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记者 李娜 曹继慧 文 廖谦 图)2016年元旦前夕,第一根国产药芯银焊条在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诞生,填补了中国药芯银焊条制造领域的空白,打破了此前一直由美国行业巨头垄断的格局,并且解决了国外同类产品钎焊管路泄漏居高不下的技术难题,对国内民族制冷品牌在全球更具竞争力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据郑州机械研究所党群部部长韩梅介绍,此次率先攻克制冷行业环保节材降耗药皮和药芯复合型钎料核心技术的骨干成员主要来自于公司焊接第一党支部。使命担当 ——国家强国战略目标需要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隶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焊接第一党支部由钎焊材料技术公司和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部门组成,现有党员2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1%,硕士及以上学历占73%。该党支部先后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郑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郑州市工人先锋号、郑州市科技局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机械总院集团“四强”党组织、机械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作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焊接第一党支部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牢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围绕强力开拓市场这个中心,服务大局,在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落实国家强国战略目标中,在引领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中,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表现出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作为,主动担当。怎么担当 ——吃苦精神 奉献精神 无我精神在药芯银焊条的技术攻坚阶段,支部党员吃住在实验室,困了就坐在椅子上眯一会儿,大家说:“坐着睡觉不舒服才能很快醒来。”为了与国外研发团队抢时间,支部成员裴夤崟不分昼夜在实验室进行焊接工艺性实验。实验室突发险情,乙炔气管突然脱落,火苗蹿出近一米高,裴夤崟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一手抓紧起火的气管,一手关闭气瓶。险情排除了,但他的左手严重烧伤,头发也被烧焦了一大片。在复合钎料推广过程中,支部书记钟素娟连续35天在外争取客户,由于长期劳累加上饮食不规律,某日凌晨突然感到腹痛难忍,自己打车去了当地一家医院,医生当时就建议做手术。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她坚持回到郑州才治疗,原本两小时就能完成的手术,一直持续了9小时。结肠手术第4天,在刀口尚未拆线的情况下,大家又在办公室见到了她的身影。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小我,汇聚成充满战斗力的大集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复合型钎料终于顺利研制成功,与传统钎料相比可减排有害物50%~80%,单焊点钎料用量降低30%,有着显著的社会与环境效益,复合型钎料迅速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成为国内唯一得到终端客户认可的产品,并远销多个“一带一路”国家。
提到河南省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事实也确实如此,河南拥有全国最多的户籍人口,也拥有全国产量最多的小麦。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河南这个中国经济排名第五位的大省在科研领域的实力,河南省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工程大学 ,是不是河南的科研实力很弱呢?事实并非如此,你知道中央驻河南的8大研究机构实力有多强吗?今天小鹏就给大家分享一下。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郑州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总部位于郑州市。公司1967年始建于陕西凤县,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外弹道测量系统工程研究所。现有在职员工1700余人。该所形成了由所本部、中电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组成的发展格局,以测控与雷达系统、光电系统、无人平台、信息系统测评、物联网、电动汽车等为主体的业务格局。成功参与了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预警机”、“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任务的研制。2,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洛阳市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创建于1961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主兼有小批量生产能力的光机电高科技产品研究发展中心。80年代中期,国家对该中心实施了重大技术改造,目前,该中心拥有15个研究室40多个专业实验室,有职工近3000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在遥测、仿真、引信、控制系统和探测器研制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奖1项。3,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隶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现在改制为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装备制造业共性基础技术的研究,以工业用高参数齿轮箱、焊接材料与装备、机电一体化装备、机械强度与振动技术及测试设备为主要研究领域,是河南省首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试点企业”。建有“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成功解决了三峡、葛洲坝、核电、海洋装备、航天航空等多项重大工程中的核心技术难题。4,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总部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采油工程技术研究的大型研究院之一,是集科研生产、技术服务、高科技产品营销于一体的研究单位。该院始建于1982年6月,现有员工600多人,下设15个研究(所),建有油层改造、油田化学、井下工具等重点实验室。该院分别获得国家、省部委科技进步奖17项。该院的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得到了广泛应用。