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专注郑大考研辅导13年!提供郑州大学考研真题、考研资料、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考研辅导班等郑州大学研究生院考研信息。郑大2021考研9月17日,郑大研究生院正式发布了《郑州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大师兄第一时间进行了详细解读,分享给大家。总体来讲,2021年招生简章有两大利好和八大变化!两大利好(一)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原文】2021年我校意向招收硕士研究生81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500名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9名。【利好解读】招生人数由2020年的6900人增加到今年的8100,增加了1200人,扩招比例为17.4%。并且增加人数都为全日制,非全日制人数基本不变。(二)优秀考生奖励标准显著提高【原文】推免生2021年奖励标准:经考核接收的我校及其他高水平大学推免生,入学报到后,可获得以下标准优秀考生奖金。(1)来源于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推免生25000元;(2)来源于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录取为我校自然科学相关学科推免生10000元;(3)其他推免生5000元。以上均不含医学长学制转硕学生、保留资格推免生等。统招生2021年奖励标准: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报到后,可获得以下标准优秀考生奖金。(1)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考生15000元;(2)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录取为我校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考生5000元;【利好解读】推免生最高奖励标准由去年的5000元大幅提高到25000元;统招生最高奖励标准由去年的5000元大幅提高到15000元。政策的调整更有利于吸引双一流高校考生报考,能够优化郑大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八大变化1.招生人数大幅增加招生人数由2020年的6900人增加到今年的8100,增加了1200人,扩招比例为17.4%。并且增加人数都为全日制,非全日制人数基本不变。2.增加了“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2021年设立了两个专项计划,分别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名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名,其中“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名为今年新增。3.报考条件放宽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也被接受和认可。4.增加了口腔医学硕士的招生对象具体要求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原则上为5年制全日制统招口腔医学专业应届和往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医学学士学位。5.根据国家统一政策,增加了网上确认环节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采用网上确认还是现场确认,详见各省及报考点公告。郑州大学考研6.明确了录取无效的情形: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7.推免生和统招生优秀考生奖励标准进一步提高:8.专业硕士细化了两个专业专业硕士学习年限和学费标准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两个专业:工程管理硕士(工业工程与管理全日制) 学制3年(暂定) 每年1.6万,总计 4.8万工程管理硕士(物流工程与管理全日制) 学制3年(暂定) 每年1.6万,总计 4.8万
1、郑州大学法学概况郑州大学法学院溯源于1980年成立的郑州大学法律系,为“文革”后全国首批恢复法学教育和拥有77级法学专业本科生的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组建经济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为郑州大学法学院。2015年11月成立郑州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经过三十余载的薪火相传,学院学科门类和层次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整。法学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具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法学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法学院是省级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单位、国家卓越法律人才计划培养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法学院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已经与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多所法律院校建立起了紧密的学术联系;先后多次举办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或被聘为兼职教授。同时,我院也已建立起了常态化的教师及学生海外访学和留学机制,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2、郑州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加试为非法学本科考生复试科目)3、郑州大学法学初试参考书目(1)《刑法学》,高铭暄,北京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2)《刑法学》,张明楷,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3)《民法》(2017年8月第7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4)《民法》(2015年1月第6版),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民法总论》(2017年8月第5版),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6)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法理学》 