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政治”这个词(学术论文原创)天无私覆

如何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政治”这个词(学术论文原创)

有关于政治这个词,我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高中三年间,想必文科的朋友理解很深,但是我不敢苟同,和多数人不同,我所理解的政治并不是大多数人对政治的那种影响,政治是什么?政治有什么用?政治怎么学?这是我们今天着重要探讨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批判与革新的三个问题。下面将进入正文,各位可能会对这种枯燥的学术论文感到很烦躁,但是我希望各位耐心的看完,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满天星空,可能在很久以前的地球,那时候还没有人类,所有的一切在时间的规律中循序渐进,当某一天,流星像往常一样划过天空,地球的自转进入安眠,大地上的恐龙早已沉睡,人类,在一堆猴子中苏醒,关于人类是否起源于猴子,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详细请参见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当人类产生,当渺小的人类的身躯在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是,人类于是开始团结在一起合作,大家共同御敌,团结协作,男人们出去打猎,女人摘野果,于是,就产生了社会,社会进而产生了政治,那么,从这里得出第一个结论,政治起源于社会。在研究政治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先把普世的政治的含义先解释一下政治,它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政治是一种社会力量,也可以指管理国家的行为,那么我们直接简要概括,政治的普世含义,就是社会力量,管理行为。这是由前人所总结出来的政治的含义,下面我将论证我的思想,何为政治,我觉得,政治是一种关系,比起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我认为,政治就是明的社会契约,卢梭有一本书就叫社会契约论,在这里面,卢梭指出,整个社会的运行,人与人之间是有一种社会契约在里面的,这个概念比较的抽象,我们用比较通俗等我话来说,就是所有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他自出生就与这个社会签订了一份无形的契约,你会自觉的按照这些契约与这个社会默契的进行一些互动,比如,你会自觉的在社会中劳动,为了你在这个社会中能够生存,这是经济方面的,你会自觉的参与投票,为了你能更好的生活,这就叫政治方面,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要给政治下一个定义,政治就是人在社会当中所做的一切与社会有关的行为或是思想。政治不只是属于统治阶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政治,比如,张三今天娶了一个老婆,老婆表示愿意嫁给他,他们在社会的见证下缔结契约,这就是一种政治活动,社会是由每一个家庭构成的,如果说一个大的社会需要有管理,那么一个小的家庭就有管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管是家庭中的哪一个人颁布规划命令,其他人去遵守,这就是政治,我们把范围再进行缩小,一个人,他利用或是发动他身边的关系,人脉,进行对自己的规划,对别人的规划,只要这是属于一种管理行为,是在社会中进行活动,它就属于政治。下面的政治有什么用,政治怎么学,因为篇幅问题想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上接着讲述,请大家耐心观看。

皆有以养

政治如何做笔记?一篇文章给你讲懂!

