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省教研室召开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项目组第三次研讨会必有真宰

浙江省教研室召开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项目组第三次研讨会

2018年12月6-7日,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项目组第三次研讨会在绍兴市阳明中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承办,绍兴市阳明中学协办。来自全省精准教学项目组的成员约90人参加会议。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有:浙江省教教育厅研室柯孔标副主任,绍兴市教育局丁初效副局长、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吕华荣院长、绍兴市阳明中学周建新校长。会议由省教研室课程部主任钱万军主持。6日下午,首先进行开幕式,由绍兴市教育局丁初效副局长致欢迎词,围绕顶层设计、工作机制、试点工作、典型案例、领头项目等方面介绍了绍兴市在精准教学项目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及初步成果。绍兴市阳明中学周建新校长简要介绍了阳明中学在精准教学项目中的探索和实践。省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最后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在进一步明确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新定义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后,与会人员观摩了两堂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示范课:先是现场观摩了由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蒋华英老师执教的七年级英语课《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再是观摩了由绍兴市阳明中学赵益汝老师执教的高二化学课《暖蛋化学成分研究》。研讨会上,绍兴市阳明中学卓铭阳以《“教学研”三位一体促精准教学纵深发展》为题、柯桥区华舍中学劳建洪以《精准教育 高效课堂 优质轻负》为题、义乌市第四中学陈报化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为题,分别汇报了学校在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实践工作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7日上午,根据项目推进阶段性的需要。项目组请了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王良辉主任作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的专题报告。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硕士刘亚南作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撑下的学生发展》专题报告,请了东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融合创新联合实验的张羽教授作了《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教学实践》专题报告。同时,为促进项目组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项目还请了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汤珏弘副校长作了《大数据视野下精准教学模型建构与实施路径研究》的课题群研究案例分享。此次项目组研讨会的开展,一是分享项目组一年来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探索的经验、成果。二是讨论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困惑,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拓展思路,进一步为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工作的推进指明方向。浙江省教研室在2019年将继续扩大大数据精准教教学研究的范围, 积极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学校加入省精准教学项目组,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大数据精准教学的示范学校。我们也相信,浙江省精准教学实践项目工作将稳中求进、扎实发展,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促进精准教学、促进学习个性化、促进教育模式智能化、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促进教育评价综合化、促进科学研究深入化,积极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助推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

过而弗悔

浙江省以精准教研涵养教育“绿水青山”

