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已明确!这4类人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再优秀也没用,别白费功夫长恨歌

已明确!这4类人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再优秀也没用,别白费功夫

2021年公务员考试已经快要开始了,今年考试竞争的激烈程度要比往年更甚!这是一个趋势,但由于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就业环境严峻,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都会选择今年的国考,甚至是省考、市考等招聘考试,所以今年的公务员考试竞争更大。大家都知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门槛不高,基本上专科毕业都能够报考,只是岗位不同而已,而公务员的待遇和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所以也成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之一。虽然公务员考试门槛不高,但不代表没有要求,有四类人死不可以报考公务员的,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再选择,不要辛辛苦苦到头发现白忙活一场!接下来小编就带各位一起了解一下,这四类人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再优秀也没用,别白费功夫!第一类:因作弊被取消考试资格的考生国家公务员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考试具有选拔性,所以考试过程非常重要,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存在任何舞弊的行为。所以如果在公务员相关考试中,被查处到舞弊行为的,并被给予相关处分的考生,是不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所以奉劝各位考生,千万不要有作弊的念头!公务员考试作弊是有可能被判刑的,很多人也会说,有可能只是禁考5年,第6年就可以考试了。是的,如果你只是禁考5年,那你第六年是可以参加考试,但是你作弊的行为会被记录在案,任何招聘单位都会看到,基本上是很难被录用的。所以千万不要作弊!第二类:在职公务员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职公务员是不能参加考试,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考上公务员了还有人会想再去考试?那是因为公务员的岗位千千万,很多人事先对公务员岗位不清楚,等到考上上班了才发现岗位不适合。但是文件规定,在职公务员是不能够参加考试的!虽然在职公务员不能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但是可以参加选调考试,每年都会有很多这样的考试,主要针对编制内的在职公务员进行考试,也就是所你可以选择一个岗位在进行考试,这个由于是内部的选聘,所以相对容易一些。当然,如果你辞职之后也是可以参加公务员的,但是那样会很难,千万不要尝试!第三类:部队服役的官兵国家公务员考试虽然是面对全社会招聘,但是由于部队官兵特殊,部队的官兵属于军人,职责是保家卫国,应当坚守自己的岗位。所以是不可以随意变动的,当然也不能参加公务员考试了。部队服役期间要坚守岗位这是军人的职责,这也包括了工作的变动,所以不能参加考试。但是部队本事也有官兵招聘选拔的机会,而且部队退伍军人参加公务员考试,是有对口的岗位的,专门提供给部队退伍军人。所以各位退伍军人可以自己留意,像这样岗位竞争比较容易,相对其他岗位要容易很多。第四类:在职非毕业生在职非毕业生是不能参加考试的,很多学生贴别是研究生,以为自己本科毕业了,就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实际上是不可以的,因为你研究生在读,实际上你还是非毕业生。同样很多专升本的考生也一样,专科毕业之后仍然在读本科的学生是不能考公务员考试的,切记!千万不要去凑热闹!在职非毕业像大二、大三的学生虽然不能参加考试,但是也可以自行了解一下,可以多熟悉一下考试的流程,考试的内容,为以后多做准备也是好的。但是就千万不要去违规操作,想着去凑凑热闹,要是被发现,严重的会影响以后的考试!以上这4类人是不能够报考公务员考试的,虽然公家公务员考试门槛低,初次笔试的审核不是很严格,但是这是国家级考试,不是儿戏!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冲动,而去触犯法律的底线。当然如果你只是被禁考,期满之后想去考试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其他几类的考生就不要去了,等符合条件或者寻找符合条件的考试再去尝试。公务员考试是一场选拔型考试,很多考生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岗位,不是人少的岗位就容易考,也不是人多的岗位就不能报,一般我们会参考以下几条建议!第一,适合自己最重要适合自己在就业这件事上是很重要的,国考也只是一场应聘而已,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特别是公务员,工作很稳定,一不小心就是一辈子的工作,所以千万不要胡乱选择!第二,人多人少只是相对的公务员考试是选拔性的考试,在笔试里只有分数高才能去面试,所以人多人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只要你的分数够高,就一定可以脱颖而出,你要做的不是你看人数,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当然,如果你可以选择人数的,那肯定选择人数的,只是说报考人数不是选择决定因素!第三,地区报考公务员考试在选择岗位的时候,一定要考试地区的问题,千万不要随便报考,离乡背井的真的很难,除非自己喜欢,不然不要离乡背井,也不要一味追求的城市岗位。以上是今天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作者/来源:小周老师#选调生#

九经

在职研究生信息平台:考上这几所院校的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落户

9月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明确应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落户条件。其中特别受到关注的是,上海四所名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落户,这四所院校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除此之外,新政还规定,“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相比于之前严格的落“沪”政策,这次的新政可谓是大大松绑,给了一些本科平平,却想通过考研实现落户上海的同学一剂强心剂。1落户政策为何松绑?有分析认为,上海此举是看到全国“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按捺不住了。毕竟,仅2019年,全国就有超过170个城市发布人才政策。猎聘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人才净流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周边长三角的杭州、苏州均排在上海之前,其他多项报告则显示,杭州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的城市。此外,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适龄劳动人口短缺问题。而一个城市想要永葆青春活力与持续发展创新,年轻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高房价、高消费成为阻挡外地人才定居上海的最大的阻力。相比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高定居成本,重庆、成都、武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居住成本明显更低,但就业机会、生活水平、幸福程度等并不比一线城市低,加之诱人的人才引进政策,这些城市吸引了一大批应届生落户定居,而上海在这方面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并不代表上海的人才流入现状堪忧,作为我国最顶尖的城市之一,上海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国内外人才定居。从这个意义看,上海此次的落户政策调整,就不仅仅是不拘一格“抢人才”那么简单,更是为了服务于整个城市转型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对于上海这样一个超大型城市来说,如何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变革,让有温度的治理渗透到大街小巷?这背后不仅需要科学、精准的制度设计,更有赖于高素质人才在不同社会系统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2除了四大名校,这些学校也可以落“沪”众所周知,考上上海四所985大学的难度很大,即使是考研也有一定难度,那如何选择考研学校和专业,才能最大程度利用好在沪读研的优势呢,我们拿会计专硕为例来计算一下落户积分。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次落户新政的具体实施办法文件:除了四所985外,如果你报考了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四所在沪高校的MPAcc,只要顺利毕业即可加24(硕士研究生)+15(一类高校)+2(最高学历在沪)+3(会计重点学科)=44分。除此之外,成绩综合排名前25%加8分,英语六级425以上加8分,计算机水平加7分,毕业签订一年以上就业合同加5分,总计28分,加上上面的基础分44分,正好达到落户标准分72分。这还只是在你读研期间不获奖、不参加科研算出的分,如果你在读研期间表现优秀,那么即使不在一类高校之列,你读了其他学校的MPAcc,也是有机会达到落户标准分的。3写在最后此次上海更新落户政策毫无疑问会刺激在沪高校的应届本科、硕士、博士选择定居上海,毕竟上海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机遇与资源,虽然一纸户口不如一笔首付来得实在,但作为无数年轻人梦想的集合地,高素质人才在沪的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聚集上海,为城市转型带来更多新鲜血液。同时,上海政府部门也需要注重保障人才发展制度,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人才提供宜居生活的环境,放大自身的机会优势、制度优势以及环境优势,让人才能够无后顾之忧,更好地开展工作与科研。作者/来源:在职研究生信息平台#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南山