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7)《法理学(第四版)》,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8)《中国法制史》,曾先义、赵晓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9)《中国法制史》,宋四辈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中国法制史》,张晋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1)《宪法学》,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12)《宪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4、郑州大学法学硕士初试专业课科目、试卷结构及分值(1)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两科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均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本试卷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含案例解析)(4)试卷题型结构849刑法学民法学(150分)名词解释:6小题,分值不定简答题:6小题,分值不定论述题:1-3小题,分值不定621法学综合(150分):名词解释:6小题,每道题5分,共30分简答题:6小题,每道题10分,共60分论述题:3小题,每道题20分,共60分5、郑州大学法学院近五年复试分数线*法律硕士19年涨幅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近几年的情况,原本郑大法硕法学、非法学的历年复试分数线基本都与国家线持平的。但至去年,非法学暴涨30分,着实将郑大法硕推上了今年的风口浪尖,特分析原因如下:(1)试题风格变化;(2)19年考研热度大幅提升,全国考研人数增加,分数线合理上涨;(3)全国竞争压力变大,大批学生不敢报名校,盯上了一批地方综合性一流大学。回顾考研历史,由于人流往来主导的分数波动不在一例,但终归是会回到基准线附近,预计明年的郑大非法学分数线将有所回调,备考郑大20法硕的学生还是应当综合自身需求及能力出发,不必太受惊扰,建议将目标定在国家线10+以上,一方面稳妥起见,另一方面利于复试以及后续奖学金设置等安排。6、郑州大学法学院历年报录情况2019年*截止2019/5/15,郑州大学2019年报录情况官方仍未公布,后续公布结果将在红果研郑大法学院群中告知分享讨论,也欢迎大家进群讨论:983711209。7、郑州大学法学院历年报录比对比*16-17年由于没有拿到报名人数,无法将报录比在图表里体现,但17年的一波扩招毋庸置疑是影响了18的报名人数的,而18反弹的态势完全是来自于17扩招之后18又缩招的原因。因此可见,如果不是因为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变化,报录比其实是稳定在一定区间内相对稳定,且甚至有所下跌的。故可以认为,如果20年招生人数不大改的情况下,郑大依然是风险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法硕目标院校。
春暖花开,郑大的科研项目也开始百花齐放。近日,郑大多个科研团队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在发光银团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近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晶态分子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在发光银团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 “Ultrastable atomically precise chiral silver clusters with more than 95% quantum efficiency”(发光量子效率超过95%的超稳定银簇)为题报道了相关研究。郑州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化学学院、绿色催化研究中心博士生韩振为文章第一作者,臧双全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配体保护的银纳米团簇具有潜在的发光性能,但这些银团簇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差,发光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其性能的开发和应用。该研究利用设计的共轭配体,调节银簇的电子结构,实现了首例银团簇的热活化延迟发光(TADF),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材料的发光强度,并利用银簇成功地组装了白光LED。同时,配体的手性诱导了团簇的整体手性,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结构精确银团簇的圆偏振发光(CPL)性能。该研究也是团队在团簇研究领域上的又一突破。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及郑州大学专项基金的资助。近年来,化学学院晶态分子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利用功能配体策略对银团簇进行有效地修饰和组装,极大改善了银团簇的空气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室温发光效率,开发了多种功能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在近红外化学发光碳点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近日,物理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碳点化学发光方面取得进展,第一次实现了碳点在近红外波段的高效化学发光,并将其用于生物体内活性氧成像,相关结果以“Near-Infrared Chemiluminescent Carbon Nano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ioimaging”为题发表于物理类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物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沈成龙为论文第一作者,青年教师娄庆博士和单崇新教授为通讯作者。活性氧是生物体代谢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多少对生物体的健康水平及潜在疾病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实时监测活性氧的产生对潜在疾病及治疗过程中评估疗效至关重要。荧光碳纳米点作为碳家族的新成员,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可调节的发光波长等优点,从而在化学检测、生物成像、光电器件等方面有广泛的潜在应用。研究团队2019年实现了深紫外波段的荧光碳纳米点、近红外波段碳纳米点的多光子激发荧光发射,并第一次报道了碳纳米点红、绿、蓝多色化学发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本文第一次实现了碳纳米点在近红外波段的高效化学发光,其化学发光量子产率为9.98×10-3 einsteins×mol-1,是已报道的碳点化学发光最高值之一。通过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的交联作用,将该碳点与双草酸酯进行纳米聚合制备的一体化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活性氧之一的过氧化氢成像探针,结合其近红外发光较大的生物体穿透深度,实现了体内外过氧化氢的生物成像。