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项目工商管理硕士,学生获得开发有效的商业战略所需的分析技能。此外,他们具有商业的全球视角,以及商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和解决问题的头脑。创业MBA课程是为那些想领导和管理商业企业的学生设计的,比如那些想自己创业的学生,以及那些参与家族企业或有创业背景的学生。这个学位课程结合了传统的MBA课程和创业型课程,在风险创造,金融和市场营销,让学生洞察力建设蓬勃发展的企业。申请人将需要学士学位,研究生考试成绩,如GMAT或GRE,以及推荐信。有些程序需要事先的工作经验。创业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在创业课程深入探讨创业战略,管理和领导。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探索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课程,如:家族企业管理创业中的性别差异Law与企业家精神创业研究电子商务法财务热门职业选择除了企业所有权之外,项目毕业生还准备在广泛的领域担任各种领导和管理职位,例如:商业运作财务管理信息安全会计与审计人力资源就业观与薪酬信息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报告显示,与其他职业相比,许多类型的管理职位的就业增长可能与平均水平一样快。劳工统计局说,人力资源经理预计在2014-2024年间将增加9%的就业机会,而财务管理机会可能增加7%。根据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5月,人力资源经理的平均年薪为117080美元,财务经理的平均年薪为134330美元,一般和业务经理的平均年薪为119460美元。继续教育信息成功的项目完成后,毕业生可以继续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博士课程为学生提供严格的课程在战略领导,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和研究职位在高等院校。毕业生也可以获得创业证书。创业是一个适用于管理和商业的许多方面的领域,所以MBA在这个领域将帮助学生在商业世界中推进他们的职业生涯。这些课程的学生将获得传统MBA课程的所有好处,并特别强调创业的关键原则。如果还有其他MBA问题想问的话,欢迎咨询宁波学威MBA商学院。
文/林回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正在房地产公司担任HR的桐桐坦言。她继续解释:“如果是秋招,非全日制是不(被)承认的,或者说有些岗位要求说研究生学历,(非全日制研究生背景的申请者)就报不了。”无独有偶,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在其2020年秋招工作中也表现了类似的态度。今年9月初,有网友反映该公司的招聘公众号在问答环节中,明确回复了 “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一时间,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满,并向湖北人社厅举报该企业涉嫌就业歧视。尽管目前该公司的招聘公众号已经删除了相关文章,并清空了公众号进行整改,但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该公司的做法和HR的态度就是一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同时,2018年有大比例的考生不愿意被调剂至非全日制,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因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而不愿调剂至非全日制的考生约占47%。相关数据不完全估算,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为3.625万人,在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为11.538万人,毕业生为2.552万人。如果现实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容易被歧视、被偏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报考呢?“应该”被歧视?某航空公司办公室主任吴浩,正在某航天院校读两年半学制的非全日制MBA,学费七万多元。他认为,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的学历歧视是应该的,很多人都是为了“混学历”,因为“付出的时间精力也都不是一个程度的嘛”。这个月,吴浩已经上完了一天英语课和近一周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他评价:“上课内容其实没啥意义,是挺水的。上课本质上还是老师讲,同学听。只是现在不是大课堂了,在座位的安排上变成了小组的那种形式。”他认为:“即使(在非全日制研究生阶段)有努力学到知识,但在学历衡量上都是一样的。文凭和知识有关系,可没有必然联系。”曾脱产一年在警察大学学习国际关系的小景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是在混学位,同时,“课程水”的评价也让他十分懊恼。他说:“虽然他的研究生毕业证书上标明了‘非全日制’,但是他在警察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与全日制研究生并无二致,并且还常常一起上课自习及参加其他活动。”早上六点,小景和其他全日制研究生一同起床洗漱,然后集合列队走去教室上课;下午午休过后再次集合,小景会和其他全日制研究生一起自习。4点过后,锻炼身体,到了晚上就自习或者娱乐,10点半准时熄灯睡觉。小景透露,他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业考核标准上也是一致的。每科结课后,都需要通过提交小论文来获得学分,只有学分和毕业论文都达标了才能获得“双证”。“(而我的) 一般都有 90分。”谈起成绩,小景眉毛一挑,颇为自豪。虽然在学习生活以及考核标准上,小景和全日制研究生并没有太大差别,但他认为工作之后再去读研究生确实更有优势。“就是读的书更能够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然后就更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再去学什么知识,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过全日制研究生的大学研究生导师饶教授则表示他们两人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全日制优于非全日制,特别是高校研究机构肯定更认可全日制。但实际上,还得看个人能力。”“不算是”歧视?对于饶教授提出的“个人能力”的看法,桐桐则认为:“我不绝对排除有真的想要学习的人。可根据我三年来看到的情况来说,我只能说肯定很少。”作为招聘人员的桐桐似乎还是更认同吴浩的看法,她认为的“非全日制=本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质量的怀疑。她直言不讳地说:“非全日制是真的水,水上加水”。桐桐坦言,在招聘中“采取一刀切办法”排除非全日制研究生参与校招的做法,“也不算是什么歧视”。公司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公平性和培养目标的考量。普遍认知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中的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年龄比较大、可能还是公司中高层,他们与还是“一张白纸”的应届生竞争同一岗位显然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校招的培养目标是“想要自己培养人”。桐桐解释道,尤其是地产公司,它们想要通过培养更多自己人来提高人员稳定性,改变目前人员流失率高的行业风气,而在很大概率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中大多数的稳定性就比较低。此外,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参加公司的社会招聘的话,“用人单位是不看你七七八八的学历,只要你达到本科要求,其他要根据你的履历、能力来考核应聘者是否符合公司要求。”而在熊丙奇的眼里,企业招聘不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到研究生学历的范畴之内,就是一种学历歧视。他认为:“企业招聘人才,本来就不应该把这个学历作一个排除选项,应该关注所有求职应聘者本身的能力和素养,你把非全日制学生排除在秋季之外(秋招),这当然是一种歧视,这是毫无疑问的。”他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为我国多元化的求学路径之一,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熊丙奇强调:“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只是求学的方式不同而已。”