考上研究生,同时又考上公务员,如何选择?

都说成年人不喜欢做选择题,只有小孩子才喜欢做选择题。但是,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就不得不做出选择。随着年底的临近,又到了一年一度公务员招录考试和研究生统一考试的“考试季”。有读者朋友在询问“考上了研究生,又同时考取了公务员,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在小编看来,如果要我做出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当公务员,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考上研究生只是一个期望而不是结果相对于公务员来说,考上研究生仅仅只是一个期望而已,正如你四年前高考考上大学一样,无论考试成绩有多高、录取的学校都多么厉害、专业有多强,并不代表着今后就一定发展好。因为,无论是四年大学本科还是三年研究生,这几年的时间里到底能学到什么本领、具备什么才能都无法预计,这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无法预计。同时,几年之后社会是否还需要你所学的专业人才,是否学历要求更高也都是无法确定的。考取了公务员其意义和价值则明显不同。首先公务员是当今社会最好的职业之一,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也比较可观,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其次公务员考试难度不比考研小,考试除了本身能力以外也需要一些运气成分,三年之后研究生毕业不一定能考上。其次,研究生毕业之时同样会遇到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社会公共问题,于是不少人选择考研,通过提高学历来提高就业能力。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事与愿违,正如“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一样,大学生群体中就业最难的当属于研究生,其次是本科生、专科生。有的人会说,研究生学历不应该是很好找工作吗?其实事实刚好与预期相反,研究生毕业生一方面就业眼光比较高,对于就业层次的期望要求很高,对就业企业、岗位、地点、待遇等各方面要求都普遍高于本专科生。另一方面,社会上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经济景气程度也有所影响,不少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压缩了需求,有的则为了降低用人成本选择学历较低的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与其三年之后找工作,倒不如珍惜眼前的工作机会,好好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最后,考上公务员之后再考研究生也未尝不可虽然不少人会觉得读在职研究生其实就是为了“混个文凭”。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说,尤其是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研究生学历并不是必备条件,既不是入职门槛条件也不是工作所需技能条件。因此,具有本科学历即可胜任绝大部分日常工作,甚至不少现有的公务员队伍中有不少人只具有专科学历或者部队转业,也照样把工作做好。因为从公务员工作性质来说,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文字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事应变能力往往不是靠研究有多深人,而是靠实践多不多、经验丰不丰富。所以,在工作之后通过工作之余复习,考取在职研究生提高学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避免今后找工作的烦恼,又可以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还可以获取相应学历学位,何乐而不为呢?作者/来源:教育放大镜#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若是

考选调研究生与本科真正的差别在这里

随着近年的考研热,有大批的研究生毕业,这一批优秀人群也开始考虑选调的道路,那么优势何在呢?研究生的加入,会让本科生“危险”吗?跟着陕西中公教育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在报名的时候,研究生选调生与本科选调生,还对比不出来优势。毕竟每一个人的条件不一样,而且选择选调生的单位看重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无法从报名中去对比两者的优势或弱热。而当研究生选调生与本科选调生顺利被选择录用,录用以后就会显示出两者的差距。一,研究生的选调生进入职务后,其定级和工资待遇会比本科生高。二,研究生的选调生晋升的可能性更大,机会更多,而本科生因为学历限制,则比不上研究生。选调的服务农村基层高校毕业生(博士研究生除外)和应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分配到缺编的乡(镇、街道)工作,博士研究生分配到缺编的县(市、区)工作。新录用的省选调生,直接执行定级工资标准。应届本科省选调生在乡(镇、街道)工作满3年(含试用期)、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安排副科级职位;应届硕士省选调生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在乡(镇、街道)工作满2年(含试用期)、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在职数范围内安排乡(镇、街道)党政副职,享受正科级待遇;应届博士省选调生安排主任科员,在县(市、区)工作满2年(含试用期)、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在本省辖市或省直管县(市)范围内统筹考虑,安排副县级职位。也就是考上以后,安置的岗位有所不同。但是要注意:硕士正式入编(试用期结束)后的第二年定副科级(非领导职务、级别),执行副科级工资。但需要注意级别和职务(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区别,比如非领导职务可以是副主任科员(相当于副科长、副镇长)、调研员(正处级)、巡视员(正厅级),但这些职务都没有实权,所以即使第二年定副科级也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副科长了。说得直白点,没有其他重要因素,主要是不能让刚出道没有经验的菜鸟直接当领导上阵指挥。文/陕西中公教育小编 女帝

道者

普通选调真是坑吗?