教育部简报〔2020〕第63期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个地”和“重要窗口”为标准,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探索教研机制、丰富教研方式、推进教研转型,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职责,以精准教研促进教育绿色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注重机制创新,拓展服务面向。创新联系机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坚持区域集中指导与蹲点精准指导相结合,实现所有学校教研员联系全覆盖,确保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基层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采取下沉教研、现场指导、个性支持等方式,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创建工作。主动聚焦乡村,服务教师专业成长。2019年组织200余位学科专家和名师,深入农村、山区和偏远海岛薄弱学校开展调研培训20余次,惠及农村教师近7000名。举办乡村名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深入挖掘、大力宣传乡村教师典型,让乡村教师在讲台上“站得住、站得稳、站得响”。加强内外协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聚焦推进德育工作,厘清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德育职责,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统筹整合各类活动,集中力量提升德育实效。近年来,重点打造了“杨老师青春课堂”“李老师禁毒课堂”等德育品牌,推进德育工作由碎片化向序列化、规范化转变。依托高校智库资源,探索基础教育成果孵化新机制。重构教研体系,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开展全省教研机构调研,系统梳理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主体职能,全面掌握教研队伍的基本情况。变革教研系统工作方式,推进由传统“金字塔”式教研组织向“合伙人”式学术共同体形式转变,实现四级教研体系互促互长。探索重点研究项目工作站机制,建立骨干教研员、教师入站挂职锻炼或跟岗研修机制,开展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加强方式革新,提升教研实效。实施区域教研,以发展集群为抓手探索联片教研,以“地域相近、平等组合、突出个性”为原则,鼓励每3—4所学校组成一个发展集群,每个集群聘任1名知名专家或教研员为负责人,通过制定共同规划、开展主题实践、探索对岗互挂等方式,实现教师和课程资源共享,以集群滚动推动区域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提升区域教研质量。推行综合教研,以专题式、项目式教研主题为抓手,充分调动各级教研系统和基层学校的积极性,探索综合教研新方式。2013—2018年,分批培育99所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学校,围绕改革关键问题组建专题攻坚组,积极探索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为落实国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丰富案例与资源。2019年,为推进普通高中新课标新教材高质量实施,遴选31所样本学校,以学校整体推进为主,以学科特色发展为辅,努力打造全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重要窗口。倡导实证教研,充分借助数据促进教学改进,在参加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的基础上,探索“一年实施、两年改进”的省级教育质量监测新模式,以教育生态为核心构建区域教育发展评价体系。在2019年进行的初中教育质量监测中,首次构建“结构型质量”标准,通过聚类分析解决当前初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共形成综合报告、学科报告、行政反馈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7个报告,研究提出推进初中强校提质的举措。探索网络教研,创新开展“互联网+教研”,推出网络教研平台、“天天公开课”等教研载体,做好教研信息发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先进典型经验推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提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三个学段的线上学习和居家学习10条建议,组织线上教研60余场,累计参与50余万人,有效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提升了教研覆盖面。深化教研转型,促进绿色发展。坚持五育并举,打造绿色生态。组织编写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实现学科德育全覆盖。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总结杭州富春七小等学校劳动教育经验,研究制订浙江劳动教育方案,升级劳动教材,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开设情况,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音乐和美术学科评价改革、学科素养研究,整体推进中小学美育发展;扎实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和体育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工作。注重精准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浙江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精准教研,确立课题子项目100个,探索大数据精准教学区域推进、多平台竞争模式。推出精准教学蓝皮书,遴选实践案例74个,大力推广大数据精准教学理念。发起项目学习,改进学习方式。开展“抗疫情”项目学习案例征集活动,遴选优秀案例100个;举行“项目学习网络公开课”,组织8所学校各安排一个班级,完整开展一项项目学习,并面向全国进行直播;举办“项目学习博览会”,全面呈现项目学习成果。深化队伍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对全省教研组建设情况进行深入摸底调研,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意见》,开展新教研员网络培训,做好各学段先进教研组评审工作。启动浙江教研论坛,开展专题培训并向全国网络直播,共享教研成果,积极扩大浙江教研品牌影响力。【来源:国家发改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阿佤山

浙江:数字赋能 精准教研 涵养浙江教育的“绿水青山”

浙江教研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个地”和“重要窗口”为标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机制创新丰富教研方式,以方式革新实现教研转型,切实履行教研支撑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一、探索机制创新,切实提升“四个服务”水平(一)夯实定点联系制度,服务学校教育教学通过“区域集中指导与蹲点精准指导”相结合,浙江教研系统搭建了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新机制,率先实现了全省所有农村学校教研员联系全覆盖。通过下沉教研、现场指导、个性支持,为学校推进改革、实现高水平办学提供支撑。(二)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为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攻坚重任,实现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浙江教研系统着力破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难题。仅2019年就组织了200多位学科专家和名师,深入农村、山区和偏远海岛薄弱学校调研20多次,举办首次乡村名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宣传农村教师典型,惠及近7000名农村教师。(三)探索协同德育机制,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以德育人,浙江省探索协同德育创新机制,厘清各部门德育职责,整合各类活动,催生了“杨老师青春课堂”“李老师禁毒课堂”等德育品牌,实现了德育教育由碎片化、无序化向序列化、规范化转变,以机制创新提高德育实效。(四)创新教研体系建设,服务教育行政决策重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变传统上传下达命令式的教研组织形式为学术共同体式,实现四级教研体系互促互长,探索重点研究项目工作站机制,实现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切实履行教育行政助手和参谋角色。二、践行方式革新,努力实现“三大方面”提升(一)改革教研研究样式,提升教研针对性以学科基地为抓手,探索跨区域教学研究新样式。评选99所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学校,围绕改革关键问题专题攻坚组。以发展集群为抓手,探索联片教研,鼓励每3-4所学校组成一个发展集群,群内各校主体平等,共享教师、课程资源。(二)改革教研策划机制,提升教研有效性通过省级培训提升全省教研员教研策划的能力,强调教研实效性。全省教研系统形成了“策划在先、研间观察、作业导向、反思交流”的工作机制,通过推磨式教研活动,借助网络与技术手段收集过程数据,落实研训目的,并进一步提升研训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打响浙江教研品牌。(三)改革教研工作平台,提升教研覆盖性浙江省积极探索“互联网+教研”的多种实现路径,陆续推出了网络教研平台、“天天公开课”及微信公众平台等教研载体,为教研信息发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先行典型经验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共组织线上教研6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50余万。三、深化教研转型,实现教研高质发展(一)落实五育融合,探索劳动教育浙江方案充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解决“有劳动无教育、有技能无习惯、有实践无思维、有操作无品质”等问题,借助杭州富春七小等劳动教育经验和范式,探索劳动教育浙江方案。组织专家团队起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等文本,升级劳动教材,关注设计课程,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二)践行教学改革,实现学习方式转变以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为目标,充分发挥浙江信息大省、技术大省的优势,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前瞻性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探索,培育典型,挖掘融合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精准教学研究,与浙江大学、科大讯飞等开展合作研究,确立100个课题子项目,探索大数据精准教学区域推进、多平台竞争的“浙江模式”。(三)探索综合教学,凝聚课程改革“重要窗口”紧跟国际课程教学改革潮流,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跨学科、项目式研究项目。从1150个学习方案精选100个优秀案例引领示范,挑选8个典型案例进行连续5天的项目学习网络公开课,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直播,组织项目学习博览会,交流分享我省教学改革成果,努力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窗口”。(四)助力全民抗“疫”,彰显教研支撑功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浙江教研系统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智库支撑、调研回馈、分享资源等工作充分彰显疫情中的教研支撑,其中基于调研结果的《开展小学生居家学习的十条建议》等多条抗击疫情下教学建议微信阅读量达到10万+,并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微信转载。积极参与“心系荆楚,名师驰援”送教活动,邀请182位特级教师,1444位骨干教师共送课2808节,单课最高观看次数达150万次,为湖北地区线上教学及时送去了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浙鄂两地网络教研新常态,充分彰显了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的教研支撑功能。作者:浙江省教育厅

