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未来5年中国智慧农业发展规模预测分析龙虎沟

未来5年中国智慧农业发展规模预测分析

1.1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发展规模目前提倡的现代农业精细化生产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以感知为前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平台构筑成功,现代农业悄然步入物联网时代,智慧农业大局初现。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智慧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32亿美元左右,并且有望继续增长。图表14 2015-2019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1.2 中国智慧农业发展制约瓶颈“智慧农业”的全面和深度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从当前国内一些“智慧农业”试点来看,反映出的首要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换言之,盲目的技术崇拜导致不计成本的投入,而缺少标准化、规范化,项目层次普遍偏低的示范对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作用并不太大。所以,需要对“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更为科学、规范、标准的管理和评估。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农业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投入有几大特征:投入量大、范围广、较集中;一次性资金投入数额大;效益回报周期长;操作人员需专业等。但在当前,农村产业多属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并且资源分布不均,硬件基础设施质量普遍较低,资金投入的渠道较为有限,农户的科技文化水平较低,这些都成为“智慧农业”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多只在实验室操作,属于概念性技术,与真正的农业环境进行对接还存在难度,实际应用性还有待提高;传感器技术没有能够实现全方位,目前的主要应用是在感知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水分、肥力,水资源的成分分析等方面,而对于生物体自身生长信息的感知以及其他环境因子的监测还有欠缺,再加上研发力度不够,造价普遍偏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操作不够简易化,农户使用难度较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容量、通量还不够,处理速度较慢,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仍是当前的攻关难点;信息决策系统的相关技术模型不够成熟,使用率不高,运作的模式、方法都有待创新。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推广和提升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在三个层面协同发展:第一层面是“物与物”的灵敏通信,需要在电路、通信等模块对技术功能,尤其是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和投入;第二层面是“物与人”的即时交互,能够方便使用者和决策者全天候及时掌握各类数据信息,并解决传输速度和处理效率等问题;第三层面是“人与人”的开放式传播,通过物联网和云服务平台,人与人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驱动力。这些都是“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扎实解决的问题。1.3 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农业农村部发布农民合作社农产品供应信息、阿里巴巴推出爱心助农计划、拼多多上线“抗疫农货”专区、江西省开展全网电商助农行动……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不利影响,以农产品线上销售为主的渠道、平台大幅增加,加速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的数字化转型。2019年5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于2019年12月份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数字农业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出要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需解决数据从哪来和如何管、数据如何处理与分析、数据如何服务等问题。我国农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标准缺失阻碍应用协同,发展基础“空档”;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创新能力“掉档”;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不够,数据整合不充分、开发应用不足,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不够,产业化水平“断档”,因而迫切需要补齐数字化不足的“短板”。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明显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农产品销售。为此,各部门、地方及企业等在农产品销售渠道上加速数字化,如农业农村部在官网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农民合作社在行动”专栏发布农民合作社的水果类产品信息,发布三批合计约4060家农民合作社产品供应信息。2020年2月6日阿里巴巴推出爱心助农计划,融合数字技术、数字物流、数字金融等全方位能力,帮助农户实现产销对接。2月10日拼多多上线“抗疫农货”专区,帮助贫困地区和部分农产区解决疫情期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2月10日京东开通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全面开放供应链、物流、运营、推广等核心渠道资源,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江西省商务厅联合省融媒体中心、江西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协调动员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顺丰、中通等知名物流平台,及省内20多家电商平台和1500余家重点电商企业全面展开“全网电商助农行动”,借助电商渠道帮扶加快滞销农产品销售。总体看,在政府网站、电商平台、协会等各方力量支持下,加之各地市长、县长在平台上的直播带货,农产品滞销情况明显好转。事实上,各地早已在积极探索和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数字化。如河南省浚县,种粮大户通过安装在家里的电子显示屏或手机App,不仅能随时获取各地块的温度、湿度、风量、雨量以及土壤墒情、病虫害和灾害预警信息等,还能通过手机遥控指挥田间的摄像头,观察农作物生产、拍摄实时画面,一旦发现害虫等异常情况也可拍照片上传系统,由专家研判进行指导,实现双向互动。在四川大邑县,通过田间安装的摄像头、气象监测设备、土壤检测仪和工业级路由器,再加上天空中的遥感卫星,能使各种农田信息能及时传输到手机应用平台。从国内外实践看,数字技术已成为农村新的生产力,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是大势所趋,我国已进入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农村的新阶段。《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战略实施。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指标上,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由2018年的7.3%提升至2025年的1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由2018年的9.8%提升至2025年的15%,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由2018年的38.4%大幅提升至2025年的70%。对于2020年的农业数字化工作,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发布的《2020年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抓好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试点。进一步优化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布局和设计,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指导,探索县域范围内重点农产品数字化转型路径,形成一批数字农业技术支撑规范和集成应用模式,总结一批可复制的数字农业发展典型案例。1.4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潜力智慧农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发展需要一系列条件进行支撑,目前主要需要加强三个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人才储备和加强农业科研投入。随着以传感器为主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农业土地、农作物等数据获取变得相对容易后,资本支持力度会逐渐变大,智慧农业企业以及该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农业是一个发展慢、周期长的大产业,而资本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资本也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由于农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农业是一个相对来说不太受资本青睐的产业。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智慧农业会不断发展出更多的农业科技公司。当前,智慧农业企业融资情况发展较差,融资轮次较低,相对于无人机植保企业,农业数据服务企业融资情况更少。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数据的支持,农业若想完全实现智慧农业,需要首先实现农业数字化,完成农业物联网布局,智慧农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漫长。

