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总额140多万 浙农林大1152名学生因科研创新获奖励彼正正者

总额140多万 浙农林大1152名学生因科研创新获奖励

12月24日,浙江农林大学物联网工程161郑豪男刚刚参加完研究生入学考试,又收到让他惊喜的期末“大红包”:根据本科生素质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学校根据他申报的科学研究、发明创新、学科竞赛的成果,决定给他累计颁发超过60000元的奖金,而且在现金奖励基础上,他还可以获得创新学分奖励。原来,大学期间郑豪男一直在老师指导下专注创新,先后获得“毒害试剂泄露检测方法”“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危化品泄露预警方法”等4项发明专利,开发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综合信息系统”等多个软件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在SCI期刊和一级期刊先后发表了4篇高水平论文,还多次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奖金等,这一些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的成果,都属于该校本科生创新奖励的范围,可以获得现金和学分的奖励。和郑豪男一样,根据浙江农林大学刚刚公布的2019年度学生素质奖励发放结果,该校2019年度有1152名学生因为在各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累计获得总额达到143.38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这些创新成果包括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并获得成果等。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本科教学,通过推进院长主管本科教学、学科专业一体化等举措,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2018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100%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先后出台了设立本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放实验室项目、科研成果奖励创新学分、优秀论文代替毕业论文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同时,学校全年设立的各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活动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学生申报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都可以获得经费支持。如学生申请科研项目、创业项目可获得1500元至50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或者创业取得成果,单件可以获得500元到10000元的奖励;学生还可以凭创新创业成果获得学分奖励、替代毕业论文等。浙江农林大学在重奖学生科研创新时,更侧重于重奖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各类发明专利等原创性的成果。在2019年获得创新奖励的学生中,有152名本科生在高级别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按照学校相关奖励规定,这些论文的作者都可以获得500—10000元不等的现金,并且可以凭借相应的论文申请创新学分奖励,部分被SCI收录或者发表在一级期刊、核心期刊的论文,经过论文作者申请和专家评审后,还可以用于代替毕业论文。听说学校将给自己高额的素质奖励,郑豪男觉得这既是对他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肯定,也让他和同学对继续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大学期间,郑豪男一直跟着惠国华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组,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和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他说:“学校一直就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工作,在我开展研究的期间,不仅得到了老师指导和支持,现在学校还给予我们这么大力度的科研奖励,不仅有助于我继续开展相关的研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兴趣。现在我已经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希望能继续深造、继续从事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获得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能够获得学校重奖固然高兴,但是很多学生更看重的,是学校通过鼓励学生科研创新,培养了他们开展创新研究工作的科学态度。浙江农林大学林学162班的陈月婷一直跟着导师开展科学研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她撰写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被SCI2区收录的一本国际期刊,不仅获得了学校给予的现金,她还用这篇文章替代了毕业论文。说起自己开展科研的过程,陈月婷说:“本科生能够参与科研创新并获得成果,要十分感谢学校给予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给予我们科研经费支持以及科研成果奖励,更是通过选派导师、给予政策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氛围,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创业氛围,本科学生才会积极地去尝试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到各种项目的创新中去。在学校的鼓励下,不少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家感触最深的,还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树立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重要的能力之一,学生取得高层次创新成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获得的高层次研究成果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同学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校100%的本科生,在校期间都有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科研的经历,未来我们将积极鼓励更多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与科研活动。”对于重奖本科生科研创新成果,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建忠教授说。郭建忠认为,鼓励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他说:“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比如,今年学校立项一类学科竞赛44项,二类学科竞赛35项,同时积极承办省级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业和学科竞赛。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本科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也为大四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提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该校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竞赛,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成果得到持续提升。2019年,该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65项,比去年增长44%,校级项目立项246项,学生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先后有2633人次本科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等各类奖项1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类竞赛奖项43项,较上一年增79%;本科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收录16篇;本科生申请各类专利并获授权7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出台鼓励学生创新政策、对学生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和支持,是学校鼓励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积极引导广大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进而提升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沈月琴教授说。

