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人工作发展的不错,时间还特别自由,想不放弃工作的同时考个全日制研究生,但咨询回来一口咬定考全日制必须转档不能交社保。此人表示,转档不转档倒无所谓,档案本就不在公司,只不过不能缴纳社保,一下断个两三年,比较可惜,本来也就是觉得读研的话,时间自由不拿个全日制证书可惜。那么,转档、断社保、全日制这些概念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小编今天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首先转档最直接相关的应该是非定向。研究生分定向和非定向,是按就业方式划分的招生计划。定向不转档案,非定向转档(到学校)。定向定向就业,顾名思义,入学前就确定了毕业去向。具体来说,录取前考生分别和工作单位、培养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档案、户口、人事关系等留在原单位,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定向就业(无派遣证及报到证)。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国家计划,培养费由国家财政拨款,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去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2、单位委培,培养费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3、在职自费,在职人员自筹学费读研,录取前一样需要三方定向合同,不过毕业去向自由。非定向非定向就业,顾名思义,入学前没有确定毕业去向。具体来说,入学时可以将档案、户口、人事关系等转到学校,毕业时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有派遣证及报到证,签订三方协议,可以转移档案、户口、人事关系等到就业单位。非定向与全日制定向与非定向是就业计划,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学习方式,就业计划其实和学习方式没有直接的关系。只不过现在有些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非定向考生(国家专项除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定向考生。比如华东师范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都只招收定向考生了,但有些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和非定向考生都可以。比如华东理工大学。是否必须断社保那么,断社保与非定向和全日制又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对一般只看毕业证等的私企来说,读书期间断不断社保没有什么关系。以上限定私企,敏锐的你是不是就感觉到了,和国家事业单位、考公等可能有关系。没错,因为在读非定向全日制的研究生时,是全脱产的,是认为没有工资收入享受国家补助和奖学金的,而社保一般是工作缴纳的。如果在读书期间有社保记录,在国家相关的应届选调、应届考公、应届生落户等方面,不承认是应届生,有些情况不承认是全日制。所以,有这些方面考虑的研究生一定要注意,不要打工、挂靠时不小心交了社保,得不偿失。回到文章开始的情况,如果私企发展稳定,完全没有甚至不可能有考公等想法,只是想拿个写着全日制的研究生学历的话。1、可以考虑定向全日制的学校。2、如果目标院校只能非定向全日制,看学校入学审核的严格程度和工作的灵活程度了。
在我国教育政策进行大改之后,越来越多的在职人群选择报考在职考研,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但在职考研会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在职人员现场确认所需证件,与应届毕业生还是有区别的。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后顾之忧,而备考在职研究生也需要把一些问题提前想清楚、处理好,才能保证备考人员的“后勤保障”。那在职备考中都会有哪些问题呢?一、考研之后我的社保会出现什么问题?很多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社保问题,其实我们的医疗和养老等都是可以异地转存的,当然,对于在职备考的人群,这个问题需要分情况讨论。1.准备在职备考,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录取后,院校会将你的档案转入本校,同时在征得你同意的情况下将你的户口也转入,当然,也可以选择户口挂在原户籍所在地。在职研究生一般采用周六日集中上课的模式,并不影响正常工作,只要与公司协商好,社保依然正常缴纳。2.准备在职备考,成为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意味着不会有公司为自己缴纳社保,有以下两种方法:1)办理停保,毕业后再续保我国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累计交满15年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所以你只要累计满15年就可以,没交钱自然中断,以后工作续交就可以。考上全日制研究生后单位会停掉你的社保,这个不用担心,毕业后再交就可以。2)自行缴纳社保部分同学如果想自行缴纳社保也可以,但是需要备好资料在原户口所在地进行缴纳,一般情况下是按年缴费,且自助缴费只可以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部分省份也可以支持线上办理社保平业务,医疗保险内会有个人余额,也可以随时使用。