金女郎

2020年全球智能农业装备市场调研及重点区域研究 智慧农业良机

(原标题:智慧农业背景下 智能农业装备迎来发展时机#农业种植#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的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农业耕地面积广,但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农业也不断与新兴科技技术结合,逐渐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转变。在智慧农业的大背景下,智能农业装备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全球智能农业装备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重点区域研究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实现了从人力畜力到机械动力的历史转变,尤其近年来,电子科技、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能农业装备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就目前来看,我国智能农业装备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制造水平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我国仍长期处于第三梯队,即中低端制造领域,国内农业装备中低端市场较为饱和,农业装备升级转型已成必然。 近年来,复合式、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农机装备已经逐渐成为智能农业装备的发展新方向,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重点发展的智能农业装备包括自动驾驶拖拉机、农业机器人以及无人机三大类。而国内智能农业装备的使用可靠性和耐用度不足仍是我国相关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智能农业装备是智慧农业的发展基础,是现代化农业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已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智慧农业发展,多项政策文件中均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及相关设备。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协同发展;推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农机、农业机器人等新装备在规模种养领域率先应用。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到围绕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研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装备不断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转型。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智慧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智能农业装备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保护者

农产品电商存在的三大问题;业内人士:5G+智慧农业市场巨大

封面人物:山东德州扒鸡董事长 崔贵海三农日报第543期今日名言:没想过退路,不成功就做到成功为止。——佚名看三农日报,发现更大的产业!「要闻」1、农业农村部:全力恢复生猪生产 努力促进猪肉替代品生产11月1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力恢复生猪生产,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动已出台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形势研判,多方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努力促进禽肉、牛羊肉、水产品等猪肉替代品生产。2、农产品电商存在的3大问题首先,物流运输成本。因为产品基地的分散性,农产品运输困难,如果发展冷链、保鲜的话,就会增加农产品基地或农产品电商平台的成本。其次,农产品不具独特性。农产品电商仅仅是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加持环节,核心是农产品本身,然而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甚至同质化严重,导致难卖,消费对农产品感知度低。再次,没有流量就没有买卖。目前,农产品电商很多依附在京东、淘宝等大佬级电商平台上,因知名度低、品牌营销能力弱等原因,所以只能通过广告的手段获取流量和用户,这也增加了农产品电商平台的运营成本。「地方大动作」3、浙江:到2022年建成省级高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00个近日,浙江省发布《关于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浙江农业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建成省级高水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00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6% ;力争省级支持乡村振兴财政投入1000亿元以上,省乡村振兴绩效奖补资金100亿元,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1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新增1万亿元,农业信贷担保额100亿元,引导工商资本下乡1万亿元,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基本形成。4、海南:规划在近岸及三沙海域布局 46 个海洋牧场近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表示,至 2030 年拟在海南岛近岸及三沙群岛海域选址布局 46 个海洋牧场,共计 31128 公顷。海南海洋牧场规划区域包括海南岛近岸海域和三沙群岛海域,共有养护型 20 个、 13593 公顷,休闲型 26 个、 17535 公顷。根据规划,海南将海洋牧场分为琼北海洋牧场区、琼东海洋牧场区、琼南海洋牧场区、琼西海洋牧场区、西沙海洋牧场区、中沙海洋牧场区、南沙海洋牧场区共 7 个区域,并建设以人工鱼礁、人工珊瑚礁、海藻场和海藻床为基础的河口、海湾、近海、岛礁类型海洋牧场,开展海洋生物增殖、休闲渔船配备、休闲渔业平台建设、可视自动监管系统建设和特色休闲渔业项目配设。「产业新势力」5、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近4500家,其中产地市场约占70%,已建成以洛川苹果、牡丹江木耳、舟山水产、赣南脐橙、重庆生猪、斗南花卉、眉县猕猴桃、荆州水产、定西马铃薯等13个全国性产地示范市场,区域性产地示范市场100余个,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全国性、区域性、田头示范市场三级产地市场体系。6、报告:LED植物工厂前景广阔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LED植物照明灯行业全面市场调研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在大棚使用的植物照明灯具中,全球主要还在使用高压钠灯,而我国目前仍以荧光灯为主。LED植物照明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目前市场渗透率较低,目前其主要市场集中在日本、韩国、欧美等从事农业人员较少的国家。但随着LED植物照明灯逐渐向中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家渗透,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LED植物照明灯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亿美元,行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7、数据:我国农作物秸秆多达6亿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农业废弃物为:各种农作物秸秆多达6 亿吨(其中玉米1.2 亿吨、水稻1.7 亿吨、小麦1.1 亿吨),玉米芯每年产出约0.1 亿吨,稻壳每年产出约0.44 亿吨,畜禽粪便每年产出约20.1 亿吨,蔬菜类废弃物1 亿吨,日常生活垃圾2.5 亿吨,农产品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及下脚料1.5 亿吨,林业生产中的废弃物0.5 亿吨,其他类有机废弃物0.5 亿吨。8、数据:我国食醋行业集中度低中国调味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食醋产业年产量已接近500万吨,但是产量10万吨以上的食醋企业仅有4家,食醋行业CR5(Concentration Ratio 5,用于描述行业集中度)仅有16%左右,而与日本食醋行业CR5的60%—80%相比,我国调味品行业仍有很强的整合机会。9、健康零食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尼尔森《2018中国消费市场的十大特点》显示,82%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在健康餐饮产品上花费更多,这个数据远高于全球68%的平均水平。所以健康概念在当前的零食市场越发重要。「公司情报」10、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未来3年500亿元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农发行日前明确表示,未来3年计划安排500亿元信贷规模和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及储备调控体系建设。同时加大对大型龙头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满足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此外创新中小微企业支持模式,利用小微企业贷款政策,创新运用供应链、区块链技术,为生猪生产及上下游中小企业、养殖场、养殖户提供网上综合金融服务和线上办贷,降低融资成本。11、汉堡王在欧洲25国推人造肉汉堡汉堡王11月11日在25个欧洲国家的2500多家餐厅推出一款“人造肉”汉堡,使用联合利华生产的植物肉饼,以巩固其在不断增长的人造肉食品市场的立足点。这也是汉堡王迄今为止在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次产品推广。12、牧原股份与华能信托投资210亿元养猪近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能信托拟与牧原股份合资设立经营生猪养殖项目的标的公司,未来1年内,华能信托投资总规模预计不超过100亿元,牧原股份投资总规模预计不超过110亿元。据双方合作意向显示,牧原股份确保在华能信托对各标的公司实缴出资到位之日起满1年内分别将华能信托投资资金全部投入到标的公司及其各子公司的生猪养殖项目建设中;资金闲置期间可用于牧原股份短期补充流动资金,但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年。「观点」13、业内人士:5G+智慧农业发展巨大业内人士指出,在5G时代,智慧农业将会有更大发展,可能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植技术的智能化;二是农业管理的智能化;三是消费者对整个种植过程的智能化监督或种植过程的公开化;四是劳动力使用的智能化等。14、极飞科技创始人:中国农业市场三大现状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彭斌分析了中国农业市场的现状:一是农村人口减少,老龄化情况日益加重,农村用工难现象日渐凸显,对可替代劳动力的智能化设备需求越来越大;二是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逐年攀升,但管理环节机械化水平仍旧停滞不前,农民缺乏有效的植保机械,大多还依赖手动方式进行农田管理;三是农业生产环节“耕、种、管、收”中,机械化水平较高的“耕、种、收”仅占农民约20%的劳作时间及40%左右的生产成本构成,而“管”则占近80%的时间及约60%的成本。15、蒙牛副总裁李鹏程:中国乳业黄金时代刚刚开始蒙牛集团副总裁李鹏程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乳品消费市场,单凭本土的乳业供给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中国乳业对进口的依赖将长期存在。李鹏程说:“中国乳业真正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未来中国将为全球乳业提供更大的市场与更多的机遇,并将成为全球乳业开放合作的重要推动者。”「融资」16、布瑞克获数千万C1轮融资近日,布瑞克农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C1轮融资,方为昌阳投资、凯浩投资、长策资本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强化布瑞克农业大数据产品的研发和商业渠道的拓展。关于本轮融资,布瑞克创始人孙彤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中国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创新企业,能够持续获得资本的青睐,是对布瑞克实力的认可,布瑞克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从信息化、到数据化、再到智能化的飞跃。”17、预制菜供应链平台“找食材”获天使轮融资11月11日讯,预制菜供应链平台“找食材”已于 9 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河系创投,本轮估值过亿元。创始人卢春龙表示,目前我国预制菜占冻品市场 20% 左右,而在饮食习惯类似的日本则占到 60%;这意味着,预制菜现阶段是个过千亿的市场,未来则有潜力成长为万亿级市场。找食材成立月2019年,创始人此前创立过冷冻品食材品牌“小春国际”,年销售额近 10 亿元。在观察到预制菜下游需求爆发、上游供应分散的市场环境后,团队认为这一方向存在着平台级机会。本文由农侠会整理编辑!

