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准硕士研究生来说,更多的还是在欣慰自己能够考研成功,但是很多准硕士研究生已经开始思考研究期间的计划了,而这时或许他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要不要考博呢?究竟攻读博士研究生好不好呢?当然,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令诸多硕士研究生所纠结的问题,毕竟我们都清楚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所能够带来的诸多改变,但同时又清楚想获得这样待遇必须付出的各种辛苦和努力。去读博士好不好呢?硕士研究生:慎重,莫冲动!相信当这个问题问到硕士研究生时,很多的研究生会说肯定好啊,如果真的能够拿到博士研究生学历一定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这是你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在获得博士学历的过程中,真的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承受的,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的挺过来的,因为这不是在夸大其词,更不是在说假话,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博士研究生所都在面临的共同问题。攻读博士的科研压力、生活压力和未来就业压力等等方面都是时时刻刻停留在博士研究生心中的紧要问题,尤其是科研压力,这真的不是在儿戏,也不是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因为有很多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时都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辛苦,只要自己勤奋,那么一定会有优质的科研成果,一定会顺利的毕业,然而事实是每年都有很多的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也有最终被校方退学的。而这就是博士研究生所要面临的现状,如果说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的各种优厚待遇,那么我们或许更应该去思考读博的艰辛,所以每有人问读博士好不好呢?一般的回答都是肯定好啊,但是读博很辛苦的,读博很难的。记得我们学院院长曾给我们讲过他曾经带的一个博士,当初选择读博是为了能够进入高校任教,所以很果断的读博了,但是在读博期间只有一篇SCI期刊,虽然很努力,虽然很辛苦,但是还是没能够顺利毕业,最终延期一年毕业。所以,在思考自己是否要读博士时,更多的不应该是只看博士毕业后所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各种改变,更多的还是应该去想自己怎样才能够顺利的毕业,更应该的是去向自己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拿出优质的科研成果,这才是最重要的。总之,读博士好吗?答案一定是好,但一定会加上后缀,要慎重。一定不要只是淡出的因为博士好,所以便很勇敢的选择读博,因为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我们都难以接受的,也是我们所难以承受的。
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时间比较多,于是今天下午我和大学时候的室友闲聊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工作、读研和读博。但是聊着聊着我同学突然说:“能往上读就争取往上读啊。”具体的聊天内容是这样的: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室友:简单说一下宿舍情况,我大学宿舍六个人中,当时有两个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中一个被调剂到非全日制;而我则是宿舍的幸运儿,只有我读了全日制研究生;另外4个同学现在都工作了。和我聊天的这个室友:在某生物公司做销售,由于疫情期间公司经济不景气,只能拿着基本工资,正常的话每个月到手工资5k左右。家里帮忙在济南买了一个100平左右的房子,仅仅付了首付,每个月大概还4k-5k左右的房贷,由于是做销售,除去正常的开销,每个月可能还要拿出部分人情交往的钱,每个月手头也比较拮据。大部分时候需要父母帮助一点零花钱。其实哈,我一直觉得他很亏,因为大学的时候他是很聪明的,但是我猜测没有考研是因为女朋友。宿舍小孙同学:家是青岛本地,母亲在美国上班,工资收入较高大概2k$,父亲在家不清楚,我同学家里青岛有两套房,自己在证券公司上班,每个月拿着3k左右的工资,生活相对较为富裕。宿舍宁同学:当时这个同学也是考研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中间也不怎么学习,报了3000多块钱的辅导班也没怎么去上。最终考研名落孙山。二战最终也没考上,家里帮忙支付了巨资考研;后来考公务员、教师编等都没有考上。也算是比较惨的一个,但是我觉得能不能考上还是有一部分天分在里面。之后呢这个同学现在在一家超市当销售每个月大概能拿到2000多的工资,由于是在小县城里面,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压力,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所以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宿舍缪同学:这是我们的舍长,他毕业之前交了一个比我们小一届的女朋友,毕业之后也没立即离开学校,而是在学校的研究所当助理(临时工),陪了一年的女朋友。后来女朋友毕业去了深圳工作,但是由于我同学父母年龄较高,不舍得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因此,就回家之后一直在表姐的照相馆帮忙ps,一个月3k左右的工资,现在好像换了一份工作,除去房租和生活费,每个月也就剩下1000多块钱的工资。陈同学:正在上学,由于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以平时有一份工作,工资不详。姚同学:在读研究生,每个月国家补贴600,导师每月800,学校奖学金平均6000/一年。看到这里,大家心里可能已经清楚,是否要考研?但是这个选择,并不是说考研有多好,不考研一样会有好的生活。我以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角度,觉得读博不读博好像是没那么重要。因为我之前也没工作过,所以我觉得工作好像也挺好的,大家是不是和我想得一样。可能人就是这样,读书的时候觉得工作好,但是当你真的工作时才发现还是读书的好。但是以我和我很多大学时候的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其实都觉得读书要比工作好,至少读书多带来的见识,知识,学识,阶层与大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考研、读博和工作一定要知道自己未来的规划。
