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辛苦写了好几个晚上的早教篇,说丢就丢了,时隔几天我依然心痛不已。为了保存而丢稿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感谢大家在后台对我的安慰和鼓励,还提供了很多保存文档的建议。谢谢大家的支持,有你们,我就有了重新写一遍的勇气。◆ ◆ ◆ ◆ ◆要不要给孩子上早教课?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妈妈纠结过或正在纠结。身边越来越多的妈妈加入了“周末带着娃去上早教课”的队伍,自己总感觉心里很没底,自己的孩子没去会不会将来不合群?越来越多传闻说一些好的幼儿园不接收没上过早教的孩子,不去上早教会不会影响孩子入园?早教中心推出的课程和概念越来越多,没有经过专业老师指导,孩子会不会从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别人?将来孩子上了幼儿园,别人家孩子都上过早教,大家讨论起来时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而自卑,甚至被孤立?小朋友不合群、认生,在人群面前很害羞,专注力不够是不是因为没上早教课才变得内向?早教课中对小朋友运动、艺术、音乐的启发,如果缺失了是不是对未来运动、智力开发和动手能力有影响?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足以刺痛老母亲的神经,如果还能不纠结,那估计就和满妈差不多了。是啊,我纠结的程度就没那么严重,理由很简单,就一个字,穷!看见早教课的报价,我就不那么想带娃去早教中心了(捂脸) 早教中心的课程到底有多贵?/随便咨询一家早教中心,你就会发现这学费比自己上大学贵多了。哪怕资质普通的早教机构,动辄也要上万。如果你再寻访那几家业内名气更高的国际中心,一年两万+不是梦,分分钟让你体会“穷是一种什么体验”。这哪是养娃,这是养了一台碎钞机啊。我大学每年学费4400,含了四人寝室的住宿费,四年本科读下来也没娃一年早教贵。满爸问我,你说咱是给孩子上早教还是我自己考个在职研究生呢?呵呵~苦笑ing咱们国内的早教中心学费不仅秒杀高等教育,和米国本土早教中心相比,同样更胜一筹。我妹妹在美国定居十几年,最近刚刚生了baby,正好可以问问她当地早教机构的情况。结果是,我妹一脸懵逼的问我,“姐,娃还得上早教课呢?我都不知道,身边有孩子的朋友都没上过呢。”不过,我妹非常给力的帮我咨询到了gymboree(国内音译为“金宝贝”),价格着实让我感觉不美好。gymboree在美国是包月不限时的,只需要75刀,换算成RMB差不多475。有图为证!What?月卡不限时?还这么便宜!上一年也不足6k,简直像白送一样啊。这个价格几乎可以让我们忽略掉人家赚的是美元,而我们是赚人民币。在美国75刀真的就和国内孩子在淘气堡玩一个下午的价格差不多。为什么一个早教中心漂洋过海,就能身价翻倍,摇身一变成了高大上的“精英专属”。尽管如此,国内的家长依然趋之若鹜。除了早教,在婴幼儿游泳也有类似现象。莫非欺负我们人傻钱多,能不能可怜一下天下的父母心?现在,你大概更直观感受到早教课到底有多贵了吧?(满妈并没有否定其好的地方,只是单说价格,真的有点过分地贵了,难道早教课是和房价挂钩的吗?) 早教课有什么神奇魔法?/虽然上不起早教,但我对早教中心里面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教十分好奇。之前就有所耳闻,身边有3个月大的宝宝就被父母带着上早教去,在中心做抚触、被动操,看卡片,做大运动练习什么的。等到宝宝大一点,就可以开始上Gym课、音乐课、艺术课等等课程,直到上幼儿园。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也为了了解早教中心里到底在教小朋友做些什么,更为了让满满和同龄小朋友接触接触,我和带满满试听了几家早教中心的课程。早教中心的试听课,我选了三个梯度:业内标杆型(MG),业内优质型(NY)和小众性价比型(FH),可以横向比较师资、环境、课程设置、小朋友和家长情况,以及销售人员情况。体验的试听课有Gym课,有音乐课,其他课程因为满满年龄不够未能涉及。三个梯度的早教中心差异确实挺大的,我先说对课程设置本身的体会。Gym课其实是国内早教中心的基石,几乎所有的早教都以Gym课作为主打课程。我猜测这大概是从国外引进了gym课程后获得成功,其他机构跟风的结果。到底什么是Gym?其实Gym是个简称,在不同情景下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先来看看维基百科的解释,简单说Gym就是体育场所,有健身房、体育课、体校还有运动馆多种含义。满妈认为早教中心里的Gym,是体育课(physical ecation)的含义,也就是早教中心宣扬的大运动发展课。这种课程的教室放满了各种运动辅助教具,有平衡木、蹦床、单杠、可供钻、爬、登高、翻滚的器材、秋千、滑梯等器材。上课时由老师引导,家长配合孩子一起完成某些运动和任务,对身体和运动进行探索,也有一系列的互动环节。音乐课配有很多音乐教具,有宝宝版的沙锤、手鼓、摇铃、三角铁等乐器,还有一些可以舞蹈的拉花道具、玩具麦克风。当然,课程中必不可少两位能歌善舞会吉他说英语的老师,配合音乐主题放音乐、开展互动。我承认第一次听试听课时,我和满满都有很强烈的新鲜感,玩的蛮嗨的。几家试听课串下来,随着好奇心的减退,对课程的真正体验才显现出来。虽然几家中心的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但课程听完却有一种“不过如此”的体验,大概是因为销售人员在介绍的时候描述的过于美好吧。这种感觉并不是对早教课全盘否定。平心而论,一些互动和训练确实对宝宝很好,对宝宝的发展很有帮助,只不过这好处和帮助,于我对满满的教育而言更像锦上添花,并不影响根本,有了自然是好的,没有也不会损失很多。这相当于80加分到90分,而不会有40到60分的差别。我很肯定,早教中心教的东西,完全无法代替父母日常浸润式的教育和言传身教的影响。如果把宝宝教育寄希望于早教中心,那么就是舍本逐末的痴想了。因此,我心底产生了很强的失落感——还不错,但没这么好,好到让我甘愿花这么多银子。这些内容其实大部分都可以在生活中在家或者户外对孩子进行早教练习,并不是不可替代、非来不可的。上第一次试听课我也曾怦然心动,产生一种“不带娃上早教就觉得对不起孩子”的愧疚。等冷静下来,也觉得早教班真没有这么神奇。一些妈妈将孩子自然生长就可以获得的技能归结于早教,认为小朋友的一些动作发展或者拥有的社交能力和逻辑能力都是由于早教的合理引导而变得更好。满妈认为这种体会并不公正,因为这种是非A即B的选择,一旦作出你就无法了解另一个选择的结果。也许孩子没有参加早教班,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方面也都会取得令人惊讶且满意的进步,只是选择早教以后另一个结果就无从而知了。特别是14-24个月的宝宝,他们常常就忽然解锁了某项技能,这足以让父母目瞪口呆,欣喜若狂:孩子忽然能说出一个完整的简单句,能够理解你的一个复杂的指令并能够完成任务,学会表达否定和不满,学会利用工具达成自己的目的....我敢肯定,这些小的里程碑更需要的是妈妈和抚养人的耐心引导,早教对其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如果你觉得孩子本身比较内向,上早教课多和小朋友接触是不是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外向。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厢情愿。2岁以内的宝宝对同龄小伙伴的兴趣并不大,他们的主要社会兴趣依然集中在照顾他们的成年人身上。如果把小朋友们放在一起,很可能会发生不愉快。孩子的性格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想让孩子锻炼社交能力,还是等2岁以后再尝试吧。 早教课能学到什么呢?/前文虽然聊了早教课并没有那么神奇,但并没有说早教课一无是处,只是相对它的高昂学费,性价比很低。这种性价比考量主要针对哪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家长,土豪朋友就不用纠结了,毕竟他们为锦上添花的好处买单不费吹灰之力。早教课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益处?我想早教中心Sales一定没少给大家洗脑,就连满爸都被“套路”了。要不然满妈也不会带着孩子密集的试听这么多家早教中心,一来是从同行竞争对手口中听听他们彼此之间是怎么找到对方“弱点”的,二来考察早教中心到底能学到什么,三来让满爸多点时间冷静。(我当然愿意让孩子去上早教,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让满爸读研。)早教中心的一些问题我们稍后再谈,现在先说说早教中心能让大家学到什么?让孩子学到什么?早教中心首先是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这也是他们宣传的重点——发展身体和智力、能力的开发。先从Gym课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添加音乐课,等宝宝动手能力增强后再增加技艺课程。满妈只体验过Gym课和音乐课,只通过这两门课谈起。