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大学医学院山东历年本科招生数据(附2020拟招生专业及选科)三昧

浙江大学医学院山东历年本科招生数据(附2020拟招生专业及选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历年本科招生数据(附2020年拟招生专业及选科要求)浙江大学医学院简介浙江大学医学院前身是由1912年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和1945年创设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而成的浙江医学院,1960年升格为浙江医科大学,1999年,在浙江大学并校发展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院、儿科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系11个院系。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公共管理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浙江大学医学院历年山东省本科招生数量:2017年理科招生16人,文科招生0人,共16人;2017年理科招生16人,文科招生0人,共16人;2017年理科招生16人,文科招生0人,共16人。理科山东省历年本科录取最低分、最低位次及平均分统计:2017年山东省本科各专业(类)录取最低分数及最低位次数据2018年山东省本科各专业(类)录取最低分数及最低位次数据2019年山东省本科各专业(类)录取最低分数及最低位次数据附:2020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山东省本科招生专业(类)及选科要求2020年各高校实际招生安排中,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可能会有一定调整变化,具体以2020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

蒙哥湖

国内最好的20所医学院,协和第一浙大第二,考上的都是学霸

目前,国内最好的医学院和医科大学,共有20所,从学校的实力上来分,分为三个档次,无论哪一档,都十分受高考生喜爱。高考生如果有志于学医,可以重点考虑这20所医学院,如果能考上,将来不用发愁就业!虽然同学们都反映学医特别苦,特别累,但是回报也大呀!如果大学毕业以后再考研,捧个铁饭碗一点没问题!况且,当医生是越老越吃香,根本不怕失业!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国内最好的20所医学院,有哪些大学吧!第一档: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浙江大学医学院全国第二,另外,北大的医学部,复旦的医学院、上交大医学院,实力都挺强的,这几所医学院,为国内医学院第一档,排名在前。这其中,协和医学院实力最强,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唯一一所医科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双一流,这所大学,被誉为是“中国医学的殿堂”,同时,依托清华大学办学,拥有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第二档:第二档的医学院,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在这档医学院中,华西医学中心无疑颇具盛名,它的前身华西医科大学最早被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这所医学院的优势王牌专业是口腔医学、法医学、皮肤学等,附属的几所医院更是科研实力强、设备先进。第三档:位列第三档的医学院,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山东大学医学部。第三档的医学院之中,中国医科大学是“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这所大学的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4个专业,进入了世界排名前1%的行列。以上三档医学院,能考上任意一所,都是学霸。2019高考生,努力吧,向你梦想的好大学冲刺!