客出

为教育赋能 为未来而教

——湖北巴东县教师积极参加杭州市下城区2020“武林汇教”国际会议线上观摩学习什么是STEAM?学生怎样在真问题中真创造?如何让每一个孩子经历一个完整的STEAM项目实践?特殊儿童通过STEAM教育实践会产生怎样的变化?STEAM如何激发孩子的想象力?12月17日下午,杭州市下城区2020“武林汇教”国际会议暨杭州长江实验小学首届“智造家”成果发布会在长江实验小学武林府校部举行,杭州市帮扶恩施州工作队巴东工作组、巴东县教育局共同组织全县中小幼老师积极参与活动的线上观摩和学习。此次会议以“为教育赋能 为未来而教”为主题,基于STEAM教育实践,由杭州下城、芬兰奥卢和澳大利亚墨尔本三地的校长、教师进行观点碰撞,浙江省省厅教研室管光海博士作“浙江省STEAM教育实践与思考”主报告。长江实验学生代表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将2020STEAM季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作了现场展示。管光海博士以“浙江省STEAM教育实践与思考”为主题作报告芬兰奥卢御力逸STEAM教育示范校校长尤卡·米顿(Jukka Mietunen)以其学校及两个班级的特殊儿童经历STEAM教育实践的成效为例,分享观点。澳大利亚墨尔本吉隆文法学校的蒂姆·帕特斯顿 (Tim Patston)博士分享观点。长江学子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将2020STEAM季“问题终结者2.0”“未来小车”和“我的机关王2.0”中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向全场来宾作生动详实的现场展示。观摩学习后巴东县茶店子镇风吹垭小学谭会琼校长激动万分对STEAM教育实践有了新的认识感谢教育局把下城国际视野和本土孩子的学习模式以“空中研讨”为途径,输送到了教学一线,充分体现“精准帮扶,示范引领”理念,实现教学资源最优化输入。自东西部协作帮扶以来杭州下城和恩施巴东两地教育“组团式”对口帮扶全面升级,“蝴蝶效应”已经显现。工作组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群众,以真诚爱心助力脱贫攻坚。充分调动、整合杭州最优教育资源,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人才培养、硬件设施等方面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共建教育帮扶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发展新路,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扶贫“教育”样本。总编:曾凡刚 审核:张应喜来源:巴东扶贫特约记者:严醒虎策划:巴东县融媒体中心执行编辑:周开月【来源:巴东扶贫】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烽火台

