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上岸”,因为他们知道,从今年起,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报考者需要有本科及以上法学专业背景或者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这一改革制度对大多数非法学专业报考者来说,意味着以后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司法考试了。同样想参加司考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谭佳却没有这个忧虑。从编导专业毕业一年后,她结束了自己在培训机构的第一份工作,决定彻底改行,去做个律师。可大家都纳闷,她这个学编导的能参加司考吗?双学位改变个人发展轨迹对于谭佳来说,“双学位成了转行就业的敲门砖”。她在本科时读了法学双学位,正因如此,编导专业毕业的她还能再参加改革后的司法考试。起初,她对双学位并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老师跟她说,“多一个学位就多条路”。她没想到的是,司考制度一改革,她就“沾了光”。现在,她一边在法院实习,一边准备着明年的司法考试,以重新规划职业发展。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通过调查国内7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42.47%受访学生选修双学位是想多学一个学科,33.56%是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双学位满足学习需要,72.60%希望为未来深造和求职增加筹码,还有16.44%是为了得到考司法考试、英语专四专八等资格考试的机会。和谭佳比起来,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陆昊在上双学位前做了不少考虑。他取得了水质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的双学位。对他而言,学双学位的主要原因是兴趣。“首先是想为自己补充知识,其次也考虑以第二学位为升学就业的方向。”对于大多数工科生来说,课业是繁忙的。为了学双学位,陆昊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没有周末的生活,直到毕业。在双学位的专业上,他几乎花了和学习本专业一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认为学好双学位金融学要比学好本专业更加重要。“大概是因为爱吧。”陆昊坦言。在申请英国高校的研究生时,他“双管齐下”,两个专业都拿到了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发现,国外学校对于双学位的认可度不高,他无法申请到最顶尖的五所学校。于是,陆昊还是选择了继续攻读本专业。但谈到双学位,他还是觉得:“百利而无一害,绝对不后悔。”现在从事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的海若镜也是一位双学位的受益者。她本科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三时修读了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出于平日对经济知识的兴趣以及对北大学府的向往,她希望学经济学能帮她在获取知识之外,向财经新闻的就业方向发展。现在,海若镜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几次人生重大节点,无论是保研到北大、找到券商研究所的实习机会,还是媒体面试时获得的认可,这段双学位学习的经历以及过程中接受到的系统性训练,都成了一块“敲门砖”,帮她打开了一道道门。内在提升大于额外收获“双学位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纸证书,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提升。”王一雪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专业的学生,“没有周末”已经是她的生活常态。除法定节假日外的每个周末,她都要坐近四个小时的车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去上双学位课。王一雪选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双学位,她通常在周五下午坐车从天津到北京,周日下午一下课便又返程。她几乎成了学校附近那家青年旅舍的“VIP”。周末无休、奔波两地、双重课业……有一次,她遇上本专业考试与双学位考试时间“撞车”,上午十点还在学校考试,下午一点就赶到北京参加双学位考试。“这样的学习经历带来的是内在成长,因此不管是几个小时的车程,还是因为住宿伙食的额外支出而略显拮据的生活费,我觉得都是值得的。”王一雪特别享受在双学位的课堂上,和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产生的思想“碰撞”。“我能感受到那种不同学科思想相遇时的魅力。”她说。调查显示,51.37%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知识或技能提升,也有42.47%认为虽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但双学位有助于提升个人履历,另有6.16%认为双学位给个人带来的作用不大。为了让自己不亚于金融学本专业的学生,陆昊还额外自学更深入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和金融学专业的同学一样,比如双学位只学会计初级,而金融学专业同学学的是中级,陆昊就自己看书学中级。他的双学位成绩比自己的本专业还要好。从英国回国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双学位他吃到了不少“甜头”。校招面试时,他几次被考官问及有关金融学的问题,简历上的这一项也为自己加了不少分。但陆昊还是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在他看来,这些“额外的收获”也都是建立在个人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学到了知识。想说“爱双学位”不容易王一雪会将自己的本专业新闻学和在双学位课上所学的内容相结合。当她在双学位课上看到一则新闻短片,除了会思考语言、逻辑思维,还要琢磨这个片段是如何拍摄、剪辑,从而把画面与文字综合起来。这使得她对于知识的思考增加了一个维度。通常情况下,授课老师会用大概一到两个周末的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相对应的考试,则会安排在课程结束的那个周末。这种及时考察的模式让王一雪在听课的时候更专注,更多地调动自主思考的能力。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42.35%受访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符合自己的预期,学有所得,42.35%则认为课程一般,但不是完全没用,也有4.71%受访学生觉得课程设置太难,和原有知识储备难以衔接,3.53%认为课程设置不实用,收获不大,7.06%觉得自己上双学位的课不够用心,学习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与王一雪恰恰相反,读过英语双学位的李鑫觉得,认真听讲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含金量也“真的不高”。