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日期:】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7月18日,金华市人民政府发文,给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勉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新的佳绩。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以先进为榜样,担当勇为,拼争抢创,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共同为推进现代化都市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近年来,浙婺紧紧围绕“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总要求,聚焦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总目标,积极弘扬新时代金华精神,打响百年婺剧品牌。全院演职人员上下一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市场开拓、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突出。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服务基层百姓和观众,并持续开展“文化走亲”活动,做好“三进一走”工作,婺剧全国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围绕“农村、学校、社区、城市、国外”五个市场,每年完成以下农村为主的演出五六百场。以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为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相继创排了《昆仑女》《梦断婺江》《白蛇传》《穆桂英》《宫锦袍》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荣获了10余项国家级大奖。《宫锦袍》《白兔记》《忠烈千秋》《基石》等七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其中《宫锦袍》获201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填补了我省连续8年该奖项的空白,该剧于今年拍成电影,即将搬上银幕。在精品创作的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出人才。杨霞云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婺剧青年演员连续两届在省“新松计划”青年演员大赛上夺得冠军,已有8位青年演员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其中获主角奖6人。现有专业演职员2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8人。庞大的人才储备,合理的人才结构组成了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为婺剧事业的进一步传承发展提供了保障。近几年,婺剧在全国最高重量级的中共中央团拜会、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央视元宵戏曲晚会、亚洲文化嘉年华上频频亮相,习近平等七常委近三年五次观看婺剧演出,成为全国地方戏院团唯一的全面参与国家最高规格演出的院团。连续多年受文旅部和浙江省政府、省文旅厅委派和境外演出商的邀请赴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南非、赞比亚以及港澳台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或商业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浙婺先后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1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3年被文化部列为全国39家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之一。
【编者按】“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位独特。为充分挖掘、展现这一丰富的资源,提升浙中生态廊道的文化内涵,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廊道上的文史记忆”,寻找八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500年的时光洗礼,婺剧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熠熠生辉,从古婺大地走向越来越广阔的世界,成为金华文化一张亮闪闪的金名片。台上念唱做打,台下目不转睛。500年的流光里,婺剧舞台上演员生生不息,舞台下观众代代焕新,而婺剧的剧种、剧目,却在台上台下的互动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生机盎然。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花朵,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在人类文明近万年的发展过程中,得以留存并发扬光大的艺术种类并不多,而婺剧,却在世界艺术之苑独树一帜。戏剧界有一种说法:“中国戏剧的一半在浙江,浙江戏剧的一半在婺剧。”婺剧,俗称“金华戏”,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改称“婺剧”。婺剧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称。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波阳、景德镇等地。“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曾这样称赞婺剧。婺剧传统剧目和唱调音乐十分丰富,拥有800多个大小剧目,3000余首曲牌,并有显著的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戏曲文化博物馆”。今年1月27日晚在捷克俄斯特拉发Alua Gong剧场演出后与热情的观众合影 周聪/摄壹 六种声腔 各具特色 各有所长1.高腔高腔大致源于元末明初,和南戏、民间山歌、村坊小巷、道士腔一脉相承,具有山歌、田园和法事的音乐色彩。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高腔、西吴高腔、侯阳高腔和松阳高腔四种。高腔音乐的共同特征:高亢激越、节奏明快,似歌似吟,是高腔音乐的基本特征。而众所周知的“一人启口,众人帮腔”;逗句用小锣击节以及行腔中的“甩腔、滚腔、衬腔”则构成了高腔声腔独具的音乐特色。高腔的曲牌结构布局大致有:叫头、引子(或称“甩腔”)、正板(分快、中、慢三种)、叠板、散板、尾声、数板等。以散板形式出现时则腔多字少,以节奏形式出现时则字多腔少。句式结构基本不对称。正板基本用1/4拍记谱,调式采用以五声音阶为主的商、角、徵、羽诸调为常见。代表剧目《合珠记·米糷敲窗》、时装戏《红霞》等。2.昆曲 婺剧中的昆腔是昆山腔流传在金华的支脉,人称“金昆”,由于常年在山乡郊野演出,为适应空旷草台的露天演出,金昆的声调比较高扬,又被称为“草昆”。