日凿一窍

党旗所向白衣为甲 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

浙江在线9月17日讯 在疫情肆虐的风雨中,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闻令而动,争分夺秒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9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份荣誉,凝聚着全体浙一人的奋斗、担当和拼搏。”9月16日,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对记者说,这场战“疫”是检验医院能力和水平、查找漏洞和不足的试金石。关键时刻,医务人员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经受考验,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初心和担当。危急时刻,党员显担当1月19日,浙大一院确诊杭州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战“疫”号角吹响,包括2700名党员干部在内的全体医护人员进入战时状态。“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声令下,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承担起救治全省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重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所综合性医院改造成基本符合传染病专科医院标准的医院,是史无前例的挑战。在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浙大一院仅用3天就对病房、ICU、急诊、放射科等区域进行了紧急改造;与此同时,医院克服防护物资紧缺的困难,调集全院之力保障一线医护人员所需。12小时全面启用之江院区隔离病房、24小时安全转移所有患者、72小时打造完成省内抗疫主战场,一连串数字,彰显浙大一院与病毒作斗争的坚定决心。危急时刻,党员显担当。浙大一院先后发出致全院党员、致全院干部等的5封公开信,鼓舞斗志;1个月内火线召开13次专题党委会,指明方向;4个临时党支部诞生在之江院区隔离病房主战场和驰援武汉一线,凝聚力量……从始至终,党旗高高飘扬在战斗一线。攻坚克难,守住生命防线“那些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见过这些医护人员的眼睛。”2月23日,之江院区第七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一位治愈患者在面对医护人员时哽咽着说。看到这一幕,参与救治该患者的感染病科青年医师苏俊威顿时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淡淡的话语,坚定而有力。家中63岁的父亲刚做完肺移植手术,他何曾不挂念?但“疫线”如火线,他选择坚持和同事们并肩奋战在负压病房里。感染病科副主任徐凯进是最早一批进入病房的医生之一,每天工作安排精确到以分钟计,脱下防护服时他往往早已浑身湿透。由百余名像徐凯进这样的医护人员组成的重症救治团队,成为生死线上的“特种部队”,每天与病魔殊死搏斗。医院不光调集最优秀的医生,还投入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进行救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之江院区监护室主任李彤至今记得,医院最高峰时曾同时有11位患者依靠ECMO维持生命,一位患者在成功撤机的那一刻,泪如雨下。截至目前,浙大一院累计治愈率达100%,实现所有医护人员“零感染”、疑似患者“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来之不易的战果背后,是全院上下一条心,对“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的严格落实,对生命至上、同舟共济信念的有力践行。除了坚守浙江主战场,在武汉,4支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奔赴金银潭医院等地,一次次开展生死较量;在意大利,7名医疗专家火速出征,为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浙江力量”……毫不松懈,常态化防控紧锣密鼓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朵朵鲜艳的大红花,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党和人民把最高礼遇献给最可敬的人。梁廷波代表浙大一院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接过荣誉,难掩心情激动,回来后,他第一时间和团队分享了这份荣光与骄傲。“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自身传染病学科优势,谋划设置国家传染病应急医学中心与国家应急医疗战略储备基地。”梁廷波表示,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浙大一院将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在落实疫情防控和保障医疗服务方面做好平衡,以“平战结合”的理念,在更高层面实施“四个集中”战略。全院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在庆春院区5号楼重症监护室里,正在查房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郑霞对记者说,战斗的号角不曾停歇,为了打好秋冬疫情防控战,她将继续传承伟大抗疫精神,不断精进专业技术,全力为患者服务。【来源:浙江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叱者