中国双一流高校和世界第一的差距国内的精英为何选着海外留学?施一公的青年梦想是国内学子可以不需要远渡重洋就可以享受到最好的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施一公确实完成了自己青年时候的梦想,清华大学的生科院已经成为世界顶级学院,培养的博士生素质非常高,其中最著名的万雪蕊博士未毕业就有6篇CNS主刊论文,这样的成绩在哈佛和普林斯顿都算最优秀的博士生,但是中国像施一公这样的大师教授太少,在其他学科中国的整体的高教水平还是非常的薄弱,一名施一公只能提升生物蛋白结构,而最近的生物医药领域被曝光的新闻,凸显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发展不平衡,前沿学科发展强劲,基础的生物医药发展缓慢,这也是每年大量国内高校精英们想办法申请海外大牛实验室的重要原因!中国优秀的海外人才团队规模还是比较小,并不能整体拉动中国高等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下面小编就以网络一名研究生的申请海外博士经历故事,来说明怎么样可以提升申请率!名师出高徒是选择优先权 海外申请博士学位,不是大牛不需要出国读博士中西方教育有差别,但是也有相似的地方,在申请博士职位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先列一个业内大牛的名单,然后从业内高影响杂志上寻找崛起的青年科研大师,从施一公培养的颜宁和万雪蕊等强人就知道,想要做科研,没有好的导师,那么所谓的读博士就是混日子,与其混日子不如在国内舒服的混,根本没有必要选择出国去受罪!具体的选择为最近5年期刊青年大牛>业内知名大牛>期刊崛起新秀>海外华人大牛实验室>海外普通小牛。申请博士尽量选择非华裔老板,没有办法在选择华人科研大牛,一般华人大牛实验室中都有国内实验室的陋习,老板的压榨和同事间的勾心斗角!而且海外华人大牛更喜欢中国学生,更听话,更容易被安排加班,所以这些实验室中,会有大量的中国博士后和中国学生,加上这些华人学者走穴国内科研,很多关系户博士后也在这些实验项目组里,造成实验室的水平参差不齐!唯一的好处是,未来回国可以提前扩展人脉,但是对于科研的提升却非常的有限!最好申请到国家奖学金 海外大牛实验室经费也紧张其实海外大牛对来自国内的研究生有很多的抱怨,主要是中国的学生交流问题是最大的毛病,这也让很多海外大牛非常排斥来自中国的学生,如果没有别人推荐,一般这些大牛根本不会考虑来自中国学生的申请,但是最近几年欧美经济也开始下滑,海外大牛的实验室经费也开始紧张,如果中国学生自己带着奖学金来申请实验室博士或者博士后,那么这些老板还是会考虑来自中国的学生,毕竟免费的打工者,每一位老板都会喜欢,即便是这位打工者的交流水平有限!申请海外大牛实验室,很难 以下文字大部分摘自网络:网络上一位成功申请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的心得:研二上学期坚定了出国的想法,接着年前把第二篇文章写完投出去(申请过程中分量最重的一篇),研二下学期一来文章就回消息(修改),然后就复习雅思,因为本身英语功底就不是很好,考了三次才考过(2015年7月25号 6.5/8/6/6)。我硕士期间做的是天然药物化学,申请前就想好了要换方向到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领域,换方向申请难度本身就大,然后申请的时候又野心勃勃的盯着那些大小牛(当然我这个版本并不一定十分正确或者完善),结果可想而知(回复寥寥无几)!!!研三上学期就开始了边做实验边套磁的生活,前前后后陶瓷了17-18位老师(德国、瑞士、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下面逐一分析。。。第一封套磁信,正文可以简单地写上你是谁,来自哪儿,想申博士,你以前的研究方向,对老师什么研究方向感兴趣等等(简短的100-200字左右,太长了老师也不一定看,真要有兴趣回去看你的简历的),然后附上自己的简历,我当时还附上了成绩单以及雅思成绩。(陶瓷似的顺序并不完全是按照以下顺序)1. Jrn Piel---瑞士苏黎世理工 (回复无职位,这是我第一个陶瓷的教授,过了两天就回复我)http://www.micro.biol.ethz.ch/research/piel/jpiel2. Gregory L. Challis---英国华威大学 (大牛啊,NPR的编委啊,认为我背景不够好,悲剧了,这个是我刚开始最想去的,但是认为我背景不够优秀无法申请到学校的奖学金,被拒绝了。。这个打击是最大的)http://www2.warwick.ac.uk/fac/sc ... hallis/challisgroup3. Rolf Muller---德国亥姆霍兹研究院(大牛,不回复。。。)http://www.helmholtz-hzi.de/en/r ... cts/rolf_mueller/4. Christian Hertweck---德国莱布尼兹研究院(大牛啊, Cell Chemistry & Biology主编!!回复无职位,这个老师我是9月23号陶瓷的,回复时说在外旅游,过几天小蜜回复我,暂时没位子)http://www.leibniz-hki.de/en/bmc-head.html5. Robert J. Capon---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这个老师是做海洋天然产物的,由于之前被拒绝太多了,对自己产生怀疑,是不是不适合换方向,因为都没老师理我,随后陶瓷了这个教授,这是第一个给我面试的老师,并且导师已同意接收,让自己申奖学金,后被我拒了,放不下心中的执念。。)http://capon.imb.uq.e.au/index.php?id=256. Barrie Wilkinson---英国John Inners Centre (不回复。。)https://www.jic.ac.uk/directory/barrie-wilkinson/7. Helge B. Bode---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不回复。。)http://www.bio.uni-frankfurt.de/48050101/ak-bode8. Russell J. Cox---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回复让走csc,而且该教授现在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刚开始不是很热情,后来12月某一天突然问我还愿不愿意申csc,然当时已决定去其他地方,所以也拒绝了)http://www.bris.ac.uk/chemistry/ ... j-cox/overview.html9. Christine L. Willis---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回复让走csc,联系过两次,感觉不合适后放弃)http://www.bris.ac.uk/chemistry/ ... illis/research.html10. Nathan A. Magarvey---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 (不回复。。)