婺剧中的昆腔,重在做功与开打,武戏较多,目前尚能演出的只有剧头《文武八仙》,其他只能作为昆曲素材融合于其他声腔中(徽戏居多)。但作为“南昆”的音乐资料,却有大量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南昆与北昆,属大同小异之差别,但对“草昆”来说,暂且只能“存留”与“归属”。3.乱弹 婺剧中的乱弹,有“浦江乱弹”和“徽班乱弹”。当前舞台演出,乱弹和徽戏居多,其次是滩簧和高腔,昆曲和时调很少。“乱弹”声腔音乐优美流畅、激越,旋律跌宕多变,内涵十分丰富。乱弹与北方梆子戏同源,主干曲调为双调体:[三五七]与[二凡]配套;[芦花]与[拨子]配套。代表剧目有《昆仑女》和拍成电影的《西施泪》等。4.徽戏 徽戏由安徽流入金华一带,约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200多年以来,婺剧并未像安徽徽剧受其京剧倒流现象而“京化”,而是在金华一带安家落户,成为今天仍保留原生态的中国徽戏。因和京剧同出一脉,婺剧徽戏现有的板式及主干腔调的称谓同京剧差不多。主干曲调为[西皮]与[二簧],至今保留着正宗徽戏的本色、原味,未受京剧倒流影响,被梅兰芳先生视为“京剧的祖宗”,故而特具“非遗”传承价值。徽戏多宫廷戏、骨子戏,如《打金枝》《辕门斩子》等。5.滩簧 滩簧《断桥》明末清初,一种以坐唱为艺术形式的声腔——“滩簧”开始由苏州流入金华,至目前为止,婺剧拥有五地滩簧:兰溪滩簧、金华滩簧、衢州滩簧、东阳滩簧和浦江滩簧。滩簧声腔较其它声腔显得柔美和文雅些,以高胡为主奏乐器,定弦与二胡相同。主干曲调是[平板]和[弦索],代表剧目有《断桥》《僧尼会》《对课》等。6.时调 时调是明清以来诸腔杂调集成小戏的俗称。有来自明清俗曲,有的属南多,有的为油滩,有源于地方小调、民歌和舞曲等。时调为单出的独立小剧,多是“专戏专用”,即各个戏各唱各的唱调,包括专词专谱。唱调往往以戏曲为称,但并不具有戏曲音乐的音乐特征和结构形式。其表演程式和舞台艺术则和婺剧风格相一致,代表剧目有《李大打更》《王婆骂鸡》等。乱弹《宫锦袍》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贰 武戏文做 文戏武做 生动夸张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别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表演艺术方面,由于长期在广场演出,婺剧逐步形成夸张、粗犷、强烈、明快的特点。如武将出场,以迅速后退一步,并亮一高架子来突出人物,与其他剧种的站定后前跨一步不同。又如其他剧种一招一式都讲究圆,动作呈连续变化的曲线,而婺剧却往往圆中带直,曲线中出现折线和直线来显示动作的力量和感情的强烈。婺剧的六种声腔中,都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在不同声腔中,各行当又有不同侧重。如乱弹戏,时常以小生、花旦为核心,居全剧的主导地位;徽戏,又常以正生、作(正)旦为全剧的核心;而一些生活小戏,则以丑与旦为核心。无论声腔怎么不同,核心角色如何变化,但角色本身的基本性质不变。老一辈的婺剧艺人有江和义(老生)、李朝梭(老生)、胡志钿(红生)、徐东福(丑)、汤吉昌(男旦)、胡方琴(老生)、周越先(旦)、周越桂(女小生)、周越芗(女小生)、徐汝英(旦)、申爱凤(女小生)、叶竹青(旦)、潘池海(生)、马其足(花脸)、盛元清(小花)、王金龙(小生)、王景春(老生)、叶阿苟(老生)、叶根先(丑)等。徽戏青春版《穆桂英·大破天门》 陈晓/摄叁 与时俱进 同频共振 人才济济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婺剧班社达40余班。婺剧长期以来均由男演员扮演。1935年后,受京剧髦儿戏影响,徽班先后办了民生等五个女子科班,其他班社也纷纷效仿,随团带女徒。早期婺剧班社主要在四乡集市、庙会(统称赶会场)演出,20世纪30年代初,才开始进城,以金华城隍庙、西华寺等为演出场地,后逐渐经常在长乐、北山、金城、群众等戏院演出。在农村,早期的业余班社,有的称为“太子班”(主要由村镇的“有闲阶层”组成)。这些组织初期以坐唱自娱为主,每逢迎神赛会,则敲锣打鼓沿街挨村游动演唱,后来发展为化妆上台演出。《昆仑女》下乡演出 陈美兰饰双阳 赵菊香/摄抗战时期,金华一度失陷,一些出色的演员死于战乱,婺剧班社星散,这一剧种几乎一蹶不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婺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组成婺剧改进会(后改为金华地区戏曲联合会),并于1953年成立了浙江婺剧实验剧团,各地也成立了一批“共和班”。1955年,各剧团联合招收了200多名学员,培养了一批人才。1956年,在浙江婺剧实验剧团基础上成立了浙江婺剧团,并对婺剧的传统艺术进行较系统的挖掘记录和继承改革工作。1956年,浙江婺剧团刚成立,即着手抢救婺剧传统遗产,搜集、记录了500多个大、小剧目和1000多首唱腔、器乐曲牌;留存了大量传统脸谱、戏装图样等珍贵资料。同时,一手抓艺术队伍建设,一手抓婺剧传统剧目改革创新。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葛素云等前辈老师,与迅速成长的以郑兰香、吴光煜为杰出代表的一代新人珠联璧合。创排了《黄金印》《送米记》《马前泼水》《孙膑与庞涓》《槐荫记》《三姐下凡》《火焰山》《杨八姐游春》《双阳公主》《三请梨花》《秦香莲》《穆柯寨》《朝阳沟》《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杜鹃山》《小刀会》等一大批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和《僧尼会》《断桥》《对课》《米糷敲窗》《挡马》《悟空借扇》《雪里梅》《磨豆腐》《水擒庞德》《五台会兄》《社长女儿》《半篮花生》《刘介梅》等精品折子戏。改革开放后,涌现了党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二度梅”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陈美兰,“梅花奖”获得者张建敏,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朱元昊以及周志清、赵姝珠等一批优秀演员。婺剧再创辉煌,大胆创新的婺剧《白蛇前传》大获成功,引发戏曲改革之新风,影响了戏曲界。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过婺剧演出,均给予热情鼓励和赞许。世纪之交,戏曲发展形势严峻,不少传统地方剧种活力不足、剧种减少、人才断档、市场萎缩,浙江婺剧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锐意开拓,冲破用人、分配、人才培养、艺术生产的旧有模式,带领全体演职员一起攻坚克难,逆势而上,艺术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连年登上新台阶。《红灯记》近年来,由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陈美兰领衔的“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以戏育人,出人出戏,卓有成效。继苗嫩、刘志宏、黄维龙、郑丽芳为代表的一代优秀演员之后,一批90后新秀脱颖而出,如杨霞云荣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并登上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黄庆华获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范红霞获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提名;巫文玲获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配角奖;楼胜获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李烜宇获第2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新人主角奖;陈丽俐、张莹分获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和新人主角奖。