想听客观全面的回答,网上太多个人情感浓重的指向性答案了是不是坑看你对普通选调生的心理预期吧。在定向选调生大行其道的今天,普通选调生早已褪去十年前的"后备干部"光圈。不少省份招录普通选调生人数,经常是成百上千招录,拿普通选调生当普通干部使用,所以网上说普通选调生=乡镇、街道公务员。如果你觉得乡镇、街道公务员可以接受,那普通选调生也不是"那么坑"。最近有一个考生,因为看了大神说普通选调生的弊端,结果没去考普通选调生,现在看到同学考上十分后悔。网上各种讯息都只能作为参考,包括这篇文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综合判断。普通选调生的好处一、门槛比定向选调生、中央选调生低定选和央选对学校要求较高,基本是985或211高校,有些还要求专业、奖学金等其他条件,门槛比普通选调生高。大部分普通选调生二本就可以报名,仅要求学生干部、党员之类的条件,大部分还不限制专业,这对于二本和理工科学生十分友好。二、考试难度较国省考低国省考大家都知道,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动辄几十比一、几百比一。而普通选调生由于有应届生身份限制,还有其他条件限制,招录比较国省考低,考试难度尚可,不少学生国省考落榜,但通过普通选调生顺利上岸。所以网上说普通选调生等于好考一点的乡镇、街道公务员不无道理。普通选调生的弊端一、想走靠遴选不同于定选、央选,普通选调生向上流通的渠道不明确、不明朗,虽说普通选调生也是下基层锻炼,但多久能够调回,招录政策并未写明。这些年很多同学告诉我,并不怕在基层锻炼,但怕一辈子呆在基层不出来。除了部分可以通过关系运作的人,普通选调生想跳出基层,比较明确的渠道只有遴选一条路。而且大部分省份已经禁止在职公务员参加公考,想走只能辞职。辞职再参加公考?不好意思,有可能记入诚信档案,直接禁考五年。二、基层收入待遇较差由于普通选调生大部分分在基层乡镇、街道,总体而言,中西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基层公务员收入待遇不如市区公务员。而东南沿海公务员正好相反,越发达地区,乡镇、街道公务员待遇越好。像苏南、浙北、珠三角地区的乡镇公务员,年入20-40万很正常。发达地区乡镇公务员收入往往比省市高,因为财政收入是各级政府"分灶",发达地区基层钱多约束少,自然发钱比上级机关更多。同理可得,中西部贫穷地区的乡镇公务员收入比省市公务员少。尤其是贫困地区乡镇,缺少税收和其他收入来源,乡镇财政捉襟见肘,能够维持公务员收入尚且困难,更别说发放其他福利待遇。2003年曾跟随长辈去乡镇调研,当地乡镇书记一路吐槽取消相关税费,导致财政经费紧张。有时候接待上级部门,吃喝饭钱还要赊账。书记难堪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工作地点和环境较差基层公务员工作地点和环境不如省市公务员。尤其是部分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每天大把时间奔波在上班路上。办公条件就更别说了,我去过上海奉贤区某乡镇,虽说是直辖市,和市区高大上的办公条件相比,乡镇办公条件仍是简陋的。即使是这样,上海郊区乡镇的办公条件吊打中西部乡镇。我的 QQ交流群里有位考上湖南永州某乡镇的同学,曾晒过宿舍照片。四、工作多、压力大乡镇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少市区机关做"二传手",把上级任务分解,具体落实在乡镇,基层承担着各种考核压力,一旦出现问题,板子全打在乡镇基层单位。我有个前辈担任过某乡镇副乡长,在饭局上提到曾在夜里帮老乡赶羊的轶事。乡镇工作的压力,也促使他决心脱离基层单位,终于考入某直辖市政策研究室工作。所以普通选调生适合哪些人?我个人认为:普通选调生适合专业受限、笔试能力不强、乡镇本地人、学历不高(双非高校本科)的考生报考。如果所学专业可以报考其他国省考岗位,请慎重报考普通选调生。如果非乡镇本地人,甚至是外省人,请慎重报考普通选调生。如果985、211学校毕业,甚至是研究生,请慎重报考普通选调生。

乐天派

在职公务员能报考全日制研究生,考上再辞职吗?辞职有什么影响?

一、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不经允许报名考研吗?考研审核会不会卡住?假如复试通过考上了之后再辞职可以吗?考研貌似不审核你工作单位吧,很多在企业上班的人考上,照样可以辞职读全日制研究生二、公务员试用期间辞职,算取消录用还是辞退?影响征信记录吗?以后还能再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吗?你注意,目前不少省考,已经对试用期取消录用做了限制,即取消录用不得再次报考公务员例如2020年湖北省考公告以下人员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员:参加公务员、选调生考试已公示拟录用后无正当理由拒不报到、试用期内无正当理由主动放弃录用资格、违反国家规定最低服务年限、新录用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取消录用资格等情形未满5年的人员(截至2020年6月30日);也有一些地区对试用期取消录用记入诚信档案,这些情况需要自己去咨询当地组织部,从这几年趋势来看,全国对公务员辞职再考的口子越收越紧,劝你谨慎辞职。三.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吗?同样也需要你问当地组织部和人社局,有些地区不限制,但不少地区限制5年内不得报考;四、事业单位人员试用期间或者未满年限辞职,以后还能再报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吗?和第二条一样,咨询人社局,各省规定不同,见过未满期限辞职,政审不通过的,也见过无影响的,不管怎么说,辞职都会给个人档案留下记录,特别是未满五年服务期限,会给将来考试造成麻烦。

鏊乎大哉

考上研究生后考公务员好吗?

