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首批20个研究团队在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签约入驻。签约的20个团队依托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产业发展需求,涉及高端装备、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方向。这20个研究团队中,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团队有10个。其中的复杂装备智能设计技术团队、智能制造研究团队、大湾区环境岩土工程与基础建设新材料研究团队分别由谭建荣、杨华勇、李焯芬3位院士领衔。此次签约的20个研究团队将分别纳入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先期成立的9个分院。其中,机械分院4个、能源分院4个、光电分院3个、化工分院2个、计算机分院2个、大湾区分院2个、信电分院1个、控制分院1个、食品分院1个。据了解,首席专家谭建荣院士领衔的复杂装备智能设计技术团队,将围绕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开展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精密注塑成型装备等复杂装备设计技术攻关。首席科学家杨华勇院士领衔的智能制造研究团队面向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研究移动重载机器人技术,为“宁波制造”创造新亮点。首席专家李焯芬院士领衔的大湾区环境岩土工程与基础建设新材料研究团队在已有技术成果基础上,与宁波市重要企事业单位联合攻关,重点聚焦宁波大湾区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土工与污染土治理、海岸防护与生态海堤、基础建设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服务。【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3月26日下午, 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首批20个研究团在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签约入驻。签约的20个团队依托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产业发展需求,涉及高端装备、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方向。这20个研究团队中,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团队有10个。其中的复杂装备智能设计技术团队、智能制造研究团队、大湾区环境岩土工程与基础建设新材料研究团队分别由谭建荣、杨华勇、李焯芬3位院士领衔。这也是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这个校地共建的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的研究院第一次公开亮相。浙大宁波校区管委会主任章献民说,面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针对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规划,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整合各方资源,开展“高新技术研发、特色产业服务、高新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应用工程研究工作。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本着“立足宁波、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精神,努力建成为宁波市创新人才聚集高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创新科技发展新引擎。这次签约的20个研究团队将分别纳入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先期成立的9个分院。其中,机械分院4个、能源分院4个、光电分院3个、化工分院2个、计算机分院2个、大湾区分院2个、信电分院1个、控制分院1个、食品分院1个。三大院士领衔各自团队入驻浙大宁波校区党工委书记胡征宇介绍,首批20个研究团队的引进,不但可以促进浙江大学宁波校区相关科研工作与浙江大学一级学科的对接,为宁波研究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队伍和学科保障,更能助力宁波制造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据了解,首席专家谭建荣院士(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系主任。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领衔的复杂装备智能设计技术团队,将围绕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开展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精密注塑成型装备等复杂装备设计技术攻关。针对宁波市制造业对复杂装备智能设计技术的广泛需求,团队通过与宁波装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以典型产品为依托、技术难题为导向的技术研发模式,促进研究成果有效转化,助推宁波制造业装备设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提升。首席科学家杨华勇院士(工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现任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领衔的智能制造团队面向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研究移动重载机器人技术,为“宁波制造”创造新亮点。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移动重载机器人技术与宁波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结合进行产品化应用开发,可广泛应用于重型机械制造、造船、军工等行业的重型部件抓取、搬运、定位、装配、焊接和大宗货物智能化仓库管理、搬运、码垛、卸垛等。首席专家李焯芬院士(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前院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及澳门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加拿大工程学会K.Y.Lo奖章获得者,香港工程师学会金奖章获得者,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绅士、银紫荆星章、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已全职入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领衔的大湾区环境岩土工程与基础建设新材料研究团队在已有技术成果基础上,与宁波市重要企事业单位联合攻关,重点聚焦宁波大湾区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土工与污染土治理、海岸防护与生态海堤、基础建设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服务。目前,团队正与浙江省工程勘察院、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努力攻克宁波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海岸防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难题。团队还开展了静钻根植工法地热能源桩技术研究,与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为宁波市浅层地温能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实践和推广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市教育局、市经信局、浙江大学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并见证签约。【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浙江24小时-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王湛 通讯员 蒋炜宁今天,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协议正式签约。同时,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由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5个办学主体共同组成。其中,新建的有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迁建的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转型提升的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要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最终这五个主体全面融合发展成为高水平的浙大宁波校区。