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大硕士毕业又重新高考,竟然选了一所二本敢问畸人

浙大硕士毕业又重新高考,竟然选了一所二本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上大学不会让你后悔四年,选错专业才会。但进了校门想换专业,恐怕没那自由。26岁的浙江大学硕士张韫喆,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走了八年弯路,他如今得偿所愿。为了换专业,重新高考的狠人不在少数。但对于张韫喆的举动,还是有不少人表示不理解,觉得太任性,甚至有些“疯狂”。不过,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由转专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累觉不爱如果说复读是再赌一把,那么为了换专业,上了大学又重新高考绝对是铤而走险。浙大硕士毕竟不是高中生了,高考试题用研究生思维去解答,未必是好事。当年高考585分的张韫喆,今年高考考了511分,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是二本大学。不过,得偿所愿,这位浙大硕士在查到录取结果的那一刻,激动得掉眼泪。79.0%的受访者大学时都想过要转专业。早在2016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转专业有着巨大的需求。风险对执着于换专业的狠人来说,其实算不了什么,梅开二度的也大有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丁元杰,在入读2个月后选择退学复读,在2019年高考中如愿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录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李一峰,读到大二决定退学复读,2018年高考成绩比清华大学在云南省的提档线还要高9分,最终被四川大学各专业中录取分最高的口腔医学专业录取。重新高考,因为所学专业累觉不爱。“如果专业选错了,不仅大学会过得茫然,整个人生也会失去目标,请大家以我为戒。”张韫喆坦言。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的卢晓东教授表示,我国中小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和引导不够,高校开放性不足,导致考生在专业选择上信息不对称。正如一个缺乏行为能力的孩子再怎么深思熟虑,也容易作出错误决定。即使是完全有实力自由选择专业的高考状元,也不免受“热门”专业影响。2017年北京大学录取的25名状元中,8名选择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录取的37名状元中,9名选择经管专业。而对很多填报志愿的准大学生来说,选择专业的原因,可不一定是心中所爱,而是热门、有前景、爹妈这么说……无奈之选佩服重新高考的勇气,但未必值得学习。学生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执着精神值得肯定,但对于重新高考这种做法,湖北大学教育学院解飞厚教授表示不认同。江苏淮阴工学院副研究员刘化喜也表示,宽容重新高考并不代表鼓励。重新高考对大学生来讲,毕竟是走了一段回头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对大学而言也是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不过,只有当事人知道自己的苦闷与无奈。一名硕士毕业生,要读另一所全日制高校本科专业,必须重新高考。“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只有重新高考了。”张韫喆感叹,重考是无奈之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我国对转学、转专业是有很多限制的,有时还不如退学重新高考容易。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就是这一原因。限制的原因在于,我国大学实行按计划招生。学校有录取分数线,每个专业还有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被普遍认为捍卫高考公平。捍卫公平,有利有弊。由于各校、各专业录取分数不同,进大学后的转学、转专业,同样会面临公平质疑:从层次低的高校转到层次高的高校,从录取分数低的专业转到录取分数高的专业,难道不会被某些人钻空子?转专业名额可谓稀有,厦门大学教授谢作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厦门大学除了小部分学生转专业成功外,实行全员可辅修第二专业的制度。”出路何方不过,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申请转学、转专业。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转专业在我国高校,技术上毫无问题,它是一个制度问题。”专业是大学里面一个刚性的概念,是资源的最小配置单位。招生、培养和管理制度均以专业为中心,资源按专业划拨,教师、教室、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按专业配置。专业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任由学生自由转专业,可能导致大量学生集中在某些专业,而其他专业生源不足,结果是教学秩序遭到破坏。而且,各大高校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市场脱节。与市场脱节的专业一旦设立,“哪怕社会不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大学也会源源不断地培养社会不需要的人。”周光礼说。反观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实现自由转专业,是因为专业是一个弹性的概念,一组课程围绕社会一种职业需求。当社会需求发生改变,课程模块随时组合,始终保持与社会同步。因此,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未来改革的总体趋势,就是要把大学的专业跟社会需求对接起来,而不是让高等教育工作与世界绝缘。”周光礼表示,让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自由地设置专业,也许就不会出现学生不想学的专业,“不想学的专业首先不都被砍掉了吗?”参考资料:老徐说高考26岁浙大硕士再战高考,录到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年8月3日,齐鲁壹点问教丨26岁浙大化学硕士重新高考读医学,看点在哪里?2019年8月9日,腾讯教育退学重考是求学的“歧路”,2016年9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大学“回流”复读 如何看待高考生退学重考现象,2012年8月14日,教育中国-中国网大学转专业悖论:想转的没资格,有资格的不想转,2013年10月31日,人民网

