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今天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清华大学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研究生是其学位论文的直接责任人,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意见》指出,研究生是其学位论文的直接责任人,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潜心学习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勇于挑战前沿性、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力争取得原创性成果,在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中传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恪守学术道德和规范,努力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意见》要求,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鼓励成立指导小组,集体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选题、研究攻关、成果总结、论文写作和发表等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鼓励研究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意见》指出,院系应充分发挥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年度进展报告等培养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的进展督促和质量把关作用,完善各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考核方式,完善分流措施。此外,清华大学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院系应根据学科特点,完善评阅人选定办法和同行评价工作办法。鼓励建立健全自主开展学位论文同行评价工作机制。在满足学校对学位论文评阅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培养过程各环节评价情况自主确定同行评审方式,包括隐名评审和公开评审。学位论文公开评阅人名单编入研究生学位论文。《意见》还强调,研究生院加强对已授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后评估工作,加大抽查力度,将评估结果纳入指导教师招生指导资格审查和院系年终考核。
首先,研究生导师通常需要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能够为培养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由于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培养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要求要相对严格一些,会从个人科研能力、课题级别、行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研究生通常在研二开始进驻导师的课题组,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方向来开展具体的科研任务。导师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完成对于学生的指导,其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以及个人意愿来安排具体的科研方向,围绕相关方向给出具体的科研路线,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其二是根据课题的开展情况,给出具体的方案和建议,通常要结合目前最新的领域研究成果;其三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科研任务的正常进行。导师通常会承担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不同的科研课题往往有相应的成果验收和落地要求,所以不少研究生在读研的过程中也会参与到一些实际项目的研发,课题级别越高则科研任务的压力也会越大,参与的人数往往也会比较多。如果研究生读研期间能够参与到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那么会积累更多的科研经验,同时也会积累大量的行业经验,这会为以后的科研或者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所以读研期间应该尽量选择级别更高的课题项目,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收获也会比较多。有的同学在读研时会选择小型的科研课题,这样的课题虽然会相对比较轻松,有时候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但是在经验积累方面与大型课题会有一些区别。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针对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问题,9月22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即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他们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洪大用指出,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导学矛盾”问题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受到舆论关注。对于“个别研究生导师让学生‘干私活’”等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指出,这实际上是导师滥用职权、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应该坚决予以纠正。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教育部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包括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同时,健全岗位选聘制度,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时效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简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洪大用称,教育部即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刘军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杨虹报道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对于准则出台的意义和核心要点,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我国研究生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核心要点包括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和严格经费使用管理等八个方面,对导师指导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基本规范。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有个别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造成了很坏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靠力量,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过硬的导师队伍。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5万人。