中国剧协原副主席刘厚生说:婺剧不仅传统家底丰厚,宝藏极多,就是当前的艺术实力——特别是艺术基本功、传统剧目和青年演员水平方面,都够得上全国一流。目前,全省有专业婺剧表演团体7个,民间剧团几十个,流行地域逐渐扩大。《冀州城》肆 立足基层 守正创新 走出国门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坚持按农村市场、城市市场、校园(社区)市场、境外市场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生产各类剧目,集中精力、财力抓精品创作。《白兔记》浙婺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新视角、新手法和新的舞台风貌,相继创排了《昆仑女》《梦断婺江》《白蛇传》《宫锦袍》《血路芳华》《基石》《信仰的味道》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荣获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10余项国家级大奖,其中7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这些优秀作品,有的是传统剧目再创作,融入符合时代要求的主题立意,注入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有的是新创作的现代戏,讴歌新时代里忠于党的事业、为人民热忱奉献的人和事。在演绎方式上,浙婺也在不断创新。如《昆仑女》的音乐打破了传统戏曲声腔“分治分立”的格局,将中西方音乐巧妙融合;京剧《红灯记》家喻户晓,浙婺在演绎经典时,发挥剧种特色和优势,设计了不少精彩的高难度武戏,文武双全的演绎令观众耳目一新;新编历史剧《宫锦袍》借鉴话剧、电影等艺术手段,从编、导、演、音乐、舞美等全方位突破,展现当代婺剧舞台艺术的现代性、高品位和新境界,受到年轻观众的普遍欢迎。如今,浙婺的舞台越来越大,全年演出量超过500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亚洲文化嘉年华上频频亮相。2016年1月哥斯达黎加国家大剧院婺剧专场 王晓平/摄近3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观看婺剧演出,浙婺成为全国地方戏院团唯一的全面参与国家最高规格演出的院团,连续多年受文化部和浙江省政府、省文化厅委派和境外演出商的邀请赴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巴西、阿根廷、古巴、南非、赞比亚以及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或商业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成为全国出访演出最多的地方戏曲院团。浙江婺剧研究院先后被中宣部、文旅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1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3年被文旅部列为全国39家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之一。作者: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
13日晚,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的婺剧折子戏专场,作为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戏剧展演暨第八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活动的压轴戏,在广西南宁人民会堂精彩上演。场内观众用持续不断的热烈掌声和叫好声,表达对婺剧的惊艳和喜爱。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由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第八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活动是艺术周的主要活动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中国面向东盟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戏剧交流盛会。本届戏剧周汇聚了上海、河南、浙江、云南、湖南、福建、江苏、山西、内蒙古、广东、广西等11个省(区、市)及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5个东盟国家的24个艺术团体一起开展23场精彩演出,涵盖了婺剧、越剧、昆剧、花鼓戏、滇剧、莆仙戏、晋剧、锡剧、粤剧、漫瀚剧等戏剧种类。当晚的婺剧折子戏专场,共上演了婺剧传统音乐《花头台》,以及《吕布试马》《梳妆》,《穆桂英》之《辕门斩子》《大破天门阵》等经典折子戏。演出的精彩,让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演出一结束,戏剧周活动承办单位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就找到浙婺院长王晓平,预约由浙婺担任明年的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场戏演出。坐在记者身边的两位广西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演出开始时正在手机上专注打游戏,随着剧情展开,两人被舞台吸引放下了手机,之后两人情不自禁的鼓掌喝彩,演出结束后,仍意犹未尽。他们说,想不到今晚看婺剧比打游戏还过瘾。演出谢幕结束后,有三位美女戏迷特意找到后台,来给《穆桂英》中穆瓜扮演者陈晓建献花。美女戏迷说,谢幕时,其他主要演员都有收到鲜花,就穆瓜没有,她们是专门来补上这束鲜花的。献花的美女还给穆瓜深深鞠了一躬,她说:感谢你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表演,谢谢您,谢谢婺剧团所有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剧种——中国婺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剧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剧目——传统戏《穆桂英》。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出——生旦净丑皆有戏,唱念做打俱全,都是硬功夫。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典范——戏曲如何传承与创新。”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研究院的副教授、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吴彬看完两折戏后,在朋友圈连发感叹道。同在现场观看演出的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魏锦也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文字:“看了婺剧《穆桂英》,才知穆桂英不仅是个文武双全的女将军,也是个娇憨可爱、能撒娇会撒泼的女娃娃啊。