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非全日制学费是一定高于全日制的。有的院校非全日制的学费甚至是全日制的好几倍,但是明明与全日制课程设置相差不多,学费为什么还是那么贵呢?拿MPAcc学费为例,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四大高校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学费对比,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注:以下数据可能与官方学费略有出入,请以各大院校官方学费数据为准。北京地区2018年,北京地区共计20所高校招收MPAcc会计硕士,其中:仅招收全日制的有7所,仅招收非全日制的有1所,剩余12所非全、全日制院校全部招生。以下为全部招生的12所院校的学费对比:上海地区2018年,上海地区共计有9所院校招收MPAcc专业硕士,其中:仅招收非全日制的有2所,仅接受全日制的有1所,剩余6所全日制、非全日制全部招收。广东地区2018年,广东地区共计有8所院校招收MPAcc会计硕士,其中:仅接受全日制的有3所,仅接受非全日制的有1所,剩余4所全部招收。江苏地区2018年,江苏地区共计有15所院校招收MPAcc,其中:仅接受全日制的有3所,其余12所全日制、非全日制共同招生。B区部分院校此外,小编还找到了几所B区的MPAcc院校,我们看一下它们的收费情况吧。通过以上几个地区的院校学费对比,我们发现:1、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学费较贵,非全日制的学费一般都是全日制的2倍左右,北京林业大学、财科所相差到了3倍,北交大更是相差7倍。2、而在经济欠发达的B区,收费标准普遍降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学费相差不大,甚至基本持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学费的天壤之别呢?1、非全日制学制比较长通过以上的学费学制对比,我们发现,有不少的院校非全日制学制都在2.5年以上,学制较长。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都是利用周六日或者节假日学习,学习时间比全日制研究生少,所以一般学制都比全日制要长,有的专业还设置的弹性学制,在3-5年之间。而全日制研究生学制就比较固定,一般2年左右。2、两者培养方向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多为在职人员学习,主要培养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教学需要结合很多案例,有的课程还会邀请行业内的知名专业、专业人士等进行授课,额外聘请师资也需要一定的费用。全日制研究生则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授课的基本是学校的教授,很少额外聘请师资。3、非全日制考生有经济收入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都是在职工作人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虽然学费贵,但收入抵消学费,最后的成本也不高。全日制研究生则是脱产学习,没有经济收入,在2-3年的时间里,还属于消费者,最后学习的费用就是成本,算起来不比非全日制研究生低。4、……你懂得!!!19年考研的同学们,你们会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呢?
开设在职研究生的院校非常多,其中浙江大学是非常受欢迎的,自打该校招生以后,其报名人数一直都是只增不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该校有很多优势,对于不了解该校优势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就时常被问到,那么,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优势都有哪些?浙江大学目前主要是以同等学力这种方式来招生,其优势有很多,比如课程、师资和证书,下面进行详细介绍。课程优势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该校课程的优势,同等学力是免试入学,入学是非常简单的,入学后就可以学习到高端的课程知识,并且可以工作和学习同时进行,通过学习课程能让自己的知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所学到的也可以随时实践到工作当中。师资优势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师资也成为了该校在职研究生的优势之一,其任课老师都是一些各个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授,大家学习课程期间,能够与名师面对面的沟通,任何问题也能向老师请教,所以也会有效帮助自己提升。证书优势同等学力毕业以后,大家就可以拿到在职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证书,证书是浙大亲自授予的,同时也具备着浙大的名校背景,各大企业也非常青睐名校毕业者,并且与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证的法律效力也完全相同,是非常值得获取的。总而言之,浙大在职研究生优势是非常多的,通过课程和师资可以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毕业后也能拿到受认可的证书。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呢?
