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保研、直博、硕博连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势辱

保研、直博、硕博连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保研、直博、硕博连读,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和区别?所谓保研,就是推荐免试获得读研究生的资格,往往是参考平时学习绩点、竞赛成绩、各种活动成绩(比如夏令营)等,获得保研资格,然后申请并通过相应学校的复试,才最终获得在相应学校就读研究生的资格。所谓直博,就是本科生直接读博士,通常是在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里面选拔优秀学生直接攻读博士。直博是无需参与博士入学考试的,获得直博资格,就从硕士开始,一路直接读到博士毕业。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异,前者是免试获得读研的资格,后者是在免试获得读研资格的基础上,获得硕士和博士一起读完的资格。往往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拔后的结果。显然,对于打算读博的同学来说,直博更好。保研后,直接读研,完成2~3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要求和论文答辩合格,即获得硕士学位,完成毕业;而直博生一般需要4~6年时间,一般不需要进行硕士论文答辩,也并不获得硕士学位,而是毕业时直接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最后毕业时获得博士学位。如果博士不能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毕业(可以延期毕业,但需在规定期限内),也就只是一个本科生,所以直博生如果毕不了业,后果很严重,多年都白忙活了。当然,不同学校规定有一些差异,有少数学校的直博生也需要硕士论文答辩,博士不能毕业,也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还有一种读博方式,硕博连读,也被不少人称为直博,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直博,硕博连读就是硕博连读,是硕士生入学后,到第二年申请硕博连读,并获得通过后,硕士和博士阶段一起完成,年限和直博差不多,一般4~6年。硕博连读一般要求完成硕士论文,并进行答辩。到博士毕业时进行博士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如果博士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毕业,一般都可以获得硕士学位。但现在也有少数学校不要求进行硕士答辩的情况,只需要完成博士答辩。比如北京大学部分专业,硕博连读就不需要进行硕士论文答辩。现在比较好的学校,比如多数985及部分211,学术型硕士阶段三年制,博士阶段往往都是四年制,而直博和硕博连读一般都在五年或者六年。这也是它们的优势,可以少花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也有部分学校博士阶段依然是三年制,直博和硕博连读四年就可以完成,但现在博士阶段向四年制是一种趋势,很多学校都在从三年增加到四年,毕竟博士越来越难毕业,三年时间往往显得太短。比如西南财经大学,最近几年多数专业的博士学制就从三年增加到了四年。其他不少学校也在增加博士学制。以上就是小编分享,有不同看法吗?欢迎评论。

