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 13:1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严粒粒为切实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浙江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省教育厅教研室与科大讯飞1月31日举行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浙江省基础教育精准教学研究院揭牌成立。该院将重点进行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精准学习以及精准教研等方面研究。 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近年来,浙江教育现代化成果显著。据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6)(基础教育)》显示,浙江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全国之首,已步入应用融合阶段。“十三五”期间,浙江教育将“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根据协议,省教育厅教研室与科大讯飞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战略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全面应用,构建适合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教育产品和技术创新体系,共同推进浙江省基础教育教研转型,助推浙江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
新京报快讯(记者樊朔 见习记者吴苹苹) 8月21日,《浙江建筑》官网发布《关于<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一文涉嫌抄袭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称,经编辑部认真地比对核实,郭彦努一文确实存在与“心匠”(笔名)文章诸多重复事实。《浙江建筑》经研究决定,对此事作如下处理:本刊对该作者的行为予以谴责;从合作数据库中将该抄袭论文撤稿,不再作为原创学术论文传播;在本刊纸刊、网站发布公开处理结果;本刊不再受理涉及抄袭的论文作者郭彦努投稿与发表学术论文。此前,8月20日,杭州智慧人才平台发布通报称,根据有关规定和杭州师范大学对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存在抄袭现象的调查处理情况,取消郭彦努E类人才资格。稍早前,8月19日,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博通报,近期关于学校教师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存在抄袭现象的反映基本属实,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杭师大教师被指论文抄袭豆瓣文章据新京报报道,2019年11月,豆瓣用户“心匠”发现,郭彦努的博士毕业论文《祁彪佳的园林世界》与自己在豆瓣上发表的文章《杭绍园亭记——祁氏寓园》和《泉池小记》存在多处雷同。之后,一名自称为郭彦努丈夫的用户私聊“心匠”求情,“心匠”考虑到重合的段落在文章中占比较小,似乎未构成严重抄袭,他选择不追究此事。但在2020年8月,“心匠”再次发现,郭彦努在《浙江建筑》杂志上发表的《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与自己发表在豆瓣的文章《深山藏八寺(八)——古宕石佛寺》高度重合。8月10日,“心匠”在豆瓣上公开了郭彦努论文与自己文章的对比图,并发文称“晚上回到家仔细对比她写的和我写的,简直吐血,连照片用的都是我拍的,我觉得只有她的名字是原创”。8月14日,“心匠”再次发文,提到郭彦努到其工作单位找他,而此事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还卖惨让我签一份声明,说这是我跟她共同参与的,是朋友之间的借鉴。她给我看了一个道歉声明,上面写着说她全程参与了论文过程,只是发表论文时候没告诉我。”杭师大回应:郭彦努论文抄袭属实,将其调离教学科研岗位8月19日,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对近期关于学校教师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论文署名单位非杭师大)存在抄袭现象的反映,经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查,认为相关情况基本属实,其行为违反学术道德。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学校将以此为鉴,全面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活动。8月20日,杭州智慧人才平台发布《关于取消郭彦努E类人才资格的通报》。通报称,根据《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和杭州师范大学对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存在抄袭现象的调查处理情况,取消郭彦努E类人才资格。据悉,今年6月10日,杭州智慧人才平台发布的公示显示,郭彦努经审核,拟认定为E类(具有博士学位)高层次人才。据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官网介绍,2019年郭彦努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专业教师。新京报记者 樊朔 见习记者 吴苹苹 校对 李项玲
看到别的90后以一作身份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杂志发文你是否只有羡慕的份?看到学术大牛作主旨报告在顶尖会议的演讲台上侃侃而谈你是否总是觉得难以望其项背?现在,好消息来了!从2018年冬学期开始浙江大学将首次开设学术英文公共选修课英文期刊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Understanding Publication and Presentation(简称UPP)系统介绍Nature,Science,Cell和PNAS等世界顶尖期刊的专业特色与行文特征主要通过导师团大讲堂的形式配合以小组讨论、报告训练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与学术报告能力增强研究生群体的国际显示度和国际竞争力鼓励同学们坚定地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为了向同学们更好地阐释什么样的英文才是好英文课程团队特地邀请到来自高分子科学、神经科学、基础医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农学、生命科学等学科超明星交叉学科导师团坐阵实力诠释“学科有界,科学无界”高超: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石墨烯化学与组装等方面的研究。在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Acc. Chem. Re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文章180余篇,他引10000余次。共同主编Wiley出版的英文专著1本,为英文专著撰写6个章节,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6项,担任Nano-Micro Lett.、《中国科学:化学》《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编委,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胡海岚: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医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主持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Science,Nature,Cell,Nature Neuro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欧阳宏伟: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干细胞与骨、软骨、肌腱组织的再生研究,先后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生物学、工程学及医学等五个领域的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80篇,发表论文总他引用4283次,H指数39。邢华斌: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Chem. Soc. Rev, 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五十余项,授权三十余项,其中多项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主持或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重大企业合作课题20余项。余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尺度材料变形特征及其尺寸效应、材料力学性能的原位电镜表征、极端环境下材料力学性能的表征和变形机理研究。相关论文以第一作者的形式发表在Science,Nature,PNAS等国际知名期刊。在国际会议以及国际知名高校做学术邀请报告(MRS,TMS等)近30次。张明方: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蔬菜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先后以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Nature Genetics以及Molecular Plant , Molecular Breeding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选育审(认)定瓜类蔬菜新品种8个,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以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朱永群: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细菌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分子机制以及结构基础。