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毕业季,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迎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毕业生——一位64岁的老人,他就是3年前一举考上浙工大研究生后震惊全网的老人朱宏伸。可别看他已然双鬓斑白,在众多研究生学子中,朱宏伸可算是最勤奋最认真的一员了。那他是如何成为一名浙工大研究生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展开讲讲朱宏伸的励志求学故事。不满现状,求知若渴朱宏伸是1956年生人,当时那个年代高中文凭已是个较高的学历水平,因此,高中毕业后的朱宏伸被分配到医院工作。虽然医院工作专业性较强、要求较高,但朱宏伸凭着一股冲劲,努力适应工作内容,尽快熟悉岗位职责,跟着老师、医院公共课实操实学,将医院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后来朱宏伸被调配到地方防疫站,有了一份有保障的稳定工作。或许朱宏伸天生就是热爱学习,对知识的渴望可谓是如饥似渴,在防疫站工作四年后,朱宏伸不满自己的高中学历,辞职考去扬州职工专科大学修学电气工业,毕业后去了当地卫生监督局工作。这一份工作和朱宏伸之前在医院的工作又完全不同,在扬州卫生监督局,朱宏伸从事的是行政执法相关工作。但由于卫生监督局工作和职工大学所读专业并不相关,朱宏伸只好又买来法学行政相关书籍自学,以便更快更好适应目前工作。眼见着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朱宏伸又起了求学念头,不满足专科学历准备去攻读专升本,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这时候,社会上已经开始对学历文凭渐渐重视起来,因此,朱宏伸报考专升本的时候,很多人都同他一起准备考试。但一边要顾全工作,一边还要自学备考,条件何其严苛,于是大部分人备考途中便半途而废,放弃了求学。最后竟只有朱宏伸一人坚持到最后,并成功考上了所报学校及专业,半工半读继续提升自我。朱宏伸考上了本科,工作和学业齐头并进,这时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按理说便应该安安稳稳工作,安享余年。但他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不,朱宏伸应是天生的"学霸",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水平的提升,他自己也相应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朱宏伸的求学之路还在继续。学无止境,后来者居上朱宏伸专科毕业后,一直从事行政法学工作,朱宏伸缘此与法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但由于本科所学专业和工作相关度也并不高,朱宏伸觉得自学还是不够,认为自己还应该继续提升学历文化水平,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法学相关方面。2016年朱宏伸毅然决定攻读法学研究生,这一年,他已经是年满六十,马上就要退休的双鬓老人,其决心和意念让身边的人都为之触动。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当年5月退休后,朱宏伸立马调整状态,没有一丝犹豫,毫不拖泥带水,备考、报考、考试在2016年后大半年一气呵成,投入到浩浩汤汤的考研大军之中。整整8个月,朱宏伸在当地公共图书馆发奋备考,没想到起早贪黑的学习作息竟也没有击垮朱宏伸的身体,大概是缘于他平时规律的锻炼,最后朱宏伸以324分的成绩考进浙江工业大学,成为浙工大法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朱宏伸继续秉承着他端正努力的学习态度,在学业上下苦功,并且,朱宏伸从未把自己当成"特殊人员",该住宿舍住宿舍、该叫老师叫老师、该交作业按时交,因此不仅和同学们相处和谐友好,各科老师也都对朱宏伸有着良好深刻的印象。朱宏伸的一个法学老师杨艳霞对他也是评价颇高:学习非常认真、对老师十分尊敬。杨新霞老师记得,有次她在课堂上随口提及了课程涉及的某某名著,不曾想朱宏伸就去买了这本书,第二天带到课堂学习,这种在学习上较真的精神如今真真已不多见了,让杨艳霞老师十分动容。这便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凭借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朱宏伸优秀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业,甚至在毕业典礼上,更是因着优异的毕业论文赢得了老师的夸奖,这让多少混完学业的研究生都自惭形秽,真可谓"后来者居上"。面对记者的采访谈及读研生活,朱宏伸表示:"刚开始每天课表满满当当,很不适应,但努力适应总能适应。"适应了很多课程,朱宏伸也时常参加课余活动、学习更多技能。每时每刻都经历着知识的洗礼,忙碌而充实。学之有为,青春无限很多人都觉得,学习是阶段性的,在义务教育之后便放松对自己的学识要求,而朱宏伸却是一直孜孜不倦、求知若渴。而对于法学的学习,朱宏伸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不管学习哪门学科,要善于理解,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之朱宏伸喜爱读书且涉猎极广,不论哪个方面,只要喜欢便了解,只要了解便会深入钻研,因此造就了他在学业上的极深造诣。在求学阶段,老师和同学对朱宏伸的评价极高:"认真勤勉,谦和友善,待人真诚"。导师张翅谈及朱宏伸时,评价道"完全不像是一位老先生,当时我看到的分明是青春的背影",并表示研究生三年,他也从朱宏伸身上学到很多,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只叹时光飞逝。在朱宏伸的毕业照上,他笑得从容灿烂,那是对知识的热爱,也是学识自信的底气。回望流金岁月,有的人苍白如纸,有的人浓重如墨,朱宏伸的人生显然属于后者。学习的韧劲在这位花甲老人身上抽出新芽,朱宏伸虽身形苍老,精神却愈发矍铄。谈到未来,朱宏伸表示或打算考取律师资格证,奋力造就更好的自己。这位几近70的老人的坚韧求学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求学之心,那便有求学之路,学无止境、识海无涯,作为新生代的我们更应该奋发图强,用学习充实自我,讲究从内在提升修养。