今子不去

台风过后 浙农林大科研人员指导群众救灾保生产

图为专家们在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蔬菜基地指导抗灾自救。(图片由严少君提供)8月13日,在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的浪源、梅大姐等高山蔬菜基地,浙江农林大学的朱祝军、刘兴泉、严少君、祝彪等专家教授,正在向基地里的农民传授科技管护蔬菜的知识,手把手指导当地群众抗台救灾保生产,尽可能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两天,超强台风“利奇马”带来的暴风骤雨逐渐离去,然而给农林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马上消失。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是遭受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的重灾区,超强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泥石流等灾害,对当地农林业生产的破坏尤其严重,如果不加紧时间管理养护,洪涝灾害过后还非常容易导致各种疾病传播,从而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二次重创。灾情就是命令,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人员们了解到灾情后,自发前往灾区开展科技指导。在龙岗镇的蔬菜基地里,该校专家们针对实际情况,建议被水淹过的基地,要深挖沟使积水尽快流出,保证根部有氧呼吸,避免积水造成蔬菜死根烂根。此外,可以根据受灾的实际情况,通过追肥、疏果等方式,减少农作物的养分消耗,防止植株死亡;部分已经腐烂的蔬菜要尽快处理,及时补种生长周期较短的叶菜类作物。 图为专家们在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蔬菜基地指导抗灾自救。针对台风过后的病虫害防治,专家们表示,暴风雨和洪涝灾害过后,广大农户尤其要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特别是针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稻飞虱等细菌性病害的监测。比如白叶枯等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的疾病,是通过风雨传播的,如果不及时防治,很可能会造成疾病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各种蔬菜则要重点防治黑腐病、霜霉病的发生,防止病害蔓延扩散。及时喷洒药物、做好防护,是减少农作物灾后大规模病害的保证。除了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外,温州、台州、丽水、宁波等地,也出现了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教授们的身影。他们有的深入灾区指导农民自救、有的结合专业出谋划策,大家分别为农林业生产者提出各种救灾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民群众抗灾自救保生产助力。专家们建议,在清理水灾后的农作物时,一方面要及时排水,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清理干净农作物叶面上的各种泥浆等。如果水稻等农作物因台风而倒伏,要及时采取一定办法扶直;如果农作物出现病情,要尽快通过修剪枝条等方式,清除已经感染疾病的枝条、叶子,从而尽可能阻隔病毒,防治疾病传播。除了农作物外,很多家禽养殖,也在台风中遭受了很大影响,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赵阿勇老师说:“对于鸡鸭等家禽养殖的农户来说,洪水退后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清理鸡舍鸭舍,减少病源,促进通风,并在防疫部门指导下,使用各种药物进行环境消毒,从而确保鸡鸭生活环境的卫生,可以有效防治家禽疾病传染。” 图为专家们在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蔬菜基地指导抗灾自救。“今年浙江遭遇罕见超强台风,作为高校科研人员,我们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成果,助力农民群众抗洪救灾保生产,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情。”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副处长严少君表示:“能够发挥所长,指导农民抗台救灾,将损失降到最低,这既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发挥人才科研优势服务三农发展,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也是大学服务地方的义务。在洪涝灾害面前,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农林科技人员的神圣使命。”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周国模说,“作为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浙江农林大学一直是推进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力量,面对自然灾害,用科技指导农民抗洪救灾,是农林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毕业祭