目前,宁波划拨鄞州教育中心校园作为浙大宁波校区项目新增用地,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形成浙大宁波校区。新增的校区用于迁建浙大软件学院,并新建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内建设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建成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今天正式揭牌的浙大宁波研究院,将面向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依托浙江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延伸共享共建“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要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3个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同时,还延伸共享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浙江大学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个研究院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领域,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通过“双一流”学科的延伸、辐射和共享,带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学科的同步提升,为其硕博点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带动宁波市相关企业发展,孵化一批宁波高新技术企业。高端装备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技术、大型装备机电液控制技术、高端机械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海洋机电装备技术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面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和系统集成芯片设计及应用、现代光电技术、现代工业控制与智能技术、工业物联与信息安全技术、智能感知计算技术及平台、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及平台、大数据与云计算系统及平台等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新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聚焦高性能聚乙烯成套技术、新型安全高电导率的锂电池电解质技术、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产业化技术、环保型清洁能源技术等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大湾区建设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城市安全、区块链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慧海洋、智能交通等产业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应用。生工食品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针对宁波市海洋生态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重点开展海洋性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健康产品和特殊膳食产品制造、海产品智能化养殖、海产品检测评估等产业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院面向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与宁波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建立研究机构,共同承担重大重点研发项目。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浙江大学宁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等科技孵化资源,快速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在宁波转移转化。同时,通过浙江大学校友母基金,针对宁波市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浙江大学宁波校区产业化基金,根据校友对浙江大学现有与宁波产业密切联系成果的研判,进行产业扶植基金投入,加快浙江大学优秀研究成果在宁波产业化进程,通过努力,建立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区块链,例如:微电子产业、区块链等。迁建浙大软件学院的同时,发挥软件工程A+学科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引入海外高水平团队,面向互联网+,探索创新泛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软硬件人才联动培养,引领宁波软件产业发展。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结合宁波产业发展需求,力争建设成为浙东高素质工程师培养的摇篮。去年招收28名研究生,今年招收70名研究生。新建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与世界前100或专业前50高校合作,引入和扩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共建研究中心;服务宁波“一带一路”综合示范区建设,立足宁波走向“16+1”。通过整合发展,推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转型提升。持续提升该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加大优势学科专业建充和师资队伍提升力度,调整学院现有的办学规模和结构,在校本科生规模调整到10000人以内。通过共建共享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转型提升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高水平大学。通过联合培养或新增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式,使浙大宁波校区浙江大学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在2020年达到1500人左右,最终达到4000人左右。建成若干个一流学科;建成浙大在宁波相对完整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体系,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从而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的浙大宁波校区。
2018-08-02 09: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湛浙江大学 资料图昨天,宁波与浙江大学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协议正式签约。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由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5个办学主体共同组成。其中,新建的有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迁建的有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转型提升的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要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最终这五个主体全面融合发展成为高水平的浙大宁波校区。目前,宁波划拨鄞州教育中心校园作为浙大宁波校区项目新增用地,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形成浙大宁波校区。