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绝对是学历歧视最严重的国家,在很多眼里,都看不起那些比我们学历低的人,仿佛只要学历高就该高人一等似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看不起其他所有院校的学生,甚至清北内部,本科生看不起硕士生和博士生。985的学生看不起211的,211的看不起一本二本的,一本二本的看不起三本和大专生。这个鄙视链一直存在,而且这几年愈演愈烈。特别是招工时,很多用人单位恨不得学历查三代,不但要看博士研究生学历,甚至还要看本科学历,有的直接说明非985、211本科生不要,不管你博士在哪毕业的,只要本科不是985、211统统不要。这样极其严重的学历歧视,在郑强教授看来是极其荒唐的。在一次演讲中他直接说道:那些瞧不起三本考研的人,请闭上你们的嘴!为什么郑强教授会这么气愤呢?他也说出了原因。第一:在浙大当系主任多年,为什么考进浙大的研究生前三名前五名很少有c9院校的学生?郑强教授说,他在浙大当了近10年的系主任,为什么每年考进浙大的研究生前三名前五名很少有C9院校的学生呢?(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9所高校)郑强教授说,我就不去谴责其他8所院校了,为什么浙大的本科生考研究生考不到前三和前五呢?前三和前五如果是其他八所院校的学生也就罢了,说明浙大的学生不如人家,但为什么前三和前五几乎都来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都瞧不起的三本院校的学生呢?浙大的学生考自己院校的研究生考不过三本院校的学生,你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呢?第二:不要说三本生是应考进来的,那些名校生当年高考不也是应考进去的吗?很多人看不起三本,理由是大学不好好学专业课,主攻研究生考试,很多学生甚至大二就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了。但在郑强教授看来,那些考上985、211的名校生当初高考不也是应考上的吗?只不过这些三本生当年高考不懂事,还没明白过来要好好学习罢了。说白了,只不过名校生懂事更早,努力更早罢了,这些三本生高中时贪玩,到了大学才开始勤奋刻苦罢了。不过是一个早晚而已,有必要看不起人家吗?那些名校生当年高考那么厉害,为什么考研考不过三本生呢?这三年本科你在干嘛,是不是虚度人生光知道玩了?那么你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呢?个人也非常赞成郑强教授的观点,人生漫长,很多人就是大器晚成的,我们不能用本科学历来评价一个人,固定一个人。人总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只要一个人不断地在努力,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至于学历,不管从什么学校考研,只要考上,大家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一视同仁,被平等相待。严格来讲,三本院校考研的学生更值得表扬,因为他们绝对付出的更多。学历歧视,不应该再被妖魔化了,中国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院校的学生,他们为社会国家做的贡献一点也不少,理应被平等相待。但愿以后,我们不再学历查三代了!谁能胜出,谁就是英雄!英雄就应该不问出处。大家的看法呢?同意郑强教授的观点吗?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李幼斌老师版《亮剑》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也是整个剧想要要传达的“亮剑精神”的最集中体现。眼下,距离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对于那些正在复习备考的考研一族,是时候用“亮剑精神”来激励自己了,尤其是把目标定为顶尖985、211名校的学子们。考研到底难不难?其实得一分为二来看待!说它不难,是因为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我国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增加了近30万人,增长幅度超过了50%,这也是网传“研究生越来越不值钱”的主要原因。同时,每年都有不少高校研究生需要接受调剂才能招满。说它难,则主要是因为在百万数量级的“考研大军”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想考985、211大学的研究生;再加上名校推免生比例地不断提升,所以想要考上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有数据为证!2019年,报考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2.9万余人,最终部分专业初试400多分入围不了复试的结果,也很好地诠释了竞争之残酷。同为“华东五校”的南京大学,虽然总报考人数比浙大要少2000多,但同比净增长近10000人,而当年南大除推免生外共计招录3400人。