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学校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课程教育、毕业生考核上,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不同的标准,导致两者之间存在质量差异,这就是导致招聘中学历歧视的最根本原因。此外,熊丙奇还补充道:“现在这种学历歧视实际上是很难收集到证据的,学生维权难是导致企业老是会有学历歧视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非全日制经常会出现一些负面新闻,这些负面新闻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舆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评价。”所以,企业会在招聘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对待也不奇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这是一种区别对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做人才筛选时不够专业时就会出现把学历当成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不是更看重对人才能力全面的评估。真正被影响的人?事实上,被学历歧视所影响的人除了像小景一样“少数认真学习的人”,还有一些报考了全日制但被调剂到非全日制的应届生。从前文给出的数据推测,仍然有53%的人可能愿意被调剂至非全日制研究生。分析人士表示,在就业市场上,真正被歧视影响的可能就是非全日制应届生。2016年,教育部出台《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意味者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并轨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度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往后两年则有不少自主划线院校出现非全日制名额空缺的情况。有媒体报料,也有不少学校甚至鼓励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小彦就是一名非全日制的应届生。2017年年初,大四的她,成功进入了某高校的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复试,但后来因为分数原因,接受了学校调剂建议,该年9月入学后,正式成为了一名非全日制应届生。她告诉《中国经营报》他们班“大概有一半是应届的”。非全的身份对他们的最大影响就是没有和全日制一起公平竞争的机会。现在这个情况,好像我们选择非全日制就是一种罪过,找工作的机会还不如本科毕业直接就业。她在求职中,发现有些银行在电子简历中,只有“全日制和在职”或者是“正规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的选项,根本就没有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选择。在2016年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非全日制就和以往的在职完全不一样了,一样的入学考试,一样的老师教学,学一样的课,参加一样的活动,“为什么非全日制就要被招聘单位定义成低人一等呢?”桐桐认为,学校鼓励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的行为“挺坑的” 。因为用人单位还是倾向于一刀切的方法,不会逐个甄别非全日制是否是被调剂的应届生。“但是这些人在选择接受调剂成非全的时候,就应该想清楚(后果)。”储朝晖也认为,学生在考虑是否接受调剂成非全日制时,“不能太理想”,要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方向确实和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不管是不是应届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他们在空余的时间就应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能力来应对毕业后就业的不确定风险。垂直类博主非全研究僧bot也表示:“就业是双向选择,教育部的原话。”尽管从他的其他微博图文看,也许他一直都在发文声援非全日制研究生抵制学历偏见,并为同学提拱了自救工具(人社局投诉通道)。教育部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文规定了:“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目前,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定向类别。这些大学的做法与桐桐的想法一致,她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严格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招生要求,非全日制就应该只招定向类别,且不允许全日制调剂成非全日制。暨南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广州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华南师范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山东大学2020招生简章截选而熊丙奇则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正如前文所述,他认为,企业明确将非全日制排除在秋招之外,就是一种歧视,有关部门应该要加强对这类涉嫌学历歧视企业的监管,纠正它们在招聘过程中的学历歧视行为,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要求企业要遵循公平就业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在人才招录时,不能出现类似的学历歧视行为,要带头推动就业公平。《中国经营报》也查找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作出行动,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纳入到招聘条件中来推动就业公平的实现。2019年9月10日,山东省淄博市市属事业单位在其照片高层次紧缺专辑人才补充公告中,明确说明了在此次招聘中,2016年12月1日后被国内高校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资格。“隐性利益”大于争议从种种现象中可以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的确面临着就业中的学历歧视困境,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20年多所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仍正在增加,每年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行列的学生不在少数。《21世纪经济报道》还以南京大学为例,称该大学2020年计划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约1400人,比去年录取人多出35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歧视在前,为何还有人接连报考的原因到底如何?小景的回答很诚恳:“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与我的升职没啥关系,但其实读研还是能带来很多‘隐性利益’。”他认为,现在看来,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是在同等条件下,我的学历为我的职业生涯加了分,因为身边研究生不多,大部分是本科和专科;第二是研究生学习使我考虑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同时也更深刻,更能照顾他人的感受;第三是研究生的老师和同学以及积累的人脉也很有帮助。眼下,小景正在准备在职博士考试,读博需要两名国际关系相关专家额推荐信,小景说,正好可以联系他的“研究生导师试试看”。非全日制研究生所带来的“隐性利益”也是吴浩仍然很乐意去上课的主要原因。他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和硕士学位能为他在日后的各种评分排名中获得加分,以及可能成为日后升职的敲门砖。另外,“带薪上课”的魅力也不亚于“隐性利益”。吴浩告诉《中国经营报》,他上的非全日制是研究生“属于公派性质”,“在拿工资的同时,还可以再有个研究生学历,”能减轻不少负担。正如吴浩所提及的“公派”读研,桐桐表示,很多公司会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当作一种外部培训手段,巩固人才,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所以,公司通常会鼓励或者要求员工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现在我公司就会送高管出去培训(非全日制研究生),然后经过一系列内外部的培训后,挂职,考核,通过后就升职了。”非全日制应届生小彦则告诉《中国经营报》,她在考虑接受调剂时,也曾想过,可能毕业后会遇到一些身份认同上的问题,但她觉得非全日制和全日制都已经并轨了,未来情况一定会比现在好,“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还有她认为“学校本身也不错,上课后也发现课程和授课老师都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就没什么可后悔的了”。人脉资源、教养学识、日常考核加分、未来升职的敲门砖等“隐性利益”,仍然远大于就业上的困扰,这或许是很多人依然乐意投入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的最主要原因。争议犹存,但中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改革刚刚推行四年,从制度到实践的步步成熟,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编辑:黄玉璐 校对:翟军)
