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职”等你来!浙江大学诚聘海内外高层次英才啦快活人

“职”等你来!浙江大学诚聘海内外高层次英才啦

青年人才、领军人才、顶尖人才……浙江大学求贤若渴,诚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期待您的加入~招聘岗位青年人才:“百人计划”研究员青年人才聘任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进入tenure-track聘任体系。具体类别及主要要求、待遇如下:自然科学类“百人计划”研究员任职要求: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具有国际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相当水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求实的学风、突出的学术发展潜力和合作精神,能独立发展一个学术方向;全职来校工作,年龄一般在35周岁左右。工作与生活条件:1、学校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2、聘任为“百人计划”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3、如符合浙江大学人才房的申购条件,可申购学校人才房一套;4、根据学科领域等差异,提供相应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推荐申报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上述待遇如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则有相应提高,并获得国家和省奖励支持。人文社科类“百人计划”研究员任职要求:A类: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担任副教授或助理教授,在其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术思想活跃,有能力在某些领域取得具有重大影响的成就;学风严谨,师德高尚,身体健康,全职来校工作,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B类:有良好学术训练背景,原则上应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高水平学科取得博士学位或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其研究领域有一定创新研究成果,学术思想活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学风严谨,师德高尚,身体健康,全职来校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工作与生活条件:1、学校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2、聘任为“百人计划(文科)”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3、如符合浙江大学人才房的申购条件,可申购学校人才房一套;4、根据学科领域等差异,提供相应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推荐申报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上述待遇如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则有相应提高,并获得奖励支持。创作实践类“百人计划”研究员创作实践类“百人计划”研究员适用于从事艺术及创作实践类教学科研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分为A类和B类。任职要求:A类:应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本行业领域担任助理教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相当职务,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或本行业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或较高知名度,创作业绩丰硕并获得国内外同行较高评价;学风严谨,师德高尚,身体健康,全职来校工作,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B类:应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或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并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或本行业领域有一定声誉或知名度,学术思想活跃并有一定创新成果;学风严谨,师德高尚,身体健康,全职来校工作,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工作与生活条件:1、学校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2、聘任为“百人计划”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3、如符合浙江大学人才房的申购条件,可申购学校人才房一套;4、根据学科领域等差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推荐申报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上述待遇如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则有相应提高,并获得奖励支持。临床医学类“百人计划”研究员临床医学类“百人计划”旨在引进并培养一批具有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冲击国家级人才项目潜力的高水平临床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培育造就一批医学科学家。任职要求:1、品德高尚,学风严谨,热爱医学事业;2、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应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3、具有临床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临床诊疗工作;4、原则上从已从事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五年以上,学术研究水平原则上需达到评聘当年晋升浙江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卫生技术类)的要求;5、具有开展高水平临床学术研究,形成稳定的与从事临床实践相关的研究方向,具有承担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项目或课题的能力;6、师德、医德高尚,身体健康,全职来校工作,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工作与生活条件:1、根据应聘人才的资历、学术水平、学术潜力,临床医学类“百人计划”人才分为 A、B 两类不同岗位聘任,其中 A 类人才纳入学校编制,各附属医院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科研启动经费,B 类人才纳入医学院各附属医院编制;2、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参考学校“百人计划”人才相关标准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科研启动经费、科研空间(不少于 30 平方米)和必要的研究人员;医学院统筹安排研究生招生名额;3、A 类人才如符合相关条件,可申购浙江大学余杭区块商品房。领军人才:求是特聘学者等领军人才主要分为求是特聘学者、文科领军人才及求是特聘技术创新岗等。基本要求、岗位职责及待遇如下: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具有爱国奉献精神,做“四有”好老师;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学风,全职在校工作;3、海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职务,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其中求是特聘医师岗人选原则上应具有教授和主任医师职称);4、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或医疗或实验技术岗位一线工作。教授本学科核心课程,学术成就突出或临床诊疗经验技能丰富、临床学术研究成就突出或在实验教学改革、大型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同行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5、以申报当年12月31日为截止时间,年龄在55周岁以下(其中文科领军人才不超过59周岁)。具体类别及主要岗位职责:求是特聘教授岗岗位职责:每学年高质量讲授至少一门本科生课程,主持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编写;正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推动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组建、培养学术创新团队,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努力取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公共决策、制度设计、新型智库建设等深度融合;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国际地位和整体竞争力。求是特聘教学岗岗位职责: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评价优秀;领衔开设各类重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负责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项目,引领改革,创新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领导建设教学团队和培养教学骨干,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向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化。求是特聘实验岗岗位职责:组织开展基础和前瞻性实验研究,探索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组织和领导重大实验技术工作;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研发等技术创新工作,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承担国家级实验类、仪器技术相关类研究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专著,担任全国性大型仪器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或担任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的编委或国际期刊的编辑、长期审稿人;培养实验技术青年骨干人员,领导、组织实验技术团队,提供重大科研项目技术支持。求是特聘医师岗岗位职责:工作在医疗和临床科研第一线,完成高质量临床课程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挥典范作用;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开展高水平临床学术研究,取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优秀青年人才;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地位和整体竞争力。文科领军人才岗位职责:每学年高质量地讲授至少一门本科生课程,主持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编写;正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推动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组建、培养学术创新团队,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努力取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公共决策、制度设计、新型智库建设等深度融合;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提升学科国际地位和整体竞争力。工作和生活条件:聘期为4年一个周期。学校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符合浙江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预留专用房的申请条件,可申购相应住房一套;为引进的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优厚的科研启动经费等。求是特聘技术创新岗申报条件:全职在校工作,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研发及应用或推广技术领域取得公认的成果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近4年内研究成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获农作物、畜牧等国家级品种1项并得到较好推广;获国家级二类及以上新药、新兽药,国家级新农药、新饲料添加剂等产品证书1项;研发重大工程/装备或关键技术1项,且有重大应用影响等。支持措施:聘期为4年。学校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符合浙江大学人才房的申购条件,可申购学校人才房一套,不享受“求是特聘学者”的其他待遇。聘期结束时,如有新的成果满足评聘条件,则再次按程序聘为“求是特聘技术创新岗”教授。顶尖人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际大奖获得者等国内外顶尖学者,具体岗位职责及薪酬待遇将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提供优厚的年薪和科研支持经费,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充裕的实验空间,大力支持团队建设并保证每年博士生招生名额,如符合人才房申购条件可申购学校人才房一套(面积最大可达240㎡)。应聘材料及方式应聘方式和所需材料:1、详细个人简历:自本科开始至申请之日连续的学习、工作简历,发表的论文、著作目录,主要教学、科研成绩,承担的科研项目、专利及获奖情况等;2、未来研究计划;3、3-5名可供咨询的推荐专家。请将以上完整材料整合为单一PDF文档,以“姓名+岗位+学院(或学科)”命名,发送至各学院人事科,并请抄送至人才工作办公室。通过初审者会被邀请参加视频面试或来杭交流,发送申请邮件后8周内未收到回复可认为是没有通过初选。欢迎来电、来信垂询。联系方式:浙江大学各学院人事科(详见附表);浙江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联系电话:+86-571-88981390,88981345传 真:+86-571-88981976电子邮件:tr@zju.e.cn浙江大学同时招聘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常规师资等岗位,详情请咨询相应学院人事科。博士后岗位具体招聘信息请查询以下网址:http://hr.zju.e.cn/postdoctor/redir.php?catalog_id=68075附表:招聘学科及研究方向大家都爱看浙江省拟提拔任用14名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2112亿!杭州又要有大动作!这项超火的赛事登上国家名片,今日在丽水首发!现场惊现“虐狗”画面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责编:侯玮编辑:郑莹欢