此外,还利用该一体化纳米粒子作为传感器对小鼠腹膜炎模型中的内源性活性氧进行了成像,其研究结果有望为生物体的炎症或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郑州大学农学院在茉莉酸信号通路JAZ1蛋白调控棉花的耐盐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近日,郑州大学农学院在茉莉酸信号通路JAZ1蛋白调控棉花的耐盐性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Gossypium hirsutum Salt Tolerance Is Enhanced by Overexpression of G. arboreum JAZ1”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上。郑州大学为第一单位,农学院博士后赵阁为第一作者,农学院李付广研究员和客座教授吴家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棉花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和天然纤维材料,不同的棉种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基因。挖掘亚洲棉中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优良等位基因,利用这些优异基因改良异源四倍体品种。在本研究中,通过GaJAZ1的功能缺失分析证实GaJAZ1参与棉花耐盐响应。将该基因转入四倍体陆地棉中,通过温室实验和连续两年的自然盐碱地大田实验均证实GaJAZ1的过表达能够增强棉花的耐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基因植株具有较高的活力,株高,鲜重和结铃率,其调控机制是GaJAZ1促进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根系的生长。该研究为解析棉花的耐盐性提供了新的机制和思路,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郑州大学一附院滕军放教授团队在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日前,郑大一附院滕军放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成功创建了α-突触核蛋白纤维体注射诱导的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小鼠模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军放、丁雪冰、王雪晶及合作单位瑞典隆德大学李家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为本文通讯作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雪晶及河南省人民医院马明明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α-突触核蛋白病是一类以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沉积于神经系统为主要病理标志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以及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其中,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是一种罕见的、散发性、缓慢进展,且仅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无运动障碍的α-突触核蛋白病,发病机制迄今不明。相关研究发现,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病人的多个神经部位均存在α-突触核蛋白阳性包涵体。因此,研究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并构建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模型可能成为探索α-突触核蛋白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的突破口。既往研究提示α-突触核蛋白阳性包涵体在神经系统形成及播散是α-突触核蛋白病共同的核心病理机制。研究团队首先由α-突触核蛋白单体制备α-突触核蛋白纤维体,通过电镜鉴定其纯度后显微注射至TgM83杂合子转基因小鼠的星状神经节及腹腔神经节内,诱导模型小鼠自主神经系统内出现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沉积。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蓝斑、巴林顿核、迷走神经背核、脊髓中间带外侧核等自主神经相关核团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心血管、胃肠、皮肤汗腺等部位均出现α-突触核蛋白阳性包涵体。随着病理改变的加重,模型小鼠逐渐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胃肠功能障碍、泌汗障碍及嗅觉障碍,而无运动障碍。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将α-突触核蛋白纤维体注射至小鼠交感神经节,成功构建国内外首个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小鼠模型,为揭示α-突触核蛋白病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机制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动物模型。该研究填补了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型动物模型空白,有助于α-突触核蛋白病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的深入探索。
在郑大,还有这么一群研究生,他们博文约礼,见贤思齐,他们锐意进取,奋发向上,优秀的榜样会成为我们科研路上的动力。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优秀研究生成果奖得主们的"战绩"吧:01从深震,化工学院2017级化学工艺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张亚涛教授。科研成果:硕士期间,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中科院一区5篇,中科院二区1篇),参加了1次国际会议(第14届Membrane Science & Technology)并做口头汇报。在校荣誉: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三好研究生,陈俊武研究生奖学金,“郑州大学青年学术榜样”称号等。小编问答:Q:学长在研究生阶段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学弟学妹们分享的吗?A:做科研,尤其是做基础研究,一定要多看文献;及时阅读最新的文献,了解自己研究的前沿;多动手,要把自己的想法去付诸行动,不要怕失败;做事情一定要严谨,科学是一个比较严谨的过程;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02王帅,男,药物研究院2017级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9年经国家基金委资助,现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师从于刘宏民教授。