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东方网】;10月21日,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指导,由多家学前教育行业领军企业与媒体联合主办的“2020 GEC 全球托幼大会”于中国上海启幕。本届大会邀请了托幼主管政府部门代表、全球百余位行业精英、全国优秀托幼品牌机构及上下游企业共襄盛举,并通过线上直播等手段实现四大洲实时连线,共叙行业新趋势,共话美好新未来。大会充分聚焦学前教育的伟大事业,通过广泛分享与互动,交流世界各地儿童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和前沿方法,为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家庭及早期教育工作者搭建了具有国际性和前瞻性的学习交流平台,并为企业与全行业创造了多样化、全产业链条的产品、服务及资源交换的契机。爱多纷品牌创始人,爱多纷教育集团、爱多纷教育科技董事长王艳女士与爱多纷联合创始人,爱多纷托育产业首席运营官尹小兰女士受邀莅临出席。在大会上,由王总亮相代表爱多纷与华中师范大学、小德兰爱幼教育、亮宝贝等共同联合发布《0-3岁婴幼儿照护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多层次培养托育行业人才,有质提升托育专业人员储量,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托育服务。10月21日晚,凭借在托育行业技术研发方面的诸多创新实践与可喜的成果输出,经大会组委会专家团评审与全国范围内的公众投票,爱多纷于“全球科学育儿风尚盛典”现场被授予“中国智慧托育领航品牌”的荣誉,由尹总代表上台领奖。在颁奖词中,评委会表示: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托育需要与时俱进。爱多纷—“思”托育之智慧,“想”托育之未来,以科技学技术之力,自主研发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家长和孩子赋能、为教师及课程赋能、为托育园所赋能、为托育产业发展赋能,以精耕专业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引领托育行业智慧向前,持久发展!此项殊荣,奠定了爱多纷在托育行业智慧化运营管理赋能方面的领先地位,也标志着爱多纷的业务内容由面向广大婴幼儿家庭提供托育服务升级为面向婴幼儿家庭及托幼全行业、全产业进行深度赋能的开始。自2018年成立以来,爱多纷深耕托育行业,设立“0-6岁国际化婴幼儿高端日托”门店,提供逾500个日托学位,并持续提供婴幼儿家庭照料及养育方面的专业指导与咨询服务,累计帮助2000余0-6岁婴幼儿家庭解决“育儿焦虑”,树立“科学育儿”的观念,掌握“科学养育”的方法。2020年,随着托育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多元变革,依托强大的专业研发与领先的运营管理能力,爱多纷已形成托育服务+托育行业赋能发展平台+智慧托育管理服务数字方案三大业务模块,致力于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多元化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托育品牌。在托育服务板块,爱多纷秉承“用爱&尊重唤醒生命自觉”的发展使命,于短短两年时间陆续开设爱多纷托幼苑、爱多纷婴幼园及爱多纷成长中心三类示范型直营托育机构,以P.M.M理论为专业基础,以“养”为基础,“育”为核心,“教”为延展,为婴幼儿提供国际化、一站式养育,照料及教育解决方案。在行业赋能发展方面,爱多纷通过多方面整合全球专业资源,引入了多个美国、新加坡等托育发展水平全球领先的国家及专业机构提供的从业人员专业发展项目,同时,通过吸收国际前沿理论与实践成果,自主研发了十大托育培育与教学、运营管理指导与发展等专业课程项目,持续为中国有志投身早期教育事业的人才提供国际化、系统性的专业理论建构与技能发展培训。在智慧托育管理模块,爱多纷依托一流的科技创研能力独立研发智慧托育管理平台,通过高能硬件+数字化服务建设无盲点安防的智慧化托育园区,以立体化大数据辅助全园区、全模块、全流程无死角精细化运营,赋能数字化教学与标准化管理,保证课程服务质量和督管,实现家长端一键掌握婴幼儿在园实时动态的无断点式家园互联。据悉,爱多纷智慧托育平台现已全面推向市场,为托育全产业整合提供集智慧园所、运营管理、教学管理、家园互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融合专业运营管理、教学教务管理、课程管理、市场营销、家园共育等多重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服务。
7月31日上午,时值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幼儿教育博览会召开之际,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早期教育管理研究所、浩福国际教育、上海三联书店三方联手,共同举办“2020早期教育PLUS前沿论坛”,通过引入国际最前沿的早期教育学术理念和资源,为国内早期教育学术研究和行业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法,用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携手行业精英,共同为中国早期教育事业打造国际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普遍高度关注儿童早期发展。近年我国相关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也标志着我国在“幼有所育”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就。早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势必要求行业相关人士突破传统不断创新,这也是本次论坛主题“早期教育PLUS”的宗旨之所在:集各界智慧,共同探讨早期教育行业的前沿理论与实践。