她从大三起开始攻读英语双学位,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基本的听说读写,那时她觉得口语课的老师能帮她纠正语音语调,“真是太有收获了”。可学习的热情没持续多久,李鑫就觉得学不下去了。“本来学双学位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可后来学的内容完全‘八杆子打不着’。”她甚至质疑自己:“为什么想不开要学双学位?”在全部22门课中,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是最让李鑫“头疼”的课。听不懂的概念名词、理解不了的抽象语意……李鑫觉得,上这些课就像是“听天书”,对提高英语水平没起到什么作用。选择就意味着成倍付出一到周末,陆昊从早到晚都要“泡”在教室,连调休的周末都不放过;遇上法定节假日也只放一天。大四最忙的时候,他一边忙着自己申请英国的研究生,一边“刷”雅思成绩,还得兼顾两个学位的毕业论文。但陆昊并不觉得这样的时间安排把自己搞得很累。“学业本来就很紧张,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就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自从学了双学位,他不得不舍弃自己同样很重视的社团工作。以前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社团,后来一星期最多只去两次。李鑫在双学位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却十分苦恼。由于大四一整年没有课,她的本专业对实习学分有要求,时间冲突时,她不得不把时间留给实习。刘振楠是植物生产和计算机双学位在读的大三学生。因为本专业是被调剂录取的,他从一入学就不喜欢。于是,他几乎没有犹豫就选了计算机双学位,甚至从那时就想好了要跨专业考研。可学了一个学期下来,刘振楠已经放弃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他的理工科知识储备薄弱,学好计算机专业的难度非常大。“跨考的梦想一下就破灭了,上课都特别吃力,更别提跨考的难度了。”降低了目标,刘振楠在学习双学位时更注重兴趣了。“想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因此他会选择性地听课。同样的困境海若镜也经历过。从文科专业“跨”到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卫生经济学时,她每一节课都打印出一百余页的PPT便于预习、复习,一个学期下来,资料堆得老高。有些课程难度过大,不在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之内,她只能靠自学或报培训班来弥补知识“断层”。对于双学位,“过来人”海若镜有自己的期望:如今互联网授课方式越来越普遍,也简单易得,她希望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减少“跨校”上课的资金和时间的消耗。为了保证双学位教学质量,她认为可以适当提高考核难度;至于课程本身,则不应设过多的门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鑫为化名 实习生 刘俞希 中北大学 王钰冰)
据29日教育部官网消息,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正式印发,就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指出,除每年正常进行的专业集中备案外,为应对高校当前需求,近期专门增加一次集中备案,保障高校在今年即可招生。通知明确,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当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三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目前未就业的往届生。为解决学生后顾之忧,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按当年应届生身份派遣并办理相关就业手续。如中途退学,对于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入学的,按退学当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身份派遣。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可报考的专业更灵活。为满足更多学生参加第二学士学位教育需要,学生不仅可以报考与原本科专业分属不同学科门类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还可以报考与原本科专业属于同一学科门类、但不属于同一本科专业类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专业。同时,教育部将重点支持高校在国家急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急技术与管理、电子信息、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领域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支持高校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研究生扩招18.9万人,现在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细节也正式出台了,今年即可招生。这也意味着从去年起取消的第二学士学位,再次开启。也是想尽量把大家留在学校里多学点儿,也为未来储备人才。希望是好的,不过第二学士学位已经尴尬挺多年了,它并非 “双学位”,双学位是同时进行的,学生毕业之时同时拿到手,不延长时间,该什么时候毕业还是什么时候毕业。这个第二学士学位可不一样,而是毕业后再学一个,既是“后学士”,也是.“前硕士”。意思就是,现在毕业了,没找到工作,也没有考上研,没关系,回来再重走大学路,只不过不是读研,而是再读一个小本科。毕业的时候还是按应届生待遇。大家都知道应届生的待遇是很好的,不管是考编还是进大企业都是如此,现在第二学士学位一来,相当于给了你两次机会。再不抓住,那可是真不怪国家了。所以这也是教育部为了应届生的就业问题放出的大招,也是今年的一个大礼包。但是,从往年实践的情况来看,这个第二学士学位一直是不怎么受欢迎的,原因很简单,都是学两三年,多一个学士,那还不如考个硕士。此外,第二学士大都是应用型的,比如这回通知里重点支持的专业大都如此,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急技术与管理就别说了,还有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还有些人认为,第二学士学位“等同于研究生待遇”目前还只停留在文件中,实际上并不被社会认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鸡肋"。但在当前就业如此不乐观的形势下,还是各种办法都试一试吧,既然教育部有了这么个“继续开展”的通知,自然会想办法改进原来的不足,否则继续启动就毫无意义了。其实,对于想入名校,提升自己的同学来说,这倒是个机会,第二学士是高校自主考试,又有政策支持,总归比考研容易一些。
