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金融专业为何这么热?金融学硕与专硕有哪些差异?

考研金融专业为何这么热?金融学硕与专硕有哪些差异?

小编专注考研的研究,分享过来人的考研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考研大家时下金融专业早已成了人尽皆知的考研热门。十年前,人们已经开始逐渐发现,从事金融行业,比如当时的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待遇比一般行业好很多,而且有大笔的年终奖金可拿。金融从业人员,个个西装革履,鲜衣怒马、财大气粗。所以,从那时开始,人们就逐渐认识到,金融行业有“金”,要淘金就进入金融行业。这种认识,逐渐影响到大学生们对于就业、行业和考研的认识和想法。2009年,随着研究生体制的改革,研究生从过去的单一的方式变革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金融专业的专业型硕士——金融硕士因运而生,即MF,以区别于学术型硕士,金融学硕士。2010年开始,金融学硕和专硕同时招生,只是金融专硕当年开始招生的学校比较少,主要是一些985名校,比如北大、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浙江大学等名校。2011年开始,其他很多学校开始跟上,特别是那些第一梯队的财经类专业院校,比如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最初,社会整体对于专硕不是很认可,认为是二等研究生。当然,对于金融硕士,自然也不是很认可,大家仍然喜欢报考金融学硕。而就业单位在招聘时,也喜欢招聘金融学硕。那几年,金融学硕的考研难度很大,比如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的复试线往往超过380分,而金融专硕的考研难度则相对较小,往往上了国家线就基本可以考上。随着社会对于专硕的重新认识,大家很快意识到,学硕和专硕的就业几乎没有差别,而早期考试招收的专硕,往往学制只有两年,所以,社会很快就开始对专硕转变态度,从不太认可到逐渐开始追捧。对于金融硕士,自然开始热捧,考研金专的难度逐渐增加,而金融学硕逐渐开始缩招,考研难度也开始下降。到2016年开始,金融学硕的招生规模已经大大缩小,且难度下降;而金专的招生规模大大增加,且难度大大增加。考研金融非常热门,很多其他专业的学子跨考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是跨考金融专硕。目前,从难度到招生规模,再到学制,学费等,金融学硕与专硕差异较大。金融学硕相对考研难度下降,招生规模较小,学费低,一般不超过10000元/年,学制三年;而金融专硕则报考者火爆,招生规模较大,2014年之前开始招生的学校,学制通常是两年,而14年之后开始招生的学校,有些是两年,有些是三年,学费往往是越好的学校越贵,不同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学费低的通常不超过10000元/年,而学费高的则可以达到每年五六万。考研金融专业的持续热门,反映了金融行业发展较快的特点,也反映了其高收入的特点,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发展产物。但近年来,大批金融研究生的入学和毕业,使得这个行业也积蓄了不少人才,对行业发展有利的同时,接下来几年的金融专业的人才也面临开始饱和的局面。所以,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请合理分析自身情况和行业情况,不可盲目随大流去跨考金融专业!

寒武纪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维安:中国推出的结构性改革或成未来世界经济政策主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又是一年岁末时。12月29日,作为国内金融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已创刊16年的《中国金融学》回到创办地——四川大学,召开第二届中国金融学博士生论坛暨《中国金融学》创刊16周年学术年会。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金融学》编辑部与四川大学金融研究所共同主办,科技金融与数理金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及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成都分院共同承办。目前,《中国金融学》由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办。《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获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院研究部部长、《中国金融学》创始主编赵昌文,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中国金融学》学术委员曾勇,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阙紫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俞乔、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等近20位教授学者,以及来自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业界的嘉宾和40多位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学术年会现场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理解宏观政策不能只看字面论坛上,四川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邓富民、赵昌文分别致辞。近年来,包括科技金融在内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国内形成了很大的影响。邓富民在致辞中表示,四川大学商学院的科技金融成果也广泛运用到成都市、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金融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赵昌文在致辞中谈到了对宏观政策的理解。他表示,对于“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保底”这三句话,很多人仅从字面上理解是不妥的。赵昌文表示,“宏观政策要稳”,更多是说除了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之外,政策目标是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或者说要稳增长。“微观政策要活”是说致力于达成的目标是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而不是微观政策本身经常变化,简单从形式主义的角度理解可能出大错。“社会政策要兜底”也是要筑牢一个安全网,让全社会的资源能够按照市场的规律顺畅流动,这样才可以有优化配置。参会的学术委员嘉宾主要围绕“金融对外开放、金融政策和风险防范”“金融创新发展与供给侧改革”“金融科技发展与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三个主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俞乔谈到学术研究“参照体系”问题。他表示,“如果我们的研究以美国为参照体系,可能有很大的问题。”或许应该从东方历史,中国的出发点,以及全球面临的新挑战等各种可能性中寻找答案。此外,赵锡军针对对金融的认知,金融的边界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阙紫康就供给侧的金融创新谈了自己的见解。曾勇针对“金融创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到针对小微企业、科创企业融资问题,最关键的不是“高成本”,因为这些企业的风险本身就高,关键是要创造一套治理、管控的机制。“结构性改革”或成政策主流上个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危机”以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依据。“任何一种良药时间长了肯定会有‘抗药性’,从近些年的实践可以看到,2007、2008年金融危机、‘量化宽松’后,主要国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又普遍出现了经济下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维安在发言中表示,实践证明,从总量、需求端解决问题,经济一定会在供给端或结构方面出现问题。王维安表示,如果货币政策最终宣告彻底失灵,全球经济再救不起来就可能引发一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下一个有效的政策理论是什么?“中国、日本、欧洲都存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问题,中国推出的结构性改革也许会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政策的主流。”王维安认为,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生事物,大家的认知开始肯定会有分歧。但2016年的G20峰会上,许多国家认识到靠长期货币“放水”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对于中国的理论、政策,学者们应该高度重视。实践证明,经过几十年的中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没有值得总结、值得研究的东西呢?王维安表示:“国内的理论研究已大大落后于实践,而实践始终走在理论的前面,实践才是最丰富的,我们应该沿着实践的改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知。”此外,赵昌文在最后的总结中,针对欧洲、日本融资需求下降提出了两个问题。从需求侧思维看,企业不贷款意味着资金没有需求,这种下降是不是趋势性的?从供给侧思维看,当资金的需求出现变化时,资金的供给者在哪里?商业银行的未来在哪里?过去50年,银行业机构逐渐在全球上市公司前十强的排名中退出,在2018年和2019年的排名中,整个金融业就剩两家,其余基本都是微软、腾讯、Facebook、谷歌、阿里等平台企业。赵昌文认为,作为开放式体系,平台企业价值创造的原理与传统管道企业不同。平台实现的是网络经济,价值创造的来源除内部资产外,很大程度上是外部连接性,只要外部有连接性,其扩张就不会停。每日经济新闻