本次论坛得到了相关领导和行业精英的高度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总经济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刘牧群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姚奕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白杰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早期教育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赵国玉女士,上海三联书店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启甸先生,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黄韬先生,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经理陈逸凌先生,浩福国际教育(中国)董事长Leo Song,以及各界嘉宾和媒体出席了本次论坛。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上海三联书店、浩福国际教育相关领导上海交通大学总经济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 刘牧群上海三联书店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启甸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姚奕先生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词,姚书记谈到:“中国的早期教育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与国际前沿的早教理念相比,中国的早期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无论是在教育体系,还是在社会、家长的认识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围绕早期教育管理的新理念、新成果,与专家学者和行业大咖一起进行思维碰撞、脑力震荡,共同为中国早期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先进技术产业应用研究院副院长陶宏志先生,作为首位演讲嘉宾,以“早教的发展与未来前景”为主题,高屋建瓴的从政策导向、行业动态、实践标准等方面,详尽的分析了早期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此次论坛奠定了基调。随后,论坛现场与以色列国际财商教育专家Peled Ofra女士连线,现场嘉宾们与Peled Ofra女士就儿童财商教育这一全球性的前沿课题进行了探讨。Peled Ofra女士在与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早期教育管理研究所的合作中,将共同把国际少儿财商教育体系引入中国。来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沈奕斐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后喻时代儿童教育挑战”的演讲。沈教授生动而深刻地剖析了“后喻”这一当下文化现象,在“家园共育”的大趋势下,为儿童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论坛的第二次海外连线是与美国旧金山大学教育学硕士Tim Hansen,位于硅谷的他为现场嘉宾介绍了北美早期教育的现状,并分析了在早期教育管理体系中,引入先进技术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并表示非常期待与中国同行在这一凌云进行广泛合作。信息时代下,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津津女士,以“信息时代下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为题,深刻的分析了儿童心理在信息时代下呈现出的不同特征,为早期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从学术到产业,从理论到实践,在学术专家们深刻独到的精彩演讲之后,论坛最后一位嘉宾是资深早教人,她是子需智库创始人,子需榜样妈妈发起人冯翀翀女士。从上千场家长课堂的经验中,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园所经营解决方案,帮助园所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她的经验分享让在场的早教从业者们获益匪浅。2020早期教育PLUS前沿论坛的圆满结束,也代表着将有更多早期教育行业内外人士参与到这一重要的事业中来,也代表着早期教育领域内也开始酝酿变革和创新,共同为新时代下的中国早期教育事业,打造国际竞争力。(澎湃新闻)
教育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孩子其实生出来的时候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是两三年后就会有很明显的差异,有的孩子聪慧灵敏,有的孩子却行为迟钝,有些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比较自律了,而有的孩子却还是非常的调皮捣蛋。其实这些差别都来自于家长教育的不同。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特征和最佳的教育时期。孩子在两岁的那个时候是最调皮的,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性格都表现为霸道和喜欢耍赖,相信很多妈妈都会发现这一点。但是这并不是本性的问题,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渐渐的有了自我意识了,但是却并不非常清楚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表现出来的这样的一种任性其实不是蛮不讲理,只是不知道该怎样的表达。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动辄对孩子大骂,要积极的引导孩子,疏导他们的情绪。比如说如果孩子不肯好好吃饭的话,家长应该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拿一点别的东西去哄他,而不是一直坚持逼孩子张嘴吃饭。孩子成长到三岁的时候,就比在两岁的时候安静很多了,一般三岁的孩子会比两岁的孩子更加的友善,也更加的安静。