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师范大学没前途?北大毕业生都在抢着当老师,先看看能否考上吧大德不同

师范大学没前途?北大毕业生都在抢着当老师,先看看能否考上吧

因为不喜欢老师的婆婆妈妈和辛苦工作,很多中学生不喜欢学师范,不喜欢当孩子王。可是,去年好几个中学招了很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去做老师,有人戏言,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变成了北大和清华,北大、清华毕业生肯定不傻,教育已经是非常受欢迎的行业,发展空间很大。然后就是师范大学越来越火,这个时候与其讨论喜欢不喜欢师范大学,不如看看师范大学有多好?你能否考上?以北京师范大学举例。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源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和北京大学同根同源。第四轮学科评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获评A+,仅次于北大、清华、浙大、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居全国高校第六位。2019年 北京师范大学19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环境科学和戏剧影视文学。北师大很好,所以北师大很不好考。近五年,北师大在河北省录取位次,理科一直在2000名以内,2019年投档分数654,全省位次2032,文科一直在200名左右,2019年投档分数655,全省位次225。2019年共在河北招生72人,其中文科26人,理科46人,还有12个国家专项计划。截至目前,北师大并没有公布2019年分专业录取分数,但从18年情况来看,专业录取分数相差并不大,投档线上10分以内可以保证所有专业。北师大不好考因为北师大的实力,也因为北师大在北京,更因为北师大毕业生就业前途非常不错。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本科生2486人 ,公费师范生就占了444人。公费师范生全部协议就业 , 72%的公费生按政策去了西部地区的中小学就业。非公费师范生以升学深造为主, 63%的毕业生都去北大、清华、北师大 和人大深造去了,就业毕业生除了在教育行业就业,还有一部分去了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80%多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就业对口率非常不错。不要不喜欢师范大学了,如果可以的话 ,考北师大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女孩,尤其是文科生。当然,北师大不好考,考不上北师大,后面还有华东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华中师大和西南大学等5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也考不上这几个,还有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大毕业生在河北,在考生所在的中学就业是没有问题的。综上,北大、清华那么多毕业生去中学当老师,他们肯定不傻,你肯定也不傻,考不上北大清华,就考个师范大学吧,将来肯定会有清华、北大毕业生和你从事一个行业,说不定你们还会在一个办公室呢。河北志愿王博士专注河北省志愿填报13年,积累了全面的志愿填报经验和数据,为数千名考生提供了精准的志愿填报服务,欢迎大家私信咨询、交流、点赞。祝大家心想事成、金榜题名。

莫大于海

揭秘:北大学霸毕业怎么答辩?一篇文章满足你对名校的好奇心!

胡师姐:北大新传院研究生/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前言毕业季通常是喜悦夹杂着不舍以及改论文的两行辛酸泪,团哥今天就来带大家欣赏一下北大新传硕士的答辩论文——作为北大毕业生的论文不仅需要“有趣的灵魂”也得有“好看的皮囊”~大家在欣赏师哥师姐们答辩海报之余别忘了对选题做一些思考哟!又逢毕业季,同样的舞台送别不一样人与歌。准时步入夏天的燕园又即将在这个灿烂的季节送走一批心怀梦想的风华少年。扑鼻而来的毕业气息,朋友圈里刷屏的毕业合照,一张张相片,一张张不同神情的脸庞,记录着毕业生们的美好燕园回忆。但在毕业的黎明到来之前,所有毕业生都必须经历一遭的残酷现实汹涌再次而来,那就是——毕!业!答!辩!从五月底开始,北大新传院的硕士毕业生们开始陆陆续续的进入到论文答辩环节。北大新传院却有着不一样的答辩文化,废话不多说,先上图!答辩海报张贴在北大新传院二楼的宣传栏还没看够?小编特地去新传院二楼拍下了部分答辩海报细节,在现场为各位考研er发回报道,以下这几款答辩海报,你pick哪一款呢?百变模版款小编得知,一些师门每年会统一为毕业生做答辩海报,风格统一一致,想必这一款海报就是出自一个之手。排版风格一脉相承,还是模版大法快又好呀!文艺复古款从这两篇论文的题目来看,是典型的与文化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啦,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文化研究的相关知识呢?(敲黑板!不知道的童鞋要去恶补啦!)果然答辩海报的风格也是扑鼻而来的文化气息,小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感受下答辩现场的气氛啦!元素设计款这一款的答辩助理就更加有心啦,把毕业生们的论文和毕业主题融入到海报中,风格也简单大方。优秀党员款这两张海报无疑成为宣传栏中的亮点!完美展现出北大学子一颗红心跟党走的思想觉悟,红红火火的配色风格好像已经预示了两位师兄师姐的答辩结果啦!夺人眼球款这张人民日报logo的海报可以说是非常夺人眼球,论文题目也是对人民日报相关案例的研究,海报无需特别设计,简单的元素也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还有右边大家最熟悉的锦鲤,一目了然的都是毕业生们想顺利通过答辩的期待。你pick了哪一款海报呢?成为北大新传研究生,解锁同款答辩海报!怎么?你也心动了吗?让我们一起祝愿北大新传院的毕业生小哥哥小姐姐们答辩顺利,前程似锦!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2018大数据告诉你,北大毕业生去了哪里?网友:果然牛逼!