也就是说,2019年考研南大的学子,有87%成了“炮灰”,报录比一定让2020年想报的考生的瑟瑟发抖。不仅是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名校,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推免生占据名校研招计划的“半壁江山”除了同一个“战壕”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外,阻挡考研学子上名校的令一个“拦路虎”是越来越高的推免生比例,甚至部分985、211名校推免生比例超过了50%,这意味着考研上岸的空间被越压越小,难度自然越来越大。比如说东部沿海地区的某知名985大学,2019年法学、会计、心理学等专业硕士推免生比例就达到了60%以上的高位。你的考研名校梦还在吗?每年茫茫多的考研学子中,有一半以上本科是非985、211大学。这类人由于在普通高校读了4年,所以对名校影响未来的感受更深,期待通过考研上名校“打个翻身做”。但随着考研人数激增,推免生份额加大,让名校梦越来越难,甚至有些人在择校时就已经放弃,务实地选择了那些并不太热门的高校。“宁愿站着死,也不要躺着活”,这是一位2020年考研学子的一句豪言。他来自武汉的一所二本高校,当同学都纷纷把考研目标定在了普通一本本科高校时,他毅然坚定自己武汉大学的梦想。虽然不被看好,但至少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还是令人钦佩。对于这类敢于“亮剑”名校的考研生,在复习备考时,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是保持专注,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备考,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二是要有破釜沉舟之势,把考研当作自己的最后出路,别惦记招聘会、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美好。其三是稳住心态,遇难及时排解调整,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松、不放弃。小伙伴们,你考研是因为有“名校梦”吗?在冲击名校和务实选择实力更匹配的普通高校中,你会做出何种选择?欢迎留言畅聊!
近日,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南区15号宿舍楼上,宿管阿姨为了庆祝一学霸宿舍集体考取名校挂出了一条横幅:热烈庆祝储运142班302室全体考研成功。最近考研成绩公布,该宿舍的八个男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其中一个被西南石油大学录取、三个考上中国石油大学、剩下四个留在本校读研。这让他们一时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们的寝室也被人称作“学霸宿舍”。说起准备考研的这一年,他们表示他们八个人就是一个整体,寒暑假都一起留在学校复习,平时一起监督、互相分享信息,平均每天都要学习10小时以上。然而这件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都是敬佩、羡慕的声音。在该微博的评论中出现了一大批自诩“名校毕业生”的人对学霸宿舍的几位非名校毕业生进行了嘲讽。“本科双非野鸡学校,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可惜求职给不给笔试机会还是看你本科学校。”也有许多网友反驳:“凭什么普通本科考研就要被嘲,每个人都有努力的权利。”“有的人原地踏步,还不忘踩上后来的人一脚。”“自己的路自己走,谁也没有资格去贬低别人的选择。”那么现实难道真的像某些“名校”网友说的那样,本科不是211、985毕业,就不配考名校研究生么?无法消除的高校鄙视链:73%的研究生都在“被鄙视”之列常州大学学霸宿舍被嘲讽,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个例。因为本科学历低导致考研碰壁、工作碰壁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显示的还是隐藏在“高校鄙视链”背后的“出身论”思想。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73%的研究生考生来自非985、211高校。也就是说,在中国的研究生队伍里,大部分人都处在“被鄙视”的行列,无论他们是否优秀、出众,仅因为本科出身,这73%的大学生就天然拥有了“被鄙视”的“义务”。高校鄙视链本来一开始是指学校之间的互相鄙视:清北的鄙视其他985,985鄙视211,211鄙视非名校……后来这一思想又被广泛的应用在就业、考研等领域,现在演变成即使同为一个学校研究生,你本科比我低,我依然要鄙视你的畸形心态。如前些年大热的网文,一篇是《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这是高考改变命运的写照;还有一篇《我用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讲的是读完大学后还是生活窘迫,反映了由于家庭出身不同而带来的巨大差距。