人与之鉴

浙大硕士不顾家人反对,毕业后为学医重新高考

经历过高考择校择专业的考生都知道,在中国,高考无异于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参加一次高考就好比是对自己的人生篇章进行一次具体的规划。不少考生都表示,自己的高考志愿是经过了家人很久的商量和自己很久的斟酌后才初步确定的。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大学就读的专业将直接与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相关。确实,大学专业选择的好坏或多或少的都能影响到考生的前途。就拿今天说到的这位高考考生来说,其浙大硕士毕业后仍重回学校参加高考只因想要完成自己当年的梦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浙大硕士不顾家人反对,毕业后为学医重新高考,获千万网友点赞!原来,这件事就发生在不久前,26岁的浙江大学研究生张韫喆在研修完硕士课程后顺利毕业,浙大化学系毕业的他本可以凭借浙大高校的光环轻轻松松的就业稳稳当当的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但是,倔强的他在毕业后的举动却震惊了所有人,浙大毕业的他并没有打算从事化学相关行业的工作,更没有打算找工作。一个正值青年的男子毕业后不忙着找工作?不少人都觉得奇怪,但,张韫喆对此并没有进行任何解释,当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他拿着自己的高考分数开心的和父母说他要重读大学了。这一次选择专业时他想要选择之前自己一直向往的医学。面对张韫喆做出的这一选择,不少网友都酸了:呵呵,真的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苦读三年,今年高考成绩都只刚过一本线,你到好,浙大硕士毕业竟然还要重读医学本科。大神就是大神,高考就和玩似得,我酸。张韫喆的这一举动的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一是其惊人的学习天赋二是其做选择时的坚定态度。一个26岁的浙大硕士毕业生只为了完成当初的梦想就重新参加高考,重新就读四年的本科,这样的选择难道真的不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吗?张韫喆今后就不会后悔吗?浙大硕士不顾家人反对,毕业后为学医重新高考,获千万网友点赞!怎么样?对于这位26岁浙大硕士化学专业毕业的张韫喆今年再战高考只为学医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呢?你觉得他的这个选择正确吗?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本文由妈宝经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爻辞

26岁浙大硕士再战高考,只为考取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做值吗?

高考不仅需要努力学习,成绩足够高,填报志愿同样很重要。如果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大学四年是比较痛苦的,毕业的时候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即使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为了自己的目标专业或者院校,有一些人选择复读,再次参加高考。这样做值得吗?有一位26岁的浙大硕士放弃了看似光明的前程,选择再参加高考,只希望考取自己喜欢的专业。张韫喆八年前参加山东高考,但那时一本只能填报一所学校,他一心想要学医,报考了山大的临床医学,但成绩不够落榜,最终填报了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专业。然而大学四年面对不喜欢的专业和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大学阶段是比较痛苦的。不过他是个努力的人,毕业前保研到浙大的药物化学专业,他以为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成为医生给病人开药,然而并非如此。而且想要成为一名医生,需要考执业医师证,不过需要医学本科学历。那时正是研一的时候,他已经决定重新参加高考。不过他不想荒废学业,所以研究生三年也很努力,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高考复习阶段,才发现自己有太多需要努力的,虽然高中知识简单,但试题变化形式多样,只好刷很多题。今年参加高考,最终成绩考了511分,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他又回到一名大一新生,这一次是他喜欢的目标专业,他在成为医生的路上迈进一步。今年已经26岁的张韫喆原本可以找一份工作,可以成家立业。然而他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再次参加高考,再次成为一个大学生。他本硕期间虽然很痛苦,但依旧成绩优异,顺利拿到学位证,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虽然本硕期间的知识也是积累,对他未来的学习都有好处。你觉得他再次参加高考值得吗?其实笔者高中时期就遇到一位大三回去复读的211学生,本科学文学,但这不是她的兴趣所在,学习很痛苦,对未来也充满迷茫。终于鼓足勇气,回到高中继续备战高考,这份勇气和这位硕士一样非常可贵。虽然他们刚学习的时候,成绩不高,但一段时间努力后,高中和大学的基础让他们快速进步,最终取得一个好成绩。笔者认识的这位学姐也顺利考入自己喜欢的经济学专业,也是一所知名211院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很多人在大学录取结果公布后,心中有不甘,但当时没有选择复读。在大学学习期间,更是有很多人对专业感到不满意,但真正再次参加高考的人少之又少。当然除了复读,跨专业考研或者直接转行也是好出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希望每位学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方向,开拓自己喜欢的事业,勇于追梦。