2018大数据告诉你,北大毕业生去了哪里?网友:果然牛逼!北京大学,这所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2018年的毕业生总数为7548人,从这里毕业后的学子去了哪里呢?《北京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给出了答案。图表1反映的是,2018年北京大学毕业生签约城市分数,可以看出,北京是北大学生毕业首选,占39.5%,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紧随其后的是深圳、上海,都是一线大城市,其次是杭州、天津、广州。图表2是2018届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其中国有企业占据第一的位置,网友说,果然牛逼,要知道大部分的国企招聘要求严格,需要经历简历筛选、笔试、面试、面谈、体检、背景调查等环节。图表3是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的情况,美国是北大学生留学率最高的一所国家,远超第二名英国。从图表4可以看出,20108年北大毕业生签约重点单位,前三名分别是,华为、腾讯、中国工商银行。名校毕业生选择名企,完美的搭配。北大毕业生部分出国,部分去各大部委、高校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去国企,部分去华为、腾讯、阿里,所以说,读书无用论绝对是错误的,名校毕业就业率根本不用发愁。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金融业并驾齐驱,不相上下。其实,大学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那些说教育无用的人,目光短浅,教育可以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适应世界,攀登高峰,从长远角度来看,他的回报率在9%—16%之间,比起股票市场的平均年回报率7%,高出不止一点,所以说,投资教育是我们一生中收益最大的经济选择。7000多毕业生,超三成继续深造,或是选择国内升学,或是出国留学。从北大毕业后本来就已经超过了80%的学生,但仍然有超三成学生继续深造,可见努力的人更努力,优秀的人更追求优秀啊。图表7,2018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北京大学排第19名,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榜上有名的学校,可见北京大学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名校上榜数是最多的,许多顶尖学院也坐落在美国,所以毕业生去美国刘留学的人数最多,也是很正常的。尽管学历歧视不对,但不可否认,能够考上名校也是一种能力。愿高中学子懂得教育的意义,并能为此付诸十分努力。