科研成果:截至目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9篇 SCI 论文(5篇中科院一区,ESI高被引论文1篇),另有3篇在投;在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新型EGFR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项目中担任负责人,获得重点资助并按期优秀结项(2017-2018)。在校荣誉:曾获得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成果奖等。小编问答:Q:学长现在在美国留学,那可不可以分享一些留学感受,以及在美国和在学校有哪些不同?A:我非常荣得到国家的资助,来哈佛这边学习。在国内很努力做科研,发文章,不断追求高水平文章。进入这边课题组之后,完全刷新了我对科研的认知。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手聚集在这里,他们聚焦点完全主要是在转化上(偏应用),而且对实验细节上尤其重视,对科学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跟他们在一起痛苦并快乐着,面临的挑战(语言,课题),让我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有新的要求。现在的我每天都在不断优化时间管理和生活学习方式,拔高自己的学习能力。“If you want to have a better idea, you need to have a lot of ideas.”这句话是哈佛正教授peter告诉我们的。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也可以不忘初心,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创新,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03王央霞,女,中共党员,第一附属医院2017级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明亮教授。科研成果:在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0.679),核心期刊2篇,获批国家专利1项;参与国际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审稿工作。在校荣誉: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优秀研究生干部、三好研究生、研究生排球比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小编问答:Q:学姐可以分享一本你喜欢的书吗?A:《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是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Germer的著作,讲的是静观自我关怀,要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幸运的是我与Germer老师本人交流并得到他的签名。比如通常当好朋友遇到不幸的时候我们会给予关怀和鼓励,但是当自己遇到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是我不好”等自责内疚等对抗情绪。医学的学习让我们关注到疾病本身,再追溯到某个器官、细胞、分子的病变等,其实最终很多疾病的发生是与情绪相关的。这本书能让你打开新的视野:随着心灵的成长慢慢学会接受和等待,等待岁月揭开命运的谜底,相信一切都有上天的美意。Wish you peace and joy。04胡增辉,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慕小武教授。科研成果:SCI一区论文4篇, SCI二区论文1篇。在校荣誉: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成果奖,博士论坛最佳论文奖。小编问答:Q:在对待科研的心态方面,您有什么要对学弟学妹说的吗?A:在科研的路上,大家或许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文章发表不顺利、拒稿等等,这些都是科研路上必经的过程。面对这些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陷入问题之中。05李小白,文学院2017 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刘志伟教授。科研成果:2017 年,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曾在日本、湖南、河南等地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在A类核心期刊上以第二作者发表一篇文章。为柯文辉的小说《司马迁》和《云冈魂》撰写书评。在校荣誉:曾获国家奖学金,三好研究生,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研究生成果奖,2017年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最佳论文奖等。曾参编书籍《上阳风物墨痕香》,与著名作曲家栾凯老师合作,创作歌词《上阳宫词》《富春山居图》《锦瑟》等。小编问答:Q:学姐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吗?A:多看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给自己找好目标后,给自己点压力,定个早一点的deadline,然后赶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完成。06曹曼,化学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臧双全教授。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 = 14.695)。在校荣誉:曾获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2019年度优秀研究生成果奖。小编问答:Q:请问学姐平时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娱乐和放松呢?A:实验室是我呆得最久的地方,也成了我另一个家,家里还有一群科研路上的挚友。一起给老师或同学过生日、一起锻炼身体等,和他们一起做的很多事都是我平静生活里的小幸福。07李威,男,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生物信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安秀丽教授。科研成果:博士研究生期间共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一篇发表在血液学顶级期刊Blood杂志上,影响因子达到了16.562分,且是Blood当期封面文章。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参加学术交流论文5篇。在校荣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联合重点基金1项。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以及优秀科研设计奖。小编问答:学长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研究吗?给我们后辈们有什么建议呢?08于玉然,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材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邵国胜教授和王卓副教授。科研成果:在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三篇,均为中科院一区,共同一作文章两篇。