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哲学考研丨我在复试的尽头等你——面试篇未葬

哲学考研丨我在复试的尽头等你——面试篇

笔试关只是前戏面试才是血淋淋的战场学术大牛排排坐在你对面想想就有些头皮发麻少侠莫慌!抱紧我面试攻略立马奉上哲学专业的面试一般不会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主要由英语面试和专业课面试组成,且英语面试大多是跟专业课面试同时进行。个别名校会分开进行,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的外哲专业等。一.英语面试对哲学专业来说,英语面试要求不会太高,但表现好会给你加分不少,尤其是报考外国哲学的筒子们。部分学校面试会有英语自我介绍的环节,对于这种学校,需要提前准备好一段英语自我介绍,2分钟以内为宜。自我介绍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为什么选择哲学专业、对哲学哪个方向比较感兴趣等等。必须把自我介绍倒背如流,发音尽量准确,老师只是听听口语,不会太关注实质内容,没必要整一些看着来牛批读起来卡壳的句子。大部分学校没有自我介绍环节,而是在专业课面试过程中附带进行的,老师会直接上来就以问答形式开始。可能会有些突兀,大家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这种问答常见的形式,是桌面上会摆放几张英文文献的卡片,让你随机挑一张,朗读,翻译,然后围绕这段文献回答2-3个问题。部分学校没有卡片,会直接问一些专业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同学长期处在“哑巴英语”或“中式英语”的状态,所以口语很poor。这段时间需要每天坚持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很多小伙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纠结自己回答的内容是否准确而变得“难以启齿”,其实英语面试主要还是考察口语,不用太在意回答的内容好不好。小伙伴们在面试时要有勇气,如果没听清楚问题,一定要补一句:“I beg your padon”。别不好意思,听懂问题才能回答,答不上来才尴尬。关于口语练习,给几个小建议:1、每天朗读在准备复试的日子里,每天朗读英文原著2~3页,多听地道的口语发音(美式英式皆可),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也可以下载英语app练习口语,如“可可英语”app。2、练习翻译在阅读过程中,试着概括文章大意或者翻译,以应对面试时的临场翻译。如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中国社科院、中山大学等都有翻译英语文献的环节。3、中英文原著结合阅读如果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可以中英文结合阅读。这里夜白君推荐考中哲的同学使用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英文对照版),外哲的同学使用英文版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中英对照阅读),边读边划出专业词汇、哲学家名称等进行记忆。4、提前预练对答平时可以找个小伙伴,模拟面试问答,练习自己的口语。二.专业课面试英语面试终究只是配菜,专业课面试才是决定你能否吃好这顿考研全餐的大菜!虽说不同学校的专业面试五花八门,但有很多套路都受用。首先,面试会围绕老师们的研究方向进行,应届生要趁着还能免费用知网的“特权”,先把报考专业几个主要老师的大作都下载好,尤其是导师的论文,一定要多读几遍,研究清楚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特点。其次,面试主要考察你阅读过的哲学原著,或者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了解程度。因此在面试前要深入了解1-3本原著以及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原著的选择尽量往面试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上靠。以下讲讲面试的注意事项,留意啦!1、仪容仪表虽说颜值对做学问的人来说不太重要,但还是要给老师们良好的第一印象吧。对于咱哲学专业来说,不管男生女生,穿着大方整齐,显得精神干练些就行。可不要为了显得郑重其事就穿得跟卖保险一样,但也不能太邋遢。爱美的女生切忌浓妆艳抹,淡妆才是王道。2、言谈举止说到底还是态度问题,态度甚至会左右你的命运。教授大牛们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呢?想在他们面前装X怕是没门。面试时,大家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言谈举止得当,眼睛不要乱瞟,说话时目光主要在提问老师身上,也别忘了兼顾其他人。控制语速,不紧不慢。虽然这是一句废话,但还是得说:别太紧张!复试考察的是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心态的好坏在此一见高下。试问一个看起来很怂和一个看着就人淡如菊的学生,谁的气质更符合哲学系呢?所以,即使你慌,也要装出很自信的亚子。小编的建议是,在面试之前,有空就对着镜子练习,观察自己回答问题时的表情神态,加以改善。能找到熟悉的研友一起练习就更好了,互相模拟,指正对方的不足,包括面部表情、回答礼仪等。3、自我介绍。中文自我介绍要比英语版更详细、更专业。内容要有基本信息+读书经历+考研缘由+读研规划+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如果是初试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在自我介绍时也可以讲初试分数和排名。(1)基本信息。姓名、本科院校及专业、家乡(不瞒你说,有的老师特有故乡情结)、本科成绩(成绩一般的请忽略)。(2)读书经历。主要介绍和哲学有关的读书经历,也可以讲为什么选择哲学专业。如果本科发表过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也可以介绍。没有很多学术或读书经历也没关系,表忠心就好。多表达自己对学术、对这个专业的向往,起码让老师看到你对哲学的热爱!(3)考研缘由。讲清楚自己考哲学研究生的原因,让老师看到你考研是个成熟的决定,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4)读研规划。读研规划一般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讲,简单交代对哪个领域感兴趣,想要研究什么,可以趁机对在座的某1-2位老师表达好感,有读博打算的一定不要藏着掖着。4、答题逻辑。在回答问题时,尽可能有条理、有逻辑一些,而不是想到哪说到哪。就跟码论文似的,用第一、第二、第三还有最后来回答,显得你很有逻辑。即使上并没有,至少表面上有。做得比大多数人好,你就成功了。还可以用“总-分-总”的模式作答,用1-2句话先说大致的思路或看法,然后分条说具体的123点,最后1句话做总结。一个问题不会给你太多时间,尽量在5~8句话以内讲完,长篇大论会直接被老师打断,那就尴尬了。面试有个重头戏,就是考察你对哲学原著的了解。可提前准备1-3本熟悉的哲学原著,老师可能会围绕你阅读过的哲学原著进行提问。但也有些很皮的老师会故意绕开你熟悉的哲学家,提问关于其他哲学家的问题。这时可以结合哲学史稍微讲一讲,然后明确表达自己对这个哲学家不是很熟,能否介绍自己比较熟悉的哲学家或原著,试图挽尊。这是一场博弈战,一定要不卑不亢!By the way,如果本科专业和哲学比较接近,也可能会被问到关于毕业论文的事,这种同学要提前准备好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5、保持谦虚。对于专业问题,切忌不懂装懂,也不要支支吾吾傻愣在那,反正在大佬们眼里我们都是菜鸡。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可以先讲出一些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然后委婉表达自己不是特别了解。哲学系的老师们都很和蔼,不会随便黑脸的。千万不要跟面试老师辩论、抬杠!小编的一位师姐,以初试第二的成绩进入了复试,而且因为当时有人缺考,所以他们只需要淘汰一人,就能上岸,可以说非常稳。结果她在复试中不知怎的就和其中一位脾气也挺火爆的导师争执起来,被对方怒送零蛋。不过她也是个幸运鹅,后来又被其他导师捞了回来。就想告诫大家,顶撞面试老师只有一个下场,就是——不管你自认为多才华横溢,多特立独行,在你眼里某个哲学家就是渣渣,或者觉得哪个老师的想法很扯,面试的时候都请你收敛起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什么话考上研究生再发表也不迟!6、保持礼貌。刚走入面试教室,要先跟各位老师打招呼,再坐下。面试结束时,一定要感谢各位老师,离场前稍微点一下头或鞠个躬以示尊重,可不能直接扬长而去。复试完结后,正常情况下2-3天结果就能出来了,快的话当场就给你个了断。学校会在一周左右正式公布拟录取结果。34所高校复试时间比较早,要是复试不幸折戟,可以第一时间准备调剂。后期我们将邀请曾分享过武大考研失败经验,但最后成功调剂的星稀学姐为大家带来年度最强调剂宝典,尽情期待吧!当然,还是希望看到这里的各位“一研为定”!我一直信奉这句话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复试面试尽管来战!

优旃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考研初试科目、备考经验、参考书推荐

招生院系:哲学学院招生专业: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招生人数:统考招生6人,推免6人研究方向: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0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0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05 毛泽东邓小平哲学06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07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0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8哲学基础④843哲学原典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②中西哲学史备考经验政治的话,推荐的书目是:徐涛的核心考案,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根据个人情况,大概从暑假左右开始学政治差不多。一开始的学习方式是推荐结合核心考案,看一章的视屏去做肖秀荣的一章题,不懂的就去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前期1000题要刷很多遍,所以不要随便在书上涂涂画画,可以去考研文库找相关的电子档表格下载下来打印,刷过4、5遍1000题后,后面可以用一些小程序继续刷其他老师的题,不断巩固。大题的话,后期背肖四肖八就够了,考研政治还是选择题很重要,政治要上70,50分的选择题必选要上40才行。英语主要是单词、阅读和作文。单词要记熟。一般考研单词书的量也够了,有余力的可以多看点其他单词书作为补充。阅读的话,做历年真题的帮助最大。做真题要做到完全弄透,可以把真题翻译一两遍,逐字逐句地翻译,不会翻的可以试着翻,这样同时也可以练翻译。另外,就是要搞懂阅读题型。阅读题型都是固定的,比如给文章拟标题、说出文章或段落主旨、猜测某个生词的意思等。一般一篇阅读五个题目,题型都不一样,不同的题型都有不同答题方法,可以在复习的时候总结。答阅读题主要是找原文,一般题目的顺序和阅读中段落的顺序相同,有些问文章主旨的题目可以留在最后答。作文我用的是王江涛的书。复习的时候我主要背了书里可以套用的句子模型,没有整篇整篇的背。另外,作文要提前练,我考前一个月复印了好多考试用的答题纸,然后每天一篇大小作文。可以买本字帖练一下,我当时练的是圆体,整洁漂亮的卷面还是很有帮助的。专业课参考书哲学基础:《中国哲学史》,郭齐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汪信砚, 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教出版社,2014年版哲学原典:《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郭齐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资料:《新祥旭考研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辅导班讲义》我的西哲史刷了有三遍,第一遍刚开始复习,还没有自己的复习方式,我就是照着书做笔记,哪位哲学家有哪些思想,一一的照着书抄,留了个大概印象,第一遍的中哲和马哲也是这么复习的,对着书做笔记。第二遍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复习方式,把第一遍做的笔记扔下,直接拿着书复习,那种简单的就直接用脑子记,那些复杂的,先自行理解,然后心里默着,笔上写着,理解加记忆。第三遍时,我先把历年的真题自己整理了一份文档。然后拿着西哲史的目录把目录里面的每位哲学家的主要观点写在他后面,再用彩笔把考过的哲学家的观点在目录里画出来看看考题集中于哲学史的哪一个阶段,对于集中出题的阶段,要认真多复习几遍。把哲学家的观点写在目录里面这样就有一个整体的综观,你会更加全面的把握整本书,不至于出了一个不太经常考的哲学家你就懵了,用彩笔标是为了让你一眼看到出题的大概方向,明白自己要重点复习的部分。

古人有之

2021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指导

本人武汉大学哲学专业研一在读,本科就读于西安某211大学哲学系。2020年以413分考入心仪的武大哲学系,本人成绩,英语一61分、思想政治理论70分、专业课一142分、专业课二140分。想写下自己的经验以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想考武大哲学系的人。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武大哲学系考研的备考经验。一、武大哲学系考研概况由于是985院校,每年报考武大的人数都很多,这点对于很多985院校都是一样的。所以考生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竞争力。武大哲学系招生在2020年有了一个变革 以前是你报考哪个二级学科就考哲学基础加一个二级学科,比如想考中国哲学,专业课就会考两个科目,科目一哲学基础。科目二中国哲学史。2020年的情况是无论报考哪个二级学科,所有报考哲学系的同学都考一样的科目,哲学基础加哲学原典。所以无论想考中哲还是西、马哲,所有人要考的科目是一样的,所以要复习的内容也是一样的。还有一点就是2020年武大的招生简章直接给出了参考书目,这个以前是没有的,所以对于后面要考的同学来说是个极大的便利,不用上网找各种参考书目,直接根据招生简章去买就可以。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武大哲学系它不是很看中你的本科院校出身,是比较公正公平的,只要你自己初试分数高,复试表现好就没太大问题,跨考其实也不用担心,只要复习到位基本就没什么大问题。2020年西哲录取人数里面有一半都是跨考的。所以不用太过担心自己基础怎么样。如果认定了想考,那就好好复习。二、笔试复习经验1.专业课。如上面所说,2020年武大哲学系有个改革,所有报考武大哲学系的同学考的科目是一样的。科目一哲学基础。科目二哲学原典。科目一的参考书目有三本,邓晓芒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郭齐勇老师的《中国哲学史》、还有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针对科目一这三本书,需要做的就是全都买回来,一本一本认真复习做笔记。做笔记不是必要项,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十分熟悉这三本书里面的每一个观点,要做到看到这个题目就知道它需要如何作答。哲学基础这个科目包含了中西马哲所有的内容,各科所占比例没有一个固定的书目,但综观往年考题,马哲是占比最高的。所以马哲一定需要好好复习。中西哲的比例比较不定,比如2020年西哲占比就比较大。所以我的复习建议是,中西马哲都得复习的十分到位,不能有所偏颇。这三本我建议都复习三遍以上,第一遍可以做笔记,找找复习感觉,第二遍可以拿着书直接记知识点,第三遍就是在第二遍的基础上熟悉再熟悉。目的就是要做到熟悉所有哲学家的所有观点,十分熟悉那些著名哲学家的著名观点。科目二的参考书目也是三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也是涵盖了中西马哲,这本马哲体系十分明确,是原著加学习导读加思考题模式,所以复习起来会十分便利,它课后思考题的答案就在学习导读里,所以可以把思考题单独摘出来,对照着学习导读去复习。西哲原著都是原著片段,复习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西哲原著里面涉及到的哲学家及哲学观点都是西哲史里面有的,所以复习建议是抓住西哲史好好复习,熟悉每位哲学家的每个哲学观点。中哲原著的话也是一样,都是原著片段,所以和西哲一样,还是着重去复习中国哲学史。总的来说,看起来加了原著难度上升了,但其实参考书目的数量是变少了。着重要复习的书目就只有哲学基础的三本。这三本复习到位的话,原典也是可以轻松应对的。2.英语。英语我本身成绩并不理想,只有六十几分,所有发言权不大。我的经验是前期多背单词,后期多刷真题,刷真题这点,所有人都在强调,所以是十分重要的,真题一定得刷三遍以上,真题里面涉及的单词什么都需要认真对待。英语一定要做到每天都做做题,后期可以按考试时间去完成一套题。增强做题的流畅度。不要局限于答案的对错,重要的是你认真去做了,并且记住自己的易错点,保证下次不再犯。3.思想政治理论。政治我也只考了七十几分,发言权不大。我自己的复习方法是前期把精讲精练的知识点过一遍,过完之后就一直再刷肖秀荣的1000题,政治里选择题才是拉开差距的要点,所以一定要多刷选择题。至于后面的大题,我是只背了肖四肖八的大题,主要还是背肖四的大题。还有徐涛有个小册子。是精简版的大题总结,这个也可以拿来背背。总的来说,政治就是多刷选择题,后期尽力背背肖四。三、复试准备经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很多学校都是线上复试,武大也是线上复试。我觉得线上或者线下就只是形式有所区别,最重要的还是你需要自身能力过硬。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面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面试环节的笔试是区分小方向的,报的是西哲考的就是西哲,报的是中哲考的就是中哲,这个就比较考察个人的专业素养。面试部分的话先是专业课提问,专业课老师会专门提一些和你专业相关的问题,这个阶段就不能按照初试那样直接生搬书上的说法,你要讲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定的深入。英语面试的话一般包括专业英语和日常英语,这个就需要自己在考前去专门找些相应的话题去背。我当时是找了一些日常话题,比如为什么选武大、为什么考研等等。专业英语的话就可以买相应哲学史的英文版去啃啃。复试的话,主要是得态度端正认真准备,不要因为自己初试分数高就有所懈怠,一定要充分准备。四、写在最后考研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可简单。难的是考的人很多,学校收的人很少。努力也不一定有学可上。简单的是只要你认真去准备了,熟悉所有要考的内容,那么基本可以有学上。关键还在于你的自身能力,你强了,复习的充分了那就相对简单。所以如果决定了,那么就认真去准备。“尽人事,听天命”这不是悲观,只是想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准备,对于结果要坦然接受。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的付出。还有心态也一定要开放,复习时注意劳逸结合,不想复习时不用逼自己,找找途径去调节自己,要保证自己的复习效率。也要注意身体,身体健康是保证你这整个过程的基础。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偿所愿。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不灯港

