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鸟瞰图1、概况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该校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经过近6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校园总平面图规划建设的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位于浙江农林大学校东湖校区内。东湖校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本项目建设用地位于校区东部,周边地块为教学楼和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体总图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7699平方米(折合41.55亩)。总建筑面积23988平方米。夜景透视图2、基地匹配基地呈三角形,用地东西长边长约270米,南北短边最宽141米,最窄56米,场地整体沿东北方向呈现抬升趋势,并且有较大的高差。目前地块现状主要为苗木及空地,基地背山靠水,视野开阔,地理位置良好。基地北侧为智能实验楼,南侧为信息工程学院,西侧为土坡山体。场地分析图2.1 有利因素a. 场地位于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沿湖位置,是师生、学者往来的人流核心区域,先天具备丰厚资源。b. 用地西侧银杏路为校园主干道,东北侧二环路为校园主要的机动车道,整体交通环境便利流畅。c. 用地西侧为校园主要景观湖面,北侧为景观山体,周边自然资源丰富。2.2 制约因素a. 场地边界不规整,呈三角形状,西南角局部凸起,东西向最长250米,南北向最长130米,用地指标较为富余,场地把控难度较大。b. 场地高差较大,从南至北逐步抬高,最大高差约7-8米。c. 本项目以扩建原智能实验楼为主,未来引进团队具有不确定性,实验功能及工艺较为复杂,因此需考虑功能的灵活性及未来可适应性。3、建筑应对这些制约因素都使得本来就不充裕的基地,显得更加紧张。在尊重基地环境、利用有利因素的同时巧妙化解制约因素,将场地内部高差及其不规则的用地作为设计的切入点,并将建筑和谐地嵌入周边环境之中,是设计的最大难题,也是本次设计的出发点。建筑生成分析图3.1 承载“天目巍然”校园形象,展现科研创新活力校园环山,基地近水。设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启发点,尊重原始地形,顺应校园文脉肌理,植入方院形体。通过底层造坡退台架空,上层虚实空间对比,展现科研教育建筑的稳重与活力,建设成为农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3.2 利用“两园”生态优势,共享绿色智慧“盒”院建筑以“融入环境、重构生态”为出发点,突出农林大学生态特色,重塑校园空间架构。通过中式“盒”院的空间营造,引景入院,形成多层次的活动交流平台,并有序布置功能复合的实验空间,营造绿色开放的实验科教场景。借势融合整个教学前区,打造成“区域急需、世界一流”的生态智“盒”。设计希望通过生态智“盒”的营造方式,设计一个 “多层次自然融合、多尺度共享空间、多模式实验布局"的现代化生态教学科研建筑。主入口透视图4、总体布局总体布局首先考虑基地不规则、建筑用地指标富余和实验室未来发展等因素,结合整体校园规划,将场地东西两侧退让后形成紧凑、规整的建设用地。利用南侧教学楼内部道路延伸至二环路,将东侧用地设置室外培育基地并作为实验室未来发展用地。而对于基地内较难使用的西南角,利用原有场地高差,通过下沉硬质广场和地景化建筑相结合,将植被绿化从下沉广场延伸至二层露台。在自由草坡上会有师生活动、交流、休憩和演出,成为最有空间活力的场所,从而打造成校园内重要的空间节点,串联起整个教学区。这将为重塑校园空间架构做出贡献。交通流线分析图设计将主要形象入口设置在基地西侧,前场开阔,交通便利。不仅迎合教学及宿舍区主人流方向,而且兼顾北侧原智能实验楼的联系需求。直通二层的室外大台阶不仅作为师生便捷进入实验区的通道,亦是闲暇之余停留、聊天的交流场所。而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设计探讨更高效、更经济、更具多样性的布局形式。采用围合式的空间布局,空间利用最大化,交通联系便捷化。同时形成了内庭外园的景观序列。场地南沿银杏路,北临二环路。人行主要出入口设置在西侧,考虑人行区域主要集中在西侧及北侧,故将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在基地东北侧,并沿内部道路设置机动车临时停靠/避免机动车对主要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场地内舒适的步行环境。由于场地自身高差变化较大,最大处达到7米。首先将场地分期设置,保留原有地形,减少开挖量,并遵循原有场地标高与外部道路标高关系进行场地标高控制,沿西南角通过下沉广场及地景建筑的营造,为校园提供开放活动空间的同时将场地高差有效的利用起来。同时利用台阶下部原有的高差布置地下人防工程,最大化的减少土方的开挖量,节约造价。总体竖向设计以经济、合理为原则,通过巧妙的建筑景观化手法,最大化的减少开挖与土方,节约造价。场地高差分析图5、功能组合设计根据各功能在使用频率、私密程度上的关系,将公共性较强的报告厅及成果展示厅设置在底层主入口的南北两侧,并在东侧设置多功能厅及大型仪器实验室等配套功能。通过室外大台阶可以直接进入二层及以上管理私密的科研实验区,其中二层以对公共实验平台为主,三层至五层均为课题组实验室以及院士工作站。功能组合分析图通过交通核及公共空间的设置,整个实验区形成风车状“实验综合体”的布局,自成体系,可分可合。根据使用模式的不同,可将实验用房、研究用房及辅助用房进行灵活的组合,形成可变的实验团队模块。同时注重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更多的休息交流及展示空间。平面图6、形态生成建筑以一个简洁的“盒”院形体,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通过具有节奏感的开窗形式、实墙留白,以浅色外墙、深色单坡屋面延续校园肌理及色彩规划。以刻意岩石化的基座及主体刚硬的线条又展现了国家实验室的严谨与稳重,而在完整建筑形体之上局部出挑的形体,适时打破形体的规整,形成一个眺望校园湖心的景观窗口,体现鲜明的标识性。简洁的形体与丰富的空间7、结语湖心、山体、下沉广场、自由草坡以及扭转的建筑形体形成一条重要的景观序列。设计以“生态+智慧”为立意,塑造形象鲜明的校园地标。结合场地高差关系和地势地貌,保留原有场地的记忆,将建筑悬浮在一个富有延展性的生态基石之上。利用台阶、草坡、山地、内院...柔化了自然景观与建筑的近人界面,营造一个充满创造力与生命力的绿色生态建筑。
