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一直自称河南第三校,河南第三所综合性大学,一直对其他高校不屑一顾,省内只对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服气,但是因为地理位置不佳,近些年发展不是很好,眼看着其他高校发展起来,因此河南科技大学有点急了。河南科技大学继续开辟新道路来发展。目前河南科技大学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河南大学自称河南第三校,主要是因为河南科技大学是仅次于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第三所综合高校,河南省经过大规模合并的高校只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另外郑大和河大之后进入一本招生的第三所高校,所以河南科技大学自称第三校是可以的。河南科技大学心里总觉得自己是河南老三,尤其在国家三大奖方面,河南科技大学得奖比郑大和河大都多。不过面对世界一流建设大学的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的确实力有差距,不过面对其他高校,河南科技大学并没有太强的资本。2020年4月15日,洛阳市推进河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河南科技大学召开。洛阳市副市长贺敏表示:扎实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河南科技大学看来机会来了,不过河南科技大学的不但押宝双一流,对医学也开始冲刺,冲劲比河南大学,新乡医学院都牛。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前身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前身是洛阳医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当时河南省仅有的两所本科医学院之一,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医学院被迫下马停办;1978年回复并更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和洛阳工学院,洛阳农业高专合并为河南科技大学,2002年开始招生医学本科生,2005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早在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就开始了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申报工作,后来觉得医学院实力有限,成立了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部。对外称: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今年就召开了医学部学科评估,和博士点申报工作,对医学博士点申请十分重视先后召开了医学及博士点申报工作后,临床医学学博申报工作会。你们说河南科技大学能否拿下医学博士点呢?目前主要竞争对手是河南大学和新乡医学院。
“医学界”《2020中国最佳医学院校临床实力排行榜》,是“医学界”2020中国最佳医学院校系列排行榜的第一个榜单,主要是衡量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以下简称“直属医院”)的临床实力。其分别从直属医院数量、直属医院质量和临床能力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衡量,采用极大值法进行计算,总分为100分。最新榜单如下郑州大学医学院在“2020中国最佳医学院校临床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3位,得分33.46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直属医院数量的衡量指标,采用的是对不同等级的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进行数量统计,为了区分附属医院等级,不同等级医院被赋予不同权重。直属医院质量的衡量指标,来自直属医院在中国医院复旦百强榜中的数量和总得分。临床能力的三级指标分别是医学院校(以及直属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以及直属医院门急诊总量。拥有直属附属医院是医学院校和其他高校最大的区别,也让医学院校从“曲高和寡”的象牙塔变得与民生息息相关。经过多年的兼并,如今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经成为中国医疗体系中的主力军。2019年复旦医院百强榜中有96家医院是医学院的直属附属医院。“医学界”2020中国最佳医学院校临床实力排行榜中百强医学院共有438家直属医院,门急诊总量已经超过7亿人次,占2019年全国诊疗人次的20%。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百家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校友会、医学界
一份遗书李小乐 郑大五附院呼吸内科护士小乐说,自己原来也不知道,是援鄂医疗工作快结束,进行总结时,大家聊天,他才得知队里的90后,基本上70%的人,来之前,已经把遗书写好了,只是没有跟家人说。如果自己最后真的不行了,就跟父母发个短信,说一下自己的东西放在哪儿。他感觉,我们90后,很有勇气,真中!战“疫”中的李小乐最后一眼赵松 郑大一附院副院长、援鄂医疗队队长奔赴一线前,考虑到父母年迈,赵松并未告知他们自己的武汉之行。临行那天,他来到父亲病床前,静静地看了会儿沉睡的父亲,便推门而去。想不到他与父亲这一次无声的告别,竟成了永远。2月19日,也就是赵松出征武汉后的第15天,他的父亲病重去世。 得到消息的赵松失声痛哭,闭门独处一阵后继续投身抗疫。“不发讣告、不设灵堂、不送花圈、不收礼金,一切从简,不给领导找麻烦,当前疫情非常时期,骨灰盒暂存火化场。”这是赵松当天向后方发出的唯一的一条微信消息。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老父亲对我特别疼爱,相信他的在天之灵也会支持我在抗疫一线。”自古忠孝难两全,赵松坚持驻扎武汉救助病人,没有向组织提出返家送父亲最后一程的愿望,而是用忙忙碌碌去疾走对父亲的思念。赵松与队员们在江汉方舱医院前的合影一封家书王红民 郑大一附院东院区呼吸内科三病区主任2月7日,一封家书送到了王红民郑州的家中。打开家书,王红民的家人顿时愣住了,他们一直认为,几天未归家的王红民一定是在医院忙碌着,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王红民已于三天前奔赴武汉战“疫”前线!家书中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妻子,女儿,兄弟姐妹们,你们好!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到武汉三天了,并且已经和队友一起 深入疫情第一线进行工作了。我知道你们很担心,我也怕你们为我担心,所以在出发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你们。请你们谅解。”王红民与家人的合影一碗胡辣汤周正 郑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有一次去查房的时候,一位患者看到周正医生过来,就立马放下水杯,戴上口罩。周正医生问:“你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她说:“我怕传染给你,我想让你们平平安安的来,健健康康的回家。”还有的病人说:“我会好好听话,好好配合你治疗的”有时医院会有临时加班,武汉的一些爱心人士去免费接送他们,只要你说你是医疗队的,也不需要你出示什么证件,他都会很信任你去免费去接送。在爱心大巴车上,一个队员随口说了一句:想喝胡辣汤了。第二天,爱心司机就很快给他们送来了一箱河南方中山胡辣汤。进隔离病房前检查防护设备的周正一个都没有少冯永海 郑大五附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援鄂医疗队队长关闭病区的那一天,冯永海百感交集,抗疫胜利的喜悦感、圆满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在心中萦绕不散。他终于可以带着队员安全回家了。这是他作为队长,最大的一个心愿。当院长来接队员回家的时候,冯永海说:“我们都回来了,我们安全回来了,一个都没有少。”冯永海和队员们挥别武汉 返回家乡一个博士生宣讲团这是“战‘疫’故事 ‘郑’在传递”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在4月19日下午线上宣讲过程中的一个场景。博士生宣讲团由15个学院的22名博士生、硕士生党员组成。宣讲团负责人张慧远是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的一名在校博士生,也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党员,在谈到宣讲团成立的原因时,她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们做研究的信念就是立学为民,治学为国,疫情突发,国难当前,我们青年人责无旁贷,必当挺身而出,虽无法亲身走上一线,但我们却可以用语言和行动去讲好英雄的故事,传播理性的声音,在广大青年中不断弘扬中国精神。”就这样,她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另外一名博士生党员张硕在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创立宣讲团的公众号“豫博之声”,并发布招募令在全校博士生、硕士生群体中招募讲师,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3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网络面试,20名讲师集结完毕。“战‘疫’故事 ‘郑’在传递”郑州大学抗疫宣讲活动大家在线上进行云会议、云讨论,一致认为当下形势,首先要讲好英雄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这些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就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们舍生赴死、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是广大青年学子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为此,宣讲团开始联系郑大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的成员们进行电话采访,许多讲师说采访的时候,在电话这头听着听着就哭成了泪人,他们深刻意识到了肩上的重任,根据采访内容认真准备讲稿,力求把最真实的画面、最可贵的精神呈现给同学们。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讲师宣讲9位党员讲师以青春的语言、感人肺腑的告白,讲述了郑州大学第一、二、五附属医院的赵松、程哲、王红民、张卫青、周正、李小乐、刘培杰、李晶、冯永海等援鄂医护人员身在武汉的亲身经历,分享了方舱医院的动人细节和抗击疫情过程中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1万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观看了宣讲会。