前段时间在网上疯传的一篇《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文章,作者名叫丁鹏,是一个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生,中国作协会员,现在《诗刊》杂志社工作。可作者在工作后总是因为自己的本科是毕业于三本院校遭到各种鄙视,这让他感到头疼不已。文章最后丁鹏说道,龚自珍在百年前呼唤“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什么今天反而会有所谓的高校鄙视链?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的本科也是我的青春,也是我一生的财富,也是我的母校,我同样热爱它。我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妄自菲薄,也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数典忘祖。英雄不问出处:打破“鄙视链”需靠努力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当英雄也要问出处的时候,想要摆脱这条隐藏在人心里的鄙视链就需要更加的努力。“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非名校生也不需要向谁道歉,更不需要觉得是否“低人一等”。要知道,非名校生考研,甚至非大学生考研,这种困境逆袭、绝地反击的事情应该让人觉得非常骄傲,鼓掌叫好。而不是冷嘲热讽、恶语相向。前段时间一个外卖小哥在路边复习的视频火了,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复习考研,有路人质疑他:“你还考研呢?”,小哥听到后只是回复一句:“准备还可以,试试呗,干啥都要有个好心态,大不了明年再来呗!”。虽然不知道这个小哥最后有没有考上,可他的这种精神就值得人们点赞。如果说这种通过自己努力考研成功的人都应该被“鄙视”,那么“努力”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坚持12年考研的保安刘小平,虽然还是15分之差没有考上浙大,但是他不会放弃;04年后连续八年报考北大的律师王鹏,虽然已经31岁,但是他不会放弃;03年参加高考考取大专,如今已经75岁高龄却四度考研的老人邹爷爷,他也不会放弃。这些一直努力永不放弃的人们,难道就因为出身非名校就应该被人“鄙视”?还是说考研的意义就在于从一所名校到另一所名校的“迁徙”?如果考研的意义是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一个更好的地方通过学习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那么那些考取了名校的非名校生们,又为什么应该受到“鄙视”和“嘲讽”呢?对那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非名校生们,请给他们掌声。中国式嘲讽背后的中国式焦虑从被嘲讽的“学霸宿舍”到外卖小哥考研被质疑,一系列的“中国式嘲讽”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一种“中国式”的焦虑。前段时间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名叫雷海为的外卖小哥大白了北大硕士彭敏,成为了总冠军。这是他第三年报名中国诗词大会了,终于在第三季的时候受到了回复并成功取得了总冠军。这一平凡小哥击败北大硕士的逆袭神话本应该收到大家的赞叹鼓舞,可在微博上却有很多网友评论:“有什么用,回去还不是送外卖”这样的言论。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我们看到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了一件优秀的、不平凡的事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泼一盆冷水。而这一盆冷水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他,是害怕对方超越自己。这种中国式的嘲讽背后隐藏的,正是这种中国式的焦虑。现在社会发展变化的太快,阶层流动和人才更新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正是因为如此,才让那些暂时居于“高层次”的人才们感到了恐慌。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背后,其实是看到别人的进步速度超越了自己的“恐慌感”。在不断循环的高校鄙视链背后,实际上是那73%追逐者和剩下27%“领跑者”之间距离的不断缩小。而那些正在“被鄙视”“被嘲讽”的人们,要知道,出身杭州师范的马云是不会嘲讽你是非名校毕业生的,因为你和他之间的差距太大。而那些正在嘲讽你们的“名校毕业生”们,你们受到的嘲讽越多,就证明你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正变得越来越少。