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职博士的经验与教训:这5个考博要点越早知道越好!履之所出

在职博士的经验与教训:这5个考博要点越早知道越好!

作为大龄在职博士的过来人,在这里分享一下我考博和读博期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用。考博动机:本人硕士毕业在研究所工作了8年,确实看不到希望。所以计划考博,联系浙大长期跟我们单位合作的老师,于2013年和2014年两次考浙大,都死在英语上了。2014年10月份,才折回来考我硕导的博士,英语刚好压着线,其他倒还好。关于读博:本人2015年3月底入学的在职春博,到2019年12月初顺利通过正式答辩,总共4年8个月。其实,如果不是工作比较多,毕业时间应该还可以提前一点。在职读博的要点01、选导师导师人品要好。比如我导师,从来不拿项目和论文卡学生不让毕业,只要满足院里要求就可以毕业。他只让硕士干项目,博士就只做研究写论文毕业,从来不需要干项目。如果跟着人品不好的导师,毕业遥遥无期,关键是心累。联系好导师,一定要去面谈,一定要跟师兄,师姐们详细聊,请他们吃个饭,喝个酒,没什么消息打探不到的。最关键要了解原来的师兄师姐们能否按时毕业。如果在校的都延期毕业,那等待我们在职博士的结局基本上不会比这更好。02、课题问题自己单位最好有相关的课题来支撑你的博士论文,要不就由你导师提供,否则毕业太难了。前几天,我在院里见到了一个2010级的在职博士,刚通过预答辩。我因为在单位做博士论文,导师也跟我不是一个方向,所以他也指导不了,在单位也没人指导,读博其实也是比较困难的。我的运气比较好,2016年初从学校上完基础课回到单位,刚好碰到一个已交付两年的项目出现批量事故。这种擦屁股的事情没人敢接的,做好了那是你应该做的,做不好说明你没水平。我是硬着头皮给别人擦屁股,把工程当作研究来做,屁股擦完了,总结出来的论文也还过得去。03、学校问题现在985的名额基本上被直博的占领了,每年公开向外校招聘的名额很少,所以联系导师要早,动作要快,当然通过你的关系能联系上合适的导师那是最好。04、研究规划问题如果导师或者单位有课题,规划做好了,我认为3-4年之间是可以毕业的。我当时就是试验规划做得不好,现在来看,如果做得好,成果肯定多很多,浪费了很多资源,可惜了。一般情况,博一看文献,定方向。如果方向定得早,博一下学期开始做试验,博二开始投sci论文,总的三篇sci论文应该可以支持整个大论文了。所以博二,博三把sci论文搞定,博四就整大论文。05、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职博士一定要学会合理地利用你的资源。工作了这么多年,你总有些资源和人脉,有些人或多或少会帮助你,或者你帮助过的人也会帮你,学会帮助别人,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多向别人请教,永远记住合作共赢的道理。在读博期间,我受到很多老师,以前合作单位的朋友们,甚至从未谋面的朋友的帮助,所以论文做起来相对就比较顺利。本文来自于小木虫(ID:emuchnet):瑾瑜兰珞,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波浪

在职博士能进高校当老师吗?能进哪些高校?

