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彼故知之

读《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本论#18世纪中期,政治经济学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在此后百年的时间内,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以及没有找到以客观标准为依据的科学方法。导致他们的政治经济学,始终是围绕本阶级利益来讨论问题,而没有从社会和历史的整体关系上来进行研究。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怎样增加国民财富”。他认为,增加国民财富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提高在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分工;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主题就算阐述“分配规律”。1819年,如让·沙尔·列果尔·西斯蒙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提出,政治经济学是以“人的物质福利问题”为研究对象。19世纪40年代,工作后的马克思开始涉及政治经济学研究。他首先意识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紧密结合的。1844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大纲》中指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私经济学”。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完美的避开了社会集中中的具体矛盾”。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性,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具体的表现是:①人与劳动活动相异化。②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初步用“异化劳动”的概念,推导出“私有财产”的范畴,再接触这个范畴来阐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异化劳动”之所以成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发点,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每一个范畴,买卖、竞争、资本、货币等,都是异化劳动范畴的展开表现。2、异化劳动表现为人们经验所能感受到的现实存在,是一个国民经济事实。此时的马克思,还未意识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社会生产关系。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这也是为什么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只关心本阶级的利益,而不能从整体上考虑全社会利益的原因。马克思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理论观念”的社会结构理论。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社会关系的实质,就算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关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证实这种社会生产关系。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马克思已经把“社会关系”看作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并提出:每一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这是后来“社会阶段论”的初步阐释。《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刨析了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正式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马克思是从“总体”上来考察全部的生产,又从生产总体的内部各要素来具体刨析彼此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生产是经济运作的决定性因素。分配是社会成员的活动,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以及生产成果的分配。教化是人们互相教化劳动产品。消费是人们使用物资满足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过程。马克思通过分析后得出结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原生关系”,国家形式、法和家庭关系是“非原生关系”。物质生产决定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决定文化、宗教和政治的发展等。马克思还敏锐地察觉到文学和艺术等一些特殊要素,并非跟物质发展是同步一致的,而是由错综复杂的情况决定的。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的论述主要又有如下几点:1、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关系。这是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法律和政治,并且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来与之适应。3、物质生活的生产关系,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政治和精神生活过程。4、人类的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5、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与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6、判断时代的变革,不能以意识为根据,而是要从物质生活矛盾来分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来考察。7、无论何种社会,在他能够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灭亡的。更高层次的社会,在他物质条件成熟之前,是不会出现的。8、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化大生产是对抗关系。简述《资本论》:资本主义逐渐走向穷途末路简述《资本论》:共产主义点亮了希望的灯塔读《资本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贡献说起

不食五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构建及研究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建立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关键是增强其理论指导力和现实解释力。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在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讲好中国故事,把成功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思想和观点学理化、系统化;二是从研究对象、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准确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特征;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同,还要走向世界,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同。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看来,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学。他们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来看待中国的经济思想,认为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要求,因此便认为中国没有经济学;他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只需要把中国作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案例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有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然而,中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已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都难以正确说明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是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成功指导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向前迈进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有着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每一次的重大进展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推进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又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明确了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而明确了改革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推动了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并且明确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制度理论的突破,推动了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理论突破,推动了基本分配制度的改革,激发了创造财富的各种源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创立开始,就有着所处时代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具有了新时代的特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进一步凸显出发展的特色,不仅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要指引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都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突破,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映了经济运行理论的重大突破;“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突破;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和精准扶贫三大攻坚战,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反映出发展方式理论的创新。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有自己的经济学,但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如何构建,这涉及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学理化和系统化这一核心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主要涉及以下重点内容:首先是目标和问题导向。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相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增进社会财富、谋求全体人民的幸福,建立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意味着研究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不能从先验的规定出发,必须从现实问题出发。明确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是问题导向的具体体现,当前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阶段性特征引申出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针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便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其次是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当今时代的经济学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范式。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有如下基本规定:第一,基本立场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其当代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学;第二,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生产关系,其当代特征是更为关注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第三,基本任务是阐述经济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其当代特征是更为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规律研究;第四,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于这些规定,其他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范式不能摇身一变就成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近年来,一些学者基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采用通用的数学模型加上中国的数据,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自称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或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实际上,这些研究只是用西方经济学来研究中国案例,本质上还是西方经济学,即使在西方经济学界,也不承认其为中国学派的经济学。再次是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资源: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这三个方面同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笔者在这里特别强调两个话语资源。一是《资本论》的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的话语资源。有人认为,《资本论》中反映资本主义的范畴不能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明显的例子是过去对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两个概念讳莫如深,现在,我们不仅使用国有资本的概念,国家对国资的管理也转向以管资本为主,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也早已得到了确认。很显然,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使用的范畴和原理都不愿意使用,何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呢。用好《资本论》的话语体系的关键,是使用《资本论》中相关概念时要赋予其生产关系方面的规定。二是西方经济学的话语资源。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不属于同一个范式,但对西方经济学的某些话语和范畴不能全盘否定,面对共同的研究背景、共同的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中解释当代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新现象而产生的话语和范畴,排除其阶级属性外不乏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科学成分。我们可以有选择地批判吸收西方经济学中的某些概念和理论,这主要涉及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领域。例如:微观经济运行领域中的资源配置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宏观经济领域中的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理论,逆周期调节理论;经济发展领域中的创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些概念也可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对某个经济体进行经济分析,通常涉及三个层面:一是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层面的分析,二是经济运行层面的分析,也就是资源配置层面的分析,三是经济发展层面的分析,比如对发展中国家如何迈向现代化的分析。长期以来,经济学科似乎有一种分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侧重在生产关系层面的分析上,经济运行层面的研究交给西方经济学,经济发展层面的研究交给发展经济学。如此一来,政治经济学就只剩下几个关于生产关系的原则性规定和教条,具体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问题似乎由西方经济学理论作指导。实践证明,这种学科分工是不准确、不科学的。马克思当年的全部政治经济学写作计划包括6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资本论》只是其6册计划的一部分,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部,因此,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部内容。这也提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阐述服从于发展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运行规律,同时还要提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如何运行的理论,以及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的经济发展的理论。简单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经济制度的优化,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和经济体的发展。就经济运行来说,制度分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运行分析的起点,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的作用方式和机制,寻求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如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市场经济的运行和调节机制。服从于资源最优配置的目标,经济运行的微观分析关注效率,宏观分析则关注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基于经济运行效率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建立的经济运行机制要做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就经济发展来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问题就是现代化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必须进入生产力领域,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否则就难以科学指导中国的经济发展。当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发展问题不只是生产力问题,离不开对生产关系的分析,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产生的理论才能准确指导中国的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研究生产关系又研究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优势所在。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拘泥于对生产关系、对经济制度层面的研究,对经济运行和发展层面的基本问题一定要有话语权,实际上就是对中国自己的经济运行和发展要有话语权。具体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是已经有定论而且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毫无疑问要把这些改革成果学理化、系统化,但不能停留于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更为现实的层面,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制度的实现形式的研究,比如: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产权制度和产权结构的安排,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现形式,等等。(作者:洪银兴,系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资深教授)