高大上!浙江大学医学中心来了

日前,由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良渚实验室(系统医学与精准诊治浙江省实验室)挂牌成立,标志着坐落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浙江大学医学中心正式启用。浙江大学学科综合优势明显,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包括临床医学在内的11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医学中心主任刘志红院士介绍,“医学中心定位为浙大各个学科共同的医学中心,把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会聚在一起,围绕医学新需求、新技术、新范式,有组织地开展医学攻关。”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将聚焦未来医学需求,打造集“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个性化诊疗技术创新源”、“健康产业孵化基地”于一体的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高地。一位业内人士称,浙大医学中心或将“引爆”集聚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各类医学创新要素,通过面向科技前沿、源头创新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创新集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同一个屋檐下连接基础与临床筑梦走过一座长长的廊桥,一个“新鲜出炉”的人工器官被送到了手术台边,为患者注入新的生命能量。这一幕不是来自科幻电影,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在不久的将来。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许正平教授说,这座桥是最好的纽带,连接起了临床应用和医学研究。在文一西路与绿汀路交叉口的园区内,靠东的一端矗立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的三排大楼,靠西的一侧,几幢砖红色“立方体”闪耀着医学研究的科技之光。从空间布局来看,浙大医学中心具有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相结合的先天优势。纵观我国医学研究,基础与临床要紧密结合的呼声不绝于耳。在许正平看来,基础与临床“两张皮”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基础与临床在物理空间上还没有统一在同一个屋檐下,双方为同一个梦想而联手奋斗的客观条件不充分。而新落成的医学中心,正是要打造成一个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造梦空间”。根据规划,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分为医学研究、临床试验和医疗三个模块,其中,医疗模块占地202亩,设计床位1500张;临床试验模块规划床位200张,由附属医院统筹安排;医学研究模块规划建设用地92.9亩,一期已使用58.2亩。走进医学中心的研究大楼,大楼的南北两边是实验室,中间则留出大片的天井,几个钻石型的会议室“悬浮”在空中,为交叉大融合、敞开交流、合作共赢打造了创新第三空间。为了给科研人员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工作氛围,连会议室外立面的颜色都是精心挑选的。“与传统的基础研究不同,我们的医学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而问题从哪里来?就是从‘隔壁’的临床实践中,从医疗的未来需求中来,研究成果最终也将服务于临床。在浙大医学中心,基础研究科学家与临床医生将围绕重大医学问题并肩作战。”而医疗模块作为浙大一院余杭院区,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打造一家真正引领行业业态革新的“未来智慧医院”。围绕三大疾病方向建设生命健康科创高地聚焦何谓未来医学?就是聚焦未来需求,针对未来的病,研发未来的药、未来的医学技术,创造适合未来的医学模式。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在多方调研讨论后,将研究目标锁定在了三个领域,重点建设三个疾病诊治研究中心,分别对应重大精神疾病、疑难未诊断疾病、血液与免疫疾病。精神障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高发病率相反,其临床识别率仅为 47.3%,现有诊断方案极不精准。在这一领域,浙江大学有着强大实力:由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领衔的双脑计划是学校首个启动的学科会聚计划,获批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成立了国内首个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学校还建立起了一个国际一流的抑郁症团队,已经有多位老师获得了多项重磅研究成果。重大精神疾病诊治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力量,凝聚优势,在有效识别、医疗救治上精准发力。据许正平透露,该中心已经吸引了校内各学科30余位 PI“落户”。未诊断疾病的诊治被认为是“医疗领域人类认识疾病的终极挑战”。比如,我国有7000多种罕见疾病,保守估计患者在2000万人以上,大部分属于未诊断疾病,患者未确诊或长期被误诊,缺乏诊疗方案,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作为未诊断疾病诊治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的刘志红说,浙大在这一领域有着先发优势,各附属医院有着丰富的疾病资源,也是浙江省罕见病联盟的牵头单位。“就在2019年,浙江大学医学院获批成为了国际未诊断疾病联盟(UDNI)的成员单位,正积极推进未诊断疾病中国中心建设。”“未诊断疾病治疗的前提是精确诊断,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药物或其它治疗方式。”许正平介绍,浙江大学郭国骥团队从2018年绘制首张哺乳动物细胞图谱后,又于今年诞生了首张人类细胞图谱,为疾病的分子分型和未诊断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该领域将重点突破基因治疗技术,即集合基因编辑、干细胞工程等技术,从基因水平彻底纠正病变。血液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比如,急性白血病在儿童和<35岁成人肿瘤死亡率中居首位,并且在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发病率中增长最快。血液与免疫疾病研究正是瞄准了这一方向,重点突破细胞治疗技术,包括新靶点/新型免疫细胞的研发、标准化的高效制备体系、临床转化应用等。目前浙江大学已经在首席科学家黄河教授的带领下组建了免疫治疗技术研发团队,集结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顶尖人才,将争取首先攻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技术,并对肾脏、肝、肠、皮肤等自身或区域免疫疾病展开研究。同时,细胞治疗被称为“最前沿和最具产业化前景的领域”,将连贯起器械、材料、诊断制剂、细胞制造等一整条产业链。打造BT与IT融合的共享平台与人才特区创新精准诊治的基础是对健康医疗信息的系统解析。面对下一个风口,需要探索新的医学方法,超算、云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复杂系统开拓新的视角。这是未来医学对于信息技术提出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生物科技领域的基因编辑、单细胞分析、多组学分析、干细胞与细胞工程、免疫治疗、疾病模拟等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如果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就可以通过系统解析把不同层面的信息数据全都整合起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和疾病。可以说生物科技(BT)与信息技术(IT)的结合水到渠成。针对医学中心的这一研究特色,许正平举了一个“老药新用”的例子。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症,临床用于治疗A病的药可能对B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之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来收集药物使用的信息,无法及时发现新用途,现在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跟踪药物的具体疗效,并发现新的适应症。融合需要新的交集。2020年4月,学校启动了以刘志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精准医学”学科会聚研究计划,依托医学中心的创新平台,首先聚焦重点疑难未诊断疾病,打通疾病精准诊疗的技术路线,为多层次解析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并以点带面,带动重大慢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突破及诊疗范式的变革。而研究则需要公共支撑。医学中心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建立基因诊断、分子分型、细胞和基因治疗、个性化药物创新等支撑医学创新的公共技术平台。“老师的工作效率,仪器的使用效率,都需要系统的支撑设施和服务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统一购买、统一维护,不仅能省钱,还能为大家提供专业化的高效服务。”作为全校多学科会聚的平台式新型研发机构,医学中心将着力打造新时代医学创新生态系统。在目前的构想中,全链条研发共性支撑设施、未来医学创新基金、分块分阶段探索公司化运作、成果转化专业化服务以及挂牌建立孵化器和产业园区等已经被列入了发展计划。与此同时,医学中心还将灵活运用各项政策,探索混合人事管理制度。“众多体制机制的创新,归根到底是要为人才服务。我们希望能把医学中心打造成一个人才特区、创新特区,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让各类人才开心地来,开心地工作。”文字记者:柯溢能 吴雅兰 摄影记者:卢绍庆;部分图片来源于医学中心今日编辑:芷凌责任编辑:李灵

