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师范大学笕桥教育集团“2020年课堂博览会之WE-课堂高峰论坛”在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顺利召开。本届论坛由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和江干区教育局、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笕桥教育集团联合举办。活动采用线上直播平台,现场大咖云集,思想碰撞,共同探索后疫情背景下全国魅力课堂教学变革。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简要介绍了“WE-课堂”的内涵价值,实际历程和发展的方向,希望浙师大笕桥教育集团以“WE-课堂”为核心,以获奖为契机,把课题项目研究、提炼和总结做得更精细,更有效率,更有效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韩立福详细解读了“学本课堂”是什么,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核心和价值。“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是指师生共同以问题学习为主线,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能力和潜能,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力认为,要从低阶思维的教学走向高阶思维的教学,从知识获取的教学走向知识社会应用的教学,从标准复制的教学走向价值创造的教学。把握科学的方向,理性的看待教育教学问题,从而朝着正确的目标不断前行。 2016年,在江干区教育局的关心下,浙江师范大学笕桥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旗下笕桥实验中学、笕桥小学、笕桥花园小学、笕文实验学校四所学校紧密团结,加强品质提升,秉承“传承 融合 创新”协同发展思路,共同进行WE-教育、WE-课程、WE-课堂的打造。在“WE-课堂”沙龙 此次论坛充分体现了学术性、务实性、参与性的特点,对于激发广大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疫情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与实践的兴趣,不断提高区域及学校教育的影响力,提高教育品质,引领课堂变革发展方向并为国内外教育同仁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5 月 21 日上午,贵州师范大学与浙江师范大学以 " 屏对屏 "" 在线签 " 的特殊方式,举行两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明确在 " 双一流 " 建设、学科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教师教育改革、项目申报、文化创新、技术开发、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根据两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贵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将协同开展学科、学位点建设。在学科发展规划、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高层次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相互沟通与支持;建立研究生导师互聘和联合培养机制,按照 " 双导师 " 原则,推进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共建,合作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双方将相互支持 " 双万计划 " 建设,在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推进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继续做好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根据协议,双方还将积极探索合作研究、平台建设等机制与模式,推进科研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问题攻关,在重大科研项目申报、高端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相互支持。发挥各自国际交流合作特色与优势,联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项目申报,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据悉,两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是在 " 双一流 " 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化合作的重要举措,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实现互助共赢、共同进步,努力把两校的合作打造成 "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 的典范。【来源:ZAKER贵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2019-04-22 14:5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张贾钦云 姚盼菲 葛真钟依均为浙江省中小学影视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授牌。首届“中小学影视戏剧教育论坛”暨“中小学影视戏剧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讨会于4月20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旨在响应教育部联合中宣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号召。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依均出席开幕式。他表示,新成立的浙江省中小学影视戏剧教育研究中心能够更加突出浙师大在基础教育、儿童研究和影视教育方面的支持,为中小学影视教育在浙江省的推进献计献策。中小学影视教育不受重视,是当下存在的重要问题。2018年,教育部联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就浙江省而言,存在儿童剧创作量与‘戏剧大省’身份不相称、儿童剧创作水平与文学创作水平不相称、儿童文学研究与儿童剧创作指导不相称这三个尴尬之处。”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叶志良指出,浙江儿童剧创作的空缺,要求我们要“讲好浙江故事,寓本土元素于儿童剧”。他强调,中小学戏剧影视教育应该逐渐实现从“戏剧影视作品被动进校园”到“学校、学生主动要求戏剧影视作品进校园”的转变。目前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还处在非核心课程教育的阶段,这是其现状和问题所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敏指出,在此基础上应当考虑时间问题,即每一门课程应该占用多少时间,包括多少上课时间、训练时间、活动时间。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不能占用学生应有的自由时间。“影视教育要与学校各门课程充分融合。”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侯克明提出“融合共享”这一理念:“要依托影视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如今一些中小学正处于探索阶段。横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高级教师厉岗玲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影视文化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横店小学依托横店影视城这一资源优势,适时拓之,将影视艺术融入教育,并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开设影视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影视的魅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如何推进中小学影视教育全面发展,侯克明从宏观上提出了几条路径,其中包括以德为先和美育为重。他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影视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明确美育是影视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修养。”