三岁相对来说是一个很稳定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孩子会很喜欢分享,也很依赖父母。而在生理上,三岁的孩子也发展的相对来说成熟了,他们走路不再费劲,跑步也会比较平稳。且三岁的时候是一个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时机,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多多接触一些新的词语,也可以让孩子学习外语。但是等孩子长到三岁半向四岁过度的这个时间段的时候,性格又会有很大的改变,三岁半的孩子会比较的焦虑,且没有安全感,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情绪作出积极的疏导。四岁的孩子开始对外界有了一种很强的好奇心,会有冒险心理,思维方式也很敏捷,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四岁的时候可以尝试多让孩子接触外界的一些积极的事物,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旅行,并且对于四岁孩子的电视节目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一些有暴力倾向的节目是不应该让四岁的孩子接触的,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去模仿。所以总而言之,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孩子施加教育,如果孩子情绪不佳的话,要给予积极的疏导。
早期教育是在专家指导下的家庭教育。针对0——3岁的婴儿的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教育活动,有效的促进正常健康的宝宝的智能发展。教育的原则是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但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辅导家长,使之成为教育目标的共同执行者。1.早期教育主要原则:1)0岁起步原则0岁是指生命诞生——胎儿开始的教育,至少丝毫不可忽视0——6岁人生发展最珍贵的黄金岁月的科学养育。2)敏感期系统训练原则婴幼儿心智发展有一个敏感期。在敏感期,婴幼儿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轻松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因此,早期教育利用其敏感期特点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促进其心理正常发展,以免延误时机,给其发展造成障碍。3)激发兴趣原则兴趣是婴幼儿精神发育和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正确、浓厚的兴趣形成,本身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4)化难为易原则在人才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学习难关,度过这些难关的最佳办法是——越是困难的事物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获得这个事物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萌芽。世界上唯有婴幼儿最不怕难,他们的心中只有有兴趣和无兴趣之别,只有喜欢和拒绝之分,而丝毫没有困难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5)生活课堂原则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婴幼儿唯一的课堂和幼儿的主要课堂,这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2.教育的作用及五大领域:是使儿童在自然获得基本的行动与智力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对孩子的一切教育,都可以通过生活进行,智力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根据婴幼儿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早期教育重点进行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及社会适应行为五项教育内容。其理论依据是:1)大运动:除了婴幼儿肢体发育的需要外,运动与动作还是婴幼儿认识世界与进行思维活动的方式。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分四阶段:*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 2—7岁 前运算阶段* 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 12岁… 形式运算阶段蒙特梭利“儿童是通过运动来发展大脑的。……儿童通过运动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儿童通过提高运动协调能力来完善自己的心理,进而通过心理来影响运动。”儿童通过动作与运动来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认识客观世界。人在3岁前主要通过发展和完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建立起自身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概念,从而开始人类思维活动。婴幼儿发展感知觉大部分是通过运动性动作完成,也就是说3岁前儿童的思维是以动作性思维为主。帮助儿童发展大运动就是促进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完善自身的思维发展过程。2)精细动作:促进儿童手的功能及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手是人类智慧的工具;儿童是“手巧心灵”。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直接与大脑皮层的发育相连;儿童手的发展与心理发展相关。