1如何做政治笔记政治由于考核内容很多,如何做笔记就显得有些重要,下面介绍一些小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核心原则:宏观把控/微观细化/关键词/联系性/横纵结合/专题化。1、宏观把握:对不同书目章节内容大致了解,形成体系。2、微观细化:对重点的知识点反复记忆,细化内容(如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的著作,主要内容是什么)3、关键词:笔记≠抄书,把关键词简化记录并让自己看懂就好。4、联系性: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可能有联系,比如毛中特和近代史之间就可以结合复习。5、横纵结合:很多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不同时期又有独特点。比如,侵华战争有哪些?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又是什么?6、专题化:将知识点专题形式整理。如:矛盾考点有哪些?每届党代会的主要内容意义是什么?小技巧:1、框架图:由于内容的庞大,很多人对于政治感觉一抹黑,难以下手。其实,做好框架图,列好大纲就能够很好的从宏观把握。由书到章,由章入节。2、留白:在顺序性学习复习的同时,建议在右侧留白,并且在章节结束后留白。通过后期的习题练习,复习,补充自己的知识盲点,细化自己未注意的知识点。3、不同颜色记录:不同的颜色能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如题目红色,内容黑色,关键词标绿等。不过不建议太多,容易造成知识点混乱。4、书本并用:第一遍可以通读辅导书,简单勾画关键词,通读完成后根据理解,大纲完成笔记整理。2重点科目重点分析不同科目由于性质要求不同,可以有不同做笔记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仅供大家参考。1马原简介:马原主要内容是哲学+政治经济学,这些内容更侧重于理解,试卷上的考题全都是按照哲学的理论系统出的,答案也就必须按照理论系统回答,想要弄明白考题的设置以及理清楚答题的思路,就一定要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方法:(1)框架法:根据要点做自己的框架图,这方面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参考辅导书。后期要自己去默写框架。(2)例题分析法:参考历年真题,根据习题考核的知识点,整合真题所考核的知识点,学习答题视角。比如,矛盾都考核过:矛盾特殊性,同一性,矛盾的对立统一等等,都是通过哪些例题形式展现。2毛中特简介:主要阐述中国的各种理论体现及发展脉络,重点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核记忆与理解并重。方法:(1)框架图:帮助理清思路。(2)专题法:通过关键词整理不同领导人的核心思想,主要贡献 。3近代史简介:近代史主要是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考题侧重于记忆。方法:(1)时间事件法:根据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理顺历史事件。(2)专题法:重视重点事件的细化,专题性整理,如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整理。(3)细节记忆:近代史每年都会有细致知识点的考察,如谁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黄花岗起义领导人是谁?通过不断的做题,不断细化记忆内容。4思修简介: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修养的介绍,侧重记忆。方法:(1)框架法:理清不同章节内容,记忆重要语句。(2)习题记忆:思修很细,要通过习题不断整理细小的知识点。5当代与时政简介:主要内容是一年以来中国及世界的各项重要事件。侧重记忆方法:1)关键词整理:很多时候记忆一下时间,事件,主题,一句话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2)专题化:专题对于重要事件是十分重要的,如十九大一次会议内容,十九大二次会议内容。通过专题记忆做出更好区分。3误区做笔记可能很多人有误区,下面简单和大家聊一下。1、做笔记=抄书?不,这是最最最大的误区,笔记是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更精炼简化,通俗易懂。2、一定按顺序?不,笔记是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创造性,完成符合自己的理解的笔记。3、笔记要全?不,笔记可以全一些,不过更重要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要学会合理舍弃那些从来没有考过知识点。4、笔记是再述?不,笔记是对内容的简化,同时也更多是知识点补充。要重视留白内容。政治尽管看起来内容很多,不过相信通过上面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好政治笔记,完成复习,取得高分。

身为刑戮

孙大千列绿营政治人物论文争议质问民进党:在怕什么?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国民党高雄市长补选参选人李眉蓁近日被质疑论文抄袭,岛内政坛论文风波再起。国民党前“立委”孙大千今日(26日)在脸书发文表示,论文抄袭严重违反学术伦理,原本就是一种零容忍的行为。李眉蓁既然已经公开道歉,并且申请撤销学位,接下来的是,民进党是否要用同样的零容忍标准,来处理党内政治人物的论文争议。孙大千脸书截图孙大千认为民进党发言人应该回答的几个问题。第一,论文当中拼字错误连篇,论点错误不断,是否代表这篇论文大有问题?难道蔡英文不应该站出来为自己的论文说几句话吗?第二,“刻意抄袭”和“抄录不当”的界线究竟在哪里,难道陈建仁(无党籍,曾以蔡英文副手身份参加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当选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不应该站出来说清楚吗?第三,如果90%算是抄袭,那么,50%、25%算不算是抄袭?难道这些被点名的民进党籍(注:原文如此)政治人物不应该站出来解释吗。孙大千还说,民进党发言人宁愿长篇大论地来牵拖国民党是否有网军的问题,却不愿意花一点时间来面对党内重量级政治人物的论文争议,显然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到底是在怕什么?据媒体此前报道,陈建仁曾于2015年被质疑涉“论文抄袭事件”,陈建仁回应事件时声称,是“抄录不当的瑕疵,而不是抄袭的论文”。此外,据台湾《联合报》报道,10年前,现任蔡办秘书长、当时代表民进党参选台中市长的苏嘉全也曾经卷入论文抄袭风波,甚至当时连苏嘉全论文雷同的比例、与被抄袭者的关系都被列出。当时苏嘉全曾控告爆料的国民党“立委”邱毅,2年后检察官认证论文“确实有许多雷同”,提出不起诉。而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也曾被质疑博士学位、论文造假。被质疑论文抄袭后,李眉蓁23日召开记者会,落泪鞠躬致歉,也宣布放弃中山大学在职硕士班学位。22日,李眉蓁曾发表声明说,要检验论文应该一视同仁,点名蔡英文如果愿意出面回应,她也会按照蔡英文的标准回应,应该一视同仁。蔡英文23日上午被媒体问到此事时,一度吞吞吐吐,连说8次“Errrr(呃)…”,并赶紧宣称自己的论文“没问题”。有岛内网民对此反讽,“这题拿给蔡英文答,有点强人所难。”(作者:张丽媛)

梦巴士

孙大千列绿营政治人物论文争议质问民进党:不愿面对到底在怕什么?