智慧农业迎来国家政策红利;国内化肥市场持续低迷

封面人物:东莞徐记食品董事长 徐乘三农日报第575期今日名言: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布雷顿看三农日报,发现更大的产业!「要闻」1、农业农村部:各地已落实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资金4亿元左右1月8日,农业农村部就12月份生猪生产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中央财政新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7亿元和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资金2.2亿元,已经拨付到县。截至目前,各地已落实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资金4亿元左右,适用于生猪生产的农机购置补助机具品种目录扩大到22个,涉及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四类,已使用补贴资金1.8亿元,支持7.2万个养猪场户购置机具7.6万台。2、智慧农业迎来国家政策红利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动力。另外,国家也提出了未来五六年智慧农业发展的愿景,从技术攻关(2019),到产品研发(2020),再到集成应用(2021),引领农业(2022),直到培育产业(2025)。但据专家表示:智慧农业的成熟和蓬勃发展还需要20~25年的时间,所以推进智慧农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地方大动作」3、河北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10家日前从河北邢台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该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41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均建有科技研发中心,全市小麦、玉米加工能力分别相当于年产量的2.8倍和2.2倍,农业产业化工作位居全省前列。4、贵州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显成效2019年,贵州省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坝区以全省7.2%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5%的种植业产值,亩均产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全省坝区平均亩产值逾7500元,同比増长30%以上。据了解,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给农民带来了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农家乐经营等收入。2019年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同时,规模化发展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坝区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产业新势力」5、国内化肥市场持续低迷据悉,当前国内化肥市场持续低迷,全国范围内中小厂商心态普遍不佳,后市的可操作性似乎也在透露着风险的信号。2019年冬季,复合肥市场整体较为清淡,大部分经销商考虑到往年冬储的惨痛经历,大量储备复合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仍多以观望为主,较好的冬储政策也并没能使经销商的信心得到明显的提振效果。预计2020年复合肥的价格走势仍将被原料行情主导,比较乐观的消息功能型复合肥的市场份额会逐渐走高。6、调研显示:仅有18.87%种植户按指导用药调研显示,我国公立农技推广体系在指导农民安全用药方面严重缺位。对于选择药剂的方式,不同种植年限的种植户不同。总体上,44.34%的种植户依靠自己经验或邻居介绍,36.79%依靠农药经营门店推荐,仅有18.87%按农技人员指导用药。药剂成本的投入在200~1000元/亩不等,但是药剂投入与产量并没有成正比关系。7、精细化管理是农业机器人的最大价值精细化管理是农业机器人带来的最大价值。机器人会收集大量数据,包括农作物的详细图像和影响其健康的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这正是使它们真正和传统农业相比与众不同的原因。因为机器人将会通过机器学习处理数据,他们将会通过在地图中穿行从而分别识别每个农作物,确定其每个个体是否繁盛,并据此进行管理。8、数据:2019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超3000亿据各大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的农产品电商的交易额会超过3000亿。截止六月份,农村地区的网民已经达到了2.25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将近了40%。还不到一半。证明还有60%的提升空间,所以农村网民的红利还远远没有结束。网络零售额上半年达到7771.3亿元。也就是农村地区除了卖农产品之外,还有农村地区的一些工业品,加工品,这些从农村地区卖向城市卖向了全国、甚至全球。9、调研:农业社会服务需求大调研发现,由于土地集约化规模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增长,催生了一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原有的农技站、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等基层公益服务组织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但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新生力量在职能上尚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在运营机制上缺乏制度规范,导致不同服务主体间服务衔接不顺畅,服务资源缺乏统一整合。从服务供给角度看,技术服务、农资服务、农机服务的比例可达到50%以上,但作业服务、质量服务、物流服务、品牌服务等方面的供给比例仅在20%左右。「公司情报」10、外婆家集团推新品牌“老鸭集”近日,外婆家集团旗下推出一个新品牌——老鸭集,主打杭州老鸭煲,目前其在杭州的首家门店已正式对外营业。对于老鸭集的特色与发展规划,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说,希望到店、到家一体化,外卖占比能达到50%,给家庭添一道大菜。在他看来,老鸭集可复制,2020年至少开10家门店。据吴国平介绍,目前老鸭集首店中,外卖销售占比约为30%,未来期望能达到50%,即到店、到家占比均等,其中到店的消费者也多为家庭消费。11、钱大妈供应链建设3大方向钱大妈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监杨康认为,钱大妈供应链未来建设方向有三点,第一是要产地化,从消费者到产地要有计划性;二是要有规模化,种植、养殖要产生规模;三是要在产地端实现标准化前置,包括商品分级标准化、包装/件装标准化、载具标准化。12、苏宁智能联合易果生鲜投资成立南京智果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近日,苏宁智能联合易果旗下企业云象,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云科技服务公司,即南京智果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苏宁零售集团总裁卞农。目前,该公司共有三位股东,除了上海云象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和苏宁智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外,苏宁零售集团快消集团总部办总裁助理鲍俊伟也是该公司股东。「观点」13、业内专家:区块链农业入局门槛高业内专家表示,区块链技术其实蛮复杂,涉及到密码学、计算数学、人工智能等很多跨学科、跨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一般的工程师在短期内可能很难去掌握。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短板”,现阶段最缺乏的就是农业信息化的人才,懂农业的人不懂信息化,懂信息的人不懂农业,而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范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本来就比工业慢好几拍,所以区块链技术进入农业的门槛极高。14、专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未来发展趋势专家表示,一些龙头企业缺乏对初级农产品质量的把控;一些农民合作社没有发挥其服务生产的作用,出现“空壳社”“挂牌社”现象;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生产的农产品供需不平衡,价格波动大,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建立“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必然选择。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有利于打破产业之间的“孤岛”,打通从农业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连接路径,以实现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有效衔接、多种要素的融通共享,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15、财经评论员:农村电商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桥梁财经评论员王超: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桥梁,农村电商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解决产品滞销难题,更可以实现产销对接,改善农业传统产业模式。同时,它也可以便利化农村人口的消费体验,让村民可以买到更丰富、更便宜、质量更好的商品,提高生活质量。「融资」16、单身粮完成A+轮融资单身粮近日完成A+轮融资,由杨冬云增资4000万。随着单身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单身粮未来将持续聚焦单身群体,从开发新产品到聚焦用自身品牌、IP向外赋能,单身粮也将从建立中国潮牌零食品牌的短期目标,到打造单身生活品牌的长期目标迈进,为此,单身粮未来也会拓展至更多的行业比如个护美妆、电器、服装、日用品等。单身粮是一家潮牌社交零食品牌提供商,单身粮是中国市场首个卡位单身人群打造的社交零食品牌。单身粮选择的方式是,卡位单身人群,针对他们在不同场景中的需求来设计产品,形成平台性品牌。本文由农侠会整理编辑!