5,中国船舶集团713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三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4月,坐落在河南省郑州市,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专业从事机电成套设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国家重点研究所。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技奖励4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光伏发电配套装备、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全门、智能立体车库、特种车辆等。七一三所拥有职工1700余人,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郑州棉麻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郑州棉麻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总部位于郑州市航空港区,是我国棉花加工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隶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集棉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棉机和棉检仪器研制生产、行业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喷码标志产品和技术研制生产、开展信息技术交流、提供工艺设计和综合技术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性科学事业单位。7,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直属的烟草综合性科研机构。下设生态环境与烟叶质量重点实验室、烟草工艺重点实验室、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烟草香料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四个研究室和国家烟草基因研究中心、中国烟草科技信息中心、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三个行业中心。学科范围覆盖从烟草栽培至卷烟生产的全过程。郑州院拥有员工28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8,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10月5日,是水利部所属以河流泥沙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为全国水利系统非营利性重点科研单位。黄科院有大型试验厅10余座,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配备30多个具有较完备试验设施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 4000余台(套)。黄科院设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共同授予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猜图:这是河南哪个标志性的建筑?除了我们提到的8个中央驻河南的科研机构之外,您知道河南还在哪些领域领先全国吗?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欢迎大家关注小鹏财经。
电光和火花闪烁之间,不同材质的金属被牢牢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工厂里极常见、也极重要的焊接技术。它不仅支撑着制造业稳步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限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技术瓶颈。7月13日,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发布了《河南省焊接学科及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对我省焊接学科及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解析。“焊接技术先进程度是衡量国家工业先进程度的显著标志之一,涉及到航空、航天、核能、汽车、化工、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李剑结合《报告》内容,为记者进行解读:“在《中国制造 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中,多个领域与焊接技术紧密相关。未来5~10年内,是我国大力发展焊接技术,将焊接技术与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河南是我国焊接技术和焊接材料领域的领军者。以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内相关生产企业和研究单位,其技术和产品在国内一直处于引领者地位。“在焊接技术中,钎焊的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是工业制造的关键基础技术,被称为‘工业万能胶’,”李剑介绍说,我省从事钎焊研究工作的科研院所,主要有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在新型钎焊材料和新型钎焊工艺研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金属磨损造成的损失达 400 亿元,每年消耗金属耐磨材料在 300 万吨以上。使用药芯焊丝等新型特种焊材的堆焊技术,是目前提高部件耐磨性最便捷的一种方法。”李剑举例。《报告》显示,我省企业开发的技术和装备能够满足各类焊丝生产,产品遍及国内几乎所有的焊丝生产企业,尤其是焊丝镀铜设备、层绕与桶装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均在90%以上。近年来,伴随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焊接技术研究及应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省焊接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的焊接结构用钢量占本国钢产量 60%以上,我国尚未达到相应水平。”李剑介绍说,当前,焊接技术应用不够普遍、焊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焊接生产和技术管理信息化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报告》对此开出“药方”:河南省应紧紧围绕《中国制造 2025》和“一带一路”,借助优异科技资源,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多元化新型焊接技术,推动焊接新材料研发与突破,进一步完善焊接标准体系,加快建立焊接信息体系,促使焊接技术、材料及设备产品研发生产快速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做好“用一代、研一代、储一代”的产品结构布局。【来源:大河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大河财立方消息12月6日晚间,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以现金4.15亿元收购华电科工持有的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郑机院)100%股权。华电科工持有华电重工63.13%的股份,为华电重工控股股东。郑机院为华电科工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注册资本1亿元,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郑机院下设三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郑州国电机械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郑州科源耐磨防腐工程有限公司、郑州科润机电工程有限公司。