茅虿王

考研“最难”的6所大学,但考上就赚到了,毕业就有“铁饭碗”

如今考研形势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严峻,考生人数的大幅增多,各高校录取分数线的上升这些都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考生身上,让人透不过气。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考研“最难的”的6所大学,尽管难考,但是考上就是赚到了,相当于提前预定一个“铁饭碗”,不愁就业找工作。一、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想必不用详细诉说吧,作为国内的顶尖名校,每个人都应该是耳闻能详。我们从小更是被爸爸妈妈教育要以清华北大为目标,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顶尖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数一数二的高,今年清华的复试录取分数比上一年最高上涨了15分,除了几个专业有所下调之外,类似金融等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在上涨,加上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足够的真材实料,那选择清华大学作为考研目标就是在“送人头”。但只要考上,有了清华这块“金招牌”,找工作还是很轻松的。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与清华大学齐名,同样作为国内的名校,每年的考研录取分数线都不低,除了要应对众多的统考生,还要与“走捷径”的保研生做竞争。北大历年的保研率都不低,这两年甚至在50%左右,这个比例是惊人无比的。因此,考研选择北大是需要信心和实力并存,这样才有可能走到最后。三、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上海的老牌名校,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好,已经有人开始将它与清华北大并列,加上地处于上海这个国际一线大都市,毕业后可以留在上海发展,更是吸引了无数的考生将复旦大学作为考研的首选目标。复旦大学作为双一流院校,各学科都位居国家前列,其中的金融专业和新闻类专业更是“金字招牌”。但是考研分数线就如同一只拦路虎,把众多不合格的考生拒之门外!四、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作为一所以省名命名的高校,其教学实力与校名想比一点不差,前些年不出意料的入选双一流院校,发展速度十分的迅速,在近几年的各大高校排行榜上都是前3左右的名次.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开设有7个学部、36个专业学院学科种类齐全,拥有着3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57个等等,如此强大的教学实力也导致进入这所大学进修的难度十分的大。但只要考上,在毕业后的发展前景是不错的。五、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除了复旦大学出名之外,还有着众多的知名院校,这与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排在第二名的便是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着两院院士45名,本科专业6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在工科方面的教资力量比顶尖高校也不逊色太多,是不少人心中理想的工科院校。但是今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后,可以说是让一大批人的心凉透了。六、中国科技大学与其他几所大学比较,中国科技大学在国内排名上可能有些低,但是一些国外排名机构中中国科技大学是排名前五左右的重点高校。在办学方面一直秉承着严谨低调、专心搞科研的学术风气,科研实力方面的实力在国内仅次于中国科学院。更是有着“千人一院士”的传奇说法,就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每一千人中农便有一个是两院院士。考上就是赚大了,毕业就有“铁饭碗”。你们认为哪些学校是考研“最”难考的?欢迎留言!