浙江农林大学百万现金重奖本科生科研创新

12月24日,刚刚参加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郑豪男,收到了令他惊喜的期末“大红包”:对他申报的科学研究、发明创新、学科竞赛成果,学校根据本科生素质奖励办法,决定给他颁发累计超过6万元的奖金。同时,根据学校相关规定,郑豪男还可获得创新学分的奖励。郑豪男是浙江农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郑豪男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后获得“毒害试剂泄露检测方法”“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危化品泄露预警方法”等4项发明专利,他开发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综合信息系统”等多个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在SCI期刊和一级期刊先后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并多次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奖金等。这些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成果,都属于学校本科生创新奖励范围内,可以获得现金和学分的奖励。浙江农林大学刚刚公布的2019年度学生素质奖励发放结果显示,该校2019年度有1152名学生因在各类创新方面取得成果,累计获得了总额超过143万元的奖励。这些创新成果包括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并获得成果等。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本科学生的创新教育。2018年该校出台的《关于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每名学生在校期间100%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先后出台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放实验室项目、科研成果奖励创新学分、优秀论文代替毕业论文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目前,该校全年设立的各种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学生申报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都可以获得经费支持。据悉,在2019年获得创新奖励的学生中,有152名本科生在高级别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这些论文作者都可获得500元-10000元不等的奖励,并可以凭借相应论文申请创新学分;部分被SCI收录或者发表在一级期刊、核心期刊的论文,经过论文作者申请和专家评审,还可以用于代替毕业论文。对学校将给予的高额奖励,郑豪男认为,这既是对他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肯定,也让他和同学对继续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对于重奖本科生科研创新,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建忠认为,鼓励本科生开展科研创新,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该校本科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竞赛的兴趣也得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成果持续提升。2019年,该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65项,比上年增长44%;校级项目立项246项,先后有2633人次本科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等各类奖项1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类竞赛奖项43项,较上一年增加79%;本科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收录16篇;本科生申请各类专利并获授权7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医和

浙江农林大学2020研究生拟录取1367人,全日制扩招53.4%!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圆满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全部招生计划,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工作顺利收官。今年,我校拟录取硕士研究生1367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75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2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上一年度提高53.4%,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较上一年度提高8.2%。硕士研究生拟录取生源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全国381所高校,其中本校生源占比25.4%,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生源占比51.3%,生源质量较往年稳步提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情况和新挑战,面对新形势,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提前谋划、充分调研、统筹协调,制定发布了《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浙江农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复试小组工作基本规范》以及各招生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使远程复试工作有章可依,确保远程研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在硕士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学校规范流程,强化监管,严格落实教育部“一平台、两识别、三随机、四比对”、双机位、全程录音录像等工作要求,确保考生信息准确,复试过程可控,考核内容充分,有效保障了复试的公平性、安全性和科学性。复试期间,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招生学院复试组织工作进行了全覆盖的检查指导。各招生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确保了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拟录取工作基本完成,博士生网络远程招录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6月底完成今年研究生招录各项工作任务。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图文 / 田海涛 今日编辑 / 章雨青 责任编辑 / 郭碧玮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焦裕禄

浙江农林大学生研究小龙虾获国家级项目支持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郑琳通讯员陈胜伟大家爱吃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它们适应环境能力很强,在路边的小沟里都能长得很好,但是它们也很怕各种病毒,一旦病毒入侵,小龙虾就会出现各种病症导致损兵折将。最近,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求真实验班2018级本科生蒋欣悦收到一个好消息:她主持的《羊栖菜粉保护克氏原螯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项目,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确认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还将为她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提供1万元的经费支持。从大一开始,蒋欣悦就进入实验室学习,跟随朱斐老师与研究生一同开展项目研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深入研究,浙江农林大学新农科求真实验班2018级本科生蒋欣悦及其导师朱斐发现,羊栖菜可以调节小龙虾的先天免疫、增强抗病毒能力。在此基础上,蒋欣悦还在国际知名期刊中科院一区《鱼类与贝类免疫学》(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论文《饲喂羊栖菜粉可提高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该文章认为,羊栖菜粉具有潜在的商业用途,无论是在治疗还是在预防方面,都可以调节先天免疫和保护克氏原螯虾免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然而,要更好的继续深入开展研究,蒋欣悦急需获得科研经费的支持。如今有了国家级项目和学校经费的支持,蒋欣悦对继续开展和小龙虾相关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和蒋欣悦一样,根据最近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名单,浙江农林大学最近共有70个项目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这些立项的项目,涉及多个学科,既有创新类的,也有创业类的,立项后还将获得学校1-5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三年前,浙江农林大学出台了《关于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100%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先后出台了设立本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放实验室项目、科研成果奖励创新学分、优秀论文代替毕业论文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全年设立的各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活动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学生申报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都可以获得经费支持。如学生申请科研项目、创业项目可获得1500元至50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或者创业取得成果,单件可以获得500元到10000元的奖励;学生还可以凭创新创业成果获得学分奖励、替代毕业论文等。在学校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学生参与各种科研创新活动十分踊跃,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成果得到持续提升。2019年,该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65项,比去年增长44%,校级项目立项246项,学生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先后有2633人次本科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等各类奖项1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类竞赛奖项43项,较上一年增79%;本科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收录16篇;本科生申请各类专利并获授权7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长郭建忠认为,鼓励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他说:“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本科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也为大四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提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来源:钱江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变鼠记