法显

“浙大硕士”张韫喆:放弃高薪、重读本科,只为追寻曾经的梦想

当我们买东西会挑自己喜欢的,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爱什么,有时候哪怕价格会高一些,也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然而,人生其实有很多事情与买东西是一样的。比如高考,在考试结束后,很多学子却不知道自己未来想要干什么,喜欢什么,更为悲催的是即便是有些学子知道自己喜爱的专业,但是却因为高考分数没有如愿以偿。有人一开始就选择复读,可是有人却是学到了硕士之后才有了复读的打算。他叫张韫喆,“浙大硕士”辞去了月薪上万元的工作,重新参加了高考,有人认为他是“疯了”,可想而知,张韫喆承受的压力绝对不会小。他硕士毕业后,就不能再依靠父母,毕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但是参加高考就意味着他要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要继续学习。这样的决定并不是谁都有勇气下的,毕竟很多人并不认同他的做法,一旦失败,那么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份较好的工作,更多会引来无数人的嘲笑,甚至失去学历上的光环。只是一切的困难与处境,对于张韫喆都不算什么,几年前没有勇气做出决定,但是现在他不会再犹豫,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幸运的是张韫喆如愿以偿地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而且靠着高考结束的这段时间,凭借曾经的硕士文凭找了一份工作,赚了一些支撑梦想的资本。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张韫喆为了追逐自己的医学梦却让他火了一把,他的经历瞬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也难怪,堂堂的“浙大硕士”,竟然重新高考,颠覆人们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社会的一次反思,张韫喆的故事并不是一个个例。或许,对于将要面对填报志愿的考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规划,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一个喜爱的专业,切莫盲从。有时候专业甚至比大学更为重要,不要在选择的时候过分强调名校,毕竟在今年有一些学生达到了清华录取的分数线,他们却并没有选择清华,而是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了其他的学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些考生算是一次理性的选择,至少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这样的学生,未来也绝不会平凡。对于考生的家长,更是要了解孩子的爱好,早早地了解孩子喜欢的专业。很多时候,不能只听专业的名字,最好能够详细地了解一番,否则会发现其实自己理解的专业与现实之间会有很大的差距,而张韫喆之所以重新高考,就是以为研究生所学,便可能会靠近曾经学医的梦想,但是事实证明他想错了,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张韫喆的故事虽然特别,但也提醒了家长和考生,可能学好一门不喜欢的课程并不难,但是很难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事实上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要比一个学校重要,理性地填报志愿,选择孩子喜欢和擅长的专业,才能让孩子在未来为自己的爱好奋斗,才能少走一些绕路。

性知

拿到浙大硕士毕业证书后,他又选择了重新高考

在国家大力普及高等教育的背景下,高考考上一所本科大学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是太难,但要想考上老牌重点高校浙大却不是易事,考上浙大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每年高考都会有许多学霸自愿放弃985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选择复读,一心只为自己心仪的大学。但26岁的张韫喆在修完浙大化学硕士学业后,毅然决然选择了重新高考,只为他的学医梦,并于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张韫喆的选择成本太高,甚至有一些“任性”。也有的人认为张韫喆的勇气可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如此的决心和魄力,他的行为值得尊敬。选择了再一次高考就意味着重新开始,只是这次起航等待他的可能有跟周围同学年龄相差过大而产生的代沟,也可能缺少身边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其实,对于很多高考学子来说,当年接受了自己的高考分数,然后对照分数找心仪的学校。在这其中,可能缺少了对于自己兴趣,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思考。但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你也许没有学到太多关于专业的知识,相反,四年的沉浮或许使你对你的未来有了新的想法。于是,不同的人从此刻开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部分人选择通过考研再次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和喜欢的专业领域,而另一部分人则无奈顺着自己的专业继续在就业的海洋里漂泊。张韫喆在这其中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他在念完七年本硕学习后选择了再次重拾梦想,这样的决定甚至意味着之前八年的学习可能会付之东流,意味着当自己再次本科毕业时已是不惑之年。人生能有几个七年?张韫喆的做法让我想到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角思特里克兰德,一个平凡的证券经纪人,在中年突然着了艺术的魔,随而抛妻弃子,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小岛,用画笔谱写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人生。特里克兰德为了艺术,张韫喆为了理想,就在人们只关注满地的六便士的时代,张韫喆抬头看见了月亮。或许我在这里将张韫喆称赞得太过伟大,不过仍要祝福他,希望多年后,我国又多一位优秀的医生。文字:滚去学习图片:中国青年报微博、网络

