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大宁波研究院首批20个研究团队入驻诔曰

浙大宁波研究院首批20个研究团队入驻

昨天,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首批20个研究团队在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签约入驻。签约的20个团队依托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产业发展需求,涉及高端装备、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方向。这20个研究团队中,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团队有10个。其中的复杂装备智能设计技术团队、智能制造研究团队、大湾区环境岩土工程与基础建设新材料研究团队分别由谭建荣、杨华勇、李焯芬3位院士领衔。此次签约的20个研究团队将分别纳入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先期成立的9个分院。其中,机械分院4个、能源分院4个、光电分院3个、化工分院2个、计算机分院2个、大湾区分院2个、信电分院1个、控制分院1个、食品分院1个。据了解,首席专家谭建荣院士领衔的复杂装备智能设计技术团队,将围绕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开展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精密注塑成型装备等复杂装备设计技术攻关。首席科学家杨华勇院士领衔的智能制造研究团队面向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研究移动重载机器人技术,为“宁波制造”创造新亮点。首席专家李焯芬院士领衔的大湾区环境岩土工程与基础建设新材料研究团队在已有技术成果基础上,与宁波市重要企事业单位联合攻关,重点聚焦宁波大湾区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土工与污染土治理、海岸防护与生态海堤、基础建设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服务。【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高论怨诽

1600亩!浙江大学新建宁波校区

浙江24小时-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王湛 通讯员 蒋炜宁今天,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协议正式签约。同时,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由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5个办学主体共同组成。其中,新建的有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迁建的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转型提升的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要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最终这五个主体全面融合发展成为高水平的浙大宁波校区。目前,宁波划拨鄞州教育中心校园作为浙大宁波校区项目新增用地,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形成浙大宁波校区。新增的校区用于迁建浙大软件学院,并新建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内建设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建成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今天正式揭牌的浙大宁波研究院,将面向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依托浙江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延伸共享共建“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要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3个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同时,还延伸共享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浙江大学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个研究院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领域,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通过“双一流”学科的延伸、辐射和共享,带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学科的同步提升,为其硕博点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带动宁波市相关企业发展,孵化一批宁波高新技术企业。高端装备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技术、大型装备机电液控制技术、高端机械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海洋机电装备技术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面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和系统集成芯片设计及应用、现代光电技术、现代工业控制与智能技术、工业物联与信息安全技术、智能感知计算技术及平台、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及平台、大数据与云计算系统及平台等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新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聚焦高性能聚乙烯成套技术、新型安全高电导率的锂电池电解质技术、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产业化技术、环保型清洁能源技术等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大湾区建设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城市安全、区块链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慧海洋、智能交通等产业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生工食品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针对宁波市海洋生态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重点开展海洋性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健康产品和特殊膳食产品制造、海产品智能化养殖、海产品检测评估等产业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院面向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与宁波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建立研究机构,共同承担重大重点研发项目。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浙江大学宁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等科技孵化资源,快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宁波转移转化。同时,通过浙江大学校友母基金,针对宁波市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浙江大学宁波校区产业化基金,根据校友对浙江大学现有与宁波产业密切联系成果的研判,进行产业扶植基金投入,加快浙江大学优秀研究成果在宁波产业化进程,通过努力,建立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区块链,例如:微电子产业、区块链等。迁建浙大软件学院的同时,发挥软件工程A+学科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引入海外高水平团队,面向互联网+,探索创新泛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软硬件人才联动培养,引领宁波软件产业发展。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结合宁波产业发展需求,力争建设成为浙东高素质工程师培养的摇篮。去年招收28名研究生,今年招收70名研究生。新建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与世界前100或专业前50高校合作,引入和扩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共建研究中心;服务宁波“一带一路”综合示范区建设,立足宁波走向“16+1”。通过整合发展,推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转型提升。持续提升该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加大优势学科专业建充和师资队伍提升力度,调整学院现有的办学规模和结构,在校本科生规模调整到10000人以内。通过共建共享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转型提升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高水平大学。通过联合培养或新增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式,使浙大宁波校区浙江大学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在2020年达到1500人左右,最终达到4000人左右。建成若干个一流学科;建成浙大在宁波相对完整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体系,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从而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的浙大宁波校区。