“除了毕业证书上多了个‘非’字,我其余的材料跟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区别。我们的师资、完成的作业和论文都是同样标准的。但就因为选择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我失去了很多机会。”回首自己的求职经历,童欣(化名)感到很心酸。收到选调生的拟签约通知,却因“非全”研究生的身份被拒签;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但在报考系统里找不到非全日制的选项;入职公立医院后,因为“非全”研究生的身份,无法获得编制,且享受不到所在城市的人才补贴。今年刚从中南大学毕业的童欣,是2016年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诞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的一员,她屡屡受挫的遭遇亦是这一群体尴尬求职境遇的缩影。不舍名校情结,接受调剂“非全”童欣本科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在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考出了393分的成绩。这一分数高出当年医学类考研国家线98分,比中南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分数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执行同一分数要求)也高出了83分。2017年考研国家线和中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要求“我报考的是中南大学全日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后来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公共卫生专业就读。”童欣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由于当年是国家第一年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上线人数不足,很多原先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本科应届生被调剂到了非全日制就读。“我的考研成绩还蛮高的,虽然可以调剂到普通学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就读,但我还是想留在中南大学这所名校,于是就接受了校内调剂到非全日制硕士。”童欣说。学信网上童欣的考研信息 受访者供图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虽有教育部的“背书”,但社会上针对“非全”研究生的偏见依然存在。不少人认为非全日制等同于过去的在职研究生,课时、师资、考核等各方面的含金量都不如全日制研究生。而童欣告诉记者,除了真正在职读研的那部分人,很多应届本科生攻读“非全”研究生其实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脱产学习。而且为了学习,这些同学往往比全日制研究生付出了更多。“学校没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安排宿舍,我们只能自己在校外租房子住。国家给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活补贴,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不能享受。”童欣告诉记者,同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和她一样是应届本科毕业,三年来他们都是和全日制研究生班级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的。童欣所在学院也为其出具了“学习方式证明”,证实其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方式为全脱产学习,其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位授予标准等均与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同。童欣所在学院为其出具的学习方式证明 受访者供图因为“非全”身份,选调生录取被拒签2017年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国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区分研究生管理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2020年,第一届入学的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迎来了毕业。在他们即将离开校园时,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在毕业前半年左右,童欣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2019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来中南大学定向招录2020届选调生。打算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的童欣很期待这个机会,但她看到招录公告上“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后,对自己能否报考心存顾虑。她找到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请示领导后答复童欣先报名考试。于是童欣按照要求提供材料报考,也顺利通过了资格审查。“之后我就认真备考,最后笔试和面试环节也都顺利通过了。”童欣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为童欣出具的选调生拟签约证明 受访者供图今年5月22日,童欣收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拟签约通知。但就在签约前,她却等来了自己无法被录取的消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回复我,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以不能录取。工作人员说组织部领导讨论后决定只招全日制的学生。”童欣给记者发来了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规划办工作人员的通话录音。当她提及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的通知质疑广西选调生拒绝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合理性时,工作人员表示,广西选调生招录公告是去年10月发布的,与前述通知原则上是不冲突的。“于是,我在笔试和面试都通过的情况下,因为读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终与选调生失之交臂,所有的努力也都化为乌有。”回首数月前的这段经历,童欣非常沮丧。一波三折的执业医师考试作为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童欣在实习单位完成了一年实习后,于今年上半年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但在网上报名时她却发现,报考系统中的学习形式选项里并没有非全日制,“作为一名统招研究生,留给我们的报考选项都没有。”童欣向记者提供了国家医学考试网的报名页面截图,其学习形式选项中包含普通全日制、成人脱产、夜大学、函授、电视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师承或确有所长等类别,在如此丰富的学习形式中,就是找不到“非全日制”的踪影。国家医学考试网报名页面 受访者供图遭遇这一尴尬后,童欣和同学们曾与相关部门沟通,学校也出面协调。然而在报名结束后,她和同学们仍一度因为“非全”研究生的身份而未通过资格审查。童欣曾就此事联系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医学考试中心,得到的答复是,如果毕业证上写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能参加考试。