命之行也

本科保研要不要直博?98年直博生现身说法,浅谈利弊

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作者:一木同学又到一年保研季,随着疫情的逐步落幕,相信最近各大高校的保研准备工作也已经步入正轨,开始统计班级、专业的排名情况,各学校的保研夏令营申请也陆续开始。作为一名之前在学校进行过保研相关宣讲的老学姐~我最近也收到了很多学弟学妹关于推免保研问题的私信,其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即是,读博好不好,本科直博的利与弊,以及未来究竟要不要读博。在此,我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因尚读博不久,许多方面了解的可能还不够深刻,不同的学科专业之间也存在不同,因此仅仅就目前自己认为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若有不妥之处,还请诸位海涵指正。背景和个人情况首先简单交代一下背景和个人情况,国内某985、双一流学校TOP专业直博生,19年9月入学,目前博士一年级在读,隶属化学类偏材料方向。本科期间有过两年科研经历,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和方向比较有兴趣。对于很多本科生来说直博是个挺神秘的称呼,正式开始前,先copy一下官方对直博生的定义本科直博生是指在应届本科毕业后(本科毕业时要求同时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毕业档案完整的移送),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一般是本科生通过学校选拔获得保送生名额之后,再通过工读学校直接对申请学生进行选拔(考试和笔试)而获得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资格的学生。教育部每年在全国的直博生选拔名额仅有不到500人,因此有一定的竞争强度。对于免试推荐生而言,直博比读硕有着更低的淘汰率,但是在国内以及国际形势而言,博士的毕业率一直是个头痛的问题。建议想要选择读博的朋友们好好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清楚再做决定。正文开始——98年出生的我,本来就比同级的同学偏小1~2岁,由于从小就受父母影响有着“高校”梦,希望毕业后从事高校科研类工作,且一直以来我对生物和化学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之前在本科的实验经历也让我对科研有着自己的坚持和看法,所以在本科保研时,我毅然选择了攻读直博生,相比于目前需要3+4的普博,直博只需要5年,可以再节省两年时间。关于保研读博,我认为有个非常重要的点,即个人兴趣,不管是对所选专业还是对科研本身,这将直接决定你博士期间能否快乐科研。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单纯觉得博士待遇好,毕业后好找工作,或是保研时导师的要求,最终半被迫(随波逐流)的选择了读博,但实际上对科研之路并没有太大兴趣;在入学后与他们的交流中,他们往往并不满意现有的生活,觉得读博压力大痛苦不已。诚然,直博生是比普通硕士和博士面临着更大压力的,同样作为科研新手,博一要比硕士学更多的东西,且老师对博士的关注和Push更多,对学生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评奖评优时,直博生也要跟已经有2~3年科研经验的硕博生和普博进行竞争,在当前高校评奖SCI主导的情况下,显然不占优势。同时,直博生具有更大的博士毕业风险,一旦毕不了业,连硕士学位证也拿不到。而且博士的就业面比本科、硕士窄,就业一般集中于企事业单位或留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读博可能会限制未来的就业发展。但是总体来说,直博生具有更长的学习时间,更系统的科研规划,对于决定要在科研道路上一走到底的人来说,直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我个人来说,目前还是觉得选择读直博生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其一,在一个大组里,人员众多不可能事事照顾,老师的重心和精力会更倾向于博士研究生。这在平时组会汇报时即可见一斑,博士永远先讲先汇报,老师也会提出更多的建议,硕士则在最后,常常老师之后还有别的安排,汇报草草结束。其二,由于我个人年级较低,尚处于需要上课的阶段。我的直观感受是,博士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会更多,无意义劳动更少些。拿我周围同学为例,硕士生的学习时间较短,一般不会开展自己的新课题,往往是“继承”师兄师姐的现有课题,在实验前期都要跟着师兄师姐学习,也就是去实验室帮忙搬砖干活,很多工作任务完全是无脑操作,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微乎其微。而博士由于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更加系统的课题研究,老师通常会给定几个思路,让你在博士初期大量阅读文献,确定未来几年的研究和实验思路、方案,不会直接让你去实验室做搬砖类的工作。所以就我的博一生活而言,还是非常舒服且自我可控的。同时,在工资待遇方面,目前教育部对直博生的培养比较重视,培养计划和普通博士研究生一样,享受的是博士待遇。第一年所有直博生都获得特/一等奖学金,每个月补贴也是按国家标准发放,比普通硕士要高出不少,如果没有较大开销,每个月3000左右,养活自己绰绰有余。我也有直博生朋友,老板做横向的,出手阔绰,每个月5000+工资。相比之下,硕士往往三位数的工资就有点可怜了(逃~)。再说几点我觉得直博生比较好的地方吧,一是省时省力,一步到位。随着当前研究生扩招越来越多,学历贬值严重,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毕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我身边很多师兄师姐,都因为工作不满意选择继续读博。但是现在硕博连读和考博的竞争也很激烈,要经过层层面试和选拔,好一点的学校基本上都内部消化名额,转博并非易事。而且硕博和普博要再上一遍博士的课程,需要边实验边上课,而直博生只在博一时上课,任务安排相对集中,同时学硕士+博士的课程,但是课程总量会精简,即1+1<2。二是研究年限长,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安排自己的博士实验思路,博一时老师也常常会要求写综述,如果真的沉下心来精度几十篇文献,在收获一篇paper的同时又能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何乐而不为呢~在写和思考的过程里,个人的各项基本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三是,直博生可以申请国外交流,且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很多同学当时保研不读博,就是考虑直接硕士毕业去国外读博。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过直博生目前的国际交流渠道也很多,比如申请CSC的资助等,5年的时间也能让你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实验、出国、答辩等重大人生节点。以上经验是在化学类专业的基础上,因为生化环材需要以实验为基础。不同专业之间差异可能较大,本文仅供参考~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读博之路漫漫,兴趣爱好是最好的推动力。不要因为物质等外在条件影响自己的抉择和判断,一定要认真权衡再做决定。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希望即将踏上这条科研道路和已经在这条路上前行的我们,都能paper(头发)多多,顺利毕业!享受科研生活的每一天。

介而离山

跨专业选择直博,我后悔了吗?