郑机院主要业务有EPC业务、装备制造业务及监理、检测业务。其中EPC业务主要针对存量电厂的技术改造,包括电厂供热改造,居民采暖和供热供气;电厂输送系统综合治理。装备制造业务主要包括起重业务与电站设备业务。其中,起重业务主要由郑州科润负责,电站设备业务主要由郑机院负责。监理、检测业务主要由郑州国机所负责,以水电电站为主。根据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截至2018年底,郑机院的总资产为89509.39万元,净资产为35978.03万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61495.45万元,净利润1038.4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47.44万元。而截至2019年6月底,郑机院的总资产为89,574.03万元,净资产为35,191.94万元,2019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2,573.95万元,净利润-786.0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144.14万元。华电重工表示,此次交易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郑机院在气膜建筑工业化系统、新建热源、常规电厂供热工程、长距离供热等城市和企业热力供应等业务领域拥有客户和技术积累。交易完成后,双方可以在产品线、客户资源、采购渠道、研发团队和技术平台等方面实现共享与整合。责编: 李震 | 总监:万军伟End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保平科慧科技董事长陈志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家人眼中是个小女子,却变成了别人眼中的“铁娘子”!这位跟钢铁打了将近四十年交道的创业者,1996年踌躇满志地投身到工业创业大潮之中,一心想“用科学和智慧撑起民族工业的脊梁”。二十三年栉风沐雨,二十三年砥砺前行。陈志宏和她一手创办的科慧科技不忘初心,二十三年深耕细作中国工业产业矢志不渝。专注于智能焊接装备的研发制造与技术服务,经过二十三的研发实践,科慧科技已经开发出数百种自动化模块组合,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提供与之对应的智能焊接整体解决方案。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勇敢前行。从创业初期的从零起步,到现如今的硕果累累,科慧科技迄今为止已拥有27项国家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在焊接自动化设备、智能焊接机器人领域处于国内技术领先地位,已建立年产1000套智能焊机机器人的生产研发基地,在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工程机械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可为用户提供标准及专用焊接机器人、智能焊接自动化装备、智能焊接车间等,是国内少数掌握该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技术创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1986年,在郑州机械研究所手捧“铁饭碗”的陈志宏打开了研究中国工业制造的新眼界。10年之间,自费订阅国内外专业杂志,不间断翻译公开发表,深切知晓中国工业产业发展与变革的根本需求。而在当时,一台国外进口的焊接自动化设备,技术难度并不高,售价却高达人民币2000万!这深深刺痛着陈志宏,同时也使她下定决心,立志改变我国焊接自动化设备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短短数年之间,科慧科技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先后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智能焊接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OTC焊接机器人河南技术中心、河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郑州市智能焊接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智能焊接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国内产业需求不断推动着自动化焊接装备的升级与进步。需求推动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当下中国工业大而不强,关键在于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不断创新,鼓励创新。”陈志宏说到。践行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科慧科技身体力行于《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以智能焊接及工艺为主导,秉承“满足客户需求,引领行业方向,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使命,加速整合产业链资源,解决工业企业发展痛点难点,不断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进步提供动力。砥砺前行,智能制造新时代“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目标之一。智能化改造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我国工业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实现智能制造,对于提升我国工业整体竞争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科慧科技已经掌握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焊接,并以此为切入点,多元化多渠道建立以自动化专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为主的智能制造全生态产业链。自动化专机为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依托原始技术积累,坚持技术创新,不断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立足当下,科慧科技将加快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攻克,建立制造业生态体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同行、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合作,砥砺前行,携手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目标实现!