浙江这2所农林类大学,实力雄厚在本地认可度高,却经常被忽略!

#浙江#高考成绩已经公布,不少考生都开始在为自己选择心仪的大学,农林类院校,是指以农林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那么浙江农林类大学排名以及分数线情况怎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2019年浙江文科理科投档分数线整理出的浙江农林类大学排名,排名第一的是浙江农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浙江海洋大学。以下是详细信息,供大家参考: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简称“浙农林大”),于1958年始建,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其前身为天目林学院,2010年更名浙江农林大学。该校是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 “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浙江省属高校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连续七年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学院以培养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高级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现有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城乡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等本科专业以及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留学生专业,2019年,园林、风景园林、建筑学、土木工程等本科专业100%一段线招生;研究生报考和就业形势良好,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研究生人数超过学校总人数的50%。现有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土木工程4个一级学科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旅游管理2个二级学科。其中,风景园林学是浙江省级一流学科(B类)学科,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列为B档,位列前30%。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及风景园林、旅游管理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简称“浙海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6+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2016年更为现名。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举办独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8个本科专业。以上就是浙江2所农林类大学的详细信息了,实力雄厚在本地认可度高,却经常被忽略!

臣工

有创业成果就可免写毕业论文,浙江农林大学还用百万现金重奖本科生科研创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郑琳通讯员 陈胜伟12月24日,浙江农林大学物联网工程161郑豪男刚刚参加完研究生入学考试,又收到让他惊喜的期末“大红包”:根据本科生素质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学校根据他申报的科学研究、发明创新、学科竞赛的成果,决定给他累计颁发超过60000元的奖金,而且在现金奖励基础上,他还可以获得创新学分奖励。原来,大学期间郑豪男一直在老师指导下专注创新,先后获得“毒害试剂泄露检测方法”“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危化品泄露预警方法”等4项发明专利,开发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综合信息系统”等多个软件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在SCI期刊和一级期刊先后发表了4篇高水平论文,还多次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奖金等,这一些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的成果,都属于该校本科生创新奖励的范围,可以获得现金和学分的奖励。和郑豪男一样,根据浙江农林大学刚刚公布的2019年度学生素质奖励发放结果,该校2019年度有1152名学生因为在各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累计获得总额达到143.38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这些创新成果包括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参加各类创新活动并获得成果等。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本科教学,通过推进院长主管本科教学、学科专业一体化等举措,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2018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100%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先后出台了设立本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放实验室项目、科研成果奖励创新学分、优秀论文代替毕业论文等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同时,学校全年设立的各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活动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学生申报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都可以获得经费支持。如学生申请科研项目、创业项目可获得1500元至50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或者创业取得成果,单件可以获得500元到10000元的奖励;学生还可以凭创新创业成果获得学分奖励、替代毕业论文等。浙江农林大学在重奖学生科研创新时,更侧重于重奖发表高层次论文、获得各类发明专利等原创性的成果。在2019年获得创新奖励的学生中,有152名本科生在高级别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按照学校相关奖励规定,这些论文的作者都可以获得500—10000元不等的现金,并且可以凭借相应的论文申请创新学分奖励,部分被SCI收录或者发表在一级期刊、核心期刊的论文,经过论文作者申请和专家评审后,还可以用于代替毕业论文。听说学校将给自己高额的素质奖励,郑豪男觉得这既是对他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肯定,也让他和同学对继续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充满了信心。大学期间,郑豪男一直跟着惠国华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组,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和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他说:“学校一直就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工作,在我开展研究的期间,不仅得到了老师指导和支持,现在学校还给予我们这么大力度的科研奖励,不仅有助于我继续开展相关的研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兴趣。现在我已经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希望能继续深造、继续从事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获得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能够获得学校重奖固然高兴,但是很多学生更看重的,是学校通过鼓励学生科研创新,培养了他们开展创新研究工作的科学态度。浙江农林大学林学162班的陈月婷一直跟着导师开展科学研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她撰写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被SCI2区收录的一本国际期刊,不仅获得了学校给予的现金,她还用这篇文章替代了毕业论文。