在职博士毕业能进高校当老师吗?能进哪些院校?在职读博所获得的证书高校是否认可呢?目前,我们这里部分学员大都已经是高校老师了,因晋升评职称等工作需要,又没有时间读全日制博士,所以选择在职读博。现在在职读博拿到学位后再去高校做老师的学员也有,不过比较少。其实,在职博士能否进高校当老师,主要看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的招聘条件及要求这个怎么说呢,你能不能去大学做老师要看学校的要求,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地域的学校,招聘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专业是否紧缺这个很好理解,有些院校的一些专业如果热门招聘的要求也就高,相对冷门的专业招聘要求就没那么高。像前阵子,四川乐山师范学院招聘的博士教师,就明确标注,招聘名额及专业不限,公布出来的专业优先,其他专业的博士均可商议。所以,在职博士能否去心仪的高校当老师,还得看你的专业竞争力如何。3、个人能力及成果据很多朋友反映现在去高校任职,不少高校主要看你博士阶段的成果,以及个人能力如何,在职不在职倒是无所谓了。我就有个朋友在职研究生,然后读了在职博士,进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教书。近几年,随着国内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很多高校的教师招聘条件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985和211院校大都不仅对博士阶段学习经历有要求,对应聘者第一学历也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在职博士想进985和211院校高校当老师的话,很难,很难。那么,在职博士去哪些高校当老师待遇最好呢?1、去没有硕士点或正在更名的二本院校在当下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内各个二本学校都在大力引进博士。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统毕业的博士,如果去没有硕士点的高校基本给的是相应级别的顶配待遇。我们知道只有硕士点的院校,或正准备申请更名的大学,或者正在准备申请博士点的高校,申请更名和博士点都要教师中博士学位老师达到一定比例才行。国家的要求是,设硕士点或更名的话,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申请博士点,专任老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老师比例不低于45%。所以为了更名成功或是申请到博士点,这些院校会不遗余力的招聘博士毕业的老师,对应引进要求会相对低一些。2、去高职高专院校2019年2月19日,教育部就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介绍,2018年,全国有高职院校1.17万所,中职学校1.03万所,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院校都会面临升级。这些院校想要升级必然要提升教师队伍,或组织或鼓励教师攻读博士,或招聘博士。总之,这个需求量是很大的。所以,在职博士毕业拿到相应证书去这些高校当老师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最后一个问题,在职读博所获得的证书高校是否认可呢?现在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毕业要求一样,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尤其是双证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的毕业证书相差无几,含金量一样,都是国家认可的。至于高校认不认可,那得咨询一下具体高校人事部门,大多高校国家认可院校就认可,也不排除某些院校就有特例。(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

扶桑

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进入普通高校任教吗?

博士进入高校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几乎全国各地的普通大学在每年招聘的教师中,尤其是一些普通的二本院校为了增强高校的师资力量,博士学历的应聘者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些高校的“香饽”。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同等待遇: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在职博士在找工作中会有一定的限制,或者说是全日制的博士研究生会有一定的优势条件,这些都是个人的猜测罢了,因为能够顺利的毕业就足以证明你个人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造诣了。而在高校的招聘中,高校需要的是博士学历,至于是在职博士还是全日制博士似乎没有那么的重要,同时你只要多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普通一本和普通二本高校,在每年的人才引进中对于博士毕业生的旺盛的需求,有很多普通高校更是承诺给予30万到50万的安家费,给予科研启动资金以及安排配偶的工作等等福利待遇尤其是在一些普通的二本高校,很不夸张的说即使高校给予很优厚的待遇,但每年仍然招不到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所以大家都调侃到:“只要有博士来应聘,所谓的笔试和面试都是形式,一定会被顺利的录用的”。再加上现在正处于普通高校大力完善师资队伍,吸引学生的报考,所以都在招聘博士学历的人才,这是所有有志进入高校任教的博士研究生的机会。但是在职研究生有一些麻烦需要及时的处理好:因为是在职博士研究生,那就意味着你读博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份工作,那么如果你博士毕业之后要去高校任教,那也就意味着你要从原单位辞职,所以在和原单位的沟通上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在你攻读博士期间相信原单位给予了你足够的便利,当你博士一毕业就要辞职,这势必会引发不满。当然,如果原单位不在乎这些事情,或者说你的实际情况不存在这些干扰,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总之,博士进入高校任教是大多数博士毕业之后的首选,而且普通高校还有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因此完全可以进入高校任教。