善否相非

金融考研择校指南

前一段时间,考研刚出成绩的时候,居高不下的复试分数令人咋舌。2018年极度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让很多人心生倦意,考取研究生深造成为大家集中选择的回炉重造的路。2019年考研人数大约在290万,录取率只有不到25%。 其实,除了经济下行的因素,在商科领域,应届生读研已经成为了普遍的趋势,本科生就业反倒成了少数。还记得去年,去各校做百校行活动,当针对本科生学院时,似乎大家都觉得“就业跟我还远着呢”,提问题也基本就是围绕着“我是考研好,还是出国好?”。回到考研的话题上,考研选择的“因”,会直接影响就业的“果”,如果大家能越早想清楚关键性的问题,在做选择的时候有的放矢,会使得你的就业和你所预期“偏离度不会太大”。作为一名曾经考过研的过来人,下面单纯以就业角度给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 为什么而考研?这是一个自己应该彻底想清楚的问题。因为这条路非常艰辛,“考研是一场考验意志和耐力的战争”,其实看似报名非常多,但真正坚持努力到最后的真不多。我本科院校是一所考研氛围很浓的学校,一路上看到无数人从开头的斗志满满,然而大部分最后都逐渐放弃。那些想着边找工作边随便考的,容易陷入纠结和彷徨,因为自己必然面临着好好复习与其他事项的抉择,如何排出你自己的优先级。1)重新选择的机会如前所述,如今大家普遍都会选择深造的行情下,考研会是你第二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号称“第二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说高考的志愿填报往往是“父母能力、见识、阅历的比拼”。而到了考研申报的时候,你已经不再是涉世未深的高中生,一切都是基于你自己的选择。你是想要重新选择城市,重新选择专业,想要有更好的学校平台和资源…如果答案是的,那么考研都是一条天然的绿色通道。像我本科的时候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上大学,当时考研的唯一目标就是“离开这个地方就是胜利了”,后来到了上海读书之后,世界观和看问题的角度都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是一个对现状非常不满意,但又需要一个平台给你外部支持和缓冲,那么果断考吧。2)就业的缓冲刚上大学时,辅导员都推荐我们去看《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然而,看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读不好大学。绝大多数人的大学生涯都是浑浑噩噩,仿佛眼睛一睁,然后一闭,尼玛四年竟然就过去了。毕竟不像过去的高三,有统一目标,有拿着鞭子在后面追赶着让你快跑的老师。大学太自由了,自由得你都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啥…所以,当大四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大多数人得状态都是懵逼的。所以很多人会通过读研“推迟就业”,做更好的准备再来进入职场。这也是为什么研究生在找工作的事还,普遍比本科生表现优秀得太多(无论是专业的扎实程度,但是考证、实习、找工作方面)。因为经历过了大四的“人心惶惶”,知道社会有多残酷,也知道自己没有了退路。3)做学术这个其实是读研最原本、最应该鼓励的一种初衷。很可惜,真正抱着这样的目标的人太少了。我当年也如此,宁愿写100篇有模版的报告,也不愿意写一篇有创新的论文。如果真是这种想法,真心的祝福你。2 考研是否唯一的路其实还是延续前面的,考研是一条路径,但不是唯一的路径,那么想清楚你是否必须走考研这条路。1)金融核心岗位的要求之前也写过“金融业为何对学历要求那么高”里有提到金融机构喜欢要研究生,主要包括:“金融行业是典型服务业,需要学历装点门面,确实研究生多了几年时间成成长等等”。但读书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道路,很难说读研几年和工作几年,哪个成长更大。尤其是你如果本科毕业就能进入不错的平台(金融、四大、咨询等),或者是实业头部的公司,那么也许直接就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做金融,工作之后,未来也还是有很多职业转化的路径。但是,想做职业转化是需要付出很多,如果想直接从金融行业就业,读研也许是“最轻松”的道路。2)考研VS出国不可否认,对于想要深造的这个角度,出国是更有保障的,因为你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多个专业,从而选择给你offer最好的一家。但如果是从回国就业角度,可以很明确的说,出国留学大概率是不如国内比较好的学校的。即使是欧美世界排名最靠前的学校(排名远胜清北),回国就业也未必PK得过清北。海归劣势四大原因:实习+学制+校友+认可度实习:过去我们花了大量时间一直宣传和引导实习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无需赘述了。如今决定你是否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已经不再是你读的专业,而是你在这个行业的实践;国外的学制和地域问题,让海归同学们实习成为非常尴尬的问题;像我给我们的学员推荐各种实习,海归们永远只会哄抢远程的,面对线下的实习只能无奈说“没时间呀、回不了国、我课程好紧”…学制:毕业时间尴尬,通常导致错过暑期实习/校园招聘的时机,很多需要考核的实习/工作,担心“耽误你”而更不愿意招收你来实习。校友:国内的校友的数量不可同日而语,很多岗位都是内部推荐/代代相传,面试官很有可能就是你的师兄师姐,而海归在校友数量上确实不占优势。认可度:知名的海外院校倒是不存在相关的问题,但是有在国外认可度很高,但在国内知名度很低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毕竟HR也没那么多功夫具体去做相关的研究。如各种金融机构的target school名单早已被吐槽过无数次了。有空可以再专门写关于海归择校的文章,但是确实从就业角度而言,出国读研虽然你读书的时间也许短了,也躲过了痛苦的考研,但你在职业规划必须更早、更前,学习和实习各方面要付出成倍的努力。之前做过调查问卷:“你为什么选择出国?”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选择了“想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者“感受国际生活环境”,很少人选择“害怕考研”。但是我觉得也许残酷的考研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确定性因素太大,而大多数人都是惧怕未知的结果的。认识你自己,选择更适合你自己的路吧。3 考研择校的核心要素前面做了些关于考研的心理建设铺垫,下面进入本文精华环节。也许看完这部分,想通一些问题,能大大提高你考上心仪学校的可能性。1)考研择校核心纲领我觉得很多同学考研的心态都不对。考研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考上”呀!所以,你择校,“必须”要在你有较大的把握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个人觉得,考研核心要义八个大字:“扬长避短,集中攻破”。