1、从报考岗位来说,研究生可选择报考的岗位多于本科生;2、从单位平台来说,研究生能够选择的平台会略高于本科生;3、从收入起点来说,研究生入职工资收入、职级定级都比本科生高;4、从未来发展来说,研究生可能比本科生快那么一丢丢;(以上研究生指狭义上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单独指出)中央党群机关经济类专业共有32个岗位招录68人,本科可报考岗位5个共6人,分别占比15.6%、8.8%,研究生可报考岗位27个62人,分别占比84.4%、91.2%。第一局,中央党群机关部分研究生胜利!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本级)共有98个岗位招录151人,本科可报考岗位15个36人,分别占比15.3%、23.8%,研究生可报考岗位81个112人,分别占比82.7%、74.2%,还有剩下的岗位仅限博士研究生。第二局,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本级)部分研究生胜利!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机构共有4034个岗位招录8147人,本科可报考岗位3833个7827人,分别占比95%、96.1%,研究生可报考岗位60个128人,分别占比1.49%、1.57%,其余还有仅限博士研究生,大专以上报考。第三局,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机构部分本科胜利!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共有579个岗位758人,本科可报考岗位486个592人,分别占比83.9%、78.1,研究生可报考岗位121个199人,分别占比20.9%、26.3%,其余还有仅限博士研究生。第四局,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部分本科生胜利!(以上数据来源于2021年国考招考简章,专业要求搜索关键词为“经济”)1、以上研究生报考数据来源于要求研究生以上或仅限研究生报考,并未统计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但是研究生不仅可以以本科专业报考本科学历要求岗位,还能以研究生专业报考研究生学历要求岗位!研究生岗位选择完胜!有个一起公考的学员就是以研究生学历、本科专业报考本科及以上学历岗位成功上岸的。2、从岗位上来说,中央党群机关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均明显倾向于研究生报考,本科学历报考机会寥寥无几。如果想要一步到位直接在中央级别机关工作,研究生学历是增加上岸几率的重要敲门砖。3、在同等单位、同等岗位入职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职级定级上会有不同,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工资收入。研究生学历转正后工资定级为四级主任科员,本科生学历转正后工资定级为一级主任科员,虽然工作一样的做,但是工资实打实的要高。4、现在的研究生虽然扩招,质量和以前没得比,但学历确实在本科生的上层,作为单位的领导干部肯定会对学历高的人才多看两眼。另外现在提倡干部年轻化、高学历化,如果两个同样优秀只有学历差别的人等待提拔重用,或许研究生学历的那个能占据一丢丢的优势。如果现阶段已经是研究生,报考公务员从各方面都比本科去考要好;如果现阶段是本科生,就有这几种情况:1、本科专业不好(纯工科、纯理科等),想要跨专业考研后再考公,推荐考研,专业限制少、岗位选择多、上岸几率增加;2、只想去中央部委、中央行政机关等高平台、高逼格单位,推荐考研,研究生岗位选择多,本科竞争极其激烈,上岸几率渺茫;3、本科专业还行(经济、中文、法学、管理等热门专业),也没有那么高的想法,只是想简简单单考个公务员,不推荐考研。本科仍然有非常多的岗位可以选择,同时三年的时间也能够增加工作经验和提升工作能力。作者/来源:一起公考#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冷聚变

中国发布丨就业遭歧视 起底非全日制研究生

中国网9月3日讯(记者 董小迪)近日,内蒙古某地在招聘教师时不允许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一事引发广泛关注。随后,有媒体发现,近年来,网上存在不少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反映,涉及就业歧视、人才落户难等多个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是什么?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在职研究生一样吗?国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政策是什么?某网站的在职研究生信息。图片来源:网页截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不少在职人员选择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提升学历,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培训机构、网站上宣传的“在职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是两个概念,他们指的可能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硕的特点是先读后考,申请者需要先参加高校的课程研修班并获得结业证书,并在满足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等条件后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后,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论文并进行答辩,通过论文答辩,便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记者查询发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均开设了课程研修班。但值得注意的是,同等学力属于学位教育,不属于学历教育,课程研修班的结业证书并不具备学历证书的效力,同等学力申硕者无需“考研”,通过申硕考试后只能获得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无研究生学历。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种教育形式。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根据教育部的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需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即俗称的“考研”。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非脱产、全脱产的学习方式,此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能较全日制研究生长。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截图官方:强化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权益保护同样通过统招统考,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争议却始终存在。针对用人单位的这一歧视,不少高校积极发声,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正名”。2019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就曾发布《关于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与就业相关问题的说明》。今年年初,北京化工大学也发布通知,要求到校参加宣讲招聘或在本校研招网上发布招聘信息的用人单位不能对求职者有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的歧视行为。今年2月,教育部、中组部、人社部、公安部、国资委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权益保护,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作者/来源:中国网#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夏帆