Gym课主要是发展身体能力,比如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身体协调和空间感知能力等。Gym教室的教具也都根据这些能力的锻炼而设置,整节课会制定一个主要开发主题,再设置其他训练和互动环节。满满参加的两次主题分别为:翻滚和旋转。就整节课而言,除了一到两个亲子互动的动作迎合主旨(需要回家亲子经常练习),其他的内容还涉及力量、平衡、空间感的游戏。整节课被装的满满的,内容很丰富,让孩子充分跑跑跳跳,体力消耗很大。当然作为陪读,满妈简直累的半死,一直带着娃各种折腾。这个时代太“宅”了,不管是因为空气质量不好,还是因为父母忙于上班老人没有体力带娃出去玩,还是电子设备大量占据时常生活的缘故,能给孩子一个大活动量的玩闹,是很难得的。这一点,满妈非常认可!让孩子体会运动中的快乐,用触摸现实世界代替虚拟世界,不管是对身体康健还是心智发展,这都是Gym课程值得一上的原因。关于音乐课,其实和幼儿园上的音乐课差不多,蛮好玩的也蛮热闹的,如果说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满妈还是比较认同的。满满在音乐课上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来扭去,也会积极在发声练习中随老师“哇啦哇啦”唱一气。课程中最可圈可点的部分是老师的感染力和课堂氛围,在这个环境中宝宝更容易放开自己,在音乐的带动下,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除此之外,老师组织小朋友围成一个圈开展互动,也非常有利于宝宝秩序感的建立。从小就知道界限和规则的孩子,将来会是个快乐的孩子,也是个招人喜欢的孩子。每次活动结束,老师会让小朋友们一起收教具,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收拾的习惯。这些都是很棒的点。还有一个点,是满爸特别认同的。他觉得早教中心相当于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度,让孩子能够从无拘无束的家庭教育到幼儿园有一定约束的集体管理慢慢适应,习惯集体生活,习惯老师带领游戏、学习的模式。这可能有效降低宝宝刚入园的陌生感和不适应,免得等上幼儿园初期,每天早晨都要上演一场“生离死别”的大戏。让父母学到什么?很多人感觉早教中心不过是在教孩子怎么玩,这话一点都不假。但是如何跟孩子玩,作为家长每天和孩子接触这么久,也时常不知道该玩些什么。孩子更接近天真,他们开心的点有时候会很奇特,一堆沙子,一盆水都能玩的不亦乐乎。满满最喜欢躲猫猫,躲藏中乐得嘎嘎的。而成年人就很无聊,他们通常不知道该怎么和小朋友玩游戏。早教中心的“早教”成果可能不明显,但玩乐的效果确实很好。父母们可以从课程中学到如何和孩子玩到一起来,玩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锻炼什么技能。我们总提倡“高质量陪伴”,那质量怎么才能高呢?看早教老师怎么互动,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途径。另外,父母还可以从孩子上早教课的过程中发现宝宝的长处和喜好:有的小朋友喜欢自己玩,有的小朋友喜欢热闹和大家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喜欢汽车踢球打滑梯,有的小朋友喜欢六面盒玩学习桌和毛绒玩具。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偏好,就更容易走进孩子的世界,再针对性开展教育总是事半功倍的。活动区里的各种玩具,孩子也会有很明显的偏好和厌恶,按照这个去挑玩具,总比自己盲买的好。除了观察孩子,父母们还能在自己的教育中找到欠缺和不足,不管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比较,还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都可以很直观告诉父母,回去之后你还应该做哪些事。请注意,满妈说的可是“该改进的不是孩子,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教育的投射,如果孩子哪里不尽如人意,那一定是父母忽略了哪里。 早教课也有糟糕的地方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岁以前的教育至关重要,它几乎决定了孩子的主要性格和三观的基础。也能也因此,妈妈们才会如此热衷于早教。在这几次试听课中,满妈在体验过程中却产生了相反的感觉,叫“教不好还教不坏嘛!”这个教并不是指早教中心的老师“教”,而是一起上早教课的家长和孩子的行为影响。 1满满在和其他小朋友的接触中,好几次都被打和推搡了,被抢玩具的次数更多。当时他被小朋友拍了一巴掌后马上就懵了,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好像在说“你为什么打我”,他不断示告诉对方玩具在这你可以玩啊,但是又被打了一下。我赶紧过去替他“解围”,但又不知道如何和他解释,为什么小朋友会打人,因为在这之前他完全不知道还有“打人”这种操作。等课程后的第二天,满满就因为我拒绝他碰一样危险的东西,他抬手就给了我一巴掌。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把“满满会打人”归结为在早教中心学的,毕竟在这之前,他完全没有过这种行为。而且满满学东西极快,看一遍立刻就能掌握,而且不会忘。我想这应该不是巧合,因为在这次早教体验后,满满还学会了抢东西。真是应了老郭那句话“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早教中心里的小同学并不是每一位都有良好的家教,万一相互影响真是前功尽弃。虽然宝宝终将要进入大染缸,但是3岁这个树立正确观念的关键期,还是少沾染一些坏习气的好。等孩子再大一点,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和辨别力,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有样学样了。 2在音乐试听课上,很多互动环节老师都请家长配合宝宝完成,或者鼓励宝宝独自完成。但是我发现,除了我以外,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怯于去执行,可能是觉得很多动作很傻,可能是觉得控制不住孩子就此放弃。尽管老师多次强调,家长还是做不到。总之,完成率很差。结果也很明显,满满完成的情况比其他小朋友的完成程度要高很多。尤其是在一个练习发声的环节,老师引导宝宝唱发“fa”音节的一句歌,在我用心反复领唱下,满满后来竟然跟着我一起唱了出来,而且每一次都超配合。其他小朋友呢,无一成功,因为他们的妈妈几乎没有唱出来。本来带满满去早教课,就是冲着早教中心一起学习一起嗨的氛围,结果成了和老师的一对一互动。大部分家长都木纳地陪孩子坐在身后,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程中,那么早教就失去了意义,对我们这种认真上课的人来说,也索然无味。不知道满满会不会纳闷,大家为什么不跟着老师一起做呢?如果他以为这就是上课本来的样子,这还不及我和满爸带着满满出去海玩呢,我可不想让他从小就看什么叫做“学习态度不端正”。 3不管是哪种课程,每节课都是45分钟,时间相当有限。但课程安排的项目却不少,加上一个班上有七八组家庭参加,轮到每个小朋友的时间非常有限。通常满满还没看明白是什么东西怎么玩,就要被老师收回了。这难道不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吗?这么浅尝即止不会扰乱孩子对一件事情的深入探索吗?这一点我觉得特别不好。尤其是有些小朋友赖着不下来,父母还放任,孩子轮到的时间更短,我只能不停安慰满满等一等。 4我在不同的早教机构分别上了音乐课和Gym课,发现其中不少内容是重合的,比如吹泡泡,比如围圈圈跟着节奏快慢跑,再比如一直手偶和每个小朋友打招呼。因为体验课了解有限,我不能以偏概全,但还是让我产生了很强烈的“不过如此”的体验,甚至对上早教中心这件事有了更多的不确定。因为这并不是花钱的问题,还影响了孩子的现有的三观,对教育又增加了好几个难度。如果让我选早教中心的话.... /在体验了三个梯度的早教中心,我发现早教中心的学费高低和上述问题的严重程度与成负相关。也就是说,价格越高、专业程度越好的早教中心问题越少、程度越轻。早教中心的定位通过价格来吸引不同经济程度的家庭,父母的经济情况也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好坏,也就影响了孩子的素质水准,最终反过来早教中心的整体学员情况。我和满爸在上完性价比较高的小众早教中心之后,不约而同有“一些家长很没礼貌,一些小朋友没规矩”的印象。如果非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选行业最早,价格最贵,专业程度最高的早教中心。就算早教只是带孩子玩一玩,作为日常教育的补充,我也会选择让他接触的同学和家长的水平高一些。否则,我宁可不让孩子去。因为我相信,孩子间的相互模仿和影响,要比老师厉害太多了。◆ ◆ ◆ ◆ ◆这就是我对早教中心的一系列想法,到底去不去,答案还需要大家综合考量,总之别把期望定太高。反正满满是不去了,因为满妈穷着呢!