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北京,是多少人的梦想,又是多少人的遗憾。一边喊着要逃离北上广,一边又为了积分拼命。为什么要落户北京?落户北京有什么好处?我们来盘点一下。教育:幼儿园少交几万学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不用交借读费择校费、不用办证跑断腿;高考进清华北大几率更高一些。买房:购买各种福利房大部分严格限定需有北京户口;外地人只能购买价格昂贵得多的商品房,且需出具连续五年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就业:企事业招聘优先选择北京户籍人士;有些高薪工作只招聘有北京户口的人;失业有每月一千多元的失业金。交通:非京籍的需出具连续五年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才能摇号买车;60岁以上北京老人持卡免费乘车。养老和医疗问题:北京户口可享受更多免费医疗服务等;北京户口养老标准更高。在职研究生能累计积分落户北京吗?读在职研究生能否积分落户北京,就取决于你报考的方式。在关于积分中,有一条关于教育背景指标提到的是:经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国内及国外证书。并且在申请时应该兼具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位)的认证以申请时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为准,不累计,且不区分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在工作期间拿到的在职研究生学历也可以积分。同等学力申硕只能拿到研究生学位证,所以不能积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拿到双证,可以获得26分的加分值。具体积分标准为:大学专科(含高职)10.5分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15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26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37分也就是说,如果拥有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可以直接积15分,相当于在北京连续缴纳5年社保的分值;如果拥有硕士学历和学费可直接积26分,学历能够积分的起点起点是大学专科(含高职)。学历越高,积分越高!北京积分落户的竞争是非常大的,据悉,2019年的积分落户实际公示名单共6007人(原申请有106403名),对应的最低分值为93.58分。北京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吸纳了无数有梦想热血的年轻人,又淘汰掉无数没户口买不起房的中年人。或者你在这座城市已经打拼了10年、20年,成为了某企业的经理、高管,但最后还是要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而带孩子回老家上学。没有户口,没有房,始终很难扎根在这座城市!
来源: 中国网自2020年12月24日起,广州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的入户社保年限要求,从现行的6个月社保要求放宽至1个月。据此,毕业院校为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在办理引进人才入户广州的社保要求,均为在引进单位缴纳1个月社会保险即可。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的引进人才入户的社保要求条件不变,仍为在引进单位参加6个月的社会保险。以下为原文: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社保年限的通知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202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及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十件民生实事”中关于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拥有‘双一流’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直接入户”的要求,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20〕10号),现就优化我市引进“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入户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实施内容毕业院校为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入户。即:(一)符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20〕10号)第五条第(四)项条件“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有学士学位”的规定,且毕业院校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在职人才,在办理引进人才入户时,其社保要求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穗人社规字〔2019〕2号)第九条的“申办时须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调整为“申办时须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费”;年龄等其他条件不变,仍按穗府办规〔2020〕10号文执行。(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在职人才,即符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20〕10号)第五条第(二)、(三)项的在职人才,其社保要求按现行《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穗人社规字〔2019〕2号)第七条“申办时须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费”规定执行。(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范围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为准,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有调整或补充,以国家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二、相关说明(一)实施对象中所指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包括其下属独立办学的各独立学院。(二)符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的通知》(穗府办规〔2020〕10号)第五条第(四)项条件“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有学士学位”的规定,但毕业院校不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人员,社保要求仍为《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穗人社规字〔2019〕2号)第九条的“申办时须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三)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7月8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12月23日