http://www.fhs.mcmaster.ca/biochem/magarvey_nathan.html11. Michael E. Webb---英国利兹大学 (不回复,原因是我可能邮件标题写错了。。。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http://www.chem.leeds.ac.uk/People/Webb.html12. Christopher N. Boddy---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不回复。。)http://www.boddylab.ca/en/left/people/13. Mohamed A. Marahiel---德国马尔堡大学 (德国老院士,不回复。。)http://www.uni-marburg.de/fb15/ag-marahiel/group14. David L. Jakeman---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 (回复可以,然该校雅思要7分,让我继续考雅思。。。并不想考了那时候,遂放弃)http://www.dal.ca/sites/jakeman/david-jakeman.htmlhttp://www.nottingham.ac.uk/~pcznjo/HomePage.html16.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套磁回复欢迎申请,然后约时间面试,面试后感觉还可以同意接受,让我自己申奖学金IPRS 和CSC都申请)17. John C. Vederas---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大牛,联系过两次,后感觉课题组做的东西还是主要在合成、虽然生物合成也做。。)http://www.chem.ualberta.ca/~vederas/home.html最后结果大家在我之前的帖子都知道了,很幸运的申到了西澳大学的IPRS奖学金,在申请过程中一直和老师有联系,这个是我心中的完美选择(学校、研究方向、导师、奖学金的完美结合),在陶瓷前期,不断地经历着被打击、自我怀疑、又自我鼓励地过程。。。大家可以看到套磁的有效回复其实是很低的,能碰到你想去的老师、既愿意要你、同时做的东西你也感兴趣、并且学校什么的也还不错真的是很难的,不管陶瓷过程中老师们的回复有多么的消极,也一定要记得自我鼓励!!同时请在陶瓷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简历,我当时是一个导师不要我我才继续套磁下一个的,而且导师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所以陶瓷的过程中工作量并不大。刚开始大家的邮件、简历什么的并不一定十分完美,但是在套磁过程请记得随时完善更新自己的简历、陶瓷邮件!!!还有邮件标题、老师称呼请自己仔细核对,不要像我一样出现错误。。。一旦出现这个套磁就是失败了。。关于选导师,我当时就是看文献(JACS, Angewandte,PANS, Chemical Sciences,ACS chemical biology, Cell Chemistry & Biology,甚至是Nature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Chemistry等等),看通讯作者,然后去学校官方看个人主页(具体的研究方向,历年文章等等),所有老师都逐一列下来。最后会形成一个精简版的(人数大概在20个以内),这样陶瓷时就不会盲目的海套。前期虽然陶瓷了这些老师,但是真正进入申请阶段的只有西澳这个(鸡蛋放在一个筐里。。),同时申请了IPRS和CSC,最后侥幸IPRS中了然后就取消CSC了。国内大牛的推荐信也很有用论一份推荐信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人脉关系最重要,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一般海外大牛之间对彼此的名誉看的非常的重,如果通过关系可以得到大牛的推荐,特别是国内大牛老板的推荐,这些海外大牛也会非常的重视,问题是国内很多大牛教授可以轻易在国内推荐,但是为了自己的声誉,他们一般也不会轻易推荐国内的学生去海外大牛实验室,害怕砸了自己的招牌,毕竟很多国内看似优秀的学生,似乎只适合考试,但是做科研这件事却是靠着运气、耐力、以及天赋构成!
成为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生,被大家叫一声「大师兄」、「大师姐」,听起来威风凛凛。事实上,从一个科研小白进阶为他人眼中无所不能的开门弟子,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作为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笔者采访了几位有故事的同学,以下是四段以「蜕变、波折、关爱、诱惑」为关键词的分享:01 蜕变男 / 32 岁 / 坐标长沙:跳出舒适圈,读博改变一生本科毕业后的 4 年间,我一直在成都某高校做科研助理。知道这个职位属性的人便了解其中的尴尬及无奈,很少有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发展的天花板非常低。在某次课题讨论会上,听完我的报告,一个博士师兄轻蔑地质疑道:你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呢?机械简单地重复实验毫无意义。那年春天我毅然辞职,次年考回长沙某研究所,成为导师的第一个学生。导师年轻有为,回国时带了两个未做完的课题,我们常常没日没夜地做实验,曾创下一周没回宿舍的记录。硕博期间,我以一作身份发表了 3 篇文章,导师也顺利申请到各类基金,在研究所站稳了脚跟。于我而言,比我大 7 岁的导师亦师亦友,相互成就。读博是改变我一生的决定,将过去的一切重新洗牌。毕业后的我成为高校的青椒。科研和教学压力像两座大山压在身上,然而我已经有了足够成熟坚强的心智来应对这些困难。时到今日,我仍无法忘记那个师兄趾高气扬的眼神。没有恨或是其他复杂的情感,只是感谢他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将我推出浑浑噩噩的舒适圈。02 波折女 / 30 岁 / 坐标武汉:苦熬之后就是晴天我是导师的第一个博士,也是导师事业发展轨迹的见证人。2012 年我成为导师回国后的招收的第一个学生,彼时的我保送至本校读研、男朋友直博到 TOP1 高校的实验室。我内心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不能输给男朋友,于是我选择了光环加身的导师。