玲音

每年招收17000名研究生,浙大都得甘拜下风的巨无霸

普通人认知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是“小而精”高校的代表,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则是“巨无霸”高校的典型。殊不知,真正隐藏在水底的巨无霸大学并不是浙大等校,而是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什么说中国科学院大学才是真正的全国摊大饼,高校巨无霸呢?中科院大学本科招生每年仅三四百人,部分省份还没有招生计划,许多人误以为这是一个“小而精”的精英化教育的学校,实际上该校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读研究生多达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国科大新生数据显示,共录取7104名博士研究生、9950名硕士研究生,意味着今年中科院大学研究生招收超过17000名!相比之下,浙江大学在校硕博研究生4万人左右,郑州大学现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也就1.9万余人,吉林大学在校硕士生19320人、博士生8420人,与中科院大学超5万人的研究生规模相比,这些传统巨无霸大学都得甘拜下风。除招生人数巨大之外,中科院大学还是真正全国跑马圈地的高校,就连研究院遍布全国的清华北大也略逊一筹。其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全国有116个培养单位,这些基本上一一对应中科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国科大负责这些所的研究生招生和学籍管理,这些研究所依然是独立的单位,形成了中科院大学在读学生遍布全国各省各地的奇怪格局。国科大自称拥有364位两院院士,正是借用了这100多个所师资帽子。不仅如此,中科院大学还有58个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京内40个、京外18个),中科院大学重庆学院、武汉学院、福建学院、广州学院、成都学院、南京学院、西安学院、河南学院、宁波学院等遍地开花,正在筹建或已建成。虽然是整合了中科院各分院的力量,但是也难免有跑马圈地要钱的嫌疑。中科院大学属实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巨无霸高校,甚至严格意义上都不算大学,所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被教育部归为科研机构而非大学,国内外不少权威大学排名也没有将中科院大学列入排名。未来,中科院大学和中科院关系定位厘清,要以自己的东西来展示硬实力,而不是在中科院庇护下成为中科院影子大学,那时候才能够真正说中科院大学是一所正常的大学,而不只是科研机构的学籍代发单位。中科大校友企业捐赠1亿元支持科大新医学发展中科大系小行星再添新成员,“吴伟仁星”闪耀太空重磅!安徽籍中科大少年班校友摘得科学突破奖

乃是离之

“研在浙大”学术科研平台上线,师生一站式全流程的线上科研空间!

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云主机,可24小时在线使用,居家学习、办公也能顺利搞科研?希望科研相关事务能线上办理,流程效率再升级,为科研“再松绑”释放新活力?期待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共建共享的科研生态?……这一切,我们努力为你实现!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了保证学校科研工作有序运行,保障“科研不下线”“创新不停止”,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联合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图书馆启动了“研在浙大”学术科研平台。▲3月7日,见未来——“网上浙大”系列发布会之“研在浙大”发布会在浙大召开“研在浙大”首先立足推动创新范式转型,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在科研创新中的运用,推进线上线下科研相结合;其次变革科研组织形态,整合在线科研服务工具和科研创新大数据,推动项目在线策划、凝练、团队组建,实现项目全周期的网上运作与管理,从而减轻、松绑科研创新活动对场地、时间的依赖性,让网上科研成为新常态。关于“研在浙大”,你是不是充满了好奇?它要如何访问?主要有哪些功能板块?哪些信息化工具、资源已可使用,哪些即将完善?更多精彩内容,一起继续往下看!“研在浙大”十问01什么是研在浙大?“研在浙大”是“网上浙大”的组成之一,对应“学在浙大”课程教学平台,打通科研管理系统,提供科研团队线上协同工具,整合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科研手段,构建一站式全流程的线上科研空间。网址:research.zju.e.cn(需通过内网访问,近期将不断迭代更新,敬请期待)02发起单位是?信息技术中心联合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图书馆共同发起。03建设目的是什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从各方面为师生科研提供战略协同和保障,释放科研活力,用信息化手段为科研守好创新创造本心。04面向什么群体?浙大师生、科研团队05如何进行保障?在现有“网上浙大”布局基础上,以云计算、大数据、云安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做好保障。06打通了哪些平台壁垒?打通了科研办公网、科研服务网、校务服务网三大网站,汇集项目申报、经费管理、人事管理等多个系统。07会有什么获得感?1.松绑的流程整合了多个管理系统,打通了多个科研服务网站,线上走流程也不用跨站“跑路”。2.集合的工具将现有“网上浙大”科研的网络环境和科研工具建设集合。3.无限的协作打破空间的限制,科研团队在线上进行随时的沟通和研讨与资源分享。4.共享的资源结合团队线下实验室设备资源和线上学校内数据资源、平台资源、云资源,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共享利用率。08五大看板是什么?1.项目看板——开启项目伊始主要涉及项目申报、团队整合等内容2.人才看板——团队管理与联动主要涉及个人主页、通讯录等内容3.经费看板——经费管理与使用主要涉及科研经费、合同、电子报销等内容4.成果看板——成果展示与转化主要涉及专利、论文、浙大学术图谱等内容5.资源看板——资源共享与利用主要涉及浙大云计算、图书馆资源等内容09已经可以使用的信息化工具、资源1.登月计划、朝阳计划:我校科研团队、学生均可免费申请云主机,可用于进行数据交换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2.MATLAB、微软和Adobe正版化软件平台3.混合云模式的浙江大学云计算平台4.论文助手、专利助手和填表助手等数据学术科研工具5.通讯录系统6.浙大钉远程协同平台10即将完善开放的信息化工具、资源浙大学术图谱、科研沙龙、虚拟仿真、校外专家库等。内容来源:信息技术中心、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图书馆文案:赵文婷丨金云云摄影:周伊晨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施亨妮责任编辑:叶鑫

奈绪

浙大硕士放弃高薪工作重新高考读二本,其后另有原因!

顶尖985,研究生,高薪,如果把这三个词放在一个人身上,可谓是师出名门,高知多金,放眼未来,一望无垠。然而别忘了惠子曾经说的那句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前不久,就有这么一个人,上演了一出“高学历,高薪资,但是我不快乐”的故事。如果仅仅是不快乐,还不足以引起多大波澜,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他放弃工作并重新参加高考。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这个人叫张韫喆,故事还要从2011年说起。那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585分,然而这与他的第一志愿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相距甚远,最后只能去了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专业。这位张同学本着不忘初心的原则,依然梦想着弃化从医,所以他决定考研,而且选择跨专业考研,因为临床专业研究生对本科专业的限制,他只能曲线圆梦,选择了报考药学专业。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正如魔鬼曾经告诉浮士德的一样,“比爱更伟大的力量是兴趣”。正是依托这股巨大的力量,张同学目标浙大,在后来的考研中,初试披荆斩棘,复试技冠群雄,最终成功上岸,从一个研究化学的,转变成了一个研究药的。然而真正学习下来发现,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虽然都和医学相关,但两者实在天差地别。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但“优秀是一种习惯”,尽管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张同学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一篇第一作者的SCI,以及两篇国家专利。并且在随后的找工作中,收获了一份福利待遇不错且月薪上万的工作。当家人认为一切就要向着美好前进的时候,张同学让所有人于无声处听惊雷,他决定辞职参加高考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家人的阻挠,朋友的规劝,最终都没能让张同学回头是岸,相反却推动他走进了高考辅导班。也许有时不是我们太过偏执,而是其他的人不曾坚持!张同学就这样在告别高中8年之后,重拾课本,参加了2019年的高考。这一次,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取一所医学类本科高校,并以此为跳板跃向梦寐以求的临床医学专业。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经过不到一年的埋头苦学,最终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511分的成绩,虽然不是太理想,但他自己很满意,已然无憾。张同学最终上岸的,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一所双非本科学校。然而前后巨大的反差,带来了巨大的反对声音,有家人的不认同,有朋友的不理解,也有网友的不支持。图片来源网络,侵删为什么要把好好的日子过成现在这样,如果考上浙大也还好,结果考了个双非院校,除了专业还剩什么了?而且未来考研和就业都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不仅年龄不占优势,而且什么时候才能成家立业?最关键的一点,如果临床医学专业不是张同学最开始想的样子,后悔了又该怎么办?人做选择,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这种选择通常对于利弊分析都很清晰,所以结果不会太差;第二种是头脑一热后的选择,这种选择通常都是三分钟热情和畏难情绪下的产物,所以结果不会太好;第三种选择是被逼无奈的选择,这种选择通常都是形势所迫的被动选择,所以结果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通过张同学的过往,其实可以看到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考研上岸浙大,证明他学习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证明他能力突出。而他一直以来都在追寻一个目标,就是学习临床医学。因为目标一直没有满足,所以他在一直尝试,如果这么看,那么重新高考只是一种新的尝试,但目标一直未变,这是不是和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几万次试验是一个道理呢?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有能力,有自信,有目标的人。这个世界一直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通过张同学的故事,谁又能一定说,张同学就不是所谓的少数人呢?人类的悲喜从来各不相通,除了祝愿张同学一切顺利,还有什么可指责的呢,正如歌里唱的,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红灯区