呼叫者

「荐读」浙大硕士毕业论文研究“云吸猫”,结论令人惊讶…

导读“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吵起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近年来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养猫、“吸猫”还有些群体虽然自己不养猫,但热衷于在网络上“云吸猫”……吸猫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喜爱动作,包括对猫猫亲亲抱抱甚至忍不住使劲儿嗅等。“云吸猫”这一概念,即通过观看网络上有关猫的图片和视频等满足吸猫的欲望。“相信我们总会有猫的”、“别看有些人表面光鲜,其实背地里连只猫都没有!”……这些流行于网络的调侃无不折射着“吸猫”文化的盛行。但是你知道吗?已经有人把“吸猫”写成毕业论文了,而最后的结论竟然是……浙大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作者:云吸猫是精神鸦片近日,浙江大学一位传播学硕士以“吸猫”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做了一番研究。文中提出了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吸猫”为“精神鸦片”,引发了网友热议。这篇王同学的论文所关注的吸猫正是“云吸猫”这一赛博空间内让人费解的现象。02:45视频丨浙大硕士“吸猫”毕业论文引关注,作者:“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王同学的论文题为《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据文汇报报道,这篇论文共有62页,主要分为绪论、“ 吸猫成迷是偶然现象吗?”、“吸猫迷群:数字部落中的游牧猎手”、 "乌托邦神话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吸猫迷群的身份认同”等章节。王同学在论文摘要里写到:本文将吸猫纳入亚文化研究视野,采用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吸猫迷群的亚文化特征对吸猫现象流行的原因进行推测性阐释,并由吸猫现象出发分析了当下赛博空间内青年亚文化形式的新形态和趋势。论文的结论中提到,吸猫文化的背后是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无力感和精神虚无,是文化上缺乏真正符合当代中国青年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并提醒道,这种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心态的盛行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世界的终结不是一声啜泣,而是一声“喵”。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炸锅了……不过,也有人觉得对猫真的没有抵抗力……还有人指出,“云”才是论文重点吧!关注点跑偏了!作者回应: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对此,有网友质疑“吸猫”是否适合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论文作者王同学回应称,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因为喜爱便以此为题。对于有网友质疑,硕士论文写“吸猫”是否合适?结论是否太大了?该同学表示:我们觉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写的,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该同学还表示,其实论文的完成并不是很容易,收集资料很困难,因为之前也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是一片空白,自己也挣扎了很久,因此她找了很多能够解释吸猫现象的理论,所以论文还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阐述。好在通过努力,论文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支持,认为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入手,也能做深入的研究。你会云吸猫吗?硕士论文写吸猫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综合文汇报(ID:wenhuidaily)、新京报我们视频、知网、微博等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桃花