那么,践行德育和美育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视觉时代下的今天,影视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电影、电视等作品,也需重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认为,影视教育的内容同样不能只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应强调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认知的引导意识。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军则从影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表明他的观点:“中小学影视教育要培养学生看电影、评电影、拍电影的能力,秉承创作教学、兴趣为高和美的能力的课程理念,让学生不仅能发现美,还能发展美。”据了解,本次论坛由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邀请了包括影视研究及教学专家、中小学校长、中小学开展相关教学的一线教师及与此项工作相关的学科教研员等嘉宾,希望以对话、研讨的方式撞击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力图在新时代促进中小学影视教育朝向更踏实、有效的方向发展。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包括“中小学影视戏剧教育的理念建构”“区域中小学影视戏剧教育发展研究”“中小学影视戏剧教育课程开发”和“中小学影视戏剧教育新探索”在内的四场分论坛。
2019-05-12 12:1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余奥圣 夏净 冯玲玲5月11日,2019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开幕。本届大会以“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54所高校、8家知名期刊的100多名伦理学学者、道德文化研究者参会。大会由中国伦理学会、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课题组共同主办。中国伦理学会执行会长、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建华教授主持大会。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坚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上午,伦理学界知名学者分别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等问题作主题发言。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臧峰宇教授,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分别由《天津社会科学》赵景来主编、《浙江社会科学》主编俞伯灵主持,由南京大学周嘉昕教授、《齐鲁学刊》副主编赵昆教授作点评。下午,大会还举行了分论坛研讨活动。在四个分组研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70年的发展与成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西方伦理学的交融与对话、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伦理学的应用与发展等诸多伦理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据悉,本届会议采取以文参会的方式,秉承学术至上、学者为先的宗旨,倡导简洁、清晰、高效的会议风格,呈现出热烈的学术氛围和崭新的会议风气。本次研讨总结回顾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展望新时代伦理学发展,积极热烈、硕果累累。在主旨报告、分论坛、专家对话会等环节中,专家学者思想碰撞、深入交流、践行使命,努力寻找改善社会道德风尚的有效路径,显现了全国伦理学人的责任担当。与会学者表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立之际,以召开“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有的方式和光荣使命。
2019-04-13 16:1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郎擎宇今天(4月13日)上午,全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开幕。该论坛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金华市人民政府、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论坛设有全国跨境电商校企资源对接会、全国跨境电商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全国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感知金华”主题活动等多项议程。共吸引宁波大学、宁波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近200所高校专家学者和100位企业代表参会。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根福在开幕式上表示,跨境电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我省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对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出新要求的大背景下,浙师大一直通过资源和平台共享,推动跨境电商和现代物流院校教学改革,来致力于推动现代物流,特别是跨境电商物流产业校企的深度融合。金华是外贸和市场大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金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坚表示,去年金华全市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310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省比重的54%,总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共有各类跨境电商(出口)活跃网店超38000家。但他表示,金华跨境电商产业仍存在产品特色不足、单位利润不高、自主品牌不足,特别是有关人才短缺等不足,希望借助此次产教融合论坛活动,促进企业和高校人才良性互动,使金华外贸更好适应新形势、赢得新优势。在主旨发言环节,围绕“‘一带一路’与跨境电商新贸易”、“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产教协同创新”两大主题,浙江大学教授、非现场经济研究所长张为志,阿里巴巴速卖通大学首任讲师团团长张峰等多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为更好地吸引并培育一批跨境电商的新生力量,进一步搭建校地、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幕式上还启动了由浙江师范大学联合Wish电商学院推出的Wish“星青年2.0”计划,该计划将从课程资源、师资培训、实训平台、校企对接、社会服务等方面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全面赋能。
