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生,因无法在任何一个全球性期刊上成功发布一篇论文,而拿不到毕业证,怎么办?这里的“浙江大学学生”可不是指的普通本科学生,甚至也不是硕士研究生,而是专门指的那些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对本校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博士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作为硬性条件,让多少博士在读人员脑袋疼痛、生理失调、心里烦躁!下面是几所国内知名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条件:①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②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③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④武汉大学,1篇权威期刊或2篇北大核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不能满足条件,博士研究生是很难毕业的!我们来特别关注一下浙江大学对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了解一下难度究竟又多大?浙江大学要求博士研究生毕业,必须有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那么“SCI 文章”又是一个什么东西呢?SCI也即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英文缩写,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它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就有900万条,能够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又是一个什么玩意?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此文献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美国人操纵的论文评价体系标准!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什么要特别强调“SCI 文章”呢?这主要取决于SCI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2、SCI论文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 3、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也是论文考核与评论的重要指标。 4、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科研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浙江大学积极引入国际性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体系标准,既是努力融入学术全球化的体现,又是对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严格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适应全球化的人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已经是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的国家之一,其中科研学术论文一项也不能老是甘居人后,尤其是作为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这类的论文,学校提出高质量要求,无可厚非!浙江大学要求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必须达到“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是积极融入学术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对于“高精尖”的博士研究生来说并不是过度苛刻了,谁让你是“凤毛麟角”的人才呢?
今天突然在百度热搜榜看到:毕业论文写云吸猫。云吸猫到底是什么,让人一头雾水。小编感觉需要赶紧恶补一下,以免明天打开电脑就跟不上时代节奏和最新革命形势了。结果百度百科也尚未完整收录。其实“云吸猫”作为一个新兴词汇,特指家中没有养猫、在网络上看看别人家养的猫的照片、视频或与猫相关的影视作品来慰藉自己的小心灵,甚至还可能会有演变为“云养猫”等行为。“云吸猫”作为一个网络新兴词最初热起来和传播都来源与网络游戏。其实解释起来挺复杂的,简单的说就是,比如大家都知道网络上的吃鸡游戏,吃鸡游戏的过程就是寻找“鸡”然后杀掉“鸡”的过程。游戏里面躲着对方,不让杀掉,这个行为类似于“躲猫猫”。“躲猫猫”的手游,在PC上实现云玩的话,就称之为“云吸猫”。“云吸猫”说白了就是游戏玩家们的一种精神寄托。所以浙大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云吸猫”是精神“鸦片”也不是不无道理的,有网友质疑“吸猫”是否适合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论文作者王同学回应称。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话题。云吸猫也代表了小众群体的精神状况。精神的荒芜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平庸和堕落,一个人出现精神的空白的时候,各种精神垃圾会蜂拥而至,你会的在一片瓦砾和杂物中变的不知所措。所以一个关乎精神的话题是需要研究的。