其出不忻

浙江大学新建宁波校区 5个办学主体共同组成

2018-08-02 09: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湛浙江大学 资料图昨天,宁波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协议正式签约。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由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5个办学主体共同组成。其中,新建的有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迁建的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转型提升的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要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最终这五个主体全面融合发展成为高水平的浙大宁波校区。目前,宁波划拨鄞州教育中心校园作为浙大宁波校区项目新增用地,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形成浙大宁波校区。新增的校区用于迁建浙大软件学院,并新建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内建设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建成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据了解,正式揭牌的浙大宁波研究院,将面向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依托浙江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延伸共享共建“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3个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同时,还延伸共享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浙江大学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个研究院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领域,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通过“双一流”学科的延伸、辐射和共享,带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学科的同步提升,为其硕博点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迁建浙大软件学院的同时,发挥软件工程A+学科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引入海外高水平团队,面向互联网+,探索创新泛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软硬件人才联动培养,引领宁波软件产业发展。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去年招收28名研究生,今年招收70名研究生。新建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与世界前100或专业前50高校合作,引入和扩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共建研究中心。通过整合发展,推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转型提升。持续提升该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加大优势学科专业建充和师资队伍提升力度,调整学院现有的办学规模和结构,在校本科生规模调整到10000人以内。通过共建共享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转型提升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高水平大学。通过联合培养或新增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式,使浙大宁波校区浙江大学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在2020年达到1500人左右,最终达到4000人左右。

蓝桥会

浙江大学宁波校区签约,一张长图带你了解它~

浙江大学与宁波的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近日,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签署协议,决定深化市校合作,全面推进建设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出席并讲话。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共同为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宁波市委常委、秘书长施惠芳主持会议。浙江大学副校长张宏建、宁波市副市长许亚南代表双方签约。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叶双猛、宁波市政府秘书长张良才出席。根据协议,双方坚持“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将新建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5个办学主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要素整合、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快推进浙大宁波校区的一体化进程。建成后,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郑栅洁感谢浙江大学长期以来对宁波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他表示,宁波拥有港口、开放、制造业等比较优势,但是高能级的科研院所资源相对欠缺。浙江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都走在全国前列,希望浙江大学把宁波校区作为学校重要板块来规划推进,在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使校区整体发展目标同宁波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宁波的交流合作,把宁波作为学校未来布局的重要基地,推动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和科研团队进入宁波,实现校地双赢发展。邹晓东赞赏宁波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市校合作的重视。他表示,浙大在宁波办学,从无到有,做大做强,始终将社会贡献、地方服务放在第一位。服务宁波是学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总要求的重要任务,学校将在更高层次深入推进市校战略合作。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带动各办学主体融合提升,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在高标定位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校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根据建设需要,前5年,宁波市对浙大宁波校区建设投入经费,主要用于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5年后,宁波市在保持已有支持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设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浙江大学将宁波校区作为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根据宁波急需、浙大优势的原则,统一规划浙大宁波校区学科、专业建设。委派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学科团队到浙大宁波校区工作,确保浙大宁波校区内各办学主体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未来,浙大宁波校区研究生规模最终达到4000人左右。当天揭牌的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将针对宁波智能制造、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等需要,重点围绕浙江大学高端装备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开展新技术研发、特色产业服务、高新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浙江大学与宁波渊源深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1999年,双方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市校合作序幕。2001年,为进一步提升宁波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培养高水平人才,市校合作创办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近年来,市校双方实施了两轮战略合作,在教育、科技、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市校双方自2016年提出建设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后,开展了多次沟通协商,学校抽调了专门力量参与宁波校区的筹建工作。会前,邹晓东、吴朝晖一行来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考察了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选址、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新增校园。浙江大学、宁波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还想了解更多?一图读懂浙大宁波校区~文/摄影:柯溢能长图来源于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微信公众号今日编辑:芷凌责任编辑:李灵

不敢去之

定了!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签约 20亿新建浙大宁波校区

2018-08-02 08: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竺佳宁波与浙江大学的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8月1日下午,宁波与浙江大学签署深化市校合作、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的协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与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见证签约并座谈。宁波与浙江大学渊源深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从2001年起,双方在宁波合作设立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并建立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浙江大学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根据签署的协议,双方还将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大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其中浙大宁波研究院于8月1日揭牌,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宁波相关产业发展。浙大宁波研究院,将面向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依托浙江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延伸共享共建“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要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3个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同时,还延伸共享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浙江大学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个研究院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领域,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通过“双一流”学科的延伸、辐射和共享,带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学科的同步提升,为其硕博点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带动宁波市相关企业发展,孵化一批宁波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宁波划拨鄞州教育中心校园作为浙大宁波校区项目新增用地,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形成浙大宁波校区。新增的校区用于迁建浙大软件学院,并新建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内建设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建成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是浙江大学与宁波市政府战略合作的办学机构,其中浙江大学宁波软件学院、浙江大学宁波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学院等办学主体是浙江大学二级学院,同时推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型提升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浙江大学宁波校区通过统筹、整体规划、分类建设,机制创新、协同发展的目标,真正融合成高水平的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根据规划,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在校研究生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15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人,硕士研究生1400人;到2025年力争达到42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0人,硕士研究生4000人。

请致天下

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在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将转型提升!