教育部“最新”通知,大学生迎来一个好消息,第二学位等同硕士待遇随着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已经有100多万大学生返校。而其余的大学生将会在五月中旬左右陆续返校。说到大学,其实大学本科是一个人的起点。而目前高学历学生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少数的存在,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尽管有很多人说现在的本科生“烂大街”,但真正拿人口去比较的话,本科生还是只占了一小部分。5月6日教育部发布了最新通知,针对2020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的扶持。此通知发布之前,教育部已经安排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这一措施公布后,极大地添加了社会现在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国内最顶尖的学府扩招并不明显,有的不招反降。当然这次扩招是针对目前社会的稀缺人才。教育部发布第二学士学位的扩招的通知目前教育部正在同有关部门商讨关于第二学士学位的扩招方式。大家可能对第二学士学位这个招生方式有点陌生,但是这种招生方式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并且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方式并不是国家统一招生考试的方式。而是像研究生复试一般。如果你想要使用第二学士学位的话,需要给你所报考的高校递交申请材料,由报考高校自己决定考核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只需在学校中的论文答辩合格即可获得由高校颁发的毕业证,当你的英语通过考试时,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证。这个证书在网上是可以查到的。报考的要求也有限制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可以报名,报考对象必须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或在职毕业生。另外国内有部分高校只招收本学校或者是双一流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比如清北这类最顶尖的学府。当完成第二学士学位扩招的相关事宜后,会在今后的招生中具体体现,限制条件同样会有所降低,这种招生的方式升学对那些没有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也是一种不错的入学深造机会。而在毕业之后,受国家单位和企业单位认可的毕业生待遇等同于研究生,部分高校在读期间还会获得相应的资金补贴。扩招后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高学历招生层次的扩招是机遇,也是前几年从来没有过的挑战。当硕士研究生层次扩招后,就会比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含金量高出许多,而本科生们在就业方面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企业岗位急需要的是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作为积淀,同时还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才能够胜任。而普通本科生毕业后明显是不足以担任此职位。学长看法这对于目前的本科大学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如果你仅仅是一个二本大学或者是民办本科大学的学生,第二学士学位相对于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目前第二学士学位扩招正处于一个研发阶段,具体如何扩招还需要等待之后教育部下发通知。但我们要提前了解,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第二学士学位的这种招生方式。同时学长也要提醒大家提防第二学历的虚假高校招生,有些虚假高校是为了骗取大学生的钱财,大家一定要明辨。学长也是非常支持第二学位的扩招,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高校扩招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把关,争取做到严进严出。这样对拥有第二学位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实现学历就业双丰收。其实不论是考研考公甚至是第二学士学位,大家对于学习一定要抱有不断学习的态度,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价值。本期文章就到这里,我是白槿学长,关注我带你看最新的教育资讯。
文|说谈大学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正式印发,关于第二学位的地位和人才培养计划也逐渐显现出来,第二学位是本科后教育,也就是说,第二学位地位要高于普通学位第一学位,但是很显然,第二学位的地位要低于研究生!第二学位增加的专业主要是国家急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应急技术与管理、电子信息、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领域这类专业!这类专业好不好就业当然好就业,毕竟是国家急需的专业,而且教育部还强调支持高校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也就是说,众多高校的双一流学科会增加第二学位,这会是很多人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人的能力!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当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应届毕业生以及3年内未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也就是说,主要是针对没有找到工作考研没考上的人,为了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问题,毕竟这么多大学生,工作环境这么差,总得找个去处!#教育部正在研究第二学位扩招#可以说教育部会了,大学生毕业就业,做了很多工作,而且第二学士学位也相对比较友好,但是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点,相对于研究生学位来说,地位较低!未来的学历歧视链必然是这样:985硕士>211硕士>双非硕士>=985的二学位>>双非二学位,未来人才的评价机制肯定还是硕士,而不是第二学位,第二学位最多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而不是真正的学历机制。第二学位在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主要是比较强的985高校,其中最出名的还是北大的第二学位,但是相较于硕士和本科第一学位而言,社会认可度一直没有多强,所以想要凭借第二学位洗脱第一学位还是差了点!第二点,相较于本科生学位来说,时间成本不足!第二学位教育部,要求的救助时间是两年,但是社会认可度并没有那么高,这两年时间如果你本科完成并且就业的话,足够你上升一个台阶,哪怕不足也可以成功的跳槽,选择另外一家公司。如果你选择考研的话,专硕也才两年,学硕也才三年,如果你选择第二学位,之后考研就很难办,我会很纠结,因为两年时间你再读两年,你的年龄就相较于一般研究生没有优势!最后总结,第二学位总体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等你读完了,或许会发现就业人员整体水涨船高,更找不到工作了,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工作,考不上研的,可以去,总比家里蹲挨骂强!
