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统计,调剂率偏高!千年狐

浙江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统计,调剂率偏高!

20考研结束后,各大院校开始公布数据。为了让小伙伴们获得最新报录比信息,海文考研将及时更新已公布报录比信息的院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浙江师范大学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考研咨询:私信发送“咨询”)浙江师范大学实考人数大于100的专业已经标黄色!需要注意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的录取情况统计中只有实考人数,并没有报考人数!正常情况下,报名人数是大于实考人数的,所以如果用传统意思上“报录比”来考量,那么以上图表中的“考录比”一栏的数据是偏小的。但是其实考录比的数据更有实际意义,因为没来考的人根本就算不上竞争对手!(考研咨询:私信发送“咨询”)学校简介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建有浙江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考研咨询:私信发送“咨询”)学科实力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物理学、汉语言文学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美学、社会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学、非洲研究、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图与网络优化、数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第四轮学科评估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都是B+,马克思主义理论B,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软件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都是B-。(考研咨询:私信发送“咨询”)总结作为一所师范院校,浙师大的学风不错,考研的孩子不少,因为生源质量一直都不错、师资也有保障,所以课程质量过硬,此外实习也是实打实的,一点不虚!另外浙江师范大学还因为伙食太好,被称为“吃饭大学”。吃货学子可以考虑一下!再唠叨一句,浙江师范大学居浙江省考生最喜欢的师范院校之首,虽然不是985、211高校,但在浙江省的大众认可度很高。所以如果你打算在浙江省从事教育行业,并且自己又是浙江人,那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考研咨询:私信发送“咨询”)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统计速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比公布!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录情况统计!速看!东南大学2020年考研报录比数据公布!同济大学2020年考研报录比公布,第一王牌专业接近26:1郑州大学2020年考研报录比数据公布,教育类专业竞争超级激烈!

其死若休

浙江师范大学2020研究生复试、调剂等招生工作问题回答!

近期收到不少考生的留言, 询问研究生初试成绩和复试安排等问题, 在此选取典型问题作出回复。 疫情特殊时期, 希望大家在安心复习、积极备考的同时, 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防护, 待山花烂漫之时圆梦浙师!01、关于初试成绩问:初试成绩申请复核的结果公布在哪里?答:成绩复查结果已于3月5日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如成绩有更正会电话通知),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安排,我校不再接受考生初试成绩复查申请。问:硕士初试成绩能查询排名吗?答:我校在国家线正式公布之前不作排名查询。一般待国家线公布后,考生可向相应招生学院咨询排名情况。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详见: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02、关于复试分数线问:复试分数线什么时候可以确定?答:根据往年情况,教育部一般在3月中旬公布国家线。今年,教育部将会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确定复试工作进程。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学校具体情况,在国家线公布后确定复试分数线。根据往年情况,一般国家A类地区线即是我校的复试线,但部分专业会高于国家A类地区线。问:如何获知是否进入复试?答:我校要求考生进入复试须达到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包含各科成绩及总分)并满足报考学院公布的复试要求,具体以学院公布的复试名单为准。问:哪里可以查询往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情况?答:我校历年复试分数线、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及录取人数和录取分数详见: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03、关于复试安排问:疫情会影响复试形式吗?答:教育部将会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在确保考生健康和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我校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疫情防控情况,合理确定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形式和要求。在现阶段,请各位考生耐心等待,认真备考,并注意查看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信息。问:贵校接收调剂生吗?答:我校部分专业接收调剂生,但具体哪些专业、调剂人数要等2020年国家线公布和计划下达后才能明确。往年各专业调剂情况详见: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问:想调剂到贵校,应该怎么操作?答:按往年,我校调剂和复试工作一般会在国家线公布后的1-2周左右进行。调剂政策和程序以国家下达的文件为准。届时,考生统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向相关学院提交调剂申请。建议有意向调剂到我校相关专业的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开放后第一时间填报调剂申请。问:重点疫情地区的考生如何参加硕士研究生复试?答:请身处重点疫情地区的考生保重身体,并按当地政府、社区、学校要求做好防控工作。我校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考虑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不会因考生所处地区不同而影响复试录取结果。04、其他问:国务院已决定2020年全国硕士生扩招,浙师大硕士生统招计划是否有所调整?答:教育部还未下达我校2020年招生计划数,此前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各学院、专业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前,学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综合考虑各专业已接收推免生人数、生源状况以及学校发展需要等因素适当调整,并提前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问:符合教育部相关加分政策的硕士生,应如何享受政策优惠?答:我校严格规范执行教育部有关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分政策,请符合加分项目条件且有申请加分意向的考生,在国家线公布后联系报考院系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注意:以上仅供参考,具体以上级政策和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后续相关公告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如有其他疑问,考生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我们会及时予以回复。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编辑|赵菡婧