浙江大学“四个面向”勇攀科研高峰

编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和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浙江大学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回望过去,宣示未来,本号开辟“回眸‘十三五’ 奋进‘双一流’” 专栏,生动呈现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全面展现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大的努力和担当开创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局面。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岁末寒冬,室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面向未来五年,浙大分子影像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正在举行启动会,这也是学校该领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历史性突破。此前一年,这两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张宏教授,对外发布了团队历时12年研制的国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科研任务承载力显著提升,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9项,创新2030-重大项目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0项,科研经费在高位持续增长。面向未来,浙大人总会自问,我们科研攻关的“杀手锏”在哪里?我们如何为国铸重器?面对新的历史时点,浙大人需要解放思想再出发,自我革新寻突破,在更高层次实现改革、开放、创新的战略迭代。面向科技前沿,勇攀自主创新的高峰杭州西北角,9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这是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现场。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斌教授几乎每周都要组织科研团队进行关键技术研讨,确定设备的技术性能与指标。“浙江期盼已久的‘国字号’大科学装置,终于在‘十三五’时期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科学装置的创新是科学思想的结晶。这一重大项目的背后,是首席科学家陈 云敏院士团队 与合作者们在物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长期耕耘。建成后,项目将利用 超重力“时空压缩”和“相分离加速”效应 超重力“时空压缩”和“相分离加速”效应,开拓科技前沿。如同一台引擎,项目不仅催生一流成果的涌现,更为攀登科技高峰提供强大的源头创新供给。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找方向的问题。为此,今年4月起,浙江大学用半年多的时间,开展了四校合并以来的第一次科研大讨论。通过大讨论促进大共识,一体化推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讨论中形成了《浙江大学科研大讨论意见共识20条》,明确了“十四五”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制定了《浙江大学“十四五”创新生态建设规划》。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指出,要将“四个面向”作为我校未来科研发展的根本遵循,实现并跑甚至领跑的战略迭代,实现质量和声誉导向的战略迭代,实现面向重大任务或需求的战略迭代,实现交叉集成、攻关会聚的战略迭代,以更大的勇气和格局,树立信心,找准方向,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作出更大贡献。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指出,创新对于决胜未来的意义更加彰显,要突出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刻把握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意义,坚持系统的整体观念,全局谋划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要瞄准战略性关键领域,面向“十四五”实现科研创新重大突破,为加快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作出新的贡献。面向科技前沿,依靠原有的惯性,已经难以胜任新的科技发展,必须在迭代升级中实现跃迁。正如校歌所言,“形上谓道,形下谓器”,浙大人在跟踪到引领中实现新突破,在平台装置上开辟新蓝海,在引育杰出科学家上创造大气候。从2017年担任量子信息交叉中心主任开始,物理学系朱诗尧院士便带领浙大一批年轻人,开展与量子计算和量子光学相关的研究。2019年该团队王浩华教授与合作者们,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世界纪录。现为物理学系特聘研究员的团队成员宋超说:“朱院士为研究工作掌舵领航,积极为我们创造‘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同样是芯片的研制开发,浙江大学牵头继2015成功研制达尔文1代后,又于2019年成功研制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芯片在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机制时,在感认知智能任务的低功耗与模糊处理中独具优势。基于最新芯片,今年9月,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诞生。能否抢占科技制高点,意味着在下一轮科技革命的激烈竞争中,我们能否胜出。“十三五”以来,浙大科研内涵质量持续跃升,第一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0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在《细胞》《自然》《科学》主刊上发表论文24篇。“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重大创新平台不断涌现,新增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安全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感染性疾病和儿童健康与疾病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获批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加快建设数学高等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新型科研平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筑牢基础研究的高原污染防治,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一环。进入冬季,雾霾再度成为全民聚焦的话题。燃煤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用煤企业密集分布区域也常是雾霾高发地区。解决雾霾问题,发展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领衔并与浙能集团合作,研发了高效率、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燃煤烟气多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让燃煤变得更加清洁。在嘉华电厂,记者看到200多米高的烟囱上,几乎看不到烟色。燃煤烟气通过10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只需要通过短短几十秒钟就“跑完”这个系统,监测到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排放限值。“我们瞄准煤炭清洁利用这个国家重大需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翔介绍,团队依托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和基地,还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国家和行业标准共37项,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推动和支撑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的实施。为国贡献,是科研创新的使命担当。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个体攻关转向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在构建适应大科学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中,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浙大,正在不断强化自由探索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不断考核从“0到1”的原创发现,探索项目揭榜挂帅,激发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学术志趣和探究动力,鼓励带头人对标国家需求,组建混编科研团队,通过协同攻关培育重大颠覆性成果。苍穹澄澈,星空仰望,在遥远的月球背面,有一颗鹊桥号中继星,依旧在开展工作。从参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工程到为嫦娥四号中继星“量身定制”光学观测相机系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徐之海教授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瞄准国家需求。“一图胜过千言万语。” 在徐之海眼里,光学成像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科学探测手段。 团队主持研制的鹊桥号观测相机系统,更是 原创性地提出双分辨率相机的概念:通过一次成像得到两张照片, 实现了“大场景”与“大特写”的同时成像 。在徐之海心里,对光学成像的研究、对宇宙的探索,就是为国人打开那扇仰望星空的大门。“开展基础研究,就是要认准一个方向,踏踏实实去工作,在不断积累中突破自己的极限。”他说。如何提升科研的规模和品质?浙江大学不断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校领导联系制度,采取“一项一议”“一事一议”,以创新机制推进科研攻关,加快科研特区建设。微米,一米的百万分之一;纳米,一米的十亿分之一。聚焦“微纳尺度”,是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硬核”。无论是研制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硬件,还是合成新型生物原料,或是开发新材料,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都需要深入探究极端尺度下的微观世界。围绕“微纳尺度”这一鲜明特色,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致力于在交叉领域前沿研究、发展颠覆性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上实现重大突破。杭州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牵头,正在开展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现有的硅材料展现出更多优异的特性。“通过平台‘一条龙’建设,打通宽禁带半导体创新相关的材料、器件、封装等多环节。既探索新发现,也开发新技术,我们的工作将同时处在科技和产业的前沿。”杨德仁说。聚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会聚融通,正在成为最具创新活力、最可能出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科技前沿高地和战略必争领域。杭州科创中心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正在努力成为我国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国际策源地。重点培养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型、工程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的微纳电子学院,已经整体迁入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前端人才培养和后端产业化实验,在同一个园区无缝对接。学院院长吴汉明院士说:“从2001年回国算起,我已经在集成电路产业20年了,这次‘跨界’,我希望培养青年一代研发成套的大生产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十三五”以来,浙大科技工作者顶天立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科创基地布局不断完善,以各类科创基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科研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新增获批国家级科创基地16个、各类省部级基地77个。面向经济主战场,当好服务地方的高参“重要窗口”,如何展现浙大之为?就在上个月,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在当地开工建设,秉承“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理念,不断构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动的新机制。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各行各业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在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的衢州市,正是我国重要的化工、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统计数据显示,衢州“两院”2020年开展的横向科研经费近千万,其中为衢州企业产能升级开展的研究占合同总额的七成多。不久前刚在衢州完成科研成果转化的等离子体技术产业化项目,能够实现纳米硅球和石墨烯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项目投产后将推动衢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并对传统制造方法带来重大变革。从科学问题到技术突破,从实验操作到产业应用,十余年科研攻关,该项目的研究团队不仅完成了追赶,更实现了超越。衢州“两院”院长任其龙院士说:“国家强调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比别人更早一步、更快一步,靠的就是核心技术的推广转化。”聚焦产业,浙江大学立足浙江、服务浙江、奉献浙江,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主导产业升级,深入实施“一院一地一企”产学研合作工程,探索服务区域发展新模式。“十三五”期间,学校完善在浙江省的社会服务布局,相继成立温州研究院、湖州研究院等。名校、名城、名企之间,相互滋养、相互赋能。这其中浙大与杭州的战略合作,堪称典范。双方新一轮合作涵盖93项“2019-2020两年行动计划”及66个“五年工作计划”,共159个项目将在本轮深化合作中扎实全面地推进落地。跳出浙大,发展浙大。从紫金港校区出发向西,绵延33公里的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浙江在“十三五”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建设四年多来,科创大走廊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创新从来没有孤岛,只有主动融入更为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取得更具社会效益的标志性成果。浙江大学在大走廊区域生态系统构建中聚焦产业导向和地方发展实际,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大走廊建设壮大发展培育新动能。依托创新型企业、“创新飞地”、紫金科创小镇、全球校友总部产业园等,浙江大学正逐步理顺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打通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大走廊区域内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协同创新。在杭州市余杭区,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师们在大量的企业走访中发现,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已涉入“无人区”,其关键技术问题呈现出明显的理论基础性特征,企业自身难以短期内解决。这些难题,正好是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的优势,研究院还通过混编机制,形成了灵活而稳定的人才队伍,提升区域内高端装备企业的创新动力。面向经济主战场,浙江大学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聚焦战略引领、更大规模开放创新、提升学科水平、可持续平台合作四个主攻方向,开展战略迭代升级,积极助推我省高水平打造创新型省份,加快构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圈。上海,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十三五”时期,学校与上海开展的合作达1500余项,约60家校友企业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今年,浙江大学与上海市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致力于突破计算+核心技术、集聚一流创新人才、服务辐射区域发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参与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浙江大学在推进新型校地合作中,不断服务区域战略汇聚创新资源,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校企创新共同体,实现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学校通过扎实的合作,实实在在地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不断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将科研平台打造成为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正联合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长三角“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华为、百度以及商汤等公司,共同推出“人工智能”微专业,将创新技术需求和教学实践场景紧密结合,在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下,推动各创新要素的高层次融合,为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十三五”期间,学校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战略,目前已经与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建设雄安发展中心、海南研究院、中原研究院、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天津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创新研究联盟等。服务经济主战场是高水平大学格局胸怀的鲜明体现,更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责任担当。翻越一座山,需要多少年?2300公里外的云南景东,年初接种的小香蕈菌棒已长出鲜嫩的幼菇,经过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陈再鸣驯化的野生菌,待到春节销售,每袋的净利润可达30元。小小一朵菇,浑身是科技。野生资源调查、纯种分离、人工驯化、菌种产业化,这四步是野生状态进入人工栽培的“关键一跃”。这一跃,要跃过菌种分离纯化、跃过温光气的环境拟合、跃过栽培基质的探索。从实验室到田间,再从田间到实验室,日复一日,陈再鸣找到了这些野生菌人工栽培的奥秘,个性化配置,“一个配方一朵菇”。浙江大学把定点帮扶云南景东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生动实践,8年多的时间,在当地培育和发展了食用菌、普洱茶和乌骨鸡三大主导产业,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的景东农产品近1亿元;组织开展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培训党政干部、技术人才,累计超过15000人次。学校在长期帮扶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联结、四扶两提、点面并进、长效保障”扶贫模式,帮助景东县11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于2020年5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用心用情用力助推景东县经济社会发展。顶天立地,是浙江大学卓越创新的基因与文化。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探索攻关会聚的高招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2月初的湖北,从天南地北赶来支援的医务工作者中,有500余名来自浙江大学附属各医院,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浙江,发挥高校高水平附属医院的临床优势,统筹各专科的诊疗骨干力量,浙江大学承担起省级定点诊治医院的任务。什么叫“尽锐出战”,什么是“科技力量”?战疫时刻,尤显担当。对抗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全国科技工作者凝集了集体智慧,发挥了科技抗疫的力量,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出了不懈努力。“这次战疫中,广大医务人员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展现了应有的精神风貌。”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夜以继日地奋战了两个月,把“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经验和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用于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是李院士在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创建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这一项目后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零的突破”,也是首次花落浙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李兰娟院士团队取得新突发传染病领域突破的一大特点,就是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2018年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刊发该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他们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医术与学术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重要的链接点就是临床科学家。回国3年来,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研究员张进不时收到病人的来信,其中很多来自未诊断患者和罕见病患者。虽然张进在单位网页上发布的研究成果介绍很简要,用语也很专业,但患者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希望。张进团队的研究重点是将从血液中逆分化出的多能干细胞重新塑造为功能强大、用途多样的免疫细胞,可用来杀伤肿瘤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疫苗等。这项工作走在了国际干细胞与免疫治疗研究的前沿。在浙江大学,知识的大融通正在链接不同学科的发展之源、创新网络和研究方法。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完成国内第一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脑运动皮层信号精准控制外部机械臂与机械手实现三维运动,首次证明高龄患者利用植入式脑机接口进行复杂而有效的运动控制是可行的。项目负责人王跃明说,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需要神经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而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的特征为学科交叉提供了很好的土壤。2018年浙江大学发布“双脑计划”,集中优势学科力量,重点推进脑科学、人工智能、脑机融合等前沿方向的交叉研究。同年10月浙江大学双脑中心获批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此后的2019年,浙江大学成立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脑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和脑医学领域教学、科研、临床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该学院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人才汇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脑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就在今年成立的浙江大学传奇创新研究中心,更是将目标聚焦到数字医药、数字器官、游戏中的人机融合智能、梦境研究等人工智能新方向,引领未来的智能和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全球科技发展新形势,相继推出“科技创新团队”“16+X”科研联盟、“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等科研组织模式,逐渐形成“纵深发展、立体互动”的科研管理新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聚焦以文载道,打造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地“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览日前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176件组与长安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唐代文物,徐徐展开一幅唐都长安人的生活画卷。记者在艺博馆了解到,许多艺术史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实物教学的重要性。不管是艺术史专业教育,还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大学通识教育,通过接触实物来理解文明的本质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在欧美的一些大学,很多讨论班就在文物库房的展览室开展教学。在西方一流大学任教的一些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如艾瑞慈、方闻、高居翰、班宗华、李铸晋等都曾带着他们的学生策划重要学术展览,而库房专用的提看室正是他们培训研究生仔细观摩艺术品并参与策展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就是人文学科的实验室,深化既有的知识,并启迪新的发现。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历经千年,敦煌莫高窟茕茕矗立在河西走廊西端。众所周知,敦煌文书与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内阁大库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四大发现。在敦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张涌泉教授团队,正在致力于让敦煌文献“孤儿回家”“新人团聚”。缀合,是敦煌文献研究的基础。先把内容相关的敦煌残卷汇聚在一起,再将内容直接相连或相邻的残卷进行比对,碴口是否相合、字体是否相同、装帧是否一致……在实践中,张涌泉团队系统总结了敦煌残卷缀合的程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缀合效率,新的缀合成果不断涌现。在接受采访时张涌泉说:“文献的缀合,不仅恢复了一个初步可读的变文文本,而且使我们得以走近古代变文作者,重构变文讲唱的场景,去拼接那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明。”在冷门绝学中有浙大人的坚守,在新兴领域也有浙大人的探索。近年来,光华法学院在“数字法学”特色学科上不断耕耘,组建“人工智能+法学”“大数据+立法学”“大数据+互联网法学”等创新团队,推动数字法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基础性提升作用,积极为数据经济和数字安全等领域的地方立法献智献策。“十三五”期间,学校推进各类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建设,构建中国家庭大数据库、文科学术地图发布平台等,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神经与行为、计算社会科学等领域探索建设一批文科实验室,促进人文社科研究方式转变和方法创新。学校加快建设人文高等研究院,以优化学术生态、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国内首创驻访学者、驻院研究员制度,推动原创性研究和交叉研究路径,服务思想创新,集聚和引进国内外优秀学者,浙大高研院业已成为国内高研院建设的标杆。正式启动首个由文科牵头的“创新2030计划”——“亚洲文明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并成立亚洲文明研究院,探讨亚洲文明的重大理论构建和现实挑战问题。随着学校第四次文科大会的召开,《面向2035: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浙江大学关于加快推进文科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学校加快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全校率先推出“一院一策”改革,并积极探索评价体系改革,试点长周期考核、人文社科著作奖评审等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1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4项(其中一等奖5项),均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走过三分之二的边境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教授告诉记者,只有在一线调研,才能为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从参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一直到参与今年5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文件起草,周谷平说,研究者们一直都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以前开放都是东部沿海,西部这么长的边境线,也应该想想怎么样把边境两边的蛋糕做大。”为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带领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广西凭祥、黑龙江绥芬河-东宁、辽宁-丹东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规划。2017年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其中“点名”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的就包括广西凭祥。周谷平表示,这在很大程度是基于我们对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及总体规划的前期调研成果。今年3月,中心正式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十三五”期间,浙大文科建设日新月异——学校成立了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智库建设组织领导体制。成立了北京研究院(国家制度研究院),主动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努力为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等7家智库列入浙江省新型智库,为“最多跑一次”、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等重要决策部署提供智力支持,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学校布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计划,产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典籍整理与编纂研究成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等在学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推动学术阵地建设中,重点遴选支持了18本文科高水平期刊。五年光阴,只争朝夕。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先机、赢得优势。“十三五”以来,浙大科研系统要素更加优质,生态结构更加优越,创新能力更加显著,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形成。面向“十四五”,远眺2035,如何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浙大思想、浙大力量、浙大技术、浙大工程?惟有信心、意志、能力,方能登上科学高峰。来源:浙江大学

2017年华为、BAT招聘人数最多的4所大学,第1名只是一所211!