新增的校区用于迁建浙大软件学院,并新建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内建设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建成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据了解,正式揭牌的浙大宁波研究院,将面向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依托浙江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延伸共享共建“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3个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同时,还延伸共享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浙江大学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个研究院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领域,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通过“双一流”学科的延伸、辐射和共享,带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学科的同步提升,为其硕博点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迁建浙大软件学院的同时,发挥软件工程A+学科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引入海外高水平团队,面向互联网+,探索创新泛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软硬件人才联动培养,引领宁波软件产业发展。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去年招收28名研究生,今年招收70名研究生。新建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与世界前100或专业前50高校合作,引入和扩大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共建研究中心。通过整合发展,推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转型提升。持续提升该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层次,加大优势学科专业建充和师资队伍提升力度,调整学院现有的办学规模和结构,在校本科生规模调整到10000人以内。通过共建共享浙江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转型提升为“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高水平大学。通过联合培养或新增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式,使浙大宁波校区浙江大学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在2020年达到1500人左右,最终达到4000人左右。
2018-08-02 08: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竺佳宁波与浙江大学的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8月1日下午,宁波与浙江大学签署深化市校合作、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的协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与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见证签约并座谈。宁波与浙江大学渊源深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从2001年起,双方在宁波合作设立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并建立了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浙江大学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根据签署的协议,双方还将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大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其中浙大宁波研究院于8月1日揭牌,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宁波相关产业发展。浙大宁波研究院,将面向宁波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依托浙江大学科技与人才优势,延伸共享共建“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要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3个浙江大学“双一流”学科,延伸共享“电子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同时,还延伸共享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浙江大学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个研究院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生工食品等领域,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通过“双一流”学科的延伸、辐射和共享,带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学科的同步提升,为其硕博点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带动宁波市相关企业发展,孵化一批宁波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宁波划拨鄞州教育中心校园作为浙大宁波校区项目新增用地,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形成浙大宁波校区。新增的校区用于迁建浙大软件学院,并新建浙大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现有校园内建设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建成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是浙江大学与宁波市政府战略合作的办学机构,其中浙江大学宁波软件学院、浙江大学宁波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学院等办学主体是浙江大学二级学院,同时推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型提升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浙江大学宁波校区通过统筹、整体规划、分类建设,机制创新、协同发展的目标,真正融合成高水平的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根据规划,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在校研究生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15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人,硕士研究生1400人;到2025年力争达到42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0人,硕士研究生4000人。
浙江大学与宁波的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近日,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签署协议,决定深化市校合作,全面推进建设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出席并讲话。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共同为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宁波市委常委、秘书长施惠芳主持会议。浙江大学副校长张宏建、宁波市副市长许亚南代表双方签约。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叶双猛、宁波市政府秘书长张良才出席。根据协议,双方坚持“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将新建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5个办学主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要素整合、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快推进浙大宁波校区的一体化进程。建成后,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总占地面积1600余亩。郑栅洁感谢浙江大学长期以来对宁波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他表示,宁波拥有港口、开放、制造业等比较优势,但是高能级的科研院所资源相对欠缺。浙江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都走在全国前列,希望浙江大学把宁波校区作为学校重要板块来规划推进,在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使校区整体发展目标同宁波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宁波的交流合作,把宁波作为学校未来布局的重要基地,推动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和科研团队进入宁波,实现校地双赢发展。