在校荣誉: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获得第四届能源材料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优秀墙报奖。小编问答:Q:学姐有喜欢的歌可以分享吗?A:《平凡之路》,特别喜欢朴树,那种淡然的感觉,想分享一下这首歌。也很想送给学弟学妹一段村上春树的话共勉: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09雷建伟,男,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工程安全与防护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方宏远教授。科研成果:博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4篇和EI论文1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项。在校荣誉:曾获得优秀研究生成果奖、三好研究生等称号。小编问答:Q:学长有什么学习秘诀可以跟我们分享吗?A: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要先自己去查阅资料和论文寻找解决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多和导师沟通交流;给自己定一些小目标,有计划的完成每个小目标;最后就是多锻炼身体,随时准备着最充足的精力面对科研中的难题。10吴艳奇,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师从王东炜教授和李胜利副教授。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导师为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3篇在中科院二区和1篇在中科院三区,授权专利4项。在校荣誉:曾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科研成果奖、河南省三好学生、三好研究生、优秀学生共产党员、郑州大学青年学术榜样等荣誉;所在土木学院篮球队连续两年获得郑州大学研究生篮球联赛冠军。小编问答:Q:学长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怎么释放学习压力呢?A: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打篮球了,强身健体,放松心情,才能更好的投入科研。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成功绝非一朝一夕。正所谓“见贤思齐”,我们应该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学会仰望星空,向优秀的他们学习,不断尝试,内化成我们前行的力量。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要坚信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郑大研子们,加油冲鸭!!!来源: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 图文均由各位优秀研究生提供 编辑:魏宁澜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专注郑大考研辅导13年!提供郑州大学考研真题、考研资料、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考研辅导班等郑州大学研究生院考研信息。由于考生个人原因,现撤销以下4名考生的拟录取,名单如下:同时补充拟录取以下4名考生,最终录取结果以我校政审调档及教育部录检结果为准,名单如下:另2名考生拟录取类别由“定向”变更为“非定向”:040医科院,100210外科学专业,102480122019179张峰040医科院,100212眼科学专业,102470340313049许友美公示时间:2020年7月10日-7月20日郑州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7月10日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动静脉瘘通畅率低一直是世界各国相关专业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全世界每年在终末期肾病研究治疗方面的花费高达数百亿美元,但至今仍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国际著名血管外科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Alan Dardik教授组织了国际研究团队,对此进行联合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血管腔内血管外科白华龙副教授也加入其中。日前,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改进型的手术方式(RADAR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并被选为杂志封面。Dardik教授为通讯作者,白华龙副教授和法国Nice大学血管外科Sadaghianloo医生为共同第一作者。此手术方式能够显著改善通畅率并减少后期干预,为解决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动静脉瘘通畅率低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有助于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动静脉瘘的长期通畅率。该研究跨度长达7年,依托中美法三国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在这项国际合作的科研项目中郑大一附院白华龙副教授刻苦钻研为造福患者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解这位优秀的青年医生受得住质疑,耐得住寂寞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个成果的背后都凝聚了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基础研究是一个相关性、关联性非常强的过程,需要一直坚持下去。”此次白华龙所在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其基础研究攻关就进行了8年左右。而5年、10年的时间对于潜心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再正常不过。基础研究无疑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需要长期、独立的思考,在这期间需要科研人员尊重基础研究发展的自然规律,心无旁骛,受得住质疑,耐得住寂寞。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动静脉瘘通畅率低一直是世界各国相关专业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动静脉瘘闭塞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生活不便及痛苦。全世界每年在终末期肾病的花费高达数百亿美元,但至今仍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从2012年开始,该国际团队潜心研究,发现传统的动静脉瘘术式为头静脉和桡动脉端侧吻合,尽管这种术式通畅率低,但仍然是动静脉瘘(AVF)的主要手术方式。为了改善动静脉瘘的血流动力学和远期通畅性,研究团队采用RADAR技术作为动静脉瘘的手术方式,RADAR术式是将桡动脉转位端侧吻合到头静脉上,在不损伤静脉的情况下吻合桡动脉-头静脉动静脉瘘,避免了传统AVF手术术中产生的静脉损伤。