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位女哲学博士的求职经历无无

一位女哲学博士的求职经历

2019年2月21日,人社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严禁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这则消息让我想起十多年前自己求职的艰难历程。我把它们记述下来,希望这些伤害真正成为历史。我是一个爱哲学,不畏艰辛,甚至不惜从零开始的女子。2001年7月我从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放弃了在化学系直升博士的机会,毅然转入一个对我来说既陌生又极具魅力的领域——哲学。同年9月,我如愿地进入哲学系攻读伦理学专业的哲学硕士。2004年我又申请到海外留学的奖学金,远赴欧洲攻读政治哲学博士。2007年7月,我完成了三年的博士学习,获得政治哲学博士学位,信心满满地回到祖国,计划由此开启自己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一心愿却历经波折,久久难以达成。回到北京后,我立即向北京设有哲学系的八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开始准备面试和试讲。然而,等待是漫长的,也是令人失望的。于是,我开始给一些我特别想去的学校打电话询问情况。其中一所高校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哲学系,其主管招聘的领导接了我的电话,并且非常热情地回应我:“我看了你的简历,非常优秀,很好!你来试讲吧。”放下电话,我兴奋不已,感觉自己的哲学梦马上就要实现了:如果在中国的哲学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那么需要做的就只是辛勤地耕耘,阅读、思考,并与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们探讨学术、进行辩论;而这正是我理想的人生。试讲当天,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十几个老师面前展示了我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试讲结束后,哲学系的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试讲很不错,学术背景和个人素质也都很优秀;但是,我们想招一个男生。”当“男生”这个词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似乎还没有完全从他前半句话的夸赞中回过神来。刹那间,我像突然被一颗子弹击中了要害,一下子呆在那里,张口无言。这位领导看我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也觉得场面有些尴尬,便匆匆结束了谈话。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有些恍惚,怎么也理不出这位哲学前辈说话的逻辑:我是女生怎么能成为拒绝我的“理由”呢?这样做不违法吗?他们为什么不要像我这样优秀的女生,而想要男生呢?我当时应该如何回答才有可能争取到这个工作机会呢?难道说我应该答应去变性吗?……一连串的疑问让我感到困惑而悲哀。本文作者与牛津大学法理学首席教授张美一个月之后,我又接到某研究机构的招聘老师打来的电话,称因为我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所以很想录取我;并且希望在正式的笔试和面试之前见面谈谈。这个电话又一次激起了我实现梦想的激动心情。我按照老师给的地址兴冲冲地去面谈,但到了地方我才发现,这个地址并不在我投简历的研究单位内,而是在该研究单位外一个偏僻的小楼里。这位老师解释说,单位正在装修,所以他们在外面办公。办公室里也没有见到其他研究人员,而这位接待我的老师似乎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和我交流,只是不停地抽烟,显得非常不耐烦。我只有在烟雾缭绕中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哲学梦想。最后,这位老师对于应聘求职的事也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而我只得怏怏地回家了。几天之后我参加了该研究机构的英语笔试,内容是一段英译汉和一段汉译英。我因为在国外读博士四年都是英语教学,而且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都是英语写作,所以并没有觉得非常困难。然而,一个星期之后,我被告知笔试没有通过。我当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就找到这位主管招聘的老师要求看看卷子,而那位老师却说:“你考得实在太差了,没有必要再查卷子了!”这样的回答如同给我泼了一桶冷水,让我瞬间清醒过来。我回想起这位老师第一次叫我去他办公室的情形,只能感叹自己太单纯,居然空着手就去“面谈”。大概是让这位老师大失所望,才会落得如此下场。前两次求职的打击让我突然意识到,女性在哲学这个行业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一律不写性别;我心想,凭着我男性化的姓名,大概可以侥幸通关。两个月之后,我仍然没有在京城的哲学领域找到愿意收留我的地方。绝望之际,我突然接到一所不太知名的学校给我打来的电话。负责招聘的老师说:“你怎么投了简历就一直没和我们联系了?”我心想,我投了简历,应该是你们和我联系才对啊!当然,心里虽然不乐意,但嘴里还是连连地道歉。那边说,“你过来面试吧”。我放下电话,欣喜若狂,想着命运终于眷顾我这个“爱智慧”的女人,要给我一个继续哲学研究的立足之地了!本文作者与剑桥大学著名女哲学家奥尼尔如前几次一样,面试效果很好,各位老师都非常满意。面试结束后,哲学系的负责人告诉我:“你去体检吧,准备走程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庆幸自己多年的心愿终于要达成了,我甚至对世界和命运都充满了希望。于是,我很快完成了体检,还搬到这所高校附近住下,等着走程序、办手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从2007年10月份一直等到2008年1月份都没有接到让我办手续的通知。我当然也不断地去打听和询问,但得到都是一样的回复:“请等待”。看着与我同年毕业的同学们都已经纷纷走上了工作岗位,我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而我在意大利省下的奖学金此时也快花光了。在万般无赖之下,我只得选择去另一所高校做哲学博士后,以便尽快结束这种北漂失业的状态。后来,我才听说,当时这所高校为什么会在收到简历许久之后突然叫我去面试,后来又迟迟不肯给我办手续,是因为哲学系两派老师内斗,都要进自己的人,而我只不过是双方争执不下,借以攻击对方的一枚棋子。两年博士后的生活暂时继续了我的哲学梦,然而我仍然时时处在找不到工作的惶恐之中。当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留在攻读博士后的学校。以我的学术背景来说,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一种奢求。为此,我努力地发文章、积极帮忙系所的国际会议、卖力地做学术演讲的翻译……可能是看我太拼命了,系里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是不可能留下的。其实,只要看看各大高校哲学系的男女比例就能明白。哲学系里几乎没有女老师,清一色的男士,完全是“绅士俱乐部”。当然,女学生倒是不少。我似乎又一次从迷梦中惊醒,意识到自己的周围有“隐形的墙壁”,头顶上有“看不见的天花板”。两年的时间过得很快,2009年我又开始到处求职。虽然我仍然心怀梦想,但我再也不敢只投哲学专业的职位了,往政治学、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的研究岗位也发了简历。很快,我得益于在欧洲留学的背景,在某高校的国际关系学院找到了教学科研的工作。回想两年之中的求职经历,我似乎如当初所愿,在中国学术界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播种、开花结果。然而,我总觉得心有不甘,不仅因为我心中的哲学梦想没有实现,还因为我知道,有千千万万如我一般的女子,在如我一般的境况中不断地碰壁,不断地受到打击和歧视,而这一切都是不公平的!长久以来,女性与哲学的关系一直被误解。将这种误解推到极致的莫过于周国平先生的一句名言:女人做哲学,对女人和哲学都是一种伤害。然而我却认为,哲学代表着人类对世界最深刻、最终极之原则的思考和规定。否定女人能对人类的终极问题做出思考和判断,对女人来说,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伤害。作者:李石来源:她哲学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她哲学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她哲学 | 作者:李石(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吕柟