尚同

为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会受歧视?而在职博士却没有?原因为何

最近几天已经开始考研正式报名,在考研报名的时候很多同学很纠结该不该去报考非全日制研究,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会受到歧视,所以这部分考生很多人选择了报考全日制研究生。那么为何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会受到歧视呢?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在职人士,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也是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入学,但是学习的时间却比较灵活,很多学校都是周六日开课学习,这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校学习时间确实有不少差距,上课的学习质量很难得到真正保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选择聘用全日制研究生,很少招聘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二,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新生事物,需要社会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改革之后,已经与在职研究生区别开来,在职研究生只有毕业证,但是没有学位证。而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仅仅有毕业证,而且还有学位证,可以说与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区别。但是社会上很多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太了解,很容易与在职研究生看成是一样的,混淆了二者。因此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经常误以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在职研究生,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还是会受一些到企业的歧视。第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用人单位鉴别难度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学习时间比较灵活,自身学习时间比较自由,同时还在社会工作,很难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质量,而且很多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生不少都是想获得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才去报考的,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学习和学术。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之间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鉴别难度比较大。正是以上三点原因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会受到很多企业的歧视。但是与之相反,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在职博士就业却没有相应的歧视,这是为何?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有是在职博士依然是全日制博士研究,在职博士实际上是全日制定向博士研究生,在职博士考试入学是和非定向的博士是一起参加考试和面试的,而且在学校也是脱产学习,只是毕业以后又回到原单位工作而已。因此在职博士在就业找工作的时候并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

辞曰

以紧缺人才招聘之名,就可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急需紧缺人才的招考中,来自河南某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倪强(化名)顺利通过了资格初审、复审,并以面试排名前列的成绩进入下一环节。但在此后,组织方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条件,倪强被取消了资格。 对此,天水市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9月4日向媒体提供的书面答复称,这次招聘是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不是普通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所以不存在违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的情况。当地认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仔细,才导致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倪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因此,将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分。并指出,是倪强明知自己不符合应聘职位资格条件去来报考,还签订了《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考生承诺书》。言外之意是,倪强本人不诚信。但这无法掩盖当地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学历歧视的事实。在招聘报考资格条件设置中明明涉嫌学历歧视,却如此理直气壮,根本的原因还是有关部门对学历歧视行为的查处不够严格,导致在招考中学历歧视大行其道。要治理学历歧视,促进就业公平,必须动真格、出重拳治理包括学历歧视在内的所有就业歧视。因为在招聘公告中没有写明事业单位招聘,而是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就认为这不适用于教育部等五部门的通知精神,这是当地对相关规定的扭曲解读。教育部等五部门今年2月发布的通知要求,“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当地不像此前一些被质疑涉嫌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学历歧视的地方一样,否认了解这一通知,而是承认了解这一通知,却否认进行的是事业单位招聘。那么,招聘这些紧缺急需人才的单位性质是什么?如果非事业、非国有企业单位招聘,而是私营企业招聘,这和组织部门有什么关系?由麦积区人民政府网发布的《2020甘肃天水市麦积区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52人公告》显示,此次计划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52名,其中,教育类23名,卫生类11名,综合类18名。很显然,这就属于事业单位招考,把其定位为不是普通的事业单位招考,就想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这是不切实际的。当地组织部门把责任推给工作人员审核不严,以及报名应聘者自己明知不符合报考资格却报考,是在转移公众对这一问题实质的关注。也许在当地组织部门看来,如果工作人员严格“把关”,就不会惹出后面这些事来。至于报名者质疑当地存在学历歧视行为,按照之前处理类似问题的案例,在学历歧视行为被查证后,处理也只会是致歉了事,并不会改变学历歧视的事实。最近一段时间来,一些地方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把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引发舆论关注。治理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不仅关系到给非全日研究生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而且也关系到这一研究生教育形式的未来。如果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充满偏见、歧视,那么将严重影响其招生以及培养质量。事实上,学历歧视等就业歧视,通常很难被查证,求职者就是被歧视,也难以维权。而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排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做法,则是明显的学历歧视,如果对于这类学历歧视,求职者都难以维权,那么有关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会更明目张胆。来源:光明网