在今年这个有些特殊的毕业季,我校2020届毕业生捷报频传,充分展现了浙农林学子的高水准与硬实力。随着考研录取信息陆续公布,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学霸”级毕业生,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更是“学霸”云集:27名毕业生中,20人考研成功,升学率高达74.1%,其中5人被浙江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备考有方:明确目标势如虹回忆起备考时光,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的同学们说,找准方向、松弛有度、坚定信心是备考时的三大法器。作为一个整体,带动班级所有人共同进步,是该班的信条。面对未来多样的选择,难免会有人犹豫不决。大三时,以班长杨为中为代表的班干部们分头发动班上的每个同学,与他们谈话,鼓励大家考研。他们结合往届学长、学姐的经验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考研和直接工作的利弊,让同学们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并为自己所定的未来而努力,不让任何一位同学荒废宝贵的大学时光。谈及制定考研目标,以专业第一名考入浙江大学研究生的王海波,说起了一段特殊的“舍弃”。起初,他选择了需要学习数学的专业,经过小半年的实践后,王海波发现该专业课程的难度已经超过了他的承受范围,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王海波果断选择备考另一个专业。王海波更愿意将那段时光称为他自己的“试错阶段”,根据复习情况选择更合适的专业,也是助力他高分“上岸”的重要因素。“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考取南京农业大学的张力文对此也颇有感触,“考研的目标,要定在比自己能力范围高一点,又能通过努力触摸到的地方。”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前行。平日里张力文对学术研究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推进科研有了什么新点子,她就赶忙拿出笔来记下来,在实验室里也常常和已经是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交流。也正是这股对科研的热情,让张力文早早定下了考研的意向。由于备考前期压力较小,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的同学们选择将精力专注于本身的学业,按照学业进度跟进复习,厚积薄发。当备考进入中后期,就像进入了长跑的后半程,需要发力冲刺,同时对抗强压。这段时期,松弛有度就成为161班同学们备考的重要原则。与许多考生习惯复习到深夜不同,161班学子特别注意“放空自己”——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加满油的车才能去更远的地方,‘充满电’的人才能更好地完成第二日的学习任务。”这是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的集体共识,也是他们的“备战”诀窍之一。互帮互助:集体力量大无穷和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不同,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的课堂更像是一场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和深入交流。正是这种师生间课堂上的双向交流,激发了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家在学业上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整个班集体像是拧在一起的绳,没有一个人是学习战斗中的逃兵。“学习氛围活跃了,学习的热情也就饱满了”他们如是说。杨为中回忆起班级的学习生活,“大家的互相帮助是极其重要的。”他介绍道:“除了大一时大家一起上集体早晚自习外,我们班级的同学们一直自觉地保持着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环境,每晚大家都会在宿舍一起解决一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考研备考期,还会互相抽查知识点,督促学习进度。”就这样,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的同学们形成了“多点带动整体”的学习模式,也正是这样一个团结向上、互相进步的团体以“学霸班级”的形式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考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井海梦同学说:“当有人出现懈怠,遇到挫折时,我们就会相互监督,加油打气。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相互帮忙,并给对方提出建议。”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的彭鑫怡同学说:“备考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们都互相较劲,可以说是‘比着学’。当我看到考研教室坐着满满当当的同学,总能给我无尽的动力。”提起“学霸班”今年的出色成绩,他们的辅导员纪浩老师说,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他们能够公平竞争,相互帮扶,班级学习氛围浓厚,凝聚力强大。班级成员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班级成员参与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并顺利结题、获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9 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团体一等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班集体曾在2019年入选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全国百强精品案例、2018-2019学年获浙江省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等荣誉。丰富的团建活动,也是属于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的独家回忆。集体烧烤、游学南农、古道漫步、共攀高峰……班级同学围绕着专业精心安排展开系列集体活动,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立德树人:为学生“高飞”护航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学院的支持以及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出考研成绩那天晚上,当我看到班长统计好的所有参加考研同学的成绩后,我激动得几乎整夜未眠,因为几乎90%以上的同学分数都是330以上!”