1月3日,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赴宁波调研对接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包括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迁建浙大软件学院,筹建浙大宁波国际学院。根据之前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的目标定位是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办学优势,建设统筹规划、高标定位、衔接发展、模式创新的浙大宁波校区,实现浙大主校区与宁波校区工作衔接、优势延伸、机制创新、协同发展。目前,校市双方就明确校区整体定位、办学规模、空间布局、学科专业布局、人员编制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表示,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的建设体现了浙大对市校合作的重视,是名城名校开展战略合作的全新探索,是宁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浙大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唐一军建议,市校双方应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校区建设,尽快启动实质性的工作。要狠抓落实,尽快落地,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已有的合作协议要深化、具体方案要细化、合作内容要具体化,同时落实相关政策,将已经商定的内容先做起来。要突出特色,突出创新,在学科和专业选择上突出浙大的学科优势,突出宁波急需的行业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用改革创新的理念办学。要协力共建,互利共赢,双方要全力以赴推进工作,发挥各自在学科人才、产业集群等方面的优势,为校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最优的服务和最好的环境。金德水指出,浙江大学与宁波多年来的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树立了名城名校合作的典范。“五位一体”校区的建设需要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加强双方的沟通协调,提升合作水平,互相支持配合,扎实推进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的建设。金德水建议,校区的建设应分阶段进行,首先实现五大主体的各自建设和发展,后实现各个主体的融合化合,真正实现“五位一体”的校区建设目标。要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生源质量、教师水平和科研水平,实现转型升级。要加快建设宁波研究院,实现科研产出和转化。要在创新创业的理念指导下建设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要加强软件学院学科建设,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依托浙大优质资源,根据宁波高校学科和专业布局情况,创新办学机制,办好浙大宁波国际校区。金德水强调,要制订规划、完善方案,明确学科专业设置和资源要素保障措施,确保校区建设与浙江和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使浙大宁波校区建设快速推进,早日发挥效益。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张宏建,党委副书记朱世强、总会计师石毅铭及相关学校部处同志参加会议,宁波市有关领导与会调研。作者:周立超

载驰

浙江大学宁波校区首个工程正式启动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12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朱凯杰 陈怡庆 徐珺)7月3日,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召开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过渡用房工程动员会,该项目为浙江大学宁波校区首个工程类建设项目,校区总务部、科研管理部等相关人员,工程项目设计、预算、全过程审计、施工各单位等参加了此次动员会。据悉,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自2018年6月26日成立以来,针对宁波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探索与主校区跨区域合作模式。目前,已引进包括谭建荣、杨华勇、李焯芬等三位院士在内的首批20个浙大学科团队。学科团队落户宁波校区,团队成员陆续到岗报到,因浙大宁波研究院大楼尚未开建,团队人员到位后急需科研过渡用房。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过渡用房项目在鄞州职教中心实训大楼5楼的基础上进行装修改造,工程面积约2800平方米,改造后的科研过渡用房是集办公区、科研实训区、休息区、展示厅、咖啡吧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科研场所。此次开工动员会的召开预示着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过渡用房正式动工。会上,宁波校区总务部赵一鸣老师对宁波校区首个工程项目提出五点要求:一是提高安全意识,坚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和合法权益;二是严把质量关,各施工单位要做到自检自验,保证验收合格;三是严格控制造价,按照既定预算要求,按计划实施;四是保证合理工期,各施工单位要相互配合,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五是加强沟通协调,各施工单位应及时汇报施工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协调。项目各单位就具体装修改造细节在会上作了详细的探讨,并承诺做到按图施工、保质保量、积极沟通、及时反馈。

