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刻头条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亦不断增长。近日,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平台信也科技(NYSE:FINV)结合数据与自身的专业视野发布了《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如今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可观并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将达25万亿,且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不含房贷车贷)规模已超过美国(不含房贷车贷和教育贷),但人均维度方面(人均GDP、人均消费等)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而根据现行政策和行业环境,业内各玩家会加快融合和合作,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最大化自身价值,共同助力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进一步发展。中国消费信贷规模高速增长,渗透率显著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的进步往往带来变革,不单是某一行业会受其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发展前进方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人们相应变化的理念又会进一步影响各个行业,近年来的各行业乃至社会的变革速度早已超越了人们的想象,金融行业亦不例外。《报告》调研数据显示,自2013至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持续稳步提升,6年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增长量达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17、18年均增速迅猛,19年增速略有放缓。此外,消费信贷渗透率(消费信贷余额/GDP)亦逐年增长,截至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渗透率已从2013年的5.4%提升至13.3%。另据《报告》的对比数据来看,虽然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已有较大成长且具备一定的规模,但相较于美国的消费信贷余额(29万亿元人民币)及渗透率(20%),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报告》分析比较发现,目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都在稳步增长但相比发达国家数值仍较低。同时,中国30岁以下年轻人群达3.2亿,他们的消费观念更接近发达国家,对消费信贷的接受程度更高,未来中国居民储蓄率存在较大下降空间。整体趋势方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及不断完善、征信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等因素,是推动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各方因素综合,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未来可期,预计2024年可达25万亿,年均复合成长率(CAGR)将达到14%。我国狭义消费信贷规模总规模达11.6万亿,已超越美国《报告》调研结果显示,中美消费信贷结构中房贷占比均为70%,但刨去房贷后的消费信贷结构却存在较大的区别,中国以信用卡和其他消费分期为主,而美国由于其高昂的教育费用使得教育贷占了很大比重。若从除开车房贷及教育贷的狭义消费信贷的角度看,中国2019年的狭义消费信贷规模已达11.6万亿元人民币,已远超同年份美国的9.6万亿元。同时《报告》还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在狭义消费信贷的整体规模上已超越美国,但考虑到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以信用卡为例,我国狭义消费信贷中信用卡消费为重头,但在信用卡人均授信额度、人均持卡量等维度,相较于美国都还有比较大的空间。但同时也推测,未来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主要动因除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快速普及带来的红利,将更依赖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银行、互联网巨头、持牌消金及第三方科技公司各显神通 在对近年相关整体数据的总结分析之外,《报告》还重点着眼于当下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格局研究。研究显示,目前国内消费信贷市场的玩家主要有四类,发力各有侧重。其中,银行为主要参与者,占比达70%,头部银行信用卡对个人信贷贡献度大,是银行渗透零售业务的主要工具;互联网巨头(BATJ)的市占率近几年上涨明显,目前占比18%,场景金融(有场景无抵押的借款)余额贡献大,资金来源渠道逐渐丰富;持牌消金占比7%,经营情况分化严重,头部机构盈利能力强,产品以消费金融(无场景、无抵押的信用借款)为主;第三方科技公司占比5%,受宏观及政策影响较大,整体发展分化严重,机构资金占比提升,转型成为趋势。消费信贷产品方面,大额一次性至小额高频等众多需求均已覆盖,信用卡、消费金融以及场景金融的初步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目前信用卡占比较大,且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消费金融及场景金融因需求旺盛,将拥有高于信用卡的增长速度。具体来看,信用卡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银行将是唯一的玩家,并以优质人群为主要目标,未来将在人群、场景、运营方式等方面探索差异化发展;场景金融方面,以次级及大额为主,次优和优质及小额为辅,未来将会提升场景渗透率,并持续拓展虚拟信用卡等模式,各玩家根据自身能力发力并深耕优势领域;消费金融方面,各玩家激烈竞争,而用户精细化运营、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挖掘和金融科技深化将是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重点。《报告》总结到,由于信用卡同质化程度高,持续新增难度大以及授信审批门槛高、流程复杂、实体卡便利性差等因素,受到互联网信贷产品冲击较大。而90后及00后作为消费信贷主力人群,一方面对灵活性、快速性和便利性要求高;另一方面,受到新型互联网信贷产品持续教育,对信用卡的需求低,消费金融、虚拟信用卡等替代新型产品的份额提升。跨界竞争加快产业融合和价值链重塑《报告》通过结合当下情况及自身的专业视角,判断中国消费信贷产业未来整体将趋于融合。银行将回归金融本质,基于牌照优势,提供资金的同时,与互金公司合作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风控体系和业务能力;消金公司则发挥牌照优势,在做好自身业务的前提下探索科技输出及合作;互联网巨头和第三方科技公司会进一步开放,成为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基于现有的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和无风险模式,在各业务环节寻求差异化,探索更多的新型合作模式。在未来,人群精细化运营、生态闭环布局、科技金融渗透等将成为新价值点,第三方科技公司当根据2C与2B的不同方向进行判断业务重点并把握自身机会。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1月18日,“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路”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报告)于会上正式发布。大河财立方-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全媒体平台←戳我下载报告显示,目前国内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23家;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金淑英、研究部主任李健等出席并作观点分享。| 消费金融公司将迎万亿蓝海市场李稻葵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该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对比国际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消费场景开发将成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报告显示,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由于抵押物欠缺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成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而这些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正是与传统信贷业务错位博弈的机会。