2021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真题

目录一、2022年金融硕士考研招生目录、招生人数二、2022年金融硕士考研参考书三、2021年金融硕士考研真题、考研笔记、考研经验总结四、2022年金融硕士考研答题技巧指导五、2022年金融硕士考研复习规划【2022年金融硕士考研教辅图书】《金融硕士大纲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公司理财:考研笔记·习题详解·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金融学:考研笔记·习题详解及历年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金融硕士习题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以上是金融硕士考研权威辅导资料,当当、京东、天猫都可以买到。【2022年金融硕士考研温馨解析:考研失败的7大原因】(1)准备时间太晚:建议大三或者大二就开始准备,并且最好是大三就尝试考一次,但是大多数考生的复习时间也就是几个月,这么短时间,怎么能和准备了一两年的考上相比呢?(2)院校专业不合理:当然,很多考生也不知道怎么选择专业和院校,因为信息太少了,又缺乏相关的经验,这点可以咨询育明教育咨询师,由十余年考研咨询经验的高级咨询师给大家答疑解惑。(3)复习规划不合理:自上学以来,很多考生就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的,上大学以后大家就失去了学习安排的能力,导致考研不知道如何安排,这点可以根据育明一对一的复习进度进行解决。(4)缺乏复习技巧:很多辅导机构都会给大家讲解一些技巧,但是这些技能很难在考场上应用的,真正的技巧是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备考磨炼出来的。(5)不懂答题技巧:育明教育每年都会聘请具有5年以上公共课和专业课阅卷经验的老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的,这点是育明教育高通过率的秘诀,要知道,很多题目都是主观题,你能回答上来和你能得高分是两码事。(6)没有复习重点:考研考的就是心态,很多考生往往容易贪多,再加上把握不住重点,所以,越往最后越是急躁,越是觉得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其实核心问题就是没有掌握住重点。(7)对复试不够重视:尤其是MPAcc/MPA/MBA的考生,报考人大、北外、北语等院校的考生,现在复试的比例越来越高了,所以一定要重视复试,育明教育的复试保过班次,大家可以考虑。一、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考研招生目录、招生人数一、学校简介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办学特色。我校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位列财经类高校第一方阵。近10年来,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的立项数居江西省首位,全国财经类院校前3位。同时,我校是江西省唯一获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学校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多数学生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据资料显示,学校排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7名、中国CFO大学排行榜第5名、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第16名、中国高管校友大学排行榜第30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47名、中国大学生创业竞争力排行榜第59名、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第60名、高考生最喜爱的百强大学榜第71名、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第86名、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89位、全国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江西省第1名。二、学院简介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于2003年,拥有江西省唯一的“金融学”专业博士点,还拥有“金融学”专业硕士点和“金融硕士”、“保险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学院设有金融系、投资系、金融工程系、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四个教学单位并分别对应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及保险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及金融学(FRM)特色方向。“金融学”2002年获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称号,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2007年“金融学”专业获教育部首批第一类特色专业称号;在2017年全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中,金融、保险两个专业分别以高分差的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学院拥有四个校级研究机构:金融管理国际研究院、科技金融研究中心、金融科技与监管研究中心以及证券期货研究中心。2017年12月,江西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设立的江西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院挂靠金融学院。1.师资队伍金融学院是江西财经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教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到70%。在学院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奖获得者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千百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1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积累,学院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加大高层次以及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合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已经建成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与科研梯队。二、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考研参考书《货币银行学》,胡援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国际金融》,吕江林,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桂荷发,吕江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金融硕士大纲解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金融硕士习题集》,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三、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考研真题、考研笔记、考研经验(育明学员回忆)一: 名词解释肮脏浮动稀缺货币套利定价理论平行本位制有效汇率二:单选(除了选择题其他题均已回忆完整)居民购买非居民发行的证券的应该如何记账(考记账法借贷方向)汇率粘性分析法中,汇率之所以剧烈波动,因为什么?从货币中介目标发生变动到整个经济变量发生作用的时间过程属于什么时滞?弗里德曼货币需求认为:什么决定需求的稳定性?那个被停止一年什么业务的那个机构是(中城信评估,大城国际等四个信用评估机构具体的忘记了)其它不记得了三:简答题1、简述一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的缺点2、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缺陷3、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4、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的区别5、简述代理问题有哪些6、优序融资理论的主要假设条件和结论四:计算题1、汇率间的换算类似于下面这种GBP1=CNY:a/b, USD1=CNY:c/d,CNY1=EUR:e/f求USD/GBP, GBP/EUR2、美元6个月利率a, 人民币6个月利率b,美元与人民币现期汇率c/d, 6个月远期差价为e/f,求6个月的美元与人民币远期汇率求抛补套利的净收益3、公司理财罗斯里面的气球贷款还款,这个题出的恶心至极,因为没给具体现值系数。李明要买60万的住房,要贷款,首付20%,贷款年利率5.2%,贷款30年,然后按月复利(PS:就是这么恶心,一共360个月),本来是要每月等额还款,但是还了8年后,剩余要一次性付完,问8年末应还多少金额。(就问你360个月的PVIFA,和12X24个月的PVIFA,你知道怎样用计算快速算出来吗?)4、给出了A,B两个互斥项目0-4期的现金流,中间A项目和B项目都带参数I,折现率12%,问该如何选着投资项目?利用增量现金流法,一开始分别算的,后来想到了增量现金流法,简便一些。5、1000亿的活期存款,6%,4%的法定和超额准备金率,公众保留100亿的现金问(1):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是多大(2)若存款乘数是4.5,则现金漏损率应为多少四、画图题1欧元=a美元,期权费b美元,画出看涨期权的收益图五、论述题1、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背景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金融科技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2、论述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四、2022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根据历年育明教育参加过阅卷的辅导老师的反馈,很多学生一看就没有在考前模拟过,乱涂乱画、字迹很差。这样非常影响学生的分数,尤其是英语作文和政治主观题部分。因此,有三点必须记住:不能涂改、多分段、字迹一定要工整。1、名词解释(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2、简答题(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定义——》框架 ——》总结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3、论述题(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五、2022年考研复习规划(10000名成功学员的经验总结)第一阶段:信息收集及院校确定(3月—6月)了解考研信息、确定报考院校、明确专业课重点、夯实英语基础(尤其是单词、句型),这个时候,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必须慎重,不能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要听取专家的建议。育明教育咨询师都有5年以上咨询经验。第二阶段:考试重点明确(7月—9月)通过育明教育一对一指导明确专业课考试重点并做笔记、明确考研政治考点及难点、考研英语真题解析。第三阶段:明确重点并理解记忆(7月—9月)明确专业课考试重点并做笔记、明确考研政治考点及难点、考研英语真题解析。第四阶段:深入背诵考点、练习试题(9月—11月)开始背诵考点难点、练习考点试题。第五阶段:模式考试(11月—12月)每门课都进行4-5次模拟考试,并由育明教育聘请阅卷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分析。第六阶段:复试、面试(次年3月—4月)通过育明教育复试保过课程,准备复习(笔试、面试等)。

上帝

中南大学哲学2022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

一、前言介绍有的人对自身实力没有客观评估,会把目标定为远超个人水平的院校,这样大概率是考不上的,不建议大家盲目择校,在考研文库上查看和比较一下各个院校和专业的信息会更加稳妥。追求名校的同时,最好只是上升一个台阶,双非考211,211考985,如果你想直奔985名校,那么你需要有别人所没有的魄力。我本科学的是思政师范类,发现自己对专业课中的马哲西哲中哲感兴趣,所以综合考虑之后选择了心仪的哲学专业。二、初试备考详情英语 每天背多少个单词、什么时候背、每天做多少篇阅读、什么时候做,都要明确,大家要做好计划。我是下午2点到5点做真题,晚7点到8点,对答案,精翻阅读,之后对答案,改正错误,翻译句子的能力会进步很快。如果时间多、觉得实在没题做,那就英语一和英语二互做,不要买模拟。作文方面,我是背了10大10小,如果你开始的比较早就可以背的很熟,如果你开始的比较晚,那么背作文可能效果不明显,因为你背不熟,仅仅只是背下来对于写作的帮助很小,背熟才能够很好的输出。政治政治这门课,只要你正常复习了,考个60分绝对不成问题,所以不要太担心。但是想考高分,建议不要太晚开始,很多人说9月开始,但是因人而异,如果你专业课任务很重 后期需要花很多时间,那一定要早点开始学政治,暑期开始是比较合适的。我使用的教材是精讲讲练+1000题+市面上的模拟卷选择题+肖四肖八。肖四肖八的大题是要背的。专业课马哲建议看肖前的上下两册、李秀林的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哲可以看北大版的中国哲学史和郭齐勇老师中国哲学史和新编中国哲学史。西哲强烈推荐邓晓芒和赵林的西方哲学史,再搭配上 B 站的邓晓芒和赵林的西哲史视频简直太棒了。每个人看的书都不一样,我是按照新祥旭学姐给我的书单和资料推荐来的,如果有补充的资料她直接会帮我在辅导的时候进行讲解。我在专业课复习之初真的摸不着头脑,专业课的书换了好基本,越来越焦心,发现背了还是不会所以选择了报班,让直系学姐学长带我,需要跟大家说的是,一定不能乱了阵脚,自己胡乱着急,更不能跟着随便跟着别人的书和资料背,选择一本靠谱的就坚持到底。三、小结那些在考前放弃的人真是可惜了,再坚持一下可能都会不一样。能坚持走完考研这一程(没有划水),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赢家。

岂不命邪

武汉大学应用心理学2021考研初试科目、备考经验、参考书推荐

招生院系:哲学学院招生专业:040203应用心理学招生人数:统考招生5人,推免6人研究方向:01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2 心理咨询与治疗03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04 健康心理学05 组织管理心理学06 应用文化心理学07 职业(职业健康)心理学08 行为经济学09 人才选拔与评估10 应用认知心理学11 积极心理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人格心理学②心理学史③认知心理学备考经验英语,单词每天坚持背60个一直未中断。初期准备重点在阅读,每天至少做一道阅读题,开始不必严格遵循时间要求,重在查会生词、看懂文章。中期通过学习到的阅读方法技巧进行应用,总结规律。后期才开始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大小作文的练习,然后在考研文库找了一些范文背诵。整体下来真题做得并不多,只做了十套真题,但是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好的。政治,我是选用的肖秀荣系列的政治资料,从暑假开始,把政治的1000题配套的书和视频看了看,不需要背诵,只是了解知识内容,对应做1000题,因为开始的还算比较早,所以每天所用的时间并不多。后来考试临近,就做肖四和肖八并且背诵大题的回答。我是不爱背东西的理科生,所以只背了肖四肖八。在考试答题的时候惊喜的发现很多信息都隐藏在了材料中,所以审题不出问题,层次相对清楚,拿到80分左右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专业课参考书推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心理学》(第三版),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上面的为主,此本为辅)《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四版),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3月到6月我把专业课教材完完整整地看了两遍,每天基本看一章课本,因为只看课本可能会抓不住312统考的重点且内容不全,所以就结合了一些教辅资料。看书顺序一般是普心—发心—教心—统计—实验—测量—社心,社心考的内容真的很少,比如今年我考得时候社心只出了几道选择,都没有涉及大题。7月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我是跟着新祥旭的老师补充了很多笔记,同时我也开始着手做题了。强化阶段一定要抓住考试重点,结合逻辑图梳理脑子里的框架,统计和实验这个阶段是重点,我差不多就是暑假的时候彻底把统计学透了,不过近几年统计出题也不是很难,大家把基础打好,应该没问题,统计我用了一个本子自己梳理了一下内容,这样印象会比较深,最后就是多背书了,虽然难但还是要咬牙坚持,大家加油吧。