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通过讲述疫情防控中的青春范、治理体系中的中国范以及“硬核”河南抗疫一线的故事,面向全体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多场宣讲。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党员骨干的责任担当意识,也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未来,他们还将深入一线,走向基层,以青年视角、思维和语言积极回应新时代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自信、生态文明、健康中国等时政焦点,引领受众在“听和想”中,将爱国爱党从情怀认同上升到理性认知,让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共振,让理想信念与奋斗力量共鸣。“战‘疫’有我、为爱发声”全国高校联合抗疫志愿宣讲第八场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团长张慧远宣讲据悉,在4月11日,郑州大学已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六校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共同开启了“战‘疫’有我、为爱发声”为主题的全国高校联合抗疫志愿宣讲第八场。在本周日,郑大博士生宣讲团将联合省内包括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新乡医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在内的多所高校共同开启全省首场联合抗疫宣讲,共同讲好河南故事,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考研是很多应届生的选择,而选择院校是考研的第一步,很多同学还是很想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提升一下自己,近几年,由于医学考研人数越来越多,郑州大学医学院也成为了众多学子的选择,今天给大家带来是郑大医学院考情分析,希望可以给各位2022考研学子提供报考帮助。这么良心专业的文章,大家不点点赞→在看→转发三连击,我的更新动力就没了呀。篇幅较长,学长给大家整理了摘要:1、学院介绍--郑州大学医学院的基本情况2、学科介绍--医学院各学科招生录取情况3、附属医院介绍--各附属医院的招生录取情况4、各专业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01学院介绍郑州大学医学院创始于1928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2000年7月与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2018年10月,学校成立医学院。目前拥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医学检验系、儿科医学系、康复医学系、临床技能中心、基础、临床实验教学平台等。10家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第五附属医院、人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华中阜外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附属洛阳中心医院。02学科郑州大学医学院 郑州大学医学院现开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高校,是河南省名牌专业。医学院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2020年,拟招生263人,实际录取332人,扩招28%。各专业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参考上图。2021年招生专业及人数(学术型307人):生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等28个专业对外招生。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于一体,旨在对我校药学相关的资源,包括药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高层次药学人才培养进行合理高效的统筹和协调。药物研究院现拥有一级药学硕士学位(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和微生物与生化药物)授予权和药事管理学硕士学位点。药物研究院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2020年,药物研究院拟招160人,实际录取197人,学术硕士74人,药学专硕123人。各专业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参考上图。2021年,药物研究院拟招生182人,学术硕士96人,药学专硕113人。药物研究院考试科目-初试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19 药学基础综合(一 )或720 药学基础综合(二 )护理与健康学院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源起于1928年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更名为河南大学医学院)。学院2001年开始本科教育,2006年获批护理学硕士授权点,2011年获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批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2020年,护理学录取21人,录取平均分337.5;护理专硕录取37人,录取平均分320。2021年,护理与健康学院拟招生61人,护理学拟招生19人,护理专硕拟招生42人。护理学考试科目-初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8-护理综合03附属医院1-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为国立河南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省部共建医院。2017年临床医学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中国医院综合指数科研实力排行中居全国第10位 。郑大一附院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2020年,郑大一附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录取559人,复试分数线除口腔医学、护理、药学为305分,其他专业均为330分。各专业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参考上图。2021年,郑大一附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儿科学、内科学等20个专业拟招生435人。郑大一附院202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部分)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河南省医保、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河南省大病救助、河南省异地就医、河南省直干部保健及郑州市医保等定点医疗机构。郑大二附院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2020年,郑大二附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录取96人,复试分数线除护理为300分,其他专业均为325分。各专业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参考上图。2021年,郑大二附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内科学、神经病学、重症医学等13个专业拟招生86人。郑大二附院202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部分)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培训和指导七位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也是河南省妇女儿童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妇产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郑大三附院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2020年,郑大三附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录取84人,复试分数线为330分。各专业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参考上图。2021年,郑大三附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儿科学、儿外科学、妇产科学等7个专业拟招生79人。4-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是省级综合医院。1993年,被卫生部评为河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百佳医院”称号;2004年荣获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郑大五附院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2020年,郑大五附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录取59人,复试分数线为305分。各专业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参考上图。2021年,郑大五附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等10个专业拟招生51人。5-附属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河南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附属肿瘤医院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2020年,郑大附属肿瘤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录取55人,复试分数线为305分。各专业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参考上图。2021年,郑大附属肿瘤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内科学、外科学、骨科学等9个专业拟招生46人。