「教育资讯」2021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开始!附具体操作指南~

根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拟定于2020年10月—11月启动2021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申报课题类别1.重点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2.规划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3.体卫艺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仅限地市申报);4.党建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仅限地市申报)。申报课题条件1.从事教科研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士通过所在科研管理单位或地市教科规划办申报。暂不接受校外培训机构申报或联合申报。2.申请重点课题者一般需已承担过省教科规划课题并已结题,申报内容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课题。3.体卫艺专项课题,限从事体卫艺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士申报,级别和管理与省教科年度规划课题相同。此项课题不接受高校教师申报。4.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党建工作研究,今年新增党建工作专项课题。级别和管理与省教科年度规划课题相同。5.各类别课题限额为独立分配,不满限额视为自动放弃,类别间的课题名额不作调剂。6.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1)申报人不是课题主持人或不承担实质性研究任务的;(2)课题的申报人(负责人)为两人以上的;(3)一个人同时申报两项或两项以上的;(4)正在承担省教育规划各类课题而未结题的;(5)同一课题已在其他厅级及以上课题中立项的。教科规课题申请流程请各位申请人和管理单位务必遵守时间安排,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申报和审核工作。若超过规定时间,则后果自负,不接受任何理由。课题管理系统操作指南(立项申请)注册在课题管理平台上没有账号的申请人,首先要进行注册,每一个身份证号只能注册一次。课题负责人必须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注册或登录,使用他人身份证号码或虚假身份证号码注册并申报课题的将视为作弊,取消当年申报资格。注册页面管理单位选择与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相对应的,如中小学老师,则选择地方规划办,不要选教科院普教所;高校老师则选择本校,你们的课题归你们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登录有了账号就可以在管理系统首页进行登录。要注意的是,填错密码5次后账户会被锁定,到第二天才会解冻。所以各位申请人如果不确定密码或者用户名,请放弃你的坚持与不服输,点击“忘记密码”,通过注册时的邮箱或者身份证号找回。如果你什么也想不起来了,那请你记得联系管理员!项目申报在登录成功并完善个人信息之后,就可以进行项目申报了。先在左侧选择“任务列表”菜单,再点击右侧的课题申报接下来是填写项目申报书。今年省教科规划办进行了系统升级,除课题来源、立项年度、管理单位信息由注册内容带过来外,录入人和负责人也直接与登录账户自动匹配,不能更改。这也就是说,课题负责人必须用自己的账号进行课题申请。黄色部分自动带入,无法修改填写信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2021年度规划课题包含重点课题,只有重点课题需要填写“原规划课题名称”和“课题结题证书号码”;②2021年度规划课题新增“党建课题”(仅供地市申报),申报此类课题的老师请在课题类别处选择“Y:专项课题”;③完成时间可以填写结题期限内的任意一天,且不影响后续结题的真正日期。填写活页表活页表作为重要的评审材料,需要申请人先下载活页表模板,填写完整后再在此页面上传。若发现上传之后还需修改,将修改好的正文内容直接在此处上传即可覆盖原内容。提交、打印申请书活页上传以后,可选择要修改的申请书,点击“修改”。课题填写完成确认无误后请直接点击列表后的“送审”,这样才算正式提交。To 所有课题负责人:只有当课题状态显示为管理单位审核时,你的课题才算提交成功!To 所有单位管理员:只有当课题状态显示为教科规划办审核时,你们单位的课题才算提交成功!申请人填写完成申报书信息后,可点击课题名称,进入课题详细信息查看页面,点击生成申报书,下载word版本申报书。申报书中含“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需申报人亲笔签名。纸质材料寄送在课题管理单位(地市规划办或高校科研处)通过课题申请并送审省规划办后,申请人需向课题管理单位提交评审表,由管理单位将评审表和汇总表盖章后统一寄送至省教科规划办。↓↓↓1.《课题申报·评审表》(一式一份,在系统中生成,盖章后由科研管理部门汇总上报省教科规划办,此次评审表含“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需申报人亲笔签名。)2.《××院(校)/地市申报省教科规划2021年课题分类汇总表》(在系统中生成,一式一份,加盖公章由科研管理部门上报省教科规划办)。所有上报材料需在系统中生成。省教科规划办不提供电子稿下载。以前的电子稿申报无效。上报纸质材料必须与系统内信息完全一致。寄送地址:杭州学院路35号浙江教育综合大楼612室浙江省教科规划办杨老师收邮编:310012联系电话:0571-88846782如果这样你还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别怕,我们还有项目人申请手册,在平台登录页面就可以下载。此外,进入系统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QQ交谈”,还有平台专属客服为你答疑解惑。(工作日8:00至17:00在线)课题系统直达链接:http://ktgl.zjesri.com.cn/点击【来源:杭州教育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莫斯科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20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二级岗位聘任人选的通知