二、考研必须回户口所在地报名么?这个也是分两种情况。如果考研报名所在地与户口所在地相同,一般只需要毕业证书、身份证、报名表就可以,部分院校会要求出示工作证明,然后可以参加考试就。如果是异地考研,离户口所在地较远,再提供上述材料后,还需要提供社保证明以及需要公司开具工作证明之后,部分院校有可能要求你提供工资单,才可以在工作所在地进行考试,否则现场确认环节可能会失败。当然,还有一些院校硬性要求考生必须前往该校进行考试,比如清华、北大,每个院校招生简章都会有具体需求,如果有疑问可以拨打院校热线或者研招网电话。三、我的档案去哪里了?怎么调档?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需要将档案一并带入。在研究生期间一些奖项,比如奖学金和学历证明,需要保存到你的档案中。高考结束后会去高中院校进行提档,然后带到大学,档案里面包括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奖惩材料、入团、入Dang志愿书、体检表等等材料。当大学毕业后档案一般会存放在你的工作单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也有部分同学档案在户籍所在地人才市场。如果刚毕业的同学准备二战,档案是在学校的,需要办理缓就业证明。一般来说,报考全日制研究生需要调档,而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不要求调档,有些院校甚至不接收档案。一般录取院校会发调档函,只需要拿着调档函、身份证等材料去档案存放单位办理即可。
在职考研 20 年复旦社会保障上岸,谨以此文献给在黑暗中前行的奋斗者们。考研专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保障专业 初试成绩:386 分 录取情况:拟录取不知该如何提笔描述这一段在困顿中坚持理想的日子。我现在把它分享出来,希望能和过去说再见,也希望能以亲身经历鼓励暂时处于黑暗中的伙伴们,无论路多难走,请尽量努力坚持下去,给自己一个答案。一、自我介绍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科上海211 社保专业,19年 7月毕业,18年在不知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跨考备考上外国际商务专业,可以说是在迷茫的情况下跟风报考热门专业,复习中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要从事与国商有关的工作,人就是这样,一旦怀疑自己的初衷就不会有足够的动力毅力坚持走下去,在我看来犹豫不定是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我也在后期放弃了18年12月的考研复习,参加了秋招获得了国企的 工作录用通知,但12月参加了考试以看自己的复习水平,所重视的英 语考了英二86,英语考的还可以。本科毕业后选择参加工作看是否有自己工作发展的机会,梦想好好干一路升职加薪,无奈社会阅历太少,本科出来从事职能类工作在国企工资少的可怜,户口没法落,档案回家乡,居住证也办不下来、工资近半数送给房东,国企涨工资、升职就不多说什么了,工作机械重复简单、没钱没发展前景远离家乡,我只能选择在职考研,否则不知道自己留在上海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要走向何处。在职考研期间许多辛酸,为什么决定考研但没放弃工作,我认为成年人失业的风险大于考研失败的风险,我不想体会一无所有。至于学弟学妹们到底要不要考研,我的观点是在没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自己未来生活没有一个定位,就选择考研吧,为自己多争取两年参加工作实习的机会,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一定了解,再决定自己研究生毕业后要从事的工作、要生活的城市,我不认为读研是逃避社会,而是给处于迷茫中的自己一个做出自己满意的选择的机会。努力准备考研一年后,考上皆大欢喜,学历提高了工资涨了顺带可能多旅游了很多地方、没考上是你奋斗过的人生经历,真的不亏,真别在年长的时候对自己没有努力一把而懊悔。二、考研择校择专业我为什么选择复旦社保,原因有五:复旦好;我本科专业是社保;期望自己能够未来留在高校任教;复旦社保一门专业课考社会统计学,我能少背一些东西;考不上复旦不丢人,分数高一点我还能调剂。阻碍我选择复旦社保的原因有三:复旦难考,社保是学硕,统考招生人 数19年招收1人、20年招收2人报录都比超过5:1,招生人数少的可怜,如果敢冒险一旦成功你的回报是惊人的,比如我;大学老师认 为考复旦难,说过不建议,亲人朋友同学对听说要考复旦的“惊讶” 或者“不相信我能考上”,都是对我的负面影响;网上备考经的十分欠缺,复习资料的缺少,初试仅有参考书目,考研大纲,无真题无实际备考经验,复试只有面试,更没有参考书目,就是基本没有复习范围。我认为在择校择专业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①院校及其所处地区自己是否心仪,结合自己未来生活规划;②目标专业所要考试科目,官网明确注明的参考书目及大纲范围,各个来源渠道的备考经验,是否能搜集到考试真题及其难度;③往年录取状况,如初试分数线,报录比,复试难度(有无笔试、初试及复试笔试面试所占比重),能否联系到直系学姐学长。多列出一些院校,比对考试科目等各种信息,有所侧重,不擅长数学便避开数学,不擅长背诵便尽量减少背诵。三、考试科目基本情况 复旦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试科目:101 政治;201 英语一;731 社 会统计学;885社会保障复旦研招网有各个科目的考试大纲范围,需按大纲所列内容进行全面复习,官网无指定参考书目。