此外,研究团队又在大鼠模型中检测了这种术式的机制,模拟传统AVF和RADAR术式,并且检测了血流动力学改变,进一步证实了RADAR术式的显著优越性,给世界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进一步提高郑大一附院血管外科专业的学术影响力。白华龙副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Annal of Vascular Surgery发表的文章此外,白华龙副教授在血管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积极开展学术合作,已构建出比较完整的血管外科研究体系,建立多个血管外科相关疾病的原创动物模型,并在动脉瘤、内膜增生、动静脉瘘、动脉硬化、组织工程学血管等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其完成的国内首例螺旋形静脉移植物下肢腘静脉重建手术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nnal of Vascular Surgery并获得同行的高度认可。但他并不就此满足。在谈及未来发展目标时,白华龙笑着表示,自己将继续专注于动脉瘤、内膜增生、动静脉瘘和组织工程学血管等不同方向的持续性研究,把这口井打深。细致负责,勇创第一除了科研,在临床诊断方面,白华龙也一点都不“含糊”。在门诊坐诊或是实施手术时,他对每一位患者都是尽心尽力。此外,他还经常在网络平台上解答网友的问题,几乎每个聊天记录都有三四十条。细致负责的态度加上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白华龙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也创造了许多第一:他实施了国内第一例螺旋形静脉移植物腘静脉手术、股静脉复杂重建手术和螺旋型自体静脉移植物重建血管手术。白华龙及其团队曾在一个月内成功地为3位外伤患者实施手术。并且在手术中采用了国际上未见报道的板片状静脉移植物(Panel Vein Graft),以及国内鲜见的螺旋形静脉移植物(Spiral Vein Graft)。正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帮助患者顺利康复。白华龙和自己的学生们除了医生和科研人员,白华龙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老师。作为老师的他从不端架子,和学生们相处亦师亦友,除了在学业上给予鼓励引导,在生活上他也时时为学生着想,从思想、情绪上开导他们,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每次他要从医院回学校做实验时,总会在前一天晚上问我们是否回校,可以顺带捎着我们。而且在做实验时,即使他觉得我们的思路不正确,也不会一口否定,而是会问我们实验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怎样解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让我们对自己的思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让我们知道了自己想法的不成熟,印象更加地深刻。”2019级硕士研究生孙鹏如此说道。偶然背后,则是必然任何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必然。白华龙选择留在郑大一附院从医,也印证了这些。1982年,白华龙出生在许昌鄢陵的一座小山村。他家的斜对面住着村里的一位赤脚医生。一间狭小的屋子、简单的医疗设备以及有限的药品,是白华龙童年关于医院的全部认知。看着络绎不绝前来问诊的乡亲,年幼的白华龙已对医生萌生出崇敬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华龙发现自己对于医学的兴趣日益见长。此外,由于家中有亲戚在医院工作,还有一位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种种因素影响到了他之后的选择。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踏入郑州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自己便和这里结下一辈子的缘分。白华龙与博士后导师 Alan Dardik教授 合影本科毕业后,白华龙继续留校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师从张水军教授和邢莹教授。博士毕业后,白华龙获得了前往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机会,跟随国际著名血管外科学家Alan Dardik教授,在国际平台开展更高层次的科研工作。白华龙一直都很感谢他人生道路上的这些恩师,如果没有他们帮助,也没有自己的今天。2018年,白华龙学成回国后毫不犹疑地留在了郑大一附院。作为一个本硕博全在郑大校园度过的学子来说,母校对于白华龙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这待得太久了,就有了感情,也舍不得离开了。记得2000年来上本科时,一附院留的人比较少,一年也就几十个人,当时就梦想着能在这个河南最好的医院工作就好了。”白华龙笑着说道。如今,38岁的白华龙工作日在医院看诊病人,周末则回校做实验,“天天像陀螺一样来回不停地两头转。”空闲时,他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爱好,就只是看看书,想想研究思路,如果有什么突发奇想就立刻记下来,以备实验时验证。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生活无聊至极,但对于白华龙而言,这却是难得的休闲时间。好的科研工作者醉心科学研究对已取得的成绩永不满足好的医生拥有娴熟的技术并把美好希望传递给病患好的老师深知爱的力量并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白华龙,这就是郑大人其实白华龙就是郑大人的缩影在郑大,还有许许多多同他一样的人他们勤奋刻苦、兢兢业业、满怀赤诚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用自己的行动造福世间郑州大学官方微信 zzuweixin来源:郑大一附院文稿:刘乐乐 张宁图片:张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或由受访者提供编辑:朱春悦 余海跃 王恒 余美辰 侯梦佳 邓茜雅审校:杜红婧 申晴 虞仪来源: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名字低调而朴实,和郑州一样,名字很低调,历史也没那么多内涵和那么多的底蕴。不过了解中国城市的人都知道,中国城市,北方几乎全面沦陷,北方看郑州,南方看深圳。而郑州大学也基本如此,低调而奢华,郑州大学见校以来,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深深的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郑州大学创造了哪些第一呢,今天我说的几个 保证你记忆审核。郑州大学-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很多人以为就是普普通通的地方院校,其实大错而特错,郑州大学当年起点可是很高的,是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注意,是第一所,是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是山东大学为主导,和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提供师资,在郑州建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当时隶属于高等教育部,是百分百的国家队。后来陆续调来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师资。