“既然没办法成为一名医生,拥有妙手回春的超能力,那我就选择在可触及的医疗器械领域做一点贡献。”7年前,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系2014级博士生陈婷珽在深思熟虑之后,给出了自己“竺老两问”的答案。而现在,已发表19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27.940的她正在申请海外博后项目,希望能够为个性化医疗领域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科研小白的进阶之路高中时,化学是最让她着迷的科目,微观尺度上物质颗粒碰撞导致的形态、颜色、尺寸等方面的变化无不彰显着科学的魔法与艺术。进入大学后,医生成为了她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大一在医院做志愿者时,陈婷珽看到了患者的痛苦挣扎,也目睹了医生的神奇和伟大;大二时,为了照顾遭遇车祸的家人,她长期折返于学校和医院两点之间。“当时我想了很久,化学是我的热爱,帮助患者是我的追求,医疗器械领域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而陈婷珽心中这颗梦想的种子,在遇到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教授计剑后,生根发芽、破土而出。确定目标之后,陈婷珽第一时间搜索了学院老师的研究方向,发现计剑老师的研究所长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毫不犹豫地敲开了这位未来导师的房门,并邀请计剑做她SRTP项目的指导老师。“项目期间,计老师邀请我们去他家作客并介绍他最新的研究工作。面对‘科研小白’的我们,计老师循循善诱,不仅让我们大胆描述自己的科研梦想,还鼓励我们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而正是这次看似天马行空的畅所欲言,激发出陈婷珽心中的科研热情。陈婷珽和金桥老师大三进入实验室后,陈婷珽遇到了科研生涯中的另一位重要导师——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金桥。如果说在科研这条道路上,计剑为陈婷珽指出了朝哪里走,那金桥则手把手教给她如何走得更稳更快。“金老师引导我不断规范自己的研究思路,他会带着我去思考,完成这个课题需要分几步走,每一步需要考虑什么问题、做什么准备,作为初学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本科阶段完成“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后,陈婷珽兴高采烈地去找两位老师要新的研究课题,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老师们要求她沿着同一方向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挖掘更多的可能性。于是,她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诞生了——《新型可降解两性离子基聚合物涂层材料的合成》。在先前研究基础上,她更深入地研究了可降解聚合物涂层的降解行为是怎样的,把它用在生物评价、动物实验和真正用在人体中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不仅研究它的学术可能性,也探索它的现实可行性。”披荆斩棘中高歌前行怀着期待和好奇,陈婷珽步入了博士阶段。入学之初,计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供选择的研究方向,喜欢尝鲜的陈婷珽再次选择挑战自己,挑了实验室最新的研究领域——智能形变材料的优化设计及其在个性化医疗领域的应用。“计老师很会带学生,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去做什么、怎么做,而是会引导着我们一步步探索到正确的方向。”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导师的引导下,陈婷珽尝试着在探寻形状记忆材料和个性化医疗器械的结合点。“当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这个领域有什么新发现,看到大概300篇的时候,我才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逐步凝练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在这块实验室还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没有师兄师姐手把手带的陈婷珽只有一边搭建实验平台、熟悉实验器材,一边“刷”文献,掌握常用实验方法、了解最新研究进展。TOC压缩在这个领域,陈婷珽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将材料形变信息从材料中分离出来,实现材料形状的按需调控。不懈钻研之后,她利用光的时空可控性对材料进行模块化处理,实现了材料形变和形变过程的原位调控。博士阶段的陈婷珽拒绝“闭门造车”,喜欢在与人交流中学习。2017年5月和9月前往葡萄牙和德国参加国际会议,分别作时长15分钟的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获 Bayreuth Polymer Symposium 2017 会议最佳墙报奖。在去年和今年的暑假两次应邀前往德国拜罗伊特大学,交流静电纺丝和3D打印方面的技术和研究。而博士三年级,作为一对一志愿者接待诺贝尔奖得主Jean-Marie Lehn教授的经历也让她印象深刻。“他是一个非常open的人,不仅乐于跟后辈交流,还鼓励年轻人大胆表达不一样的观点。被深深折服的我,我希望自己也成为同样开放包容的人。”而在聊到陈婷珽的研究方向时,Jean-Marie Lehn告诉这个科研新人——这个领域发展到现在是一个极致的状态,作为一个新人,你不能再按照他们的思路做下去,而应该思考他们的逻辑存在什么样的缺陷,能否在这个领域给出新的观点、发掘新问题。这句话让陈婷珽回味至今,也让她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虽然做研究的节奏非常紧凑,但我还是坚持每天安排出一段空余时间去反思自己做了什么,去明确接下来的方向。”与诺奖合影丰硕成果背后的秘密“智能形变材料的时空调控”是陈婷珽在博士阶段的主要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她不仅首次获得了具有“私人订制”特点的三维形变材料,开创脉冲响应模式,实现了基于材料的二进制显示;还首次实现了材料形变速率的大范围连续按需调控,扩大了形变速率的调控范围。“科研不可与外界隔离,否则再高端的成果也只能是供人观赏的展品,而不可以应用于人类实际。”陈婷珽认为,如果仅仅将科研灵感和工作思路局限于自身的苦思冥想,那么结果也常常是单一的、固化的。所以她喜欢在交流中明确什么是真正被需求的,并想方设法通过科学研究给出解决办法。与Greiner教授在德国合影常常跟着计老师跟医生交流的她发现,目前大部分植入器械都由医生来操纵,并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这种形状记忆材料一旦植入,我们就无法再对其进行按需调控。于是她想,我们能否制作一种本身不携带形变信息、但是可以通过外界刺激来调节其形状的材料,也正是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她在Materials horizons上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解决了医疗器械领域标准化的器件制备和病人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课题组合影截至目前,陈婷珽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35.081。