大谩

万亿级市场,中国智慧农业加速新探索,技术+产业是条不错的路子

作者:南风来源:农业行业观察(产业●科技●商业)中国的智慧农业道路宽阔而曲折,一路风景很美,但要当心“迷路”...-010-骨感的中国农业自201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智慧农业相关政策,但是中国智慧农业一直处在缓慢爬坡期,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办法谈上“智慧农业”。前段时间,笔者回到湖南西北边陲的农村老家,该村拥有近2500亩的农田,这些农田以家庭为单位,各自为战,其耕作方式是机械化和人工相结合,所谓的智慧农业设备与应用几乎接近零。该村存在智慧农业的窘境,到底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至少3个方面:1)土地的分散而独立自记事起,笔者的老家都采用分田到户,土地按照户口本上的人口划分,分散而独立。近些年,村里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有些农田也被村子里的人或者亲戚代耕种,但是农田也没有归整在一起,还是以家为单位的方格田地,面积大多是几分田或者一亩田左右。分散的田地散落在四周,互不侵扰,各家管理管家的,无论是施肥打农药,还是耕种与收割依然采用传统的工具与方式,大田模式一直成为南方农村的病痛。2)90%以上的年轻人离开农村村子里的90%的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有些人去外地读书,有些人去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等发达地区打工。年轻人基本上是春节期间在家里待上5-10天,春节过后又离开村子,农村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客栈”。众所周知,智慧农业需要懂互联网、懂技术、有知识的人才能操作,然而,当今农村已经没有可以操作智慧农业设备及设施的人。3)农作物溢价低笔者村里的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部分是蔬菜,这些农作物的溢价很低。即使有些靠种蔬菜为生的人,基本上也是传统大的种植方式,因为智慧农业设备投入非常之高。有人曾估算,如果村里要搞蔬菜种植大棚,需要单独拉架设电线、网线等基础设施,而且这些设施的费用需要好几万元,同时每年的电网维护费用也要上千元。前期的投入成本非常之大,一旦蔬菜等农产品没有卖上好价格,亏本是一定的事情。除了以上3个问题之外,更核心的是笔者的村里几乎没有乡村产业,更缺乏农业龙头型企业,所以智慧农业体系在这样的农村只剩下“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020-等待破发的智慧农业众所周知,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单位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但是,在中国农业农村想要实现智慧农业,先要解决农业机械化。然而,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甚至落后于国外。数据显示,我国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相对滞后,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3%,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还较低,特别是机种、机收装备技术供给不足,还不能满足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亟待加快发展。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明指出,荷兰、美国、加拿大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很高,已经能够达到100%,按照我国的评价体系,这些国家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处于“高级阶段”了,而我国设施农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同时,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更是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在推动农业发展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其实,以上的问题根源是就是农业基础的薄弱。有媒体也曾经总结出,要想推动智慧农业驶上“快车道”,必须解决以下3大挑战:一是缺乏农业规模。农业资源较为分散或是耕地零散,难以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而导致新技术的应用和相关服务成本很高,难以吸引农户和农企的兴趣;二是缺乏数字基础。农业数字化水平较低,而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上都较为滞后,没有能够满足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撑条件,从而影响到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与新技术应用;三是缺乏核心技术。农业产业链不够完整,特别是农机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行业较为落后,关键技术缺失,重点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导致农业科技发展缓慢,技术应用成本高昂。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也提出,目前我国智慧农业所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数字技术产业化滞后、数据资源建设基础薄弱、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三个环节没有打通并形成闭环、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与生产需求脱节等多个方面。因此,国家政策及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智慧农业政策及扶持补贴政策,并呼吁更多的企业投身到智慧农业当中。