麻婆岛

“哲学”专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专业

哲学0101哲学类010101哲学010102逻辑学010103K宗教学0101哲学类010104T伦理学哲学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他们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哲学专业学什么?哲学是人文科学领域内的基础学科,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它的本质是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对此,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正聿曾提出较深刻的见解:“学习哲学,最重要的就是锻炼和培养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进行‘前提批判’的理论思维能力。哲学的爱智,无论是对自然的惊讶,还是认识人自己,都不仅仅是一种对知识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一种对生活意义的关切,对生活境界的陶冶。哲学,是使人崇高起来的学问。为学与做人,其道一也。哲学的爱智,还是一种反思的、批判的思想活动,它要追究各种知识的根据,思考历史进步的尺度,询问真善美的标准,探索生活信念的前提。”学哲学需要什么条件?学习哲学必先了解历史、地理、文学、管理、自然科学等知识,只有以以上学科作为基础,才能在学哲学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了解历史、地理,才会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并以此认识现在,推断未来,形成关于社会的时间、空间发展概念,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真正哲学体系;了解文学,才能将所学的哲学思想和相关领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学哲学的人的文学素养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精进;了解管理学,才能领悟到哲学在微观社会、个体社会环境中的体现与运用,才能知道哲学是研究组织变化和发展的必须条件;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是研究哲学的依据,也是研究社会发展运动的参照工具。总而言之,学习哲学需要广泛的阅读,特别是对经典著作的研读、思考、批判。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3.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4.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6.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媒体、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宣传、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诊断、市场调查和咨询等。哲学专业毕业生五大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工作。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教育、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教育/培训/院校2、互联网/电子商务3、新能源4、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5、广告6、金融/投资/证券7、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8、公关/市场推广/会展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文案策划、人力资源、助理等工作,大致如下:1、文案策划2、人力资源总监3、总经理助理4、申论培训讲师5、面试培训讲师6、董事长秘书7、文案8、公共基础知识非法讲师工作城市:毕业后,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1、北京2、广州3、上海4、深圳5、成都6、杭州7、武汉8、宁波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一:咨询/顾问职业概况: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以知识和人才为资本的咨询企业逐渐兴旺起来,其革新能力、创造精神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咨询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端人才越来越抢手,如一些高级市场、策划、项目管理类人员等。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咨询业基层队伍不断扩大,但塔尖人物还是难以寻觅,甚至有企业开出3万元的月薪来求得资深的项目管理经理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咨询业已经成为高薪的象征,从总体来说,其从业人员都有一个好的“钱景”,其中咨询经理和专业顾问等职位已经步入“金领”行列。薪酬水平:职位不同薪酬也会有所变化,一般咨询、顾问行业平均薪酬在3500元/月。专家建议:求职者如果要投身于咨询业,不妨从最底层做起,如咨询员,有时也被称为“咨询助理”,其职责就是在专业顾问身边负责一些辅助工作,例如调研、分析报告等等。尽管这些这些事情看起来有点琐碎,但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咨询顾问,做咨询员应该是唯一的起点。求职者如果想成为咨询业中的高薪一族,一般来说要具备三年以上咨询工作经验,曾经独立管理、策划并运作咨询项目,并有管理团队的经验;具备出色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就业方向二:行政/后勤职业概况: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当好助手。关键是要为领导分忧和服好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薪酬水平:2000-5000元/月不等。专家建议:每家公司针对HR,针对行政都有公司不同的需要。而且大家要特别清楚,HR也好,行政也好,如果不能与公司的需要相结合,就是没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能一味的抱怨。如果你是非常有能力,对公司的HR和行动有见解的人,那你能做的是带领老板的思路,给他建议并让他能够接受,并尊重你的专业和建议。如果你不是,你不能说服老板,你只好是被动的,服从的。就业方向三:学术/科研职业状况: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显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知识劳动和知识要素正在成为按劳分配的主要依据;知识所依附的主要对象,即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责任重、贡献大的人,收入明显提高,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与一般劳动者的薪酬水平的差距,在市场供需调节过程中日渐扩大,科研事业单位中集聚着大批的高科技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科研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也处于快速变革之中。薪酬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研事业单位的薪酬模式悄然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以资历为中心的薪酬模式,逐步被以绩效、岗位为中心的薪酬模式取代。对特殊人才施行的特殊薪酬制度,正走入科研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中。就业方向四:编辑/文案/作家职业状况:据估算,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近300万,而传统媒体有编辑记者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从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现在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六年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2000年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成为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年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圣经”,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进入网络大潮。从2004年开始,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大轮换,网站人力资源结构也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新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也有了涉及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薪酬现状:不同职位不同地区的薪酬有所差异,一般助编工资大概2000左右。要是大网站的编辑最高可以拿到8000左右。专家建议:网络编辑是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桥梁。他们不仅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操作者,也是信息的人文价值的开掘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编辑不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更是一位思想者,这就对网络编辑的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方向五:教育/培训职业状况:教育、培训业无疑是当今市场最具诱惑力的一块蛋糕,在其他传统行业逐渐步入微利时代的今天,教育、培训业却以“低投入、高产出”的巨额赢利模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薪酬现状:老师薪酬比较固定,但培训师薪酬随课程时间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差异很大。专家建议:近几年来,国内培训业突飞猛进,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培训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初见端倪,但我国缺乏大量的本土优秀企业培训师。应届就业率指数:哲学专业毕业生中,69%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30%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7、0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下。发展前景指数:哲学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17%,51%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20,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下。工作舒适度指数:46%的哲学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较舒服”。13%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不太舒适或很不舒适。按照十分制进行计算,舒适度指数为6、88,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舒适度指数为中等偏上。开设院校目前全国开设哲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有77所。从全国来看,北京、浙江、陕西等地开设哲学专业的院校数量较多,另外,上海、湖北、东北地区也有许多特色院校。各校招生形式和培养方式则依学校不同而有差别。除了以哲学专业招生外,不少院校(如北大、复旦)等,以哲学类名称进行招生;清华等高校则以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名义招生,考生一定要注意查看该试验班包含的专业(方向)。后两类高校一般入学后先按学科大类进行培养,经过几年学习后,再分流到相应的专业(方向)。北京大学哲学系被誉为“思想家的摇篮”,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如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等曾在这里求学或执教。该系本科哲学专业从2003年开始实施“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新教学计划,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第四学期开始分成不同学科方向进行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也是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教授最多,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院系。师资力量雄厚,下设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东方哲学、佛教、宗教学理论、宗教文化等13个教研室。哲学院拥有一大批著名学者,其优异的丰硕成果以肖前教授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苗力田教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陈先达教授六卷本文集、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和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学”等为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由于是硕士起点招收的院校,少为人知,是哲学领域的最顶级院校,和教育部平级,直属于国务院的一级单位,因其相对封闭性,向来只招收本领域最顶级的精英人才,属于精英俱乐部,自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14年,已出现160多位专家学者授课的身影。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获邀参与授课的人次最多,有31人次;其次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获邀次数为13人次,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11人次,中央党校有8人次。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目前评选出的三届(07年、08年、11年)“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入选人数稳居榜首(第一届157人、第二届203人、第三届264人),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密集度最高之地,堪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智库”。国内有哪些大学的哲学系比较出色?各自有什么特点?北京的清北人师是首选,基本可以共享学术资源,相互间讲座交流也非常方便,这是国内其他任何地方的学校都不具备的优势。北大人大自然不必说,哲学的各个分支水平都是无可质疑的,讲座多的听不过来;北师稍次,但地理位置Buff和学习环境决定了也是不赖的选择,很多其他地区的本科入学分数高过北师的985学校的学生在考研保研时都会选择北师;清华的哲学规模偏小,国内名气也不是很大,但清华哲学的理念偏向精英教育(外加有钱...),老师水平绝对是一流,陈来、万俊人、贝淡宁等学术明星都在这里,而且招生人数极少(以12级本科生为参考:一班共9人…),在2015QS哲学学科排名里,清华是和北大复旦一个层级的2015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哲学)。另外,清华的科哲不在哲学系,而属于社会科学学院里的一个研究所,每年报考的人都比较少。相比于北京,上海学校的哲学系数量上不占优势,复旦、同济、华师,但听说对学生的学术训练是与国际接轨的:复旦和同济偏向外哲,如现象学、法国哲学、西方伦理等,中国传统相关领域的研究也相当不错。同时,这也意味着复旦同济对外语水平要求很高,慎重;同济在哲学圈里的处境有点像清华,它出彩的地方往往被理工类学科遮蔽,所以圈子外的人不太了解,同济的法国哲学似乎不错,有个法国哲学研究所(存疑),孙周兴柯小刚的名字也是叫得响的,而且专业方向居然有10个(2016年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及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说完了地域学术圈,再看看各个地方的地头蛇....中山在国内哲学圈子里也是一块金字招牌,逻辑学、马哲尤为强势,下设有逻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国内逻辑学方向的学者很多都是这个所得研究员,牌子响当当。不同于一般大学研究哲学史的思路,中山逻辑学的发达直接激活了其他领域的研究,如分析哲学(伦理学)、现代西哲、认知哲学等,再辅之以广东省强大的财力支持,中山哲学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之势(知乎圈里很多高手都是中山哲学的 - -!)。最近中山开始运行珠海校区,并分出了中山大学 - 哲学系(珠海),也在从各个高校引进人才(有钱...) 。但中山在广东是一头独大,哲学系的老师也十分出色却不像北上一样各个高校间有方便的交流,本校的学生更希望到北上或出国深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源劣势。不像其他高校哲学在校内受歧视,南京大学一向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其哲学系·宗教学系更是在校内为人侧目。据一位南大学生说,其他院系的同学选哲学的选修课经常出现抢不上的情况,更有想跨专业考本校哲学的,其哲学学科的水平和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南大哲学的优长有三:1.以张异宾书记为首的马哲研究团体,有南大专属的网络马恩文献库(德文法文英文日文各种文献资料),可以说是国内马哲领域最具有创新力的组织;2.中国文化和宗教研究处于国内顶尖水平,以佛教、犹太教见长哲学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高校共有五所,分别是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和中山大学 。