6-附属人民医院 附属人民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人民医院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分数线2020年,附属人民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录取84人,复试分数线337分。各专业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参考上图。2021年,附属人民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等18个专业拟招生66人。7-附属儿童医院 附属儿童医院是河南省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拥有东区医院、东三街医院、康复医院和西区医院四个院区。2019年底被确立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单位,获批河南省儿童医学中心。2020年,附属儿童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儿科学录取15人,复试分数线305分,录取平均分342分。2021年,附属儿童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儿科学拟招生11人。8-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集团现拥有高级职称453人,博士硕士1300余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4个:康复医学、重症医学、皮肤病学、心血管病学。2021年,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内科学拟招生10人。9-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位于中州中路288号,医院分为主院区、南院区、北院区三个院区。妇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河南省重点学科,心血管病学、肿瘤治疗学、医学影像超声诊断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21年,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内科学拟招生10人。10-华中阜外医院 华中阜外医院医院坐落于河南省会郑州市郑东新区。医院拥有15个临床学科,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11个。2021年,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内科学、外科学等4专业拟招生13人。04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初试及参考书目临床医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临床医学 综合能力(西医 )参考书目西医综合参考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第八版教材)口腔医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2-口腔综合护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8-护理综合参考书目《内科护理学》,2017年第六版,尤黎明,吴瑛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2017年第六版,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学导论》,2017年6月第四版,李小妹,冯先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护理学》,2017年6月第六版,李乐之,路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49-药学综合考试科目-复试 根据不同专业,复试科目不一。具体复试科目可以参考学校招生专业目录 。综上,郑大临床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还是很不错的,值得报考。临床医学是河南省名牌专业。护理专业学硕建议报考郑大医学院和护理与健康学院,专硕建议大家考虑郑大三附院。以上是启航考研高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医学考研热门高校推荐:郑州大学医学院”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预祝考研的小伙伴们金榜题名
近日,郑州大学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主校区举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会长、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秦银河,中国研究型医院会长何振喜、常务副会长周先志,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宋争辉,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学术副校长、医学院院长董子钢,一附院院长、医学院副院长刘章锁以及双方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仪式。宋争辉主持仪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和正式注册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该学会是由以探索和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的具有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功能的医疗机构,以及医学科研院所、从事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企事业单位人员自愿组成的专业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刘炯天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和医科发展的有关情况。他表示,郑州大学立足中原,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他指出,医科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也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版块和支撑,肩负着率先建设研究型医学院、研究型医院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学科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附属医院深化医教协同,强化内涵建设,学科排名和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中原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附属医院体系,在支援武汉、重症救治、诊断筛查、专家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展现了郑大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求是 担当”的良好风貌。他表示,建强医学学科、发展医疗事业,护佑全省人民生命健康,助推健康中原战略实施是郑州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指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作为探索和建设研究型医院的专业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医学医术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医院创新发展等,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助力民族复兴不断作出新贡献。郑州大学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具有丰富人才资源和综合性大学多学科融合优势,也有着良好的医学学科基础和丰富的医疗资源。研究型医院学会与郑州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前景,希望双方优势互补,谋求务实合作,共同推进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医院建设,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更好发挥技术和人才支撑作用,发挥学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河南乃至中原地区人民生命健康带来更多福祉。中国研究型医院会长何振喜何振喜对郑州大学的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简要介绍了学会的有关情况。他表示,双方的战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研究型医院创建、医学创新、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建立机制,确保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会长、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秦银河讲话秦银河希望双方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政治性、战略性、先进性、普惠性,聚焦医学前沿和重大问题,整合优势资源,深化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医科与工科、理科的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办学办院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为国家和中原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宋争辉讲话宋争辉代表学校向双方签约合作表示祝贺,希望以此签约为契机,携手加强研究型医院和先进医学中心建设,加速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提升双方的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努力为健康中国和健康中原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周先志、董子钢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郑州大学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签署战略仪式现场延伸阅读郑州大学医学院创始于1928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学院现开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高校,是河南省名牌专业。