别停止努力,然后超越他们。告诉那些写“你一个外卖小哥凭什么干掉北大硕士”和“非名校毕业生凭什么上北大”的人们:我是非名校毕业生,我就是要上北大!(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人说中国大学生现在遍地都是,因为大学太多了,每年都在扩招。我们并不知道人们这个感觉怎么来的,是说大学生随便可以看到,还是在单位大学生文化的人很多,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学生占比人数。大学生遍地都是?中国依然有精英化教育的大学有人做过统计,大学生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不超过10%,其中本科生不超过5%,在21~35岁人群中,大学生占比是四分之一。大学扩招之后,大家觉得大学的教育都是大众化了,整体水平低,不像以前精英化阶段,大学生很少,水平比较高。不包括专业和民办,公办的本科大学数量,2019年全国有822所,其中确实存在进行精英化教育的大学,下面就分享一所本科招生人数很少的顶尖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精英化教育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目前普遍进行大众化教育的大学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可谓是非常特殊的,可以说它是在进行精英化教育。精英化教育,意味着录取人数的控制,以及招生生源要求比较高。从校名就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中国科学院创办的大学,中国科学院是国内学术顶尖机构,它甚至为国家承担很多重要的研发与咨询任务。中国科学院大学,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14年它才开始招收本科生,之前一直以招收和培养各类研究生为主。因此,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依然是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它的研究生数量达到5.17万人,可能是目前国内培养研究生最多的大学,而它的本科生数量目前仅有1620名,意味着它每年招收本科生400人左右。中科大研究生院变成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录取分数线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时间晚,这可能是它不是211工程,也不是985工程的重要原因,它拥有的A类学科位列全国第三。既不是985也不是211,而且它仅有2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榜单,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的录取分数很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各省分数线从上表可以看出,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的范围很有限,仅在12个省市招生。中国科学院的招生方式有统招,还有综合评价以及奋飞计划录取方式。在统招中,它的最低录取分数是662,最高录取分数达到716,是云南省最高。这些最高分数是可以上复旦浙大等综合名校的,加上招生人数很少,考上的难度不亚于竞争清北。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园以培养进军科研为主的人才教育中国科学院的精英化教育很有针对性,那就是专门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未来科技领军人才,说白了就是培养科学家的后备军!因为它的目的是如此“单纯”,所以它招收的本科生,基本都是朝着本-硕-博连续就读的路径,很少有本科毕业就出来工作的。因为是中科院创办的大学,因此它的教学方式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在它3000名专任教师中,就有161位院士。中科院遍布全国的各类科研单位和研究所,都可以变成它的教学点,它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的研究型大学。中科院遍布全国的各类科研单位和研究所中科院大学由北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6个培养单位组成,教研机构非常庞大。可能跟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特殊性,以及较小的招生规模有关,民众对它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实际上它是一所在国内非常顶尖的大学!欢迎关注,为您分享更多好大学,一起为高考加油!