传教士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超星学习通APP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章节测验答案国际贸易理论(一)1【单选题】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内容不包括()。BA、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策B、开放的微观经济学C、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D、开放的宏观经济学2【单选题】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准可以通过()坐标去衡量。CA、速度、效率B、生产力、生产率C、微观、宏观D、稳定性、可持续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BDA、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B、在资源有效配置下,如何实现国民福利最大C、在市场经济条件情况下,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D、在要素有限情况下,如何实现产出最大4【判断题】西方经济学就是讨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对5【判断题】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诞生。()X国际贸易理论(二)1【单选题】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不包括()。C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生产要素D、充分就业2【单选题】宏观经济学是()创立的。BA、亚当·斯密B、凯恩斯C、大卫·李嘉图D、大卫·威尔兹3【多选题】萨伊认为生产要素包括()。ACDA、资本B、价值C、劳动D、土地4【判断题】1355年的美国,就已存在有关国际贸易的统计资料。()X5【判断题】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着眼点是价格、交换、均衡、效益和福利。()对国际贸易理论(三)1【单选题】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两者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异同不包括()。CA、要素流动的自由程度B、经济交往的媒介C、经济运行的主体D、经济调控手段程度与范围2【单选题】现代经济学最大的难点问题在于()。BA、形而上学B、不确定性C、抽象能力D、稳定性3【单选题】曾成功预测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是()。DA、罗伯特·蒙代尔B、格林斯潘C、亚当·斯密D、克鲁格曼4【判断题】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5【判断题】大卫·李嘉图在古典经济模型中的经典假设是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是可以充分流动的。()X国际贸易理论(四)1【单选题】()的观点认为“国际经济学与国内区际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存在程度上的不同”。CA、哈伯勒B、凯恩斯C、金德尔伯格D、格林斯潘2【单选题】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跨越国界的流动。DA、货币B、劳动C、生产力D、生产要素3【单选题】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与经济关系。CA、经济行为B、经济调控C、经济活动D、经济机制4【判断题】哈伯勒认为“要在国际与国内贸易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对5【判断题】从国际经济学角度来看,货币是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X国际贸易理论(五)1【单选题】重商主义的目的在于()。A、利润B、分配C、强国D、生产2【单选题】比较利益学说是()提出的。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克鲁格曼D、罗伯特·蒙代尔3【多选题】西方国际贸易理论模型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A、贸易的基础B、贸易的机制C、贸易的模式D、贸易的要素4【判断题】贸易的基础可以只考虑利益的产生。()5【判断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持反对态度。()国际贸易理论(六)1【单选题】模型假定在生产过程中,单一要素的投入指的是()。A、资本要素B、生产要素C、劳动要素D、商品要素2【单选题】绝对利益学说是()提出的。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大卫·威尔兹D、詹姆斯·穆勒3【单选题】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是在()一书中提出来的。A、《国富论》B、《道德情操论》C、《论自由》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4【判断题】绝对利益说的几何证明中同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的叫做无差异曲线。()5【判断题】凯恩斯学派提出政府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国际贸易理论(七)1【单选题】古典学派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A、实验方法B、抽象方法C、假设方法D、归纳方法2【单选题】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为起点。A、资本B、价值C、商品D、劳动3【单选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提出来的。A、詹姆斯·穆勒B、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D、马尔萨斯4【判断题】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5【判断题】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前提之一就是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国际贸易理论(八)1【单选题】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指()。A、生产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脑力劳动2【单选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指包括()的抽象劳动。A、脑力劳动、体力劳动B、同质劳动、异质劳动C、物质劳动、精神劳动D、简单劳动、复杂劳动3【多选题】下列关于劳动的二重性说法正确的是()。A、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B、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C、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4【判断题】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认为贸易拓展,福利水平就会提高。()5【判断题】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1【单选题】阐述自由贸易主张的著作是()。A、《国富论》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C、《商业保护论》D、《论自由》2【单选题】下面关于贸易理论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从实践贸易中总结提炼出来的B、是推理和归纳的过程C、建立在现实问题基础之上提出来的D、是逻辑的演绎和抽象过程3【单选题】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前提中()和贸易无关。A、劳动价值B、要素C、收入分配D、利益分配4【判断题】在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中假设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5【判断题】大卫·李嘉图关于“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全球市场”的假定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二)1【单选题】李嘉图体系的两个矛盾是指()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矛盾。A、市场B、资源C、劳动价值论D、生产劳动2【单选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之所以叫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因为讲具体劳动的形式()化。A、抽象B、简单C、同质D、异质3【单选题】广义上说,“比较利益陷阱”是指一国根据比较成本进行资本配置时可能出现的()缺陷。A、阶段性B、过程性C、结构性D、功能性4【单选题】理论和历史都证明,完全按照自由贸易()原则建立的国际分工模式是一种不利于后进国家的发展模式。A、收入分配B、运行规范C、绝对利益D、比较利益5【判断题】从贸易实际角度来看,比较利益学说是非常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的。()6【判断题】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成熟。()7【判断题】中国经济复杂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一)1【单选题】机会成本概念是()提出来的。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哈布勒D、马尔萨斯2【单选题】古典学派的“三座巨星”不包括()。A、亚当·斯密B、约翰·穆勒C、马尔萨斯D、大卫·李嘉图3【多选题】在贸易理论模型中,坚持单一劳动要素投入这个假设,也就是需要满足()条件。A、劳动必须是抽象的B、劳动必须是唯一的C、劳动必须是异质的D、劳动必须是同质的4【判断题】《政治经济学原理》是约翰·穆勒所著。()5【判断题】相互需求方程式说明任何一种商品价格的确定,都是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二)1【单选题】国际市场价格一般贴近于()的市场价格。A、发展中国家B、欧盟国家C、发达国家D、国家联合体2【单选题】经济学中常用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创造的。A、埃奇沃思B、哈布勒C、马尔萨斯D、马歇尔3【单选题】提供曲线也称为()曲线。A、相互供给B、相互需求C、生产可能性边界D、无差异4【判断题】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一旦确定,利益也就分配了。()5【判断题】比较利益学说中两个国家发生贸易往来,发展越先进的国家所分享的贸易利益越多。()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三)1【单选题】贸易无差异曲线是()水平不变,反映进出口组合的情况。A、工资B、劳动C、福利D、资本2【单选题】《国际经济政策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所编著的。