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步扩大,导师队伍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为加快建设一流导师队伍,保证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导师岗位管理,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同时,也要维护导师应有权利,不断改善导师治学育人环境,激发导师育人育才积极性。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导师队伍水平决定着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充分尊重导师,全力依靠导师,积极服务导师,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导师队伍。《准则》根据研究生教育特点,针对导师指导行为,从坚持正确思想引领、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八个方面,对导师指导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基本规范。
2020年11月1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准则》明确规定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导师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看到这个《准则》,研究生宝宝们是不是拍手称快了呢?这个规定来得及时而必要,因为近年来由于导师权力过大,导致研究生由于各种问题而自杀的事例越来越多,让人触目惊心。总结一下,研究生自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论文过不了关,不能顺利毕业10月13日,一名网名为红烧土豆叶网友发表了长达几千字的遗书,随后自杀身亡。后来得知这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由于毕业论文长时间修改而始终不能通过,而家人又不理解不支持,因担心不能按时毕业,给自己蒙羞给家人蒙羞,所以用这种极端的形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当时看了这则视频内心很崩溃,研究生本是为了进一步深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即便是真的因为某些原因毕不了业,那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身为一名大学生,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会拥有美好的前程。可是当局者迷,他把能不能按时毕业看得比天还大,就是过不了这一关。我还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些研究生的论文不能过关?是他们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还是他们不懂人情世故遭到了导师的嫌弃?如果是学术水平不够,那么作为导师,为何不对他们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其在学习时间内有效完成任务,按期毕业呢?导师的职责是什么?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既然是为了培养人才,这种随意延迟研究生毕业时间的行为又算什么呢?二、被导师随意奴役和使唤有部分导师利用手中特权,认为自己主宰着所带研究生的命运,可以随意指使他们为干任何事情。西安交大博士生杨宝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经常被导师周某要求早上去停车场接送她去办公室,拎包送水,中午给她买饭,陪她吃饭,白天陪她逛超市,给她打扫卫生,做PPT,等等干各种私活,令他应接不暇。最终由于论文不能通过毕不了业,无法出国留学,不堪忍受导师奴役,他选择了溺亡。一个寒门所有的希望就此破灭,不敢想象他的家庭遭遇了怎样的重创,只是对导师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恨。三、女研究生被导师强迫发生不正当关系浙大女博士生在拿到毕业证后跳楼身亡的事件还历历在目,谁不为之感到痛惜?学习期间长期遭受导师凌辱,甚至出国留学也逃不脱他的魔掌,女博士生最终精神崩溃跳楼自杀。她向母亲求助,母亲担心影响她毕业,败坏她名声劝她隐忍;她向男友求助,男友则以对方是导师自己是学生为理由选择屈服。最后她终于忍受不了这种畸形变态的师生关系带来的伤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一场场悲剧让人触目惊心,是时候该出手了。教育部发布的这项导师行为指导准则真的是太及时了,它或许会成为研究生的救星。不得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这就像两记重锤敲在导师的心上,为构建健康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做出了重要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有了这把“保护伞”,研究生终于可以潜心搞研究了,这是研究生的福音,也是社会的福音。
今天有个百家的朋友问小西:保研会不会找不到导师?保研都找不到导师,让考研的同学怎么办啊?考生获得录取通知书(最终录取)后,不管是双向选择自己"填报"的导师,或是学科"协调"分配的,实行单导师制的院校都会给每个录取的新生安排好指定的指导老师。和本科生培养不同,硕士生研一阶段在上课的同时,导师会安排前期学习内容,尤其是部分学制仅为2年的专硕。保研是读研的捷径导师们是如何选择学生的?硕士生的导师分配和博士不同,如博士在普通统考报名系统内必须填报具体导师,且提前确认该导师是否有招生指标剩余。之前,由于学生和导师彼此间的"失约",如学生录取后选择另外一所院校、导师同意报考后指标分配给其他考生等,导致考博环节没点门路风险很高。小西建议各位考生要是科研成果不错,还是走"申请-考核"渠道更好。和统考录取的学生不同,推免生在选择导师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权",尤其是本校的推免生,不少会有专业内大牛导师主动邀请来课题组读研。或者说,推免生沟通某个导师,只要有招生名额,基本不会拒绝。参加12月统考的学生,在拟录取后会填写《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表》,学院或学科会根据表格填报的导师、考生对应情况灵活处理。不过,在填表之前,情商不错的考生都已提前沟通好某位导师。2015年以后,不少院校优势学科的推免生录取比例持续增高,50%的限制早已不在,校内不同专业录取名额的灵活调整给学校不小的空间。暑期夏令营笔试环节推免生如何选择一位自己满意的导师?推免生的复试选拔一般是每年的9-10月,得大学前3年的成绩都出来便于统计绩点。除科研成果、获得奖项、学校层次和科研经历等因素为,专业内绩点排名靠前且获得本科就读院校的推免指标是必须条件。相对来说,985高校专业保研率更高,211院校其次,仅小部分双非院校具有保研资格。本科院校层次较差想要保送进入985高校难度不小,不少优秀的考生未能获得自己理想大学的推免资格,放弃推免后选择考研,让许多父母跟着焦虑和担心几个月!在导师选择上,不少学科有暑期夏令营的提前选拔,绩点排名极高的同学在时间不冲突情况下,建议报名2-3所有意向的院校。在夏令营中会有专业内的大牛导师做报告,介绍自己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同时,介绍学校、学院和学科。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主动和导师进行面对面沟通,聊聊自己的读研设想和一些感悟,比邮件交流更方便和打动导师。和导师聊天时,小西就提一个细节,别撒谎或尝试忽悠导师。导师们也是经历过读研且指导过不少学生的,不少事情还是了解个中情况的,非常厌恶考生的不诚信。导师与研究生学术交流保研时自己选择或被分配的导师一般,有机会改变吗?导师间却有差异,除非导师离职或过世,否则学校基本不支持变更导师。也许选择的某个导师正处于"低谷",如项目申请未中后在研经费不足、课题研究的前期科研成果不足等。入学后,看到考研的同学分配了专业的大牛导师,每个月也许会发1000-2000元的补贴,甚至研一就有发表科研论文,自己有失落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得学会及时调整心态,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陪导师熬过这段时光后你会收获更多。同时,这类导师积极努力上进,培养过程中可学到海量的知识和技能。当然,若是遇到师德有问题的导师,要学会委婉的拒绝和保护自己。最后,小西建议读研时和导师常沟通,增强彼此间信任,你会找到事半功倍的感觉!
