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有一种可以研究生学历和学位的方式,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获得双证是不是考试难度很高呢?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难度相对于其他在职研究生方式来说的确不小。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入学难度较高,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参加全国统考和院校复试。全国统考难度: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科目比其他两种方式多,主要考外语、政治、2门专业课,满分是500分。2016年到2018年国家线分数一般是在250分-350分左右,每类专业的分数线浮动是在5-10分左右。从国家线来说,考生的准确率要达到50%-70%左右才有可能通过国家线。复试难度:2018年考研人数是238万,2019年考研人数是290万,按照每年的报考人数增加的形式的来看,人数增多但是录取名额和比例并有太大的浮动。考生通过了国家线还要通过院校复试线,但是,学校的录取名额是固定的,复试线是各校不同的。报考人数增多,当然复试分数线也会随之提升,所以整体的复试线难度也就增加了。按照往年的录取比率来说在30%左右,也就是说,2018年的考研录取比例来算,也就是有70万左右考生被录取,将有160多万的考生被淘汰。2019年录取的人数预计在87万左右淘汰人数在210万左右。所以,不论是全国统考和院校复试,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难度都不低,想要被录取需要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分为初试和复试,经过了初试的考验,可能有很多的考生会认为复试的难度也会非常大。那么复试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呢?在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在职研究生fushi复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者的考试内容都是由所报院校独自命题的。一、笔试笔试就是正常的专业知识的考查,采用的也是试卷,不过难度要比初试的小了很多。如果各位考生连难度很大的初试同通过了,那么对难度小很多的复试笔试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惧怕。二、复试复试的两个考核项中,面试相对来说要更重要一些,因为像专业理论这些东西在初试的适合就筛选过了,所以各个院校在复试的时候就要更重视面试的结果了。面试主要就是对考生的沟通能力、仪容仪表、应变能力以及个人素养等等的考查,想要顺利通过是没那么轻松的。1、沟通能力面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英语口语的考核的,如果口语的表达不是很好,那么在这一项的得分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说,考生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2、应变能力这个主要就是要求考生在考官提出问题之后能够准确、快速的回答上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速度可以慢一点,但是准确度一定要高。如果只关注速度,而回答的内容不尽人意也是不行的。3、仪容仪表和个人素养学校主要还是要考查一下考生的人品的,如果只是有才华,而人品素质不过关,那么也有可能被刷下去的。所以考生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众所周知全国在职研究生的统一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只有通过了初试后才可以参加复试。而报考专业不同,考试的分数线也各有不同。2020年的初试成绩尚未公布,那么具体分数线也有待商榷,每年的分数线虽然不同,但是其浮动变化较小。以下为2019年初试各个专业的分数线,大家可以借此做参考。考生们如果顺利通过初试,接下来就可以为复试做相关准备了具体流程如下:1、考后复试时间考生通过初试以后,才可以参加复试,而招生院校复试的时间也是由招生院校自主设置的,但一般来说,初试成绩于2月左右公布,复试一般都会安排在3-4月份。2、政审材料准备考生在复试前需要准备政审材料,这些材料一般包括初试准考证、本人身份证原件、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政治审核表。此外,部分学员还需要准备其他材料,如加分证书、简历、自我介绍及给导师的信件等。3、复试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主要是对考生的专业课知识及英语进行简单的考查,较为简单;面试则分为专业面试、英语面试、综合面试,面试时不要紧张,表达话述组织有序,清晰地回答老师问题。4、等待录取成功通过复试者,考生就可以安心在家等候录取信息了,若是初试和复试成绩达到院校录取要求,就可以获取招生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若不符合录取资格,一定要及时进行申请调剂。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职研究生用考试吗?
据教育部近期官方公布的消息,2021考研报考人数高达377万人。虽说没有大家此前预想的多,但是同比2020年的341万也是足足多了36万,同比上涨10.56%。伴随研究生扩招,群体性担忧不绝于耳,学历贬值、研究生鄙视链、学术近亲繁殖,即使上岸的研究生,也自觉身处一场巨大的内耗。而在职人士大多数因为各种不得已的压力走进国家研究生考试的战场,对他们而言,最担心的就是他们考出的研究生会受影响吗?会贬值吗?我国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21考研人数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因为这两年高校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在职考研的学生也逐渐大批量的加入他们的队列,这就使报考硕士的考生人数持续扩大。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同时,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受阻,也进一步增加了国内考研学生数量。但就目前来看,扩招比例是保持在国家可控范围内的。按照教育部要求,每个培养单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应在上一年9月份申报,增加招生名额还要讲述具体理由,且教育部也对高校师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设施面积有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高校申请的招生计划均高于实际下达的招生名额。另外,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的作用。适度扩招研究生,既能缓冲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也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管理类联考的专业划线的相关规定条例在职人士报考国家管理类联考,今年的国家管理类联考各专业划分分数线之后也不会再次受到应届生考研热潮的冲击。分专业划线大大减少了在职考生的阻力,热门专业MBA、MPA的分数线将不再像去年一样出乎意料,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一定没问题。而普通在职考生或者通过提前批面试的考生也不用担心复试情况,根据教育部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至50%,在这个范围内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自行设定复试权重。权重的确定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初试和复试分别所占的比例,其次是复试中各考核方面所占的比例,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听说等的权重。比如,我们学校的复试权重一般为50%,而在复试中,外语听力和口语占20%,专业素质与能力占60%,综合素养占20%,思想政治表现实行一票否决。复试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考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学术型考生更加强调科研成果及学术潜力,专业型考生更加强调理论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如在职考生中热门的MBA、MPA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考生的讨论判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进取心、合作精神等。各大专业的复试既会尊重专业和导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要强调程序的规范,从而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选拔出优质的生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这两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培养和扩招的重点在向专业硕士倾斜。由此可见在职考生可报考的专业硕士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而现在外企中职场竞争力更强的则是海外留学回来的硕士,所以除了参加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之外,在职人士提升学历还可以考虑留学读硕。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5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没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差距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方面的回报以外,为毕业生的职场感受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14届学历提升人群毕业5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高出6个百分点。在职人士如果想提升学历可以尽快准备起来了,希望并且祝福2021考生都能成功上岸。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 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 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