陈骈

考上北大,然后呢

2013年8月31日,北京大学,一名大一新生在北大迎新“绿色通道”内领到了爱心礼包。视觉中国供图7月25日,云南会泽县的崔少扬收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如假期的每一天,他当时正在离家大概十里的工地上帮民工父母拌砂浆,接通知书前,还把手裹在汗衫里擦了好几遍。“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的消息传遍网络,崔少扬红了,刚从北大毕业的邓风华也看到了这则新闻。同样是会泽人,同样是农村孩子,夜深人静,他在自己的公号上给学弟写信:“还未入学就和建筑工人这个符号绑定”“对于你我,味道实在奇特”。邓风华在北大4年,如今在清华读研一,他清楚,在这些“岁月静好”的地方,“忘掉过去,实在太容易了”,大家“学着摄影、化妆、听音乐会”“从里到外,把自己包装起来”,“建筑工地、建筑工人好像已经是另一个世界”。崔少扬看到了邓风华的信,说“很多意蕴还理解不了”。他最近被媒体包围,面对镜头羞涩地说,自己要“回到大山,改变大山”。可他私下又承认,自己“并不清楚怎么改变”。这个刚成年的孩子说,“考上北大也没什么”。他仍相信,勤奋能改变一切——被北大录取后,他立刻买了成套的雅思教材,堆在狭窄的住所里。邓风华希望崔少扬意识到,有一些“勤奋也解决不了的事”。他在信中用标黑加粗的字体写到,“即使到了北大,我们也和那几亿的农民工人互为镜像。”一北大的样子,崔少扬一点都不清楚。他不爱说话,高中时爱好打篮球和读书。他也没去过很远的地方,从高中到家要坐40分钟的农村小巴,再走20多分钟山路。下雨时泥会糊满脚,回家要赶紧刷鞋。崔少扬入学前纠结要不要带父母去北大报到。钱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来了也照顾不好,没心情玩”。邓风华自己当年先挤3小时的面包车下山,行李和饲料、铁锹堆在一起,再坐4小时大巴从县城到了昆明,沿途几乎全是深山峡谷,最后从昆明到北京。对于山路的记忆不算美妙:之前公路就通到乡政府,回家还要步行十几里路。冬天,他和姐姐背着行李,雨雪拍在脸上,回家时嘴冻到发麻是常事。他同级的农村朋友徐森第一次来北大参加自招,在东门找不到吃的,父子两人挤在地下室里睡觉,对北京最深的印象是到处结冰,打滑。后来两人去西单的购物街,打工的父亲为物价咋舌,“你带我来错了地方。”另一位老乡曲小薇由父亲送来上学,两人在故宫门前站了很久,觉得门票太贵,没进去;父亲随即去了平谷打工,赚点路费。过了一段时间,女孩收到父亲发来的消息:“平谷不错,和咱老家差不多。”曲小薇和舍友们偶尔一起逛街,有的女孩会一下午花两三千元,买雅诗兰黛和兰蔻,她觉得化妆伤皮肤。空闲时间她大都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北大的资助体系足以令学生不花家里一分钱也能完成学业。她更“敏感”的时刻在别处:比如Word、Excel都不会,险些挂掉计算机课;或者是江苏城市长大的舍友为她选课,好心选了门“最容易拿高分”的“论语孟子故事”,期末考试就是默写《孟子》,她险些不及格,室友震惊又歉疚地说,“对不起,我以为你会背。我们都背过的。”邓风华以及很多农村孩子都为英语困扰。头两年的考试,一般人拿90多分,他得80分就拼尽全力。“平时做Presentation,他们都是即兴发挥,我是背,甚至照着读,手心还冒汗。”直到大四,他去上哲学双学位的课,很多大一学生直接用英文交流,行云流水,他提前准备一夜也跟不上,还是“很紧张,觉得自己很差”。徐森学力学,用他的话说,他的同学已经从教授父母嘴里知道广义相对论时,他还在乡村学校图书馆,读上世纪80年代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理科也需要直觉,感觉都是隐藏中积累的”。这种差异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徐森入学时加了很多社团,比如象棋社,但很难融入这些圈子。他以为自己爱好下棋,水平也不错,可社团真正的核心成员早已是参赛的水平,平时交流棋谱,很多专业名词他压根儿听不懂,也插不上话。上海交通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自招和农村专项考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度明显不同:过半的自主招考生在学校适应水平较高,能达到同等水平的农村专项考生却只有大约一成。今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面向受资助的2017级学生发放问卷。收回的135份问卷中,62%的学生自认学业基础差,半数人自感缺乏自信和不擅社交。68%的人没有明确学业规划。崔少扬也有点担心。他在高中的主要烦恼是不会社交,和同学老师说话,心里全是话,却说不出来。对方不明就里地走了,他心里又很难受。最近,要求采访和资助他的电话有几十个,他每一个都接,然后尽可能礼貌地拒绝,可还是时常被逼到语塞。邓风华参加资助基金会的交流活动,发现那里的学生大多胆怯,不敢主动发言,一些人交流起来会哽咽,说家庭不易,在学校适应比较困难,和那个“自信、专业、控场能力强”的北大截然不同,一切都很像老家。他记挂着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位农村朋友。两人刚到北大时,一起去中关村买电脑,对方开朗地笑,说自己要做大事;等大二再见时,对方胖了很多,成绩也不好;大四临毕业时聚餐,对方苦笑着,“滑到底了”,同班同学很多出国,他回老家“随便找份工作糊口”。邓风华也一度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异是件糟心的事。可仔细想想:自己5岁时被塞进姐姐的班级,每天来回走十几公里坐在教室后面听课;10岁时住校,和40多个同学用一盆水洗脸;高中时说要考北大,父亲大笑着说,“你看看你家门前的山,你能考上吗?”可真到了北大,即使他自己不想,外界也会告诉他,他们有差距。在他大一时,辅导员找到他,和蔼地建议,可以打网球,“这样能更好地融入同学”。邓风华说,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他和他们确实是不同的。视觉中国供图二比起凌晨3点撒化肥,凌晨6点搬砖,崔少扬认为,学习“是最不累的事儿了”。崔少扬高中最喜欢《平凡的世界》,一度以一辈子驻守农村的孙少安为目标,因为“他对家有担当,有守护”。他的父母都靠打工赚钱,还欠着债。为了凑够他去北大的开销,父亲这个夏天拼命干活,生怕下雨。崔少扬除了每天也在工地干10多个小时,还坚信学习也是“守护家庭”。他的家几乎是毛坯,卧室里没有书桌,零散地堆着各种建筑杂料。客厅里的老式电视机架在两块空心砖上,父亲哽咽着说家里的不易,孩子们上学,有时就买火腿肠充饥,却骗在外地的他说吃得好,有洋芋、肉末、白菜。崔少扬也在旁边抹泪,说3年前父亲得了肾结石,以为是绝症,打算见自己最后一面,吃顿好的,就放弃治疗,却意外在如厕时忍着剧痛把结石排了出来。他承认,知道那件事后,“才有了学习的动力”。邓风华儿时帮父亲收烟草,在地里忙到浑身湿透。掰好后拿回家熏蒸,需要在烟草下点起炉子。烟气四散,熏得人睁不开眼,身上沾满烟油,衣服会黏在一起。熬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他心里想,长大了不要继续种这玩意儿。