胜能

哪15所医学院考研最难?为什么说医学生考研压力更大?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医学生考研面临的压力高于其他专业的考研一族,不仅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同时要面对繁重的实习任务。15所最难考的医学院是哪些?一般而言,医学院大多实行本硕连读,甚至本硕博连读,医学院招收硕士博士的指标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研的难度。国内最难考的医学院分成两大层次,一个是相对要容易一点的医学院,主要是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和吉林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但是,请不要误解,这5所医学院都是国内最为优秀的医学院,考试难度都是很大的,只是相对下面要提到的另外10所医学院,考试的难度和压力小一点点。国内还有10所医学院,这也是国内顶尖级的医学院,考研的难度当然也是最难的。10所医学院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生考研比其他专业学生考研面临更大的压力。其他专业实习生在面临考研选择的同时,要面对就业的选择以及对未来事业的初步计划,而医学实习生这一时期还要经历工作繁重、意义深远的临床实习阶段,较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考研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考研与就业、实习的冲突及其相互间的影响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可能由于部分医学生基于自身水平限制,以及根据结果的保守预测选择报考普通院校,焦虑往往源于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一部分报考名校的学生,往往对自身水平自信,但由于竞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以及竞争激烈,也存在较大程度的焦虑。总之,无论是考一般医学院,还是报考上文提到的15所著名医学院,两部分考生的心理压力都较大。这主要源于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很多医学基础知识需要背诵记忆,而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遗忘是常有的事情,这就给考研的医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困扰和心理紧张。相对其他很多专业,考研的医学生必须尽早做好考研的准备。考研对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给予考研医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避免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吉林大学医学院考研的医学生,持有考研态度方面各不相同,目标明确且态度越积极,则考研焦虑得分越低。考研过程最大的阻力是坚持复习的动力和毅力,积极面对考研的考生,能够有效调节自身情绪,持之以恒地复习;而态度消极的考生对自身能力不自信,存在能力不足与经验欠缺引起的焦虑,复习过程容易松懈与倦怠,因此态度消极的考生在焦虑程度上高于态度积极的考生。在性别间比较方面,由于男女生各自的性别角色和各自的自我接纳程度,以及社会对男女性的责任、能力、人格尊严和权利等方面逐渐趋于平等,导致男女生在面对考研时的焦虑程度相似。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据高校教师的调研结果,在考研焦虑影响因素中,决定考研的时间是引起研究焦虑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医学生。医学生在下定决心考研的时间上的不同,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不同的——决定考研时间越晚,考研焦虑得分越高。较早决心考研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所学专业都经过较为深入的了解,复习过程准备更加充分、全面,所以心态较好。而焦虑程度较低;越迟决定考研的学生,复习时间越少,所做的准备也会相对更少,所以越焦虑,心态越不好,注意力也会因为焦虑越容易分散,不容易集中,易形成恶性循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因此,如果不是本硕连读或者本硕博连读,医学生要想考研,唯一解决心里紧张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和提前规划考研的准备工作。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二者凶器

这4所医学院实力很强悍,处于国内第三档,考上赚到了!