隰桑

引入大数据变量,万亿智慧农业生意正在加速豹变

2021年,智慧农业格外热。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3月,腾讯与新希望共同出资成立新腾数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农业互联网、智慧城乡等重大项目。2020年12月,华为携手佳格天地亮相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共同展示基于卫星遥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农业农村一张图”解决方案。数字技术正在为农业农村建设赋能赋智,重塑乡村发展的新格局的同时,更或是迈入商业化关键的一年。01、农业的转折大考据统计,中国每年农产业及食品总规模为9.3万亿元,农资为2.2万亿元,加在一起超过10万亿元。而中国社科院在《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中指出,到2025年末期,我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如何让农业拥有更多可能?当前看来,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最优方案。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近年来,国家相关文件多次提出发展农业数字化。国家多个部门先后发布了十几个利好农业改造的政策,在政策影响下,多个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到改造农业的大潮中。据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这其中,数字经济在农业的价值逻辑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农业提质增效的场景落地为切入点的数字农业赛道,正在改变乡村发展的新格局。投资者也正趋之若鹜地将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截至2018年,农业科技共投资209笔交易,总资本为16亿美元,后期交易规模中值升至1,000万美元。这是一个万亿级的蓝海市场,也是一个潜海市场。但,也一度处于“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面是越来越多企业入局,甚至包括京东、腾讯、阿里或自己下场或与农业公司“联姻”,竞争愈演愈烈。新入局者不断用各种概念描绘出的美妙未来。另一面是三农的问题尚未因此获得质变。同时大量处于中间部位的企业则不太好过,广泛存在产品落地难、创新价值增长乏力等问题,甚至有些互联网+农业的项目经历“九死一生”后转而改向其他业务。商业从来不是只看眼球。和其他产业相比,目前我国农业数字化仍存在诸多问题,产业竞争力相比于发达国家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比较老旧,投入不足,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而小农户生产依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特征,人均耕地只有2亩,生产效率低下,生产品质不够等问题普遍存在。简单来看,农业产业链可拆解分成三个环节,上游的种植,中游的流通,下游的销售。当下众多企业和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往往聚焦于流通和销售环节,对上游的种植环节的规模化改造却涉足者较少。传统农业中,农民种植农作物充满了不确定性,什么情况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可能有自然灾害,往往依靠的是经验,农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而数字化农业有助于解决这一不确定性。而早在1993年,美国就有农场主通过GPS指导精准施肥,而从2002年开始,遥感技术、智能机械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美国农业耕作中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10年之后,智慧农业技术已开始与物联网相结合。通过卫星和气象等技术手段,挖掘空间数据,在气象遥感分析体系下,提供技术领先的农业大数据SaaS平台,可以对种植物的土壤、空气、含水量等等进行监测,实现真正的科学种植。收益的不只是种植集团和农场,还有普通农户。佳格天地就是这样为数不多的从农业生产的上游出发的大数据服务公司之一。其创始人张弓认为,农业大数据将驱动农业现代化,让种植者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为农户产生价值。但农业数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体产业链条较长,产品投资周期也被相对拉长。在农业领域,无论大小企业,都很难在短期内实现高速增长和盈利。想要获得回报,非一日之功。02 建立“知天而作”的核心技术壁垒实际上,早从2015年起,佳格天地便开始持续推进卫星数据技术研发,定义不同需求场景下的数据应用。佳格天地的创始团队来自美国硅谷,在美国的工作更多的是让张弓和团队拥有了大数据应用的前景和视野。回国之后,张弓及团队发现两国农业中间差异巨大,针对中国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张弓和团队开发了针对分散地块的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中国特色的农业。2016年佳格天地就开始组建数据团队进行农业数据库的研发,彼时,大数据对于很多行业还只是概念。从2017年签约第一个数千万级客户,到农业农村大数据解决方案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大数据实践案例》,与各省市农业政府部门、拜耳及海升等国内大型农业集团、农业金融公司合作,佳格天地在一路“拓荒”中坚持下来,利用卫星遥感等多元化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面积测算、适宜区规划、生产周期测算、产量预估、病虫害防治指导、灌溉方案、农机调配、农业金融等全产业链数据支持和管理级服务,有效提升了农业管理及作业的整体效率。目前,佳格天地的服务已覆盖全国约3亿亩土地,客户遍布国内20多个省市地区。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张弓不无感慨地表示,初创阶段其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目光长远、脚踏实地地坚持。在他看来,随着智慧农业产业快速变革和演进,现在已经没有人会质疑数字化的正确性,就更要努力朝着既定的战略方向发展。为此,佳格天地视数据为灵魂,将卫星数据处理与产品化作为公司的核心技术,配备的50多人的技术团队都是公司的骨干。除了数据的研发、数据算法的开发,也包括了数据产品和数据的服务,甚至直接要跟客户做对接做顾问。张弓认为,农业正处在“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换过程,智慧农业时代必定带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的革命。现在,地球每天可接收到一千多颗卫星传输过来的数以亿计的数据,现代的卫星技术也已经可以观测到亚米级别。随着卫星数据的增多,数据应用将是热点区域,如何高频率低成本提供农业数据服务已经成为是智慧农业时代的关键。03、数据应用市场起飞在即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以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市场规模,2016年达到90.2亿美元,在2022年时将会有望达到184.5亿美元。软银投资的美国农业项目Plenty,使用传感器和大数据创造“高产”农场,号称在相同区域内,他们的农作物产量是传统农场的350%,而用水量仅相当于传统农场的1%。迄今为止,该公司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了 5 亿美元。随着产业数字化竞争加速,不只是农业,交通、医疗、金融等民生领域,都将成为数字业务竞争领域,让越来越多企业以此为跷板,争取更大的生意。凭借着卫星数据的独特优势,围绕农业,佳格天地不断在金融领域、信贷风控领域、保险服务等方向尝试寻找机会。对于产品方向的新尝试,张弓表示,一是看客户意愿的匹配;二是要能否利用数据应用创造价值。从商业和技术逻辑上来说,其实也有合理性:一方面这些领域客户群的相似性,另一方面是都需要考虑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底层技术的通用,是佳格天地借数字应用业务进而延展对于各个领域的探索的基础。而正是缘于佳格天地持续不断进行的时空数据相关应用的探索,让DCM领投、经纬中国、磐谷资本等风投机构得以青睐。成立仅五年,佳格天地已先后拿下两轮近亿元的融资。张弓认为大数据应用可以让寻求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成为可能,但仍处于爆发前夜,应用需求并没有被完全激发。在他看来,随着通信5G行业应用持续落地,5G网络的流量红利和商用价值将得以充分释放,用5G+AI大数据形成的技术产品去赋能产业,对整个市场所带来的变革、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眼下,佳格天地拥有稳健的基本盘,深耕智慧农业五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但相较于行业的规模而言,佳格天地还有更长的路需要走。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研发人才和研发投入,两轮近亿的融资对佳格天地来说只是一个起点,数据化应用产品的价值攀升之路,或才刚刚开始。