相关的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PNAS, PLOS Pathogens, JBC, Cell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而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也超出我们以往对写作课的认知在为期8周的课程中每位超明星导师都会为同学们带来一期主题分享此外,课程团队的教师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梁君英外语学院教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人才Matthew Reeve外语学院教师、浙江大学百人计划人才Kevin Tang还将带领学生开展一系列文献阅读、学术报告等实践环节“我在走访学校各大实验室的过程中导师团的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其实我们学校很多项研究都已经到了CNS的水平但是大家还没有这样的意识或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投稿因此,这门课还想分享给同学们‘双一流’建设的一流意识想告诉同学们要带着问题来上课拥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坚定地在科研之路上走下去”梁君英说事实上,这不仅是同学们第一次在一堂课上听到七位大牛老师授课也是浙江大学自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推进科教融合的一次创新性尝试体现出了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三大特点1普惠式课程不以精耕细作的小班化模式开课而是以大讲堂的形式开展因为顶尖学术期刊不是说发就能发学生们需要在相互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积累起对科学的热爱2开放式课程不仅面向全校研究生更欢迎刚加盟浙大的青年教师前来听课师生携手在国际交流、科教融合、交叉培养上进一步形成特色3交互式课程提供充足的互动交流空间教授们在分享自己的研究、论文发表过程的同时也需要及时回答听课者们的提问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门课程明确要强化过程、弱化评估不以上交一篇论文作为简单的课程考评而是需要同学们围绕“科学900秒”提交一份15分钟的学术报告视频如果有自己成熟论文的就可以介绍自己的论文如果是刚入学的萌新可以报告别人的论文老师则会从视频中考察听课者的语言与逻辑小贴士是不是有一点点心动的感觉?那接下来的这份小贴士可要收好了~即日起至11月30日上午11:00选课系统开放大家可以开始选课啦!32学时,2个学分,230个上课名额也许你和CNS等顶尖期刊只隔着一个它!文字作者:周亦颖 | 柯溢能封面制图:杜松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教授个人介绍来源于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今日编辑:芷凌责任编辑:李灵
(7月16日上午,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高考阅卷现场。图/IC)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和阅卷组长的角色本刊记者/杜玮发于2020.9.07总第963期《中国新闻周刊》“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8月初,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的《教学月刊》社的同名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202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在这篇文章之前,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组组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建新披露了评分经过,并作了点评。因文章运用了大量生僻的字词与名人名言,迅速引发巨大争议。陈建新也因此被曝20年来持续担任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同时又编著高考作文实训书、到各地中学开讲座,疑似“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通报称,《生活在树上》的作文成绩评定符合规范,但陈建新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决定停止其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包含高考阅卷)。8月21日,教育部官网发文称,事发后,教育部考试中心第一时间约谈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要求立即开展调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强调要坚决维护高考评卷和命题工作公平公正。但实际上,在近20年来的高考历史上,陈建新并不是第一个披露考生作文的人。还原这场高考满分作文风波的经过就会发现,在“一考定终生”的压力之下,学校、老师、作文期刊社、家长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场自发的共谋。(2019年,陈建新在一个讲座上传授高考作文得高分、以及有哪些雷区等经验。)满分是如何出炉的《生活在树上》在一评时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次评分时给了55分,最终,阅卷组中的审核组给出了60分的满分。李楠是此次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的一名老师,此前也多次参与阅卷。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高考作文阅卷组人员主要由各地教研员、中学老师、浙大老师组成,前两者构成直接批卷的主力军,组成阅卷小组,审核组由浙大老师担纲,负责复查几次评分分差过大的试卷。每篇作文要经过三评,三次评分间分差超过一定数值,则由审核组仲裁。审核组还负责评分细则的制定及满分作文的评定。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阅卷在7月13日到21日间进行。审核组比中学老师更早进入角色,他们需挑选出十几份打好分、各个层级的样卷及评分有争议的讨论卷,制定出评分规则初稿。中学教师到岗后,拿到样卷讨论,将评卷建议提交至阅卷小组组长处,小组组长再和审核组商议,定出评分细则,接着开始试评、正评。《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这次浙江高考共有8个作文评卷小组,共200多人,审核组有六七人。审核组话语权较大,陈建新既是作文阅卷大组组长,也是审核组组长。李楠是在今年阅卷约进行一半时见到那篇《生活在树上》的。当时,作文已经过三评,即有39分和两个55分,陈建新在和审核组成员讨论这篇作文的得分,并暂定为55分。而确定为满分是在所有作文阅卷结束后,将接近满分的试卷对比作出的决定,这一过程由审核组完成,中学老师基本不参与。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过去近十年里,每一年浙江省都会评定出10篇左右不同风格的高考满分作文。今年这篇《生活在树上》位列10篇满分作文中的第7篇,并不是10篇作文中的最优者。《教学月刊》社编辑部本打算在9月号刊登10篇满分作文及点评,为了预热,先在公众号上发表了这一篇。此次风波后,其余文章和点评将不再发表。对这篇作文,陈建新给出了“文字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深刻与当俱备”的评价。多位参与此次高考作文阅卷的语文教师说,这篇作文能得满分,是因其切合题意,表达出考生的思想和观点,反映出考生一定的阅读积累。对于文中出现诸多生僻字词、哲学概念,评分时已查证。但作文公布后还是非议滔天。知名作家马伯庸给出了辞不配位的评价。北大历史系教授陆扬则在微博中,指出多处文章用词及引用不当,曲解典故,“从头到尾处处都是语义含混、逻辑不通的句子”。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原社长王旭明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该作文思想平庸,词汇堆砌,用词诘屈聱牙,是其最大问题。他觉得这篇作文不宜给满分,“其实,第一位老师给39分是对的,只可惜这回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却被多数人和权力否定了。” 但李楠表示,作文能评多少分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要将其放到真实的阅卷语境下去考量,即和其他考场作文对比,“要看其他考生的作文写得怎么样”。阮天是多次参与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一位资深语文老师。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你看到一堆离题作文后,突然看到一篇让你眼前一亮的文章,很有可能情不自禁就要给它打高分”。在他看来,这或许是这篇文章得以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陈建新的点评中提到,本届高考中,通过用滥了的名人名言引证来充门面和填充字数的作文太多了。披露满分作文实为多地惯例8月2日,《生活在树上》首发在教学月刊微信公号上,一天多后就被删除。《教学月刊》社一位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这是因为浙江省高考招生工作仍在进行中,此时发布文章可能不是很合适。李楠说,这次刊登作文是浙江省写作学会和月刊社编辑部的一次合作,为的是今后写作学会能够在月刊社主办的《作文新天地》上指导学生作文写作,“写作学会找到陈老师,让他点评一下作文”。《作文新天地》是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小学作文期刊,在浙江省师生中有一定影响力。(高考考场上考生作答语文试卷。图/中新)根据浙江省写作学会发布的《关于这次高考作文“满分风暴”的几点说明》。说明称,省写作学会与《教学月刊》这次合作,是由学会会员提议,会长赞同,然后再通知陈建新加入的,陈建新并非主导。郭吉成是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特级语文教师,也是浙江省写作学会理事,参与高考作文阅卷20多年,担任作文阅卷小组组长18年。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写作学会是浙江省一级学术组织,创办已有几十年,由大中小学教师及工商企业家等组成。这次合作是为了给满分作文的发布找一个统一出口,“而且保证发布的满分作文是真的”,进而选择了《教学月刊》社。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关于这篇满分作文及对陈建新的调查通报。教育考试院科研宣传处处长鲍夏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陈建新的违规之处,在于未经允许擅自将作文答卷公开,同时还公开了作文由最初39分到最终确定为满分的评分过程。