纷而封哉

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聘遭遇歧视,HR表示:研究生我们只要全日制的

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聘遭遇歧视,HR表示:研究生我们只要全日制的。最近出现了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这个话题一出现,在网络上就受到了高度的关注。这件事情的起因是部分企业在进行招聘中,明确表示了一点:应聘者必须是全日制,非全日制一概不收。而且更有甚至,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他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巨大,非全日制研究生就等于本科生。所以这些言论一出来,网络上就炸锅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言论呢?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差别真的这么大吗?同样是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应该遭遇这样的境地吗?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大家不清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具体的区别导致的。所以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之间到底具有什么不同。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报考条件不同,上课时间不同,学费不同,奖学金制度不同,住宿不同以及证书不同。报考条件不同:全日制研究生只要符合报名条件就可以报考,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符合报名条件之后,还要受到专业的限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选择的专业其实相对较少,而且是以专业为主。上课时间不同:全日制研究生与我们上本科一样,上课主要集中在周一到周五,周末一般不安排课程,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主要是在周末上课。学费不同:或许大家以为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会略高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事实恰恰相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反而是全日制研究生的好几倍。奖学金不同:全日制研究生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期末作业和期末考试来进行综合评定,给予优秀者一定数额的奖学金,而且数额不小,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没有奖学金制度的。住宿不同:全日制研究生是必须在学校住宿的,这个是学校提供的条件,当然也是一项要求,但是非全日制则不同,不需要住宿,当然学校也不提供住宿,也正是如此,才叫做非全日制研究生。证书不同:这个主要是非全日制证书,它上面会明确表明“非全日制”的字样。以上就是两者的最主要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仅仅是形式和制度的不同,然而对于最核心的教学方面,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这也就说明,在学生能力方面,在毕业证书方面,全日制和飞全日制是没有什么差别的。而企业却发出这样的规定,只能说他们对于两者根本就不了解。其实,两者在法律上是具有同等的地位的,这个我们国家的教育部也早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很多招聘的简章中,对于研究生的要求,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所以说这也就再次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希望将来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享受到研究生应该有的权力,获得同样的认可好社会地位。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欢迎留言评论。

天作

编制内非全日制被“歧视”?教育部“撑腰”迎来“翻身”?

今日#招聘中不得将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登上了热搜!让不少在职考研究生的考生考编制中,舒缓了一口气。为啥?因为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中不少把【全日制研究生】作为硬性限制性条件。全日制要求条件已经成为“隐形要求”近期,重庆大足等五个地区发布公招公告,虽然有大专可报的岗位,但是本科岗位上面写均为本科及相应学位。这就是隐形的要求必须是全日制学历,因为自考本科的并没有学位证,只有毕业证。非全日制学历水分大?不能成为限制原因非全日制本科受就业歧视的话确实还不算奇怪,毕竟非全日制本科分为成考、网校、函授、自考等方非常多的方式,很多三流学校出来的非全本科也真的很水,只要肯花钱和稍微用点心,真的很容易就能拿到学历。但是不能作为招聘唯一的限制条件。为什么呢?小编仔细来分析一下:1、用人单位和社会,不能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和在职研究生混为一谈,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考试、毕业难度、课程内容、证书含金量,都不是一个档次。2、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难考,只是培养方式不同,课程体系都是差不多的,获得学位学历一样困难,学历学位证书的效力是平等的。3、从学历含金量这个角度来说,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难考、花了基本一样的时间精力、花了更多的金钱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最后换来的是就业歧视、人才引进歧视、明显不合理也不合规,也不公平。因此,在校生有更多可以提升自己学历的机会,而已经工作了的低学历的在职人员无法再通过读全日制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只能通过非全日制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学历不代表一切,但在未来的就业趋势中,学历是个很重要的入门指标。对于找工作的大学生可谓是难上加难。规定是规定也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变通处理。灵活就业,公招编制了解更多。

归根

都是“非全日制”的错?一硕士生应聘两次被拒,招聘僵化“扎心”