为什么要跨专业?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想学交叉学科。本科学的化工,但是我从大一进入老师课题组做的是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虽然三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发表了独立一作的SCI论文两篇,其中一篇的IF>25了,但是发自内心我真的很讨厌做化学合成,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时常会令我崩溃(做好几个月的实验,发现合成出来的产物都不对,几个月的努力又白费了)。虽然我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但起码我知道我讨厌什么。所以在保研的时候,我果断考虑跨专业!不愿将本科所学知识浪费,所以选择了一个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流行病学研究。为什么愿意直博?① 想去的学校和专业只招收直博生,无学硕名额。对于理工科学学生来说,在夏令营投递以及面试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是选择顶尖985直博还是普通985学硕,也有可能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只招收直博生。当时的我就面临这个问题,想学的专业只有直博名额,如果我放弃,那就相当于我放弃北大,可凭着本科的成果让我去其他高校,不免有些不甘心。何况,读博真的没有那么惨,只是现在关于直博的负面报道有些多,而没有去报道那些正面的(可能负面消息更能博人眼球吧),中国博士千千万万,出事的真的是只是个例!② 对将要从事的研究领域非常感兴趣。让我下决心读博的第二个理由就是我真的非常喜欢现在的研究方向,交叉研究需要你掌握的知识是多学科的,需要你的思维是多维度的,需要你的能力是综合的,它包含更多的未知,有更大的空间等着你去探索。今年新冠疫情更加说明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也更坚定我要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想法。③ 读书就一口气读完,让自己在学历方面不留遗憾。趁着年轻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就像一口气学下去,拿下博士学位,基本也算是到达高水平人才了。现在读博,也基本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如果工作之后再读博,提高学历背景,可能还会有有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④ 从就业角度考虑不得不说,现在学历真的在严重贬值。举个简单例子,现在北京高中学校招老师,基本录取的全是博士;去年门槛还是硕士的一些单位和岗位,今年很多都已经提高到了博士。没办法中国人才太多,但岗位太少,只有不断提高学历门槛。而且即使是直博,并不代表你未来真的要做科研。五年里锻炼的是你的思维和能力,是在不断地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这些能力是在各行各业通用的。举个例子,像研究流行病学的人,日常中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以我们的数理统计和分析能力都较强,有很多相关研究背景的人选择毕业后进军金融行业以及咨询等行业。思维要开阔些,不要将眼光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现在的北大生活① 学习篇五年时间里,第一年主要就是上课,第二年才开始进实验室做研究。博士论文需要一个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所以也需要我们在第一年上课的同时,广泛大量阅读文献,积累足够的知识容量。通过近两个月的上课,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发散思维和主动思维。老师们布置的作业都是非常开放性的,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在课后围绕一个点,不断展开深入了解,文献调研以及与同学们互相探讨,去做一个展示汇报。这学期我修的课程里有两门课都是院士的课,将近60岁他们坚持在讲台上站近3个小时,听他们的课真的会带给你很多想法,甚至灵感。这里年轻的老师基本都是海外名校回国的引进人才,因为接受了很多年的国外教育,所以他们的上课方式更与国际接轨,上课更像是讨论交流,共同探讨,这种模式我非常喜欢。② 生活篇科研相当于我们的工作,工作之外我们还有生活。无论是学校还是学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例如带着我们去参观故宫、参观国家博物馆等博物馆以及展览。或者带着我们去留守儿童的乡村做一个短期支教,也会有研究生态学的教授带着我们识别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总的来说我们的生活还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从money角度来说,每月都会有富足。在北大,直博学生的待遇从第一年起就是按博士生的待遇走的,学费全免,每月会给3000+的学校统一补助(部分学院和导师会再给学生一些~),而学校食堂的价钱便宜到令你怀疑,有时候真的可以一日三餐吃的非常丰富,总价还不到十元。来源:保研学长说

玄谈

直博吗?延期毕业的那种?博转硕可行吗?八年博士也很好?

读博吗?赌博吗?保研的时候,同学们最担心的是要不要保送直博生,直博结果好意味着一步登天,结果不好意味着灰头土脸,大好的青春也别浪费了。就目前的大形势而言,直博的难度比学硕的难度要小,这也导致很多同学为了追求更好的学校而选择直博。与其将大好的20几岁的青春用于下赌注,不如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充分认识到可能承担的风险,要知道最大的风险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可能承担的风险。01直博的优劣优点:理论上博士毕业时间更短一般直博的学制时长是五年,而读完硕士再转博士一般需要花费至少六年。奖助金更多博士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基本可以维持学生正常的生活,部分高校的博士能月入四五千,博士毕业后就能有6位数的存款。而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每月不到一千的奖助金显然不够,如果研究生任务较多,没有时间兼职赚钱,那还需要向家里要钱。导师给予的帮助更多高校的导师每年可招的博士研究生通常为1-3个左右,博士名额可用于直博生,也可用于硕转博,或考博的学生。博士生是实验室的主力,导师时间和精力有限,当不能一一照顾到位时,优先考虑的是博士生或者较突出的硕士生。缺点:面临毕业难的压力由于博士毕业难度大,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概率也较高,所以存在不少博士延期毕业的案例,能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毕业的博士能力相对较突出。如果始终没有达到毕业要求,达到可读博士的最高年限后,甚至面临无研究生学历的可能性,这点取决于高校的政策。选择和发展空间受限选择直博,意味着选定了某校,未来几年的发展都与该校直接相关。若选择先读硕士,可选择继续在该校发展,也可选择直接就业,还可选择到国外读博士,或者到国内更高层次的院校读博,选择面较广。02要不要直博问自己三个问题:自己适不适合做研究?如果在本科期间,没有参与过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性质的项目,没有因为做项目熬过很多个夜,对做研究不了解的话,建议慎重考虑,也许你承受不了做研究项目的压力。读博是为了什么?进高校当教授吗?读完硕士,再去国外读博士可能更好,没钱留学可以在硕士期间努力争取全奖,没能力争取,那就不要想着能去很好的高校了,不是去不了,而是你承受不了好的高校的任务和压力。为了赚钱吗?一般的博士毕业后能胜任的工作,薪酬和福利相对于一般的硕士和本科毕业的学生确实更高,但这是时间成本投入换来的。想赚很多钱,有的是方法和途径,靠读博镀金赚钱的路并不好走。如果不是对自己想读的博士领域有一定的热情和理想,选择读博还是要慎重。自己和博导合得来吗?并不是问导师好不好,评价任何一个人好不好都很难,评价体系和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你知心好友的知心好友不一定是你的知心好友,那这就是谁的问题吗?人的性格多样,合不合适需要就实际情况而言,都说找老师和谈恋爱一样,谈恋爱也是讲究合不合适的问题。可能在保研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博导相处,但是见面交流一下的机会可以争取,如果一开始就聊不来,最好不要开始,聊得来还有可能性。若想进一步了解,可以与导师名下的多名师兄师姐沟通。至于某评价网上的消息,直接贴标签的不用看,客观描述的可以参考,但始终要有自己的判断。03直博的注意事项慎重选择评价普遍不好的导师在很好的学校,评价普遍不好的导师也能招到学生的话,肯定是有原因的,原因不一,需自行分析,需在能意识到风险性的前提下做打算。慎重看待橄榄枝如果很快就收到学校或导师给的offer,快得超过了预期,原因可能是你确实很优秀,学校或老师抢着要,但如果是这样,你可以选择更好的院校或导师,除非你已经想清楚了。如果收到了超过自己预期的学校或导师给的offer,可以先高兴一下,但要想想自己是面试发挥得好,还是真的运气好,还是被“安排”了。慎重看待画饼导师说的“美好的场景”听一半,信一半,一开始就画饼的导师可能是个做饼大师,看看他以前或正在指导的学生是什么层次,很有可能也是你以后可以达到的层次,当然也不排除你天赋异禀,可以成为这个老师最出色的学生。如果是个年轻导师,又是个做饼大师,那就更要慎重。04博转硕的可行性根据学校不同、导师不同,博转硕的难易程度不同。博转硕意味着导师在招你那年用了一个博士招生名额,在博转硕的时候又要用掉一个硕士招生名额,导师的计划也会因此变动,之前的培养规划也就此作废,所以申请博士转硕士是有难度的。但博士若不能转硕士,又达不到博士毕业要求,是一个双输的结果,相关政策也在积极改进,为博士转硕士提供更高的可能性,一般而言转硕越早提出越可行,双方及时止损,如果在博士中期考核过后再提出,一般是不允许了。05如何看待八年博士博士能读几年,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导师的要求。打个比方,一个大桶,一个小桶,大桶注水更快,小桶注水更慢,小桶可能先注满。注满水后博士就能毕业了,先注满的就更优秀吗?对于直博生,在普通学校或博导名下毕业的五年博士,可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在名校名导那毕业的八年博士,可能毕业就直接留校任教了,如果刚好是两种情况的最次结合,可能真的是入坑了。如何看待还是取决于你想要得到什么。看待直博与否的问题,角度多样,观点多样,本文观点具有局限性,旨在提供一些思路或想法,希望能给在纠结此问题的同学一点参考或微薄的帮助。若对您有帮助,谢谢关注或收藏!若有宝贵意见或建议,欢迎评论!

