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高校疫情防控和春季学期开学相关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吉林省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整体安排,我校将于6月10日迎来第二批研究生返校复学。为更好地做好春季学期研究生返校复学工作,6月8日上午,学校在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召开研究生返校复学工作部署会。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政办)、宣传部、学生处、研工部、安全处、研究生院、后勤处、校医院、信息办、就业服务处负责人,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等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李新主持。会上,李新首先对我校首批学生返校复学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给予肯定,随后,研究生院院长林洁琼、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范琳琳分别就第二批研究生返校复学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部署。李新对返校学生接站人员调配、饮食保障、生活服务、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对返校复学工作提出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相关学院主要领导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俯下身子靠前指挥、随时随地掌握动态;二要尽职尽责,各单位、各部门、相关学院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返校复学工作方案和疫情防控要求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到人;三要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总结首批返校复学工作经验,结合第二批返校学生实际需求,有条不紊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要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李新指出,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下,各部门及相关学院要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加强沟通、主动担当,切实做到“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开学”,力争做到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圆满完成第二批研究生返校复学工作。说了这么多那么该如何返校呢?小编都给你整理好啦快看下面的流程图吧流程图来啦通过返校学生专用通道进入校园进行测温手部、鞋底消毒行李进行消毒凭身份证、学生证或校园卡进行身份核验学院报到上交《研究生返校承诺书》和《体温监测卡》进入公寓办理相关入住手续宿舍管理员对进入公寓的研究生检查证件扫描校园码、吉祥码测量体温全部合格后进入寝室看懂流程图后下面这些也要注意呦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科研学习时时刻刻要注意身体状况满满干货快领取生活起居关于校园生活日常管理:1.入住公寓后,第一时间向导师、辅导员报到,并公寓房间号(指定寝室)。进出公寓须佩戴口罩,进出宿舍必须扫校内通行码和吉事办“吉祥码”。2.注重个人防护,定期打扫宿舍,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被褥及个人衣物定期晾晒、洗涤。3.做好每日“早午晚”体温监测、健康状况、日常行踪、归寝时间记录“三测一报告” ,并将测温结果报辅导员处备案。坚决不允许聚众聚会,学院实行晚查寝、报备制度,严禁夜不归宿。出现发热等症状第一时间报告(校医院医生:张秀丽,联系电话:15948092361),并按相关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自我隔离。4.校内浴池、超市、快递开放。校内浴池开放时间为:每周二、四、六的12:00—19:00,开放的超市和快递为七公寓旁大学生超市和菜鸟驿站。5.就餐统一到南湖校区食堂一楼扫码就餐,用餐时间为:早餐7:00—8:00,午餐11:30—12:30 , 晚餐16:30—17:30。严格执行校内就餐要求,实行分散式、固定餐位错峰就餐。食堂实行提前预约订餐制,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固定人员固定编号固定就餐。用餐前少交流,保持距离。餐后戴口罩、净桌面,迅速离开。6.在疫情解除前,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原则上未经批准不能擅自出入校园,直至毕业离校或放假或有最新疫情防控通知前。如遇极特殊情况必须出校,须向导师、辅导员申请,由学院层层把关、审核报批,得到学校允许后,方可开展下一步活动。申请走读的学生持研究生证和学院出具的出入证明扫码进出校园,进出校园时需配合安全处测温、扫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出校园。7.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科研楼的公共教室等公共场所均不开放,同学们原则上只能进出公寓、实验室、食堂三个场所,三个场所门前均设立专门扫码识别区,必须扫码进出,确保学生在校内轨迹全程可追溯,达到闭环管理效果,保证自身及公共卫生安全。学习科研关于教学科研实验室管理:1.请同学们服从导师、辅导员的各项科研学习、日常管理安排,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期间校规校纪,学习防控防疫知识,做好自身及公共场所防护措施。进出实验室要做到全程佩戴口罩。2.返校研究生的一切教学实验需求,必须经导师同意,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导师提前一周向学院主管实验室院长提交电子版实验室使用申请书进行预约,并注明预约实验室、实验量、实验用时与实验人员等信息,经学院相关实验室负责教师统一安排实验室使用计划,相应固定实验室。3.返校研究生开展教学科研实验,按照“非必要不开展”的原则,严格坚持错峰实验,全程佩戴口罩,进入实验室需先洗手消毒,填写实验室使用台账和个人体温记录,尽力避免在多个实验室之间的人员流动,并在不影响实验开展的情况下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实验废弃物、废弃口罩防护垃圾等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规定进行规范收集与处置。4.一个实验室内同一时段内原则上只允许2个实验人员使用。对于空间较大的实验室,可适度增大使用人员容限,但实验人员需保证1米以上间距,且不能同时使用同一设备。未获批使用实验室者不得擅自使用实验室,或者随其他申请实验人员一同进入实验室,擅自进入或夹带他人进入实验室者,将取消实验室使用权。5.强化疫情期间实验室使用安全防护工作,尽量避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实验用动物和病原微生物等使用。实验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需及时上报,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6. 疫情期间,一旦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学校将根据校规校纪甚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来源:长春工业大学
