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研期间研究生导师会从哪些方面给予指导大喜事

读研期间研究生导师会从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首先,研究生导师通常需要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能够为培养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由于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培养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要求要相对严格一些,会从个人科研能力、课题级别、行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研究生通常在研二开始进驻导师的课题组,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方向来开展具体的科研任务。导师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完成对于学生的指导,其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以及个人意愿来安排具体的科研方向,围绕相关方向给出具体的科研路线,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其二是根据课题的开展情况,给出具体的方案和建议,通常要结合目前最新的领域研究成果;其三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科研任务的正常进行。导师通常会承担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不同的科研课题往往有相应的成果验收和落地要求,所以不少研究生在读研的过程中也会参与到一些实际项目的研发,课题级别越高则科研任务的压力也会越大,参与的人数往往也会比较多。如果研究生读研期间能够参与到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那么会积累更多的科研经验,同时也会积累大量的行业经验,这会为以后的科研或者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所以读研期间应该尽量选择级别更高的课题项目,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收获也会比较多。有的同学在读研时会选择小型的科研课题,这样的课题虽然会相对比较轻松,有时候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但是在经验积累方面与大型课题会有一些区别。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买衣服

博士生导师同期指导多少研究生,数字超乎你的想象!

2019年10月12日,有个家长给小西留言:小西老师,您好。想问下,我的孩子今年读研,他的导师是博导,带11个研究生合理吗?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是某个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学者、教师等。和"教授"、"副教授"的职称评定不同,博导遴选不是职称也不是荣誉称号,倾向于是一种工作岗位、资格。换句话说,博导才可以知道博士生开展工作。我读博时专业内就有个老师,做环境规划方面,更多的是做些规划类课题和上课教学。博导有对应的博士生培养考核,她评上教授后几年内都没进行博导认定。和表面的分光不同,导师名下有博士生后,自己面临的压力很大。通常,工科类不少专业一个博士生"烧"掉几十万科研经费后,才能出几篇不错的论文,并顺利毕业。因此,在不少大学内,经常有教授非博导、博导非教授等情形。这也是导致不少朋友经常将教授和博导混淆的主因,的确大部分教授都将成功遴选为博导。1.教授非博导职称评定为教授后,需要经过博导遴选、校学位委员会投票2/3通过。不少导师职称晋升为教授后,时间已错过当年的博导遴选、得下一年。或者,部分导师学生指导、在研课题、学术业绩等指标长期不符基本条件的,仅仅是教授级硕士生导师。2.博导非教授和之前的博导遴选不同,不少知名大学早已放开"博导是正高"的限制。学术业绩突出(如获批自科面上等)、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副教授、走"特聘教授"渠道引进(尤其是"青千")的年轻博士等都有机会遴选为博导。当然,不同学校遴选为博导的条件差异性很大,双非院校博导遴选的"个人材料"甚至达不到985大学硕士生导师遴选的标准。要想搞清楚"一个博导带11个研究生合理吗?"的答案,就得知晓一个博导每年可以指导几个研究生,按学制进行推测数字"11"是否合理。研究生包含硕士生、博士生。1.博导每年可指导的硕士生。之前,小西就有提到过,教授职称的博导每年约指导2-3名硕士生(副教授约1-2个硕士生/年),基本是优质推免生为主。按大部分硕士3年学制推测,一个博导同期在指导的硕士生可达到3-9名。硕士生基本每年都会招满,主要是考研的人数非常多,如2019年就有290万报名、80万人调剂。按政策,"十三五"期间硕士生也在扩招,相信这也是很多2020年考研学生最想听到的信息。之前的3:1的报录比,如今已达到4:1,四个人考研淘汰三个啊!2.博导每年可指导的博士生。985大学等名校的博士招生2015年之后,已经开始紧缩。和之前每个教授每年指导3-5个博士生的时代不同,如今博士生招生严格量化。如今,每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会根据上年度的学术业绩(论文、项目到账经费、人才帽子等)进行分配,普通教授基本都是年均分配1个博士生招生指标,少量可以招2人。按博士学制4年计算,一个博导在指导的博士生可达到4人以上。另外,博士生延期、优秀推免生直博等都会增加博导在指导的博士生数量。当然,运气不好,当年也可能招收不到博士生(没人报名)。3.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不少科研平台好的大学,课题合作之类中的一些其他院校会将自己的研究生送过去联合培养,不占据这类学校博导的学生指标。综上,简单的推算下,一个博导同期指导11个研究生真的不算多。类似这样的博导,我就有认识不少,更多的是学生间的"老带新"、"博士带硕士"。毕竟,博导、博导,重点是"导"而不是"教"。其实,做科研大部分导师都会归属于某个团队/课题组,优质的博导可能是课题组带头人,也可能是某个成员。就我所知,高校内大的课题组有十余名梯度合理的导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后都有),上百人研究生,彼此间可能都不太熟悉;小的团队也有3-4个导师,二三十人的研究生规模。相对来说,一个博士生导师指导11名研究生,问题不大,关键是有没有足够的课题和经费支撑这些研究生做自己想做的内容。读博后,很多人会有些感悟:导师仅仅是大方向的控制和给经费,自己摸索、学习、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你读研读博的导师,名下有多少研究生呢?