A、马歇尔B、埃奇沃思C、克鲁格曼D、米德3【单选题】用于表达国际市场国家内外均衡如何实现的分析工具是()。A、米德一般均衡贸易模型B、相互需求方程式C、古典学派贸易理论模型D、边际分析模型4【多选题】在现实的实际情况中贸易拓展会引起()的变动。A、贸易条件的恶化B、福利水平的下降C、福利水平的上升D、贸易条件的繁荣5【判断题】提供曲线的实质是相互供给的原理。()6【判断题】贸易无差异曲线等同于无差异曲线。()7【判断题】杰格迪什认为:“即使福利效应自身可以增加国家福利,贸易条件有可能下降很多,以至于使国家福利出现净下降。”()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一)1【单选题】“H-O模型”也叫()模型。A、赫克歇尔B、俄林C、赫克歇尔-俄林D、缪尔达尔2【单选题】所有价值的唯一源泉是()。A、商品B、交易C、回报D、劳动3【单选题】下面选项中()不属于H-O模型的假设前提。A、两国最大区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B、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C、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D、运输成本、需求偏好等影响贸易的因素不予考虑4【单选题】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是()。A、俄林B、马歇尔C、萨缪尔D、埃奇沃思5【判断题】“H-O模型”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的开始。()6【判断题】贝蒂·俄林创立了宏观经济学。()7【判断题】根据“H-O模型”可知,两国之间只有差异才能产生贸易。()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二)1【单选题】在埃奇沃思盒状图中,连接O点、E点和D点的线条叫做()。A、相互需求曲线B、贸易无差异曲线C、契约曲线D、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2【单选题】雷布金斯基定理研究的是()的变化差异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A、生产要素B、资本C、自然禀赋D、要素禀赋3【多选题】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研究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与()之间的关系。A、生产要素B、要素价格C、收入分配D、利益分配4【判断题】古典学派比较利益学说假设前提是要素在国际之间是完全流动的。()5【判断题】在埃奇沃思盒状图中,距离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高。()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三)1【单选题】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是()。A、约瑟夫·熊彼特B、华西里·列昂惕夫C、保罗·萨米尔逊D、罗伯特·梭罗2【单选题】H-O模型中()并非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A、劳动B、要素禀赋C、自然禀赋D、商品3【单选题】以下()可以用来合理解释列昂惕夫之谜。A、要素密集度逆转B、关税结构论C、资本密集型产品偏好论D、以上都是4【多选题】关税的功能体现为()。A、充实国库B、聚敛财富C、增进贸易往来D、保护本国薄弱产业5【判断题】H-O模型扩大了考虑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利益分配,比李嘉图理论更具有说服力。()6【判断题】列昂惕夫反论认为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生产和出口的是自己最丰裕的要素。()7【判断题】首次对H-O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是约瑟夫·熊彼特。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1【单选题】在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称为“人力资本概念之父”的是()。A、舒尔茨B、贝克尔C、克拉克D、列昂惕夫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加里·贝克尔的著作。A、《生育率的经济分析》B、《人力资本》C、《农业生产和福利》D、《家庭论》3【单选题】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中的“新要素”不包括()。A、人力资源B、研发C、信息D、劳动4【判断题】贝克尔的著作被普遍认为是芝加哥学派观点的典型代表。()5【判断题】CEO是首次财务官的英文缩写。()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1【单选题】比较利益学说中比较利益的产生和比较优势的建立基础是()。A、产品的不同B、成本的不同C、劳动生产率的不同D、技术的不同2【单选题】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是()提出来的。A、华西里·列昂惕夫B、约瑟夫·熊彼特C、M.对.波斯纳D、保罗·萨米尔逊3【单选题】()强调的是创新国和模仿国之间的技术差距。A、需求滞后B、反应滞后C、模仿滞后D、掌握滞后4【单选题】根据波斯纳观点,模仿国不包活()。A、西欧B、日本C、北美D、印度5【判断题】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源于营销学产品生命周期概念。()6【判断题】在国际贸易中国家的产品生产成本不同,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7【判断题】波斯纳认为在世界上只有美国是创新国家。()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1【单选题】互补型的贸易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发达国家生产出口()。A、初级产品B、高级产品C、工艺制品、资本品D、低成本产品2【单选题】产业最明显的特征是组成产业的厂商()相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A、劳动生产率B、资本C、市场要素D、生产投入要素3【多选题】一个国家想成为创新国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A、技术密集B、智力密集C、市场D、资本密集4【判断题】创新国产品出口到模仿国是借助于资本雄厚、交通发达。()5【判断题】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同样也需要经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等阶段。()产业内贸易理论(一)1【单选题】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称作()。A、技术差异B、同质产品差异C、垂直差异D、水平差异2【单选题】产业内贸易体现在()方面。A、品牌消费B、款式消费C、服务消费D、以上都是3【多选题】同质产品发生贸易的形式包括()。A、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B、大量转口贸易C、季节性产品贸易D、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4【判断题】只有同质产品才能发生产业内贸易。()5【判断题】银行属于因经济技术因素而产生的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二)1【单选题】“黑嘴”经济学家指的是()。A、凯恩斯B、克鲁格曼C、杨振宁D、波斯纳2【单选题】全球化背景下的强国标志是掌握()的权利。A、市场B、资本C、要素配置D、价格3【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描述正确的是()。A、产业内贸易已过时,现在是产品内贸易B、产业内贸易理论是一种分工的终结C、产业内贸易分析更符合实际D、产业内贸易对于福利的分析具有相应特色4【判断题】当代贸易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存贸易实践活动的描述。()5【判断题】现代产业内贸易时代既是理论创新的时代,也是务实的时代。()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一)1【单选题】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前提是规模经济存在和()。A、垄断市场B、完全竞争市场C、规模报酬递增D、市场的不完全性2【单选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的态度是()。A、不应干预B、可适度干预C、是扭曲行为D、完全正确3【单选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自由竞争和贸易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在()情况下。A、企业完全合作条件下B、完全开放市场条件下C、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D、政策完全支持条件下4【判断题】国家干预行为在新的规模理论证实在存在不完全竞争时,有其合理性。()5【判断题】市场结构变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背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二)1【单选题】通过贸易模型论证了贸易可以达到双赢的经济学家是()。A、李嘉图B、凯恩斯C、克鲁格曼D、亚当斯密2【单选题】哪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政府干预可以将国外厂商的利润转移给国内厂商,增加国民福利。”?()A、克鲁格曼B、凯恩斯C、亚当斯密D、李嘉图3【单选题】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认为()可以促进本国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并获得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A、自由贸易B、政府的支持和保护C、竞争D、垄断4【判断题】更加趋近于现实的国际贸易情况的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5【判断题】区域经济组织对于一国的贸易发展作用很大。()6【判断题】自由贸易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张。()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三)1【单选题】提出了“以保护进口来促进出口”理论模型的是哪个国家?()A、弗里德曼B、克鲁格曼C、贝蒂·俄林D、舒尔茨2【单选题】经济学中程“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个人的利益增加而另一个人的利益不减少”为()。A、恩格尔系数B、帕累托最优C、边际效益递增D、边际效益递减3【单选题】哪一个国家产生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A、中国B、美国C、德国D、日本4【判断题】帕累托改进是指如果在资源分配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中不存在在不使任何人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变好。()5【判断题】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是苏联的有限主权理论。()