除非考生出具承诺书,承诺日后取得的毕业证没有“非全日制”字样,不然资格审查就不能通过。“我们就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毕业证上肯定是有体现的,这样的回复让我们很为难。”但为了获得考试机会,童欣和同学们通过网络信访的方式向湖南省政府反映了相关诉求,最终他们获得了考试的机会。入职后“非全”仍是困扰即使在顺利入职后,“非全”的身份依然困扰着童欣。成为选调生无望后,童欣于今年7月进入了广西柳州的一所公立医院工作。按照这家医院的招聘公告,全日制应届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提供事业单位编制,享受柳州市人才政策,由柳州市发放购房补助8万元。童欣所在医院2020年招聘公告 医院官网图“那些毕业于普通院校和我一起入职的全日制研究生,他们都可以免试获得编制并享受市里的人才补贴。而我虽然毕业于985高校,但就因为读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编制遥遥无期,硕士研究生的人才补贴也拿不到。”童欣说。澎湃新闻从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了解到,按照现行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暂时不能享受柳州市的人才补贴。“之所以没有按照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的文件来,是因为柳州市人才补贴是一种奖励政策,是奖励给特殊人才的,这不是一个普适性的补贴。”柳州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工作人员建议,童欣可以用全日制本科学历领取相应的补贴,但本科与研究生的补贴金额有所不同。9月4日,柳州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看到了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在给予编制的问题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研究生应该平等对待,工作人员表示会和医院方面进行沟通。童欣告诉记者,她就编制的问题曾多次和医院协商,但医院现在的态度是,按现有政策一年后她是无法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获得编制的。医院会帮其尝试申报,但无法保证最后的结果。同日,记者也拨通了童欣所在医院人事科韦姓科长的电话,对方拒绝就此回应。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事物的社会接受度,童欣的母校中南大学也在这届学生毕业前也做了大量工作。记者从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为做好首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去年就专门印制了相关宣传册,并随就业推荐信一起发放给了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我们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老师们都希望他们顺利就业。”9月4日,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综合办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告知用人单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中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推荐信 受访者供图该工作人员表示,童欣还没有向学校反映过这些她在求职中遭遇的不公。了解相关情况后,他们会及时和童欣本人取得联系,尽学校所能帮助她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难题。“我经常在想,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差,也是参加统考进的中南大学,和全日制的研究生一起学习,按照统一标准毕业。教育部也发了文件,可为什么求职时还受到这么多歧视呢?心里真是非常委屈。”谈及未来,童欣依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应受访者要求,童欣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学历类型——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之前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方式相同,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而且统一考试科目、统一分数线、统一录取标准、统一培养标准、统一毕业标准,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双证)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对其存在误解,还将其与之前的在职研究生相提比论,殊不知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也属于统招的学历教育,录取方式为全国统考,入学及毕业特点为“严进严出”,其培养标准、所修学分以及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而且教育部的政策也及时跟进,维护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合法权益。此前第一学历的定义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而现在第一学历的范畴已经同步更新,包括了2017年之后全国统招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也意味着,参加全国统招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其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2009年,国家刚推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很多人都在贬低、歧视专硕,认为其含金量不高,得不到社会认可。而现在专硕的报名人数却已经超过学硕,含金量更是没有区别,反而更受企业欢迎。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就是当年的专硕,含金量会一步步提升。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准确定位,应该是——统考双证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只是学习形式的区别。而且其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和非全日制本、专科教育有着天壤之别。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双证——学历证和学位证。其中最重要的学位证则完全相同,只有学历证会标注学习形式。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因为国外的硕士研究生只有学位证而没有学历证。值得关注的是,上到中国自然科学界的最高学府——中国科学院大学,下到所有普通高等院校,都已经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博士招生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仅可以考博士,而且考试、录取方式和全日制没有任何区别。从2019年开始,第一批改革之后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开始进入职场,不少毕业生都进入了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薪资待遇和全日制硕士没有区别。对于企业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比全日制研究生更易培养,是同时拥有学历及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也正是教育部进行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的预期结果。根据权威调研显示,大部分本科生选择读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科研,只是因为对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待遇不满,还有很多人完全是为了逃避工作。对于非理工科、医学类的研究生教育,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更是没有区别。文科、社会科学类的全日制研究生,只是以课题研究为主(从未进过实验室),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实际,其实践能力远低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即便是全日制研究生,也仅有一年的上课时间,并且课程量较少。