依据浙江省高考评卷工作规则和评卷教师责任书,评卷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考生作答情况外传,未经考试院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评卷工作内容。鲍夏超称,这样的规定一直都有,教育考试院从未允许公开满分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向各省级招委会、教育行政部门等下发的评卷管理办法中,提到评卷人员不得将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的答案及评分细则,评卷工作内部文件、资料、答卷等带出工作场所,评卷情况不得外传,不得记录考生作答情况等。早在2009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即有上述规定。但实际上,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现身”并非首次。记者查询发现,在《作文新天地》上,从2010年~2019年,每年9月刊都有当年高考满分、问题作文的发布及点评,郭吉成担纲了绝大部分年份满分作文的点评。他说,自己是《作文新天地》的特约编辑,几乎每年杂志社都向他约稿,阅卷组在改完试卷后,会将满分作文给他。在另一本名为《中学生天地》的刊物上,从2015年到2019年,每年9月刊也都有当年考场作文及以陈建新为代表的作文阅卷组或其他阅卷小组组长的点评。《中学生天地》由浙江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因其官方背景,比《作文新天地》在浙江省内有更大的订阅量。2017年9月份《中学生天地》上,刊有特稿《2017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大赏》《阅卷大组评高中低三段》,作文提供及总评为陈建新和郭吉成。2016年9月,登有《阅卷大组评各档次高考作文》。近一两年,陈建新、郭吉成及其他阅卷组成员都位列《中学生天地》的编委。记者就相关问题致电《中学生天地》编辑部,对方称“不便接受采访”。对于《中学生天地》与《作文新天地》刊登考场作文一事,鲍夏超称不知情,并称市面上很多满分作文都是假的。前述浙江某地资深语文老师阮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往年高考作文评阅管理相对宽松,样卷可以在阅卷结束后带出阅卷点,但今年被要求上交。但在全国各地,每年都有高考满分作文流出,无论是媒体、老师、学生,抑或家长,都对满分作文及其作者有着热切的关注和追逐。2001年,以古白话体写作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在高考刚结束不久的当年7月就被发表在《扬子晚报》上。2004年自主命题后,《扬子晚报》当年又刊登了“高考拔尖佳作集锦”,2005年,刊登优秀作文时,特别请当年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写了推荐词。此后十余年间,除了刊登不同分数的优秀作文,还会邀请中学教师、作家、记者等写“下水作文”。何永康也在2006年、2007年出版了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语文学习》杂志则从1980年起,就刊登有当年高考作文的选评,近些年,每年《语文学习》都会从各地分别选取两篇优秀作文,请当地教研员或中学老师评析。北京此前也有每年公布满分作文的惯例,但从2017年起,就不再公布满分作文,有观点认为,这是为了避免满分作文的指挥棒效应。而在市面上,各类真真假假的满分作文大全层出不穷,永远不乏追逐者。在《生活在树上》点评结尾,陈建新写道:“文章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但王旭明认为,“文章晦涩,却打成满分,又公开发表出来,这分明是让大家去模仿”,将这一作文公布行为本身就是荒唐的,会让人觉得把作文写得难懂,就能得满分。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也建议称,“写作教学不要轻易把满分作文当作范文。”20年的作文阅卷组长从2000年起,陈建新就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据浙大官网介绍,陈建新,1954年生,任职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浙江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写作学的研究和教学。据多位参与高考作文阅卷和浙大人文学院的教师称,几年前,陈建新已从浙大退休。过去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学科的阅卷点一直设在浙大。更早前,语文阅卷工作由尚未被并入浙大的杭州大学中文系承担。陈建新是杭大中文系1978级本科生,80年代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他担任作文阅卷组长之前,这一职位由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余荩担任。鲍夏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评卷人员的选定由高校评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向考试院备案。对于作文这类评阅分值较大、主观性较强题目的评阅,考试院希望由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师承担,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作文阅卷组长至少要有5年以上教学教研和多年评卷经验,任期上限无明确规定。但理想和现实间实有不小差距。多位参与作文阅卷的老师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但待遇不高,老师们普遍不愿接手。外界以为陈建新是“长期把持甚至是霸占”组长一职,但其实是因为找不到人接盘。早在六七年前,陈建新就提出不再担任作文阅卷组长,并开始培养浙大人文学院另一位年轻教授“接棒”,该教授过去几年来一直在审核组,担任作文阅卷大组副组长,但不愿意当组长。对大学老师来说,参与高考阅卷需要投入一段封闭、完整的时间,评卷本身对其发论文、做课题又没多少增益。这一矛盾在中学教师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按照规定,参与作文阅卷的评卷员要有3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有一定评卷经验,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通常由省考试院将名额分配到各地,各高中选派人员参加。但多位老师称,由于多年考生报名费上浮有限,使得阅卷教师的报酬也难以提高,参与高考阅卷远不如在学校上课或帮地区统考阅卷获得的收入高,这造成有经验的高中教师不愿前来,学校只能派年轻教师参加,“老师们每年都几乎全部换一遍”,甚至有的学校老师通过来决定谁参与作文阅卷。阮天举例说,每天作文阅卷的时间是从早上8点半到中午12点,下午从1点半到5点半。在将近10天里,200多人共计要评阅浙江省近26万考生的作文,平均每天每位老师的阅卷量大约400份,平均下来不到1分钟就要评阅完1篇作文。而每位老师的报酬在过去两年里才突破3000元,这之前七八年间,阅卷报酬只有2000多元。温儒敏在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语文阅卷老师补贴过低,平均每人每天少于200元,甚至低于做清洁的小时工的报酬。大学难以抽调教师,只好越来越多地派博士生甚至研究生去阅卷,而年轻人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往往按照大学课程中对作品的评价或个人喜好阅卷,评分的标准波动较大。高中语文教师去阅卷,目的往往是为了掌握高考命题动向和阅卷思路,以便备考。阅卷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阮天说,他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评阅的一篇作文给出了50多分的成绩,但另一位阅卷老师因为没有看到文中提及题目中的关键词,便以为离题,只给了30多分,最终,经过审核组仲裁,这篇作文评定为50多分。而在河北邯郸涉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马骏强所写的一篇《浙江阅卷:严打“套话作文”,力倡“真情作文”》的文章中提到,2007年,对于一篇考场“套话作文”,一线老师认为文采飞扬,给出了49分的评分,但阅卷组只给了22分;而对于另一篇2006年高考作文的讨论卷,一线教师认为考生文章过于含蓄,点题不到位,只给出28分,但最后阅卷组给出53分。一位多次参与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对此建议说,“应增加阅卷老师人数,提高阅卷老师待遇,现在改卷子还是太快了,那么少人没办法的,全国都一样。”曾担任过三届杭州市政协委员、执教于杭州学军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金新认为,关键还是要提升阅卷者的素质。在他的观察中,中学里,有不少手不堪笔的语文“笔盲”教师。王旭明认为,对于阅卷者的任期,应予以制度设计,保证3~5年更换,确保新鲜血液的补充、人员的正常流动以及阅卷质量。鲍夏超说,关于陈建新连任20年担任阅卷组组长,有关部门已注意到。但他坦言,挑选到资深、优秀的作文阅卷老师是不容易的。应试还是生意?身为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建新还出高考作文辅导书,到各地中学作讲座。在其2016年主编、2017年再版的一部《论述类文章精选精评》封面,写着“高考作文新趋向,阅卷专家领衔打造”,对陈建新的介绍包括“2000年至今任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他还曾担任上海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北京创新作文大赛评委多年。这本书编委基本为浙江各地中学特、高级教师,及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并担任阅卷小组组长的人,定价30元,收录了9篇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十余篇高分及待提升作文,并附有点评。在另一部2019年底出版、陈作为主编之一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中,一共收录了60余篇2016年~2019年浙江高考满分及各个等级的考场作文,定价59元。陈建新的身影还出现在各地教育局、中学组织的讲座中。曾执教于杭州学军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金新曾在网络上发文称:每年高考前夕,浙江一些重点高中为了本校考生能作文得高分,都会在关键时刻邀请陈建新作报告,取临门一脚之意,陈建新还得了一个“陈临脚”的雅号。2019年3月,陈建新到湖州德清一中参与高考语文备考研讨,给全县语文教师作了《漫谈论述类文章的写作》的讲座。2017年4月、2018年5月和10月,他分别到杭州学军中学、浙江省萧山中学、杭州第四中学给学生开展高考作文专题讲座。