2008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考研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理解。(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 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哲学包括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3) D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A选项是人本主义的观点,B选项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 证法的共同观点,C选项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故无论采用正选法还是排谬法,正确选项只能是D。2.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 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 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广延性。物质运动和时空是不可分的,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2)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包括爱因斯坦相对论 和非欧几何证明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两者互为函数。当粒子在光速运动的条件下,就会出现“钟慢”、“尺缩”的现象。题干所说的是“钟慢”实验,说明的是时间的相对性。(3)四个选项都是时间的属性或特点,但只有C选项是符合本题要求的正确选项。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 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答案】.D【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论)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理解和应用。(2)本题通过一个成功企业家“做到”比“知道”更重要的观点来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原因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3)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 要。”列宁进一步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只有选项D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 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答案】.A【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关于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2)本题通过一段引语来说明由人创造的具有软实力的精神文化 或观念形态的文化对人自身的反作用。(3)在四个选项中体现“化”自身功能的只能是A选 项,B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处理人与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构成的。 C、D是不符合试题要求的不准确观点。5.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相对比较简单。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 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这样,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工人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因此,正确答案是D。6. 某块土地,地租为2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若银行存款利息率不变,该土地的 地租增加到30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A. 5%、9000万元 B. 5%、6000万元C. 6%、9000万元 D. 6%、6000万元【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土地价格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概念考查,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土地价格这一知识点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因此,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量的大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量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用公式表示为:土地价格=地租量/银行存款利息率。本题作为计算题,其计算过程分两步,一是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利息率,即:利息率=地租/土地价格=200万/4000万=5%;二是 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地租增加以后的土地价格,即:土地价格=300万/5%=6000万元,因此,正确答案是B。7.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C. 实现充分就业 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6章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相对比较简单,但却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这表明,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答案是A。8. 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答案】.C【解析】. 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章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内容的理解。1905年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首次概括为三 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即是民族主义;“恢复中华,建立民 国”,即为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为民生主义。后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 解释三民主义,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包涵“平均地权”、“节制资 本”两方面的内容。故选C。本题与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有一定的间接联系。9. 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A. 党指挥枪B. 官兵平等C. 拥政爱民D. 一切行动听指挥【答案】.A【解析】. 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5章关于武装斗争中的人民军队建设问题。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指 挥枪的原则及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等,其中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 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对比,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三湾改编”时把党支部确立在连上,开始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后来毛泽东在1929 年古田会议的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再次强调了这个原则。故选A。本题与2008年《形势与政策》中关于人民军队建军80周年问题有关。10.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 赎买B. 统购统销C. 公私合营D. 合作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4章关于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经验问题。1953年-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与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相类似的途径与方式,包括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及合作化的途径等,故选D。如果考生对此题目的答案没有把握,采取排除法也可,ABC项均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内容,自当排除。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5章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的记忆。(2)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江泽民指出:“我们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C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是改革的直接目的, B选项是错误观点,D选项属于改革的重要任务与内容。1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B.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答案】B【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中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理由的理解。(2)江 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是工 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 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试题要求。13. 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念是A. 依法执政 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 D. 理性执政【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12章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解和应用。(2)2004年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必 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 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本题通过民意调查,确立节假日整顿方案,显然属于民主执政的理念,故C选项是正确的。14.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 爱国主义B. 团结统一C. 勤劳勇敢D. 自强不息【答案】A【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9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中关于民族精神内容的记忆。(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符合试题要求的选项是A。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A. 改革开放 B. 快速发展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试题的国内时政,出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考查记忆。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故B是正确选项。16. 在2007年1月1日欧盟第六次扩大时正式加入欧盟的国家是A. 罗马尼亚、波兰 B.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C. 波兰、爱沙尼亚 D. 爱沙尼亚、保加利亚【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际时政,考查记忆。出自200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第3版,正确选项是B。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A. 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 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答案】AB【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2)本题通过地球的忍无可忍的一幅漫画要求回答 其警示意义。(3)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是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理环境是由所包含的各种条件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否则,就会引起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故A、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否认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协调,D选项只讲人 类依附于自然一面,而否认了人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面,故C、D是不正确的观点。18. 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答案】ABD【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中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2)本题引用英国作家惠兹里特的仅有书本知识等于无知的名言来辨 识类似的名言。(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书本的知识,并不是真知,不是深知。A、B、D 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而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不符合试题要求。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A. 个别--一般--个别 B. 实践--认识--实践C. 群众--领导--群众 D. 团结--批评--团结【答案】ABC【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中对认识的发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的公式。(2)本题运用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提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本质上一致的公式。(3)本题选项A体现辩 证法,B体现认识论,C体现历史观。三者的一致性是指A是世界观,B是对A在认识过程的运用与体现,C是对A、B在历史观的运用与体现。D选项是毛泽东提出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 法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应属于辩证 法、认识论、历史观的具体运用,不属基本原理,不具有普遍性,故不选。20.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C. 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 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答案】ABCD【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中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本年考试大纲的一个新增知识点。(2)本题根据时代发展 的状况和趋势,提出交往对社会发展作用的主要表现的问题。(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 观,一些教材把交往这一概念界定为交往是指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 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往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 展的重要途径;促进人自身的发展。故四个选项全是正确的。21.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 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所以,当部门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增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AB。22. 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A. I c是通过第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B. II(v+m)是通过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C. I(v+m)是通过和II(v+m)交换实现的D. I(v+m)是通过和IIc交换实现的【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章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 件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经过三次交换过程。一是Ⅰc在第Ⅰ部类内部交换,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二是Ⅱ(v+m)在第Ⅱ部类内部交换,补偿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三是Ⅰ(v+m)和 Ⅱc的交换,即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分别补偿第Ⅰ部类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以及 第Ⅱ部类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从这三次交换中就可概括出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分别用三个公式表示为:Ⅰ(v+m)=Ⅱc(基本条件);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所以,正确答案是ABD。23. 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有A. 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B.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 实施物价补贴 D. 调整再贴现率【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和 第6章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容,相对比较难。需要特 别说明的是,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是因为,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提出,通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所以该题很好地体现了政治理 论课试题的特点。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也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 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经济高涨或过热时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通过实施这些货币政策手段,从而影响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正确答案是ABD。24. 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A. 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 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C.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D. 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5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 则。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的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C。2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A.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 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C. 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答案】BD【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1章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问题,在中国共 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有两次概括:第一次是1945年中共七大的决议和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第二次是1987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者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又有在新时期根据新情况做出的新认识,新判断。至于A、C是干扰项。A项是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总结了党自1921年产 生以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非,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为中共七大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邓小平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 告》中,未提“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故AC应排除。本题历史性较强,考生需了解有关历史背景知识。26. 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富农身份的界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A. 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B. 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C. 自身不劳动,出租土地并放高利贷D. 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内容中的富农问题。富农 问题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涉及对富农的认识及政策。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分析说:“富农……,被称为农村的资产阶级,中国的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但富农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在 这点上它又是农民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把富农看成与地主没有分别的阶级,对富农应该采取使它中立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故选ABD。至于C项指的是地主阶级,与富农有区别,故不选。本题提示考生,要关注毛泽东一些重要著作的有关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一般考研辅导教材(包括示范教材中)大多未完全涵括,有一定难度。27.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A. “一边倒” B. “反霸权主义”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6章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巩固了国家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 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周边和国际环境。至于反对霸权主义问题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故选ACD,B项排除。本题的历史性较强,考生需把握有关历史背景知识。2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A.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 统筹兼顾【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选项A、B、C、D都符合要求。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答案】ACD【解析】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综合性试题,出自党的 十七大报告,属于新观点试题,考查记忆。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正确选项是A、C、D。3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 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C. 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 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答案】ABC【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中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理由的理解与记忆。(2)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性质),从根本上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它和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其他各种制度的制定,故A、B、C是正确选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表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制度,并不能使广大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故D选择是不正确的。31. 2005年,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原则性意见是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B.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答案】ABCD【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试题,属国内时政,考查记忆,也可以说是考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10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胡锦涛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处理两岸关系的政策的记忆。四个“决不”都是正确选项。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答案】AC【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内时政试题,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考查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内容的记忆。33. 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在与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会谈中提出,处理达尔富尔问题应该A. 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B. 发挥非盟、联合国的建设性作用C. 有利于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稳定D. 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答案】ABCD【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际时政试题,考查记忆,内容出自2007年2月3日人民 日报。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 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答分析题的说明:根据我们长期辅导考研的经验,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命题是主观的,参考答案是主观的,答题者是主观的,改卷者也是主观的,回答及改卷都很灵活,各地判卷都有补充说明,不完全受参考答案的限制。但答题仍有规范可循,首先是审题找出有几问。其次分解回答问题,依据试题问题,分别运用或综合运用演绎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说明分析法等三种基本方法。第三是引申发挥表态。采用这些方法就能做到思路清晰、点点分明,回答透彻。)34.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突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 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 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 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憾。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 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 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答案要点】(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换位思考反映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分)(注:考生从其 中任一角度回答均可得分)(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一切活动在本 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病”,更要“看人”(3分)(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 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4分)【解析】(1)本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综合性试题,既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中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一些重要原理的全面理解,又考查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本题通过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由医生进行“医 患换位体验”活动和思考,考查医生应当如何正确对待病人所包涵的哲学原理以及运用这些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3)本题有三问。对第一问的回答,参考答案从认识论的实践观点或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回答都可以,还可以从主体客体关系、普遍联系观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关系回答问题,都可以得分,此问的回答比较灵活,只要言之有理,就能得分。第二问的要求明确,只能用唯物史观中关于人的本质原理进行分析。采取演绎分析方法先答原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然后分析:医生看病就要正确处 理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认真负责、治病救人,才能体现医生的好品德。第三问要求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的医患关系,要用哪些矛盾辩证法的原理去对待和处 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医患关系很多,如师生关系、父子关系、雇主与雇员关系、干群关系、商家与顾客关系等,试题不要求答出这些事例,只要求答对待和处理的矛盾辩证法的原理和方 法论意义,可以列出矛盾普遍性原理和意义、矛盾特殊性原理和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关系原理和意义。35. 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计算机行 业,并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占据了统治地位。IBM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常常是最先进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即使不是最好的,但由于出色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他们仍有卓越的信誉。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 Data、Honeywell、Sperry Univac、Burroughs和 NCR等企业的竞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全球大型计算机 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接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 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的竞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迫于竞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进行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 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了企业竞争力,重塑起昔日的辉煌。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所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 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 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竞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竞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摘编自【美】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及新华网有关资料)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答案要点】(1)垄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基础。IBM没有形成对计算机行业的绝对垄断,也不可能消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垄断竞争更加激烈。IBM正是在垄断竞争 中生存和发展的。(2)IBM在发展过程中与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的竞争,反映了垄断竞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IBM的竞争战略及其战略目标表明,垄断资本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高额垄断利润;IBM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经营战略调整,也反映出垄断资本竞争手段从单纯的 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开放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表明,垄断企业也必须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垄断和竞争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 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此题是一道简答型分析题,回答起来比较容易。只要结合材料回答清楚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一是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核心是在竞争基础上形成的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使竞争更加激烈。二是垄断阶段竞争的新特点,如竞争的形式主要是由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获得垄断利润;竞争的手段多样化等。36.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 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 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 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 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 有完全弄清楚。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 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答案要点】(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2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 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3分)(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 史经验。(5分)【解析】本题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分析题,涉及《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3章中国革命新道 路与第5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探索及其内在联系,同时与《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及《形势与政策》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认识问题有关。本知识点还与2006年考试大纲中的新增重要考点“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 题探索的意义”有关。问题1,主要要联系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即对中国革命规律)探索的艰辛 历程,阐明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遭遇一些挫折,这都是在所难免的。总之,无论是在中国革命还是建设事业中,都需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开拓前进,这都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问题2,主要要阐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努力,取得了初步理论成果,但也遭受了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 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成为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值得认真总结。薄一波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始于毛,成于邓”。本题提示考生,本课程的分析题往往具有历史性、综合性、现实性的特点,需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7.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市民啦!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 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子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 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答案要点】(1)农村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 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 农”的能力和条件,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5分)(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 道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稳定和完 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等。(5分)【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相关内容的综合理解和记忆。(2)本题通过《人民日报》报道的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一位农民的心里话,叙述党和政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方针政策所引起的巨大变化,考 查考生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途径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3)试题的问题比较明确,第一问包括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 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政策,考生可根据所掌握知识充分回答。第二问,要求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参考答案讲两方面:一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二是走中国特色的农 业现代化道路,只要回答问题时把握两个方面就能确保得高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三 农”问题,从2004到2007年连续发了四个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 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除重大方针政策外,有很多具体措施,故考生只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发挥,也能增加得分。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选做题I:材料12007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家宝总理应邀于4月中 旬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在两国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确认双方将继续遵循《中 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努力构筑“基于共同 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温总理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发表的演讲中.引用日本的谚语“尽管风在 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引起日本国会议员们的广泛共鸣。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在为中国军舰“深圳”号访日举行的招待会上致词说,实现两国军舰互访,必将促进两国防务领域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推进双方战略互 惠关系向前发展。材料2(摘自人民日报、新华网)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职后明确表示,他作为首相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他在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温家宝的贺信中说:日中两国在地理上是无法迁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不论今后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日中关系对两国而言乃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却是不会改变的。我愿意致力于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曾480余次访华的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认为,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除了要“政治、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之外,还应特别注重扩大日中民间交流,这样才能夯实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材料3(摘自人民日报、东方早报)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9月,日中双边贸易额为17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 其中,日本向中国出口786.3亿美元,增长17.8%,日本自中国进口929.0亿美元,增长7.7%,日本贸易逆差142.7亿美元,减少26.7%。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 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摘自商务部网国别数据)(2)分析温家宝总理用“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的寓意。【答案要点】(1)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原则:增进互信,信守承诺;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共同发展;面向未来,加强交流;密切磋商,应对挑战。(2)温家宝总理用“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能移动”说明,中日关系在历史上虽然历经艰难曲折,甚至遭受过严重挫折,在今天,也还存在着诸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和东海权益等问题,但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中日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双方能够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妥善解决好双方存在的问题,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基础就是不可动摇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未来就是光明的。【解析】(1)本题考查《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第4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日本外交政策和第8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中中国对外政策的理解和应 用。实际上是考查国家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4月中旬访问日本的成果以及中日关系目前存在的 问题和发展前景。而这些内容教材中没有详细表述,实际上本题考查的是形势与政策的内容。(2)本题通过温家宝访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及日中协会理事长关于中日关系的态度和中 日经贸发展数据的三个材料来考查温家宝访日的成果即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原则以及中日 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3)中日关系是近几年中外关系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日 关系的发展是以中日三个政治文件为基础的。1945-1972年,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从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1972-1998年,中日发表了 关于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政治文件:《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中日和平友好条 约》(1978年),《中日联合宣言》(1998年)。这三个文件构成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对中日关系友好发展起到明确的指导意义。但是,日本在表面上对中国友好的同时,却在历史,台湾和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不断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尤其是小泉上台以来,更是变本加厉。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等,这些行径都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得两国呈现“经热政冷”的局面。2006年9月安倍晋三上台,10月份就开始访华,这一举动打破了中日关系的僵局,这次访华也被称为“破冰之旅”。而本题考查的则是温家宝继安倍访华后于2007年4月访日的内容。而这次访日又被称为“融冰之旅”。在这次访问中,双方确认了中 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也就是所考查的第1问的答案。第2问从温家宝总理的比喻中我们可 以看出,前面一句是形容不好的方面,指的是中日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而后一句则是指好的方面,也就是指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提出就可以获悉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我们要秉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中日关系。选做题Ⅱ材料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 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 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材料2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材料3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 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 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 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 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将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 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有何启示?(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答案要点】(1)自然环境是包括气候在内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气候因素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 态平衡、防止气候进一步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紧迫任务。(2)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造成的,把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等发展中 国家是错误的。“中国气候威胁论”不符合事实,有失公允,其实质是要遏制中国发展。中国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出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析】(1)在2007年召开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八国集团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气候问题都是讨论的重点问题。这就证明,气候问题是2007年国际社会最重要的热点问题之一。本题考查国际热点问题--气候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8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所提及的“中国威胁论”三门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2)本题通过全球气候问题的两个文件的生效以及全球变暖趋势 的三个材料叙述全球气候问题的发展和变化的趋势,考查气候问题所反映的问题以及中国对于气候问题的立场和战略选择。(3)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全球气候逐渐变 暖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就全球气候问题进行综合治理,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各国又通过了《京都议会书》,这两个文件是全球气候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全世界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使得这一问题一直是考研政治的重点考试点。同样在2007年,气候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几次会议都对其作出了表 述。本题的问题比较明确。第一问主要考查气候问题与哲学原理的结合,考查气候问题所反映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只要掌握哲学原理第5章关于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 中的作用原理即可作答。第2问有两个问题:首先是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其次是中国应 对气候问题的战略选择。胡锦涛主席在2007年6月召开的八国集团会议和2007年9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对气候问题都有明确的主张与对策。在八国集团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气候变 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只有各方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胡锦涛针对气候问题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合作应对。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三,坚持公约主导地位。第四,坚持科技创新。这一问题在任汝芬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中都有明确表述。

