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优旃

浙江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

9月17日,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今年浙大要招多少研究生?具体怎么考?有哪些招生政策?详情请往下看:《浙江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60个一级学科,35个专业学位类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15个专业学位类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均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详细政策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一、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其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初试成绩合格后,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2018年9月1日前取得高职高专毕业证书)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满足以下条件:提供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报考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及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初试成绩合格后,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5.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除满足以上条件外,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6.报考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考生,除满足以上条件外,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7.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领域(代码为125601)以及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领域(代码为045101)专业学位的考生,除满足条件1、2、3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8.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除满足条件1、2、3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2016年9月1日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工作单位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我校单独考试只限在工程师学院相关专业招生。9.报考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需参加全国统考,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的办法招收学生,重点向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倾斜,汉族考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其中面向西藏自治区只招收定向西藏公共管理硕士人才计划。考生除满足条件1、2、3、4外,须提交各生源所在省教育厅盖章的《报考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详情请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10.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二、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相关说明请见《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点击文字可跳转至查询页面)1.全国统考:四门考试科目详见专业目录(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为三门考试科目),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英一、英二、日、俄)、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化学(农)、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2.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联考:考试科目为英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法律硕士(JM)联考: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课,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三、报考方式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将在复试阶段进行严格核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复试、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联考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中报考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的“机械”专业学位类别的“工业设计工程”方向的所有考生,“设计学”专业且选考736专业基础的考生,“艺术”专业学位类别且选考709中国书画篆刻创作的考生,单独考试(限工程师学院相关专业)考生,强军计划考生必须选择浙江大学报名点(报名点代码3312),在浙江大学考点参加考试。1.网上报名:(1)网上报名日期:2019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即为网报有效信息。(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中国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不得更改。(5)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6)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要如实填写。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2.现场确认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方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1)选择浙江大学考点的考生,将在“中国研招网”现场确认系统办理现场确认环节,具体请于10月下旬关注我校研招网通知。在网报期间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在现场确认系统上传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在校研究生报考须上传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2)选择其他考点的考生:现场确认时间由报名点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安排,请考生自行查阅。在网报期间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寄送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寄送“同意报考”的证明。请在11月10日前寄达我校研招处。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后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四、初试1.考生根据教育部安排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和书写。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3.初试时间: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6小时科目的考试在23日进行)。4.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五、资格审查考生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阶段统一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录取。复试前将对考生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或学生证)、学历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等材料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如考生持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具体要求及安排届时见网上通知。六、复试实行差额复试,原则上按照学科门类(特别专业除外)划定学校基本分数线。各学院(系)根据招生计划、考试成绩和差额复试比例,确定各学院(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不得低于学校公布的基本分数线),并以此确定入围复试的考生名单。复试形式和内容由各学院(系)根据专业要求、相关知识及能力考核标准确定,并在复试前通过各学院(系)网站向考生公布。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七、体检考生拟录取后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体检。体检须在我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执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八、录取与调剂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复试、体检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报考定向就业的硕士生,在考生正式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参加单独考试、强军计划和高层次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均录取为定向就业硕士生。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九、学费与奖助政策(一)学费: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二)奖助学金:1.有关浙江大学奖助学金具体规定及注意事项请见研究生院网站(网址:http://grs.zju.e.cn/-奖学金和各类资助)。2.学校按照国家和学校规定评选国家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学金。3.学校设置学业奖学金,硕士生8000元/学年,奖励对象为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但不包括以下类型的研究生: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税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软件学院各专业。“强军计划”、“少民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等国家其它政策扶持的在职研究生,可向学校申请另设的专项学业奖学金。4.学校设置岗位助学金(含国家助学金等),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生学校资助部分为700元/月,导师资助部分按照学校及院系制定的标准发放。每学年发放12个月。5.学校和导师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并根据岗位工作发放津贴。6.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和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纳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实行专业学院和工程师学院双重管理模式。7. 2020年部分学院(系)实施硕博贯通培养试点,其中基础医学系、物理学系仅招收硕博贯通培养研究生。8.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学校设立了绿色通道,可申请助学贷款等。奖助学金的详情参见学校文件:《浙江大学研究生学费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研究生资助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 》。十、联系方式(一)研究生招生处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研究生教育大楼702室邮编:310058,电话:0571-87951349Email:yjsy-zsb@zju.e.cn目录查询:http://grs.zju.e.cn/yjszs/ (二)各学院(系)联系方式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十一、其他1.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代码:10335,浙江大学报考点代码:3312。2.若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本简章所涉内容若有调整,也将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请随时关注浙江大学研招处的网上信息,网址:http://grs.zju.e.cn/yjszs/

剑王子

浙大教授郑强发声:空姐有必要招研究生吗?培养人才去天上倒水?