陈建新还开设了名为《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考场作文密训课》的网课,在各大平台付费159元至199元不等。《中学生天地》2020年7月、8月刊的封底上,还打出杂志联手以陈建新为首的浙江语文教学界权威人士开展名师语文课的广告,讲座内容包括高考冲刺阶段作文备考攻略,写好一篇议论文……在各地作讲座、出书的远不止陈建新一人。过去几年里,郭吉成每年都会应邀到浙江省各地中学为高三学生讲解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徐桦君也会在高考前到各个学校给学生传授得分秘籍,在全国各地,这样的现象也并不少见。鲍夏超称,关于阅卷老师出书、讲座,目前浙江省尚无明确规定,但如果在讲座过程中泄露包括评分细则、满分作文等在内的评卷信息,则属于违规,而打着“阅卷专家”的名号讲座、出书也并不合适。依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通报,对于网民反映的陈建新的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评卷人员擅自使用评卷信息出书讲课等属于明显违规行为,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问责处理。” 在王旭明看来,陈建新既作为阅卷组组长,又在平日里对学生高考作文进行指导,很容易由始至末对学生的日常写作再到考试造成影响,形成一定的导向性,甚至可能影响高考公平。在各类讲座中,陈建新一方面在不遗余力地打击着“套话”作文,一方面又在传授着广大考生各类应试技巧。关于这篇满分作文事件,记者多次电话和短信联系陈建新,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文中李楠、阮天为化名)
涉嫌论文抄袭的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郭彦努被通报取消E类人才资格后,期刊发表处理意见。针对“杭师大教师郭彦努发表在《浙江建筑》杂志上的论文被指抄袭”一事,8月21日下午,澎湃新闻从《浙江建筑》编辑部获悉,他们已在杂志官网公布对前述事件的处理意见。前述处理意见称,《浙江建筑》编辑部于今年8月11 日收到“心匠”(笔名)的举报,称发表于《浙江建筑》2019 年 36 卷第 5 期作者郭彦努的《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一文涉嫌抄袭他于 2017 年 11 月 8 日发于豆瓣上的《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一文。经编辑部认真地比对核实,郭彦努一文确实存在与“心匠”(笔名)文章诸多重复事实。为此,经研究决定,对此事作如下处理:本刊在接收郭彦努投稿后,经查重系统查重、三审三校、印刷前再发作者本人核对后刊出,但遗憾仍出现该论文涉及抄袭的学术不端问题。为此,本刊对该作者的行为予以谴责;从合作数据库中将该抄袭论文撤稿,不再作为原创学术论文传播;在本刊纸刊、网站发布公开处理结果;本刊不再受理涉及抄袭的论文作者郭彦努投稿与发表学术论文。据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报管理系统官网,8月20日,中共杭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取消郭彦努E类人才资格的通报》。前述通报称,根据《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和杭州师范大学对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存在抄袭现象的调查处理情况,取消郭彦努E类人才资格。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郭彦努发表的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被指抄袭豆瓣博主“心匠”的文章《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8月17日,《浙江建筑》编辑部一名人员称,在核实调查前述事件后会进行处理。19日晚,杭州师范大学通报,郭彦努发表的文章存在抄袭现象的相关情况基本属实,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来源:澎湃新闻)
6月12日下午,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频道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共建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杭电科技馆举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郑宁,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频道总监吴文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研院副院长、产学研合作处处长李虎,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邱均平教授,以及研究院师生代表等共同出席仪式。仪式由李虎主持。郑宁副校长、吴文建总监与邱均平教授共同为“教育评价研究中心”揭牌。郑宁副校长对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频道对考生服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合作双方在科教评价及高考服务方面各具优势,合作互补性强。他希望双方以评价研究中心成立为契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合作模式,使双方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合作能够正规化、常态化,逐步取得良好成果,为浙江省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邱均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高教评价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合作双方一方有专业的研究成果,一方有极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媒体平台,他希望双方能在未来发挥各自的数据、平台、渠道等优势,将教育评价研究中心做大做强,服务浙江教育发展。邱教授说,教育研究评价中心是立足于教育服务的,即为考生、家长提供科学、完整的教育研究信息;为教育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智力支持;为众多高校提供评价服务与数据参考。在这一次合作确立之后,教育研究评价中心将针对浙江省高等教育在全国的地位与发展进行评价分析,从学校和学科出发系统、全面、客观地分析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为高校发展规划、浙江省高教的发展与完善改革提供依据与建议。据介绍,以邱教授领衔的高教评价研究院团队有着17年的大学评价经验,科教评价数据权威、丰富,邱教授创立的“金平果”大学排行榜(中评榜)是国际五大大学排行榜,是由中国科教评价网与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全面、专业、权威的科教排行榜,包括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排行榜、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排行榜、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排行榜、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四大类。吴文建总监在仪式上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评价院在教育评价方面的科研实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教育评价中心由评价学泰斗级人物邱均平教授领衔,这让我们对此次合作和未来教育评价中心的发展更有信心。”同时,吴总监表示,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双方的后续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希望未来能不断拓展合作范围,特别是在教育评价领域,通过务实合作,为浙江教育评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争取将教育研究评价中心做出品牌,做到立足浙江、深入浙江、走出浙江。
8月13日,长达两周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之争迎来转折。当天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通报称,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决定停止其参加高考评卷等国家教育考试工作。上述通报还提到,对于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公众仍有诸多疑问待解:往年的满分作文是如何流出的?评卷人是否允许开班卖辅导书?对此,8月14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内部明确规定出卷人、改卷人不得开辅导班,并称“每年满分作文人数极少,也就4到5人,还不一定都是60分,可能是59分、58分。”其表示,每年高分作文公开首先要省教育考试院征得考生本人同意,统一对外公布,并由省教育考试院授权出版社出版,“一般在学生下学期开学就能看到。”陈建新。复盘起始:千字短文引来万众争议“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争议起源于杂志《教学月刊》8月刊发的《我生活在树上》,这篇1006字的满分作文因其语言的晦涩引发外界关注。《生活在树上》一文引发争议,目前刊出该文的期刊公众号已删除此文。该份答卷来自2020年浙江高考的作文题,“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根据《教学月刊》披露,第一位阅卷老师对此文评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分为55分,作文评审组组长陈建新最终评定该作文满分。南都记者获悉,上述评分过程来自浙江高考作文的评分规则:每一题均由两位教师分别评阅,两位教师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取平均值;若趟过规定范围,则计算机再将试题发送给第三方“仲裁”,第三位教师的打分再与前两位教师的平均分作比较,误差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如果第三位老师的打分与平均分差额还是超过规定值,就交由另外的部门评审,直到给出公正的分数。