爱长城

碧桂园强势进入农机行业,你看好吗?

欢迎关注:农机指南!2020年末,在各大农机厂家纷纷召开年度营销会议之时,碧桂园强势进入农机市场,高薪招聘各类农机人员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引得不少“孔雀”纷纷准备南飞,也有不少“孔雀”对碧桂园农机的发展前景将信将疑。对于碧桂园进入农机行业,你看好吗?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笔者对碧桂园进入农机市场还是看好的,笔者看好碧桂园农机的发展前景。笔者以为,碧桂园进入农机市场,绝对不会是小打闹,而是会有整体系统规划布局,碧桂园进入农机行业,前几年已有消息,并且碧桂园的老板参加过数次全国农机会进行实地调研,应该说碧桂园进入农机市场是做了相当长的前期调研工作的,绝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就像当初福田进入农业装备行业一样,其委托了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行业市场调研,福田进入小麦收割机行业后,仅用了数年光景就把谷神收割机做到了行业第一;2000年福田又进入拖拉机行业,2001年正式推向市场,以欧豹700、欧豹704为主打产品,利用小麦收割机的渠道及人脉第一年就销售了1000多台,短短几年就又把欧豹拖拉机也做到了行业三甲。笔者以为,碧桂园一旦进入农机市场,一定是冲着行业三甲而来的,并且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其一定是大手笔的投入,大幅招聘农机专业人才进行整合。碧桂园的优势是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在钱的投入上不用提心;碧桂园的劣势是没有农机装备行业的操作经验,惯性思维会使其用房地产的模式搞农机,用跨界模式来搞农机并不见的是一件坏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至于碧桂园首先会切入的农机板块,到底是拖拉机、水稻机、还是高速插秧机,我们还不得而知,只能拟目以待。国产农机行业的优势是价格,痛点是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低、服务不及时。据农机指南的市场不完全调研,三包期之内国产大马力拖拉机的年度故障率高达约270%,中马力拖拉机的年度故障率高达约150%,并且多年来居高不下。在大马拖机的各类故障中,液压提升系统故障率最高,达到约51%,而液压转向系统故障率也达到约24%,仅液压系统一项故障率就达到约75%,令人咂舌;紧随其后的是电气系统,故障率大约是40%;排名第三的是发动机及附属装置系统,故障率达到约35%。其他系统的故障如下:前桥系统的故障率达到约31%,离合器系统的故障率达到约28%,后桥系统故障率达到约26%,驾驶室及覆盖件系统故障率达到约16%。变速箱系统故障率达到约12%,制动系统故障率达到约6%,轮胎故障率达到约1%。在这么多故障障中,最有名、最悠久的莫过于拖拉机的三漏了,其中又以漏油为最甚,借用行业内的一名话,该漏油的地方漏了,不该漏油的地方也漏了,前桥漏油、发动机漏油、齿轮泵漏油、高压油泵漏油、分动箱漏油、变速箱漏油、后桥漏油、提升器漏油、油管漏油、油封处漏油、O形圈处漏油等等、等等,如果仅是把漏油问题解决了,故障率就可以下降四分之一,所以,想把农机做好、想把拖拉机做好,任重而道远。这么高的故障率,其实对于碧桂园而言都是机会,如果碧桂园能将这些故障在开发时进行详细的调研,通过设计、加工、检验、装配、试车、培训等加以改进,重视质量检验及质量建设,有效降低拖拉机的使用故障率,对行业、对用户、对自身都是一件莫大的幸事。我们希望碧桂园的加入,能使中国的高端农机得到进一步快速提升,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成为一个行业的改变者,而不仅仅是低端农机产品的复制,甘做一个行业的同化者,在农机行业赚一把快钱。以上就是今天全部的分享啦,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小伙伴们留言评价并提出建议哦~本文由农机指南原创,农机指南拥有其版权,未经农机指南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注: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丹书