在涉足这一领域短短几年就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她认为,善于合作是一个法宝。虽然课题组成员之间的研究方向有不小差别,但每次的组会,陈婷珽都积极参加,即使是跟自己研究方向完全不同的课题,她也保持关注。“一个人遇到问题常常会钻牛角尖,但旁观者常常能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研究学习到在自己研究中接触不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这也是一种快速学习的渠道。”做实验在大部分时间里,陈婷珽同时会进行好几个实验。“基本上我不太有闲着无聊、单纯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在金桥的带领下,陈婷珽掌握了一套高效的实验方法——将实验模块化,尽可能更多地把零碎化的实验穿插在零碎化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节省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降低没有必要的时间消耗。“这种高效的工作方法也让这个姑娘有更多的思考和休息时间,更精力充沛地投入所热爱的科学研究。将在明年博士毕业的她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继续深造。“我最希望能够申请到一个欧洲的博士后位置,那里自由的学术氛围让我非常向往。”陈婷珽说。文字作者:马宇丹 储诗淇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张佳楠责任编辑:江宁宁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硕士论文研究董明珠“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网友:马上读11月18日消息,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权力失衡;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文章还分析了董明珠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称董明珠倾向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文章称,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 自恋可能弊大于利。网友评论延伸阅读看到这些奇葩论文,我怀疑自己上了个假大学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严肃的学术论文,没想到还可以这么逗。云吸猫可以是一门学问,蟋蟀的战斗力值得深入探讨,甚至连银行行长的面相都可以拿来研究,网友云里雾里,只好冠之以“奇葩论文”。此前,几篇奇葩论文曾在网络流传:《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初听题目,不少人还以为是哪里冒出来的三流山寨论文,但其实,这些论文都是国内顶尖名校出产的。翻开论文背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硕士,《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师,《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的教授。奇葩论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搜一搜近些年被网友调侃的论文,才发现原来学术论文这么接地气:《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奇葩论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这篇《猫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谁跳得更远》,可是拿过搞笑诺贝尔奖的。学术论文有其严谨的操作流程,那么,这些网友口中的奇葩论文,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第一,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都是从选题开始的。浙江大学硕士王畅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据悉选题跟作者和导师的喜好有关,因为王畅吸猫,导师养猫又吸猫,这个选题在开题时就经过了专业老师的认可。这跟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关系,据王畅解释,他们学院比较自由和多元,不会框住学生去写老旧沉闷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讨论价值的都可以写,“星座”、“同人文”、“耽美”这些,全都有相关的论文。第二,学术研究要站得住、立得稳、证得清,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陈天嘉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陈天嘉告诉周刊君,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挖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再辅助田野考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的斗蟋蟀比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专职教师的介绍页面上,还可以找到他在蟋蟀方面的研究证据——“以动物行为学重构了中国传统斗蟋活动中的争斗知识”,“第十三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中国传统蟋蟀谱研究》)”。第三,学术研究还要兼顾前沿发展,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南开大学教授李建标是《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诉周刊君说,“面部宽高比论文属于生理、行为和神经科学范畴,现在决策科学研究已从行为层面深入到神经层面,算是前沿研究。”这样的研究李建标十几年前就想做,但当时互联网没有现在发达,开放度也没有现在高,想找个照片也找不到。