2018-11-26 17:00【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本期《夜读党史》,我们和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一起,继续为读者介绍浙江师范大学特色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教育学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8年中国大学教育学一流专业排行榜中,浙江师范大学排名第四;其中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排名中列第三,仅次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内首批招收该专业学生的院校之一,浙师大教育技术专业也是国内仅有的两个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早期发展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时设立的教育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组最初有组员7人,随着人员的扩充,教育组形成教育心理学科教研室。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成为浙江师范学院。原浙江教育学院改组为浙江师范学院教研部,原杭州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科教研室也得到了保存。1963年11月30日,国务院任命郑晓沧为浙江师范学院院长。郑晓沧是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到任进一步促进了浙江师范学院教育学科的奠基工作。1965年8月,浙江师范学院南迁到金华,原浙江师范学院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教育学科教研室则搬迁到金华。之后“文化大革命”爆发,教育学科发展进入中断时期,直到1979年恢复。时任浙江师范学院院长郑晓沧在校教工宿舍前留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和独立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1980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的改革意见》。浙江师范学院于1978年10月提出新建教育系教育学专业的申请,同时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其参与的全国五十所师专共同编写的《心理学》教材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会1980-1987年度优秀论著。1984年5月至7月,浙江师范学院教育学科教研室为华东地勘局举办“教育学、心理学干训班”,提高了学科影响。在此基础上,1984年11月6日,成立浙江师范学院高师教育研究室,收集整理高师教育研究资料,加强教育学研究。浙江师范学院教师参与编写的《心理学》教材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会1980-1987年度优秀论著浙江师范学院高师教育研究室创建文件1985年,浙江师范学院升格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积极创办师范性系科专业,使学科专业能和普通中学课程对口,实现由系科专业相对不全的师范学院向系科专业比较齐全的一流师范大学转变。1988年6月15日,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教代会、第四届工代会召开,教育学科研究室教师程功、李伟健在会上提出了建立教育学教学部、设置教育管理专业的提案。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教代会提案1989年,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建立,以程功、吴惠青为临时负责人。之后1990年1月2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由朱玉任所长。教育学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科研建制。1990年1月2日,浙江师范大学建立儿童文学研究所、数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院制下的教育研究机构改革1995年5月8日,浙江师范大学制订了《浙江师范大学学院制建设的暂行规定》,开始了学院制改革,对校内相关系科进行重新调整组合。1999年10月26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在学院制改革中,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2001年,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浙江师范大学,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浙江师范大学的文件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杭州幼儿师范学校,为新中国首批建设的六所幼儿师范学校之一,成立后学校几经起落,于1978年更名为“浙江幼儿师范学校”。2001年,正式并入浙江师范大学,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校首届毕业生合影幼儿师范学校立足于幼师培养,而浙江师范大学于1988年便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是浙师大教育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两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学前教育学专业成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专业。浙江师范大学1988年申请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的文件与批文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则于2001年更名为田家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更名为田家炳教育学院。2007年,学校整合浙江师范大学相关教师教育资源组建教师教育学院,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广告学等相关专业、学科与教师以及各学院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教师划入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确立前的多次更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确立前的多次更名时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毛华岳、校长徐辉赴深圳同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商谈投资兴办教师教育学院相关事宜场景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成立大会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授牌同年6月,在原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始创院长为比较教育学著名学者、原浙江师范大学校长、现任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徐辉。研究院为直属独立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设有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两个学科方向。高等教育学为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比较教育学下有非洲教育研究、印度教育研究两个特色鲜明的方向,学科综合力量在国内领先。2011年10月2日,浙江师范大学与喀麦隆、美国、日本、乌克兰等4个国家5所高校联合举办的“国际大学教育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同辉阁举行2017年,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被评为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在浙江师范大学揭牌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成立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址设在杭州。研究院设有“教育战略与政策比较研究”、“非洲教育研究”和“国际教育研究”三大分支研究领域,长期发展目标为建成特色鲜明、业绩显著,既具有较强学术研究能力,又具备资政建言能力的高水平学科研究的平台,集中表现了教育学研究应用性。2016年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与教师教育学院合并人事管理,财务和学科管理相对独立,院址转入金华本部。至此,浙江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研究依托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和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四个教学科研机构,以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学科平台,形成了全面覆盖理论、技术、社会应用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学研究教学体系。(衷心感谢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提供图文资料)