往年参考书目:731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四版、《统 计学》贾俊平第七版及习题书、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885社会保障学: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第六版,人大出版社、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四、初试复试经验1.我的初试复习时间安排:19年5月开始零基础学习社会统计学、复习考研单词、保证每两天一 套英真题,因为5-6月也是毕业论文时间比较忙,卢淑华的《社会 统计学》在5-6学完一遍,并在此期间开始看《社会保障概论》。7月上旬回家陪家人,外出行,7月15日正式入职,这才是我的真正密集备考时期。七、八、九、十月基本每天五点下班后会去学校教学 楼呆上三个小时学习,一般是6点-9点,回家后也会看自己的复习笔记或过单词,周六日会去学校,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前期主要精力就在统计学上,整本书一遍一遍地过;英语基础比较好,保持天天背单词,几天一套题,保持手感;八月后期开始社保专业课发力并且开始上政治。在单位工作不忙的时候也会看书并整理笔记,四科都会看,白天效率高,下班回家真的会累。十一月十二月,因为个人心理原因放缓了复习进度,十一月基本上只能在单位看会前期整理的内容,下班回家就睡,撑到了 12月22日和23日。我个人建议,对于学弟学妹如果是大三开始备考,请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坚持到最后别放弃,如果现在放弃未来加上工作或者脱产备考可能只会更让人容易崩溃;对于在职备考的朋友们,别像我一样把考研当成唯一出路,学会给自己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放松,在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再努力再坚持,因为不是说考不上了我的整个人生就无望了,学会让自己感到快乐幸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2.各科复习经验浅谈 (1)政治。视频跟徐涛,基础及强化班以及时事政治;题目跟徐涛优 题库、8套卷和肖秀荣1000题、肖四肖八;书跟徐涛《核心考案》、 《冲刺背诵笔记》《考前预测必备20题》。建议8月开始复习政治,倍速看徐涛视频(也算是复习过程的一个调节),马原和思政要利用课件的框架理解各个章节的内容,下载并打印出来,再根据框架学习和整理下面的知识点,特别是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搭建思维框架是辅助回答主观题的重要工具,在前期的学习和搭建知识框架过程中开始背诵必备的知识点为后期复习做准备;史纲需要整理出各个时期的时间表,穿插着重要会议、伟人著作、重大事件等,建议自己整理出树状图,自己整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借助已有的总结基础上进行完善,做到把书读薄。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徐涛的视频可能有一些小知识点是不提及的, 需要做选择题(前期优题库和1000题)来让自己留有印象,前期我 个人认为只需刷选择题,包括真题的选择题,后期11月开始大题留给自己整理的框架以及后期徐涛的小黄书以及肖四肖八,看近三年政治真题的大题答案。(2)英语。我19年英二86,20年英一81,英一成绩不高但我足够满意,我的大作文只写了一半,翻译也翻译的一般,可以说我的客观题失分是很少的。我从一开始便将背单词和刷真题放在了第一位,我用 的单词书的新东方考研单词乱序版,共50个单元,来回背诵并且重视 例句,一开始看1-2个单元,不会的单词写到纸上不加中文,难记的写上例句,第二天直接看整理出来的单词及例句复习,再背诵新的单元,单词书上整理这个单词的相近词,就这样整本书背完一遍背第二遍第三 遍,每天坚持背哪怕只看1个单元,到后面会发现,自己英语感觉出来了,而且背单词也是备考过程中的轻松时刻,也是枯燥的专业课复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客观题:第一年备考英二的时候有看过唐迟的阅读理解课程和田静的长难句分析,学会了断句划段落,判断主句结构剔除不重要句子内容,这对我提升完型、阅读、新题型正确率和做题速度有较大帮助,如果做阅读总是错很多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这两位老师的阅读理解课,磨刀不误砍柴工。完全不需要做模拟题,也不需要划清英一英 二的界限,所有的真题,从94年开始,就做题并且反思,体会出题人想要你选的答案,没别的,英语就多背单词多刷真题,我大二六级也仅 仅考了不到500分没再考过。碎片时间就看刘凯文微信每日一句,每天坚持。作文需要自己依据已有的好文章整理自己的框架并背诵,各个主题词汇、漂亮的句子要积累一些,我在职备考时间较紧,就没有准备自己的框架,以至于英语作文没写完,所以作文我没有太多发言权。(3)社会统计学我可以说是零基础学习统计学,对于要备考社会统计学的同学建议将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从头至尾好好学习并理解一遍,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必须认真做,至于答案可从淘宝或咸鱼上找,学习完第一遍后立刻开始第二遍,这时要结合上复旦官网所给出的大纲以及贾俊平的《统计学》、习题辅导书,两本书各个章节结合来看,以加深自己的理解避免知识点遗漏。基本上没有可参考的真题,有也只是模糊回忆版,这时两本参考书的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好好做来回做,保证自己答案、过程正确。复习时间安排依据各人统计学学习的情况,时间充裕的人还可以从网上买更多的统计学习题来做,书看这三本基本就够了。