便当

喜讯!省内唯一的教育领域重点实验室落户浙师大!

好消息!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浙师大“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教育学、心理学被列为省一流学科A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同年,教育学、心理学被列入省高峰学科建设行列,智慧教育被列为浙江师范大学三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为了教育学科的做大做强,在综合分析全国教育学科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浙师大教育学科主动适应时下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文科交叉融合等新趋势,整合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三个优势学科力量,协同开展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建设,设立人机协同学习研究、智能教育支撑技术研究、智能教育测评与决策研究、教育视频处理与产品创新研究四个中心。2017年,实验室被确立为浙江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为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2.0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机遇,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构建5G智慧教育产业链和应用生态,实验室积极开展校企双方“产学研用”合作。2019-2020年,浙江师范大学分别与中国联通、海康威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别成立中国联通—浙江师范大学5G+联合创新实验室、浙江师范大学—海康威视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并作为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的有机组成。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黄昌勤教授博士,二级教授、博导(计算机、教育技术学),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权威SCI/SSCI会刊IEEE Tra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副主编,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兼职教授,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专委会副秘书长,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访问学者(2010-2011),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荣誉访问教授(2017-2018),曾获浙江大学研究生最高荣誉——竺可桢奖章。近年来,主要从事教育赋能新技术及其应用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教育公共服务”“学习赋能技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学习者情感分析”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等其他国家项目4项,“智慧学习云服务”等500万以上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4项。在教育大数据分析、教育智能服务等方面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其中17篇为SCI中科院一区论文、8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5项。据悉,本实验室是浙江省内唯一的一个教育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专注于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目前,实验室拥有固定研究人员52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7人。占地总面积3382平方米,设备总价值3834.3万元,单价3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系统22件/套,为开展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人员与设备基础。浙江师范大学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发展,在智能教育相关领域已取得系列成果,科研积累夯实。研究方向与内容01人机协同学习研究中心为深入理解富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认知及脑机制、教学实训方法,促进人与技术、机器在新型教与学形态下的深度协同,提高认知学习、情感态度与道德价值发展、教学能力实践训练等的绩效,为智能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本中心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人机协同学习的认知机制;2.人机协同学习的社会性发展机制;3.人机协同学习的教学能力形成规律与智能实训方法。02智能教育支撑技术研究中心为实现学习的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目标,全面提升实现智能测评、决策、实训与创新应用效率效果,聚焦富技术教育场域下的教育理解计算、适性定制与可解释测评支持等科学问题,突破面向智能教育的支撑性技术,为人机深度协同学习、便捷认知、深度交互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本中心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多模态教育数据语义融合技术;2.混合环境下教育理解计算技术;3.学习适性定制与群体认知增效技术。03智能教育测评与决策研究中心智能教育测评与决策研究面向智能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致力于确立智能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研究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的学测理论与手段、教学实训诊断方法,为学生学习自我调节、课堂教学决策、学校和区域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数据驱动支持。本中心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智能教育测评指标体系构建;2.智能学测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诊断方法;3.数据驱动下教育决策机制与实现路径。04教育视频处理与产品创新研究中心针对教与学多场景视频,解决视频教育语义分析、线上/线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发现问题,研发智能教、学、管、测、评功能服务及其教学支持系统和教师教学能力实训环境,为新型教育产品的迭代升级与创新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本中心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多场景视频教育语义分析与知识发现;2.智能助学产品及增强在线教育系统研发;3.智能助教产品与智慧课堂支持、教学实训系统研发;4.教育管理智能决策服务研发与可视化呈现。学校将以获评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契机,瞄准智能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产品与平台迫切需求等问题,按照集中优势、突出特色、强化学科交叉、促进教育研究范式转型与成果应用的思路,在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团队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不断发力,为争创一流学科提供有力支持!摄影 | 来楚漪 傅蓉婷今日编辑 | 田晨晨责任编辑 | 赵菡婧【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无染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向南非科伊-桑人社区捐赠物资