马上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找工作相信是每位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第一课。而首份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仅决定了你未来几年要从事的行业,也有可能会决定你未来人生的走向。因为应届生的身份只有一次,各位同学一定要慎重选择。而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当前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是很多毕业生的首选,一是这些公司都是行业巨头,在薪酬待遇方面都很不错。同时,这些公司还能够给应届生很好的平台,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这对应届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以华为、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都喜欢招聘哪些高校的毕业生呢?小编对这些企业2017年的招聘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这4所高校毕业生最受华为、BAT等互联网公司的青睐。第4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很多时候都被忽视了,但这所高校确实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大学。尤其是其工科实力很强,并且开设的学科都是当前前沿的热门学科。正是因为这一点,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很喜欢东南大学的学生。2017年,华为从东南大学招聘了335人,BAT合计从东南招聘人数也达到了70人左右。东南大学进入这些企业的以本科生居多,研究生数量会少一点。第3位: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作为浙江唯一一所985工程高校,在校园招聘上该校学生一直很抢手。同时,虽然浙江大学工科专业不是很多,但毕业生质量都很不错。2017年浙江大学有446人选择了华为,主要是华为提供了校招最高的待遇,这确实吸引力极大。BAT从浙大招聘人数也达到了100人左右,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如果你高考分数足够,建议你报考这所大学,就业真的不用发愁。第2位:电子科技大学说到互联网公司,就不得不提两电一邮。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三校里唯一一所985工程高校,在招聘时总会有些加分。每年成电有大批学生进入BAT、华为等企业,这也是非常丰富的校友资源。相对而言,北京邮电大学由于地处北京去BAT的人数会相对少一些。2017年,华为从电子科技大学招聘人数达到了500人,BAT从成电带走了110人,这一比例相当高了。第1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一位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那就是西电。这所211工程高校为华为和BAT贡献了最多的毕业生,每年校招也是备受这些公司关注。根据西电的就业质量报告,2017年华为招聘西电学生553人,其中研究生居多。BAT合计招聘西电学生123人,也位列各大高校之首。西电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学生培养模式分不开,从本科的时候就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同时去各大互联网公司实习的机会也非常多,这就是庞大的校友资源的缘故。因此,每年西电的录取分数线也很高,主要是就业太好了。以上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BAT、华为等大型企业招聘人数最多的4所高校,希望这些信息能够给大家一点帮助!

彼故知之

浙江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

9月17日,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今年浙大要招多少研究生?具体怎么考?有哪些招生政策?详情请往下看:《浙江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0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60个一级学科,35个专业学位类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15个专业学位类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均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详细政策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一、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其中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初试成绩合格后,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2018年9月1日前取得高职高专毕业证书)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满足以下条件:提供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报考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及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初试成绩合格后,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5.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除满足以上条件外,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6.报考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考生,除满足以上条件外,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7.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领域(代码为125601)以及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领域(代码为045101)专业学位的考生,除满足条件1、2、3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8.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除满足条件1、2、3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2016年9月1日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工作单位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我校单独考试只限在工程师学院相关专业招生。9.报考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需参加全国统考,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的办法招收学生,重点向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倾斜,汉族考生录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其中面向西藏自治区只招收定向西藏公共管理硕士人才计划。考生除满足条件1、2、3、4外,须提交各生源所在省教育厅盖章的《报考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详情请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10.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二、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相关说明请见《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点击文字可跳转至查询页面)1.全国统考:四门考试科目详见专业目录(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为三门考试科目),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英一、英二、日、俄)、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化学(农)、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题。2.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联考:考试科目为英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法律硕士(JM)联考: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课,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三、报考方式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的资格将在复试阶段进行严格核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复试、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联考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中报考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的“机械”专业学位类别的“工业设计工程”方向的所有考生,“设计学”专业且选考736专业基础的考生,“艺术”专业学位类别且选考709中国书画篆刻创作的考生,单独考试(限工程师学院相关专业)考生,强军计划考生必须选择浙江大学报名点(报名点代码3312),在浙江大学考点参加考试。1.网上报名:(1)网上报名日期:2019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即为网报有效信息。(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中国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不得更改。(5)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6)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要如实填写。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2.现场确认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方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逾期不再补办。(1)选择浙江大学考点的考生,将在“中国研招网”现场确认系统办理现场确认环节,具体请于10月下旬关注我校研招网通知。在网报期间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在现场确认系统上传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在校研究生报考须上传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2)选择其他考点的考生:现场确认时间由报名点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安排,请考生自行查阅。在网报期间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寄送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寄送“同意报考”的证明。请在11月10日前寄达我校研招处。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后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四、初试1.考生根据教育部安排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和书写。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3.初试时间: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6小时科目的考试在23日进行)。4.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考试试题及复习资料。五、资格审查考生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阶段统一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录取。复试前将对考生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或学生证)、学历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等材料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如考生持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具体要求及安排届时见网上通知。六、复试实行差额复试,原则上按照学科门类(特别专业除外)划定学校基本分数线。各学院(系)根据招生计划、考试成绩和差额复试比例,确定各学院(系)、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不得低于学校公布的基本分数线),并以此确定入围复试的考生名单。复试形式和内容由各学院(系)根据专业要求、相关知识及能力考核标准确定,并在复试前通过各学院(系)网站向考生公布。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七、体检考生拟录取后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体检。体检须在我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执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八、录取与调剂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复试、体检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报考定向就业的硕士生,在考生正式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参加单独考试、强军计划和高层次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均录取为定向就业硕士生。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九、学费与奖助政策(一)学费: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二)奖助学金:1.有关浙江大学奖助学金具体规定及注意事项请见研究生院网站(网址:http://grs.zju.e.cn/-奖学金和各类资助)。2.学校按照国家和学校规定评选国家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学金。3.学校设置学业奖学金,硕士生8000元/学年,奖励对象为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但不包括以下类型的研究生: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税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软件学院各专业。“强军计划”、“少民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等国家其它政策扶持的在职研究生,可向学校申请另设的专项学业奖学金。4.学校设置岗位助学金(含国家助学金等),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生学校资助部分为700元/月,导师资助部分按照学校及院系制定的标准发放。每学年发放12个月。5.学校和导师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并根据岗位工作发放津贴。6.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和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纳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实行专业学院和工程师学院双重管理模式。7. 2020年部分学院(系)实施硕博贯通培养试点,其中基础医学系、物理学系仅招收硕博贯通培养研究生。8.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学校设立了绿色通道,可申请助学贷款等。奖助学金的详情参见学校文件:《浙江大学研究生学费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大学研究生资助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 》。十、联系方式(一)研究生招生处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研究生教育大楼702室邮编:310058,电话:0571-87951349Email:yjsy-zsb@zju.e.cn目录查询:http://grs.zju.e.cn/yjszs/ (二)各学院(系)联系方式详见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十一、其他1.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代码:10335,浙江大学报考点代码:3312。2.若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本简章所涉内容若有调整,也将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布。请随时关注浙江大学研招处的网上信息,网址:http://grs.zju.e.cn/yjszs/

折也

速看!浙江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含非全日制)复试分数线公布!