八脚怪

2019年北二外日语专硕考研真题回忆+经验分享

※本文内容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9年日语专硕考生——四叶草同学回忆分享【359 真题回忆】一、热词翻译1、中译日落地签星巴克法兰克福短板蓝色经济2、日译中コンパチビリティースコアリング脱グローバル化ネチズン参考资料:主要是各个公众号(1)人民网日文版(2) 人民中国(3)日语Catti和考研(4)NHK新闻(5) 汉日新语词典(陈岩主编)其中(1)(2)(3)中都有专门的热词板块儿,复习起来就容易多了(4)没有专门的总结,需要自己从每天的新闻中总结出来二、缩略语CFOVRBFA三、惯用句棒に振る关于二、三两题,时间有点久就记得这些了,不过复习建议还是有的,今年北二外的缩略语和惯用语出的不难,我的10个都写出来的。参考书籍:1、日语惯用语365(李建华主编)2、汉日新语词典(陈岩主编)(里面有缩略语)缩略语这部分没有专门的复习资料,我只是在看新闻或者做专业题的时候自己总结的,推荐NHK新闻和人民中国日文版。四、段落翻译1、日译中具体的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出现了好多外国人名,还有作品的名字,总体上不算太难,难就难在人名和作品名字的翻译上。2、中译日说明文 :关于城市博物馆的功能介绍,总体不难,句子都是很简单的句子,基本没什么生词。我觉得相比去年的中译日难度降了很多。心得体会:两篇翻译一共占了120分,所以相比前面的热词翻译,缩略语之类的重要的多。我在前期的时候也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篇章翻译上,把生词,固定搭配,还有固定的句型都总结到本子上,建议分类整理比较好,积累的多了就会发现其实有的句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可以在好多句子里套用,看过北二外历年真题的答案也能发现这个规律。还有就是我悟出来的一个心得,北二外的中翻日基本上都是采取直译的方式,似乎没有太多的拐弯抹角,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很赞!关于翻译题型方面,建议先练习说明文,议论文,时事热点及评论,政经类,新闻类,散文有可能出,但是我觉得小说考日翻中可能,但中翻日不大可能,难度系数太大,不符合北二外的出题风格,如果实在放心不下的话,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看看,总之,小说类的翻译我是一点没看,因为坚信不会考。总体建议就是前期一定要大量练习,大量积累生词,因为到了后期你会发现要做的事太多,根本没时间练,我就是这种情况,不过还好前期做了很多练习,基础比较扎实,所以考试的时候做的还挺顺。还有就是关于359真题的利用,历年基本没有重复的,参考价值不是很高,但可以用来练手或者做预测。参考资料:1、日语笔译三级2、日语口译三级3、公众号:MTI及CATTI日语考试4、天声人语公众号【213 翻译硕士 】一、心得体会213主要考的是单词,外来语,副词(叠词),惯用语,语法,阅读理解,作文。假名写汉字和外来语部分不算难,只要日语基础扎实的话,这两部分应该没问题。最难的部分应该是第二题日译汉的单词部分,因为单词的意思和字面意思完全不同,这个只能靠日常的积累,不过还好分值不是很高,10个单词5分,基本上都能对一半,只是个别比较偏。今年北二外的惯用语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和往年完全不同,不仅是问题偏,连选项都很偏,(考试后我专门到词典上去查了,有的竟然没查到),往年都会有历年真题中重复的题,今年一个也没有,另外二外还故意把正确选项中的汉字改成了假名,我当时复习的时候只是记了汉字,没有特别去记它的发音,明明知道的惯用语也没认出来,有点失策了!所以不光要记惯用语的汉字书写还要记住它的发音至少它变成假名的时候得认得它的意思。副词,叠词这块儿平时做题多积累就行了,基本上每年就考0.5或1分的样子,不是很重要,语法可以说是整套卷子中最好拿分的,基本上都是N1的基础语法,用蓝宝书复习就可以了。关于阅读理解这一部分,北二外给我的惊喜简直不要太多,今年考了篇什么朔太郎(名字记不住)的群集思想,整篇引用了很多似乎是他的作品的句子,看了起码有3-4遍,才看懂,但是即使是看懂了答案也很难选,或许而北二外开始偏向于从文学作品中出题了。写作当时我没怎么连,以为到时候临场发挥就行,事实证明这种想法真得不行。因为事先没准备,到了考场上脑子一片空白。今年北二外的作文题目是让你关于年轻人远离书本写一篇400字的作文,是篇议论文,本来觉得挺简单的主题,但是当时啥也想不起来,现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建议作文一定要练背些句子啥的,万一用上了呢。二、参考书目1、北二外213翻硕历年真题(参考价值很高)2、北二外日语学硕历年真题(主要是单词,语法,惯用语部分,会有重复出在翻硕真题上的)3、 N1真题4、专八真题(参考价值很高)5、北二外自己编写出版的基础日语教程(潘寿君等)6、 N1蓝宝书7、 日语惯用语365(李建华主编)【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一、真题回忆1、名词解释进博会易经复兴号韦编三绝弯道超车论语自主知识产权荀子生化与分子城市化DNA隐形贫困改革红利佛系截胡符号性消费大数据信息鸿沟数字化AI2、应用文为某公司写一篇“青年志愿者动”公益广告文案3、大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自选角度写800字作文。二、心得体会今年北二外百科考试可谓是“大型车祸现场”,感觉受到了一万点暴击,题型改了不说,出题方向也改得面目全非,以往的百科都是偏向中外文学作品,名人,传统文化,但今年更侧重于时事热点,都是最新的词汇,好在北二外给出的是一段材料 ,从里面抠出了几个词,实在不会的词可以抄点材料。二外有点儿坑的就是,差不多10月上旬才发布消息说要改题型,时间很紧,所以我当时复习这科的时候重点放在了百科名词解释上,但是因为第一年考,没什么参考的经验,我就按照往年的出题方向走,关于时事热点这块儿是完全忽略了,事实证明二外的心思你永远别去猜,不过还好今年好了论语,易经,荀子几个和传统文化,著作相关的,所以这一块儿还是需要与复习的。关于复习的时间,我的建议是不要太晚,我当时是大概进行了三轮背诵,花了两个月时间,但是还是记不住,背完马上就忘。三、具体建议1、时政热点从今年的出题方向来看北二外似乎开始偏向时政热点,这一点其实可以和政治那个热点联系起来学,像今年考的进博会,复兴号也都是政治上出现热点词汇。(个人看法而已,仅参考)2、传统文化,中外著作,名人虽然整体方向变了,但是著作,名人多少还是会考的3、其他类别今年是第一次考名词解释,不能仅凭一次就认定出题方向,所以建议早点开始名词解释的复习,时间充足的话,其他类别也尽可能的看看。4、应用文有专门练习应用文的资料,我觉得不管是哪种,内容大致都差不太多,这一块儿只要格式正确应该不容易失分。,关键是应用文的格式,一定要复习到位。5、大作文不一定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但是需要佳句的背诵,说不定考试就用上了。四、参考书目1、北二外历年百科真题2 、MTI翻译硕士黄皮书3本(各校真题+答案详解+百科词典)3、人民日报官网4、新华社公众号【政治】这一科就不多说了,推荐两位老师的课,肖秀荣团队和徐涛,两位政治考研界的大佬。我前期跟的是肖老师,中期跟的是徐涛老师,后期就两个一起跟,个人觉得效果还不错。参考书目1、前期①肖秀荣的1000题+精讲精炼+配套课程②徐涛的优题库习题集+核心考案+配套课程任选其一2、中后期①肖秀荣的精讲精炼的背诵版②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任选其一※前期和中后期所用书目主要是选择题的巩固,论述题不用管3、冲刺①肖秀荣八套卷(选择)+四套卷(选择,论述题***)②徐涛的考前20题小黄书一般来讲,徐涛老师的20题在11月底就有了,可以先买来背,今年押中了四道大题,质量是相当高的。肖四强烈推荐,命中率很高,一般会比徐涛的书晚一星期左右。另外两位老师都有冲刺阶段的网课,可以买来看看,还是有用的。最后送给所有20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的话:考研,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其中有两个字,叫梦想!考研,伴随着孤独,失落,自我否定,或许想过放弃,但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即便没有结果,也请给人生多一条选择。所有参赛稿件文责自负,若有争议之处,请及时联系联盟处理,欢迎大家监督。

