峰。-end-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关键智慧园区广义上是指园区信息化、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园区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信息化和产业发展智慧化。由此可见,智慧园区建设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其中,物联网被誉为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2017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对于智慧园区建设而言,物联网技术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可以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物联网应用平台从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三个层面,为智慧园区提供统一的应用与管理平台。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园区建设必是未来智慧园区的发展趋势之一。相比物联网,云计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基于此,我国云计算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69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4.3%。云计算在智慧园区内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对物联网、GIS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可以使其更加庞大,信息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可以与BIM模型等结合,对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进行模拟并给出相关建议。大数据技术所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上,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为这些领域发展赋能。近年来在政策和技术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大数据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大数据市场产值规模达4700亿元,同比大增30.6%。对于智慧园区来说,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园区智能设备数据化,通过内外经营和管理数据的采集,以智慧园区平台为依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及沉淀,并逐步深化数据的分析、应用和管理,对平台沉淀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搭建,逐步在运营管理和业务分析中让数据发挥其分析价值和作用,为园区节能环保提供决策指标,指导业务和管理的方向。除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技术还包括GIS技术、BIM技术、人工智技术等。如BIM技术是智慧园区及智慧建设的基石,只有通过BIM技术,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才能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综上所述,GIS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BIM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均可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发挥作用。将进一步用于园区建设建设智慧型园区是未来各类经济园区发展的方向,实现园区的智慧建设及管理需要建设一个智能化的园区服务平台,此平台需要协调应用多种理论和技术,更全面、更有效、更快捷、更智慧的将园区建设及管理的各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园区智慧化发展。现阶段,国内对上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均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其中部分已经在交通、医疗、公共配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用于园区建设和管理上。另外,各地加强了园区智慧化的建设投资力度,2018年全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已增2688亿元左右,这意味着相关技术在智慧园区建设的市场空间将扩大,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与招商引资策略分析报告》。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