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科技学院:服务地方发展 展现高校新作为火要镇

浙江科技学院:服务地方发展 展现高校新作为

2019-03-22 08:5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吴俏婧 宋 珂创办于1980年的浙江科技学院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发展,现有小和山和安吉两个校区。学校在建校之初便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较早开始中德合作办学,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经验,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经过40年的发展,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和做法,为全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全国应用型高校建设贡献了实践样本。“作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我们始终坚持扎根浙江大地办学,强化应用型定位,彰显国际化特色,主动融入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浙江科技学院校长赵东福教授说。近年来,学校主动担当,深入推进开放强校主战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企业(行业)创新能力、打造校企国际合作平台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展现高校新作为。 电气学院学生正在制作智能小车,在项目实践中完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日,浙江科技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出炉。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届近3800名本科毕业生中,到各类企业就业的占81.33%。近五年数据表明,学校近九成毕业生留在浙江发展,超八成进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服务。怎样为企业培养亟需的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构建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的学科专业中,超过80%与浙江省“十三五”重点打造的八大万亿产业相吻合。学校自建校之初就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学习借鉴德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模块化、实验实训生产化、师资队伍工程化、企业参与普及化、教学实施项目化,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学校凝练“六化”育人模式,突出“实践”特色。如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深入梳理机械类学生能力培养需求,采用逆向设计的方法构建学生知识结构,针对机械类专业人才需要的11方面能力梳理整合,将教学内容组合建构11个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减少理论教学学时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学校围绕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明显加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了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中科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多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推进人才培养的企业深度参与,打通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需求中间的“最后一公里”。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学校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2018年“浙江工匠”选树活动中,浙江科技学院05届生物工程专业校友冯纬入选。毕业即入职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的他,现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对母校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冯纬印象深刻,“在完成两个实践学期外,老师还不断带我们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这些经历让我一入职就能迅速上手,成长起来。”中德智能冷链物流技术研究院服务的安吉中源集团在研究院德国合作高校验室现场考察交流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生命力,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浙江科技学院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打破院系壁垒,高质量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跨学科交叉平台。学校主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先后与安吉、余杭、龙游、岱山、慈溪、德清、海宁、东阳、常山、云和等20余个县(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在慈溪、龙游、德清、东阳、常山等5个县(市、区)设立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地方分中心,与海康威视等90余家省内外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校企技术研发中心或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据介绍,日前,浙江科技学院“3D光学与深度感知技术实验室”开发的“基于微纳行射光学器件的三维传感系统”通过百度、通用等知名企业测评,获得上亿元的产业化投资。该实验室包括激光雷达技术等在内的研究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成为华为等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在汽车激光雷达这一庞大市场领域占据了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先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对接、服务引领,学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智力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黄酒产业是浙江的特色产业之一,长期以来黄酒生产后的干酒糟处理给企业带来不少麻烦。浙江科技学院牵头制定的《饲料原料 干黄酒糟》国家标准正式出版发行,自4月1日起实施。学校与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10余年,双方从乳粉的加工工艺开始,逐步延伸到乳粉安全、乳粉营养等内容,共同开发了高纯蒸汽喷射、粉体密相输送、浓奶浓缩等先进技术,为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注入了新活力。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下企业、下生产一线,实现教师下企业制度化、常态化,仅2018年就组织教师参加校企、校地科技成果对接交流近百场,下企业教师达 400余人次。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地方分中心、地方企业研究院、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校企研发中心以及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校内研究机构等内外结合、多层次、立体式的校企合作格局,为企业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国际化优势助力企业“走出去”在当今高教发展中,是否具有国际化视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能否走得更加长远。如今,要问浙科院最有特色的是什么,那莫过于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国际合作积累,现在在浙科的校园里,学子们能够看到、听到、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情,与留学生零距离交流。据悉,浙江科技学院在建校之初,就与德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凸显国际合作办学特色,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和产学合作的新平台。学校拥有浙江省中德科技促进中心等一批“德”字号平台,在农副产品生化制造与加工、绿色节能建筑、汽车电子及物流技术、食品物流装备技术等领域与企业共建10个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共同承担多项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依托国际合作优势,学校积极搭建桥梁助力浙江企业“走出去”,仅2018年就组织国外高校和知名企业专家来华对接交流近百人次。学校与“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共建的中德智能冷链物流技术研究院,落户当年即与德国专家联合为区域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6项,与企业合作获批了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平台,并入选全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现场会示范推广,极大地助力了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的拓展。日前,在海宁市“双引双进”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浙江科技学院与海宁市政府签约,双方共建“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海宁中心”暨“海宁(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学校与海宁地方企业已合作近20年,引入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等国外智力支持,持续为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海宁非零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服务,结合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在塔吊安全网络化智能监控系统、物流设备和技术研制、高端智能装备等方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企业设备、服务走出国门,提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今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引导不同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壮大优势、建设一流。”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龚建立教授说:“这给我们这样的地方高校注入了特色发展和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机遇前所未有,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浙江大地,始终将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应用型大学作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战略目标。”下一步,学校将以“多院一体、四轮驱动”的开放强校主战略为引领,实施“四大工程”,形成学校办学资源和产业行业资源开放共享、学院学科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国内国际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深入服务浙江产业行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战略贡献浙科力量。