专访中国农科院吴文斌:当前国内智慧农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近年来,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农业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智慧农业与数字农业受到广泛关注。农业智能管理不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其本身也是一片商业蓝海。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吴文斌表示,当前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引导、企业和经营主体的实践、科研院所的参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虽然目前智慧农业的发展场景和应用案例很多,但离真正实现技术落地、解决产业痛点、体现数字经济价值还存在较大差距。吴文斌认为,这既与智慧农业本身的数据资源、模型算法和硬件装备发展有关,也与我国小农经营模式、投入产出比较低等有关。未来在加强数字化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亟需从生产关系入手,构建智慧农业发展的数字生态,找到高收益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模式。吴文斌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农业土地资源遥感和数字农业等研究。多年来,他和团队在国内国外多地进行调研与实地考察,探索智慧农业落地的解决方案。在此次专访中,他对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不足及重点任务进行了重点解答。吴文斌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介绍道,2020智慧农业改革发展大会刚刚在江苏苏州闭幕,作为全国唯一开展智慧农业改革试点的地区,苏州将率先进行体制机制的突破,以帮助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真正落地,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要用三年的时间来进行一些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如数据怎么汇集和共享,怎么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系统平台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如何解决断头路的问题。”当前,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都在积极探索,聚焦如何从经营体制上保障智慧农业技术落地,例如推动土地流转、变革农村金融改革、推动规模化经营等。政策支持与商业蓝海近年来,智慧农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中国的一些科技巨头公司也正在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完整的商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短缺、跟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吴文斌介绍,自2016年以来,智慧农业在我国成为受到高度关注的“热词”。“从国家层面而言,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发展智慧农业,顶层设计上一直在倡导整个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吴文斌解释,智慧农业或数字农业可以看作是数字中国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实践,也是国家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层面之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也在积极引导,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吴文斌举例提到,福建201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广东、山东、浙江、四川、重庆等地也都在积极布局,推动数字农业发展与相关技术应用。吴文斌还提到,企业的介入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对市场是最敏锐的,企业能够构建一些很好的市场模式,例如阿里养猪、腾讯养鹅、京东养鸡、百度和小米做农机。这都意味着数字农业未来是非常大的一片蓝海。”吴文斌称,当前在科技巨头企业的引领下,很多相关企业正在探索智慧农业落地和商业化发展的模式,这将有利于形成政府引导、科研单位技术支持、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推动整个智慧农业的发展。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领域,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多学科交叉和集成的科技供给也是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元素。吴文斌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目前很多科研单位和高校在科学研究、技术供给等方面做了很多支持工作。例如,华中农业大学设立“智慧农业”新专业,将培养交叉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同时南京农大、吉林农大和华南农大等高校纷纷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了智慧农业科学技术中心,牵头国内有关单位建立了国家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从技术、装备、平台系统、人才等方面为智慧农业提供解决方案。完善生产关系,解决投入产出比问题吴文斌及其团队对中国各地及其他国家的很多智慧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调研分析。他发现,经过几年的投入与发展,中国在智慧农业技术水平上进步较快,如大数据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等方面。“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单纯从技术上来说,我们不比他们差,甚至在有一些方面还比他们做得更好。”吴文斌说。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认识偏差、数据资源少、投入产出比低、生产关系不匹配等多方面问题。此外,当前各方对于智慧农业的理解不一。“有的人觉得到田间地头按两个传感器、装个摄像头就是智慧农业,有的人觉得买两台电脑、能够互联互通就是智慧农业,”吴文斌表示,由于当前智慧农业相关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形成智慧概念的统一认识,避免歧义,“要规范大家对智慧农业这个概念的理解,这个肯定是需要科学家去做的。”另一方面,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目前数据资源不足仍是一个关键问题。吴文斌称,数据要么缺失,少数据;要么分散,不汇集;要么陈旧,不及时。这些问题使得现在的很多智慧农业应用更多还是示范展示,与真正落地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谈及智慧农业真正落地面临的问题,吴文斌直言,完全由IT企业做智慧农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数据管理和数据可视化方面可以做得很‘漂亮’,但他们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和模型较弱,容易出现‘好看不好用’的问题,数字技术和农业深度融合不够。”吴文斌提到,另外一个制约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小农种植模式。“目前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区域主要是在东北、西部,这些区域的特点是规模化经营,”吴文斌表示,以大规模和高品质农业为特点的农业模式比较适合发展智慧农业,而小农户由于经营土地少、投入成本较高等原因,农业数字化的发展会受到一定制约。但他同时认为,随着技术、系统和装备的成本不断降低,尤其是基于手机等移动端的智慧农业模式或将迎来发展机遇。“比如苏州99%的土地都流转了,形成规模化了,在那里进一步应用包括遥感、无人机、农机装备等就比较容易。”吴文斌表示,除了土地经营流转模式的问题,包括保险、金融、信贷等相应的数字生态构建也很重要。例如,农户或企业能不能贷款进行数字化的设备升级?相关的保险能不能跟上?吴文斌总结道,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形态,其不仅是技术上的升级,实际上是要变更整个农业生产的模式,形成以装备化、数字化为基础,以标准化和智慧化为方向的新农业发展方式。谈及智慧农业的未来应用,吴文斌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数字化、信息化,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效率。“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凸显了我国推动农业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田地监控、喷洒农药、施肥、收割这些服务可以进行线上预定,农业服务会越来越专业化、社会化。”(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级大片