只因毕业证书上有“非全日制”四个字,不少硕士研究生就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话题持续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据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不了解相关政策,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的现象,为此郑重道歉。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并非新规,而是四年前就有规定明确的。但在执行上,却还有一段路要走。维护公平的就业求职环境,需要用人单位营造平等就业环境,对于同等学历求职者而言,不应再设置“非全日制”这扇“玻璃门”。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内蒙古鄂尔多斯官方致歉据报道,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多个网络互动平台上,近年来均存在不少网友咨询、反映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包括人才落户困难、入职被拒、就业受歧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留言中有部分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解答,有的则尚未有正式回复。近期,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内蒙古鄂尔多斯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而国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下文《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正视统招非全日制学历,不能保证统招非全日制的就业,略感心寒。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今年2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到,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 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后回应道,对于网友反映的关于杭锦旗、准旗招聘教师时不允许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的问题,我们向相关旗区进行了了解,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由于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门今年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鄂尔多斯市委办公室、 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复时表示,当前,准旗招聘考试已经结束,杭锦旗招聘考试报名工作也已结束,即将开考,鉴于考试工作组织程序的严密性,已不能够重新组织报名,对给网友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无独有偶,今年3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某非全日制考生在2020年海南中学公开招聘中,已进入体检程序,但后却被取消资格。此后,海南中学在回复中表示,系当事人不符合招聘公告条件“全日制教育202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并称是工作人员在审核招考资质时的失误,以致当事人参加笔试面试并进入体检环节,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并不存在。“非全”研究生:仿佛读了个“假硕士”作为西北某大学2017级“非全”硕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找工作时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国企、银行还有人才引进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让小曹大感困惑:“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和小曹情况类似,华北某双一流大学2017级“非全”研究生小贺在校园招聘中也遇到了许多“门槛”,有的用人单位不将其视为应届毕业生,有的单位提出只有签署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小贺说:“我考研时的综合成绩高于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线,因为觉得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非全日制,没想到找工作时遇到这么多限制。”2019年,“非全”研究生小马通过激烈竞争,考取了国家某事业单位。但在入职一周后,单位告知他无法办理入职手续。因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不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无法为小马办理备案手续,已经开始工作的小马只得离职,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华北某大学“非全”研究生小庄谈及报考“非全”更是唏嘘不已。“我在考研时也获得了全日制的复试资格,因为有工作所以选择了非全日制。最近,我就职的市属事业单位要转编制为省属编制,要求必须是全日制硕士才能转编,我现在特别后悔。”教育部通知要求,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第一批“非全”研究生在去年和今年陆续毕业,但在求职时却遇到重重阻碍。许多“非全”研究生表示,他们以本科生的学历找工作还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仿佛读了个“假硕士”。用人单位:同样标准,为何不去读全日制?也有学校力挺:禁止歧视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多次印发文件,要求保障就业公平。然而现实中,这一要求落地困难。西部某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在受访时说,即使招聘通知写明招录“统招统分毕业生”,在面试等环节还是会淘汰掉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担心招进来后上级部门审核通不过,浪费招人指标。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门的谭先生坦言,听说“非全生”是这两年国家针对研究生教育,新分的类别,“我们理解是非全日制等于非脱产,和以前的‘在职研究生’不一样吧。”“这两年招生,确实遇到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谭先生说,专门讨论过,但还是婉拒了。“学生解释,培养方式、课程及毕业答辩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你不去读脱产,还要选择非全日制?”即使学生和学校相继出面解释,作为用人单位,谭先生认为,学历依然是硬性指标。