余云舰 2017届印象学员 浙江工业大学双语播音专业合格并录取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合格18届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啊.我是浙工大2017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印象师哥余云渐,过几天就是浙江工业大学播音专业的校考了,不要慌,印象的宝宝都是最优秀的!每年取得的浙工大合格证可以说是占总量的半壁江山了。工大的校考仅面向浙江省的考生,对于大部分的学弟学妹而言,它是一所性价比非常高的学校;甚至对于一小部分的学弟学妹而言,它是一所想对理想的学校,简言之:值得一考! 工大的校考比较简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播音专业浙江省招生总数为15人,入选复试105人左右,合格证60张左右。初试初试的内容招生简章的内容都有,形象考察和指定稿件。指定稿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新闻,去年我的新闻是:“京津冀鲁豫协同发展...” 大多数是一类新闻,有一些难度。第二部分是文学作品诵读,有散文,有诗歌,多以这两种为主,在这两种文学形式中名家大作居多,所以大家可以多练习些有名的散文和诗歌,针对性地练习。初试非常考验大家的基本功和心理素质,但又一点是最为重要的,你的状态!稍稍偷换一些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在某时某刻的精神面貌,虽然考生基数不大,但由于总时间较短,考场数不多,所以分散到每个同学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夸张点讲,可能就几十秒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里,无法去考察你各方面的能力,像话题评述,是否有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无法衡量的,所以状态就非常重要!考官不仅仅是播音专业的老师,也有中文系的老师,也有可能是一些教授。初试战线比较长,保存体力,注意保暖,发挥最佳状态!复试 复试的话就有些难度了,因为人少,所以能够比较全面地考察你的综合素质,我想这应该也是印象宝宝红旗满工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因为你们真的很优秀。第一部分:即兴栏目主持去年我的题目是“在四川的一家快餐店内,发生了这样一幕: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家迈着蹒跚的步履进入了快餐店,颤巍巍地取出一元硬币说要买一份米饭,老板看到后,不仅请老人家坐下,还免费为老人家端上热菜.......” 。这是你们经常练的模拟主持,切忌做成即兴评述,这个基本概念一定要有,对于这一部分的题目,多以民生类为主,能够发人深省的新闻,但也不乏其他类型的。第二部分:指定稿件,也就是新闻讲真的,工大的新闻真的好难,基本上都是一类新闻,这次期末考,我就凉在新闻上了。新闻是没有准备时间的,即抽即读,特别考验个人的识读能力,不过你在读之前看几秒,顺口气还是不会说你的。第三部分:考官提问切记!此提问非彼提问,说白了就是即兴评述,要把它当作即兴评述来对待,千万不要考官问你一句,你也就回答一句,我去年的问题是“你认为中学生可以早恋吗?”和复试的第二部分一样,没有准备时间,所以记住要把核心观点先抛出去,无用的话尽量少讲,注意完整性,同时也要把握时间!能分享给大家的有限,这些是我去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如果有记错的或者今年有变化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见谅!最后祝大家校考顺利,万事胜意!- end -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陈素萍6月22日(周六),为更好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系即将宣布正式成立。这个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系,依托于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积极对接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服务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区域特色,力争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天,借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系成立之际,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青,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开幕仪式后,将开展实地参观。除了开幕式嘉宾,也欢迎公众参加,让大家能够体验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在参观中找到对科学的兴趣,在体验中探索知识和原理。按计划,参观活动初步遴选了4个点作为本次开放展示点。