6月10日,长春工业大学第二批218名研究生顺利返校复学。早上5时40分,本批次第一位返校学生在长春火车站与早早等候接站的辅导员老师顺利“会师”。8时30分,同一时间段到站的同学们通过在车站的首次身份核验、体温检测、消毒消杀后,乘首辆接站专车抵达长春工业大学南湖校区正门,陆续排队按照“一消二测三验四查五通过”程序完成了一系列入校查验工作。随后,学生们通过公寓地标指引、消杀地毯和测温门进入宿舍,经过第三次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后,入住公寓开启返校复学生活。据介绍,为降低返校学生途中风险,长春工业大学共派出18位辅导员老师分别在长春站、长春西站、龙嘉机场、高速公路客运站四个接站点,从早上5点开始到晚上11点,全天候接站接机。此次长春工业大学第二批返校复学工作整体流程更加严谨高效,各单位、各部门协作配合更加紧密有效,实现了学生到站——到校——到寝之间的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返校复学学生的安全。截至10日晚11时,来自23个省、市的第二批返校学生共218人已全部安全顺利返校。吉林日报全媒体 记者:张鹤 编辑:赵树凯
初夏时节,南湖岸边,工大学子,依约返校。5月29日,长春工业大学首批有重要科研任务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生返校复学,结束史上最长假期,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重新开启在校学习生活模式。上午十点,学生在通过车站的首次身份核实与体温检测后,随接站导师、辅导员一同乘学校专用接站车抵达南湖校区正门,逐一步入校园。学生通过“返校学生专用通道”走进南湖校区,严格按照防控防疫要求,每人间隔1米以上距离,经过消毒地毯,排队开始一系列入校前查验工作:通过“一消二测三验四查五通过”的方式分别经过消杀区域、体温检测区、身份验证区、学院报道区,最后提交“居家14天体温检测卡”和《研究生返校承诺书》换取“返校学校确认卡”通过查验通道,沿指定路线进入研究生公寓。通过公寓地标指引和消杀地毯,经过测温门进入宿舍后,进行三次体温检测和身份核实,学生正式入住公寓。整个返校复学工作现场分工明确,流程严谨高效。学校高度重视首批学生返校复学工作,校党委书记王忠、校长张会轩,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校长王二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书记李新来到返校复学现场,全面了解相关工作情况,亲切慰问返校学生,为返校学生发放口罩、体温计、消毒湿巾、免洗洗手液等个人消毒备品和“防疫爱心包”,叮嘱大家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的同时,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和科研任务。当日下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立即召开首批返校学生座谈会,上好返校复学第一课,为同学们讲解疫情特殊时期校园防控管理规定,了解同学们生活中的困难,努力做好返校复学的服务保障工作。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关爱。每一名返校研究生除收到学校准备的“防疫爱心包”外,学校在每间返校学生公寓门上均张贴应急情况处理办法与校内紧急联系人电话提示板,为每间公寓配备一箱饮用水,准备返校当天爱心午餐,同时,学校后勤处提供预约定餐、送餐上门服务,把每日餐食送到指定地点,公寓管理人员坚持每日“三消杀”,保证公寓公共卫生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鑫表示,疫情过后,能回到校园我们就非常高兴了,没想到学校如此重视我们的返校复学,看到学校为我们返校复学所做的大量细致、暖心的工作,心中很感动,更加坚定了我做好科研、回报学校的信心与决心 ”。学校首批返校学生是经学生提出申请、导师根据科研任务严格把关、学院逐一确认、研究生院、研工部等部门审核后,确因毕业或科研需要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必须返回的研究生。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和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的指示要求,不断强化思想认识到位、贯彻执行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管理服务到位、宣传引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突出四个“严格”,进行了多次开学模拟演练,全校各部门为确保首批学生顺利返校复学作出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坚持做到了工作疫情防控与学习工作两不误,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首批返校学生顺利返校、如期开展学业科研。来源: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暄 图片由长春工业大学提供
2020级硕博研究生已经加入到工大,在这里他们将开启新的人生。工大校园里,又迎来了崭新的面孔,跟着小编一起揭秘吧!研究生新生人数统计 2020年我校共迎来1219名研究生新生其中96%为硕士生 4%为博士生接下来的时光他们将在工大里继续闪光!研究生新生专业分布2020级硕士生录取专业有50个人数最多TOP10为:电子信息、机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会计、化学、公共管理、能源动力、生物学、社会工作、机械工程2020级博士生录取专业有5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统计学、化学研究生新生录取学习方式 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新生共1067人日夜与工大相伴一起携手走过春夏秋冬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男女比例可能是同学们最期待的话题2020年硕博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为1.13:1减少了以往男生多女生少的困扰单身的同学们要抓紧咯~研究生新生年龄统计硕士生新生中最大出生于 1977年最小出生于 2000年当“70”后遇到“00”年的千禧宝宝是多大的缘分呢?2020级博士生新生年龄就比较平均啦最大出生于1970年最小出生于1996年研究生新生姓氏统计姓氏相同的同学们快找找自己的“本家人”吧另外还有一些重名的同学陈威 冯珊珊 韩丹 郝妍 孙健王涵 王浩 王赫 王琦 王宇张婷 张雪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找到那个相同名字的小伙伴哦~九月,相聚在工大,热烈欢迎,你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大人”。期待每一位新生,继续在工大闪亮!来源:长春工业大学 供稿/研究生院 编辑/姜雨欣 编导/侯姗姗 审核/王鸣晖 出品/新媒体中心 监制/党委宣传部