法界

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李依环)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教育部日前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下称《准则》),针对个别导师存在的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明确提出“十不得”,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基本底线。《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准则》强调,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一经查实,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所在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需向学校分别作出检讨,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问责。此外,对于学校层面,教育部将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

虎度门

七招帮你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

哈喽!大家好!我是岩上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论文写作这方面的话题。那么,研究生在学习中除了看文献就是写论文,那么今天就论文阅读与写作这个话题来探讨一下。当然在刚上研究生的时候,我也是不怎么会阅读论文的,别说阅读论文,就连论文在哪里搜索,如何更快地检索到论文也是不懂的。经过一年的学习,渐渐也熟悉如何阅读文献,那么平时我是如何阅读文献的呢?首先会明确我要看研究主题是什么?比如,最近在写一篇论文是关于“网络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行为的分析”,那么我就会通过搜索整个大标题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文章。但是有经验的同学就会知道,其实通过整个主题去查找,查找出来的结果有时候查不出,或者不是自己想要的主题。那么,就会拆分一下这个标题,“网络教学”、“教学效果”、“教学行为”等通过其他的一些逻辑关系“与”“或”“非”进行高级的检索。那么,上次在《研究生小白怎么看文献》中也说到了检索工具和下载工具。同时也入门地跟大家说了一个带着问题去阅读论文的方法。那么这次也是跟大家说一下,论文阅读过程中的如何更轻松,这是我的导师在论文写作指导这门课程上提供的一些阅读建议。对了,因为小编在读的研究生是教育类的,所以对于其他专业的不一定适用,或者你们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通过评论区告诉我,万分感激!好,进入正题,那么为了深入挖掘这篇文献,能够带来更好的阅读效果和阅读体验,并且能够给你的论文提供思路,我们要这样研究论文,请大家尝试从下面这几个方向思考,并且做好笔记。学术论文的内容怎么编排?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要讨论这个问题的哪些具体方面?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在这个问题上你打算在哪些方面深入、修改、验证…(解决什么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你的研究目标。(怎么解决?)研究得出什么结论?(解决的效果?)看完文献后,你是否能够回答以上的这些问题,或者能够清晰找到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可以,那么基本上你对文献的阅读比较理解,那么这个阅读效果也是挺好的,我也相信这么一来,你从这篇文献也能找到一些自己研究的方向,能够对自己的论文写作起到一定的帮助。#研究生#最后,感谢愿意看完我文章的每一个小伙伴,我是岩上君,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哟~ 欢迎私信(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谋杀令

教育部发文明确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中新网11月1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指出,《准则》明确提出导师要坚持严谨治学,支持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同时,针对当前导学关系、师德师风等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资料图:教育部。富宇 摄针对《准则》出台的意义,该负责人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有个别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造成了很坏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也对导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导师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着力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二是研究生导师队伍日益壮大的迫切需要。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靠力量,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过硬的导师队伍。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5万人。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步扩大,导师队伍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为加快建设一流导师队伍,保证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导师岗位管理,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同时,也要维护导师应有权利,不断改善导师治学育人环境,激发导师育人育才积极性。三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导师队伍水平决定着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充分尊重导师,全力依靠导师,积极服务导师,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导师队伍。针对《准则》的核心要点,该负责人介绍:《准则》根据研究生教育特点,针对导师指导行为,从坚持正确思想引领、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八个方面,对导师指导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基本规范。一是既坚持正面积极引导,又划定基本底线。《准则》明确提出导师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严谨治学,支持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同时,针对当前导学关系、师德师风等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二是既着眼宏观总体要求,又重视微观具体规定。《准则》着眼于研究生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培养过程、导学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宏观总体要求,明晰导师职责。同时,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考试命题、中期考核、论文选题开题、学术规范训练等关键环节,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具体规范。三是既坚决维护基本权利,又严格强调履职尽责。《准则》尊重导师基本权利,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加强培养过程指导,提出分流建议,严把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同时,又强调导师要严格履职尽责,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指导研究生高质量完成学业。下一步推动《准则》落实有哪些工作举措?该负责人表示:《准则》是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各培养单位把落实《准则》和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抓好落实。一是加强宣传解读,确保全员知晓。坚持全覆盖、无死角, 要求各地各培养单位把《准则》传达到每位研究生导师,推动导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准则》要求,深刻认识承担的职责使命,引导广大导师结合研究生培养实际,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新时代的育人楷模。二是认真研究部署,确保落实见效。指导各地各培养单位将《准则》真正贯彻落实到研究生招生培养全过程,结合已有制度规范和本单位实际,强化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环节的审核把关,让广大导师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强化监督指导,依法处置违规行为。各地各培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准则》要求,依法依规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违规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视具体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直至清除出教师队伍等处理措施。教育部将把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严格限制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来源:中国新闻网)