作者按:有位读者朋友来信说,他的导师是博导,带了11个研究生,这个情况合理吗?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今天来谈谈。一位博士生导师,带了11名学生,估计很多人一看就觉得不合理,其实合理不合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导师并不适合带太多学生,很简单的道理是,一旦学生带多了,时间和精力就顾不过来,很难指导好学生,这样对导师和学生其实都不利。然而,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导师带10多个学生的情况,而且这样的例子还并不少见呢?关键就在于,10多个学生具体是什么情况。比如,我的导师,就带了差不多10名学生,看起来很多,具体一分析,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我导师就是博导,带的学生中,既有博士生,也有硕士生,其中,博士生有4名,分别对应博一到博四,每个年级1名(之前有延期的还不计算在内);硕士生有5名,都是学术型硕士,包括新招的研一的1名,研二的2名,研三的2名,所以我导师总共指导了9名学生。本来他可以在今年招收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的,就是考虑到学生已经比较多了,才分别缩招了1人。多吗?看起来确实很多,其实每年只招收了1-2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而已,这在很多高校里面属于司空见惯的。具体到这位读者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情况分析一下。1、如果这位博导带的研究生既包括硕士生,也包括博士生,参考我导师的情况来看,其实并不多,也就是每年招收1-2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而已,属于常见的情况,完全可以指导好自己的学生。2、如果11名研究生仅仅是指硕士生,而且有可能既包括学硕的,也包括专硕的,可能就是每年招收了1-2学硕的,1-2名专硕的,因为可能还带了博士生的,数量确实就比较多了,确实有点不太合理。这么多学生,导师肯定很难指导得过来。不过这种情况,在一些大牛导师身上,也不算罕见,导师重点指导的,往往只是博士生。硕士生,学硕可能会指导稍多一点,专硕可能都不怎么管,虽然不太合理,但大牛导师课题多,博士生完全可以带硕士生(特别是学硕),通过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升,再偶尔得到导师的指导,其实学生的培养质量也不见得就不高了。3、如果是导师一年就招收11个研究生,这个肯定就很不合理了。不过这样的情况,在10多年前可能会存在,现在很多高校对导师都实施的是积分制,导师每年能招收学生的名额,取决于自己的积分情况,这往往对招生名额有很大的限制,一般不太可能出现一年招收这么多学生的情况。导师能招收多少学生,不但取决于自己的业绩(积分情况),往往还要看学生是否愿意选择自己。一个能带很多学生的导师,往往自己都是大牌教授,学术能力强、名气大、成果多,因而能招收的学生名额也会较多,学生们还会踊跃争相成为他的学生,往往是导师挑选学生,而不是无人愿意选择导师。遇到这样的导师,就要谢天谢地了,还需要去考量导师学生多了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吗?