沈阳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始建于1949年,沈阳工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东北机械管理局技工学校。1949年9月,改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职业学校。1950年8月,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高级职业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1952年10月,学校北迁至长春市,改名为机器工业学校。1985年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师资力量:学校师资队伍共有1308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185人、副教授406人、讲师662人、博士生导师97人,硕士导师488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33.9% ,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85.9%。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5.2%。师资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国专业学会理事长、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64人,辽宁特聘教授8人,辽宁省优秀专家8人,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青年教师奖获得者5人。学科评估:长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创建于1952年,曾任晋察冀边区工业部兵工处处长、兵工厂厂长的郭力于1952-1953年筹办了培训干部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1953年12月,长春汽车工业学校更名为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1962年8月起吉林理工学院和吉林矿冶学院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2000年9月,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2002年3月,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师资力量: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22人,外聘教师268人,生师比为17.57:1。专任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1.01周岁,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03%,高级职称教师占47.8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6.60%,外校学缘教师达到78.7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学科评估:可以看出在学科全面性上两校相差不大,都为6个,但是学科最高等级上沈阳工业大学更强,其电气工程为B+,并且综合上要比长春工业大学强,在师资力量上两校相差不多,但在院士级别上沈阳工业大学更好。
成绩就快出来啦,调剂信息也每天有更新,今天汇总一波发给大家~#2021考研调剂#1.学校: 上海工程专业: 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年级: 2021招生人数: 2招生状态: 正在招生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接受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调剂生。(一)课题组导师简介:张艳,副教授,材料工程学院。2008年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3年7月加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研究方向: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绿色催化技术研究调剂要求:三. 提前复试提前复试的分数要求以2020年国家分数线为参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工学学术学位:总分264,单科(满分=100分):37,单科(满分>100分):56)。1. 必须工科,英语一,且总分和各单科分数均需达到国家线;2. 不招收专业硕士;3. 虚心好学,有责任心,做事认真、踏实、负责。2.学校: 南京医科大专业: 医学->药学->药物化学理学->药学[专]->有机化学3.学校: 福建农林大学专业: 工学招生人数: 5统考高数,达A区线。化学化工类,材料化学类,环境化学类等与化学相关的专业。课题组主要从事纳米催化材料,环境污染之类,功能性炭材料,高分子超声材料等领域研究。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加盟共同学习,探索。4.学校: 长春工业大学专业: 理学->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年级: 2021招生人数: 105.学校:长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高等研究院课题组研究领域:能源材料、高聚物膜材料研究方向: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材料、阴离子交换膜材料、气体渗透膜材料、水处理膜材料招生方向:高分子材料学(工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导师情况:王哲,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调剂要求:1、本科专业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化学等相近专业;2、达到国家A区分数线;3、英语水平优秀(过6级者优先考虑),善于学习钻研;4、工作积极热情、求真务实,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5、积极进取,有继续深造之打算(有考博意愿者优先考虑)。6.学校: 上海海洋大学专业: 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招生人数: 3课题组研究方向1. 新兴污染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2.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3. 新型高效碳基复合功能材料开发与环境应用。对硕士生的要求1. 通过国家线,达到上海海洋大学调剂分数线。2. 热爱科研工作,有科研经验者优先。3. 吃苦耐劳。4. 做实验认真细致。5. 本科专业仅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双一流高校优先。7.学校: 海南大学专业: 农学->水产->渔业资源年级: 2021招生人数: 10研究方向:热带贝类养殖、观赏水族、循环水养殖等结合生产实际的应用类研究。导师:顾志峰 教授,王爱民 教授,石耀华 教授,刘春胜 副教授,战欣 副教授。8.学校: 太原理工专业: 工学->光学工程年级: 2021招生人数: 129.学校: 长春工业大学专业: 工学->机械工程研究方向:(1)智能材料及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智能材料驱动技术和智能材料能量俘获技术两个小方向,属于纵向课题,科学前沿领域,以科学方法创新为主。(2)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主要指人工智能及机电一体化集成,属于横向课题,实际应用领域,与工厂或企业接触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招收条件(1)本研究室只招收已经通过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的机械专业的学生,成绩优异的优先考虑; 学术硕士:代码及专业(080200机械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代码及专业(085500机械)-02机械电子工程(2)最好熟悉一种三维设计软件,如CATIA、SolidWorks、UG等,熟悉一种仿真软件,如ANSYS、COMSOL等。