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意味着“考研”即将开始,作为一个将要毕业的大四在校生,身边除了找工作的同学就剩下考研的同学了,而自己却没有考研的想法,但不认为考研是没有好处的。进入大学的同学都知道,大学的生活不再像高中那样枯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到了大学,生活变得丰富起来,最主要的是被管束了十几年的我们终于走了出来,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刚进去大学的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成长体系,少部分人在大学之前明白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向和事业方向,所以考研和工作就会成为最主要的两个选择。大学的学习主动性占据的比例会更大,不像是高中一样老师、父母在背后推着你,在经历大一、大二一些轻松的生活中,再把自己放到考研的节奏会有些难以进入,像是回到了高中一般。01.那么考研对于我们来讲有哪些好处呢?a.给了我们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文章刚开始讲的是,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学会主动选择,因为我们的认知范围是有限的,有些人在大学之前并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但是有些人却在成长时已经去过了好几个国家,这就是差距。这样的差距让我们在大学之前选择专业或者城市时,并没有太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你不了解自己,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你不知道自己在接触更多的选择时会喜欢哪个,因为在从小成长之初并没有人教会我们认识更大的世界、社会、生活,更多教会我们的是仅在一个小的环境中所能得到有限的东西。来到大学之后,我们有了来到一个新城市的机会,在大学中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虽然我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但是可以去尝试。大学让我们有了更多对生活尝试的机会,而不用直面生活。所以当我们在大学中经历更多的尝试后,我们开始发现我们原来喜欢这些东西,喜欢做这些事情,喜欢这些地方,但是高考的选择并不是我们现在成长之后所想要的,所以我们想要创造再一次选择的机会。选择我们喜欢的专业,我们喜欢的城市,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当初的大学在一个三线城市,才发现一线城市给我们自身发展的机会有很多,让我们之后的选择也会有很多,所以我们想要通过考验去到一座更好的城市,去成长自己。当将要毕业面对社会时,我们会发现学校和社会是不一样的,出了学校我们的选择背后有了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你可能不是一个人,你可能是两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家庭。b.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经历考研可以换一所更好的学校,可以在简历上留下写上一所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学校。自身在一所普通的二本,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看到大学的第一眼,心中想的是“这学校怎么叫这个名字,根本没听过,它在哪”。记得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说的更多的是哪个人虽然在一所不好的学校,但是人家考上了一个名牌大学,也就是告诉我们自身要努力啊,努力可以改变你的环境,让我们知道了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按照生活中大多数的情况看,是环境影响你的努力占的比例大还是你的努力改变环境的比例大。当我们的认知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无法跳出自身的环境,这个时候环境会影响我们,当我们身处一所普通学校的时候,环境相比名校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当我们跳出环境的边界,了解到更优秀环境中的人是如何被环境所改变时,我们开始有了脱离自身所处环境时的求生欲,而考研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在我们拿着一个教育经历为普通学校的简历找工作时,我们丢失了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好的教育经历让我们在对工作或者其他的一些选择时有了更多的主动性。c.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增加自己的资源上面提到我们在大学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因为这个平台提供了我们一定的资源和机会,这些资源和机会让我们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提高,从而让我们有了一些主动选择和尝试的能力。考研可以让我们的平台更大、更高,对应的资源和机会也就越多,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是阶梯式的提高。让我们的思维能够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得到锻炼,这个环境是向上的、不用面对生活压力的,但当我们选择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环境是平行过来的,我们想要向上获取资源就需要我们主动的提高并且付诸努力。02.考研的又有哪些人呢?a.认识到考研好处并有明确方向的人这样的人是有明确方向和目的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可以通过考研来去改变。