现在,李建标可以方便地收集几千张照片,用软件处理面部宽高比的数据,“实际上,我们是做了一个系列,包括行长的、市长市委书记的、公安局长的,等等。”这些学术论文严肃是真的,奇葩也是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首先,奇葩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陈天嘉跟周刊君探讨价值意义时说,今天当人们在谈论一件事情的价值意义时,更多的是与创收相关,而忽略了学术本身的价值。他以研究的蟋蟀为例,如何认识这个昆虫,把这件事弄清楚,本身就是它的价值。求知,是陈天嘉认为的研究目的,“我们团队做的科学史研究本身就比较小众,见不到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也基本没有国家科研基金的项目资助,完全是学者的兴趣使然。”其次,这些论文被认为无意义,本身也就值得细细玩味。现实中,这些论文免不了被打上“奇葩”的标签,吃瓜群众也养成了冷嘲热讽的习惯。所谓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畅觉得,吃瓜群众觉得这种话题毫无意义,只是因为没有用一种陌生化的学术眼光去感知它。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跟周刊君谈到这种社会风气时表示:“对学术论文最有评论资格的应该是本专业、本学科的人,而不是什么吃瓜群众。”再者,若说奇葩论文无意义,那么不奇葩的论文就有价值了?试着扪心自问,眼下有多少论文都是速成品呢。《劳动报》做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速成的论文无非东抄西摘,冷饭热炒,新现象是不会去研究的,不好复制嘛。反观王畅的这篇云吸猫论文,据悉因为新现象比较难把握,写的过程也就比较艰难,不过最终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在盲审的时候拿了全“优”。另外,中国高校论文洗稿、代写一直都在上演。央视此前曾曝光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算,4688单一年能产生近1亿左右的流水。奇葩论文以前有,现在有,以后当然也会有,奇葩论文这条路没有堵的必要。陈天嘉跟周刊君表示,这个问题从追求学术自由的角度不应该过于武断,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学术研究应当鼓励自由探索。回顾历史,打破常规的研究,也伴生了一些超经验的“奇葩怪题”,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不都是奇葩么?李建标说:“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
浙江大学对学生的管理严格是客观存在的,我想这也就是浙大的魅力所在吧,一所大学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专业和学术能力进行把关的话,那这所大学是没有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的。在刚刚发布的国家三大奖项中,浙江大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清华大学,我想如果浙江大学没有严格的学术要求的话,也很难有这种氛围去促进这些科学工作者们多出成果。对于你所说的没有在全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话就无法毕业,我想针对的应该是研究生,而不是普通的本科生,在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颁发管理细则中,也有关于论文的明确规定,就是全球性期刊发表论文。是在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上的B以上刊物都可以,作者署名一定要是第一或者第二,如果是第二的话,第一名应该是自己的研究生导师。除了论文之外,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学术专著可以替代。所以,我认为浙江大学虽然对研究生的管理非常严格,但是管理的初衷并不是让你毕不了业,而是严格的执行研究生的毕业标准。我想只要有能力考上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同学,只要认真地听从导师的指导,出一点成果,写一篇论文,应该不是什么不可能吧?虽然压力很大,但如果都毕不了业,那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岂不是失败的?因此你这个肯定是个案,更多的原因应该在于你自己。当务之急,你应该是去和导师进行沟通,哪怕是推迟毕业,也要找到自己研究的方向和科研成果的突破点,导师手上一般都有很多的项目,稍微给你指点一个方向,可能就是一篇优秀的论文,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个人努力是必须的,不能说考上的研究生就悠哉悠哉的等着毕业。
北京晚报消息 11月18日消息,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权力失衡;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文章还分析了董明珠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称董明珠倾向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文章称,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 自恋可能弊大于利。网友评论延伸阅读看到这些奇葩论文,我怀疑自己上了个假大学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严肃的学术论文,没想到还可以这么逗。云吸猫可以是一门学问,蟋蟀的战斗力值得深入探讨,甚至连银行行长的面相都可以拿来研究,网友云里雾里,只好冠之以“奇葩论文”。此前,几篇奇葩论文曾在网络流传:《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初听题目,不少人还以为是哪里冒出来的三流山寨论文,但其实,这些论文都是国内顶尖名校出产的。翻开论文背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硕士,《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师,《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的教授。