空姐,在大多数人印象里,就是年轻靓丽的专属代名词。而且她们的薪资也十分可观,还能通过工作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空乘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各大院校也纷纷开始开设空乘专业,为各大航空公司输送专业化人才。目前,开设空乘专业的学校主要集中在专科和本科内,暂时还没有开设空乘研究生专业。那么空乘究竟该不该设立研究生专业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应该设立,因为现在学历不断在贬值,更高的学历也意味着更多选择。有人不赞同,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一 、教授表示:无法理解郑强教授在某次演讲中说道,他对空姐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表示不解与困惑。空姐实际上也属于服务行业,为什么在地上端茶倒水的服务员与在天上端茶倒水的服务员要被区别对待呢?郑强教授在演讲中还提到了中国和美国的服务差异。在美国的飞机上,往返两趟,饮料只提供两种,最多三种,而在中国,至少要提供六种,而且还面临被投诉的风险。除此之外,美国的空姐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职业,就连通过资格考试的老太太都可以去做,但是在中国,不仅有专业知识素养的要求,还有外貌的要求。如果在国内乘坐过飞机就会了解到,无论是在服务水平,业务能力,还是自身素质上,我国空姐的质量都是极好的。浙大郑强教授表示疑惑:国家将她们培养成高素质人才,难道就是为了让她们去飞机上端茶倒水吗?研究生本就属于社会稀缺性人才,针对空乘专业开设的研究生学位到底有没有必要?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二、 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很多人看完演讲之后,对郑强教授多少都有一点误解,觉得教授认为空姐就是一个推车送水的,觉得教授看不起空姐这个职业,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郑强教授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呢?在讨论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耗费。社会资源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培养一个空乘所耗费的教育资源与培养一个学识渊博的研究生所耗费的资源是不对等的。如果花费相同的时间、精力去培养空乘或者研究生,显然,培养学术型的研究生更有价值。整个国家和社会耗费心思培养出的研究生去做空乘自然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国内的空乘专业大多在一些专科院校开设,虽说有三年的学习时间,但在正式从事空乘职业前,航空公司都会对其进行长达几个月的培训。几个月就能学会的知识与礼仪,又何必大费周章的开设研究生学位呢?除了对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对人才资源以及服务成本的浪费。空乘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很多人认为空姐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实际上也是因为以前科技水平的落后,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飞机。但是目前我国早已发展成为科技大国,飞机对普通人来说也不再陌生。那为什么要对空姐的相貌和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呢?郑强教授表示其实没有必要,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飞机也只是一个出行工具而已,并不会要求多高的服务质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服务成本的浪费。郑强教授的意思也并非看不起空乘行业,只是空乘说到底还是服务型行业,行业局限影响工作深度,毕竟空乘的工作内容是服务好旅客并掌握一些相应的安全知识。专科生或者本科生的知识素养已经足以满足空乘行业的需求,何必投入更多的资源设立空乘研究生学位呢?三 、空姐研究生没必要如果就此话题讨论,那么重点可能是空姐研究生的出现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将这个问题放到整个社会里去分析,就会发现,其实重点是,国家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资源的浪费。比如外卖员不需要是一个本科生,滴滴司机不需要是一个本科生,餐饮店的服务人员也不需要是一个本科生等等,一些职业对学历的硬性要求其实是不必要的。反过来想,空姐可以是一个研究生,但是没必要是一个研究生。既然是研究生,那就说明可以做其他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为祖国的发展出力,为科技的进步出力。四、 尊重职业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得不承认,国民综合素质在提高,各个行业的人员接受的教育也在提高。就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个更高的学历更容易在社会立足。每一个职业都需要被尊重。无论是脑力工作者还是体力劳动者,每个人都是在靠自己的力量去做好一件事,他们都是国家的贡献者,都是可敬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都在靠自己去为国家的建设尽一份力,或大或小。他们的人格尊严都应当受到尊重。木匠的价值在于实际建设,政治家的价值在于整体框架。实际也好,框架也罢,都缺一不可。在每一个领域,他们都有他们伟大的价值所在,他们最根本的价值都是围绕着国家的,凡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空姐也是一样。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空姐也是很多人的理想职业,如果读过研究生之后,依旧想要选择追逐自己的梦想,这种行为是没错的。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尊重每个人的职业选择。总结:如果说从事服务型职业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那这种思想也太不成熟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有自己的价值。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复合型人才,社会行业也不止一种,还有服务业、餐饮业等等,每个人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要始终多学习多更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全面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去塑造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眼界,增强自身竞争力,让自己的就业之路可以变得更加顺畅

插花眼

定了!研究生教育工作,浙大这么干!

11月26日,浙江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要求,谋划学校卓越研究生教育战略蓝图。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吴朝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严建华作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邬小撑主持会议。校领导叶民、何莲珍、王立忠、周天华、吴健、傅强、黄先海出席会议。任少波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他强调,面向未来,要始终坚持把“德”放在首位,突出“德育”在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以德性养成引领有灵魂有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在即将启动的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大讨论上,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任少波从气度、高度、深度、效度、温度等五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德育内涵。他指出,要涵育理想与胸怀格局,以理想主义激发动力,培养“心中有梦”的人,建立“四个自信”、知识探索的自信和未来人生的自信;以正确义利观培育格局,培养“眼中有光”的人,坚持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牢牢扭住远大目标,以义正利,修身成德;以人民胸怀塑造精神,培养“肩上有责”的人,进一步开阔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要强化使命与改革导向,在明晰改革发展要求中坚定责任使命,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开展结构调整,遵循创新规律实施迭代升级,遵循教育规律深化评价改革。要尊德性、道问学,坚持创新的导向、求是的品质、实践的途径,营造卓越学术环境,引导研究生在做学问、成为学者的过程中涵育品德。任少波强调,要打造以德为先的师生共同体,在德性共同成长中构建和谐导学关系,在对学生严管厚爱中强化导师育人职责,在涵育高尚师德中实现“成风化人”的追求,落实落细落小尊师爱生风尚。要在党建引领下营造集体关怀环境,将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作为坚强政治保证和重要组织优势,围绕学术发展、管理服务和安全稳定厚植集体关怀的良好德育生态,大力破“五唯”,重视科研伦理和学术诚信教育,着力解决研究生所思所想所忧所盼问题,加强风险防范,全面、系统、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吴朝晖指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不断开拓新局面、构筑新优势、展现新成就,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的要求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二是坚持卓越追求,坚定不移地将内涵发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三是坚持学科育人,将学科体系的整体资源转化为研究生教育的独特优势;四是坚持科教协同,推动研究生在科研创新一线成为生力军;五是坚持产教融合,在服务社会需求中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六是坚持改革赋能,以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解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七是坚持开放发展,让研究生在国际合作中勇攀高峰;八是坚持党建引领,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体验中践行研究生的忠诚担当。吴朝晖指出,要全面把握大变局下的教育变革,找准新时代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新方位。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前列,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支撑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支撑高质量社会发展;要遵循育人规律,从聚焦全链条育人、全面创新、学科育人功能发挥、开放发展、会聚改革红利的育人生态,严把入口关、过程关、出口关的育人过程,共同发力、良性循环的导学关系中系统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卓越性。吴朝晖强调,要突破重点,在解决关键问题中构筑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新优势。提高推进研究生教育中造峰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的关键能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中把方向、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的重点任务,夯实研究生教育中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导师岗位管理、落实质量管控责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的工作基础。要认真高水平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升。全校要奋力打造更加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凝聚战略合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贡献。会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叶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物理学系副系主任王凯、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祝水金、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陈丰秋、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程工分别围绕党建与思政教育、思政课建设、统筹招生贯通培养改革、导师队伍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国际化人才培养等作了发言。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胡海岚、能源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楠分别作为导师代表和研究生代表交流了心得体会。本次会议在紫金港校区设主会场,各学部、各学院(系)、各附属医院及有关教学单位设视频分会场。各学部、各学院(系)、各附属医院、有关教学单位、有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各一级学科、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全体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代表在分会场参会。文字作者:江宁宁图片来源:朱原之本文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叶静责任编辑:周亦颖