具体如下:脑神经科学研究实验室,其最新创新技术成果,刚刚受邀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展示;机器人教学实践实验室,人工智能实践技能教学环境具有专业普适性,能满足所有本科生的参与和学习;网络化运动控制与机器人研究基地,号称“新兴产业应用研发基地”,可以围绕工厂物联、先进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协同控制等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创e空间”,被浙工大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专业精英塑造摇篮”,学生们依托该平台参与了“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等,近三年荣获国家级奖项70余项。以上这些,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简单易懂的讲解,每个项目都会将高端科学技术展示在公众面前。重点是,你也能亲自体验!是不是有点心动?6月22日(周六)14:30-17:30,钱江晚报联合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提供20个名额给读者,快来参与活动吧!
浙江省和江苏省都是中国典型的有钱省份,富余省份,所谓的江浙,指的就是江苏和浙江,虽然浙江和江苏都很有钱,很有文化传统,不过两省的高等教育却是天壤之别。江苏省有2所985: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9所211: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而浙江省呢,只有1所985:浙江大学,省属的211杭州大学也并入了浙江大学,而人家江苏有3所省属211院校: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所以浙江省很尴尬啊,有钱的省份,竟然高等教育这么落后,不过2017年,浙江省的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大学入选了双一流。不过浙江省也在扶持几所实力强的院校,毕竟浙江省不缺钱。那么谁可能入选双一流呢?浙江工业大学当仁不让。浙江工业大学作为非211,实力如何呢?浙江工业大学,名字听着就牛,不过名气却比较一般,其实浙江工业大学历史很悠久,,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现在的浙江工业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浙江工业大学作为双非院校,但是化工专业却是a类学科,实力不容忽视,实力的确很强。2020年,浙江工业大学继续发力,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今日,中国一日4篇nature文章,这4篇入选论文中,还有一篇大气物理方面的论文,由于其主要作者和通讯作者来自浙工大,让这所双非院校在署名单位中,与清华北大上交中科院并列,于是获得了更大关注,甚至一下子点燃了校友群体。不少浙工大校友纷纷发来贺电,更多在校学生倍感自豪,量子位留言区,整墙整墙的校友贺电。浙江工业大学的确牛啊,要知道现在国内,很多985高校直接在nsc高端论文方面都是鸭蛋。浙江工业大学的实力,应该力争进入双一流。浙江工业大学的经费常年都是浙江省第二位,浙江高校第一位。所以浙江工业大学经费是不缺的,在浙江人眼里,浙江工业大学实力是比宁波大学要强大的多。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导语:其实读书和学习知识是一辈子都要坚持的事情,就像我们平常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 位置,而不至于跟不上这个时代,被这个时代所淘汰,要保持自己学习的兴趣,64岁高龄老大爷从浙江工大毕业,成为毕业主打年纪研究生,大家一定很好奇后来他怎么样了,我们接着往下看。【进入医院工作】这个老大爷的名字叫朱宏伸,他出生于一个很贫穷的家庭,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不过他也有很多快乐的回忆,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这是父母尽力最大能力对他的培养和栽培,他很感激父母的开明和付出,他可以读到高中毕业,当时已经是很高的学历了,父母实在是无力再供他读书了,他就拿着高中毕业证找了一份医院的工作,和自己同龄人相比他是幸运的,其他同龄人都步了父母后尘,成为了种地的农民,进入医院工作之后,他也放弃学习的步伐,经常去学习最先进的医学,在工作方面也是积极和负责任,经常都得到了表彰。【年纪最大毕业的研究生】在医院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靠着自己的实力救治了很多病人,看到病人痊愈是他最开心的时刻,而病人也都很感谢他的救治,还给他送锦旗和匾额,后来朱宏伸就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他就为自己医院的工作生涯画上了最完美的句号,不过后来他觉得无所事事,并不像被这个社会淘汰,他就萌生出了读研究生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的支持,家里的家务老伴都一力承担,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学习,后来经过努力刻苦的学习和专研,他最终考上了浙江工大的研究生,进入大学之后,他成为学校最特别的存在,毕竟其他同学都是很年轻的年纪,他觉得学习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在学校刻苦学习,64岁的朱宏伸从大学毕业,成为了学校年纪最大毕业的研究生。学海无涯苦作舟,要知道学习是不分年纪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而且学习知识是一个很枯燥和辛苦的过程,不过刻苦和努力就是自己可以顺利度过学海的小船,一直坚持,就一定可以顺利到达彼岸,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要保持一颗努力学习的心,这样才能让自己学习很多的知识,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大程度地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度过此生。