【环球网报道】国民党高雄市长补选参选人李眉蓁近日被质疑论文抄袭,岛内政坛论文风波再起。国民党前“立委”孙大千今日(26日)在脸书发文表示,论文抄袭严重违反学术伦理,原本就是一种零容忍的行为。李眉蓁既然已经公开道歉,并且申请撤销学位,接下来的是,民进党是否要用同样的零容忍标准,来处理党内政治人物的论文争议。孙大千认为民进党发言人应该回答的几个问题。第一,论文当中拼字错误连篇,论点错误不断,是否代表这篇论文大有问题?难道蔡英文不应该站出来为自己的论文说几句话吗?第二,“刻意抄袭”和“抄录不当”的界线究竟在哪里,难道陈建仁(无党籍,曾以蔡英文副手身份参加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当选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不应该站出来说清楚吗?第三,如果90%算是抄袭,那么,50%、25%算不算是抄袭?难道这些被点名的民进党籍(注:原文如此)政治人物不应该站出来解释吗。 孙大千还说,民进党发言人宁愿长篇大论地来牵拖国民党是否有网军的问题,却不愿意花一点时间来面对党内重量级政治人物的论文争议,显然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到底是在怕什么?据媒体此前报道,陈建仁曾于2015年被质疑涉“论文抄袭事件”,陈建仁回应事件时声称,是“抄录不当的瑕疵,而不是抄袭的论文”。此外,据台湾《联合报》报道,10年前,现任蔡办秘书长、当时代表民进党参选台中市长的苏嘉全也曾经卷入论文抄袭风波,甚至当时连苏嘉全论文雷同的比例、与被抄袭者的关系都被列出。当时苏嘉全曾控告爆料的国民党“立委”邱毅,2年后检察官认证论文“确实有许多雷同”,提出不起诉。而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也曾被质疑博士学位、论文造假。被质疑论文抄袭后,李眉蓁23日召开记者会,落泪鞠躬致歉,也宣布放弃中山大学在职硕士班学位。22日,李眉蓁曾发表声明说,要检验论文应该一视同仁,点名蔡英文如果愿意出面回应,她也会按照蔡英文的标准回应,应该一视同仁。蔡英文23日上午被媒体问到此事时,一度吞吞吐吐,连说8次“Errrr(呃)…”,并赶紧宣称自己的论文“没问题”。有岛内网民对此反讽,“这题拿给蔡英文答,有点强人所难。”

方济各

教育部:严肃处理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中新网10月12日电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意见》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出严把考试和毕业关,严肃处理各类毕业设计(论文)学术中的不端行为,严格毕业要求,严把学位授予关,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管制度。具体问答情况如下:问:《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答: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批示指示,强调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书写奋进之笔、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迫切要求。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全体会议召开以来,高等教育战线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奋进之笔”为总抓手,出台“新时代高教四十条”、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迫切要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三是落实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系统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主旋律,通过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加强组织保障,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问:《意见》在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出哪些具体举措?答:高等教育要适应世界潮流和时代变化,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意见》围绕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提出四个方面具体举措。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建设一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坚持学生中心,将严格管理与精心爱护相结合,通过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提高学生自主支配学习的时间比例,探索建立书院制等学生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三是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通过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提高课程建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通过改进实习运行机制,优化实习过程管理,建设共享型实习基地,提升实习效果;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加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向学生开放力度,统筹规范科技竞赛管理,强化科研育人;通过完善教材建设体制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水平专家学者编写优秀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四是严把考试和毕业关。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坚决取消“清考”,严肃处理各类毕业设计(论文)学术中的不端行为,严格毕业要求,严把学位授予关,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过程监管制度。问:《意见》在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方面哪些举措?答:质量提升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高等学校要把质量文化当作推动大学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打造高等教育“质量中国”品牌。《意见》围绕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提出四个方面具体举措。一是完善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通过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实现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二是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按照专业建设“小逻辑”服从国家发展“大逻辑”的要求,通过加快构建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三是完善学士学位制度。通过设立辅修学士学位,推行辅修专业制度,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展机会;实施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促进不同特色高校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完善专业认证制度,有序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本科专业三级认证工作,建立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本科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推进质量革命,树立质量品牌。问:《意见》在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方面提出哪些具体举措?答:高校教师的第一身份是老师、第一工作是教书、第一责任是上课,要引导老师努力做到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高超、技术娴熟,主动承载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意见》围绕引导教师潜心育人,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基层教学组织是夯实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基础。通过加强教研室、课程模块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二是完善教师培训与激励体系。加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岗前和在岗专业科目培训,提升教学能力。鼓励高校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设立荣誉证书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健全助教岗位制度。通过明确助教岗位职责要求,完善选拔、培训、评价、激励和反馈的全流程助教岗位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助教队伍建设。四是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明确各类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课时,切实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推动教授到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问:《意见》在加强组织保障方面提出哪些要求?答:《意见》围绕加强组织保障,提出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加强党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加强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党建和思政、教学和科研一线,切实把走进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落到实处。二是完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明确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总体目标、重点内容、创新举措、评价考核和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配套,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来源:中国新闻网