综合考虑“题目难度”、“是否考数学”、“竞争激烈程度”、“是否对本科歧视”、“是否有畅通渠道接受该校信息”等等。像如果考金融和商科,很多需要考数学。从数一到数三,难度不一样。因数学为150分,又是最容易拉分的课程,人跟人差距非常大,如果你基础很渣,短期能提高多少是值得存疑的。所以,那就果断放弃需要数学的专业,并没什么可惜的。其中“竞争激烈程度”主要看这个专业的“考录比”,接反映出该专业的火爆程度。如果达到“数十比一”的考录比,你再优秀也凭什么说你自己能有很大概率考上?放弃这类考录比过高的,说实话,性价比太低。别尼玛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大不了来年“再战”,请问你的人生有多少个“一年”?考虑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学习能力还是有很多方面的考证的,并不是单纯等于“日常成绩好”。前面说了,集中攻破,因为考研也就考那么有限的几科,善于“突击”的人是很有机会的。人贵自知,大部分人是没办法像自己的设想那样全年努力,人总有惰性。那么,考虑清楚你到底能咬牙坚持到什么程度,目标院校的报考难度选择上也必然会有所差别。虽然说考研相对公平,“是否歧视本科”还是能找得出蛛丝马迹的。比如说即使进入复试之后,老师很容易对本校同学或者说名校本科的人更宽容和青睐。尤其是复试的刷人比例太高的,慎选。另外,考虑你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生活情况。如果你已经考了好几次了,“N战”了,请现实一些,降低你的择校标准,以及说边工作边备考。毕竟,人要先解决吃饭的问题再说。人在生活条件都得不到很好满足的情况下,是很难全身心的好好复习的。2)对于就业而言,地域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前面也提到了,多数人都面临“重新选择”的情况。从功利的角度而言,所读的学校的地区对就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对于金融而言,已经不是北上深机会更多的问题,是很可能在你回老家之后发现你学的“屠龙之术”。在择校时,地理位置是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北京、上海的经济发达,人才集聚,发展机会相对也会更多。如今年春节照例兴起的“北上广深VS小县城”、“折叠中国”类似的讨论,最终结论就是真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实在太大。但是因区位优势的存在,大城市考研难度也会比同水平的其他地方学校更大。如果你打算以后在读研的城市生活,虽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但北上广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有利于眼界的开阔。而二三线城市在面临的挑战、压力少一些的同时,发展机会也会相对较少。如果你老家在这些地方,那么选当地最好的学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何选择大城市呢?在金融方面,上海有9所211,北京有26所,深圳只有几个研究生院从就业机会来说,北京≥上海>深圳,但竞争激烈程度北京>上海>深圳。依次北京竞争最激烈,机会也最多;上海机会稍微少一点,但是竞争却小很多;而深圳机会少很多,但竞争也相对更小一些。而且也分行业,像卖方研究所和基金公司在上海非常密集,这也复旦和上财在证券研究领域出了最多校友的部分原因。所以,一定要考虑清楚未来想就业的城市。如果你未来想去南方工作,中山大学就是非常好的选择,甚至在当地就业,比北京上海更难考的学校更好。另外像武大、厦大这种区域位置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在广深也有大量的校友。Tips 1:如果想就业好,尽可能选择在大城市的学校(地理位置好的学校就业非常强势,如“上财VS浙大”,你会怎么选?)Tips 2:地理位置不好的院校竞争会大大降低(逆向思维,如果为了上名校,可以考虑南开、武大、厦大等)3)学校有多重要好的学校的影响不用多说,优秀的教师、良好的氛围、身边的同学的素质,对后续人的能力养成影响非常大。毕业的学校某种意义上会跟你一辈子,优秀的校友资源,是可伴你成长的资源。清北学生对国家领导人、世界级名人到学校分享习以为常,而偏远地区的学校偶尔有个三四线明星来唱首歌都觉得受宠若惊…所以首选名气大的学校,985、211的清单里的优先。比如说北邮这种计算机专业排名非常高,像复旦、人大这种以文科见长的学校,计算机并不算是他们的优势学科。但是复旦计算机的就业并不会比同城交大的计算机就业弱多少,去顶级公司的大有人在,毕竟这是大家对“复交”强大的学校品牌的认可。选择学校,远远比专业更重要。Tips 3:尽可能选择综合排名更高的学校(你觉得专业很重要,但是不好意思,“名校渣专业”照样秒杀你“渣校强专业”)4)如何选择专业首先,专业重要么?某种程度上是重要的。但如果和学校比呢,不好意思,如果学校和专业加起来是100分,那么学校大概占到80分,专业也占到20分。很多同学想不通这个问题,经常会纠结“我一定要考金融”似乎不读金融,未来就跟金融无缘,或者自己考上了金融就多有优势似的。不好意思,这些都是你自己“虚妄的遐想”。像我之前招实习生,面过不少,最后我招了个实习生,后来才发现她是学“经济史”的。当时印象反正就觉得是上财的,毕竟看一份简历在开头学历背景那专业的几个字停留的时间实在太短了。更多的时间,眼神会停留在实习经历、项目经历上,毕竟你写简历这里的篇幅也会更长。很多同学咨询出国方面的,说“我只想读金融”,“XX项目拿的是管理学学位”。其实是没搞懂逻辑,谁说干金融一定学金融?上次我写那篇关于高考的文章“想做金融应该学什么专业”,业内从业人员好多都在下面留言说:反正最不应该学的就是金融学。这当然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如果是从就业角度,只要是经管类的专业,基本就没多大差别。更能定性你的就业的,是你对行业的认知,实习的铺垫,具体技能的掌握。你说这些都需要对金融行业认识,具体的技能啥的,需要在课堂上学呀,不好意思,都是靠自学。很不幸,我国的商科教育目前实在太理论化了,导致离实践有鸿沟,学金融的人一样也得出来去实习,自学大量的实务知识。金融本就是个非常适合跨界的专业。很多理工科的人想转行,也不一定要考经管,上你最有把握的专业,剩下的知识通过自学和实习去补就行。具体金融行业内,跨界转行的比比皆是。之前我在一家PE的时候,环顾办公室,正儿八经学金融的还真一个没有。有我这种纯法律出身的,有学物理和计算机的,有本硕学土木工程的,大家都是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自己通过自学和实习实现的转行。甚至说我还有学中文、学历史、学政治做金融的朋友,干这行真的学啥的都有。其次,学硕VS专硕,重要吗?因为我是学法律出身,大家非常鄙视“法本法硕”,都崇尚法学硕士。后来若干年之后,发现法硕大把工作找得比学硕好的大把。这真的跟专业无关了,跟“人”有关。大家对某些专业的痴迷也让我很费解,报考学校和专业非常扎堆。历来学法律的,大家基本上全部都报民商法、经济法,这几个专业比其他专业考录比高非常多。而我硕士学校考录比最低的是法制史专业,但又是我们学校最好的专业,考录比只有一比一点多。有个师兄是法制史毕业的,进入某股份制银行总行之后火箭速度晋升,人家没有因为学法制史就跟金融无缘。