前几天,“第二学位”的消息上了热搜,而其实早在5月初教育部就发布了相关消息,并在“百日冲刺”十大专项行动简介中专门提到了“正在研究第二学位扩招”的问题。5月29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将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结合实际制定招生和培养方案,深入细致做好招生政策咨询及政策解读工作,切实把好招生考试及录取关,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同学对于“第二学位”的含义以及对自己考研的影响不是很清楚,所以社长认真收集、查阅了相关资料,为各位同学详细解释一下“第二学士学位”的含义,并针对“第二学位”可能对考研造成的影响进行解读。第二学士学位是什么?用官方的说法来解释那就是根据国家教委、计委、财政部(87)教计字105号文件,第二学士学位在层次上属于大学本科后教育,与培养研究生一样,同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途径。用比较通俗简单的话来解释那就是:本科生在毕业在拿到自己学士学位(此为第一学位)后,可以报名参加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其他高校自行组织的第二学位考试,经过两年全日制学习以后,若学分修满,且答辩合格后可获得第二学位。大家看这个流程是不是很熟悉,没错,第二学士学位的确很像考研,所以现在网上称“第二学士学位“是考研党的新出路。当然第二学士学位与考研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对报考人群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原则上只招收本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近三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或目前未就业的往届生,但具体到不同高校还会有具体的不同要求。第二学士学位=双学位?在本科学习过程中,除了“第二学士学位”之外听到的另外一个高频率词汇就是“双学位”,甚至还有个别人认为第二学士学位就等于双学位,这其实是很大的误区。具体来说,第二学士学位与双学位是完全不同的,本质上有三点区别。第一,审批单位不同。前面已经说过,第二学士学位审批单位是教育部审批通过的高校,而双学位则是由高校自行审批。换句话说,双学位就是学校自行组织的第二专业学习课程,以供有能力的本科学生进行学习。第二,毕业证明不一样。第二学士学位同学毕业后,将颁发教育部规定的第二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同时还会进行电子学历注册;而“双学位”由于只是高校自身进行考试选拔的,所以只会在第一专业证书上标明辅修的第二专业(个别学校可能会颁发辅修专业证书)。第三,就业待遇不同。第二学士学位同学毕业并成功活动证书之后,所受就业待遇理论上等同于研究生;而“双学位”同学就业时还是会以第一专业为主,其学历仍为本科学历。第二学士学位对考研党意味着什么? 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2019年7月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印发了《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不宣布再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但是由于今年年初疫情的影响,导致就业形势变得越发严峻,因此“第二学士学位”扩招在“百日冲刺”行动中再次“复活”。由此可见,“第二学士学位”扩招与研究生扩招是一样的,都是政府为稳定今年毕业生就业、升学的一项措施。说了这么多,是不是“第二学士学位”将会取代考研呢?这点是不认同的,毕竟“第二学士学位”的价值还是没有正式硕士研究生的价值高,很多考研生也认为“第二学士学位”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学历还不如一个专硕来的实惠;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二学士学位”毫无用处,至少有两类情况的考研生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第二学士学位”的、第一,考试失败,并且不想二战的同学。2020考研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41万人,虽然扩招了18.9万人,但依旧是杯水车薪,还有大量的考生没有成功上岸。在这群学生中有一些人既想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历,但又不想再走一遍考研道路,那么“第二学士学位”自然成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备选项。第二,想要跨专业发展的同学。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都想选与自己学习专业完全不同的岗位,但又担心自己专业能力不行,所以跨专业成为必然要走的道理。但考研跨专业又太难,所以“第二学士学位”成为了第二选项。受疫情影响,今年整体就业形势都不会特别好,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同时自己也想再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那么可以趁这个机会选择考研或者走“双学士学位”的道路。但无论是选择哪一项,都需要同学们付出汗水,坚持下去,为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2019年7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其中便提到了高等学校与境外机构合作办学授予外方学士学位的,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执行,学位授予单位不再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第二学士学位就此隐退江湖……当人们开始以为第二学士学位将要走入历史的长河时,2020年五月末,教育部印发通知: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此举又将人们本已偏离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它上面。什么叫第二学士学位呢?第二学士学位即本科生在毕业拿到自己的学士学位(这叫第一学位)之后,可以报名参加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其他高校自行组织的第二学位考试,经过两年全日制学习,学分修满、答辩合格之后可获得第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制度是独立的一个大学后培养制度,即拥有两个本科学历,两个学士学位。那两个学士学位,那是不是就是双学位呢?并不是,很多人都存在第二学士学位=双学位的误解,其实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第二学位在层次上属于大学本科后教育,也是为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在校学习期间与研究生享有同等待遇;而双学位是由学校自行设计一组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在主修专业之外修习的另一门专业。