那年夏天,「光杆子司令」导师带着我和另一个男生开始了建设实验室的道路。武汉的夏天高达 40 度,地面热得快融化,往身上洒点孜然、胡椒,或许我能成为一盘烤肉。顶着明晃晃的大太阳,我们挨个去考察生物公司,购买试剂耗材,大到价值十几万的离心机,小到几毛钱的注射器,一切尽收心底。带着工人们装修,一起吃盒饭,这段日子过得辛苦充实。实验室硬件建设在成型,可是软件建设却不尽人意。导师回国后选择了与旧日截然不同的领域,开始新的探索,我成为了第一批小白鼠。从基本的实验操作一点一滴学起,反复试错,别人成熟实验室一天能完成的东西,我们需要一周、一个月甚至更久。那时候的我天天逛丁香园等各种论坛,导师是指望不上了,只能从外界获取指导。研二快转博时,我选择留下,或许这是个错误的决定,林林总总的预警曾提示过我,我只是选择性地忽略了。刚入学时被导师的光环与豪言壮语所吸引,后面才发现导师的博后老板比较厉害,几篇 10 分的文章让他顺利获得教授职称。他自身只是平平无奇,个中细节有过经历的人自然能懂。博士五年加上硕士两年,七年的时光让我身心俱疲,我博士勉勉强强毕业时,导师因未达到考核标准,被学校解除了雇佣关系,转身进入一所没有博士点的二本高校。导师对于我而言究竟是什么呢?往事不堪回首,一切不愿赘述,或许是给我创造了一段酸甜苦辣的时光吧。03 关爱女 / 33 岁 / 坐标青岛:骂我的人是你,帮我的人也是你博士毕业后,我应聘到青岛的一所普通高校成为讲师。评副教授职称时,我的论文指标还没完成,不得已我想到了求助令我又怕又恨的博士导师。上学时,导师曾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骂我很多次,那种被人当众凌迟的感觉令我一度陷入抑郁。和导师打电话时,我小心翼翼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回实验室做实验,不要导师的工资,文章挂我共一、单位共通讯就行。话说出去后,电话那头陷入沉默,我以为会迎来劈头盖脸的斥责。万万没想到导师爽快地答应了,竟然承诺给我独立一作。那晚我和导师聊了很久,讲到毕业后这些年的际遇。她一句「你还是太倔强了,和以前当学生时没什么两样」,我的泪呼啦呼啦地就掉了下来。回想当年,她的确很凶,把作为开山弟子的我骂得最惨,push 得最多,却也倾注了最深沉的爱给我。手把手地教我设计实验,给我一字一句地改论文,包了饺子单独给我留一份。导师第一次当导师啊,当我成为硕导时,我突然就理解了那个歇斯底里、声嘶力竭的她。04 诱惑男 / 29 岁 / 坐标长春:自己挣的面包和牛奶才香甜和导师出去谈项目时,常有人误以为我是他的儿子。我们身形相仿,都有着一双大眼睛。导师评上教授时已经年过半百,作为他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对我的关切和看重不言而喻。科研上大力支持我的想法,生活中常邀请我和同门去家里吃饭。一来二去认识了导师的女儿,他的这颗掌上明珠未能遵循他的愿望一路读研读博。大专毕业后,在家人的安排下进入体制成为一名会计。导师有意撮合我和她的女儿在一起,明里暗里地提醒我成为他的女婿后的各种好处,比如唾手可得的前途和现成的房车。然而,生活不是八点档电视连续剧,我没有按照剧本和导师的女儿发展。彼时的我和相恋 8 年的女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我委婉地拒绝了他人眼中的捷径。博士毕业后,我和女友申请到国外的博后职位。现在的我仍然会为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或忧虑,然而只要回家看到女友,我便感到无比的安心。导师的庇荫和帮衬很重要,可是对于我而言,和女友一起奋斗得到的牛奶和面包更有意义。成为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生,是福还是祸,因人而异。不管读博过程多么艰难,能坚持下来就已经是英雄了。至少可以骄傲地给师弟师妹说:看吧,目前为止我是陪这台仪器最久的人。
01每年,国内毕业博士数以十万计,加上海归博士则更多。这么多博士,都去哪里就业了?大部分博士都会选择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就职,也有少部分会选择去教高中或者小学,至于去企业的博士,则是少数中的少数。可以说前者是绝大部分博士的首选,毕竟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高校才是博士的理想就业之选。但令众多博士扎心的是,刚毕业时的待遇却让人有些“忧伤”,甚至有些“扎心”。原以为可以年薪二三十万,却发现那只是少数,大部分起步的待遇也就数十万或者十万不到,对于而立之年的博士们而言,这样的待遇需要养家糊口,颇有一股“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凉。而彼时,自己的大学同学早已年薪百万或是过上了优哉游哉的生活,自己还奔波在职称与科研之路,心里难免会有些不平衡。刚毕业的博士待遇到底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名博士的爆料中窥知一二。02国内高校,刚入职的博士,也就是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工资大同小异。如果算上津贴之类的,东部和中西部差距不会超过1500块,讲师在东部高校,一个月最高也就是1万上下,即使是北上广,也大体如此,而在西部,估计是在7、8千以上。东部的大学尤其是好学校很多还不给房子住,发一点住房补贴就打发了,科研压力也大,很多实行“非升即走”的模式。西部的大学因为地域原因,大多还是会给个房子住的。所以,如果对薪水有很高期待的博士,建议还是先冷静一下,千万别抱着太高期望,最后自己郁郁不得志。当然这里说的,是针对普通博士而言,如果各位是学术大牛,按引进人才的待遇引进,则另当别论。经常有博士会问,某某学校待遇如何?看到这样的问题,真的很想坦诚地问你,你的学术水平如何?因为决定收入最主要的因素是你的学术水平,而不是学校,求人还不如求己。实际上,越是好的学校,青教的待遇越差,条件越苛刻,要求也越高。03好的学校,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学术大牛那里,对好学校来说,学校声誉是建立在大牛身上,而不是在青教身上,所以对于好学校来说,真的没有必要要花大价钱在青教身上。好学校的主要精力,是想办法去别的学校挖大牛,而不是考虑怎么给青教加待遇。博士们如果是想挣点工资、津贴,建议还是去三、四流的二本学校,这些学校的工资津贴收入反而更高。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假如在科研上想有所造诣,能去好学校肯定去好学校,虽然开始的待遇差,但有朝一日成为科研大牛,则名利双收。可以凭借学术能力脱颖而出,到那时估计也就看不上那么一点工资了,以后关注的就是怎么用科研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了。如果是自认为学术水平一般的博士,建议是赶紧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别纠结自己的待遇问题了,第一没意义,第二你没和用人单位议价的空间,何必问呢?