邓风华的父亲只想让孩子离开自家那栋又黑又破,下雨天漏水,还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他一度觉得儿子最好的出路是读个二本,去县城当初中教师,赚一份稳定的收入,成为城里人。现在儿子出息,愿望水涨船高——去当高中或者大学教师,更安稳了。这想法一直未变,从邓风华出生时就是如此。邓父种了四五亩烟草,养猪,农闲时去搭电线、挖矿。后来女儿读大学,儿子读高中,他又向隔壁村的朋友讨了几亩荒地种玉米——那片地光秃秃地杵在山头,脚下就是云贵交界的大峡谷,平时寂静得像在空中。“我和他说,一定要考出去。再陪着我种地(我)要哭了”。邓风华后来也意识到,自己生活的环境里,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学习的目的就是远离原生环境。他的高中老师欣赏他,会拍着他的肩膀说,“要考上北大啊。考上北大,你半只脚就进入了上流社会。”那时他很感动。直到站在燕园里,他也茫然,“究竟什么是上流社会?”过去的经验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曲小薇,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北大——之前同村有人考上了北大,父母就让她以此为目标。第一次高考,她考上了一所南方的名牌大学,可家里盖房子,没钱,交不起学费;高分考生回去复读则有3万元奖金。她被迫读了一年,稀里糊涂来了北大。同样来自云南山区的凌雄也是“稀里糊涂”上北大的。他是理科生,公布成绩后,最钟爱的专业是北航的飞行器或者同济的土木工程。可他们高中学校从来没出过北大的学生,校领导找他谈话,老师也求他“冲一冲”。于是他填了提前批次,来北大学了冷门的小语种。“我之前都不知道地球上还有这个国家。”他将目光投向课外生活,参加了不少社团。觉得这样离大家“都想要的那种生活”近些。“那个蓝图是好的。可其实根本不适合你。”凌雄大一大二严重失眠,加倍地焦虑。他还忙着创业赚钱。父母是工地上扛钢筋的工人,他想富裕起来。可他发现自己辛苦想的一些创业点子,要不一下被见多识广的同学指出并不靠谱,要不就是被人提醒类似的项目早已有了。即使遇到一些感觉能赚钱的好项目,有的同学能拿出5万元投资,可他没有这种闲钱。最终,他在大学的首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他借钱4万元买进茶叶,想卖给学校组织的会议和附近的餐厅。如今这些茶叶全部堆在家中,他不仅未能赚钱,还欠了债,父母帮他偿还了部分欠款。邓风华说,过去相信成功学,觉得“不成功都是不努力”,可后来,他发现似乎还有一些比努力更强大的力量。他在这种力量下觉得迷茫——来之前只有模糊的规划,比如“要出国”“做很厉害的事”,后来这些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崔少扬相信努力一定有回报。他认为自己的好成绩换来了这个夏天家里更多的笑容。他在高中时也设想过大城市的职场生活,可想象力有限,实在想不到白领的日子是怎样的。相对确定的只有本科毕业就工作,好为家里赚钱。邓风华的想法是慢慢改变的,老家一个早早结婚的伙伴喝农药自杀,邓风华不顾家人的阻拦去他的坟前祭拜,想不通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会死。后来,他在老家又遇到一位已是农民工的儿时同学。对方和他说,自己在外打工了3年,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没攒下什么钱。如今工厂机械化,机器人取代了人,工资变得更低,他最近失业了。同学认真地问邓风华:“你学习好,我从小有问题就问你;现在你都在北大了,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吗?”邓风华想了很久,给不出答案。三在北大,有很多外力拉这些农村孩子一把。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任陈征微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北大的各类资助已能覆盖在校学生的基本需要,目前是进一步提供“非经济支持”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在陈征微看来,差距客观存在,校方能做的是尽可能缩小。比如近几年,北大为受资助学生开设了专门的国内外游学计划;还会邀请一些校领导、教授、知名校友和这些学生通信、聊天、吃饭。西南山区长大的严泽在资助中心的帮助下,第一次去了福建,第一次到了日本,也在学生服务总队成了学生骨干,第一次谈成了合作——将留学生和英语口语能力欠缺的受资助学生们匹配,每周聚餐,给同学练习口语的机会。去年,她在资助中心“燕园携手”项目下,和一位家境相似的学妹结成匹配对象,带学妹吃饭,绕着未名湖散步,给学妹学习上的建议,眼看着学妹从刚入学的胆小、害羞,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北大的生活总有退路。徐森内向,和别人玩不来,就埋头学习,因为“做物理本来也不需要社交”。他大二就去留学机构了解出国花销,发现仅仅是写申请文书就要收费3万元,加上考试培训和出国后更庞大的开支,自家“把房子卖了也拿不出”。结果他最终没能在硕士阶段留学,而是留在本校读研,打算到博士后阶段再公派出国。曲小薇也后退了一步。她原本有机会留在本校读研,可一年的学费要2万多元,而去另一所“双一流”高校,不但学费减免,还有可观的奖学金。她的父亲劝她继续留在北大,她说自己“不想再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了”,把电话那头的父亲噎得说不上话。“我们作选择,很难不计成本,要考虑性价比。”严泽说。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谢爱磊对4所985、211平台高校的2000名农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后发现,农村孩子在精英高校也能实现自洽——方式往往是将精力主要投入学习,放弃部分社交生活。“北大的生活其实很舒服,很容易忘记困境。”这句话邓风华的理解是,大部分人想的是如何在夹缝中实现自己,而不是凿开缝隙。他开始把目光投向成长的地方。他回山里做访谈,发现很多小孩不自信。一些家长觉得孩子考大学不切实际,更何况“供一个孩子要10万元,要是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就赔了”。对于从深山里考上北大的经历,即使当事人就在眼前,很多人的眼神中也透露出不相信。这种感觉他熟悉,自己读高中也遭受了很多反对,姥爷把父亲叫过去,说“读书花钱不如把房子修修”。“即使现在,考上重点大学也是小概率事件”,邓风华反思,自己家虽然穷,但父亲重视教育;可就在临近的村镇,一些家庭还坚信“穷就穷到底,政府好管理”,他们指望政府发钱养活,并不鼓励孩子读书。在他看来,很多农村孩子来到北大,一方面饱受贫穷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在拼命逃避、淡化这种局限。有的人骨子里开始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觉得自己足够优秀或努力。