比如我想改变教育经历、我想提高认知和专业能力、我想在一直被教育的方向上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这些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后就会有明确考研的目的,这个目的很明确。在进入大学之后就会有相应的准备,知道自己应该为考研做哪些努力。b.盲目跟风逃避就业的人学校的老师或者一些其他人会鼓励大家考研,因为知道考研是相对成本比较小改变自己的机会,一些人在大学生活中,并没有利用好自身环境的机会和资源来对自己进行成长上的提高,而是面对环境中一些舒适的空间,让自己沉溺其中,当发现自己快要离开这个环境时,开始迷茫、慌乱甚至焦虑。面对主要两个方向的选择,找工作和考研,前者对这些人来说无疑是畏惧的,他们在整个大学生活中并没有为自身积累可以进入社会的资本,我们知道社会相比学校是残酷的,很简单的吃喝住行就可以直接打倒这些人的欲望。所以面对剩下的选择,大多数人会选。但是这些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呆的比较久,当面临生活轨道的快要变换时,希望能够在这个舒适的列车上在待久一些,而不是提前进入下一辆列车去提前适应。当面临终点站换票时,这些人并没有手中那张继续可以乘坐下去的车票,只好被动的面对生活。c.目标不坚定,中途放弃的人快要面对考研了,身边曾经已经确定考研方向的目标确在考研快要结束时放弃,微博上#考研压力大到哭#的话题有2亿阅读、6.4万的讨论量,可想而知面对考研的压力有多大。考研和高考不同的地方在于,高考你失败了你还可以有很大机会继续前半段的人生轨迹,整体环境是没有质变的,而考研失败,你就需要马上进入到社会中承担一些责任,你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整体的改变。准备考研,面临着放弃找工作最合适的时间段,如果考研失败就在工作竞争中失去了先机,一些对自己实力不自信,面临巨大压力的人,当结果快要来临时往往不愿意去面对,因为坏的结果会把上面所有的不利因素加在你自身的选择上。一些人会想,如果当时不选择考研也许就可以直接找到一份工作,这种心理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质疑,逃避的方式选择了放弃。03.如何正确对待考研自身作为一个大四生选择直接就业,不考研不代表考研不好,而是认清自己想要的方向,更希望在一个新的人生轨迹中去努力,去创造更多新的选择。那么考研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足够认清楚自己想要的,明确自身考研的目的对于自身明确的目标要做充足的准备,坚定的给自己的目标一个结果平稳好自身的心态,一段为之奋斗的经历足以让我们成长
近几年来,考研的人数是越来越多,在社会上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股热潮!2018年考研人数为238万,19年考研人数为285万,今年的考研人数在330万左右,按照这个趋势来看,考研的人数只会增多不会减少!我们该如何看待“考研热”这一现象呢?难道就是纯粹的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吗?接下来小木带大家看一下吧!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今的大学生状况,由于每年的参加高考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踏入大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在800万名左右!这么多毕业生同时涌入社会,在找工作的时候竞争压力是非常的大,所以有一部分人为了避开这一现象,就选择考研,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出来之后还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说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是考研的目的之一。其次就是在参加工作之后的升职加薪的成长空间问题!现在的很多公司都是比较看重你的学历,你学历高的话,你的薪水就高,同样你的升职空间也大!就拿一个真实的案例说吧,某公司的一名本科毕业的员工,在本科毕业之后就参加了工作,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他可以升职,但是学历不够,所以他又考的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学历来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所以说这也是当今“考研热”的源头之一,学历高的学生在公司的待遇比较好,升职空间也大!最后也就是交际圈的原因了,随着我们一直上学的话,我们碰到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当你的学历越高的话,你碰到的人也是和你一样学历的人,你越优秀,你的朋友圈的人也就越优秀!你在本科阶段时,你旁边坐的人都是本科生;同样的话,你在读研期间,你身边的人也都是研究生,无形之中你的交际圈也扩大了很多,都是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因为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所以很多人考研的时候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这也是考研的一个原因。都是说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太多了,工作不好找,所以都开始纷纷考研了;但是如果以后研究生的数量也多了呢?是不是就又要开始读博了呢?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会有不同的热潮吧,但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理由的,考研有考研的理由,读博自然也有读博的打算!针对当今的“考研热”这一现象,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可以将你的想法评论在下方!一起留言讨论一下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考研呢?