浙教厅函〔2020〕120号各设区市教育局、人力社保局,省教育厅教研室: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的通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岗位聘任工作的通知》精神,确定蔡小雄等30名教师为2020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任人选,聘任起始时间为2020年11月,现予以公布。请各地和相关学校(单位)按规定做好岗位聘任和工资待遇兑现工作。附件:2020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任人选名单.doc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0年11月6日【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告亲夫

浙江:“三维评价”培育教育好生态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结构型质量是指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状态的可持续性。■过程型质量是指所有指标和数据都指向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态。■结果型质量是指全面衡量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生活后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浙江省构建结构型质量、过程型质量、结果型质量“三维一体”的评价体系,推动区域教育生态持续向好,力争从根源上系统破解教育评价难题。破解“五唯”的顽瘴痼疾,培育教育优质生态,这是一道必答题。2013年,浙江被列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是国内唯一全省域承担改革任务的省份。浙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品质、成长过程、环境因素的本原出发,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和深化课程改革的路线图中,评价改革一路同向同行。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时至今日,浙江初步构建了结构型质量、过程型质量、结果型质量“三维一体”的评价体系。“‘三维评价’破‘五唯’”,正在孕育浙江教育生态的一片绿水青山。结构型质量——破学业成绩政绩化,立区域教育新生态2020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召开2019年度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反馈会议。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史无前例地收到了一张特别的成绩单——区域教育发展结构型质量评价结果。这张单子呈现如下数据:民办学校占比、城镇公办学校占比、农村公办学校占比、贫寒家庭子女占比、富裕家庭子女占比……数据之后,则是对当地教育质量的全新分析视角:公民办差异、城乡差异、均衡度差异、公平差异……所有数据和指标汇总后,一个崭新的概念出现了:区域教育的结构型质量。一名到会的局长事后回忆说,在2019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采集数据时,首次要求填写所处地域、学校性质、学生家庭状况等信息,“原来这些数据都被纳入了新的分析框架”。什么是结构型质量?浙江目前的定义,即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状态的可持续性,包括学校的规划布局、教育发展的均衡状态、师资队伍建设与经费使用等方面。为何提出这一概念?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认为,“五唯”的症结有学校不全面的育人观、不科学的教学观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在于区域层面“学业成绩政绩化”,“一些地方仍将高考一本率、被北大清华录取的人数、中考高分人数视作区域教育质量的标志,热衷于显性指标的横向比较。这掩盖了区域教育发展中的机制性问题,破坏了一方的教育生态”。关于结构型质量的计算方式,浙江推演了许多遍,最终根据国际通用惯例,采用差异系数来表示城乡学校、公民办学校以及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的学业状况。再将这3个差异系数按照一定的权重,算出县域的整体结构型质量。得分越低,差异度越小,代表教育生态越好。结构型质量评价可分项诊断,也可总体描述。例如,某一设区市中多个县市出现公民办差异很大,城乡差异很小,结合当地人口较少的背景,结果可以表述为“当地优秀生源过于集中在民办学校,其他城区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下降到与农村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基本相当”。目前,结构型质量的分值设定在0与1之间。大于0.5且小于0.8时,表示差异较大,应有所调整;若大于0.8,意味着出现了“警示”信号。拿到首份区域教育的结构性质量报告后,某县级市的教育局局长“出了汗,红了脸”。原来,当地为了快速提升初中教育质量,也想学其他地方引进几所民办初中。可是报告清楚地写着,超常规发展民办初中,并不会真正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反而让原有的优质公办初中出现滑坡,老百姓意见越来越大。“结构型质量这条预警线,提醒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结构,做强每一所学校。”该局长庆幸在决策前找到了方向。这只是结构型质量的1.0版。为体现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浙江又提出结构型质量的2.0版,在原有均衡公平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增加优质指标,通过基于学业水平达标率比例的调校系数,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关注薄弱学校和后进学生,抬高教育的底部,真正落实教育公平。结构型质量成了浙江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热词。然而,结构型质量不能只是“印象分”,必须作为“硬指标”,嵌入地方的教育发展中。在2021年的浙江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的评估条例中,将首次引入结构型质量,从以往的关注“达标”到现在的关注“差异”,这一评价体系在国内县域教育质量评价中尚属首创。“教育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县(市、区),应该是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地区。教育质量监测数据表明,结构型质量与过程型质量在整个教育质量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陈峰说。过程型质量——破学业质量的单一评价,立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每到学期末,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评价教研员们就会兵分几路,到区内中小学进行一场特殊的综合评价监测。2014年至今,这一做法雷打不动。监测内容与考试成绩无关,问卷通常有10个指标左右,每个指标包括4至5个问题。主体框架包括:回家作业、睡眠休息、课外辅导、师生关系、课堂表现等,主要是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具体指标还会依据江干区每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些微调。因为这是一场低利害的、为了改进教育教学的调查,学生“凭感觉”回应即可。整个监测随机、封闭,校方不能直接介入。监测完成后,所有数据在研究院归档。江干区现有16名专兼职评价教研员,他们结合各校学生的学业测试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给出专业的诊断。“所有指标和数据都指向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态,我们称之为教育的过程型质量。”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书记、副院长伍小斌介绍。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这是浙江教育评价改革的坚决转身。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认为,诊断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透析学生成长背后的得与失,可以避免“为了分数不惜一切代价”。