她是最受欢迎的哲学博士,连新闻联播也赞扬她,38岁依然单身

她是最受欢迎的哲学博士,连新闻联播也赞扬她,38岁依然单身相信大家都发现在大学中有一类课程是必修的,那就是哲学类课程,其中包含了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满满都是理论的学科,除了对这些热爱的同学,其他人听起来都会觉得很枯燥。而根据很多学生的自我反馈,这类课程也是大学里逃课率最高的课程。不过,在复旦大学里却有一位老师把这门课讲得非常生动,她就是陈果。陈果今年才38岁,还是一位年轻的博士,她所上的哲学课都是爆满的,甚至有人说抢她的课比双十一抢购还难。她究竟厉害在哪里呢?出生于1981年,陈果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妞。她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上海复旦大学念的,毕业以后也留在了母校工作,担任社会科学部思修品德修养及法律基础任课老师。陈果还在上学的时候就表现得很优秀。因为长得高,还好看,她上大学的时候就做过兼职模特,在学校的晚会里也经常看到她的身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拿过各种奖学金。陈果讲课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呢?长得好看或许是其中很小的因素,关键还是她的鸡汤式授课方式。很多前来听她的课的学生都备受鼓舞,在她这里总是得到不一样的心灵启示。除了在学校里很受学生的欢迎,陈果还是一名妥妥的网红。因为她出色的演讲,有学生把她的上课视频传到网上,从此她便在网络上走红了。她的各种话语不仅鼓舞了复旦大学的学生,如今还鼓舞着全国各地,各个年龄段的人。甚至连新闻联播都指点称赞过她是“心灵偶像”,彰显了时代的正能量。不过在认同她的同时,还是有不少人对她提出了质疑。有人说,这种心灵鸡汤谁都会说,听起来或许很正确,但是在现实中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人红是非多,陈果老师火了,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质疑,比如她的感情问题也被人诟病了。虽然博学多才,长得也好看,但是已经38岁的陈果还是孑然一身。连撒贝宁也曾在《开讲啦》中直接问她:学历那么高不怕嫁不出去吗?不过陈果的回复却是十分淡定的: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寻觅的也是心胸豁达的人。所以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应当限制你的情感生活。看得出来,陈果对于感情并不是一个会将就的人。而且她内心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也不必太担任人家的感情生活了。大家喜欢这个智慧和美貌并存的网红博士吗?欢迎积极留言评论!

多能明之

一个人的出名侮辱了三样东西:北大、哲学和博士!