蒙特梭利:“如果儿童不能使用手,他的性格形成就会处于一种很低的水准,表现为不听话,没有激情、懒惰和情绪低落。但能够使用手的儿童比不能使用手的儿童发展得更快,并且性格会比不能使用手的儿童明显要坚强。”3)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建立良好的性格的重要条件。语言的三种发展阶段: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婴儿期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需要发展婴儿对语言的记忆、理解能力。* 0—12个月,婴儿语言的储备阶段。* 12—16个月,婴儿开始口语萌芽阶段。* 17—24个月,完整句掌握阶段。* 24—36个月,主体语法掌握阶段。婴儿需要把内外世界与语言相联系。需要提供最佳语言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完成把内外世界与语言联系的过程。4)认知能力:儿童的全部智能由认知活动中获得。* 婴儿期:建立主客体分离、客体恒久性、“认生”社会性人之概念。* 12—24个月:无意记忆为主,对物品命名过程,掌握、认识亲人间的关系。* 24—36个月:数前教育阶段开始,进行分类、归类、比较、配对、排序等方法训练,为发展儿童数学——逻辑思维打基础。开始有意记忆训练,增强记忆、理解、想象力训练。5)社会适应行为:人一生的心理与性格素质的培养开端。“情商”的决定因素。* 0—12个月,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理解人的礼节性行为。* 12—24个月,配合性行为,独立生活能力培养。* 24—36个月,同伴关系、是非观念开端,情绪认知与控制。在学习中儿童适应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对于我们集体性教学活动的接收过程,如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能与老师与同伴大方相处、是否对陌生环境有相应的适应能力、是否过于任性难于管教等。
随着社会竞争,超前教育越演越烈,这与家长们的虚荣心不无关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金钱,卷入这场集体的博弈之中。而身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读书、书写和计算,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幼儿阶段,知识的培养并不是第一要务,如果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知识,或是两三岁就学习拼音,学汉字违背孩子身心发育的规律,会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困难,甚至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一、超前扼杀儿童童年。超前教育其实就是拔苗助长,没有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征来制定教学进度其实是拔苗助长,在孩子幼童时期将孩子当做接收知识的容器,孩子感受到只能是索然无味,心理压力大,更不能体验童年的快乐与美好。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前两天在电梯里碰到一个小女孩,带着眼镜背着书包;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上奥数课刚回家,孩子说:我不想去上课,但是妈妈总是说“别人都在学,你为什么不学?我们不能比别人差,不能落单”。我不想让妈妈生气,所以只能去上学。“机械式”的知识积累真的能让孩子超前,赢在起跑线上?二、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良好的性格形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过去民间的一句俗语,也概括了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3-6岁是孩子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应该侧重的培养孩子的人格,身边的环境对孩子影响都是极大的。为了让孩子不停的学习,家长全权掌控孩子的时间,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自己一点自由和权利都没有,有的孩子会时常的感到不安和烦躁,因为她会认为自己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爱他了,又不得不违背自己;顺从父母的意愿,长此以往,会在孤独中变得性格孤僻,不合群,逐渐的形成性格叛逆,心理扭曲。教学应该充满趣味性,培养孩子美好的心境更重要。三、超前教育使儿童厌学。超前教育,会让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因为幼童时期知识的积累,在成绩上比别的还优秀。但是孩子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欲望不强,容易养成听讲专注力不集中的习惯。在二年级时的时候孩子就会吃“老本”;老本吃完了,加上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会越来越吃力,越来越糟糕。以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起跑的代价,能换来的只是短暂的优势,导致孩子缺乏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江苏南通的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女儿小玛2岁至6岁4年的时间花了13万给孩子报了19个培训班,在6岁时就已经学完了3年级的全部课程,常常都是年级排名第一。这高分数的背后是小玛每周只能休息4个小时,每天要学到晚上10点才能回家,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非常优秀,觉得老师讲的很简单,两相对比之前觉得其他的同学是笨蛋。到了四年级时,小码的成绩开始下滑,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孩子也来不及适应,渐渐地;她开始厌学,不写作业,上课走神等等。“教育”不是急匆匆的教会孩子如何坐在桌子前用笔和纸去书写。四、早期教育不等于超前教育。在幼儿阶段让孩子过早的学习不符合当下年龄的知识;过早的接触小学阶段的知识内容是超前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反而会导致孩子丧失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的新鲜感,出现厌学等情绪;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兴趣。而幼儿的早期教育是通过科学,有趣的方法让孩子“玩中学,学中乐”的方式。适当程度的竞争,给孩子良好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童真,更加快乐的成长。