出后

浙江科技学院举办文化传承发展与浙江精神创新论坛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王晓丽 宋珂10月31日,“文化传承发展与浙江精神创新论坛”在浙江科技学院举办。浙江精神是推动浙江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是新时代浙江文化的内核要义。本次论坛以“文化传承发展”和“浙江精神创新”为主题,把传统文化与浙江精神两者联系起来,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省人民政府参事、浙江省钱塘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坚,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立旭,浙江省政务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浙江科技学院王建华教授,浙江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等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进行了交流。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龚建立教授、浙江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俞晓光、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郭学焕等到会并致辞。如何以文化的视角看浙江精神?胡坚认为,文化与精神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浙江精神是浙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以文化的视野解读浙江现象和浙江精神,全面深化浙江精神研究,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感悟浙江的精神内涵、精神力量,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弘扬浙江精神的梦想和担当。陈立旭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令人瞩目的“浙江现象”。他指出,指除了经济、政治的视角,还必须引入文化的视角看待这种浙江现象。在新时代条件下必须推动浙江区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工商文化传统、自主创业精神和务实精神,讲好浙江故事,提高浙江文化软实力,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浙江精神。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与传承?王建华以实例阐述了,阐述了传统文化典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他认为,广播影视媒介、AR、VR等数字手段,都可以为典籍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文化传承。赵丰以丝绸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实例,探寻了新时代传统文化赋能美好生活,将丝绸文化与其他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大平台的思路。这些都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借鉴。本次论坛是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分论坛之一,由省社科联和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指导,由浙江科技学院社科联、省政务新媒体主办。论坛还设置“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浙江文化海外传播研究”和“地方治理体系创新”3个分会场,与会学者、研究人员聚焦主题展开积极讨论交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米拉尔

全国首家互联网 心理健康管理研究院落户浙江科技学院

1月18日,全国首家互联网 心理健康管理研究院在浙江科技学院成立,致力于大数据时代公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浙江科技学院纪委书记李泽泉、杭州心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金光晖和徐凯文等全国多位心理健康教育名家共同见证了互联网 心理健康管理研究院的成立。该研究院由浙江科技学院与杭州心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公众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互联网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公众对互联网 心理健康的认知、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为推动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提升。据了解,浙江科技学院校长叶高翔教授将出任研究院院长。据介绍,互联网 心理健康管理研究院将整合通过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构建政府引导、专家研究、学校应用、企业支持“四位一体”的政产学研协同研究模式,实现网络技术、咨询实践和客户心理需求的一致化。并通过把握互联网 时代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率先尝试互联网 心理健康管理和研究工作,引领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健康管理理念和行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国家治理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还是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的追求,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这一大背景下,互联网 心理健康管理研究院的成立无疑令人期待。

李兰娟、韩喜球点赞的“科学汇”App正式上线 “5·30”给全省科技工作者一份大礼请查收!