当得知该班考研成绩时,辅导员纪浩很是激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助推力,能为学生照亮前行的路。纪浩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为了提升考研率,他曾全面搜集全国高校近三年的考研录取信息,汇成考研信息数据库,用直观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及时跟进考研学子的状态,约谈开导学生;专门组织复试交流会,邀请专家为上线学子传授复试经验,并做好考研调剂信息的搜集,不放弃一丝助推考研学生“上岸”的机会。在班主任秦华看来,班主任应在学术上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既要放手让学生自我锻炼,又要在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生活中要与学生交朋友,通过分享自身经验,潜移默化中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术素养,在学院支持下,秦华老师不仅带同学们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标本馆参观考察,请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负责人分享了考研信息;还指导班级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推进本研互助,带学生走进科研殿堂。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是我校重视毕业生考研升学工作的缩影。长期以来,学校把提高学生学术抱负水平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多措并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同寝室学生结伴考研,坚定学子考研信心;建立考研群和资料库,定期举办考研经验交流分享会,提升学生考研知识和技巧。“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走下去,为之付出努力。只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就一定会成功!”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他们践行“坚韧不拔、不断超越”学校精神的体现,也将激励更多的浙农林学子,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奋斗!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文字 / 郭碧玮 闵靖涵 龙步念 郑哲 图片 / 农业资源与环境161班提供 今日编辑 / 章雨青 责任编辑 / 郭碧玮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浙江#高考成绩已经公布,不少考生都开始在为自己选择心仪的大学,农林类院校,是指以农林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那么浙江农林类大学排名以及分数线情况怎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2019年浙江文科理科投档分数线整理出的浙江农林类大学排名,排名第一的是浙江农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浙江海洋大学。以下是详细信息,供大家参考: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简称“浙农林大”),于1958年始建,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其前身为天目林学院,2010年更名浙江农林大学。该校是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 “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浙江省属高校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连续七年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学院以培养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高级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现有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设计(园林艺术设计)、城乡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等本科专业以及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留学生专业,2019年,园林、风景园林、建筑学、土木工程等本科专业100%一段线招生;研究生报考和就业形势良好,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研究生人数超过学校总人数的50%。现有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土木工程4个一级学科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旅游管理2个二级学科。其中,风景园林学是浙江省级一流学科(B类)学科,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列为B档,位列前30%。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及风景园林、旅游管理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简称“浙海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6+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2016年更为现名。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举办独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5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8个本科专业。以上就是浙江2所农林类大学的详细信息了,实力雄厚在本地认可度高,却经常被忽略!