盼望着,盼望着,在期待与忐忑中,浙江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想知道自己有没有上线?进入复试之后需要注意什么?话不多说,快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一、分数线(一)基本要求注:工商管理[1251]、公共管理[1252]、会计[1253]和工程管理[1256]第一门考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温馨提示上线并不意味着进入复试哦~生源特别丰富的院系可能会在此基本要求之上再次划定复试分数线或设定复试差额比例~(二)上表所列分数线(管理类联考除外)满足以下情况视同上线:若单科低1分,总分相应高20分及以上;单科低2分,总分高25分及以上;以此类推,单科每低1分,总分相应再提高5分。但单科不得低于5分(含5分),且仅限1门单科。适用该政策上线的考生,总分相应扣减后计算各项排名。(三)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考生:凡在2018年参加提前批面试并评定为面试成绩优秀的考生,2019年联考成绩达到国家A类线且政治考试合格者,可免复试直接获得预录取资格。(四)强军计划考生、工程师学院单独考试考生,外语不低于40分、政治不低于40分,业务课不低于60分,总分不低于280分,可参加复试。(五)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考生同时满足以下成绩要求的考生可参加复试:1.总分成绩要求:依据所报考专业在表中基本分数线的总分降低15%。2.单科成绩要求:满分为100分的科目成绩不低于45分,满分为150分的科目成绩不低于70分,满分为200分的科目成绩不低于90分,满分为300分的科目成绩不低于135分。(六)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同时满足以下成绩要求的考生可参加复试:1.总分成绩要求:依据所报考专业在表中基本分数线的总分降低10%。2.单科成绩要求:满分为100分的科目成绩不低于50分,满分为150分的科目成绩不低于75分,满分为200分的科目成绩不低于100分,满分为300分的科目成绩不低于150分。(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考生总分不低于250分可参加复试。(八)西藏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考生总分不低于115分可参加复试。(九)各类加分政策按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符合条件的考生请在3月9日前持相关证明和证件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处提出申请。二、后续工作安排三、资格审查及体检(一)体检:要 求:复试前先体检。考生需携带准考证参加体检,体检完毕由校医院在准考证上加盖已体检证明章。体检开放时间:3月9日至3月17日之间(详见具体通知)体检对象:参加复试的所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考生(包括统考、联考、单独考试考生等)、推荐免试生,体检不合格者不能录取。关于推免生体检:推免生可以到所在学校校医院或其他二甲及以上医院体检,并于2019年3月20日前将体检表寄送到浙江大学录取您的院系研究生科。(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在复试前进行,我校上线考生复试时间在2019年3月11日-19日(具体复试安排见报考院系网上通知)。为方便考生,考生资格审查全部由所报考学院(系)进行,时间与地点由各学院(系)通知。注意事项:1、资格审查时除出示有效身份证、准考证外,还须提供以下材料:(1)应届生出示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高校教务部门颁发的学生证)。(2)往届生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原件。(3)单独考试考生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原件(2015年9月1日前毕业)、专家推荐书(二位副高职以上专家)。(4)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考生出示大专毕业证书原件(2014年9月1日前毕业)或本科毕业证书原件(2016年9月1日前毕业)。(5)考生请在复试时带上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盖有红章的大学期间成绩单(应届生可以向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索要,历届毕业的考生可向档案管理部门要求复印并盖章);有论文发表或有科研成果及获奖的考生,请带上相关的清单和复印件,复试时上交复试小组。(6)退役士兵计划考生须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7)军队在职干部需提供《军队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2、网报后在中国学信网学历(或学籍)校验未通过校验考生(未通过名单会再通知里挂附件),除了第1条要求的材料外,还要求如下:(1)因“有研究生学籍”而未通过的考生须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原件。(2)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需提供:本科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文件、所在省教育厅批准该校实行学分制的文件、教务处盖章和分管校长签字的能提前毕业证明。(3)其他原因不通过的考生须提交学历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生为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或学历认证报告(应届生为学籍认证报告);3、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的考生须审核考生前置学历须为非法学专业;参加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的考生前置学历须为法学专业。4、资格审查没通过的考生将取消复试资格,责任自负。请各位考生务必仔细阅读以上事项愿你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愿你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祝各位考生圆梦浙大!我们在求是园等你,如约而至!内容来源于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图片来源:王磊今日编辑:芷凌责任编辑:李灵