都市快报讯 说到“科技工作者”,你脑海中浮现的是怎样的形象?是疫情暴发期间,他们“逆流而上”,在一线进行相关攻关科研的面庞;还是深耕一个领域几十年,为千家万户更好的生活默默做着贡献的背影?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汗水却出现在我们每日餐桌的大米里、行驶的高速公路上、看病使用的医疗系统中、在遥远太空规律运转的卫星上……今天是5月30日,四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也树立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因此,从2017年起,今天成为中国千万科技工作者的专属节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科技工作者们送上一份大礼就在昨天,202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浙江主场活动在浙江省科协大楼隆重展开。随着主持人“3、2、1”的倒计时,活动现场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扫描大屏上的二维码,浙江省科协为全省科技工作者准备的一份大礼——“科学汇”App正式宣告上线了。随着移动端用户需求的增大,科技工作者对于线上App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了出来。为了给科技工作者打造一个线上“家园”,浙江省科协推出了移动端“科学汇”App。这个为科技工作者量身定制的服务平台,是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支持的“网上科协”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知网文献免费查,还有权威科研机构入驻……更多精彩科学活动等你来参加你平日里刷手机会干哪些事情?是翻阅最新的资讯,还是围观感兴趣的直播,又或是趁着线上优惠买买买?这些功能“科学汇”App都有,而且是科技工作者“定制版”!这个集成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内容和功能的App,上面有科协服务、资讯中心、会议大厅、科协课堂、生活服务等板块——你可以在“资讯中心”浏览科技类电子期刊、搜索科技政策法规、查阅最新的科技资讯,不用再忍受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的繁琐过程;你可以在“科协课堂”观看最新的直播课程,甚至可以自己申请直播,与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网上学术交流、科研观点介绍、科学知识普及等;在基于知网研学平台的“研学服务”中,你可以查阅全面、专业的文献,不但可以对内容进行碎片化阅读,还可以拥有扩展性学习、智能写作、个人知识管理、学术订阅等人性化功能;在“生活服务”板块,你还可以看到丰富的科普基地展示,还有各色优惠的科技农产品信息……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线上家园”,依托各类专业学会、院校、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提供行业专家咨询、设备共享、技术成果展示等科技信息服务。接下来,更多的科研机构也将入驻“科学汇”,比如省心理协会、海洋二所等,满足各学会、科技工作者、其他组织等不同用户的移动端需求。在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上,海洋二所也会推出系列线上活动,包括科普讲座、海洋观测仪器讲解等。下载“科学汇”App,你也有机会参加更多权威科研机构举办的相关活动。是万能的掌上图书馆,也是科学与世界的新链接科技工作者们这么说……李兰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荣誉主席这次疫情期间作为科技工作者奔赴一线,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吧。这次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挑战。疫情严峻时期,包括我在内,有四万多名医务人员到了武汉,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使国内的疫情在短时间取得了一定控制。对我们传染病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不但在这次疫情工作中总结了宝贵经验,更是要加强相关防控,在今后的医疗卫生事务中也要不断发扬这次的抗争精神,使人民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对于“科学汇”App这样一个专门服务于科技工作者的线上平台,你怎么看?科协就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之家”,他们这次推出的移动端App其实就是一个“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全省的科技工作者服务。通过线上功能,发挥科技工作者更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个桥梁,可以实现科技成果更大的转换。现在,移动端App已经成为趋势,我们的科技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像树兰医疗也建设了“树兰互联网医院”,通过互联网链接医院、医生与患者,促进三者信息的高效共享,我们有些好的直播活动也可以放到“科学汇”上。你理解的科学精神是什么?它是针对难题勇于攻克的勇气,是积极创造新世界的开阔思维。科学精神是探索科学的规律,探索新技术,更是探索未知,并且通过不断突破来发现新事物,造福人类。郝永祥嘉兴秀洲区新塍镇科协秘书长、高级农艺师、秀洲区科普讲师团团长在“科学汇”App上,你最关注哪些内容?我使用“科学汇”主要是了解信息、学习知识。App上面有一些课程挺不错,本身我们也在做科普课堂,2013年开始已经做了298场。作为农业相关的研究与科普工作者,对“科学汇”提一些建议吧。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想学习并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希望通过这个App来链接农村和城市,让城里人知道粮食安全、农产品品质,了解他们吃的粮食是怎么从地里来的,吸引人们关注农村。因为14亿人民的嘴巴是要吃饭的,现在App中就有名优产品推荐,可以让好的农产品贴近生活。韩喜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我国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2020“十佳科技追梦人”获得者对“科学汇”App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很好!很惊艳!内容非常丰富,像个“掌上图书馆”“掌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科协服务里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优秀专家,公众包括我们科技工作者如果有什么问题或需求,都可以通过这个App查询,便捷地找到合适的专家咨询。里面的设备共享功能也非常好,不仅有助于资源共享,而且便于同行交流经验。最近在做哪些科学研究,对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主要从事深海资源与环境研究,在这个领域已经耕耘了二十多年,随着时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逐渐加深。近年来主要在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找矿,目的是了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待时机成熟时进行开发,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材料基础。有人觉得科技工作看起来枯燥,你觉得科技工作最大的乐趣是什么,理解的科学精神又是怎样的?我觉得从事科技工作充满了乐趣。如果要阐述科学精神的话,我觉得勇敢、乐观、坚韧、创新非常重要。因为科技工作做的很多事情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是探索未知,是创新。所以需要坚持,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吴刚浙江科技学院科技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科学汇”App使用感受如何?我在高校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听说有这个App马上就下载使用了。“科学汇”针对服务科技工作者,功能非常强大,我觉得最实用的是专家查询和会议信息功能。可以在App上找到研究相同方向的科技工作者,沟通学习或者实现学术交流。对“科学汇”这样一个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平台有哪些期待?这样一个App可以实现科技工作者在线上的交流,比如App里的网上课堂功能,我可以看直播,也可以跟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未来希望有更多科技工作者一起加入这个家园,App也会越用越活、产出更多内容。