破格复试1、东南大学统考考生(不含报考苏州联合研究生院考生和管理类联考考生)总分超过报考专业复试线20分以上,单科(限一门)可降2分。2、浙江大学除管理类联考外,若单科低1分,总分相应高20分及以上;单科低2分,总分高25分及以上;以此类推,单科每低1分,总分相应再提高5分。但单科不得低于5分(含5分),且仅限1门单科。适用该政策上线的考生,总分相应扣减后计算各项排名。小二解读:继浙大宣布破格复试后,东南大学也官宣可以破格录取复试。不知道是这些高校提前商量好的,还是教育部的最新要求,亦或是东南大学跟风浙大。20年考研着实刷新太多记录了,难道还想再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不拘一格降人才”,小二对此表示怀疑。1、破格复试并非今年新创,教育部对此早有明确要求。但是,今年在其他高校还没发文时,俩985率先杀出重围,振臂一呼:“破格录取,尔等休走!”额,多少不服个985高校的气质,在考研圈里,985的高校就没有缺学生一说,一志愿不满没关系,调剂生挤破头往里进。所以,今年的破格复试多少让小二感觉有点不正常。2、在俩985高校率先表态后,按照剧本,这几天必会有其它高校也会官宣这项规定。毕竟:你没有的,我可以没有,但你有的,我也得有。这事,关乎颜面。3、昨天很多小伙伴在给我留言,说破格复试不公平,其实这事还真没多少不公平,毕竟能用20分换1分,而且换完以后还得过线,这事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如果有大佬达到了要求,也必定不是我等凡人。这也符合研究生招生的原则,毕竟这样做也算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因此,大家也不用这么大的反应,好好准备复试要紧,今年考研吃的瓜够多了,再吃下去可能上岸就费点劲了!4、东南大学相比浙大还是比较贴合实际的,直接规定了最多单科可降2分,对于理工科专业,还是非常有可能达到要求的,像对于文学、经济学等专业,额,有点扯。欢迎大家讨论,发表你们的观点!写文不易,您的分享!是小二不断更新的最大动力,感谢各位支持!方格考研——考研信息一站式发布平台,全心助力考研,做一个有温度的小方格!
昨天看了下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新生数据,还是蛮吃惊的。因为里面说了有300多研究生,也就是10%的比例来自985、211大学,其中有北大、人大、南大、浙大等名校。现在考研形势严峻,在很多双非大学里,都能找到名校生的身影。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0级的博士生,博士来源最多的11所大学,基本都是名校:浙大、上交大、南大、同济、国科大等等。这里先不讲其他的985大学,讲清北。清北在很多时候,跟其他985大学还是有点区别。清北的学生到双非大学去读研,单看这件事,大家都会认为这些学生的大学生涯极为失败。这个毋庸置疑。也许有人会辩解,如果是清北的天坑专业,跳槽到上师大的王牌专业,比如上师大的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等。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清北毕业生如果想去当老师,或者想当公务员,选调生,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专业限制不多,没有必要再去读教育学。也有人说,清北的天坑专业跳槽到上师大的计算机专业。这个也是不划算的。因为清北的理工专业对计算机要求很高,大家看看清华在某乎上的各种吐槽就知道了,那些程序设计的课程不容易,超过很多双一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要求。如果自己真心想学计算机,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学习。这个能力用人单位是认可的。只要你展示了你的实力,IT公司更倾向于清华的生物系学生,而不是上师大的计算机系学生。反而,在找工作时,上师大的计算机系远不如清华的名头好用。大家可以看看上海新出的落户新政,清北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双非大学的硕士生不可以。有人说,既然是清北本科毕业生,为什么读了研反而不能落户?从文件的字面意义上来看,指的是应届毕业生,并不是已经毕业几年的学生。去年,有几位清华学生去西交大电机系读研,网上还有很多人大惊小怪。其实这非常正常,西交大电机系跟清华一样,都是历史悠久,水平很高。硕士更看重的是专业,只要专业水平在线,这个选择就不是错。我原先还有同学转行,从清华理工专业转到北外读外语专业。也有清北的非法学专业,转到中政、华政等学校学法律。但双非学校是两回事,除了极个别的几所,有王牌专业,在业内名声类似于985或者211大学。大部分的双非学校的专业在本领域也就是一般水平。清北学生去双非学校读研,一般是不太好的。很多时候,如果不是换到有强势专业的双非学校,我都建议这个研究生不要读了,宁愿直接工作或者二战,好好复习,完全可以考一个很好学校的研究生。当然,这件事也要一分为二看。学校的牌子响亮,也需要自己有能力来匹配才行。自己不行,再扯大旗也没用。如果真的在本科阶段荒废掉了,可以在研究生阶段找补回来,好好干,干出成绩就行。人,一辈子都在路上,没有躺赢的时候。受一点挫折不怕,重新上路就可以。大家都说职业没有贵贱之分,有不少人把普通职业做出了新高度。像北大一毕业生卖猪肉,卖到全国连锁。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天堑,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弥补。所以,去了双非学校也不是完全的糟糕,还是取决于自己。但是,必须要弥补才行,而不是不管不顾,走下坡路是很舒服的,而且非常快。