作者海军山最近媒体报道了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聘被拒”的消息,如果不符合“全日制”这一条,不管应聘硕士生的其他条件多好,都有可能被拒绝。这种有些“僵化”的招聘方式,不免有点“扎心”了。既反映出时下“就业难”的现状,用人单位也不免有“就业歧视”之嫌。而只唯学历,不看实际能力的简单判定,不利于用人单位选出合适的人才;也不利于推广“终生学习”的理念。(一)非全日制硕士生应聘感觉被“歧视”,多会向用人单位反映,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而最近海南省发生的一起“非全日制硕士生应聘老师被拒2次的事件”极为典型,非全日制硕士生的遭遇更是引起网友的热议。海南发生的这起事件的主角是陈某,陈某毕业于南昌大学管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位与证书齐全,后来又获得西南大学非全日制的“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与证书。2019年12月间,陈某欲参加海南某中学“面向2020届教育类毕业生”的应聘,事前为确定自己的报考资格,陈某向海南某中学及有关部门咨询,而结到的回复是:需根据具体应聘人数与情况来定,但明确了陈某可以先报名应聘。后面发生的情况,却让人有点诧异。在经过前几轮“应试”后,陈某取得“考试总分第一”的好成绩,然而在最后录用前却被海南某中学以“非全日制硕士生”为由,取消了应聘资格。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小细节”,海南某中学在公告中,同步取消了一个“政治老师”的招聘名额。2020年3月份,陈某以用人单位存在“就业歧视”,违反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为由,向海南省有关部门与海南某中学进行反映。海南某中学在4月份做出解释,称教育部今年2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与海南某中学的“招聘设置条件”并不是一回事。海南某中学按照自身要求,设置的招聘条件是“2020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此举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与规定,所以不存在任何“就业歧视”。(二)“社会与视界”认为,海南某中学的解释与做法令人有些费解。该中学拒绝录用陈某后,还顺带取消了学校“政治老师”这个招聘名额。若论应聘人员的实际能力,陈某应该是比较符合招聘条件的,不管怎么说,其参加海南某中学的招聘考试成绩总分是第一名。但由于种种原因,愿意当老师,且参加了应聘考试的陈某,被海南某中学拒之门外。而海南某中学宁愿当期招不到“政治老师”,也坚决放弃录用陈某的做法值得深思。这说明现在一些单位的招聘条件设置、招聘模式显得有些“僵化”了。招聘操作正简化成一种“例行公事”,不管应聘人员是否具备真才实学,有问题时一律只凭学历条件“一刀切”。原本招聘条件设置与流程,是为了防止招来不合要求的求职者,海南某中学不录用陈某,显然并非是求职者的能力问题,而是陈某的“非全日制”硕士生学历不合乎学校预先设定的招聘条件。如果“招聘”不能选出对单位需要的人才,那么这种招聘模式不管其效率如何?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僵化的“走过场”的形式。站在陈某的立场上,可能正因为他不是“全日制硕士生”,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进入海南某中学当老师。但海南某中学并没有因此给其机会,双方最终错过了此次“合作的机会”。退一步说,如果陈某是“全日制硕士生”,也许未必愿意进海南某中学教书吧。现在大学各类毕业生逐年增多,用人招聘的供需矛盾趋于突出,用人单位与就业职位的紧俏,让用人单位正处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招人的门槛不断提升,设置的招聘条件越来越高,也让招聘渐趋“僵化与单一”;这无意中也助长了就业市场对非全日制毕业生求职的“歧视”。(三)“社会与视界”认为,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模式、流程趋于“僵化”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唯学历论”所导致。对用人单位来说,标准的学历能方便地衡量应聘人员水平,已成为“制式化”的做法;而能力往往“比较虚”,招聘与应聘双方在不熟悉时,也不好考察与认定。另外,学历不符合相关要求,招来的人也容易被“诟病”。招聘单位为了省麻烦,干脆“一刀切”,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一律拒绝,反正现在是“买方市场”,不怕招不到人!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用人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不断“加码”。学历越高越好;越是名牌学历越好;只要全日制学历,不要非全日制学历等做法便大行其道,完全不顾应聘人员的实际能力如何,招来的人是不是最合适的,只要学历够硬就OK。很多情况下,学历与能力判断标准“等同”,但一样也会有不少“例外情况”。当用人单位设计好招聘的条件后,也应倡导或留有“例外或破格录用的机制”。这样能最大限度招到最合适人选,也不会错过能力强或者有专长的人才。明明有“合适人选”,海南某中学由于最初的招聘设计条件是“2020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没有留下“破格录用的例外机制”,导致陈某应聘被拒绝。陈某考试成绩是总分第一,不被录取给人的感觉相当“讽刺”,这显然很不合理。如果说海南某中学不录用陈某,是招聘条件设置“僵化”出的错。那么接下来的海南某农垦中学,在招聘中拒绝陈某,其解释就不是简单的“招聘僵化”所能解释得通了,简直是到了“固化与死板”的地步了。陈某在参加了海南某中学的招聘考试后,接下来又报名参加了海南某农垦中学的招聘,该中学的招聘公告显示,“招的是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从这个角度上说,陈某无疑是合乎应聘标准的,其也属于“全日制本科生”。但最后让陈某“欲哭无泪”的是,海南某农垦中学再次把陈某从应聘人员中“刷掉”。尽管陈某参加农垦中学招聘的考试成绩又是第一(政治科考试),但没用,最终仍不免被拒。海南某农垦中学对此的解释更直接,陈某是“非全日制硕士生,不符合学校招聘的相关条件与规定”。看来,这又是“非全日制惹的祸”!海南某农垦中学这种“骚包操作”,确实让网友难以理解,不承认“非全日制硕士生”的应聘资格就算了,最后连其“全日制本科生”的应聘资格也间接不被承认了。或许在学校看来,“普通非师范类本科学位+‘非全日制’硕士教育学位≤普通师范类本科学位”吧。但实际的能力真的如此吗?这种拿“非全日制”为借口拒绝应聘人员的做法,不但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也很挫伤应聘人员的积极性。这不利于培养“终生学习”的概念,用人单位的做法也与古人所倡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理念差距甚远。