一、院校概况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临安区,创建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浙江省省属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含新兴特色)专业6个。学校还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二、报考条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报名:(一)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折算成绩须达到90分及以上者,其中A等计15分,B等计10分,C等计5分,D等不计分,满分为150分。(二)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折算成绩须达到75分及以上者,其中A等计15分,B等计10分,C等计5分,D等不计分,满分为150分。并符合以下1-5项条件之一者(均限高中阶段获得):简单地说,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的三位一体报考条件是8B2C,如果有奖项,那么就降为5B5C,没有A要求,应该说是门槛较低的。三、面试过程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的三位一体考试主要是以无领导小组讨论为主,没有笔试环节。面试流程如下: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再陈述自己报考浙江农林大学及专业的理由,第三环节即最重要的环节是围绕“佛系青年”的讨论。面试建议:1、宾馆、车票等在初审结果一出来就马上预订,可以的话最好住C9招待所;2、关注官方招生群、公众号等,以便及时获取有效信息;3、考前多和队友聊天,了解彼此,留一条本组特色,比如进去时统一向评委老师问好,出来时集体道别和致谢等,能给评委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也能提升本组的印象分;4、信任队友,不要全盘否定人家的观点,可以在其观点上再丰富与延伸,可以用“我非常赞同各位的观点/大家的观点都十分精彩,我再有补充几点”等句式来开头,别锋芒毕露;5、若有最后总结意向的,要在个人陈述时记录下队友的观点,而且在自由讨论时归纳大家的观点。6、在本组都陷于一个观点讨论很久时,且已有了较多认同点时,可以探索更深层次方向,例如在“佛系”青年的利弊上讨论了很久,可以转换到“佛系“青年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等方面,这样思路更清晰,而且也更为深刻;7、不要过分紧张,要适度“佛系”,讲话要有礼貌,跟队友要相互谦让,团体均分要摆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发挥自己,展示自己。四、录取分数浙农林的三位一体分数折算办法:考生综合成绩满分为100分,按“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5%+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5%+高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50%”计算形成。其中考生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成绩换算方式为: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科目每个A等计15分,B等计10分,C等计5分,D等及以下不计分,满分150分。浙农林部分专业的学科分数要求如下: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其高考英语成绩要求不低于110分;报考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考生,其高考数学成绩要求不低于100分。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三位一体录取分数还未公布,整体上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录取分数普遍不高,我们看一下普通录取分数:录取分数最高的是园林、新工科和新文科求真实验班,它们都是598分,超过588分且招生名额已满的就只有9个专业,其它42个专业的录取分数都588分,甚至是更低,而且名额未满。
浙江农林大学致全体师生员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全体师生员工:大家好!值此新春佳节,学校向你们及家人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当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浙江省及时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按照省委和省教育厅工作要求,学校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周国模、校长应义斌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寒假春节期间,家人亲友团聚,人员流动大,联防联控工作十分艰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需要全体浙农林人的共同努力。为保护好您和家人的健康,学校特向全体师生员工发出如下倡议:一、正确认识疫情,提高防范意识。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知识,做好防范和保护措施。多关注官方渠道和权威媒体的疫情通报情况,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寒假春节期间,不组织和参加各种聚会活动,不走亲访友,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避免到公众场合和人员集中的地方。注意科学饮食,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二、遵守防控要求,积极配合防控。每位师生员工都是防控疫情的第一责任人,请大家增强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通知、通告要求,积极配合防控工作,认真落实防控措施。一旦发现本人或身边人出现相关疫病疑似症状,应及时到本地区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及时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三、畅通联系方式,服从统一安排。为确保学校与每位师生员工能及时取得联系,请大家与学校保持通畅联系,并请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和流动信息。请大家安心在家度过寒假春节,及时关注学校发布的信息,无特殊情况不要提前返校。学校已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校将对进校车辆和人员实行管制和监测。新学期开学返校时,请自觉服从学校统一安排,配合学校做好健康筛查等各项排查工作。全体师生员工,无论您身在何处,学校始终牵挂着您和家人的平安。无论您身处何方,都代表着浙农林人的形象,让我们行动起来,增强责任意识和防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疫情防控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不能疏于防范,但也无需恐慌。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和学校党委的周密部署下,全校师生员工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防控疫情,人人有责!感谢全体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开学时间是否调整,学校将根据疫情变化和上级要求研究决定,并通过官方渠道及时作出新的部署,请全体师生合理做好假期安排。祝愿全校师生员工和家人新春快乐,平安健康!浙江农林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1月26日