其视颠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传承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总结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经验,提出许多新概念新范畴,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这一重大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加科学、理论体系更加完备、话语体系更加丰富,从而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性质,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民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又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工具和精神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经济制度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基本理论,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基本理论,强调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又在改革开放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坚持生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社会要快速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把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服务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一是发扬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在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济理论,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等等,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基本方法,在理论体系构建中既突出理论性、学理性,又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中提炼新理论、发现新规律,并恰当运用数理逻辑加以验证和解释。三是围绕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出系统化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发展理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发展目的、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等发展战略、“四化同步”的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条件等,从而形成了以发展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梁八柱”的基本架构。丰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性和开放性,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范畴进行重新定义,赋予其新的内涵。例如,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三是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概念和范畴,如潜在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等。四是从我国改革发展的丰富经验中总结和提炼新的概念和范畴,如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底线思维等等,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在中国大地上繁荣发展起来的经济学,源于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是经过实践检验、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学的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作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破了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传统理论和偏狭认识,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既能发挥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势,又能发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优势,能够克服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大突破带来经济大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高速增长。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3.3%,2017年进一步提高到15%左右。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成就,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使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些“中国奇迹”,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实现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破了政府与市场关系难以协调的传统理论,强调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进一步说,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要遵循的一般规律;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独特贡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根据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作用的强度,不断调整优化政府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作用与市场功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是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少走或不走弯路,实现跨越式赶超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在改革开放40年中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化道路。随着我国进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党又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强起来的新发展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发展经济学要解决的是如何跨越“低收入陷阱”问题,而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实现现代化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经济增长理论要解决的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案。还应看到,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相比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指引我国跨越了“低收入陷阱”,而且正在指引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把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理论提升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开放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反对经济全球化中的霸权主义、强权主义、冷战思维,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把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理论提升到新高度。它主张在推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构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机制,探索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促进全球共同繁荣。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推动中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促进参与国家共同繁荣发展。(作者:黄泰岩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二重奏