我爱你

惟创新者强!浙江大学“四个面向”勇攀科研高峰

编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和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浙江大学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回望过去,宣示未来,本号开辟“回眸‘十三五’ 奋进‘双一流’”专栏,生动呈现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全面展现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激励全校师生以更大的努力和担当开创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局面。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岁末寒冬,室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意融融。面向未来五年,浙大分子影像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正在举行启动会,这也是学校该领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历史性突破。此前一年,这两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张宏教授,对外发布了团队历时12年研制的国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十三五”以来,浙江大学科研任务承载力显著提升,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9项,创新2030-重大项目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0项,科研经费在高位持续增长。面向未来,浙大人总会自问,我们科研攻关的“杀手锏”在哪里?我们如何为国铸重器?面对新的历史时点,浙大人需要解放思想再出发,自我革新寻突破,在更高层次实现改革、开放、创新的战略迭代。面向科技前沿勇攀自主创新的高峰杭州西北角,9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这是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现场。浙江大学超重力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斌教授几乎每周都要组织科研团队进行关键技术研讨,确定设备的技术性能与指标。“浙江期盼已久的‘国字号’大科学装置,终于在‘十三五’时期实现了零的突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科学装置的创新是科学思想的结晶。这一重大项目的背后,是首席科学家陈云敏院士团队与合作者们在物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长期耕耘。建成后,项目将利用超重力“时空压缩”和“相分离加速”效应超重力“时空压缩”和“相分离加速”效应,开拓科技前沿。如同一台引擎,项目不仅催生一流成果的涌现,更为攀登科技高峰提供强大的源头创新供给。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找方向的问题。为此,今年4月起,浙江大学用半年多的时间,开展了四校合并以来的第一次科研大讨论。通过大讨论促进大共识,一体化推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讨论中形成了《浙江大学科研大讨论意见共识20条》,明确了“十四五”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制定了《浙江大学“十四五”创新生态建设规划》。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指出,要将“四个面向”作为我校未来科研发展的根本遵循,实现并跑甚至领跑的战略迭代,实现质量和声誉导向的战略迭代,实现面向重大任务或需求的战略迭代,实现交叉集成、攻关会聚的战略迭代,以更大的勇气和格局,树立信心,找准方向,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作出更大贡献。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指出,创新对于决胜未来的意义更加彰显,要突出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刻把握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意义,坚持系统的整体观念,全局谋划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要瞄准战略性关键领域,面向“十四五”实现科研创新重大突破,为加快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作出新的贡献。面向科技前沿,依靠原有的惯性,已经难以胜任新的科技发展,必须在迭代升级中实现跃迁。正如校歌所言,“形上谓道,形下谓器”,浙大人在跟踪到引领中实现新突破,在平台装置上开辟新蓝海,在引育杰出科学家上创造大气候。从2017年担任量子信息交叉中心主任开始,物理学系朱诗尧院士便带领浙大一批年轻人,开展与量子计算和量子光学相关的研究。2019年该团队王浩华教授与合作者们,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世界纪录。现为物理学系特聘研究员的团队成员宋超说:“朱院士为研究工作掌舵领航,积极为我们创造‘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同样是芯片的研制开发,浙江大学牵头继2015成功研制达尔文1代后,又于2019年成功研制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芯片在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机制时,在感认知智能任务的低功耗与模糊处理中独具优势。基于最新芯片,今年9月,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诞生。能否抢占科技制高点,意味着在下一轮科技革命的激烈竞争中,我们能否胜出。“十三五”以来,浙大科研内涵质量持续跃升,第一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0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在《细胞》《自然》《科学》主刊上发表论文24篇。“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重大创新平台不断涌现,新增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安全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感染性疾病和儿童健康与疾病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获批国家健康和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加快建设数学高等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新型科研平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筑牢基础研究的高原污染防治,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一环。进入冬季,雾霾再度成为全民聚焦的话题。燃煤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用煤企业密集分布区域也常是雾霾高发地区。解决雾霾问题,发展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高翔教授领衔并与浙能集团合作,研发了高效率、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燃煤烟气多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让燃煤变得更加清洁。高翔(中)在工程项目现场在嘉华电厂,记者看到200多米高的烟囱上,几乎看不到烟色。燃煤烟气通过10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只需要通过短短几十秒钟就“跑完”这个系统,监测到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排放限值。“我们瞄准煤炭清洁利用这个国家重大需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翔介绍,团队依托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和基地,还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国家和行业标准共37项,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推动和支撑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的实施。为国贡献,是科研创新的使命担当。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个体攻关转向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在构建适应大科学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中,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浙大,正在不断强化自由探索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不断考核从“0到1”的原创发现,探索项目揭榜挂帅,激发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学术志趣和探究动力,鼓励带头人对标国家需求,组建混编科研团队,通过协同攻关培育重大颠覆性成果。苍穹澄澈,星空仰望,在遥远的月球背面,有一颗鹊桥号中继星,依旧在开展工作。从参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工程到为嫦娥四号中继星“量身定制”光学观测相机系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徐之海教授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瞄准国家需求。“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在徐之海眼里,光学成像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科学探测手段。团队主持研制的鹊桥号观测相机系统,更是原创性地提出双分辨率相机的概念:通过一次成像得到两张照片,实现了“大场景”与“大特写”的同时成像。在徐之海心里,对光学成像的研究、对宇宙的探索,就是为国人打开那扇仰望星空的大门。“开展基础研究,就是要认准一个方向,踏踏实实去工作,在不断积累中突破自己的极限。”他说。如何提升科研的规模和品质?浙江大学不断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校领导联系制度,采取“一项一议”“一事一议”,以创新机制推进科研攻关,加快科研特区建设。微米,一米的百万分之一;纳米,一米的十亿分之一。聚焦“微纳尺度”,是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的“硬核”。无论是研制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硬件,还是合成新型生物原料,或是开发新材料,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都需要深入探究极端尺度下的微观世界。围绕“微纳尺度”这一鲜明特色,浙大杭州科创中心致力于在交叉领域前沿研究、发展颠覆性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上实现重大突破。杭州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牵头,正在开展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现有的硅材料展现出更多优异的特性。“通过平台‘一条龙’建设,打通宽禁带半导体创新相关的材料、器件、封装等多环节。既探索新发现,也开发新技术,我们的工作将同时处在科技和产业的前沿。”杨德仁说。聚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的会聚融通,正在成为最具创新活力、最可能出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领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科技前沿高地和战略必争领域。杭州科创中心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正在努力成为我国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国际策源地。重点培养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型、工程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的微纳电子学院,已经整体迁入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前端人才培养和后端产业化实验,在同一个园区无缝对接。学院院长吴汉明院士说:“从2001年回国算起,我已经在集成电路产业20年了,这次‘跨界’,我希望培养青年一代研发成套的大生产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十三五”以来,浙大科技工作者顶天立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科创基地布局不断完善,以各类科创基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为科研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新增获批国家级科创基地16个、各类省部级基地77个。面向经济主战场当好服务地方的高参“重要窗口”,如何展现浙大之为?就在上个月,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在当地开工建设,秉承“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理念,不断构建科技与产业创新联动的新机制。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各行各业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在工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的衢州市,正是我国重要的化工、能源、材料产业基地。统计数据显示,衢州“两院”2020年开展的横向科研经费近千万,其中为衢州企业产能升级开展的研究占合同总额的七成多。不久前刚在衢州完成科研成果转化的等离子体技术产业化项目,能够实现纳米硅球和石墨烯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项目投产后将推动衢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并对传统制造方法带来重大变革。从科学问题到技术突破,从实验操作到产业应用,十余年科研攻关,该项目的研究团队不仅完成了追赶,更实现了超越。衢州“两院”院长任其龙院士说:“国家强调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比别人更早一步、更快一步,靠的就是核心技术的推广转化。”任其龙院士(左二)团队聚焦产业,浙江大学立足浙江、服务浙江、奉献浙江,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主导产业升级,深入实施“一院一地一企”产学研合作工程,探索服务区域发展新模式。“十三五”期间,学校完善在浙江省的社会服务布局,相继成立温州研究院、湖州研究院等。名校、名城、名企之间,相互滋养、相互赋能。这其中浙大与杭州的战略合作,堪称典范。双方新一轮合作涵盖93项“2019-2020两年行动计划”及66个“五年工作计划”,共159个项目将在本轮深化合作中扎实全面地推进落地。跳出浙大,发展浙大。从紫金港校区出发向西,绵延33公里的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浙江在“十三五”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启动建设四年多来,科创大走廊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创新从来没有孤岛,只有主动融入更为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取得更具社会效益的标志性成果。浙江大学在大走廊区域生态系统构建中聚焦产业导向和地方发展实际,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大走廊建设壮大发展培育新动能。依托创新型企业、“创新飞地”、紫金科创小镇、全球校友总部产业园等,浙江大学正逐步理顺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打通创新链、知识链、产业链,从而有效推动大走廊区域内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协同创新。在杭州市余杭区,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教师们在大量的企业走访中发现,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已涉入“无人区”,其关键技术问题呈现出明显的理论基础性特征,企业自身难以短期内解决。这些难题,正好是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的优势,研究院还通过混编机制,形成了灵活而稳定的人才队伍,提升区域内高端装备企业的创新动力。面向经济主战场,浙江大学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聚焦战略引领、更大规模开放创新、提升学科水平、可持续平台合作四个主攻方向,开展战略迭代升级,积极助推我省高水平打造创新型省份,加快构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圈。