医学专业被很多人看好,以后当医生在医院工作都被认为是非常体面的工作,而且大家也知道,从事医学工作以后的工资是很优渥的,工资水平都很高。所以医学专业一般考生和考生家长都是很青睐的,但其实学医的压力很大,也很苦很累,不都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吗?只要走上了学医这条路,就等着瞧吧。上学的时候就是漫无止境的做实验,背知识点,而且如果学医选的专业碰巧的话,每天都是很“血腥”的场面,解剖、动刀、打针的,实在让人吃不消,尤其是小女生,医学专业的这些缺点不足以掩盖它本身的巨大闪光点,国内的医学类院校很多,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当然是最好的医学院了,四大医学院,业界权威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大医学部、复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考上这四所院校,那你的医学之路将会顺利很多,第二档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和四大军医大学,这些院校都不用太多介绍,名气与实力是最好的证明,今天要分享的是那些排名并不是很靠前实力很强悍的4所医学院,而且人气非常高,实力处于第三档的医学院,考上就是赚到!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是三档医学院中认可度尤其高的,考生和考生家长愿意报考的倾向非常高,西安交通大学的名气很高了,国内第二交通高校,其医学部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所以报考的人尤其之多,甚至高于前两档次院校,可能也是因为前两档次院校的录取分数很高,为了保守起见,可能大家都会退而求其次吧,但西安交通大学的实力还是很值得打call的。2.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白求恩医学部,真是起了一个好名字啊,就怕别人不知道是医学院,吉林大学白求恩是国内很一流的医学院,主要是社会认可度极其高,毕业以后就业根本没有问题。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发展最好的专业是神经内科专业和免疫力专业,报考的人非常多。3.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的名气非常高,一所非常著名的综合性院校,在国内的地位也是很难超越的,很多网友都把浙江大学当为国内第三高校,虽然争论还是很多,但也是实力的证明,浙江大学医学部更是一样,师资力量和教学实力顶尖,外科和儿科专业全国顶尖。4.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大家都听说过,真的是实力具备,但其实首都医科大学不是985、211,这也并没有阻挡首都医科大学的发展步伐,依旧有着前列的排名和认可度,首都医科大学最王牌的专业就是临床医学专业,就业率非常高,前景可观!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这几所三档医学院是人气算非常高的,考生家长很是喜欢,实力更是值得信任,只要考上就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抗旱曲