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则延长了一年的学时,所学习的课程和修完的学分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并不存在实质上的能力差异。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之后,不仅拥有过人的技能和职场经验,更拥有国家承认的硕士学历,是不可多得的高等教育人才。对于高等学府而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培养标准完全相同,所以为了避免部分企业的误解,纷纷给毕业生开具推荐信,这也反映了高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心。综上所述,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随着其普及程度的提高,拥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直以来出国留学,似乎都是学生的专利,如今出国留学一面想广大人群,在职人员留学美国也吸引到广大工作人员目光。在职人员为追求更好的发展,但碍于学历、学识等障碍,选择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是很好的途径。在职人员留学美国,工作经验丰富、相对独立较好的经济来源,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在职人员留学美国途径途径一、自费出国自费出国不仅是费用自理,也包括从申请到出国留学的每个流程都是自己解决,包括选择学校、专业,并针对这一点了解招生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外语水平达到要求,并要有独立自理能力,且有一定经济能力足以支付留学期间的学费、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这里需要提供存款证明。当然,也可以申请学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但难度也不小。途径二、单位委培单位委培即由工作单位承担出国留学的所有费用,比自费出国省方便快捷且节省大量金钱,但一般会要求在职人员与单位签订协议,学成归来必须为单位服务一定年限。就算如此,想要得到这样的机会也十分不易,有这样机会的单位少之又少,且要求在职人员十分优秀,对单位有较大的贡献,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引而出。途径三、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给了众多学子很大的学习机会,一般是国内学习+国外学习的模式,先在国内学习基础知识,熟悉语言环境,使出国学习更方便顺利,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学习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开办中外合作办学的多为名校,受教育部认可,这也是最适合在职人员学习报考的途径。另外,中外合作办学因为国内学习费用一般在几万元左右,与国外一年几十万相比,经济负担大大减小,也深受广大学子的青睐。在职人员留学美国注意事项1、证明自己没有移民倾向。2、在做文书时,要明确写好学习计划,一定要有理有据,充分说明你的留学动机,表明自己是想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才去留学深造的,同时申请的专业最好是跟自己在国内从事的职业有关,这样就有更强的说服力。3、要充分说明自己留学后的回国职业计划,让签证官信服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计划才去留学读这个专业,学成归来为祖国作贡献的。4、在职人员主要是需要有单位的工作证明,证明有收入保障,有些需要提供经济担保。另外,在学校及专业的选择上,在职人员选择范围稍小一些,而且,有些国外名牌学校对于语言成绩以及在职人员专业及学术的要求比较严,大家在要选择出国留学前要好好准备雅思及托福或者其他类型的语言考试。在职人员申请美国读研要求1、在校大学生或在职人士(需要学历证明)。2、存款证明,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足以支付读完研究生的全部费用。3、在校成绩单,也就是GPA成绩,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成绩中上等水平甚至更好。4、标准化考试成绩单,TOEFL、GRE/GMAT/LSAT成绩。5、在校获奖证明,最好有一定特长,以及推荐信。在职人员申请美国MBA与学生相比,职场人士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他们拥有工作经历。在美国,MBA要求申请者必须有工作经验,顶级院校的MBA要求最少3至5年的工作经验。有工作经历的弥补,本科成绩也就不像对应届毕业生那么重要。不过对于现在已经有一定声望的职场人士,不建议离开自己的圈子太久,申请一年的就可以了(提醒:美国的硕士无论一年还是两年的,总共花费都需要40万至60万人民币)。这两年MBA申请比较热,因为美国大学包括顶级的商学院现在都在对国际学生扩招,同时还有一些商学院提供丰厚的奖学金。MBA会提升你的人际交往圈子,对于渴望将来“走出去”的人士还是很必要的。选择就读理工类的职场人士尽量提早申请,我们不鼓励28岁以上的人申请理工类专业。非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士需要注意,中专、职高毕业的人没有办法直接申请美国硕士,需要从本科读起;大专毕业的人也不能直接申请美国硕士,需要通过转学分的方式再完成1—2年的本科学业,才能申请;高自考和电大毕业生只要拥有学士学位就可以直接申请了。无论申请商科还是理工科,职场人士都需要提前2年准备申请材料,提前1年着手申请。在美国,申请前一百名的大学硕士,托福、GRE、GMAT成绩都是不能少的,而GMAT成绩对于申请商学院很重要。
在心动的offer第二季,能让面试官一致认可,脱口而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人”的就是凡尔赛留学生代表王骁,他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北师范+美国T3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有顶级名校的教育经历,以及丰富的实习活动和交流交换经历,英语流利,表现出色。表现还非常醒目的是智商情商超高的来自北外+美国T14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的“草哥”李晋晔:同样有美国T4的法学院留学背景,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级的英语水平,通过了司法考试,法律行业的脱发梗也幽默回应,惹得面试官喜笑颜开,赞许频频。同样备受瞩目的还有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美国T14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的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小刘亦菲”詹秋怡:她过于紧张的面试表现让人有些惋惜,但出色的专业背景出身,加上加州伯克利的交流交换,大学期间各种奖学金,以及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也同样在职场非常有竞争力。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红圈所的概念,它是由亚太地区的ALB《亚洲法律杂志》在一篇名为《红圈中的律师事务所》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根据2013年律所的业务收入为标准评选出8家中国红圈律师事务所,形成8家‘泛红圈’金杜(KWM)、君合(JunHe)、方达(Fangda Partners)、海问(Haiwen & Partners)、中伦(Zhong Lun)、竞天公诚(Jingtian& Gongcheng)、通商(Commerce&Finance)、环球(Global Law Offices),在多数情况下仅指前五家(金君方海中)。那另外不得不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五院四系”,在《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岳屾山与何炅、郭京飞等一起担任加油团固定成员,他在节目中初次提到了“五院四系”的概念:很多同学其实不太清楚这五院四系分别是什么?那小编带大家一一梳理一下。“五院”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第一季实习生薛俊杰来自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系中南政法学院(2000年与中南财经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第一季实习生邓冰莹来自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四系”北京大学法律系(1999年改建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第一季实习生梅桢来自北大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第一季实习生李浩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法律系(1986年改建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吉林大学法律系(1988年改建为吉林大学法学院)(长春)除了传统的五院四系,也涌现出了像清华大学(第二季后补实习生何旻哲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这样的“法学新贵”。