扮演穆桂英的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优秀演员杨霞云,舞台下是个文静可亲的年轻妈妈,舞台上是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又美又飒熠熠闪光的刀马旦!看《断桥》时,已经为她扮演的那个形神兼备、感觉随时都能吐出信子来的小青深深折服,这次看到穆桂英,更加全面地看到了这位名不虚传的梅花奖演员令人惊叹的功力!婺剧啊,是多么令人敬佩的剧种!除了杨霞云、楼胜这样偶像级、甚至现象级的演员,每一位演员、每一个龙套的表演都能让人热血沸腾,掌声、喝彩、尖叫不断。而全程高能、精气神俱佳的乐队更是全国罕见,让人感动到落泪!这绝对是个宝藏剧种啊,赞叹之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今天(12月14日),集中展示中国和东盟各国斑斓多彩的文化艺术,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戏剧展演暨第八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落下帷幕,浙婺作为表演嘉宾团队,又将在这一盛会的闭幕式上一展风采。【来源: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文化,是绽放在灵魂深处的精神之花,是一座城市的牵引和归依。衡量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比如基础设施、公共投入、馆藏图书等等,但文艺精品无疑是核心要素之一。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金华市委宣传部以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各文艺主体创作生产,促进了文学艺术门类的繁荣发展,亦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金华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了丰润的文化滋养和有力的文化支撑。具体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文艺创作水平日益提升。从纵向看,金华文艺生产能力持续在增强,在最近4届省 “五个一”工程中,分别有6、7、11、9部作品入选,获奖数量不断增加,获奖门类不断扩展;从横向比,金华整体实力从前些年的全省第二方阵,进入了第一方阵行列,处于杭州、宁波之后,位居全省第3。比如,在全省第 14 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我市有9 部作品获奖,位居全省第三。在省委宣传部前不久公布的《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2019年度资助名单》中,我市有14个项目入选,排名全省第2。二是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放大。近年来,金华市文艺作品不断引发社会关注和广泛热议。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两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连续获得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陈美兰、张建敏、杨霞云等为代表的婺剧表演艺术家德艺双馨,屡获各种大奖和荣誉称号。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连续12年受文旅部委派出访了4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近几年全国地方戏院团中唯一全面参与国家级最高规格演出的院团。这一件件优秀作品和一个个优秀人才,擦亮了金华文化繁荣发展的金字招牌。三是文艺创作政策逐步优化。一部文艺精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的专注专业之外,还离不开产生精品的沃土,更少不了文化资本的投入。从获奖作品分析,金华的文艺精品主要集中在市区、东阳市和义乌市。特别是义乌的精品创作,近年来之所以异军突起,是因为义乌乃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生产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更得益于文艺精品奖励政策的助推。2015年,义乌市出台了《文化精品奖励扶持办法》《“冯雪峰”文艺奖实施办法》,是各县(市、区)中出台最早、力度最大的奖励政策。之后几年,义乌市的文艺精品获奖数量和获奖层级都呈不断上升之势。在今年刚公布的浙江省首届文化艺术基金入选项目中,义乌市又有5部入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奖励政策对精品创作的推动力,与省委、省政府把杭州西溪湿地改造成为“作家村”,花重金聘请麦家、海飞等一批全国知名作家免费入驻,让他们安心创作文艺精品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总结过往,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未来。今天,我们谋划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必须对标全省建设“重要窗口”这一使命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袁家军书记在省委党校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谋思路出实招,鼓励文艺工作者讲好金华故事,不断推动金华市文艺创作迈上新高度。 一、创作内容有什么?1.历史故事。金华人文底蕴深厚,可供写作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数不胜数。比如酒坊巷,金华古子城中最出名的一条街巷,因开有戚家酒坊而闻名。当年的金华酒,曾赢得“天下第一酒”的美誉,还被写进《金瓶梅》。站在古巷一端,遥望巷尾,沈约、李清照、黄人望等从里走来。走在小巷里,耳旁还流传着聂小倩美丽的爱情故事。比如八咏楼,金华的城市地标,歌者咏者不乏沈约、李白、李清照等名人。登上八咏楼,极目远眺,万里碧空如洗,远山连绵叠嶂,三江胜景一览无余。那些与八咏楼有关的人与事,如蒙太奇镜头般闪过……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胡大海、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在八咏楼检阅军队,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据楼抗清,壮烈殉国,八咏楼也因此而毁。1939年,周恩来到金华视察并在八咏楼前的八咏滩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发表过著名的抗战演讲……可以这样说,八咏楼见证着金华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创作的不竭源泉。2.名人故事。金华,一方“金星与婺女争华”的神奇土地,也是一座素有“小邹鲁”美誉的文化之城,更是一座名人辈出的传奇城市。这些传奇人物是开展文艺精品创作的宝藏。比如李渔。目前,以李渔为主人公的作品数量不少,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却不多,有待进一步挖掘创作。比如陈望道,真理的味道是甜的。最近,义乌市围绕陈望道主题,推出了3个活动。据了解,反映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有各种文艺形式,包括电影、戏剧、歌曲、报告文学等,立体塑造了陈望道丰满的人物形象。再如,潘建伟、陈薇等,他们的事迹都是非常好的创作题材。