同时借助科技的支撑,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金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 消费金融平台核心竞争因素将聚焦于四方面从市场主体看,截至目前,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是传统商业银行,同时以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业内专家提出了5项建议:首先,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其次,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再次,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另外,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最后,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政策的完善也将成为关键,不管是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是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责编: 裴熔熔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End
中国网财经1月18日讯(记者 杨畅)今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路”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与此同时,《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成熟的商业模式正在引领行业快速发展。据悉,此次报告调研涵盖了全国30个省区的109个城市,其中包含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三线、四线城市,调研涉及获批的金融公司、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网贷代理平台等50家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提供商共计1169份样本。本次论坛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经济领域学者、消费金融企业等行业专家大力支持,企业高层代表、清华大学知名经济学专家、专业媒体等共同就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发展之路、如何达到消费金融企业创新与开展业务合规相统一、如何拓展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以及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消费成经济增长驱动力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以往三驾马车主要依靠投资,而现在则转向消费驱动。从核算角度看,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除消费不断增长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不断改变。80、90后已逐渐成为主要消费人群,与传统消费群体不同,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价格已不再是决定消费的唯一因素,借贷观念更易被接受;此外,受消费升级影响,三、四线等小镇城市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当期现金已无法满足人们消费需求,而传统借贷业务又格外看重资产。消费金融公司凭借审核快、授信灵活等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与潜在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短期消费贷款已由2004年的1253亿元增长至2018年9月的8.23万亿元,增长近66倍,而同期中长期消费贷款仅增长15倍。报告显示,仅消费金融部分,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我们注意到,对比国际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所以相对意义上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滞后发达国家较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消费者升级换代的欲望非常强烈,消费正从量向质、有形商品向服务层面转变,居民消费选项也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大大拓展,而消费金融由于无抵押、小金额和普惠性等特征覆盖到传统金融所不能触及的潜在消费市场,以不同场景和消费业态为内容,消费金融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使消费真正成为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和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评估对比结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排名前列的捷信、中银及兴业等金融公司,近些年通过大力分布网点、发展场景式消费贷款及开发样式多、线上线下全覆盖、申请灵活的消费金融产品,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不到的领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 科技金融助力消费场景多元化由于抵押物欠缺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成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而这些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正是与传统信贷业务错位博弈的机会,因此,普惠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14年银监会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开展异地业务以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将产品和服务向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下沉,拓展城乡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调查数据来看,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满足了消费者在各个方面的消费需求。相比比重方面,买家电占比为26%,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16.4%、10%、13.6%和7.8%。金融消费多场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消费金融企业目前正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提升金融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并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优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手段,通过手机、APP、网上直销、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构建线下网点和线上补充的业务网络体系。正是在科技的支撑下,消费金融得以覆盖更多场景,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金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持牌公司业务模式趋于成熟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8消费信贷市场报告的指标体系(CCWE指标体系)结果显示,通过“普”和“惠”值加总就得到出普惠金融的衡量度,其中普+惠综合排名前五名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农业银行、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设立较早的消费金融公司。该结果即反应了中国目前消费金融市场服务大众满足不同层次金融需求的发展现实,也说明较早成立的捷信、中邮、兴业等不同消费金融主体的业务模式正变得日臻成熟。值得注意的是,参考G20峰会发布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从金融使用情况、可得性和质量三个方面,对所有调查样本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评价。其中,在质量指标上录得较高分的为捷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上海银行。而从G20普惠指标体系总分来看,排名靠前仍然是捷信、兴业为代表等消费金融公司。