结语:朱宏伸在研究生时期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后来这些知识让他更适应这个社会,他经常会买一些医学方面的文献,不断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朱宏伸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对此,荧幕前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2017年,刚入学时的朱宏伸年过六十,大多数人的“夕阳红”生活,是在家养老享清福,何必还要进修研究生,受寒窗苦读之苦?但“好玩”的朱宏伸不这么想,2016年一退休,他就着手备考,没有拖泥带水,退休、报考、录取一气呵成,次年考进高校,成为了浙江工业大学2017级最年长的学生。现在,64岁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朱宏伸顺利完成学业,马上要毕业离校了。最近,朱宏伸和同学们一起拍了张毕业合照,在一群小伙子里面,出生于1956年5月的朱宏伸特别显眼,被浙工大同学们亲切地叫做“毕业生爷爷”。这位“毕业生爷爷”说:“如果能重选一次,我依旧会选择读研。人活着,还是要有点理想、有点精神、有点追求。也是因为不想单纯只是活着,我才从江苏跑浙江来上学。”今年毕业了,穿硕士服的朱宏伸退休后,为什么决定考研?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一共录取了53名研究生新生,年龄最小的1995年出生,和朱宏伸相差39岁。那一年,朱宏伸参加全国统招,以初试324分(英语65分)、复试83.43分的成绩,排名所有新生的中段水平。朱宏伸说:“退休的前一年,我并不知道退了自己想干什么,哪知一退休想到了考研。说实话,之前也没有特别计划,应该说目标并没有那么清晰,也没和周围人商量,有点稀里糊涂的,我自己做了决定,就是想到了就去做。”朱宏伸是江苏扬州人,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扬州市卫生监督所从事行政执法,常年和法律打交道。他说:“唯一的想法,就很单纯,想试试看,系统地学法律。”2016年5月,他光荣退休,同时正式着手准备考研,参加全国统考。朱宏伸说:“我真正备考研究生,是从2016年5月份开始,每天坚持去图书馆复习,因为刚好小孙女那年10月份出生,停了有一小段时间,然后就在当年12月份参加研究生全国统考。”朱宏伸并不觉得退休后读研是个稀奇事,他觉得以后在我们国家也会很常见。“现在,我的同龄人很少出来,一般都在家里,带带小孩。像我这样,住在学校、吃在学校,全日制读研的可能比较少,但业余读研的估计也很多,我主要还是想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进行一段学习。”面对记者采访,朱宏伸多次说了同一句话:“我考研这事,就当做一件‘好玩’的事儿来听就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对于我,只是想珍惜生命中的宝贵时间,做一点想做的事情。”接受采访中的朱宏伸这三年,在校生活适应吗?5月23日,朱宏伸完成了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不久之后,他就将正式研究生毕业。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艳霞对他赞赏有加,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当年入学时61周岁,今年64周岁的朱宏伸同学毕业啦。他上课时最认真,毕业论文也写得最好!专业老师杨艳霞的朋友圈截屏朱宏伸的导师张翅对他的评价极高:“待人真诚,谦和友善,认真勤勉”。朱宏伸抱着一本厚厚的《罗马法》认真研读的场景令张翅至今印象深刻,他感慨道:“完全不像是一位老先生,当时我看到的分明是青春的背影”。进校后在张翅衡量二者年龄后提议两人直接以名字称呼,他却仍坚持称呼老师,给导师发重要消息时以“敬上”落款。朱宏伸与导师张翅的合影“遇到宏伸真是我的幸运,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三年来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愉快地合作,只是感叹时光飞逝。”毕业之际,分别在即,张翅以“做几件可传之事消磨岁月,会几个有识之人论说古今”与朱宏伸共勉。硕士论文导师审核意见对于老师们的表扬,朱宏伸连连摆手说:“老师们对我真的很宽容了,我自觉法学的功力不够,现在想想如果再多些时间,应该还能写得更好!”远离家人,只身来到杭州求学,这三年,朱宏伸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有这么认真,最近三年算是我最认真最用功求学时间了,过得很尽兴、很快乐。“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我身体还挺好,很快就过去了。这么多年,学校、老师、同学们,都挺好挺好。”朱宏伸说,他个人生活上比较不讲究,睡在上铺,吃在食堂,也觉得很不错,而他最喜欢吃的是学校的葱油拌面。记者打听了一下朱宏伸的课表,发现这三年可并没有他说的那么轻松:有时候,一早起床,早上5节课,8点上课,快12点下课;下午不是上课,就是泡图书馆看书找资料,有时候晚上还有3节课,晚上6点半到9点05分。哎呀,真的是课程满满的。“我们的课程,每个人都有任务,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外更多时候还要自己找问题,要自己做PPT,要上台去讲。研究生阶段,就是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朱宏伸说,“比如学习民法有四个要点,一是通透民法各种概念,二是掌握民法体系与内在结构,三是熟悉法律规定,四是多做案例分析。分析问题就会更深入、系统、透彻一点。”“很多人觉得我读法学研究生,要背很多东西会很吃力,但其实还是司法考试的时候背的多,读研更多的是理解、深化,追根求源。” 