2020年11月24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执行主任刘钊轶探望了南非伊丽莎白港受新冠疫情冲击的传统科伊-桑人社区,并向南非科伊-桑人复兴运动领导人克里斯钦马丁先生赠送一批中成药品和其它抗疫物资,以助力他们缓解疫情、共抗新冠。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执行主任刘钊轶向南非科伊-桑人复兴运动领导人克里斯钦马丁先生赠送抗疫物资探访中,刘钊轶主任向科伊-桑朋友们分享了中国传统中医在此次抗疫中的应用及疗效。马丁先生高度赞赏中国人民尊重传统知识、经验和价值,积极运用传统医药手段协助民众防疫抗疫的做法,同时还表达了对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南非分院的衷心感谢,希望未来中非可以就民族传统医药和文化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于7万年前的科伊-桑人岩画南非科伊-桑人日常狩猎科伊-桑人是南非的原住民,历史上以采集和游牧为生,生活在大开普地区(今东开普省、北开普省及西开普)。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科伊-桑人受到了殖民者的迫害,族群变得支离破碎。随着新南非的建立和种族隔离制度的取消,科伊-桑人也开始寻求自身的民族重建。克里斯钦马丁作为东开普省出身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是科伊-桑人复兴运动在当代的重要发起者和领导人,为族群自身的重建、保护和发展戮力工作。采当地草药的科伊-桑人在伊丽莎白港,科伊-桑人和杂色人群混居于城市北部地区,目前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有很多族人都感染了病毒,在痛苦和贫困中挣扎。但是在抗疫过程中,科伊-桑人积极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尤其是运用天然药用植物的经验积累,积极主动为降低疫情对社区的冲击做出贡献。【来源: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割草者

喜讯!浙师大新设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好消息!近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下发《关于批准新设湖南大学哲学等3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05号)浙师大成功获批 5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今年,浙江省高校共新增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布在7个设站单位而浙师大获批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三、浙江省高校第一至此浙师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总数达到 7个心理学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2000年,2003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成为浙江省内唯一的心理学省级重点学科,2015年心理学科成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并得到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重点学科专项资助,2018年获批为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心理学科在专业与学科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瞩目的成绩,在最近一次的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取得了B-的好成绩。近三年来,心理学科以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三大优势方向为抓手,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基因与认知实验室等平台为依托,获批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14项,发表SSCI/SCI论文42篇。数 学浙江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学科之一,目前主要由数学系、应用数学系组成,同时建有跨学科跨院系跨校跨企跨境的5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1个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参与我校若干省部级及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工作。学科研究实力较为雄厚,特色鲜明,形成了图论与组合数学、微分方程和动力系统、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几何与代数、优化与控制等优势研究方向。学科拥有两个本科专业、两个博士点。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开始参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建设。2019年获批进入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学科1999年开始被纳入浙江省重点建设类学科。1999年,基础数学成为省重点学科,2012年数学、图与网络优化分别成为省一级学科与特色学科重点学科;2015年数学学科被列入浙江师范大学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培育学科(高峰学科),2016年被评为“十三五”省一流学科(A类),2017年进入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行列。2016年,数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并且排位不断前进,目前(2019年9月)在ESI前1%榜单中排名第148位,在上榜的国内高校中排名第21位。在2017年公布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数学一级学科获B+评级。物理学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是学校创办最早的三个学科之一,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2年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5年成为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2018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省重点建设大学重点培育学科及交叉平台,以及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和理论物理三个浙江省重点学科,“固态光电器件”和“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高端光电科学仪器及诊疗应用”一个省级工程实验室、“新型固态光电器件与技术”和“光通信、光传感器件与技术”两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优化,已逐渐形成了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和材料物理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化 学浙师大化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2002年获批物理化学硕士点,2005年获批“材料物理与化学”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批“化学”省重中之重学科,2015年入选省一流学科(A类),2018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学科ESI排名持续上升,已进入全球前0.5%(全球524名)。学科建有“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含氟新材料学科” 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固体表面反应化学”省重点实验室、“含氟专用化学品绿色合成与应用”省工程实验室、“含氟新材料”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设备总值近亿元。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各1个,科研成果丰硕,已在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hem. Rev.和Chem. Soc. Rev.等在内的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系列论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浙师大优势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自2000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2008年、2013年连续2次获批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获批为浙江省一流学科,2016年与数学学科共建“图与网络优化”获批为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优化,我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教学与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逐渐形成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网络优化与安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数据科学与工程等若干优势研究方向,拥有“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创新团队”和“智能信息处理”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相关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几矣