特别是在今年疫情背景下,陈薇院士为国分忧、勇于担当的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3.当代实践。现实题材的作品具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力。重点要总结好金华经验、金华模式,讲好金华故事。诸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武义后陈经验、永康五金产业发展、横店影视产业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婺剧传承发展等,都是文艺精品创作非常好的题材。如讲述义乌改革发展题材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也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当然,撷取金华生动实践,既需要一双慧眼,更需要丰富想象。慧眼选“材”,想象富“材”。艺术家需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处理,将伟大的金华实践转化为一个个激情澎湃、动人心魄的文艺精品。二、创作主体是谁?首先,国有文化单位是主力军。我市国有文化单位主要有国有文艺院团和文化馆。文艺院团主要有4个:浙婺和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三地的婺剧团。文化馆主要包括市文化馆和9个县级文化馆。这些国有文化单位是文艺创作的正规军和主力军,理应承担起我市文艺创作的重任。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是我市国有文化单位开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一面旗帜,近年组织排练的《宫锦袍》《郑义门》《基石》《信仰的味道》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荣获了10余项国家级大奖,塑造了“浙婺出品必属精品”的文化品牌。从现有成果看,其他的文化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精品组织策划,加大投入力度。其次,民营文化企业是集团军。得益于我市影视产业的先发优势,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对我市获奖精品的贡献率几乎达到50%以上,两个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得主体都是民营影视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扛起影视业复苏大旗的主角也是民营文化企业。比如,电影《八佰》正在热映。截止9月10日,其票房贡献率已达25亿元。再次,民间文艺创作主体是有生力量。近几年我市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很高水准的作家。比如永康作家郑骁锋,著有《本草春秋》《眼底沧桑》等作品,多次担任央视“探索·发现”“国宝档案”等栏目的特约撰稿人,《太湖画脉》《青田三章》《江河密码·一脉钱塘》等大型文史纪录片的解说辞均出自他的手笔。婺城区作家陈集益,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已有一百万字的作品散见于《十月》《人民文学》等刊物。目前,我市有市级会员537名、省级195名、国家级30名。这些文艺工作者熟悉金华、了解金华,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要充分利用、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推动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艺精品,形成出人才出作品的良性循环。 第四,外智外援是有益补充。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表演水准很高,但缺少高层次的编剧人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剧本,演员表演水平再好,也无济于事。怎么办?借助外脑,不失为明智之举。近几年,婺剧院推出的多部精品剧目就是借助了外来创作力量,如《血路芳华》等就是出自于江西编剧姜朝皋(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之手。三、如何更好地推动?1.给政策。金华文艺精品之所以能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除了文化底蕴深厚,文艺工作者积极努力外,奖励扶持政策的推动力不容忽视。目前,除了市委宣传部的扶持政策外,市文广旅游局也有一定的政策。根据我市实际,要探索建立分层级分对象的政策扶持体系。市委宣传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抓好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婺剧传承发展等一批重大主题的文艺精品创作。市文广旅游局重点扶持舞台艺术、音乐、曲艺等类别的作品。文联要多方筹措资金,针对视觉艺术等给予重点扶持和推动。各县(市、区)也要抓紧出台当地的文艺精品扶持政策,为本地文艺工作者创设更好的文艺生态。2.给机会。去年,我市聘请了国内一流导演团队执导了金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文艺演出,实现办一场晚会,锻炼一支队伍的目的。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创设平台,做好组织动员工作,把本地区本部门优秀的文艺家组织和动员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戏带功”,“以演代练”,致力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锻炼平台和展示机会,做到项目打造和人才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给荣誉。荣誉激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手段。近几年,我市不仅恢复了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推行,还增设了“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奖项。各地各单位要发挥好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优秀人才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在生产文化精品上当示范,创作生产出更多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为我市高质量文化供给地建设,打造文艺“金字招牌”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中共金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后记】习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八婺大地,发展迅速,万象纷呈,该如何解读,该有怎样的视野。我们和金华市社科联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社科读本。每周四推出,帮你解开现象的迷雾,助你追寻理论的真谛。值班主编:杜羽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杜俏俏钱塘潮起处,扬帆又一年。