红盖头

浙江大学以一流教育教学造就时代新人

编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和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浙江大学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回望过去,宣示未来,本号今起开辟“回眸‘十三五’ 奋进‘双一流’”专栏,生动呈现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全面展现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大的努力和担当开创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创新,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关键的品格是要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春生夏长,浙江大学重智重情,聚力内涵建设,充分点燃教与学的源源动力;秋收冬藏,浙江大学创新创造,拓展眼界格局,孕育奋进的新作为与新气象。“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使命,以开环回应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01立德,以爱国情怀锤炼心性爱国情怀是始终植根于浙大人血脉中的文化传承,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是浙大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归依。夏末秋初,在浙大本科新生的开学第一堂思政课上,校党委书记任少波详述浙大精神与未来使命,以“爱国奉献、百折不挠、改革创新、服务人民、追求卓越”总结出令人自豪的大学传统。任少波书记为大一新生作形策报告听课间,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子无不心潮汹涌,立志尊德性、道问学,做“诚真、认真、启真、守真”的先锋力量。就在新生入学前几月的毕业季里,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李飞腾坐上了前往军营的动车,并写下一段话:“携笔从戎,科技强军梦。莫道艰苦空荏苒,浣征尘,立新功。”他和同学都清晰记得,新疆马兰基地每个清晨那响亮的军号声和一边扛沙包、一边写论文的日子。2017年,浙江大学成立了马兰工作室,由青年学生担任宣讲员,把更多身边人带到了罗布泊的戈壁滩,也把一群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熠熠闪光的精神带进了青年人的心里。如今,由马兰工作室与学校黑白剧社排演的原创话剧作品《速写林俊德》,也成为了浙大新生始业教育的一部分。《速写林俊德》剧照戈壁驼铃声声,南湖芳菲满襟。浙大用“青年人讲给青年听”的方式,让信仰的力量穿越空间,在青年人中共情共鸣。在学校“领雁工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养历练平台中成长起来的党员骨干,时常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所学所获辐射到更多同学,他们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来到“两山”理念诞生地安吉余村、来到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的故居等担任宣讲员,点对点开发设计现场教学教材教案,成为全省范围内30余个学生党建与思政现场教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堂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推出了教师专题教学课。每次备课都从不同的教学团队中安排教师就某一专题说课,其他团队的教师从材料选择、问题设计等角度提出建议。到了授课阶段,教师只需讲授自己最擅长的专题,而不同于以往的“包干”。专题教学时间为3节课,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随堂讨论在专题教学环节结束后进行。从专题备课、授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一专”到底,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时政动向、教师研究、地域特色等元素的思政大餐。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厚植爱国情怀。浙江大学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以政治和修身为内涵的德育共同体,以德治的落实作为学校治理的关键之一,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通过以德立教激发各主体的健康发展并实现更大梦想。入选全国首批“最美高校辅导员”的浙大辅导员王玉芬,在国际联合学院带领中外学生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一起开展西部支教社会实践、一起参访中共一大会址、一起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帮助中国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同时,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探索形成适应国际化办学思想政治教育特点、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素质需要、适应中西方办学学生事务管理方式、推进中外趋同校园文化氛围的育人体系,成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政工作的“探索者”。公共管理学院何文炯教授带领的民生保障团队先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两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并获评学校“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荣誉称号。团队一直深耕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用社会保障专业的热心肠,冷静思考着社会各类民生保障的基础性问题。何文炯教授团队“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持续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每位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新时代思政教育体系正日益完善:11个思政示范基地、20个思政特色平台、36个党建与思政现场教学基地、17个综合素质训练平台、50个示范性研学空间;全面实施“专家大报告、教师重点专题讲授、学生研究性学习、现场教学”四位一体的思政教学模式;梯队化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效发挥德育导师和导学团队作用,落实校领导、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担任“新生之友”并实现新生全覆盖,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在同学们最熟悉的宿舍区,“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新模式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硬件配套与文化育人结合起来,把生活区建成学生们喜欢待、待得住的家园——在超高知名度的共享厨房“毕至居”,几十平方的空间里,厨具灶具一应俱全,为学生聚会提供了场所,增进了同学们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活增添了人情味;在新建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主题党员之家,摆放着很多浙大学生到基层锻炼、在全国各地建功立业的展示图片,营造了浓浓的报国氛围;在“丹青有约”学园活动中,名师大家以午餐沙龙的活动形式走近学生,在“大学生存指南”“管理让人生更快乐”“数字时代的大学学习之道”等开源对话中释疑解惑、在多维对话中迸发灵感。在同学们最专注的课堂上,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正在被深度发掘,“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实现了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转变——在医学院的《系统解剖学》课堂上,“无语良师”的感人事迹与专业讲授自然融合,增强了对生命的敬畏,尚善求真的医学人变得更加温暖有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国际事务与中国实践》,以“小课堂、大视野”的方式敦促学生围绕国际事务中的热点领域和中国实践开展策划,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地球科学学院则潜心打造“一院一品”项目,专业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全国各地野外勘探和地质填图,在地质地貌、定位技术、人文历史的近距离学习中,树立起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地球科学学院“一院一品”项目中学生的实习路线图育新人、致良知,浙江大学以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德育生态的不断完善中,树立师生共同德信,促进师生感悟世界与锤炼心性不断相融统一,成为价值一致、行动关联的共同体,也成为知识探索、追求卓越的坚固基石。02立志,以责任担当激发潜能2020年9月,浙大物理强基班第一届新生已经入学。等待他们的是本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和一定比例的竞争滚动机制,这意味着优秀的学生能被吸引到强基班中,而没有达到学业要求的将有被淘汰的可能。严格学制管理的同时也代表更加优化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本科第一年将每两人为一组配备一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学业导师,在本科第二年、第三年就将接受专业导师的训练,通过学业成绩评估的同学将在第四年享受博士生培养条件,第四年则与博士生阶段的科研训练打通。创新的科研训练体系和一流的资源配备,为的就是瞄准国家高端芯片与软件、新材料和国家安全等战略需求,突出量子信息技术等优势方向。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校长吴朝晖多次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引高校培养目标、模式、方法转变,进一步联动创新与育人。吴朝晖校长谈新时代育人理念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浙江大学反复认识和探究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命题,从而审视和完善教育和培养的各个环节。在顶层设计上,坚持以质量为内核——2018年起,学校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强化一流专业建设,将128个本科专业优化调整至91个,对接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形成一流本科专业集群。优化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结构,新增人工智能、海洋技术与工程、应急管理学位点,加快急需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在学生选拔上,深入推进“强基计划”——学校结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通过科教协同和学科交叉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育人过程中,将协同培养作为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按照“服务国家需要、契合办学定位、适应学科发展”原则,推进“六卓越一拔尖”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布局创建战略新兴专业和交叉复合专业。就这样,坚持以出口为导向牵动全过程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浙大百廿年求是创新的坚守中厚积薄发,也在新的时代征程里赋能先机。2018年夏天,浙江大学新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专业主管学院。