大学中,收入高的,大部分都是科研做得好的。如果有人跟你抱怨说,某某大学待遇很差,其实这句话的背后,往往是他科研能力很差,这一条定理,越是好的学校,越准。04博士毕业也有少数去企业的。但是这也面临一个问题,应用性研究难出文章,而国内现在的科研推崇SCI,逼得有些老师不得不向SCI屈服,做一些应用有些偏离的项目,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这就是为什么许博士选择进入高校的一个原因,毕竟在企业难有用武之地。博士毕业,有好有坏,能力有高有低,千差万别,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博士毕业成绩优秀,学术能力强,拔尖的,只占少数、极少数;大多数属于中等水平,一般水平,平均水平;还有少量水平欠缺的,不够好的,或者以次充好的。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进行择业,所谓“量力而行”。话又说回来,博导都是从青年教师做起的,读书是一种竞争,当老师也是一种竞争,努力做到排名前列者,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博士是我国最高学历,国内读博士的出路怎么样?以后该如何发展?首先博士学位是我国最高学历博士是我国学历学位中最高的,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有十几万,并不多,博士一般学制是3年,但是很少有正常毕业的,一般都是3-5年毕业,也有很多博士,不能正常毕业,而拿不到学位。有的学校和专业对博士的毕业条件设置的很严格,达不到条件很难毕业,有时也会取决于导师。其次再来说说在国内读博士的出路都有什么出路一、博士毕业可以进高校工作现在很多学校招聘老师,都是博士起点,有的甚至要求博士后或是有海外留学背景,所以就像是以前硕士毕业,可以留校当老师的现象已经很少了。就连很多大专院校,招聘老师很多也都是博士学历起点。进校当老师是很多人的首选,毕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还有寒暑假,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可以更好的照顾家庭和孩子。这也是很多博士毕业,选择进入学校或是留校当老师的原因。出路二、博士毕业可以进大型的科研院所工作现在很多科研院所的招聘都是博士,硕士想进去非常难,除非是985/211高校的硕士生。在大型的科研院所,博士负责产品设计开发,硕士负责产品调试及测试、本科生负责设备的售后,修理及安装。比如24所、14所、38所都是这样的结构,所以进入科研院所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出路三、博士毕业进入大型企业做管理、研发等博士学历的特殊性标志着需要从事很多高端产品的项目。进入华为、中兴等这样的大型企业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能力,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管理团队,实现自己的相关价值。出路四、博士毕业可以申请国外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很多博士想着毕业了仍然需要镀金,就会选择到国外更好的额大学进行科研工作,让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视野。博士以后的发展如何博士的发展,还是需要靠自己,也要看进入的相关平台,平台好,自身的发展自然顺利,可以说是事业和薪金的双丰收。很多博士进入相关的企业,就会获得高工,副教授,教授等职称,以后的发展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当毕业后,学历就成为过去,还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
在我博士毕业时,我还有同年级的同学在延期读博。在一年后,我知道他还仍在实验室未毕业。后来,听说他在最长博士培养年限前已经退学了。但这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再后来,他创立的企业在行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了。当然,现在博士生退学也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了,按照我们一位老师的说法,不经意间,有的同学读着读着,就退学了。根据教育部2010年和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招收博士生6.38万人,在学博士生25.89万人,毕业博士生4.90万人;2019年,我国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毕业博士生6.26万人。2019年对比2010年,博士生招生人数增长1.65倍,博士生在校人数增长1.64倍,博士生毕业人数为1.28。2010年到2019年具体的博士生招生毕业在校情况如下:通过以上这个图表,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看到,博士生在校生人数的增长率一直高于招生人数的增长率;博士生毕业人数一直低于招生人数,毕业人数的增长率明显低于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也就是说,在校生的人数增加既有扩招的原因,也有延期毕业的原因,而那些延期毕业的博士生中有一部分人已经结业(类似半退学状态)乃至退学了。近几年,许多高校对在读研究生进行了学籍清理的公示,将一些硕博同学做退学处理,而博士被学校清退的主要原因是超过学习年限仍未进行论文答辩(当然了,论文答辩需要取得答辩资格,比如发小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盲审等)。一般博士生退学来说有三种情况,被动退学、半主动和主动退学。通过学校“学籍清理”的退学属于被动退学。我的那个创业同学属于中者——在学校清退前的半主动退学。当然,我也见过有主动退学的例子。我读博士时有一个师妹,本硕都是985高校毕业,人很聪明,读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长得也颇赏心悦目。她拿到了硕士学位后,进入我所在的实验室读博士。在读了大概一半年的样子,她申请了博士退学。当我听到消息后,觉得有些惊讶,于是在她离校前某次在教学楼的走廊上遇到她时,问了一下她的情况。她告诉我,她以硕士生的身份考取了本市某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准备工作去了。我的导师当时挽留了她好一阵,给了她很多建议:试着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你的主意是否还会坚持。如果这是一个你真正感觉有兴趣的领域,你自己的智力对你来说完成博士学位是足够了,将来也会有更好的回报。