熟悉以上两种软件的学生优先考虑;(3)英语良好,四级及以上的学生优先考虑;(4)专硕或学硕均可,能吃苦、学习认真,有读博想法的学生优先考虑。10.学校: 浙江农林大学专业: 农学->林业[专]->森林培育农学->林学年级: 2021招生人数: 2浙江农林大学智能实验楼 物候团队招生 ,本团队目前有2名研究生导师,Heikki Hnninen教授,入选全球前1.5%科学家,从事气候变化与树木物候学研究,曾是芬兰顶级学府赫尔辛基大学的资深教授,在林木生理生态领域具有30余年的工作经验,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 《Global Change Biology》,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累计被引用3000余次,并常年为Nature、Global Change Biology、New Phytologist、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等国际主流杂志审稿。曾主持过欧盟多项重大项目,为欧盟政府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全面优化欧洲林业结构、预防灾害发生、提升林业产值制定科学决策做出了卓越贡献。张瑞,副教授,主要从事薄壳山核桃、香榧、山核桃等经济树种资源培育与利用和珍贵用材林定向培育。研究方向:经济林定向培育与利用和林木重要性状与环境关系及其调控,近几年先后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1)、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优先提供出国读博的机会;2)、调剂要求具有林学、农学、生态学等专业背景;已过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或擅长R语言、Matlab等数据分析优先;3)、有志向攻读博士者优先4)、林学 、农学、生态学的优先,不然不太好进调剂系统11.学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专业: 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招生人数: 1张威老师研究方向:精细有机化工;生物有机化工;酶工程;基因工程;不对称催化等。招收研究生专业及要求1. 专业要求:欢迎具有化学、生物、化工等相关背景的学生加入我们的课题组。有意向的同学请个人简历以及初试成绩单发至上述邮箱。2. 报考及调剂要求:必考英语和数学二,初试专业代码前四位为0817。以上就是今天发布的相关考研调剂信息,后续还会发布更多调剂信息,希望大家关注我。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7月18 日, 第八届“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决赛(以下简称“大赛”) 及颁奖典礼在中国(南京)软件谷科创城圆满落下帷幕。颁奖典礼现场本届大赛已历时1年, 共有来自31 个省市及地区的5254 支队伍积极参与, 204 支队伍在现场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特等奖队伍2支,一等奖20支, 二等奖80支, 三等奖 101支。最佳指导教师奖22人、最佳学校组织奖61支、最佳地方组织奖15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京)软件谷、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课工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点石通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获得企业突出贡献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手打标签”队和长春工业大学“灵境”队以其优异作品,在众多优秀赛队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共赢得8万元的项目奖金。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巡视员李裕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主任谢祖国、中共雨花台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蒋冰、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黄敖齐、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副主任彭金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本届大赛提供大力支持的企业家代表、媒体代表们共近千人出席颁奖典礼。大赛颁奖典礼在线直播平台点击观看数量达百万人次 。激发创新潜能 培育软件人才创新已成为融入大赛血脉的基因。“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连续八年成功举办,对释放软件人才创造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形成显著的工作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作为全国信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江苏省一直以科教实力强、人才素质高、产业环境佳领跑中国软件业发展。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围绕培育新经济之擎的工作重点,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造创新载体,激活人才优势,推动江苏省软件业不断迈向新台阶。“江苏将适应全球软件发展趋势,把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安全软件等高端软件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软件,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着重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在致辞中强调,高等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要积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坚定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希望高等学校借助大赛平台,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也希望更多的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不断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大赛寄语中指出,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贸易摩擦、人才竞争激烈、经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软件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中国发展可圈可点,在有些领域中国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但产业发展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芯片的研发,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突破,都需要创新加实干精神。