邹晓东赞赏宁波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市校合作的重视。他表示,浙大在宁波办学,从无到有,做大做强,始终将社会贡献、地方服务放在第一位。服务宁波是学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总要求的重要任务,学校将在更高层次深入推进市校战略合作。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带动各办学主体融合提升,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在高标定位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校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根据建设需要,前5年,宁波市对浙大宁波校区建设投入经费,主要用于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5年后,宁波市在保持已有支持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设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浙江大学将宁波校区作为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根据宁波急需、浙大优势的原则,统一规划浙大宁波校区学科、专业建设。委派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学科团队到浙大宁波校区工作,确保浙大宁波校区内各办学主体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未来,浙大宁波校区研究生规模最终达到4000人左右。当天揭牌的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将针对宁波智能制造、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等需要,重点围绕浙江大学高端装备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大湾区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开展新技术研发、特色产业服务、高新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浙江大学与宁波渊源深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1999年,双方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市校合作序幕。2001年,为进一步提升宁波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培养高水平人才,市校合作创办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近年来,市校双方实施了两轮战略合作,在教育、科技、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市校双方自2016年提出建设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后,开展了多次沟通协商,学校抽调了专门力量参与宁波校区的筹建工作。会前,邹晓东、吴朝晖一行来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考察了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科研大楼选址、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新增校园。浙江大学、宁波市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还想了解更多?一图读懂浙大宁波校区~文/摄影:柯溢能长图来源于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微信公众号今日编辑:芷凌责任编辑:李灵
2019-05-28 11:5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凯艺 通讯员 杨磊5月28日上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宁波中心在鄞州区揭牌成立,并举行鄞州全域社会治理研究开题报告会。此次“校政联姻”,将借助浙大深厚的社会治理研究基础,充分总结鄞州全域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为当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同时把鄞州的创新方案推广至我省乃至全国。社会治理,鄞州一直在闯新路子。党建核心引领、城乡融合共生的治理模式,基层“公权力运行法”“365社区服务工作法”“老潘警调”等经验做法,推动着当地平安鄞州的建设。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清点评:“面对治理要求高、任务重、难度大等现实挑战,鄞州率先结合区情实际,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核、三治、五共’的全域治理模式。‘鄞州方案’有望为更多地区提供宝贵经验,对我们研究社会治理也大有裨益。”据介绍,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是在我省提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抓手,持续放大“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裂变效应,推动包括社会治理在内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于本月初揭牌成立。当前,浙大已将社会治理研究院的发展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整体布局,并作为高端治库进行重点建设。下步,鄞州区将以党建、数字治理及民生保障、基层权力运行、法治建设、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城乡社区治理等六个课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深入城乡村社开展全方位、深层次调研,并提炼有效经验。对此,鄞州还将尽快出台决定、制定计划,进行系统的部署,写好创新全域社会治理的实践文章。鄞州区与浙江大学的合作,渊源深厚且领域广泛。比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就在鄞州,未来还要建“五位一体”校区;鄞州人民医院与浙大医学院共建教学医院等。鄞州区委主要领导表示:“此次浙大社会治理研究院宁波中心的落户,标志着鄞州与浙大的合作又拓展到了新领域、进入到更深层次。”
央广网宁波9月17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勇祖轩)今年以来,高端院校扎堆落户宁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来了、北京电影学院也来了……这么多高端院校为何纷纷落户宁波?人们不禁要问:宁波的魅力为何这么大?8月1日,宁波与浙江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6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和宁波研究生院在梅山揭牌;6月19日,宁波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6月8日,宁波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京电影学院宁波分院;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半年时间,引进一系列知名高校、大院大所,为宁波的人才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一解宁波“之渴”。关心宁波发展的人都知道,高水平大学、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是宁波的一大“心病”,也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短板。由于历史的原因,宁波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仍处于同类城市较低水平,是长三角五个都市圈里唯一没有“985”、“211”高校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只有引进高端平台,才能引进高端人才,才能有高端的创新。”对这个逻辑关系,宁波人心里明镜似的。虽然,宁波的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校总数增加到16所,在校生15.6万人。高校建设方面,宁波大学成功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稳居国内中外合作大学第一方阵,在甬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均处于省内外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高等教育,是宁波当前与未来发展的‘牛鼻子’。不把高等教育发展好,宁波面临的将不只是暂时的发展‘瓶颈’,而是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一语道破。