一旦你离开,要想重新回到博士学位的道路上,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你将来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并没有获得太好的回报,但这仍然是一项值得你这辈子骄傲的重大成就。但她早已主意打定,婉拒了导师。她退学后,进入到行业中的翘楚单位工作后,嫁人生育,相夫教子。每次看她的朋友圈都是幸福满满,回到实验室探望老师和同学们时也是神采奕奕。看得出她过上了快乐平静的正常生活。有次几个同学小聚,她向我们吐露心声:她已经对科研生活厌倦了,做实验和写论文都让她提不起精神。她还是喜欢“居里夫人”转变成了“居家夫人”的小日子(这种理由肯定不会作为她当初婉拒导师的理由,她当时的说辞是找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好工作,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其实,在当时我也迷茫了很久。当时更悲催的是,由于已经延期了,学校让那时我办理了结业手续。虽然结业(指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任务而又达不到毕业要求,实际就是小论文迟迟未能发表)比肄业(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的情况)强点,但我仍充满了挫败感,处于退学的边缘。我并没有立即退学,是因为我不想浪费已经花掉的六年读博时间,被动离开。而那个博士生师妹是主动离开,心情舒畅地领到了肄业证书直接走人,兴高采烈地去新单位上班去了。在我的博士生生涯最艰难的时刻,我想了很多。首先,其实博士生幸福感的高低与你是一名博士生的事实无关,它只与期望与现实之间的价值,以及我们对现实的看法和感知有关。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比博士更重要,例如家庭、朋友、有道德品行、健康、享受生活,但同时也拥有和获得理论技能,可以就宇宙中一些事物提出问题并回答一些我认为值得的问题。如果你不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要勉强自己。根据“延迟选择”实验的原理,其实一个人的当下意识决定能够颠覆人生的过去和将来。就像在“四维”空间中,一个人存在于无数条平行的人生道路,选择那个最尊崇内心的,也许是最好的那条道路。当年我并没有放弃博士学位,后来我在接触了一个专业领域中新的研究方向,发表了论文,满足了毕业条件,于一年后顺利毕业了。原来,退学的念头是和读博时间成正比,但和退学的可能性成反比。有些人刚读博时还信心满满,但随着读博的深入,开始有了挫败感,潜滋暗长地有了退学,但随着时间的流转,沉没成本又太高,实际主动退学的可能性又在下降。攻读博士学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而我发现,那种主动或半主动的同学们,即使退学了,虽然没有拿到博士毕业证学位证,损失了几年时间。但是他肯定会因为在读博的那些日子里,视野、专业领域能力、眼识和见解等等发生实质性改变。也许有勇气选择放弃并重新接受开始的人,接下来的工作与生活肯定不会太差。当然,这只是笔者见到的有限样本,欢迎各位读者在留言中补充。本文不是鼓励大家都“退学”,只是提供一种当你发现科研真的太不适合自己,甚至感到压抑绝望时,可以走的另外一条路。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具有普适性,发现硬磕无效后,可及时止损选择退学;当能够努力一把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也许奇迹就在坚持的下一秒发生。每到毕业季时,总有一些在读研读博的学生或者师弟师妹问我过一些关于是否退学的建议。我想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给任何建议,退不退学只要顺从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毕竟读博不读博都能继续自己的人生,在不在学校都不要放弃学习。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小白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小白最近博士生扩招的消息喧嚣尘上,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不少关注。实际上,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0多所院校在去年2019年陆续发布招生简章中,相比上一年2018年,公布的博士生招生规模的人数本来就在增加,早已呈扩招的态势。如果梳理一下我国近二十年博士生扩招的趋势,发现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1999年至2004年是博士生招生规模的第一次快速发展期,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万人上升到5.33万人,增幅高达168%。接下来,从2005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受到了控制,从2005年到2016年的12年间,全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增加了2.25万人,增幅仅为41%。笔者本人记得当时读博时所在的高校,连续多年招生人数维持在1500人的规模,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而从2017年起,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又开始进入扩张期。比如,根据2020年5月20日的教育部网站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毕业博士生6.26万人。当然,2020年的博士生预计招收规模轻松突破11万人大关,比1999年来,扩大了5.5倍。每次扩招,一些敏感的媒体和舆论就会关注,因为人们担心博士扩招会让博士学历进一步降低含金量,或者说博士扩不扩招本不是问题,问题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如何保证?如不重视培养质量,过度的扩招只会进一步增加博士教育泡沫,进而影响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硕士化博士(硕士也会本科化)。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校(导师)有责任,博士生自己也有责任。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最近我遇到了这么一件事。疫情期间,居家工作的时间变长,工作效率降低,有些原本可以心无旁骛的时候变成了闲聊时间。