近些年,一些在职读研的学员们都想短时间内就能学有所成,所以这些人对在职教育的毕业年限十分在意,遂有些报读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人纷纷提出了疑问,一般多长时间就可以顺利毕业呢?相对来讲,该校在职教育学制时间并不长,大致在2年左右,而且其毕业难度也很低,所以说在职学员们完全可以短期速成,但是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就读者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以便顺利毕业,下文来具体说明一下。毕业时间很短学制很合理:目前,该校举办的大多专业课程学制均为2年,所以就读人士在短期内就可以将所有课程学完,而且这一时间也足以保证学员将所以知识彻底掌握。毕业难度小:当学员顺利完成课业后,还需要通过相关毕业考核。其中,攻读同等学力这种类型的人士,只需要顺利通过难度较低的结业考试或相关申硕考核后就能毕业;而参加专硕双证教育的学员,只要毕业论文答辩成功,就可以毕业了。认真听讲,顺利毕业虽然该校举办的两种在职教育毕业难度都很低,但是就读者们仍要专心听讲,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学识基础,以便从容应对相关毕业考核,从而大大提高毕业成功率。综上可知,该校在职研究生毕业年限并不长,而且毕业难度也很低,在职学员们完全能达到短期速成的进修效果,只是学员仍要努力学习,以便顺利通过相关毕业考核。
今天,小编旨在为广大考研的同学解答考研疑惑,大家有什么疑问都可以留言问哦~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贵,名额多,超过全日制招收名额,毕业发双证,有的还只是周末授课,不安排住宿,不享受任何助学金。非全歧视是否存在?当然存在。双非歧视、本科歧视、专业歧视、文科歧视......在学历代表战斗力的社会,你能看到各种歧视,现实也是如此,北京地区体制内招考对户籍存在一定的限制,法检岗位的对法本的要求等等。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歧视普遍存在,存在非全歧视也很正常。客观而言,在同等条件下,考上全日制难度确实比非全日制大。而一定程度上来说,难度直接代表证书的含金量。再者价值衡量标准是多元的,举个例子,在就业时一个雅思7.5、专业证书齐全、TOP2热门专业、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双非冷门专业全日制对比,两者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在意他人的歧视,还是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非全日制和全日制有什么区别?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但是会在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相同,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来源:百度百科)非全日制研究生现状?2017年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招生后,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的争议一直很大,由于第一届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没毕业,培养方式、配套政策还在摸索过程中,加之大部分人对非全缺乏了解,将非全和以前的在职单证研究生混为一谈,所以目前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较低。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否报考公务员?根据政策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的是“非全日制”学历,而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的是“全日制”学历。不过,根据国家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注明“非全日制”只是为了区分两者的学习方式,对证书本身的含金量和认可度是没有影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与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是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考公务员也是可以的。不过,需要招生单位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如果招生的岗位注明需要“全日制”研究生学历,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则不能报考。“应届”非全的就业情况表 范围涉及私企、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岗位。招收非全研究生也分“三六九等”吗?待遇最好的学校:有奖学金、给解决住宿、毕业有三方、给派遣。这类学校分2种情况:1、学校对本校的非全日制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常见于以往具备丰富在职单证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学校)。因此这次的非全研究生政策正中学校下怀,毫不犹豫的就给了应届生身份和校招资格,来鼓励广大考研学子踊跃报考。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浙江大学。遇到这种学校还是从了吧。2、学校看好非全研究生的未来趋势,恰好一些好学校们对这里不够重视,于是想通过好好发展这一块来弥补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这样的学校可能一般名气并不是很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比较一般(否则为啥一志愿生源不足)。但对于非全的优势在于,你进了这样的学校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待遇,起码校方会非常的重视你们,主动的为你们谋取一些利益。毕竟你们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投资,把你们搞差了学校的损失其实是更惨重的。待遇最差的学校:无奖学金、不解决住宿、毕业不派遣,且学校没有任何合作的企业与研究所,不能为非全提供实习机会。这样的学校2个字,不去。研究所3年学费、生活费、房租算下来最保守估计,花销也在6到10万之间。有这笔钱,去哪里学不了东西、涨不了见识?偏偏去个水学校混个没啥用的水文凭,是不是人傻钱多?待遇介于二者之间的学校:看你自己选择了。应届毕业的适不适合读非全日制?1、绝对要关注学校对于毕业后是否有三方协议和派遣证,这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所在,直接决定了你毕业后工作的机会。