一个人的出名侮辱了三样东西:北大、哲学和博士!原创 魏剑美 文字客老魏 1周前某“北大哲学博士”杀气腾腾地说:“我强烈建议公安检察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调查方方,与境外势力有着何种程度的勾结,与资本集团存在着何种利益共生关系?”老魏昨天的公号文章《方方那么多名人朋友,居然卑怯到没一个站出来发声!》(点击查看原文)发出后,反响强烈,随即有人回应说: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是缩头乌龟,还是有一批名人在陆续发声,力挺方方。这个名单有:易中天、张抗抗、阎连科、严歌苓、唐翼明、戴建业、刘川鄂、丁帆、冯黎明……还有更多的名人虽然没有直接发声,但通过朋友圈转发等形式,表达着对方方的支持和致敬。但是,也不可忽视的是,那些围剿方方的“檄文”所获得的掌声,未必全是某种安排,不少也确实是一种真实情绪的表达。就有不止一个朋友截图给我看,他们圈子里就有极为厌恶方方的人,指斥她是美帝国主义的孝子贤孙。厌恶方方乃至于鼓吹要对方方处以“汉奸罪”的人,理由无非这么几种:一,面对灾难事件,她系列日记散布负能量,影响民众积极向上的情绪,不利于抗疫;二,丑化了中国当局的形象,损害了国家利益,为国际反华势力提供口实;三,她个人心理阴暗,臆造和夸大负面事件,表现出病态的价值观。以上几种理由,从他们提供的证据支撑来看,当然无一站得住脚。不少人甚至根本就没看过“方方日记”,只是道听途说“有个女作家写日记批评这批评那”,被“战狼情绪”所鼓舞的义愤群众,顿时火冒三丈:我们国家都这么好了,她还来胡说八道,这不是民族罪人吗?那些带头辱骂方方的,立马赢得一大片喝彩,点赞、留言和打赏的激情高涨,甚至就连明显的编造构陷也毫不在乎。像北大教授张颐武,大小也算个名人,说话行文总该有点起码的逻辑,讲点基本的证据,但事实上表现出的却是一种简单的红卫兵思维,其用以立论的证据,居然是方方早就解释得明明白白的“手机照片”一事。网络的普及,本以为是人类的一大福祉,因为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消除信息鸿沟,打破知识垄断,让最微弱的人都拥有发声的渠道,至少可以用“在看”和“赞赏”来形成一种民意指标。但是,所有的传媒学者和社会学者都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把关人”的立场控制与意义选择。这就好比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原来都只能听广场上的大喇叭喊话,现在好了,给每个人都发个喇叭,这下子总该实现信息互通的便利了吧?但万万没想到,这喇叭具有智能判断与选择的功能,如果喊话的用词、频率、声调与设定标准不符,就会自动被屏蔽,甚至喇叭被毁。而那些符合“优选”标准的喊话,则会被自动调高音量。所以,很多看上去“字油”“闽煮”的公共事务,其实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手。对这只手来说,只要符合它的安全、稳定要求,你说得再荒诞离谱也无所谓。这也是一大批“爱国谣”的制造者和发布者都安然无恙的原因所在。像周小平、占豪、卢克文之流,再多的信口开河,再多的荒腔走板,又有什么关系呢?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尽量理性表达,重证据、讲逻辑的人,无不需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因为哪怕一个小小的瑕疵,也可能招致被关黑屋子,甚至上纲上线到“组织处理”。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贼喊捉贼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理直气壮,围观者于是纷纷信任了贼,并进而同力痛斥那些指证贼的明眼人。托马斯杰斐逊相信只要有“意见的自由市场”,人类的理性就会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真理无需捍卫,因为真理先天就具有战胜谬误的优势”,“只有错误的事物才需要捍卫”。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意见的市场”是经过幕后人精心甄别来配备的,则看上去自由选择的结果,却是无意识中的一种被动接受。也就是说,做了奴隶还自以为是主子。这也是我们眼见诸多本是奴隶地位的人,却颇具主子头脑的原因。明明是一只屡屡挨揍的屁股,却时时从鞭子的角度思考,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最黑色幽默的一个现实吧。回到“方方日记”这个事情上来说,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公民社会,实在是再简单、明白不过的一件事。首先,她有没有权利表达?答案当然是毋庸置辩的,公共表达是最起码的公民权利,表达者只需对其内容负责即可。即便其表达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只要不被认定为违法违规,她就有权继续。这属于天赋人权。其次,她表达得好不好?好的标准,一个是真实,一个是有价值。方方从个体层面出发,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时代记录意义,也有社会思考价值,得到了相当多的人认可与追捧,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当然,反对乃至否定“方方日记”,也是反对者的天赋人权,那么,就请提供反对的证据和理由,而不是以立场定对错,更不是流民地痞式的侮辱和谩骂。最后,可不可以有“负面情绪”的表达?这可以说是一道“脑残”鉴别题,天气有阴晴圆缺,季节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怎么一到写文章就只准情绪高昂、凯歌高奏了?遍查天下名著,有几部没有对现实的批评、对民生的哀叹、对命运的忧虑?事实上,这正是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昨天有个“好汉”采用加关注,取消关注,再加关注,再取消关注的方式,反反复复来后台留言骂人。这种流氓无赖式的骂将倒也不值一哂,但他抬出鲁迅来作为自己的支撑,却又显得可笑至极了。他言之凿凿地说:“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公知普世美狗们战斗的一生。”殊不知在鲁迅眼里,“真的知识阶级……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到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照此而论,方方不正是鲁迅所说的“真的知识阶级”吗?更何况此次yi情以来,暴露出多少环节上的疏漏与错位,有些甚至严重和荒诞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正是在各种批评的声音和制度与舆论的监督中,各种漏洞和制度短板才得以补上。所以说,批评本身就是积极的力量,“不希望社会更好,我批评它干什么?”这个署名“北大哲学博士”的王诚杀气腾腾地“强烈建议”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调查方方,让原本非常美好的三样事物都受到了毁灭性的羞辱:一个是北大,一个是哲学,还有一个是博士。闻者无不掩鼻:这都什么东西?一个作家写写日记,就要受到如此恫吓,这个“北大哲学博士”只怕是从五六十前穿越过来的吧?据说现在的农大招生,最火的专业就是兽医。火得有道理。与其北大,不如农大。与其哲学,不如兽医。至于博士,唉,不说也罢!

杀人犯

厉害了,国内哲学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每所都是“双一流”大学!

哲学一词,中文最早使用于19世纪末、从日本的汉文"哲学"使用引用过来,是philosophia(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汉文翻译,词义是"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那么国内那些大学的哲学专业是比较强劲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排名在前五的大学都有哪些吧!1、北京大学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自1956年成立至今,经过60年的发展,艰苦卓绝而又成就辉煌。先辈们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超远特立的哲人胸怀和力行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顽强努力,方始有哲学系今天的地位与成绩。优秀的系友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学院(系)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2003年与文学系和历史系一同组建人文学院,2005年5月依托哲学系成立了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哲学院系。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哲学院拥有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2个本科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科融合,学院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外国哲学),哲学学科进入“211”二期建设,以学院为主要依托建设了“985”工程“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学院牵头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

立之本原

“网红老师”陈果:从哲学博士到复旦教授,教学风格独特备受争议

在我国,大学老师是一个很受人尊重的职业,因为他们很有学问,又能将死板的知识生动地讲给学生。有这样以为大学老师,就因此出现在大众视野。复旦大学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的“酋长”,也是“网红大学教师”。她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博士出身,因为讲课生动有趣且富含哲理深受复旦学子喜爱,是复旦大学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的“酋长”,她就是“网红大学教师”陈果。陈果于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从小就是一位美丽乐观开朗的小姑娘,她的母亲郝慧君是一名音乐老师。在母亲有意无意的熏陶下,陈果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母亲说小时候的陈果很有音乐天赋,每次听到音乐陈果都会就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或许每当乐趣成为一种必须要学习的技能的时候,音乐的兴趣或许就不在了,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五岁的小姑娘陈果便开始了练琴之路,在其他小孩子玩的时候,陈果在练琴;在其他小孩子吃好吃的时候陈果也是在练琴。多年之后每次陈果回忆起往事时,她还不忘自嘲,“小时候好苦啊”。虽是如此但陈果仍旧一年一年坚持了下来,并于1999年顺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因为热爱,走进哲学的世界,在课堂上中西哲学汇通。在大学时光中,陈果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喜欢上了哲学,相比较音律,现在的她更喜欢和人探讨所谓“人的起源,人生的意义”,更喜欢哲学的研究。2002年9月,下定决心的陈果,开始转而攻读复旦大学西方哲学专业硕士,在此期间她还担任过复旦大学“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英文教师。早在那时起陈果老师的课堂中就已经添加了一种中西哲学融会贯通的感觉,或许这也是现在陈果老师的课程如此受欢迎的真正原因吧。在网络上或许你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她流出的授课视频,高挑的个头,富有东方美女的气质,语言幽默风趣,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听她一堂课往往都需要拿小板凳“提前预约”。她上过电视,出版过很多相关书籍,复旦大学有众多优秀教师,但仅论社会的知名度,或许陈果老师更容易被人接纳。人红多是非,复旦大学官方澄清,陈果老师未被停课。俗语有言:人怕出名猪怕壮。在网络上走红的陈果老师也是这样,无论怎样总会有不一样的评论出现。因为和其他老师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陈果老师在网上备受争议,但虽如此,陈果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教学风格未曾改变。无论怎样,复旦大学里学生成绩的提高就是对她最好的肯定。而在2019年年底,网上莫名其妙出现了因陈果自身原因而被学校强制停课的消息。人红是非多,因为陈果无心关注此事再加上因为某些无良媒体说得有声有色,网络上不少原本对她持支持态度的网友,也纷纷开始质疑甚至诋毁陈果老师的讲学风格和讲学形式。原本以为这场风波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逐渐平息,谁曾想却愈演愈烈,为此,甚至复旦大学官方都出面澄清,陈果老师被停课的新闻实属捏造。如今她被网友称为“最有型”的女大学教师,复旦大学里著名的“模特姐姐”。或许比起美貌,她深邃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智慧更令人着迷。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出现更多活学活用的大学老师,让我们的学生都喜欢上学习。