最近,这所位于浙江杭州的学校很火,它就是浙江农林大学,这所非211、非985、非双一流的普通本科学校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浙江农林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天目林学院,1970年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1979年恢复独立办学,2010年更名浙江农林大学。截至目前,学校设有16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66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8个;有各类在校生3.4万余人,有教职工2360余人。应该讲,浙江农林大学还是一所具有相当实力的学校,尤其是其农林、生物、环境学科非常有特色。校园风光据知情学生介绍,该校大学生从大一刚进校开始就要下地干活,种不出作物,可能就拿不到学分,不能毕业。农学院所有学生都要修一门叫《农业生产综合实训》的课,主要内容就是学习种菜,而每个班都有责任田,到秋季收获季节,还会组织举行挖番薯大赛。这种寓教于乐、教育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据说非常受学生欢迎,很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此外,学校还非常重视生态文化建设,校园和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这样一所既有一定科研实力,又环境优美的大学,最关键是位于天堂杭州,不仅对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对高层次人才同样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浙江农林大学在引起人才方面也相当不遗余力,就在不久前,还开出高薪和优厚的待遇招聘专任教师。根据浙江农林大学这则“2020下半年浙江农林大学专任教师岗位招聘公告”,我们可以一窥学校教师的待遇。浙江农林大学将拟引进的人才分为八类,每一类都有相应的待遇,具体见下图。聘用人才类别,共八类这样的待遇能否吸引你,欢迎评论区讨论哦
浙江24小时记者 郑琳 通讯员 陈胜伟7月17日,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172班的郑喧尹得到消息,她提交的转专业申请已经得到学校同意,下学期她将转到林学专业继续学习。和郑喧尹一样,根据浙江农林大学刚刚公布的关于同意何子贞等401位同学转专业的有关通知,本学期该校提交转专业申请的437个学生中,有91.8%被批准转到自己更喜欢的专业。高考时填报专业时比较盲目,读了一年以后感觉专业不适合,想要转到另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又遇到了专业成绩、科研特长等重重门槛而难以实现转专业——这是不少大学生的真实经历。在浙江农林大学,随着各个专业优势特色不断呈现、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稳步提升,转专业难早已经成为历史,尤其是推进“零门槛”转专业以来,该校学生转专业成功率已经从5年前的66.76%提升到现在的90%以上。转专业不再有门槛 学生自主权更大郑喧尹从小对农林行业情有独钟,在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习一年后,她逐渐发现林学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且学校林业专业是和UBC(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办学的,还有机会前往UBC学习。从小立志从事农林科研的郑喧尹于是产生了转到林学专业的想法。让她没想到的时候,一开始还以为很难的转专业,很容易就转成了。郑喧尹和同学们转专业之所以容易,源于该校正式实施的“零门槛”申请转专业制度,该制度让学生人人都有转专业的机会。说起自己申请转专业的经过,郑喧尹表示:“我们学校学生想转专业非常简单,因为要转出本专业是没有门槛的,我知道的班里想转专业的几位同学都转成功了,成绩、特长等都不再是阻拦转专业的门槛。”据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提供的数据,近三年浙江农林大学学生转专业成功率一直在90%左右,最高达到95%,而在5年前,这一比例只有不到70%。通过实施“无门槛”转专业政策,让更多本科学生可以进入自己更喜欢的专业,少数没有转专业成功的学生,主要是因为学生所填的转入专业名额已满。过往的调查曾显示,在报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表示了解所选专业,67.0%的人并不了解,67.9%的人承认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仅有16.0%的人觉得所学专业符合当初预期,56.2%的人觉得并不符合,71.2%受访者表示如可能想重择专业。虽然不少在校学生有转专业需求,但是受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分布等因素影响,大多高校在出台转专业政策的同时,也对学生转专业设置了一定门槛:专业成绩要达到班级前列、有明显科研特长、想转入的专业有学生转出……这一切都成为大学生转专业的拦路虎,很多高校能够真正实现转专业的学生比例一直不高。如何满足学生对转专业的需求,也一直是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改革,浙江农林大学不断完善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如今,该校学生转专业从高门槛、到低门槛、直到现在实现“零门槛”,每个学生都有转专业的机会。根据浙江农林大学转专业有关办法,除存在休学、转学、定向培养等规定不得转专业的情形以外,该校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在校生均可以申请转专业,包括跨学院转专业和学院内转专业。其中学生转出所学专业没有任何限制,转入专业在教学资源和教育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也尽力努力满足学生合理的专业选择要求。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处长郭建忠说:“我们降低转专业门槛、出台新的转专业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成才。”11个专业停止招生,增加受欢迎的专业虽然申请转专业不设门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会更强。但是很多学校之所以没有放开转专业,还有一个担心:学校的“好专业”“优势专业”可能会令大家挤破脑袋,而很多“冷门”的专业,可能会出现大批学生转出去的情况。那浙江农林大学是否也曾担心这样的问题呢?事实上,一开始学校也有这样的担心,但是通过这几年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这一担心已经完全没有必要。