党旗所向 白衣为甲 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

在疫情肆虐的风雨中,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闻令而动,争分夺秒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成为火线上的中流砥柱。9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份荣誉,凝聚着全体浙一人的奋斗、担当和拼搏。”9月16日,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对记者说,这场战“疫”是检验医院能力和水平、查找漏洞和不足的试金石。关键时刻,医务人员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经受考验,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初心和担当。危急时刻,党员显担当1月19日,浙大一院确诊杭州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战“疫”号角吹响,包括2700名党员干部在内的全体医护人员进入战时状态。“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声令下,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承担起救治全省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重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所综合性医院改造成基本符合传染病专科医院标准的医院,是史无前例的挑战。在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浙大一院仅用3天就对病房、ICU、急诊、放射科等区域进行了紧急改造;与此同时,医院克服防护物资紧缺的困难,调集全院之力保障一线医护人员所需。12小时全面启用之江院区隔离病房、24小时安全转移所有患者、72小时打造完成省内抗疫主战场,一连串数字,彰显浙大一院与病毒作斗争的坚定决心。危急时刻,党员显担当。浙大一院先后发出致全院党员、致全院干部等的5封公开信,鼓舞斗志;1个月内火线召开13次专题党委会,指明方向;4个临时党支部诞生在之江院区隔离病房主战场和驰援武汉一线,凝聚力量……从始至终,党旗高高飘扬在战斗一线。攻坚克难,守住生命防线“那些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见过这些医护人员的眼睛。”2月23日,之江院区第七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一位治愈患者在面对医护人员时哽咽着说。看到这一幕,参与救治该患者的感染病科青年医师苏俊威顿时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淡淡的话语,坚定而有力。家中63岁的父亲刚做完肺移植手术,他何曾不挂念?但“疫线”如火线,他选择坚持和同事们并肩奋战在负压病房里。 感染病科副主任徐凯进是最早一批进入病房的医生之一,每天工作安排精确到以分钟计,脱下防护服时他往往早已浑身湿透。由百余名像徐凯进这样的医护人员组成的重症救治团队,成为生死线上的“特种部队”,每天与病魔殊死搏斗。医院不光调集最优秀的医生,还投入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进行救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之江院区监护室主任李彤至今记得,医院最高峰时曾同时有11位患者依靠ECMO维持生命,一位患者在成功撤机的那一刻,泪如雨下。截至目前,浙大一院累计治愈率达100%,实现所有医护人员“零感染”、疑似患者“零漏诊”、确诊患者“零死亡”。来之不易的战果背后,是全院上下一条心,对“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的严格落实,对生命至上、同舟共济信念的有力践行。除了坚守浙江主战场,在武汉,4支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奔赴金银潭医院等地,一次次开展生死较量;在意大利,7名医疗专家火速出征,为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浙江力量”……毫不松懈,常态化防控紧锣密鼓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朵朵鲜艳的大红花,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党和人民把最高礼遇献给最可敬的人。梁廷波代表浙大一院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接过荣誉,难掩心情激动,回来后,他第一时间和团队分享了这份荣光与骄傲。“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自身传染病学科优势,谋划设置国家传染病应急医学中心与国家应急医疗战略储备基地。”梁廷波表示,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浙大一院将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在落实疫情防控和保障医疗服务方面做好平衡,以“平战结合”的理念,在更高层面实施“四个集中”战略。全院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在庆春院区5号楼重症监护室里,正在查房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郑霞对记者说,战斗的号角不曾停歇,为了打好秋冬疫情防控战,她将继续传承伟大抗疫精神,不断精进专业技术,全力为患者服务。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审自得者

李兰娟因“这个原因”,上了浙江医科大学!丈夫同为医学专家!

李兰娟上世纪40年代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农村家庭,与鲁迅先生同乡。李兰娟的爸爸早年生病,不能承担家中农活。全部由妈妈来养家,上帝是公平的,让她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就会赐予她另外一件东西。李兰娟小时候就学习优秀,但是到了初中家里承担不起学费,无奈李兰娟上了一所中专院校—杭州第一高中。上完高中后,李兰娟遇上了1966年的浩劫,她不可能直接上大学,而是返回农村,干完农活后去给村里学校代课。很多人就要问一个高中毕业生就能给人家当老师吗?可不要用现在的教师队伍和学历去衡量60年代,当时全国的高中毕业生不足40万,截止去年大学毕业生都快850万了。李兰娟在教书的这个期间里,非常注意自己的后续学习,曾经在医院学过针灸,为村里人诊治,这是最早她涉足医学的开始。她也是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最早用知识技术开始兼职的年轻人。1968年家乡生产大队让她做队里的医生,工资是每月3块钱。而她所代课的高中月薪是每月24块钱。如果是你,再那个年代,你该如何选择呢?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高工资就意味着全家吃饱穿暖,就意味着是别人眼中那个羡慕的“铁饭碗”,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整个家庭。这里就是李兰娟思想伟大的地方,她说:“要当赤脚医生!”李兰娟这个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改变了她的整个专业走向。她说,当老师教书备课知识就是那些,再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而当赤脚医生,可以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她酷爱学习,因为年轻,所以她要学得更多,青春只有一次。终于等到了1970年,李兰娟上了大学,因为是李兰娟有在乡村当医生的经历,她被推荐到了浙江医科大学。大学生活终于过去,又到了她再次抉择的时候了。她可以选择当浙江医科大学的团委书记,处级干部的待遇,可是那个时候多少人羡慕的岗位。可是年轻倔强的她还是选择了去浙江省第一人民医院当一名医生,直至到了零八年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还一边履职,一边做医学研究和接诊。李兰娟的丈夫郑树森也是从浙江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又在华西医科大学读博,又去了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读博士后。这个时候,儿子还在上中学,丈夫没有收入,全家的开支全部由她一人承担。2001年,李兰娟研发出来的“人工肝”治病法开始在全国推广,注意是免费推广,她也开始在全国开办免费培训班,被誉为“国际上最大的人工肝组织的领头人”。结果是成功的,可是没有人知道“人工肝”的研发的困难程度,很多专业认为,人工肝怎么能代替呢?面对巨大质疑和压力,李兰娟申请了3000元的科研经费, 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她的名声响彻全国大江南北。2003年发生了SARS疫情,SARS疫情初期,当时省内只有一个确诊病例,她坚持向外公布通报。她说只有公开,才能有效控制。她把那明确诊病人接触过的1千余人都进行了隔离。接着13年禽流感爆发,她顶住压力,建议关闭全部活禽市场。后面就是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又是她顶着巨大压力,建议“武汉封城”。