Tips 4:为了考上名校,大可选择相对冷门/好考的学院or专业,先考上了再说(随便举个例子,网上看过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的经历和介绍,他多次提到北大校友平台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帮助,他是北京化工读的本科,考的是北大的印度语言与文学专业)Tips 5:如果本专业学得不好,大可选择考法硕、管理类联考的专业,这些跨专业考研利器(很简单的例子,清北法硕当然不如光华、经管、五道口牛,但是不好意思,就是比非清北的强;而且去了清北的平台,你有大把的时间和方法去如何击败清北强专业的同学,比如说来我们这儿上课,哈哈)4 总结这篇文章,前面是唠叨话,后面是真心话。大家如果一定想要考虑改变命运,并不是说一定要一蹴而就。很多时候你执着的东西,在若干年你走上职场之后发现,根本不值一提。有的时候,要成功,必须学会舍弃,舍弃那些不重要的,抓住主要的矛盾。考研,最首要的,还是要考上。我见过太多拼了命要考光华、五道口好几年而蹉跎岁月的同学。如果就招那么几个人,还有无数人竞争,从概率学角度上看都那么低,还考来干啥呢?我在很多场合里都讲过,人生不是排名赛,而是淘汰赛。你所认识那些当初初中、高中成绩比你好的人,很多人到现混得都不如你。你唯一需要做的是:不断“存活”下来,不要被淘汰。比如说先考上个982/211,你自然有充足的时间从其他维度(认知、实习、证书等)去击败那些你原先所遥不可望的清北复交的人。——————————附:金融就业选择学校参考之前提到本科想做金融,如何填志愿的文章,对学校做了一些简单的展开,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些调整补充。总之考研的话,建议大家大胆考名校,至少比起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相对而言考研的竞争已经小了不少了,当然综合考虑自己的实力。因为是从就业角度而言的阐述,所以按照我上面说的择校考量因素,地理位置的分数占比会很高,另外学校的综合排名次之,最后才是专业水平,以及说仅代表个人意见,可能不够科学,仅供参考。绝对优势的四大名校——清北复交新中国当之无愧的四大名校,你可以经常听到“清北复交”四个字打包出现,通常代表了国内最顶尖的院校、最顶级企业的录用要求、北京上海的强势地理位置以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生源。某种意义上,甚至说海外最顶级的名校(排名比这四所高)回国就业也不一定比得上清北复交,因为校友往往都已经遍布体制内和体制外最核心的岗位,从获取信息和人情角度看,优势太多。目前光是有商科的学院,北大有国发、经院、光华、汇丰,清华有经管和五道口,交大有安泰和高金(中欧是合作办学),复旦有经院、管院还有最近新开的泛海。无论是招生要求,以及就业都堪称国内之最。相应清华经管、五道口、光华这种的竞争都堪称变态,复旦交大的考研竞争也异常激烈。就一个建议,如果能上清北复交,无论读多冷的专业都行。金融领域见长的名校——人大+两财一贸中国人民大学声名赫赫,拥有很多商科官方学科重点,仅次于清北的生源以及大量体制内的优秀校友,金融专业也是其强势专业,优秀学生就业不弱于清北。生源也是和复旦争夺文科第三,和中科大争夺理科第五。人大校友大量活跃在监管机构、银行总行等核心权力部门。 上海财经大学同样代表上海金融中心的强势地位,另外整个学校金融氛围之强,基本整个学校的就业氛围浓且学生非常努力,优秀学生就业不弱于复交,上海金融圈内的校友数量甚至超过复交。号称培养了上海市最多的基金经理,最多的财政领域的干部,最多的银行行长。想滴考取难度比复旦小很多。如果但一定要分的话,从就业角度,人大和上财可以到一点五梯队。人大大家很好理解,上财主要还真就是上海的区域优势。在很多省的录取分数上,上财的分数仅次于复交。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同为地处北京的金融行业的强势院校,两所学校的金融行业校友非常多,在行业内认可度非常高,即使在北京有“清北人”的夹击下,依旧每年大量的同学进入金融行业的顶级机构。其他位居于北上的同济、北师和华师等名校,也有不少学生从事金融行业,但相对而言整体学校优势更多在其他专业上。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也逐步开始招收本科生,社科院属于国家级“智库”、中科院属于顶级科学研究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不少在金融行业发展不错,具体本科生如何样本还是比较少,但是依靠着本身学校的名气应该也相当不错。第三梯队 传统地区顶级名校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分类是严格按照地区优先的,并非以下的学校并不如上述院校,主要是因为北上地理位置的优势,前述学校在金融行业的就业和实习更有优势。但具体到地区,下面的这些学校都是当之无愧的地区龙头。中山大学:华南地区传统商学强校,岭院和经管学院在广深地区竞争力非常强。华南老大,更是商学顶级强校,拥有经济管理类的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如果你想在广深就业,中山大学绝对是非常高性价比的选择。南开大学:老牌金融名校,非常低调,学生在金融行业口碑非常好,就业除了北京,上海深圳校友也都很多。国际金融的实力很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人大同为全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我一直认为南开属于“考研性价比最高”的学校,因为学校实力非常强,而因为地理位置原因考研热度相对适中。实际上整所学校的学生非常拼命且团结友爱,有大量金融行业内校友也会提供支持。浙江大学:其实金融并不算其优势学科,但是作为顶级名校,理工科非常强势,而且地处杭州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互联网和创业领域氛围非常好。如果想在杭州工作,从事私募及创投相关的工作,浙大是不错的选择。南京大学:顶级名校,文理学科优秀,金融经管不算强势,但是学生在金融行业口碑非常好,江苏省和上海校友团结且优秀。武汉大学:经济学传统名校,但受制于武汉地理位置,学生去往广深的很多,金融行业校友众多。厦门大学:老牌名校,会计财务见长,校园美丽,南方和上海金融行业校友很强大。会计全国第一,经济金融也算顶级行列。地理位置原因,所以实习不太方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缩写USTC被戏称为“USA Student Trained Centre”,出国堪称顶级,不弱于清北,本身数理学科见长,在国内从事量化方向的校友非常强大。正如其广告所说的:“离上海远,离纽约近”。另外近些年来走出合肥,在上海和苏州都建立了研究院,金融硕士和mba都在上海和苏州上课。其余地方强校地区性名校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在经济学科或者管理学科都具备竞争优势,相当多的校友活跃在金融行业。其他比如说地区性财经大学如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都曾是行业中领头羊,受制于区域位置如今发展有一定瓶颈,但整体学科优势还在,金融行业内校友众多。