以及极其有优势和特色的法学专业,比如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经济法、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商法(第一季实习生郭旭来自大连海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法等。虽说节目中,面试官郭涛提到英雄不问出处,但对于非五院四系科班出身的丁辉,面试官却给予了他的简历这样的评价:现实中,类似丁辉这样的非名校出身的简历,很可能在HR那边就直接刷掉,根本不会到达面试官这边。而且第二季面试官史欣悦律师也来自传统五院四系的北大法学本科,以及英国G5之称的LSE-伦敦政经大学欧洲法硕士,我们细心查阅面试官和这两期实习生的背景,除了来自国内传统的五院四系本硕背景,越来越多的是美国T14的法学院硕士,比如第二季后补实习生:来自浙江大学+美国T14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的不可小觑的实力派代表赵南希:所以除了国内的五院四系,更有优势的是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的学生。那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美国T6和T14学院指的是哪些呢?在过去30年里,美国排名T6的法学院基本保持不变,分别是:Yale, Stanford, Harvard, Chicago, Columbia 和 NYU美国T14法学院(T6以外)也大部分保持不变,目前包括:Penn, Michigan, Virginia, Berkeley, Duke, Northwestern, Cornell, 和Georgetown看完这个排名,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红圈律所君合会对来自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硕士的王骁如此青睐有加啦!毕竟是过往30年top2的法学院人才,面试官爱才之心,溢于言表。大家可能对国内的五院四系相对比较熟悉,那我们今天重点为想进入红圈律所级别的学生介绍一下心动的offer中提及到的法学院硕士项目,以及他们的项目特点和申请要求。首先要解释一下美国LLM项目的概念LL.M,是拉丁文Legum Magister的缩写,意指法学硕士。美国LLM 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美国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的简要介绍,偏重于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它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申请人一般为本科法律系学生、法律硕士以及在职的法务人员。美国不同大学开设的LLM 专业不同,但一般分为两种:Generalized Studies 和Specialized Studies。一般大学只开设前者,也就是对美国法律的总体介绍。如今我国对法学专业的人才需要很大,特别是涉外专业的法学人才。社会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却持续走好,这样迫使许多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LLM 就成为了大家另外一个选择。美国LLM 专业,九个月的课程。对于经济条件一般,又想获得美国律考资格的学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美国典型T14法学院项目介绍【Tier 1选校推荐】:Stanford University综合排名:4专业排名:2斯坦福法学院目前开设四个专业:公司治理与实务,环境法律与政策,知识产权法以及国际经济法。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法律硕士课程还提供一门基于课程的高级研究课程。斯坦福的LLM项目分为Corporate Governance & Practice,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和 Law, Science & Technology三个track,每个track仅招15-20人。三个track加起来每年在中国大陆招生数量也就5-6人。对于中国陆本来说,难度不亚于哈佛、耶鲁。如果是顶尖本科毕业+顶尖工作经验2年以上,斯坦福不妨一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斯坦福的LLM不能申请斯坦福的JSD,若有志于JSD和学术道路的申请者,可以考虑斯坦福专为学术设置的SPILS项目。(实习生王骁录取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应该跟他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历+澳洲大学交换以及拿过非常多的高含金量比赛奖项等出色的个人经历非常有关系。)【Tier 2选校推荐】:Cornell University综合排名:18 专业排名:13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提供的LLM项目学制是1年,为在美国之外获得第一法学位的法律工作者和法学院毕业生设计。项目允许学生在160多种课程中自主选择就读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目标。项目每年申请人数1000人左右,录取人数约100名左右,看重学生的综合实力,成绩不是唯一判定标准,入读的学术背景丰富,有法官、律师、公司法务、也包括应届生。所以工作经验不是强制要求。项目会择优给予经济上支持的奖学金,有需要的学生可以申请。项目极少接受录取后延期入学,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需要发邮件给学校进行详细的解释。康奈尔大学法学院的职业办公室(Careers Office)会给LLM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支持,包括简历的撰写与修改指导、面试技巧指导、未来就业规划指导等。【Tier 3选校推荐】:Georgetown University综合排名:23专业排名:14乔治城大学地处首都华盛顿特区,法学院毗邻美国国会大厦、最高法院和世界银行总部,有着数不尽的世界组织举办的智库研讨会和各类志愿者活动机会,在实习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乔治城大学法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金字招牌,其法学院的国际法、税法等细分领域在全美名列前茅,有志于国际法发展申请的同学们可以重点考虑。项目每年招收约550名LLM,学生来自60到70个国家和美国40多个州和地区,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是通识学、国际商法与经济法、国际法学。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给LLM学生提供就业支持,包括一对一就业指导、提供各类招聘会资讯,利用法学院和导师的关系网,提供更多求职渠道和个性化建议等。申请要求申请时除了提交GPA成绩和托福成绩,LLM不要求GRE成绩,所以更多是看重申请人的综合能力。建议工作或实习经历3段及以上,譬如外所或者国内知名律所如大成、金杜、君合、锦天城这种,或者检察院、法院。但实习一定要有实际参与的工作和能力方面的提升,因为大家在《心动的offer》节目面试环节和后续实习中也看到,需要非常详细和充分的实习工作历练,才能顺利通过面试和后期的实习期。其次学术研究方面,没有强制要求,但如果有相关法律研究及论文发表是加分的。在校内活动方面,譬如法律援助、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等,可以加深申请人的社会责任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也是面试和实习顺利圆满的必备能力。建议申请T4的学生,托福最好105+,所以一般申请材料是:大学成绩单、GRE成绩、简历、推荐信、个人陈述追《心动的offer》,法律专业的小伙伴是不是压力山大,据说第一季播出之后,国内五院四系的法律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都比往年提高了不少。本科如果是非传统五院四系的学生,想进入红圈律所这样的顶尖公司,那最好有国内外知名法学院校硕士的学历,而且要通过法考,英语听说读写熟练,能作为工作语言,有日、韩、法等小语种二外也是加分项,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工作中他们最看重的特质是什么。篇幅有限,无法为大家详细展开-文末福利-▲拓达独家整理美国LLM最新查校表想要详细了解的同学欢迎联系我们-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拓达留学独家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年的申请算是告一段落了。