樱井

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别,劝你三思!

问:本人目前在东部一所一本院校工作,从事经济类专业课方面的教学,挺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2019年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类博士,但是需要调档案,学校规定档案一走,人就辞职。本人今年34岁男,小孩马上面临上学,爱人工作较忙,不能接送孩子,老人倒是可以来帮忙,但是四年失去收入会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还有每月2400房贷需要还,目前住着学校提供的周转房,老人不能给经济上的支撑。考博院校的知名度较高,导师人也挺好,如果放弃着实可惜,且在高校没有博士学位,总觉得难以抬头,且发展必定受阻。但是如果去读,没有了工作和收入,可以预见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34岁男应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此时全职读书,总感觉有点对不住家人,爱人倒没有什么意见,无论我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想过明年再考在职的,但是名额变得越来越少,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长远考虑,读博是好事,但眼前的困难就摆在眼前,内心无比纠结,真是难以选择,不知道何去何从,恳请给些建议,谢谢~答:针对您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别轻率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在下决定之前,你要思考好以下这几个问题:1、读博四年后能否顺利毕业,毕业后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变化?2、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是什么?博士毕业后是否还想进高校?3、读博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能否支持你进入更理想的高校?4、目前的情况专心走学术路线天花板在哪里?副高就没法上去了么?有没有可能保持目前工作进度的同时努力一下重要学术成果?5、如果仅仅是想拿学位的话,读在职博士是不是更合适?另外,以你现在的情况辞职读博,还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1、年龄问题34岁了辞职读博士年龄也是个硬伤,博士毕业差不多38岁了,估计大部分高校都去不了。目前高校和公务员招聘都有35岁的限制,外加你博士毕业也没法申请青年基金了,最后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2、未来发展的限制目前你的爱人工作稳定了,孩子马上上学,学校也基本稳定。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就算您读的院校的知名度很高,导师也很牛,你也很强,能拿到北京户口在北京扎根,也会涉及到爱人工作调转,孩子入学学区等问题。如果毕业不留北京,再回到原来城市或到其他城市找工作,谁能保证一定会比你现在的发展情更好呢?3、博士毕业后未必还能获得你目前的岗位现在高校的招聘条件不知您了解多少,现在对于高校教职员工的文凭真的是越来越苛刻,普通的高校不仅要求求职者有博士学历,还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四年之后,就算您博士毕业也不一定能够再获得同样的岗位了。现在大多数老牌高校是不差人的,甚至因为生源减少,既有教职工的薪资都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担,非重要的人员少一个算一个。尤其在博士博士后越来越不值钱的今天,高校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走一个硕士马上就有一个博士来填补,走一个国内博士马上就有一个海归博士。现在高校教师圈流行这样一句话:出校容易,进校难。也就是说你在高校想辞职很容易,但再次进校就很难了。说实话,您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很多目前在读博士生追求的,我身边儿的很多读博的朋友都是在努力发文章,希望毕业后能够进高校当老师,过上安稳的生活。不过,话又说回来,您现在的生活虽然是别人想要的,可能未必是您自己想要的,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不同,这要看您自己的选择。其实这种事儿,您和爱人和父母达成一致就行了,选择了就别后悔。就您的这个问题,我刚才咨询了一些读博的朋友,有朋友建议您跟单位协商一下能否签个协议,协议保留目前的岗位,可停发相应绩效,毕业后可回来继续工作。朋友也面临过这种情况,他跟学校签了协议,学校可以为他继续留编,但工资冻结了,没有绩效,公积金其他照旧。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 )