木笔

北大“学霸”陈玉珍:普查台湾政治人物论文

中国国民党高雄市长补选参选人李眉蓁,硕士论文抄袭风波爆发后,持续引发外界关注。对此,国民党“学霸立委”陈玉珍,更赞成全面普查政治人物的论文,给大家警惕。另一名同党“立委”林为洲则说,谈到学位,他很有感。不过,多年过去了,他认为“从工作中学习,比学位重要,这是我后来的心得。”拥有台湾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名校学位的陈玉珍表示,社会上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导致很多政治人物“洗学历”,只是在职专班学生以职场表现取胜,可检讨有无撰写学术论文的必要性。对此,林为洲则说,自己从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自己考上台大历史研所(艺术史组),整整念了四年,论文写不出来而放弃,还因此丧失预官资格,当了近两年大头兵,“没能拿学位,总是让人泄气。”林为洲透露,刚开始选举,还会写学历为研究所,又不敢写硕士,遮遮掩掩,唉,然后又看到一堆在职专班的硕士、博士,很不服气,不过多年下来,早已平常心,因为他已懂得从工作中学习,这比学位重要。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合租客

研究生写论文,要不要蹭蹭热点?

昨天和一名研究生同学聊天。她有个同学在西南大学读书,围绕着建国七十年以来的某个教育问题写了一篇论文。三月份写出来,交给导师审阅。导师8月份左右反馈修改稿,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修改的相对满意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从投稿到文章被录用的周期一般两三个月,再到杂志把文章刊印出来,那就是明年的事情了。即使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刊印出来文章,还有意义吗?时效都已经过去了啊!于是,该同学满心郁闷!研究生写论文,蹭不蹭热点这位研究生的经历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研究生写论文,要不要紧跟热点?有同学第一反应可能是肯定要跟热点呀,不跟热点,去研究别人都已经研究过的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的确,科研论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生。某些问题都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就不需要你再从历史的兜兜里翻出来讨论了。热点问题确实是我们写论文时的一个重要选题来源。社会大众在关注什么,学术研究者们在关注什么,这些关注的热点都可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话题和对象。一、具有很强时效性的话题,跟不跟要看你的实力。写论文,很考验人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个话题,2019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你看到很多杂志从一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地刊登了一系列基于这个时间节点而展开的多个领域的研究。可是,我们在跟这种热点的时候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由于当前审稿和用稿周期较长,当你今年一月份想到写这个话题的时候已经晚了。我们倒推可知,那些今年发表的这类话题的文章,可能作者已经在2018年着手思考和写作了。也就是说,你想写这种时效性很强的话题,最好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第二,时效性很强的话题,也是非常新颖的选题,这是好事。但是,越新的话题,可能越需要你前期大量的积累。因为新的话题,就意味着期刊杂志上刊登的这类文章很少,你可以搜集到的已有文献很少,如果没有足够的科研实力,你很难在这个话题中生成有深度的观点。我们常说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你可能会留意到很多自媒体平台上的作者,他们遇到一个事件,极短的时间里就能写出具有大量素材,阅读性和深度兼有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就是前期的积累和储备。比如说,前面一段时间,英国集装箱39冰尸案发生之后,据报道里面可能有越南女子,因为越南一个家庭曾收到女儿的短信:妈妈对不起,我快冻死了。根据这个事件,有自媒体作者迅速写出一篇关于越南女性生存状况的文章。前期的积累和储备是隐藏于深层的冰山,这座冰山遇到外界热点事件就会快速从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成果。写论文也是一样的。没有前期的理论功底和思维训练,你的论文写作很难成功蹭到热点。二、时事政治类的话题,谨慎蹭热点。之前,我们也曾经写过一篇紧跟时事政治类的论文,选题的时候,很高兴,这是热点啊!但写作过程,确实非常痛苦。一是论文是研究和思考的成果,但是写作这类文章,如果实力不够的话,可能就会把它写成新闻汇编,写出来自己都觉得不想去看,更不用说发表了。第二,这类话题更新速度太快。当我们论文修改已接近尾声时, 这类话题的相关内容更新速度极快,需要把最新的会议精神等内容融合进论文当中,但是在没有深入学习之前,你能恰到好处地加进新的内容吗?更何况,有些话题你可能限于自身阅读所限,你不一定能够知道最近更新的内容。你写作、修改、投稿等系列流程的速度赶得上话题更新的速度吗?你天天追,很累!第三,时事政治类的话题,需要恰当的表述方式。你如果留意会发现,很多这种类型的文章都是那些大咖们写的,他们的理论功底深厚,语言表述方式会很恰当,但是,一般的研究生可能很难把语言表述的尺寸拿捏好,所以,即使你成功地把论文写出来了,可能期刊社也不一定会用。(END)你写论文时有没有遇到蹭热点的尴尬事呢?你是如何把握热点问题的?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我是赵赵的教育沉思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离而腊之

