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是什么?”翟天临一句看似玩笑的话语,真是掀起了一场大风波呀。先是网友扒出知网上搜索不到翟天临的博士答辩论文,后来又爆出其仅有的一篇学术论文重复率过高。就连翟天临就读过的北京电影学院,被聘任为博士后的北京大学也多次登上热搜。经过十几天的持续发酵,翟天临于2月14日发出致歉信,表达了自己的内疚和歉意,并表明申请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然而,对于翟天临的道歉,众多网友并未认同,并找出了致歉信中的众多语法错误。2月14日午间,北京电影学院正式公布了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展情况说明(一),明确表示,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网友对北京电影学院的这种绝不姑息的调查态度纷纷点赞,但北京大学却一直未发表任何言论。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发布了最新的调查处理结果,“撤销2018届博士研究生翟天临博士学位”,至此,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也算暂告一段落。但是,网友却又有了新的疑问,翟天临的硕士学位是否符合规范呢?新一年度的论文答辩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还望毕业生们以此为戒,精心准备,顺利毕业!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来源:光明日报)
“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将国内学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学术重镇西安交通大学。记者注意到,西安交大新闻网9月2日在《身边交大人》栏目刊文《孙光宇:发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绍:孙光宇,钱学森学院院友,电气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Applied Physics Letters,Plasma Source Science&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均在学校“最具影响力期刊”目录)、EI会议论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2篇。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2次、高电压技术专业“严璋”奖学金和“远东”奖学金、电气学院年度人物等奖项。目前,孙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孙光宇在这篇文章中,对于孙光宇发表16篇SCI的经验做了总结。第一点是“始于模仿,成于创新”:以第一次发表论文的经历为例,孙光宇分享了做科研的一般的流程。他第一次科研的研究方向是导师确定的,对于这个方向他所在的课题组已经发了不少论文,他要做的是通过编程将其复现出来。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后,他找到了跟该课题紧密相关的十几篇论文。精读论文后,通过模仿前人的做法,他尽可能做到对之前研究的复现。“对刚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模仿是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很难一开始就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体系、全新的技术,但通过一些模仿和复现性工作就会发现前人的研究并不是很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就可能会有新的成果,并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出来。”第二点是“无人迹处,最有奇观”:谈及自己科研方法时,孙光宇表示,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做研究,就会发现自己能想到的点子别人在好久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其实科研就像是在挖金子,如果在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研究,便会比较容易发现金子。同时,科研方法也很重要。要能够分辨清楚哪些是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哪些是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当然,努力也很重要,但是因为科研工作者都很努力,相比之下研究方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点是“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在这三年的科研经历中,最令孙光宇难忘的便是第一次投出的论文因不够成熟而被拒的经历。在沮丧了一小段时间后,他认真地分析总结了论文被拒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因此,这第一次论文投稿被拒的经历也成了唯一一次。“科研带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偶尔也会因为暂时的瓶颈而感到迷茫,但更多的是出了研究成果之后的喜悦,一作论文发表后的激动,以及对能在更高一级期刊(如Nature,Science)上发表的期待。”另外,文章介绍称,对于大学要如何度过,孙光宇认为本科期间主要是要打好基础,没有必要太早确定以后工作的方向,因为在大一大二时期很难有这种判断能力。但是方向一旦确定好了以后,就应该一直往前走。“希望钱院的学弟学妹们找到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领域,并坚持走下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少一点从众,多一点思考。”对于今后的发展,上述文章透露,受钱学森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的影响,孙光宇计划在瑞士读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我认为我们青年无论在国外深造多久,都应该回来报效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面向’,这要求我们青年要有大局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个人奋斗汇入时代进步大潮,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记者注意到,孙光宇在读研期间就已崭露头角。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官网2018年11月曾刊文《2018电气学院“研究生科研学术先锋论坛”圆满举办》介绍:“求实创新,知行合一”研究生标兵孙光宇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心得。首先,他对科研给出定义,科研就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勇于突破固有思维,大胆寻求创新。孙光宇同学认为科研不仅仅需要时间的付出,更需要方法论的转变,在实验时难免会出差错,要正确的分析错误,负面结果是成功的关键。而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是不可取的,他建议同学们应该合理规划时间,多读文献,注意理论和时间的结合。(澎湃新闻)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特别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背景下。扩招18.9万人意味着什么?招生名额又会如何分配?高校各方面资源做好准备了吗?扩招比例超过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多万人,达到874万人。不管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水涨船高,难度只增不减。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口,消息传来——硕士扩招。“今年考上概率肯定变大了。”正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盘算着,“原本徘徊在复试线边缘上的人极有可能被淘汰,这下可能被拉回来”。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5万人。按照计划扩招18.9万人计算,扩招比例约为23.5%。扩招比例超过20%,是一个什么水平?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不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是往年通常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硕士扩招超过20%的年份,有但是很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在2005年、2009年及2017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57%、16.13%、22.45%。硕士招生规模年年增长。即便是这样,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有可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1.96人。而自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而这一数据一直被看作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用,“但理论上说,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全方位提高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储存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里,等到两三年后再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世奎认为。“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突发的疫情只是把扩招的政策窗口开得更大些,或者说加速了该进程。”赵世奎说。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投放因为初试分数“不上不下”,刘达庆希望自己能够“被扩招进去”。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关心”新增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哪些学校、专业会扩招?扩招比例会一样多吗?