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为国家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排名1.55‰。学院拥有一支教学、医疗、科研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87名。教师队伍中,有院士2人、特聘院士19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8人、享受河南省政府津贴19人……学院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细胞与基因治疗、癌症化学预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近5年来,医学学科已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43项,省部级2728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3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477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Gut》《Jama》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九十多年来,医学院培养了以“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胡佩兰教授,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张效房教授,中国科学院阎锡蕴院士等为代表的4万余名优秀医学人才,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百家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网上新闻与公告、郑州大学医学院官网、郑州大学官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官网
郑州大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以来,按照“一流引领、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学科有基础、河南有需要、区域有资源”的原则,遵循学术发展趋势与教育发展规律,明确"6"+"3"的一流学科布局。围绕食管肿瘤高发的区域特征,布局“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群);围绕河南产业格局,布局“资源材料”与“绿色催化”两个学科(群);围绕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布局“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群);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安全,布局“工程安全与防灾”学科(群);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布局“绿色高效农业”学科(群),并推动3个国家认定的一流建设学科优先突破,打造学科高地。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一流学科、优势特色与重点学科、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三级学科体系,完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奠定一流大学建设坚实根基。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以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以基础医学、药学为支撑学科,秉持在食管癌防治领域的特色传承,聚焦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开展从基础到临床、从个体到人群的肿瘤防治研究,实现食管癌高发区筛查和早诊早治等方面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秉承历史传统,形成特色优势。郑州大学医科有9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漫长的求索过程中,创造出“沈氏拉网法”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以沈琼、裘宋良、王立东等教授为代表的三代科研人员60余年来扎根食管癌高发区,在消化道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走出一条特色抗癌之路。进入一流建设序列以来,学校通过深度整合学科优质资源,构建创新平台,汇聚高端人才,在肿瘤防治、生殖医学、靶向药物开发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研优势,并带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2019年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强化学科支撑,打造学科平台。2015年,学校实施“学科重心上移”改革,成立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科研与管理机构——医学科学院。2016年4月,医学科学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开启了郑州大学医科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通过国际化“人才特区”政策,积极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吸引博士、博士后600余名,打造中外融合的一流师资队伍。推进师资队伍本土国际化;每年召开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充分扩大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强化交叉融合,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重大平台,获批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和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获批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等43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4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聚焦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创建一批新技术,推动ADN-9等创新药物的临床转化。强化医教协同,推进“新医科”建设。附属医院与医学院承担教学双主体责任,通过实施跨院系联合培养和联合导师制,以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教学,试点建设高质量的国际合作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拔尖人才;设立“基础医学国际化精英班”,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强化儿科学、麻醉学和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积极培养基层急需的全科医学人才。提升临床水平,服务健康中原。学校先后成立5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附属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获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4项。学科始终坚持公益为民的宗旨,把为人民服务、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放在首位。郑州大学附属临床医院年门诊量高达2000万人次,为居民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范围辐射中原地区1亿多人民群众,大量省外、国外患者到郑大附属医院就医;加强远程医疗中心建设,覆盖全省、辐射全国、连通欧美,指导非洲多个国家的医疗事业,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远程医疗中心资源材料学科资源材料学科依托河南省资源和材料产业优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物理学等学科为基础,致力于解决“自然资源—材料—制品—废品/再生资源”材料生产及应用全寿命周期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支撑“选—冶—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学科重点建设矿物加工及材料化、材料设计与绿色冶金、材料先进成型与模具技术、耐火及超硬材料等4个研究方向,拥有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创新引智基地、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国家级平台。学科探索出“选—冶—材”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序列,学生在各类学科知识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0余项,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相关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科聚焦河南省资源与材料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汇聚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通过“选—冶—材”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了材料性能、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关联研究。重点突破了河南省关键金属产业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紧缺金属的提取技术,初步建立了特色关键金属高效清洁提取与高纯材料化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突破性解决了高性能ITO靶材全流程性“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形成自主技术体系,推进了平板显示用关键基材的国产化进程;突破高可靠高透明塑料件的“低应力”制造、极端环境使役塑料件的“老化与寿命”“成型—成性—服役性”关系等关键技术,建立国家战略塑料制品相关的选材、成型、模具及检测等整套技术方案和基础理论,为国家战略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9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140余项。