大量学科与平台基础为新专业的成长提供了沃土——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从2002年起依托自动化专业和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浙江大学机器人科教实践基地,从2006年开始建设的机器人课程体系,自2016年起建立了侧重机器人技术的培养方案体系以及一系列包括乒乓球机器人、四足仿生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在内的多种具有业界影响力的新一代机器人系统,以及多次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冠军和IDCRoboCon国际机器人设计竞赛冠军等。浙大的专业设计者们知道,在新工科改革中,机器人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很好载体,更是未来高技术、新兴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同年秋天,浙江大学新一轮通识课程正式面本科新生开课。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主讲的本科生通识课《力学导论》面向200多位本科新生呈现力学的起源与发展脉络;首次开设的通识课程《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生命的接力与延续》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上第一堂课;而中国科学院唐孝威院士主讲的《脑科学导论》和杨树锋院士主讲的《地球科学概论》早在校园里聚拢了一大批新生“粉丝”。郑树森院士上《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通识课浙江大学充分认识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本轮通识教育改革距离学校试行通识教育、大类培养已有十二年时间,建设形成了“中华传统、世界文明、当代社会、科技创新、文艺审美、生命探索和博雅技艺”6+1通识课程体系,完成近300门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提质重建。伴随通识教育改革同步展开的还有一系列围绕完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KAQ 2.0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的积极探索——自2019级本科生培养方案起,单列“专业基础课”,增设“国际化”和“跨专业”两大模块,构建了“通、专、跨、国际化”“四课堂融通”的新型课程体系;建立具有浙大特色的可复制的体育教育教学生态课程新体系和构建融课内艺术为一体的“三全”艺术教育教学课程模式;2020级起,增设美育、劳育修读要求,将美育劳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出台《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试行)》,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指导规范课程建设和教学运行;发布《浙江大学辅修管理办法》,推进跨专业学习,基本实现所有专业开放辅修;开设学生社团精品课程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遍布文化体育、学术科技、志愿公益等多个类别…系统的革新带来更可持续的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浙江大学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持续优化:五年来,招生总规模从7006人增加到11582人,增长了65.31%,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由36.3%提高到52.0%,学术学位研究生中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由40.8%提高到49.6%。“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成为全国首批学位点自主审核单位。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度,先行先试了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减硕增博”统筹选拔贯通培养;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学科)和博士生导师三位一体的多元投入机制,率先建立了导师培养质量表征指数;深化在线招生、在线教学、在线思政、在线答辩、在线就业等“五线”同奏研究生互联教育形态,形成了教育理念、党建思政、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学科生态、管理服务六大创新育人范式,成为全国研究生教育的排头兵。值得一提的是,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浙江大学发挥全国首个工程师学院的试验田作用,试点建设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特区”:创新性地围绕汽车工程及其智能化、移动智慧物联网等18个领域实行项目制培养方式,在宁波等地成立若干分院,有效支撑当地新药创制等千亿产业群转型升级;创新性地运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设15门品牌课程;创新性地探索“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制,引育跨专业导师团队,聘请世界500强的行业领袖担任导师;创新性地贯通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行业职业资格评审机制,以工程师职称改革倒逼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勇担当,敢作为。浙江大学牢牢把握“铸魂育人,追求卓越”的办学要求,对标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需求,破除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壁垒,根据国家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完整性来思考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将学子心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梦想点燃,令以学术为业、以解决重大问题为荣的情志更加饱满。03立身,以创新精神拭眸行远在浙大,孩子们的志向被悉心守护,深度训练为他们擦亮双眸,创新精神驱动他们行得更远。第十届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竺可桢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学生倪飞达在本科毕业前便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发表论文,以第二作者身份在Gene上发表论文。得益于导师生命科学学院杨万喜教授的指引,倪飞达在大二时便接受到了专业的科研训练,并始终对未知领域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竺可桢学院,所有学生均可同倪飞达一样,拥有自己的导师。三年前,学院开始对所有培养类别实行全员导师制,尤其重视引入学科高层次人才参与拔尖人才培养。以计算机科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图灵班为例,导师团队由1位图灵奖、4位院士领衔,高层次人才指导占60%,而在立志培养未来农学科学家的神农班高层次人才指导达70%。2017年至2020年,竺可桢学院学生科研创新成果共计1551项,国家、国际学科竞赛获奖388项,产生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144项。如何激发创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作为浙江大学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竺可桢学院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和创新培养模式,形成示范和溢出效应——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了图灵班、智慧能源班、数字金融班、公共管理英才班、新神农班等交叉创新平台;搭建荣誉系统平台,深度融合学生选拔、学生分流、学生学业评价、深度科研训练、导师制、院友交流等八大模块;链接全球资源,引进国际一流师资,实现学生国际交流率100%,其中赴境外Top20 高校和Top5学科交流率在25%以上;探索书院制管理模式,建设新型学习生活共同体。2018年7月,图灵奖得主Whitfield Diffie教授全职加盟浙江大学今天,科教融合的育人优势让越来越多的浙大学生成长起来。2014级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本科生胡楠于2017年保送至热工团队攻读博士学位。他自大二正式进入实验室,大三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2017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上进行海报展示,大四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上发表论文,这也是浙大本科生首次作为第一作者在这一国际传热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同时,他还参与6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申请。电气工程学院则为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爱迪生班”的教学,开发了以“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综合创新实验平台”“研究型实验项目”“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电子系统综合实验项目”等为标志的多维实验环境和多样化开放式实验内容,以及“EDA实验仿真教学”和“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如何守护创新?今天,不断优化的教育生态正在为学生们的创新之举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浙江大学“学在浙大”和“研在浙大”平台,全面支撑个性化教学、开放学习、深度教辅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推进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系统一体化建设。全校设立362个MOOC课程项目,178个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培育项目和7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育项目、190门课程上线中国MOOC平台,上线课程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浙大,一间普通的公共教室便设置有人体工学座椅,保证学生长时间学习不疲劳;每一块精心设计的屏幕,保证在有300多个座位的阶梯教室里,最后一排学生也能把板书看得清清楚楚;吊顶采用优质吸音矿棉板,墙面采用流行色吸音软包,地面采用脚感柔和又耐磨的地胶板……还有更多这样经过系统改造的“智慧教室”实现了无感知、超便捷的信息化功能,满足了大班课、小班课、讨论课、跨校区课程等多种教学需求,搭建起一流的教育教学支撑条件。遵循《2020-2022年本科教学实验教学条件三年改善计划》,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虚拟仿真平台、实验教学中心等基础建设,加大对教学楼公共空间的建立和利用。此外,还有全天候开放图书馆等学习场所,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本科教育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教学信息与思政信息融通共享;建成研究生培养质量表征指数系统,动态监测研究生培养过程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升,将互动式、沉浸式、合作式的学习模式进一步优化。智慧教室如何让创新落地?