至于网络上给的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则建议快速过一遍,若自己对哪个章节掌握不好,比如多元回归模型或者抽样的基本逻辑、各种抽样方法,就可以好好看一遍,目的是复习全面且到位。(4)社会保障学试卷结构为名词解释40分、简答题60分、论述题50分,和本科时的专业课期末考试类似,要从社会保障理论和社会保障实践两方面来全面复习,官网有考试大纲。我的复习方式:(1)孙光德的《社会保障概论》逐章学习并背诵,但要利用郑功成教授的《社会保障学》中相应章节的知识点补充到《社会保障概论》一书上,先整理出各个章节的框架与内容,建议理解后直接开 始背诵(2)依据考试大纲整理每一考点下所包含的内容,比如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包括了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我一贯坚持自己整理复习笔记,并且注意留白以随时补充相关的知识点、概念和现在社 保点问题的学术界看法;(3)四处搜集真题,网络、淘宝,尝试找到复旦出题老师的出题特点。文科,第一遍打好基础列好框架补充好内容,接着就是一遍一遍的背诵,无捷径。(5)复试经验受疫情影响今年复试改为线上,需要测试电脑、摄像头、网络是否足够 顺畅。复旦社保仅有面试,初试成绩/5*70%是总成绩中初试所占比重, 复试满分100,英语口试占10%,专业基础占 90%,复试比重总成 绩占30%,无参考书目无范围。我个人做法:基础知识:初试的两本书过一遍,对各个章节有印象有框架,需要自行梳理,比如提到社保基金就要想到基金章节下所有内容,比如各大险种在基金运营方面的特点以及现存问题;与考生个人有关内容:中英文自我介绍、毕业论文研究主题、未来感兴趣研究方向及原因、本科期间对哪门专业课最有兴趣及原因、是否做过社会调查等;社会社保热点:近三年著名社保学者的论文、对热点问题的政策指引比如此次疫情期间,我国医保政策的灵活运用为对抗疫情保证群众生命安全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否也侧面反映了我国现行医保制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英语问答:个人爱好等日常对话。我的复试经验就是这些。五、写在最后说实话,我觉得人生挺难的,大学毕业后对工作不是很满意,对现实的无力感,有些事进入社会后不得不考虑,可考虑太多就会把自己逼到死角,我再来一次还是会选择在职考研,因为我找不到更优的解决办法。在职备考,即使考不上研还有工作接着我,但两者兼顾势必很累。我所能给到大家的建议就是,在迷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请先给自己放个大假,然后选择自己认为对的那条路,不放弃,哪怕走的非常非常慢,也慢慢走下去,未来的路总会有光的,熬过去就是天亮,我就是那个例子,仅仅做到了没放弃,在考场上尽量把卷子写满,幸运的我在半年后等来了人生的光。送给大家一句我最喜欢的话:六郎逢救夜吹箫,否去泰来咫尺间。不用忧疑,自有佳期。祝愿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得偿所愿。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 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 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
既《北京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试行)》发布实施后,2019年7月9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关于积分落户职住区域指标填报注意事项的通知》,除了提交基本材料,还需要提交一份由申请人本人亲笔签字的承诺书。积分落户政策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为远离家乡奋斗在北京的人们安居乐业点亮了曙光。1北京积分落户制度中,关于教育背景指标,对于学历的积分规定是:大学专科(含高职)10.5分,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15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26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37分。《北京市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试行)》关于教育背景指标提到:指经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国内及国外学历学位。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进行教育背景指标积分申请时,应兼具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此外,学历(学位)的认定以申请人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为准,不累计,且不区分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如果申请人在工作期间拿到了在职研究生的学历也可积分,但在读期间缴纳社保和居住年限的积分不再累计计算。以上不难看出,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积分落户方面并无差别,只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就可以根据教育背景指标(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这一项)规定获得26分。