那天上午本来计划完成某本书的某一章节的部分,结果在微信里被以前一个博士同学拉着吐槽自己的学生很久,不知不觉又聊了很多。我感觉他说的和我当年读博时遇到的情况有点类似,我觉得有必要将他吐槽的内容拿出来好好地分析。同学是一名资深青椒,在半年前疫情还没有发生时,被邀请去当他所在学校里的一名博士生B的副导师。他没有参与这名学生入学考核的招生过程,因此在答应指导之前,没有机会评估他的能力。的确,这是某位资深教授(正教授)C的学生,被调来到他那里是因为这位资深教授太忙了。姑且称我的同学为A副导吧。B学生刚上博士一年级,我的同学A副导知道他有很多东西要学。然而,在这几个月里,B学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实验室时来时不来。A总是需要不断地给他发邮件,微信QQ打电话,问他阅读文献或者做实验的进展,但是往往得不到回应,或者得不到有效的回应。他不得不让这名博士生到办公室来面谈,有时他也不来。A副导继续吐槽说,安排B学生做实验,在数据收集过程中,B学生甚至无法在Excel中把两列放在一起。从那时起,A副导意识到B学生或许没有博士学位所需的能力、好奇心、热情和自学能力。A副导只有另找人来处理这些数据。A副导让B学生做了一个文献综述。在两个月之后,B学生提交了论文初稿,这是A副导所见过最糟糕的文献综述。A副导说他曾和一些本科生一起工作,其中有的本科生在数据管理、分析和文献综述方面会做得更好。A副导给B学生发了几个本专业的综述论文样例,并将这名博士生的论文改了一遍,给了一些修改意见。后来,B学生再次提交的修订论文有点小改进,但还是很糟糕。B学生在论文中引用本专业研究方向的一些理论时,他只是照搬了其他论文的原文,抄在论文里面。现在,A副导不知道该怎么办。B学生的挂名导师C很生气学生没有进步,但这名博士生确实没有什么科研能力。A副导还是刚拿副高职称不久的青椒,手头有几个其他的项目要做,这个博士生B只是在白白消耗他的时间,影响他完成作为青椒那可怕又必须的考核指标。他问我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我也很无语,只能帮他分析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许这个学生因为还在博一,还没有进入状态,把心思放在其他方面,比如课程学习上吧。许多博士学位课程在学生开始大规模研究之前都会有一到两年的课程,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科研知识掌握、技能基础学习以及可用的科研时间。但老实说,博士生已经不是本科生了,硕士生也不过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科的课程。另外,可能的话,应该可以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许多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不久,会患抑郁症,尤其是在更换导师等事件之后。这种情况我自己也经历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的怠学怠工状态后,我开始相信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学生,然后我觉得我辜负了读博前对自己的期望。一旦我熬过这段有点像“极点”的困难期,就慢慢恢复了精神状态,我虽然延期毕业了,好歹后面仍然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如果假设这个学生真的不适合读博士(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他们进入了博士研究生生涯后,会慢慢发现,读博其实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我读博时有个同学,他非常喜欢户外活动,常常可以看到他的微信运动的步数,常常雄踞排行榜的第一名,朋友圈里也经常总是在晒到哪里旅游或骑行的照片(当然会把导师和其他关联老师给屏蔽掉)那应该怎么处理这样表现不佳的博士生呢?我的导师主要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明确任务和文档控制。后来,我延期后顺利毕业了。这位A副导也以类似的方式对待这位博士生。首先,对这位玩心颇重的博士同学进行了警告(大抵是不好好做科研,就发不了论文,发不了论文就毕不了业等等)。其次,也提醒他所在项目的副导师以及其他参与实验室管理的老师多多关注他的进步和潜力,并安排具体的科研项目给这名博士同学。总之就是通过明确科研任务、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用项目的建立推动这个学生进步。而这位仁兄也在导师的帮助下,稍晚些终于毕业了。科研工作节点的控制并不需要时时控制,记录学生科研工作的进展或进步可以通过周报、季报或月报这种文档来控制。要做到这一点,导师需要和学生交流,制定明确、客观、明确的分解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可以由博士生在没有压力或困难的情况下实现,它们不是过分延伸的目标,而是博士生应该能够完成的最低限度。设定多个目标,每个目标有一个现实的可实现的时间间隔(制定在正常单位时间内不能完成的科研目标没有意义)。目标的通常为一年为限(读博通常是3年+),这样在一年的时间里,一个能力最低的学生将能够按时完成每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一个目标的节点日期,每次的文档记录了学生是否完成了这个目标,并进行总结。设定目标并严格遵守,是博士生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如果学生没有完全实现每一个目标,他们就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最低科研限度的博士生。如果他们无法完成已设定的每一个目标,那就要看他们导师的态度了。在这一点上,传统的解决方案是让学生选择更换导师、休学、退学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最无奈的选择,特别是后者。但有时,对有的博士生来说,最好的出路也许就是退学。他们可以想办法尝试走另一条路,毕竟人生不是单行线,也不是走在单车道上。总之,在博士生(包括硕士生)扩招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博士生(包括硕士生)培养的质量是一个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而对于博士生自己,除了个人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科研实验、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等等),别无他法,让自己变得优秀才是硬道理。扩招来势汹汹,如何应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这个话题,聪明的你怎么看?