当时郑州大学的创校三系:物理系,化学系,数学系。物理系主任是来自东北大学物理系主任,著名的霍秉权先生(霍裕平院士父亲,霍裕平院士是郑州大学引进的第一个院士,因为他从小就在郑州大学长大),化学系主任是山东大学教导主任刘缘。数学系主任来之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现在基本上所有的重点大学都是省部共建,而不是地方实力派也是省部共建高校,但是谁是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很多人不知道,今天我告诉你,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是郑州大学。省部共建大学签字仪式2004年,教育部经过认真、慎重的论证和研究,决定与河南省重点共建郑州大学,此即中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的由来。从这个表里也可看的出来,最早入选的三个省部共建高校,现在都是世界一流建设大学了,我告诉你们,这不是巧合。郑州大学-第一所新体制中外合作办学提到现在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家有个印象:学费贵,冻着五六七八万,但是最早的中外合作办学可不是这样的,而是真正的中外合作,但是学费和普通大学一样,最早的就是黄河大学(并入郑州大学)。黄河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综合性高等学府,于1985年5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正式成立,曾得到海外众多华人(包括孙中山女儿等诸多华侨)资助。是中美合办,也是中外合办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但由于新体制的学校。当时全英文教学,用外国教材,不设某某岗位,这些都是重大创新,后来被南方科技大学全学了去了。由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受到很多限制,人才流失严重,办学困难,1991年整体并入郑州大学。黄河大学的建立,是第一次在现有体制内建立与世界接轨大学的尝试。郑州大学,创办第一所”三本“-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三本大学,名声不好,但是最早的三本大学,分数吊打省内本科高校,这就是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与1993年的升达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台胞创办的大学,创办人是河南老乡,为了家乡做贡献,想办一所大学,当时国内没有先例,没有外国人或者港澳台人办大学的经验,教育部命令升达就挂靠郑州大学,发郑州大学毕业证,所以当时的升达分数比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分数高的多,基本上仅次于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发母校毕业证学位证这一歪招,就是其他大学从郑州大学学的。当年的升达浑水摸鱼,自称郑大毕业生,外人根本不知道现在的三本已经名声完全over。不过这一重大创造,是郑州大学阀门的。郑州大学,在校生最多的大学,本科生招生最多的大学郑州大学,一年本科生11000,全国第一,以前第一是吉林大学,曾经是山东大学,现在是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在校生7万多,也是全国第一。这个全国人民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另外,郑州大学一附院是亚洲第一大医院,中国第一大医院,也是全国第一,每年产值将近200亿。如果把所有医院产值算上的话,郑州大学经费是全国第一(这个算法,只有北京大学玩,别的大学不认可)老铁门,郑州大学这5个第一,你可曾听说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专注郑大考研辅导13年!提供郑州大学考研真题、考研资料、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考研辅导班等郑州大学研究生院考研信息。郑州大学伴随着第3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郑州的举办,9月24日下午,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正式揭牌。电影节嘉宾、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胡智锋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教授,校领导屈凌波、韩国河、吴宏阳出席仪式。社科处、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同志以及师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揭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韩国河致辞。他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郑州大学基本情况。他表示,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时代背景下,在实现新闻传播与信息技术、传播艺术与媒介技术、创意传播与传媒文化交叉交融的发展趋势下,成立郑州大学影视艺术研究与创作中心很有意义。他希望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凭借中国影视与河南本土影视发展的东风,在打造河南高水平影视产学研平台上积极探索,勿忘人民,担当作为。胡智锋表示,在郑州大学建立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缓解了河南影视创作与传播比较薄弱的局面,未来也将对影视行业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与优质服务,必将为中原影视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郑州大学钟楼广场贾磊磊指出,建设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正当其时,恰逢其势,中心的成立对中原文化的传播、科研创新发展、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与会领导共同为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结束后,胡智锋、贾磊磊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进行座谈,为大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据悉,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是经2019年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三次会长工作会议审议、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批准成立的,旨在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和优秀影视作品产出为导向,为讲好河南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推动科研创新、助推一流大学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树华 通讯员 杨明电气工程学院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解质熔融锂金属电池研究领域取得进展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网储能与电池应用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在固态电解质熔融锂金属电池领域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High-Energy-DensitySolid-Electrolyte-BasedLiquidLi-SandLi-SeBatteries”的论文于2019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于《Cell》出版社旗下子刊《Joule》。