由于“非全”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有些院校开始考虑暂停“非全”招生。西北某大学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低,毕业生就业难以得到保障,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加之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难以协调一致,学校计划取消部分专业的非全日制招生,同时要求必须有工作的人员才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非理性歧视,也有高校在校招上出台了相关文件给他们“撑腰”。8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针对研究生的“用人单位2020年秋季线下校园招聘指南”,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发布就业信息时包含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歧视性招聘信息。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针对研究生的“用人单位2020年秋季线下校园招聘指南”无独有偶,据悉,北京化工大学在今年年初也发布过类似的通知,要求到校参加宣讲招聘或在本校研招网上发布招聘信息的用人单位不能对求职者有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的歧视行为。而在河南商丘,官方表示已经落实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并欢迎优秀学子回报家乡。专家声音:高校要坚持人才培养标准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2016 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统招统考,培养单位要坚持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尤其指出二者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今年2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到,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学历是求职者的敲门砖,也是用人单位的“用人试纸”。对于求职者而言,长期的“测试”并非囿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字面上的区别。法律既然赋予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自设非法门槛,必然会受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者的不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实际上,大学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教学、学习考核上是有差异的,相对的比全日制标准放得宽一点。从这个层面理解,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客观事实使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认可度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如果用人单位是基于客观事实,考虑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客观能力上的差距,这不能算是就业歧视。”储朝晖分析,如何看待“就业歧视”,与用人单位怎么把握度有关,如果没有依据,白纸黑字将“非全生”排除在外,根本不进入程序,这算是就业歧视。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简单来说,我国社会还普遍存在以招生门槛看学历含金量的“学历价值观”,而大学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把关,又进一步加剧这一认识。“本来,非全日制培养模式,为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多元选择,而学历歧视,无疑阻碍多元选择。”熊丙奇说,消除社会的学历歧视,破除唯学历论,需要用人单位重视人才质量,而要让用人单位做到这一点,每所高校必须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严把质量关。封面新闻综合 周琴 资料据澎湃新闻、光明日报、半月谈、潇湘晨报、东南网等
A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该公司在行业里排名前五,妥妥的行业龙头公司。A说自己的工作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公司坐落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创业园区,员工食堂和健身房等一应俱全。X每天早上9点到公司,晚上9点或者10点左右下班,回家骑自行车15分钟路程。周末偶尔来公司加一天班,还能趁机跟着几个大牛学技术,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觉得很满意。并且公司的薪酬福利也不错。员工的薪资在当地可以排进10%,工作5年以上还有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于是X就有了文章标题的那句灵魂发问:“我看网上那么多人抨击996,但为什么我觉得996还挺好的?”听完他的描述,我觉得并不是996挺好的,而是他的996挺好的!因为前段时间还有一位同学B跟我描述了他的996,完全是另一种景象。B本科毕业在杭州一家电商公司任职。跟着老板从规模50人扩展到了150人,公司收益也十分可观。按道理来说,B都算公司元老级别人物了,继续干下去前途应该不差,但这个老板对待B却没有那么慷慨大方。B在公司任职三年,负责大客户的品宣和大促活动,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只有一个周末可以休息。去年的618活动为公司做了8000万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30%。可老板一点表示也没有,只告诉他双十一再接再厉,等公司上市再给他分红。他的社保还是按照当地最低标准在交,薪资也只能算行业中等水平,至于升职加薪,老板更是提都没提一句。而后我们建议B主动跟老板提升职加薪,老板只说:“你是本科学历,拿到这个工资已经不错了,至于升职,你的学历还有所不足,难以服众啊。”同时,我们了解到A公司有一个升职机会,A也在候选人名单里。B得到老板这样的回复后自然是心有不甘,很不服气。“一直996加班加点忙工作,自己的生活时间都没有,陪着公司一路走来,最后居然是被学历限制了。”抱怨归抱怨,B也认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却吃不下去老板画的饼了,在年初疫情期间还是选择了离职,现在已经在另一家公司任职,不同的是他现在是一边工作一边在读研。“我的能力都是能获得认可的,唯有学历稍有不足,需要读个研为自己镀金,今后的发展也会更好。”B还说到现在自己虽然是能6.00下班,但还是过上了996甚至997的日子,因为下班后都要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不过这种996,他感觉真的挺好的!忙碌且充实!很多人的工作能力在毕业几年后都会直线上升,直到稳步发展,但越往后你越会发现有时候自己的发展会受到学历的限制,因为学历低无法升职加薪、评高职称或者是考公务员,趁现在还有机会,别把自己装进为别人卖命的996里,应该花更多时间精力来提高自己!