铁观音

浙江科技学院余杭区教育局举办浙江省对口帮扶语言文字骨干培训班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12月1日至4日,浙江科技学院和余杭区教育局在杭州联合举办对口帮扶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语言文字骨干培训班。壤塘县教育局副局长张霖、于福率领当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融媒体中心、行政审批局、公安局、宣传部、扶贫移民局等25人参加培训。开班仪式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叶晗致辞结对帮扶壤塘县“推普脱贫”项目自2019年8月启动,是我省教育厅、语委推普脱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叶晗说:“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交融、民心相通,助推决胜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力量。此次培训班对于促进浙江与四川阿坝州语言文字帮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讲解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会长、浙江省政务新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建华就公务人员政务新媒体语言应用作了专业讲解;浙江传媒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李贞分享经典诵读技能与方法;杭州市语言文字培训中心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解连珊做了“吐字归音与普通话语音”讲座,杭州市富阳区语委办副主任章瑞炀结合实例解读了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反复训练此次培训,还安排了系列现场教学活动。在余杭区实验小学,学员们感受了素质教育、校园色彩管理;在临平一中参观了安全应急救援体验室、机器人工作室、模拟联合国;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新华三集团,体验到了互联网、大数据企业语言文字工作的前沿应用;在蔚澜学校观看了小班化教学和社团文化成果。在江南实验学校参观独具特色的“江南四院”,了解到航天表演、无人机、民族乐团等方面的专业成就。(拍友:蔡宇航青山)学校参观企业考察