在2020年电子信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必修课程《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中,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大胆创设了全新的课堂生态,课程不仅依托“智海-Mo”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和智海在线,可以对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出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中所包含算法模型、数据实例和核心知识点进行代码实训,而且得到华为公司所研制的人工智能框架Mindspore的支持,推动师生和企业共同研究开发全新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产教协同。老师们的期望是,学生能在产教协同中学会人工智能的生态——开源代码、优秀教学资源、学生作品、华为成果,每个元素都发挥着积极的功效——学成后可以影响周围的人,高校企业不仅衔接,而且循环,催生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学的试验区。今天,顶层设计的高水平产教融合推动了教育综合改革和学术治理体系,坚持在重大的科研平台上和硬核的训练中提升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强化科教融合的培养特色,聚焦能力培养主线,构建了基础实验、探究型实验、过程型实践、科研训练、深度型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同时,全面实施科研训练2.0计划,加大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学生开放力度,建立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常态化机制,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国内外学科竞赛大奖数、学生为第一作者发布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国家发明专利数等保持全国高校前茅,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二。而浙大研究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正在产出大量原创性的、重大的研究成果。2011-2019年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共发表18篇Nature,Science,Cell,而近三年,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SCI收录论文约占全校发表SCI的75%。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浙江大学为培养具有创新的精神、意识、理念并将创意转化落地的时代弄潮儿,展示出锐意创新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锐气,令青年人展示出蓬勃向上的朝气。04立功,以实践奉献逐梦破浪每每说到创新与创业,浙大的同学们总会提及这样几位风云人物——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就读竺可桢学院主修计算机专业,曾接连创业四次,直至目前创建的“拼多多”以一种Facebook和团购网站混搭的购物平台创新了电子商务的形态;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毕业的方毅创办“每日互动”,经历了十余年的摔倒与爬起,于2019成为国内首家在A股上市的数据智能公司,并因在地震速报和疫情监测分析中的科技贡献而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方毅曾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的白云峰,毕业于管理学院,他和光电系博士毕业生王旭龙琦首创国际全新的三维成像原理,专注工业机器人推进“中国工业4.0”进程;同样获得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互联网+”大赛金奖的浙大在读博士生忻皓,曾历经36天骑自行车环浙江2000余公里宣传环保,并发起建立了浙江首家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浙江”,为保护青山绿水持续发力,也为创新创业打开了全新视角……这些学生“偶像”之间总有一些具有共性的关键词,譬如“创新与创业强化班”“创新创业学院”和“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等,更譬如“创新激情”“创业担当”和“前行不辍”。长期以来,浙江大学注重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主动探索以创新创业竞赛为龙头、以技术为支撑、以四课堂融合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基于创新驱动、技术支撑的创业实践,通过制度保障、文化熏陶、平台搭建和格局打造等多视角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努力树立其创新创业的品格。学校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必修学分,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150余门,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余个,设立1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定向扶持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学校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研究型大学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20年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历次“互联网+”大赛获总冠军2次、金奖总数居全国高校首位。截止目前,190余位浙大校友担任上市公司负责人或创始人。有新生代企业家(97年本科入学、出生年份在1980年及以后)53人担任46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或合伙人。然而,给理想插上翅膀、将创意转化落地的浙大追梦人,还有更广阔的选择和更执拗的坚持,这也让浙大青年更具魅力——2011级就读求是物理班宋超于2020年正式成为学校的特聘研究员。本科毕业后留校攻读博士学位的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著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他两度放弃出国机会,只因为导师对他说:“留下来,我们在这里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宋超与宋超年龄相仿的机械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王硕,即将入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致力于深海机电装备和载人潜水器技术研发。与高薪和舒适相比,更令王硕着迷的是曾在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生物考察航次上度过的150多天和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王硕有“入海”者,亦有“上天”人。在浙江大学皮星二号、皮星三号欧洲航天局QB50卫星项目物联网卫星星座......这些卫星的研制工作都有同一个浙大学子的参与,他是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孙书剑,是“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也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用“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时时勉励着自己的航天报国梦。“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实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行动计划,首次就业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以“三前三后”为主线的就业工作体系;强化战略导向,建设面向海外升学深造、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中央部委和各省市选调生等重要战略导向的就业板块;支持院系分层分类加强生涯辅导品牌项目建设,制定校院两级重点引导单位名录,分行业、分地区实施就业对外联络“三百工程”,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做奉献。农学院学生开展暑期优秀学生骨干海外领导力教育实践项目同步地,学校还设立了8个“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自2016年起招收多学科交叉博士生539名。目前,已有7名毕业生在之江实验室、浙一医院等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平台及社会服务机构继续潜心工作研究。浙大要受人尊敬,就一定要推送学生到五湖四海、到全球和全国发展前沿去建功立业。求学时,浙大学子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奔赴天南地北,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浙大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坚持实践,尤其是医学院学生为实践地带去专业的医护服务,学生心系西部协会、学生爱心社等公益志类社团,则通过社会实践与地方单位建立起了长期支教帮扶项目。毕业了,越来越多的浙大毕业生赴西部就业、赴重点单位就业,在国家需要的地方焕发青春的能量。在2020年年度QS世界大学就业竞争力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位列全球第35位。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生物医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蒋立妃就是国际联合学院首届毕业生中的代表,她在申请季收获了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等8个国际名校的全奖博士offer。联合学院的沉浸式英语教学模式让蒋立妃习惯于英语环境并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而浙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本科生交流项目则打开了她从事海外科研工作的思路。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和世界担当的一流人才,浙江大学建成2个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学院及国际联合商学院,开创了“以我为主、高水平、一对多”的、融合中西优势的高水平国际化培养新模式,建成了适应高水平合作办学的国际化校园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国内国际学生兼有、本硕博层次齐全的办学格局,首届毕业生国内外高校深造率达95.6%。国际联合学院除此之外,学校立足学生全球竞争力培养和学校国际声誉建设,开展高质量对外交流,支持优秀博士生赴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名师;开拓国际化教学项目,深化“全英文”课程建设,一个专业至少有1 门海外教师主导的全英文课程;支持国际组织精英班等国际化教学项目建设,建立“一带一路”特色国际学生项目,打造全英文的创新创业与全球领导力国际硕士、临床医学本科、中国学硕士等品牌项目;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启动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脚步追随目光,眼界决定格局。浙大学子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追志逐梦,也在世界的天南地北扬帆破浪。育现代化的人、为现代化育人。浙江大学将爱国情怀、创新精神、世界眼光相结合,深刻践行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使命。未来,也将以更加发展的眼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理念培育新人,让充满创造力的各路“新人才”,去拥抱新时代,去担当新使命,去为新时代凝聚改革发展的新动能、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奇迹”。文字记者:周伊晨