浙江日报丨非洲研究,“浙”边风景正好 记者探访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2019-04-26 07:0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郎擎宇今天的《浙江日报》深读版刊发《非洲研究,“浙”边风景正好》一文,全文如下: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昨起在北京举行,中方同应邀参会的150多个国家、9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计。24日晚,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刘鸿武教授启程前往北京,受邀出席此次峰会。他将在国家会议中心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分论坛。这已经是刘鸿武4月份第二次进京了。4月9日,中国非洲研究院在北京揭牌成立。当天,他受邀出席成立大会并做大会演讲,提出“中非合作需要建立一门中国特色的非洲学”,并介绍了中国非洲学“五位一体”的学科建设路径。今年,是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成立的第12年,作为全国高校首家非洲研究院,它是如何一步步走来,成为目前我国高校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非洲研究机构的?近日,本报记者来到金华,探访了这所特殊的教研机构。扎根非洲开门搞研究4月的清晨,我们走进浙师大。进门后一路往西,可以看到一湾碧湖——新月湖,湖畔是一座明亮的四层楼。棕黑色的楹联式门牌,刻着金黄色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几个字。在非洲研究院二楼藏着全国首个高校非洲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记者就被热情奔放且富有韵律感的非洲背景音乐所吸引。430平方米的馆区内,陈列着面具、乐器、服饰等500多件非洲艺术品,散发着浓浓的异国情调。浙师大非洲博物馆内景。石磊 摄“这些展品,有的是学校老师去非洲田野调查时收购的,有的是中非民间使者珍藏的,有的是各国使馆和主营中非贸易的公司捐赠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珩教授告诉记者。“过去,我们中国对非洲的理解多受西方影响,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中非双方可以直接认知,推进交流。”在非洲研究院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刘鸿武,他正在为赴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准备。“扎根非洲开门搞研究,是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宗旨之一。”刘鸿武告诉记者,2007年研究院成立后,先后设立了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非洲经济、非洲教育、非洲历史文化等4个研究所;2009年,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内首个“中非合作论坛研究中心”;2011年创办“中非智库论坛”。此外,浙师大还建了非洲研究数据库,启动《世界非洲研究名著译丛》《非洲教育国别研究》《非洲专题史》《非洲国际关系史》《当代非洲发展研究》《非洲研究文库》等重大工程。“我们的中非关系研究,既包括高端学术,为国家外交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也为地方经济、为经商投资提供指导参考。”刘鸿武说。近年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承担大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外交部、教育部、中联部和国际合作课题,成为国家对非洲事务的重要智库之一。研究院学者的足迹遍布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南非、莫桑比克等30多个非洲国家,先后向国家有关部委提交了90多份内参咨询报告。在对非洲的研究与交流上,浙师大走在了国内高校的前列。10多年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构建了本硕博、留学生、培训生“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系列配套的非洲学本硕博各层次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师资队伍。为加强“非洲学”建设力度,除了非洲研究院,刘鸿武还推动浙师大各学院成立非洲艺术、法律、教育、文学、经贸等10多个专业协同中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部分研究成果。石磊 摄多方合力共建非研院“为什么会在浙师大建立非洲研究院?”“这与浙师大由来已久的涉非教育和研究密不可分。”面对记者的提问,刘鸿武如是说。1995年12月,中国和喀麦隆签署协议,委托浙江师范大学在雅温得第二大学建立汉语培训中心,对即将来华学习的喀麦隆大学生进行先期汉语培训,并对爱好中国语言文化以及从事中喀经贸和其他交往的喀麦隆人员进行短期汉语培训。建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汉语教学中心,就是现在的孔子学院,这是浙江师范大学对非教育的肇始。现在已逐渐形成了“一院多点”,即一所孔子学院,多个汉语教学点的办学模式;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召开,标志着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浙江师范大学承担了教育部和商务部的教育援非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举办了多期非洲高级教育官员研修班。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从浙师大学成后回到家乡的非洲籍学生,2016年当选为中非共和国总统。他就是2005年“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的研修生福斯坦—阿尔尚热·图瓦德拉。就任总统之后,他曾在和我国驻中非共和国使馆外交官会晤时,专门提及并愉快回忆了这段在金华学习生活的经历。2002年,浙师大开始承办对非人力资源培训项目;2003年成立了非洲教育研究中心……这些都为后来国内高校首家综合性非洲研究院在浙师大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总体上说,非洲研究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还是比较落后的:深入非洲、扎根非洲的学者少,力量较为分散单薄,往往不能形成稳定的学科建设规模。这种状况,与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加强非洲教学与科研工作,培养非洲学科人才,应成为高等学校满足社会与国家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刘鸿武说。