评价结果总体与与清华大学CCWE指标体系评估出来的结果变现差异不大。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是传统商业银行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做法,另一方面以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以及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 对于未来消费金融发展政策的建议方面,业内专家一致认为,首先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第二,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第三,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因此应该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将具有稳定收入的农户做为服务对象;第四,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最后,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政府应将个人涉及的所有行业纳入征信系统中,而不仅仅是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政策的完善也将成为关键,不管是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是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月10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发布《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建议,将各类消费信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将各类消费贷纳入监管报告分析认为,从供给侧来看,最早试水行业并纳入监管的合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表现极佳,无论是在业务扩张上,还是在服务创新上都极具优势,已然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而从需求侧来看,消费信贷客户主要以18至29岁的低收入、高学历年轻群体为主,超过70%的客户月收入在2000至5000元。以国内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为例,其客户中有80%是缺乏征信记录的首次借款人,可见捷信所选择的客户群体在整个消费金融行业中更加贴近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的服务也更为下沉、普惠。数据分析显示,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消费借贷持开放态度,即使手头流动性充裕也逐步使用消费金融工具对消费行为进行优化。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报告认为,基于消费金融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规范发展势在必行。2015年起,国家政策对消费金融市场经历了从鼓励创新到规范发展的转变,尤其是进入2017年以来,国家更是接连出台政策严管。经过一系列整治,合规经营已是消费金融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在合规方面,报告还建议,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同时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在创新方面,报告建议,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
来源:法制日报● 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以查看配偶信息,将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还将纳入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 新版征信系统扩增信用信息来源后,有利于更加可靠地评估特定主体的信用风险,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当下,“信用”已不再专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它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买房、住酒店甚至招标活动,如果你的征信显示不好,这些事都不能做,处处受到限制。正因如此,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很可能于5月正式上线的消息一出,便引发各方关注。像“拆东墙补西墙”、以卡养卡、发生严重违约后销户来“洗白”等手段,都将纳入失信范围;“新增哪些贷款限制”“办理首套房贷款会不会审核更严”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焦点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以查看配偶信息,将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还将纳入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从多方面堵住投机取巧的漏洞。在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看来,建立征信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防范风险,建立“失信惩戒、守信褒扬”机制,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新版征信系统扩增信用信息来源之后,对于评估特定主体的信用风险将更加可靠,有利于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征信业跳跃式发展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征信一词源于《左传·昭公八年》中的“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据考证,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自1932年第一家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诞生开始。所谓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代征信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深圳开始试点贷款证制度。经过几年发展至2002年,全国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现代征信业发展开始步入正轨。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银行信贷征信服务中心。2005年,115家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全国联网。2006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查询。此后,征信业迎来大发展时代。截至2018年8月末,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收录信贷信息33亿多条、公共信息65亿多条,为2542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9.7亿自然人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接入各类法人放贷机构3900多家,日均查询企业信用报告29万多次、个人信用报告477万多次。与此同时,在信用体系法治建设中,征信业法治建设已逐步建立。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条例以国家专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征信工作的基本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说,这标志着我国征信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据悉,条例建立了征信市场准入管理、征信业务规则、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明确了征信业监督管理体制,奠定了我国征信业健康发展的法治基础。在部门规章层面,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对条例有关管理的条款进行细化;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等联合起草《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拟就信用评级程序、业务规则、监督管理等建立统一的跨市场监管框架。在规范性文件层面,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同时,在行业标准层面,发布《征信机构信息安全规范》等多项征信行业标准等。