有网友询问:上大学四年,到底算不算工龄?“工龄”是一个过去延续下来的老名词,听起来有浓浓的时代感。五六十年代,根据劳动部的规定,“工龄”一个是指职工依靠或者主要依靠本人工资为生活资料的工作时间。现在所谓的“工龄”,只是一个习惯说法,其实就是指养老保险缴纳年限。那么,上大学四年,甚至研究生、博士生三年算不算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呢,我们分情况一起来看看。第一类视为缴费年限的群体年轻的网友可能不太清楚,过去有“老三届”等说法,就是在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等,还没有上大学就先工作了。后来他们上大学之后,国家曾经专门下发文件,这类人的上学时间可以计算工龄。我们都知道,在国家90年代初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工作时间,都是视同缴费的,所以这个群体上大学的年限,可以计算工龄,当然也就是可以计算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退休时计算养老金就有用了。第二类视为缴费年限的群体第一类群体目前比较年轻的也得有60岁了,那时候的政策80后90后网友都不适用。但是有一类群体例外,不论何时上学都算。那就是——正统军校生。这个谁也攀不了,因为他们是随时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准英雄们。军校学员从入学便开始计算军龄,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待专业之后,军龄就可以视同缴费。除了这两类之外,其他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不算,当然这里是指干部身份认定里面的全日制的学历期间。假如工作了,又读了定向的或者在职的研究生,这种如果养老保险没有中断那肯定是算的。既然上普通大学以及进一步进修都不算缴费年限,假如毕业之后和早就业的人从事同一类工作,比如在机关事业单位,那岂不是吃亏很多?其实不然,我们就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例看看他们在社保上的区别:转正定级的标准有差别社保上的区别主要是缴费基数的区别,而缴费基数又与工资挂钩。假如考上了公务员,工资水平专科生转正定级定办事员,本科生定科员,硕士研究生定副主任科员,博士研究生定主任科员,现在硕士研究生很普遍,多上三年学可以直接定副主任科员,在县以下机关单位,这可能是努力多少年都得不到的结果。假如考上了事业单位,学历同样体现在工资当中。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例,工资水平本科生转正定级会定薪级工资7级,研究生转正定级则为薪级工资则定11级,差4级相当于差4年工作年限的意思,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多上三年研究生反倒相当于比本科生多工作了一年。别看多这一点,多一年就是一辈子整个职业生涯每年都多一点。以上的工资定级结果体现在社保当中就是缴费基数的不同,假如一个本科生和一个研究生同龄而且提拔轨迹完全相同,研究生就算晚三年上班,到头来社保缴纳的也比本科上要多,退休以后的退休金自然也是要比本科生多。这是体现在工资上的差别,当然更多的是隐形的差别,研究生总归是让人感觉比本科生高一点。假如有领导特么在乎这一点,在提拔之类的予以倾斜,那差的不仅仅是工资了,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是以后进步的空间。随着差距的越来越大,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差别那更是差很多。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在职仍然要向上考取学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是社会保障小百科,专注解答小伙伴社保医保、劳资就业的疑惑,有难题或疑问请留言,我将逐一认真回复。
应届高校毕业生充实到社区,是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因薪资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窄,大学生社工人心不稳、大量流失的问题逐渐显现,遭遇“弃岗的尴尬”社区工作者是高付出行业,合理确定大学生社工规模和相关待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让其有方向、有奔头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毛海峰 邓华宁 李金红 王俊禄32岁的李婷是陕西省咸阳市渭阳北社区副主任,2012年陕西开始试点大学生专职社工改革时,她是被录取的第一批大学生社工之一。李婷记得,自己当时报考的市中心社区岗位,录取比例达到了200︰1。网格员群体,是社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2020年5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新增10个新职业”之一,社区网格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报考热情日渐提高。由陕西省率先在全国试点的招聘大学生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简称专职社工)的改革已进行了9年。记者调研发现,因缺少上升通道、待遇过低,大学生社工流失的问题逐渐显现。部分受访干部及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适当调整政策,通过如建立大学生社工薪酬待遇自然增长机制、给予大学生社工进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机会等措施,解决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的后顾之忧。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勤丰村网格员查看辖区内中小企业及个体户复工情况,针对复工后困难进行询问担当要角的青春力量改革伊始,陕西省政府提出要为全省2874个城镇社区分别配备大学生专职工作人员5~9人。自2012年到2016年,由陕西省民政厅统筹安排,连续5年共招聘11038人,各地市的报名和录取比例都在100比1以上。不少社区第一次有了大学生工作人员。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改革成效进行了一次突击检查,这批已在基层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年龄在30岁左右的大学生成了社区的骨干力量。1990年出生的关永昭,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成为大学生社工,现担任西安市南郭上村社区主任。疫情来袭后的一个多月,他白天在社区工作,晚上睡在社区。进入社区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他说,“自己作为年轻人就要承担风险和责任,要尽最大努力用心用情服务群众。”