一些高校官网信息透露端倪: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有较大幅度增加”,而上海市属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方案。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是一种精准投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投向,反映了当前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领域方面的人才需求导向。这与此次抗击疫情有一定相关性。”“我国高校体量大、专业齐全,但我想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这一轮扩招中,各地高校需要制定不同扩招计划,以便新增招生名额合理地分配到相应高校和专业。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上,专业硕士则获得更多关注。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扩招挑战高校承载力:须统筹规划,有备而招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够不够?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当前,全国有近44万研究生导师,按照2018年的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个导师招收1.77个硕士。若扩招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通常来说,每届指导2个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是有保障的”。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分省别导师数据中,中西部地区导师每年招收硕士平均人数大多不足2人。河南为1.17人、广西为1.43人、云南为1.32人、宁夏为1.24人。“从导师总数上看,这些地区还有接纳更多学生的能力空间。”王传毅介绍,2017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87个,也分配到了大量中西部地区高校。扩招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是,有专家称,此次重点扩招专业涵盖部分新兴专业,一些专业刚发展起来,教师的前期储备会存在困难。王传毅对此表示认同:“导师是否充裕,还得分高校和具体专业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些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也有导师年均招生不足一人。”此外有研究表明:近些年,高校师资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换句话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也是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她建议,为了扩招高质高效,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的问题到需要提前关注,“在扩招前就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规划,做到‘有备而招’”。避免扩招“文凭贬值”:严控培养质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画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为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少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的学生,成为研究生。”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方法以及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训练。“把他们招进来,仅仅只是个开始。”培养数量上去了,质量会不会受影响?类似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如影随形。不出意料,这次硕士扩招再次引来对“文凭是否因此贬值”的讨论。“扩招即会造成文凭贬值本身是个假命题。”在包水梅看来,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复杂问题,与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发展潜力等都有关系。“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必然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与培养质量把控是否严格直接相关。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必须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健全导师制,引导导师投入精力指导学生,严格的过程性评价也要跟上。“不断增长的高质量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招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该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秦玉友说。(本报记者 陈鹏)
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给人的印象仿佛只有偶像剧里的男主才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而每次打开Sloan商学院的主页,总能给人一种“我很厉害哦”的感觉。Sloan商学院的master项目,除了MBA,就只有Master of Finance和Master of Business Analytics两个。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Master of Finance。MIT的金融硕士有多么让人心驰神往已无需多言,进入2018年,大家对它的关注多了一个点,它是不是扩招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分析往年MIT所招大陆本学生,主要集中在清北+华东五校。但在2018申请季,紧跟这七校的985学生拿到的录取陡然增多了,这在往年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所以大家就有了一个疑问,是不是MIT的金融硕士扩招了?这个问题在MIT公布了最新一届金融硕士Class Profile后揭开疑团。以下是MIT 金融硕士最新的Class of 2019(即2018入学)统计数据。光看这张图还看不出来它是否扩招了,还要配合下面这张图。这是2017年的入学统计。可以看到2017年的入学人数比2018年还要多了几个。答案很明确了,2018年MIT金融硕士并没有扩招。其实这几年MIT金融硕士的入学人数基本稳定在120人以内,官方也明确说明其每年招生人数都是计划在115-120人。如果你盘算着趁扩招增加自己录取的机会,暂时是行不通了。2018年出现国内部分学校录取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可能跟MIT调整了针对某些学校招生政策有关,毕竟出现录取增加的本来也是很好的学校。还有另一种可能是,此前在这些学校所招的学生表现都很优秀,让MIT对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的认可度增高。完成了招生人数的解密,我们再来看看2018入学统计中其他值得注意的信息。1. 平均工作经验2018入学的学生平均工作经验是17个月,2017入学的是17.4个月,都是包含了实习的数据。可见MIT金融硕士是招了不少应届生和只有少量工作经验的学生的,从录取案例中也可以得出相似结论。MIT金融硕士对工作经验要求不严格。2. 女性比例女性比例是37%,男生更多一点。这应该MIT金融硕士的招生要求有关,它自己定位是一个比较量化的项目,比较喜欢数理比较好的学生。官方推荐学生拥有以下数理背景: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随机过程、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编程(R, Python, C或C++等)。在数理背景方面男生往往比女生表现得更好。3. 硬件分数这是2018入学的分数统计,看起来并没有很厉害是不是,但如果是把大陆本单独抽出来统计的话,相信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所以这个数据还是看看就好了。大陆本想要有竞争力的话,还是得往托福110左右,GMAT750左右,GRE330左右这种层次去靠。4. 专业背景数理+工程+计算机超过了60%,进一步验证了这个项目对数理背景的重视。所以大家想要冲刺这个项目的,尽早把自己的数学、统计、计算机编程这些背景提升上去吧。本期的“数据看留学”就为大家分析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示了2017年新增学位授权审核结果。经条件复核和专家审议,各省(区、市)推荐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自主审核单位的审核结果正式出炉。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仪的学科和大学。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新增一级学科授权点)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已有二级学科授权点新增为一级学科授权点)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华东五校,是指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是国家双一流大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高校,综合实力在全国大学前20名,尤其浙江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有39个学科进入A档学科,在A档数量上力压清华大学(37个A学科)、北京大学(35个A学科),高居全国第一名,并且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浙江大学排名仅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居全国大学第三名。2019年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公布,江西某考生考了411分,而有的考生只考了300分,不论分数高低,想上研究生学院,肯定是为了将来找份好的工作,那我们看看2018年华东五校硕士生毕业就业率怎么样,看哪所大学硕士就业率更高?1、浙江大学:2018年浙江大学毕业生有11972人,本科生有5774人,硕士生有4536人,博士生有1662人;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6%,像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药学院等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都是100%,2019年如果报考浙江大学,这些学院可考虑。