人群覆盖范围不广个人征信有待完善不过,个人征信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称,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系统,其覆盖人群、覆盖维度仍远远不足。数据显示,央行个人征信记录覆盖率为35%,而美国个人征信渗透率则达92%。从征信人均查询来看,美国人均5.79次,我国0.35次,查询量仅为美国的1/17。因此,建设更加完善的个人征信业,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也对记者分析,与国外相比,我国以往的征信报告和传统个人征信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传统征信涉及人员不够广泛。比如,有效的征信信息并不充足,即以前征信涉及的人群、信息的维度比较少;其次是传统征信以银行征信信息为主,当居民与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发生关联,才可能被涵盖进征信信息报告中,“银行的服务,大致上是开户、借贷款、信用卡、消费金融服务等。在这种情况下,维度比较窄,信息来源也比较窄,覆盖人群不足”。据尹振涛介绍,国外的征信体系也是以银行行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进而不断完善,但国外的征信体系覆盖人群足,关键在于信用卡。国外信用卡普及率高,与之相比,我国信用卡普及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不断改进创新。今年5月即将面世的新版征信报告,对银行来说,能查询到的信息更全面;对用户来说,能隐藏的信息越来越少,个人金融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李俊慧认为,提高征信系统人群覆盖范围,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考虑是否拓宽个人征信系统信息来源;另一方面,要考量是否扩充金融业务的范畴,比如是否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以及其他消费行为纳入其中。新版征信精准全面个人信息并非透明随着个人征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央行征信报告内涵也将丰富。据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披露,央行牵头设立的征信中心数据库已经接入了3500多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9.9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还有2600多万户的企业和其他法人组织的信用信息。目前每天通过该系统查询的个人信用报告达到555万人次,企业信用报告30万人次。何南野称,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记录已具有较大的公信力和形象力,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关注个人信用情况。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改进创新。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新版征信报告将于2019年5月正式面世。有分析称,对于银行来说,新征信能查询到的信息更全面;对于用户来说,能隐藏的信息越来越少,个人金融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有业内人士专家告诉记者,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经过诸多考虑,决定推出新版征信报告。一方面,国家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全国联网与互联互通,使得个人重要信息归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让个人信息更趋完善,征信维度具备了多元化基础。专家称,新时期经济发展对个人征信报告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快速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信用社会,成为征信行业当前的重要任务。据业内人士分析,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与旧版相比,更细化、更全面、更精准。从目前看,新版征信报告试运行较为理想,未出现较大问题。整体内容和栏目在试运行阶段应该变动不大,至多在一些小问题上根据试运行的情况进行相应修订。尹振涛则认为,新版征信报告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其维度在不断增加,维度增加的结果不仅让个人的信息更加丰富,还会纳入更多的群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信用信息。随着大数据和个人金融服务,包括普惠金融的不断普及,让每个人的信息都成为自己的资产,每个人的信息也能给自己创造价值。随着维度增加,将征信扩大到更多的群体,是此次传达的最重要的一个信息;第二,个人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但不能说用户能隐藏的信息越来越少,这是不存在的,因为征信报告还在关注个人信息的安全,并不意味着将个人所有的信息纳入征信后,其他人能随意查看。“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个人的金融信息,其实并不存在公开化和透明化,只是针对部分机构公开透明,这一点要明确区分。与一些个人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的说法相反,个人的信息应该变得更加隐藏,隐私得到更好保护,这也是下一步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点。”尹振涛说。“未来征信工作中的重点还包括哪些信息需要纳入,对哪些机构开放,还包括信息纳入的流程和授权。此次发布的新版征信报告,仅仅只是一个报告的形式,但是围绕这个报告,信息获取、发布和共享等,肯定需要一个配套的监管体系和框架来支撑。”尹振涛说,个人征信目前已经有了征信管理条例,围绕征信管理条例如何更进一步,是最大的问题,即信息安全。要加快个人信息安全法出台,国家应该进一步协调征信的监管条例和国家的法律框架。在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方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称,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提高个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价格上还能有优惠。消费者一是要保护好个人身份证件,不随意出借,防止个人身份被盗用;二是合理安排金融消费,透支消费量力而行,不参与非法集资,少从小贷公司、网贷平台借贷;三是正确使用信用卡,不恶意透支,不“以卡养卡”,不虚假交易、违规套现;四是要养成好的信用习惯,平时注意细节,按时足额还款,避免造成信用报告中的负面记录。以卡养卡将被遏制借款买房均为负债据了解,新版征信报告的还款信息更全面、记录时间跨度更大。此前,还款记录为两年,逾期记录保存5年。在新版切换之后,还款记录与逾期记录都统一到5年。在目前的个人征信报告中,已销户的都不会显示还款记录。而新版征信报告中,销卡也有还款记录。据悉,以往部分客户在发生严重违约后,最终采取销户的方式来“洗白”征信报告。未来,新版征信报告会让这些“黑历史”无处遁形。此外,新版征信报告新增“还款金额”,增加展示“最近半年月均应还金额”,意味着“拆东墙补西墙”“以卡养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对此,何南野称,旧版个人征信报告反映信息的维度、跨度都较短,由此催生了很多钻规则漏洞的行为,如以“以卡养卡”行为,未来这种行为将得到一定抑制;同时,在房屋购买时,旧版征信报告只在主贷方体现负债,而新版征信规则下,如果夫妻双方共同买房,作为共同的借款人,双方都体现负债。“此次民众谈到的新增‘还款金额’,使得‘拆东墙补西墙’‘以卡养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还有一些人谈到的离婚、买房问题,这正是体现了征信报告的新内容,也是适应现在新的商业模式,适应现在存在的新风险点,对这些情况进行的新补充,这正是适应当前更加丰富的金融体系特征和特点的表现。”尹振涛说,此次央行新版征信报告也能推动网贷平台更加完善,但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推动网贷平台纳入征信体系。尹振涛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是直接纳入征信;二是通过“信联”,也就是互金协会的百行征信,再纳入央行的征信体系中。“现在看来,国家很可能选择后者制定方案,这肯定会促进网贷的健康发展,为网贷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尹振涛说。在采访中,公众询问最多的问题是:新版征信要上线了,买房人该怎么办?从事房产中介的鲁山对记者说,在以往的操作中,公众在资格上或多或少有一些瑕疵,“购房者总会尝试各种方法突破,至少让自己变得更像首房首贷的样子。但随着新版征信系统的上线,未来的信贷审核越来越精细,首贷资格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对于新版征信上线之后新购房的夫妻双方来说,参贷人的按揭贷款记录会上征信。因为二代征信就是要纳入夫妻共有负债信息,这点毫无质疑。”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称,央行新版征信影响最大的是那些至今有首房首贷资格的年轻人,这些人可以尽可能在婚前以单身个人名义买房再结婚,这样就能解决参贷人上征信的问题。“对于那些已经用过按揭买房的夫妻,最近一两年内不用太担心参贷人上征信的问题。但是大家心里要有根弦,不能确保新版征信一定不会补录信息。”鲁山说。(记者 赵丽 实习生 黎江宇)