厩焚

杭州市余杭区目前仅有两所高等院校,还有一所名校正在建设

余杭区地处于浙江省杭州市东、西、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在余杭梦想小镇启幕。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被誉为“创新活力之区”。01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文理并重,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08年的全国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78年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百十年办学历程中,杭师大人秉承首任校长经亨颐倡导的“与时俱进”办学方针,坚持“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校训传承,弘扬“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师大精神,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弘文励教、青蓝相继,自强不息、弦歌不辍,形成“人文学堂,艺术校园”办学特色。学校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现有仓前、玉皇山、下沙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西湖之滨和钱塘江畔,占地面积198.9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9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单位、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0166人(不含独立学院),全日制硕士生2650人、博士生38人,留学生557人。现有教职工2326人,专任教师1619人(高级职称占比近56.8%),全职院士、共享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77人,享受国务院津贴者2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学校入选首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12号),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学校迎来了事业发展黄金期。通过全校师生勠力同心,各界鼎力支持,学校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高校之一。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资格。化学、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与行为科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5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3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规划教材13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4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传承“人格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奖数名列省内高校前列,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了一大批教育理念先进、理论素养较高和实践能力特强的优秀教师,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单位、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02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摇篮”美誉,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2019年入选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学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灵秀,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称号。校园占地面积46.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57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1.0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981.43万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75.22万册、电子图书22.5万册。在校学生1万余人,教职员工581人,其中高级职称159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以及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名。学校设有路桥、汽车、海运、航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人文等8个二级学院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40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与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开办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专升本专业。学校精准对接交通行业人才需求,集聚交通优质资源,实施“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组建了浙江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联手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物流管理、传感器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入选第一、第二批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学校聚焦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专业。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锚定全国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建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构建了7个优势特色专业群,打造具有交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形成了海、陆、空、轨道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重视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建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3个。学校所属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是省内唯一专门从事交通科学研究、交通科技开发、交通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程技术咨询和交通新材料研发等服务的科研机构,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公路工程研发中心,拥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检测甲级等资质13项,是全省交通系统唯一进入浙江省高院公路工程检测鉴定对外委托机构名录的机构。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学生培养标准10个,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2800余人日,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25人。学校汽车类专业率先引入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T-TEP,与十大汽车国际品牌开展国际化合作,是全国首批中德SGAVE项目五所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示范学校称号。学校锚定“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彰显中国职教特色,创建世界水平学校”的建设目标,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交通事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坚持“依托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秉承“励志力行”的校训精神,倡导“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努力成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 03中法航空大学(在建)中法航空大学,是在浙江省政府以及中法企业的支持下,由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建立的一所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航空大学,致力于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航空领域优秀专业人才。中法航空大学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一共占地15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200亩,二期建设300亩,其中1000亩是教育基地,500亩是产学研转化和国家交流基地。由余杭区出资建设,属“交钥匙”工程。2019年12月28日,中法航空大学奠基,2022年完工,2023年招生办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等各方将按照“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办学理念,密切协作、全力推进,努力把中法航空大学打造成为中法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民用航空领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将面向前沿科技发展,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浙江、杭州发展需要,培养航空、民航高层次人才,形成覆盖本、硕、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航空领域科技发展,大力培育和建设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航空科技人才与产业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9月1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共建中法航空大学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两校将共建中法航空大学,并就合作办学的宗旨与目标、关键事项及筹建方案达成一致,标志着中法航空大学筹建进入新阶段。“双方重申致力于加强大学合作和大学生交流,特别是推动两国高校合作办学的发展。双方愿拓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

九月杀

浙江专升本|2021浙江专升本招生院校:浙江科技学院

择校是头等大事,选择与努力同样重要,一期一所学校,今日打卡:浙江科技学院一、学校简介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由浙江大学于1980年创办。经过4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省属本科高校。学校有两个校区,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溪湿地畔,校园土地面积1900余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安吉校区位于拥有联合国人居奖美誉的竹乡安吉,土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校园自然环境优美,山明水秀,湖光鹭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张德江曾赞叹“真山真水,真是读书的好地方”。当前,学校正按照第四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应用型办学,彰显国际化特色,实施“多院一体,四轮驱动”的开放强校主战略,以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龙头,以产教融合、国际合作为两翼,以产业学院、产业行业研究院、国际化特色学院建设为主体,以大学治理现代化为动力,高水平建设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浙江科技大学。二、招生计划三、2020年分数线四、校园风光五、院校信息地址:浙江·杭州市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奔梦路

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首次组织两项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日前,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首次组织实施了两项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会议评审工作,这是省基金办验收改革后省院第一次作为依托单位组织进行该类项目的验收工作。此次评审项目为刘柱主持的“基于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构建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的非定向筛查模型和筛查数据库”和李樱红主持的“农药减施增效视角下苯醚甲环唑新型脂质纳米粒的开发及靶向抑菌效果评价”,这两项课题均获得专家一致好评,顺利通过验收。 会议验收组专家由来自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技术专家及财务专家组成。 验收组专家审阅了工作总结、技术报告、经费决算报告等相关材料,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关于研究内容、方法、过程和成果等汇报,经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认为“基于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构建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的非定向筛查模型和筛查数据库”,建立的食品中523种有机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的非定向筛查模型和全扫描筛查数据库,解决了无需标准品即可完成快速准确定性的关键技术难题,有助于食品中有机污染物和非法添加物的高通量筛查和快速确证;“农药减施增效视角下苯醚甲环唑新型脂质纳米粒的开发及靶向抑菌效果评价”开发出新型苯醚甲环唑脂质纳米粒,解析了靶向抑菌机理,有助于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与生物活性,减少农药用量和有效成分流失,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为推进食品安全和农业环境安全的工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信息来源: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闻所未闻