可在他看来,就像自己没读过书的母亲说的,自己可能只是“走运到祖坟冒烟”。在他家,姐姐学习本来也不差。小学最后一年,县体校来招体育生,村小的代课教师们以为招文化课的尖子生,就把姐姐在内,学校的前3名都送了过去。体校没有围墙,一天上5节文化课,学生们每天找个坡道跑步。姐姐只半年就跑得双脚肿胀;平时上课也没人管,在二楼把1元钱丢下去,就有小贩把粑粑从窗户丢上来。父亲想给女儿转学,可又缺钱,也舍不得体校的补助。农村粗粝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姐弟俩的轨道,邓风华是幸运的那个,上了北大。姐姐第一年考了一所不错的林业类本科,可农村信息闭塞,收到通知书才知道学费贵,一年上万元。为了给弟弟省钱,家里就让她辍学。摆了几个月的小摊,她“心里空落落的”,复读又考上了本地的师范院校。即使到了今天,邓风华的村子里,每年有两三个读大学的后生,另外二三十个依旧选择打工。在北大的某些课堂上,有个别老师说北大人就应该是“完美主义者”,去登山、滑雪、骑马,“过最好的生活”,农村仿佛不存在。但邓风华也庆幸北大是兼容并包的,不少教授会在课上讲,希望同学们关注三农问题。有老师告诉他们,《春天里》这首歌原本倾诉了底层的愤怒和不易,之后却被轻易置换成“自我奋斗”的表达。邓风华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拍纪录片作业时,有小组做有关美食的精致片子,他就去拍“孤独的宿管员”,记录凌晨4点学生都在睡觉,宿管大叔一个人在阴暗的走廊里扫地,结果被全班认可,拿下高分。他开始关注农村和工人问题,看很多学术资料,身边同学也很感兴趣,时常交换意见。“这所学校的可能性很多。”凌雄第二次创业,选择回到家乡,去农村开辅导班,教孩子们数学和英语。这次他不仅收获了一些财富,更得到了人们的感激。一个月里,他看着孩子们嬉笑打闹,看到他们掌握了原本近乎一无所知的拼音和乘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那种快乐是之前单纯想赚钱时没有的。四凌雄在北京偶尔做家教,看到北京的父母给孩子掏1小时一两百元的课时费,培养孩子各种课外技能。他会忍不住想到自己的童年:小学老师是年迈的代课教师,老大爷上课就让学生们自习,然后在操场摆桌子喝酒,再满脸通红地回来宣布下课。在村里,除了他,同龄人没有考上本科的。三分之二的年轻人初中毕业就打工,很多已经有了孩子。他想了想,感觉自己走出来的主要依仗就是天赋。邓风华去边远山区调研。他去南方山区拍纪录片,记录一位8岁上学的小姑娘。他还去东莞的化工厂打工,看工人不戴手套就把手伸到化学试剂里干活,皮肤被腐蚀到干裂。有农民工告诉他,回老家不知道做啥,又买不起东莞的房子。在学校里,他发现那些和自己父母面貌相似的校工们就住在学生公寓的地下室,他陪食堂阿姨跳广场舞,了解她们的生活。他理所当然想到了自己的过去。家里土坯房,刚2米高,阴冷又潮湿,昏黄的灯泡让墙上的裂缝显得更明显,猪圈招引的苍蝇在家里肆意地飞。他那时在县城读书,食堂阿姨都心疼他穷,尽可能多给他肉。当时他又黑又瘦,胡子拉碴。现在的他远离了云南的紫外线,变白净了,他感觉一些出身和自己相近的同学在和原生环境切割,和一位父亲是建筑工人的好友说起农民工的遭遇,对方淡淡的,觉得先把自己活好才能考虑这些。南京大学的学者曾对江苏省内两所高校的近200位农村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半数人“非常愿意”或“愿意”成为城市人,相比之下,只有15%的学生愿意坚守农村身份。尽管有73.5%的学生认为“既然身在城市,就要适应城市生活”,但只有7.3%的同学认为自己“堪称一个城市人了”。邓风华的父亲觉得,儿子想的东西有些奇怪,应该安心做教师。 “小学时,老师嫌他年纪小,不收,我就把我家饭桌摆过去,逼他们收。现在不行了,大城市,咱不行。”邓父叹着气说,忧心儿子心气高,其实能像女儿一样,当个教师,朝九晚五,安安稳稳就最好。可邓风华不这么想。他希望农村同学们意识到,原生家庭并不需要逃离,反而是行动力的源泉。他说自己不再自卑了,尽管看待一些问题的角度可能和中产家庭的孩子相差更大了。可他清楚地知道,这两种认识方式是平等的,自己能为他们提供不同的经验,也能收获他们的尊重。8月30日,北京,120岁的北大在清晨秋雨中迎来了首批00后“萌新”。视觉中国供图五大四这年,邓风华带着几个大一的学生去云南农村探访。去的路上,大一学生一路欢声笑语,聊综艺和偶像剧。直到他们到山村小学,班里都是留守儿童,大学生们问孩子最近一星期开心的事有哪些,没人回答;一个月,还是想不出;一年,依旧是沉默。最终有学生颤着声说,爷爷死了,爸爸也3年没回来了。返程的列车上,话题变了。这群大一的学生开始认真地琢磨起农民工问题,偶像被忘在了脑后。无论是城或乡的孩子,大学这4年可能都是他们首次彼此深入接触的机会。农村孩子也很可能在其中收获值得欣喜的改变——比如严泽,她觉得自己愈发自信了,做事细心、负责,她收获了很多认同,又在锻炼中学会了与人相处,和人沟通。“我走的是我的父辈从没走过的路,全都是我自己在试。”严泽会觉得,来北大前,自己是狭隘的,只想“过好日子”。可看到身边一些同学,才发现对某个事物的兴趣,或者对群体关心才是持久的动力。邓风华自己的家庭也在改变。他们家以前算是村里的破落户,现在姐姐当上了老师,给家里修了几间新的砖房,买了电视,装上了太阳能。他考上了北大,更让这个家庭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一户,亲友们开始把孩子们在假期送来,让他们跟着姐弟俩聊天、学习。一些原本想让孩子辍学打工的父母看到了这家人的变化,也渐渐改了主意。另一面,原生家庭带来的身份也长久地影响着这群学生。曲小薇今年毕业,没回家,直接去了研究生的学校继续学习,主要为了省下回家的路费。她认为硕士毕业后去昆明工作,是适合家境的最优解。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计毕业生去向,也发现农村学生的流向特点鲜明:他们出国深造的比例大大低于全校平均水平,更加稳定、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及较高保障性的国企和事业单位则是首选。曲小薇坚信,原生家庭的影响不会抹除。她希望以后赚钱,给老家的小学捐一个图书馆,再给村里装上路灯。凌雄则已然工作,身为选调生前往基层。在家乡开办辅导班的经历让他觉得,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类似的烙印也留在了崔少扬身上。他就要开学了,资助都已到位。可他最挂念父亲的身体——父亲最近总感觉肚子里“有气泡”,很担心,却还是不肯去医院检查。这成了崔少扬的心病。他也还清楚记得贫困的滋味:自己600度近视,父亲曾省下治疗肾结石的钱给他买了眼镜,他却不慎摔碎了——他痛恨自己,从此再没配过眼镜,不得不凑近看很多东西。自认“融入”还不错的严泽也清晰地记得贫穷带来的不适感:小时候,她沉默地听朋友讨论麦当劳、肯德基,插不上话;再长大些,同学们问她牙不整齐,为什么不去矫正,她哑口无言;到了北大,开学后会有同学说自己暑假在洛杉矶,或者寒假在旧金山吃到了很棒的甜品,但现在,自信的她放下了这些。邓风华已经克服了落差感,他在乎深山里的老家,也想改变它。家里只有铺太阳能的屋顶信号好——假期,他抱着电脑坐在屋顶上学习。夜深,绵延的山漆黑,万籁俱寂,头顶的星辉洒满夜空,电脑荧屏闪着光。(文中北京大学学生均为化名)