直面问题,更要对症下药。今年初,宁波把“科技争投”作为“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的重要“一争”,而人才又是“科技争投”的重要一环。主动出击,弥补高校、人才的短板。“人才是战略资源、第一资源,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人才作支撑,就很难改变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格局中的跟跑地位。”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说。宁波为此提出: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工程,扎实推进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建设,加快提升宁波高等教育与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全面升级现有人才计划、人才工程、人才平台,持续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的竞争优势……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是宁波引进名校名院的重磅工程,为了推进校区早日落地、早出成果,宁波市领导数次带队上门,主动找浙大沟通对接。“就这一个项目,市领导批示指示了十几次,召开协商会、汇报会更是不知多少次了。”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锲而不舍,必有所成。正是凭着“敢想、敢做、敢当”的实干精神,让这些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纷纷落户宁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是中央大型科技集团,当象山县主要领导得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浙江分院有意在宁波设点的消息后,一年半时间共赴北京7次、杭州10余次、座谈20多次。主动作为,才会有所作为。目前,象山已与对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OLED检测设备、金属粉沫、气凝胶等项目。“必须拼啊!”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感叹,“名校名院名所都是稀缺资源,我们必须全力拼、全力引。”全力拼、全力引,宁波人的真心和拼劲,让很多高校看到了满满的诚意。于是,中科院大学来了,浙江大学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了,大连理工大学来了,武汉大学来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来了……一批“985”、“211”、“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扎堆在宁波启动建设研究院、研究生院。而作为重中之重的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将新建浙大宁波研究院、浙大宁波工程师学院、浙大宁波国际合作学院,迁建浙大软件学院,转型提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其中,浙大宁波研究院8月初揭牌,重点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引进高层次科研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群,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宁波相关产业发展。“浙大宁波校区研究生培养规模将逐步发展到4000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000人,加上宁波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在不远将来,宁波在校研究生培养规模将超万人。”宁波市教育局高教处负责人说。“高教平台、科创平台、企业研发平台,这些平台就是‘梧桐树’的枝干,只有枝干茁壮,才能引来四方凤凰。”宁波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12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朱凯杰 陈怡庆 徐珺)7月3日,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召开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过渡用房工程动员会,该项目为浙江大学宁波校区首个工程类建设项目,校区总务部、科研管理部等相关人员,工程项目设计、预算、全过程审计、施工各单位等参加了此次动员会。据悉,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自2018年6月26日成立以来,针对宁波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探索与主校区跨区域合作模式。目前,已引进包括谭建荣、杨华勇、李焯芬等三位院士在内的首批20个浙大学科团队。学科团队落户宁波校区,团队成员陆续到岗报到,因浙大宁波研究院大楼尚未开建,团队人员到位后急需科研过渡用房。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过渡用房项目在鄞州职教中心实训大楼5楼的基础上进行装修改造,工程面积约2800平方米,改造后的科研过渡用房是集办公区、科研实训区、休息区、展示厅、咖啡吧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科研场所。此次开工动员会的召开预示着浙大宁波研究院科研过渡用房正式动工。会上,宁波校区总务部赵一鸣老师对宁波校区首个工程项目提出五点要求:一是提高安全意识,坚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和合法权益;二是严把质量关,各施工单位要做到自检自验,保证验收合格;三是严格控制造价,按照既定预算要求,按计划实施;四是保证合理工期,各施工单位要相互配合,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五是加强沟通协调,各施工单位应及时汇报施工情况,做到有问题及时协调。项目各单位就具体装修改造细节在会上作了详细的探讨,并承诺做到按图施工、保质保量、积极沟通、及时反馈。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已经搬迁入驻梅山高教园区根据计划今年底将汇聚各类人才100余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自去年3月份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后,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六个创新研究中心的各项科研工作进展顺利。其中,由院长焦宗夏领衔的先进机载机电与飞控系统创新研究中心“多目标运动模拟重大试验装备”在北仑春晓实现过渡,并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局验收。 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各有一个项目已启动落地前期工作。精密仪器及磁悬浮机电装备创新研究中心首批科研设备外协生产正在与北仑相关企业对接具体合作细节。去年12月,在该院牵头下,首次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三届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研讨会在甬举办,50余名英方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近200名中英航天领域专家参会。招生情况今年3月研究院首批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已顺利完成考生报名火爆程度远超预期明年9月即可按计划到梅山开展科研实习……建设情况今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实验用房领取施工许可证,随着桩机陆续入场施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全面开工建设。设计方案该项目实验用房由六幢相对独立的单体组成,占地72.4亩,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22亿元,计划于2020年8月底建成投用,作为由六位院士领衔的创新研究中心科研实验用房。整个创新研究院项目占地约220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亿元,包括实验用房和教学生活用房两部分,可容纳学生约1800人。(以实际建成为准)这些都将为研究院下阶段科研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搬迁入驻后,研究院将充分发挥院士领衔的六个创新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依托北航工程科学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平台,在新型复合材料、智能协同制造、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和机电控制系统等方面,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甬派、梅山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