2020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通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助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应届高校毕业生充实到社区,是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不同于大学生志愿者,专职社工必须具备专业思维和技能。”出生于1988年的咸阳市滨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舟说,疫情期间要服务好社区的8000多户居民,只靠10多个工作人员很难完成。“我们集思广益,发动了一批平时建立了互信关系的志愿者,包括低保户、大学生等多个群体,运用综合协调能力缓解工作压力,滨河社区疫情期间居家观察的342人,都平稳地坚持了下来。”专职社工遇“弃岗尴尬”“你们的大学生社工流失率高吗?”这成了一些社区、社工机构同行见面后常问的一句话。在陕西,2019年初在岗的大学生社工只剩8000多人,一年多来又流失了一部分。其中有个别地市600多名大学生社工已离职200多名,部分社区仅剩下一两名大学生。一位女大学生社区干部说,资薪待遇低是大学生社工流失的原因之一。“我目前已拿到在职研究生文凭、考上了中级社工证、当上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月工资总共4300元,交了社保,拿到手只有3700多元。一般的大学生社工更少,只有2000多元。”记者调研发现,自2012年至今,陕西省对大学生社工的待遇政策调整幅度不大。作为大学生社工的主管单位,陕西省民政厅曾多次协调省级有关部门,希望逐步提高报酬待遇。201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曾下发文件规定,要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大学生社工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但这项工作在基层长期未得到落实。缺少职业上升通道,是离职的另一原因。在某地市任社区副主任的一名大学生专职社工说,自己刚31岁,就已摸到了职业天花板。“无法转事业编制,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即使做了社区主任,工资每月也就多300元。”“大学生社工更追求职业认同感,但社工又不像公务员或其他职业,有明确的晋升通道,矛盾不可避免。通畅社区工作者的成长渠道,给予社区工作者公正合理的晋升机会,是十分必要的。”竹立家说。内外发力解后顾之忧如何稳定社工人才队伍,让大学生社工安心留在社区?2020年,陕西省重启全省专职社工招聘,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一批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大学生社工应从自身发力,调整心态,增强服务意识。“目前社区治理专业化程度还不高,随着社区扩展速度加快,社工群体面临更繁杂任务、承受更多压力,是一个高付出的行业。”竹立家说,全社会也应形成理解社工、尊重社工的氛围。另一方面,适当调整大学生社工政策,使其有方向、有奔头。首先,明晰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工作任务。比如,制定社区公共事项准入目录和工作任务清单,严格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让社区工作人员有时间真正“接地气”走进居民生活,也为社区工作专业化、居民理解社工打下基础。其次,合理确定大学生社工规模和相关待遇,将其薪酬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工作绩效考核等结合起来考量。咸阳市秦都区建立大学生社工薪酬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全面提高收入。大学生社工年龄工资由每月15元提高到30元;拿到初级社工证,每月的补贴由100元提高到200元,中级社工证由200元提高到400元;兼社区“两委”委员每月加600元,兼副书记或副主任每月加800元。“算下来,一名大学生社工最低工资可达每月3000元(不含五险一金),最高可近5000元。”秦都区民政局基政科科长王勃说,实践中这一政策执行效果不错,全区招的231名大学生社工,现在还有201名,绝大多数人留了下来。最后,给予大学生社工进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机会。比如,每年可拿出一定指标,规定工作年限,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将优秀大学生社工纳入行政事业编制。还可考虑从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大学生社工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拓宽其职业发展空间。□
大学生医保益处1、涵盖范围广、个人缴费低、门诊医疗同步解决。2、商业保险难解决患大病导致的过高医疗费用。3、特大疾病保障范围放宽,省级调剂金帮助贫困生。大学生医保的参保范围和对象各类高(中)等院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科学生、高职高专学生、科研院所的非在职研究生等。如何参加大学生医保?以院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办理新参保和续费手续,代收代缴医保费,发放医保卡等(大学生缴纳医保费可选择按逐年或按学制一次性缴至毕业)。大学生医保缴费标准大学生医保费由参保人员按年度缴纳,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240元,其中个人缴纳60元,财政补贴180元。图片来源:摄图网大学生医保报销标准大学生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保险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从7月1日起生效,并按未成年人医疗保险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在门诊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按下列比例给予报销,其余部分个人自付1、医疗费用不满1000元的部分,报销35%;2、医疗费用在1000元(含1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的部分,报销45%;3、医疗费用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部分,报销55%;4、医疗费用在10000元(含10000元)以上的部分,报销65%。