“作为未来的软件从业者,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学好软件知识,做好工作,完成国家和人民交予你们的使命。”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本届大赛在赛程设置、赛题质量、赛事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提升,赛事热度全面升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介绍了第八届赛事情况。他指出,基于前七届赛事的沉淀、积累,本届赛事在赛事质量、赛事服务、赛程设置方面又有了进一步提升,呈现出诸多亮点。第一,本届赛事进一步扩大赛题征集面,围绕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按行业和领域面向各类软件企业征题,进一步拓展赛题边界,通过召开赛题征集启动会,确保企业在深入理解大赛背景、意义以及征题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出题,提升企业出题严谨性。第二,为强化出题企业对参赛队伍的一对一指导,本届大赛设专人负责赛题答疑指导工作,筛选不同赛题对应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出题企业,建立了赛队学生、大赛组委会及出题老师三方紧密沟通的平台。第三,本届大赛增设华东分赛区,进一步加强赛事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衔接。结合华东地区制造业基础优势及转型升级进程中“育人引才”的核心诉求,大赛华东分赛区确定用人才升级助推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以工业APP为分赛项,通过“人才+”模式,有效整合华东地区高校资源,加快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区域产业再升级。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黄河燕本届大赛从报名环节就得到了各省市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鼎力支持和踊跃参与。在前七届的基础上,组委会命题组专家从来自软件百强和技术骨干企业的100多道赛题原型中,筛选并确定了本届大赛的20道赛题,赛题涉及人工智能、VR、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热点应用领域,兼具务实、创新性。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从大赛介绍、报名概况、赛题分布、大赛赛程、总结建议五方面作大赛评审工作报告。她指出,本届大赛赛题紧扣产业热点,反映技术难点,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参赛作品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各高校对大赛的认可程度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评审方式越来越规范。她对大赛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赛题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应当更明确,方便学生更好地完成赛题。第二,作品不能仅仅简单地对算法或API进行封装和使用,而应该从算法本身的改进和创新上下功夫。第三,文档的规范化写作是软件开发的基本功,更是团队协作的前提和基础。大赛应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软件开发的过程与方法。产教融合育人 增强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大赛的最大特色是题原型全部来源于全国软件骨干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企业元素的加入使得大赛赛题更具实用性和权威性。学生作品更具有应有价值。为在校学生提供权威创业指导,为创业团队提供资源、资本对接,是大赛同期举办创业投融资对接会的核心诉求。本届大赛中,部分团队晋级决赛的同学,带来了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已向商业化道路迈进一步,部分甚至已达到工业级应用水平。大赛主办方力邀知名投资机构亲临现场,帮助选手将参赛项目产业化,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互动并进。颁奖典礼上,山东润邦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金强、蚂蚁天使创始人束顺斌两位创业导师为创业投融资环节表现突出的队伍颁发荣誉证书。在大赛决赛期间举办了获奖选手招聘会、优秀队伍创业投融资对接会、中国软件产教互动座谈会,在深化教产互动、产学融合、鼓励创新创业方面均取得新的突破。第九届“中国软件杯”大赛启动仪式颁奖典礼结束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池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黄志球、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主任谢祖国上台,共同启动第九届“中国软件杯”大赛。“中国软件杯” 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已经走过八年的发展历程,不断有新鲜的元素注入, 水平越来越高,已成为软件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赛事。八年来,大赛聚集了国内百余家软件骨干企业,吸引了数十万余支高校团队参赛,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赛及时把产业前沿技术、行业最新标准带到比赛中,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大赛始终坚持赛题原型全部源自软件骨干企业实际需求,致力于引导在校学生积极参加软件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参加“中国软件杯” 的选手们实践能力更强,在工作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知识的体系也更加健全。大赛的举办对保持软件产业持续健康而快速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能及时把产业前沿技术、行业最新标准带到比赛中,加深了教育者对新业态的深层理解,引导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互动并进。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共同承办,中国信息化周报、中国(南京)软件谷、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执行。特等奖颁奖合影一等奖颁奖合影二等奖颁奖合影三等奖颁奖合影最佳指导教师奖颁奖合影优秀地方组织奖颁奖合影突出企业贡献奖颁奖合影嘉宾heying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各类创新主体高效互动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知识共享的过程。