梁静 教授、博导、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01提出“中国标准”的80后女科学家数千万外卖订单,配送系统为骑手规划1次路线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0.55毫秒。配送系统拥有“超级大脑”,用户轻点手机,发出点餐指令,谁来送?怎么送?多久送达?智能调度会给出“靠谱”的解决方案。“智能调度就是一个标准的优化问题,可以用进化算法来解决。”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梁静一语道破“天机”,早在2003年,许多人还不明白什么是进化算法的时候,梁静便一头扎进这个领域。而后来进化计算的发展证明,梁静的路走对了。她提出的标准测试函数集被全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45个学科领域的学者认可和使用,实现了“中国标准”衡量世界计算智能。梁静 图源大象新闻“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梁静说。在郑州纺织机械厂长大的梁静,梦想是当科学家。走入进化计算领域,梁静说那是一种缘分。梁静出生于1981年,从小在郑州纺织机械厂长大的她,像许多同龄的小朋友一样,把做科学家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1999年,梁静迈上了勇敢追梦的关键一步,她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学习自动化。年少时对机械工业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了学好专业知识,她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严谨细致地实验操作。梁静,教授,女,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优化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现代工业过程智能优化与控制”创新型科研团队和郑州大学计算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科研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2014 IEEE CIS Outstanding PhD Dissertation Award等奖获得者。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青联常委及类别秘书长,河南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河南欧美同学会理事。兼任/曾任SCI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agazine、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副主编、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智能理论研究及应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委托项目,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学术论文90余篇,截止目前,Google Citation被引用总次数为12000余次,h指数为39。2003年,即将毕业的梁静面临着学业发展道路的选择。为了实现高校任教的梦想,她放弃了保研名额,凭借优异成绩拿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及全额奖学金,开始了读博生涯。也是从那时开始,当许多人还不明白什么是进化算法的时候,梁静便一头扎进这个领域,确立了自己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群体智能优化算法设计及其应用。梁静 图源大象新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梁静一步步向期望中的实验数据靠拢,实现科研攻关新的突破:在进化算法设计及其应用方面,她系统地开发设计了复杂度可调节的复合基准测试问题构建模型,并提出系列公共基准测试问题集及评价标准,弥补符合实际优化问题性质的公共基准测试问题集和评价准则缺失及难以设计的问题。这项科研成果为众多领域中广泛存在的各类优化问题提供了全面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被全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45个学科领域的学者认可和使用,实现了“中国标准”衡量世界计算智能。国外的老师同学们劝说她留下来做研究,数家国内外科研机构也向梁静抛出了“橄榄枝”,但面对这些诱人的选择,梁静却毅然回到了祖国。02“在外国做得再好,你始终是一个旁观者。”如今,梁静更在意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博士生导师2009年,28岁的梁静博士毕业,回到家乡的郑州大学任职副教授。在创建出国际通用的标准测试函数集之后,梁静并没有暂缓脚步,而是开始了更艰难的挑战。这一次她希望在多模态优化问题解决方案和进化神经网络上再往前突破。“高性能智能多模态单目标和多目标算法,为实际复杂优化问题求解提供可行的优化方案,实现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如今,梁静更在意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博士生导师。“我招学生最主要的标准是看他们是不是做科研的‘料’,言传身教地引导他们,搞科研必须耐得住寂寞,既要仰望高峰,更要脚踏实地。”“想找梁老师很容易,就两个地方,不在办公室,就在实验室。”准备读博的乔康加告诉记者。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完全独立地开展课题研究。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如何独立探索更加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成为读博阶段的关键。为此,梁静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将尖端科研成果展示给学生们,带博士生听报告、做科研、近距离与国内外专家交流等。与此同时,梁静在电气工程学院倡导改变学生评价体系,祛除“唯论文”痼疾。让学生静下心来,摒弃浮躁,有充裕的时间思考、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一批留学生加入了梁静的课堂,她便开始尝试进行全英文教学,让课堂形式更加多姿多味。在她的帮助下,一些博士生有能力在Top期刊发表论文,取得更高的成就。“梁老师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淡泊名利甘为铺路石。”博士研究生岳彩通动情地说。在梁静的指导下,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熟悉梁静的同行和学生都知道,她上课始终秉持自编教材,随时更新。多年来,她始终如一的执着和激情,让她赢得了师友的信赖、学生的尊敬。梁静待人随和,在和学生们的相处中也是以朋友的姿态。她经常与学生们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也会与学生们相约一起烧烤……在学生眼中,她是平易近人、毫无距离感的朋友,因此,她的学生们也亲切地称她为“女神老师”、“最美女教授”。“科技人才培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未来。”梁静的很多毕业生到国内、国外的一流高校研究所继续深造,目前已经有好几位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在外国做得再好,你始终是一个旁观者。”梁静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见证了从“留学潮”到“归国热”、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时代变迁。“这一场时代巨变的背后,有着最坚实的基石,那就是祖国这片发展的热土和梦想的天空。”03科研、管理、家庭三不误打样新时代女性科学工作者模样如今,梁静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作为博士生导师、院长和两个孩子的妈妈,当被问到如何兼顾科研、管理和家庭时,梁静坦言,的确不容易,离不开婆婆妈妈的支持、团队的配合、还有高效的时间管理。“需要对时间做一个比较好的规划,否则的话,家庭的时间很容易被挤占,我陪伴孩子不是太多,所以就尽量去做一些有质量的陪伴。周末的话尽量协调出一天吧,带他们出去玩儿啊,我女儿儿子都蛮粘我的。”在接受大象新闻采访时,梁静说,和一些国家的女性科研工作者相比,我国的社会环境比较支持女性做科研,她的身边就有一群有颜有才、投身科研又照顾家庭的女性科学工作者。她这样说到。“越来越多女博士,女科学家,比如像我们的学会里面,有很多女教授们做的非常好,科研很好、生活也很好、孩子培养的也不错!她们有颜、有才,求是、担当,是新时代女性的模样。”科研有高度、深受同事学生喜爱、敬业、顾家、爱孩子……爽朗爱笑的个性,也让她活成了万千女性心目当中的样子。来源:郑州大学官网、官微计算智能实验室CILab、光明日报、大象新闻