爱之则亲

北大哲学系伦理学博士生——梁慧琳:我如何推开儒家之门

初 识2018年四、五月之间,我第一次听说朱翔非先生和孔阳国学工作室。当时候有同学推给我一个17分钟的短视频,叫做“国学十年”,后来知道是工作室的学友们为了纪念先生在北京四中传道十周年(2006年——2016年)而做的。我当时看了以后,心里大为感动,被视频里面学友们的生命气质所震撼了——这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儒家信仰者啊!我一直觉得世界上应该有把儒家当作一门虔诚的精神信仰而活着的人们,就像基督教信仰和佛教信仰中最虔诚的宗派一样,但我就是没见过。我所见的,充其量都是儒家爱好者。或者自称是儒家信仰者,但那个生命状态实际根本没有上升到信仰的层次。我后来听先生讲,儒家信仰必须上升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个层次,才真正算数——就是那种把自己的全部真诚和全部生命都交给儒家的状态。实际上真正的基督教信仰者和佛教信仰者都是这样做的,实际上孔子的弟子们跟着孔子学,也都是这种状态,拿生命去践行夫子的话。见过的人就会被那种信力所震撼,而自己再也不敢轻易自诩为某某宗教的信仰者。当然了,对于一种精神信仰,信力只是一回事,修身的工夫则是另外一回事。《国学十年》短视频里面学友们震撼我的地方,并不仅仅是他们的信力,还有别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修身工夫。我之前接触过基督教和佛教最强劲的教派,我知道修身工夫不是说着玩的,得做出来才是,而且并不容易做。一个人为了变化自己的生命气质,有时候可能要经历死去活来的努力和苦楚。而最后他身上有没有修身工夫,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我之前见过很多儒家爱好者和自称的儒家信仰者,但我没有从他们身上看到修身工夫。我问了很多人,实际上他们连做修身工夫这件事情都没意识到,我就知道他们谈论儒家文化、传统文化,实际都是说着玩儿的,根本没有拿生命去做信仰的态度,只是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这一点而已。17:02《国学十年》短视频里的学友们不一样,即使隔着手机屏幕,我也能感受到从他们内在透出来的生命的温暖和火热——我后来知道,这并不是一般的温暖,而是来自形而上、来自永恒天道的温暖,这是一种绝对的温暖,不是相对的温暖,不是出于偏私情感的温暖。说实话,在这个人心普遍冷漠、以冷漠为正常的年代,在这个人人追逐功利、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的年代,像视频里面学友们身上的那种温暖,还真的极其难看到,恐怕只有在某些信仰做的特别好的佛教徒和基督教徒身上才能看到,但实际上每一种温暖的味道并不一样,儒家有儒家的味道。温 暖 儒家的温暖是什么味道呢?视频里的学友们给我的感受是,从他们生命的温暖中透射出一种质朴的真诚,一种足以让我内心的坚冰融化的真诚,这种真诚在基督教徒和佛教徒身上还真不多见。因此,工作室的学友们通过短视频透射给我的,是来自于生命深处的温暖和真诚。还有第三样,就是他们身上的尊严。视频中他们身上的尊严感非常强,感觉他们就像是顶天立地的人,一点都不猥琐、不扭曲——我后来知道,这种绝对的尊严感,实际上来自儒家的礼,一个儒者只有长期循礼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尊严之气,并不是忽然一下子就能伪装或者表演出来的。温暖、真诚和尊严,是工作室的学友们通过短视频传达给我的三样非常明显的感受。学习儒学,就是为了持住心中的温暖。先 生 我再说说先生。实际上在那个短视频里,先生说话的镜头并不多,我记得只有一个镜头,应该是先生坐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课,先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吾曾闻大勇于夫子——我的老师孔子曾经告诉我这种大勇”,之后就切换到其他画面了。先生的音色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声音里面透射出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温暖和刚强。先生的温暖使得他的话很容易打动人心,先生的刚强则跟我之前想象的儒者的文弱形象不太一样。我后来跟着先生学习儒学一段时间才知道,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儒者并不文弱,他们的气质都偏向刚强,论语里面这样说孔子:——《论语·述而第十一》儒者的文弱形象,还有迂腐形象等等,实际上都是后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塑造的,为的是让大家误解儒家,然后彻底打倒儒家,然后方便他去达成他的目的。总之,儒者是刚强的,不是文弱的,夫子讲一个闻道的人有“仁智勇”三达德,先生告诉我们,儒者的“勇”,就是来自形而上、来自永恒天道的那种刚强,这种刚强也不是血气的刚强,而是一种绝对的刚强、超越血气的刚强,就是先生在短视频里讲的,曾子说自己从他的老师孔子那里听说的这样一种大勇。从我从视频里第一次见到先生,直到后来接触先生很多次,先生的生命里都投射出这样一种让人敬畏的刚强,这是我从其他学儒的人身上没有感受到的。有的人以为自己是刚强,实际上那是一种自我的傲慢和狂妄,那种东西一出来就无法让人感受到敬畏,反之让人感受到伤害。学 习 后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报名了《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这门课程,是先生讲的所有课程里最初级、最基本的,那时候还叫“中华人文精神简史”,最近才改名叫“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再后来我又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了《论语》班的学习,我等了两个多月才等到开课,可把我等苦了。不过现在《论语》上快学完了,我正期待着进入《论语》下的学习。我对儒家的认识,比起我曾经自己的探索和理解,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我想说,我从一开始就很相信先生讲的东西,我观察到很多人在这方面有些障碍,我觉得这种现象挺有趣的。这可能跟我走过很多弯路有关系,我从上本科到博士,先后学过工科、理科、西方哲学专业,最后才摸到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这一块儿。在精神信仰方面,我尝试过基督教、佛教,我对这两个宗教的学习和了解使我比较容易判断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真正的儒者,什么样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儒者。真正的儒者,对待儒家一定像最虔诚的基督徒和佛教徒那样有信力,其次,真正儒者必须有工夫,必须做工夫,必须知道怎么做工夫。有信力和没有信力的儒者,你从他们的话语里面就能听出来,做工夫和不做工夫的儒者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就像佛教里面持戒的僧人和不持戒的僧人给人的气场完全不同,虽然那个不持戒的僧人可能讲得头头是道,但他就是假的。不做工夫的儒者可能可以欺骗很多人,但欺骗不了我,因为我对各种精神信仰了解的已经比较多了,见过的信仰人也很多,这些经历让我可以去判断我面前的一个人究竟有没有做工夫。很多人区分不出先生和社会上其他讲儒学的人有什么不同,也迟迟对先生建立不了信力,实际上就是他根本没听说过、也没意识到儒家信仰还有做工夫这么一回事,他也没有体认过做工夫和不做工夫的不同。工 夫 先生身上有工夫。跟着先生学习儒学多年的前辈学友们身上也有工夫。先生讲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工夫,就像王阳明的《传习录》里面谈的实际都是怎么做工夫,只有进入做工夫的状态才能真正体会《传习录》里面的话。先生也说,我们必须把这个工夫传出去,而不只是讲一些字面上的、主观感受的东西。就凭先生身上有工夫这一点,我们就该相信先生。实际上这一点并不小,而是天大的事。如果没有工夫,如果不知道怎么做工夫,人即使学再多的圣贤书,又如何能变化生命气质?如果不能变化生命气质,人又怎么能触摸到形而上、又怎么闻道?又怎么成圣成贤?如果不能闻道,不能成圣成贤,那又怎么超越生死?