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是指相关经验、诀窍、价值观、组织文化和管理规则等。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管理的实践中,还存在着隐性知识共享重要性认识不够、活动管理不到位、共享方法和手段缺乏等问题,如何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主体间实现隐性知识共享,已经成为社会、企业及学者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书作者胡刃锋是长春工业大学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管理学、公共经济、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研究。由光明日报社出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机制》一书,从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基于系统科学整体性和动态性观点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机理,实证研究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基于沟通理论、信任理论、激励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和具体实施路径。研究的内容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书围绕着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一是基于系统科学的整体性观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主体,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动因;二是基于系统科学动态性观点,构建了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和组织层面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模型;三是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超循环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系统科学理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沟通机制、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进行了相应分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实施思路;四是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了产学研隐性知识共享内容、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和信息技术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对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且产学研各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属于中介变量。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加快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部专著在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方面符合科学的逻辑和原则,获得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并具有独到之处。书中的一些观点颇有新意,值得向关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读者推荐,值得一读,并希望读者能从中受益。来源: 吉林日报
#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建校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先后经历了长春工业专科学校、吉林理工学院、吉林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70年6月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1978年10月复校。2000年9月,长春煤炭工业学校、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2002年3月,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1992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三所之一的省属重点高校,2004年再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6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院校,2020年3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高校。学校设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坐落于长春南湖、北湖之滨,占地面积125.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设有15个学院,54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吉林省一流学科3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国家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吉林省级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学校现有在籍学生22723人。其中本科生16788人,专科生3243人,硕士研究生2549人,博士研究生96人,留学生47人。现有教职工1745人,其中专任教师1234人,正高级职称教师22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79人。现有柔性引进院士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管优秀专家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5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1人,长白山学者10人。
考博公众号/学之恒考博天地我校已完成2020年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招生的初试、复试工作,现将拟录取名单予以公示,具体名单见附件。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即2020年6月24日——2020年7月8日。各位考生如对公示名单或成绩存有异议,请本人于公示期内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实名反映,并注明联系方式。学校将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认真进行核实并予以答复。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