朱宏伸说。朱宏伸入学时的照片三年前,刚入学那会儿,朱宏伸曾说:“要融入年轻人的世界。”三年后,即将离校,同寝室的三位同学说:“朱大哥,挺不错。”面对同学和老师们的掌声,很健谈的“朱大哥”却很害羞,他总是笑着说:“很多事,我都不是很懂,我要多跟年轻人学学。”毕业了,有哪些感悟?“毕业之后,现在真没想好做什么,如有机会就多服务回报社会。不过应该会先回家多做些家务事。” 朱宏伸说。话虽这么说,但在朱宏伸骨子里,却依旧住着一个“很燃的老头子”。退休了,重新拿起书本去考个研究生,听上去很励志,可真正去做或许又有点迟疑。对于那些也有入校深造想法,但不敢迈出那一步的同龄人们,朱宏伸也想说几句鼓励话。他说:“什么事情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做。不是事情可怕,是自己怕,真的做了,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功的。一年做不成,两年、三年、五年、十年下来,就会成功。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对于正在备考读研的年轻人,朱宏伸也有祝福送上。他说:“我都能考上,年轻人一定比我能,比我好。人要有信念,人的命运要自己掌控,机会属于勤奋努力的人。勇敢做自己,有梦想就去追!”朱宏伸的毕业照最后,“毕业生爷爷”朱宏伸还真诚地表示:感谢浙江工业大学!感谢浙工大法学院!感谢法学院的全体老师!浙工大2020届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合影题外话:人生苦短,不“燃”怎样采访那天,时值傍晚时分,夕阳已经快下山,教室外渐渐昏暗,但教室里的灯却亮到晃眼。有一个画面,记者印象深刻。头发花白、身形消瘦的朱宏伸,眼睛平静深邃的如同一汪潭水,清澈安详,虽然眼角的皱纹掩盖不住苍老,但明亮的双眸中却在熠熠生辉。他缓慢地开口说:“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除了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有精神和思想上的需求,这种需求会慢慢变成追求。就像《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月亮’便是那追求。”我们人生,一生的行走,走过青涩时错失了的梦和远方,走过轻狂时错过了芳华和绽放,可能直到退休后,才有自己优雅的姿态和本真的心性,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不辜负时光和自己。人生苦短,不“燃”怎样!不管是青春正茂,还是垂垂老矣,心中有梦,生命总能焕发出活力和光彩。【来源:钱江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1月22日,浙江工业大学2020年“留家庄”在朝晖校区举办了第十六次开庄。 本次留家庄以“情暖金鼠年,欢聚留家庄”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迎新年活动。现场装饰了中国结、红灯笼以及鼠年玩偶,处处传递着家的感觉,爱的氛围。活动内容有现场题福字,写春联,戴围巾,包饺子,各类棋类游戏。同学们纷纷用毛笔和彩笔写下了自己的新年祝福,留学生也与留校中国同学交流不断,其乐融融。“留家庄”为参加的同学准备了包饺子、象棋、乒乓、台球、年夜饭、新年踏青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开庄后还会持续整个寒假,为留校学生带来温暖和陪伴。同时,今年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健身室和自习室,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幸福的寒假。“家庄作为工大延续了十多年的传统,作为庄主,我尽我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为各位留校同学准备一个充实、快乐的留家庄。”今年留家庄庄主、材料学院的林文韬说,他希望各位同学在工大过个温馨、热闹的新年。 “自2005年承办的第一届留家庄起,怀着为将春节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理念,为留校学生送去新春祝福与家的温暖的初衷,留家庄已然发展成为承载了工大关爱与情怀的一张明信片。”留家庄团支部书记、设计艺术学院的管瑾说,2020年寒假有幸能和留校的同学们一起度过,希望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鼠”假,一样的新年喜气。
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年过花甲,终身学习知识一直是引导我们前行的武器,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也成为了一种在社会上坚定立足的保障力量。在如今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趋势已经成为常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小到两三岁的孩童,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奔走在学习的道路上。可见,终身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打破阶级、打破年龄段的生活方式。有的人虽然已年过花甲,本该是好好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但我们却可以在高校当中看见他们同年轻人一起奋斗学习的身影,这不仅让我们感到欣慰,带给我们更多的则是不尽的鼓舞与感动,这样的精神的确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要考上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对于这些活力满满的年轻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呢?