在Science、Nature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200余篇,材料类ESI高被引论文数由建设初期的8篇增加至133篇。新增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5个,河南省先进镁合金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平台7个。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评“空间实验室任务突出贡献外协单位”,学科骨干教师荣获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美国焊接协会戴维斯奖等荣誉。何季麟院士团队主持的“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通过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评审。学科于2018年创办的国际期刊EEM,引起能源与环境领域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于2020年成功被SCIE收录。材料科学ESI全球排名从524名上升到189名,由前6.98‰进入前1.93‰。经过五年建设,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学科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熔盐电解精炼成套设备——设计产能为10吨年的高纯稀有金属电解精炼炉绿色催化学科绿色催化学科聚焦绿色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学科组织结构,不断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原创性实验成果新突破,为中部地区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挖掘学科内涵,建设高水平师资团队。绿色催化学科是由化学和化工两大学科交叉融合而诞生的新兴学科,致力于从原子到分子层面,揭示催化反应机制;通过设计和优化催化材料,提高原子经济性,发展绿色催化技术。目前,学科设置化学键与分子可控构筑、碳基资源催化转化、催化新材料及结构性能调控、催化与反应工程4个方向,分别以吴养洁院士、周震教授、臧双全教授、韩一帆教授为学术方向带头人,辅以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优化年龄结构和研究方向配置,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坚持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学科始终以本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建立“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的“卢嘉锡化学菁英班”和“国际化班”。持续推行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制度,设立“科创基金”全力支持学科发展创新。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稳步上升,在读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接近2∶1,标志着学科由教学型向科研型的成功转变。瞄准学科前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围绕行业发展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发表SCI论文150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486篇,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一流大学建设周期内主持承担9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6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33项省部级项目。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化学学科全球ESI排名由2016年1月的3.44‰提升至2020年11月的1.34‰,继续逼近1‰,NatureIndex化学全球排名第82位。绿色催化学科论文收录数逐年增加,高被引论文由个位数增加到140篇。常俊标教授及其团队在新药研发和小分子天然产物合成方面取得佳绩,“植物油菜素内脂等受体激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发的治疗艾滋病1.1类新药“阿兹夫定”上市申请已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臧双全教授团队针对金属团簇功能材料进行研究,近年来在顶尖化学和材料类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其中1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加速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科扎实推进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开发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共授权发明专利109项。其中,“苯选择加氢绿色催化技术”“高性能微球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绿色制备技术”“免底涂高端聚氨酯密封胶技术”“食盐半成品的化学、物理联合净化绿色工艺”“邻苯类酯加氢制绿色增塑剂技术”“合成气/热解气单段等低温甲烷化技术”等均成功产业化。刘仲毅教授团队开发出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苯选择加氢绿色催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由完全受制于人到独立自主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引领带动了行业绿色发展。钛硅分子筛和绿色催化工艺中原历史文化学科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立足考古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凝练为中原考古、中原历史、中原文化三个优势学科方向,聚焦国家文化主战场,致力于中原地区文明起源与演进、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的教学研究,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及重大战略问题智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考古学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立项,历史学、世界史、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音乐学分获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立项,“科举与唐诗”“中原文化(文学篇)”2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立项,获批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一流本科课程7门、河南省虚拟仿真发掘实验教学项目1项。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打造嵩阳书院游学会讲、国学知识竞赛等优秀文化育人品牌,4名研究生荣获第九届李济考古奖学金和入围奖。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学科引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冯时,教育部长江学者李运富等高层次优秀专家12人,赵昊等优秀青年博士40余人。其中,学科首席教授刘庆柱入选中宣部“立德树人”。聚焦国家文化主战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刘庆柱、韩国河等学科带头人带领下,构建“中原历史文化”学科体系和学术组织体系,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根系研究”“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等重大课题研究。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黄河文化保护与文明传承战略”,实施“黄河考古与中华文明”等特色项目。深入开展出土文献和汉字文明研究,承担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项目《甲骨春秋——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编撰工作,并在国家“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正式发布;服务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系列活动,与洛阳市人民政府合建研究院,助力洛阳“博物馆之都”建设。承担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勘探发掘项目130余项,获全国十大、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学术成果走向国际,刘庆柱专著《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的英文和韩文版已列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张莉荣获英国Antiquity(《古物》)杂志BenCullenprize2019奖项,赵昊博士获“美国考古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也是首次获此荣誉的中国学者。黄河考古研究院揭牌成立工程安全与防灾学科工程安全与防灾学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围绕工程建设、运行和维护全寿命周期安全与灾变防治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开展了重大工程灾变机理、安全防护和运行的理论、技术、材料及装备等领域的研究,在地下工程水灾变防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学科组建了一支以王复明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郑州大学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多团队协同合作,形成了基础工程安全与防护、高性能建筑材料与结构性能提升、水工程系统安全运行与风险调控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强化学科交叉,引领学术前沿。