侥幸有书读,前途未知。我觉得申请当中的未知因素太多了,信息极度不对称,甚至是误导,这一点对于跨专业申请和工作在职申请人尤甚。我自己今年的申请过程非常凶险。最后去的学校我原来根本没有听说过。 是一位G 友介绍给我一个她申请商科phd的朋友,然后这位朋友把我拉进了一个商科申请的群。 然后我说了一下我的研究方向,有一个人有回复说他的学校有一个老师跟我做的东西相似,建议我写封信套套瓷。 我当时大概浏览啦一下学校还有老师的网页, 觉得不错打算申请,但是并没有太关注这所学校,也没有联系导师, 当然大家都说商科不同工科,联系也没用。所以我在一开始申请就没有联系导师,权当自我安慰好了。而且这个学校的面试机会是我自己给争取来的。1月底的时候,我看到网上有人报此校同专业的面试,于是就写了一封信去问项目联络官。被告知他们一周之前就发邮件通知我面试了,可是阴差阳错我就是没有收到。还好我问的及时,没有漏掉面试机会,项目负责人在北京时间凌晨四点打电话来面试。 然后顺利拿到offer, 最后在所有的offer 中他又变得是我最中意的,遂从之。我的个案相当的random和极端。偶然性相当大。感觉是被命运之手推着走。希望我做的这个总结能给跨专业/在职申请人一些启发。出于对隐私的保护,我特地重新申请了一个新 ID, 并且把我的个人信息都隐去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下联系我 。我的基本情况如下:北京某非211/非985的大学纯文科双学位,GPA: 3.9/4亚太(新加坡/香港)某公立大学硕士:应用科学硕士,GPA: 4/5研究经验:美国知名智库研究员一年(青年学者孵化计划) 读研学校助研两年研究成果:跟商科有关的 Long Range Planning 期刊一篇(第2作者) 跟商科无关的期刊一篇,会议论文若干,报纸文章若干工作经验: 做一份跟申请课题极度相关的corporate 工作2年基本考试:G 700+ 没到750, T110+申请学校:11, (Top 5 -100), 面试4个,offer 4 个推荐人:硕士导师,美国工作的老板,还有之前做助研的老板(三人都不是商科领域的教授,但是都是各自领域的大拿,跟他们都密切工 作过,推荐信应该是言之有物的)去向:北美某Top70-80的学校。 毋庸置疑,申请具有偶然性。每一位学长前辈都说因为偶然性你要多申请,这样就能够增大入选的机会。 但是,我觉得单纯多申请学校和入学机率没有正向联系, 自我定位和选校策略与最后被录取可能更相关。 比如说,有些人虽然申请了20+ 所学校,但是全部都是顶尖名校,基本上是炮灰陪跑。有的人拉开档次去申请,效果也不理想,比如我。但是问题就在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定位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这次申请,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学某一方向的某一个主题, 然后申请了11 个学校。 排名从前10 到100名都有, 而且地区也包括了亚洲,欧洲和北美,可以说是广撒网了。 可是给我面试的学校只有4所,而且都是排名靠后的几所。 而所有我面试的学校都给了我录取,让我觉得自己在面试上至少是没有减分的。我面试的排名最高的学校是UTD60左右, 也就是说前50的学校基本审材料就把我拒了。 而我之前跟很多人(大多都是顶级商科名校的在读博士)聊,大家都说我背景不错。 这也让我对自己的申请定位产生了高估。 以下是我这次申请的几点感受。顶级名校(Top20),基本上是小圈子, 外人(跨专业/在职申请人) 很难进入。 不是无可能,只是很难,以后会越来越难。在CD上看到的此类成功申请人还有我生活中认识的这类人,无一例外都是有非常强的connections to the circle. 很多人都是国内985(top20) 的商科研究生/本科生,也有很多是香港新加坡公立大学商科的研究生/本科生, 有些有一些研究经验, 有些有一些会议发表,有一些没有。 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申请的学校通常自己导师/导师的合作者曾经读书和教书的学校。通常都能拿到强推。同一个圈子/专业的同行的推荐,我觉得在角逐名校的项目当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脚色。这部分通常是所有申请者不可以改变的。但是,这里想说的不是名校之间相互搞关系,而是在选择博士生的时候,同行的推荐最被同行接受和信任。这里给所有人的建议就是如果可以读一个商科的研究型硕士项目,(大陆,香港新加坡欧洲北美皆可), 绝对是一个加分项。这一点对于跨专业的申请人,绝对是先天劣势。所以即便是教授强推, 可信度也打了折扣。我自己的感觉越是前面的项目, 校际合作越多,老师在各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合作者,所以会优先从这些合作的目标校里挑选高质量生源, 给外来者的空间很小。对于跨专业申请人的建议是可以冲击名校但是等多的眼光应该分散到排名20-50和50-100的学校。 更之后的学校我没有申请过,不做评论。一定要尽早开始申请准备。 这一点应该是老生常谈了。 这里想要强调的就是怎么久算是早准备呢?有人从本科高年级就开始打基础, 积攒人脉,从事独立研究。 所以申请是长跑,很多人在申请季开始之前就开始了。具体说到申请季,我认为对于没有太多科研经验,特别是跨专业/在职申请人(我假设大家对都是对研究有兴趣,或者对某一个具体的现象/课题感兴趣,但是专业研究经验比较少;那种完全头脑一热想申请读博的申请人不在此讨论之列),建议从入学的前一年春节前后就开始看专业期刊,从UTD 的那些顶级期刊开始,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会让你知道这个圈子都流行啥,怎么样和你感兴趣的点连接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和你兴趣相近的顶级学者。这个会成为日后选校最有力的指标。关于套瓷,虽然版上很多人都说商科不用套瓷,我自己懒也没有套瓷。但是我觉得这对于跨专业/在职申请人而言非常重要。当然首先要摆正套瓷心态, 就是绝对不可能像理工科那样,老板一言堂,然后决定你的去向钱途。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套瓷可以弄清楚心仪的老师是否带学生。 我在面试中就有老师提到过,前两年他都完全没有招学生。今年他带的学生毕业了。所以, 他又可以带学生了。所以反过来推测,如果可以提前写信给老师问清楚意向,会在申请中少走一些弯路,至少少浪费一些申请费。(如何不卑不亢的学术套,请参考其他帖子。)关于选校,我觉得一定要拉开距离, 分档次。 商科申请无保底之说。 我觉得在做好学术文献的查阅,找到兴趣合适的老师,而且有正面鼓励的学术套(正面鼓励不代表啥,但是至少代表他收学生/没有要退休/或者离开这个学校去其他学校等)的基础上,建议至少申请7-12所。 因为我的研究兴趣很窄,要找到和要求的老师不容易。 但是我也努力的看文章,问前辈, 找到了11所。我认识的朋友申请20所以上也很多。而且大家在等待面试消息的时候,都后悔自己申请的学校太少了。拿我自己举例而言,正是那些我一开始没有太注意的学校给了我offer, 而我志在必得的保底校连面试都没有给我就拒掉了。 所以,我觉得大家在申请过程中一定要谨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自我定位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只能通过多申请不同档次的学校来对冲这种自身局限性带来的对于录取的影响。而且如果读博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做研究的话,不妨在商学院地点选择上也可以多样化一些,不要只是盯着北美(特别是美国), 欧洲,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都有不错的项目(参考专业的排名,比如DTU, BYU, ASU 等)。我感觉其实商学院还是蛮国际化的。如果能去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学得好的话,placement 是非常全球化的。所以申请的时候可以多个地区同时申请,进一步降低风险。对于跨专业/在职申请人,切忌不能有非某个学校不去的这种迷思,迷思害死人。我始终认为读博士就是接受训练拿到学术圈的入场券而已。好的项目不仅限于名校。关于基本考试,过线就好,但是随着整个申请 application pool的水涨船高,我觉得700+,100+是及格线, 740+才是比较impressive 的加分项。不过这一块是大家可以短时间内提高的。建议大家好好准备,不要有侥幸心理。而且我有听说一些学校非常看中这个成绩。当然过程准备很痛苦(至少对于我而言,备考过程很辛苦,但是当时我这么安慰自己,如果连基本考试都过不了,以后怎么面对孤独的学术旅程,就这样熬过来了.) 关于工作经验,我的两份工作,一份和研究紧密相关,另一份和我要做的课题紧密相关。我原以为会是一个加分项。但是至少我面试的时候所有老师都有一点怀疑我转行做学术的决心,我有被问到好几次为啥要转行。为啥不去做别的,比如咨询。我得一遍遍不断justify and show my commitment to academia. 由此,我觉得对于在职申请者要把读书的commitment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我也没有觉得工作经验是一个明显优势/加分项。 申请中不太需要过于关注的几个小点:US and World News/Financial Times 等非专业排名: 虽然每年各大商学院的排名如火如荼,坊间的m7,s16. 如雷贯耳。但是这些排名对博士申请毫不相关甚至是误导。关于套瓷没有回音: 很多项目特别是名校的老师不回信很正常。毕竟时间经历有限,不回陌生人的邮件太正常了。不要因此影响申请的心情。