考研在即,关于政治,你需要知道这些

我们都知道,不管你学习的专业是文科类还是理科类,只要你选择了考研,政治这一科就是你避不开的一大障碍。对于理科生来说,政治还是比较难得。那么关于政治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考试结构,你都了解吗?下面让我来分享一些关于政治的信息,希望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名称:考研政治,全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属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公共课科目。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些课程在我们大学都曾学过。但因为是公共课,可能许多同学都没有太重视。试卷基本信息: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闭卷考试。各部分分值比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题型: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主要考察的都是基本知识、基本概念,需要你对政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会考察对原理、概念的掌握与理解,比较灵活,开放性大,会结合一些实例来让你进行概念、原理的辨别。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条形码:注意有两个条形码,一个是试题信息条形码,一个是考生信息条形码,要仔细粘贴,试卷特点:选择题题干内容一样,但选项顺序会打乱,所有在之后的核对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在复习时要注意的问题:一、单项选择题主要是考察基本知识,而多项选择题则考察理解,比较灵活,所以在复习时要做到理解和记忆相结合。二、答题要有条理,逻辑清楚。切记不要答成小论文,观点不明确,写成一大片,这样你的得分不会很高。三、专题复习。利用专题的形式。对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而采用专题复习也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四、主次分明。按照比例,抓住重点。五、关注时政热点。政治的复习一定要关注时政要点,对最近发生的大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六、答题时要学会使用专业的政治类的术语。这样会让你的回答更完美。政治的复习通常是在最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进行的突击复习,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对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大量刷题来机械复习,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而在考试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坚持到考完。不要中途放弃。