在住院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按下列比例给予报销,其余部分个人自付,年度内多次住院的医疗费累计计算1、医疗费用不满10000元的部分,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分别为55%、65%和75%;2、医疗费用在10000元(含10000元)以上的部分,不满20000元的部分,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分别为60%、70%和80%;3、医疗费用在20000元(含20000元)以上的部分,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分别为65%、75%和85%。以下情况,就医期间医疗费不列入医保开支范围1、应由第三人负担的;2、应由公共卫生负担的;3、在境外就医的;4、其他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5、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开支范围的费用。如:生活用品费、自费药品费等;6、门诊、住院起付标准和起付标准以上应由个人按比例承担的费用;7、参保人员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中的乙类药品和乙类医疗服务项目,以及其他需先由个人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如医疗服务项目中CT检查费5%、药品目录中人工泪液3%等。
12月25日,广州人社局发布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社保年限的通知》,根据通知,毕业院校为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入户。这意味着,拥有“双一流”院校全日制本科学历的青年人才入户不再受缴费年限需满6个月的限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在职人才仍按此前的“申办时须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费”规定执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范围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为准,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如果“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有调整或补充,则以国家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包括其下属独立办学的各独立学院。通知全文如下:南方+记者郑慧梓[ 编辑: 何雯飔 ]【来源:大洋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文转自【新华社】;近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社保年限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根据公开征求意见稿,毕业院校为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入户,而此前规定要求此类人员在申办入户时须在广州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在职人才,其社保要求按现行“申办时须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费”规定执行。 “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范围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为准;如“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有调整或补充,将以国家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下属独立办学的各独立学院不纳入本次放宽入户条件的范围内。此外,毕业院校不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持有学士学位人员,入户社保要求仍为“须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 本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起止时间为9月30日至10月9日,共计10天。具体措施将在通知正式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7月8日。
南方日报讯 (记者/郑慧梓)12月25日,广州人社局发布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社保年限的通知》。根据通知,毕业院校为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入户,年龄等其他条件不变。这意味着,拥有“双一流”院校全日制本科学历的青年人才入户不再受社保缴费年限需连续缴纳满6个月的限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在职人才仍按此前的“申办时须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费”规定执行。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学历人才的引进人才入户的社保要求条件保持不变,仍为“申办时须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范围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为准,共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如“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有所调整或补充,则以国家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包括其下属独立办学的各独立学院。此前,广州曾将引进在职人才入户所需要的连续社保期限要求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并修订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明确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可办理引进人才入户广州,同时放宽了入户年龄限制。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优化办理程序,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人数不断增长,去年广州市人社局办理在职人才引进入户67679人,同比增长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