说起自己开展科研的过程,陈月婷说:“本科生能够参与科研创新并获得成果,要十分感谢学校给予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给予我们科研经费支持以及科研成果奖励,更是通过选派导师、给予政策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科学研究氛围,正是有了这种良好的创业氛围,本科学生才会积极地去尝试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到各种项目的创新中去。在学校的鼓励下,不少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家感触最深的,还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树立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重要的能力之一,学生取得高层次创新成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获得的高层次研究成果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同学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校100%的本科生,在校期间都有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科研的经历,未来我们将积极鼓励更多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与科研活动。”对于重奖本科生科研创新成果,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建忠教授说。郭建忠认为,鼓励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他说:“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比如,今年学校立项一类学科竞赛44项,二类学科竞赛35项,同时积极承办省级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创业和学科竞赛。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本科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也为大四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提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该校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竞赛,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成果得到持续提升。2019年,该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65项,比去年增长44%,校级项目立项246项,学生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先后有2633人次本科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等各类奖项12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类竞赛奖项43项,较上一年增79%;本科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收录16篇;本科生申请各类专利并获授权7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出台鼓励学生创新政策、对学生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和支持,是学校鼓励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积极引导广大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进而提升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沈月琴教授说。

颂论形躯

浙江农林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

1月21日,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以及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谋划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水平发展新蓝图,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转型升级。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沈满洪、沈希、冯尚申、施美红、沈月琴、胡祖吉、缪鲁加、倪建均、宋厚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徐爱俊主持。校党委书记沈满洪对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表示肯定,对下一步发展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意义。要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对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高教强省、打造“重要窗口”,以及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二是要扩量提质,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要继续扩大研究生规模,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持续关注研究生群体的学术规范和心理健康。三是要以系统观念构建研究生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要从目标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多维度开展改革创新。四是要以一流党建引领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要加强党的领导,重视研究生支部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处理好“红”和“专”的关系,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校长沈希作了题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回顾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成效,深刻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短板,系统介绍了下一阶段研究生教育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改革任务和工作要点。通过实施研究生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一流课程建设、研究生国际化水平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研究生“两个满意度”提升等六大行动计划,建成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实现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贡献。环资学院院长姜培坤教授,经管学院院长石道金教授,林学学科专业负责人黄坚钦教授,畜牧学学科专业负责人赵阿勇教授,导师代表斯金平教授、孙芳利教授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就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工作分别发言。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会场和学院分会场同步举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院长、书记、副书记,研究生管理秘书,导师代表,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主会场会议。各学院其他中层干部、学科专业带头人、学位点负责人、全体研究生导师、辅导员、研究生代表等参加分会场会议。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文字 / 研究生院 江惟舒图片 / 新闻中心 郭碧玮排版 / 金琮皓责任编辑 / 尧甜审核 / 霍婷婷终审 / 陈胜伟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娘王