马云来德州调研的智慧农业产业园,智慧在哪?又有啥“大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金刚一阵秋风吹过,室外绿植渐渐泛黄凋零,而在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内,连绵的标准化种植温室整齐排列,温室内定植的38万株番茄苗长势旺盛,满眼翠绿,遍地生机盎然。作为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文洛式智能玻璃温室,园区占地505亩,采用智慧农业生产方式,2019年9月顺利实现定植,推动着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持续发展。“智慧农业温室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温室技术,能够持续提供稳定、高质量的产品,改变了原先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方式,”德州财金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薛林表示,“不仅如此,温室使用无土栽培的种植方式,土壤换成基质,减少病虫害,像西红柿类的蔬菜产量,能达到传统大棚的5倍左右。”流水线式生产番茄现代科学技术打造智慧农业10月15日下午,经过风淋室、手部消毒、脚底消毒等严格的消毒程序,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位于德州市东部的智慧农业产业园。温室空间十分开阔,定植的番茄苗整齐排列,阳光通过漫散射玻璃均匀地洒在每一棵植株上,不管太阳在哪个位置,透过玻璃都不会在棚内投下明显阴影。薛林告诉记者,棚区采用的是超白压延散射玻璃,可使植物更均匀地接受光照,避免灼伤。同时,在种植过程中,阿里云技术为项目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让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温室赋能,实现全过程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对温室内的温、光、水、气、肥等全面管理,确保为番茄生长精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灌溉方式均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根据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的养分需求,水肥一体机将自动配置肥料,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输送温室内农作物,保证农作物都能获取等量的水分、养分,果实品质更均一,确保产出高品质番茄。“智慧农业温室利用物联网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所有软、硬件设施都围绕番茄植株的生长需求而设计,像是一个精细化生产工厂,像工业流水线一样生产番茄。”薛林表示,这是一个全自动化电脑控制的温室,从开窗系统、风级、灌溉、加热到采摘收获都是全自动化的管理。生物治虫、熊蜂授粉“从种子到餐桌的绿色”“指尖”上的智能化,还保护着“舌尖”的安全,在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处处体现着“绿行者”的生产理念——“从种子到餐桌的绿色”。当日采访时,正值番茄开花期,伴随着熊蜂飞起,大棚内工人站在登高车上穿梭忙碌着。“智慧农业大棚项目引进荷兰蔬菜生产设施、种植运营模式,并结合物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指导生产销售,致力打造能够持续生产符合全球农业标准产品的生产中心,实现高品质蔬菜批量化生产。”薛林介绍。在生产领域,人工走向智能的模式让人为之一振:大棚实现智能化操作、精细化管理;利用熊蜂授粉,产品生产以及包装分拣环境均参照国际标准,采摘后可直接食用。同时,在授粉期间,工人观察的各种数据输入电脑,进行大数据分析,以采取相应的生产措施。“我们的技术人员还会定期查看虫害监测板上虫子的种类、数量,检测病虫害,提前采取物理和生物预防措施。”“再过一个月,园区内番茄将迎来成熟季,届时,这片以智慧农业理念为指导,采用智能水肥一体系统等现代种植模式培育而成的产品将会进入上海、杭州等地的市场,端上大都市的餐桌。” 薛林介绍。规划多元国际交流平台农业现代化模式落地生根用工业化的智慧手段来做农业,集约、绿色的生产模式更是引来了众多关注。2019年11月6日,在上海盒马鲜生总部,园区与上海盒马鲜生签订购销协议,实现产品未上市就已签订销售订单。今年10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董事局原主席马云,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一行到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参观调研,详细了解自动化包装生产线、智慧温室番茄定植及生长情况。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智慧农业产业园技术运营团队介绍了番茄的品种筛选与研发、植物模型建设、数字化管理及标准化体系工作。马云对园区的运营模式给予肯定,对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提出,我国农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农村、农业和社会的进步,愿与大家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据了解,智慧农业项目的投产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让周围的村民成了产业工人,并立足产业园,对周边农民进行番茄等蔬菜的种植技术培训,提升农民技能和收入。未来,依托智慧农业,德州智慧农业产业园将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涵盖技术转化、技术研发、技术交易及产品展示,在项目周边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引进农业新材料、人工智能及冷链物流等公司,发展为全国智慧农业集散中心。“作为一个见证产品从种植到量产的员工,和团队的每一个人相同,发展智慧农业的使命感根植于心,更加强烈。”对于外界的好评,薛林表示深受鼓舞,“我认为,智慧农业产业园不仅给周边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周边农民农业技术能力,转变他们思想观念,进而让智慧农业、科学生产的模式遍地开花。”【来源:齐鲁壹点】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标心者

青岛开展“智慧农业+区块链”调研研讨|纸贵科技行业观察

日前,青岛市智慧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探讨“智慧农业+区块链”如何助推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区块链”对于消费者可以满足知情权,选择自己信任的农产品;对于采购商可以通过对种植过程以及大数据分析,选择信任的种养户。下一步,青岛市智慧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将创造性的探讨“智慧农业+区块链”技术应用,提出区块链技术同“青岛农品”、“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最佳结合思路。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而农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所在。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区块链与智慧农业的结合可谓恰逢其时。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透明性、可追溯性有着其独有的价值,为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农业信息化提供了特有的机会,可以应用于农产品质量溯源、供应链优化、农业金融、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等多方面。目前,我国在农业领域主要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农产品溯源,目的在于消除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不信任感。这是农业产业链最广为人知,对行业影响最大的信任危机。在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时候,色彩鲜艳的会被怀疑是上色素、打蜡,耐储藏的会被怀疑是泡了防腐剂,体量大被怀疑是使用了膨大剂,形状改变被怀疑是转基因……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为绿色食品系统支付更高的价格。他们希望能追溯到自己所购买物品的源头,保证安全和质量。如果把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都纳入到基于区块链的溯源体系中来,可全程记录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加工和储藏等过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难以篡改性、不可伪造性、真实透明性,从而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拓展市场空间。以纸贵科技联合天水市林业局推出的“天水链苹”为例,从苹果的种植开始,将种植、生产、运输、加工、检测等全过程完整记录在区块链上,应用一物一码、分布式身份标识(DID)等诸多先进的区块链技术,使得数据只可被追溯无法被篡改,极大提升了溯源防伪系统的可信度,真正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直接对接。纸贵科技自主研发的基于区块链的产品溯源系统,以纸贵区块链Z-Ledger为底层基础,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的溯源数据共享与协作平台构建。该系统通过采集溯源商品全流程的信息数据、记录相关责任人的行为数据,能够实现全链条精细化管理,支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管和验真,解决各类假冒和问题商品的追溯问题,帮助企业实现打假、内控、品牌升级等众多目标。纸贵溯源——基于区块链的产品溯源系统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区块链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科技与农业产业融和发展,将会为农业发展提供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传统农业走向智慧农业,带动相关产业链进入高速发展,助力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