东道主

一文说清当前教育的问题:关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思考

题记: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提出了不少有关教育的建议,他们的建议也引起了媒体和民众的热议,但是没有人详细解释过他们的建议。作为一名身处教育一线近20年的老兵,也是一名小学生的父亲,我对教育有一些感受和思考,我试着用本文来说说我国教育的根本矛盾。我的批评和建议都是抱着建设性态度的,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希望教育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和选拔更多优秀人才。本文既是对决策者的建议,也是和大众的沟通,因为我发现民间很多意见领袖也在大声呼唤职高教育的扩大和高考年龄的提前。这样的建议为什么不对?我用本文来回答!本文比较长,是因为这么宏大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要说服持相反意见的人,不下大工夫是不行的,您就耐点性子看吧,说不定看完还会觉得短呢。您可以挑着看您感兴趣的内容。这是本文的目录:一、义务教育顶层设计上的矛盾1、义务教育阶段困扰学生和家长的核心问题是学习压力太大2、超负荷学习压力的源头在中考的“普职分流”3、以分数为唯一标尺的“普职分流”和“不唯分数”的教育理想之间是自相矛盾的4、“普职分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5、教育的“榜样力量”6、教育的“保姆功能”7、应该正确认识“普通高中教育”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上的矛盾1、把技能培养捆绑在学历教育之上的职业教育只是学历教育的附属品而已2、以学历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本身就非常欠缺“职业性”3、职业教育领域乱象丛生触目惊心三、中国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应该怎么改革1、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的政策,普及普高教育2、不能把青少年命运分层的年龄提前到18岁以前3、用“驾照学考”的思路重塑我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4、我国职业教育参照“驾照学考”进行顶层设计的具体建议四、总结正文2021年全国“两会”在3月11日落下了帷幕。“两会”上关于教育问题的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数量不少,且这样的建议和提案一旦曝出,就会在全网引起热烈讨论,可见,有关教育的问题,不但代表和委员们关注,普通老百姓也很关心。这当中影响比较大的建议和议案我关注到的有:1.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建议高考实行双考双筛制,让学生可以选择性考试。即第一次是资格线、水平线考试,题目简单些,不给学生过多压力;第二次可以通过划定分数线,在这个分数线内学生有侧重、有专业的选择性考试。此外,唐江澎委员在“委员通道”的发言全网疯传,他提出教育不能只关注升学率,好的教育就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中,优雅生活者。他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八个字。2. 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建议提高普高录取率至80%以上,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赵超代表高调的建议和一些省份人大代表的低调建议如出一辙,比如“新湖南客户端”3月5日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维朝的电话采访。刘维朝代表带到两会的建议之一是:调整高中阶段教育模式,启动普职并轨制培养体系,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通道,切实优化我国中等教育质量。因为目前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割裂开来,凸显诸多问题,加剧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家长、社会的教育焦虑。关于取消初中的“普职分流”、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的建议,多个省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在提。关于教育中的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的发言三言两语,媒体的报道也是寥寥数语千篇一律,至今我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老百姓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很难了解教育真正的问题所在,也就很难判断谁的建议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而教育几乎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牵扯面很广,教育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任重道远。所以,教育改革之前应该先把教育的问题找准确。鄙人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教书育人近20年的老兵,斗胆冒着某些忌讳撰写此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教育改革投石问路,为教育政策抛砖引玉。想法未必完全正确,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我认为目前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之所以让人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上有瑕疵,这些顶层设计上逻辑互反的矛盾点导致了教育实践的系列问题。因此,要想解决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必须修正顶层设计上的瑕疵。下文我将围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瑕疵展开讨论:一、义务教育顶层设计上的矛盾1、义务教育阶段困扰学生和家长的核心问题是学习压力太大目前义务教育最大的问题正如很多代表委员提出的,就是太过关注分数和升学率,是“唯分数论”的教育,用极致的“唯分数”教育绑架了孩子们的少年时光,让孩子们压力过重不堪重负,同时让孩子们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欠缺,尤其是身体素质。小学6年,初中3年,这9年当中,6-15岁的孩子们承受了太大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几乎超过了一个孩子能够承受的极限,甚至压力导致了一幕幕悲剧的上演。今天早晨娃妈微信发来消息,是“水木社区”上正在热烈讨论一处悲剧,一个初二年级的孩子跳楼了,社区里贴出了知情者的讨论和孩子的作文:孩子的作文字迹工整,字形峻秀,观察细致,描写入微,绝对是好学生的特质,只是孩子的作文读来让人沉重,他对父母每时每刻监控他的学习感到厌烦。本来想把这个孩子的作文贴在这里的,但是想到孩子父母的痛苦,就不贴了。我和妻子简单地就此事交流了几句,我们都为孩子目前被迫卷入这种极端的分数竞争感到担忧。孩子们健康长大才是父母最关心的,小学初中的分数不好又如何?我和妻子小学初中都不是冒尖的学生,也就是高中的时候发力,才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在本科录取率只有19.5%的1998年成为了当年全国62.5万本科生中的一员。我们认为小学初中拼成目前这个样子,让孩子们 All in 文化课学习完全没有必要,让他们长大一点儿,再用独木桥和996虐他们不行吗?我也想到了不久前在“水木社区”看到的另一个家长贴出的他家孩子的作文:我忘了帖子中提到的孩子的年龄,但看这个字和作文,应该是个小学低年级孩子吧。这个孩子抱怨每天6点起床,7点上学,8点上课,还有半小时读书。上学的时候被老师说,回家被父母说,觉得很苦,特别向往父母小时候的童年。版友们看了这个孩子的作文,大多表示出了深深的忧虑,就跟这位家长一样。很明显,这是孩子的呐喊,这种被家长和老师紧锣密鼓安排着以“分数”为核心的生活,孩子感到痛苦,感到压力大,感到不快乐。孩子感受不到快乐是个大事,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孩子心理还不成熟,如果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是很容易出事的。近几年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而且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自杀率最高的是初中学生。两个月前当我听说儿子小学旁边的初中一个孩子自杀了之后我还写了这篇文章:《全国中小学自杀者中初中生比例最高,我们的教育应该反思什么?》。不知道是因为近几年媒体太发达,还是自杀的孩子太多,反正每年都要听到好多起孩子自杀的事件。为人父母,听到这样的消息谁能不痛心?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么搞下去了。2、超负荷学习压力的源头在中考的“普职分流”按理说,我国在2000年就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2000年之前的至少二十年中,小学和初中教育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区域和人群,所以,义务教育不是个新鲜事物,我们搞了几十年了,可为什么在当前却搞得如此压力山大?原因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说的:“目前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割裂开来,凸显诸多问题,加剧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家长、社会的教育焦虑。”其实这个话说得直白点就是:目前施行的“普职比大体相当”的“中考普职分流”政策是这个压力的源头。这种过早的分流加剧了学生的升学压力,更加剧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可以说,家长和学生都在重压之下苦苦挣扎。关于“普职分流”的政策,只要家里有孩子的家长,这两年都知道了,那就是初三毕业的时候,根据中考成绩进行约1:1的普职分流。成绩好的那一半孩子上普通高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加高考,考普通大学,只要高考成绩好,双一流大学随你考。成绩差的那一半孩子只能去上职高学校,重点学习职业技能,辅修一点文化课,为当好技术工人做准备。“普职分流”直接把孩子的前途甚至命运导向了两个方向,上普高的前途远大,上职高的虽然有机会成为大国工匠,但更多的将流向最普通的蓝领岗位,其发展前景将非常受限。这一政策在受教育程度高的城市引起了父母的恐慌,父母当年考高中上大学是自由的,只要成绩过得去至少有高中上,有考大学的机会,可是在自己的孩子这里,初三就要强行剥夺一半孩子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无比严重的事件,绝对不能马虎。有人可能要说以前上高中也不容易,那我说说以落后著称的我的老家甘肃平凉。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上初中的乡中学就有高中,市里面的中学大部分都有高中,其中三中、四中因为办学质量差,高中经常招不够学生。从乡中学到三中四中,差不多想上高中的学生基本都能上吧。而现在,升为镇中学的原乡中学早就停办了高中,三中、四中撤了高中,一个有着212万人口的地级市,市区有高中的普通中学只剩4所,当然,有些县可能还有普通高中吧。世事轮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前指的是高考,现在指的是中考。因为近几年高考实际录取率已经超过81%,而中考的孩子却要面对近50%的淘汰率。考不上大学可以复读,考不上普高连复读的机会都没有。就算考试的时候身体不适考砸了,也毫无翻盘的机会。十四五岁正是孩子最叛逆的时候,最叛逆的青春期与最沉重的学习压力及最重大的人生抉择叠加在一起,这份压力和压力之下的反抗使得无数家庭鸡飞狗跳,简直已经成为家长和孩子们不能承受之重了3、以分数为唯一标尺的“普职分流”和“不唯分数”的教育理想之间是自相矛盾的教育是在为一个人的一生打基础,是为成长服务的,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既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把人培养好,培养出健全的心智、良好的品格、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头脑,分数和升学率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唯一目标。可是现在,孩子们为了考上高中不得不全身心地“拼分数”。很显然,目前的教育现状与教育理想之间有太大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因为普通高中的录取比例还在下降。如此竞争惨烈的普通高中录取,且录取与否的唯一准绳是考试成绩,也就是“唯分数”,那么,在“分数”这个唯一的考核指标面前,任何教育的“真谛”和“理想”都得靠边站。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明白,只有分数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孩子只有考出高分数才能有好前程,所谓教育的“真谛”和“理想”都没什么用。中国人都明白“有奶就是娘”的道理,都知道把精力用在最有用的地方,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利益抉择就是我们的生存智慧,哪种选择能个人利益最大化就选哪种。既然出线指标是50%,衡量标准是考试分数,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紧紧围绕考试分数,全力争夺这50%的出线机会就是了,其他的都是浮云。既然我们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就是“唯分数论”,那么让家长和孩子不要过度关注分数就是不合常理的。这种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教育理想之间的自相矛盾,导致教育主管部门耗费了巨大的行政成本,想让这个顶层设计下的自然结果人为地改变方向,向教育理想靠拢,这就好比种的是颗“豆”,但想让它结出“瓜”来。流传了几千年的“大禹治水”故事被写进了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面对滔滔洪水,大禹的父亲鲧采取“堵”的方式治理了9年,然而洪水并没有消退。鲧的儿子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万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流进大海里,终于治水成功。大禹“变堵为疏”的智慧流传了几千年,希望这个智慧也能反映在我们的教育政策上。当前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落实教育理想,制定了很多措施,派出很多人监管,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可是这些措施除了让局面更混乱,让老师和家长更为难外,能起到多大的“减负”效果呢?我儿子小学一年级,这学期学校不能布置家庭作业了,我们做父母的更头疼,得自己去书市买家庭作业,得自己监督孩子做,还得自己批改,比上学期老师布置作业老师批改费劲多了。我们敢让儿子不做家庭作业吗?不敢!我们想让孩子上高中考大学。道理就这么简单。4、“普职分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过早地以“分数”为标尺定型孩子的前途,使很多有潜力的孩子错失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机会,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一个国家,能对科技和社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真正高精尖人才还是需要传统的大学来培养,而这样的人才好苗子要通过高考来选拔。可是目前我们在初中就把50%的青少年直接分流到职高院校学技术去了。男孩子普遍比女孩子晚熟,那些成熟较晚懵懵懂懂的男孩子,还没明白学习是怎么回事,就已经与普通大学和科技创新无缘了。可是我们知道,很多孩子上了高中才懂事,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智商非常高,只要懂事了,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很多天才往往开化得迟且慢,这在全世界有很多例子。俞敏洪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进了大学,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也只考了个专科成绩,很显然他们在高中不是成绩突出的学生,可是因为他们上了大学,就像获得了超级能量一样,人生连连开挂,都成为了优秀的企业家。我国著名物理学家,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院士之一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考研考了三次,七年才拿下博士文凭。所以,取得大成功的人,没有几个是少年天才,他们大多是通过后天努力才成功的。而大成功者大多是在科技领域和商业领域,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在这两个领域群星璀璨。而真正能与这两个领域的杰出人才比肩的“大国工匠”凤毛麟角,这当然与杰出人才进入工匠领域数量少有关,但恐怕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需要更多商业和科技方面的杰出人才,而对“大国工匠”级别的高水准技能人才的需求没有那么多。毕竟普通的制造业有普通的技能就可以了。杰出的商业和科技人才职业院校能培养出来吗?肯定不行!只有上过普通高中,在传统大学进行过思维洗礼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商业和科技方面的杰出人才。因为商业和科技的核心在思维在智慧,不在技能,以教授职业技能为使命的职业院校根本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商业和科技人才。在信奉“有奶便是娘”的中国老百姓眼里,往往把孩子读书的短期收益看得很重,却很少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上看待孩子接受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也迎合了民众的这种短视。因此,家长看重的是孩子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工资高不高,教育部门看重的是哪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这种看法虽然务实,但是有缺陷,最大的缺陷就是太急功近利,没有看到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作用。我们习惯于对传统大学毕业生没有学到什么硬技能冷嘲热讽,从很多年之前就开始嘲讽他们“眼高手低”,甚至一无是处,因此我们才觉得学个手艺好像更靠得住,这恐怕也是职业教育呼声那么高的原因。一个资质一般的年轻人上了一个很一般的普通大学,没学到什么硬手艺,就真的一无是处吗?眼高手低就是这类人最大的缺陷吗?关于这个问题,我在2015年写过一篇文章《农村孩子到底要不要上“烂大学”》,这篇文章因为对“上大学”的意义论述得很到位,深得广大读者认可热传,最后文章被最高党报之一《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其他媒体也跟进报道,还曾形成一个就此问题范围较广的辩论热潮。在这篇文章中我说:把农村孩子投入大学,尤其是大城市好城市的大学,他们混迹于城市,耳濡目染,再加上老师的启发和身边见识多条件好的同学的刺激,他们必然能够快速成长。这种成长不是某项技能的提升或手艺的精进,而是他整个人的眼界、见识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提升。有了这份提升,他的自卑和狭隘就会少一些,自信和雄心壮志就会多一些,想要改变自我,提升自我阶层的冲动就会强一些。不管他所上的大学有多烂,至少有一个“大学生”的名号罩在他头上,有这个名号带给他的虚荣感长留心底,所以他从内心深处就不会把自己看做一个农民工或农民。城市的繁华,物质的诱惑让他很压抑、很痛苦,这些痛苦促使他思考人生、谋划未来。虽然他没有学到什么实实在在的技能,但他收获了人生的自信和向上的生长力,这份自信和向上的生长力促使他在未来的日子伺机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向更高的阶层爬升。经过五年、十年不懈怠的努力,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完成了自身的“阶层跃升”,也就是在城市有了房子,成了家,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这就是一个人,尤其是底层孩子上大学的意义。“眼高手低”不是罪,“眼低手低”没有想法才是罪。大学,即便很差,她也能点燃一个人的自信和自我。