本心

北大清华毕业生升学深造和就业情况如何?就业去了哪里?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北大清华作为内地最顶尖的两所大学,一直让人瞩目,其毕业生的走向也是很多人很好奇和关心的事情。我这里根据最新两校最新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这个问题予以介绍。从毕业生的走向来看,两校其实是很相近的,无论是升学深造还是就业的情况。1、北大清华毕业生走向根据北大2018年的就业质量报告的统计情况来看,毕业生的走向情况如下。根据清华2018年的就业质量报告的统计情况来看,毕业生的走向情况如下。由上面两个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北大清华的别野生走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差异较大,本科生以升学为主,研究生以就业为主。本科生都有大约75%的人选择了深造,直接就业的不到四分之一;硕士毕业生两校大约都有90%的人选择了直接就业;博士毕业生,北大就业的约有70%,清华为55%,北大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清华。2、从就业走向看,北大毕业生进入的单位性质及地域情况单位性质,以国有企业及机关单位占比最大,分别为28.78%、20.57%,这类单位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毕竟国企及机关工作稳定,待遇往往也不错。其次,是三资及民营企业,合计占比约25%。再次,是事业单位,包括大学、中学及科研单位等,共计占比超过20%。北大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不出意料地,北大毕生的走向依然是更倾向于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北京占比最高,达到39.47%,广东的广州及深圳占比也很高,合计20%左右,上海占比6.2%。北大毕业生就业地域3、清华的毕业生走向与北大情况相近清华毕业生进入国企及机关、事业单位占比超过一半,地域方面也是一线城市占比很大,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与北大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清华毕业生进入三资企业、民企的比例明显高于北大,合计占比大约40%。这是因为北大以人文社科为主,就业相对更偏向于选择企业、机关及事业单位,而清华以工科为主,进入三资企业及著名民企(比如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的人更多。总体来看,北大清华毕业生以大型国企、机关、大学、科研院所及著名的民企为主要就业单位,就业地域以一线城市为重点。北大清华毕业生的走向,你觉得意外吗?你有什么看法呢

舍者迎将

985毕业生不愿当公务员?别被忽悠了,看看北大毕业生的去向!

在我国,能被称为铁饭碗的工作公务员算一个,这样的工作可以说是十分稳定,只要不犯大错,基本上不会有失业困扰。而且公务员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也不是很低,在一些东部省市公务员的年收入接近20万,比一般的私企都要好一些。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公务员这份工作虽然比较稳定、光鲜,但是并不被一些985名校毕业生看重,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反而很多二三本高校的毕业生因为就业难,对公务员是情有独钟,很多人甚至将公务员当做唯一逆袭的途径。那么问题来了,985毕业生是真的不愿意当公务员吗?别被忽悠了,看看北大毕业生的去向你就知道!北大毕业生对公务员也是情有独钟,根据2018北大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数据,进入机关的毕业生比例达到20.57%,也就是说超过五分之一的北大签约毕业生去当公务员了,而其他体制内工作也是北大毕业生的最爱,比如去国企的毕业生比例达到了28.78%,去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也在20%左右,反而是体制外工作不被北大毕业生青睐,北大去三资企业就业的学生比例只有13.84%,而去三资企业的学生中将近一半都去了华为、腾讯、网易等巨头。北大的毕业生当公务员,除了参加国考、省考,还有一条选调生的路可以走。每年毕业季,各个省市的组织部都会派人到北大招收选调生,只要通过测试,学生就会被录用。录用后的选调生拥有行政编制,是妥妥的公务员,而且选调生是后备干部,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不错。北大的毕业生都对公务员等体制内单位这么青睐,为什么还有人觉得985毕业生不愿意去当公务员呢?其实产生这种印象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985毕业生的人数少,公考大军人数庞大,985毕业生只是其中一小撮,自然看上去存在感比较低。而且985毕业生当公务员有选调生这条路,很多人最后都不会去参加省考和国考。最后,985毕业生一般考的都是一二线城市或者部委的公务员,而地级市或者县城的公务员主要是一些二三本院校的学生在考。你怎么看?你觉得公务员是不是一份好工作呢?如果在一个二线城市的私企和一个二线城市的公务员之间选,你选哪个?