咕噜牛

北青快评|以紧缺人才招聘之名,就可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

在今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急需紧缺人才的招考中,来自河南某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倪强(化名)顺利通过了资格初审、复审,并以面试排名前列的成绩进入下一环节。但在此后,组织方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符合条件,倪强被取消了资格。对此,天水市麦积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9月4日向媒体提供的书面答复称,这次招聘是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不是普通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所以不存在违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的情况。当地的“理直气壮”,还不止于此。据报道,当地认为是因为工作人员不仔细,才导致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倪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因此,将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分。并指出,是倪强明知自己不符合应聘职位资格条件去来报考,还签订了《天水市麦积区2020年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考生承诺书》。言外之意是,倪强本人不诚信。但这无法掩盖当地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学历歧视的事实。在招聘报考资格条件设置中明明涉嫌学历歧视,却这么理直气壮,根本的原因是有关部门对学历歧视的查处不严,导致在招考中学历歧视大行其道。要治理学历歧视,促进就业公平,必须动真格、出重拳治理包括学历歧视在内的所有就业歧视。因为在招聘公告中没有写明事业单位招聘,而是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就认为这不适用于教育部等五门的通知精神,这是当地对相关规定的扭曲解读。教育部等五部门今年2月发布的通知要求,“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当地不像此前被质疑涉嫌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学历歧视的地方,否认知道这一通知,而是承认了这一通知,可否认进行的是事业单位招聘。那么,招聘这些紧缺急需人才的单位性质是什么?如果非事业、非国有企业单位招聘,而是私营企业招聘,这和组织部门有什么关系?由麦积区人民政府网发布的《2020甘肃天水市麦积区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52人公告》显示,此次计划公开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人才52名,其中,教育类23名,卫生类11名,综合类18名。很显然,这就属于事业单位招考,把其定位为不是普通的事业单位招考,就想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这是想得美。当地组织部门把责任推给工作人员审核不严,以及报名应聘者自己明知不符合报考却报考,是在转移公众对这一问题实质的关注。也许在当地组织部门看来,如果工作人员严格“把关”,就不会惹出后面这些事来。至于报名者质疑当地存在学历歧视行为,按照之前处理类似问题的案例,在学历歧视做法被查证后,处理也只是致歉了事。并不会改变学历歧视的事实。最近一段时间来,一些地方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把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引发舆论关注。治理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不仅关系到给非全日研究生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而且,也关系到这一形式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如果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充满偏见、歧视,那么,将严重影响其招生以及培养质量。事实上,学历歧视等就业歧视,通常很难被查证,求职者就是被歧视,也难以维权。而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排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做法,则是明显的学历歧视,对于这类学历歧视,如果求职者都维权难,监管部门不对用人单位进行严厉的查处,那学历歧视就将被纵容,有关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会更明目张胆。文/熊丙奇图源/视觉中国编辑/王涵[ 北京头条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