总的来说就是“第二学士学位”是经过教育部备案的学位,俗称“官方版双学位”;而大学自己颁发的双学位是未经教育部备案的“民间版双学位”。由此可见,第二学士学位的含金量要比双学位的含金量要高,且攻读第二学士学位不亚于考研,毕业待遇等同于研究生。而双学位按第一专业就业,毕业待遇一般视为本科学历文凭。虽然说第二学士学位相当于考研,也仅限于形式上,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第二学位毕业后的学历依旧为本科学历,而研究生毕业则为硕士学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区别,第二学士学位的含金量就大大降低了,同时,研究生考试都采用全国统考,而第二学位考试只是由各高校自主命题、单独招生,因此第二学位考试难度通常低于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有的人就会问,再花两年,获得另一个本科学位,那直接去考研不好吗?要知道考研的难度远高于报考第二学士学位,从官方提供的数据来看,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85万人,要知道2018年高考人数也才970万人次,面对如此多的考生人数,考试难度不仅没有丝毫下降,甚至因为人数的增长,通过难度大增,285万人考生,2019年录取通过的考生人数只有不到70万,按比例来算,不足25%!70%多的考生均落榜,由此可见,考研的难度很大。根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高达341万人。这一数字比2019年度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了50余万人,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多少考生要面临着落榜的结局。而第二学士学位地位介于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之间,难度远小于考研,更容易成功,因此非常适合作为考研落榜考生的备选方案。同时,第二学士学位亦可以适合这几类考生:1、想取得985、211高校的学士学位证书2、对于想要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3、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4、想跨专业考研,但是专业受限的学生5、想要重获应届生身份的同学6、近三年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暂未就业的往届生虽然就目前来说,社会并未对该学位有着较高的认同,但你所学的第二学历专业与本专业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知识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为你思考和处理问题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和意料之外的惊喜。同样,该制度的出现也能为那些想要深造却自知难以考上研的同学提供一条出路,为以后的就业多一份保障。
每经编辑:步静据教育部网站5月6日消息,为全力做好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对冲疫情影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和单位共同实施“百日冲刺”行动。从5月份到8月中旬,重点组织开展十大专项行动。一是升学扩招吸纳行动。教育部已经安排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18.9万、普通专升本扩招32.2万。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第二学士学位进行扩招。二是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特岗教师”计划将增加招募规模5000人,今年招募规模将达到10.5万。适当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实施规模。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三是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行动。今年将加大力度推进精准征兵、精准动员,进一步落实好毕业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四是大力开拓科研、社区、医疗等基层岗位行动。努力开发适合毕业生的科研助理岗位。有关部门将推动全国城乡社区和基层卫生部门新增岗位优先招录毕业生。五是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行动。国有企业今明两年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有关部门将落实一次性补贴、返还失业保险等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六是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行动。进一步开展好“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央企“抗疫稳岗扩就业”“国聘行动”“千校万岗”线上招聘会等,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全天候不断线、不打烊的就业服务。同时,在高校开学后,有序恢复校园现场招聘活动。七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好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引领大学生投身“双创”。八是开展重点帮扶支持湖北行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央+地方”促进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个一批”政策,将实现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就业创业“一帮一”行动的全覆盖。九是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对全国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将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服务。设立“建档立卡家庭贫困生专升本专项计划”,单独进行录取。十是狠抓责任落实行动。将毕业生就业纳入对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督导考核内容,高校要落实“一把手”工程,发动全国5万余名毕业班辅导员,逐一压实责任,同时让更多的专业教师都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图片来自:摄图网)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有困惑也有收获,有失落也有奋斗 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上岸”,因为他们知道,从今年起,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报考者需要有本科及以上法学专业背景或者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这一改革制度对大多数非法学专业报考者来说,意味着以后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司法考试了。