奇葩论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搜一搜近些年被网友调侃的论文,才发现原来学术论文这么接地气:《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奇葩论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这篇《猫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谁跳得更远》,可是拿过搞笑诺贝尔奖的。学术论文有其严谨的操作流程,那么,这些网友口中的奇葩论文,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第一,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都是从选题开始的。浙江大学硕士王畅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据悉选题跟作者和导师的喜好有关,因为王畅吸猫,导师养猫又吸猫,这个选题在开题时就经过了专业老师的认可。这跟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关系,据王畅解释,他们学院比较自由和多元,不会框住学生去写老旧沉闷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讨论价值的都可以写,“星座”、“同人文”、“耽美”这些,全都有相关的论文。第二,学术研究要站得住、立得稳、证得清,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陈天嘉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陈天嘉告诉周刊君,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挖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再辅助田野考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的斗蟋蟀比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专职教师的介绍页面上,还可以找到他在蟋蟀方面的研究证据——“以动物行为学重构了中国传统斗蟋活动中的争斗知识”,“第十三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中国传统蟋蟀谱研究》)”。第三,学术研究还要兼顾前沿发展,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南开大学教授李建标是《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诉周刊君说,“面部宽高比论文属于生理、行为和神经科学范畴,现在决策科学研究已从行为层面深入到神经层面,算是前沿研究。”这样的研究李建标十几年前就想做,但当时互联网没有现在发达,开放度也没有现在高,想找个照片也找不到。现在,李建标可以方便地收集几千张照片,用软件处理面部宽高比的数据,“实际上,我们是做了一个系列,包括行长的、市长市委书记的、公安局长的,等等。”这些学术论文严肃是真的,奇葩也是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首先,奇葩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陈天嘉跟周刊君探讨价值意义时说,今天当人们在谈论一件事情的价值意义时,更多的是与创收相关,而忽略了学术本身的价值。他以研究的蟋蟀为例,如何认识这个昆虫,把这件事弄清楚,本身就是它的价值。求知,是陈天嘉认为的研究目的,“我们团队做的科学史研究本身就比较小众,见不到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也基本没有国家科研基金的项目资助,完全是学者的兴趣使然。”其次,这些论文被认为无意义,本身也就值得细细玩味。现实中,这些论文免不了被打上“奇葩”的标签,吃瓜群众也养成了冷嘲热讽的习惯。所谓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畅觉得,吃瓜群众觉得这种话题毫无意义,只是因为没有用一种陌生化的学术眼光去感知它。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跟周刊君谈到这种社会风气时表示:“对学术论文最有评论资格的应该是本专业、本学科的人,而不是什么吃瓜群众。”再者,若说奇葩论文无意义,那么不奇葩的论文就有价值了?试着扪心自问,眼下有多少论文都是速成品呢。《劳动报》做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速成的论文无非东抄西摘,冷饭热炒,新现象是不会去研究的,不好复制嘛。反观王畅的这篇云吸猫论文,据悉因为新现象比较难把握,写的过程也就比较艰难,不过最终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在盲审的时候拿了全“优”。另外,中国高校论文洗稿、代写一直都在上演。央视此前曾曝光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算,4688单一年能产生近1亿左右的流水。奇葩论文以前有,现在有,以后当然也会有,奇葩论文这条路没有堵的必要。陈天嘉跟周刊君表示,这个问题从追求学术自由的角度不应该过于武断,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学术研究应当鼓励自由探索。回顾历史,打破常规的研究,也伴生了一些超经验的“奇葩怪题”,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不都是奇葩么?李建标说:“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
资料图如果要问今年毕业生的毕业季关键词,“论文查重”一定是其中之一。社交媒体上,关于论文重复率要求降低的吐槽天天都有。据媒体报道,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重复率要求从以前的30%以内下降到20%,有的学校甚至降到了8%。如果重复率过不了关,论文就进入不了答辩环节。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楼艳看来,学术规范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术规范是诚信底线,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时代就应该牢牢树立底线思维,具有“红线”意识。。“查重的目的,也是在学生中建立纪律观念和规则意识,教育学生要敬畏规则,遵守制度。”楼艳说。不过,查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查重本身,解决不了学术不规范问题。有技术,就有规避技术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且,并不能简单认为重复率越低,论文就一定越好。