如何才能考上公务员

作为一个笔试155分,某省厅千人岗位上岸第一名,我来告诉你,需要多努力。一、基本情况年龄30+,本科帝都某985院校,研究生某普通一本,近些年一直在某银行工作。日前以行测78分(全省第4、岗位第2,指同一套试卷,下文同),申论77分,笔试总成绩155分(全省第4、岗位第2),面试88分,全场第1、省直所有考场第2(这里只是陈述一个事实,面试不同于笔试,不同考场之间的分数实际上没有比较意义,因为不同考场打分尺度略有差异),最后,综合成绩所有省直单位第1,顺利上岸。二、考公经历近一年,一共参加了3次公考,都是在职备考,情况如下:第一次,2019年省考,某省直单位,行测76.4分,全省第5,申论56分,总分132.4分,岗位排名第二,比第一名低8分。面试86.3分,反超笔试第一名2.7分。无奈笔试差距太大,翻盘失败。第二次,2020年国考,某中央部委直属机构,行测78.2,申论66分,总分144.2分,笔试第一(面试后托关系打听的,因为国考不公布笔试分数排名),高出进面分数线20.7分。面试被逆袭,惨遭淘汰。(最后一段我会专门讲一下国考面试的问题,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第三次,2020省考,某省直单位,顺利上岸。具体成绩见文章开头。三、时间和金钱投入3.1 没有捷径可言我的公考之路没有任何捷径可言,这么多年,命运之神从来没有眷顾过我,一路走来,都是靠自己全力投入。3.2 关于备考时间从翻看第一页书,到最后一次面试结束,共计489天,这中间累计有效学习时间450天,工作日每天最少保证3小时,非工作日6-9小时,共计约1700小时,其中笔试和面试准备时间各约850个小时。(其实本来不应该用这么久的时间,因为疫情的缘故所有的事情都延后了)第一,笔试。笔试复习时间共计850小时,其中行测约700小时,申论约150小时。第二,面试。面试复习时间共计850小时。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我面试准备时间这么长。一方面,因为我共计参加了4次面试(2020国考因为参加了补录,因此1次笔试参加了2次面试),850个小时是4次进面的累计复习时间。另一方面,因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我报的国考岗位面试推迟了5个半月,导致我国考面试备考时间长达7个月,这7个月时间里,我保持了每天最少3小时的学习,因此面试准备的非常扎实。在850个小时的面试备考过程中,在参考各家培训机构的资料和课程后,自己边答题,边总结,在电脑上逐字逐句整理总结了近29万字的面试真题和热点模拟解析。1700个小时的投入,才换来了第3次省考上岸。这489天中,除了每次笔试完短暂几天的放松和调整,没有懒觉、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甚至没有春节,远离了朋友聚会、亲人相聚、同事聚餐。3.3 关于投入资金上我一共投入了2.2万元人民币,这其中一半都是面试辅导班。这里我想说,有些人确实基础好,实力超强,一次就上岸。也有些人运气很好,会因为前面的人资格复审不通过、放弃面试、放弃体检、体检被刷,从而替补上岸。但很遗憾,所有这一切好运气都与我无缘,而且因为专业缘故,每一次我所报考的岗位都是高分集中营,都是大神聚集地,只能凭实力,只能不断的努力。以第三次省考为例,笔试成绩全省前4名中我所报的岗位占了2个,全省前6中我所报岗位占了3个,全省前20中我所报岗位占了8个,竞争惨烈。四、笔试经验总结4.1 申明关于学习方法,100个人有100种方法,我的方法也许只适合我自己。文章中都是我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和经验之谈,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如果有同学觉得还有用,欢迎借鉴参考,如果觉得不适合自己,建议大家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4.2 申论为什么先说申论,因为申论没什么好说的。我三次申论成绩分别为,56分、66分、77分。参加过多次公考的小伙伴想必都深有感触,申论就是一门玄学。你认真学了,不一定能考的好,你完全没学,也可能拿到好成绩。同一个人,前一次还可能考七八十分,后一次就可能五六十,这当然不是说明你的水平有波动,而是说明阅卷人评分标准有变化。那既然申论是玄学,到底还要不要学,当然要学,因为我们得保证拿到基础分,保证不让申论拖后腿。我根据自身经验和身边小伙伴们历次考试情况,建议大家,申论的学习点到为止即可,不要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完全是在做无用功。4.2.1 客观题这里的客观题我指的是除了最后一道大作文和倒数第二道应用文之外,前面的两道或者三道概括题、综合分析题等。客观题是踩点给分,因此就一句话:抄材料。怎么抄?第一,全面。在字数限制的范围内将能踩到的点全部写上去。为了保证全面,语言一定要精练、精练、再精练,能用一个词表达的,不用一句话,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多写一些得分点。第二,原汁原味。尽量用材料中原有的词语和句子,不要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字功底,用自己的话去随意总结、提炼、升华,这样只会让阅卷人找不到得分点,判你没有踩到点。第三,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一二三四标清楚,让阅卷人一眼就看出你答了几个点。有几个点就标几个点,不要怕要点多,多了不扣分,但少了可就得不偿失了。4.2.2 应用文应用文的重点是格式。阅卷人一眼扫过去,首先就判断文章格式是否正确。如果格式正确,那就继续按照要点给分,如果格式错误,直接就判为低分,那就没救了。因此,一定要掌握每一种应用文的结构和具体要素,包括“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落款”等,这些东西必须搞清楚,才能保证拿到基础分。格式正确后,至于具体内容,和前面客观题一样,正确的抄材料、踩点得分就行,本质上就是带格式的概括题。4.2.3 大作文大作文没那么可怕,全都是套路,只要掌握了中学语文老师讲的议论文写作“三段论”就可以了。总结起来就是“五句话”,第一句话、最后一句话、中间三个分论点。五句话写好,大作文基本就成功了80%。第一,开头一句话。开宗明义,语言简练,一两句话就点名观点,让阅卷人一眼就看出文章的整体基调和想要表达的内容。切忌拖泥带水,观点不明。第二,结尾一句话。呼应开头,呼吁、号召、倡议、升华。跟开头的要求一样,要语言精练,意思明确。与开头的区别是,结尾可以适度升华,辞藻可以华丽一些,一些假大空的话,结尾部分可以适当使用。比如说“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类似这样的话,可以用在结尾部分,但千万不能用在开头部分。第三,主体部分三句话。绞尽脑汁,拟好三个分论点,做到对仗、工整,有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做到三个分论点字数一致、结构一致。至于分论点后面的内容,说实话,写的再漂亮,文字优美、引经据典,阅卷人也没有时间看。按照以上三部分专项突破,基本可以保证拿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分数,至于高分那就看运气了。除此之外,提高申论分数还有一个窍门,请看下文。4.2.4 论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说这么多,还是改变不了申论是一门玄学的本质,改变不了申论评分没有客观标准,不同阅卷人评分尺度不一,各地评分标准宽严不一的现实。但有一点始终不变,无论题目如何变,阅卷人想法如何变,“一手好字”永远是申论成败的一大决定因素。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的申论成绩每次都进步10分,小伙伴可能好奇为什我申论成绩每次都能进步10分,原因很简单,我把复习申论的时间全都用在练字上了。PS:说到这里,其实我非常想吐槽一下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科目,一方面,达不到选拔人才的目的,申论考试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公文写作能力和文采。另一方面,严重破坏了了公考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一门申论,阅卷人一念之间,就是七八分、甚至十几分的差距,抵消了多少孩子不懈努力才换来的在行测上的几分进步。判断一个人公考实力如何,就看行测,行测考得高,那是真有实力,而且是下了功夫学习的。申论考的高的人,当然也有很多厉害的人,但还有很多人甚至压根就没复习过,就是上去打酱油的,只要对比一下他的行测成绩,高下立判。4.3 行测说到行测,真的是我内心永远的痛,第三次公考行测78.1分,按理说,这个成绩还凑活,为什么说是内心的痛,因为逻辑判断部分涂错答题卡,比原计划少考了8-10分,本来应该是86-88分。4.3.1 写在前面在这里我想先打击一下大家:对于99.9%的公考人而言,行测75分是一个天花板,基本不可能短短几个月或者一两年的复习就可以有所突破。关于这一点,并不是我信口胡诌,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统计一下每年各省省考公布的笔试分数。有太多的辅导机构和个人,为了吸引眼球,打出行测可以达到75、甚至80分的旗号。看到这种宣传,首先自己得想一下,自己是不是这0.1%的人,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16年或19年寒窗苦读,你是班里或者年级前0.1%吗?如果从来都不是,那就不要给自己的行测定过高的目标,目标定的过高,反倒会打击自己,会降低复习效率,浪费时间和精力。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简单的讲一些大的策略,具体到各模块的技巧和方法网上的资料太多,大家找合适的参考即可。总结起来就是:战略性的取舍,有目的的放弃,避免盲目刷题,注意总结技巧。4.3.2 资料分析--拿分大户,务必拿下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到前面讲,是因为资料分析是最容易提分,最容易拿分、甚至拿满分的模块。