十七号

人大复旦浙大三所顶尖学校热门专业考研报录比,网友:太难考了吧

报录比指的是目标院校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数据越大说明该专业考研难度越大。虽然研究生招生计划一直在扩招,但是一些重点学校的热门专业考研难度依然很大。今天学习考研帮想和大家分享三所顶尖高校热门专业的报录比数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人民大学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型研究生考研报录比竟然达到了57.5,这个数据不是一般地高,对比之下专业型研究生考研报录比只有14.3,更容易一些,不过这个数据也超出了平均值很多。专业型最高的专业是法学,达到了14.93。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报录比数据中最高的学术型专业是金融学,达到了24.16,护理学排在了第二位,报录比达到了22.29;专业型最高的是项目管理,达到了14.25;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前十名专业排在第一位的是心理学,报录比达到了42.67,产业经济学排在了第二位,达到了31.5,汉语言文字学排在了第三位,达到了31,最后一名的民商法学还有高达21的报录比。即便有些专业招收人数很少,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报考,这就是好学校加好专业的优势。本身难度比较大,但是考上以后可能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除了经济学、管理类专业之外,你可以发现这些顶尖学校的考研报录比数据并没有集中在某几个专业,一个好的平台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考研报录比数据,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分享。以上数据来自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八净

她看似文弱,却曾担任公司金融学会会长!从浙江财大考研到浙大!

她是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优秀本科生,即将奔赴浙江大学金融专业,攻读硕士,她综测排名全校领先,数学类课程均为满绩,她看似文静柔弱,却曾担任公司金融学会会长,组织多项大型活动,也曾在各项大赛中叱咤风云,她就是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陈丹璐,一起来看看这位优秀的美女学霸的故事吧~光芒之下的刻苦与坚韧和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不同,陈丹璐并非一开始就是十分出众的。她以高出一本线十几分的分数进入浙江财经大学,难度颇高的课程加之从小不太好的英语水平,使陈丹璐一度感到十分吃力。“不要计较短期的得失,永远不要放弃努力,不要把错误归结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做一个努力、正直的人,让别人去说吧!”正是凭借老师的鼓励、父亲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以及室友学习上的激励,后来陈丹璐坚定考研的信心,端正心态、尽心尽力,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最好。2017-2018学年度浙江省政府奖学金证书在大学期间,陈丹璐对自我学业要求严格,更是努力成为一名追求卓越的浙财人。在本科学习中,陈丹璐的所有课程绩点 4.4/5.0,综合测评排名 1/44,数学类课程均为满绩。陈丹璐的笔记勇于担当,充实自我大一期间陈丹璐积极参加各项学校活动,“这些工作经验锻炼了我高效严谨的做事风格以及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大二期间,陈丹璐在认真学习规定课程外,还积极参加了校内外的各项学术竞赛,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优异成绩。她还在利用暑假时间在证券公司进行实习。实习的日子无疑是艰难的,回忆起那段时光,陈丹璐说:“每天的实习工作说不累都是假的,对客户进行每日 100 个电话回访,还要辅助理财顾问进行客户开发与服务工作,并且每日还要制作推送,但是正是实习过程中的努力付出以及点滴积累,让我对金融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下定决心希望可以对金融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索,也让我决定考取浙江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三等奖奖状大三期间,为了更好的锻炼自我的统筹和领导能力,响应浙财学风建设活动,陈丹璐担任浙江财经大学公司金融学会的会长,成功策划、组织了浙江财经大学“区块链创意大赛”、浙江财经大学第十一届模拟企业经营大赛、金融风暴等大型活动。并获得 2018 年度浙江财经大学十大会长,学会被评为“五星级优秀社团”。2018年度浙江财经大学十大会长证书而她也是在这样虽然繁重而又充实的生活中收获了不一样的大学经历,赤忱而热爱,玩并学习着,这就是陈丹璐。2018商业银行模拟大赛全国二等奖证书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谈到浙江财经大学对陈丹璐考研的帮助,她这样说:“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学习氛围都很好,让我的紧张忙碌的心可以镇定下来。学校的考研教室可以放书,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浙江财经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学校,这里好多优秀的学长学姐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谈到考研成功的经验,陈丹璐有些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讲:“考研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基础,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手中肯定都有很多资源,但是如何把这些资源变成自己的知识,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学习,每天坐在考研教书或者图书馆,是真的高效率的学习,而不是看时间过去。给自己制定计划是合理规划考研时间的有效方法,还可以看看小红书上很多学霸们的打卡记录,看看自己哪里需要加强的,向优秀的人看齐。”考研应该是我们成年以后自己的决定,为了不让自己的未来后悔,但既然做了决定,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陈丹璐从来都是对自己有着最严格的要求,“认真严谨、极具责任心、积极要求上进,乐于沟通,做事不拖沓,能按时有效率的完成各项任务。在校期间就表现出较强的统筹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够较快适应新环境和挑战。”这些也是旁人对她最真实的评价和看法,展现着这个清秀而又坚毅的女孩子的一贯风格。我相信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力求完美成就了这个璀璨耀眼的女孩子。期待这位闪光的少女,在接下来的人生之路上绽放出更绚丽多彩的光芒!来源: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图文:洪晨苗 排版:洪晨苗 审核:王伟伟