大浪淘沙,有一些人就会在大学教育的加持下不甘平庸,最终上下求索,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也会客观上为这个社会增光添彩。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立足于发现人才、发掘人才、激发人才,而不是早早地给总数达一半的十五六岁的少年划定一个狭小的范围,让他们心中没有月亮,只有赚钱打工的六便士,这对这些孩子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想想看,直接把一半的青少年,每年近千万计的孩子,从商业精英和科技精英的培养和选拔体系中剥离,让他们只能在简单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度过三五年的青春时光,这当中,有多少马云和薛其坤被埋没啊,这绝对是我们国家不能承受的人才损失。如今,我国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近几年新生人口数量更是断崖式下跌,我们国家如何保证在未来有如现在一样的大踏步发展?我想,最重要的举措恐怕就是释放人才的潜力,让每一个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是以前劳动者的很多倍,这样才能减缓人口老龄化和新生人口骤降带来的巨大冲击。而现在,简单粗暴的“初中普职分流”政策让另一半孩子的成长成才空间变小,国家对这些上职高的学生未来的上升路径并没有设计好,就像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校长刘维朝所呼吁的:“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发展通道。”为什么要打通?因为现在不通啊!国家的教育政策应该着眼于人才发展的大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整体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从人民群众中为国家广泛地培养和选拔精英人才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一个精英人才创造的社会财富可能会超过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精英人才推动,而由普通人维系的。有效的教育应该是从数量庞大的普通人中培养甄选出精英,而不是把精英变成普通人。5、教育的“榜样力量”大部分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职高的原因之一是职高学校的学风不好管理混乱。网上时不时曝出的校园霸凌,甚至校园性侵(我昨天还看到一个此类爆料)等恶性事件,大多都出自职高学校。可以说,职高学校校风不好是大家的共识。可是这也不能全怪职高学校的领导老师没有把学生管好,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职高学校缺乏“榜样的力量”。“普职分流”以成绩为标尺,把成绩好的那一半学生纳入普通高中,而把成绩差的另一半学生丢到职业高中。于是职业高中差孩子成堆,甚至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学校也是江湖啊,小小年纪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要生存,必然得与大环境同流合污,让环境接纳自己,所以这种“向下的牵引力”严重阻碍了好孩子的上进心,他们缺乏好的榜样,也缺乏变好的环境,变坏倒是挺容易。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水果店里的水果,如果好的和差的混在一起卖,顾客挑的时候未必看得那么仔细,一些差的水果也会卖出好价钱。可是店主如果事先把差的和好的水果分拣开来,那么差的这一堆水果不大降价根本无人问津。这个道理放在十五六岁的孩子身上也是相通的。假设一个班级由1/3的好学生、1/3的中等学生、1/3的差学生构成,只要中等学生和好学生占到大多数,少数的差学生也翻不了天。这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大部分可能也就学习不好,不见得都是品德上有瑕疵的问题少年,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有颗向上的心,只是不擅长学习而已。把这些学习差的学生和学习好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里,差学生耳濡目染,有“榜样的力量”,且有普高学校严谨的管理,至少变成品德低劣的坏孩子的可能性小很多,将来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对于国家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而言,这种不对青少年过早归类的益处应该受到重视。把好学生差学生混在一起,好学生的家长可能有意见,觉得这些差学生影响了自家孩子的学习。可是家长们想一想,如果把这些差学生隔离出去,让他们在坏孩子成堆的地方长大,让他们沾染上坏习气,甚至变成坏孩子,等他们长大了,没有人能把他们隔离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终将身处在你家孩子身边。所以,与其把问题留在将来,还不如现在加强教育。这里说了很多职高学校的不好,可能很多人不爱听,可是从逻辑上,我们是不是把成绩差的那一半孩子挑出来放到职高去了?如果是,有什么不愿意直面的呢?6、教育的“保姆功能”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学校教育不止是教授知识,更是陪伴和监督成长,也就是学校教育具有“保姆功能“,而且这个功能一点儿也不逊于“知识功能”。因为培养孩子善良正直的品格远远比孩子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重要。我们目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太过强调“知识功能”,而轻视“保姆功能”,用填鸭式的教育硬塞给孩子数量庞大的知识,而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青春期问题、心智成熟、性格完善等重视程度不够,孩子们在自身成长的重要问题上几乎都在独自面对无师自通,这也就难怪很多孩子会出问题了。而“普职分流”更是剥夺了一半未成年孩子被教育的“保姆功能”庇佑的机会。普高学校秩序好,环境单纯,离家近,有父母的监督呵护,这些条件给上普高的孩子提供了良好的“保姆功能”,使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长中多了很多走正道的保障。而上职高的孩子,因为学校离家远,父母的监督鞭长莫及,学校的生源鱼龙混杂,老师的管理宽松自由,教育的“保姆功能”弱化很多,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好。我们在设计未成年人教育模式的时候应该更多考虑教育的“保姆功能”。7、应该正确认识“普通高中教育”当前,人们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认识普遍太狭隘了,基本上大部分人都认为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而如果大学出来也没学个实实在在的手艺,那就不该上大学,也就不该上高中,早早去学个手艺还实在些。可以说,很多民众这样的想法也是推动“普职分流”的民间呼声,所以“普职分流”这个政策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民意,不是教育主管部门单方面的想法。但很显然对普高的这种认识是狭隘的。上了普通高中就拥有了考大学的机会,这是事实,但把普通高中教育仅仅看作考大学的工具,这是对高中教育最大的误解。实际上,普通高中教育才是当前教育体系中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升最大的教育,这一点上甚至远胜大学。首先,普通高中教育学的是“全科”文化知识,从理工科的自然科学基础常识到文科的社会科学基础常识,普通高中都学了,物理的力学、热学、光学;化学的有机、无机;数学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语文的阅读、写作;英语的词汇量扩展和口语书面表达;政治的国情认识和哲学思想;历史的宏阔视野和以史为鉴;生物的细胞基因和遗传机理;地理的地球知识和人文认识……请问,这些学科哪一个对人的综合发展没有好处?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积累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汗牛充栋,一个新时代的人要想看得远走得稳,必须得先拥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和常识。不去高中好好学习,怎么能掌握这些有用的知识?就初中学的那一点儿文化知识的皮毛,根本应付不了未来社会的知识需要。我们强调科技创新,甚至把人类的未来都寄托在了创新之上,可是,不先认识人类社会,不先认识人性,不先吸纳人类社会的知识文明,不先把无知变成有知,怎么可能产生创新的思想?网络上有一句自嘲很有名:时至今日才明白,高中才是自己这辈子最博学的时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可以写千字作文,武可以解三角函数,可现在我啥也不会了。可以说,这是很多人的感受。有人可能要说,这些知识没什么实际用途,不知道又如何?这种认识显然肤浅了。二十多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暑假去建筑工地打工,发现工程二把手房间的墙上贴了好多三角函数的公式和基本算法,这个二把手高中毕业,就是因为上过高中,会三角函数等算法,才被总工头委以重任,关于建筑的很多证都让他去考,什么预算员、技术员之类的技术活都让这个二把手做了,也因为二把手有这些证,才更方便总工头包工程。上过高中的二把手和那群小学初中毕业的搬砖民工有着肉眼可见的层次差别。那是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高中的知识如此有用。我们应该从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普通高中教育,高中这种知识密集型的全科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很少遇到,何况高中教育是16-18岁期间,正是一个孩子长成成人的前夕,是孩子开始深入思考社会思考自然的特殊时期,宏大深邃的人类各科知识结晶有助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养成宏阔的眼界和对未知的好奇,这种眼界和好奇就可以发展成日后的创新意识。可以说,对于想要向创新要未来的现代人类,绕不开高中所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往往夸大大学教育的功能,而忽视高中教育的功能,其实这种认识不全面。大学是分专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的课程是不一样的,如历史专业和物理专业所学课程截然不同。每个学生在大学都被各自的专业培养成了某一方面的专才,但“专”往往对应的是“窄”,基本上就再也没有机会能像高中那样全面学习综合知识的机会了。所以上大学之后我们会明显感受到,高中所学是大家共同的知识基础,所有大学生都是站在高中的基础知识之上开枝散叶的。这么认识普通高中教育,不知道那些嚷嚷着要职高不要普高的家长们能不能理解?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上的矛盾1、把技能培养捆绑在学历教育之上的职业教育只是学历教育的附属品而已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都很重视,但是却又都无视职业教育中最根本的矛盾,那就是我们“以职业教育之名,搞着学历教育之实”。现在的职业教育,无论是职高还是高职,都只是披着“职业教育”的外衣而已,其里子,都是正宗的学历教育。何为“学历教育”?那就是:“进入有门槛,学时有期限,教育得脱产,耗满期限攒够学分就能毕业有没有技能没人管。”普通大学教育就是如此,入学者必须拥有与高中毕业同等学力的学历资格,高考分数必须在某个线之上,这是门槛;本科得脱产学习4年;什么专业开哪些课程教育部有规定,修够多少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也有规定,只要时间耗够了学分修满了,就能毕业。可以说修满学分是拿到毕业证的唯一条件,发毕业证学位证之前没有人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考核学生有没有真实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何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本应该是以学会一门手艺或技能为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学生应该是奔着“学技能”而去,学校也应该是为“教技能”而来,所有的考核和评价体系都应该是以“技能水准”为核心。应该是:“入学没门槛,学时没期限,教育不脱产,只要能学到真技能有没有学历证书我不管。”职业教育应该是开放的,社会上任何需要这种技能的人,想学我就来,学会我就走,不需要耗在学校攒学分。可是,看看现在的职业教育,无论是职高还是高职,无不是高高的围墙,紧闭的大门,招生基本上全部是从应届学生中招(因生源不足,有些学校也在慢慢放开资格),职高从初三学生中招,高职从高三学生中招,至于应届学生之外的人想学个技能,如生完孩子的妈妈,中年失业的大叔,想进职业院校学个手艺,基本上门都没有。政策上有没有这样的口子我不知道,但是纵观所有的职高和高职院校,学校院子里有几个来上学的娃妈和大叔?而这些应届毕业生进入职业院校,根本就不是抱着学技术的想法来的,他们是为了拿学历证书而来,专业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都无所谓。进校之后按部就班学3年,主要目的是攒够学分,以便3年之后以攒的学分换来一纸文凭。而职业院校也不是以教授技能为核心,而是以完成学历教育过程为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主要的工作是招到足够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平平安安地在学校里待3年,不出安全事故,选够课程,修够学分,最后顺利发放毕业证,就完事了。有学生半年就学会了本专业技能,能让他早点毕业吗?不能!学生毕业时啥技能都没学到,就是混够了学分,能让他不毕业吗?不能!那还职业教育个啥呀?从始至终就没有职业技能的考核,所有教学工作都围绕着完成学历教育的过程在进行,请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哪里?虽然有些省份在学生毕业的时候会抽检学生的技能,可是也就是抽几个人做套试卷,纸上谈兵而已,各学校把通过抽查的套路摸得门儿清,所谓的抽查最终都流于形式而已。所以我才说,当前这种捆绑在学历教育之上的职业教育,就是披着职业教育外衣的学历教育而已,在这个根本矛盾下,职业教育整体上很拧巴,这也是职业教育效果极其低下的根本原因。2、以学历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本身就非常欠缺“职业性”如前文所述,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干的是“学历教育”的工作,为了保证学历教育的完成,为了帮学生攒够教育部要求的学分,整个的师资配备就不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而是以完成“学历教育”为导向的。职业院校的老师基本上是从普通大学毕业生中招的,以前要求本科毕业,近几年要求硕士或博士毕业。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桌到讲台。工作经验,职业技能?不存在的!能好好地“从本本到本本”就不错了。职业院校不光老师入职不看技能,老师晋升也不看技能,看的是论文,课题等,拿来评审职称的所谓科研成果,语惊四座高谈阔论宏观政策大政方针世界和平的比比皆是,关注专业技能精进的科研凤毛麟角。不会谈世界和平,那就谈教学教改,你一套我一套,谈就是了,成果发表就是唯一目的,至于可行性,能否落地,谁管?有科研成果就能晋升职称,职业院校用与“职业技能”毫无关系的评审标准打造了一整套区分鉴定老师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格局稳定,等级森严,职称越高的,越是不教书,学校里会技能的没几个,闲杂人等一大堆。就这个格局下,大家稍稍想一想,职业教育能搞好吗 ?职业教育体系中这个已经四平八稳了的格局可以说很难改变了。职业院校的师资和评价体系决定了职业院校先天欠缺“职业性”,职业院校在核心功能上的这个短板使得职业教育本身教不了学生什么过硬的有用的职业技能。我的这个说法不用怀疑,也不要说我以偏概全。世间的事,合乎人情事理的逻辑往往比你耳闻目睹的表面现象更接近真相。任何人评价职业教育的时候先想想我上文提到的这两个基本矛盾,以学历教育的师资,用学历教育的方式,能教出有职业技能的学生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天地之间的大道理啊,我们不能连这样的基本道理都不认同吧?职业院校欠缺“职业性”也不是我一个人说的,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到的事实,陕西省人大代表周苏萍去年末在省两会上的建议案中明确说了:“很多中等职业高中开设的学科门类条件不成熟,教师大多属高中教师转岗,专业性不强。”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的问题跟职高学校一样一样的,在这种现状下,职业教育怎么可能出成果?3、职业教育领域乱象丛生触目惊心上文提到的职业教育顶层设计上的根本矛盾阻碍了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使职业教育没有了健康地自我生长的能力。国家想让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却又缺乏体系之内的健康生长和发展,结果,在充足的资金、粗放的管理、自由发挥的办学权限等因素的综合推动下,可以说职业教育已经整体走上了歧路。教育体系之外的人也可以想想,在当前的人性之下,以上几条放在一起会产生什么,你懂得!直白点说,职业教育领域已经乱象丛生,大小腐败触目惊心。如果把国家的教育分成学前教育、K12教育、职业教育、本硕博教育这几类,完全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所有教育中问题最严重的。职业教育中浪费国家资金、侵犯学生权利的事件经常出现在媒体上。为什么经常出现?因为太多太普遍了。曝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职业教育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只是没有人提出,也没有人管而已。职业教育问题这么严重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顶层设计上的逻辑互反。逻辑不顺,就是“气”不通,机体就会出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的基本逻辑问题,职业教育就不可能搞好,不管国家花多少钱,耗费多长时间,都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就像你无论如何努力种豆,也不可能长出一个瓜一样。选择大于努力,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不是如何努力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的问题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把教育的问题呈现在公众和管理者、决策者面前,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不仅决定着每一个个体的一生,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现在校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国家的人力资源,都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我们必须要正视教育中的问题,及时修正,给孩子们提供更有效的教育。为了写好此文,我做了大量的调研,面谈了38个职高学生和很多个高职学生,越调研心头越沉重,心里只有一个清晰的想法,职业教育不能再这么搞下去了。当学了3年英语专业的职高毕业生用英语自我介绍时只会说一句“My name is ***”,连今年多少岁都不会说的时候,当一个个或前卫或落伍的专业毕业的职高生呈现出几乎一致的茫然和苍白的时候,我的内心升腾出一股强烈的悲哀感,是的,悲哀!他们是一批孩子,人数如此众多,在最应该获得知识的大好年华里,大部分人却脑袋空空。因为没有学到专业技能,他们自己也不自信,所以大部分职高生都想着换专业深造或换专业就业,那么,普职分流,让一半孩子上职高学技术,必要性在哪里呢?用学历教育的模式搞“职业教育”,效果在哪里呢?三、中国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应该怎么改革我觉得,要改革中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首先就要有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国家应该组建最高级别的调研队伍,展开大范围的调研,摸清问题,为决策提供最真实的情况。调研应该集中在:(1) 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3年内的就业状况。有多大比例的职高生毕业后干的是专业对口的工作,用人单位对职高生如何评价,毕业两三年后懂事了的职高生对自己的职高教育如何评价?为了防止学校造假,这个调查要绕开学校,做纯粹的社会调查,不与学校的考核挂钩。对高职毕业生也应该做同样的调查。调查目的是,国家投资了那么多教育软硬件办职业教育,开了那么多专业,让那么多的学生不上普高上职高,那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到底如何?我们需要对职业教育的效果做一个全面的检验。