项目的地点: 当然不同的城市对于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博士生教育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到了哪里都是苦行僧。还不如到一个安静的大学城里面潜心向学。申请时几个有用的小帖士:和项目的联系人联系,介绍现在的博士生认识。我有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不少前辈,他们往往是非常愿意毫无保留分享的一群人。有一个学姐在我申请她在读学校的时候就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面试的时候又给了我很多insights, 甚至在我拿到多个录取的时候,给我客观公正的建议。虽然最后我没有选择她就读的那所学校,但是这份情谊铭记于心,也愿意将这份善意play forward. 与此同时,其他项目的博士生在我的申请中都提供了热情的帮助和鼓励,让这一过程没有那么孤单。这对于connections 薄弱,信息源很少的跨专业/在职申请人尤为重要。chasedream 的资源。非常感谢论坛的资源,还有几位版主的热情帮助。关键时候内行人的一两句话有一种让人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帖子里面的精华部分值得一看再看,有很多干货和学科专业知识的超棒总结。 关于offer的比较。这是申请后期甜蜜的负担吧。咨询所有人的建议都是看导师发表文章的质量和数量。google scholar citation 是一个好的指标。这就是今年申请我的感受,总结还有心得。申请绝对是一次很奇妙让人终身难忘的旅程。可是现在的我,也觉得自己前路漫漫,很多东西要学,很多工作要做。虽然为有书读而高兴, 但是丝毫没有一种松口气的轻松感。申请只是一场长跑的开始,祝福每一位申请人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备考2022级MBA的早鸟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这几天已经有好多同学开始咨询备考的种种问题,比如招生政策、提前面试、如何择校等等。为了能够给备考新人一些帮助。下面,我花费好几天整理的2022MBA备考的相关的信息都告诉你。一、招生政策MBA的招生政策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从1991年国内引入MBA后,MBA的招生政策是参加笔试,然后院校参考笔试成绩择优进行面试,然后录取。所以,笔试拼分现象比较严重;2008年,上海交大安泰MBA开启了提前面试招生的先河,不再只是笔试拼分;2010年,北京地区北大清华启动提前面试招生;到目前全国绝大多数MBA招生院校采用提前面试形式来筛选更优质量的生源,在2020年,我国238所MBA院校中有64所院校实施提前面试;2016年,教育部取消10月在职研究生报考;2016年9月,教育部明确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会标注为非全日制;2018年,国内部分院校如人大、央财和北航等取消中文全日制MBA项目,全日制项目以英文授课形式开展;在职MBA是国内办学的主流形式。二、关于提前面试在《备考MBA,一定要参加提前面试》一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提前面试的通常安排以及好处,不太清楚的同学可以再看一下。三、报考难度考研报考人数近些年一路高走,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290万人, 2020年报名人数突破至341万。2021年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达422万。从近十年来看,考研报考人数翻了一倍多。同样的,报考MBA的人数近十年也是不断增加的,从2012年106,862到2021年超过22万,报考人数也是翻了整一倍。但是,录取率却在下降,可见MBA录取的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在增加。报考基数在增加,但是录取率却在下降:从这些年的报考形势来看,MBA早就不是坊间流传的“花钱就能上”、“考高分就能上”、“找人推荐就能上”的情况了,尤其是顶尖、一流商学院,每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背景好的有可能都不一定能入围面试机会。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如何挖掘提炼自己履历中的闪光点就成为申请MBA的必备能力。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对于准MBAer而言,多早准备都不过分,来年开春陆续就会有院校发布招生政策以及提前面试的要求和批次安排了,提前面试前会有申请材料的递交及审核环节,详细内容大多包括申请基本信息、学历学位证书、简历、成绩单、单位组织结构图、收入(在职)证明、奖励证明、外语证书、完税证明、申请短文和推荐信等。而一份好的面试申请材料就是你此前人生经历的精彩浓缩,异彩纷呈,让读者为之眼前一亮,进而愿意给你面试机会。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和目标,需要我们深度挖掘和梳理自己过往的亮点经历,花更多时间深入思考。随着申请难度的递增,同学们可以尽早启动梳理工作,早点启动,做足准备。祝大家都能考取心仪的学校,成功上岸。我是赵老师,专业的MBA 择校 初试 提前面试 复试 调剂的指导老师,累计已帮助近千名MBA考生进入心仪的院校,如果你也想考,希望可以帮到你~知乎:赵老师说考研公众号:鼎元星教育
申请美高和加高的时候,在众多繁杂的留学申请文书中,有一样东西叫推荐信。推荐信是申请文书是唯一来自他人的主观评价,相比各项成绩和奖项,推荐信更能让招生官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请求推荐信的邮件成为是否能够获得好的推荐信的关键,对申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斯隆教育提醒您,单单靠一封好的推荐信,很难达到被优秀学校录取的目的,推荐信讲究的是“与其余申请材料的呼应和配合”,一份有分量的推荐信无疑会帮助申请者锦上添花。然而,关于推荐信有哪些是我们必须知道的? 怎样使孩子在众多与自己条件相当,甚至比自己条件更优秀的申请群体中脱颖而出?本次,斯隆教育邀请到了艾普比学院前校长迈克皮尔斯博士为大家来分享分析推荐信:如何让你的老师成为你最好的申请举荐人!讲座主题1、 私校招生部门希望从推荐信中看到什么?2、 你该如何与老师沟通并请他们给你写推荐信?3、 如何让标准格式的推荐信(form recommendation)还能出彩?4、 除学校要求的标准格式推荐信外,你还可以提供其他个性化的推荐信吗?讲座人艾普比学院前校长 迈克皮尔斯 博士皮尔斯博士,拥有超过30年的教学咨询经验并一直专注于教育问题的研究。曾担任过数学老师、学院院长、招生主任和大学咨询主任等职位。从1985年到2010年,皮尔斯博士供职于爱普比学院,担任指导主任和助理校长。在职期间,出版了众多教育书籍,包括《只面向毕业生》和《这是你的选择》以及《考虑美国》、《考虑英国》和《考虑加拿大》等系列指南。斯隆国际教育创始人 沈建山 博士沈建山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中国-加拿大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沈建山博士曾担任交大南洋、中信泰富、伟志集团等高管职务,并在加拿大谢尔丹理工学院担任校际合作项目经理等职。沈建山博士曾游学美国两年,并系统学习在线教育等知识,拥有美国在线教育职业资格、也是全球知名慈善组织Rotary International(国际扶轮社)的资深会员。主持人:斯隆教育加拿大市场部Nancy讲座时间讲座时间:2020年4月10日 周日晚上9:30讲座地点:加高顶私规划申请讲座群如何参与:评论区留下您的联系方式预约
伴随着在职研究生对于工作人员在发展上的帮助,报考在职研究生的考生一更胜一年。现如今报考在职研究生学习,除了已经在工作中工作好多年想要进一步提升的,又有很多大学刚毕业的应届生也想加入其中。但前提条件是大学刚毕业可以读在职研究生吗?下面时间,来看一下在职研究生老师的问答。有关在职研究生教育,本科应届生是可以报读的,特别是对于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的教育形式。属于先入学后考试,拥有大学本科学历或者专科学历的考生,可以享受免试入学。本科学历拥有学士学位在毕业满三年以后,还可以申请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证书。当然,个别院校也有个别情况,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是允许应届生报考的。就比如说吉林大学的医学以及护理学专业,专科学历入学需要上级单位开具的推荐信。并且学校会根据推荐信内容择优录取。另外,除同等学力外的另一种报考形式——“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些是允许本科应届生报考,有些则不允许,不允许应届生报考专业最为常见的有MBA、MPA、MPACC等,需本科学历毕业满三年,专科学历毕业满五年,拥有其他专业的硕士以及博士学位毕业满两年。最后,对于大学应届生读在职研究生,还是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同等学力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在入学方面比较便利,另一方面,同等学力费用也相对较低。对于应届生经济不富裕和以及专业比较薄弱的前提下,刚好还可以提升一下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