1月7日晚,作为2021省属院团新年演出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浙艺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校团合作专场汇报演出在杭州剧院激情奏响。演出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杭州演艺集团、宁波演艺集团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等联手打造,美好时光,尽在《浙·艺·年》。当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还与浙江演艺集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宁波演艺集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浙艺推进“双高”建设的背景下,新一年,浙艺将与五大院团协力开展产教融合、校团共建,高校与院团将优势资源共享,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持续培养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艺术表演人才,为文化浙江和“重要窗口”建设作出更多贡献。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入选首批国家“双高”建设的综合性艺术职业学院,浙艺有着66年办学历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被誉为浙江“艺术家的摇篮”。刚刚过去的2020年,浙艺人风雨同舟,“以艺战疫”。完成“抗疫”主题文艺作品200余件,开辟线上课堂250多门课程,成为浙江省15所高水平职业院校之一。完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通过省优质校建设成果评估,开辟了本科层次教育通道。去年,浙艺还积极筹建长三角戏曲联盟,建立越剧研究院、戏曲学院、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促进“产教联动”“校团合作”。这一年,浙艺人和浙艺出品也摘得多项重量级大奖,戏曲学院名誉院长杨小青获“最美文旅人”称号,美术系首席专家周正平在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4人入选首批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培养对象;1人获第五届“浙江舞蹈奖”;原创舞蹈《西施别越》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入选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获浙江省第十一届音乐舞蹈节声乐、器乐、舞蹈门类奖项13项,“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演奏员大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奖项24项,获奖重量数量及参赛范围为历年之最。当晚的演出分为“序:《梦想开始的地方》”、“百年礼乐当有兴”、“苟利国家生死以”、“我欲因之梦吴越”、“尾声:《最爱你清清的浙江》”五个篇章,融合了民乐、器乐、舞蹈、小品、越剧、婺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艺术盛宴。参演的浙艺师生代表,都是浙艺具有突出成就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选作品也均为浙艺近年来教学和创作的最新成果,在国家级和浙江省比赛和展演中频频获得大奖。比如,著名竹笛演奏家、浙艺音乐系主任、竹笛大师赵松庭嫡传弟子吴樟华,分获2020“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演奏员大赛民族乐器A组吹奏乐、弹拨乐、拉弦乐一等奖的常轶伟、夏金瓯、卢伟等,“荷花奖”古典舞《西施别越》等。五大院团也联合演出了精彩节目。“总有一片天空属于我们,每一道蔚蓝向着远方。人生需要拼搏,让自己闪亮……”合唱《梦想开始的地方》拉开演出序幕,唱出了青年学子的心声。竹笛与乐队的《腾飞》表现了钱江两岸的秀丽风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美好生活。乐曲活泼明快,热情洋溢,恰如钱江潮水奔腾不息。舞蹈《莲鼓越歌行》将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生产活动采莲与江南女子泛舟戏水相融合,以女子的柔美称江南山水,展现了一幅幅如画似卷的江南采莲图。民乐联奏《山水乐境》则用传统民族乐器和旋律,展现了秀美绝伦的浙江山水。小品《出征》、舞蹈《母亲的战役》和歌曲《为了相见在春天》再现了疫情期间那些奋不顾身的抗疫英雄舍小家为大家,奔赴前线的动人瞬间,以催人泪下的细节拨动观众的心弦,与现场观众一起向抗疫英雄致敬,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音乐诗画《与君山水》、舞蹈《西施别越》、越剧《穆桂英挂帅》和婺剧《大破天门阵》,向现场观众展示了浙艺和院团合作的教学成果以及不俗的创作水平,为传统故事和经典剧目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也让现场观众深深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2021省属院团新年演出季于2020年12月26日正式启幕,演出将持续到2021年3月1日。来自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交响乐团等多家单位,共计20场精彩演出,将在杭州剧院、胜利剧院、浙江音乐厅、浙话艺术剧院、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杭州大剧院、余杭大剧院等杭城各大剧场集中上演。其中不乏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的《玉簪记》、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陆游与唐琬》《春香传》等经典曲目。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杭州网讯 钱塘潮起处,扬帆又一年。1月7日晚,作为2021 省属院团新年演出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浙艺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校团合作专场汇报演出在杭州剧院激情奏响。演出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杭州演艺集团、宁波演艺集团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等联手打造,美好时光,尽在《浙·艺·年》。当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还与浙江演艺集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宁波演艺集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浙艺推进“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在新一年浙艺将与五大院团协力开展产教融合、校团共建,高校与院团将优势资源共享,创新艺术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持续培养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艺术表演人才,为文化浙江和“重要窗口”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当晚的演出分为“序:《梦想开始的地方》”“百年礼乐当有兴”“苟利国家生死以”“我欲因之梦吴越”“尾声:《最爱你清清的浙江》”五个篇章,融合了民乐、器乐、舞蹈、小品、越剧、婺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艺术盛宴。