满妈更倾向于家庭式早教,这块内容,以后慢慢说。大家会不会送娃去上早教班呢?为什么?具体原因请回复在留言区哦,我们集思广益,看看大家怎么看这件事~我已经把字体稍微调大了一点,虽然不是很喜欢,但是为了大家看着舒服虽让我这个挨千刀的非写这么长呢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晚安这是「满曰成长记」只希望用接地气的方式,把育儿书和专家的理论派变成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宋鹏伟浙江省杭州市32岁的双语女硕士刘双,最近成为网红——一切都源于她应聘保姆时提交的一份简历表。简历表显示,她擅长法语、英语,硕士学历,不仅有大型企业外派非洲的工作经历,还从事过早教工作。刘双表示,她觉得从事家政行业并不丢人,只是出于个人爱好。她说,“从事家政工作是我创业的第一步,而且家政从业人员应该向年轻、高学历发展。”(中新网5月27日)当硕士和保姆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语碰到一起,激起了媒体和读者的浓厚兴趣。但仔细看罢新闻你会发现,新闻有些标题党,存在有意误导读者的嫌疑,世界变化并没有那么快。硕士是正经硕士,还有海外工作经历,但保姆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保姆——洗衣做饭看孩子。且不说刘双目前还未上岗,所谓月薪2万元以上只是意向,单从她准备从事的工作来看——帮高端客户陪孩子,就与标题渲染的意思大不相同。准确地说,她准备从事的是早教工作,只不过不是在机构上班,而是一对一入户式的早教,除了陪伴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她的早教、英语等知识去培养幼儿。早教机构的收费本就价格不菲,如果是入户一对一长时间的服务,月薪2万元以上也就很好理解了。因此,如果拟定一个更加准确的题目——《女硕士早教教师:月薪2万元以上 做早教出于兴趣》,恐怕很多人连点开的欲望都没有了——这也值得报道?退一步说,即使是纯体力劳动的保姆,硕士去做也没什么大不了。或不得已为之,或为了创业去体验,当事人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宏观来看,家政行业一直在扩大边界,服务内容也不断升级。很多人理解的保姆,只是做饭、保洁、照顾老人或孩子,不仅没有技术含量,而且感觉低人一等。其实,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有的要求一专多能——既能收拾家,也擅长带孩子,还有收纳机能。譬如月嫂之所以收入高,除了体力劳动重之外,有带孩子经验也是加分项;有的则对服务品质有着个性化和精细化需求,传统意义上的保姆很难胜任,而更年轻、更有知识、更善于沟通和学习能力强的服务人员就会出现。更有技术含量和门槛,价格自然也不会与传统家政服务看齐,月薪上万甚至超过一般白领,再正常不过。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市场细分的结果,也顺应了消费升级的需要,老眼光已经不适应新现实,而随着偏见扭转和物质刺激,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家政行业。高质量和多功能服务,从来价格不菲。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才会更有议价能力,这也是对未来年轻人制定发展规划的启示。
父母的责任是从小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一些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事。而发现和培养兴趣的前提,是事无巨细的认真观察。月月7岁时,曾经学过一年的电子琴。但在这一年学琴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其实对学琴这件事并不是真正喜欢,家教老师上课时她一点儿都不投入,勉强练习只是为了敷衍给她请老师的我。发现这一点后,没有跟她商量,我就告诉老师我们不上课了。跟老师告别的时候,月月没说话,但默默地哭了。我问她哭什么:“你是很想学,还是很委屈?”知女莫若母,根据平时对她言行非常仔细的观察,我知道这两者都不是让她哭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停课这件事带给她的挫败感。月月从小就是个好强的孩子,尽管学琴对她来说是个负担,但是给她终止了,她又觉得是对她的否定。等到老师走了,我平心静气地告诉月月:“你要是真的想学,咱们就继续。”她低着头不吭声。看她这样,我拍拍她的肩膀走开了,若无其事地该忙什么忙什么,好像学琴这件事压根儿没有发生过。一段时间之后,她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坦白告诉我,她当时哭不是因为学不了琴,就是因为挫败感。女儿学琴的短暂经历告诉我:当发现孩子在某个方面没有兴趣也没有特长的时候,父母应该勇敢地叫停。除了学琴,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包括我自己在内,都给孩子报过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就月月来说,我带她学过琴,画过画,练过书法,学过游泳、奥数、作文……我不盲目地否定特长班,因为报班的过程是发现孩子兴趣特长、对孩子进行兴趣培养的最好机会。父母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在这个方面是不是有天赋?是不是有兴趣?如果孩子有天赋并且有兴趣,或者二者有其一,父母就可以鼓励并支持孩子坚持,努力把孩子的兴趣培养成为特长,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有好处。没有哪个孩子什么兴趣都没有,只能说是父母没有发现孩子的兴趣。孩子总归是有喜欢的东西,如果父母给孩子报了各种班,却发现他在哪个方面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特长,只能说明父母选择的这些不在孩子的兴趣范围之内。父母的责任是从小发现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一些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事。而发现和培养兴趣的前提,是事无巨细的认真观察:观察孩子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流露出来的个性特点,观察孩子对周围人和事的偏好,观察孩子在某个方面有无特别的天分……这样,即便给孩子报的特长班他都没有明显兴趣,父母也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带孩子多多去体验。比如去野外接触大自然,去动物园看动物,或许父母会发现孩子对旅行、户外的独特兴趣。月月小时候,爸爸带她去故宫,一天下来,累得不行,她还兴致勃勃,毫无倦意。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发现了女儿在历史人文方面的潜质。直到现在,她都很喜欢到很远的地方旅行、采风,每次回来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体会和收获,这对她从事写作工作好处良多。守护孩子的赤子之心月月有一个好朋友,从小学习中提琴,后来到了小学、中学,她一直都在坚持学。她妈妈曾经很无奈地跟我抱怨:中提琴老师不太好找,每次带孩子去学琴的地方都离家很远,而且学费还比小提琴贵,觉得很辛苦,也很麻烦。但有一次这个女孩来我们家玩,我问她:“你为什么喜欢中提琴呢?”她扬起小脸一本正经地跟我说:“阿姨,你不知道,中提琴的声音可优美了!”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动,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形容她热爱的东西时那种肃穆的表情,直到现在仿佛还历历在目。后来我不断鼓励她妈妈:孩子有这个兴趣,我们求之不得!再远也要坚持带她学。现在,女孩一家已经移民加拿大,她考上了多伦多大学,还参加了学校的乐团,她心爱的中提琴一直陪伴着她。每次我从女儿那里听到关于她的近况都很高兴。一个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其实很不容易。所以父母一定要尽全力,守护住孩子对爱好和兴趣的赤子之心。每个孩子的特点与个性都不相同,大人都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我们不愿意做的、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去完成。更何况天性不应该受到过度束缚的孩子呢?在月月从小接触的兴趣班中,那些我渐渐发现她既无天分也不感兴趣的,比如乐器、书法等课程,我都果断地给她停掉了,只留下那些她感兴趣的鼓励、培养,比如写作。只要她喜欢,我们就尽可能地让她的兴趣得到最大满足,帮她在这个方面把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月月不喜欢弹电子琴,但是喜欢唱歌。