这对61岁大爷朱宏伸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挑战,然而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他的努力。工作安稳,不满现状在朱宏伸的学习道路上,他似乎用尽了大半生而努力着,至今也没有放弃学习的道路。在早前的那个年代,时局动乱,再加上当时的教育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与普及,进入学堂学习便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奢侈梦想。因为家庭贫困无力继续学业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他们却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各行各业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一生。相比那些只能在中途选择放弃的人,朱宏伸已经算是十分幸运的了,他一口气便顺利念完了高中。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高学历了,而且高中毕业的朱宏伸还被分配到了医院就职,这在当时可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无论是薪资还是日常生活的待遇,这都足够让朱宏伸解决自己的温饱,甚至还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有着高中学历的朱宏伸在医院工作时,也算是专业不对口,只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初出茅庐的朱宏伸仍然保持着一颗求知的心,遇到疑难问题也不羞于向前辈请教,因此他也学得很快,不久便从这批新人当中脱颖而出。由于朱宏伸的出色表现,医院便为他升职加薪,让他拥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有了稳定的工作与舒适的生活,朱宏伸却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继续着自己的学习道路。或许是因为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逐步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朱宏伸深感自己的高中学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学习道路。深入学习,提高自我很快,朱宏伸便考上了扬州职工大学,为此不惜辞职放弃安稳的工作继续提升自己。虽然自己已经比大多数同学年长,但在经历了社会历练后的朱宏伸却显得更加成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更加认真。秉承着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在大学期间的朱宏伸保持着优异的成绩,终于还是顺利取得了毕业证。虽然这在当时只是一个专科学校,但好歹也让朱宏伸完成了他的大学梦想,之后也分配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但朱宏伸却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不同的工作让他认识到了自身知识存在的不足,于是他又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经过两年的准备,朱宏伸心想事成地考上了,最终还是取得了本科学历,成为了当代人当中少有的佼佼者。这下毕业后的朱宏伸便终于能够安安心心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由于朱宏伸后来负责的是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这与朱宏伸在先前的学习经历当中遇到了知识少有契合,但专业上的偏差哪能影响朱宏伸正常工作呢?既然专业不对口,那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朱宏伸自己买来了关于法律的专业书籍,开始自己研究。虽然法律知识常常枯燥乏味,但朱宏伸却乐在其中,学得津津有味,于是便在这样的生活经历当中树立下了终生学习的目标。年过花甲,不忘初心直到2016年,60岁的朱宏伸退休了,本该好好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也仍然奔走在学习的道路上。正好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学习到了丰富的法律知识,想着他便决定报考浙江工业大学的法学研究生。于是刚刚退休的朱宏伸便开始了他长达一年的备考生涯,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朱宏伸学习起来却饱含着满满的热情,考题重点他也能够各个突破,信手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家人好友对朱宏伸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但他终于还是做到了。如今64岁的朱宏伸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在浙江工业大学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甚至他的毕业论文还让导师赞不绝口,不得不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终身学习的真谛。在攻读硕士期间的朱宏伸成为了班里最年长的同学,虽然与同学们相差着好几十年,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朱宏伸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反而他在这群年轻人之间显得更有活力,充满朝气的朱宏伸更增添了几分成熟与睿智。