孩子的教育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特别是现在大家的条件都越来越好,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第一位。从孩子出生后,爸爸妈妈们就在想要怎么教育培养孩子了。以前的孩子养得糙,大家经济条件都比较差,能上个学读个书就已经很好了,现在的孩子,每家就只有一两个,自然是全心投入,从早教班到兴趣班再到补习班,私人家教、培训机构让大家挑花了眼。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有些家长就带着孩子到早教班学习。早期阶段,适当的教育教学确实能让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广泛的基本训练学习,思维能力得到早期开发,之后的教育过程也会更加顺利,但是家长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踏入误区,不按孩子的生长规律,强势进行超前教育,无异于揠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正确区分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避免踏入误区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阶段教会孩子做正确的事,这样的教育是循序渐进,遵循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的。对于幼儿,适当的让他们学习锻炼,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同龄人中,对自己的情绪能够自己控制,增强身体力量,帮助他们对周围事物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强迫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而是让他们去玩耍,去感知世界和认识自我,这样的教育是一个笼统的、模糊的,教育过程中是在帮助孩子更好地凭借自我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走出的第一步。因为孩子还小,过多的要求和压力也是无意义的,注重孩子开心就好。超前教育是不同于早期教育的。超前,就是说这个阶段做了下个阶段做的事,还没学会走就让孩子跑起来,还没学会写字就让孩子写作文。超前教育加快了孩子的教育进度,但是孩子本身是接受不了的,因为孩子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还没有到达那个水平,却还要强制孩子学会具体的事物,能展示给父母看到学习效果还得在之后有学习进步。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她给她的才五个月的宝宝就看故事绘本了,她把这当作宝宝阅读兴趣培养的第一步,读书教育的起点。但是这么点大的孩子看得懂什么,宝宝连爬还有点困难,就看着那些字啊、画啊,发呆。这样的超前教育对宝宝来说毫无意义,甚至是在浪费宝宝的时间和精力,平白增加他们的大脑负荷。超前教育利大于弊1. 扼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超前教育就意味着这本是孩子还没有能力和水平接触到的部分提前塞给了孩子,孩子的被迫学习,只会是对这些东西囫囵吞枣似的硬噎下去,没有好好的消化知识。孩子死记硬背,模仿下的学习,当时看起来他们都学会了,但孩子是没有这个意识的,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孩子们会觉得学习这件事就是一件没有乐趣的事情,无聊的事情以后自然也不会再次尝试。而且学得慢,学不进去,对学习内容无法透彻理解,造成孩子在学习上的受挫,进而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感,不愿意学习。就像育儿专家马格达伯格博士曾经说过一句话:当婴儿能做的事情得不到赏识,而他们不能做的事情却被期待时,就会对婴儿产生什么影响呢?这是不是“我是不合格的”这个普遍存在的故事的开始?2.孩子对世界的新奇和探索被阻止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这是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追寻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很多人的人生,因为想要去探索,想要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人们不断前行,上天、入海,人类的各种发明都是因为人产生一个念头,一个好奇的想法。人只要在有追求、有理想的道路上前进,就是在闪闪发光。但是超前教育会把人的理想和好奇心,对世界探索的欲望扼杀得干干净净。超前教育意味着把孩子下一步即将要经历、学习的未来提前撕扯开来摆在孩子的眼前,给孩子规定好了既定轨迹,孩子很难有别的突破和惊喜。孩子天性好奇,但超前教育就意味着扼杀孩子的天性和他自己的想法、探索,以“填鸭式”的方式固化了孩子的认知。早期教育虽好但也要方法得当1. 尊重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和个体化发展差异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孩子的发展遵循一定规律,但是实现目标中要允许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幼儿在每一发展的目标的发展,都达到同样的高度。