浙大硕士毕业又重新高考,遭父母反对,网友:就让他任性一回吧

有过高考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是人生最痛苦的一次经历,寒窗苦读十余载,通过高考后重启一个新的人生。对于复读后参加高考的人更是极为惨痛,这种滋味不是一般人愿意体会的,可偏偏有这么一类人,很热衷于重新高考,原因不是他们考不上大学或落榜,而是考上了不是他们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愤然复读参加高考,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一个事更奇葩,此男生已经年满26岁、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生,又重新参加了高考,还考上他从小最理想的中医养生专业,怎么一回事?文中讲的该男子叫张韫喆,原本浙江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今日却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在9月份即将成为一名大一新生。据他本人称,他从小就喜欢医学,并立志长大成为一名知名医生,给老百姓救死扶伤。其实他那么热衷医学的缘由起因于他爷爷去世,在小时候他爷爷得了一场重病,在医院检查的时候 各项指标抖正常,却查不出任何毛病来,也进行了各种西医治疗都无效,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那件事对张同学打击很大,就立下了誓言长大要学医,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学去救治更多需要救治的病人,并以此为自己理想,人生前进的动力源泉。阴错阳差、本硕期间痛苦的混了7年,不想再混了2011年张同学参加了人生第一高考,成绩与预想差距较大,最终无法入读自己梦想的医学专业,本来想复读一年重新出发和考取自己理想专业和大学的,但在父母的哀求和建议下,学习了他不感兴趣的化学专业。据张同学称,大学四年真的痛苦的四年,自己是一个内心追求理想坚定的人,认下的理很难折弯。因为不喜欢化学专业,每次上课、写作业、写论文,都让张同学想呕吐的感觉。可是周边的同学却乐此不彼的以60分万岁、拿到毕业证就万岁的心态,所以大学期间就跟同学产生极大的反差。本科四年张同学的成绩还算中上等的,也因此报送去了浙江大学化学硕士专业就读,“又是蹉跎岁月的3年”,张同学表示,每天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你却是要天天笑脸迎接,这种内心的痛苦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也不难理解张同学为何下如此大的决心重新参加高考了。张同学其实是在研究生期间下定决心重新参加高考,去考他理想的医学专业的,他认为,人生只有一次,只有最多100年,自己有理想不去追求,那岂不是白来世上一回?于是就出现了近日张同学被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录取的情形。张同学父母:别读了,早点工作结婚生子是正事听到自己儿子说要重新参加高考后,张同学父母很震惊,一开始极力反对,因为对于我们父辈来说,考上大学已经算是跳龙门了,况且26岁的高龄了,还拼搏怎么呢?找个老婆结婚生子才是正事、而且是大事。一开始父母的反对,也让张同学陷入了沉思和质疑,也反复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怎么,经过多次的深夜思考后还是下定决心重新高考,并把这种想法跟父母多次反复的沟通后,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张同学说:人一生这么短暂,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那不白来世上了?社交平台网友:支持哥的任性,太酷了,如果我有来生我也这么敢张同学硕士毕业后又重读大学成为大一新生的事情,在网上一度热传起来,不少网友纷纷过来为他打气,中间也有跟张同学类似经历的人,在大学里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经历过痛苦的大学四年,也有人表示这不是任性,这是浪费资源;但总体来说还是大多数人表示理解张同学的做法,认为人有理想要去追求,不要在不喜欢的事情上蹉跎岁月,就好比谈恋爱一样,你不喜欢一个人却要天天面对她,这样的痛苦不如重新找个人来过。张同学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和曲折的路途,那种内心无比执着的信念,社会上有多少人有呢?我们很多人在追求理想的途中遇到困难就折返了,最后甚至忘掉自己的初心了,难道不是吗?张同学的所为其实并没有对与错,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去响应内心的召唤。网友们,如果你大学毕业了,你愿意重新高考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吗?

老头儿

38岁注会,浙大双硕士,年薪30万,这样的人你告诉我嫁不出去?