寒武纪

浙江大学前五专业推荐,一份好工作从一个专业就开始拉开差距啦!

浙江大学前五专业推荐,一份好工作从一个专业就开始拉开差距啦!【一、浙江大学简介】: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求是书院;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1999年,浙江大学成为首批9所列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2001年,成为首批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等学校;2006年,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2007年,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09年,浙江大学实行了学部制,全校调整为七大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药学部;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2010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由浙江大学与苏州高新区共建的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揭牌;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3年,浙江大学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建立联合学院事宜签署了“浙江大学—帝国理工联合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浙大成为中国首个在世界名校建立海外校区的高校;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6月,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浙江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正式成立;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浙大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2020年,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浙江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揭牌。【二、浙江大学学院与专业简介】:浙大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开办128个本科专业,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三、浙江大学专业推荐】:1、推荐指数排名第一:工商管理;业务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社会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实践能力突出的能胜任组织管理活动的中、高级综合管理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2、推荐指数排名第二:金融工程;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和金融定量分析等金融工程技术和方法,熟悉金融法规和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能在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部门从事金融定量分析、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等业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主要是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金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培养金融界的技术工作者,也称作金融工程师——Quant。Quant 的职位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负责的主要工作根据职位也有很大区别,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pricing、model validation、research、develop and risk management,分别负责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模型验证、模型研究、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总体来说工作相对辛苦,收入比其他行业高很多。以Quant Developer为例,虽然实际工作和其他行业的程序员没有本质区别,但不仅收入高,而且很容易找到工作。3、推荐指数排名第三: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培养目标: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卓越领导素质,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次研究、咨询人才和未来职业经理人。4、推荐指数排名第四:土地资源管理;1、土地资源管理方向:培养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和测量、规划、投资分析等技能,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能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土地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城市与房地产管理方向: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部门、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的管理、研究和事务工作的优秀人才,侧重于城市经济管理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空间经济学的研究。5、推荐指数排名第五: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6、推荐指数排名第六:制药工程;7、推荐指数排名第七:植物保护;8、推荐指数排名第八:俄语;9、推荐指数排名第九:物流管理;10、推荐指数排名第十:体育教育;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工科试验班类、财政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财务管理。。。。。。下一期给大家讲解上海交通大学,敬请期待!