浙江农林大学目前有64个本科专业,但是实际招生的却只有53个。停止招生的11个专业主要原因都是一样的:专业特色、优势、吸引力不够,在专业招生或专业分流时,没有足够学生愿意填报这些专业。为了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学校不断对专业进行调整,根据现有师资力量,一边增加受学生欢迎的专业,同时叫停不受学生欢迎、没有特色优势的专业,从而使所有专业都换发活力和生机。“学校实行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对所有专业的建设都有激励和督促作用。”郭建忠介绍说,为了提升专业的吸引力和教学质量,各个专业的负责人都在不断加强本专业的建设,木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还顺利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专业的品牌和知名度都在不断提升。郭建忠表示:“可以说,现在学校所有专业都是有自身特色的好专业,大部分学生申请转专业,是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一味的求‘热门’,所以虽然学校是实行‘零门槛’申请转专业制度,但是每年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推进零门槛申请转专业制度,是浙江农林大学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建设一流本科的重要举措之一。”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斌表示,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本科生培养质量,将本科人才培养摆到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理顺相关体制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的专业布局、推进专业认证工作,先后推行院长主管本科教学、学科专业一体化、开设求真实验班等一系列具体举措,进一步强化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推动学校高水平发展。
跨越凛冬,走过盛夏,经历艰苦的战疫、延期的高考,2020级本硕博新生于10月6日来校报到,相聚浙农林,开启新篇章。迎新现场井然有序,到处都是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午,校党委书记沈满洪,校长沈希,校党委副书记施美红,副校长沈月琴、胡祖吉、徐爱俊,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倪建均等来到东湖校区和衣锦校区的新生报到现场,检查指导迎新工作,慰问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校领导与新生、新生家长亲切交流,表示学校会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请家长放心,并勉励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远大抱负,投入专业学习,注重全面发展,书写美好的大学篇章。 下午,校领导在有关部门、学院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访新生寝室,仔细察看新生们的住宿条件和生活环境,关心问候新生报到后的感受和目前的生活学习状态。校领导勉励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打好基础,树立远大的学业抱负,奋发有为,在学校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贡献青春力量。 为保证迎新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专门召开迎新协调会提前对迎新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各学院、部门统筹安排、紧密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为确保2020级新生报到高效有序,学校开通了网上预报到系统,在入学之前,新生便能进行身份核验、网上预报到、缴纳学费等。在东湖校区、衣锦校区的新生报到现场,学校设立了新生报到专用通道,同学们有序排队,出示“校园通行码”绿码、信息化大数据识别、体温检测后进入校园,一站式完成报到手续。学校还专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为申请资助的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提供迎新校内循环专用车,将新生送到寝室;设置临时医疗防控站,从容应对特殊情况。报到点的电子屏实时精准显示报到数据和进程,为新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报到体验。在汽车站、地铁站、下车点、报到点、寝室门口等地,志愿者们高举“浙江农林大学”的牌子为新生提供各种服务,宿管阿姨绽放笑颜,保卫处人员宣讲安全知识,后勤人员周到服务……他们用最亲切的问候,最饱满的热情,最贴心的服务,最灿烂的微笑为新生们的报到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让新生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彩色道旗迎风飘扬,由2020级新生照片组成的“2020梦想启航”主题喷绘、“你好,新同学”“2020有你更精彩”“I love ZAFU”立体造型、学校官方新媒体帐号二维码立体造型、迎新横幅、电子屏暖心夺目,吸引新生拍照打卡;各学院还为新生精心准备了各式文创纪念品,处处体现着学校的人文关怀。今年我校共计录取新生5448名,其中录取普通本科生 3995 名,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新生 25 名,新疆预科生 19 名,硕士、博士研究生 1409 名(含非全日制研究生 92 名)。新生中,29名林学(林业技术)定向生和50名高职单考单招新生分别在合作办学的院校报到;集贤学院75名新生和第二学士学位教育25名新生已于9月12日完成报到。新生入学后,学校还将进行校史校情、校纪校规、学业指导与专业教育、安全卫生等一系列的入学教育工作,帮助新生了解学校历史,树立爱校荣校意识,激发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激励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抱负水平。天南海北的色彩,装点了金秋十月的浙农林。五湖四海的口音,汇聚成响遏行云的和鸣。相聚于浙农林的新生,将由此书写美好的人生新篇章。你是我们的翘首以盼,你是我们的满“新”欢喜,欢迎你们,2020级浙农林人!来源:浙江农林大学 视频来源 /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李石祥 图文 / 郭碧玮 周彦兵 陈莉雪 沈亦旸 董潇源 姜锦 排版 / 胡江梅 责任编辑 / 尧甜 审核 / 方力力 终审 / 陈胜伟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目前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现有各类在校生343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1570余人(含暨阳学院),研究生2300余人,留学生1400余人,农民大学生、继续教育学生9100余人。