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会在第一时间将监测结果向学校一对一反馈。如在2015年,东城中学接到的报告单上鲜明提示了作业问题,其中特别提到英语作业偏多,学生普遍反映作业难度较低,考试成绩不理想。这反映了英语教师布置较多简单机械的重复作业的问题。同时,反馈报告中附有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改进建议。譬如,在全区监测中发现,作业量控制合适,学生自主作业比例高,与学业成绩正相关。而往往作业布置过多的学校,学生学业成绩反而是负相关。伍小斌告诉记者,江干区的“过程型质量”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每学期监测一次,形成学校间的横向比较和学校自身的纵向比较,使得学校的亮点和问题找到了坐标系。二是秉持“低利害”原则,只向学校反映问题,只配套相应的研讨机制,不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考核。“以学校和教师的专业自觉来推进改革更具持续性。从近些年的监测情况看,减负、作业等问题已经出现了好转。”浙江省教研室将江干区的经验总结为“学习质量调查”,其关键在于区域评价研究团队与学校教学管理团队一起基于测试与调查数据,诊断分析学情教情,促使“区域性统考”的转型,该经验已在浙江的一些地区推广。在此基础上,2019年浙江对全省参测初中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学校可分为四类:均衡发展型、高分重负型、整体薄弱型和活力不足型。特别是有一批学校,学生成绩好,但学校管理刚性,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工作体验较差,学生负担感严重。“我们称之为活力不足学校,这是一批问题被成绩掩盖的学校,可能是更需要关注和指导的学校。”浙江省教研室评价教研员马海燕说。目前,浙江试点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有14个市或县市区,不少地区在探索过程型质量上有所斩获。温州市将关注点放到学生学习品质的监测上,健全了“市、县、校”三级评价管理网络,要求区县至少有一名评价员,学校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实现综合评价有人做。杭州市上城区持续研究“思维课堂”,以看见思维、诊断思维、培养思维为路径,通过课堂观察、个案跟踪等方式,辨别学生的思维品质。该区还专门成立项目组,借助移动听评课技术,对“思维课堂”进行量化对比。嘉兴市南湖区建设了“绿色评价数据分析与资源平台”和“大数据精准教学”常态化应用小程序,有序推进全区各中小学的使用,让监测数据为日常教学研讨服务。结果型质量——破学生评价分数化,立五育并举常态化浙江的三维评价体系中,科学合理的“结构型质量”与良好的“过程型质量”是体现全面发展的“结果型质量”的基础。那么,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的结果型质量,究竟该如何去定义和界定?这是浙江省教研室对四年级学生科学课的抽测评价。与试卷一同发下的是一套实验器材:干电池、二极管、导线、灯珠。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电路设计并点亮灯珠。教研员沈启正告诉记者,实验考试一考学生有无掌握“反向导电”的知识,二考学校平时有无开好实验操作课。“有时,动手能力比考试分数更重要。”沈启正说。这是嘉兴市南湖区小学数学的期末评价。在一幅以“乘船”为主题的画面上,给出了五个不同条件下的数字和单位,学生自行设计三个问题,自问自答。“学生习惯于解题,但我们考的是如何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侧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南湖区教研室书记魏林明说。从省域到县域,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型质量”正悄然改变。早在2013年,浙江就构建了全面发展的学生指标,除了学业评价,兴趣特长、身心健康、品德行为都被列入教育质量监测的一级指标,全面衡量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生活后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学科评价不再一张试卷考到底,还有科学的实验操作、英语的口语交际、美术的绘画作品。身心健康,评价的是学生的日常锻炼习惯、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以及身体素质达标情况。个性特长,考查学生参与学校社团和社会实践的情况,以及对艺术、体育和科技的爱好程度与专业水平。品德行为相对测量困难,就先突破重点,如2018年小学监测关注了责任感。一些特殊的现象是:近两年,劳动教育、信息技术也被列入综合评价监测的一级指标,五育并举的评价多了几把尺子。嘉兴市初中三年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按等第折算为相应分值纳入升学考试总分,五育并举的评价在中考落了地。就此,浙江的三维评价形成了一个有效闭环:“结果型质量”,是学生个体的学习结果;过程型质量,反映的是学校的办学水平,是促成结果型质量的手段和方法;过程型质量,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生态中自然生长,结构型质量就是最好的保障。“政府、学校和学生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促进教育公平而高质量发展,这是实施三维评价的根本目的。”陈峰说道。从根源上系统破解教育评价难题本报评论员有什么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龙头之战”,也是“最硬的一仗”。浙江承担了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任务,并在全省域内进行改革实验,通过构建结构型质量、过程型质量、结果型质量“三维一体”的评价体系,推动区域教育生态持续向好,为各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根子上进行改变。学校片面的育人观、不科学的教学观,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扭曲、错误的教育政绩观,将一本率、清北率、中考高分人数等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所以,要推动学校育人观、教学观的改变,必须从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观入手。浙江推出结构型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就在于,从根子上推动地方政府重建教育政绩观,引导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目光从优质学校的发展,从一本率、清北率等指标转向区域教育的结构优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更加关注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加关注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状态的可持续性等,更加关注薄弱学校和后进学生,做强每一所学校,从而培育出健康的教育生态,真正落实教育公平。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怎么破?浙江进一步推出了过程型质量、结果型质量评价体系。过程型评价把回家作业、睡眠休息、课外辅导、师生关系、课堂表现等纳入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不仅有效避免了学校为了分数不惜一切代价的办学方式,也成为学校检视自身办学情况,校正办学方向、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参照。而结果型评价,构建了全面发展的学生指标,有效打破了“一张试卷考到底”的局面,变单一分数评价为多元综合评价,真正推动了“五育并举”的落地。从结构型质量到过程型质量、结果型质量,从区域层面学校之间的优质均衡发展,到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再到学生层面的多元评价,“三维评价”形成了一个有效闭环,凝聚起政府、学校、学生的合力,共同促进教育公平而高质量的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系统、整体、协同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浙江教育评价改革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实现了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的全方位推进,这也是其给予其他地区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最大启示和经验。《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2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蒋亦丰