【我们的城市2020郑州印记】“城事”系列之二穿山越海 郑州盾构叫响世界——中铁装备落实“三个转变”造出中国“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铁装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按下了复工复产的快进键。”中铁装备副总经理张志国介绍说。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铁装备逆风飞扬,捷报频传,研发出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机、国内首台6米级矿用超小转弯半径TBM等一批开创性产品,更多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特别是2020年5月1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提出“三个转变”6周年之际,我国盾构核心部件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由中铁装备研发的盾构/TBM主轴承减速机工业试验成果发布,国产盾构从此有了中国“芯”!“大块头”有大智慧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隧道掘进机可穿山越海,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在地铁施工中应用最多,在国内多被称为盾构机。作为“工程机械之王”,盾构机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主轴承有盾构机的“心脏”之称,承担着盾构机运转过程的主要载荷,是刀盘驱动系统的关键部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高,但所需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工艺水平落后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进口关键零部件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挑战。长期以来,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原材料性能要求高、国内设计理论不成熟等原因,我国盾构机用主轴承一直依赖进口。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盾构机总装车间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牢记重托,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成为中铁人奋进的不竭动力。“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造中国最好的盾构,造世界最好的盾构。”在中铁装备盾构车间的三句醒目标语,既是对中铁装备盾构机腾飞之路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中国工业自强不息奋斗史的缩影。从1到1000的飞跃不断实现新突破2015年7月,中铁装备联合国内主轴承、减速机技术优势企业——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和郑州机械研究所,成功申报工业转型升级国家强基工程,承担盾构/TBM主轴承、减速机工业试验平台建设项目,开展国产主轴承、减速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工业性试验。2019年6月30日试验平台完成主轴承、减速机10000小时等效寿命试验,应用状态良好,各项参数指标运转正常,国产主驱动变频器和500排量液压泵性能稳定,可靠性较高。2020年4月,国内著名专家组成评审组,通过对主轴承和减速机内部进行检验,一致认为国产主轴承、减速机相关性能达到标准和要求,标志着我国盾构/TBM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可有效降低对进口部件的依赖。2020年5月10日,由中铁装备生产的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同时下线,这对我国煤矿巷道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020年9月29日,在河南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一台直径8.64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正式下线。该设备用于广东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这也是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第1000台盾构机。家住郑州地铁二号线北段的市民苏雷说:“郑州宇通、郑煤机、中铁等,都是国内知名企业。特别是中铁装备的盾构机,已经成为郑州乃至河南的工业名片。有了盾构机这种大国重器,对于城市地铁线路的开通,对于郑州高端制造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从0到1,从1到1000,我国盾构技术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如今,无论是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年产量还是市场保有量,中国都是世界之最。中国盾构家族系列丰富、尺寸齐全,部分技术领跑世界,并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发起冲锋,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刷新中国高度,书写激荡人心的中国故事。正观记者 徐刚领 文 丁友明 徐宗福 图来源 郑州日报
河南历史上曾有洛阳工学院,焦作工学院,郑州工学院和平顶山工学院,目前已经全部升格或者改名。其中前三所合并升格更名“大学”,第四所平顶山工学院改名河南城建学院。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四所学校吧。郑州工学院合并升格改名郑州大学郑州工学院现在不存在了,现在是郑州大学北校区,历史上可是河南工学类高校的老大,原直属化工部。其实,早期它还是和郑州大学有关系的,因为在1963年的时候,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和电机四个系为基础,然后与河南化工学院合并组建的郑州工学院。接着33年后,学校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2000年又重回郑州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一起参加新郑州大学的合并工作。洛阳工学院合并升格更名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工学院的来头不小,原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曾是“京校”,5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有关布局搬迁到洛阳市,2002年的时候与当时的洛阳医专,洛阳农专合并,升格成河南科技大学,目前是一所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从今年开始洛阳市投资12亿元支持其“双一流”建设,希望学校早日步入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焦作工学院合并升格改名河南理工大学这个学校的建校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源自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工学院同源于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升格为河南理工大学。