设有16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6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新工科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含新兴特色)专业9个。现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植物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林业经济管理学科 。省“重中之重”学科林学(一级学科)木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23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60余人,高级职称71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等各种人才。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2600余项,其中,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学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向着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浙江24小时记者 郑琳通讯员 陈胜伟“感谢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关系,感谢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认真勤学、遵纪守规、深思熟虑、学以致用,努力学习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技能,积极关注最新的农业信息和资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将来更好地带领当地农户创业致富。我们相信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习经历,对于我们今后地从事现代林业经营工作,一定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的浙江省2019级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开学典礼上,来自浙江省安吉县大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志友充满感激地说。从3月26日开始,来自浙江各县市的近百名农业骨干走进浙江农林大学,正式成为浙江省2019级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的大学生,开始了他们为期两年多的大学生涯。两年后,完成学习任务并考核成绩合格的学员,将分别获得大专、本科学历证书,回到农村创业就业,以更好的知识储备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据介绍,从2010年开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开办了“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旨在更好地培养农村现在领军人物,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探索“政校”联手、加快培养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的浙江模式。在全省各地农业部门推荐的基础上,9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来自浙江各地的农村合作社社长以及农业骨干,通过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并进行单独划线选拔,成为了“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的学员。在浙江农林大学学习期间,具有高中文凭的学员被录取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生,具有大专文凭的学员录取为经济学专业的专升本学生。他们在两年多的学习期间里,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资助。浙江农林大学通过采用自学与面授教育、课堂授课与实训、基础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对所有学员进行一年半的理论教学和1年的专题研讨和现场实践。目前,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培养的农业领军已达500多人,他们通过在浙江农林大学免费学习,分别获得了大专、本科学历证书,回到农村创业就业,在农林实践领域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大部分都成为课农村的青年骨干,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引领者、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带头者,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奉献者、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军者。学员们普遍认为,提升班办学方向明、培养方法新、实际效果好,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自己感觉很有收获。“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自己提升水平和能力效果明显。”浙江省首届“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学员、温岭市若果高橙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云岳说,“不仅学到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了很多实用技能,也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沟通了信息,更认识了很多老师同学,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致力于提升我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知识学历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领军人才。”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金佩华希望广大学员珍惜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交流、增强本领、结合实践,将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去,把各自事业做的更好、更大、更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引领者、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带头者,在农业产业领域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奉献者、新型职业农民的领军者,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