5月4日,杭州一位大爷为自己38岁的高学历女儿相亲,相亲资料上却只敢写本科学历,因为怕没人来问。学历高到什么地步呢?本来是浙大本科生,浙大毕业后到澳洲留学,拿下了金融和会计的双硕士学位,取得了澳洲绿卡,还是注册会计师,现在常驻上海年薪30万。具体自己查找视频哈!但是在这位老父亲心里,自己“来这里相亲就像是摆地摊,找个年纪差不多的,条件一般的就可以了,因为条件好的年龄相仿的早就成家了”。浙大、留学、双硕士、注会、年薪30万、38岁,在婚恋市场中,把这几个词中的任何一个单拎出来都是非常有话题的,当他们又恰巧都凑到一个人身上时,产生的效果自然是不容忽视的。评论中有人说“38岁还没嫁出去,找个差不多的就行了,再谈条件怕是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但更多的评论是“没必要让自己将就,女孩子这么优秀,且不说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想找的话也肯定能找到好的”。有一句评论注会菌觉得很有意思:中国父母很奇怪,把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仙女,非要逼她去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当凡人。的确,在现在这个社会,高学历和婚姻其实并不冲突。在父母看来,女儿38岁还没结婚是一件难以启齿的大事,但其实,没结婚不代表嫁不出去,她们难嫁是因为有不愿意将就的实力。评论区关注最多的就是三个点,第一个是“浙大、留学、双硕、注会、38岁,年薪30万到底算不算高”?第二个是“在一切都很优秀的情况下,年龄到底算不算硬伤”?还有一个是“婚姻是不是衡量人生幸福感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注会菌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这几个问题。38岁双硕注册会计师,年薪30万算不算高通常谈到注册会计师的时候,我们都会以工作年限、工作类型、职位来论年薪,当然,按照注会菌的认知,在上海年薪30万已经算是很高了,相当于四大审计经理,也就是进四大工作5年以上的人的平均水平。有网友觉得,排除互联网和金融这种高薪行业,年薪30万已经算是很高了,认为年薪30万比较低的已经开始膨胀了。但更多网友则是觉得,以这种学历、证书、专业背景,再加上38岁的年龄,年薪30万确实是不算高。也有人说:海龟双硕士毕业,考出注册会计师的话,进咨询圈和四大完全没问题,而这些圈子入行就是15万的年薪,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话就能拿到年薪30万,混到38岁还是年薪30万的话确实是有点少。如果说双硕士注会,从事的是会计行业工作,比方说在四大的话,38岁年薪30万确实是有点少。注会菌以四大2017年和2018年的薪资水平为例来给大家看一下。(从上到下依次是普华、德勤、安永、毕马威)一般到S3的话,rating能拿到1分或者2分,月薪都在将近25000,年薪差不多就是30万,这还没到manager的级别,但如果能在四大坚持到38岁的话,肯定不会只到manager这个级别,薪水自然要比30万高的多。但如果是在普通企业做财务经理或者是财务总监的话,年薪30万确实已经算是中等偏上水平了,毕竟和在四大相比,做企业财务压力要小很多。所以年薪30万到底算不算低,除了衡量学历、证书以外,也要看选择的是什么职业。学历工作都优秀的情况下,年龄算不算硬伤除了薪资水平以外,年龄也是网友讨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毕竟如果是双硕士注会,澳洲留学,26岁的话,在婚恋市场上要比38岁受欢迎的多的多。很多网友在评论时,直接忽略了我们前面“留学、双硕士、注会”等等一系列标签,讨论38岁的女性到底应该找什么年龄段的男的结婚才最合适。可见在婚姻关系中,年龄或许真的是比学历、工作、薪资等等都要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因为大多数人的婚姻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场体力和智力上的平等交换,失去了年龄优势就等于已经失去了体力优势,无法占据话语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年龄就是相亲的“硬伤”,大龄往往意味着更好的经济基础和更成熟的思想,在婚姻中也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会轻易因为外界的诱惑就选择背叛,所以更适合在婚姻中需要稳定的人。年龄帮你错过的,恰恰也是帮你筛选的,只要有不愿意将就的实力,就不缺面对年龄的勇气。婚姻是不是衡量人生幸福感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如果在父母那一辈一定是的。有句话说:你努力工作,你享受生活,你学习考证,你旅行读书健身度过了充实的一年,回到家里,你依然是个没结婚的傻X。在父母那一辈人眼里,婚姻就是有个互相依靠的人,以至于不让自己看上去很孤独很可怜,所以工作好不如嫁的好,婚姻就是衡量人生幸福感的唯一标准。但现阶段已经不是这样,社会的养老体系在健全,不需要一个老伴不需要一个孩子也能很好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结不结婚对于幸福不幸福其实已经不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了。很多女孩子有很好的事业,买得起很大的房子,一个人打的了蟑螂,抗的了水桶,赚30万就可以花30万,为什么要随便找一个人把自己赚的钱分一半给对方花呢。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优秀的人肯定能找到合适的,就看愿不愿意找,遵从个人意愿就好,不一定非要结婚”。所以,说女孩子恨嫁也好,难嫁也好,旁人都没必要替她们遮掩什么,当你优秀到自己拥有有趣的灵魂,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仙女后,或许就不在意能否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当一个凡人了。本文为注册会计师原创,作者小七。若需引用或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煎蛋饼

开设瑜伽研究生专业,你对此怎么看?