给出满分的陈建新在《教学月刊》点评称,“在其几十年高考作文的阅卷生涯中,这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把此文打成满分恰如其分,也是展现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他同时补充称,“要写成这样需要考生大量阅读书籍,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目前网络上关于此文的讨论声正趋向“两极化”:批评者认为此文佶屈聱牙,称文章的语言“制造阅读障碍”,担忧会对高考作文带来不好风气,更有网友推测这种语言或是考生与阅卷老师之间的“暗号”。也有网友认为“承认别人优秀这么难吗?强调同一种声音才是悲哀”,称此文“考验学生文学功底,写不好就是东施效颦,很容易因为老师读不懂给低分,三个老师分数相近的情况下,阅卷组长连过问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说这个学生运气好,这类文章就是十几年前新概念作文的套路。”师生观点不一:“从评卷的角度是一篇好文章”对于该篇满分作文,8月14日,有20年高中语文教学经历的浙江杭州某中学的陈老师评价称,“语言文字很是深邃,读来是有点费劲。”她告诉南都记者,同事间对这篇满分作文的看法很不一,“但是从评卷的角度看,这是一篇好文章。这位考生的文笔也是很罕见,思想也是。坦诚地说,对于普通考生,这样的文笔很难靠近,但文章的行文论证思路可以模仿。”陈老师称,“如果是我评卷遇到这篇文章,我还是会打高分的,55分以上。”浙江考生严时(化名)告诉南都记者,他认为这篇满分考卷“文风挺佶屈聱牙的,这么写其实不保险。我们老师肯定是让用最四平八稳的写法,比如三段论,拆解高考作文先提炼材料中心点,再用日常素材证明观点,最后再总结下。”严时说,“这个争议作文能拿高分,是因为我们还在背李白苏轼,他已经开始背海德格尔吧。”另一位曾参加浙江高考的李同学认为,“年轻时候有点文学梦的年轻人,都会故意背一些这种技巧的内容,在文字上有一些尝试。这种年轻人的傲气或中二病,长大就好了。”除了高考师生,有不少学者也参与到本次讨论。同济大学的柯小刚教授在个人公众号肯定此文“晦涩但认真,可以读出这位少年的思想努力很真诚,每一个哲学少年都必然要经历晦涩的阶段,再从晦涩变为平易”。持批评意见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文考生“引经据典从字面意思上没有大问题,但文风与引言出处的哲学家提倡的写作文风不符,比如他文中提到的维特根斯坦本人就提倡要把话说明白。”争议扩大:评卷人被曝编高考作文辅导书在满分考卷引发的热议同时,外界的目光逐渐延伸至评卷老师。给出满分的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被曝常年以“高考作文阅卷组长”等名头,常年开班授课和卖书。据网友报料,《生活在树上》一文被指与评卷老师陈建新主编的一本高中作文辅导书《高考作文实战实训》收录的《书写自我的生活》结构相似,后者是201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一书显示主编之一是陈建新。南都记者注意到,在网络曝光的多张培训照片中,确有“浙大陈建新教授高考写作教学指导”、“如何写好议论文”等标语的现场照片。在一本名为《论述类文章精选精评》的辅导书显示陈建新的头衔为“阅卷专家”,简介写道:“陈建新,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2000年至今担任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学术兼职有中国写作学会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值得关注的是,这份简介还写道,陈建新担任上海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北京创新作文大赛评委多年。在《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一书,封面介绍该书为指定购买方式或浙江省内各地新华书店有售。对于上述情况,任教浙江高中语文多年的陈老师向南都记者坦称,“专家辅导班上课或是讲学是很多的,我们老师也会参加一些培训,专家推荐书的情况也有。”8月14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内部有明确规定出卷人、改卷人不得开辅导班。”8月8日,武汉媒体人李未熟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实名举报陈建新“既做教练,又当裁判”。李未熟先后写了5篇文章质疑陈建新到浙江各高中“走穴”捞金,称其“既担任作文阅卷组长,又编写出版高考作文辅导书、进行高考作文指导讲座等。”无独有偶。8月13日,浙江高考数学命题人、浙大教授李胜宏也被曝开班“捞金”。据媒体报道,曾担任浙江省高考数学命题人的李胜宏卷入“走穴”风波,涉事培训机构“浙江奥林教育”工作人员确认李胜宏在此任教多年,且不止是老师。对于上述情况,8月14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内部明确规定出卷人、改卷人不得开辅导班。据新华社2016年6月9日的一篇报道提到,所有参与高考命题者都需要签署保密协议,“三年之内,命题人不许以参与高考命题的名义进行商业宣传,不能用于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官方通报: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对于外界的争议,8月12日,陈建新曾回应外界称,相信考试院“会给我一个公正合理的结论。”尽管外界有声音称此文应重新审定,浙江省考试院在8月13日的情况通报中明示称,经调查,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首次回应此事。该院公众号通报称,日前网上流传今年该省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及专家点评。为做好每年的高考评卷工作,浙江省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了《评卷工作细则》与《评卷教师工作规则》。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上述通报称,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九款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经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该份通报还提到,对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不过,有网友表示随后再度对此质疑称“往年的满分作文是怎么流出来的呢?”对此,8月14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南都记者称,当地每年高分作文公开首先省教育考试院要征得考生本人同意,然后统一对外公布,并由省教育考试院授权出版社出版。至于满分作文公开的时间,其称“一般在学生下学期开学就有了,”其表示,“每年满分作文人数极少也就4到5人,还不一定都是60分,可能是59、58分。”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你的大学或专业属于“双一流”吗?图/SINA文/曹吉利 张家明近日发布的“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名单,应该是这两天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这次入选的42所一流大学,除了新晋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外,全部来自原先的985院校。一流学科建设中的95所高校,则是211院校的小额增补版。格局有变化,但远没有外界此前猜测的那么大。这既让不少人悬着的心落了地,也让很多人期待的心碎成了渣。所谓“沧海遗珠”,我们不妨列一列那些原本有机会闯进一流阵营的高校和学科。“双一流”建设大学遗珠榜 北京语言大学:强邻环伺的无奈坐落在北京,对于一所高校的发展多半是一件幸事,但对于北京语言大学这样出身正统、小而精的大学,却也是一种不幸。尽管是在周恩来指示下建立,由毛泽东亲自题写校名,尽管拥有对外汉语、应用外语等突出学科,有着很高的生源水准和毕业生质量,但是在名校林立的北京,面对“双一流”这样的国家工程,北京语言大学也只好徒唤奈何。北京电影学院:最有“名”的大学如果能把毕业校友的名气累加起来,算作高校的声誉,那么北京电影学院无疑将是中国之冠——当然隔壁的中央戏剧学院可能会表示不服。外行人看来,北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话题;可内行人都知道,北影始终在中国的电影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上居于绝对领先学术地位。此次“双一流大学”工程,北影没有入围,在一流学科评选中还败给了老对手中戏,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燕山大学:萧瑟秋风今又是说起燕山大学的名字和所属地,很多人可能会摸不着头脑,但在机械工程领域内,它可算是无人不知。脱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坐落在北方海滨城市秦皇岛,拥有一个听上去很综合大学的名字——燕山。无论从各个角度看,燕大都挺不错。但自从错过了211评选这班车,燕大就日渐式微了。机械工程作为燕大的强势学科,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乃至于如今门庭冷落。好在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如今落选“双一流”,燕山大学如果再不奋起直追,恐怕就真的沦为籍籍无名的普通院校了。山西大学:从第一到第一百沿着时间脉络逆流而上,公认最早的中国自办近代大学一共三所: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天津的北洋大学堂和太原的山西大学堂。作为维新的成果,三所学堂在变法失败后被保留,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和山西大学。身为中国高校里辈分最高的三个,北京大学、天津大学都入选了之前的985工程和此次的一流大学,而山西大学早在十几年前就把全省唯一211的名额拱手送人,本来寄望于此番“双一流”的逆袭,终究是没有上榜。在今天众多的大学排行榜中,山西大学常常徘徊在全国一百名上下。从第一到第一百,山西大学这一百多年的路,也是以山西为代表的内陆省份在兴办高等教育时的无奈。浙江工业大学:大树底下没地方说起浙江的高校,浙江大学一家独大是人尽皆知的事实。经过大合并之后,浙江大学顺利跻身国内顶尖大学之列,但造成的恶果也同样明显:经济大省、自古文教兴盛的浙江,居然只有浙大这么一所211、985大学,今天也就只有这么一所一流大学。在浙江,不是浙工大不行,连宁波大学都有一个“力学”学科入选了,以浙工大跟长三角工业的深刻联系,它的工程技术学科肯定是国内一流的水平。奈何浙工大旁边的浙江大学太强大了,其他院校无论生源、办学实力,还是声誉、影响力,和浙大相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在浙江大学这棵超级一流的大树下,浙江其他院校统统都成了二流。有时候不是你不好,有浙大这样的巨无霸衬托得你矮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直在努力,从未被想起国内的外语类高校,除了当之无愧的前两把交椅——北外和上外,也就得数广外了。坐落在一线城市广州,身兼外语和经贸两大热门专业,广外的实力在录取分数和毕业生就业上体现得非常直观。