政治经济学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原标题:政治经济学是解决什么问题的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任务。为什么在当前形势下如此重视政治经济学呢?第一,从现实需要看,这是中国成就和中国奇迹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性问题。从意识形态的建构角度来讲,话语权之争实际上就是主义之争和道路之争。我们知道,中国道路是不是能够走得通,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看法历来是给予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中国是否能够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能否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既搞市场经济又坚持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但是,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使他们无法再否认中国道路的成功时,他们的意识形态建构很快就进行了话语转换,不再讨论是否成功的问题,而是转而讨论成功的原因,如何解释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巨大成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经过建国后接近70年时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的艰辛探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都是在这样一个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正因为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趋势。这确实是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这个奇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的理论工作者,包括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必须要做出科学的解释,做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回答。也就是总书记提出的要用中国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问题,要用中国理论来讲中国故事。形成这样一种相辅相成的认识非常重要: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才使得中国的市场经济与众不同。西方也是市场经济,我们也是市场经济,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正是因为社会主义体现出了与西方不一样的特质。这个不一样本身就是中国特色。这个中国特色来源于哪里呢?就来源于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社会主义这个因素使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西方不同。反过来说,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不同,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走的是市场经济道路,所以与朝鲜、古巴这些目前也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不同。正是因为我们的改革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把社会主义作为市场经济的根基,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所以我们改革的结果与苏联及东欧国家也截然不同。当然了,能够实现这种在西方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有机结合,中国文化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总书记讲的中国智慧的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科学回答。第二,从学理建构看,这是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经济学科体系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要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在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建构中又处于什么地位呢?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的问题就有了答案。就学科分类来看,可以把所有的学科大概分为四大类: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毛泽东曾经说过,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按照这个思路,哲学应该是贯彻于所有其他学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处于指导地位,而其他的各个学科都以哲学为指导并成为哲学这个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有些学者把哲学归类为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各学科都是从不同角度探讨自然界各种规律的学科。社会科学各学科都是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各种社会问题的学科。很明显,政治经济学在大的分类上应该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围,是社会科学中以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问。那么,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处于什么地位呢?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角度清楚地指出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在整个运动着的社会有机体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从列宁到毛泽东都曾经多次指出,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中,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物质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它所研究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研究对象的特殊地位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正因如此,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先生曾经明确说过:“政治经济学也是各门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如同数理化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一样,政治经济学就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既然政治经济学是各门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那么,在我们确定实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时,一个便捷的途径便是首先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崭新的命题也就提出来了。按照这种逻辑,如果我们要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话,或者说要把其他各门社会科学建设成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话,当然要首先考虑政治经济学这个基础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起来了,其他学科的建构也就有了基础。那么,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领域又处于什么地位呢?总体上看,经济科学领域不仅各类分支学科林立而且边缘学科崛起,学科的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两种倾向同时并存。一般说来,我们把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类。理论经济学是指论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科,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它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主要是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它又包括若干分支:一是部门经济学,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二是专业经济活动经济学,如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等;三是地区性活动经济学,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等;四是国际经济学及其分支,如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等;五是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学科,如人口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技术经济学等等。这种把经济科学二元化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分类方法,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降低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地位。我们知道,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野里,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但是,在中国的学术语境中,政治经济学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况且在目前的经济学教育体系中,政治经济学的含义也是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把政治经济学一般性地放在与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同等地位的理论经济学里面,恐怕就值得思考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就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一般性的理论经济学,而应是整个经济科学的指导思想。在经济学的层级结构上应该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这种三元结构。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孙冶方先生也有非常明确的论述:“政治经济学是密切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的一般发展规律,而部门经济学是研究某一经济领域生产关系发展的特殊规律,或者是经济领域同其他领域之间的边缘科学。”“政治经济学是部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研究部门经济学必须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应吸取和概括部门经济学的成果。正像哲学研究要同具体科学的研究相结合一样,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要同部门经济学的研究相结合,才能深入。”就政治经济学与经济科学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要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科学也必须从政治经济学入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产物,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承担着指导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光荣使命。政治经济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严格说来,它要解决的不是纯经济学问题,在政治经济学的视域中,它是通过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探讨社会的政治问题,它要解决的是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研究经济运行背后的政治意蕴。比如,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写出了巨著《资本论》。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与雇佣劳动矛盾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样一个结论,这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要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从而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最后得出了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结论。实际上,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中,经济研究和政治分析也是无法分开的。就拿亚当·斯密来说,他的经济学说同样有其政治前提。有些经济学家所倡导的所谓经济学就是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学问,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一样,是一种纯粹的经济科学,既然是科学,就是在任何国家都适用的,是价值中立的,与政治无关,与历史无关,与国家无关。这种思维否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存在价值,这种主张忽视了经济科学体系的层次性,其实,经济学科是一个具有多个层次的整体结构。应当说,上述看法在经济学的“术”和“技”这个层面上还是有道理的。有学者把经济科学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道”,第二个层次是“法”,第三个层次是“术”,第四个层次是“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前两个层次的,也就是“道”和“法”的层面。“道”反映的就是经济学家的立场,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为人民做学问,要写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在这个层面提出的要求。“法”就是指根本方法,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论,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术”和“技”就是经济学的一些具体的学科要研究的东西。这个体系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上到下,由抽象到具体。政治经济学研究“道”“法”层面的问题,为具体的经济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术”和“技”作为具体的经济学科不仅接受“道”和“法”层面的指导,还要为丰富和发展政治经济学提供经验和素材。第三,从未来发展看,这是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基础理论问题。理论不仅具有说明过去实践的解释功能,更应该具有指导未来的预见功能。对中国来说,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的政治经济学要做出合理的解释。中国的未来如何谋划,政治经济学也应有自己的回答。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经济发展方面,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路程,但现在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虽然全球范围内冲突和贫困尚未根除,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愈发强劲。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步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时期。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改革过程中只剩下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不能只靠摸着石头过河,还必须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复杂形势下尤其要头脑清醒。对此,首先必须进行理论探索,要有科学的理论预见。正是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中国问题,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段话鲜明地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方面要求政治经济学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揭示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上升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层面,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从政治经济学的高度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深入认识经济运行过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的解释功能和实践预见功能都体现在其中。就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发展来讲,我们都承认过去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被边缘化的问题,但对于这种边缘化的原因,却有不同看法,有些学者分析了很多社会原因,有的将其归结为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西方经济学家的有意渗透。当然,这些因素我们都不能忽视,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政治经济学自身建设的问题,也就是政治经济学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上真正有所作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讨论和研究都是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里进行的,政治经济学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对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等。但随着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引进,我们对很多经济问题的讨论,就溢出了政治经济学的框架,而政治经济学也没有适时地以发展的形态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这是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政治经济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我们党历来都重视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就非常重视政治经济学问题,他经过认真系统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政治经济学著作。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以及以此为指导由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在中国出版后,毛泽东不仅本人结合中国实际认真阅读,而且还号召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并组织学习小组逐字逐句学习研讨。在阅读过程中他谈了很多在今天看来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想法。他指出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缺陷,就是这些作者不懂哲学,没有哲学头脑,因为这部书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所以,在毛泽东看来,苏联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不懂辩证法。毛泽东还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按照斯大林的观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产关系。毛泽东讲,概括为生产关系是不够的,如果概括为生产关系的话,离开了生产力,没法研究生产关系,离开了上层建筑,也没法研究经济基础。所以他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确定为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邓小平也重视从政治经济学的高度思考问题,他在评价《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注重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未来的发展,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传统的一个体现。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经济学的重视有新的时代特点。这表现在:一是反复强调问题的核心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认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们要建构的政治经济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二是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中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是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是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问题的,是着眼于国家“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作者:王立胜,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