何为

为什么直博生更容易陷入科研困局?成绩好≠适合科研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旧镇图书管理员杨振宁曾说,一个科研工作者一生最困难的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在做研究生的时候。杨先生此言不差,笔者发现身边的许多直博生每谈及科研便表现出悲观的情绪。虽然硕士生和普通博士生也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在直博生中陷入科研困局的现象似乎更加普遍。这些直博生们(包括笔者本人)在最初选择直博时是盲目的,进入科研阶段后,发觉真实的科研与理想的情况有巨大的落差,在心理上和科研工作上都陷入僵局。问题的解决,始于重新认识自己和科研,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目的,调整自己,寻求改变。01、盲目选择直博 每年选择直博的推免生比例都相当大,有的热爱科研,有的误以为自己热爱科研,有的因为“五年快速通道”和“待遇高”这样的好处,还有的因为没得选。笔者统计了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接收的材料、化学、环境和生物相关学科的推免直博生、推免硕士生和统考硕士生的数量。直博生占推免总数的23%到42%。但是如此规模的直博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普遍的刻板的观念是“学而优者保研,更其优者直博”,这些优秀学生于是被裹挟着进入了保研的流程,选择了直博。他们没有意识到“本科学习成绩好”与“适合科研”实际上是两回事。对科研缺乏切身的实际的认识,以及在职业规划上的迷茫,使得他们在听见直博的种种好处之后,就停止了更深的对自己和对将来的思考。转专业、工作和出国等选项于是成了“未选择的路”。有些人则是迫于无奈,面试时评委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愿不愿意。笔者的一位朋友当年去南京大学面试,学院只剩一个硕士名额,而直博名额还有许多,他选的意向导师说只有一个直博名额,如果不想直博就只能另寻出路。拿到推免的资格已经属实不易,当时大部分高校推免工作都快结束了,如果不选直博就无处可去。正所谓“到嘴的肉,不吃难受”。于是现在他也成为众多陷入困局中的一位。0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直博生们正式踏入科研生涯,发现科研并非自己从前臆想的那样。首先,科研工作的成果与努力并非线性的关系。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我们习惯于考试。这种考试的成绩与个人的努力几乎是线性相关的,只要上课认真,下课肯用功,便可以考一个较好的成绩。但是科研是复杂的,是否取得好的成果与课题组的条件、导师的指导、具体课题方向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更有甚者,有些研究方向可能本身就是不可实现的。做前人从未做过的工作,难以提前知道其是否可行或需要几年的光阴,这也是科研固有的属性之一。但是对于一直以来成绩优异的直博生而言,这种漫长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是焦虑。其次,完美主义在作怪。科学家职业化使得科研领域与各行各业没有太大的区别。有一小部分科研人员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过度push学生,延期学生毕业,“水文章”,甚至论文造假,他们把无意义的工作说成是重要的基础研究。这种情况在科研机构内尽管是少数,但是对许多直博生而言,这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当自己身处其中时,将会产生理想幻灭的压抑之感。再次,“误以为自己热爱科研者”的醒悟。许多直博生起初把本科学习与科研工作等同看待,当他们进了实验室,看了文献,日复一日,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科研,或者并不喜欢当前的学科。但是此时无论是换专业,转为硕士,还是退学,成本都很高,于是陷入两难境地。03、“怎么办”的问题 无论如何解决,最终的结果无非是继续直博、转为硕士、转专业或者退学,但其过程,都是曲折和挣扎的。有的直博生决定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服从该学科的范式,在导师允许的范围内对课题和工作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心理建设缓解焦虑;有的决定转为硕士,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规定直博生入学四年后,方可申请转为硕士学籍,也有部分规定在入学两年后即可;有的决定退学,直博生退学的话题在各大青年人聚集的网络平台都有一定的热度,而在退学的人群中,有许多是转向了计算机领域。对于不敢冒风险退学,或承受巨大的时间代价转硕,也没有做好适应环境的准备的直博生而言,“怎么办”仍是一个问题。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直博生们尽管也历经各种艰难磨练,但是从本科的成绩优异到推荐免试读直博,一路走来都得到了人们眼中的“最优解”。然而世俗眼光的“最优解”不等于自己的“最优解”,人应该向内心寻找答案。历史学家许倬云有一个观点,他说网络媒体时代每个人彼此影响,但是难得有人自己想,不知道人生往哪个方向走,只有失望的人,无可奈何之人,他会想我过日子为什么过。某种程度上,直博生比其他研究生来的时候走得更顺一些,其中不少人对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职业规划是什么、是否适合科研等问题都缺乏思考。对周遭的人和事的认识,停留于“震惊式”的新闻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去看见事物的发展,看见同行者,看见炬火。选择直博的盲目,理想中与现实中科研的巨大落差,使得相当部分的直博生陷入科研困局。但我们正值青年时期,为时未晚,还有机会可以不断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目的,给自己的人生增加变数,这个变数是机遇也是挑战。