(2)做职高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调查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满意度应该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之一。所以,职高教育办的如何,“普职分流”的满意度如何,这个,应该问问职高学生及其家长,应该做大规模的访谈。(3)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调查要掌握义务教育中家长和学生最焦虑的问题,找到“唯分数论”的问题所在,以便从顶层设计上为孩子和家长减轻压力,理顺教育逻辑。以我这个教育老兵有限的认识来看,我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应该做顶层设计上的如下改革:1、取消初中毕业“普职分流”的政策,普及普高教育减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按照现有中职软硬件条件及社会对中职生的需求,其招生比例应为初中毕业生的20%-30%。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至初中毕业生的70%-80%,普高尽量应收尽收,让学生想上就能上。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提高全民素质。其实以上政策建议应该说正在形成共识,近期媒体曝出的提出以上建议的人大代表有陕西省人大代表周苏萍,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刘维朝等。我略有耳闻但没有被媒体曝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本次两会上提出类似建议和议案的也有那么几位。今年全国两会前,有全国人大代表找过我,我参与了此类建议案的撰写,情况还是略知一些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普职分流”的问题,只是形成共识需要时间。关于减少职高,普及普高的问题,我在2020年两会前写过一篇文章《普通高中太少,让更多的孩子上职高,这种工业时代的思维,适合商业社会吗?》,这篇文章在全网流传甚广,仅在“今日头条”就有19万阅读,近2600条评论,读者参与讨论的热情非常高,我觉得决策部门可以参考那些读者讨论。总之,“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提法最早是在2002年提出的,文件是《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自此,“普职比大体相当”成为一项重要的职业教育政策。文件要求:“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职业教育现在倡导的一些理念和遵循的一些做法,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分制、最后一年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等,都是在2002年这份文件里规定了的。但是,如我在《未来15年将新增3.8亿退休老人,何处去养老?》一文中所言:“19年后的今天,国际形势、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都不同了,尤其是互联网和智能化超出预期的大发展,使得重复性的简单技术越来越被自动化生产线所替代。这种状况下,人才到底该怎么培养?社会发展这么快,国家不应该太过考虑每个孩子将来干什么,因为那都是没谱的事,所有的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辛辛苦苦学会的技术,转眼之间可能就用不上了,所以终身学习才是学习的正确姿势。”从任何一个角度看,2002年制定的普职分流1:1的政策都已经不合时宜了。2002年我们的教育要解决1987年左右出生人口的初中后教育问题,而1987年的新生人口是2550万。2001年是我国第三年大学扩招,大学录取人数才达到260万,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在初中毕业时给孩子们解决前途问题怎么办呢?而现在形势完全不一样了。2020年全国有1071万人报名参加高考,近几年高考实际录取率已经超过81%,2020年高职还扩招了200万,2021年高校毕业生已达909万,再加上去年的扩招,未来高校毕业生肯定每年超过1000万人。也就是说,现在我国高校可培养的学生规模已经是2001年的四五倍了。客观上我们已经没有了要在初中毕业时给孩子们找教育出路的压力了。其实我们的压力已经渐渐变成如何把如此大规模的高校校园装满了。毕竟我们的新生人口在断崖式下跌,2020年实际新生人口数量到现在还没有公布,但公安部公布的2020年出生并上了户口的新生儿是1003.5万,很多人估计实际的新生人口可能在1100万左右。如果我们以后都严格实行初中毕业普职分流1:1的政策,那么随着高等教育的容量越来越大,18年后,恐怕即便把所有的青年都投入高校也未必能把中国的高校填满,何况还只有一半孩子上普高,届时高等教育的资源将会产生巨大浪费。基础教育问题应该放在国家老龄化加剧和新生儿断崖式下跌的大环境下,从大局上来考量,并提前布局。国家应该重点给青少年普及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让青少年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以便灵活应对变幻莫测的未来,有能力在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间自由切换。不要用工业甚至农业时代的思维,企图用一门技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2、不能把青少年命运分层的年龄提前到18岁以前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很多人都在思考,也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建议。如人口学者、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就建议:将初中3年和高中3年合并,缩短为中学4年,取消中考,读完4年中学后直接参加高考。如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在本次两会上建议:缩短教育学制,小学由6年制改为5年制,高中由3年制改为2年制。推行“10年义务教育”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的学制。如全国人大代表魏洪义建议,缩短教育学制,取消初三高三,让学生能够尽早进入大学,步入社会。这些建议当然有合理的地方,但是他们忽略了教育对青少年过早分层带来的压力,现在的基础教育让家长和孩子喘不过气来的核心原因在于,初三毕业,十五六岁的孩子就得面对“普职分流”这个大的人生分水岭。孩子如果在初中稍一懈怠,就被分流到职高学校学技术去了。如此,自家孩子的人生可能就与另一半孩子大不一样了。以前,教育的大分层是高考,孩子18岁左右,好歹快成年了;现在教育的大分层变成了中考,孩子刚刚15岁左右。现在有小孩子的家庭被逼得鸡飞狗跳的关键原因就是教育分层的提前,减轻压力的方法也只有把教育分层的年龄退回到高考,退回到18岁。那些缩短教育学制的建议,解决不了基础教育压力过大的问题,只有把教育分层的年龄推后到18岁,才能让家长和孩子稍稍喘口气。梁建章先生作为著名人口学者,为我国新生人口断崖式下跌痛心疾首振臂疾呼,那就应该多分析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教育分层年龄太提前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3、用“驾照学考”的思路重塑我国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这些年,我们为了办好职业教育,在全世界拜老师,全国的职业院校和主管部门无数次去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寻求职业教育发展的真经,为此花费的经费恐怕非常巨大。学到如今,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不但德国、瑞士式的职业教育模式没有建立起来,我们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也是越搞越别扭。其实我国的职业教育很容易搞好,职业教育市场很容易激活。这个老师不在德国,也不在瑞士,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国的“驾照学考”。我国的“驾照学考”可以说是这些年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截至2020年末我国获得驾照的人数已达4.7亿,这项开车的技能不但使无数人过上了有车的现代化生活,更使无数家庭以开车致富,摆脱了贫困,使无数人得以新生。国家也在“汽车经济”的推动下上了一个大台阶。可是国家在“驾驶技能培训”方面付出的成本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微乎其微。别把驾驶技术不当技术,别认为这个技术很容易学。给一个五六十岁的大妈教烹饪、教理发,甚至教导游、教酒店管理,难度恐怕都比教她学会开车容易。可是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驾校和私人教练,他们就有能力给那些“学车困难户”教会驾驶技术。为什么?因为制度设计激发了驾校和教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普及驾驶技术的过程中,国家没有太多财政投资,更没有复杂的教学监管和检查,国家只抓住了一点:明确考试科目和规则,严格考试纪律。就是因为这个顶层设计做得好,抓住了牛鼻子,所以整个“驾照学考”市场用最少的投资最简单的管理,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驾驶技能培训”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完全市场化。国家没有规定驾校必须是国有,没有给驾校老师给编制,没有掏钱建设多少国有驾校,也没有派出庞大的团队监管各驾校驾驶技能培训的各个环节。国家只是制定了考核驾驶技术的标准,只是在技能考核端严格管理,而把技能培养端完全放开。一个人要学习驾驶技术,国有驾校可以,私营驾校也行,自学也行,只要能通过考试都可以。“驾照学考”这一“举重若轻”的顶层设计真是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经典之作,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为过。这一模式给国家创造了效益,给人民带来了便利,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还没有发展出百万千万之巨被财政供养着的体制内教练和管理人员,减轻了现在和将来政府的财政压力。可以说“驾照学考”的技能培养模式是“轻资产、无负担、高效率”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典范,这个模式完全值得中国职业教育界认真研究和借鉴。而且“驾照学考”模式还催生了无数教授驾驶技术的民营公司,这些公司带来了投资,解决了就业,创造了税收,为经济创造了活力。如果我国的职业教育能以“驾照学考”的思路去发展,必将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功,因为以“驾照学考”模式来发展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能够避免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大部分弊端,能够激活方方面面的活力。很多问题,方向和思路决定着出路,理顺逻辑,激发活力,让这个体系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自生长能力,比你天天用鞭子抽着往前赶有用得多。不要认为“驾照学考”就应该这样发展,如果当初从顶层设计上,把学习驾驶技术也像学习其他职业技能一样操作,恐怕今天大部分人都没法开车。关于这一点,我2016年写过一篇文章模拟了一下,标题叫《如果驾照学考如此来管理,戏码是这样的!》,大家看看就知道,同样一件事,顶层设计不同,结果会有多大的不同。4、我国职业教育参照“驾照学考”进行顶层设计的具体建议其实很多人做过类似的建议,只是没有像我这样明确地提出要以“驾照学考”为模板进行改革。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提出的建议案中明确说到:建议高职和普通大专实行开放教育。高职改为春秋两季招生,开学时间为春季每年3月和秋季每年9月,学制二年。普通大专学制改为两年半。开放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办学形式,入学不用考试,业余时间学习,采取教师面授辅导与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学习。这个建议里有着部分“驾照学考”模式的想法,关键是“开放教育“。前文分析过,目前的职业教育基本上只是为应届毕业的学生提供的一种学历教育,基本特征是:“进入有门槛,学时有期限,教育得脱产,耗满期限攒够学分就能毕业有没有技能没人管。”庞大的职业教育机器不能为全社会所有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只有拆掉职业院校的围墙,采取“开放教育”的模式,实行“入学没门槛,学时没期限,教育不脱产,只要能学到真技能有没有学历证书我不管”的培养制度,并且把职业教育市场如“驾照学考”一样向社会资本开放,那么追求效益的社会资本才会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才会有真正的职业技术教育。其实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按理说其技能培训过程应该和企业无缝链接,让更多企业主动参与,把企业真正的技术拿出来和院校共享。可是大家看看,现在所谓的“校企合作”中,有几家实实在在从事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参与了校企合作?较少极少!目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提篮子”的教育公司,这些公司自身既不生产也不经营,没有任何实际的技能,他们只是为了做学校的生意而已。而职业教育圈里这样的“校企合作”遍地都是。都这么干,职业教育能不乱吗?真正有技术的生产经营型企业为什么没有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那肯定是机制上有问题,它们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所得太少嘛。所以,职业教育必须要在机制上做出大的改革,既然职业教育本身是为市场服务的,那么其教育本身就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把职业教育办成封闭的院校教育根本没有出路。要像“驾照学考”一样,教育主管部门从技能培训和学习的过程监管中抽身出来,把职业技能培训交给自由市场,主管部门专注于制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和主持职业技能考核就行。以教育部为主导,联合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等所有有职业技能需求的部门,并联合各行业的标杆型企业,把这些行业分成有限的大类,制定各个大类的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规定出获得职业中专、大专、本科文凭的职业标准。并结合以慕课(MOOC)为基础的文化课标准,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文凭的获得完全自由化。不再要求准入门槛,不再要求学习年限,不再要求集中在校学习,只以技能和文化课的考核达标为门槛颁发职业文凭,彻底释放自学职业技能和有技能的企业教授学生技能的积极性。把职业中专、大专、本科的文凭向全社会开放(注意,本科文凭区分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这里说的是职业本科),取得这些文凭不要求起步文凭,不要求在校脱产学习,仅仅与职业资格证和文化课的慕课(MOOC)成绩挂钩就行。任何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残疾正常,不管上没上过学,只要有本事通过严格的职业技能考试,拿到获得职业中专、大专、本科文凭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慕课(MOOC)成绩过关,就给他颁发学历证书。就像任何人只要通过驾照考试就给他颁发驾照一样。这里要说一下慕课(MOOC),全国各大学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建免费的网络课程资源,经过这么多年努力,慕课资源已经非常丰富了。可是庞大的慕课资源却缺乏应用场景,国家没有把学历证书的取得和慕课挂钩,这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何不把职业类的文凭变成可自由学习的文凭,把这些文凭的取得和慕课挂钩,彻底激发广大低学历青年自发学习的积极性,让慕课资源成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利器呢?如果职业教育成为“开放式教育”了,那么就可以把职业教育的拨款变成生均奖励,奖励资金跟着学生走,学生考过某个职业资格证奖多少钱,取得某个层级的职业文凭奖多少钱,规定清楚。鼓励社会人自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这个奖励金的争取,总之,用过关奖励驱动所有职业教育主体的积极性。想想看吧,如此一来,想要挣这份钱的企业和学校恨不得把吃奶的劲使出来,恨不得不睡觉培训学员,因为不努力就没饭吃。职业教育中的低效、欺诈、腐败、侵权等问题将自动消失,全社会的职业技能将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国家专门举办职业技能本科大学是没有必要的,问题的核心就跟我前面分析的一样,职业技能大学里的老师从哪里来,是不是从学校来的?老师的职称是怎么评定的,是不是根据科研成果?如果老师没有职业技能,你在大学名称里加个“职业”进去,它也变不出职业技能来啊!大学的技能总得有个来处啊,这是基本的逻辑呀!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换个名字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把职业本科文凭全面放开。四、总结以上说了这么多,有些凌乱,我必须总结一下。我的建议是:1、取消初中毕业时“普职分流1:1”的政策,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让孩子们尽量上高中,把高中文凭作为未来全社会年轻人的基础文凭。职高学校保留很少的部分就行,让不想上普高的孩子有上职高的权利。2、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取消中考,各阶段实行就近入学,注重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姆功能”。在孩子18岁的时候再用高考进行分层,不在低龄的时候分层,减轻孩子和家长的压力,让孩子们从容长大,让家长们从容生育。3、高中毕业时普通大学招收约50%的学生,进行普通本科教育;另外的一半学生自由参与开放型职业教育,让年轻人边工边读,在工作中寻找职业兴趣,根据职业兴趣自由学习自己需要的职业技能。如此将把千万计的劳动力从职业院校里释放出来,这会大大缓解当前的招工难。4、职业教育以“开放教育+社会办学”为基本的顶层设计,让有技术的企业加入进来,用市场的力量推动职业教育高效发展。过年回家,我跟几年没见的侄女好好聊了下,她当年没考上普通高中,就去职高读了不喜欢的幼师,毕业后一天幼师工作也没干过。先在北京打工三四年,期间我建议她利用业余时间报班学习,至少拿个大专文凭或者有用的职业资格证。她后来报网课学习会计证,考过二门后会计证取消了。之后她换了城市。现在毕业应该快8年了吧,文凭还是没有提升。她工作也蛮好,收入也不低,就是想提高文凭,却没有路子,想学习没有方向。那些所谓的自学考试,她总觉得不踏实,感觉没有几家是正规的,而且那些纯文化课她觉得用处也不大。社会上,如我侄女这样的年轻人太多太多了,他们错失了普通高中后,就再也找不到上升的通道了。想想看,如果把职业中专、大专、本科文凭全面向社会放开,这些早早出校门打工的孩子想要上进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努力的方向了,而不会像现在这样迷茫和无助。让他们丢下工作脱产学习三年拿个毕业证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身后的家庭无力供给他们三年脱产学习期间的耗费,而他们完全有能力边工作边学习,自己也觉得脱产学习的机会成本太高了。这些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想要努力奋斗扎根城市,可是很多城市买房要资格,落户要文凭。当我们看到这么多上进青年因文凭不够而无法在喜欢的城市安居乐业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给他们一个获得文凭的上升通道?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开放化已刻不容缓!本号作者杨昇介绍: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400多篇,单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16篇,全网阅读量数千万的文章3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一文更是引爆了关于“社区团购”的话题,随后的舆论海啸导致了最高层系列政策的出台。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渡过难关。长期提供公关文、演讲稿、广告软文、策划文案等的代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