是问穷也

浙江大学五大王牌专业,个个实力顶尖,发展前景好,考上是金饭碗

在1998年曾经从浙江大学分离出去的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回归浙大母体,共同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此后浙江大学重新成为综合大学,迎来了浙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期。2007年恢复了航空航天学院,2012年成立了海洋学院,如今该校逐渐成长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全国“学科最齐全”、“创业率最高”的大学,全校有本科专业141个,在校生53673人,两院院士41人。那浙江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好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浙江大学五大王牌专业,个个实力顶尖,发展前景好,考上是金饭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并列排在全国第一,学科实力雄厚,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目前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都签约于世界顶级企业、国防军工单位、国家重点机关和著名民营企业单位,就业形势良好。软件工程IT行业作为现在就业率最高,也是薪资最高的行业,自然不少人想要报考。而软件工程作为IT中最热门的专业,更是需求最大的行业,自然赢得不少人的青睐。软件工程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目前软件学院在杭州和宁波两地办学,杭州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宁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近几年在信息领域专业中的发展成效尤为突出,其在智能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非线性系统及其控制、生物信息学等研究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与该专业相关联的职业无非就是两大块,一块是部队的相关领域,一块是民用企事业单位。从整体上来说这两块领域都在迅速发展,特别是军队中制导与控制技术的发展更是迅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毕业生就业形势应该越来越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浙江大学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评估A+的全国唯一高校,足以显示浙大在信息科学方面的综合实力。浙大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80%以上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就业率100%。光学工程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表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的理论基础——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主干学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铸造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揭示了光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浙江大学最重要的优势学科之一,1952年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并为我国“两弹”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拥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60所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2018教育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浙江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此次评估中,浙江大学的临床医学获得A+,与上海交通大学并列全国第一,甚至超过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可以说进步神速。浙大临床医学学科创建于1912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附属医院中有四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力不俗。对于以上的介绍,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半生緣

全景直击!浙江大学2018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丨新时代教育

勤学砺志,守正明德求是崇真,抱诚守信慎思笃行,知行合一开物前民,树我邦国声声铿锵誓言,表达共筑求是创新之梦的坚定决心!9月14日晚浙江大学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举行,全体研究生集体宣誓,共同开启人生的新阶段。校党委书记邹晓东,校长吴朝晖,副校长严建华、何莲珍,两院院士杨文采、朱诗尧、杨德仁、朱利中,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徐岱、史晋川等出席典礼,并为2018级研究生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郑强主持。除紫金港校区主会场之外,典礼还在玉泉校区、舟山校区和宁波校区设分会场,同步进行视频直播。开学典礼上,校长吴朝晖院士作了题为《为未来创新而研究》的讲话。他寄语新生,恰逢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大学并校发展20周年,全国教育大会开启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征程,同学们会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与研究体验。作为浙大研究生,大家需要高标定位,进一步培育学者品质、彰显研究精神、厚植创新基因。他与同学们分享关于思维方法与创新研究的体会,鼓励同学们坚持卓越思维,在一流引领中提升研究水准,成为学校卓越研究生教育品牌、创新生态系统的积极营造者。坚持开放思维,在包容共享中开拓研究视野,成为学校开源文化、开环教育体系、全球开放发展战略的有力践行者。坚持实践思维,在交叉会聚中创新研究范式,成为学校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转型的先行探索者。坚持整体思维,在联动协同中凝聚研究力量,成为学校科教融合、产研结合的坚定推行者。他激励新生,要为未来创新而奋斗,在创新的时代、在创新的国度、在创新的大学写好求是学子的“奋进之笔”。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分别寄语新生,表达自己对新生的祝福和希冀。杨文采院士勉励新生,在研究生阶段在大脑中建立起科学思考的指令库,并与本科阶段建立起的知识库互动,不断产生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杨德仁院士说,科学研究的灵魂是求是创新,他希望新生勇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取得创新的成果。朱诗尧院士表示,自己会做好本职工作,把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带领同学们走进科学的殿堂。朱利中院士勉励新生不忘初心,为浙大双一流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田正平教授以“求索、思考、创新”鼓励新生,要保持好奇心,不盲从,不跟风,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作。徐岱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优秀”的定义,鼓励同学们发展各项能力,志存高远。史晋川教授祝福同学们在浙江大学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和有成就的乐知者。典礼对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2017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进行了表彰。管理学院汪蕾团队等10个导学团队获评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人文学院胡可先团队等10个导学团队获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提名奖。哲学学科张波波的《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理想国》第一卷研究》等7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7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张丹阳的《论唐代教坊考论》等28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浙江大学2017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第八届“五好”导学团队主导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阳永荣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鼓励学生坚定学术人生信念和志向,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脚踏实地走好成才之路。他表示,作为浙江大学教师,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奉献一生。典礼上,竺可桢老校长的西迁日记、林俊德院士优秀事迹、抗击H7N9等浙大故事被一一讲述,新生们在师生们的动情演绎中,感受传承百廿又一年的求是血脉,体悟浙大人的忠诚担当。当星星点点光亮汇聚成璀璨星河,当“大不自多”的歌声响彻夜空,新浙大人激情满怀。电气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崔文康说,“我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保持本科时学校培养和锤炼出的好习惯,不轻言放弃,秉持求是精神,敢于创新。”“虽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但也觉得更应该勤学慎思、毫不懈怠。希望可以用最美好的时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学有所成。”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18级传播学博士生李如冰说。摄影:卢绍庆丨浙江大学学生传媒协会 蛋挞、孔小峰丨杨萝萝丨浙江大学微讯社 胡沛然、谢琦蔚修图:浙江大学微讯社 卢亦泰、徐媛文案:周亦颖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施维凯