来源: 中国新闻网19日开始,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图为京东数科研究院发布报告对我国征信行业发展四个阶段的总结。报告配图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周锐)中国人民银行二代征信系统已经正式上线,并于19日起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京东数科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二代征信系统的上线可谓我国征信市场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相较于2006年上线的一代征信系统,二代征信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丰富了报告主体的基本信息,在二代征信系统中,个人的学历信息、就业信息、电子邮箱信息、通讯地址、户籍地址、所有个人手机号码以及配偶信息都会完整体现。二是丰富了报告主体的信贷信息,个人增加“共同借款”“循环贷款”“信用卡大额专项分期”“授信协议信息”等信息;企业增加“循环透支”“企业为个人提供担保”“逾期总额、本金和月数等逾期指标”等信息,但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三是延长了还款记录的保存期限,旧版征信报告主要记录近二年的还款情况,仅逾期、呆账等不良信息才会自中止之日起保留5年,新版征信报告将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同时增加展示“已销户贷记卡近5年还款记录”。四是提升了信息的更新效率,相较于一代征信系统1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更新征信数据,二代征信系统要求各机构在采集时点T+1向征信中心报送数据。报告指出,我国现代征信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遵循“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模式发展。自1988年首个征信评级机构在上海成立,历经30余年,发展至今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起步期、规范期、快速发展期四个阶段。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征信体系由“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政府层面主要指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负责的国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央行征信系统;市场层面包括企业征信市场和个人征信市场。报告认为,征信报告是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身份证”,随着我国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科技的加持,征信将在人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完)
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新时代:消费金融的规范与创新”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1月10日在京召开,并于论坛期间发布《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政府相关部门、经济学领域专家、消费金融企业等共同就“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金融市场创新”“特色经营”“规范合规”以及“差异化竞争”等行业性问题进行了解析和探讨。图为第三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办图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教授发表主旨演讲《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总结了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经验和问题,探索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已经成为促进消费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合规与创新是现阶段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确保报告的权威性、准确性、广泛性和客观公正性,《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的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0个省区的109个城市,包含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三线、四线城市,成功调研了包含获批的金融公司、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网贷代理平台等55家各种类型的消费信贷提供商共计1150份样本,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需求侧(客户)和供给侧(企业)两个群体分别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需求侧,消费信贷客户以18-29岁的低收入、高学历年轻群体为主,超过70%的客户月收入在2000-5000元,选择消费信贷的用途较为宽泛,看重企业规模、合规程度、业务透明和便捷程度等。另外,根据数据分析,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消费借贷持开放态度,即使手头流动性充裕也逐步使用消费金融工具对消费行为进行优化。在供给侧,报告分别从合规和创新两个角度展开评估。创新方面分普惠性、成长性、创新能力、贷款处理能力四个维度;合规方面则分规范度、互联网建设和客户体验三个维度。根据分析,在创新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普惠性、成长性、创新能力和贷款处理能力方面极具优势,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在成长性和创新能力方面也有所建树。合规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有着天然优势,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也在迅速进行相关建设。综合分析,最早试水行业并纳入监管的合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表现极佳,无论是在业务扩张上,还是在服务创新上都极具优势,已然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有雄厚资本支撑的商业银行次之;而依靠大数据优势的电商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快速发展。通过评估不难看出,最早获批的持牌试点消费金融公司,由于进入市场较早,在政策扶持和严格监管的双重督导下,积极进行消费金融服务创新,同时重视建设自身的风控系统以及优化产品设计和客户体验,整体实力突出。专家一致认为,消费金融已经融入中国经济体系并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解决了消费者即期消费需求,转变了消费观念,有助于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还有很大广度和深度需要发展。为确保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并继续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结构转型服务,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应该规范与创新并行。基于对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提出了关于合规和创新的政策性建议。合规方面,一是将各类消费信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二是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三是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创新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二是不断发掘长尾客户和利基市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光明融媒记者 温源)