在日常的学习上,朱宏伸也没有丝毫怠慢,虽然已年过花甲,甚至还超过了导师的年纪,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求知的心。他在读研期间,与老师同学都打成一片,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差距而产生隔阂,而他也是班上唯一一个记笔记的同学,积极完成作业,同时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朱宏伸用行动证明知识的学习没有年龄的界限,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不懈努力便能达成目标。如今64岁的朱宏伸顺利毕业,虽然最是年长,但也在人群当中活力十足,前路漫漫,而他也绝不会就此停止学习的步伐。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俞斌 周玲1月21日,浙江工业大学举办国际知行论坛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智力资本在中等创新国家教育中的作用”学术交流研讨会。本次论坛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知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承办,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形式,吸引了来自的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孟加拉国、刚果(金)、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和企业家近百人参加。 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姚楠致开幕词时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世界各国与中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智力资本在中等创新国家教育中的作用也日渐加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方兴未艾,大学生包括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也在蓬勃发展,“大学应该去研究和打造,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老师的创新研究活动。”论坛由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俞斌主持。浙江工业大学校友、企业家代表高鹏先生作为商界代表发言。研讨会还邀请到意大利联合校园大学(那不勒斯)副校长、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智力资本》主编Manlio Del Giudice教授、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覃大嘉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段云龙教授和意大利费拉拉大学Beatrice Orlando教授等专家,为与会师生和企业界代表带来了四场精彩讲座。Manlio Del Giudice教授连线中国杭州主会场,以“智力资本在中等创新国家教育中的作用”为题做论坛主旨报告。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他指出,新环境给企业家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必须采用新技术来提高竞争力,这些变化都与智力资本相关。创业主题引发了经济学家和管理学者强烈而持续的关注,创业生态系统对企业家的决定和商业个体的成功有重要影响,创业环境因素在创业现实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说:“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不仅是一国经济进步的增长引擎,而且在结构性衰退的时刻也可以成为复苏的重要因素。创业生态系统促进了智力资本和知识管理的相互交织,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创新和可持续增长。”覃大嘉的“智力资本与创业生态圈”、段云龙的“《知识管理》期刊简介和投稿技巧”和Beatrice Orlando的“ 如何发表顶级创新学术论文”等三场学术讲座同样精彩纷呈,线上线下不断响起掌声。浙江工业大学表示,以成功举办“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国际论坛为契机,未来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2018-08-08 15:4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叶倍 柯蕾蕾7月底,浙江工业大学官方微信的后台收到了一位少年的“求助”——来自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的王贞统,想要寻找当年资助过他的哥哥姐姐们,想要亲口向他们报喜:“我没有食言,我考上最好的体育大学了!”故事要从7年前浙工大组织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说起。7年前,王贞统还是桑植芙小的少年,与当时浙工大支教团队“爱心e队结”下了不解之缘。7年后,王贞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悄悄告诉了浙工大官微,自己兑现了诺言。 因为这一留言,当时的支教队员重新聚到一起,“缝合”各自的记忆。当时实践队领队陈有为、实践队成员洪洁和王贞统一起,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支教情缘。