“有些论文需要对他人文章观点进行引用,只要标明出处,引用恰当,我们就认为它符合学术规范;如果引文内容不恰当,即便只有10%的重复率,也是不应该有的。”储朝晖强调,人不能被技术框死,要用更加专业的方式来判断论文质量。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副处长刘有恃认为,查重报告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判断工具,不过,低重复率不能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唯一检验标准。“我校要求各院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重复率要求,大部分院系小于10%,也有的定在15%、20%,还有学院由导师根据论文查重数据审核判断。”他表示,在论文质量方面,相比结果管理,更应重视科学的过程管理,建立从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论文评优等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观念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有效促进和保障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确实,提高育人质量,重点不仅在于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审核,还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的学业管理。学风建设,也不在于毕业突击,而在于平时的潜移默化。“大学应该要长期常规性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体系。”储朝晖说。楼艳也表示,学术规范训练是常态化的,要贯穿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比如,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人文学院就会专门安排“坚守学术规范”的报告,对学生的学术研究提出要求;前不久,人文学院还组织了第一届“学风特优班”暨“志学奖”评选活动。刘有恃告诉记者,相信“严出”将是高校长期存在的“新常态”。“要切实增强在校学生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要在大学期间虚度光阴,错失成长良机。”(原标题《毕业论文查重要求更严格 专家:学风建设,功夫也应下在平时》。编辑郑梦莹)
“既然我已经选择了现在的专业,就要将它奋斗到底!”她喜爱数学,却因为高考失利,选择了化学。若是其他的学生,可能会想尽办法重新选择专业,亦或是颓废,但是她既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热爱,也没有抗拒学习化学。她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 ,又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2017级硕士生,在2年读研期间,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篇,申请了3项中国发明专利和3项国际发明专利。她叫连小梅。她不是清北学子,但是却依然优秀,参加了华为中央硬件工程院的实习,参与了华为内部的三个研究项目,获评优秀实习生,能够得到华为的肯定,实属不易。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很多有分量的会议,比如:中国材料大会、中国化学会第31届年会和浙大-拜罗伊特双边交流会等等。在今年,她又从众多学霸中赢得了竺可桢奖学金。连小梅的论文被国际顶级期刊ANGEW编辑评为TOP10%且受邀成为封面论文,这些骄人的成绩,只是她努力付出的回报而已。或许,每一个人的成功道路不同,但是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地方。“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可以说,我在数学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吧。”曾经的高考,对于连小梅来说并不成功,她是在家人的劝说下选择了具有较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成为了湖南大学的学子,忍痛割爱与热爱的数学擦肩而过。不过,无论选择哪所大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她都无法割舍热爱的数学,在大学,她主动加入了学校与数学相关的社团,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的比赛。进入湖南大学,她没有安于现状,更没有感叹人生,而是再次扬帆起航,向科研学术发起了冲锋。皇天不负有心人,连小梅在所学专业上,最终取得了成绩,经历了几年的学习,她觉得数学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甚至成功与数学有着莫大的关系,她认为学科的交叉应用,能够更好地发挥特长。不安于现状的学生,未来永远充满了无限可能。至于华为的实习经历,也给连小梅深刻的影响,她在那里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并且经历了企业研发,让她感受到了在校科研与之有着不同之处,为她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在学校做科研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华为的研发更加注重团队的合作,这要求我在关注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团队中其他人的工作,这让我考虑问题时能够打开自己的思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也许会遭遇失败,但是却只是暂时的失败,因为连小梅有足够的勇气去跨越,这个女孩确实不简单。或许,连小梅的成功,也能够为那些在高考之后迷茫的学子或者是对专业上不满地学子,指明努力的方向。