连环扣

为什么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不愿意考公务员了?

清华北大的学生无疑是人中龙凤。最近看了一份数据,发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不太爱考公务员。根据清华大学2017年的就业质量报告,2017年共有7058名毕业生,其中本科3119名,硕士2554名,博士1385名。先看本科就业情况。本科生中,继续深造(包括考研,保研,出国深造)占比达81.9%。也就是说8成清华本科生根本不会直接就业,而是会继续求学。选择就业的475人中,只有17人考了公务员。仅占本科毕业生总数0.55%。3119名本科毕业生,只有17名考了公务员,还不到一个零头,这个数据确实很惨。那么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情况如何呢?据官方统计,清华当年考公务员的硕士有180人,博士74人,分别占总比7%及5.3%。考虑到这可能是他们的最终学历,这个数据依然不高。北大的情况又如何呢?2017年北大毕业生共计7462人,本科生2645名,硕士生3604名,博士生1213名。本科阶段选择继续深造的,占75%,进入国家机关的仅32人,虽然比隔壁要多一点,但是仍然不够一个零头。研究生中,有317名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博士生中,有56名博士进入国家机关,占比分别是8.8%,以及4.6%。两大学校数据差不多,考公务员的确实不多啊。那这是为什么呢?1、公务员待遇相对企业较低。清华北大学生,不少人还没毕业就被阿里、华为、腾讯一抢而空。他们拿到的offer往往非常可观,其中不乏一毕业就能拿年薪的同学。我们先不看阿里、华为、腾讯这些超级大企业,就说两个比较想不到的高薪offer:深圳南山外国语高级中学,以30万年薪招聘名校生做中学教师。35个名额中20人为清华北大本硕连读。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北大学生并不是拒绝稳定,而是更倾向于高薪。另一个高薪是两年前牧原股份以48万高薪招收清华北大毕业生。牧原股份何许企业?乃是一家以生猪养殖为主营业务的企业。48万招北大清华毕业生养猪?无论是不是炒作,恐怕这份招聘启事还是有吸引力的。众所周知,公务员收入普遍不高,如果说普通大学毕业生是拿5000元月薪的offer和一份极为稳定的3000元公务员薪水相比较,那么北大清华毕业生的机会成本无疑要更高。他们是拿十几万、几十万年薪去对比2-3000元的公务员薪水。取舍自然不难做。2、公务员晋升比较慢,需要熬资历对于企业招聘来说,名校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清华北大都值得被人高看一眼。然而公务员考试因为有另一层考核,对学历看重,但是对学校反而没那么看重。许多自考生也能通过努力考上公务员。如此一来,清华北大学子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另外公务员不像企业,晋升比较慢,且不完全看能力,还必须要看资历。想一想清华北大学生10年后的同学会,同学们都已经是年薪百万的成功人士了,公务员可能科长,顶天了处长就不得了了。很难更进一步。3、公务员的主要优势退休金,目前情况不明公务员的主要优势是什么?显然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许多基层公务员还是非常辛苦的,薪水又低。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愿意考公务员呢?一个是稳定。公务员相对来说工作稳定,不太会被炒鱿鱼。而北大清华学子能力较强,恐怕看不上这个稳定。另一个是较高的退休金。众所周知,公务员退休工资比企业退休的要高。然而这一优势最近可能会被取消。公务员退休金即将并轨,和企业退休金一致。如此一来,公务员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难怪北大和清华毕业生不愿意选择考公务员了。

道德于此

为什么清华、北大本科毕业生大多数不去工作?原因让人深思

本文由史育阁原创独发,搬运、洗稿必究毕业季也意味着就业季。通过了十几年的求学生涯,经历了无数的大小考试,久经磨练的学子们终于通过工作走向了社会,开启了各自的事业人生。读大学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认可,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因素。随着十余年前高等教育的大范围扩展后稳定下来,近年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保持在800万人左右,当精英教育下行至公众教育,就业压力自然伴随而来。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的是,当前大学毕业生中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即层次越高、越是名牌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直接工作的比例反而成反比。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就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分布,跟随史育阁一起来看这份数据。上表是去年清华大学发布于官网上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表,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本科生国内外深造人数为2370人,达到78.3%,而硕士毕业生这一数字仅仅为10.2%。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共61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20.5%,而硕士毕业生这一比例高达89.1%。简单来说,就是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了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毕业生则很少有选择读博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清华的本科生的研究生录取情况。国内深造率52%,绝大多数在清华、北大和中科大、中科院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国外深造26.3%,主要前往了美国。为了和国际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科研实力相接轨,这些高考中的“最大赢家”有着类似的选择。而具体的学校则是更加的亮眼,牛津、剑桥、斯坦福、哈佛、普林斯顿等纷纷成为清华学子们向往的高等学府。不仅仅是清华,北大同样类似。去年北大74.49%的 本科生选择了继续读研,其中出国深造比例达到30%以上,直接就业的人数依然非常之少。不仅是清北,类似的还有人大、复旦、上交、浙大等,本科生直接就业的都不普遍。纵观其余985高校,本科深造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211高校基本维持在30%以上,而二本院校的读研率普遍为15%左右,但考研人数却是比较多的。(主要由于保研比例低,以及考研成功率不高。)出现这样的局面是让人深思的,在高考中最为优秀的学子们经过大学四年的深造,深知所学知识的浅薄,希望能够通过继续的求学来探索真知,通过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发明创造,突破前人成果。而不论去往何处,在个人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下,也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真理无穷,知识无尽,高考学子们也要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奋发拼搏,争取为书写成功人生开启一个更好的平台。关注史育阁,获取更多精彩大学、高考、教育优质内容!