那岂不是痴人说梦,那一切都白学了,那不是浪费生命吗?先生身上有工夫,所以先生说的话我们得信,得拿来反省自己,我们不能老是站在“意必固我”的立场上刚愎自用,那样的话永远走不出生命的黑暗和低谷。佛教也讲“信为能入”,信力可以带着我们穿透很多障碍。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说:——《论语·述而》《论语·季氏》就是说,对有工夫的人从工夫里面说出来的话,你得相信,得敬畏,得好好思考,不能当成一般的话,当成耳旁风。不是带着一种质疑和挑衅的心,而是带着一种基本的信力再去听先生讲的《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那就可以收获完全不同的内容,可以说是扭转乾坤、起死回生也并不夸张。《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是一门让我醒过来的课程。我以下所说的都是先生传给我的。如果没有先生来传,我就不会对孔子和儒家有现在的认识。孔夫子,提起这样一位老人,我心里就洋溢着温暖和感动,孔夫子以天下苍生的生命和幸福为念,自此以后,儒者就成为黎民百姓的天然守护者。儒家对人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儒家是真正的人本主义,所以这个课以前也叫“中华人文精神简史”。这一切都是孔夫子带给我们的,也是先生谆谆教诲、想要传给我们的。儒家为每个人确立了生命的尊严和温暖;每个人,包括你和我。儒家就代表着人性,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儒家站起来,人性就能站起来;儒家如果倒下了,那不是儒家倒下了,而是人性倒下了,是每个人——你和我——的生命倒下了。这是我从《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这门课里领悟的内容。原《中华人文精神简史》宣传海报改 变 从前我对自己祖先的文化充满自卑,我觉得中华民族唯一的前途就是全盘西化,西化程度越高,则代表中国文明越进步,所以我去学习西方的科学、西方的哲学,后来又摸索到西方的宗教。再后来,我也去学习了一些传统文化,觉得中华文明也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中华文明的高度无法跟西方相比。我后来发现民国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像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等等,都是这样想的,他们都对中华文明充满自卑,觉得中国的前途就是学习西方,或者学习英美,或者学习苏俄。到了文革的时候,全面、彻底地打倒传统文化,批林批孔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头等大事,那个时候,儒家彻底倒下了,实际上佛教、道教等等也没有了,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成为一片荒漠、寸草不生,中国人在那个时候也遭受了骇人听闻的人道灾难,这些历史真相实际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了。我出生在文革结束以后的九十年代,等我长大以后想要学到真正的儒学、真正的儒家精神,已经难上加难,因为没有懂的老师带领。很多老师在这里讲、去那里讲,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懂。我感到《论语》很好,但是我也发现自己始终穿透不过去,儒家始终有一个隐藏的高度是我从未触及,也无法触及的。但这一切在我遇到先生以后全变了。我听完《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心里那样的激动、无法平静,眼眶里浸润着泪水。先生让我真正认识自己的祖先,认识祖先的信仰高度,远远超越我曾经的想象和估计。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对于基督教没什么了解,或者只是从书上看别人怎么说基督教,自己并没有切身体认。但我对基督教有过很深入的学习和体认,都是我自己身上真实经历过的,不是我从书上看别人怎么说。我跟着先生学习儒家,我发现儒家的高度相比于基督教,可谓毫不逊色。难以想象在独一的救世主耶稣基督之外,还有像孔夫子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圣人。子贡讲,孔夫子就像天上的日月,而普通的贤者不过像地上的一个小土包。后人又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并不是夸张,是因为我们根本不认识孔子,也不认识儒家的高度,无法接续上祖先的道统,我们跟自己的祖先在精神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鸿沟、难以跨越,乃至于我们不相信古圣先贤说给我们的话。山东曲阜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先生的课让我认识到,儒学并不是简单的道德格言,其背后有来自于永恒天道的绝对精神,是我们从未领悟到的,也是先生要传给我们的。中国历史也不是令人绝望的朝代更替、死循环,而是永恒天道在不同历史时期一损一益的变化和显现,这只有站在经学的高度,站在工夫的高度,站在形而上之道的高度才能看清。所以先生讲的历史跟别人讲的历史完全不一样,先生讲的历史是从形而上的高度去看到的东西,可以说是一部圣史。因为自孔子以来的圣学贯穿着所有的历史,在历史中,我们看见自己的生命和使命。别人讲的历史不是从形而上、从道的高度来看的,所以他们看不透历史,看到的都是一些模糊的影像,犹如一个人站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之下看待天地万物一样,似乎一切都是黑暗的、绝望的。这层乌云其实就是人性的乌云,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白孔子的高度,我们的生命没有实现一种本应该有的形而上的超越,所以我们看不透自己,更看不透历史。先生站立的地方跟别人不一样,先生站立在形而上的高度,在形而上那里有着人性中流淌出来的无限温暖和尊严,所以先生讲的历史总是那样令人感动,仿佛来自遥远故乡的亲切呼唤,让人性苏醒和复活。因为先生所传给我们的儒学的精神高度,我对于中华文明再也不自卑,因为没有自卑的理由。不仅没有自卑的理由,实际上有自信的理由。“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接续孔子和儒家的高度,我们的未来就是黑暗的,人在黑暗中走路,只是靠着感觉走,他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也不确定哪个方向对、哪个方向有危险。所以我们必须学明白儒家,必须让孔子的精神和儒家的道统在中华大地上重新复活。听完先生的《儒家真相与历史精神》,就能知道,儒家的精神道统在中华大地上已经熄灭近四百年了,虽然局部也有一些残存的火星。先生的课让我感到自己肩上多了一份从自己的人性里面生发出来的伟大使命,这使命是我自己的生命本性给我的,并不是某种外在的力量加给我的。这使命就是我们要恢复儒家道统,让儒家重新站起来。儒家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儒家就代表着人性,因此,恢复儒家,就是恢复人性,让儒家站起来,就是让我们自己的生命重新立起来。让我们重新成为顶天立地的人,就像我们的祖先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等人一直都是的那个样子。这就是先生为什么十几年来孜孜不倦传播儒学的原因,先生传播的是工夫,是人性,是形而上,是永恒的天道,是来自于人性最深处(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的那种绝对的温暖和尊严。先生在2014年生过一场大病,病中的先生,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儒家怎么办?儒门后继无人怎么办?”好在先生后来从病中康复了,我们这些后辈又有机会跟着先生学习儒学。先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反复说,让我们把孔子的高度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传下去,永远传下去。这,就是我们学友们跟着先生要一起做的事情!