梦工厂

政治经济学的情境:经典、现实和路径

李佩珊 冯周/文未有政治经济学这一前身,就不会有今天的经济学。经济(Economy)本是“管理家庭经济”之学,源自古希腊城邦学说。直到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学者蒙克莱田第一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之名,首次把"经济"一词的含义从家计扩展到国家层面。其后“政治经济学”普遍为古典学者所接受和青睐,大卫·李嘉图撰写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和穆勒都著有 《政治经济学原理》。1776年,亚当·斯密的巨作《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政治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这正是经济学兴起的基石。近百年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创“经济学”一词,“经济学”方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某些层面来说,“政治经济学”天生就有着 “经典”的基因。中国和政治经济学的渊源是深长的。“不那么严肃地说,政治经济是中国的传统”,“略开玩笑来看,我的写作是在沿袭传统。”在采访中,学者黄琪轩这样说道。起因是,2013年举行的一次比较经济学国际会议,当时美国政治经济学界最顶尖的学者都被邀请到了北京,会议期间学者彼得·埃文斯 (PeterB.Evans)提出一个问题,“在中国所说的政治经济,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吗?”埃文斯得到的回答是,大部分可以这么理解。黄琪轩在2018年出版了 《政治经济学通识:历史·经典·现实》一书,在其中讨论了一部分以“阶级”为中心的“传统”,也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哈耶克、诺斯等以“个体”“国家”“制度”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多个面向,帮助大众重新了解政治经济学、扩宽认知。他试图通过融通经典的视角,来解答“为什么美国贫富差距扩大”“政府是否应该强制收取养老金”等现实议题 。对于目前举国关心的疫情,在此次访谈中,黄琪轩也从政治经济学经典的视角,进行了分析。|访谈|问=《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书评》答=黄琪轩理论照进现实问:可以先简明扼要地讲讲,这本书中所指的“政治经济学”是什么吗?答:简单说,从英文看,PoliticalE-conomy就是“政治”加上“经济”,翻译成中文,可以是“政治经济分析”。我的《政治经济学通识》一书中,PoliticalE-conomy主要关注政治怎么影响经济,以及经济怎么影响政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影响。具体来看,“政治经济学”有三个群体的学者。第一个群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形成了权力来支配工人。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大部分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有一直沿用“政治经济”一词的传统。第二个群体是主流经济学家。他们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像奥尔森研究集体行动,公共选择学派研究投票等。第三个群体大部分是政治学者。这些学者,有的自称国际政治经济学者,有的自称比较政治经济学者,他们试图不断展示,经济政策的本质是政治过程,从探讨主导经济政策背后的政治因素或者经济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入手,随着研究的深入,也越来越多地研究经济如何影响政治,例如投资、贸易等这些经济变量怎么影响选举、内战等现象。我是第三类群体中的一员,将“政治如何影响经济”“经济如何影响经济”结合起来,作为通识也关照了第一类和第二类路径。问:政治经济学其实有两个面向,一是“政治如何影响经济”,一是“经济如何影响政治”。就整个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而言,两个面向之间的侧重与否,是否会有比较明显的摇摆?答:你说的“摇摆”,其实更恰当地来说,是“竞争”。研究的侧重与选择,背后是不同学科的竞争。每个学科都有扩展到其他领域的倾向。例如,政治学强调权力,重视权力。经济学更强调市场,更关注横向的、自愿的交换。不同学科都试图用自己的惯用工具、方法和议题,去切入到其他学科研究的盲区,提供一些新的解释,所以有了经济学的“帝国主义”,还有政治学的“帝国主义”,包括社会学的“帝国主义”。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是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用重视市场的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议题。他们把政治现象,例如投票等都放到经济的范畴来研究,政治家出售政策,选票就像货币,选民就成了政治市场的消费者。与之相对,也存在“政治学帝国主义”。“PoliticalEconomy”从20世纪初期时开始分家,一部分到政治学,一部分到经济学。但是政治学这一脉偃旗息鼓,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强调权力的政治学家们开始涉足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比如贸易、货币、金融、投资,认为这些经济现象仅仅靠经济学家来提供解释会留下很多盲区,并自称为国际(或比较)政治经济学者,队伍逐渐壮大了起来。目前美国大部分的政治系的教师里,有不少学者的研究领域是政治经济学。在不少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占到政治学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乃至更多。问:结合现实议题阐述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是您这本书最鲜明的特色。跨越现实和过去之间巨大鸿沟无疑是艰难的。您在强调“走进”经典外,又强调“走出”经典,是为什么?答:唯有两者结合,才可以在具体情景下正确地和经典沟通。“走进”经典的意义在于,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寻找到重要的、不断重复的机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拉格朗日说过一句话,“牛顿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自然科学的重大规律和机制就这么多,只能发现一次。对于社会科学而言,情况也差不多。经济学界最具有学术声望的期刊《美国经济评论》上相当多的论文,不过就是不断地重复斯密《国富论》里的几句话,比如“人的自利之心促进经济繁荣”“劳动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只不过,有些是比较枯燥的重复,有些是有创意的重复而已。“走出”经典其实比“走进”更重要。学习经典的时候,很容易把经典当作教条,乃至是匍匐在经典脚下。这是有问题的。所有的经典流传下来是因为“片面的深刻”,“深刻”才更能广为流传,留存下来。一旦把这样的思想和视角当作教条,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例如,一些没有完成国家建构的发展中国家,把斯密的自由市场作为万能药方,却因之瓦解了国家建构的进程。然而,波兰尼言道,“通往自由市场的道路是靠持续的、长期的、激烈的国家干预实现的。”这导致这些国家对内无法保证国内的政治经济秩序,对外无力应对国际的任何冲击。斯密强调自由市场的前提是,政策试验场已经较好完成了。所以,走进和走出,是并行不悖的。每个重要的机制能否发挥作用,都受制于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境。危机、个体和全球化问:介绍作为新自由主义重要学者弗里德曼时,您通过分析2004年美国飓风后物价上涨和政府管制,来介绍他关于两次旧金山大地震后政府是否应该就住房短缺而管制租金的研究。最近口罩和防护用品面临短缺,经济学家对于价格管制、涨价罚款这样的应对短缺、抢购的手段,有一些不太相同的观点。在这方面,政治经济学的建议和教训是怎样的?答:弗里德曼的著作非常重要,不过期望一个视角解决所有问题可能就会遇到麻烦,毕竟“甘蔗没有两头甜”。弗里德曼的思想确实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帮助解决了一些问题。可也不能不提到,他所崇尚的自由市场,在现在的美国引发了从医疗乃至教育等各领域的问题,包括巨大的社会分化、社会流动的降低,导致了所谓“美国梦”的褪色。美国的“80后”中,收入能超过父母的只有50%。固执地抓住一种单一的理论视角,能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制造问题。如何解决口罩短缺的问题,也难摆脱“甘蔗没有两头甜”的困境。因为口罩、住房这样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两种简单的分配方式,不是靠权力,就是靠市场。面对现在的疫情,分配口罩等稀缺资源,无论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还是靠政府控制来配置,都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制造问题”。千万不要希望政治经济学可以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即使目前可能好处为主,10年之后坏处也会越积累越多。弗里德曼有关住房的例子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段,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摆脱“一刀切”的方案很重要。主流学者或许都觉得要用一个方案,比如说用价格机制来进行调节。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却会认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大量没有价格支付能力的人没办法获取到生存资源,变成了所谓“有产者的游戏”。比如,美国流感死亡率如此之高,和医疗价格太贵是有关系的。可资源都靠政府供给、管控,药店可能就没货了,像我之前也没有买到口罩。于是现实生活常常是理论视角的折中,采取的是混合方案。拿我自己举例子来说:在价格机制下,用20块钱高价买到了口罩;同时也在领政府的配给,两块多钱买了5个口罩。混合方案既让政府在调控,也让市场在发挥作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所权衡。这才是真实世界的运作。完全按纯粹的、一个流派的政治经济学家所提供的理想化的学理来制定方案,其实是不现实的。问:“国家”是这本书中的重要视角,是您自己所做的一些研究的关键词。答:国家当然是很重要的视角,但在这本书中,政治经济学的个体、阶级、国家、制度四个视角都是很重要的。因为事实从来不会自己说话,看待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视角会提供迥异的事实。举例来说,美国发生卡特里娜大飓风时,路易斯安那州受灾严重,生死存亡之际向当时正在度假的总统小布什求救,小布什却继续逍遥,所以那场飓风救灾不力是肯定的。但从理性个体视角来看,小布什作为共和党的总统,不会把稀缺的资源分配到民主党的州;从阶级视角来看,美国政府是有产者的“中央委员会”,不关心穷人死活,只有当奥尔良的穷人暴动了才值得出动军队,因为要保护富人的私人财产;从国家视角来看,美国国家对外能力强,自然救济这样的对内能力就弱;从依附前三者的制度视角来看,美国联邦制政府就会比单一制国家更难迅速应对重大灾难。问:从您的研究而言,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这一视角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在目前以及将来会如何?答:这仍是一个从什么视角来看的问题。从自由主义者或现实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全球化,是截然不同的。自由主义者看到的“全球化”就是理性的、个人的全球分工,形成了跨国的价值链、生产链,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国家的角色在淡化。可是换一个视角,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形成的全球剥削体系,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过度劳动,将大量剩余从边缘国家转移到中心国家。我比较倾向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政策领域到处都能看到民族国家投射的影子。国家的消亡只是幻想,在旧的体系下是强的消灭弱的,而在新的体系下是快的吃掉慢的,全球竞争越激烈,国家作用会日益凸显。所以“全球化”之下,民族国家的角色在增强,而不是在削弱。这在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层面也一样。只是,经济学家的最优货币区,不是政治学家眼中的最优货币区。被牵引的技术:李约瑟难题、激励机制和竞争创新问:对于李约瑟难题,您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给出回答是,之所以近代中国会丧失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严峻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国际竞争。能解释一下吗?答:李约瑟难题问的是,古代中国的技术辉煌为何没有延续到近现代?为什么中国没有现代科学和产业革命?我的回答是因为技术进步也符合“生于忧患”的道理。古代中国的生存比西方安逸太多,南面、北面、西面分别是不可逾越的海洋、沙漠和高山,缺少西方遭遇过的持续的、长期的、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大国竞争。西方历史上历次重大的科学与技术突破,都发生在最激烈的大国权力转移时期。大国竞争越激烈,就越容易突破技术的瓶颈。比如,中国在春秋战国和两宋期间,国家遭遇强大外患,反而导致可圈可点的技术进步都主要出现在这两个时期。这是因为在权力转移时期,国际竞争显著加剧,大国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在发展实力上是不计较成本的,大规模地资助和采购技术,即便是“乱枪打鸟”,可突破技术瓶颈的概率能显著增大。因此,大国的政治在引领着世界技术进步的周期,政治作为主人会牵扯着作为仆人的技术走。当前中美竞争加剧,酝酿着新一轮的技术周期。如果我前期的研究有解释力,未来世界技术的高点或者所谓的技术革命,最有可能在中美两国率先发端,然后再外溢到其他国家。突破性的技术会是这两个国家直接竞争的需要。当然,赢得技术不一定赢得竞争。问:最近,有一些关于科学家抢发论文是否会牺牲社会知情利益的讨论,这是否和原本制度的激励机制有关?该如何改善协调?答:确实有关。“无利不起早”,制度提供利益,调动更多的积极性。无论争先发表论文也好、注册专利也好,都是基于常规的制度激励。只是大部分制度是应对常规情况的,一旦出现“极端状况”,不少制度可能就不适用了,这本来就不是大部分制度设计能关照到的。我们需要接受,制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不能解决在极端时期的突发问题。这是奢望。那在极端时期该怎么办?或许可以进行短期的政策调节来纠偏,补充长期运行的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问:之前有媒体报道称科技部下发“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将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这属于短期的政策调节吗?答:对。极端时期通过政府发文来纠偏,未尝不是一种尝试。一般制度确实是很难服务于这么具体的一个时期的社会经济运行的。在这几个月中,为具体问题建章立制,一来创立成本很高,二来运行效率也相对较低。短期的政策调节其实也是制度的一种,只是不是比较成规则、成体系的,是为了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解决长期制度不能关照到的问题。一种制度不可能一劳永逸。问: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出后,实验经济学这一创新方法开始被大众所了解。您之前的一篇文章,非常具体地介绍了实验方法在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前景。现在或者未来的政治经济学,已经有了或者会有哪些有价值的新动向和新路径呢?答:学术走向的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之前实验经济学根本不入主流经济学的法眼,在学界八卦里,早早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默顿·米勒根本不和研究实验经济学的同事理查德·塞勒打招呼。米勒料不到的是,后者在2017年也得奖了,并且实验经济学开始掀起潮流。吸取米勒的教训,我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未来,还是在于竞争和尝试。研究政治经济的方法,简单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演绎,比如将博弈论这样的思维游戏运用到政治经济的研究中。后三类都是归纳:其一是实验方法,现在已经在大量研究中采用了,可以划分成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等,包括一些非常好玩的游戏,可以让我们重新发现以前的方法观察不到的一些东西;还有两类都是观察法,比如案例和统计案例,分别是小样本和大样本的观察。除了这四类,还有一些我没有涵盖到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得尊重差异和多样性,不断去尝试。再老的议题、再老的方法不断挖掘也会有新东西的。