然而在日常复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有误区,将资料分析与数学模块等同,要么放弃复习,要么在考场上放到后面作答,导致时间不够做不完。以我个人为例,第一次省考3套资料15道题,用时25分钟,全部答对;第二次国考4套资料20道题,用时30分钟左右,全部答对;第三次省考4套资料20道题,用时25分钟,答对19题。资料分析属于那种只要你认真做了,就能做对,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难点在于速度太慢。要想提速,需要在复习中做到两点:第一,必须熟练的掌握并运用各种常用的计算公式、速算技巧,这是基础。现实中,很多同学都要上考场了,常用的公式还没记牢,还不熟练,做题的时候甚至还要现场推导公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可能计算错误。比如关于关于比例/平均值相对于基期增长率/增长量的问题,有明确的计算公式,考试中只需要将题目中给定的数据代入公式,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是如果不熟悉公式,现场推导,计算量会非常大。通过我多次考试的经验,我将资料分析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技巧浓缩后总结了“资料分析必考公式和技巧10条”,每次考试上考场之前,我都拿出来用几分钟过一遍,考试的范围不会超出这个范围。第二,必须严格限时训练,不断的去逼迫自己提高速度。一切不限时间的盲目刷题,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我最开始复习的时候,20道资料分析需要40-45分钟,后来不断的逼迫自己提高速度,甚至一度导致正确率下降,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犹豫和徘徊,不要害怕,最终正确率一定会上去的。经过不断的限时训练,逐渐的20道题需要35分钟、30分钟,最终逐渐稳定在25分钟左右。第三,关于考场答题顺序,根据自己的习惯安排,我建议资料分析要放在中间靠前部分去做,一是因为资料分析好拿分,放到前面保证拿上分数。二是因为资料分析需要计算,如果放到后面,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人容易精神紧张和思维不集中,做资料分析容易出错且速度慢。我个人经验一般是放在第二部分,也就是言语理解做完,脑子运转起来之后,做资料分析。参考资料:某公的资料分析专项教材,我三次公考复习资料分析用的都是这一本书,由于战线较长,已经被我翻的滚瓜烂熟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都挺不错,很对我的胃口。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身边有小伙伴就不喜欢这本书。当然,其他辅导机构的教材我确实没用过,因此不太了解,也许会更好。其实教材适合自己就好,关键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4.3.3 常识关于常识部分,我的正确率一般在75%~85%之间,但我认为常识主要依靠多年来日常的积累。第一,注意时间投入,不建议大家花太大的精力去复习常识,因为费效比太低。常识部分考察面太广,任何一家复习资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也没人能预测到考场上会遇到哪方面的常识。所以这部分内容即使你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复习,也有可能在考场上一个相关的知识点都遇不到。大家手机上应该都有各种刷题的APP,每天抽出5-10分钟,刷10-20分钟常识题,然后将题目中遇到的知识点都熟练的记忆并掌握,每天最多半小时就可以了。但不能为了刷题而刷题,只要是自己刷过的题,题目和选项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就一定要吃透弄懂。第二,关于重点和最新趋势。这部分内容忍痛割爱了,原因你懂得。4.3.4 言语理解第一,特别注意:不同省份,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察点是有差异的。比如“逻辑填空”部分的“常用关联词”这个考察点,国考和部分省份几乎从来不涉及;“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阅读”考察点,国考副省级必考,但是部分省考从来不考;还有“语句表达”部分,“病句辨析”、“标点使用”、“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等等考察点,国考和部分省考也几乎从来不涉及。这就告诉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有的放矢。我的建议是,着手学习之前,第一步就是翻阅自己报考岗位的近几年真题,弄清楚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不考,哪些可能考,出现的频率大小,然后根据自己备考的时间计划,合理的安排复习计划,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一个误区:言语理解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考察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题目都是有章法的,即使语感或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也完全可以根据做题技巧快速选出答案。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有些题目我们都不需要完整的读题、甚至不需要读懂题目说了什么,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语感或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就对这部分产生心理上的恐惧。这部分有很多技巧,比如首尾句、关键词、指代词、前后对应等等,就不再赘述,各种辅导机构的教材总结的都很完善,大家认真学习,多刷题多总结即可。4.3.5 判断推理第一,关于“逻辑判断”--懂的取舍。判断推理第一部分“逻辑判断”,一般为10道题,主要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部分,其中“必然性推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很多小伙伴学起来比较吃力,也耗费时间。但是如果我们报考的是国考副省级岗位,或者部分省份省考,“必然性推理”却不是考试重点,一般只会考察2-3道题,而且几乎不涉及“智力推理”。但就是这2-3道题,很多小伙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复习时间不够,或者考场上时间紧张,这2-3道“必然性推理”题是完全可以战略性放弃的。比如我在考场上,做到“逻辑判断”模块时,我都是先做“可能性推理”,后面有时间再做“必然性推理”。反之,如果我们报考的岗位是国考地市级岗位,那么“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各占5道题,但我们如果认真分析历年真题,就会发现,国考地市级关于“必然性推理”的考察,只是涉及5道“智力推理题”,那在复习“必然性推理”时,只需要将精力放在“智力推理”部分即可,其他部分完全可以不用看。第二,关于“图形推理”--刷题并总结规律。熟练掌握所有的规律是基础,不能有遗漏。技巧一:“特征图形”,看到一道图形推理题,并不是漫无目的地把学过的规律挨个往上套,太浪费时间。首先要把握图形的整体特征,或寻找其中某一个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图形,根据图形特征去缩小规律范围,快速解题。比如题目中的图形都具有明显的线段露头,或者包含“日”字型的图形较多,就可以大胆尝试“一笔画”;比如题目中图形均由汉字组成,那就分析笔画数、封闭开放、间架结构等,其他规律就可以先不考虑;比如题目中的图形都有直线和曲线,那就先分析直线数和曲线数,等等。这样的规律很多,各种教材上都有总结,大家要注意在做题中去总结。技巧二:规律套用的顺序,有时候一道题可能需要验证好几种规律,那么这些规律按照什么顺序去验证是有顺序的,不是乱来,这个顺序就要在刷题的过程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和习惯。关于图形推理,我的经验是:刷题-总结。一开始,图形推理也是我的薄弱环节,始终难有提高,但是我通过不断的刷题,并反复总结,最终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答题模式,突破了图形推理瓶颈,最终总结的所谓“图形推理秘籍”一共就短短的两页纸。关于“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我这里不再赘述,这两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各种辅导机构的教材也总结的很完善,认真学习不难拿下。4.3.6 数学--是可以放弃的第一,放弃数学不必然影响行测成绩。先以我自己为例,2019年省考,数学部分放弃,10道数学题蒙对了3道,行测成绩76.1分。2020年国考,数学部分放弃,15道数学题蒙对了3道,行测成绩78.2分。2020年省考,10道数学题我做了8道,全部正确,还有两道题虽然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会做,可惜时间不够了,预估的行测分数在86-88分之间,然而最终行测成绩只有78.1分,前文说过,是由于逻辑判断部分涂错了10道答题卡,很遗憾。我想通过我的成绩说明一个事情,就是如果其他部分答的好,放弃数学依然可以取得一个相对较好地成绩。当然,如果行测最终想有所突破,想考取80分以上,那数学部分还是要花功夫拿下的。第二,数学部分的复习是非常耗时的,因而费效比较低。这一点凡是认真准备过行测学习的同学都会有感触,学到数学部分的时候,进展会非常慢,这也正常,因为每道题都需要时间计算。因此如果复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明确的建议放弃数学,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费效比更高的部分。