浙农林大重奖本科优质教学教师 首批两位老师各获10万元

“非常感谢校友设立这个教学大奖,将激励我们一线教师更加倾心立德树人,这个奖项的设立,也更坚定了我们站好本科讲台,在一线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12月25日,从学校领导手中接过“红虹奖”——本科优质教学教师特等奖获得者荣誉证书后,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徐凯教授激动地说。浙江农林大学校领导和校友代表给获奖老师颁奖。当天,在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度师生先进总结表彰大会上,该校两名常年在一线从事本科教学的老师:农学院徐凯老师和经济管理学院杨丽霞老师,分别从学校党委书记周国模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成为该校首届“红虹奖”——本科优质教学教师特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得奖金10万元。据介绍,“红虹奖”是浙江农林大学校友陈红虹、庄新华夫妇,为感恩母校培养捐助设立的教育教学奖,也是该校本科优质教学教师中的最高等级。根据“红虹奖”评选细则,该奖项旨在表彰品德高尚、教学优秀、学术卓越的优秀教师,增强全校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全校强化尊师重教、爱岗敬业的育人氛围。“红虹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2名。参选者必须是从事一线本科教育教学工作5年及以上,每年至少独立讲授一门本科生课程。同时要求教学理念先进,业务功底扎实,深受学生欢迎,教学业绩考核为A,学评教位于学院前15%。“红虹奖”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奖励标准为10 万元/人。浙江农林大学校领导和校友代表给获奖老师颁奖。“红虹奖”获得者徐凯教授,从1990年至今一直从事涉农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从教近30年来,教过的本科生超过2000人,许多已是单位业务骨干和行业精英。他表示:“大学老师的梦想千万条,教好学生第一条!学生的卓越就是老师天空中最美的彩虹。我一定继续坚持做个乐教人,担起新时代教师的新责任,努力建好金课,使课堂更新、更活、更高,更亲产业、更亲学生!”徐凯热爱本科教学,认为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站好讲台,最大的幸福就是育人成才。他主讲《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专业综合实习》等专业核心课程,大力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努力以使课堂更新、更活、更高、更亲产业和学生,不断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创业能力。近5年,他的教学业绩考核均为A,曾校本科优质教师特等奖、一等奖多项。指导青年教师获省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校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红虹奖”获得者杨丽霞,目前是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从1994年留校工作至今,25年来一直奋战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主讲本科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效果显著,学评教列全院前1%,连续6年教学业绩考核均为A。她非常热爱教师职业,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深受学生喜爱,曾获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坛新秀”、“本科优质教学教师”等荣誉称号。“高质量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责任和担当,离不开教师的甘为人梯和乐于奉献,离不开教师的脚踏实地和追求卓越。”杨丽霞老师表示,“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无悔地坚守着教书育人这方沃土,跨上讲台也许只用一步,但三尺讲台却是我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程。站在新起点,我定会继续秉持严谨治学、潜心科研的精神,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以真情投入激励学生,以言传身教培育学生,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树立表彰品德高尚、教学优秀、学术卓越的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更好地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能进一步激发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热情和活力、夯实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对于学校设立“红虹奖”的目的,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周国模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评选‘红虹奖’,表彰潜心本科教学的一线教师,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起到积极作用。”