2018-11-12 17:02【编者按】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本期《夜读党史》,我们和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一起,继续为读者介绍浙江师范大学特色学科的创建与发展。非洲研究是浙江师范大学建设的品牌学科。非洲研究的蓬勃发展建立在浙江师范大学长期进行对非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外事基础之上。1999年,浙江师范大学与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签署协议,设立中国政府在非洲地区的第一个汉语培训中心,这是浙师大对非洲工作的起点。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国家急需加强非洲研究,浙江师范大学把握机遇,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2002年起,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浙江师范大学开始承担教育部和商务部的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邀请非洲各国高级教育官员和大学校长到我国研修。2002年、2003年,受教育部委托,浙江师范大学先后承办了“非洲基础教育管理研修班”和“非洲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2004年,浙江师范大学成为教育部4个“教育援外基地”之一。至今,浙江师范大学已经承办各类涉非洲培训项目90余期,培训了50多个非洲国家的2000余名高级政府官员、教育主管、大中小学校长、智库精英,其中包括中非共和国现任总统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等政要。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非洲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浙江师范大学非洲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合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文件2003年浙江师范大学成立非洲教育研究中心,2006年10月3日,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浙江师范大学在非洲研究领域的影响开始逐渐凸显,先后承担教育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援助政策比较研究”“非洲高等教育国别研究工程”等重大课题。2006年,首届“中非大学校长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为进一步拓展非洲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对非洲外交。2007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在非洲教育研究中心基础上建立了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是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创办的,也是国内高校第一个综合性非洲研究院。首任院长为梅新林(兼),执行院长为刘鸿武(2010年3月26日,刘鸿武被任命为院长)。CCTV-4等中央媒体报道:中国高校首家非洲研究院正式成立,非洲研究日渐受到重视。2007年9月,全国高校首家非洲研究院成立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授牌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立大会期间与会领导合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立之后,一批非洲研究机构纷纷在浙江师范大学创建:非洲地理研究所、非洲艺术研究中心、中非合作论坛研究中心、非洲体育研究中心、非洲法律与非洲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非影视研究中心、非洲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司委托)、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非洲翻译研究中心等,其中的非洲博物馆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建立的以非洲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2010年10月29日,国内首个非洲博物馆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开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主持非洲博物馆开馆仪式,时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和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吴锋民发表致辞南非政府前总统府部长帕哈德和时任校长吴锋民共同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翻译馆揭牌如今非洲研究院下设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非洲教育、非洲历史文化4个研究所及院行政办公室、科研与国际合作办公室;成立非洲图书资料中心,拥有涉非研究藏书9000余册,其中原版外文藏书7000余册,并建设有非洲特色数据库;同时设有《非洲研究文库》《非洲地区发展报告》《非洲研究》编辑室及院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等机构,与三十余个非洲国家的大学建有合作关系,并在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建有孔子学院和海外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新团队合影以刘鸿武院长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本着“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理念,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2009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入选浙江省首批高校创新团队,此后相继获得了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全国总工会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教育部首个非洲研究长江学者拥有团队等荣誉称号。2017年又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是省内唯一一个入选的文科类教师团队。其中刘鸿武教授先后获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非友好贡献奖”。刘鸿武教授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与代表们交流非洲研究院的“黄大年精神”践行情况2009年11月12日,刘鸿武教授当选“中非友好贡献奖----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学术专著成果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编写出版的非洲高等教育研究丛书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担任主编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3——2014》在北京发布迄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已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级研究项目19项,是国内各类科研机构中承担非洲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的研究机构,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承担大量国家非洲研究课题的国家级团队。刘鸿武教授领衔申报的《中国对非洲关系的国际战略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招标项目立项刘鸿武教授承担外交部研究课题《国际多边对非合作新趋势对我影响及对策建议》 刘鸿武教授受聘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现拥有“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非洲学”交叉学科硕士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非洲教育”、“非洲历史”二级学科硕士点,逐渐构建了本硕博、留学生、培训生“三位一体”的“非洲学”学位体系,填补了我国非洲学学位点空白。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第一届毕业生合影同时开发形成了系列配套的“非洲学”本硕博各层次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队伍,先后编撰出版著作类教材30多种,是国内唯一开设系统化非洲学课程的高校并积累了丰富教学实践。2016年,《服务国家战略的非洲学人才培养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获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对非汉语教育学成果获得“全国研究生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衷心感谢浙江师范大学档案馆提供图文资料)