可以肯定的说,考研当然很重要。其实,从每年不断增加的考研人数,就可以说明大家对考研的重视程度。当然,这和就业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升是紧密相关的,就在近几天,某地的招聘要求上,就能体现出对学历的不同待遇。一般要求为30岁以下,而对硕士研究生以及上学历的毕业生可以放宽到35岁。而且在同时,另一个招聘上要求更能看出学历的重要,某些岗位要求就必须是硕士毕业,只要两个岗位是专科及以上就可以去应聘。从而可以看出,考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考研,不是研究生毕业,某些工作岗位,就根本去没有应聘的资格!不过,在学校里书生发现,到这个学期,很多人已经不再听课,去到课堂里,也是在看考研的内容,而等到了下学期的时候,有的时候,教室里能只有几个人在,其他的都跑去听考研辅导了。如此,说起来上了四年大学,实际上只上了二年半!(相当于专科毕业,呵呵)而最后,并不会有太多的人真的可以去读研,就像今年290万人报考,录取人数只有6~70万人,200多万的考生肯定是不会被录取的。所以,书生想说,考研虽然很重要,但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我评估,看看自己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自己的努力程度又怎么样?如果觉得考试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就不如放弃考研,否则辛苦一年,什么也得不到,却连大学后期的课程都没有认真学习,真的是得不偿失。考研虽好,但也需要学会放弃。
研究生是很多大学生的一根续命稻草。因为大多人高考前学习的那根神经紧绷着太久导致散失活性和思考力,上了大学终于可以放飞自我,于是稀里糊涂地就把大一大二给度过了,然后上大三时被迫开始思考大四面临毕业该干什么以及该如何准备,发现思考不出什么,于是就考研吧,毕竟周围人都考研,自己也不想比别人差,反正自己也没想清楚该干什么,也非常的不安,干脆就先跟大家一样,这样有安全感点。于是就稀里糊涂地备考研究生,稀里糊涂地考研失败或是考上啦然后稀里糊涂地念完研究生,稀里糊涂地开始找工作,最后可能还发现专业对口的工作自己不喜欢干,然后就索性放弃专业对口的选择拿着研究生的文凭浪迹天涯找饭吃。这个过程存在着太多的稀里糊涂了,特别是盲目地去考研,把考研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来缓解不安的心绪。那如何才能消除考研的盲目性,以正确的姿势看待考研呢?研究生的本质国外教育体制中最有含金量的是本科和博士,其本科注重通识教育、帮学生打基础、给与学生足够的弹性来进行探索和试错以寻找方向,博士则是聚集大量的资源来支持学术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而其对研究生的定义是学术性研究过渡阶段,所以国外的研究生学制很短,普遍 1-2 年制。但这套教育体制在中国就变味了,中国的研究生学制长达 3 年,而且研究生在中国的作用更多是那一纸文凭,来帮助在系统内获得上层社会的入场卷和作为晋升的通道,很多人去国外留学更多的就是花钱去镀金,这样可以避免国内考研究生的巨大竞争压力和风险,外国佬也很聪明,研究生就弄个 1-2 年,时间短投入资源少也让人学不到啥,同时对留学生学费收得高也可以多挣钱。是否有必要读研?大概率是需要读研的。首先,现在高等教育越发普及,文凭贬值,研究生才是高端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没有研究生这张文凭,难以挤进高端就业领域。然后,社会分工本身就是把大量的复杂的工作分解为相对简单的重复性大的工作,学历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可以驾驭更复杂的工作,其重复度较低;学历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则只能做简单的工作,其重复度较高。重复度越高的工作,学习时间越少,工作上的成长加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研究生多积累三年的知识(国内研究生),虽然晚三年,但刚出社会的起点相对本科生要高,其工作的重复度相对较低,所以加速度更快;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少说有三十年的长度,早三年和晚三年出来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加速度不同所导致的差异会在这三十年的时间复利效应下被大大地放大。而且很多人因为现存教育制度的原因而荒废了思考力,直到大三要面对人生的关键选择时才被迫自主进行探索和自我思考,但大学剩余一两年的时间不足以探索清楚人生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与其直接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被锁定在固定的轨道上(此时进行探索的机会成本相对读书时要大很多),不如读个研究生多三年的时间来进行探索。