对于准备2020年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目标学校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很多同学都纠结到底选本校还是选外校?小编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借鉴。选本校,考起来容易这一条适合于想要拿个研究生文凭的同学。考本校一般联系好导师,只要过国家线基本就没问题了。小编当年有很多同学都是选择考本校本专业,基本全部都录取了。考研现场选本校,科研连续性强这一条适合于本科就开始从事科研,且本科学校科研平台较高的同学。小编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当年保研,考虑到我大三就在课题组学习,我导给我们的科研环境很好,平台很高,没必要再去其他地方重新打拼,所以就跟随着本科导师继续读研了。选本校,读个专硕现在读专硕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读的时间短,另一方面,有些专业专硕就可以了。而很多人选择本校读专硕,其实也是考虑到比较容易这一点。硕士毕业选本校,本本身来就是很厉害的学校大多数人之所以就在本校读研,正是因为本校的科研本来就比较强,比如双一流大学,或者211,985高校。本校的条件承载得了你的梦想,那就就在本校吧。毕竟本校的环境和人脉都是很熟悉的,同时,考本校也容易点,不必冒很大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考外校,外校名气大一般考外校的同学都是慕名而去,要不就是外校的名声好,比如从普通一本,考入清华北大。一般保研的同学会选择外校名声好的大学。小编当年那一届可以保研的同学,基本全是去了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单位。名气自然是大了,但由于我们本科学校相对较差,保研所选择的专业和导师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只能选刚工作一两年的硕导,或者刚成立十几年的学院等。但其实,只要能在名校,自然条件也差不了。清华大学毕业生当然,还有的学校保研只允许保本校,如果要去外校读研,就要放弃保研资格,自己考试。这样的同学也大有人在。不过建议大家综合评估风险,想好自己到底是要文凭还是科研成果还是将来找个好工作。免得考研失利,浪费一年时间。考外校,为了好专业或好导师有的同学读研想换一个专业或者找一个院士或二级教授当导师,也会选择外校。但这样考试的难度就会变大,同时竞争也会激烈。即便如此,为了自己的前途和理想,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拼一次,考外校。再来看一下选本校和选外校的同学研究生过得怎么样了?小编自己是保研选择本校,本校是211大学。当时研一就开始写论文,研究生两年发表论文3篇,本科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在研究生期间获得授权,共3项。因此,科研成果比较多,同时,科研能力也有较大提升,当然也拿到了不少奖学金。小编的一位浙大同学,当时也是保研本校,现硕士毕业发表了3篇SCI,是非常厉害的了。和小编一届考本校的同学也都发表了论文,顺利毕业,且研究生三年过得都比较轻松。研究生国奖证书那些选外校的朋友们,基本都是比本校更好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因此工作也会更忙更累一点。小编的几位去清北的同学现在还在做实验的水深火热之中。当然,他们的成果也不少,基本都人手一篇2区以上的SCI。不过大部分去外校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了直博或者转博。看来,在科研氛围更好的地方,也是博士更多的地方。所以,如何考研如何选择本校还是外校,要看你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看到别人都报外校就跟着考外面,但也不要为了图简单轻松就报本校。考研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后再做决定。当时小编选本校外校纠结了很久,也去北大和中科院找过老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本校导师,并且三年来从没想过后悔!因此,一定要都去尝试一下,再做决定,不要让自己后悔!