王其无它

浙江大学研究生准毕业生返校报到后就毕业!

4月26日,浙江大学迎来第一批返校学生——2020届春季毕业研究生。之后,该校各年级学生将分批返校。当天,在浙大玉泉校区门口,毕业生们需出示浙大蓝码通行证,经过测温、消毒后才能进入校园。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开学即重逢,但对毕业生而言,这次开学是一场仓促的告别。浙大日前发布通知,4月26日-30日为2020年浙江大学春季毕业研究生办理离校手续的时间。为了让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此前浙大39个培养单位的2293名研究生参与了线上答辩。

不能

璀璨星光,照亮梦想!浙江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精彩回顾

当星星点点的灯光在观众席亮起当猎猎院旗高高扬起一万余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将开启全新的生活9月8日晚浙江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并同时在玉泉校区、舟山校区和宁波校区设分会场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直播校党委书记任少波、校长吴朝晖院士,校领导郑强、严建华、罗建红,两院院士岑可法、宫先仪、郑树森、朱位秋、杨文采,文科资深教授姚先国、史晋川、倪梁康出席开学典礼并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为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颁发证书。校党委副书记郑强宣读《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表彰决定》,副校长严建华主持开学典礼。校党委副书记邬小撑在玉泉校区与同学们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舟山校区和宁波校区也设立了分会场,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直播。玉泉校区分会场舟山校区分会场宁波校区分会场吴朝晖向新生们表示欢迎和祝贺,并作题为《争做具有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的学者》的讲话。他指出,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功立业,将在卓越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中成就自己。他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同学们的期待,希望同学们在扎根铸魂中展现学者风范,在启真崇善中彰显学者本色,在开源奋进中提升学者气度。他勉励同学们,在学生与学者的角色切换中培育学者品质,争做具有新时代求是创新精神的学者。01:59师长的希冀是砥砺前行的动力前辈的教诲是行进路上的春风一句句寄语,一声声期盼诉不完的是祝福道不尽的是深情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分别寄语新生,表达自己对新生的祝福和希冀。岑可法院士勉励新生要热爱祖国、热爱浙江大学、热爱所学专业,用学到的本领为祖国服务。宫先仪院士希望同学们把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兴趣变为驱动力,在困难中鞭策自己。郑树森院士鼓励同学们选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忘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朱位秋院士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学校的各类资源,努力增长知识、树立良好学风。杨文采院士通过分享阅读论文的经历,告诫同学们不要做专业领域内的参观者,应该要敢于攻坚克难,寻找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姚先国教授鼓励同学们培养问题意识,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解决中国发展难题。史晋川教授用“圣功宏伟,乐之者察之”寄语同学们用极大的热情探索世界,在毕业时成为优秀的探索者。倪梁康教授鼓励新生们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祝愿新生学有所得、思有所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仙辉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表示,浙江大学的求是学风培养了他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学习经历,勉励新生,要培养兴趣、勤于做事,为学业发展和未来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锤炼品质;要学会思考、勇于实践,通过实验和训练提升能力,培养出色的独立科研能力;要坚定信念、执着坚守,脚踏实地、把握当下,不断提升各方面能力。这个夜晚我们大声宣告将用理想、用热血、用情怀为浙大、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勤学砺志,守正明德;求是崇真,抱诚守信;慎思笃行,知行合一;开物前民,树我邦国。”铮铮誓言响彻紫金港的夜空。新生们用铿锵有力的方式,抒发内心昂扬斗志。典礼现场,浙江大学文军西征的壮丽史诗、校友林俊德、程开甲、高铭暄、叶培建等人的先进事迹等都被一一讲述,给予新生们树立远大志向、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传递浙大学子拳拳爱国之情,奏响新时代奋进的凯歌。星光汇聚,编织璀璨梦想歌声嘹亮,唱出豪情万丈千言万语在此刻汇聚成“浙大,我爱你”巍巍浙大,薪火相传迈向人生新阶段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浙大也祝愿你们早日成为自己的“灿烂星辰”!文字来源:周亦颖丨浙江大学微讯社 施亨妮摄影:卢绍庆丨高兴就好 蛋挞 孔小峰丨杨萝萝丨浙大微讯社 胡宇达 葛欣然 李梦洁 邹烨丨王浩宇丨胡玥琪丨胡文琳丨刘振江修图:高兴就好 魏志翔丨浙大微讯社 叶童未来 郑舒怡视频摄制:浙大微讯社 於怿丰 今日编辑:佳乐丨施亨妮责任编辑:金云云

在校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十大高校,培养质量该如何提高?