但并不是说没有三方和派遣就没有读的必要,这里主要影响的是体制内的行业,比如央企、国企、银行等等,体制外的工作没派遣和三方影响不是很大。2、关注一下所报考学校是否具有丰富的过去在职单证研究生的教学经验,以及曾经在职研单证究生的就业数据。因为如果学校有着丰富经验的话,那么就一定会积累一定的平台资源,比如跟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推荐实习等等,这些资源的威力不容小觑,好平台的实习、工作经历某种意义上胜过学历的作用。一般没有在职单证培养经验的学校,大概率选择以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去对待非全研究生,一旦日后非全研究生不被认可你会非常被动。而拥有平台资源的非全哪怕日后非全不被认可,凭借自己锻炼出的工作能力也可以找到一份不亚于全日制研究生的满意工作。不论政策如何改变,把自己变优秀总是不怕的,加油!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柳依然“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7月6日,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的一条反馈信息,给王扬(化名)泼了一盆冷水。作为本科浙江大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的毕业生,王扬今年6月毕业后满腔热血选择了杭州这个与他羁绊深刻的城市工作,却在申请杭州人才补贴方面碰了壁——原因无他,仅仅是研究生毕业证上的“非全日制”四个字。王杨收到“不通过”通知,理由是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在社会和就业市场遭到了不公待遇,这让“王扬们”很困扰。期待王扬是浙江嘉兴人,一名90后。2013年高考时,他以文科672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三年之后,他选择了考研之路。“2016年我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当时报考的是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分数揭晓后,337分,上线分数为345分,一志愿未能上线。”王扬回忆,当时他考的试卷是法律硕士统招试卷,也是全上海统一批卷的,各科成绩分别为:政治71分,英语77分,专业一93分,专业二96分。“当年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分数线是330分,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我考虑到法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以及教育部统筹政策,就报名了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的调剂。”王扬告诉记者,第一志愿未能如愿以偿,他选择了调剂,“初试成绩排在全部法律硕士的中前段,复试成绩也超过了全日制的录取线不少,最终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为法律硕士(财税金融方向)。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并不轻松。“2017年9月入学,三年制的硕士,每年学费是一样的,但总学分要求还比全日制研究生还高。”王扬说,研一学习压力比较大,周末两天满课;到了研二开始,他主动找工作,分散毕业就业压力,也幸而入职浙江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破产清算与重整的律师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方向财税金融比较契合。研三毕业这一年,王扬除了日常的律所工作外,更多精力准备毕业文论答辩。“论文和全日制统一标准,盲审答辩。我因为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应届毕业生(同届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一起面试,非全日制只有2人评上)。”王扬说,在校期间,学校坚持统分统招,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与水平。现实杭州,是王扬向往的城市。不仅仅是本科四年在这里度过,考上华东政法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三年,他也把一半的时间留在杭州实践。这几年,他也关注到杭州引才力度不断。仅2019年,杭州以55.4万的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一,近三年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当然,为吸引高学历者来杭州创业发展,不惜真金白银: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王扬看到这条政策,也很心动。6月30日,他试着向杭州人社部门发出人才补贴申请,却被无情拒绝了。7月6日,他收到一条短信:该员工的学历不符合“全日制”条件,审核不通过。王扬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我们当年和全日制也是同样的分数、同样的考卷,毕业要求也是一样的,也都有应届生的资格,最后各种政策都无法享受,”王扬非常不理解,“我认为杭州的人才政策没有跟随教育部新政策的步伐,不是很合理。”小时新闻采访中发现,王扬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同样华东政法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小林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本是被杭州对硕士生的丰厚补贴和优越的人才政策来到杭州工作,小林却发现自己被排除在了“人才”范围之外。“我们上着同样的课,接受着同样的考试,在工作能力上,反而是非全日制的学生更胜一筹。”小林也表示,因为自己选择就业的是律所,其实自己在就业方面并没有受非全日制这个身份的很大影响,“但事业单位的就不同了,我有同学想考事业单位,但是事业单位招聘上明确由写着需要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审核都过不了。”广西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金,今年就因为非全日制毕业生的身份影响了就业,至今未寻得工作,不禁发出了“给母校丢脸了”的感叹。“在校招体制下影响较大,感觉被不对等对待。”小金说,“想进体制内工作,却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感觉被抛弃了……”争议采访中,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概念并不清晰。