可谓辱矣

硕博连读和直博是读博的捷径,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走这些路子呢?

硕博连读和直博是读博的捷径,为何很多学生不敢选硕博连读或者直博?需要说明的是,就现在的形势看,愿意读博的学生,选择硕博连读或直博的大有人在,很多在本科阶段就有读博打算的学生,第一想法就是倾向于硕博连读,其次就是直博,因为这样做,好处是很明显的,主要是:1、无论是硕博连读还是直博,都比较节约时间,一般可以节约1-2年时间。通常,硕博连读或直博,花费5年左右就可以有机会完成学业,即便有些偏差,多花一年,也才6年,而如果按照正常路径读研后再读博,一般硕士需要3年,博士4年,正常就需要七年,如果再有延期,就至少8年了。这个时间账是很明白的。2、从高校研究生制度来看,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的,往往都是可以硕博连读的,但并不是每个具有博士培养权限的高校都有直博招生资格。以往,只有一流大学才具有直博招生资格,很多其他高校本身就不具备直博招生资格,所以,总体来看,选择直博的人数量较少。不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拥有直博招生资格的高校越来越多,尤其是这两年,部分211及双非大学,获得了直博招生资格(比如西南财经大学就是2020年获得直博招生资格的),这当然会使得直博生的人数增加,而且,因为这些学校直博生的毕业要求相对不太高,使得不少学生倾向于走直博之路。不过,总体来说,愿意走硕博连读或直博的,依然不是很多,大多数学生并不敢也不太愿意走这样的“捷径”,原因主要有以下3条:1、是否读博,决定较晚。如果是走硕博连读,一般是需要在研一期间就完成转博之路的,这就需要读研刚开始,就能明确以后会读博才行。但实际上,很多最终走了读博之路的学生,决定读博的时间比较晚,很多人在研一期间根本就没打算读博,自然就谈不上要转硕博连读的问题。至于直博,这是本科阶段就需要决定读博才可能会走的路子,很多人那会儿根本就不确定自己是否要读博,根本不可能走直博之路。2、压力较大,毕业很难。硕博连读和直博因为花费时间都相对较少,学习压力自然会比较大,研究任务往往会很重,要在规定的期间出成果、发论文,最终达到毕业要求,这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还需要撰写水准不低的毕业论文,压力之大,不难想象,很多人根本不敢去尝试。3、难以退出,风险不小。理论上,硕博连读是有“退出机制”的,就是,如果确实无法毕业,可以退回去拿硕士学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是人之常情,如果花了五六年时间,却最终只能拿到一个硕士学位,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何况,并非所有高校都有退出机制。对于硕博连读,某些高校原则上可以退出,但实际上很难操作;而对于直博,不少高校是压根就不能退出的,中途并不颁发硕士学位,而是要么完成博士学业拿到博士学位,要么就是读几年还是本科学历,如果最终不能毕业,那就亏大了。既然风险都不小,还不如老老实实读研拿到硕士学位,后面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读博,所以,很多人自然就不敢或者不愿意选择硕博连读或直博了。不能否认,走硕博连读或直博,是读博的“捷径”,但“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要获得“捷径”的收益(主要是节约时间、导师稳定等),那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主要是压力大、毕业难、退出难等),很多人并不愿意承担这些“风险”,所以不敢或者不愿意走硕博连读或直博的路子,这是不难理解的。