变奏曲

想要研究哲学,这些985高校都是行业内的领军者,你中意哪所?

哲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它的本质是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学习哲学必先了解历史、地理、文学、管理、自然科学等知识,只有以以上学科作为基础,才能在学哲学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一般来说,哲学这个专业学科更加适合文科生。今天主要给文科的小伙伴们介绍一下,哲学专业top10的院校。NO.1北京大学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NO.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哲学院系。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NO.3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自1956年成立至今,经过60年的发展,艰苦卓绝而又成就辉煌。2000年,哲学系通过教育部哲学一级学科评审。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自90年代末,哲学系的科研成果数、科研项目数与获奖数在全校文科各系一直居于前列。NO.4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在全国各类评估中名列前茅。也是国际知名大学哲学院系,在近几年国际QS排名中,均在世界前150名。哲学学科现为国家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教育部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NO.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哲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NO.6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系创办于1924年,学科历史悠久,学术传统厚重,是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培植的院系之一。哲学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具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各类省市级研究基地或学术机构若干。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哲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NO.7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组建于 1995 年,是在原哲学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个系,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和社会学)的学术重镇。2018年1月,哲学学科被确立为吉林大学一流建设学科,社会学被确立为一流学科建设支撑学科。NO.8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NO.9南开大学南开哲学院的前身——"哲学学门"历史悠久,自私立南开大学建校之时(1919年)便一同开设,1923年始成"哲学系"。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仅有的7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学科点)之一 ,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整体学科实力在国内哲学界居于先进行列。NO.10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教研室。2007年,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中国哲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并再次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10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2年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因为哲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特别是对经典著作的研读、思考、批判,这样才能将所学的哲学思想和相关领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哲学专业排名就简单介绍打这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宋钘

关于哲学,你了解这些吗(附此专业高校排名)

哲学学科门类,在高校属于小众学科,每年毕业人数并不多,以至于许多人对哲学这一学科不是很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记得一次上自然辩证法这一门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对老师说,不知道哲学究竟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这一门课程。其实小编一直觉得哲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也一直很感兴趣。除此之外,就算忽略自身兴趣,哲学也是一门很有价值的学科,看似无用,却有大用。很多人都不知道或是不清楚,哲学一级学科下面包含8个二级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哲学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48所,本次参评38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84所。结果如下,相同等级排名不分先后:其中,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位居A+,另外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专业也非常有实力,基本和北京大学相提并论。除此之外,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实力也是非常厉害的,哲学老牌高校。相关专业其他B级及以上高校见上表,如有意见,欢迎随时发表看法。