刘鸿武早年在云南大学开创了非洲研究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名声在外,经常受邀到浙师大授课。浙师大一次次向他表达了“让非洲研究来浙师大安家”的愿望,力邀他带着团队在浙师大组建“非洲研究院”。种种因缘集合之际,2007年9月1日,全国高校首家综合性非洲研究院在金华尖峰山下、浙师大初阳湖畔诞生了。刘鸿武成为创始院长并担任至今。和丹在桑给巴尔国际电影节纪录片《我从非洲来》的首映仪式上(资料照片)。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供图“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别人问我哪里人,我会说我来自‘黑龙江’。黑——我皮肤黑,龙——我有龙的精神,江——我喜欢山水。”在中非研究院组织的一次非洲教育资源分享会上,记者见到了曾经和同事一起执导了大型纪录片《我从非洲来》的索马里姑娘和丹。2016年,从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毕业后,和丹毅然放弃了几家跨国企业、机构的高薪聘请,回到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当了一名普通教师,随后在院领导支持下创办了东非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并担任执行主任。“我真心希望能够为促进中国和非洲互相了解、相互信任、共同发展尽到自己的一分力量。”和丹告诉记者,加盟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后,她曾担任了一年的索马里总统顾问,向索马里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将对中国的观察和“中国经验”传递到遥远的东非。非洲大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留学生和研究学者在牵线搭桥、资金融通、法律援助、防范风险和提供高端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非洲学子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企业,成为增进国家间互信、解疑释惑的好帮手,是浙师大建设非洲研究院的重要功能之一。“我们在国内外培养了3000余名非洲各界人士,如大学校长、智库领袖、政府官员,培养的留学生回非洲就业后也备受好评。”刘鸿武举例说,该院马里籍学者约罗发表了《在中国遇见中国共产党》等多篇介绍中国发展经验的文章;该院尼日利亚籍学者迈克发表了数十篇介绍中国发展、中非合作成效的文章。与此同时,在研究院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认识非洲,走进非洲。刘鸿武团队进入了非洲研究的中心领域,一些80后学人成为非洲研究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崭露头角。午休时,我们看到还在办公室忙碌的张艳茹博士。她刚从非洲埃塞俄比亚梅莱斯领导力学院访学一年归来,主要研究中非海洋经济合作,发表过《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中非渔业合作发展研究——以印度洋沿岸非洲国家为例》《浙商投资非洲策略研究》等。“非洲大陆四面环海,中国也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浙江舟山还是世界三大渔港之一。义乌、温州有许多商人在非洲投资,中非在许多领域可以深入合作。”张艳茹说。刘鸿武认为,非洲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若能借助义乌对非经贸合作的基础、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学术力量,以及中非智库论坛对非研究强有力的学术支撑,将能有力地推动浙非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向纵深发展,提升浙江在“一带一路”中的影响力。“‘一带一路’为中非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为中非问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课程体系,并在非洲发行全英文的非洲研究刊物。”对于非洲研究院的未来,刘鸿武充满期待。刘鸿武在非洲博物馆内为浙师大学生上思政课。【中国特色非洲学科未来可期】刘鸿武本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非洲大陆地域广袤,国家众多,文化复杂,是一块正在快速变化着的大陆,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目前,已有37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非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很多重要合作项目已经展开,并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非洲多国领导人和高级别代表也将出席本届论坛。中国是唯一有60年连续性对非合作战略的世界性大国,多年来中非合作成功经验令中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决心更为坚定,而“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中非合作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拓展升级。新时期中国对外合作建立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之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理念,特别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中非关系与中非合作的本质特征同样高度契合。对于高校与个人而言,“一带一路”是国家未来全球战略性的布局,对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十分深远,高校“双一流”建设、“智库建设”都应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把学术研究与现实问题相统一。“一带一路”既是国家的未来战略布局和机遇,也是个人的时代机遇,每个读书人都应该思考如何为国家和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未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将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国家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老地方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等应邀出席第六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