参演的浙艺师生代表都是浙艺具有突出成就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选作品也均为浙艺近年来教学和创作的最新成果,在国家级和浙江省比赛和展演中频频获得大奖。如著名竹笛演奏家、浙艺音乐系主任、竹笛大师赵松庭嫡传弟子吴樟华,分获2020“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演奏员大赛民族乐器A组吹奏乐、弹拨乐、拉弦乐一等奖的常轶伟、夏金瓯、卢伟等,“荷花奖”古典舞《西施别越》等。五大院团也联合演出了精彩节目。合唱《梦想开始的地方》拉开演出序幕,“总有一片天空属于我们,每一道蔚蓝向着远方。人生需要拼搏,让自己闪亮……”唱出了青年学子的心声。竹笛与乐队的《腾飞》表现了钱江两岸的秀丽风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美好生活。乐曲活泼明快,热情洋溢,恰如钱江潮水奔腾不息。舞蹈《莲鼓越歌行》将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生产活动采莲与江南女子泛舟戏水相融合,以女子的柔美称江南山水,展现了一幅幅如画似卷的江南采莲图。民乐联奏《山水乐境》则用传统民族乐器和旋律,展现了秀美绝伦的浙江山水。小品《出征》、舞蹈《母亲的战役》和歌曲《为了相见在春天》再现了疫情期间那些奋不顾身的抗疫英雄舍小家为大家,奔赴前线的动人瞬间,以催人泪下的细节拨动观众的心弦,与现场观众一起向抗疫英雄致敬,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音乐诗画《与君山水》、舞蹈《西施别越》、越剧《穆桂英挂帅》和婺剧《大破天门阵》,向现场观众展示了浙艺和院团合作的教学成果以及不俗的创作水平,为传统故事和经典剧目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也让现场观众深深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2020年,浙艺人风雨同舟,“以艺战疫”。完成“抗疫”主题文艺作品200余件,开辟线上课堂250多门课程,成为浙江省15所高水平职业院校之一。完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通过省优质校建设成果评估,开辟了本科层次教育通道。2020年,浙艺还积极筹建长三角戏曲联盟,建立越剧研究院、戏曲学院、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促进“产教联动”“校团合作”。这一年,浙艺人和浙艺出品也摘得多项重量级大奖,戏曲学院名誉院长杨小青获“最美文旅人”称号,美术系首席专家周正平在国际舞台发挥影响力;4人入选首批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培养对象;1人获第五届“浙江舞蹈奖”;原创舞蹈《西施别越》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入选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获浙江省第十一届音乐舞蹈节声乐、器乐、舞蹈门类奖项13项,“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演奏员大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奖项24项,获奖重量数量及参赛范围为历年之最。2021省属院团新年演出季于12月26日正式启幕,演出将持续到3月1日,来自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交响乐团等多家单位,共计20场精彩演出,将在杭州剧院、胜利剧院、浙江音乐厅、浙话艺术剧院、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杭州大剧院、余杭大剧院等杭城各大剧场集中上演。其中不乏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的《玉簪记》、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陆游与唐琬》《春香传》等经典曲目。
4月4日,记者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获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公布的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培养对象名单上,该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楼胜成功入选,是金华市此次唯一入选的舞台艺术工作者。据悉,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是以培养舞台艺术领域高层次领军人物为目标,旨在进一步提升浙江舞台艺术创新能力,繁荣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此次全省共有36人入选首批培养对象。楼胜是国家二级演员,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核心成员,工文武生。他主演的剧目有《白蛇传》《穆桂英》《昆仑女》《连环计》《忠烈千秋》等,曾荣获第五届巴黎中国地方戏剧节最佳男演员奖、2012 “新松计划” 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一等奖、2014年获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和第二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等奖项。在今年的2020央视春晚上,楼胜更是为戏曲节目《璀璨梨园》开场挑大梁,担纲主演赵云,演绎《三国演义》选段。翻跟头接龙、下高台等武功悉数展现,观众喝彩声不断。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陈淡宁2018年2月1日傍晚,“国家艺术基金”官方微信公号推送了2018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公示,共确定立项资助项目955项。其中大型舞台剧和作品159项、小型剧(节)目和作品185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187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134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290项。而浙江成绩单是:总共申报282项,最后有44项入选。居于全国前列,在国家艺术基金同期公布的项目评审报告中也提到浙江“…由于文化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大了工作力度,艺术机构、单位和艺术家个人的申报量和立项量在全国的位次有明显前移”。