2、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三大交通巨头”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毕业生有8674人,其中博士生1209人,硕士生3955人,本科生3510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整体就业率99.06%,升学继续深造占17.16%,毕业就业率占81.9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是安徽省唯一一所985高校,也是九校联盟,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为辅的重点大学,它的“少年班”尤其出名。201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毕业就业率并没有突破99%,仅是98.5%,而继续深造的硕士生特别多,高达34.7%。4、复旦大学:2018年复旦大学毕业生共有7629人,其中本科生占2599人,硕士生占3604人,博士生占1426人;复旦大学的硕士生毕业就业率比较低,仅为98.17%。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近几年负面新闻比较多,尤其是博士论文抄袭事件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但并不影响广大学子对南京大学的喜爱,2019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南京大学第7名,2019校友会中国大学最新排名南京大学第8名,其综合实力一直在全国大学前10名。2018年南京大学共有7970名学生毕业,其中本科生有3047名,硕士生有3892名,博士生有1031名,从就业率来看,南京大学的硕士生就业率并不高,仅98.66%。从2018年华东五校硕士生毕业就业率看: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大学硕士生就业率突破99%,其他三所大学硕士生就业率都高于98.5%,说明硕士生就业率是很高的,这也证明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进行考研深造。对于华东五校硕士生就业率,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18〕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了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新增学位授权点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北京工商大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4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见附件1),自批准之日起,可开展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二、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质量意识,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中国民航大学等2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等25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见附件2),需进一步加强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待其办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并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查后,再开展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工作。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将名单下达到有关学位授予单位并抄送相关的学位授予单位主管部门,督导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并指导高校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一、博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北京工商大学 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常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农林经济管理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浙江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南方科技大学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二、硕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程硕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工程硕士湖州师范学院 教育学、水产、教育硕士、工程硕士、护理硕士、艺术硕士重庆科技学院 工程硕士2017年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一、博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中国民航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内蒙古医科大学 中医学(蒙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学上海电力学院 电气工程江西理工大学 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河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湖北工业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吉首大学 体育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医博士重庆师范大学 考古学贵州财经大学 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云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西藏藏医学院 中医学(藏医)兰州财经大学 统计学青海民族大学 民族学塔里木大学 生物学新疆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北方民族大学 民族学海南医学院 临床医学上海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硕士授予单位及其授权点山西大同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硕士赤峰学院 教育硕士、文物与博物馆上海海关学院 税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盐城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工程硕士临沂大学 化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南阳师范学院 工程硕士湖北文理学院 社会工作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衡阳师范学院 地理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天水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宁夏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教育硕士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 教育学、翻译硕士、会计硕士贵阳学院 哲学、工程硕士昌吉学院 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合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厦门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社会工作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齐齐哈尔医学院 医学技术、药学硕士南昌工学院 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硕士昆明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农业硕士榆林学院 工程硕士、农业硕士钦州学院 国际商务硕士、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东莞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硕士大连民族大学 民族学、生物工程、工程硕士四川警察学院 警务硕士答记者问:有的高校也进行了公示,但并没有批准为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因是什么?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批准了复审中专家同意票数在三分之二(含)以上的24所高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所高校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根据复审专家组希望适当增加学位授予单位数量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启动了特别程序,对复审中专家同意得票不足三分之二的10所申请博士单位高校和1所申请硕士单位高校,是否列入审批议程进行了审议表决,决定将这些高校中得票在二分之一以上的4所申请博士单位高校作为审批对象,列入审批程序。经表决,批准这4所高校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余高校虽然进行了公示,但没有进入审批程序,未被审批为新增博士硕士单位。对于仍需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如何加强建设?