抚仙湖

中国经济学:21世纪经济学再定位

简析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及其创新升级一、西方经济学的作用作为对市场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研究和总结的一门学科,西方经济学不能完全脱离市场的实践,正是这一原因,虽然西方经济理论体系或整体倾向性具有非科学的成分,但是它的经验总结方面的部分内容并不完全脱离实践,其中有些地方是和实践相一致的。这些理论体系以及与实践相联系的总结部分显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参考的价值。更加具体的说:西方经济学中的部分观点、概念和方法值得我国加以借鉴,如:第一、整个银行制度能创造出货币的论点。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货币市场上,很有可能出现类似的银行制度多倍扩大或收缩货币数量的情况。当条件成熟时,我国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推动货币政策以便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事实上,我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执行了货币政策。以此而论,西方经济学的银行制度可以扩大和收缩货币流通量的论点值得我们借鉴。第二、消费函数的概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存在着不同数值的国民收入与其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即存在着消费函数。当消费函数得以确定后,根据预期的国民收入也可以求得与之相应的消费量和储蓄量。这两个数据同样对我国的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消费函数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三、系统性解构和数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将现实社会系统中的诸多市场经济现象进行模块化解构,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客观上对一些领域的问题能提供数学意义上的精准分析。例如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产量、最短的运输商品途径、最大的客流量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数学上寻求最大(最小)值的方法无疑是有用的;此外,西方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也能对我们起着类似的作用。其次,数学中使用的符号和公式往往具有比较精确的含义。从而,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述经济学中的概念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不会引起误解和导致无聊的争议。除此之外,使用数学也易于把语言表达的经济学的理论或理论体系化成为数学符号或联立方程,这种办法有利于学习。在传统西方经济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些专业学科和理论,如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金融学、发展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在目前西方和中国得到了普遍性的应用,客观上指导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应该结合国情,引进、消化、创新、应用、不能唯西方经济学马首是瞻。二、西方经济学的天生局限和致命缺陷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特点和优势外,也具备其天生的缺陷和不足: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都是以各种各样的假设为前提的,在众多前提假设的情况下得出基本的经济模型,并对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同时,通过修改前提假设,加入现实因素,让经济学与现实更加贴近,并为现实经济提供指导意义;这种假设应该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随着研究假设和前提的变化,相应的经济学模型和结论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也就是说,西方经济学并不能完整的界定和推导出现实市场经济的完整性和精确性,它提供的是对现实市场经济问题的一种思路和方法参考。西方经济学中最致命的假设是:经济人、理性人这一基础概念。经济人假设的终极推论,即人是追求金钱和经济利益的动物。只有金钱的利益才能刺激人们进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人进行任何劳动,都必须以金钱来支付利益,否则人没动力去做任何事情。这种经济人的假设,根本地忽视了人是社会中的人,即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和理性人。这个社会是相互协作的社会,除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还包括文化、传统、道德(个人道德、公共道德),集体,国家,民族,这些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变量因素;而在西方经济学体系里,这些重要的社会变量因素都被抽象甚至完全忽略掉了;把人类的组织也抽象掉了;把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关系统统设想为各自相互争取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并以此作为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理想条件;这一状况使得西方经济学具有天生致命的缺陷性;因此,经济人理性人的假设并不能得出西方经济学的必然结论。同时,西方经济学无法科学系统的解释和预见先进科学技术,如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铁高速交通技术、生物基因技术这些重要的外部因素对人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重大影响。鉴于西方经济学天生的局限和缺陷,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具有服务资产阶级的重要特征,在我们引进和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政策、工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警惕西方经济学具有的天然私有制和服务资产阶级的特性,避免陷于发展西方国家货币战争和高科技战争的陷阱。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范式是与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购买及出售、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所以,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逐渐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不断发展,直接威胁着资产阶级。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面临这种形势,资产阶级更加需要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庸俗政治经济学。19世纪上半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但是它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原因,只是站在维护小私有制的立场来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与自然科学相比,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现实社会经济的科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经济学无法通过实验室进行试验,需要寻求科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唯物辩证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意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说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就是建立在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坚实基础上的。过去,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运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创立了有高度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或阶级世界里,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利益必然表现为阶级利益的对立和差别。揭示生产关系的本质、矛盾和运动规律,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切身利益。所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他们为自己的阶级创立的经济理论,是各个不同阶级的经济利益在理论上的表现。由于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这种特殊性,在阶级社会里从不存在超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除了具备经济学、阶级性,还具备高度的人文性,其除了表现为某种阶级性之外,也可以表现为一定的国度性;理论经济学人文性的另一种内涵,便是以人为本,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在此意义上,现代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政治经济学,解决了西方经济学里经济人和理性人的局限和缺陷;整合了人类社会中人的经济性、社会性、阶级性、人文性、民族性这些基础要素特征,具有比西方经济学更宽广的范畴和内涵,极大的超越了西方经济学,具有更强的社会指导性和生命力。(四)21世纪经济学再定位:构建新的中国经济学体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占了全球人口的1/5;中国文明(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延续5000年的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这些都是我们国家这个庞大经济体的独特特征。中国自1949年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以来,经历和很多波折和调整;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独特的成就;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国家实力和社会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唯一性、创新性。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是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实践和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里,中国社会发展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极具独创性和典型性的经济学样本,需要运营全新的超越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体系进行研究和指引。在此,在《21世纪再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构建并提出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外的第三种数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国经济学。新的中国经济学体系,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纲,西方经济学为目,更好的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些人类先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整合在一起,将人类社会的文明因素(道德、习俗、文化、传统、阶级等)导入到经济学体系,升级为更先进、更全面、更系统的崭新的中国经济学体系。21世界人类多样文明进化的今天,构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体系任重道远。