但是在国家工程面前,它却始终鲜有地位,无论是多年前的211评选,还是今天的“双一流大学”工程。很多广外学子凭着当初的分数,能选择一大把211高校,甚至是今天的一流大学。尽管就业前途依旧广阔,学科建设稳步发展,但缺少国家工程的认可,也是广外长久以来的一项缺憾。南方科技大学:星星之火熄了吗?南科大最初的改革轰轰烈烈,举世瞩目,一颗新星在深圳徐徐升起。然而短短几年间,随着朱清时卸任,改革步伐放缓,名噪一时的南方科技大学所受的关注也越来越少。近两年深圳市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名校,南科大还能不能得到原先那么多的支持,也让人捏一把汗。这所始终游离在官方标准之外的高校不入“双一流大学”工程的法眼,并不意外。可是,校徽上依旧是一支燃烧的火炬,但当初那一点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星星之火,却明显微弱了许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办得最好的大学绝大多数人听过广西师范大学,都是先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始的。与一般高校出版社热衷于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不同,这家出版社推出的多个系列,长期以来为中国的文艺青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也让人记住了这所深居山水的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曾是国立广西大学的一部分,坐落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桂林。作为一所学科实力不错的高校,广西师大不仅在中国语言文学等老牌专业领域多有创新,而且在旅游管理等特色领域也颇有建树,但遗憾的是却被它那太过出名的出版社抢了风头。西南政法大学:还记得西政现象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恢复,压抑多年的法学热情爆发出来,地处重庆的西南政法大学率先而动,延揽了一大批名师和优秀学生。多年之后,从这所山城高校走出来的学生遍布中国法律界,被称为“西政现象”。然而,也就在中国大学纷纷合并,挤上211、985工程这班车的时候,西南政法大学却做出了拒绝与同城的重庆大学合并的决定,没有成为综合大学的一部分。时过境迁,在211工程中没有收获的西南政法大学同样被“双一流大学”拒之门外。尽管法学依旧强劲,但今日中国最优秀的法学学科和就业岗位,无疑都集中在了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西政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但无论如何,今天的西南政法大学,依旧是一所被低估了的好学校。兰州交通大学:被遗忘的交通大学身处西北的高校,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常常有大漠黄沙、英雄迟暮的悲壮,尤其对于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这样不错的高校而言,这种江河日下的悲壮感更甚。兰州交通大学发端于当初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铁道学院(今北京交通大学)的部分科系合并西迁,说起来也具备纯正的交通大学血统。可就在几所交大大放异彩的今天,兰州交大却逐渐和兰州这所城市一起走向默默无闻的境地。一流大学的遗珠或许不止以上十所,没入选的肯定各有各的不服。至于一流大学后面跟着的一流学科名单,牵连着更加复杂的关系,也留下了更大的讨论空间。“双一流”建设学科遗珠榜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南开大学有五个学科入选,其中一个为统计学。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将统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2013年南开大学便成立了统计研究院。近几年大数据研究成了当红炸子鸡,南开大学统计学科此次入选,恐怕也占了风气之先。然而,南开大学另一个历史更悠久的学科——经济学科,全部没有入选。南开大学是中国经济学的发源地,建校不久就开始培养经济学研究生,绝对有底气喊出“建设世界一流经济学科”的口号。根据201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转载位列第1名,综合指数位列第1名。作为国内最顶尖的经济学科,南开大学应用经济学科竟然落选,到底是谁的问题? 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文艺学(二级学科)山东大学以“文史见长”著称,但它入选“双一流”名单的学科却只有数学和化学,不知这算不算“校耻”?在大师辈出的二十世纪,山东大学在文史哲领域的实力不输于北大。不用多提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王统照、萧涤非、赵俪生等教授的学术贡献,光是一份《文史哲》杂志,就足以证明山东大学的学术地位。几乎所有文史哲大家,都在《文史哲》杂志发表过论著。山东大学不但出学术,还提供了学术平台和学术标准。同时,山东大学也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的奠基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闻一多、沈从文、洪深等学者就在山东大学开讲“近代文艺批评”课程。新世纪以来,周来祥的文艺美学、曾繁仁的西方美学、盛宁的美国文论等杰出研究,将山东大学打造成了中国文艺美学的重镇。选“双一流”学科,既没有看到一所大学的历史传统,也忽视它的特色学科在当下中国大学中的地位,如何能够说服人?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都入选了,却没有复旦大学的份儿。其他新闻传播领域的强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大(顺带一提,近日在公关领域对战薛之谦大获全胜的李雨桐女士就是华中科大新闻系的毕业生)、清华大学,也统统名落孙山。复旦的新闻传播学有多厉害?论历史,复旦大学1929年便创办了新闻学系;论学术力量,复旦大学的师资和学术成果敢说全国第二,便没有学校敢说第一;论人才培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素有“记者摇篮”之称。都说新闻行业衰落了,可新闻传播正在跟着互联网的膨胀而飞速发展,如果中国大学的新闻学院普遍得不到重视,那以后靠谁来做传播呢?只有人大、中传两所高校摘桂,谁说不是缺乏远见?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华东师大的文史哲向来是强项,在八九十年代,其中文系就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绝对中心。即使2000年后,华东师大的中文系开始衰落,它也仍然是国内最好的中文系之一。而近十年来,华东师大的中国史学科,风头之劲一如当年的中文系。想当年,华东师大在中国史领域和华中师大势均力敌,华东师大陈旭麓和华中师大章开沅,两位史学大师并驾齐驱,平分秋色。如今华东师大已经全面超越华中师大,在近现代史领域建树尤多。茅海建的近代史研究、杨奎松的现代史研究、沈志华的苏联档案研究、许纪霖的思想史研究,都是极具开拓性的学术研究。如果没有华东师大的中国史研究,中国近现代的许多问题可能仍然迷雾重重,至少我们不会那么快就看到历史的本相。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之二级学科)1998年,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和老浙江大学四校合并,组成了今日的浙江大学。在这个名单中,农学学科和医学学科都有所斩获,唯独杭州大学带回来的人文学科,无一中选。无论“双一流”是根据学术还是政策来考虑,浙江大学都辜负了杭州大学当年的回归。在诗词学和敦煌学领域,杭州大学有夏承焘、蒋伯潜、姜亮夫、蒋礼鸿、盛静霞等大学者坐镇,实力强大。如果说这一块还有很多强敌,那么起源于浙大、发扬光大于杭大的应用心理学,绝对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学科。当其他高校的心理学专业还在搞理论研究的时候,杭大心理系在陈立教授的带领下,开创了一个跟北大、北师大完全不一样的应用心理学方向——工业心理学。这个学科包括了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专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北大和北师大的心理学都上榜了,浙江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却没有一席之地,绝对是浙江大学的一大损失。 厦门大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一级学科厦门大学此次入选的学科是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统计学。总算把厦门大学的招牌专业统计学算进去了,要知道,厦门大学统计系的钱伯海教授主持开创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统计学等宏观经济学科,我们如今看到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都有钱伯海和厦门大学统计系的功劳。遗憾的是,厦门大学同样重要的工商管理学科,竟然漏了!工商管理学科得以入选的高校是人大、清华、中大和西安交大,如果问一问这四个学校的学科负责人,他们恐怕都会觉得莫名其妙:连我们都入选了,厦大为什么不行?厦门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提供会计博士学位的院校。更重要的是,厦大有葛家澍这座大山。1978年,葛家澍教授率先为“借贷记账法”正名,全面介绍和引进了现代会计理论,为中国建立了一个能够和世界接轨的会计体系,对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你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笔工资,你就应该感谢葛家澍和厦门大学的会计学系。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之二级学科)华科最著名的当然是工科。鲜为人知的是,华科在高等教育领域,完全有资本抛开国内一大批普通师范院校。1979年,教育学家朱九思在华中工学院(华科前身)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组,次年创办《高等教育研究》杂志。这是一本面向国内外发行的杂志,在高校改革历史上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时的全国高校里,除了华中工学院的朱九思,就只有厦门大学在潘懋元副校长的带领下开创了高等教育学科。有句话说,在八九十年代的高校改革中,武汉大学的刘道玉校长在实践,而华中工学院的朱九思提供理论。这些前辈已经功成身退了,但他们给华科留下了全国最好的学术梯队。如今中国高校改革又走到了瓶颈阶段,亟需继续进行理论建设和改革实践,怎能把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学科漏掉?