多襄丸

怎样知道doctor是“医生”还是“博士”?困扰多年的问题终于明白

英语有不少词汇,首字母大写和小写,意思还真的不一样。比如,May的意思是“五月”,而may是“可以”;Lily是人名“莉莉”,而lily 是“百合花”;Japan是日本,而japan是“漆器”;最让人想不到的是,Shanghai 说的是“上海”,而shanghai作为英语单词,竟然是“拐骗,欺骗”;Olive 奥莉芙(女子名),而olive 橄榄,橄榄树。关于单词doctor,我们都知道有“医生”的意思,还有“博士”的意思,怎么区分呢?这个问题相信困扰不少朋友好多年了。听BBC,VOA英语新闻,外国人一念到doctor,我们瞬间懵掉了,怎么知道说的是什么?其实不要急,肯定有方法辨别的。就好比我们说的“东西”,老外也会搞晕,究竟是东西方向east and west,还是相当于things ?他们也蒙圈了。一般来说,肯定要根据语境来判断,特别是听的时候。如果是看的话,那就简单了。一般来说,表示“医生”用doctor,首字母小写;表示“博士”是Doctor,首字母大写。单词doctor的本意是“讲授者”,我们知道单词philosophy的意思是“哲学”,但是以前的哲学和现在的定义不一样。单词philosophy源自于希腊文,意思是“对智慧的爱”,是指广义的学术。早期欧洲高等学府,是四个分支:神学,医学,法学和哲学,而这个哲学就包含了数理化,天文社科历史等,几乎所有的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都可以叫philosophy,学问最高者被称为doctor of philosophy,这就是博士Ph.D的来历。但是医学不属于刚才说的philosophy,所以最高等的医学专业人士被称为doctor of physic,简称也是doctor。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认真辨析一下doctor什么时候是“医生”,什么时候是“博士”,问题不算难,大家应该可以理解!