红旗渠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9版考研真题视频讲解——才聪学习网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9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第一篇 导 论第1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 复习笔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关系。这种关系分为四个方面或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以某种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这些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②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2)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3)劳动过程的三要素①劳动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②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道路、管、桶、瓶和度量衡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③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在劳动对象中,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生成物,如采伐中的原始森林里的树木、开采中的地下矿藏等等;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产品,如棉花、钢铁等等,这种经人们加工过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材料。(4)生产资料的概念生产资料是指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人的劳动则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条件。2.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1)生产方式的概念生产方式即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①生产力a.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力包含两个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工具。②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表示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③生产方式的类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二、社会生产力1.生产力的形成(1)生产工具的概念生产工具是指所有用于加工劳动对象的工具,包括从落后的手工工具到现代自动化的各种机器设备。(2)生产力的形成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以一定的性质和方式结合之后,并把生产工具运用起来,才能形成实际的生产能力。劳动者的智力和劳动技能及劳动工具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生产力也是不断发展的。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生产力的要素是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工具,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邓小平同志着重研究了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不仅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自然科学是人们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经验,它又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自然科学的发展,既能促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改进和完善生产工具,又能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从而可以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生产关系1.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关系分为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1)生产关系这里指的是狭义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相互发生的关系。(2)分配关系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各分得一部分产品,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分配关系。(3)交换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往往不是他们所直接需要的产品,这时他们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和另外一些人进行交换,换取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消费,这就在人们之间发生了交换关系。(4)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是人们在取得消费品时所发生的关系。人们在生产出产品之后,经过分配和交换过程才能消费。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消费品的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2)生产决定消费,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着消费。生产不只是生产出消费的对象,而且也规定着消费的方式。生产还引起对某种消费品的需要,消费者对于某种消费品的需要,是由于消费者看到并知道这种消费品已经生产出来。因此,马克思说:“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3)消费制约着生产a.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其为产品。人们生产的产品,只有人们去消费,才能证实它是现实的产品。b.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动力。人们为了获得消费品,就得进行生产;如果人们对任何消费资料都不需要,就没有必要进行生产。人们要获得品种多、质量好的消费品,就必须发展生产。(4)对于一个劳动者来说,生产和消费是一个生产过程的两个环节。生产是这个过程的起点,消费是它的终点。消费把生产的产品消费掉,把自己的劳动力再生产出来。3.生产和分配的关系在产品分配上,是生产决定分配;在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上,是分配决定生产。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空房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内容提要:近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本上沿着三条主线展开:一是对理论体系和重大原则的研究。虽然不同学者对这一理论体系作出的归纳不尽相同,但在内容上均涵盖了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等。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应遵循指导思想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实践原则——在实践中形成与发展;开放性原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拓展了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任务,创新了研究方法。三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对的现实问题,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发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进行深入研究。今后,应在关键性问题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概念,是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在2016年7月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又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阐释:“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这一重要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的积极响应,有力促进了相关研究。研究基本沿着三条主线展开: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重大原则,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涵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并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等众多社会科学的完整理论体系。虽然不同学者对这一理论体系作出的归纳不尽相同,但在内容上均涵盖了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等。比如,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在生产关系方面,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创新经济制度理论;二是在生产力方面,从中等收入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出发,创新经济发展理论。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和开放问题四个方面。还有学者从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包括政府和市场关系、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财政与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等)、新政治经济学(包括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与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选择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这些分析概括都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这便引申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指导思想原则、实践原则和开放性原则。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这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属性,也明确了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的关系。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既不是对150多年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复制,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创新运用和发展,是植根于中国国情、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践而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经济学界在对比分析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拓展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一直把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便是恩格斯所说的“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也应看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关系中还存在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且要研究怎样更好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总体及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生产力,就需要建立关于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性经济学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要深入研究多层次生产关系,搞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趋势,以不断破除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明确研究任务。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着重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任务在于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提供理论指导。这是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相适应的。把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任务,当前就要着重研究如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研究方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术界的认知基本一致,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以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另一方面要运用实证分析和数理分析等具体方法,为经济决策提供必要学理支撑。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至少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层次或哲学层次,即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二是理论研究层次,如抽象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三是现象描述或技术层次,如统计方法、数学方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发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进程。围绕这些理论创新和重大论断,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对的实践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有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对结构性减速必须从供给侧入手,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制约生产要素供给能力及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体制性障碍,消除资源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学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研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综合性集成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新时代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也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有学者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坚定经济长期稳中有进的基本趋势判断,同时注重防范化解短期风险和经济下行压力,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个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有学者指出,创造这一发展奇迹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体现之一,是通过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讨重大改革问题、指明改革方向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革举措与路线图,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一步步向前迈进。这其中蕴含着两条基本经验:一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二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我国学术界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基本经济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提炼,但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有待深化研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深化研究。所有制结构问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容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都是实践探索和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走在学术研究前面的基本问题。由于学术研究滞后、学理支撑不足,一些领域的改革开放受到一定制约。面对这种局面,学术界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研究,让理论研究跟上实践脚步,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唯物史观,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何从理论上将这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贯通起来、统一起来,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通过梳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找到了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应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推动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最新成果学理化、系统化。(作者为《经济学动态》杂志编辑部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19日 16 版) (责编:周恬、张隽)

白加黑

中国政法大学《850理论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才聪学习网

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经济发展方式[中央财经大学2008、2010、2019元]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其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外,还包括依靠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优化和依靠社会福利的改善、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质量提高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其实质在于全面地追求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的协调。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到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同时它还具有时代性特征和可跨越性的特点。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等。2相对剩余价值[中央财经大学2000研;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中央民族大学2018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研]答: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3虚拟资本[南京财经大学2005研;浙江师范大学2007研;中央民族大学2019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9研]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对未来收入的一种索取权凭证。它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副本”,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计算公式为:虚拟资本价格=预期收益/平均利率。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改变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4产业结构[武汉大学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2015研;华中师范大学2018研]答: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分类体系。主要有:①目前各国通行的三次产业分类法;②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的分类法,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分类法;③按资源投入的相对比例划分的分类法,即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分类法。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取决于这个国家、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所处发展阶段、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道路,以及经济体制等。5货币流通规律[中央财经大学2011、2012、2015、2019研]答: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国政法大学2000、2003年;南京大学2003、2009研;中央财经大学2003、2010、2011、2015研;浙江师范大学2008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研]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③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7平均利润[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南京财经大学2008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2019研]答:平均利润是指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额×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是部门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投入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不断把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却发生相反的变化,利润率上升。不同部门的利润率在竞争中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利润来自剩余价值这一本质联系。因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一个部门获得的利润量与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往往是不一致的。平均利润率规律表明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矛盾和竞争;揭示了工人不仅受本企业的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不是个别资本家和个别工人的对立,而是整个无产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处于对立的地位。8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东北财经大学2000万;中国人民大学2000研;华中师范大学2003研;南京财经大学2004研]答: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不变资本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剩余价值不是不变资本产生的,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或者说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吸收器”。(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工人拿去购买生活资料消费掉了。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剩下的另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所以称之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3)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②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9重置投资[中央财经大学2008研]答:重置投资又称更新改造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它主要用于重新购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建。由于这种重置、替换和更新通常与企业的改造结合在一起,因此又称这部分投资为更新改造投资。它是社会总投资的一部分。重置投资的基本功能是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磨损、自然力的影响以及逐渐的陈旧过时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水平。因此,须按其价值转移和损失程度,以货币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固定资本的更新。10资本积累[南京财经大学2005研;南京大学2006研;山西财经大学2018研]答: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它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也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暴力来实现的。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 de蒙克莱田在书中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意思是国家的经济管理。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其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是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的开端。(2)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①首次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②首创劳动二重性学说。③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④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预见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和过渡时期的理论。(5)斯大林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作了新的概括。(6)中国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考点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思维方法——基本方法(1)思维过程:①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②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2)理解要点:①抽象出的最简单的范畴必须符合所要说明的对象。②抓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进行经济分析。2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是在不做出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是在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之后作出价值判断,并对这些结果是否会更好作出判断,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考点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1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1)考察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①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②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③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2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具有历史性。在旧社会是批判的武器;在新社会是建设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服从于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3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任务(1)借鉴。(2)竞争。(3)信念。4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为满足现实需要,政治经济学的任务要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麻烦大家关注+点赞!!谢谢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就选才聪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