学科聚焦国家水利安全保障需求,推进水利与土木、交通、环境、信息、历史等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解决“卡脖子”的工程难题,实现了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高聚物成套理论与技术、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筋及其增强混凝土结构技术、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等领域理论与技术突破,引领了非开挖修复技术领域学科前沿发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坚持学科牵引,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4个本科专业同时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均为6年。水利水电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进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序列,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获河南省教育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挥学科优势,汇聚工程安全与防灾领域优秀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科学布局人才梯队,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设期内,培养了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宝钢优秀教师等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签约外籍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作为兼职PI,建立了兼职PI科研团队。突出学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学科把一流学科建设与国家、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把论文写在工程上、写在祖国大地上。建设期内,多学科协同发展,在地下管道灾变防控等方面,形成了系列技术突破,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学科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科在联合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美国代顿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河南省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国际联合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瑞士查尔莫斯工业大学签署国际中瑞—工程设计优化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工作。水工结构实验室绿色高效农业学科2018年7月,郑州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设成立了郑州大学农学院,支撑“绿色高效农业”学科发展,为服务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科教融合机制,共建新型研究型学院。依托郑州大学一流大学人才和学科优势,以及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棉花转基因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平台优势,以建设“绿色高效农业”一流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流平台为目标,按照现代科研院所的组织构架及产出导向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三位一体”的新型研究型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组建了一支120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包括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杰青2人。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学院重点在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作物分子育种、智慧农业、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学科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文章118篇,其中,高水平文章(影响因子≧5.0)15篇。李付广研究员研究团队先后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PlantBio-technology Journal、TrendsinPlant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文章,系统总结了调控棉花纤维发育分子和棉花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为棉花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研究方面,崔金杰团队在棉花虫害防御机制及抗虫基因挖掘等方向上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发表在《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EcologyRe-sources)》《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等高水平期刊上。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推动“十四五”跨越发展。通过探索打破学科边界,农学院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实施大类招生,前两年大类培养,后两年专业分流,依托中棉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平台,有效实现科、教、产深入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020年9月,获批4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探索高等学校农林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推进农业科技“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科技和产业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棉花科技西进中亚成效初显。河南省作物基因资源与改良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2018年至2020年,农学院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际合作基础,与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共同开展棉花等经济作物合作研究;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建立了中国棉花科技园。2019年,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部长哈扎耶夫向李付广研究员致信,感谢其对该国棉花科研所做的工作、给予的支持和作出的贡献。上述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棉花科技西进中亚初见成效。郑州大学农学院揭牌成立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百家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大招生
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医院大会在北京召开,今年大会主题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点评选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做出重要贡献和在深化医改、健康扶贫、改进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的院长。河南省共有6位院长获此殊荣,其中4位来自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分别是:郑州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章锁,人民医院院长邵凤民,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张小安,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张建功。中国医院大会是我国医院管理行业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会。经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差额评选的方式,本次大会全国共评出5名突出贡献奖和97名优秀医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和突出贡献奖评比表彰活动是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国务院审核保留的医院行业最高的管理类奖项之一,自2002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刘章锁简介刘章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任郑州大学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肾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4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其他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参编多部本科及研究生教材,担任《肾内科学》(第三版)副主编、《危重急症血液净化治疗学》主编、Diabetic Nephrology杂志主编,参与20余项指南共识制订,新冠肺炎期间,执笔撰写《特殊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专家共识》指导临床救治,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J Am Soc Nephrol、Kidney Int、Am J Kidney Dis等收录近80篇。