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几个人,不少人质疑其“含金量”,甚至直接等同于在职研究生、函授学历等。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有网友也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评论,其中一位网友的观点是“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就是不一样。两个培养方式不同。用人单位愿意选择全日制。我觉得不存在歧视,这是市场需求而定。你考非全日制时候肯定有你的考量,否则为何不考全日制”。也有人分析,之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得不到认可,在2016年确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前,社会对非全日制的印象停留在“混日子”“自考”等方面,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导致地方用人单位拒绝非全日制研究生,损害了毕业生的公平就业。小时新闻记者从教育部官网上查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教育部官网上公开信息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王扬就是改革之后的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按照王扬的说法:“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社会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资格条件。不过,走出校门的王扬,“非全日制”这四个字马上成了求职路上的绊脚石。“其实很想证明自己并非读了个‘假研究生’,也想得到应届毕业生的同等待遇。”王扬苦笑道,作为国家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他希望能得到社会尊重和接纳。出路王扬曾向杭州市相关部门反馈了情况,却被告知引才计划明确按照政策制定好的执行,非全日制毕业生明确不在补助范围内。杭州相关部门给王扬的回复小时新闻记者带着相关疑问,致电了浙江省教育厅。据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五部们联合下发的政策保障了非全日制毕业生和全日制毕业生的同等待遇,但教育部门并不能介入地方的政策规定和实际就业情况。“事业单位招聘由事业处管理,公务员招聘有组织部管理,杭州市的人才政策需要找杭州市相关部门。”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王扬们”遇到的问题,杭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今年已经收到了不少关于非全日制毕业生相同的反馈,作了统一回复:杭州人才政策一切按照杭委人办2019第4号文件执行,明确人才补贴范围是全日制毕业生。”杭州市人才办受理部门也告诉记者,“人才补贴的执行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针对这些困惑,小时新闻记者也联系了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政府行政法律服务团队盛震超律师。“根据文件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应当具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而杭州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两者进行区分对待,这是违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规定的。杭州市相关部门‘杭州发展人才需求与教育部统筹文件不冲突’这个说法,并不合理。如果已向具体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作出不予给付人才补助的决定,那么该非全日制研究生依法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该决定。”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教授在接受小时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不平等的原因主要还是一种就业歧视表现。“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时,不应抱有‘非全日制度一定比全日制差’这样的就业歧视观念,要唯才是取,因岗设人,而不能因人设岗。但很遗憾,现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现象还广泛存在。”针对杭州人才补贴政策不囊括非全日制毕业生这一现象,杨教授也谈了自己的观点:“政策的生命在于公正。政策在制定的时候就要体现这种正义性和公正性,针对相同的毕业研究生的证书,应该一视同仁。在教育部等五部门下发文件后,地方制定的政策更应该服从国家上位政策,不能在政策制定时出现违背国家政策和非正义的偏差。”【来源:钱江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在职读研已经成为了工作人员们提升能力以及拿到证书的绝佳选择,这种方式也同时得到了国家和企业的认可,对于报名者来说,每个人在报名时都也是需要提交资料的,那么,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需要提交什么资料?浙大目前主要以同等学力这种方式进行招生,大家选择同等学力要经历入学和申硕两个阶段,需要提交的资料不同,下面进行详细介绍。入学资料及流程提交资料:同等学力入学门槛低,入学门槛要求是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所以在入学时,大家是要准备自己学历证书和学历证书复印件的,同时也需要携带身份证和照片等物品。入学流程:满足资格者在此网站上便可提交自己的资料,按照相关流程填写信息提交到院校,待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携带相关材料到校报到并缴纳学费,完成这些就可以直接免试入学。申硕资料及流程提交资料:修满学分后可申硕,申硕门槛要求是具备本科学士学位满3年,大家报名时需要提交自己的报名登记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学历学位原件及复印件、1寸和2寸照片各四张等。申硕流程:满足资格后在3月份到学位网上申请申硕,4月份现场确认,5月份参加申硕考试,申硕考试科目两门,考生都考到了60分便可通过,然后完成论文答辩,毕业后便可拿到硕士学位。总而言之,该校在职研究生入学报名资料和申硕报名资料是不同的,大家务必要牢记上述材料,具体的报名材料到时候院校也会告知。考2019年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需要多少钱?