书云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敢选硕博连读或直博?答案太直白

职业规划明确,不想读博很多学生考研就是想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未来根本就不想从事科研,自己的性格也不适合做科研,硕士毕业简单,拿个学历就够了,根本不想读博。个人建议如果有机会还是要抓住,别看工作的同学收入挺好,也就多两年时间,毕业后的收入和发展空间都不在一个平台上,并且工作后想再读博选择更加难。我个人切身感受,从事技术工作,博士学历还是非常有必要,直博或硕博连读非常划算。家庭和年龄压力大到了博士期间,大部分年龄有二十五六岁以上,读博只有三四千的收入,只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点收入匹配不上自己的年龄,想做什么都做不了,活得很憋屈。身边的人都是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自己毕业都遥遥无期,压力非常大。这些都是阻碍学生选择读博的原因。一旦选择了硕博连读或者直博,则意味着接下来的5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要跟着同一个导师,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别说博士学位拿不到,可能连硕士学位都没有,这应该是很多学生不敢选择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的原因。畏惧科研压力外界传言中的读博压力很大,毕业难。所以对于一个刚入学的硕士,还没做几次实验,不了解科研生活,就要觉得是否直博,把自己未来五年交出去,当然会产生犹疑。硕博连读还好,在研二决定,对于科研生活有一点了解和适应,但是也会怀疑自己,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压力,毕不了业。硕博连读或直博没有硕士学位,如果中途适应不了压力,选择专硕,那多丢人。小编总结硕博连读呢,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可能比大多数人研究生3年,博士3年,至少时间上会节俭很多。但是这个也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如果你的博士不能顺利毕业,那么你连研究生学历都拿不到,到手的只是本科学历,这样5年的付出算什么?谁都不会甘心的。因为众所周知,现在博士想顺利毕业太难了,有很多人中途会放弃或者延期毕业,当然了能毕业还是好的,毕不了业就惨了啊。很多人也没有想好我到底是不是喜欢科研,或者我要不要从事科研这条路。博士毕业呢,大部分还是走科研的,不论是去到国家部门还是企业,但是很显然,很多人在这块是没有规划或者想好的。

而民朴鄙

当你还不知道何谓考博时,直博生正在快速扩张,硕博连读继续发力

转眼之间,又到了全国各大院校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时间。作为一名关注法学考博3年有余(从2016.07.15清华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至今)的老油条,每当有人询问我一些考博基础常识时,越来越显得有点不耐烦。因为他们想咨询的那些问题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历史的产物,除非研究教育史,对当下及未来的考博已经没用了。而你还想让我用微信文字给你说清楚,或者给你检索一下考试时间,这样的咨询谁有耐心做。很多年前,法学考博很单纯,只有一种,你报名、参加初试、复试、录取的考试制,而当下法学考博已经演变为推免直博、本硕博贯通、硕博连读(含本科推免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专项计划、高校教师提升计划、留学读博、同等学力申博、普通考试制等。2020年之前北京大学考博还有考博英语之说,2020年之后这已经成为传说;2017年之前,清华大学考博还是普通考试制,甚至2017年清华大学法学院第一轮招生出现报名人数不够的现状,而当下已经全部采用申请考核制。几年前不少院校的学生还无法通过英语六级,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7级本科生大学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为97.7,大学英语四级平均分为553.5分,大学英语六级平均分达到531,而你还在说500分的报名条件太高了吧。清华大学自1981年国家建立学位制度至2018年底,共授予博士学位26611人,而2019级博士生就有3164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6432名,浙江大学2020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2931人,清华大学在岗博士生导师2800余人,北京大学现有博士生导师2300余人。所以,请不要再拿着2018年以前的数据、经验贴来交流啦!近日浙江大学发布的2020年浙江大学直博生招生目录显示,招收直博生的导师多达175页,近3000人。而所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面都有类似“硕博连读和本硕博连读,均占2020年的博士计划。”的话,也就是今年招生的本硕博连读学生占用未来的某一年的招生指标。所以如果现在还有人告诉你排队某导师后年就可以轮到你了,那么请务必不要信了,因为导师今年、明年可能已经招收了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学生,他后年没有招生指标了。在2017年之前,在法学考博市场,好像每年只有浙江大学招上几个本硕博连读考生,而2019年已经有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众多院校采用,其中吉林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已经陆续实现直博生招生0的突破。从当前的各项运营指标来看,直博生的招生名额占据总招生名额的10%-20%。而我们又知道,硕博连读制度已经运行多年,主要遴选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而从四川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等院校的硕博连读招生规定来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即将毕业的学子,而是从研一下学期就开始遴选,山东大学等院校更是探索从硕士研究生推免生中直接录取硕博连读考生,基本上等同于本硕博连读。对于直博生这项制度,当前大部分博士点单位都有相关的招生政策,不少院校也已经实行多年。仅从法学博士招生来看,有的院校直接采用推免制直博生(对外招生),有的院校仅从本校本科生中遴选,也有一些法学院一直没有跟随学校招收直博生的趋势,而是坚守申请考核制(典型代表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或者普通考试制(典型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从诸多先例可以看出,虽然法学院都可以多坚守几年传统的招生模式,但是在学校全面申请考核制的大背景下,法学院也是积极的追随者,当下每年被录取的1600多名法学博士通过申请考核、硕博连读渠道录取的已经多余800人。当然写下本文,一方面是分析一下当下考博的整体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想再次提示考博咨询是有技巧、方法的,那就是自己先行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制度,不要再去询问那些有点过时或者根本没有通用解决方案的问题了。例如考博英语如何复习的问题,你首先得确定这个学校还有没有考博英语,如果都没有,你还在那里纠结,除了浪费时间还有什么用处?再如考博真题,你得确定人家还有没有考试?怎么考试的?参加考试的资格是什么?说实在的相当一批人是没有考试资格的,因此要真题没用。时代巨变,考博市场年年变,我们考博人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自主地开展相关研究,而不能凡事都想让别人分享给你。根据最新的消息,当前已经被录取为2020级的法学博士生为个位数,而清华大学法学院的2020级博士拟录取名单已经基本敲定,只需要经过下一步的公示即可,也就是下个月被确定录取的法学博士将接近100人(不少院校近期会公布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名单)。而此时的你是否还在纠结“什么是考博?什么是博士?我要考博吗?”等这些问题吗?对了,一些学校,我们这些普通考生根本不符合报名条件,咱们也就别关注人家学校了,否则影响心情。