金石情

这些年,北大毕业生都去了哪儿?

年年都有就业难,中国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也存在挺久了。领英5月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研显示,对于能否成功就业,学生们的心态并不乐观。仅有40%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就业,其中,女生比男生的就业心理明显更糟糕一些。48%的男生认为就业比较困难,而这个数字在女生身上的比例高达60%。就业前景不明朗,越来越多人选择了继续深造获得更高学历,一方面增加就业选择的砝码,一方面暂时避开找工作的头疼问题。就连北大的学霸们也不例外。即使已享受了最TOP高校的培养,北大毕业生也不满足于仅有本科学历,在继续深造并获得更高学历这一点上甚至有更强烈意愿。据毕业生学位水平分布数据,北大本科毕业生占比39%,硕士毕业生占比47%,博士毕业生占比15%。与其他国内顶尖的“双一流”大学相比,北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占比高出11个百分点。然而,对于职场而言,高学历并非万能药。“据教育部的统计,考研的报名人数在逐年增加,而近年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获取更高的学历成为大学生求职、考公务员的跳板。“领英经济图谱数据科学家蔡佩颖表示,学历不等同于能力,取得高学历不代表就具备职场竞争力。“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注重技能的培养和累积,才可以立足于职场不败之地。”自我提升也不是盲目的,而是应该紧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找到目标发展的职业和岗位方向,提前准备匹配的技能。根据领英最新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趋势大数据》报告,可以发现,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科技人才总是最抢手的。领英选取了2013—2017年期间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并特别针对平台上超过五万名的北大毕业生,提取了这些毕业生在领英上的教育与职业统计数据,包括毕业生学位水平、学位领域、个人技能、就职行业等,得出数据洞察,绘制出了毕业生的发展路径图。数据显示,吸引了中国高校毕业生集中投奔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软件和信息技术、制造、金融、企业服务、硬件网络。在这一点上,北大与国内其他“双一流”大学的数据一致,这也与近年以来普遍的社会印象吻合。而从行业维度上看,在北大毕业生高频选择的前十家公司榜单中,高科技公司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除了学生的偏好,学校的有意识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将2017年内被成功录用的中国高校毕业生与未被录用者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所列出的五大改善就业技能包括了: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英文超级文本预处理语言(PHP)、掌握MySQL这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运算法则(Algorithms)。这五项技能对改善就业有较大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独特技能都是数字技能。很明显,拥有相关数字技能的高科技人才,在求职市场会有更大优势。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北大已捕捉到科技专业与数字技能的“走红”趋势。从技能和素质来看,北大毕业生的顶尖技术类技能位列前五的依次为:数据分析、C++、Python、C、Java。当然,行业这么多,出彩的机会不只是给学计算机的。在2013至2017这五年之内,在广泛技能领域,会计、财务分析、公共关系、通讯和营销这五个领域增长较快;而就专业技能而言,商业分析、数字营销、公司财务、物流管理和金融会计这五种技能的增长较快,发展较好。新兴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和语言这两块。纵观中国的高校毕业生,从增长最快的学位领域来看,在大众新兴领域中,创业(研究)、金融数学、银行与金融支持服务、软件工程、语言翻译发展较快;在小众新兴领域中,国际比较教育、与语言和比较相关的学习与服务、商业通讯、教育领导和管理、应用经济学则取得较为瞩目的发展。

救世之战

清华北大毕业生,真的像传说那么厉害?看看这个薪酬排名就知道了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许多学子正在报考阶段,考虑更多的是大学所在的城市和专业问题,然而家长大多关心的还是毕业后的工作问题,怎样能够选一所好的大学,以及合适的专业,在未来就业时可以从容不迫,有一个好的工作和待遇。众所周知,清华和北大均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的顶尖学府,在所有国人心中地位不可撼动,这两个大学已经成为成功的代名词。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优生择校而学,清华、北大自然是莘莘学子的不二之选。寒窗苦读十余载 ,金榜题名望今朝,能够被这两所大学录取自然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可以在这里度过多姿多彩的四年大学生活。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较去年增加16万人;自2011年以来,全国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075万人。那么问题来了,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状况如何呢?普通本科的大学生和他们差距有多大呢?相信很多人都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下面小编废话不再多说,直接给各位看官拿出实实在在数据,用事实说话。201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如上图所示,这是调查对象的平均水平,仅供大家参考,但并非每一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全是这样的薪酬。但是有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相比普通高校更容易就业,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各大单位都是抢着要。通过这张图我们能够看得出,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是很有“钱途”的。当然所学的专业不同,享受的工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比如IT专业或者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刚毕业的年薪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这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而且随着工作经验不断增加,工作能力不断提升,相信他们的薪资也会逐年增加,未来可期。诚然,学历证书对于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来说是一种绝对性优势,但如果他们对现状十分安逸,不思进取,也许就会落后于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只有把握好手中的优势资源,加以利用,才可以实现完美的人生。毕竟在当今社会,学历只是一个外在条件,而作为内在条件的能力才是更加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