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的第一批的12个瑜伽硕士研究生已经在2017年10月开学,学制3年,最后1年在印度学习;而他们的瑜伽本科生在2017年已经开学。你对“瑜伽硕士”知多少?“瑜伽大多被认为是一种健身项目,以实践性为主,需要学历的认证吗?”“招收的研究生主要学习什么内容?”“这么‘冷门’的专业,毕业生会不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虽然云南民族大学是国内首个开设瑜伽学院的大学,但是瑜伽本科专业并不是云南民族大学首创,在这之前,沈阳体育学院已经连续数年,招收瑜伽专业本科生。早在2016年,网络上也曾经爆出浙江大学开设瑜伽方向研究生专业,后来被证实是谣传——但是浙大哲学系有休闲学专业,这个专业里如果以瑜伽为研究方向也算合适。在中国瑜伽市场,大部分都是以锻炼身体为主,但是印度在瑜伽老师在称谓上,分为4个级别:1.瑜伽教练——能够正确地带领大家做瑜伽的体式练习2.瑜伽老师——能够教给大家瑜伽生活方式3.瑜伽大师——自我成就圆满,能全面地以瑜伽哲学带领大家4.瑜伽精神导师GURU——能为学生指出个人成长路径,帮助学生自我实现。中国的瑜伽市场,目前停滞在瑜伽教练的层面,而且大部分瑜伽教练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瑜伽体式,生理解剖的学习。所以在瑜伽市场上,断崖式的缺少,目前来看,专业的瑜伽教练,瑜伽老师还是非常稀缺的。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给小编呀。关注小编,教你更好的瑜伽,更优雅的生活。

寄之

走近中国首批“瑜伽硕士生”:攻读硕士不仅为就业

中新社昆明1月6日消息,作为中国首批“瑜伽硕士生”,中印瑜伽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自2018年9月入学以来,一直备受外界关注。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进中印瑜伽学院,近距离接触他们。由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和云南民族大学共同创办的中印瑜伽学院,是首个由中印两国共建的瑜伽学院。该学院于2017年9月招收首批40名瑜伽专业全日制本科生。2018年,它又迎来60名本科生和首批1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这12名硕士生是中国首批瑜伽专业的硕士生。与外界“想象”一致的是,这12名学生中女多男少——男生仅有2名。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来自各种专业背景:英语、护理、药学、市场营销、金融、环境科学等等。记者了解到,这12名学生通过研究生考试统招进来,学制三年,其中,两年在国内,一年在印度。他们的专业课程类目多样,包括瑜伽体式、瑜伽清洁法、瑜伽理疗法、运动解剖学、武术史、中医学等内容。为了方便去印度进修,他们还要学习英语、印地语和梵语。中印瑜伽学院首届研究生章梦萍和翁俊泳自称“中国瑜伽高等教育的小白鼠”。在入学之前,他们都是瑜伽练习者。“90后”章梦萍曾在浙江一家瑜伽馆做英语翻译,因和瑜伽文化产生共鸣,便开始练习瑜伽。1985年出生的翁俊泳,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后,当过大专老师,做过多年出境游工作,还创立了一家与瑜伽有关的公司。有趣的是,他们选择攻读瑜伽专业的硕士生,都不单单是为了就业。章梦萍享受探索新文化的乐趣,翁俊泳更想做中国瑜伽行业全新的领军者,还有人甚至仅仅只是想找到真我。“瑜伽让我找到了久违的平静。”章梦萍称,能在中印两国古老的知识体系里,碰撞出新的火花,让她感觉特别好。“就是想突破自我,也看看学术化的体系和市场化的体系有什么不一样。”在翁俊泳看来,中国瑜伽市场还很低端,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引导,陷入低价低质化的恶性循环,需要有人来改变。关于外界对“以实践性为主的瑜伽不需要硕士学历认证”的看法,章梦萍和翁俊泳表达异议。“很多国人想到瑜伽,会感叹那些高难度的体式和塑形瘦身的效果,这其实是种误解。”章梦萍说,瑜伽是一门需要系统学习的复杂学问。章梦萍透露,入学4个月,他们除了学习瑜伽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中医、武术学等内容,“这也是学院对瑜伽教育‘中国化’所做的探索”。“虽然我们是‘小白鼠’,但一点也没感觉害怕或是担忧,反而充满惊喜。”章梦萍说。翁俊泳认为,尽管目前国内瑜伽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在起步阶段,但作为中国首批瑜伽硕士生,“大有可为,也应该有所作为”。“中国瑜伽市场上出现的师资良莠不齐、培训课程五花八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翁俊泳称,在此背景下,瑜伽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印瑜伽学院副院长郎功勋对这12名瑜伽硕士生充满期待:“快速发展的中国瑜伽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我们想培养的不仅仅是瑜伽教练,而是新时代的瑜伽职业经理人,能带动产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原题为《走近中国首批“瑜伽硕士生”:攻读硕士不仅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