2020年共三百四十余万的研究生报名人数,招生名额却只有70多万。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报名目标院校为985/211院校,差一点儿的也大多会选择双一流院校。学校好,竞争自然也是相当激烈,多数考生分数能过国家线,但却无望复试。那么这个时候就要面临一个选择了,是否调剂?有人说分数过了国家线只要不挑就有学校上,也因此使得不少学生抱着大不了去一个差点儿学校的想法,不至于没底。然而很遗憾,调剂远比你想象中要困难得多。那么,为了读研调剂非全日制如何?好歹也是个研究生学位,而且调剂相对容易得多。事实上,对一战二战学员来说它远比全日制差得多。第一、学费大不同非全日制学费较高,一般在5到15万元不等。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第二、毕业证书不同全日制研究生:选择该方式深造的人员,最终可以获得研究生学历与学位双证书。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属于双证教育,只不过会标注“非全日制”的字样,但所享受的待遇与全日制研究生还是一样的。第三、学制长短不同全日制研究生:该方式的学制一般在3年左右,学员要全天在学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该方式学制时长一般在1-3年左右,与大家选择的招生院校相关。但并不需要学员一直在校学习,工作可照常进行。第四、奖助学金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上没有奖学金;全日制研究生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6000 元 / 生·年;符合国家奖学金申请条件者可获得20000元/ 年。(具体申请条件查看院校官网)第五、户口、档案问题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不涉及到户口及档案调转,若转,需考生联系院系协商。全日制研究生:考生自愿选择是否调转户口。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必须把档案转到学校;委培、定向,档案不必转到学校。第六、学习方式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非脱产学习、周末或是节假日集中上课;全日制研究生:全脱产学习、周一到周五全日制授课。另外,就当下而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更是远低于全日制研究生。综上所述,即便二战,也要好过调剂非全日制读研。还望考生们慎重选择。
进入10月,企业陆续开始秋招,对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求职过程却备受冷眼。据媒体报道,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明确“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某企业HR也曾坦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生”)管理工作。从那时起,两类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通知还要求培养单位要坚持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尤其指出二者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基于此,许多认为自己遭歧视的学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起举报。消除就业歧视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招聘企业自觉认同。对个案来说,国家有关部门的权益救济或径直有效,但在企业自主招聘范围内,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双非院校及“非全生”排除在外的案例屡禁不止。“非全生”遭歧视并非没来由。在“非全生”教育早期试点摸索、制度确立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因招考方式、标准的混乱,功利心态导致的教学培养体系、学历学位授予考核松散,甚至不乏“硕士掏钱就行”的说法,“非全生”无形中被打上“质量低”标签。尽管时过境迁,如今“非全生”的招录门槛远非昔日可比,但社会不少人对其认知依旧停留在过去,企业招聘也依然会有歧视。要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之外,也需要正视当下“非全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非全生”招录情形冷热不均,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多青睐人文社科经管领域,如工商管理硕士就常年爆满,而部分院校的理工类学科则门可罗雀、难以维系,甚至逐年减少招生,不平衡的招录情况,在同一院校的不同学科、学科优势特色不同的文理院校间都时有发生。报道中遭“歧视”的研究生,好多还是非全日制应届生。按理说,报考“非全生”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和部分院校注明“定向就业”的“非全生”招录要求不同,有些院校并无此限制,这些学生往往是全日制统招复试失利后,出于各种原因“调剂”而来。这说明部分院校发展“非全生”教育的盲目无序,既未充分考虑自身学科竞争力,更未预料门槛提高带来的低通过率,导致对招生计划的预见不足。这些学生与依附原工作单位、非脱产学习的“非全生”相比,除了遭受“歧视”之外,还要面临更大的择业焦虑。“非全生”的培养目标为某些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2016年全日制、非全日制并轨后,除了同等学力申硕,“非全生”统考能报的学位多为专业硕士,鉴于此,许多院校培养方案也参照专业硕士进行。但目前的专业硕士教育并非臻于至善,加之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固有的差距,部分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法尚不成熟,“非全生”教育却已草草上马,有的将就沿用此前落后、松散的培养方案,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再就是教学科研资源的紧张。尽管说“非全生”为完全成本收费,学校不覆盖奖助学金,更不占住宿等后勤资源,但院校科研教学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目前部分院校学硕已缩招,专硕和“非全生”的规模和比例却在增长,还不乏有些院校将“非全生”作为“生财之道”,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让现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许多院校师资力量难以匹配教学,亟需满足专业硕士实务能力的师资更是匮乏。此外,学制过短使课程节奏过快、业务实践和求职时间冲突等问题也十分尖锐,这些专业硕士培养中已遭遇的问题,应当在“非全生”培养中予以克服。“非全生”教育极大满足了全民终身教育需求,对无缘通过全日制学习获取知识以及学历的人来说,“非全生”教育一定程度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发展好“非全生”教育也可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和我国的“非全生”不同,英美一些高校以研究生课程的12个学分为界限,修够12个学分,便自然过渡为全日制研究生,其灵活性也体现在“非全生”成长空间上,如与博士学历的无障碍共通;在人才考核上,用较为独立机构的“专业认证”评价把关人才质量。这些成熟经验启发我们既要发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也要适度扩大高校自主权,如此,才能真正办好“非全生”教育。白毅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0月15日 02 版)(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进入10月,企业陆续开始秋招,对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求职过程却备受冷眼。据媒体报道,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明确“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某企业HR也曾坦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生”)管理工作。