2目前的在职学习中,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入学的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是符合积分落户加分的标准的。而另一种在职获得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申硕,当前免试入学,申硕难度相对较低。由于属于国民教育中的非学历教育,只能获得硕士学位,并没有学历证书。所以不能为积分落户加分。学位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体现,而学历只是一个人学习经历的体现。虽然同等学力申硕无法为积分落户加分,但同等学力申硕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统招生所获硕士学位证书不存在任何实质性区别,受国家同等承认,并且具有法律效力。职场晋升、职称评定,出国留学都可以用。附:哪些人适合同等学力申硕?想改变学校背景、学习知识的人无论是名校情结,还是名校丰富的资源、强劲的教学优势,对于想要改变学校背景的职场人士,同等学力免试入学,显然非常有吸引力。由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全日制采用一样的考试内容、录取标准,“严进严出”,对于很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时间、精力都不太充裕,而且一些在职人员已经身居管理岗位,对于本工作专业知识或者自身相关专业能力的要求更为紧迫,所以选择以报读名校课程研修班这种方式接受专业、系统的理论教育,更为适合自己。“免试入学”显然是快速参加专业学习的高效选择。想获得国家证书,缓解职场焦虑的人对于职称评定、升职加薪需求强烈,为职场竞争增加筹码、充满职场焦虑的在职群体来说,同等学力申硕通过工作闲暇时间学习,既不用承担舍弃工作的风险,也可以在当下平稳的前提下,尽量多获得一些国家认可的能力证书,为未来职场竞争顺利增加筹码。同等学力也可以获得硕士学位。总之,总要为缓解职场焦虑做点什么心里才踏实。想突破瓶颈,拓展职场资源的人职场生涯进入瓶颈期,如何突破瓶颈,打破“僵局”,选择在同等学力这种方式,结识更多的同领域职场人,甚至能够认识一些大咖、领军人物,也是很多在职人员选择同等学力申硕的理由之一。拓展职场资源,大家就当下困境、问题,共同切磋、交流,听取前瞻性人物的精彩见解,“茅塞顿开”“灵光乍现”都是非常可能的。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的北京积分落户审核结果已经出来了,查询时间截止9月12号20时,不知道你拿到了多少分呢,满不满意?如果对审核有异议可以在此期间提出申诉,最终北京落户分数和名单将在10月15日进行公示。北京落户的竞争力度大致和往年一年,申请落户人数12万多一些,开放落户名额6000个,实行同分同落。也就是说,同分可以一起落户不受6000名额的限制,如此一来实际落户人数相信会超过6000,但同分的是少数实际落户人数不会超出6000太多。可以比照往年的数据,2018实际落户人数为6019人2019年实际落户人数为6007人。所以想要在北京落户,还是不要过于把希望给予同分同落上,自身积分高才是王道。如何提高北京落户积分?北京积分落户有9大指标,但大家基本上靠“四大金刚”,所谓“四大金刚”便是社保、居住、年龄、学历四个指标。这四个都是大头,而且也很普遍。社保一年计3分,居住自己有房权证的一年加1分租房的或者住单位宿舍的一年0.5分,如果能把年限熬上去,非常可观。年龄和学历同样是叩开北京户口大门的重要指标。年龄最多可以加20分,而且很容易拿到,45岁以下便可以45岁以上每年递减四分,50岁及以上不再加分,旨在强化北京人口年龄结构。学历大专加10.5分,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加15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加26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加37分。怎么样,年龄学历两个指标的积分,是不是很诱人。不过40岁左右的人读在职研究生晚吗,40岁左右的人是北京落户的主力军,他们社保、居住积分大多已经很高,卡住他们的往往是那么一纸学历。尽管读研究生要倒扣三年的社保和居住分,看似有26分之多但实际加分并没有。如果是专科学历,在拿到研究生硕士后就多加5分。但怎么说呢有时候往往就是这一点点分便绊倒了不少英雄汉。在此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读在职研究生是没有年龄要求的,即便是全日制研究生也在2012取消了不得超过40周岁的规定。但读研虽然没有年龄限制,可一到40岁想靠学历落户还是得抓紧了。北京积分落户年龄一超过45岁可就要减分了,而研究生一般是三年制,到毕业如果超过45岁不免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是走留学这条路,比如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在软科公布的2020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前300左右和复旦大学齐头并进,学制是一年制大部分时间在国内线上学习,无须考研,很对在职人员的胃口。而留学资历需要去留学网进行学位学历认证,在通过审核后学位学历便被承认,同样可以用于北京积分落户加分。北京落户之路任重道远,可在有了北京户口之后便可以享受北京人的养老、医疗等福祉,也可以在北京真正地安一个家,不再让后代为了户口而奔波,所以有可能还是要争取下,最好赶在45岁之前。好啦本篇文章就写到这了,如果你对学历提升北京落户感兴趣或者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私我,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9月23日上海市应届生落户政策一出台引起了一个不小的风波很多人看到政策纷纷过来询问“我这个情况可以落户吗?”