冷丝自媒体原创,拒绝转载!文|刘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国内排名靠前的一流大学,同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高校,10所高校研究生在校人数均在2万人以上,每年招收各类研究生人数在5000-10000人之间,体量巨大,这恐怕也是全世界少有的现象。招收研究生人数最多的10所高校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南大学。这些高校招收研究生的情况大致如下表:10所高校研究生招生情况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是国家的大事,也是社会各界和学生所在家庭的大事,各方当然高度重视,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特指这10所高校,而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通病。其一,在校研究生问题意识较差,科研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不足。在对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很多教学研究人员发现,70%以上的研究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升转化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这严重妨碍了他们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川大学研究生教学楼研究生既是学生又是从事研究的人,他们既要学习又要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所创造和创新。一些研究生缺乏主动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即使一些研究生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在科研时往往创新性不够,不能提出新观点,也不敢批判他人的不合理观点,也不能掌握科学的科研方法,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学术研究,并转化成科研成果。还有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也不是很多。其二,在校研究生在重要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较少,发表论文质量不高。当然,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管理问题较多,不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是正常的事,但是,研究生不能写出并在期刊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含量论文,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楼研究生的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研究生在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少,据调查,仅仅3%的学生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97%的论文发表刊物的层次较低,并且存在着一些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些问题都妨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及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成为目前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弱,不只表现在学术论文的数量较少,更主要表现在学术论文的质量差距较大。其三,大多数研究生并未参与导师的科研计划和项目。参与纵向课题的机会较少,尤其是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更是少之又少。研究生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是依据导师的思路研究,导致他们形成一种依赖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因此比较薄弱。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雕塑同时,研究生跟随导师参与学术交流太少。学术交流以其开放性、研讨性、创新性等特点,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因为费用、学术交流经验以及会议所提交的论文质量等原因,10%左右的研究生参加国家级的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积极性和交流层次不高,可能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而不愿参加,当然也与现在部分学术会议质量不高有关。但是,无论如何,研究生要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学术交流可以促进研究生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交流,它是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其四,最关键的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较多问题。研究生管理机构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调查分析,他们发现78%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中南大学教学楼一是论文选题盲目求新,忽视了针对性和可行性,造成自身学术能力的局限性。二是论文选题不能体现学术前沿性和研究方向的前瞻性。三是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缺乏基本研究方法。四是论文的逻辑构架和引用有关观点和资料证明都缺少必要的介绍和说明。五是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抄袭、剽窃的行为。面对国家研究生扩超的需求和政策支持,当前,各个高校恐怕还是先得解决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这才是发展之道。敬告|刘冷丝所有文章首发『』,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首发媒体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青青之麦

全景直击!浙江大学2018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丨新时代@教育

勤学砺志,守正明德求是崇真,抱诚守信慎思笃行,知行合一开物前民,树我邦国声声铿锵誓言表达共筑求是创新之梦的坚定决心9月14日晚浙江大学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举行全体研究生集体宣誓共同开启人生的新阶段校党委书记邹晓东,校长吴朝晖,副校长严建华、何莲珍,两院院士杨文采、朱诗尧、杨德仁、朱利中,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徐岱、史晋川等出席典礼,并为2018级研究生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郑强主持。除紫金港校区主会场之外,典礼还在玉泉校区、舟山校区和宁波校区设分会场,同步进行视频直播。开学典礼上,校长吴朝晖院士作了题为《为未来创新而研究》的讲话。他寄语新生,恰逢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大学并校发展20周年,全国教育大会开启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征程,同学们会拥有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与研究体验。作为浙大研究生,大家需要高标定位,进一步培育学者品质、彰显研究精神、厚植创新基因。他与同学们分享关于思维方法与创新研究的体会,鼓励同学们坚持卓越思维,在一流引领中提升研究水准,成为学校卓越研究生教育品牌、创新生态系统的积极营造者。坚持开放思维,在包容共享中开拓研究视野,成为学校开源文化、开环教育体系、全球开放发展战略的有力践行者。坚持实践思维,在交叉会聚中创新研究范式,成为学校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转型的先行探索者。坚持整体思维,在联动协同中凝聚研究力量,成为学校科教融合、产研结合的坚定推行者。他激励新生,要为未来创新而奋斗,在创新的时代、在创新的国度、在创新的大学写好求是学子的“奋进之笔”。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分别寄语新生,表达自己对新生的祝福和希冀。杨文采院士勉励新生,在研究生阶段在大脑中建立起科学思考的指令库,并与本科阶段建立起的知识库互动,不断产生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杨德仁院士说,科学研究的灵魂是求是创新,他希望新生勇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取得创新的成果。朱诗尧院士表示,自己会做好本职工作,把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带领同学们走进科学的殿堂。朱利中教授勉励新生不忘初心,为浙大双一流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田正平教授以“求索、思考、创新”鼓励新生,要保持好奇心,不盲从,不跟风,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作。徐岱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优秀”的定义,鼓励同学们发展各项能力,志存高远。史晋川教授祝福同学们在浙江大学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和有成就的乐知者。典礼对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2017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进行了表彰。管理学院汪蕾团队等10个导学团队获评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人文学院胡可先团队等10个导学团队获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提名奖。哲学学科张波波的《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理想国》第一卷研究》等7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7年浙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张丹阳的《论唐代教坊考论》等28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浙江大学2017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第八届“五好”导学团队主导师、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阳永荣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鼓励学生坚定学术人生信念和志向,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脚踏实地走好成才之路。他表示,作为浙江大学教师,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奉献一生。典礼上,竺可桢老校长的西迁日记、林俊德院士优秀事迹、抗击H7N9等浙大故事被一一讲述,新生们在师生们的动情演绎中,感受传承百廿又一年的求是血脉,体悟浙大人的忠诚担当。00:06当星星点点光亮汇聚成璀璨星河,当“大不自多”的歌声响彻夜空,新浙大人激情满怀。电气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崔文康说,“我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保持本科时学校培养和锤炼出的好习惯,不轻言放弃,秉持求是精神,敢于创新。”“虽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但也觉得更应该勤学慎思、毫不懈怠。希望可以用最美好的时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学有所成。”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18级传播学博士生李如冰说。摄影:卢绍庆丨浙江大学学生传媒协会 蛋挞、孔小峰丨杨萝萝丨浙江大学微讯社 胡沛然、谢琦蔚修图:浙江大学微讯社 卢亦泰、徐媛文案:周亦颖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李紫月、叶鑫责任编辑: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