老同学

北大直博生第五年退学,只拿到肄业证书。这人是傻,还是另有追求

近日,知乎上有位90后,今年9月,从北大退学。他不是本科退学,是读北大计算机图形直博,而且是直博第5年退学。而整个学制不过是5年。直博退学的后果有多严重?直博退学意味着5年白读,连个硕士毕业证书也没有,只有一个盖章的肄业证书。帖子一出,大家惊呆了,这是什么操作?一共5年的学制,4年坚持下来了,在最后一年退学,这人是傻还是怎么回事?这位的情况是这样,他从小就对游戏充满兴趣,他的兴趣不是玩游戏,而是对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媒体和人机互动特别感兴趣。希望自己以后能从事动漫游戏的制作。但是在中国目前没有好的游戏设计专业,所以当年推免保研的时候,他在计算机专业里选择了一个与游戏最接近的方向:计算机图形学。这位当初觉得5年读个直博,比起3年读个硕士更有性价比。显然这位当初并没有明白直博和硕士之间的区别。所以在浙大硕士、清华硕士与北大博士三个offer中,选择了最难的那个。直博刚开始的前2年,因为主要是上课和做横向项目,凭借着成绩和出色的编程能力,这位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但从第二年下半学期开始,他觉得不对了。他的导师没有展现出一个北大教授应有的学术素养和科研素质,感觉像是脱离了学术圈很久。而且这位导师脾气相当暴躁,非常专横,这位90后的所有学长学弟们都敢怒不敢言。当然,这还不是大问题。更严重的是这位导师采取的是“收割型”教育。也就是说,只要需要到的学生做横向项目了,才有必要的指点和尊重。而对学生在学业上遇到的其他问题,导师的回答只有一句话,自己看着办!除了催进度,几乎给不出能够落地的实质性指导。比如论文投稿,导师连看都不看就让直接投出去,这态度还不如盲审的编辑老师负责。导师把实验室不出成果全部归咎于招的学生不够努力。则很明显有点说不通,考到北大读研读博的学生不够优秀努力?一个两个是有可能的,全部都是则完全不可能。这位90后读博一时,一位被延迟毕业的学姐退学了;读博二时,一位学长换导师了,换了导师以后在新实验室频频发顶会(顶级会议论文),出国交换一年,顺利毕业。而另一位已经发够论文,达到毕业要求的学姐被穿小鞋,答辩未过,一年后回校重新答辩才拿到毕业证书。读博5年只有一位读了7年的师兄毕业了。即使这位足够努力毕业了,他的毕业论文也是水得不行,但凡接受过好一点的科研指点,不至于写出这种水平的论文。未来希望能在游戏设计方面有所建树,但是自从来到这个实验室后,导师给他安排的选题都是导师感兴趣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即使勉强读完博士学位,对将来的人生规划也没有太大帮助,徒有博士头衔的虚名而已。因此他选择了退学。博导和硕导的问题,在各大学都存在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把读研和读博的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扔到实验室为导师的课题做苦力。在这期间,工作非常辛苦,收入几乎没有。最难受的倒不是这个,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导师的指点,更有甚者,好不容易做实验的数据被导师拿走,论文被导师署名。学生敢怒不敢言,导师一句话,还想不想毕业了,直接就能让学生偃旗息鼓,老老实实地干活去。导师压榨学生不是个案,大量的学生都忙着为导师做横向项目,自己花在科研上的时间极少,还得不到导师的指点,延迟毕业的情况比比皆是。最后即使毕业了,这个博士也没有什么含金量,完全是时间熬出来了,论文倒是有,真正的科研成果不值一提。更麻烦的是这种现象会成为轮回,这些博士生以后成了硕导和博导,也会和他们以前的导师一样,自己的学术水平一般,给不了学生指点,把学生当成免费劳动力。忙着做横向项目赚钱。这样的科研机制,“水师”带出一批“水硕,水博”,这些“水硕,水博”成长起来继续祸害下一批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位退学是相当明智的决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退学又是非常可惜的,毕竟5年的时间浪费了,基本基础课目都完成了,或许换个导师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好在教育部终于向大学的不正常现象动手了,明确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清除“水师”“水课”,随着教育部的动作不断加大,相信最后必然会规范大学硕导和博导的行为,使得教学和科研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百分比