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金阳副教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刘凯博士和郎嘉良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伍晖副教授和斯坦福大学材料学院崔屹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郑州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近年来,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网储能与电池应用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电网规模化储能新型电池储能技术,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Energy》《Joule》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自然杀伤性T细胞淋巴瘤遗传机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杀伤性T细胞淋巴瘤(NKTCL)遗传机制领域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揭示了NKTCL的发生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于《Nature》杂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一附院肿瘤科李兆明博士、张旭东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张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结果完善了NKTCL的遗传机制,对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教授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教授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题为“Na+-H+ exchanger 1 determines atherosclerotic lesion acidification and promotes atherogenesis”的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通讯作者单位,心血管内科刘琮琳博士为第一作者,张金盈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施国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依托河南省心脏损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心脏疾病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跨学科博士团队专项资金的资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二维单层碲化钼半导体薄膜大面积制备方面取得进展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邵国胜教授团队姚志强教授课题组在分子束流动力学控制生长晶圆级二维单层碲化钼半导体薄膜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Molecular Beam Epitaxy Scalable Growth of Wafer-Scale Continuous Semiconcting Monolayer MoTe2 on Inert Amorphous Dielectrics”的论文发表在材料学领域顶尖期刊《AdvancedMaterials》(影响因子:25.809)上。姚志强教授、邵国胜教授和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刘岁林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生何青原和李朋基为共同第一作者,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郑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微纳测试平台的支持。物理学院在深紫外荧光碳纳米点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与超算中心合作,首次理论上设计并在实验上实现了深紫外波段发光的碳纳米点,相关成果以题为《Deep-Ultraviolet Emissive Carbon Nanodots》的论文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noLetters》(影响因子:12.279)。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宋世玉,通讯作者为刘凯凯博士、单崇新教授以及超算中心尚远博士。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的支持。物理学院科研人员与超算中心合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从结构上设计了深紫外波段发光的碳纳米材料,并在实验上首次合成出深紫外波段发光的碳纳米点。该工作为深紫外发光的碳纳米点的设计以及实现提供了思路,并展示了其在深紫外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前景。化学学院晶态分子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在化学战剂降解领域取得新进展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晶态分子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在银硫簇组装材料用于化学战剂降解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Porphyrinic Silver Cluster Assembled Material for Simultaneous Captureand Photocatalysis of Mustard-GasSimulant”的论文发表在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70)。该论文第一作者为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生曹曼,通讯作者为博士后王乾有和臧双全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及郑州大学专项基金的资助。编辑:河南日报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