11月14日,第六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新冠疫情与全球治理中的中美关系、中非关系、中拉关系、中欧关系、中英关系、中印关系、中国-东盟关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Yoro教授出席会议并针对百年变局中的中非关系发展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刘鸿武院长为大会作了题为《中非关系与非洲治理——对中国全球长时段大战略布局的一点思考》的主题报告,系统地回顾了非洲传统文明与政治演进的基本情况、非洲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与艰难进程以及中非关系的特殊影响与全球治理新局。非洲国家制度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任重道远刘鸿武院长指出,非洲在面对西方的三次瓜分历史中努力重建自己的文明形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非洲大陆表现得尤为困难,西方国家的全球扩张与瓜分行为造成了非洲国家内部观念和意识形态、政府和民间的分裂,从而使得非洲国家未能形成国家与社会统一。非洲国家独立以后,纷纷复制“华盛顿共识”,对非洲国家建构强有力的国家政治体制、形成有行动能力的国家现代制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当代非洲国家只是形成了一个外部移植西方民主政治的躯壳,但从根本上强化了非洲原有分裂的格局,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受西方强大的政治势力的推动,非洲国家向现代主权国家转型的进程并没有在根本上完成。非洲国家政治发展的核心是要转变成为现代的“内聚向心国家”刘鸿武院长认为,非洲有着非常独特的文明形态和生态环境,它深刻地影响着当今非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态势,非洲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不是西方所主张的把“专制的”“独裁的”“威权的”国家转变为所谓的“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国家,而是应该将原来传统的、分散的、部落的或部族的“沙聚之邦”,转变为现代的“内聚向心之国”,这是非洲国家必须转向的根本方向。刘鸿武院长还指出,非洲需要经历国家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段,第一,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第二,完成国家的建构和政权的建设;第三,推动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的整合;最终,在此基础上进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阶段。而正处在现代国家建构关键时期的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发展经验以及为非洲提供借鉴的可能性,因此中国和非洲之间需要不断地推动官方与民间的互动以及中非经贸、中非智库等经贸科技人文领域的合作。中非关系对建构全球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刘鸿武院长认为,当下全球南北力量转换处于关键相持阶段,一方面,西方维持全球战略的决心和力度空前增大,南方国家或新兴国家、北非国家总体上尚未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非西方世界崛起与南方加速发展是历史大势,中国战略需要超越美西方而有更高远的目标。在这种背景下,中非关系是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和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的最好实验平台和观察窗口,同时现在普遍认为中国和非洲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战略上的相互推拉关系,这对观察未来全球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行走中做好当代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刘鸿武院长认为,当代中国人做学问,还应该持有强烈的时空意识,将观察视角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要想理解世界必先进入外部的世界,并结合中国历史上的巨大文明时空结构,更好地观察多元的跨区域的文明形态。他表示应该在行走中做好当代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首要应该总结中国百余年来国家民族复兴的经验,尤其是观察中非60年合作的大背景与当代中非关系发展的实践,并沉入中非之间现实的问题之中,才能更好地更好地发挥中国几千年所形成的政治智慧,这也将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际政治关系和比较政治理论的新路径新选择。中非合作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里籍学者Yoro DIALLO认为,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中非双方在互相互助中不断为促进各自的发展而努力,中国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参与全球治理的水平与能力,非洲国家也期待着从中国的发展实践中汲取有助于自己发展的经验。他还表示,疫情让中国和非洲更加重视在公共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交流,也使得中非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密切,更使得中非关系有了新的发展。最后他指出,在合作抗击疫情中,中非的合作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宽,只要加强中非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支持,巩固中非合作事业的社会基础,中非合作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据悉,来自马来西亚、英国、摩洛哥、马里、葡萄牙等9个国家的嘉宾,以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线上有一万余人次观看了研讨会直播。作者:廖思傲编辑:刘晴【来源: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而后行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主办的“疫情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顺利举行