她小学时就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学得特别认真,每次排练回来都会兴奋地拉着我说半天:“妈妈,老师指挥我们几个音部配合起来,可好听了!”尽管她在这方面天分一般,但她非常认真,而且很早就能体会和欣赏合唱的美。所以那时候只要音乐厅有好的童声合唱演出,我就一定会买票带她去听。每次听完她都特别激动,跟我分享她最喜欢的男声部的精彩片段……这个兴趣她一直保持到现在,进耶鲁大学之后她还一直想参加学校的合唱团,但可惜水平有限,没有入选。不过她也没有因此而沮丧,在学习之余还是保持着对合唱的热情。前几年,耶鲁大学的合唱团来北京演出,她还买票邀请我跟她一起去听。听完后她一脸满足的光彩,我知道那是音乐的魅力感染着她的心灵。为她高兴的同时,也暗自庆幸当年自己对待孩子兴趣“多多尝试,勇敢叫停”的策略奏了效。要细心观察,也要步步为营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作品。作品质量如何,考验的是父母的功力与水平。“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我一直很欣赏这句话。要成就这门艺术,需要父母对细枝末节的观察,也需要步步为营的细心。在报特长班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月月的写作天分。上作文班的时候,她经常有优秀的作文被老师当范文在全班阅读。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的一篇作文,讲的是一只小鸡被她养大,又被妈妈杀掉吃了的故事。我们没有养过鸡,但是她把养育小鸡的过程叙述得非常动人。我还记得当时作文班老师的评语:“这样的作文不是我们教出来的,是天分。”从月月小时候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她的阅读习惯,发现她在阅读写作方面的天分后,就更加着力地培养。我经常带她去书店,以至于童书部的店员都认识我们。在书店她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书,对哪本有兴趣就让妈妈买哪本。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她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而这对于写作来说是一种正能量。同时,这让月月得以在把天分和兴趣升级为特长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有一天看电视,一个节目正在辩论要不要对孩子进行早教。正反两方嘉宾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正方说“要”,理由是,对孩子的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功课,如果错过了童年启蒙的关键时期,就等于没给孩子及时“开昧”,孩子的智力得不到最大化的开发。反方坚持“不要”,理由是,如果孩子从很小就进入学习的状态,会失去童年的快乐,那么小就要承受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对孩子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最后,反方的结语令我印象尤其深刻: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孩子享受童年的权利。那么,早教到底要不要进行呢?相信每位家长都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就我个人来说,我也曾像很多妈妈一样,不想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最佳时机”,想在月月认识、了解、吸收每一种营养的最好时机,把她“喂”得饱饱的,让孩子从小在各类精神营养方面获得最大的收获和满足。月月小时候,我也给她报了很多兴趣班,只不过那时候我们的选择还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元,父母和孩子受到的诱惑和干扰相对少一些。但选择不管是多还是少,最终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到底选择几种,一贯比较理性的我有两条原则始终不变:第一,不给孩子造成负担;第二,孩子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到快乐。如果符合这两条原则,我不排斥早教班,也不排斥各种兴趣班,能让孩子在快乐饱满的情绪中学到东西,何乐而不为呢?但如果孩子感到痛苦、不适应,就没必要了。本文来源:《柔性的专断——耶鲁女孩成长手记》这是一本务实的家庭教育图书,由两位作者共同撰写。作者郭力是一位有情怀、有格局的智慧妈妈,历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助理、学科副总编。在她的引导下,接受传统教育的女儿被耶鲁和普林斯顿两所名校同时录取,研究生就读于哈佛大学。作者张玲玲,曾任《心理月刊》专题编辑、新浪网高级编辑,现专职于人物及生命成长写作。
如果说考上大学只是进入中层阶段,那么研究生行列已经可以算是高层次人才了。面对近年来的就业困难,不少大学生都选择了毕业后继续考研。考研大军成了中国的一个新常态。而就在近日,有关部门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在读人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读研究生人数已达300万人。看着这个数据,我陷入了沉思:在1949年,我国的研究生人数只有629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个人数不断扩大,在今年,突破了300万的大关,整整翻了4770倍!当这批精英投身于社会时,那些平常学历者又该何去何从?时代的趋势,初显狰狞双语硕士当保姆。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位双语硕士应聘保姆的简历,让无数“社畜”目瞪口呆。这位年仅32岁的刘阿姨,是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的硕士。她不仅在中兴工作过,还曾出国工作,具有强大的交流能力,而且还有过早教的经验,更是做得一手好菜。如今,刘阿姨转行做保姆,在她那份强大的简历下,多少同行为之失色。北大才子卖猪肉。说起北大的学生,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毕业后会选择在公司工作,但却有这么一个人,选择了毕业后卖猪肉。这个人名叫陆步轩,是一名北大的学生,在毕业后,因为各种原因,最后他选择了跟随父亲从事卖猪肉行业。看着这个北大才子居然成了屠夫,不少人都是在嘲笑他,但事实证明,当高学历的人从事传统行业的时候,他们的规划更可怕。陆步轩凭借着自己高学历的头脑,将猪肉生意一步步做大,如今,他已经是个亿万富翁。近年来,像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清华学生当保安、博士生做房地产销售,这些都预示着高学历人才正在向传统行业进军。不要以为传统行业就没有高学历的人来竞争,当他们投身其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竞争力强的让人恐惧。被降维打击的人,没有反抗之力《三体》中有一个词语叫降维打击。这个词指的是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一种打击。比如说,可以把四维生物打成三维,或者把三维世界打成二维,没有逃离能力的生物必死无疑。简单点说,就是对手的层次太高,而你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只能被摧毁。对于高学历的人才冲向传统行业这一现状,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解释。硕士当保姆,对于从事保姆行业的其他人来说,就是降维打击,北大才子卖猪肉,对于卖猪肉的同行来说,也是一种降维打击,其他行业不外如是。当高学历者从事某个传统行业的时候,那些低学历者又能拿什么去反抗?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萝卜一个坑,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占据好的位置,当位置被占满后,其他学历较低的人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较差的位置,如此下来,学历排后的人,势必将会失去工作。听到这段话的我有点惊慌失措:在悄无声息之间,自己正在被淘汰。在我们安慰自己已经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之时,殊不知自己的背后,有着数十万人正在盯着你的职位。一份数据显示:一个公司白领的背后,平均有着13个人在盯着他的位置,且蓄势待发,随时可能取代原主人。