许多人都想要参加大学考研,因为这是自己知识层面的又一次提升。如果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将会拥有成为研究生的资格。在读研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会接触到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而研究生导师也会给予研究生在学习当中的种种帮助。但由于每个研究生导师的性格不一样,所授课的方式也不一样,对于学生的指导也不一样,因此往往会出现性格迥异的各种导师。但是如果你遇到了“既指导又派活”的导师,那么你就偷着乐。那么研究生院一般有哪几类导师呢?接下来咱们就来分析一下。“既指导又派活”的导师。研究生导师在我们读研的过程当中帮助很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导师,那么他将会给你无私的帮助。如果遇到了“既指导又派活”的导师,那么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这样的导师对于学生非常关心,不仅在读研的过程当中可以给予研究生很多的帮助,同时也会给予很多的研究课题让研究生参与。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研究项目,导师也会亲自参与项目,并给予研究生提供技术指导。如果读研期间遇到这样的导师,那么是非常幸运的,能学到很多知识。“不指导只派活”的导师。大学生成为研究生之后,虽然会分配相应的导师,但是由于有部分导师自己的工作非常忙,因此可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部分研究生的身上,会缺乏对于研究生的一些科研指导。但为了能够让研究生得到更好<提升,这部分导师也会给研究生相应的课题和项目,并且自己或者成员带领团队进行研究。虽然给他们派了活,但是很少有时间给他们指导,这样,研究生导师也是存在的。毕竟导师也有很多自己的工作要做。因此“不指导只派活”的导师,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研究生自己努力。“只指导不派活”的导师。当然了,研究生还有可能遇到这样的导师,那就是“只指导不派活”的导师。导师的研究经验肯定要比大学生更多,因此研究生导师给予相应的指导,能够让这部分年轻的研究生获得更大的提升。如果在关键课题上能够得到导师的帮助,那么研究生将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可以快速掌握课题研究的精髓。但是如果遇到“只指导不派活”的导师,那么研究生应该想办法自己找一些课题来进行研究,或者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研究生同学一起组队进行研究。毕竟老师给予了相应的指导,还是要用在实践当中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效果。“不指导也不派活”的导师。相信“不指导也不派活”的导师并不是大家非常乐意接受的。大学生为什么要报考研究生呢?那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眼界,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研究生导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既不给予指导,也不提供一些课题和项目给研究生团队操作,那么他们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呢?当然了,这些“不指导也不派活”的导师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大家不用过分担心这一点,绝大多数导师都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大家在读研期间,遇到了这几类导师中的哪一类呢?欢迎给我留言。关注更多大学以及考研资讯,请持续关注大学有趣事,感谢您的阅读。
对于考研的同学而言,能考上研究生固然不错,但是想研究生顺利毕业,也需要经过一番辛苦努力才可以,现在国内高校一般都是一个研究生导师指导几名学生,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还需要导师的指导。而且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在一些高校一些研究生导师还是博士生导师,并且这些研究生导师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非常的多,还申请参加了很多课题,但是实践中发现一些研究生导师自己学术成果丰硕,但是自己指导的学生却毕业不了,那么为何会存在这些现象呢?是否真的是导师水平不行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研究生导师虽然个人学术成果丰硕,但是平时从事行政方面工作,疏于对自己学生的论文指导,没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导致学生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没有通过外审,所以无法顺利毕业。比如某些研究生导师个人就是系主任或者学院领导,自己每天工作都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事物,给予研究生论文指导的时间有限,一些研究生基本上一个月才可以见一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可想而知。第二,研究生个人缺乏学术训练,没有认真钻研学术。虽然说研究生毕业论文确实需要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但是其实还是要落实到学生个人才可以,一些研究生在学校上学期间每天无所事事,也没有学习写毕业论文所必须的技能,因而对如何写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并不清楚,导致自己研究生毕业论文没有通过外审,导致自己毕业不了,当然也与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不周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自己责任。第三,学生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创新要求太高,或者论文选题出了问题。比如一个学生是学产业经济学的,但是他的导师确是研究生农业农村问题的,很可能他的导师会给他指定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这样就与产业经济学不太相关,会导致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外审的时候不被专家认可,导致论文没有通过评审,导致没法顺利毕业,也与导师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以上是从老师我个人研究生期间的个人经验总结而来的三个原因,总体来讲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研究生导师对论文的指导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一些研究生导师个人学术成果丰硕,但是指导的学生却毕业不了,也是值得导师和学生反思的。