同样想参加司考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谭佳却没有这个忧虑。从编导专业毕业一年后,她结束了自己在培训机构的第一份工作,决定彻底改行,去做个律师。可大家都纳闷,她这个学编导的能参加司考吗?双学位改变个人发展轨迹对于谭佳来说,“双学位成了转行就业的敲门砖”。她在本科时读了法学双学位,正因如此,编导专业毕业的她还能再参加改革后的司法考试。起初,她对双学位并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老师跟她说,“多一个学位就多条路”。她没想到的是,司考制度一改革,她就“沾了光”。现在,她一边在法院实习,一边准备着明年的司法考试,以重新规划职业发展。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通过调查国内7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42.47%受访学生选修双学位是想多学一个学科,33.56%是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双学位满足学习需要,72.60%希望为未来深造和求职增加筹码,还有16.44%是为了得到考司法考试、英语专四专八等资格考试的机会。和谭佳比起来,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陆昊在上双学位前做了不少考虑。他取得了水质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的双学位。对他而言,学双学位的主要原因是兴趣。“首先是想为自己补充知识,其次也考虑以第二学位为升学就业的方向。”对于大多数工科生来说,课业是繁忙的。为了学双学位,陆昊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没有周末的生活,直到毕业。在双学位的专业上,他几乎花了和学习本专业一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认为学好双学位金融学要比学好本专业更加重要。“大概是因为爱吧。”陆昊坦言。在申请英国高校的研究生时,他“双管齐下”,两个专业都拿到了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发现,国外学校对于双学位的认可度不高,他无法申请到最顶尖的五所学校。于是,陆昊还是选择了继续攻读本专业。但谈到双学位,他还是觉得:“百利而无一害,绝对不后悔。”现在从事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的海若镜也是一位双学位的受益者。她本科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三时修读了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出于平日对经济知识的兴趣以及对北大学府的向往,她希望学经济学能帮她在获取知识之外,向财经新闻的就业方向发展。现在,海若镜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几次人生重大节点,无论是保研到北大、找到券商研究所的实习机会,还是媒体面试时获得的认可,这段双学位学习的经历以及过程中接受到的系统性训练,都成了一块“敲门砖”,帮她打开了一道道门。内在提升大于额外收获“双学位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纸证书,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提升。”王一雪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专业的学生,“没有周末”已经是她的生活常态。除法定节假日外的每个周末,她都要坐近四个小时的车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去上双学位课。王一雪选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双学位,她通常在周五下午坐车从天津到北京,周日下午一下课便又返程。她几乎成了学校附近那家青年旅舍的“VIP”。周末无休、奔波两地、双重课业……有一次,她遇上本专业考试与双学位考试时间“撞车”,上午十点还在学校考试,下午一点就赶到北京参加双学位考试。“这样的学习经历带来的是内在成长,因此不管是几个小时的车程,还是因为住宿伙食的额外支出而略显拮据的生活费,我觉得都是值得的。”王一雪特别享受在双学位的课堂上,和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产生的思想“碰撞”。“我能感受到那种不同学科思想相遇时的魅力。”她说。调查显示,51.37%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知识或技能提升,也有42.47%认为虽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但双学位有助于提升个人履历,另有6.16%认为双学位给个人带来的作用不大。为了让自己不亚于金融学本专业的学生,陆昊还额外自学更深入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和金融学专业的同学一样,比如双学位只学会计初级,而金融学专业同学学的是中级,陆昊就自己看书学中级。他的双学位成绩比自己的本专业还要好。从英国回国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双学位他吃到了不少“甜头”。校招面试时,他几次被考官问及有关金融学的问题,简历上的这一项也为自己加了不少分。但陆昊还是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在他看来,这些“额外的收获”也都是建立在个人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学到了知识。想说“爱双学位”不容易王一雪会将自己的本专业新闻学和在双学位课上所学的内容相结合。当她在双学位课上看到一则新闻短片,除了会思考语言、逻辑思维,还要琢磨这个片段是如何拍摄、剪辑,从而把画面与文字综合起来。这使得她对于知识的思考增加了一个维度。通常情况下,授课老师会用大概一到两个周末的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相对应的考试,则会安排在课程结束的那个周末。这种及时考察的模式让王一雪在听课的时候更专注,更多地调动自主思考的能力。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42.35%受访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符合自己的预期,学有所得,42.35%则认为课程一般,但不是完全没用,也有4.71%受访学生觉得课程设置太难,和原有知识储备难以衔接,3.53%认为课程设置不实用,收获不大,7.06%觉得自己上双学位的课不够用心,学习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与王一雪恰恰相反,读过英语双学位的李鑫觉得,认真听讲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含金量也“真的不高”。