而取代这份工作的硬性条件,就是学历。那些还沉浸在自己舒适区里的普通人,如果没有持续精进自己的能力,就只能被动挨打。别让你现在的安逸,毁了你的未来在这个时代,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有着强大的危机感和求生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学不会与时俱进,那么势必将会被淘汰。而想要长久立身于社会,肯定从自己的某方面进行突破。一、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在这个靠技能吃饭的社会,专业的人永远不会过时,越是专业,别人就越难取代你,那些行业顶尖的人,哪一个不是专业的?二、提升自己的学历:在别人喊着“学历不重要”的时候,很多公司都是先看学历再看能力,如果要稳住自己的地位甚至再往上晋升,那么学历也是很重要的,有机会的人,不妨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人生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在原本有机会改变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安逸,但现在的安逸,正在毁掉你的未来。这个社会哪有什么永远的事情?所谓的一成不变,只不过是你没发现自己正在被淘汰而已。正如达尔文所说的:“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现在逼着自己进步,才能在以后的狂风暴雨中安稳如山。
对于2021考研党来说,2020年度最“深入人心”的一个词,莫过于“考研气氛组”。所谓气氛组,顾名思义,带动气氛的人。最初,气氛组是酒吧的一个常态工作,后来发展到各行各业、各个场合都可使用。比如:星巴克气氛组、图书馆气氛组、健身房气氛组、买房摇号气氛组……而考研气氛组,大概就是古人所说那群陪太子读书的人。自己的功课好不好不重要,关键得让正主觉得学习氛围好,从而产生动力。酒吧气氛组,或者星巴克气氛组都是店家聘请来,可以获得一些福利或报酬。而对于考研气氛组来说,不仅要花钱买复习资料和缴纳报名费,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备考。那么考研气氛组的同学到底图啥?“学历焦虑”普遍存在年底微博热搜本应是娱乐圈争抢“KPI”的关键时刻,而12月21日一条“你有学历焦虑吗”的话题可谓异军突起,截止到目前已经有3.9亿阅读。当前这个社会,学历似乎越来越“贬值”。原来炙手可热的本科生已经成为一种“参考标准”:大部分城市在人才引进上面,要求只有本科及以上才能落户;绝大多数大型企业,最低学历也得本科,越是核心的岗位甚至都会标注只要211和985的研究生。甚至在各大相亲平台上,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于在职党而言,可能最关心的就是就业问题。选择就业还是考研都有各自的优势。而对于已经工作的“过来人”来说,考研虽然慢于工作一步,但它意味着提升学历。学历不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唯一因素,却是决定你踏入职场起步高度的关键因素。学历焦虑越来越多,许多人主动或者被迫加入了考研大军,但没有做好准备,自然而然成为了气氛组的一员。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关于“考研热”这个话题的讨论也日趋增长。今年由于新冠疫情,“考研热”进一步膨胀,变成人们就业的缓冲剂。近几年来,考研的人数与日俱增。据教育部官方宣布,今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为377万,较2020年同比增长10.56%。考研报考人数的增加意味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有了工作,甚至有了家庭的考研党,备考环境更加“严峻”。有时候工作没完成就需要加班,下了班还得辅导孩子作业。晚上熬夜还不能太晚,不然第二天上班没精神。各种琐事纷至沓来,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基本就是奢望。之前顺义有一个确诊病例,通过他的行程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在职考研党的艰难:34岁的年轻爸爸每天通勤50公里去上班,晚上回来复习考研,还要带孩子去上早教班,考研前三天还被公司安排出差。当然也有一些人的想法是,反正还有份工作,考不上就继续干呗。殊不知凡事一旦有退路,就容易打退堂鼓。最终结果就是沦为“考研气氛组”。“考研气氛组”并不是不努力这段时间,自嘲似乎成了当代人的主旋律,从“打工人”到“小丑竟是我”,再到“考研气氛组”。这种戏谑的表达方式,并不是真的像公众认知的那样备考全程浑水摸鱼,毫无上进心可言。相反自嘲背后只是一种对于考研压力的舒缓和解构。考研是一场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战役”,在职考研党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以及耗费的巨大精力,到最后都会转换成对考研失败的恐惧和焦虑。“考研气氛组”的出现并不代表考研党不努力,否则那些起早贪黑的意义又是什么?恰恰是通过这种自嘲的方式降低每一名考研人心理预期的同时,也缓解了焦虑。若是取得好成绩反而能成为意外惊喜。心态很重要,而成功上岸的结果更重要。对于已经参加完笔试的2021考研党,无论如何请坚持到最后一秒。就算初试成绩不太理想,万一调剂还安排上你了呢?而对于2022备考党,你们有一年多的时间去准备笔试和复试,如此长的战线会有中途放弃的念头也是很常见的。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请加入“考研实干组”!01规划为先,“剩”者为王考前一定要制定好全盘规划,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学们根据备考的流程和个人情况,需要提前做好规划。2022管理类联考的流程参考如下:除了规划之外,坚持也很重要,不到最后一秒不要轻言放弃。提面没通过就安心准备笔试,笔试分数不高还有机会参加调剂……逆袭的机会有很多,不好好把握坚持到最后,那你前面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02拒绝假装努力和无效努力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类人,朋友圈和微博各种转发考研相关的资讯,考研资料一套一套地寄回家。每天很早到自习室,伴着夜色才离开。然后对着月亮发一张照片,感慨复习的时间如此短暂。但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只能看到空荡荡的座位。只有桌上那一摞厚厚的资料书,倔强地证明“他曾来过”。对于这一类人,我只想劝他们不如趁早放弃,毕竟买资料的钱和花在路上的时间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既然下定决心,那就请珍惜时间认真备考。另外也要提醒大家,考试复习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虽然在职党的复习时间很少,也并不建议大家都要熬夜复习。我们很多同学会选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背书,这样既能保证正常的休息时间,也能保证复习的效率。03提前面试真的很重要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就是无法确定备考的目标,那么提前面试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生可以通过认真准备1—2所心仪院校的提前面试,提前锁定与自己更加匹配的目标院校,避免选择困难。而且通过了提前面试,不仅笔试压力会小很多,还不用参加复试。拿到名校提面的“车票”,你还甘心成为气氛组吗?04研路漫漫,需要研友相伴一个人准备考研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对自制力也有很高的要求。人是群居动物,所以参与到组织中,选择比你优秀,比你努力的同学做目标,能够极大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班上都会安排学习小组,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共同学习。有问题一起讨论,分享考研中的点点滴滴,也为彼此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考研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能为你的备考之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还是想提醒大家,偶尔想用“气氛组”来调侃自己缓解焦虑还好,但不要让它变成自己放弃努力的理由。“气氛组”注定只能成为配角,要想做生活的主角,那就请和我们一起加入“实干组”吧!