第三,数学题是有技巧的。一套数学题里面,总会有那么几道题是不需要计算,通过技巧就可以了快速选出答案,或者蒙一个正确率最高的选项。关于具体的技巧,我参考了一些知乎和其他平台上的大神,在这里虽然不方便直接点名,但是依然表示感谢。第四,有所取舍。数学部分包括两大模块,“数学计算”和“数字推理”,其中“数字推理”模块在国考和很多省考已经好些年没有考过了,如果复习时间紧张,可以战略性的放弃。但是有些省份,“数字推理”必考,而且是重点,那就需要认真复习。五、面试经验总结5.1 关于我的面试经历前面讲过,我的面试备考有效学习时间长达850小时,正是由于这么长时间的面试备考,使我对面试备考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关于2020省考面试,也就是我上岸这一次,还有一段插曲。我的面试成绩是88.8分,全场第1。全场一共15人,我是第13个进去的,已经上午11点多了,考官们感觉已经有些疲惫,不过可能由于我的答题确实比较漂亮,让各位考官耳目一新,感觉考官们突然一下都很兴奋,听得很高兴,各位考官不停的跟我用眼神、微笑和点头进行互动(反正我是这么感觉的,希望不是错觉,哈哈)。等到最后一题我说回答完毕后,主考官出人意料、又一脸慈祥的问我:“小伙子,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当时内心很疑惑,因为考场上是严禁透露个人信息的,所以我表现出了很疑惑的眼神和表情,几个考官心领神会,说到:“没关系,分数都已经打出来了”,我回答后,又问了我几个问题,包括“在哪个单位工作”,“工作几年了”等等。然后当我在面试成绩单上现场签字时,主考官和旁边几位考官居然当着我的面现场讨论起来,说到:“这个小伙子不错”,当时我都惊呆了,不过内心一阵窃喜,心想这下肯定稳了。从考场出来后,门口的引导员,也是一位很慈祥的大姐,看了一下我的成绩单后,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说我的成绩是一早上她看到的最高的。原来这个大姐也有一颗八卦心,每出来一个考生,她都很好奇的问一下成绩。5.2 关于面试辅导班的问题关于要不要报面试辅导班,我的建议是,如果经济上可以负担,还是要报一个。因为面试备考周期一般都比较短,各地不一样,短至一周、长至一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除非本身素质非常优秀,否则单纯靠自学还是有些仓促。面试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毕竟还是有套路的(关于反套路的问题,后面再说)。因此报一个辅导班,短期内迅速提高就非常重要。关于线上班还是线下班,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还是线下班,面试备考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开口练习,在练习的同时,让老师和小伙伴给你指导,这样进步最快。我在面试备考前期,也报了辅导班,但为了避免打广告的嫌疑,就不具体点名是哪家辅导机构了。第1次2019省考进面,报了一个线下班,比较小众的机构(简称机构Z),不是市面上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个。由于我还要上班,时间紧张,因此老师现场进行了3天高强度的培训。该老师在体制内工作多年,因此他的授课风格非常务实,答题思路很接地气,作答内容很注重细节。对比之下,市面上很多机构的作答思路和内容就显得比较空洞和模板化。我个人感觉,按照该老师的指导,比较容易在考场上答出亮点和特色,容易拿高分。第2次和第3次2020国考进面,报了一个线上班(简称机构B),课程都是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当然不定期也会有直播课。B机构的课程体系非常完善,提前录制好的课程也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内容较为系统,非常适合备考时间较充分,基础很薄弱的考生。第4次2020省考进面:前面说过,由于面试备考时间很长,因此我在学完了辅导班的课程之后,综合各家机构的课程和教材,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资讯,不断总结、整理、更新,截止面试前,形成了近29万字的面试资料。因此从第二次面试复习的后期开始,我就脱离了辅导机构,按照自己总结的资料复习,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PS:由于我已经脱离了基础阶段,因此这29万字的资料全部都是真题解析,适合后期刷题练习使用。自己总结的面试资料自己总结的面试资料5.3 关于反套路问题面试反套路是最大的误区。面试反套路是这几年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很多机构也打着反套路的旗号招摇过市,但似乎有些走入极端了。首先大家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是由套路的,尤其是结构化面试,既然叫结构化,就说明它是有结构的,结构实际上就是套路,套路实际上就是思路和框架。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面试备考第一阶段,就是要掌握基本题型的答题套路或者说框架和思路,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学习套路?因为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面试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有话说。结构化面试基本上就是10-2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并且在高压状态下,要思考3-4道题,并且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的表达出来,是很困难的。很多考生没有话说,或者结结巴巴、逻辑混乱、语无伦次。学习面试套路的目的就是解决有话说的问题,保证我们在那样一种高压状态下,即使脑子里没东西,即使大脑一片空白,也能在几十秒的思考时间内,根据掌握的套路,迅速形成答题框架和思路,做到有话可说,有基本的逻辑层次,能拿到基本分。如果心中完全没有套路,连基础分都拿不到,谈何成功。面试备考第二阶段,在掌握基本套路之后,如果学有余力,再考虑如何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让内容更丰富、血肉更丰满、语言更流畅简洁有文采,最终形成自己的答题风格。但实际上在很短的备考周期内,很少有考生能进入到第二阶段。因此,第一阶段掌握套路又显得更加重要。5.4 关于面试资料5.4.1 《人民日报评论》、《学习小组》、《侠客岛》、《半月谈》。如何学习:我在整个复习备考期间,这些上的文章几乎都是必看的,尤其是前三个,几乎一篇不落。而且不仅仅局限于阅读,针对一些热点内容,我会反复阅读,自己思考、总结、做笔记,吃透弄懂。长期坚持阅读这些上的文章会极大的开拓视野、拓宽思维,会使面试答题思路会更开阔、更有高度和深度,也会对申论文章写作大有裨益。实际上申论和面试复习是可以同步进行的,我建议大家从准备笔试开始就坚持学习这些公号。5.4.2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的范围比较广,不一定全部都学习,但是重点、热点一定要及时关注并学习。比如《十九大报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报告,以及接下来召开的五中、六中全会报告;每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要一些专题类政策文件,比如面试热点:基层减负。有两份文件就是必学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2019年3月11日)、《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2020年4月14日);比如热点话题:教育。近一两年关于教育的热点文件有:《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020年4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等等。如何学习:政策文件的学习一定要有热度,要新。我在上面只是简单的举几个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会有新的政策文件,需要大家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库。为什么要学习政策文件,大家都知道在申论和面试答题中要提对策,那么对策从哪里来,如何保证我们提出来的对策接地气、契合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文件中都有答案。我们在学习政策文件时,首先要了解该文件是关于哪个领域、哪方面问题的,其次要重点关注政策文件中对于该领域的问题提出了哪些对策措施和要求。积累的多了,自然能在面试答题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不是凭空想象,提出的对策空洞无物。还是以近两年的面试热点问题“形式主义”和“基层减负”为例,我们在面试中遇到的一些重点的措施和做法,都可以在《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这两份文件中找到答案。5.4.3 书籍5.4.4 重要讲话5.4.3和5.4.4两部分内容实际上都是精华,但在这里只能忍痛割爱了,你懂得。5.5 写在最后以上就是一些大概的备考思路和自己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关于具体到分题型如何学习、有什么答题技巧、面试考场上有什么经验,在这里不再细说,内容太多,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写完的。毕竟我从去年第一次面试到现在,自己准备了一年,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看完答主回答感同身受,相信这份苦心与执著不仅仅只是让你上岗,也将助你成人上人。作者/来源:小二能上岸#选调生#