学校共三个校区,占地4100多亩,有22个教学学院,开设79个本科,教职工3113人,全日制在校生高达43000余人。学校有河南省唯一的A-类学科,即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三,有兴趣的考生可以重视一下。平顶山工学院升格改名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2008年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曾是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也是全国仅有的两所以“城建”命名的本科院校之一。学校占地1730亩,共两个校区,教职工有1372人,拥有8大学科门类,开设5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两万人。好了,河南曾经的四所工学院介绍完毕,各个都是本行业高校的佼佼者。正是如此,才会被升格更名的,郑州工学院已经功成名就了,河南科技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正计划冲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谁的希望会更大一点,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本文由豫见王皓原创,资料和数据均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西藏:雅江源头沙化治理成效显著。西藏自治区近年来制订实施了全方位生态保护规划,在雅江源头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增加和保护上游植被,防治沙化,成效显著。黑龙江:垦区进入水稻收割季。近日,黑龙江垦区进入水稻收割季。在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的绥滨农场,职工驾驶农机收割水稻。河南:首批智能装备企业培育名单发布●为加快河南省智能装备产品的推广应用,河南省首批智能装备企业培育名单日前发布,福士瑞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等100家企业入选。按照计划,河南省将在郑州、洛阳、许昌、新乡等地发展一批特色智能装备集群。2018年至2020年,每年将推出10个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标志性高端智能装备产品和100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福建:力促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福建省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支持、加强融资促进、支持“专精特新”发展、支持创业创新、实施梯度培养、支持开拓市场、优化企业服务、提升企业人才支撑、强化监督检查等10个方面提出了25项力度大、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力促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山西:16条措施促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9月20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意见》,明确通过培育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力争用3年时间新增20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并从6个方面提出16条具体支持措施。下一步,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将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培育重点,强化帮扶指导,通过推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升级。宁夏:全力推动工业园区整合转型发展●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全力推动工业园区整合转型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要探索“放水养鱼”的财政支持政策,坚持淘汰出清“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鼓励支持有技术、有实力、有前景的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四川: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达347家●据四川省商务厅介绍,目前,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47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44家。今年以来,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川增资扩股及增设新项目势头良好,共增加投资总额5.43亿美元。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川的不断发展,拉动了四川省整体外商投资水平提高。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不断壮大航空金融产业●近日,首家境外专业支线飞机租赁公司落户东疆保税港区。历经10年发展,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航空金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截至今年8月,东疆租赁企业累计交付1207架飞机,包括公务机、直升机、训练机、水上飞机等在内的通用航空飞机达到267架,全国八成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均来自东疆。江苏:今年新增上市公司已达14家●来自江苏省证监局上市公司2018年高管培训班上的消息,江苏省今年新增上市公司14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拟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00家,后备资源比较充足。江苏拟上市公司呈现出经营状况整体良好,制造业上市公司比重较大,且门类较为齐全,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活跃等特点。北京:百余大项目引领城市发展●9月19日,北京市发布《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2010年至2012年、2013年至2015年两个阶段的城南行动计划实施后,北京市南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在新版行动计划中,上百个重大项目将全面提升城南区域的软硬件设施。重庆: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发展●《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科技系统贯彻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近日出台。重庆市将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加强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平台搭建、高端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新产业园区打造、科技金融支撑,初步构建开放协同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体系。