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读研期间,所有与你读研相关的事情,可能都需要经过你的导师同意。比如,你的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更换课题、要去实习、发表论文、毕业答辩等等,都需要导师的参与以及导师的签字确认。这还只是在学术研究上对你的影响,除此之外,导师可能还会在你的生活、心理等方面带来影响。有一位已经退学的研究生同学说:“短短两年的读研生活,让他从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人变成了一个严重怀疑自己,内心极度不自信的人,对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说,选择导师真的很重要,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要太过于随意,你如果很随意,那估计导师对你也就会很随意。下面,就针对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注意事项,给大家3点建议,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快乐读研,快乐生活。1、选导师前,先想清楚两个问题在选择导师之前,建议大家先想清楚以下这两个问题。①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动还是主动的人?喜欢被Push才能行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束缚?在行动上,你是一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你的自制力怎么样?能不能主动管理好自己的事情。② 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将来会不会考虑读博?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有什么规划,最重要的是将来要不要读博?针对以上这两种情况,我们选择的导师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你选择什么样的导师。2、选择的导师与自己的预期最好符合根据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跟自己预期一样的导师。比如,你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人,需要有人Push你才能行动,那么,最好选择一个年轻又科研动力十足的导师。这些导师,多半还是硕导,只是个副教授,有升职称需要,同时,在学术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这些导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生比较严格,要求也比较高,我们的时间可能会被发论文、做科研给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所以说,如果有同学对科研满怀热情,并且,抗压能力也不错,喜欢被Push,那么,选择这种类型的导师就挺好的。至少能学点东西。而有些同学,喜欢自由自在,对于学术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想“混”毕业拿证走人。那么,就不要选择以上这种类型的导师,你可以选择“佛系”一些的导师,俗称“放羊型”导师。什么优青、万人领军、长江学者、千人、杰青、院士、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导师已经属于“大牛”,在所研究的领域也是佼佼者,他们可能会很忙,谈项目、谈合作、经常出差见不到人,并且,带的学生又多。可能压根都顾不上指导学生,基本上都是靠学生自己在“野蛮生长”。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很强的自制力,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所有时间。不过,这类导师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影响力很大,项目、资源可能也会比较多,手下的学生不缺项目,这一点也是小导师无法比的。而如果有同学想读博,那么,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一个“博士生导师”,这样可以直接转博,免去很多麻烦,导师也更愿意带。3、选择导师,人品好要排在第一位关于导师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再或多强调了。看看最近两年不断传出的一些研究生“悲剧”事件就知道了。一个人品有问题的导师,不光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可能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轻则让学生抑郁,重则让学生严重怀疑自己,然后给心理造成创伤乃至于走向极端。所以说,在选择导师时,我觉得应该将人品放在第一位,人品可能要比学术能力、行政级别重要得多。但是,人品又不容易被看出来,不像学术能力(看导师是一作的论文和科研经历),行政级别(看头衔,比如院长、系主任等等)那么容易看出来。所以,想要知道导师的人品,你可能需要动一些脑筋。下面教大家一些方法。① 向同课题组师兄师姐打听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大家可以向他们问两个问题。导师会不会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以前的学生,都能不能顺利毕业?当然,这个方法可能不一定能够听到真话,所以还得需要自己判断。毕竟,在他们没有毕业之前,是与导师存在利益关系的,所以,也怕“得罪”导师。然后,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话,你就得聪明点,学会从话里听话。比如,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导师还行,就是要求比较严格了点”,那你最好别选。相反的是,如果能够从其他课题组的学生口中去了解你的导师,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同学们私下讨论都会说真话。比如,之前帮同学打听过一个导师,得到的反馈如下。② 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判断在决定选导师前,最好与导师接触一下,可以见面,也可以通一次电话。然后,根据自己的交流情况进行判断,看看导师是不是一个比较纯粹,有啥说啥的人,比如,对你的要求,你所面临的压力等等,都能提前讲出来。如果,导师说话有点不着调,一直都在给你“画大饼”,还超级热情,那你可能就需要留个心眼了。有些人,真的很善变,前后完全就是两副面孔。比如,某邮电大学宣称“快乐科研”的那位姓张的女导师。所以,大家不要被“骗了”,选择导师还是要擦亮眼睛。最后,在大家选择导师时,一定要尽早,不要等着学校分配,否则就会被动。以上,关于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快乐读研,快乐生活。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