来源:北京商报在信用时代,个人征信报告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3月10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现在征信很多都用到了社会领域,我们看到很多女孩找男朋友,未来的岳母说,你得把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拿来看看”。随着个人征信市场的不断发展,央行征信报告内涵也将丰富。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新版征信报告将于2019年5月正式面世,征信信息的时长及精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个人“黑历史”难再遮盖。信用时代来临新版征信报告5月面世我国个人征信行业起步较晚,经过了多年发展之后,已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成果之一是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不断进化,并在日常金融业务中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陈雨露披露,央行牵头设立的征信中心数据库已经接入了3500多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9.9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还有2600多万户的企业和其他法人组织的信用信息。目前每天通过该系统查询的个人信用报告达到555万人次,企业信用报告30万人次。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记录已具有较大的公信力和形象力,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关注个人信用情况。不过,个人征信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何南野表示,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系统,其覆盖人群、覆盖维度仍远远不足。数据显示,央行个人征信记录覆盖率为35%,而美国个人征信渗透率则达92%。从征信人均查询来看,美国人均5.79次,我国0.35次,查询量仅为美国的1/17。因此,建设更加完善的个人征信业,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改进创新。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新版征信报告将于2019年5月正式面世。分析指出,对于银行来说,新征信能查询到的信息更全面;对于用户来说,能隐藏的信息越来越少,个人金融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新版征信报告变化 还款记录拉长至五年新版征信报告的还款信息更全面、记录时间跨度更大。据了解,此前还款记录为两年,逾期记录保存五年。在新版切换之后,还款记录与逾期记录都统一到五年。在目前的个人征信报告中,已销户的都不会显示还款记录。而新版征信报告中,销卡也有还款记录。据悉,以往部分客户在发生严重违约后,最终采取销户的方式来“洗白”征信报告。未来,新版征信报告会让这些“黑历史”无处遁形。此外,新版征信报告新增“还款金额”,增加展示“最近半年月均应还金额”,意味着“拆东墙补西墙”、“以卡养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对此,何南野表示,旧版个人征信报告反映信息的维度、跨度都较短,由此催生了很多钻规则漏洞的行为,如以卡养卡的行为。未来,以卡养卡的行为将得到一定抑制;同时,在房屋购买时,旧版征信报告只在主贷方体现负债,而新版征信规则下,如果夫妻双方共同买房,作为共同的借款人,双方都体现负债。 新增更多生活信息老版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主要有6个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本人声明及异议标注和查询历史信息。除老版个人基本信息之外,新版个人信息更加完整,可以看到配偶信息;同时,职业信息也更完整,信息量与个人求职简历相当。此外,除借贷等金融信息外,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等公共信息也将记录在内。有银行业人士表示,缴费习惯能够侧面体现出客户的还款意愿。何南野指出,新版征信报告维度更为全面,使得个人征信报告更能反映个人的信用情况,增强个人征信报告的公信力和实际应用度。上述变化将有效引导消费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信用维护。何南野表示,新版个人征信,除借贷等金融信息之外,日常缴费业务、税务、法律诉讼、行政处罚等信息皆已纳入,使得个人信用的评分维度更加多元化。历史住宅、联系方式全记录据悉,有些客户在填写信贷申请信息时,出于“不想被打扰”等原因,可能会随意编造联系电话、住宅信息,但今后这样的举措会对后期办理业务埋下隐患。新版报告增加展示“最近5次手机号码更新信息”,增加展示“最近5次宅电单电更新信息”。银行人士提醒,办理信贷业务时,一定要如实填写各项基本信息。如果有宅电、单电无法提供的情况,要及时向信贷人员解释说明,避免给自己的征信报告“乱塞垃圾信息”。此外,为了良好的信用记录,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套餐就频繁更换手机号码,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此外,零壹财经分析师孙爽表示,新版征信报告也给了个人更多主动权,如增加展示了反欺诈和异议警示,将异议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何南野表示,新版个人征信,信息更加细化和全面,使得个人信用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将变得更有针对性,风险管理更加精准。建议消费者应及时关注个人信用信息变化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护好个人信用记录。孙爽建议,多了解个人征信报告的内容,对征信报告内容有异议,及时提出。从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方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提高个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和便利性,价格上还能有优惠。消费者一是要保护好个人身份证件,不随意出借,防止个人身份被盗用;二是合理安排金融消费,透支消费量力而行,不参与非法集资,少从小贷公司、网贷平台借贷;三是正确使用信用卡,不恶意透支,不“以卡养卡”,不虚假交易、违规套现;四是要养成好的信用习惯,平时注意细节,按时足额还款,避免造成信用报告中的负面记录。何南野建议道,消费者个人应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应强化信用提升的意识,在金融工具使用、日常生活中,注重信用的维护,勿产生信用污点;应常规化进行信用报告的查询,一旦发现非正常原因导致的不良信用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理,以免不良信用影响日后生活。此外,从央行征信以及市场化征信机构层面,何南野表示,央行征信中心应在新版征信报告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创新与改革,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市场上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协同与合作,快速构建一个覆盖更加全面、使用更加便捷的征信系统。此外,个人信用授权使用机构应强化法律意识、合规意识与隐私保护意识,在对个人信用的使用中,注重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
来源/综合编辑/初九1月19日,央行征信中心面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走进可以提供个人征信报告的一家银行网点,来看看一份二代报告会是什么模样。据了解,个人征信具体查询渠道主要有两种:线下可以通过央行各分支机构、部分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地区政务大厅的自助查询机或柜台查询;线上可以通过征信中心官方网站提供互联网查询。打开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在客户服务板块点击进入“全国各征信分中心及查询点联系方式”可见,其中公布了全国各征信分中心的相关信息,点击分中心名称后的红字“详细”,即可看到所有的具体查询网点。与一代格式信用报告相比,二代格式信用报告在内容上增加了多项信息。但是,对于大家关心的“假离婚”买房一事,“共同借款”信息并没有显示。水费、电费、话费尚未纳入 19日起,如果你去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可能会发现,报告中预留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的展示格式。市场有消息称:水、电、煤气费和话费等欠费信息会被标记在二代个人征信报告上。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复说,二代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电费缴费信息。不要紧张!这只是预留好的格式而已。但这也意味着,未来,可能会采集水电费缴费信息。毕竟对没有信贷记录的人群来说,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前提下,采集“先消费后付款”的公用事业缴费信息,有助于帮助其建立信用记录,促进其获得信贷。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在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时,征信中心将与相关数据源单位协商,在数据源单位取得信息主体授权同意,并确保数据质量和安全后,才会进行采集和展示。