武汉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武大校园最美的地方,除了那条著名的樱花大道外,应该就数东湖边上的水利水电学院。在水利工程领域,最厉害的高校有三所:一个是拥有张光斗、黄万里、潘家铮等水利学家的清华大学,一个是从中央大学分出来的河海大学,还有一个就是武汉大学。1952年,武汉大学将水利工程这个优势学科分离出去,无疑是武汉大学最大的遗憾之一。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并入武汉大学后,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进入了建设与环保并重的新阶段,而中国水域出现的新问题,也迫切需要水利工程学科提供解决思路。长江始终是中国水利研究的重要基地,武汉大学同时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何以把“双一流”建设学科给了清华大学和河海大学,却忘了武大?中山大学:人类学(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中山大学太低调了,低调到很多人惊讶于中山大学竟然不是在中山,也不是在南京。中大只有哲学一个人文学科进了大名单,它在全国高校中独领风骚的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都落选了。这些学科无疑都很冷门,但是从长远意义以及当下博物学越来越热的潮流来看,人类学和人文地理学将会越来越重要,也会越来越受到欢迎。想彻底解决哲学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们都得从事人类学和地理学的研究。如果人类学科和地理学科能够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学科,对中国的社会建设和人类的文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一级学科)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前身华南工学院,是“建筑老八校”之一,但此次建筑学获入选的高校只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近十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公共建筑上的成就巨大,南派建筑学为中国建筑注入了一抹新锐的色彩。2008奥运会摔跤比赛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北工大体育馆、天津博物馆、上海钱学森图书馆、深圳市宝安中心区图书馆、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等建筑或建筑群,都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作品。此番落选,别说是沧海遗珠,简直可以说是有眼无珠了。难道不是吗?看看华南理工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里面竟然有“农学”,不知隔壁的华南农业大学怎么想?可怜的华南农业大学,不但没有上一流大学榜,连农学都没有评上一流学科,找谁说理去?留言聊聊,你觉得还有哪些遗珠之憾?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指出,要认真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对口工作,助力对口地区跨越发展。宁波驻吉林延边帮扶工作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关于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延边实际,聚焦精准脱贫,推动延边全面振兴,走出了一条相隔千里、跨越山海的倾情帮扶之路。推动项目援建创新,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助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产业扶贫是农村脱贫、乡村发展的“牛鼻子”。两年来,宁波市精准谋划援建项目175个,把援建资金的75%投入到产业上,带动1.67万贫困人口脱贫,把援建项目打造成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援建优势产业,小木耳变身大产业。因地制宜,将黑木耳产业作为延边精准脱贫的重要依托,投入援建资金9753万元,实施黑木耳产业项目20个,形成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宁波)中东欧博览会等活动,引导宁波经销企业和电商平台与延边签订黑木耳购销协议。目前,延边州汪清县黑木耳栽培量稳定在6.5亿袋,实现产值34亿元,从业人员近4万人,占劳动能力总人口的52.6%。援建特色产业,农特产品成为“摇钱树”。重点援建食用菌、中药材、有机大米、有机蔬菜、延黄牛等特色产业。援建东北最大的杏鲍菇生产线,实施总投资2.58亿元、年产3万吨的安图杏鲍菇项目。援建和龙市桑黄种植项目,两年累计投入资金4405万元,建成135栋桑黄种植大棚,种植菌段71.8万段,首批桑黄即将收获。援建旅游产业,旅游有了“文艺范”。主动融入“旅游兴州”中心战略,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美丽中国·鲜到延边”核心品牌。吸引宁波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和龙冰雪金达莱旅游、长白山雁鸣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等项目。协调开通加密延甬两地直通航线,优选挂牌14家延边特色景区为宁波职工疗休养推介基地。援建新兴产业,内陆省进军海洋经济。立足延边独特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积极协调宁波舟山港集团与珲春市合作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珲春国际港项目,全面参与运营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宁波的内贸外运航线,推动边境港口联动发展。谋划东北亚“一带一路”大通道,积极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实施“智慧渔业”协作,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智能化全球海产品交易平台项目,推动珲春加快“互联网+海洋”经济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思维理念创新,着力培养现代农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两年来,宁波市着眼充分激发延边州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在活力,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发挥乡村振兴主体作用,推动实现“内部造血”。帮扶带路,被动变主动,增强自我发展信心和能力。充分发挥挂职干部人才优势,传播先进理念,开展技术培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帮助当地84名贫困家庭学生到宁波职校免费就读,组织帮扶教师开展各类讲座283场次,培训各类教师11705人次。大力推进医疗扶贫,宁波帮扶医生在进行正常医疗教学、坐诊医疗之余,到当地贫困村、养老院等开展义诊167次,普及健康常识,诊治患者10094名,帮助贫困群众解除病痛、强健体魄。开办“爱心超市”创新援助物资发放模式,促进贫困主体自我觉醒,激发内生动力。转变思路,村民变商人,提升消费带动扶贫作用。举办乡村建设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乡村干部管理能力,激发村民主动发展生产、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的创业激情。制定延边州东西部消费扶贫方案和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宁波设立延边农产品固定销售点22个,建设两个消费扶贫展销中心。帮助农村创业人员与上海金贞熙、杭州百草味等大型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关系,延边农特产品亮相长三角地区各大商超和24小时便利店。创新开展“共享稻田”认领消费扶贫项目,今年“共享稻田”认领已超过5000份。寻找出路,农民变股民,盘活闲置资产提升效益。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2018年,汪清县向东部地区调剂城乡建设用地指标520亩,今年实施调剂500亩。在村级资产盘活上动脑筋想法子,在图们市部分贫困村充分利用闲置蔬菜大棚,投入240万元建设君子兰基地,去年种植户每户实现增收500元。推动制度机制创新,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夯实经济发展制度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两年来,宁波市积极探索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制度。建立共商机制,促交流、强合作。对口帮扶延边以来,宁波把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两地实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促进延边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建立宁波市和延边州县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互访制度,召开联席会议;各级各部门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开展对口帮扶,推进两地各方精准帮扶、有效帮扶。建立保障机制,兜底线、稳脱贫。坚持援建资金逐年递增,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宁波社会各界向延边捐赠资金和物资共计1.03亿元。出台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产业项目带贫机制指导意见等,深化扶贫协作,强化扶贫兜底,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把退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对象,发挥各项政策措施的叠加效应,把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建立共建机制,优环境、增活力。制定消费扶贫奖励政策、劳务协作鼓励政策、旅游扶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协助支援区(县)出台帮扶招商引资政策,为域外企业到延边投资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移植宁波“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做法,推进延边政务服务改革,推行政务大厅“午间不间断”服务,提高延边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便利度,进一步优化延边发展软环境。【作者为吉林省延边州委常委、副州长,宁波市驻吉林延边帮扶工作队领队】