卖猪

摸象大数据与浙江大学共建金融智能实验室,推动数据智能(DI)在金融落地

来源:创商网2020年5月,摸象大数据与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数据分析与管理国际研究中心联合成立金融智能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产学研用一体,依托于摸象大数据和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数据分析与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丰富的学术资源、产业资源和场景落地能力,主要在金融超级大脑、银行数据智能、大规模金融知识图谱、分布式AI和边缘计算等方向深入研究,推进数据智能在金融业务场景中的更多创新应用。01 产学研深度合作,形成金融数据智能联合研发体系摸象大数据是中国领先的金融数据智能公司,通过数据和算法为金融企业提供机器决策和自动优化解决方案,帮助金融企业构建并达成业务数据化和智能化。摸象的核心技术是基于数据智能的机器决策,通过大规模机器学习对海量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实现自动化全场景实时推荐,帮助中国的2000多家银行降本增效。而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所、数据分析和管理国际研究中心是我国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及全国领先的科研技术和成果,并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拥有极为深入的研究。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金融智能联合实验室”,产学研深度合作,注入学术和产业资源,形成自主开发、联合攻关的研发体系,有利于促进数据智能方向人才培养,加快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金融机构、金融产业、经济赋能。02 科研实力+行业深度,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正在成为“金融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推动力量,也是未来全球金融体系的关键竞争领域。金融科技具有较高的门槛,不仅需要足够的技术实力,也需要对金融业务的深度认知、对场景应用的实践经验,才能真正地助力金融企业构建并达成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摸象大数据经过数年在金融行业的实战,研发三大针对金融业务的核心引擎:无相盘实时推荐引擎、无相盘商机挖掘引擎、无相盘NLP引擎。基于大数据基础平台,融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知识图谱和大规模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可利用数据和算法实现金融业务运营每个价值环节的机器决策和自动优化,帮助金融企业提升营销和运营效率。目前已服务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银联云闪付等大型金融机构,与产业有着垂直和深入的连接,为“金融智能联合实验室”夯实金融科技研究的产业基础。联合实验室将深度融合摸象大数据的产业资源和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数据分析与管理国际研究中心的学术资源,深耕金融数据智能,扩展数据智能的落地场景,帮助金融企业构建并达成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

美人计

考研不要盲目选专业!想赚钱的话选这4个专业,薪酬待遇最丰厚

考研不要盲目选专业!想赚钱的话选这4个专业,薪酬待遇最丰厚,下面一起来看看吧。NO1: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的专业,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工资待遇都是令人垂涎三尺的,小程序的开发人员月收入足够5位数,设计了实用的软件,开发者的收益不可估量,软件工程专业的程序员工作不是很轻松,但至少需要一分努力一分收获,流多少汗水才能获得财富,软件工程专业最牛的大学,排名前三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NO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于微电子学和工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有机会活跃在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等行业,微电子学和工程专业近年来的热度越来越“热”,其核心竞争力位于所有专业的前列,毕业生的工资也位于所有专业的“榜目”位置,微电子学和工程专业中最优秀的5所大学分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NO3:金融专业国内金融专业的“主干”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国际金融,另一个是通货银行学,现在看来,金融专业很受欢迎,无论是金融专业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毕业后的工资都很高,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对金融专业优秀生的需求量大,大部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说是真正的稀有资源,工作时间越长,待遇越高,金融专业最牛的大学,排名前五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NO4:汽车类综合学科汽车综合专业近年来越来越热了,即使是国内农村,我所在的自然村也只有18户人家买了车,而且这两个家庭不是买不到,还没有拿到持有者的执照,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汽车的普及越来越高,普及程度也不亚于二十三年前的自行车,因此,无论是汽车维修行业,还是汽车营销行业,都缺少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汽车类综合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工资待遇很高,其前途和“金钱之路”都很光明,汽车类综合专业中最牛的大学排名前五位是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以上四个专业的工资待遇是最丰厚的,还有其他什么专业吗?欢迎讨论。