广东:七大措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近日,广东省正式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包括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实施高质量专利培育工程等七大措施14项重点任务。方案提出到2022年,省市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达3万家,年度知识产权交易运营额突破100亿元。安徽: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出台●近日,《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5年)》出台,聚焦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保障能力。规划提出建设路网完善工程、电网扩容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四大工程。湖南:启动村镇银行建设新模式试点●经银保监会同意,湖南将开展首批“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欠发达地区单独组建村镇银行法人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经营的困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目前,湖南共有韶山光大村镇银行、茶陵浦发村镇银行等57家村镇银行。内蒙古:首个农产品快速通关通道启动●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正式启动,将进一步推进通关流程的“去繁就简”,提升中蒙贸易水平。甘肃: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展览开展●9月19日,主题为“传承丝路精神、推动交流互鉴”的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展览展会开展。本届展会共策划引进32个展览项目,吸引国内外58家单位及企业参展,展品约7000余件。湖北:387.3亿元政府专项债券发行●9月18日,湖北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387.3亿元湖北省政府专项债券。今年以来,湖北共发行政府债券982.2亿元,完成全年发行任务97.5%,其中一般债券365亿元,专项债券617.2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长江生态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江西:构建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高地●江西省科技厅日前发布消息,今年将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四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前,把江西省打造成全国范围内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区域样板,推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创新发展。山东: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9月18日,来自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消息,为扩大粮油品牌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山东粮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山东将着力塑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创建一批有知名度的粮油产品。为此,山东将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这一公共品牌建设,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将牵头组织符合条件的省内大中型粮油企业建立产业联盟。贵州:日均新增市场主体近1600户●贵州省工商部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贵州省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1582户、新登记企业344户。贵州省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8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259.22万户,同比增长6.87%,其中企业总量65.55万户,同比增长15.07%。河北:环保“放管服”五年计划出台●日前,河北省印发《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放管服”改革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并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青海:电力信用评价中心成立●9月18日,青海省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评价宣贯会召开,专门就电力企业信用评价政策和电力企业进行了评价指导。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青海评价中心同时揭牌成立,这标志着青海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正式起步,在构建青海“诚信电力”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吉林:200亿元信贷支持秋粮收购●2018年秋粮收购在即,农发行吉林分行备足2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吉林省秋粮收购。目前,已审批贷款54亿元,投放52亿元,支持收购粮食115.8亿斤,切实做到“钱等粮”。今年农发行秋粮收购信贷政策主要是:坚持“多收粮、收好粮、防风险”,大力扶持和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广西:6家国企实行战略性重组●近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6家区直属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广西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新的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新的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新的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实施三年行动方案发展工业旅游●9月20日,《上海市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旨在稳步推进城市工业旅游发展,让中外游客在旅途中感知“工匠精神”。方案提出,至2020年,上海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500万人次;将建成10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00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将成为中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同时,上海将聚焦打造工业遗存类、工业博物馆类、民生类、制造类、重大工业文明成就类等五类工业旅游精品。