文|高宝宝前几天,有一个小伙伴给我留言说,她花了一万多块钱,给孩子报了一个早教班。可过了一个月,孩子只学会了爬。这让她特别气愤,想要告这家早教机构。最后,这个小伙伴问我,究竟应不应该给孩子报“早教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于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早教机构和课程应运而生。什么是早教?早教,即早期教育,一般指的是开发0—3岁婴幼儿潜能的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益智教育,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的印记。如果错过了孩子的早期教育,即使过后花十倍、百倍的代价,也难以弥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早教的重要性,但是却往往因为盲目和认识不足,而走进了早教的误区。早教有哪些误区?1.早教=早期学科教育不少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学科教育。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向孩子传授书本知识,甚至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这不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而且还会让孩子早早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学习。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家长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陪着孩子有目的地玩。通过不同的游戏,训练他们手眼协调、事物认知、精细动作和社交语言这四个领域的能力。2. 早教=为孩子找个好老师 “早教”这个概念从欧洲进入到中国至今,只有10几年的历史。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我们来讲,是一项新兴行业。很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好老师,教授他们一些知识。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早教,教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早教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家长通过和孩子一起参与早教课程,从而学会如何与孩子互动,如何引导他们塑造自我、认识这个全新的世界。但是在我们国家,早教的现状是: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在学校里完成的,是老师的事情。他们花费了昂贵的价格,把孩子送到早教班,然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自己不是坐在教室外边玩手机,就是心安理得去逛街。最后,等孩子下课的时候,再来把他们接走。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婴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的人完成。孩子的价值观也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对孩子来讲,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早教。3.早教老师=专业人士中国早教行业最尴尬的局面,就是没有一所大学有“早教”这个专业,唯一和早教沾点边儿的,就是“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针对的是3岁+孩子的教育。事实上,很多早教机构只是把招聘来的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上岗了。作为一名教师,他们需要的能力远远超越他们在三尺讲台上所教授的知识。但是教师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一件极其复杂和艰难的事情。这就使得有很多没那么称职的教师,正在或者即将走上教师的岗位,担任起教师的职责。如果没有内心充盈的老师,何来内心充盈的学生?如何选择早教机构?选择一个合适的早教机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几点要注意:1、 不必为了追求好学校而舍近求远,因为早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路途遥远,太辛苦的话,对家长和孩子来讲,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很难坚持下去。2、不要盲目追求品牌和规模,有些早教机构,虽然受场地限制,无法达到你心中的标准,但他们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这样的早教机构是最值得选择的。3、早教机构之间的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长应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去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4、有很多家长喜欢让自己的孩子进比孩子实际年龄高一级的班级学习,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鞭策自己的孩子更快地进步。但其实这样的做法非常不科学,因为,孩子的智力年龄是和生理年龄同步增长的,把一个2岁的孩子,送进3岁年龄段的班级,即便他的能力再强,也有可能会落后于别人,这对孩子自信心、荣誉感的培养十分不利。早教的原则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孩子用意志和刻苦来学习,但是如果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他们却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出很多机会,并且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个小朋友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一到天气预报时,他就变得非常地全神贯注。他的妈妈就想:何不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也认识一下各个城市的名称呢?于是,在预报员说到“北京”时,她就指着荧屏上“北京”两个字念一遍。就这样,孩子很快就知道了中国很多城市的名字,并且能识别出相对应的汉字。2.持之以恒是成功的法宝这个世界的竞争越来越大,人心也变得越来越浮躁。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心态。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往往踌躇满志、摩拳擦掌,但是时间久了,如果孩子还没有取得什么明显的进步和成绩,他们就会变得焦虑起来,继而怀疑,继而懈怠,到最后放弃。“水滴石穿”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水之所以能把坚硬的石头刺穿,凭借的就是持之以恒。教育也是一样。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德尔曾感慨道:我们的教育体系错过了大好良机,忽视了孩子发育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比德尔说的这个“孩子发育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指的就是婴幼儿时期。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最佳时机。科学、正确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大脑的开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会让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究竟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我的想法是,如果有钱有闲,可以报。但目的一定是为了陪伴他们做一些丰富、有趣的游戏,和他们一起接触别的小朋友,学会和别的小朋友打交道。一定要记住,早教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陪伴。如果时间和金钱不允许,也不用非要苛求给孩子报早教班。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学习,亲自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这样不但能达到良好的早教效果,而且对亲子关系的培养非常有益。20多年前卢姗刚出生的时候,还没有“早教”这个概念,更加没有早教机构。但是在卢姗出生之前,我就通过大量的阅读,认识到了婴幼儿时期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亲子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才放下一切,自己承担起陪伴和教育卢姗的职责。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回到20年前,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而且,我相信我会做得比20年前更好。你的转发便是最大支持作者简介:高宝宝15岁写小说,38岁考取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20年中文教育经验。一手把女儿培养成港大一级荣誉学士及伦敦大学教育硕士。让她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中金在线网最近,大家应该都被一个“史上最牛保姆”惊呆了。硕士毕业、精通英语法语,知名公司从业经历,在应聘家政阿姨。有人说:“别说了,我大学毕业,感觉自己不配打扫卫生。”先来调查一下,您是怎么看待“硕士毕业应聘保姆”这件事的?惹争议的硕士保姆先介绍一下刘阿姨,知名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国内某知名通信公司,去非洲几内亚做客户维护,因为那边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因为在国内结婚生子,刘阿姨不适合再被外派,于是辞职回到老家西安休产假。之后刘阿姨和老公把生活地点搬到了杭州。到了杭州后,其实刘阿姨的工作并不顺利,去培训机构当老师没有相关经验,继续之前的销售工作又无法体现自身优势。后来刘阿姨找到一份在早教中心教孩子英语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能兼顾家庭。刘阿姨也是偶然间发现了家政这一行业。她说,通过公司了解,收纳师+早教+硕士学历,粗略算下来,好的话一年可能有30万收入。在杭州,硕士,32岁,年入30万,如果不和互联网公司的P7、P8相比,这个工资不算低。有人说刘阿姨这是“大材小用”,甚至上升到了浪费社会资源的层面上?要讨论这个问题,先要说说目前家政市场的需求。首先调查了2个一线城市有家政阿姨(保姆)的家庭。问老李,你认为硕士刘阿姨来做阿姨,一个月2万块钱值不值?老李说,值!当然值。要是这个阿姨靠谱,这钱还少了。这么说吧,当我二娃没出月子的时候,我请月嫂一个月一万八。为啥这么贵?因为当时我们请的月嫂是个老大专生,50岁,以前是个护士。你知道她有多抢手吗?我们是把她中途截胡下来的,在我家还有最后几天的时候,有人开两万五的高价请这个阿姨!另外老李指出,硕士阿姨已经将保姆的条件升级=做家务+照管孩子。照顾孩子,和照管孩子,一个管就能体现差异。我们养娃,有一个说法是“鸡娃”,为了“鸡娃”我们得给孩子报各种班,让阿姨带着去上。你知道一个英语班一个暑假要多少钱吗?少则万八千,多则两三万。刘阿姨要是照顾两个小孩,里外里一个暑假能帮雇主家里省下三到四万块钱!你说这刘阿姨的工资值不值?说罢又问老王,你找到过符合你所有要求的阿姨吗?老王摇了摇头,家里从13年开始请阿姨至今,没有这样的。