记者 许健楠在风景秀美的尖峰山脚下,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不仅是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也是我国对非研究的学术重镇,被誉为国内非洲研究的高地、中非合作的金华样本。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就中非合作相关问题独家专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问:作为国内知名的非洲问题专家,您为何选择来金华从事中非研究?刘鸿武:过去20年,中非关系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外交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领域。国家对于非洲研究有了更高的期待,时代对非洲研究的需求明显增加。我本人从事非洲研究30多年,早年留学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也去了非洲几十个国家。过去我主要是在云南大学工作,2000年以后,我参加了中非合作论坛历次会议,特别是2006年,我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其间,我承担了一个国家对非战略的课题,并获了奖。当时有人建议我,在国内建一个实体性非洲研究机构,推动中国的非洲研究。金华乃至整个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对非合作前列,特别是在经贸往来、民间交流等方面都很有基础,有很多非洲商人在金华发展,也有大量金华企业开拓非洲市场。2007年,我到金华,那一年,浙师大成立了非洲研究院。问: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在中非合作领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刘鸿武:今年9月底,浙师大组建的“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省部共建协同中心”得到教育部批复认定,成为一个由教育部和浙江省共建的高端学术研究机构,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涉及非洲研究和中非合作的同类平台。它将为全国的对非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浙江省和浙师大将在未来的中非合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在中非合作方面有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已成为国内非洲研究一个重要平台。去年,教育部国家学位办认定新型交叉学科,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新增两个学科:非洲学和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这也是全国高校第一次直接冠以非洲名称的学科,由此开创了中国非洲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历史。这两个学科都是由浙师大开设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相关负责人都认为,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很多做法在全国的高等学校和学术研究中“具有示范性、推广性和引领性”。10多年来,国家社科基金涉及非洲的项目有一半是由浙师大学术团队完成的,累计有50余项,出版著作达150多种,发表论文600余篇。10多年来,研究院培养了大批中非研究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人。研究院已成为教育部、商务部、国家汉办等部门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多年来,浙师大承办了数十期中央各部委涉非高端人才研修班,累计培养非洲高端人才达4000人次,其中不少学员已成为非洲各国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中非共和国现任总统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在浙师大参加过培训的大学校长遍布非洲各国。2010年,研究院创办了国内首个综合性“非洲博物馆”,每年免费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万人次,并在上海、宁波、杭州等城市巡展,成为面向大众传播非洲文化的立体“教科书”。问:中非智库论坛是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创办的,这一论坛对中非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刘鸿武:目前,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它已成为中非合作的国家智库平台。由我院在2011年创办的中非智库论坛,至今已在中国和非洲成功举办了八届,这一论坛的举办,得到了外交部、教育部等中央部委和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于2012年正式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成为中非民间对话的固定机制。非洲几十个国家数百位高端学术人才,通过参与中非智库论坛,有效推进了中非学术界、思想界的合作,在中非智库论坛举办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术成果,成为过去10年推动中非合作的重要思想支撑。它成为一个讲好中非合作故事的绝佳平台,也是中非人文交流的一个成功范本。2013年,时任国务委员杨洁篪点赞中非智库论坛,称其有力推动了中非思想交流对话。2015年,世界权威智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刊文认为:“中非智库论坛是中国扩大在非软实力及寻求在学术层面影响力的一个很好实例。”问: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与金华市携手,共同为中非合作作了哪些积极贡献?刘鸿武:我认为,金华的对非人文工作好比是一潭清澈甘甜的泉水,为中非合作这条“大鱼”提供了“源头活水”。无论是金华政府还是金华人民,都非常重视中非合作。通过中非合作这个抓手,浙师大与金华市相互搭建平台,在经贸、人文、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1+1>2。这是地方政府和高校之间合作的一种成功探索。非洲文化已在金华撒下了种子。在我院的指导下,金华市秋滨小学建起了国内首个基础教育领域的“非洲文化活力园”,小学生们在这里接触非洲,了解非洲,琐园村也建成了“非洲文化沙龙馆”。目前,研究院成为非洲和金华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共同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协同创新的格局。我们和金华市的政府部门、地方高校、企业等有非常好的合作;通过我们的牵线,越来越多的非洲政界人士、媒体记者、智库专家、大学校长来到金华,了解金华,他们在国际媒体上发表了大量介绍金华的文章,提高了金华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推动金华的对非经贸合作,浙江省对非经贸合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在浙江省对非经贸合作当中,金华市差不多占了半壁江山。通过这些合作,金华一步步成为中非合作高地。我认为,金华市在推进中国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对非合作领域,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它对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中非合作的金华样本值得不断做大做强、做细做深,形成可以推广的成功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金华在全国的地位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它也会为金华发展带来新机遇、新空间。