如今已经九月初了,很多新生目前已经正式开学了。真正能够待在家里的日子也不多了,同学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年的高分考生实在是太多了,有一些被网友们所熟知,还有一些比较低调的学霸也是特别优秀的。但也有一些同学在这场考试中成绩并不理想,勉勉强强只能上一所二本院校。位于山东的中医药大学在前几天也正式开学了,新生们纷纷到学校报到。其中有一个学生是特别浅的,因为他与其他同学相比看起来有些“显老”。的确,这位新生的年纪要比周围的同学大四五岁,这个同学在开学之后也大火了起来,原来这位同学原本是我国的浙大的一名研究生。要知道浙大是我国排名前十的985院校,而如今他选择了这所学校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很多朋友不理解他的做法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位朋友的名字叫做张韫喆,其实在几年前他就已经考上了大学,而且当时的高考成绩也不错,有585分,虽然没有被他理想的学校录取,但是也被一本学校录取了。但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是他自己一直以来对医学都是特别感兴趣的,但是由于分数问题,本科最终被录取的专业是化学专业。后来他选择继续读研,成功考上了浙大的药学专业。虽然说这个专业和学校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他的心里却始终不满足,原因是他觉得临床医学专业更有发展前景一点,而自己也一直想去这个专业学习。但当时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意,而且在研究生期间他的成就还是很明显的。刚读书的时候便在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而且还有多项国家专利,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学生了。当时就已经有很多家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由于他还是想先把学习弄好,便没有考虑工作的事。毕业之后,他到社会上找了一份工作和自己的专业也很相关。在他周围的朋友都对他羡慕不已的时候,家人也觉得目前的状况是非常好的,他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找一个不错的对象结婚生子。但此时的他却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决定,他想要重新准备参加高考。当时他把这个想法说给周围朋友听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疯了,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要为什么还要折腾自己呢?而且当时他已经快30岁了,知识都快忘光了,还参加什么高考呢?但是在他自己看来,自己一直想要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虽然现在的生活非常安定,但自己心里好像一直有一个结。因为年龄原因,自己也不能够重新回到高中读书,只能选择在家里面自己复习。在这一年的准备时间中,他也非常努力,但是最终成绩出来之后却让很多人感到非常失望,只有511分,而凭借着这个分数也只能选择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了。虽然他对这个结果已经接受了,但是网上的很多朋友却替他打抱不平,有的人认为真的是活该,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自己曾经的学历也这么高,最终却选择在折腾自己上一个二本院校。虽然可能选择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学习的专业,但是学校不出名的情况下,选了这个专业又有什么用呢?当然也有朋友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值得钦佩的人,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的目标,而且敢于放弃目前的生活。小编觉得在做决定的时候,应该尽量考虑考虑目前的状况和父母的想法,如果不顾周围人的反对,一味的鲁莽行事,当最终的结果不是特别满意的时候,不但自己不高兴,而且周围人可能对自己也会嗤之以鼻。你觉得他这种做法明智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研复试时间,小编不得不再聊聊考研复试的那点事,当然小编了解不是很全,就不一一说了。所谓的学历歧视就来说说许多人会担心的所谓的学历歧视,当然不排除有个别老师会不要某些学校或某一类的学生,但是在很多领域,在大把优质生源都纷纷转行或出国的情况下,大部分导师是没有所谓的学校歧视和负面清单的。举个实例吧。比如小编认识一个很优秀的年轻导师,他第一届学生有一个女生,天天什么都不干,就写好学位论文等着硕士毕业,导师十分不满,但是为了不造成硕士也延期的恶劣后果,就还是放她毕业走了,之后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我以后要是再招XX学院的学生,我就是孙子!然后第二年三月份,他面试完之后对一个女生很满意,问都不问,就在意向书上签字了,之后晚上吃饭时,招生的老师才说,听说你招了一个XX学院的学生啊!您真大度。这老师很诧异地说,是吗?别的老师就打趣到,您老人家去年不刚说过不要XX学院的学生了吗?