上海,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十三五”时期,学校与上海开展的合作达1500余项,约60家校友企业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今年,浙江大学与上海市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致力于突破计算+核心技术、集聚一流创新人才、服务辐射区域发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参与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浙江大学在推进新型校地合作中,不断服务区域战略汇聚创新资源,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校企创新共同体,实现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学校通过扎实的合作,实实在在地聚人,实实在在地做事,不断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将科研平台打造成为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正联合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长三角“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华为、百度以及商汤等公司,共同推出“人工智能”微专业,将创新技术需求和教学实践场景紧密结合,在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下,推动各创新要素的高层次融合,为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培养战略资源。“十三五”期间,学校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战略,目前已经与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建设雄安发展中心、海南研究院、中原研究院、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天津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成立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创新研究联盟等。服务经济主战场是高水平大学格局胸怀的鲜明体现,更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责任担当。翻越一座山,需要多少年?2300公里外的云南景东,年初接种的小香蕈菌棒已长出鲜嫩的幼菇,经过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陈再鸣驯化的野生菌,待到春节销售,每袋的净利润可达30元。小小一朵菇,浑身是科技。野生资源调查、纯种分离、人工驯化、菌种产业化,这四步是野生状态进入人工栽培的“关键一跃”。这一跃,要跃过菌种分离纯化、跃过温光气的环境拟合、跃过栽培基质的探索。从实验室到田间,再从田间到实验室,日复一日,陈再鸣找到了这些野生菌人工栽培的奥秘,个性化配置,“一个配方一朵菇”。浙江大学把定点帮扶云南景东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生动实践,8年多的时间,在当地培育和发展了食用菌、普洱茶和乌骨鸡三大主导产业,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的景东农产品近1亿元;组织开展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培训党政干部、技术人才,累计超过15000人次。学校在长期帮扶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联结、四扶两提、点面并进、长效保障”扶贫模式,帮助景东县11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于2020年5月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用心用情用力助推景东县经济社会发展。顶天立地,是浙江大学卓越创新的基因与文化。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探索攻关会聚的高招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2月初的湖北,从天南地北赶来支援的医务工作者中,有500余名来自浙江大学附属各医院,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浙江,发挥高校高水平附属医院的临床优势,统筹各专科的诊疗骨干力量,浙江大学承担起省级定点诊治医院的任务。什么叫“尽锐出战”,什么是“科技力量”?战疫时刻,尤显担当。对抗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全国科技工作者凝集了集体智慧,发挥了科技抗疫的力量,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出了不懈努力。“这次战疫中,广大医务人员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展现了应有的精神风貌。”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武汉夜以继日地奋战了两个月,把“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经验和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用于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四抗二平衡”的“浙江经验”,是李院士在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创建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这一项目后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零的突破”,也是首次花落浙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李兰娟院士团队取得新突发传染病领域突破的一大特点,就是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2018年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刊发该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他们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胡海岚(左三)团队成员合影医术与学术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重要的链接点就是临床科学家。回国3年来,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研究员张进不时收到病人的来信,其中很多来自未诊断患者和罕见病患者。虽然张进在单位网页上发布的研究成果介绍很简要,用语也很专业,但患者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希望。张进团队的研究重点是将从血液中逆分化出的多能干细胞重新塑造为功能强大、用途多样的免疫细胞,可用来杀伤肿瘤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疫苗等。这项工作走在了国际干细胞与免疫治疗研究的前沿。在浙江大学,知识的大融通正在链接不同学科的发展之源、创新网络和研究方法。求是高等研究院“脑机接口”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完成国内第一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脑运动皮层信号精准控制外部机械臂与机械手实现三维运动,首次证明高龄患者利用植入式脑机接口进行复杂而有效的运动控制是可行的。项目负责人王跃明说,脑机接口领域的研究需要神经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而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的特征为学科交叉提供了很好的土壤。2018年浙江大学发布“双脑计划”,集中优势学科力量,重点推进脑科学、人工智能、脑机融合等前沿方向的交叉研究。同年10月浙江大学双脑中心获批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此后的2019年,浙江大学成立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脑科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和脑医学领域教学、科研、临床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该学院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人才汇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脑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就在今年成立的浙江大学传奇创新研究中心,更是将目标聚焦到数字医药、数字器官、游戏中的人机融合智能、梦境研究等人工智能新方向,引领未来的智能和健康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全球科技发展新形势,相继推出“科技创新团队”“16+X”科研联盟、“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等科研组织模式,逐渐形成“纵深发展、立体互动”的科研管理新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聚焦以文载道打造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地“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览日前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176件组与长安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唐代文物,徐徐展开一幅唐都长安人的生活画卷。记者在艺博馆了解到,许多艺术史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实物教学的重要性。不管是艺术史专业教育,还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大学通识教育,通过接触实物来理解文明的本质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在欧美的一些大学,很多讨论班就在文物库房的展览室开展教学。在西方一流大学任教的一些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如艾瑞慈、方闻、高居翰、班宗华、李铸晋等都曾带着他们的学生策划重要学术展览,而库房专用的提看室正是他们培训研究生仔细观摩艺术品并参与策展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物馆就是人文学科的实验室,深化既有的知识,并启迪新的发现。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历经千年,敦煌莫高窟茕茕矗立在河西走廊西端。众所周知,敦煌文书与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内阁大库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四大发现。在敦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张涌泉教授团队,正在致力于让敦煌文献“孤儿回家”“新人团聚”。缀合,是敦煌文献研究的基础。先把内容相关的敦煌残卷汇聚在一起,再将内容直接相连或相邻的残卷进行比对,碴口是否相合、字体是否相同、装帧是否一致……在实践中,张涌泉团队系统总结了敦煌残卷缀合的程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缀合效率,新的缀合成果不断涌现。在接受采访时张涌泉说:“文献的缀合,不仅恢复了一个初步可读的变文文本,而且使我们得以走近古代变文作者,重构变文讲唱的场景,去拼接那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明。”北敦3894号(前部)与北敦2301号卷端碎片缀合图在冷门绝学中有浙大人的坚守,在新兴领域也有浙大人的探索。近年来,光华法学院在“数字法学”特色学科上不断耕耘,组建“人工智能+法学”“大数据+立法学”“大数据+互联网法学”等创新团队,推动数字法学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基础性提升作用,积极为数据经济和数字安全等领域的地方立法献智献策。“十三五”期间,学校推进各类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平台建设,构建中国家庭大数据库、文科学术地图发布平台等,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神经与行为、计算社会科学等领域探索建设一批文科实验室,促进人文社科研究方式转变和方法创新。学校加快建设人文高等研究院,以优化学术生态、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国内首创驻访学者、驻院研究员制度,推动原创性研究和交叉研究路径,服务思想创新,集聚和引进国内外优秀学者,浙大高研院业已成为国内高研院建设的标杆。正式启动首个由文科牵头的“创新2030计划”——“亚洲文明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并成立亚洲文明研究院,探讨亚洲文明的重大理论构建和现实挑战问题。随着学校第四次文科大会的召开,《面向2035: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浙江大学关于加快推进文科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学校加快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全校率先推出“一院一策”改革,并积极探索评价体系改革,试点长周期考核、人文社科著作奖评审等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1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4项(其中一等奖5项),均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走过三分之二的边境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教授告诉记者,只有在一线调研,才能为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从参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一直到参与今年5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文件起草,周谷平说,研究者们一直都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以前开放都是东部沿海,西部这么长的边境线,也应该想想怎么样把边境两边的蛋糕做大。”为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带领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广西凭祥、黑龙江绥芬河-东宁、辽宁-丹东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规划。2017年公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其中“点名”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的就包括广西凭祥。周谷平表示,这在很大程度是基于我们对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及总体规划的前期调研成果。今年3月,中心正式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十三五”期间,浙大文科建设日新月异——学校成立了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智库建设组织领导体制。成立了北京研究院(国家制度研究院),主动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努力为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等7家智库列入浙江省新型智库,为“最多跑一次”、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等重要决策部署提供智力支持,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学校布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计划,产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典籍整理与编纂研究成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等在学界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推动学术阵地建设中,重点遴选支持了18本文科高水平期刊。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五年光阴,只争朝夕。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先机、赢得优势。“十三五”以来,浙大科研系统要素更加优质,生态结构更加优越,创新能力更加显著,更加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形成。面向“十四五”,远眺2035,如何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浙大思想、浙大力量、浙大技术、浙大工程?惟有信心、意志、能力,方能登上科学高峰。(原标题《惟创新者强!浙江大学“四个面向”勇攀科研高峰》,编辑 何双伶)