是否显示“共同借款”信息所谓“共同借款”,是指一笔贷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借款人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借款,是金融机构评估每个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必要信息。 征信中心将在二代格式信用报告中设计展示“共同借款”信息,此举是为了更为全面地反映企业和个人状况。 而之所以被冠以“史上最严征信”,就源于新版征信将体现夫妻双方的负债情况,有助于遏制近年来以“假离婚”手段骗取首套房资质等问题。 但是,1月19日上线的最新的个人征信报告上,并未显示“共同借款”的具体信息。原来,按照二代征信系统功能分步实施的工作部署,“共同借款”等新增数据项有待于下一步二代格式数据报送功能上线后,金融机构开始按照二代格式报送数据时才会展示。 央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解释,如后续借款主体发生变更,征信系统将按照金融机构报送的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客观记录实际情况。例如,如果发生后续共同借款协议解除,金融机构向征信系统报送更新信息后,不再承担还款责任,借款人的信用报告中将不再展示这笔贷款信息。 央行:请勿过度负债信用就是一笔无形财富,新版征信采纳的多项数据也是为了直观、完整展示借款人履约情况,鼓励公众积累信用财富。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新上线的二代格式信用报告,直观展示个人“5年还款记录”,个人信息增加了“个人为企业提供担保”“就业状况”“国籍”“联系电话”等信息。 从信息量来看,二代格式个人信用报告展示“5年还款记录”是基于一代格式信用报告中的“最近24个月还款记录”和“最近5年内逾期记录”内容,增加了最近2年的逾期金额,比一代格式信用报告更加全面展示个人按期还款信息,更为全面准确反映个人信用状况。 而根据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需求,新版征信报告新增了相关数据项格式,主要包括:个人增加“共同借款”“循环贷款”“信用卡大额专项分期”“授信协议信息”等信息。同样,上述新增数据项有待于二代格式数据报送功能上线后,金融机构开始按照二代格式报送数据时才会展示。 总体来看,个人征信报告中展示的信息会更全面也更准确。同时,二代征信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也升级了,将进一步确保征信信息安全。增加如此多细节信息的原因,正如央行官网提示的:建议个人和企业及时关注自身信用状况变化,切勿过度负债,按时足额还款,维护良好信用记录。 那么,二代征信会对我们个人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征信系统的建立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基于信用的‘奖优罚劣’机制,信用价值凸显。”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认为,对于信用记录良好者,各类行为成本颇低。而记录不良者,除了申请贷款和信用卡受到阻碍,还有可能被影响其消费、出行方式、子女教育,甚至面临着法律诉讼的风险。央行:严控违规查询个人征信信息01:48△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作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信用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到申请信用卡、分期购物,大到买车、买房。信用报告主要是用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进行信用风险评估,金融机构将结合本机构掌握的信息,参考您的信用报告情况,来决定是否为您发放贷款以及贷款额度。那么,信用报告到底有什么用?信用报告主要包括个人借贷信息、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建议,大家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如果你的基本情况发生变化的话,要主动到给你提供贷款、信用卡的银行,去更新你的信息,你更新了你的基本信息,银行会马上报到征信系统里来的。这样的话,你的基本信息是准确的。近年来,个人征信信息成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围猎的目标。为此央行征信中心加强个人征信信息权益保护,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基本杜绝了不法分子在其他接入机构盗用商业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用户查询、泄露征信报告的可能。另外,银行卡被盗刷、假按揭贷款等违法行为频发,工作人员提醒,遇到此类情况,用户可前往央行营业管理部等征信网点对非本人操作的刷卡行为或贷款提出异议申请,20个自然日内可得到回复。雪球 | 搜狐 | 百度百家 | 凤凰 | 微博网贷天眼 | 新浪看点 | 东方财富 | 界面
来源 | P2P观察(p2pguancha)作者 | 观察君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情绪。如果有,就用“买买买”来解决。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达8.45万亿元。多方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消费不仅是大众快乐的源泉,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标配。国家层面多次提到“消费升级”,强调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各界大佬入场圈地。除了早已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BATJ也已完成布局。“二线梯队”,如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正在持续入场。2015年互联网企业被正式允许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后,互金平台也纷纷聚焦消费贷这一优质资产,扮演着助推我国普惠金融深入发展的角色。近两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强监管”洗礼,规范化尤为凸显,社会信用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合规经营的互金平台将脱颖而出。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与金融科技的赋能下,消费金融仍大有可为。消费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消费、投资与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国家经济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投资推动的,中国也不例外。数据显示,2009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6.5%,到2017年,该贡献率已降低至33.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终消费支持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2011年突破50%后,比重持续增加,近年来基本稳定在55%左右。由此可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将由供给转向需求,三驾马车的发力点也会发生转变。当前,我国已由资本推动型步入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轨道。据了解,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70%左右,相对来说,我国消费比重仍有较大差距,发展空间广阔。消费金融顾名思义与消费有关,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也是对传统消费方式的一种升级。不管是从金融产品本身的创新发展来看,还是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升级”的国家层面来看,消费金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虽然我国消费金融领域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目前企业经营模式、行业风险控制,以及监管体系都尚不完善,但成长道路十分稳妥。2009年,银监会(现银保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试点。消费金融这个概念被认可后,银监会将试点逐步扩散开放,成效鲜明。2015年6月,为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截至目前,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共有27家,其中4家尚未开业。总得来说,发展消费金融不仅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而且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机构类型和金融服务产品,助推金融市场创新。