答:对照申请基本条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28所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仍需加强建设的有21所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5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些单位的主管部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门的建设方案,在办学方向、办学经费、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各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性地补齐这些高校的短板,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办学水平,并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经统计,建设举措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凝练办学方向和目标,破除了“等靠要”思想,更加聚焦高水平和高质量,建设动力明显增强。二是显著增加办学经费,统筹财政、社会、自筹等多元经费渠道。三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设立“编制池”等多个办法,预计增加教师编制两千五百余个。四是着力优化在校生比例结构,特别是部分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计划通过大幅度的调整,推动全校整体办学结构的优化。五是更加重视科研育人,创新机制,采取支持实验室及平台建设、保持师均科研经费稳步提升、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校企校地服务与联系等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发挥科研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支撑作用。未来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否能够常态化实施?答: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3年开展一次。今后将按照此规定,定期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
工程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来了!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说明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改革方案》自2018级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参照此方案做相应调整。《指导意见》自2018级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可参照此指导意见做相应调整。两份“新规”具体都有哪些内容?随小编一起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制定本方案。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二、培养方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1.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2.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3.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采取校企导师组的方式进行,聘请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组成员。三、招生对象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四、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2.基本知识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3.基本能力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五、学位论文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自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2.研究内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3.成果形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科技奖励等。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并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4.水平评价: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评价其学术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并着重评价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六、质量保障与监督1.培养单位应建立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2.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应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充分发挥指导与监督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培养定位及目标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单位应在满足国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明晰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二)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至3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一)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二)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四)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培养单位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校企联合培养质量。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五)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培养单位应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应有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应体现先进性、模块化、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应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培养,应注重发挥在线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优势。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和学分,以达到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课程学习16-20学时可计作1学分。课程设置框架和必修环节: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工程伦理、外语;2.专业基础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3.选修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验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创新创业活动;4.必修环节:专业实践。五、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六、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七、论文评审与答辩(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二)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三)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八、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
报考同等学力申硕的在职人员,要想拿到硕士学位证书,需要院校认定是否具备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一、如何认定在职人员具备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根据相关规定,同等学力人员通过攻读各高校开设的课程研修班,从三个方面来认定在职学生是否具备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这三个方面包括:申请人在教学、科研、专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申请人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二、对在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如何认定?在职人员需要通过资格审查,办理考试资格,然后在四年内通过全部课程考试,方为完成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1三、全部课程考试指什么?全部课程考试包括:1、学校组织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语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2、国家组织的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两门考试满分100分,分别达到60分即为通过。四、对在职学生的学位论文水平如何认定?对在职学生的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工作包括按照学位论文的要求撰写学位论文、申请论文答辩、专家评阅学位论文、组织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