六识

年招17000多名研究生,老名校浙大都甘拜下风的巨无霸来认识下

每年可招一万七千多名研究生,当今研究生人数领先的领军高校是谁?如果要问:国内所有高校中,谁拥有的在读学生多?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则是传统意义上“巨无霸”高校的典型。而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则只能算是“小而精”高校的代表。其实真正“巨无霸”大学并不是浙大,也不是郑大等校,而是成立还不足十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也可能是当今唯一能与清华北大比高低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学。为什么说中国科学院大学才是目前真正的全国高校巨无霸呢?虽然中科院大学本科招生每年才不过三四百人,招生范围还没有覆盖全国,有的省份甚至还没有招生名额(计划),故有人就觉得它是一个“小而精”的精英化教育式学校。而知情人却很清楚,那是不太了解这所大学,实际上该校主要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用事实说话,有数据为证:中科院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多达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并且这数据还呈上升趋势。2020年国科大新生数据出炉了,共录取7104名博士研究生、9950名硕士研究生——这意味着,今年中科院大学研究生的招收数已超过17000名!再来看看昔日“老大哥”浙江大学,其在校硕博研究生才4万人左右;而郑州大学现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也就1.9万余人;吉林大学在校硕士生就更少,才19320人,博士生为8420人——这与与中科院大学超5万人的研究生规模相比,这些传统的巨无霸大学都得让位,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不仅招生(在读)学生数众多,中科院大学也算得上是“地大物博”,属于全国跑马圈地的典型,就连研究院遍中国的清华北大也表示“望尘莫及”,比不过了。目前有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全国共有116个培养单位,这些基本上一一对应中科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国科大负责这些所的研究生招生和学籍管理,这些研究所依然是独立的单位,形成了中科院大学在读学生遍布全国各省各地的大气格局。国科大自称拥有364位两院院士。不仅如此,中科院大学还拥有58个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京内40个、京外18个),有点像遍地开花的味道,重庆学院、武汉学院、福建学院、广州学院、成都学院、南京学院、西安学院、河南学院、宁波学院等,正在筹建或已建成的。这虽然是整合了中科院各大分院的力量,也难免有“跑马圈地”的成份在其中,但没办法,这也是人家的优势之一。一直以来中科院大学其实只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巨无霸高校,甚至严格意义上讲都不能算大学,所以曾经的多种学科评估、大学排名等活动中,中国科大被教育部归为科研机构而非大学,并且国内外不少权威大学排名也没有将中科院大学列入其中——因此她也不是传说中的985、211。但有点文化的人,对“中科院”也都很膜拜的!有个老师的儿子考上了中国科学大学的硕博连读,一时被传为佳话,好像并不亚于考上了清华北大。还一篇题为《为什么要报考国科大?》的特稿,当时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烈反响。这更让不少国人开始认识中国科学院大学,原来她是那么的光彩夺目,魅力四射。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清华北大的国家实验室众多又较齐全,而国科大也后来居上,未来可期。中国科学院如今拥有学科齐全、分布全国的上百个研究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学院是我国研究水平最高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已踏进中国顶尖大学队列。今年是个特殊之年,估计中国科学院一定会火起来。对于美国等国的对华为芯片断供,看看中科院院长是怎么说的——要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我们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我们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比如轴承钢、光刻机,还有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等,我们争取将来在第二期,聚焦在国家最关注的重大的领域,集中我们全院的力量来做。”我们期待ing,中科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