浙江2018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9项:昆剧《孟姜女送寒衣》 永嘉昆剧团越剧《藏书楼》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有限公司婺剧《忠烈千秋》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越剧《王阳明》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音乐剧《红船往事》浙江传媒学院儿童剧《七色花》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交响乐《良渚》浙江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钱塘江音画》浙江音乐学院话剧《天真之笔》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小型剧(节)目和作品15项:小戏曲《十五月亮十六圆》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小歌剧《外婆桥》绍兴市文化馆小舞剧《十月围城》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群舞《碇步桥水清悠悠》浙江音乐学院群舞《丝海梦》宁波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群舞《活着1937》浙江师范大学杂技《文明记忆·脖支造型》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重奏曲《武生》浙江音乐学院室内乐《楼兰意象》浙江音乐学院民乐小合奏《梦中的阿克库》浙江音乐学院曲艺小品《买了吧》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戏剧小品《拍电影》德清县文化馆歌曲《水乡·春天的家园》浙江音乐学院歌曲《早春的脚步》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歌曲《家风》浙江音乐学院传播交流推广项目8项:婺剧《白蛇传》新加坡演出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越剧优秀剧目巡演 绍兴大剧院管理经营有限公司婺剧《白蛇传》巡演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越剧《荆钗记》巡演 温州市越剧演艺中心中德实验影像交流艺术展览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艺术绘画巡展 中国美术学院中华纸文化当代艺术巡展 浙江美术馆全国高等书法教育优秀成果日本展览 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艺术人才培养项目5项:周传瑛昆生表演艺术人才培养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戏曲舞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 中国美术学院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 浙江师范大学书画装裱、古籍修复人才培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7项:戏剧编剧:陈物华 浙江传媒学院音乐作曲:潘锴 杭州师范大学雕塑:王海同 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创作:徐鑫桦 中国美术学院贺亮 中国美术学院陈伟龙 浙江师范大学项建恒 中国美术学院从2014年起开启一年一度的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已经让大家越来越熟悉了。这项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基金项目,因为面向全社会开放,各种机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申报,也因此受到了专业院团外青年创作人才的关注。
让传统走进生活,让潮流更有底蕴。近年来,许多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在尝试让非遗文化真正融入民众生活,实现活态传承,创新发展,为了表彰他们所作出的努力,今晚,在上海大世界,大世界城市舞台中国魅力榜全新发布“非遗跨界创新榜”。全新发布的“非遗跨界创新榜”,针对将非遗元素与品牌和产品创新融合,跨界合作的项目,在对于这些项目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梳理和设计创新能力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重点结合销售数据和市场成果,分析其作为商业IP运营的产业价值。最终,共有九个优秀项目入围今年的榜单:星巴克非遗创新系列星享卡、潮宏基花丝传承-花丝糖果项目、韩国的(WHOO)后品牌绒花定制礼盒、(Acque di parma)帕尔玛之水优雅牡丹香水绒花礼盒、与长三角剪刻纸跨界合作的特仑苏·谷粒牛奶、民生银行非遗守护信用卡、水井坊非遗传承基金、首彩锦绣五福文化新酒、佰草集“以国为潮锦绣东方”非遗礼盒等一批项目荣誉上榜。当晚同步颁发的还有“非遗跨界创新榜”的两项特别奖,分别授予在非遗传统工艺的标准化研究,以及非遗扶贫帮困等领域成绩斐然的中华妇女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以及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这些获奖项目把非遗元素与品牌创新完美融合,把非遗文化融入民众日常消费,并且实现企业效益与非遗传承的“双赢”发展,可谓非遗跨界创新的有益实践,他们通过创新的设计把非遗文化推向更大更远更深广的舞台。在“双节”假期里,“大世界·闹传统”系列活动也高潮迭起,精彩纷呈!除了用精品展演、热点市集、沉浸空间、数字互动等体验形式展示传承之外,更通过IP发布、跨界授权等产业形式体现创新,用非遗动态保护、活态传承和产业转化的全新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大世界“非遗主题乐园”的品牌定位。9月25日上线的抖音挑战赛话题——“抖出非遗闹传统”,至10月6日全网播放曝光量已达1180万次;10月2日美团直播了“闹传统”活动,7700多人在线观看,点赞超1.3万人次;10月6日大世界携手潮宏基、特仑苏、民生银行、首彩葡萄酒等品牌在微博发起“非遗发糖日”话题互动,引发广泛关注。10月1日-5日,本次活动非遗戏曲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戏曲民俗展演周精彩亮相,活动邀请了常州锡剧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以及来自上海的嘉定区文化馆及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代表长三角四地,以专场展演的形式,展现了长三角绚烂的梨园锦瑟及民俗风采。10月6日下午,大世界更是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品牌栏目《九州百戏》合作呈现综合戏曲演出“梨园群星闹九州——全国戏曲展演”,以北京琴腔数子、天津快板书、广东粤剧、陕西秦腔、河南曲剧等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精品共“闹”精彩。今晚,还举行了本次活动的颁奖典礼。晚会最后,上海大世界联手众多品牌一起启动了“大世界非遗资源交易平台”的战略合作。从本次活动开始,上海大世界将打造一个每年举办的品牌化非遗节庆活动、一个常态运行的非遗守护联盟、一个模式创新的非遗资源交易平台,在此基础上,联合各界力量,持续引入优秀非遗资源,持续扩大非遗产品的粉丝和用户数量,形成产业交易的集聚,逐步建成国内资源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非遗资源交易平台,成为助推传统文化走向市场的产业引擎。(文章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