缘起桑植2011年7月,浙工大艺术志愿者协会支教队伍“爱心e队”前往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支教。由于路途遥远,情况特殊,当时的王贞统并没有来到支教学校参与活动。但因其本身上进,爱读书,故而应当地老师提议,爱心e队派出了四名队员和芙小的陈俊国老师一起徒步两个多小时,到王贞统家进行家访。王贞统当时和大伯一起住,由于老房子坍塌,他们寄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在他的小屋里,只有一张简陋的小床,上面有许多书。“当时带了一盏台灯,但是他家里没有多余的插头,唯一的电器就是一盏白炽灯”。对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沉默。 洪洁是7年前,参与支教的学生之一。如今已在杭州工作的她,对于当年的支教记忆犹新。而当时上小学六年级的王贞统给她留下的印象是“比较内向”。 “王贞统的父母不在身边,跟着大伯生活,性格很腼腆,我们在征得他大伯的同意后,把他带回了芙小,和我们同吃同住,一起生活。”洪洁说。当略显无奈的生活不期然闯入了别样的温暖和关怀,一个年轻的心被照亮了。当时,支教活动设置了摄影课、制作课等一些兴趣拓展课,没有课本,寓教于乐,目的是培养兴趣,让孩子们主动去摸索去感受。支教团成员们自筹经费给来上课的孩子准备爱心午餐。孩子们从日常相处的点滴中感受到来上课的不只是老师,更是一群善良的哥哥姐姐。以真心换真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感情的发酵,从来就是如此简单。 后来,在2012年的暑期,他们再一次踏上了那块土地,进行了为期18天的支教,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回访。他们在一家广告公司见到了打暑假工的王贞统。在询问他有什么需要时,队员们得到的回答是一本书。他们牵着他的手去了新华书店,那个在书架前认真选书的小男孩令所有成员们感动不已。念念不忘从桑植回来,团队里组织写下心得体会,为这次“旅行”做个总结。然而当一切都结束了,提笔却不知从何处写起,所有人谈论的话题都还围绕着这群一起生活了十几天的孩子们。“有些东西在心里扎了根发了芽,也会因为留恋和不舍,继续在心里枝繁叶茂,重复地,不间断地去想念。”队员们说,“到杭州的第一天,喉咙开始发炎,开始痛,似乎是不习惯小声说话了。真是很奇妙的事情,在桑植的时候,每天上课,吼得喉咙沙哑,第二天就好了,可是,现在不知道是怎么了,就是好不了。” 在这群孩子面前,大学生要故作严肃,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他们要时刻关心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要学着独当一面,纵然有时心下不安,有时不够自信,都要直面曲折。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故事,都是双方点点滴滴的成长和坚持。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中的影响,是对灵魂的唤醒,对精神的塑造。也是在哪个时候,这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懂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返程的火车上拆着一封封信——离别前,王贞统给支教团的成员们写了一封信,“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让你们走,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会伴随着这些美好的回忆成长,不管今后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只要想到这些日子,什么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去。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一片苦心……” 而这份信的背面,写着“五年以后,我一定会考上很好的大学!”支教代理的缘分在王贞统的心中种下了种子,他们都在期待,这颗种子发芽的那一刻。 寻觅还愿当记者连线王贞统时,电话那头传来了洪亮的声音。“当时,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没有距离感,感觉特别的亲切,让我的生活重新充满了阳光和快乐。”王贞统有些哽咽地说,“每次想到这些哥哥姐姐们的话,我心里都会很开心。”2014年,一直抚养王贞统的大伯突然去世,再加上家中经济原因,王贞统辍学了两年。大伯重病时,王贞统曾辍学亲自服侍他。大雪天,他从县城赶回家照顾发病的大伯。雪太大,山里没有车敢通行。救护车停在五六里外等待,他背着大伯走,最终还是错过了抢救时间。大伯去世后,王贞统消沉了一段时间。 回忆那段时光,王贞统说:“我想了好久,想到了好多人好多事,我也想到了我自己小时候说过的话。我想起了那个承诺,我不想在社会上迷失自己。”为了曾经的约定,为了不辜负哥哥姐姐们的期望,王贞统重返学校,并最终考上了自己梦想的北京体育大学。“当实现自己诺言的时候,真的心里很高兴,高兴得眼泪一下子滑落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可以去找大哥哥大姐姐的联系方式了,我可以去和他们通报一下喜讯了。”王贞统说这句话的时候,仍就很激动。当时的支教队成员于洲感慨地说,支教去了两年,后来有些悲观了,我们几乎不能给他们带去多大影响,他们的轨迹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发生多大的变化。“但当王贞统说到他在低落时,常常想起我们,我真心觉得高兴。”于洲说。支教是人与人发生交集的过程,也由此产生源源不断、意想不到的影响。纵使条件艰苦、时间短暂、知识是有限,但不要轻视、放弃任何一次能量的传递与转化,若干年之后,彼时的善意与素养,可能就是孩子们看到光的那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