最后,是否要读研也是要根据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及岗位的门槛要求(学历、专业、实习经验等),比如技术类岗位大多需要研究生文凭和对应的知识储备,非技术岗对研究生学历以及对应的知识储备的需求则相对少很多。荒谬绝伦?因为我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所以见到身边人选择考研后我都喜欢去问问原因,然后就真的碰到太多搞笑的事情了。案例一这是我和我校(双非一本)某同学曾经的对白。我:你打算考哪里?她:考华中科技大学( 985 )我:考本专业么?她:是的我:你知道这个专业研究生读出来的就业是怎样的么?你喜欢或者适合做那个工作么?她:不知道我:你在你们班成绩怎么样?她:中等我:你知道你们专业往届考研成功率是多少么?其中考上 985 的成功率又是多少呢?她:不知道(我调研了解后,其往届考上 985 的成功率仅 3% ,何况华中科大还是一个排名很靠前的 985 )这段对白完了后,我就劝其可以考研,但是不要选择华中科大,因为太难考了,而且最开始应该把这个研究生专业的就业方向搞清楚后再确定考这个方向上的研究生,就这样巴拉巴拉地分析了讲了一堆,当时就把她震撼到了,可事后她还是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备考着,充满着无知和幻想。考研分数出来后,我问其分数,结果硬是不好意思跟我说具体分数,就说没考上,然后也没有然后了,也没有说二战,也没有说反思和总结,就这么不了了之,随便找了份没有什么含金量的工作去了。案例二来自和同班某同学的佛系对白:我:你为啥要考研?她:也没想好以后具体要干啥,但金融专业大家说都要考研,就一起考呗我:金融考研成功率这么低,如果没考上怎么办?她:那就找工作吧我:不打算二战么?她:不打算,二战好幸苦我:如果到时候找工作,打算找哪方面的工作?她:不知道,到时候再说吧然后就没考上,然后就去找工作,好像是回家找了个银行做个柜员吧。案例三这是我听到的最雷人的话术: “单词一天背它 200 个,十天背完考研单词 2000 个”、“虽然我比别人已经晚几个月起步,但是我开始的时候,就一天复习 16 个小时,别人一天复习 8 个小时,这样就可以把时间弥补上来了”等。说上面这话的人,是我的一个室友,人送外号鸡哥,因其大学四年天天只打游戏别的几乎啥也不干,其中以吃鸡游戏最为着迷而著称。鸡哥到了大三,看到周围人都考研啦,想了想然后自己也打算考研,然后作为室友的我就一直热心肠得督促其趁早开始准备,帮他分析考研的各种问题和给出准备建议。18 年 6 月底我离开长沙学校准备去广州蓝月亮实习的时候,我问鸡哥啥时候开始,鸡哥跟我说快开始了;18 年 11 月份我从上海达能回长沙的时候,我问鸡哥啥时候开始,鸡哥跟我说快开始了;19 年 1 月份我离开长沙去深圳华大基因实习的时候,我问鸡哥啥时候开始,鸡哥跟我说快开始了;19 年 5 月份我回到长沙的时候,发现鸡哥终于终于开始啦,然而也只是刚开始半个月,但我已经感动到不行,虽然没有备考和去参加一战,而是直接准备二战。鸡哥如果期间是在探索方向或者学其他的知识或者准备找工作啥的,还都可以理解,但他迟迟没有开始的原因是因为一直在打游戏一直在吃鸡,结果拖到大四的 5 月份,就骗家里人说自己一战准备的不充分、没考好(压根就没准备和没参加考试),所以准备二战,然后让家里拿钱给他租房子(毕业后不能住学校寝室),这我就真的没法理解了。所以我后来就经常跟鸡哥说: “别人的二战是第二年二战,你的二战是第二年一战。”中间的时间段我总是忍不住批评鸡哥,我其他的室友也都看不下去就都一起批评鸡哥,但是鸡哥总是说游戏太好玩而且不着急,说自己很自信可以考上,而且是考上 985 ,说一旦开始复习了就会很努力等等。他定了高目标的情况下,天天很努力,尽管实现目标很困难,但是他说自己很自信,这完全没毛病,但实际情况是说完自己很自信后又继续打游戏颓废去了(而且游戏也没有打出职业玩家可以挣钱的水平),所以后来他再到我面前说什么话,我就表面附和,但心理就想: “我信你个鬼”。大学除了打游戏就基本啥也没干过,所以缺乏对学习对考研的了解和敬畏,所以最开始才会说出什么单词一天背它 200 个、一天学它 16 个小时之类的话(实际情况对其来说就是一天能准备 9 个小时都算很不错的状态了)。建议:1 、留学>保研>考研 ( 应届生考研 vs MBA)留学比保研好,因为留学能够申请上的院校背景在世界的排名会高很多、可以练好英语、可以掌握国际化视野、研究生学制更短,当然前提条件是还得有足够的 Money 作为启动资金。虽然留学表面上看上去比国内的研究生要多花不少钱,但是因为学制更短,让人可以提前一年半进入职场工作,就可以比国内研究生多一年半的工作经验,而且这一年半挣得工资也可以 cover 住不少的留学费用,这么把国内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对比一算,其实留学也没有贵多少,关键是人们要懂得去算清楚这笔账以及有这个实力或者魄力拿出这么多的启动资金来往留学上做投资。另外一方面,对于国内研究生来说,保研大概率比考研好,因为考研的竞争人数更多,所以竞争难度和压力更大。而考研当中又可以粗 略地划分为应届生考研和 MBA ,应届生考研就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那种; MBA ,全称工商管理硕士,需要毕业工作三年后才能就读,相对应届生考研:学费更高、竞争压力更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这个词语的具体意思就自己思考了哈), MBA 号称是国内提升到研究生学历的方式中最 easy 的一个方式,拿的也是同等学历的双证,即学历证、学位证。