从那时起,两类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通知还要求培养单位要坚持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尤其指出二者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基于此,许多认为自己遭歧视的学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起举报。消除就业歧视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招聘企业自觉认同。对个案来说,国家有关部门的权益救济或径直有效,但在企业自主招聘范围内,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双非院校及“非全生”排除在外的案例屡禁不止。“非全生”遭歧视并非没来由。在“非全生”教育早期试点摸索、制度确立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因招考方式、标准的混乱,功利心态导致的教学培养体系、学历学位授予考核松散,甚至不乏“硕士掏钱就行”说法,“非全生”无形中被打上“质量低”标签。尽管时过境迁,如今“非全生”的招录门槛远非昔日可比,但社会不少人对其认知依旧停留在过去,企业招聘也依然会有歧视。要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之外,也需要正视当下“非全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非全生”招录情形冷热不均,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多青睐人文社科经管领域,如工商管理硕士就常年爆满,而部分院校的理工类学科则门可罗雀、难以维系,甚至逐年减少招生,不平衡的招录情况,在同一院校的不同学科、学科优势特色不同的文理院校间都时有发生。报道中遭“歧视”的研究生,好多还是非全日制应届生。按理说,报考“非全生”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和部分院校注明“定向就业”的“非全生”招录要求不同,有些院校并无此限制,这些学生往往是全日制统招复试失利后,出于各种原因“调剂”而来。这说明部分院校发展“非全生”教育的盲目无序,既未充分考虑自身学科竞争力,更未预料门槛提高带来的低通过率,导致对招生计划的预见不足。这些学生与依附原工作单位、非脱产学习的“非全生”相比,除了遭受“歧视”之外,还要面临更大的择业焦虑。“非全生”的培养目标为某些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2016年全日制、非全日制并轨后,除了同等学力申硕,“非全生”统考能报的学位多为专业硕士,鉴于此,许多院校培养方案也参照专业硕士进行。但目前的专业硕士教育并非臻于至善,加之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固有的差距,部分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法尚不成熟,“非全生”教育却已草草上马,有的将就沿用此前落后、松散的培养方案,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再就是教学科研资源的紧张。尽管说“非全生”为完全成本收费,学校不覆盖奖助学金,更不占住宿等后勤资源,但院校科研教学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目前部分院校学硕已缩招,专硕和“非全生”的规模和比例却在增长,还不乏有些院校将“非全生”作为“生财之道”,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让现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许多院校师资力量难以匹配教学,亟需满足专业硕士实务能力的师资更是匮乏。此外,学制过短使课程节奏过快、业务实践和求职时间冲突等问题也十分尖锐,这些专业硕士培养中已遭遇的问题,应当在“非全生”培养中予以克服。“非全生”教育极大满足了全民终身教育需求,对无缘通过全日制学习获取知识以及学历的人来说,“非全生”教育一定程度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发展好“非全生”教育也可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和我国的“非全生”不同,英美一些高校以研究生课程的12个学分为界限,修够12个学分,便自然过渡为全日制研究生,其灵活性也体现在“非全生”成长空间上,如与博士学历的无障碍共通;在人才考核上,用较为独立机构的“专业认证”评价把关人才质量。这些成熟经验启发我们既要发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也要适度扩大高校自主权,如此,才能真正办好“非全生”教育。
考研的同学在备考阶段,或许都会陷入短暂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考到什么层次的院校,确定“选择”后,又不知该如何着手准备,甚至有些考研常识也不是那么清楚。比如:我是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二者有什么联系?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又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联系与区别,希望对大家在考研备考阶段有所帮助。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全国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两种。二者处于同一层次,是相对的研究生种类。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培养目标不同。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术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第二,培养方式不同。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实践环节。学术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第三,报考条件不同。以《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要求为例:专业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如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学术硕士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第四,招生专业不同。专业硕士,招生专业比较有针对性,根据研招网“专业知识库”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中医、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等,共计4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门类,及其下设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的专业方向招生。注:具体到某一招生单位的某一具体专业是否招生,请参照招生单位当年的招生专业目录。第五,学费标准不同。全日制学位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应参照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有关收费标准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第六,学制不同。具体表现为,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2-3年,学术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情况依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第七,读博方式不同。专业硕士,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若进行考博,请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学术硕士,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你还有哪些想要了解的考研常识?评论里留下你的疑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