她从大三起开始攻读英语双学位,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基本的听说读写,那时她觉得口语课的老师能帮她纠正语音语调,“真是太有收获了”。可学习的热情没持续多久,李鑫就觉得学不下去了。“本来学双学位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可后来学的内容完全‘八杆子打不着’。”她甚至质疑自己:“为什么想不开要学双学位?”在全部22门课中,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是最让李鑫“头疼”的课。听不懂的概念名词、理解不了的抽象语意……李鑫觉得,上这些课就像是“听天书”,对提高英语水平没起到什么作用。选择就意味着成倍付出一到周末,陆昊从早到晚都要“泡”在教室,连调休的周末都不放过;遇上法定节假日也只放一天。大四最忙的时候,他一边忙着自己申请英国的研究生,一边“刷”雅思成绩,还得兼顾两个学位的毕业论文。但陆昊并不觉得这样的时间安排把自己搞得很累。“学业本来就很紧张,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就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自从学了双学位,他不得不舍弃自己同样很重视的社团工作。以前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社团,后来一星期最多只去两次。李鑫在双学位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却十分苦恼。由于大四一整年没有课,她的本专业对实习学分有要求,时间冲突时,她不得不把时间留给实习。刘振楠是植物生产和计算机双学位在读的大三学生。因为本专业是被调剂录取的,他从一入学就不喜欢。于是,他几乎没有犹豫就选了计算机双学位,甚至从那时就想好了要跨专业考研。可学了一个学期下来,刘振楠已经放弃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他的理工科知识储备薄弱,学好计算机专业的难度非常大。“跨考的梦想一下就破灭了,上课都特别吃力,更别提跨考的难度了。”降低了目标,刘振楠在学习双学位时更注重兴趣了。“想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因此他会选择性地听课。同样的困境海若镜也经历过。从文科专业“跨”到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卫生经济学时,她每一节课都打印出一百余页的PPT便于预习、复习,一个学期下来,资料堆得老高。有些课程难度过大,不在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之内,她只能靠自学或报培训班来弥补知识“断层”。对于双学位,“过来人”海若镜有自己的期望:如今互联网授课方式越来越普遍,也简单易得,她希望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减少“跨校”上课的资金和时间的消耗。为了保证双学位教学质量,她认为可以适当提高考核难度;至于课程本身,则不应设过多的门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鑫为化名)编辑:孔唯千
很多小伙伴选择的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一方面是想趁着年轻,出去看看;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对于目的地选择澳洲的同学来说,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的时长1-2年,无疑是省时又省钱的选择!最近几年,澳大利亚高校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纷纷推出了2年硕士课程,学生在2年内可以获得两个不同专业的硕士学位,对于纠结学什么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S,双学位和单学位的硕士在学费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双学位的优势相信每个考研人选择考研都有自己不可动摇的理由:为了高学历、为了名校梦、为了那个TA……但是大多数人都绕不过一个理由,为了将来的就业。一个问题就摆在大家面前: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业真的会比本科生好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高学历往往带来高收入和高就业率。从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招聘信息来看,很多高科技、教育行业,硕士是硬性要求,有些还规定必须是985/211 or 海外名校。现在名企的招聘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硕士学历已经显得不够用了。如果有硕士双学位文凭,招聘者会认为你比一般硕士生更愿意学习,知识体系更完善,从而让你更具竞争力。今年5月底,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鼓励高校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双学位是大势所趋。2年制的双硕士课程不仅省时省力,毕业后还能申请澳大利亚的PSW工作签证,毕业后在澳洲就业2-4年,对于移民或后续回国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纠结专业选择问题,想拓宽自己知识体系的同学,澳大利亚的2年双硕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澳洲2年制双硕士课程推荐在澳大利亚读2年制的双硕士有哪些选择呢?小编为大家列举部分课程作参考。斯威本大学◆专业会计硕士/财务规划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 Master of Financial Planning课程时长:2年入学时间:3月/8月学费:A$36,480/年入学要求:相关专业学士学位 或 非相关专业学士学位+2年相关工作经验雅思6.5/6.0 或 托福IBT 79(阅读不低于18,写作不低于20)或 PTE 58(沟通技能不低于50)*可通过PQP专升硕课程衔接入学◆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创业与创新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xecutive) / Master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课程时长:2年入学时间:3月/8月学费:A$39,680/年入学要求:拥有学士学位+3年相关管理层工作经验雅思6.5/6.0 或 托福IBT 79(阅读不低于18,写作不低于20)或 PTE 58(沟通技能不低于50)*拥有3年相关管理层工作经验,可通过申请PQP专升硕课程衔接入学迪肯大学◆国际金融和职业会计双硕士Master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课程时长:2年入学时间:3月/7月入学要求:国内本科毕业或者完成澳洲金融专业研究生证书、金融专业研究生文凭雅思6.5/6.0 或 托福IBT 79(阅读不低于18,写作不低于20)或 PTE 58(沟通技能不低于50)◆职业会计和商业双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Master of commerce课程时长:2年入学时间:3月/7月入学要求:国内本科毕业或者完成澳洲会计专业研究生证书、会计专业研究生文凭 、商业研究生证书雅思6.5/6.0 或 托福IBT 79(阅读不低于18,写作不低于20)或 PTE 58(沟通技能不低于50)迪肯大学的国际金融硕士和职业专业会计硕士双硕士接受跨专业申请。