近日,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园林专业课老师蒋春盈和语文老师王炜共同走进课堂,给该校园林专业学生带来《园林的眼睛——亭的类型设计及命名》的“语文+园林”跨学科教学,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流露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中职语文与各专业深度融合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讨活动第三站——“语文+园林、旅游”教学研讨会中的一堂公开课。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手能灵活操作而口却不能自如表达”的不足,而语文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何将它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切实改变学生“口不能自如表达”的问题,浙江省特级教师戴智敏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探索之旅,由其主持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一纵四横”跨学科培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成为浙江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让“语文+专业”跨学科培育模式真正落地生花。嵌入式课堂教学,打造“语文+专业”融合阵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此次研讨活动中另一堂公开课《绍兴黄酒文化——酒意诗情》由绍兴市职教中心旅游专业老师王蓓芳和语文老师劳鸿燕共同完成:邀请学生现场品尝绍兴黄酒,学会分辨元红、加饭、香雪等黄酒品种。王老师围绕“酒意”讲了酒坛的秘密、酒碗里的腔调、酒缸里的性格,梳理了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品酒方法、与黄酒有关的绍兴方言以及外柔内刚的绍兴黄酒特性等;劳老师则围绕“诗情”,通过“行酒令”互动式教学,给学生们介绍了与酒相关的名人诗句和地方故事,融合语文与黄酒进行传统故事的再创作。最后,两位老师一起引出了“酒意共诗情”的创意表达,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现场创作绍兴黄酒的导游词。在浙江省名师工作室(园林专业)导师、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副校长林慧看来,园林与语文水乳交融为跨学科融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美的理解与表达”构成园林与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核心。林副校长表示,今后将通过园林与语文嵌入式课堂教学的尝试,编写语文与园林相融的校本教材,创设语文与园林共同的学习环节,“三管齐下”助推园林与语文的跨学科融合,提升园林专业学生的赏读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扎实人文底蕴的“艺匠”。浙江省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导师戴智敏以《探索中职语文与专业教学跨学科新模式》为题,阐述了跨学科融合的研究背景、研究基础和模式建构,并具体介绍了语文与建筑、烹饪等不同专业的课堂教学尝试,指明了今后的具体研究方向。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还对“语道匠心”系列丛书的编写展开研讨,明确了编写目标。“一纵四横”推进,搭建“语文+专业”融合桥梁2016年,戴智敏老师组建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团队,从课题研究到团队建构,从课堂改革到读本编写,戴智敏名师工作室的“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成为浙江省语文课改高地,竖起独具绍兴特色的课改大旗。从2017年起,戴老师带领团队大胆尝试,将中职语文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跨界融合,并组建“语文+专业”的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开发跨学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课程,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生活、专业、岗位进行跨界融合,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专业实践、就业创业和适用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戴老师通过举办公开课、教学研讨等形式,实现学科间的跨界交流。从今年5月起,通过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戴智敏名师网络工作室”邀请绍兴市、丽水市、温州市、湖州市等全省各地中职学校的老师联合参与,已经推出“语文+烹饪”“语文+计算机”“语文+电商”“语文+建筑”“语文+工美”等7堂全省公开课和网络直播课。为搭建好专业思维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相结合的桥梁,戴智敏提出了“一纵四横”跨学科培育模式,以“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从“课程、学生、教师、评价”四个维度推进。遵循“综合化、情境化和制度化”三个标准,开发出一系列跨学科课程群,建立一整套的课程体系,真正形成“语文+”的跨学科课程群。同时,通过把“语文学科嵌入专业课堂教学、进行跨学科创意表达”两种教学路径,让学生在“生活必备、职业拓展、职场应用”三个情境中深度学习,不断总结提炼,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立“语文+专业”跨学科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打造专家引领的“三师”型师资培养平台和线上线下“三师”型教师能力拓展平台,建立一支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的“讲师”、专业课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技师”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的“人师”等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戴老师提出了以“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为基础的三维评价体系,并结合课程建设的“三化标准”、学生培育的“三个情境模式”、教师培养的“三师标准”评判核心素养实施的成果。“语文+专业”融合,携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在戴老师的带领下,“语文+专业”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成绩亮眼,2019年2月,“一纵四横”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课题在中国职教学会组织的全国课改课题评选中获得一等奖。2019年3月,《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中发表。该课题所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兄弟学校、行业专家的一致肯定。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顾益明认为,“语文+专业”的跨学科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老师和专业老师的参与度,明显改善了教学教风,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周武杰表示,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找到学科与专业的契合点,结合职业情境设置单元任务,通过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师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地生发,从而达到完美结合。未来他希望所教授的烹饪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是“火头军”,更应该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儒厨”。教育部中职语文课标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高度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出发点新、落脚点实。他指出,要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就要努力寻找专业课中与语文紧密相关的内容,语文与专业的跨界,是1+1>2的结合,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展现。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江平肯定了语文与专业跨学科融合,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通过理论引领串成美丽的项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常务副总编席东梅对前期所做的语文与各专业跨学科融合实践非常认可,她说这样跨学科探索新模式契合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出台的政策,接下去应结合具体实践做法提炼出课题研究的关键词,并进行系统阐述。“语文+专业”的探索融合还将不断深度推动,让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语文学习的直接碰撞中吸取养分,努力成为技能卓越的“匠人”,同时拥有深厚人文素养基础的“大师”思维,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的创意作品,用出色的语文表达能力推介作品。文字记者:崔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