中国发展网讯 2020年11月21日,“疫情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非洲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南非研究中心及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商学院共同协办。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湘潭大学、扬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学者、企业家、中非师生共计50余人,相聚金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讨会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珩主持,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刘鸿武在开幕式上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提到国家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体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由过去主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转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医疗发展,因而学术机构、智库单位需要“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更加主动地将学术研究与企业需求、国家需要、国际趋势相结合,以服务和支持国家的高质量和创新发展。研讨会包括三个议题:(一)当前疫情对非洲经济与中非合作的冲击;(二)疫情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三)新形势下如何促进中非经贸合作与发展。第一阶段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姚桂梅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宝荣、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何烈辉董事长、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赵浩兴、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副研究员袁武、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讲师孙志娜、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全研究室副主任邓延庭、中国传媒大学坦桑尼亚研究中心主任敖缦云、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讲师张巧文做了发言。各位专家学者以双循环下的非洲债务形势与中非新基建、疫情下中非经贸合作中人员往来的创新、疫情下中非经贸的挑战与对策、疫情期间非洲政治安全局势对非洲经济的影响、中国在非洲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布局与时序安排、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对于缓解疫情影响的意义、中非影视产业合作的战略优化与政策完善、疫情背景下的中非医疗合作为题进行分享,主要观点有:要立足非洲特别是非洲经济,用中国的发展理论去打破西方的发展经济学里的发展困境或者中等收入陷阱相关理论;疫情对在非中国民营企业影响重大,如何创新中非贸易,如何让人员流动起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疫情使得中非经贸面临严峻挑战,中非高质量贸易合作需要中非双方政府、企业、商协会和智库的协力推进;要关注非洲政治与安全本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否会因为疫情改善或着加剧;在非洲经济区域一体化布局上要重视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水平,避免在自由贸易区之间的重要合作领域存在大政策差异;疫情在非洲不仅是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中非基础设施合作对于缓解疫情影响的意义重大;要继续发挥中非政府、学界力量支持中非影视产业与第三部门合作;非洲医疗保障体系尽管落后,但非洲本土制造业的兴起,中产阶级壮大以及消费模式的升级为中非医疗合作带来的乐观的前景。第二阶段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李智彪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姚桂梅、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皓、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副教授刘爱兰、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艳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汉智、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讲师付海娜进行了发言。专家学者以姚“双循环”下非洲经济及中非经贸合作的挑战与对策、双循环视角下中非经贸合作与价值链重构、非正规经济视角下非洲债务问题的成因与中国的对策、中非数字经济合作机遇与挑战、美非合作、苏丹变局以来中苏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做了分享,主要观点有:疫情对非洲经济与中非经贸合作的冲击很大,但疫情并没有改变中非合作的互补性优势,中非合作的战略价值意义与日俱增,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广阔;要加速中非经贸合作创新发展,由单一的“输血”向“输血与造血”并重转变,由硬件向软硬件并举相结合转变,由“以我为主”向“中非共商共建共享”来转变,由“国企央企领头”向 “央企国企地企共同参与”转变;非洲的内循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非洲循环的机会存在于如何将非洲的人口红利应用到市场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城镇化、中非双向流通等方面;要注重非洲非正规经济与非洲债务问题的相关性;要在数字人才、数字技术、数字设备、数字贸易、电力能源等方面加大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力度,拓展数字合作领域,务实助力非洲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要注意美国对非合作的相关政策的动向,了解其背后与中国的竞争关系;针对非洲的国别合作,可以通过对政府治理路径的研究来匹配中非经贸双边的合作。第三阶段研讨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姜恒昆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李智彪、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端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青海、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黄玉沛、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肖瑾、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东非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雪冬进行了发言。专家学者围绕疫情背景下争创中南跨境保税产业园、非洲自贸区建设、中国对非洲国家债务治理、非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挑战、中非医疗合作的法律困境与出路等进行了研讨,认为企业走进非洲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要推进企业与智库和商会的合作,引进高级人才增强企业队伍;中非自贸区合作建设要遵循本地化原则,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国家到区域的顺序,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合作相结合起来;中国要注意衡量非洲债务国家的标准的差异,主动参与国际对非缓债倡议,调动多边金融机构和私人金融机构缓债的积极性;中非发展合作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提供有效的援助,关注受援国(东道国)在发展合作中的作用;中小企业需要优化利用法务部门、东道国律所改善中非医疗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宝荣研究员和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徐薇分别做了研讨会总结。杨宝荣认为此次会议是一次“产、学、研”一体的会议,指出非洲自身发展问题以及中非经贸合作问题并非疫情下的特有产物,学者和企业家都要需要摒弃传统思维,用差异化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审视相关问题。徐薇指出,中非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中国对非洲本土知识的持续增加和对非洲文化的深度理解,需要尊重非洲民众主体文化、法律、习俗,中非命运共同体建构不仅需要“共商共建共享”,还需要“共情”。(杨文)