消费金融向互金行业“开闸门”2015年7月,央行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将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鼓励创新突破,允许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迎来黄金时代,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也悄然改变。互联网巨头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永远,最早涉及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涉是BATJ,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都是依托电商平台的消费场景而诞生的。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极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作出细化政策措施。这一重要举措,引发了消费金融模式改革。由于互联网金融各行业纷纷聚焦消费金融,传统消费金融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赋能,服务效率大大提高了。目前我国信贷人口渗透率不足三成,而美国信贷人口渗透率,在201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82.0%,因此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有限。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9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见证了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的变化。而互联网与传统消费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使得消费形态日新月异。以90后乃至95后为代表的“年轻一族”,同时也是消费主力军,拥有着差异化的消费需求,追求快节奏的消费方式,超前享受意识更是浓烈,网络消费金融能够很好的回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介入消费信贷领域是“恰逢其时”,给传统消费金融插上腾飞的翅膀。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早早就被消费贷借款人分散、体量较小、风险控制相对容易的特质吸引。近年来,P2P网贷消费金融成交量呈爆发式增长,2018年成交量已经达到了5272.17亿元,相对 2017 年增长了 23.60%。目前,P2P网贷的消费场景正在向医美、教育、家装、旅游、保险等多个细分垂直领域进一步渗透,未来将更贴近小额普惠金融。诸如趣店、乐信、和信贷等优秀上市互金平台,正紧抓消费金融爆发增长的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以和信贷为例。和信贷成立于2013年,核心业务为网贷业务,即信息撮合服务。自2016年开始,为顺应监管限额要求实行战略升级,深耕消费金融领域。2017年11月,成为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信贷深耕消费金融领域有三个原因:一、消费金融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消费升级也是新三家马车之一,发展空间更为广大;二、消费金融小额分散等特点更符合网贷机构相关监管条例,主要覆盖有借款需求的长尾用户群体;三、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创新以及大数据技术的阶段性发展成果。当前消费金融领域竞争激烈,相较而言,和信贷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和芯”资产保障体系的开发与应用积累。和芯覆盖资产获取、风险定价、贷后管理、风险转移四个环节全链条业务,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贷后管理、前端获客、中端运营等各个环节。消费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风控始终居于金融的核心地位。和信贷坚持以数据为基础,在应用层进行技术层面的革新,通过持续进行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图模型的迭代,构建出智能风控应用体系,这些智能应用集中于贷前的信用评分、反欺诈、贷中及贷后监控预警等环节。在贷前反欺诈环节,利用知识图谱来聚合各类数据源,描述出人与人之间的潜在相关关系。当融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构成知识图谱时,有一些实体会同时属于两个互斥的类别,通过这种不一致性检测,可以识别潜在的欺诈风险,对借款人的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评估。都说消费金融是“场景为王”,而消费场景多元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据了解,和信贷已经与渤海国际信托、凤凰智信在消费金融业务领域紧密合作,将科技能力输出给合作伙伴,共同驱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和信贷一直紧密配合监管方相关工作,目前已将系统接入百行征信,与百行征信共享信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信用,降低风险管理成本。近期,更是主动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和信贷方面表示,此次增资一方面是顺应监管趋势,另一方面也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后续实缴资金相关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开拓消费金融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消费金融领域的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企业、P2P网贷平台、电商平台等等。传统意义上消费金融具有小额分散、贷款期限短、审批快速、无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普惠性广等独特优势,对于互金平台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互联网消费金融本质上是信用贷款业务,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场景,不提供购买房屋和汽车等大额消费贷款,根据贷款是否直接用于消费场景来分辨现金贷与消费贷两种。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拥有互联网属性的消费金融,能够更便捷的切入到各种消费场景当中。因此,风控能力尤为关键。很多实力够硬的平台,拥有自建风控系统、完善的风控生态体系,相对传统机构更有效率。此外,还能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收集、分析用户画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服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必须跨越的鸿沟。近两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集中风险爆发,监管频频发声。2017年底,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准入牌照、年化利率、砍头息、贷款用途、融资渠道等多方面都被提出限制。“强监管”时代下,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利润率下降,利息和服务费整体也被限制在36%以下,再加获客成本、风控成本、合规成本、资金来源等等运营成本提高,平台收入将进一步降低,许多企业“熬不下去”。相信在淘汰一批违规的企业后,互金行业集中度将得到大大的提升。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百行征信的存在能将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降低信贷的风险管理的难度系数。另外,在违约风险方面也能起到预判作用,从而降低坏账率。在监管的呼吁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多数传统银行、大型持牌金融机构都在等一个契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互融合,开拓业务边界。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环境势必朝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结语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个最好的时代。随着互联网金融“强监管”的落实,无论是消费金融领域的规范化,还是P2P网贷行业的合规化,都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将进入全新阶段。消费金融的本质也是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要牢牢把风控放在首位。当前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消费金融的普惠性。在科技赋能下,消费信贷市场的场景会更加多元化,发展空间仍非常广阔。凤凰涅槃后,市场爆发的“威力”不容小觑,消费金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