关于研究生的概念其实还有不少,比如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学硕、专硕、 MPA 、 MFA 等,很多机构还会弄一些费用高昂的在国内上网课就可以拿到国外的某野鸡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市场鱼龙混杂,可以自行多去探索探索。最后,有木有想过与其为了名校研究生而二战、三战,不如考个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来节约时间成本然后申请名校博士这样的曲线方式呢?毕竟申请博士时的竞争力比考研的竞争力要低很多,而且背景提升的程度更大。2 、看清现实,考研主要是在拼毅力和拼信息,需要量力而行考研与高考的有两个很大的不同。一是它需要自己去选择专业方向、去收集对应的信息比如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考录比等,它是先需要去做一道选择题的,这里谁能掌握更多信息来进行精准的分析,谁就能规避竞争进行套利(比如如果只是为了提升学历,则可进攻名校的冷门专业),而且还有机会弄到备考的对应学院对应专业的内部资料。二是高考还有人监督有人督促,大家为了同样的几张卷子而坐在一起努力着,但考研没人监督和督促,也大概率碰不到跟自己考同样一个院校同样一个专业的人,就没办法交流和互相监督,所以考研更加拼毅力拼自我约束力。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高估自己,或者说大大地高估自己,只有等到最后关头清楚自己做试卷的分数后,才会在挣扎与煎熬中慢慢回归现实,所以最开始就认清现实、合理规划(即量力而行,定个合适的目标,不要太高)、趁早准备,这样才会稳扎稳打的获胜。3 、先工作一到两年,多看看,找准方向,再考虑读研绝大多数人面临毕业时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擅长什么,也不知道这个社会有什么职位以及对应的发展情况,考研的话会容易很盲目地报考本专业或者跨考自己觉得喜欢的专业,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很多设想都只是想当然。所以面临快本科毕业的时候,多出去实习进行方向上的探索,也可以先毕业后参加全职工作一到两年专门用来探索方向,把方向找准了然后再针对性地决定是否考研 or 留学等,找准靶子再拉弓,这样不会白费劲。可能有的同学也设想过这么做,但怕自己这样弄会落后同龄人一两年,所以就只是想想而已了。可我们把目光拉长一点人生几十年,完全不差这一两年,而方向才是关键性的问题,你未来想要什么样的产出就得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去放在什么样地方做投入,其中最大的时间管理就是方向管理,所以方向决定了时间投入、时间投入决定了产出,当然,这是建立在家里没矿的假设的前提下的推论。后记:我没有考过研,但是为啥知道的这么多?本来想着自己没考过研也暂时还没读过研,但也来写这个话题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读者会不会怀疑你一个既没读过研也没考过研的人,为啥会懂得这么多?写出来的东西有可信度么?后来深度思考过后,还是觉得非也非也,因为以下三点:1、 朋友多,聊得也多因为有多动症,所以喜欢到处走,而且还喜欢找人逼逼,所以朋友就多。当我的朋友们正在考研、保研、正在读研、读完研、申请留学、正在留学、已经留学完回国(英、美、澳、加等)的时候,我都跟他们产生了关于研究生这个话题的交流,多方听取观点和意见。我还和我们大学里的老师一起探讨过跟研究生体系相关的教育问题,也有一些收获。2、 经常冒充潜在顾客给相关机构打电话去咨询这是我经常干的一件事情,因为我想着要了解相关的情况,一定是这个领域里面做咨询的人懂得最多,那么我就到网上找到他们,然后说自己有意向购买他们的服务,这样就可以巴拉巴拉不知廉耻的去获得免费咨询了嘻嘻。3、 天生喜欢研究这些问题,所以自主到网上找的相关资料看得多这个没啥好解释的,与个人特质相关,就是喜欢多动脑、少出力哈哈。
首先,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读研不仅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才层次水平,同时也会获得很多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持续推动下,未来以研究生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更容易实现就业,所以当前大量的普通本科学校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课程比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对于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读研则是不错的选择。