因为询问的人实在太多所以陆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归类现在统一出一篇文章为大家答疑解惑没错就是这么贴心哦01在职研究生可以落户吗?我知道很多人看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可以落户上海,于是纷纷询问:“那我们考一个双一流学校的在职的研究生,是不是毕业那年就可以直接落户上海啦?”现在我们清楚地告诉你,在职研究生也就是非全,国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可以落户,但是也没有说不可以落户上海。只是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学生以在职的方式成功落户上海的,所以想说什么你懂了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为了落户上海,直接去考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看到这种情况我想说:“考研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政策是一年一变的,今年吹这个风那明年会吹什么风就不知道。”所以如果为了提升自己考研还可以,单纯为了落户去考研的话,万一几年之后上海人口饱和,给不给落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02留学回来可以享受这次的新政吗?很多留学生的父母看到这条新闻,赶紧跑过来询问我们,我孩子是今年留学生毕业,学校是世界500强的,她可以享受这个政策直接落户吗?看到这里我只想说:“留学生归国以后落户上海走的是留学生落户政策,应届生落户只针对国内的毕业生,留学生毕业不存在什么应届生的说法。”03往届的双一流大学的生源可以落户吗?很多人看到这些大学应届生可以直接符合72分落户上海,纷纷过来抱怨道:“自己是这些大学其中之一的学校毕业的,但是当年因为分数不够,没有落掉户口。在上海交了这么多年的社保,做了这么多的贡献,结果还是没有能够落户,结果现在学弟学妹们直接就可以落户上海,心里好酸吖!”只能说天时地利人和,大势所趋,学弟学妹们刚好赶上了,这也是运气使然吖!04自考的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可以落户吗?自考不属于全日制教学,就算今年刚好是应届生毕业,不是全日制的也不能按照新政落户上海哦。05在读期间缴纳社保能不能落户?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全日制学生在学校上学期间,是基本没有时间去公司上班的,而就算去公司实习,没有毕业不能作为一个社会人,公司也不会给你缴纳社保的。所以缴纳社保的学生,是不可以落户上海的。但有一点除外: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最高学历阶段自主创业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本人申请办理本市户籍,并由该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不受该条件限制);06应届生落户放开会影响居转户吗?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是知道落户上海难度是多么大的,也清楚的知道上海每年的居转户名额也就在一万人左右,所以很多人都担心应届生落户放开会把居转户名额挤掉,从而让居转户难度加大。我想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在各城市都在抢人才,并且红利都不少,所以上海这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为了留住人才,融入新鲜血液放开一流大学的应届生落户政策也是正常的。而居转户能够成功的人,想必为上海做的贡献更是不少的,所以不会减少居转户的名额的。07专升本的学生可以落户上海吗?先给大家看下政策: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所以如果今年的刚好毕业的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升本毕业生们,是可以按照应届生落户新政落户上海的哦。今天的剖析就到这里了,更多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
落户北京,是多少人的梦想,又是多少人的遗憾。一边喊着要逃离北上广,一边又为了积分拼命。为什么要落户北京?落户北京有什么好处?我们来盘点一下。教育:幼儿园少交几万学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不用交借读费择校费、不用办证跑断腿;高考进清华北大几率更高一些。买房:购买各种福利房大部分严格限定需有北京户口;外地人只能购买价格昂贵得多的商品房,且需出具连续五年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就业:企事业招聘优先选择北京户籍人士;有些高薪工作只招聘有北京户口的人;失业有每月一千多元的失业金。交通:非京籍的需出具连续五年纳税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才能摇号买车;60岁以上北京老人持卡免费乘车。养老和医疗问题:北京户口可享受更多免费医疗服务等;北京户口养老标准更高。在职研究生能累计积分落户北京吗?读在职研究生能否积分落户北京,就取决于你报考的方式。在关于积分中,有一条关于教育背景指标提到的是:经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国内及国外证书。