日夜无降

南哲访谈|张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张亮教授访谈(原文刊载于《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12期)前 言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70 年大体可以划分为“史前史”(1949-1978 年)、兴起(1978 年-20 世纪 90 年代初)、深入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初-21 世纪初)、大繁荣(21 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21 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走向大繁荣,但是也让人心生“忧虑”。未来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回归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入思考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从人头、学派的研究走向“问题式”的理论创新。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系高级访问研究员(2009-2010),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学者(2014)。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的研究。采访者:赵立,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访 谈Q 1张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这次学术访谈。您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建树颇多,但是回看您的学术起点,却并非这一领域。首先想请问您是在什么机缘之下选定这一领域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的呢?1995年,我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我在“偶然相遇”中投入业师张一兵教授门下,初窥学术研究之门径,先“好之”,再“乐之”,最终决意“以学术为志业”,成为一名哲学的“学徒”。记得我刚刚开始做“学徒”的时候,哲学还很“贫困”,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贫困”。从研究对象上讲,我的“学徒”生涯起步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学习与研究。事实上,我最初的几篇学术习作都聚焦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学解读。所以,整个硕士研究生阶段,我都乐在其中地精读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最终把青年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这一课题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1998年,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攻读博士学位。那时候,我已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很想继续耕耘这块熟土,进而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大显身手的主攻方向。可张一兵老师并不以为然。他始终告诫我们不能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但又必须及时走到当代。经过几番变动,我最终选定以阿多诺的早中期哲学思想为对象做博士学位论文,其成果就是2003年出版的《“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该书出版后得到了学界不错的评价,目前正在筹备出修订的第三版。我作为具有独立执业能力的高级“学徒”身份由此基本确立。在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我对法兰克福学派始终保持着理论兴趣,持续推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张亮 著2003年以后,在很多同行讶异的目光中,我告别经营多年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转向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从德国传统“跳跃”到英国传统。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图景上,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异军突起和大放异彩是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学术事件。不过,当我开始移师这一领域的时候,国内学界对此还所知甚少。在对英语世界的相关研究进行初步分析后,我发现,雷蒙·威廉斯和爱德华·汤普森在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和世界性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置疑的双核心作用。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合作导师钱乘旦教授。他对作为历史学家的汤普森的评论虽然不多,但总是让我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2008年,我结束对汤普森的个案研究,出版了《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爱德华·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同时期,我也对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做了一点研究。在汤普森研究之后,我开始转向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研究,首先解决了历史分期问题,厘清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英国谚语说:“要想明白事理,须作长期学徒。”不过,花开花落终有期,“学徒”迟早得满师,转正,进而成为“师傅”,招收自己的“学徒”。成为“师傅”后,我开始推动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再兴,引领国内学界逐步走向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的深处”。《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爱德华·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张亮 著Q 2您提到了在对英国马克思主义进行总体研究的时候,首先解决的就是历史分期问题。那么,想请问您是如何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分期划界的呢?在不少人的脑海里,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似乎是改革开放以后40年的事情。这不够准确。事实上,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就逐渐形成了“开眼看世界”的自觉与传统,只要客观条件具备,就会热情拥抱世界,学习、吸收国外的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相当重视对同时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即便是后来接受了苏联马克思主义正统,类似工作也没有完全停止。对于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言,新中国的成立确实是一个真正的起点,因为它意味着国外马克思主义最终获得了一种比较明确的定义方式:所谓国外,既是中国之外,也是中国认同的马克思主义正统之外。如果进行历史分期的话,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70年大体可以划分为“史前史”(1949—1978年)、兴起(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大繁荣(21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Q 3在一般研究者心目中,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起点却是1978年这个时间节点。您为何提出了“史前史”这一阶段呢?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阶段的呢?1978年,随着《哲学译丛》等杂志的陆续复刊以及《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的先后创刊出版,中国哲学界与世界交往的窗口再次缓缓而坚定地打开。正是在这些或公开或内部发行的资讯类学术期刊上,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流派、著作及思想得到爆炸式的集中报道,迅速为中国哲学界所知晓。1978年也因而成为很多人心目中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元年”。也正是在1978年之后的高光映衬下,1949年至1978年之间的30年便显得尤其灰暗和没有生气,以至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似乎是一个没有生命活动的“史前史”阶段。不过,当我们真正闯进这个“史前史”阶段就会发现,这里绝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蛮荒之地。首先,尽管世界对中国关上了大门,但中国哲学界却始终努力观察世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捕捉到了浮光掠影式的印象。其次,为了进一步掌握欧美哲学的当代进展,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陆续组织人员翻译、出版相关著作。再者,中国哲学界当时翻译出版了一定数量有关当代欧美哲学的评论著作,其中以苏联著作为主,兼及个别欧美著作。通过它们,中国哲学界对部分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哪怕是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认识。总的说来,在“史前史”阶段,我们对国外马克思主义主要停留在初步译介上,研究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尚未真正展开。尽管如此,这个阶段还是为下一个高光阶段的降临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尤其是在人员和理论两个层面。Q 4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势,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如您所说走向“兴起”阶段。您如何评价这一阶段的历史意义?随着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表著名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下子“千树万树梨花开”,生机勃勃地展现在中国哲学界眼前。在此后的10余年里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正式兴起阶段,而此时它还主要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眼前。兴起阶段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第一,研究人员数量有限,且主要集中于少数重点研究院所和大学。第二,研究主题体现了鲜明的中国关怀。对于萨特及其思想的研究成为那一时期备受关注的主题。第三,以基于国外既有成果的述评性研究为主,自主性研究尚未展开。第四,基本判断分歧严重。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判定成为学术讨论的焦点论题。回过头来看,兴起阶段的研究成果今天都只剩下了历史文献价值,但这一阶段的学术史意义却不容忘却。主要表现在:这一阶段的研究培育了一支将在随后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年轻学者队伍;确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意义;形成了通过西方马克思主义思考、解决中国问题的学术自觉;意识到了加强文献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油画《科学的春天》Q 5由于国际国内的变动,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重大挑战。但是您为何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逆势上扬,走向“深入发展”阶段呢?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原有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无疑构成了巨大冲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几乎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都陷入了危机,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平却在不断提升,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中最活跃、学术影响力最大、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个研究领域。原因何在?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仅没有受到外部变化的过多影响出现大的人员流失,反倒借助90年代几次博士学位点增设的机会发展壮大了队伍。其次,随着国内政治氛围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变得相对疏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因其学术性强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术声誉、影响力和吸引力都不断增强。最后,但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成,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讲的和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何其相似。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成为历史,我们依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代人。Q 6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您如何看待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繁荣局面?中国的学术人口规模决定了它具有西方学者难以想象的巨大学术生产能力。新旧世纪之交,人们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似乎已经被中国哲学界全面占领,再无什么未经开发的处女地了。这种状况引发了某些领军学者的深思。张一兵等教授引领学界开始思考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和“之外”的领域。因此我们看到,进入21世纪后,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依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开始有学者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出发,探索新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加之在2004年,中共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之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踏步迈入大繁荣阶段。突出表现就是,学术研究人口规模大、学术成果数量多、学术研究主题高度多样化、学术研究与西方思想生产基本保持同步。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式从“西方”扩大为真正的“国外”。