谁要谁孙子。这老师一笑说,是啊,他们都是祖宗,我们可不是就是天天给他们擦屁股的保姆兼孙子吗?好在这个女生表现很好,没有再让自己的母校对这位年轻的导师造成严重的心灵伤害?(上面是真人真事,也是一种调侃)所以,大部分老师在见到真人之前,会看你的简历,你的成绩和你的学校,等面谈时就会把这些忘掉了,招自己觉得最合适的人。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可是啊,生存法则从来是,打不死的小强才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双非生一样是坚韧并优秀的。并且,会比他们心中所认为的所谓211,985做得更好。所以我们看待歧视,要首先明白,歧视来自于先前我们的不努力。那么怎么消除掉如疤痕般的歧视呢?就用后面的时间,多一些后面的时间弥补过来就行了。不要想那么多。用时间去证明一切。该来的总会来的。是你的也跑不掉。大家不妨想一想,过初试的考核标准是什么?分数!单科分数和总分。所以分数越高越好,只要你有能力没人歧视你,另外你的专业课一定要学扎实,总分高但是你专业课比别人好,一样的分数下导师都更喜欢你。复试呢,综合能力,初试第一第二的每年也有被刷的,也是很让人悲伤,但是一定有原因,初试考那么好复试被刷?多半没发挥好,或者综合能力不够。这里都是需要你个人够优秀,你有能力导师就要你,没有说因为歧视你本科出身然后刷你。身边一堆本科一般般的去中传,南大,北航,中大,北师大的人,很多都是进的王牌专业但是本科不怎么样,也有那种专科考上去的。现在就是认真学,快暑假了,争取第一轮复习先结束,今年政治暑假也要开始了,不要等九月十月。毕竟今年不一样,加油啊,先提升自己,别想那么多,自己给自己压力。考研本来就是孤军奋战,不要自己先打垮自己。目前而言,就小编所知道的34所除清北复上交浙大以及特色专业大牛的学校外,不存在限制,其他的大学就更不用说了,自考本科和本科考研在科目上没有任何区别,歧视的话,多少都会有。但是这个歧视要看你和什么层次和能力的人比较,如果你初试成绩高的话,导师是不会为难你的,复试考察的是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素质,如果很不幸你考研的专业有很多一本以上的同学报考的话,那……歧视可能会很严重,就说到这吧,希望对你有用。其实吧,重要的不是歧视存不存在,因为几乎不可能证实证伪。重要的是,身为出身条件不利的考生,不仅是三本的学生,有时也包括诸如弱二本的学生或者建筑背景四年制学生、跨专业学生等,要采取什么心态,作出什么行动。要知道自己既然没有先天优势,就努力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回来!
自古浙江地区一带出人才,加上这些年浙江省的教育也是搞得有声有色,所以说它是高考大省也并不过分。但如果有人问起来,浙江省有哪些重点院校,有哪些是211或者985院校?这让浙江这个大省份着实有些露怯。鼎鼎有名的浙江大学想必都不用多说,它不仅是985大学,而且还是国内数千所高校中最精华的一批顶级院校,实力全国前7!但除此以外,偌大的浙江省还有其它211或者985院校吗?事实上,浙江省确实仅有一所211和985级高校-浙江大学。很多人就有疑问了,985院校稀少可以理解,但是堂堂浙江省居然再找不出第二所211院校确实有点说不过去,要知道邻省的江苏可是有9所211高校。同样是教育强省,同样经济都很发达,为何却有如此大的落差,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源还是它--浙江大学。近些年,浙大发展迅速备受考生家长青睐,不过争议同样也不小,随着这几年浙江大学全国第三高校的呼声越愈来愈高,自然会招惹来许多非议,要知道国内第三的宝座是很烫屁股的,就算是复旦、上交这样的牛校,肯定也会引来一些口诛笔伐。翻开历史,浙江大学的强大离不开2000年左右的高校合并热潮,原浙江大学吞并浙江省三所重点高校建立成为现如今我们眼前的新巨无霸“浙江大学”。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浙江省并不是没有除浙江大学以外的211大学,只是这些重点大学都被浙江大学纳入囊中了。这三所高校分别是杭州大学(原211)、浙江农业大学(原211)和浙江医科大学(省重点)。其实浙江大学在没合并之前的成就也很高,位于国内十名左右,也是很多大学都仰望的位置,所以不能片面的说浙江大学没有合并就没有今天,但可以很有根据的说,浙江大学的合并行为的确导致了浙江省211高校的空缺。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在之前都是浙江省很厉害的大学,可以说是重点院校,地位很高,报考率以及就业率很占优势,如果不被合并发展到如今的话,浙江肯定是不止一所211大学。其实这也是浙江省的一个遗憾,本来可以有更多的招牌院校成为浙江的门面,因为合并错失大好机会。但一个浙江大学的成就也很厉害,又是国内第三高校最强有力的后备军,可能其他省份再多985、211都没有办法企及,世上没有事情可以十全十美,只愿浙江大学以后的发展之路完全可以弥补因合并留下的遗憾。而如今浙江大学坚持浙大老校长竺可桢教授“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始终走在国内前列,的确没有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