并且在申请时应该兼具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位)的认证以申请时获得的最高学历(学位)为准,不累计,且不区分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在工作期间拿到的在职研究生学历也可以积分。同等学力申硕只能拿到研究生学位证,所以不能积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拿到双证,可以获得26分的加分值。具体积分标准为:大学专科(含高职)10.5分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15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26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37分也就是说,如果拥有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可以直接积15分,相当于在北京连续缴纳5年社保的分值;如果拥有硕士学历和学费可直接积26分,学历能够积分的起点起点是大学专科(含高职)。学历越高,积分越高!北京积分落户的竞争是非常大的,据悉,2019年的积分落户实际公示名单共6007人(原申请有106403名),对应的最低分值为93.58分。北京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吸纳了无数有梦想热血的年轻人,又淘汰掉无数没户口买不起房的中年人。或者你在这座城市已经打拼了10年、20年,成为了某企业的经理、高管,但最后还是要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而带孩子回老家上学。没有户口,没有房,始终很难扎根在这座城市!
有网友询问:上大学四年,到底算不算工龄?“工龄”是一个过去延续下来的老名词,听起来有浓浓的时代感。五六十年代,根据劳动部的规定,“工龄”一个是指职工依靠或者主要依靠本人工资为生活资料的工作时间。现在所谓的“工龄”,只是一个习惯说法,其实就是指养老保险缴纳年限。那么,上大学四年,甚至研究生、博士生三年算不算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呢,我们分情况一起来看看。第一类视为缴费年限的群体年轻的网友可能不太清楚,过去有“老三届”等说法,就是在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等,还没有上大学就先工作了。后来他们上大学之后,国家曾经专门下发文件,这类人的上学时间可以计算工龄。我们都知道,在国家90年代初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工作时间,都是视同缴费的,所以这个群体上大学的年限,可以计算工龄,当然也就是可以计算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退休时计算养老金就有用了。第二类视为缴费年限的群体第一类群体目前比较年轻的也得有60岁了,那时候的政策80后90后网友都不适用。但是有一类群体例外,不论何时上学都算。那就是——正统军校生。这个谁也攀不了,因为他们是随时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准英雄们。军校学员从入学便开始计算军龄,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待专业之后,军龄就可以视同缴费。除了这两类之外,其他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不算,当然这里是指干部身份认定里面的全日制的学历期间。假如工作了,又读了定向的或者在职的研究生,这种如果养老保险没有中断那肯定是算的。既然上普通大学以及进一步进修都不算缴费年限,假如毕业之后和早就业的人从事同一类工作,比如在机关事业单位,那岂不是吃亏很多?其实不然,我们就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例看看他们在社保上的区别:转正定级的标准有差别社保上的区别主要是缴费基数的区别,而缴费基数又与工资挂钩。假如考上了公务员,工资水平专科生转正定级定办事员,本科生定科员,硕士研究生定副主任科员,博士研究生定主任科员,现在硕士研究生很普遍,多上三年学可以直接定副主任科员,在县以下机关单位,这可能是努力多少年都得不到的结果。假如考上了事业单位,学历同样体现在工资当中。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例,工资水平本科生转正定级会定薪级工资7级,研究生转正定级则为薪级工资则定11级,差4级相当于差4年工作年限的意思,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多上三年研究生反倒相当于比本科生多工作了一年。别看多这一点,多一年就是一辈子整个职业生涯每年都多一点。以上的工资定级结果体现在社保当中就是缴费基数的不同,假如一个本科生和一个研究生同龄而且提拔轨迹完全相同,研究生就算晚三年上班,到头来社保缴纳的也比本科上要多,退休以后的退休金自然也是要比本科生多。这是体现在工资上的差别,当然更多的是隐形的差别,研究生总归是让人感觉比本科生高一点。假如有领导特么在乎这一点,在提拔之类的予以倾斜,那差的不仅仅是工资了,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是以后进步的空间。随着差距的越来越大,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差别那更是差很多。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在职仍然要向上考取学历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是社会保障小百科,专注解答小伙伴社保医保、劳资就业的疑惑,有难题或疑问请留言,我将逐一认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