作为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成长起来的一名中青年研究者,面对当前空前繁荣的景观,我当然是由衷地感到欣喜,但是内心却也生出了些许忧虑。Q 7面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繁荣局面,感到欣喜应为常理,但是您为何会心生“忧虑”之情呢?主要有三个原因吧。第一是忧虑我们初心的失落。我们关注、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服务中国自身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文化思想理论建设。对于这一点,前辈学者们始终非常清醒,也非常坚持。但是在今日,学术界的这种初心似乎失落了。我们似乎仅仅为了满足单纯求知的欲望,为了研究而研究,几乎不再思考研究本身的现实性问题。第二是忧虑我们历史方位感的缺失。近代以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落后于西方,需要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赶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关注、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在于此。但70年后的今天,面对包括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当代西方思想,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历史方位感,好像我们曾经是因而永远是西方的追随者,因此,过去需要今天同样需要效法它们。殊不知,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已不再是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今天我们已和它们处在同一历史方位中、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是“同时代的人”。因此,我们决不能再带着“跟跑者”和“学徒”的心态来看待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第三是忧虑我们学术鉴赏力的退化。有大见识,才会有大格局。做人、做事、做学问莫不如此。佩里·安德森定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列举出了13个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不过这些思想家在中国的被研究程度显然差别巨大。何也?因为我们有学术鉴赏力,能够自主判断哪些思想家更重要、更值得研究。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今天,面对琳琅满目的当代西方学术产品,我们似乎无法再做出有学术品位的判断与选择,只能听从偶然性的安排。习近平指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基于中国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鉴赏力,强化中国立场和使命担当,不断开创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局面。佩里·安德森Q 8从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出发,请您为未来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把脉”,不知您有什么看法?我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会继续保持甚至扩大目前的繁荣发展势头。当前中国正在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这就要求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充分吸收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才能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新使命有新要求。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对既有的研究理念与方式方法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才能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持续繁荣继续下去。具体说来,就要回归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入思考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从人头、学派的研究走向“问题式”的理论创新。Q 9您说我们要回归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可是我们在世纪之交才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拓展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什么未来我们又要重回西方马克思主义呢?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这一阶段,这可以理解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西欧社会变化了的历史情境中所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当代”形态。这种形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变化了的资本主义的新理解、对变化了的社会主义革命战略的新展望。总的来说,第一,从马克思主义跨越的3个阶段来看,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成就是巨大的。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对我们理解19世纪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理解20世纪以来的欧美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修正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框架。没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就不可能形成如今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理解的边界和框架。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地位是极高的,它反映的是真正具有思想成就的思想运动。第二,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视野的开拓和理论问题的提出有重大意义。相较于第二国际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时序差别、思想史差别。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给出了一种具有实证主义色彩的理解方式,这种理解方式很快就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给出了一种与时俱进的、符合时代的哲学观念转化范式。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一定要和时代相结合、和时代基本的精神追求相结合。历史地看,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只是一种过渡阶段的理解方式。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站在20世纪哲学的思想高度上,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新变化给出了一种有时代高度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气质的解读范式。相较于苏联马克思主义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维度,亦即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民主政治的维度。我们今天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中介而实现的。没有西方马克思主义有思想高度和学术高度的冲击,我们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能达到什么水平是难以想象的,很可能还停留在新康德主义的框架中。第三,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图景和思想走向。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到世纪之交这个时间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术发展被集中重新塑造,在这个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的主流哲学思想,在历史地进入到中国社会之后,对中国的思想界和知识界进行了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升级改造。因为它深入到了那个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生产的基因之中去。作为对照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例如齐泽克等人,不过是一种网红式的存在,无法深入到时代精神生产的深层部分,也就不能成为当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引领者”,而只是我们平等的“对话者”。在某种程度上,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生产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理论背景板。Q 10我国学者在世纪之初就已经开始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但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状况似乎并不理想,国内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难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相提并论。您为何提出未来的发展要关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又要研究哪些内容呢?从过去的二三十年来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状况并不太好。在苏东剧变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虽然依旧得到延续,但是随着原有理论家的凋零,最终走向了历史的终点。国内关注不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学界的视野整体从东转向了西,社会主义阵营的研究关注度明显减少。加上苏东剧变的影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退隐到思想史的“黑幕”之后。第二,在历史上,我们和东欧国家的思想接触就很少,对东欧的认识也主要通过苏联和西方作为中介。但是,在当代重新理解东欧的问题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东欧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与苏联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有国情特色的探索与反思。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根本问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为对象,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和逻辑范畴等诸方面,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突围”是值得国内学界充分挖掘的“矿脉”。重访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首先,我们需要在苏东解体前后的背景下,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进行再审视,甄别“四个主要流派、两个代际、十余位思想家、超过半个世纪的思想发展历程”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看到,被认为具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背景的学者,其实分化明显。有些学者至死都是共产党人,而有些学者很早就出现了变质。我们要把苏联解体之后和解体之前的态度结合起来加以判断,在未来的研究中,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其次,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政治诉求进行总结与梳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深刻介入各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之中,并且理论效应“溢出”,影响了欧美新左派运动。这种社会历史效应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并力争为我所用。最后,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思想史中的地位进行判定。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是苏联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说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主的当代西方思潮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相互呼应下产生的地域性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历史地位进行客观评价。Q 11私以为开辟新的研究视角就意味着学术研究范式在某种程度上的创新,而创新有时候就意味着某种挑战。所以想问一下您为何要转向“问题式”的研究之途呢?过去我们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是以时空为轴心来进行研究。而未来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要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理论体系,就要从人头、学派的研究走向“问题式”的研究。这个维度的核心不再是研究西方学者具体说了什么,而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创新的角度来思考他们的工作,思考他们为何这样去说。这些学者当年对理论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很多观念,而这些观念都是由马克思主义始发,提出之后迅速扩张,成为时代的基本范畴。因此,我们后续的研究要以核心概念、问题为中心进行追溯。超越具体的概念和问题,思考概念和问题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为什么能超越时空的有限性产生深入而持久的影响,为流派确立思想史中的地位做出重要贡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概念术语比进行理论建构更重要。接下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走向问题史、概念史的研究,通过概念、问题的提出、传播、发展、扩散来追溯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经验问题。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当代中国在理论创新和话语权方面仍有缺失。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40年中实现了如此巨变,这一成功实践的背后必然蕴含着成功的理论。但是这一理论需要总结出来、传播出去。但是我们现在恰恰在这一方面存在短板,需要我们通过概念史、问题史的追溯去思考如何走向理论创新本身。我们要从“照着说”转变为“接着讲”,沿着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开拓的道路,在21世纪讲好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故事。但是往下说什么、怎么说就要通过理论回顾来解决。这要超越以个人、学派为中心的研究,走向以概念、问题为中心的研究,研究的目标就是探索理论创新之道。实践与文本编辑:郭富宁