蓝印花

铿锵逆行 不惧未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抗疫记

3月18日是病区清空的日子。“以后想起在武汉这段时间会特别怀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感染科护士、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护士长刘烨最后一个进入武汉市第四医院。对病区进行物资清点、仪器检查,把消毒后的物资收纳整齐,处理好垃圾后锁上大门的那一刻,她流下了眼泪。刘烨和同事并肩作战57天,和患者结下深厚友谊,她在心里默默为武汉祈祷,希望再也不要遇到这样的灾难。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近千名党员主动请缨,浙大一院党委、团委率先组建新冠肺炎救治青年突击队,798名队员分成浙江、武汉、科研3支队伍奔赴抗疫一线,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南丁格尔精神”坚守武汉重地“我们是最早的一批,对前方的情况一无所知,大家非常勇敢。”除夕,浙大一院发出号召,刘烨写下请战书,不到24小时收到紧急消息,第二天即可出发前往武汉。“现场一片混乱。”武汉市第四医院是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支援的对口医院,他们要整建制接管病区大楼第18、19、20层。刘烨临危受命为护理组组长,管理来自全国30多家医院的190多名护士,当时面临医护人员稀缺,病人多,床位少,医疗资源、防护物资短缺等众多难题。“为了严格防控,我们取消了陪护,所有患者的一切护理和生活照料都由护士承担。”病区的清洁和消毒重任也压在护士们的肩膀上。60多斤的消毒桶背在身上,每天要消毒4次。仪器设备的修理、物资的准备和搬运这些后勤保障工作也全部由护理人员承担。这批去武汉支援的医疗队很年轻,其中青年占比61%,90后队员344人,占比43%。自除夕开始,浙大一院新冠肺炎救治青年突击队选派15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武汉分队分4批次驰援武汉。他们都是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和感染科的骨干。截至3月15日,武汉分队圆满完成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房救治工作。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72名,危重症和重症占56%,累计出院64人,转院8人,实现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3月17日凌晨转战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中国经验”向世界推广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浙大一院紧急启用之江院区,仅用3天完成改造,建立浙江版小汤山医院,成为浙江省危重症救治中心与公共卫生临床应急中心。之江院区每天至少一次的针对全省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多学科讨论,创造了确诊患者“零死亡”的纪录;严谨的院感布控及针对所有医务人员的新冠防护培训,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纪录;严格的筛查制度及疑似患者单间隔离准则,创造了疑似患者“零漏诊”的纪录。医护人员在实战中凝练出的新冠肺炎救治“浙一经验”被推广应用。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表示:“中国的抗疫经验和方法是付出巨大的代价换来的,不仅是为我们国家,也是为人类的抗疫作出杰出的贡献,值得国际借鉴,我们也会全力帮助其他国家共同面对、共同抗击新冠肺炎。”浙大一院通过互联网开通了面向海外侨胞及医护人员的咨询平台,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耶鲁大学医院等连线求助共享。专家团队实施远程会诊与实地指导救治300余例次。医院携手马云公益基金会向全球发布新冠肺炎防治手册。从3月18日到4月2日,浙大一院受邀向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在线经验分享。同时,7名突击队队员加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携带物资奔赴意大利,协助当地疫情防控。攻坚克难,挑战医学高峰手术要不要做?“她当时的情况不做移植肯定是没有机会的,做移植可能也是九死一生。”肺移植科主任韩威力说,病人的双肺完全变白,气道几乎进不了气,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感染新冠病毒的66岁王女士(化名)将走向生命尽头。“能不能跟普通的终末期肺病患者一样进行肺移植救命?”梁廷波大胆提出了这个极具挑战的想法。经过专家组评估,手术方案经过再三讨论,并通过了医院大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的论证。3月1日,主任韩威力主刀,包括肺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成功实施了这例高难度手术。全球首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手术成功,3月8日接受手术的第二例老年新冠肺移植患者也在平稳康复中。新冠肺炎研究基础空白,浙大一院科研分队突击队成员坚持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把论文写在抗疫一线,聚焦病毒株分离、发病机理、疫苗研发、药物遴选等关键领域开展火线科研攻关。截至4月25日,浙大一院35岁以下青年主持或参与的项目中,已有《基于冠状病毒抗原、抗体快速检测试纸和数字PCR技术的检测与监控体系临床验证及应用研究》等两个科研攻关项目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应急立项;在线发表《三例妊娠合并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诊治分析》等17篇论文,申请专利1项。青年成为临床防治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璐璐(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