刘鸿武:金华为中非合作 提供“源头活水”2015年,刘鸿武与埃塞俄比亚山区孩子在一起【来源:金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4月13日,以“把握数字丝路新机遇,共创产教融合新格局”为主题的全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位于浙江金华的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而在一城之隔的义乌,2019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暨数字贸易博览会亦同期举行。阵容强大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全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高峰论坛阵容强大:——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金华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华市商务局、金华市网络经济发展局承办;——宁波大学商学院、宁波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郑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协办;——Wish电商学院、海贤汇、浙江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支持。内容丰富据了解,本次峰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了开幕式、主旨发言、资源对接、师资培训、主题活动等多个方面,来自相关部门、机构的领导、院校知名专家、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等嘉宾出席。——论坛峰会开幕式、Wish“星青年2.0”计划启动仪式;——“一带一路”与跨境电商新贸易主旨报告:张为志(浙江大学教授、非现场经济研究所所长):贸易便利化协定与跨境电商变革;张志锋(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好东西网CEO):出口跨境电商发展战略趋势;张峰(阿里巴巴速卖通大学首任讲师团团长):“一带一路”机遇下-跨境电商卖家的运营方案;潘晔晖(小象供应链CEO):欧洲跨境电商市场的中国机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产教协同创新主旨报告:Judy(Wish电商学院院长):Wish“星青年2.0”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全面赋能;邹益民(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跨境电商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周志丹(宁波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万里学院教授):基于产教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途径探索——全国跨境电商校企资源对接会:全国200所高校、100余家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全国跨境电商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卢传胜(一六跨境人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特聘专家):跨境电商核心课程体系标准化建设与教学实践;王德力(上海联合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跨境电商专委会主任):“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类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黄娟琴(浙江大学出版社教材总监、教材出版中心主任):新形态教材建设探索;武恩玉(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经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坚持创新融合,推动电商教材出版高质量发展;曾熙(浙江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社科编辑室副主任);——全国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魏庆龙(跨境电商资深卖家)、方健(跨境电商资深卖家)、戴征南(跨境电商资深卖家)、李大磊(宁波思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Wish“星青年”成功代表);——全国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魏庆龙(跨境电商资深卖家)、方健(跨境电商资深卖家)、戴征南(跨境电商资深卖家)、李大磊(宁波思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Wish“星青年”成功代表)、郑磊(跨境电商资深卖家)进行跨境电商ERP实操、Wish跨境电商平台实操、跨境电商ERP实操、跨境物流系统实操培训;——“感知金华”主题活动:到访菜鸟物流、青岩刘、义乌国际商贸城、金义综合保税区、陆港电商小镇进行深度考察、交流。执行有力据了解,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方,浙江师范大学本部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北依沪杭,南联闽粤,交通便捷。学校占地面积33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该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发挥作用。作为本次峰会的陌承办方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的电子商务为省优势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为省重点建设新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国际化建设专业,该院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作为本次峰会的执行协调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邹益民表示,此次峰会的举行既是跨境电商产教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亦是各地方、各高校、各机构、各企业以跨境电商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深度着力。(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沈贞海)
2020年11月24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执行主任刘钊轶探望了南非伊丽莎白港受新冠疫情冲击的传统科伊-桑人社区,并向南非科伊-桑人复兴运动领导人克里斯钦马丁先生赠送一批中成药品和其它抗疫物资,以助力他们缓解疫情、共抗新冠。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执行主任刘钊轶向南非科伊-桑人复兴运动领导人克里斯钦马丁先生赠送抗疫物资探访中,刘钊轶主任向科伊-桑朋友们分享了中国传统中医在此次抗疫中的应用及疗效。马丁先生高度赞赏中国人民尊重传统知识、经验和价值,积极运用传统医药手段协助民众防疫抗疫的做法,同时还表达了对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的衷心感谢,希望未来中非可以就民族传统医药和文化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于7万年前的科伊-桑人岩画南非科伊-桑人日常狩猎科伊-桑人是南非的原住民,历史上以采集和游牧为生,生活在大开普地区(今东开普省、北开普省及西开普)。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科伊-桑人受到了殖民者的迫害,族群变得支离破碎。随着新南非的建立和种族隔离制度的取消,科伊-桑人也开始寻求自身的民族重建。克里斯钦马丁作为东开普省出身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是科伊-桑人复兴运动在当代的重要发起者和领导人,为族群自身的重建、保护和发展戮力工作。采当地草药的科伊-桑人在伊丽莎白港,科伊-桑人和杂色人群混居于城市北部地区,目前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有很多族人都感染了病毒,在痛苦和贫困中挣扎。但是在抗疫过程中,科伊-桑人积极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尤其是运用天然药用植物的经验积累,积极主动为降低疫情对社区的冲击做出贡献。【来源: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