执行主编中华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科普丛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河南省西医和科普领域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邵凤民简介邵凤民,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原名医、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华中阜外医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肾病与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肾脏病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肾脏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河南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主编。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获省、厅级科技成果10余项,其中省一等成果奖1项、省贰等成果奖3项、省叁等成果奖2项,主编、参编专著9部。牵头成立河南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盟和河南省肾脏病专科联盟,推动全省肾脏病及血液净化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张小安简介张小安,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现任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儿科教指委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他坚持科学创新。主持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及国自然面上项目等1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倡议成立河南妇幼联盟,推行同质化医疗服务。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全面落实河南省民生实事工作,彰显责任与担当,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在推动全省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张建功简介张建功,中共党员,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卫健委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医改与全球卫生体系分委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智慧运营管理服务分会副会长(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河南省科协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医院运营、公立医院改革、癌症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卫健委工作要求,加强医院党的建设;明确医院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科学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推动医院转型发展,重构管理新范式;健全癌症防治体系,发挥癌症中心引领作用,推动癌症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郑大人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今年的抗疫斗争中,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援鄂抗疫的光荣使命,书写了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疫情期间,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派出5批援鄂医疗队员189人,上万名医务工作者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他们的抗疫义举受到了国家的表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兼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阚全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一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俊、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陈传亮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赵松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未来,郑大人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健康中原贡献郑大力量。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百家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本文部分素材来源:郑州大学官微、郑州大学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
为搭建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平台,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11月28日,由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医学科学院主办,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承办的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医学博士生学术分论坛在肿瘤医院举行。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良启,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工委书记谷振清,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关绍康,医学院副院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章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张洪剑,省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处处长王金合,研究生院研工部副部长潘永建,基础医学院院长臧卫东,药学院院长张振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汲振余,附属肿瘤医院院领导张建功、宋永平、罗素霞出席了论坛开幕式。来自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医学科学院、各临床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药科学研究院、护理学院、各附属医院的主要领导、优秀导师、博士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党委书记、 院长张建功致开幕辞论坛开幕式由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主持。他表示,郑州大学医学博士学术论坛是郑州大学、河南卫生健康系统的学术盛事,也是我省医学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论坛之一。作为本届论坛的承办方,我们在校党委、委党组的指导下,在相关院系、兄弟单位的密切配合下,我们经过精心筹备,终于迎来论坛的顺利召开。作为河南省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我们致力于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和河南省癌症防治体系建设。近年来,在委党组、校党委的领导下,我院加强顶层设计,引育高层次人才;实施伴飞计划,提升学科能力;开展医研企合作,推进临床研究;促进医院从临床型医院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型发展。在郑州大学非直属医院绩效考核、ESI贡献排名中,我院均名列第一,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良启代表省卫生健康委,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致力于医学进步的广大师生致以敬意。他指出,河南卫生健康事业的加速发展,与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息息相关。郑州大学是中原地区的领军高校,为河南卫生健康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各个附属医院更是代表着河南医疗的最高水平。希望大家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和新起点,锤炼过硬本领,发挥聪明才智,将“小我”融入“大我”,推进医学进步,致力学科发展,成为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关绍康致辞郑州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关绍康表示,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论坛邀请了省内外名医专家授课,安排优秀博士学术宣讲,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医学研究思路及科研创新平台,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点燃医学研究的激情,为交叉学科融合、医学学科的建设和科研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博士生借助这一平台,充分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在学术进步、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在技术提升、科研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党委副书记、 医学院党工委书记 谷振清致辞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工委书记谷振清在致辞中表示,医学分论坛是促进研究生交流学术、展示科研成果,加强郑大主动适应医学新发展的能力,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博士研究生是科研的生力军,希望各位博士、青年医师潜心科研学术、聚焦临床需求,在勇攀医学高峰的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也希望附属肿瘤医院及有关院系,借助学校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契机,为博士生和青年医师开展科研工作做好保障。