由于当前行业领域的人才结构调整,导致更多的学生和初级职场人都希望通过考研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也导致了近些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从当前研究生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现状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考研的竞争都会比较激烈,所以对于有考研计划的学生来说,应该早做准备。在考研选择目标专业时,应该尽量立足于本专业进行方向选择,研究生教育本身是一个大平台,而且很多专业本身也具有较强的交叉性,比如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可以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而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做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等等,所以尽量不要选择跨考。在选择目标学校时,应该更注重目标学校的学科实力,尽量选择学科实力比较强的高校,这样更容易做出创新成果,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体验。当然,在目标学校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大家好,我是嘉琪学姐,从事教育领域已经有十二年的时间!是一个永远热情洋溢永远乐观的内心十八的小姐姐!热衷于论文写作指导,高考志愿规划和学业规划!曾指导的毕业论文及期刊论文有上千篇,也为众多同学做过职业规划和就业辅导,多次拯救同学们于水火之中。作为教育界老鸟,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欢迎你与我交流互动,评论和留言!在很多人看来,考研很难,实际上,考研拼的不是谁的智商更好,谁的头脑最聪明,而是谁最有毅力,谁最能坚持,谁的心态最好。考研临近,很多学生开始出现情绪波动,这个数学题依然不会做,那个知识点到现在还没记住,不好的状态蜂拥而至,本就身心疲惫变得更加不堪负重,如何正确的对待考研呢?一、不买很多的参考书市面上的参考书籍五花八门,很多同学纠结,甚至买了很多参考书来看,但是每本书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没必要没本都买。很多书看一遍不如一本书看很多次,应当学会取舍,不能觉得这本书很好,那本书也不错,这样的现象,通常结果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书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不懂的同学可以寻求导师或者学长学姐们的建议,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不与他人攀比“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我们在这里,在这里等你,我们不一样,虽然会经历不同的事情”。就像歌词里写的,每个同学的基础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比如同时考研的同学,说她已经快复习完了,也许她的速度、接受能力就是比你快,你开始着急打乱自己的计划去追赶她,想要超越她,这样就违背了你的计划的初衷,所以把心态放平稳,不要与他人攀比进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三、不要让现在的位置决定你的选择不要过早的对自己定位,心理暗示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当你心里总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了,很难获得更大的进步时,很容易一语中的,所以,没有到最后一刻就不放弃希望,每年那么多超常发挥的学生,那么多逆袭的黑马,为什么不能是你?选好自己的目标,参考往年的复试线,正确的判断自己的长处和缺陷,尽力弥补,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已经开始,就没理由临阵退缩,否则那么多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考研可能不会让你飞黄腾达,但一定能让你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才华,坚信自己的选择,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的走下去。同意学姐观点欢迎点赞收藏哦,不同想法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感谢你的关注,我会分享更多关于论文写作和就业辅导的信息,希望对即将毕业或身在职场的你有帮助。如果你觉得有价值,希望你能收藏、转发、点赞、评论,一起帮助更多的人!有什么关于论文/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问题,你也可以私信我或评论留言自己的观点,我看到后一定会回复的!