每个孩子的起跑线本身就都有差距,每家的家庭条件也是各有不同,有的人还在起点等待,有的人便已生来在终点。所以,既要看到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去尽力弥补与他人的差距,却不能妄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把起跑线的重要性不断夸大,比天还大,然后又把这份重量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生长是有规律地,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有的个体,遵循内在的规律,他们抬头、翻身、走路、跑步、学习,这些都是随着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来有序进行着的。不能说看着别人家八个月的孩子会走了,自己家的就一定也要会走,家长要注意不能过多干预孩子的正常发育。2. 引导比灌输更重要与其要把知识都生硬地灌进孩子的脑子里,家长最好起的作用是引导教育。不要给孩子立下过多规矩和要求,给孩子一个点,孩子自己可以画出一幅画。要锻炼孩子自己穿衣服的能力,家长可以让孩子先自己挑出他喜欢的那一套,自己搭配,然后把衣服打开,让孩子自己拿着,先左手,再右手,最后伸出头,一步步地引导,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在孩子疑惑的时候,适时给孩子用提问的方式,给他把他遇到的问题一步步分解开,适当的分析下,他自己就能很快想清楚了。早期教育绝不是要超前教育,遵循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才是硬道理,欲速则不达,培养教育孩子要耐心,要一步一步地走。不要过多的关注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搞好了才是最好的事情。
最近,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这件事的议论声一直很大,超前教育模式被喊停,人们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有人拍手称快,喜大普奔地准备迎接幼儿教育的春天!有人隐忧焦虑,担忧如果不提前给孩子点私货,孩子会不会跟不上学习进度?更多的人则是静观其变,多年的揠苗助长,早已让幼儿教育偏离了始发赛道,要想改变目前的势态,无疑道阻且长!这把超前教育的火越烧越旺,甚至有殃及池鱼之势,有不少人开始把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它们同出一辙。虽然“超前教育”和“早期教育”只相差了两个字,但是两者的教育理念及方式可以说是相悖,很多地方都背道而驰。所谓“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可以简单理解为给幼龄小朋友灌输不符合TA年龄阶段的知识。这种教育方式虽在短时间内能够看到让家长满意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它比较限制孩子的自由,抑制孩子爱玩的天性,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而且它过早给孩子定下“认知条框”,容易阻碍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媒体曾报道过一个“神童” 的故事:武汉的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5年内花了12万给儿子杰瑞报了17个培训班,杰瑞5岁时就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小托福考试得了全国前三名。据了解,小杰瑞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都要学到9点才回家。杰瑞上一年级时成绩非常优秀,觉得老师讲的都很简单,反而认为其他同学都是笨蛋。到了二年级时,杰瑞的成绩却开始下滑,从班里的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渐渐地,他开始厌学、不写作业、上课走神。专家指出:超前学习,会让孩子在刚上一年级时,由于学习过这些知识而在成绩上比别的孩子优秀。但孩子上课容易因已经学会了而导致缺乏探索求知的欲望,养成听讲不专注的不良习惯。等上了二年级,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加上学习欲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会越来越吃力,越来越糟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起“超前教育”的知识灌输,“早期教育”则更注重教会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各项综合能力。并且早教并不会扼制孩子爱玩的天性,而是结合孩子的天性,把教育方式和理念渗透到其中。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强调早期教育要做到四点:第一,使人成为人,即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第二,刺激孩子自发性智能的启动,帮助产生孩子学习的欲望;第三,激发孩子的创造性;第四,协助孩子完成自我发展,以期望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第一要务是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勇敢、自信、乐观、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加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然,“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十分重要,早教还能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除此,早教也很注重孩子潜能的开发。回忆起我们的求学生涯,3年幼儿园,12年中学抗战,终于熬到大学潇洒了4年,19年的时光就这样奉献给了自己的课桌,不觉竟已经是四分之一人生。我们从来都不缺在课桌上接受教育的机会,可是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在玩耍中学习的机会又有多少呢?