身行仁义

镇海区两所学校(园)入选2020年浙江省先进教研组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于2020年组织开展了浙江省先进教研组评审活动,镇海区的镇海中学物理教研组、宝山幼儿园教研组获评浙江省先进教研组。宁波市镇海中学物理组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75%以上,有省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1人,市名教师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入选市领军与拔尖人才3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学科骨干4人,市教坛新秀5人,区教坛新秀2人,硕士6名,有2人毕业北大。镇海中学物理教研组秉承“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发展理念,倡导“钻研进取,特色和谐”的文化氛围,弘扬“高效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近5年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30多人次教师在市级比赛中获奖,累计完成区级以上公开课和讲座近100余次,有70多篇论文市级获奖或发表,累计完成市级以上课题10余项,其中宁波市基础教学突出成果一等奖2次,省精品选修课程2门,参与出版专著5本;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成绩保持全省领先;近5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有76人次人获得省一等奖,其中23人入选浙江省省队,18人获得全国决赛金牌,4人获得决赛银牌,1人获得决赛铜牌,5人进入国家队,1人获得亚赛金牌,1人获得国际金牌,多个指标在省内居于领先水平。镇海中学物理组曾评为首届宁波市星级教研组、镇海区首批名牌学科,每年获得全国物理竞赛团体优胜奖。镇海宝山幼儿园现有专任教师42名(高级教师1名,一级教师15名)。拥有浙派名师、宁波市名师培养对象及镇海区名师3人次,区骨干教师7人;宁波市教坛新秀1人,宁波市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特等奖1人,镇海区技能状元1人,镇海区教坛新秀11人;获得宁波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宁波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市区级荣誉称号近20余人次。五年的教研实践,微“教研共同体”致力课改的先行实践与探索,不断丰实经验、积淀成果。累计完成区级以上公开课和讲座近50余次,区级以上业务竞赛获奖26项。共有66篇论文在省、市、区级获奖或发表,累计完成省、市、区级课题20余项,有65篇征文在区级以上获奖。被市教育局授予“宁波市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样本园”。【来源:宁波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名利场