经过一段时间复习后,不少人会发现,原来大家考研复习的起点是如此不同啊,有的人还在努力地识记知识点内容,而有的人已经开始做很有难度的往年试题了。所以,我们该如何看待考研人起点不同这件事,建议同学们面对起点不同这个问题时,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自身的努力考研复习起点高的人,也不是一开始就高得,也是通过自身努力,才获得的成果。在我们还庆幸复习时间很充裕,每天复习都没有紧迫感时,起点高的人却已经安排好复习计划表,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的复习安排,及时做总结和归纳,就是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让有些人在考研复习时,拥有更高的起点。学习能力强其实考研人起点不同,和人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但同时,学习能力强也很重要。不少同学就反映,以前只是觉得考研复习起点高的人,可能更多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观察后才发现,原来努力复习的人,学习能力也强,学习能力强的人,会比一般人在复习的时候,速度更快,效率更好,所以人家起点才会高。调整心态面对考研不同起点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家是如何获得更高的起点,还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学会调整心态。心态不好,我们要么急功近利,要么中途弃考,总之会影响到我们的复习质量和效率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坦然面对起点高低这个问题,保持平和心态,进而再去认认真真把注意力放在考研复习上,效果会更好。了解差距其实承认考研人起点有高低并没有什么,因为这还只是开始和过程,谁能考研成功,才是更有说服力的。因此,我们在调整好心态时,可以多了解一下我们与人家的差距,比如是我们复习不够努力,还是学习能力有限,然后再积极弥补自己复习上的不足,和学习能力的欠缺,这样我们才能既复习好考研能力,又能培养到我们的学习能力。复习方法起点高的人学习能力强,源于他们能在同样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内容,除了专注力外,很多人是因为复习方法的使用,才让自己的复习更有效果的。因此,咱们暂时起点有些低的朋友,在复习的同时,也应该做掌握一些复习方法,比如如何做复习笔记,如何整理重难点内容和易错考点,掌握好复习方法后,我们的复习才会更有效率。不盲目攀比其实,坦然承认我们与别人复习起点有差距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证明我们可以坦然面对自己暂时的不足,剩下的就是要告诫自己不要盲目攀比。毕竟盲目攀比会扰乱我们的复习节奏,让我们只重视复习进度,而不重视复习质量。复习质量才是考研复习期间,更为重要的。因此,即使我们考研复习起点暂时落后玉人,也不要盲目攀比。其实,正是因为考研人不同的起点,也让我们选择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所以,不要盲目攀比复习进度,而应该更重视复习的质量,这样我们才能复习得更好,离目标院校更近
考研问题多,关注牛小guo。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专栏。在上期的专栏中,咱们聊了考研国家线是什么?一区线和二区线有什么区别?那咱们今天继续聊聊考研国家线的参考价值。最近有同学问我,是不是过了国家线,就一定能进入学校的复试?在这里我想回复这位同学的是,如果通过国家线,便有可能进入复试;如果过不了国家线,便一定进不了复试。在这里,我就以这位同学为例子,列举出可能会出现的三种情况。清华大学其一,如果这位同学考的是34所自主划线高校。什么是自主划线高校呢?也就是说这些学校不是根据国家线来确定复试名单,而是根据各自学校自行设立的校线,因此国家线对这些学生的参考价值很小。这些学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4所高校。34所自主划线高校其二,如果这位同学考的是特别强势的211院校,国家线的参考价值也不大。因为每年报考这些学校的学生特别多,为了减轻复试老师的负担,学校不得不设立一个自己的专业线。咱们以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来说,这一年考金融硕士的学生达到1385人,但是校方只能录取78人。如果按照该年一区经济学类国家线345分来算,超过国家线的学生可有好几百人。上海财经大学若是让这些学生全进入复试,便在无形之中使复试老师压力倍增。而且对于分数不高的同学而言,也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毕竟排名靠后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几乎为0。因此学院不得不把专业线设为386分,让不到100名的学生进入了复试。上海财经大学2019考研复试分数线其三,如果这位同学考的是一般学校的一般专业,国家线的参考价值便很大了。因为这些专业的生源很少,每年都可能出现招不满的情况。一般而言,考这类专业的学生,只要初试分数通过国家线,被录取的可能性便很大。武汉科技大学那好,以上所述的三种情况,供大家参考!本期专栏就到这里,如果您觉得这期文章对您有一丝丝帮助的话,希望您能为我点赞、收藏加转发。咋们下期再见!