文/可馨育儿 人的一生中,有一个时期是脑部发育的重要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人的智力潜能。因此,我们要把握住这段黄金时期,给予宝宝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对宝宝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教育的孩子和没有早期教育,孩子是有差别的婴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大脑高速发育,不仅是从脑重量上迅速接近成年人的脑重量,在智力方面也在迅速成长。可馨育儿说,宝宝在3岁的时候,大脑重量已经相当于成人的80%,这是几乎所有的宝宝都突破了语言和学习的关口。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宝宝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宝宝智商偏高。婴儿的大脑将使用相当于成人2倍的能量,宝宝在这个阶段学到的东西比生命中其他任何阶段都要多。 早期教育不但能激发婴幼儿早期的智力潜能,还能够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全方位进步。早期教育的科学方法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能力的刺激、锻炼和养成。 父母要认清早期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开发智力,挖掘宝宝的潜能并不是简单地教孩子通过认字学习知识,其实是通过对宝宝进行适当的亲子活动和游戏开发宝宝的智力和潜能。通过实施科学系统的早期教育课程,能够充分开发宝宝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快乐自信、乐于分享、懂得感恩、适应社会的健康宝宝。 如今人们之所以崇尚早期教育,是因为它能够将婴幼儿的智力潜能激发的更彻底,让孩子能够更聪明。但是孩子身上的潜能是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的。比如,生下来具有潜在能力的婴幼儿,如果一出生就对其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是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6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教育要越早越好,早期教育实施得越晚,宝宝生下来所具有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低。接受早期教育的额宝宝跟聪明、健康、日后的成长也更快乐。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说明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父母起到决定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即使上了幼儿园,只要不是全托,宝宝还是在家里的时间长。所以,对宝宝的早期教育,更多的是在家庭中进行。有许多的父母希望宝宝得到早期教育,但是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宝宝在这个时期会对所有没见过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想要去尝试用自己的感知认识它们。所以父母可以利用宝宝的这个特点,多鼓励宝宝尝试,让宝宝产生足够的自信心,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这有利于宝宝形成勇敢、坚强、自信、开朗的品格。这种品格是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培养。 现如今,世界上的人越来越重视宝宝的早期教育,而且随着信息的大爆炸,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了解早教,因此早教也正式走向家庭化和社会化。关键是教会他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父母应该意识到,他们不仅是宝宝的衣食父母,更是宝宝行为规范的启蒙老师。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父母育儿的观念的转变,而不是强行给宝宝大量的刺激和灌输,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父母和幼儿互动互进式的,而不是父母与幼儿单项促进式的。这才能保证宝宝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但是早期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可以为了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能力发展规律,过度教育对孩子身心受到损害。早期教育的5个原则:(1)应根据小儿大脑发育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训练,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性,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儿童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2)循序渐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妨碍儿童智力的发展。(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要善于发掘他们各自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4)避免过度教育:对儿童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过度教育。过分的保护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练习正常动作的权利和机会,以至限制了智能的发展;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胆小、怕事,也会助长他们的反抗心理,过分保护和干涉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立性。过度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出现神经衰弱、恐惧、逃学、旷课等。(5)寓教育于游戏、讲故事之中:做游戏和讲故事是最生动、具体的教育形式,适合孩子智力发育,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智力的发展,组织孩子游戏时应注意四个方面,即游戏的活动性、创造性、知识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孩子的动作、技能的发展,言语的发育,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促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发展。讲故事、听故事具有培养儿童表达力、注意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的综合作用,但应注意故事内容要适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语要生动,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任淑一)————————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关注 宝宝知道 帐号,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