大魔神

从自杀边缘到全面开挂 一个哲学教授的逆袭之路

戈登·马里诺的故事很传奇,他生长于“硝烟四起”的家庭,少年时期即恶习缠身,沉溺于酒精、药物甚至暴力,甚至曾经被一把点45口径的手枪对着头,但是最终,他成为美国哲学教授,曾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任教。同时,他也是一名职业拳击手,从1995年起担任美国拳击国家队教练。从不良少年到哲学教授,是什么力量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近日,戈登·马里诺的新书由未读·思想家出版,书中,戈登·马里诺讲述了自己得以救赎的故事。通过引用克尔凯郭尔、托尔斯泰、尼采、萨特、加缪等哲人的金句,马里诺阐述了如何克服影响人类行为的负面情绪。《华尔街日报》评价说:“生活本身就是不着边际的,但人类可以通过书籍传递最重要的价值,帮助我们好好活下去。马里诺写了一本真挚的哲学生活指南。 ”从小父母就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幸好大一的时候迷上了哲学戈登·马里诺形容自己的父母是对冤家,“他们无疑是爱我们的,也必然会愿意为我们牺牲,然而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硝烟四起的家庭,对我是绝对没什么好处的。”马里诺的童年时期是在父母的争吵中度过的,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完父亲便借酒浇愁。“有一天晚上,父亲喝得醉醺醺的,当母亲正要拿刀刺向他的胸口时,哥哥拦住了她。”这样的家庭也让马里诺深受影响,他在学校经常惹是生非,有时还会进警察局。由于马里诺的球类运动都玩得不错,他被博灵格林州立大学录取,进了甲级橄榄球队。在那里,他遇到了瑟奇·卡普勒教授,“大一的时候,托他的福,我迷上了哲学。”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卡普勒教授当时约25岁,他认为马里诺不仅天资聪颖,而且有创造力和哲学天赋,但是在锻炼头脑方面,得要拿出训练时的那股认真劲儿才行,而且,卡普勒教授发现马里诺正在偏离正道。甚至在瑟奇·卡普勒教授的哲学课堂上,马里诺也表现得像个在酒吧里的小混混,和校园警察起冲突也成了家常便饭。“很多教授在我面前都十分小心谨慎,故意冷落我,认为我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蠢货。相反,瑟奇(他让我这样称呼他)是个例外:他大老远跑到行政楼,调查我高中的在校记录和学习成绩;他经常邀请我去他家;虽然当时我只是个大一学生,但他还是让我参加关于柏拉图的研究生研讨会。”虽然颇费了一番周折,但瑟奇·卡普勒教授最终成功帮马里诺转学进了哥伦比亚大学。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却当了拳击手混迹于灯红酒绿之间可是,19岁的马里诺辜负了瑟奇·卡普勒教授的一片苦心。“我曾是个易怒、自卑、恶习缠身的新泽西海岸少年,压根儿没在纽约待过。当时我19岁,一个稚嫩而失衡的年龄。我在城市里飞扬跋扈,沉溺于酒精、药物甚至暴力。到哥伦比亚大学后也并没有把握机会好好锻炼心智,而且常春藤名校的学霸们让我倍感压力。最终,我退缩了,我几年前在新泽西学过拳击,所以,我一头钻进了痛苦与汗水交织的纽约拳击馆。”拳击馆老板让他和曾获得纽约拳击比赛金腰带的拳王试着较量了几个回合,见他并没有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便跟他签了职业拳手的合同。平时,除了几门自主学习课外,马里诺基本不去哥大上课。即便去上课也心不在焉。在学习上一窍不通的他那时沾沾自喜于自己的身材不错,所以总会穿着无袖T恤,脖子上挂着花哨的银链子出现在研讨会上。“有时,哪怕因为和重量级或轻重量级选手过招而被打成熊猫眼,我也毫不避讳地带伤上课。虽然这些瘀青从某种程度上让我颇有优越感,但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怪咖的闹剧。在研讨会上,只要我的发言多少有点知识含量,同学们便会吃惊不已。课间休息,毕业生们闲聊的话题要么是选择去哈佛大学还是普林斯顿大学读研,要么就是以后读哪所法学院。”马里诺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如同身处荒原般迷失了。“我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也不清楚我想要做什么。我混迹于灯红酒绿之间。当时,我沾上了致幻剂,脑子里各种声音嗡嗡作响。为了让这些声音平息,我尝遍了各种办法。”大学即将毕业,马里诺说自己像梦游一样稀里糊涂地申请研究生学校,结果,没有一所学校联系他:“我的谋生之路举步维艰,我做过各种奇葩工作,比如搬运工、助理牧师、保镖等。其中,最值得炫耀的一份工作就是我代替传奇拳击手杰克·拉莫塔出席时代广场某酒吧的活动。拉莫塔当时正好去好莱坞帮助罗伯特·德尼罗,指导他如何在电影《愤怒的公牛》中扮演好角色。”有一个晚上,马里诺的妻子妮基和一群亡命之徒去泡吧,他们坐在一张大玻璃桌旁。其中一人口不择言,马里诺怒火中烧,把桌子往他们身上一掀,砸碎玻璃直接干架。“要不是酒保掏出一把点45口径的手枪对着我,我才不会善罢甘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就和《兔子洞》中的某个情节如出一辙:漆黑光亮的枪管顶着我的脑袋,我只好悻悻收手。”好在,马里诺心中的哲学种子并未被这种荒唐的生活扼杀,后来,他又一次申请读博,成功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时,我的生活充满了欣喜和希望。妻子妮基也在康复机构戒毒成功,还拿到了教育学硕士学位。我们制订了人生规划。按计划,妮基将在纽约完成学业,而我则在宾夕法尼亚州攻读博士,每周末,我们都会相聚。这一切似乎都意味着美好生活正向我们招手,我们的未来也将前程似锦,生活似乎终于要步入正轨了。”退学后开启“自毁模式”没想到,生活还是被马里诺搞砸了。去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博的第一天,马里诺说自己像个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紧张不安。“上课那天,我的脖子上没有戴那条招摇过市的银项链,也没有穿T恤,而是换上了牛津衬衫和卡其裤。我还在衬衫的口袋上别了一支钢笔。第一堂课主要讲知识论——关于知识的理论。班上,新入学的同学似乎都踌躇满志。为时十五分钟的讨论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时间之神拨动着钟表上的指针,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一无所能,和研究生院格格不入。长达两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后,头晕目眩的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校园游荡,恍惚间,我头脑一热,跑到学籍登记处要求退学。当时,我向自己保证,等有一天我准备充分了,就立刻回来念书。后来,我确实这样做了。”但是马里诺的退学则让妻子妮基感觉到失望,她离开了马里诺。“临走前,她向我摊牌,说再也不会和我多说一句话,也不会和我复合了。她的确说到做到,再也没和我联系过。而我只能在内心里与自己这次所失去的东西讨价还价。”整整两年,马里诺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他已经因为酗酒和戒毒问题进出好几回医院了。妮基消失后,马里诺说觉得被一个讨厌的自己缠上了。“就像在公交车上碰到酒鬼,烂醉如泥,在我肩上趴了一路,怎么甩都甩不开。”在曼哈顿的圣路加医院,他接受了抑郁症治疗。出院那天,医生给他开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并郑重叮嘱:“吃药时不能喝红酒。”而当朋友到上西区接他,车子驶向另一个街区前,他坚持要朋友在酒吧停车。在那儿,马里诺买了一瓶红酒,一股脑儿把药灌了下去,“我在潜意识里对自己怀藏着恶意。”那时,马里诺的身体越来越差,于是他回到新泽西和父母生活了一段时间,没过多久,又去缅因州和哥哥一起生活。在缅因州的那段时间,他经常开车去一个地方,那里到处张贴着悬梁和其他预示着自毁的图片,马里诺常常对着这些图片发呆,就那样过好几小时。“某个冬日的下午,天色阴沉,寒风呼啸,我坐在哥哥家地下室的地板上,差点儿就自我了断了。温柔善良的哥哥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流着泪问我,如果我自杀了,他该如何处理我的遗物。几天后,我像一具悲伤的僵尸,住回了父母家。”一天早晨,父亲开车载马里诺去纽约和心理治疗医生比阿特丽斯·毕比见面,过去五年,他一直在接受毕比医生的心理治疗。那天,父亲和他提前到了纽约,“我在一家咖啡馆下了车。这家咖啡馆同时也是家旧书店。我麻木地扫了一眼书架,仿佛想起了当年的读书时光,想起当年我也曾人模人样地活过。我瞥见一本蓝灰色封皮的书,上面沾满了灰尘,那是克尔凯郭尔的《爱的作为》。”马里诺翻开书,读了起来:若有人觉得自己无比精明,因从不受骗而自豪,坚称唯有肉眼所见的才可信,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再相信爱。如果我们因为害怕被骗而不再相信爱,就不会被骗吗?无疑,我们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所欺骗。我们可能因为相信虚假而受骗,自然,我们也会因为不相信真实而受骗。马里诺说不知为什么,这句话让他豁然开朗。“我很自然地把书藏进外套,走出咖啡馆,接受心理治疗去了。深夜,我打开这本偷来的哲学著作,读了下去……”一贴疗伤OK绷当我们在谈论哲学的时候,我们谈些什么?有的人怀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把哲学看成是特殊人物所从事的大事业;有的人则蔑视它,认为它是梦幻者的胡思乱想;有的人认为哲学是同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一种事业;有的人则不然,把哲学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令人不敢问津的东西。戈登·马里诺以自己的故事想告诉世人,其实哲学并不总是如此,它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甚至是一剂药方、一贴OK绷,在你流血流泪、绝望无助的时候为你疗伤。马里诺认为,存在主义哲学家长久以来一直在思考有关生命本身有何意义的问题,那些我们一旦从停靠的港湾中起航,开启每一天的生活,便会浮现在眼前的问题。“哲学甚至是一剂救命良药,尤其是克尔凯郭尔曾狠狠抓住我的肩膀,将我从自挂屋梁的冲动中一把拽下。”是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一直陪伴他走过最幽暗的岁月,并且帮助他战胜焦虑、抑郁、黑暗和绝望……《存在主义救了我》一书正是马里诺走出生活困境的真实记录。今天的社会,时代的车轮碾压而过,脆弱的个体容易失去抗衡之力,不少人都或多或少陷入抑郁、焦虑、绝望等不安情绪当中,如何克服这些情绪。在戈登·马里诺看来,存在主义哲学家既不会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处理挫败感,或列出我们需要规避的行为清单,也不会提供缓解抑郁的具体策略。不过,他们会指导我们如何在情绪低落时保持道德上和精神上的承受能力。他们了解我们内心的挣扎,比如,焦虑、抑郁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等情绪。如果人生一帆风顺的话,我们就不会有什么恶念,可惜人生并非如此。他们帮助我们认识到,如何承受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打击,于我们的生命而言,至关重要。从克尔凯郭尔到加缪都相当明白,生活不仅是一份无与伦比的馈赠,也是一项挑战。这些哲学家兼心理学家坚信自省有助于个人进步,这种个人进步可以超越机能改良与兴趣激励——人的内在力量可以改变外在命运,加缪坚定地表示:“身处严冬,我心中依然有个永不颓败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