乃逸而走

浙江省研究生院排行榜10强,第一名誉满天下,第二名全国排名85

今天小编来向大家安利一下浙江省的研究生院排名情况,相信又会有许多小伙伴各抒己见,因为个人掌握的信息不同,所以希望我们能共同探讨。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中国“学科最齐全”、“学生创业率最高”的大学,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A类重点建设的高校,是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属重点大学,国家“2011计划”首批14所牵头高校,截至2018年9月,浙江工业大学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宁波大学宁波大学是国家海洋局、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1计划”建设高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产养殖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5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迁建至兰溪,2017年行知学院新生全部在兰溪校区就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一所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高校,也是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中第一所信息技术类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三个学科保持全球ESI排名前1%。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是教育部、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是浙江省新式商业教育之先驱,近代中国最早培养商业专门人才的摇篮。自2008年浙江省开展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以来,该校稳居前5位,2016年位列全省高校第2位。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是杭州市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建设的百年老校,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与丽水学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化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列中国大学百强。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也是国际上唯一一所以计量命名的本科院校,是一所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20个;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10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在2017年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排名多科性、教学研究型高校第一。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设的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

骷髅曰死

浙江师范大学了解吗?浙江师范大学排名前十的专业有哪些呢?

【一、浙江师范大学简介】: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建有浙江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6年;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00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学校完成了博士点的验收,获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5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在萧山校区成立浙江师范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2016年,入选国家“111”计划,图与网络优化创新引智基地成为首批地方高校的15个创新引智基地之一,浙江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浙江分中心和杭州高等研究院;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年,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二、浙江师范大学院系与专业简介】:据浙江师范大学官网显示,该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含独立学院)以及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有73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三、浙江师范大学专业推荐】: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创办于1956年,国家级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适应新世纪中等教育(主要是语文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以及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备较强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为国内实力最为雄厚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之一,分四个专门化方向(事业管理与国际教育、学前特殊教育、幼儿教育、0-3岁教育),开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近100门,推行特色化的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建有8大个性化的学生专业创新平台,培养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家。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目标:省重点专业,该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三个专业之一。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素质、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与数学科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娴熟的师范技能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英语;业务培养目标:省重点专业,强调师范特色,注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与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师资培养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基础。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内首批省级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在教育部2006年全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小学教育;业务培养目标:全程见习,培养“能教好小学、能管理小学、能研究小学”的专业化小学教师,学院依托小学教育硕士专业的优秀师资,坚持大学四年的小学见习、研习、实习,构建四年一贯制的实践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全程实践、能力优先”的培养特色。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思想政治教育;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会计学;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工商管理类;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教育学;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物理学;依次为:体育教育、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音乐学、地理科学、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美术学。。。。。。下一期给大家讲解重庆医科大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