985大学保研生懵懂中被导师忽悠直博,未入学想出国,怎么办?

今天有个朋友私信小西,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小西觉得有值得讨论。小西老师,您好!我是某985大学2019年的保研生,之前懵懵懂懂被导师忽悠着直博。前几天毕业答辩后萌生出国想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某985大学保研,大四时懵懂被导师忽悠直博?不少人质疑导师劝说自己的优秀推免生直博,是因为部分大学规定直博生不占导师当年博士招生指标,事实上这个理由往往不太站得住。盲目"忽悠"学生进来直博,5年内无法毕业怎么办?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一个过去的博士、现在的导师,小西认为"说导师忽悠自己读博"在逻辑上有点说不通。未曾经历的人可能不是太理解,事实上能让博士生导师建议直博的学生,往往才是导师倾注最大期望和心力的那个。没有导师会坑学生和自己,随意建议一个学生直博。同为导师,小西指导过不少研究生。针对缺少科研潜力、毅力的学生,都会尽量推荐去工作(有机会,也帮忙推荐岗位),而不是留下来读博。对于保研的学生,课题组至今仅有一个直博生,还是学生主动提出的。小西和不少导师聊过学生读博的话题,都有类似的感觉,大学内直博退少退出机制,不经过硕士三年考核,不敢盲然劝学生直博。毕竟,博士生延期或清退,导师同样压力不小。读博 科研潜力很关键举个小西自己身边的案例:2018年,课题组一个学生有心读博,可其硕士期间的表现、性格在小西真心不宜读博,除非其个人意识到问题并作出改变,否则我预感4-5年内毕业非常困难。而且,他当时已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回广西老家、税前月收入1万)。想想还是和他聊聊,给了一个委婉的建议是"试着工作半年后,还有读博想法再回来"。2019年4月,在一个学生的婚礼上见过他一次,早已没有一点读博的意愿。2015年以后,不少大学在尝试博士生招生改革,推行申请-考核制和招生指标量化分配。博士生导师的遴选、招生变得更加严格,尤其是课题到账经费、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等比之前要求高了几倍。然而,研究生扩招带来的"有意愿读博群体"的数量也在提升,通俗的讲,就是想进985大学等名校读博变得非常困难,不再是"宽进严出"描述的"博士想读就读"。相信这2年申请考核或考博的学生,都有类似的感觉吧?出国留学直博生想出国留学,有什么建议?作为导师,小西不认为"去国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所读博"是坏事,毕竟不少方向别人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去学习。另外,年轻时有一段留学经历,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尤其是去QS前200名的高校。至于学成之后,是否回国看个人意愿。小西觉得直博生想出国留学的几个小建议:1)走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渠道,如985大学校内资助、省市教育部门资助、国外高校资助、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自费等,最常见的就是校内资助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小西之前也曾参加过校内的联合培养资助考核,英语不过关。要是攻读学位的话,时间会长些,如36-48个月,联合培养一般是6-24个月。尽量博士一、二年级出去,高年级会限制培养时间和延期答辩。2)自己申请留学,放弃国内985大学的博士学位。和小西同期读博的同学中,有3个类似的,发展好的回国依托学校"青年千人"申报成功,运气差的那个最终都未取得博士学位。切记注意申请国家的入学时间节点,沟通好导师和学校非常关键。3)咨询自己学校是否有直博生退出政策和文件。小西记得中科院直博生后期可转为硕士,参加答辩毕业后授予硕士学位。待硕士毕业后申请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同样不少。相比硕士,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得博士更多,且申请也容易获批。家庭条件不好的话,多一笔资助可减轻家里不小的压力。读博 提升能力结语以上的建议是较为可行的,前提是和招收你为直博生的导师做好沟通。个人觉得导师还是对你非常认可的,应该比较好谈,也会支持你出去留学。在你申请留学的过程中,国内导师可以给你不小的助力,尤其是院校和导师的联系上,他的一份邮件或电话往往就能给你不小的惊喜。因此,不要故意隐瞒导师,态度诚恳些,不宜闹翻。最后,小西想说"萌生出国想法"和深思熟虑还是有不小的差异。作为一个成年人,一旦选择就没有退路,应该和家人做好沟通,尽早确定是否有出国的意向。这样才是对自己和导师负责,你觉得呢?▼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