浙江排名前10的最好的二本院校,其中你的母校上榜了吗

温州大学温州大学,简称“温大”,位于浙江温州,是浙江省教育厅和温州市共建重点高校。 学校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83.86亩;校舍面积100.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3亿元;设有19个学院,开设在招46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754人、教职工1836人。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简称“浙农林大”,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73亿元;设有16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66个本科专业。该校建有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以及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嘉兴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先后经历了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8月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截至2019年6月,浙江科技学院共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8个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20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能源装备与节能环保技术、创意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等。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2000年,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2005年、2017年分别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2012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是国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学校学科涵盖教育学、工学、农学、医学、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11大学科门类,按照“优良师范传统、鲜明应用特色”建设思路,积极扶植和培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拥有54个本科专业,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省级一流学科,10个湖州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优势专业,11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8个湖州市重点专业。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教育国际化。在阿塞拜疆国立语言大学设立孔子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共建跨文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院校和机构开展紧密交流合作,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机会多,学校与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共建水生生物与环境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理工大学共建湖州市新兴技术研究院等。

酷刑室

海宁(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签约落户高新区 下半年可投入使用

2019-03-20 18:39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林佳冰卯足干劲加速奔跑,招大引强蓄势力量。近日,我市举行“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海宁中心”暨“海宁(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签约活动,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与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将共建“海宁(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科技教育服务机构。它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开展对德合作与交流工作,以促进我国与德国之间在科技、教育、经贸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中心”常设机构在浙江科技学院。“海宁(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以“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海宁中心”和“浙江省高校产学研联盟-海宁中心”为基础,引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及其协同的德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整合国内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江苏大学和浙江科技学院等院校的人才、科技资源,为海宁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助力本土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发展突破,打造长三角地区核心竞争力。据悉,研究院主体基地常设在“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开展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研发应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或产业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等经济、科技合作活动。“海宁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期待项目早日开建,在共赢中迎来更好发展。”签约活动现场,浙江科技学院代表说,实现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无缝对接。通过这次与浙江中德科技促进中心、浙江科技学院合作,将持续增进与德国、世界 500 强企业、“ 德国制造”全球行业优质隐形冠军、新型高科技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经贸、科技和人才合作,吸引更多欧洲高科技产业项目、人才项目入驻,促进高新区企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高新区招大引强打造优质承载平台。“这里将改建成厂房,那里就是宿舍楼。”昨日,记者随长安镇(高新区)招商相关负责人来到高新区核心区域的春潮路33号,海宁(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将落户在这里,根据原有存量厂房改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设计规划,预计4月正式进场改造建设,下半年可投入使用。据了解,该项目于2018年9月开始接触,10月时还远赴德国举办了一次招商推荐会,由此拉开了长安镇(高新区)与浙江科技学院的合作序幕。镇(区)招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高新区在招商引资上不断发力,特别是高质量外资方面,欧洲(瑞典)产业园、佛吉亚海宁生产基地项目等。种得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接下来,长安镇(高新区)要“内外兼修”,加强自身实力。加快“低散乱”企业的整改、腾退,为引进优质企业创造空间,加速推进园区综合整治工作,树立园区形象,提升园区竞争力。与此同时,加快做好科创园建设工作,突出科创引领,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抓住时代机遇,做强“双招双引”。招商引资工作,要充分发挥融杭桥头堡和海宁(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品牌效用,加强园外驻点招商的布局,增加园外招商引资活动的频率,打响高新区品牌,亮出高新区名片,将高新区纳入更多世界500强、行业龙头等企业的投资视野,吸引更多高质量项目,勇当工业强区的奋进者,为全市奋进“211”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