最近媒体报道了多起博士生因毕业压力过大而造成悲剧的新闻,引发了许多人关于读博士生到底值不值得的讨论。不可否认,在当今更加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社会大背景下,读到博士学位是许多人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人从小学6年,初高中6年,本科4年,硕士三年,一直读下来,顺利的话,都需要接近20年的时间,而博士的毕业却又是跟之前的学习毕业还不一样,许多人读博士因为论文不达标而一直无法毕业,这也造成了新闻报道中提及的博士生毕业压力大而发生悲剧的原因。那么读博士是不是真的是性价比低下,而不应该成为一种人生选择的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果博士成功毕业之后,会有怎样的前景?一、博士生会有更多的职业道路的选择其实这个社会对于博士是非常尊重和重视的。所以博士生在社会上的职业选择大大的强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博士生可以进入大学从事教师的工作或者是进入研究机构,成为高级研究员抑或是进入公务员队伍,而且如果是说有博士学位在公务员队伍中也会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而且现在国家对于博士生有人才优惠的计划,比如说西部的一些地区在引进博士生时就明确提出,只要博士生同意来到当地,就可以给博士生提供住房等一系列的优惠条件,而且博士生的年薪待遇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些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博士生的职业道路是非常光明的。二、博士生更能实现自己专业的抱负许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会发现,在就业市场上很难能够挑选到符合自己专业所学的工作岗位,这是因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的专业更多偏向理论知识为主,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会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与现实岗位的要求有较大的出入,所以,许多用人单位并没有提供合适的专业岗位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而博士生却不一样,博士生的研究已经是处于一个比较精深的程度,而博士生如果是说想毕业的话,必须要对自己所研究的项目有着深刻的见解,能够写出令人信服气的博士论文才能够毕业,这就保证了博士生在研究领域方面的权威性,正是因为有着专业知识权威性的保证,所以,博士生毕业之后,一般都是从事自己研究项目方向的工作,可以从事自己学习专业的工作,这也是博士生比本科生和研究生幸福的地方。三、博士生的发展后劲更大不可否认,能够读到博士的人都是学霸,并且他们都是经过了自己艰苦努力的学习才有着这样的成绩,当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经过几年的磨砺之后就会发现博士生可能比本科和研究生的工作时间靠后,但是发展优势却更加明显,比如说在科研机构,许多大的科研机构博士生现在已经成了敲门砖。在机构中,博士生的比例大多都占据了1/3甚至一半,博士学位是今后能够取得更高职业职位的保证,而在学校或是公务员行业中拥有博士学位也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非常好的保障,在学校中博士学位是评职称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一名博士生从事公务员的话,在公务员的就业提干过程中提供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博士生后劲发力会非常有优势。虽然读博的投入很大,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要花费投入很多,但是毕业之后的就业面更广,薪资待遇更高。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而且有些专业读博与不读博差距很大,尤其是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大家对博士有什么看法呢?
现在国家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硕士和博士人数增多。很多人想要走学术道路,想要做自己喜欢领域的科研,不过也有很多人希望通过高学历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根据一些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博士人数都在五万或六万左右。2018年的博士毕业生总人数达到八十万。作为高学历人才,博士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而且还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博士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博士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四种,在研究所继续做科研、去高校担任大学老师、去国家事业单位以及去企业工作。那么博士的薪资待遇怎么样呢?一、研究所很多博士喜欢做研究,愿意继续攻读博士后,可以留在学校的研究所。还有一些博士毕业生直接在研究所工作,收入稳定,年薪可以达到十万到二十万,还可以获得一些研究成果的奖励。而且很多研究所给博士安排住房,五险一金,还有编制。不过,每天的工作就是做科研,尤其是理工科类,需要长时间待在实验室里,生活可能会比较枯燥。适合那些热爱科研、喜欢安稳的博士。二、高校任教很多研究生考博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博士后去高校任教,工作非常稳定,有编制。不同于小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的待遇很好,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工资待遇不同,但一般大学老师的月薪都可以达到一万,而且年底的时候有不少奖金福利。大学老师的工作比较简单,教学任务不重,就是还需要写学术论文,做学术的压力也是不小的。大学老师也可以给企业讲课,做一些其他工作,薪资情况很不错。三、国家事业单位博士也可以选择国家事业单位和国企,对博士的优惠政策多,一些优秀的博士职位很高,发展前景广阔。不过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基本工资可能只比研究生高一两千,不过福利待遇更好。想走仕途的博士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甚至可以升职到高层,实现人生的梦想。四、企业一些大型知名企业也招聘很多博士毕业生,安排的职业比较高,晋升空间大,薪资待遇比硕士高很多。不过也分职业和企业,一些应用技能来专业的薪资年薪偏高,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一些文科类专业工资就可能偏低。企业给博士的基本工资比硕士高几千,差异并不明显,还是看重业绩。不过博士的晋升机会更多,企业会培养管理人才。博士选择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发展空间很大。不过也会专业和所在地区,博士的工资待遇会有不同。但博士普遍的工资待遇都很高,高学历确实带来了高收益,晋升空间大,未来的发展机会更多。不过刚毕业的博士可能也会面临经验不足的问题,经过实践积累,未来的待遇会更好。相信不少人已经看到了博士的好待遇,高学历确实很吃香,起码起薪和平台更高,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