2019年,引起学术圈震动的两件涉及科研诚信的事件,分别是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论文事件和饶毅公开打假武汉大学长江学者事件,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但学术不端事件就此就消停了吗?恐怕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多媒体工具与应用》集中撤稿超三十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来自中国,具体被撤稿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据悉,该期刊给出的原因是被撤稿论文存在图片造假、同行评议造假以及操纵作者身份等一系列问题,如此众多文章,还是同一期刊,这样的撤稿结果让中国大学和机构在国际学术圈出了丑、丢了脸!有调查研究显示,仅2019年中国就超过400篇文章被国际学术期刊撤稿,涉及国家支出的课题经费上亿元,其中5%还是严重地盗发他人论文的恶劣行为。学术不端风气严重性目前大家已经渐渐意识到了,除了对科技创新有损害,还对经济、文化都产生负面影响。但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并没有因为“意识到学术不端不可为”而减少,反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如何遏制学术不端发生,营造良好的科研干事环境,成为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家法律规范上堵住学术不端的漏洞,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惩戒;其次,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监管,科研人员毕竟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有所属的行业协会进行管理,要把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责压实;最后,加强科研人员的引导和激励,让科研人员自觉树立诚信意识,让真正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弄虚作假者无容身之地。这次浙江大学等985高校和华中师范大学等211高校都被因学术不端而撤稿,实实在在给国内学术圈敲响了警钟,科研诚信,常怀在心,学术不端,不容触碰。关注我,了解更多科教资讯!
导读“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吵起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近年来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养猫、“吸猫”还有些群体虽然自己不养猫,但热衷于在网络上“云吸猫”……吸猫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喜爱动作,包括对猫猫亲亲抱抱甚至忍不住使劲儿嗅等。“云吸猫”这一概念,即通过观看网络上有关猫的图片和视频等满足吸猫的欲望。“相信我们总会有猫的”、“别看有些人表面光鲜,其实背地里连只猫都没有!”……这些流行于网络的调侃无不折射着“吸猫”文化的盛行。但是你知道吗?已经有人把“吸猫”写成毕业论文了,而最后的结论竟然是……浙大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作者:云吸猫是精神鸦片近日,浙江大学一位传播学硕士以“吸猫”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做了一番研究。文中提出了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吸猫”为“精神鸦片”,引发了网友热议。这篇王同学的论文所关注的吸猫正是“云吸猫”这一赛博空间内让人费解的现象。02:45视频丨浙大硕士“吸猫”毕业论文引关注,作者:“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王同学的论文题为《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据文汇报报道,这篇论文共有62页,主要分为绪论、“ 吸猫成迷是偶然现象吗?”、“吸猫迷群:数字部落中的游牧猎手”、 "乌托邦神话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吸猫迷群的身份认同”等章节。王同学在论文摘要里写到:本文将吸猫纳入亚文化研究视野,采用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吸猫迷群的亚文化特征对吸猫现象流行的原因进行推测性阐释,并由吸猫现象出发分析了当下赛博空间内青年亚文化形式的新形态和趋势。论文的结论中提到,吸猫文化的背后是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无力感和精神虚无,是文化上缺乏真正符合当代中国青年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并提醒道,这种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心态的盛行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世界的终结不是一声啜泣,而是一声“喵”。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炸锅了……不过,也有人觉得对猫真的没有抵抗力……还有人指出,“云”才是论文重点吧!关注点跑偏了!作者回应: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对此,有网友质疑“吸猫”是否适合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论文作者王同学回应称,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因为喜爱便以此为题。对于有网友质疑,硕士论文写“吸猫”是否合适?结论是否太大了?该同学表示:我们觉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写的,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该同学还表示,其实论文的完成并不是很容易,收集资料很困难,因为之前也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是一片空白,自己也挣扎了很久,因此她找了很多能够解释吸猫现象的理论,所以论文还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阐述。好在通过努力,论文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支持,认为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入手,也能做深入的研究。你会云吸猫吗?硕士论文写吸猫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综合文汇报(ID:wenhuidaily)、新京报我们视频、知网、微博等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