跨专业需要在硕士正课开学前读一个桥梁课程。除了固定好的双学位,当然也可以自行搭配就读二个学位课程,如果自行安排,则需要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南十字星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入学时间:7月校区:Gold Coast校区学制:2年英语入学要求:雅思总分不低于6.5学术入学要求:申请人需获得等同于澳大利亚工程学士学位的学历资格(如果您有任何澳洲留学、移民的问题,请私信小编,留下微信号,小编会第一时间给您解答)
大家好,我是Wen姐, 专注新加坡公立学校留学申请。因为专一,所以专业,HIVING HERE IS WINNING THERE。今天Wen姐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应该很少有人之前了解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属下还有一个专门的中文系吧。主要是一年两季入学并且有丰富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可以申请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新加坡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的中文系和南洋大学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创办于 1953 年 ( 当时仍属于马来亚大学 ) ,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则成立于 1955 年。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在 1980 年 8 月 8 日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两校的中文系也合并为目前的中文系,成为当时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属下十一个学系之一。 本系除开设文学士普通学位与荣誉学位课程外,也招收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生。文学士普通学位课程原则上为三年制,而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则为四年制。本系每年为文学士普通学位与荣誉学位学生开设的科目不下 50 门,分属五个学术领域: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及翻译。硕士学位课程分两种,一种以学术研究为主,学生必须在修满规定学分后按照本系批准的专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另一种以修读课程为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研究为主,同时亦需要修读指定的科目。 本科生课程方面,凡就读于本院的学生,只要具备选课资格,都可以从本系所开设的两种专业(即“汉学”与“汉语”)中任选一种主修,或两种兼修。学生只要单主修(Single Major)“汉学”或“汉语”,就有同等机会继续攻读本系的荣誉学位课程。就师生的人数来说,本系是文学院属下的一个大系。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型)课程将提供汉学及汉语的全方位训练,为有志从事教育工作、学术研究、翻译、商务及大众传媒等行业的学生奠定充分的知识基础。你在毕业之后将可在不同行业有广泛的就业机会。历届的毕业生遍布各个领域,其中更包括一些知名人士,如著名电台主持人冯慧诗、资深记者兼作家吴庆康、著名创作才子梁文福、本地知名广告人林少芬、新加坡报业控股上海公司总经理 卢进华以及艺术顾问公司《艺界》董事长林福源等。本专业适合以下学生申请:有意向未来攻读博士的中文系或中国历史、哲学相关学术背景的学生;有能力提出研究课题并进行独立研究的学生;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未来打算在新加坡工作和有移民想法的学生;想要接触国内外资深学者与著名作家的学生。(经常邀请国外资深学者前来作短期讲学,并不时邀请过境新加坡的资深学者与著名作家,参加本系所主办的各种学术活动。);有志从事教育工作、学术研究、翻译、商务及大众传媒等行业的学生。二、硕士学位(中华文化与语言)授课课程本课程从(入学前一年的)11月1日到(次年的)1月15日之间接受报名。硕士学位(中华文化与语言)修课课程以中国文、史、哲、语,和海外华人课题为中心的高素质综合课程。欢迎所有相关领域的毕业生,或感兴趣报名。本课程也为华文教师、新闻从业员及其他相关的华文文教工作者提供深造与进修的机会。 本专业适合以下学生申请: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人类学系、社会学系、经济系等;或者其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资格,外加一场入学考试;或者或由本院研究所委员会认可之其他学术资格及工作经验;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未来打算在新加坡工作和有移民想法的学生;华文教师、新闻从业员及其他相关的华文文教工作者。三、国大北大联办“汉语语言学”文学硕士双学位(研究型)研究生必须前往北大全日制住校学习一个学期,修读至少四门汉语课程全职研究生均可获得会议旅费津贴,用于资助研究生赴国内外参加国际会议活动。本专业适合以下学生申请:中文系或中国历史、哲学相关学系的学生;有能力提出研究课题并进行独立研究的学生;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未来打算在新加坡工作和有移民想法的学生;成绩的累计平均点(CAP)必须不低3.5;想要进北大读书的学生;想要拿硕士双学位的学生;有意向未来攻读博士的学生。四、哲学博士学位(研究型)本专业适合以下学生申请:拥有中文系或中国历史、哲学相关学系硕士学位;有能力对其所提出的研究课题进行独立研究;或者拥有中文系二等荣誉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关专业领域四年制课程的成绩优异者;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未来打算在新加坡工作和有移民想法的学生。对以上专业感兴趣的同学欢迎私信Wen姐了解详情,非相关专业的同学如果想申请也可以先找Wen姐进行学术背景评估,中文系是一个开放性心态招生,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同学了解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