云南:公布国有景区门票降价目标●9月20日,云南省公布全省国有景区门票的降价目标,全省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A级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总体水平降低30%以上。今年10月1日起,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云南5A级国有景区将全面实施降价,80%的4A级及以下A级国有景区同步实施降价。今年底以前,全面实现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降价目标。海南:降低部分重点景区门票价格●近日,海南省印发《关于降低部分重点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出台旅游惠民新举措,决定自今年10月1日起,降低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等6家5A级景区,以及天涯海角游览区等3家重点4A级景区共9家景区门票价格,降幅最高为30%,预计每年可为游客减少近3亿元的门票支出,将有力推动海南全域旅游、大众旅游,促进海南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发展。新疆:提升金融支持全域旅游发展能力●近日,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牵头自治区旅发委、银监局等多部门,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推动新疆全域旅游发展合理调配金融资源,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旅游兴疆”战略提供金融支撑。《意见》特别提出积极开展景区经营权质押、门票收入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
【我们的城市2020郑州印记】“城事”系列之三“气”质渐佳 蓝天常驻白云常在——郑州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定退出全国后二十位“我爱郑州的蓝天!”“蓝天多了,环境美了,为这样的高质量发展点赞!”“郑州终于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20位。2020,圆满收官!”近日,郑州市民田先生的朋友圈,连发多张蓝天白云的照片,对环境改善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生活在郑州的人们不少都有和田先生相同的感受:郑州的蓝天越来越多,雾霾天逐年减少。而这种蓝天幸福感,有赖于郑州开展的环境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从几年前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几乎垫底,到2020年稳定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20,郑州打了个漂亮的大气污染防治翻身仗。2020年,更是郑州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的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通过加、减、乘、除“四步联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统筹、双促进。绿城的蓝天越来越多,美景常常刷爆朋友圈污染产能减少了2020年10月20日,坛山热力两台75蒸吨燃煤锅炉关停并拆除了主要设施;10月30日,白象食品两台20蒸吨燃煤锅炉完成生物质改造。2020年11月15日,拓洋实业两台75蒸吨燃煤锅炉关停并拆除主要设施,标志着郑州市非电燃煤锅炉实现“清零”。此举让住在这些企业附近的市民拍手称快:“终于不用担心再吸进煤烟气体了!”传统的燃煤锅炉、煤电厂,一方面,为郑州经济发展和生活取暖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这些产能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也不容小视。经济要高质量发展,空气质量要改善,必须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能源、工业、交通、用地等结构由此迎来深度调整。拆改燃煤锅炉,关停拆除新力电力、登封中岳电力、新密东风电厂、高新区泰祥电厂、郑东热电……至2020年11月,全市实现非电燃煤锅炉、主城区煤电机组双“清零”。关停河南隆鑫水泥、郑州长城水泥;转移炼钢产能95万吨;关停碳素企业18家;压减刚玉产能35万吨。传统高污染行业过剩产能逐渐淘汰。引导过境车辆绕城,建设11个物流配送中心,将货物接驳配送至市区;公交车全部实现新能源化,1144台出租车已更新为新能源车。加强公园、微公园、游园、生态廊道绿化建设,新增绿地面积3331万平方米;强化城乡结合部治理,铲除滋生污染的源头,重点部位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优良天数增加了2020年,郑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6项监测因子再创新低,PM10、PM2.5平均浓度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49.7%、46.9%,改善率在全省排名均为第一;优良天数230天,比2015年增加90天;综合指数在全国168城市稳定退出后20位,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取得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以来最好成绩。按照民生优先、绿色引领、差别管控的原则,对涉及民生、绩效评级优的企业分类施策,实施不同程度的豁免管控,引领企业绿色发展,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道路降尘保洁今年秋冬季以来,按照民生优先、绿色引领、差别管控的原则,对涉及民生、绩效评级优的企业分类施策,实施“绿色调度”和差别化管控,对国家、省评定的227家企业A级、B级、绩效引领企业和350家国家战略产业、龙头和配套企业、外贸加工企业等保障类企业,在预警期间实施不同程度的豁免,对施工工地按照民生工程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对评选的“绿牌工地”实施不同程度的豁免管控,通过差别化管控,引领企业绿色发展,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服务企业贴心了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郑州瀚洋天辰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承担着全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任务,一线工作人员防护用品一度短缺。了解情况后,市生态环境局固化处相关负责人多方联系市政府、省卫健委、市卫健委协调解决,几经周折为企业争取到一批防护用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第一时间研发出了口罩急需配件鼻梁条。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企业服务官”及时配合公司环评审批,帮助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实现率先开工,迅速形成日产500万只鼻梁条生产能力。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了“解民忧、纾民困、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对12种对环境影响较小、轻微违法行为免予罚款处罚。在全市推行“企业服务官”制度,坚持每月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通过“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活动帮助工业企业制定治理方案,实现达标排放。来源: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