考研初试成绩如约而至的公布了,对于那些考的非常好的学生来说,这或许是美好的一天,是实现自己自己梦想的一天。但对于那些考的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悲凉,更是一种伤感。而对于那些三战考研、四战考研的学生,当面对再一次的失败时,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于是,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四战考研的学生呢?难道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决定,仅仅是为了一个名校梦吗?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当下社会一个名校毕业生的价值和前途,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这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往往是想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名校梦,甚至出现了重视程度远远的超过了当年自己高考的现象。可是考研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必然会有失败者,必然会有成功者。或许你很努力、很认真的复习了,最后收获的结果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于是你可能会因此而选择二战考研,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值得肯定,也很合乎情理。但对于那些三战考研和死战考研的学生,一方面必须肯定的是,你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所付出的努力和一路的坚持,这是你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在经历三次乃至四次的考研后,你收获的是什么呢?或许还是失败,还是梦碎,试问这样的坚持价值何在?同时,当你一直坚持在考研复习的这条道路上时,你又何曾发现自己在慢慢的丢失了很多东西呢?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你如果将三年的时间用来参加研究生考试,成功了或许还值得,如果不成功了或许你的事业和家庭必然会因此而遭受到影响。因此,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对部分学生是最佳的选择,同时为考研付出的坚持和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请记住考研只是一个唯一的选择,除了考研你还有其他比较好的选择,在适当的时间选择放弃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而一路坚持或许是徒劳的,所以考研的学生,要明白的是考研仅仅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你是如何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死战考研的学生呢???
有些人年纪轻轻走入社会,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财富,所以他们回过头来嘲笑那些还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学那么多有什么用,社会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这是他们的观点,我们要给予尊重,但是上大学没有么?当然不是,社会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大学教育培养的并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在为社会提供符合当下社会标准的,三观正确的劳动力群体。那么同样我们来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考研是否有用?这个回答毋庸置疑,当然是有用!曾经看过很多探讨考研作用的文章,有一篇内容说的比较好,虽然我们最终的归宿都是走入社会,但是考研教会了我们用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对待问题,对待知识我们在读研的时候是去刻苦钻研,同样伴随着这样的品性,我们在走入社会后也会具有这样的本领,这可能是考研带给我们最实际的作用了。但是,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父母和孩子,每个人对于考研的态度的确都不一样,见过那些因为是否考研,父母跟孩子争的面红耳赤的场景,见过那些因为考研失败而觉得世界天昏地暗的学生,其实我时常也跟他们说,考研有时并不代表什么,考研代表的内容其实更多是你自己赋予它的,当然,从目前考研的社会属性上来说,它提供的是一个证明,是一个可以提高你就业门槛的证明。如今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对于教育问题,我们本该有一个更深层的思考,我向来主张兴趣教育,因为学习本身更需要兴趣,所以在选专业的时候我向父母建议按照孩子的兴趣去选择,同样在考研这个事情上我也主张父母去按照孩子的意愿去做决定,因为未来的路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而是否考研,这本身对父母来说关系不大。既然这么说,那么对于考研来说,我们就可以看得相对轻松些了。我们从来都不会去否认研究生的价值,而且多出来的三年研究生涯也的确可以带给人很多不一样的经历。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未来的就业,把眼光放的更加长远,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读研,自己所读专业究竟适不适合读研,这些其实都很重要,考虑好这些,是否考研也许就不难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