同工同酬

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教授把科研论文“写”在春耕大地上

“春季是一年中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做好春季管理工作,可为农作物的丰产、优质奠定基础。我们建议农业管理部门和广大农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春耕备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生产,重点是做好肥水管理,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防倒春寒和病害……”在临安指导农户加强农作物生产管理时,浙江农林大学作物学学科的赵光武教授说。 连日来,在浙江省临安、天台、开化等地,浙江农林大学近百名专家正结合各地需求,在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户传授助力春耕、恢复生产的实用农林业技术。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林业的春耕复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眼下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间,如何帮助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户,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进农林业尽快复工复产,已成为各地农林业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浙江农林大学涉农学科专业的专家们,也深刻感受到随着天气的转暖,春耕生产已经迫在眉睫,他们急农民所急,纷纷行动起来,分赴各地开展技术服务和产业帮扶,全力为春耕生产和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科技支撑。 在学校号召和组织下,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先后组成十多支科技服务团队,分赴全省各地的田间地头,将自己的科研论文“写”在了春耕的大地上。 专家们根据涉农企业和农户的实际需求,按照因时因地、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经济林、蔬菜、茶叶、水果、畜牧、笋竹、食用菌、中药材等生产经营上所遇到的实际难题进行了调研,对做好春耕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尽可能把疫情对农业生产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在杭州市临安区,由该校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周国模教授带队的专家组,先后前往朱村、锦源村等地的农林业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周国模教授走进毛竹林基地,实地查看了毛竹经营管理情况,针对业主提出的林分结构、土肥管理、林下套种、机械化经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指导;吴家胜教授爬到半山腰的林地里,现场演示香榧栽种和树形修剪技术;朱祝军教授走进大棚,指导番茄等春季蔬菜保产稳产技术;白岩副教授结合农民需求,现场指导传授相关农户三叶青种植和修剪技术。 在台州市天台县,该校徐凯教授来到农业企业——森然高新农业,针对大樱桃树形修剪、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红美人的栽培管理,蓝莓引种等专业技术进行详细指导,给出了相关的技术建议;祝彪博士来到天台里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公司的需求,就如何提高无土栽培的西红柿、生菜的管理水平进行详细讲解;高培军博士应邀前往天台天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雷竹林,现场指导竹林经营的关键技术。 在衢州市开化县,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王丽,来到苏庄镇龙顶茶园,为提升当地茶叶品牌影响力出谋划策,并展示了她为苏庄镇设计的茶叶区域品牌与包装;茶叶专家苏祝成教授,针对当地开采春茶的情况,对茶叶加工及品质定位、规划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何勇副教授对当地特色小水果的品质提升、产品定位、营销策略给予悉心指导;其他不少特派员还先后前往当地芹阳、池淮等乡镇开展抗疫稳产保供服务,助力当地谋划农业领域项目、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强镇等项目申报工作。 此外,浙江农林大学还有更多的科技服务团队,则分布在全省各地助力农林春耕复产。在金华市磐安县,斯金平教授对铁皮石斛仿生栽培、黄精林下种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现场培训,并指导相关企业如何开展疫情影响下的新产品研发;在丽水市遂昌县,苏祝成教授对春茶受冻情况进行实地指导,对茶叶加工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给予科学建议,并对相关制茶工艺进行技术优化,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在杭州市余杭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森林培育学科的党支部书记郑炳松教授,专门应邀为北美冬青生产基地的春季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已先后组织了近百名科技特派员,前往浙江省的余杭、临安、天台、开化等10多个县(市、区),参与抗疫保生产科技服务活动。科技人员先后开展电话、视频等远程技术服务200余次;根据各地对农林技术的需求,组织专家编写防疫应对技术操作规范80余条,编制各类农业生产技术20多件,累计转发超过10万+;先后录制各类技术指导视频20余部、开展网上课堂20余次,服务面覆盖全省112个乡镇,130家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 “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发挥科技优势助农春耕生产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专家教授既是老师也是科技人员,在疫情面前,我们高校开学时间虽然延迟了,但是发挥科技优势服务农林业春耕复产却不能延迟。利用科研成果助力农业生产,真正把论文‘写’在抗疫情助春耕的大地上,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这也是社会赋予高校科研人员的职责。”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处长刘兴泉说,保生产助春耕科技服务行动得到了很多农民的欢迎和肯定,下一步学校还将结合各地需求,组织专家前往更多地区开展抗疫情保生产助春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