大数据精准教学“浙江模式”落地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沈蒙和近日,科大讯飞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全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合作,共同设立浙江省基础教育精准教学研究院,将大数据精准教学“浙江模式”落地,用人工智能助推浙江教育信息化发展。根据协议,科大讯飞将发挥在高新技术开发、教育信息化产品、教育大数据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与教研室共同设立浙江省基础教育精准教学研究院,重点进行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精准学习以及精准教研等方面研究。同时,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逐步进行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编制、学生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一主多辅”的全面合作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全面应用,构建适合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产品和技术创新体系。省教研室主任任学宝表示,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近年来,科大讯飞充分发挥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优势,为浙江省中小学校开展智慧课堂、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教学、英语口语评测和管理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浙江省基础教育教研转型,和浙江教育信息化发展。科大讯飞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徐甲甲表示,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一直以来致力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开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发展。通过学业数据采集和教学过程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多维度教学发展性评价,从而帮助教育管理者高效决策、教师减负增效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把精准教学、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目前产品应用覆盖12000多所学校,以及68个全国百强校。与北师大共建了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建联合实验室。希望通过此次与浙江省教育厅的战略合作,为浙江教育实现大数据精准教学、因材施教贡献力量。科大讯飞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徐甲甲此次设立浙江省基础教育精准教学研究院,将更加深入地为浙江师生提供优质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教学服务,助力破解浙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难点,用人工智能助力学子成就梦想。

大巧

打造“无诈校园”浙江这所高职院校这么做

4月14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创建“无诈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正式举行。为全面推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行动,旅职院作为浙江省“5A平安校园”和杭州市萧山区无诈创建活动试点单位,以将“无诈”融入课堂教学为亮点开展无诈校园创建。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旅职院就开创性地将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建设成为一门线上线下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公共必修课。“我们做到了课程前置,并且覆盖到所有当年入学的全体新生。比如在入学前,要求所有新生完成30门网络安全微课的学习并完成考试。入学后共有8个课时的线下教学环节,其中反诈骗就是线下授课的重要内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安全教育教研室主任汪亮介绍。除此之外,该校教研室还通过二维码添加微课视频、教材文字语音等形式,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自编教材提升为多元化、新形态教材。目前该校教研室教师团队正在进行第四版教材的编修,计划增补10个反诈骗类的自制微课视频。“教研室还建设了安全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已完成防诈防贷防传销、实习安全、校园安全等方面的28个微课视频拍摄,目前在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和智慧职教MOOC学校实现累计共享院校235所。”汪亮说。安全教育课程开设后,新生的总体案发率大大降低。以2020级新生为例,在新生入学的校园网络诈骗案件高发阶段,去年9月的总体案发率比未开设该课前同期案发率相比降低了60%以上。据悉,在本次“无诈校园”行动中,除了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旅职院还专门制定了“七个一”活动,即一个工作方案、一次教育活动会(主题班会)、一份告知书、一份承诺书、一次防诈测试、每日一推送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其中,为了提高主题班会的开展成效,该校保卫处专门设计了主题班会的内容,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剖析最新的诈骗类案件。“我提前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把最新的诈骗案例按照杀猪盘类、网络贷款类、网络刷单类、网络购物类、快递赔付类、冒充亲友类等10种类型整理分给不同小组,让大家在班会课之前完成作案套路分析,最后以小组形式在班会课上展示分析结果。”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辅导员姚镭栓说,“通过学生班会课前案例剖析整理,教师课中点评,在班会课最后进行安全提醒,班会课的成效得到较大提升。”与此同时,该校的“反诈集结守护青春”安全短视频大赛和一系列防诈主题宣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据了解,目前视频大赛已经收到微信群抽奖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购物后退款诈骗、网络赌博诈骗等类型的优秀作品。该项比赛的评奖结果也将作为今年年底“无诈学院”‘’无诈班级评选的重要衡量标准。(文章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