医学院也将出台和完善有关政策,不断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努力使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本次论坛围绕“聚焦前沿,关注健康”主题,分为大会特邀专家报告、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专家点评、优秀论文评选等环节。特邀专家报告环节,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聘教授樊赛军教授作题为《肠道菌群是肿瘤治疗影响的关键因素》的学术报告;邀请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生导师陈苏宁教授作题为《临床科研体会》的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特聘教授樊赛军教授▲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生导师陈苏宁教授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各附属医院的12名博士研究生代表进行了论文宣讲。专家与学生之间就宣讲论文中提出的医学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精彩纷呈,现场气氛轻松、热烈。其中,附属肿瘤医院张九阳作题为《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CACNA1C调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利妥昔单抗敏感性的研究》的论文宣讲,罗辉作题为《Disulfiram Copper Complex Enhancing the Radiation Sensitiv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Esophageal cancer Cells》的论文宣讲。会场外,66篇论文进行大会墙展交流。今年的学术论文及宣讲选题征集,得到了各院系、附属医院的积极响应,数量和质量都创历年最高,经专家认真评审,评选出了最佳组织奖,最佳论文奖,最佳宣讲人奖,宣讲人一、二、三等奖,最佳提问奖,最佳点评指导教师奖。其中,将近半数的学术研究,不约而同地指向肿瘤防治,既是对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也是对人民群众最关切病种的最佳回应。●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得“最佳组织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闫欢、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段富交、杨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静、卢春亚获得“最佳论文奖”。●药学院赵丽娟获得“最佳宣讲人奖”。●第一附属医院石晓娟获得“宣讲人一等奖”。●基础医学院徐佳、附属肿瘤医院罗辉、药学院赵洪娟获得“宣讲人二等奖”。●附属人民医院时明月、第三附属医院李涛、第五附属医院张凯、第一附属医院丁显飞、基础医学院杜鑫辉、附属肿瘤医院张九阳、公共卫生学院王迪获得“宣讲人三等奖”。●基础医学院郭雅欣、第一附属医院平玉获得“最佳提问奖”;医药科学研究院代丽萍获得“最佳点评指导教师奖”。副院长宋永平主持闭幕式闭幕式上,张建功同志作总结发言。他说,本次论坛上,我们聆听了王良启副主任、谷振清副书记、关绍康副校长的重要讲话,他们对医学教育、学科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新要求、新希望,必将激励我们勇攀医学高峰。我们听取了樊赛军教授、陈苏宁教授的专题报告,以及各位导师的谆谆教诲。12名青年才俊围绕“聚焦前沿、关注健康”做主题宣讲,17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点评,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了博士人才学术交流。本次论坛在郑州大学校党委、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郑大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医学科学院等院系和各兄弟单位共同努力下,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向大家再次表示真挚感谢!未来,河南肿瘤防治事业,我们与郑大各院系和各兄弟单位将共同努力,深化交流,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医学科研水平,为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文:常 榕
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南省的省属大学,211工程大学的郑州大学,它:的医学类专业也是非常强大的,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也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在全国开设288所医学类专业的院校中,它.的综合实力排在第26名。那么,具体的专业表现又如何呢?具有43年丰富高考志愿填报经验,且无一例考生滑档的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张帆老师就为您介绍如下:郑州大学医学院的护理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特别强大,排在全国A类,具有非常振撼的专业实力。郑州大学学生的业余生活。它的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都排在全国B+或者B类,具有非常鲜明的专业特色和比较强大的专业实力。
医学发展是国家大计,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近日,软科基于对全国医学门类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毕业院校的统计,发布了"2020软科中国大学造就杰出医学校友排名(百强)"榜单,郑州大学位列第20名,表现突出。排名指标:造就杰出医学校友指学校的本科、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中,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现任或曾任三级甲等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统称医学人才)以及成为医学门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统称医学门类学术人才)等的人数。一名专家属于具有多个头衔和身份的医学人才,只统计一次;一名专家属于具有多个头衔和身份的医学门类学术人才,只统计一次;一名专家在一所大学获得两个或以上学位,也只统计一次。郑州大学医学院创始于1928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1958年学院迁至郑州,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7月与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2018年10月,郑州大学医学院成立,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郑州大学的医学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特色优势,在河南省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学校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为国家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65‰。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细胞与基因治疗、癌症化学预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近5年来,医学学科已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43项,省部级2728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3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477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Gut》《Jama》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人才培养是医学办学的根本和基础。90多年来,郑州大学培养了以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胡佩兰教授,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张效房教授,中国科学院阎锡蕴院士等为代表的4万余名优秀医学人才,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效房教授荣获全国"最美医生"称号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系统有192位同志支援湖北,新华社记者拍了郑大二附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征时的照片,并向全世界发了通稿。他们坚定的眼神,在大难面前的承担和情怀,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时代新使命,郑大医学院将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树立"大健康"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坚持立德树人与文化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医学专业,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百家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本文部分素材来源:软科、郑州大学官网、官微、郑州大学医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