航标灯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设一所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2020年1月19日,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来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同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函》。文件中指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由浙江省负责领导和管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全日制在校生发展规模为10000人。由此,这所充满朝气的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向新的征程。学校转设成功,迎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担任学校首任校长。传承“浙大文脉”,瞄准全国百强目标再出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自成立之初就流淌着名城名校的血脉。2001年6月,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携手成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以生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弘扬汲取浙大“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是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浙江高教强省战略,有利于学校突破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约束,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在更高层次上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及高水平的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双方将继续深化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市校深度合作进程,支持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发展。利用“浙大文脉”的优势,借助于浙江大学人才优势、高水平学科资源和高水平学术平台,支持学校快速提升发展。同时,学校发展将强化自身的特色,建成具有“浙大文脉”但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对标目标,立足宁波,依托浙大,不忘建浙江人家门口好大学的初心,牢记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服务的使命,学校正朝着‘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迈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杨德仁说。立足浙东大地,争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正以转型提升为契机,积极融入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学校7个团队入选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首批学科团队引进名单,3个平台入选宁波研究院面向宁波市“246”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学校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被认定为宁波市首批试点特色学院。2019年学校完成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智能传动与控制创新实验室、数字化工厂实验室、智慧能源创新实验室和智能柔性包装装备实验室5个创新实验室建设,打造先进前沿创新实验实践平台。今年5月底,7位院士“坐诊”、20名专家“把脉”,共同为“大湾区智慧海洋物联网技术实验室”的发展建言献策。该实验室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联合设立,旨在服务大湾区经济发展和智慧海洋建设。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近五年,该校承担国家级项目80项、地市级科研项目281项,年均科研经费稳定在8000万元左右。创新育人平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AIM(Architect In Mission)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一等奖,宁波市“创业新秀”米雪龙,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银巢养老理事长李靖慧等。根据第三方麦可思公司连续五年对该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三年后的创业率都在7.5%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这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学校被授予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自2001年建校以来,学校共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质量良好。目前已有4万余名本科毕业生。2018年起全面实施公费招生,生源质量进一步优化。2020年,学校将重磅推出升级版的“新工科求是班”政策。新工科求是班旨在培养拔尖型工科人才,依托新工科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自动化专业智能创新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班、土木工程创新班、生物工程创新班”等特色班,培养过程设有国际交流资助、单列奖学金以及名校访学等专门的优惠政策,毕业后除颁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外,还将颁发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新工科求是班荣誉证书。(作者:史望颖)

民之理也

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宁波分院成立

原标题: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宁波分院成立近日,经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同意,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在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设立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宁波分院以全球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为主要研究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实行相对独立的实体化运作,为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学科的建设,更好地整合政企学研多方力量,建设专业化、高水准的新型智库,开展决策咨询、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来源: 宁波日报

有保

半年时间5所高端院校落户宁波 宁波的魅力为何这样大?

央广网宁波9月17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勇祖轩)今年以来,高端院校扎堆落户宁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来了、北京电影学院也来了……这么多高端院校为何纷纷落户宁波?人们不禁要问:宁波的魅力为何这么大?8月1日,宁波与浙江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6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和宁波研究生院在梅山揭牌;6月19日,宁波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6月8日,宁波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电影学院宁波分院;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半年时间,引进一系列知名高校、大院大所,为宁波的人才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一解宁波“之渴”。关心宁波发展的人都知道,高水平大学、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是宁波的一大“心病”,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短板。由于历史的原因,宁波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仍处于同类城市较低水平,是长三角五个都市圈里唯一没有“985”、“211”高校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只有引进高端平台,才能引进高端人才,才能有高端的创新。”对这个逻辑关系,宁波人心里明镜似的。虽然,宁波的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校总数增加到16所,在校生15.6万人。高校建设方面,宁波大学成功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稳居国内中外合作大学第一方阵,在甬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均处于省内外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高等教育,是宁波当前与未来发展的‘牛鼻子’。不把高等教育发展好,宁波面临的将不只是暂时的发展‘瓶颈’,而是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一语道破。直面问题,更要对症下药。今年初,宁波把“科技争投”作为“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的重要“一争”,而人才又是“科技争投”的重要一环。主动出击,弥补高校、人才的短板。“人才是战略资源、第一资源,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人才作支撑,就很难改变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格局中的跟跑地位。”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说。宁波为此提出: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扎实推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建设,加快提升宁波高等教育与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全面升级现有人才计划、人才工程、人才平台,持续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的竞争优势……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是宁波引进名校名院的重磅工程,为了推进校区早日落地、早出成果,宁波市领导数次带队上门,主动找浙大沟通对接。“就这一个项目,市领导批示指示了十几次,召开协商会、汇报会更是不知多少次了。”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锲而不舍,必有所成。正是凭着“敢想、敢做、敢当”的实干精神,让这些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纷纷落户宁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是中央大型科技集团,当象山县主要领导得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浙江分院有意在宁波设点的消息后,一年半时间共赴北京7次、杭州10余次、座谈20多次。主动作为,才会有所作为。目前,象山已与对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OLED检测设备、金属粉沫、气凝胶等项目。“必须拼啊!”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感叹,“名校名院名所都是稀缺资源,我们必须全力拼、全力引。”全力拼、全力引,宁波人的真心和拼劲,让很多高校看到了满满的诚意。于是,中科院大学来了,浙江大学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来了,武汉大学来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来了……一批“985”、“211”、“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扎堆在宁波启动建设研究院、研究生院。而作为重中之重的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将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大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其中,浙大宁波研究院8月初揭牌,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宁波相关产业发展。“浙大宁波校区研究生培养规模将逐步发展到4000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000人,加上宁波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在不远将来,宁波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将超万人。”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高教平台、科创平台、企业研发平台,这些平台就是‘梧桐树’的枝干,只有枝干茁壮,才能引来四方凤凰。”宁波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