六合为巨

教育部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落实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责任,按照准则要求,依法依规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违规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对确认违反准则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进行处理。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一经查实,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所在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需向学校分别作出检讨,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问责。教育部强调,要将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准则》提出,研究生导师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准则》提出,研究生导师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准则》强调,研究生导师要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此外,《准则》要求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同时要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流程编辑:TF030【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天堂口

指导研究生撰写SCI论文的体会

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能成功地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要想写出一篇好的论文,作者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现状、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自己研究所处的水平。下面,蓝译分享指导研究生撰写SCI论文的体会,从标题、摘要、前言、方法和结果、讨论、封面信、文字和回复审稿意见七个方面对撰写SCI 论著性论文的要点进行逐一描述。一、标题,即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准确精炼地体现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愿望。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论文题目过大,重点不突出,很难引起读者的关注。二、摘要。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要陈述,独立成章,概括论文主旨,可被引用。其作用是,读者无需阅读全文即可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因此,摘要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将论文的关键点、论文的新意陈述清楚。由于各期刊对摘要格式要求有所不同,所以投稿前需详细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目前大多数期刊采用结构式摘要,即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构成;也有些期刊采用概要式形式,即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信息。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论文的摘要都应该包含研究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内容和完成的工作、获得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结果的意义这些基本内容。三、前言。前言部分就是一个微型综述,需简要叙述研究的既往历史、现状及问题,并引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拟解决的问题。与国内期刊论著性论文相比,SCI期刊论文的前言部分内容要更为详细。但论文的前言毕竟不是综述,因此也不能过于详细,应尽量做到即全面概述又突出介绍重点相关内容。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写作前要详细全面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最好看原文,而不要仅仅看摘要,力求做到完整、全面、简练。四、方法和结果。这两部分是论文书写中相对容易的部分,不同期刊对方法和结果的写作要求和格式也不一样,因此写作前要详细阅读投稿须知,做到描述准确,技术路线清晰,图表清楚,图例简洁明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人体标本或干预性研究时须得到研究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及患者的知情同意,并在论文中描述,部分期刊尚需在投稿时给编辑部提供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复印件。五、讨论。讨论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研究生往往容易将其写成结果的重复,这是论文写作要避免的。论部分应该充分阐明自身研究结果的新意和特点,对全文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紧密围绕研究结果进行论述,强调自身研究的独特性,并将当前研究与既往报道、未来研究方向结合起来,给读者新的启示。六、封面信。封面信是论文通信作者写给投稿期刊编辑的信,简单介绍投稿论文的内容,就像文章的自我介绍信。介绍信要高度强调论文的独特性,但不要重复论文摘要的内容。七、文字和回复审稿意见。英文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撰写SCI论文中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在论文中尽量用简单常用的句型,意思要表达清楚,切忌抄袭参考文献中整段或整句的文字。专业术语一定要准确,成文后要反复检查,避免低级错误,否则期刊编辑或审稿人很容易退稿。拒稿和返修都是投稿后的常见状况,因此作者应该保持良好心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或改投他刊。稿件被拒绝后,应分析原因,如果是投稿内容或水平与投稿期刊不符合,应冷静分析原因,将稿件改投其它期刊。对于审稿意见,应逐条详细回复,按照审稿者的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若认为审稿者的意见不正确,就要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委婉阐明自己的观点。

义利

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原标题: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明确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教育部近日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针对当前导学关系、师德师风等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5万人。《准则》从坚持正确思想引领;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八个方面,对导师指导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基本规范。其中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的“十不得”: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教育部要求,强化监督指导,依法处置违规行为。各地各培养单位要依法依规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违规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视具体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直至清除出教师队伍等处理措施。教育部将把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北京聚师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发布,全面提升导师队伍建设

北京聚师网了解到,在日前,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该准则为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系列文件之一,为我国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并给出基本规范和标准。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准则对导师行为都提出了哪些要求。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高校教师人才队伍中,研究生导师这一群体占比超过25%,总数超过42万人。不难发现,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建设水平的优良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我国高校教育的育人成效和教育水平。总体来看,我国研究生导师的为我国输出了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端人才,为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对于研究生导师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准将会更高。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要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此外,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要控制指导数量,确保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研究生完成科学研究和课程学习等。在学术规范上,导师要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北京聚师网认为,在此发布的准则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对于研究生导师的人才队伍建设不仅给出了成长性引导,还同时划定了行为界限,让导师能够清楚明确自身有哪些亟待成长,又有哪些优势需要长期坚持。北京聚师网简评: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同时还负有塑造高尚品德、培育良好素养的重担。希望教师群体在完成教育赋予的时代重任后,仍旧保持初心,真正做到以人育人,以心育人。

夏丽

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根据研究生教育特点,针对导师指导行为,从坚持正确思想引领、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八个方面,对导师指导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基本规范。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准则》全文如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原标题: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来源:教育部官网流程编辑:u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