其实现在这个阿姨老王和老婆很满意,48岁,以前在县上当过十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后来因为儿子生病要照顾辞职照顾家里,儿子来上海上大学过来陪读。这个阿姨已经在老王家做了3年多了,工资一个月一万五(不算逢年过节的红包、平时出差给她带的小礼品)。阿姨做六休一,孩子们在家也不叫她X阿姨,而是尊称X老师。“这个阿姨可靠是可靠,但是不会开车,也不太认路,带孩子上补习班总是找不对路。不过在小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上这个阿姨确实很有经验,朋友们都觉得我家这个阿姨像个家庭教师。”家政的高端化进阶在深圳从事家政中介行业的财友阿梅介绍了情况,目前小时工、陪护等等都可以在app或者微信端下单,但是住家保姆,多的还是要在家政公司线下面试。“目前高端家政、私人定制化家政我们也在做,只不过提供的是一对一服务,而且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好的毕业生还挺受欢迎,所以我对这个硕士保姆一点都不觉得稀奇”。并且阿梅强调高学历人才去家政市场,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她觉得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家政人员的工资真的不低。阿梅提供的目前深圳家政阿姨的薪资待遇现在刚毕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小白领,真的没有家政阿姨赚的多,就用薪资比较低的阿姨来说吧,一个月开5.5k,但是阿姨可是吃住全包啊,而很多白领扣了房租和伙食费,可能还得问家里要钱吧?另外,高薪的保姆需求量真的还挺大,一个月到手税后一万多元,我见过有人本来自己当育儿师,后来当着当着存下了一笔做早教机构的钱,后来人家都去单干了。在国外,“高端保姆”早已有市场。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家的专职保姆玛利亚·波拉伊娥,这位小姐姐文能大学本科、武能近身搏斗,还能飙车越野。英国是“管家文化”比较盛行的国家,一百多年前,这里就诞生了一家专门培训高端保姆的学校——诺兰德学院。诺兰德学院的学生被授予的是文学学士学位,专业是早期儿童发展与学习。他们会学习社交、情感发展方面的理论,这些知识让他们能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照料;还会学习一定的营养学、医学、烹饪等课程;除此之外就厉害了,要学近身搏斗、游泳。对了,诺兰德学院毕业生的工资可不低,根据诺兰学院的副校长透露,一般的毕业生如果在伦敦就业,年薪会在26500英镑到42000英镑之间,这个薪资水平已经算是英国大学毕业生的“高薪”了。诺兰德大学的学生另外,大家肯定听过一个词,叫做“菲佣”,菲佣一直是家政行业的标杆。菲律宾的家政教育十分普及,中学和大学都开设了家政课,而且有针对性地注重培养家政教育。例如菲律宾大学(在菲律宾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TOP1),就开设了家政学Master of Home Economics这个专业。菲佣们还学多种外语,语言和文化课的培训主要包括阿拉伯语、希伯来语、中文普通话和广东话以及英文五门课程及其他一些课程。另外,菲佣大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部分菲佣还持有护士、医师或教师执照。这么说吧,原本请了个阿姨,结果这个阿姨还能教孩子英语、还精通各种家政、还能做饭、还会简单的家庭医学,是不是挺划算?未来“硕士保姆”真的不是新鲜事这几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大学生去擦皮鞋、大学保卫处招聘要求研究生学历……高学历人群的职业选择问题经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人们心目中,人才与岗位之间有一种刻板的对应的关系。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有很多考虑,一方面是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学上所说的“职业声望”。但有人说,什么声望不声望的,什么职业都要做起来才有声望。这位从事家政行业的硕士刘阿姨,绝对是个聪明人,现在之所以家政阿姨还有比较高的溢价,因为这个行业没有规范化,所以有人愿意多花钱去为更好的服务买单。而当行业规范化后,市场充分竞争了,各种高学历的家政人才都进来之后,许多人就不一定愿意为高价买单了。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中,这个“硕士保姆”刘阿姨也透露出以后自己创业做家政公司的想法,你说说先深入一线摸排清楚再自己创业,这是励志的创业向故事啊。许多人都没有发现,家政行业,真的是一大片市场,甚至还在蓝海阶段。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调查,我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中约15%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业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连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现在能有这样增速的产业,真的不多了。北京家政服务协会曾测算过,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其中老人陪护、病患护理、婴幼儿看护将是北京需求量最大的家政服务业态。但从供给来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家政服务供给目前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所以才会有“争抢、截胡月嫂的情况出现”。另外,由于劳动强度大、职业偏见等原因,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其实不多。其中,高端家政服务领域的供给更是稀缺。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88.6%来自农村,年龄结构偏大,“80后”新生代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到20%。同时,文化水平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仅占14.1%。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高、稳定性差,大多数是行业“新手”。之前有媒体调查显示,从2018年起,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高学历人才开始多了,2019年高学历人才比例增长最多,目前大专、大学本科学历的家政服务从业人数能占到10%左右。从事家政等行业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了,也说明这个行业的专业性有所提高,公众对它的认可度、社会评价在提高,硕士当保姆,或许人家是发现了一片新的蓝海啊。最后,分享调查中一位财友对于家政阿姨的看法:大面积的房子,阿姨每天打扫一遍,绝对是个技术活!既要以主人翁心态照顾房子,又能以提供服务者的心态面对雇主。这么看来,家政服务人员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心态上,其实都比普通人强很多啊!不信你想想,你几天没拿起扫帚扫地了?
作者:宝宝知道 一哥有点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想法,在我们小的时候哪有什么早教班啊,甚至连幼儿园都没上就直接跨进一年级,然后大把抓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比比皆是。如今好了,各种各样的亲子班、早教班遍布周围,说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出门跟别人家说自己的孩子没报早教班,就好像是个另类一样。这里就把我对于亲子早教的理解跟大家伙分享一下吧!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根本就没必要这么纠结,上不上亲子早教班,对孩子的影响也并不是太大,不会因为不上早教就成不了才,也不是说上了就一定成才。像我养娃喜欢顺其自然,所以我也没有去太早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打算在她入园前,上个半年早教,也可以过渡一下了!这种亲子早教班一般都是针对三岁以下的小宝宝的。大部分的家长我想应该都会选择在宝宝一两岁左右的时候,就带着去上早教班,一上就是一两年,说是能够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但是我想说真的要量力而为!你们说像那种一岁左右的小朋友,有的还只会爬,我觉得安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更适合孩子。可以自己抽空给宝宝念念书、听听音乐、做点儿小游戏,也就足够了,而且完全在宝妈的能力范围内。带太小的娃去上早教,一方面舟车劳顿比较辛苦,另一方面人多物杂容易生病,而且效果真有吗?我楼下就有一个小女孩还不到2岁,每周末她妈妈都要带她上什么课,一会儿是音乐启蒙,一会儿是亲子班……有一次我跟她一道去参观下,我一看不就是带着孩子玩儿吗?!我问了老师,一节课45分钟差不多200多块钱!非带孩子跑那么远的地方花那么多钱玩儿,真想不通!话说回来,上早教班肯定也是有一些好处的,比如可以培养小宝宝他们的独立性,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比起直接走进幼儿园,肯定会有一个缓冲期,消除宝贝们一下子见到好多人的那种紧张感,可以提早的适应。至于说让宝宝们学习哪方面的早教,我感觉适合报外语类的或者说有外教的机构,选择一些家里不能或很难提供的课程,比如烹饪课、美术课,让宝贝大可以尽情尝试,不怕脏乱。所以大家完全不必要去烦恼这个问题,要相信就算没有上过亲子早教,宝宝们也会在幼儿园里学会交际和独立,时间精力都不允许的,更不要因为这个而内疚。我们的初衷都是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是吗?文章来自宝宝知道,更多孕产育儿精彩内容,请下载“宝宝知道”APP
90%的父母会给孩子报英语,我坚信。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的孩子大小不一,个性各异。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早教班,多的四五个,少的一两个。围棋、音律、戏剧、游泳、舞蹈、武术、机器人、数学启蒙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但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猜对了,就是英语。究其原因,大约是我们这一代人被英语折磨的太厉害了。英语在我们求学的年代,与驾驶、计算机一起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必备技能。语数外也成为那个年代并列的三大科,哪一科瘸腿,基本你都是进不了好大学的。所以在我们那个年代,多少个夜晚挑灯夜战都是在背单词、记语法、题海战术,各种折腾到最后,“哑巴英语”却成了我们这一代集体的痛。于是,在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长起来之后,英语早教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幼教班也会开启婴幼儿英语早教!下面列出几个适合英语早教启蒙的方法外教授课,能让孩子拥有一口地道的发音英语也有各种口音,英式口音和美式口音截然不同,即便是在美国境内,也有很多不同口音。所以选择标准的英语启蒙是非常重要的。阿贝教育拥有最标准的美式英语发音的Kay老师,让孩子拥有一口地道而纯正的美式英语!外教早教更加专业关于英语学习,我们常常举婴儿的例子,因为我们每天对着他说中文,所以没有教,他慢慢也会。英语学习也是一样!就像阿贝教育培训学校在英语培训上一直致力于做到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说英语,更是要逐渐培养孩子的语感。在沉浸式的全英文教学语言环境中和外教交流,是给孩子建立英语思维最好的方式。在大量使用英语英语的过程中,能够直接用英语进行语言组织。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法(Phonics)又称字母拼音教学,可以理解成中文的拼音教学,即教授包括26个字母在内的44个音素,使学生掌握字母和读音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能力。自然拼读法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英语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已作为必修课被推广普及,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自然拼读法的基础是,孩子有着较强的听说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将听说转换为读、写能力,这里给大家提出了这三个英语启蒙的关键点,大家要多多的参考哦! 最后提示大家,英语启蒙还是要来英国私塾,我们这里更专业,更权威!阿贝教育培训学校(英国私塾)成立于2016年,是由英国硕士研究生团队创立,引进英国原版教材和教学方法,结合本土教学内容,打造的英国私塾项目,即原汁原味的英国小学以私塾的形式,让学生不出国门享受优质国际教学。惊喜多课价 5760元 截止日期:2018年7月31日我们哦