闯入者

290万人考研创40年新高 金融专业仍是大热门

今日(12月22日),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帷幕。根据12月20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强势增长,2019年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创下改革开放40年来最高纪录。报考热度最高的专业中,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会计、金融等专业在各高校中出现频率较高。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河南、江西、河北增幅较大往届生占比近半数从2019年考研的报名情况来看,在公开报名人数的部分省份,不少地区的报考人数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河南、江西、河北增幅较大,分别达到25.6%、24.8%、22.1%。在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逐渐接近半数,成为考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虽然报名人数大幅增长,但研究生报录比整体呈下降趋势,即竞争难度并没有增加。其中,2009年报名人数的下滑、但招生数量继续增长,导致报录比降至2.8:1,随后几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报录比有所上升,到2013年达到3.3:1。在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统考,考生数量大幅增加,报名数量达到212万人,录取72万,报录比再次降到3:0以下,达到2.9:1。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就业成考研首要动机“考研热”为何持续升温?《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根据考研动机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为首要动机,占比36%;其次是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占比21%;第三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占比17%。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在当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升级、高等教育整体规模日益扩大背景下,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规模扩张仍然没有停步,在今年820万毕业生的基础上,明年毕业生总数再增长14万,达到834万,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再加上归国的50多万学生,总量将高达900万。鉴于此,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报名人数的增长也源于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今年迎来改革开放40年,2018年也是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研究生,研究生招生数量仅有10708人,到2017年研究生招收806103人,增加了大约74倍。2017年将非全日制纳入统考后,研究生招生数量大幅增加,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从59万人增长至72万人,博士招生从7.7万人,增长至8.4万人。2007年以来,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每年的增长率大多维持在4%左右,而在2017年硕士研究生增幅扩大至22%,博士研究生增幅扩大至8.5%。而在“双一流”建设启动后,不少著名大学在稳定甚至缩减本科培养规模的同时,大幅扩张研究生教育。报告统计显示,从一流大学公布的2019年招生计划看,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招生计划。从学科来看,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的招生增幅最大。报告指出,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在2017年大幅增加,分别达到5.4万、25万、11.6万人,较上一年增幅达到70%、27%、61%。此外从家庭因素分析,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闫欢认为,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家长对学生教育资金投入的增长,让学生养家的负担变小,追求高学历、好工作自然就成为多数人的选择。虽然近几年高校纷纷进行研究生扩招,但对于考生来说,竞争压力有增无减,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高校中接收推免生比例的提高。报告统计显示,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而言,近年来部分高校接收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半数。例如,浙江大学2019年接收推免生占比达54%;北京大学2019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保险硕士、统计学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复旦大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推免比例达到100%。“考研热”还需冷思考业内人士认为,“考研热”反映了青年人希望提高学历,提升就业的竞争力,但也需要注意考生在考研中存在的一些倾向,如部分考生报考时盲目追逐热门专业等。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从各学科招生情况看,教育学、工学、管理学在2017年大幅增加,分别达到5.4万、25万、11.6万人,较上一年增幅达到70%,27%,61%。工学占比依旧最高,比例达35%。工学招生体量最大,但报名人数明显不如管理类、法学类、医学类专业,大量高校工学类专业出现报名人数低于计划数,甚至无人报考的局面。整体来看,工学分数线逐年下降,医学、法学、管理类专业学位分数线成上涨趋势。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数据显示,报考热度最高的专业中,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会计、金融等专业在各高校中出现频率较高,可见,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就业前景是多数考生考虑的首要因素。从各院系的报录比来看,医学、法学、管理类院系均高于工程类院系,而且差距悬殊,报考热度对比明显。对此,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王玉杰说,“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报考专业的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结合个人专业、优势和兴趣爱好,科学规划选择目标。考生报考专业不能盲目跟风‘押宝’,不能不顾自身条件,什么‘火’就考什么。”王玉杰表示,社会变化快,前些年受到热捧的经管专业毕业生,今年在传统金融领域就业就遇到一定程度的挑战。此外,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熊炎认为,“考研热”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可以改进培养方式,进一步明确学硕与专硕之分,合理引流,实现从‘漫灌’式学硕培养到‘滴灌’式学硕、专硕精准培养。”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从2009年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专业型研究生总量42.5万人,专业硕士占比99.3% ,达到40.2万人。硕士研究生中,专业硕士占比达到56%。调查显示,考生选择专业硕士首要原因是可以获得更多专业技能,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术硕士而选择专业硕士,第三是因为学制时间短。

七纬

杭州金融科技体验排名全球第一 浙大蚂蚁共建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来源:新浪财经9月26日的外滩大会上,浙江大学宣布与蚂蚁集团共建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双方将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能科技、金融科技产业研究等领域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争取在金融科技的技术创新、产业演化、商业模式、全球治理等领域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除共同投入研究力量外,蚂蚁每年都在为浙大的优秀同学提供长期实习机会、“数字金融青年领军者培训营”等活动机会,并探索金融硕士联合招生、建设博士生工作站等方面的合作。“我们希望浙大的科研人才优势,以及蚂蚁的技术、经验优势能碰撞出火花,依托这个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发展,能为杭州金融科技发展积累更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表示。“我们希望浙大-蚂蚁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全球标杆,为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而蚂蚁集团也将持续与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共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蚂蚁集团副总裁韦韬表示。浙大还在现场发布了《2020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与旧金山相似,杭州也是技术驱动型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并以全球最佳的金融科技应用与体验闻名于世,已迈入全球金融科技城市第一梯队。作为中国金融科技发源地,杭州拥有世界级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在内的十多家高融资未上市企业,融资总额超230亿美元,居全球首位。此外,杭州是金融科技体验与应用的全球典范,连续3年金融科技体验排名全球第一。杭州数字经济基础雄厚,数字经济规模超万亿,年增长率超20%。不仅被誉为“全球移动支付之城”,创造了第三方支付城市服务场景的多个全球“第一”,而且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数字治理第一城”。近年来,杭州一直在发力金融科技。2019年,发布《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专项规划》,2019年,由世界银行和中国互金协会共建的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地杭州,2020年,杭州又成为全国第二批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