绝句

考上研究生后想参加公安联考,这条路很难走,警校生不要轻易尝试

每年都有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生考研,希望能在高校里面,深造个两三年,再出来就业,用高学历弥补就业劣势,获得更多不错的就业机会。而且步入职场后,研究生学历所带来的晋升优势颇为明显。对于警校生来说,研究生学历也有吸引力,特别是部分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应届毕业生想考警校公安专业研究生,再来参加公安联考入警。其实,警校生如果有参加公安联考的机会,不要轻易尝试报考警校公安专业研究生,这条路很难走,除非你特别优秀。确实,如果能考上警校公安专业研究生的话,通过公安联考入警,能选择公安部及直属机关岗位,而且还能跨省就业和享受副科级待遇。从这些角度来看,比警校本科毕业生参加公安联考入警会好一点。但重点的是,你真的能考上吗?警校公安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很难考!在这么多公安院校中,只有少数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此外便是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也招收研究生。其他警校开设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但主要是针对在职民警,警校生不能报考。这意味着,很多警校生要同台竞技,争夺那少量的名额。而且,地方院校毕业生也可以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研究生,上岸难度真的很大。考普通类型的名校研究生,如985、211大学研究生,虽然难度不低,但有39所985大学,有100多所211大学。对比之下,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研究生难度就很大了,不是吗?而且开设有公安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的警校,在众多警校里面属于出类拔萃的警校,实力会高一些,报考难度自然而然提升不少。此外,每所招收公安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的警校,每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都很少!这使得竞争又激烈了几分。比如说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计划为273人,虽然并未提及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人数,但中国人民警察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人数应该也会在273人“上下摇摆”。所以说,但从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招生人数来看,于合理范围内猜测,暂时当作300人来看待,只有少数警校公安专业招收全日制研究生,那么每年考上警校公安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数大概在1500人左右。可见,大部分人考不上警校公安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就算是部属警校公安专业应届毕业生,基本上都是选择在毕业时参加公安联考入警,而不是考上警校公安专业研究生后再入警,因为这条路不容易走。总之,警校生如果有机会在毕业时参加公安联考入警,而且自己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最好慎重考虑是否要报考警校公安专业研究生。有些警校生参加公安联考,也考研。可能会有不太好的局面出现,就是公安联考失利,也没考上警校公安专业研究生,这样的话,就不太好了。说了不少,建议警校生们慎重对待考上警校公安专业研究生,再参加公安联考入警这条路,权衡其中利弊,让自己处于优势的一方更好一些。对于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作者/来源:烛光言教#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