【导读:】在浙江瑞安,提起“博士老爹”这个名号,相信很多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蔡笑晚,他共养育有6个子女,其中有5个是博士、1个硕士,所以人们也都习惯的称呼他为人才“魔术师”。能培养出如此优秀,如此有能力的孩子,可以说他的育儿经验确实值得探究,他还有一句很实用的育儿忠告:“我的育儿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制定计划。”一定要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来做蔡笑晚的父亲蔡勋曾是当地的很有名望的医生,他受父亲的熏陶,一代一代都有喜欢读书的好习惯,在他年轻时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在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大科学家。所以通过他的不倦努力,终于顺利地考入了杭州大学物理系,在大学期间,他写过很多的论文,并且都把他们分寄给了数学、物理科学家。在当时,他还曾收到过伟大物理学家钱钟书先生的两封回信,并鼓励他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中国科学的未来,就靠你们了!“在收到信之后蔡笑晚信心大增,倍受鼓舞。命运有时总是对一个人是不公平的,在他正当学业上孜孜以求之时,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文革就开始了,大学开始停课,同时父亲蔡勋又突然生病去世,在这种双重的打击下,他被迫放弃了学业,中断了自己的物理学家的伟大梦想,使他在大三时被迫离开了学校。想想一个25岁的青年,被迫放弃自己的学业梦想,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在当时,中断学业的他只能在家子承父业,每天想办法去如何挣钱,不得不担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这是他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但,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伟大梦想,虽然自己被迫失去了实现梦想的途径,可他却把这个梦想寄希于孩子身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培养孩子,让他们成材。“我没有希望成才,就把成才的希望,延续在了孩子的身上。”其实,他的名字之所以叫蔡笑晚,也是有一定的寓意的,之前他并不叫笑晚这个名,这是他后来特意改为“笑晚”,其真正的寓意是:“不能在青春年少时开怀畅笑,就要让自己笑在晚年,笑在最晚,笑得最好”。此后的数十年间,蔡笑晚就把他这样一个父亲的角色当作一份伟大的事业来经营。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他认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仅是一种回报,而更多的应该是去不断求索奋斗的过程,并在这样一个奋斗的过程中去享受到无穷的乐趣。通过蔡笑晚的精心培养,正确的引导,他的6个孩子,都很努力,而且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长子蔡天文——15岁时就开始念大学,19岁时攻读研究生,取得了从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二子蔡天武——14岁时就攻读中科大少年班,18岁时公派赴美攻读博士,曾在美国高盛公司担任副总裁,而如今正在纽约经营着自己的公司;三子蔡天师——美国圣约翰大学博士,现在国内拥有自己的事业,蓬勃发展;四子蔡天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工作,后来回国在上海创办了私立医院;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今正在银行工作;小女蔡天西——14岁时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18岁时考上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2岁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现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通过蔡笑晚的育儿经验来看,如果说培养出1个优秀的孩子,可能是属于偶然,但他的6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优秀,关键就在于他能把教育子女当做一份伟大的事业来做。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蔡笑晚非常重视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好的学习习惯,就是从点滴培养起来的。大儿子蔡天文在出生还不到十天时,他就在孩子的下巴上划一下,就念“一”;划两下,就念“二”……在孩子两三个月大时,就轻拍他的手心,边拍边念“一、二、三、四、五”,当这样的动作每天重复多次之后,于是小天文就开始对数字意识变得异常的敏感了。后来在小天文八个多月时,就能按照顺序默默的念出数字从一至五。据蔡笑晚的回忆说:“当时我们家做饭用的是煤球炉,每天上午都要生火。在生火时就让小天文在旁边用扇子打扇,同时让他一边打扇就一边数数,经过每天重复的这样训练,结果在他两岁时就能从1数到1000了。”后来,多位数的加减法,对他来说就非常轻松,很快就能用竖式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了。一定要从小立志在家庭育儿的道路上总是会有很多的家长老是抱怨,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在一遇到困难会就会退缩,不管如何进行劝说都是不会听的。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的天性,因为他们本身就缺乏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经验,所以遇到问题,困难会退缩是正常的,有这类难题的家长,蔡笑晚给到的建议是:让孩子从小在励志的氛围里成长。“我们家的墙上贴的全是科学家的海报,这才是读书成才的氛围。”另外,让孩子从小就会背一些立志的诗歌、格言。当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那些伟大的人曾经也是有过和自己一样的经历,然后,就会在他们的心里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不会轻言放弃想法。蔡笑晚的小女儿天西曾在她4岁的时候,就说,:“自己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做中国的居里夫人。”这颗种子,一直在她的心中萌芽,成长,在她读高中的时侯,她就和爸爸明确的提出,“我将来一定要去攻读哈佛大学”。最终,通过她自己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做到了。在她21岁时,就考上了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后成为了哈佛最年轻的博导。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你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真正做到的家长,却少之又少。但蔡笑晚却做到了,在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他就会和孩子们围坐在一张圆桌上,孩子们看自己的书进行学习,作业,而他就在旁边看他的书,也不断的学习,当孩子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蔡笑晚就会及时的为孩子们一一解答。孩子们有时候也会抬头起来看看爸爸的脸,在他们心里想着爸爸这么大的年纪了都还在努力的读书学习,难道自己还不应该努力学习读书吗?他的这种身教胜于言传的方法才是真正起了强大的作用,使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蔡笑晚还有另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子方法,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个“存折”,用以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但这个存折是处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他和孩子共同订立了一个规则,比如在每次考试之后,考得最好的,都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并且会把这个奖励存入到个人指定的“存折”里,而且平时,他也会出一些有关智力开发的题目让六个孩子都去做,如果谁先做出来,就给谁奖励。也许,读高中的大哥还没做出来,但读小学的小妹却想出了答案。于是,小妹的存折上就会多了五毛钱的奖励。当然在这存折上的钱是孩子的,但如果真要花的时候,还是需要得到大人的“审批”,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后才能使用的。钱虽然看起来是不多,但用这种方法却使孩子们从小就很有一种成就感。存折上的“钱”越多,孩子的成就感就会越大。蔡笑晚巧妙的利用这种观念建立起的“家庭银行”的良苦用心,不仅孩子们从小培养了储蓄存钱的习惯,也无意中建立了他们理财的兴趣和能力,后来在他的二子蔡天武身上还真正起到了效果,二子蔡天武还在上初中时,就模仿了父亲的做法开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银行,并暗地里给四个弟妹做工作,让他们把钱存到“蔡天武银行”。再后来,蔡天武在25岁时获得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博士毕业后,他总结出了一套很实用的经济物理学理论和资金的运作方法,鉴于他的非凡的个人才能,后来被美国金融公司高盛特聘为副总裁。小结:蔡笑晚一直以来都常把“做父亲是我一生的事业”这句话挂在嘴边,眼下,他的儿女们个个都是事业有成,都实现了自己从小的人生目标梦想,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蔡笑晚真的是笑在了晚年。早教、立志、自学的育儿、家教原则和特才特教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正是应对当下和未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精英家教的明智选择“育儿哪有什么捷径,其实也不过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如今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是《精彩源于创造》一位三个男孩的爸爸,也是一个重组家庭,在企业任职高层管理,很善于把在企业20多年的综合职场管理经验应用于家庭育儿,让孩子赢在终点线,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经验,欢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