芙蓉诀

洛克的第二篇论文是政治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本之一

在这是他的两部政府论文中的第二部分,约翰洛克审视了人类从其原始的自然状态向公民社会的过渡。人们可以通过他们对现代读者的熟悉来看待洛克思想的持久影响 - 古典自由主义的根源在这里,洛克的许多论点预示着当代关于政府,自由和财产权的争论。本版本中的介绍和注释旨在将工作置于语境中并防止误解,而不会推进任何特定的学术解释或只是总结洛克的推理。此版本源于广受好评的Broadview社会和政治思想选集 并坚持选集的格式和高标准的准确性和可访问性。Broadview社会和政治思想选集由Andrew Bailey(圭尔夫大学),Samantha Brennan(西安大略大学),Will Kymlicka(女王大学),Jacob Levy(麦吉尔大学),Alex Sager(波特兰州立大学)编辑,和克拉克沃尔夫(爱荷华州立大学)。注释“洛克经典的政治理论文本的优秀版本。引人入胜和易于理解的介绍吸引读者了解洛克在政治和哲学方面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他的思想不断激发的一些最重要的辩论。带注释的文本为学生学习使用较旧的政治语言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Torrey Shanks“洛克的第二篇论文是政治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本之一,也是政治学生的必读书籍。这个版本有一个无障碍的书面介绍,为工作设置背景,发挥其历史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在其中找到最突出的概念和问题。它还提供了深思熟虑的问题,有助于指导课堂讨论。“ - 西弗吉尼亚大学的Richard Vernon“随着时间的推移,洛克的第二篇论文越来越难以让学生理解。该版本在介绍和笔记中的独特贡献是进一步为学生提供真正参与和理解主要文本的工具。“ - 爱荷华州立大学Alex Tuck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