“在职研究生很坑!考了也没用!花钱买证……”一直以来,质疑在职研究生的声音都没有停过,但近几年,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员也是越来越多,只增不减。究竟是何原因让大家依然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呢?入学门槛低同样是报考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要求报考人员必须通过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才能入学,而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的免试入学的,学员学完课程以后才参加申硕考试,最后获得证书。这就让很多没有时间备考复习或者本身基础就不太好的在职人员也拥有了读研的机会,入学门槛低。学习时间灵活全日制研究生的上课时间一般为周一至周五,学生在读研期间没法正式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则更为灵活,一般都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等业余时间上课,工作和学习都可以兼顾。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还设有网络班,学员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上课,课程还可以回放多次学习,十分方便。证书获得承认报考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的学员,毕业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也许就会有人问了:只有一个硕士学位证书,会受到认可吗?其实教育部早就规定: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研究生的证书是具备等同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是国家承认、企业认可的。学位证书是一个人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证明,很多企业看重的也恰好是这两点。因此在职研究生的证书在个人就业、升职加薪、评职称、考公务员、读博等多方面都是有效的。结交人脉一般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员,都是属于有上进心或是有更好发展的人。很多专业的报考人员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员,大家在读研期间,可以互相认识,进行信息交流互换,也会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另外,学员还可以借上课学习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不至于荒废光阴,一举两得。Tips:你为什么会选择读在职研究生呢?欢迎分享你的答案~多选|你为什么选择读在职研究生呢?入学门槛低学习时间灵活证书获得承认结交人脉其他(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这是一个编亲身经历过的话题。先说一下在职研究生为何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吧。自2017年起开始实行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与全日制考生统考,也就意味着要和刚刚从大学毕业,正是元气满满的全日制本科考生竞争,龟龟,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都工作了好几年了,离校有段时间了,自身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的学习能力下降是毫无疑问的,复习效率显然无法和全日制考生相提并论。其次由于已经参加工作了,本身工作时间至少是朝九晚五吧(更别提那些动辄实行996工作制的公司了)?一周多半的时间都在工作上,复习时间紧缺。然后就是由于新政策,很多学校仍保持观望态度,并没有大量开放入学,这和在制度出台之前,学校为了多赚钱,变着花样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状况大相径庭。最后的一点是,全日制研究生调剂至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占据一部分非全日制入学名额。但既然考试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激烈(就拿编考的MBA来说,即便是达到国家A类线,面试和复试也几乎要刷掉一半的人,而其中还包含着大量同等学力申硕的考生,他们可是提前在学校里面上课学习的诶),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考呢?首先,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学历社会,HR认人的第一指标也是学历。编有几个同学都是在大国企工作(依靠父母社会关系的那种),就时常感慨,和周围的聊不到一块,他们说的我都听不懂,因为他们要么是硕士,要么是博士……于是关系不够硬的我们要和二代竞争,每个学历,都没法和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其次,在职研究生由于需要参加全国统考,教学趋于规范化,同时毕业之后拿到的是硕士学位证和研究生毕业证书,比起以往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只发研究生结业证书和研究生硕士学位相比更加诱人。还有就是上课时间比较灵活,一般安排在周末,不影响工作,也不需要脱产,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可以接受。另外有一点挺重要的,就是人脉。嘛,这事就拿编的老板来说吧,编的老板做了十几年的教育,然后跑去读了EMBA,于是乎,在EMBA同学的带领下,涉足洗浴(正规的!)、餐饮、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产业的结构更加多元化了。这其中就少不了当时的EMBA同学的帮助。最后,可能就是面子上的事了吧。还是那我们老板说事,堂堂一个集团老板,至少也要弄个研究生学历啥的唬唬人吧?说到最后就说自己了吧,其实就编自己的经历来说,MBA的在职研究生考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毕竟编也是高分飘过。嘛,有图为证。具体的考试策略技巧,其实在之前讲二建考试的时候也分享过了。而且像编这样本科和管理其实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最后也去考了个MBA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工作的经验告诉我管理真的很重要。就拿编来说吧,毕业后进了报社,一直干的是编辑,然后集团成立了新公司,让编去新公司做网站主编,这样手下少不了有几个编辑啊,记者之类的,于是便从一个普通编辑变成了偏管理的编辑,但你想要再往上呢?媒体总监之类的,只是这样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积累工作中的人脉怎么也得再熬上个好几年吧,虽说有了一纸MBA文凭不会让编直接从主编跃升到媒体总监,但至少有了这一纸文凭,底气却足了几分。
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在职读研日益普遍,在众多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员中,很大一部分并不了解在职研究生报考细节,例如,在职研究生有面试吗?一种不需要面试,一种需要面试,这是两种不同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不需要面试——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单证在职研究生)不需要参加考试就可以进行研修学习。一般只要大学本科毕业既可以参加课程学习,不用考试,也不用面试。课程学习结束,修满学分,既可以获得结业证书,这是在职人员进行了专业系统理论学习并完成毕业的标志,很多企业内部也会认可这个证书。五月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1、本科、学士学位满3年;2、本科无学位的学生可直接报名课程学习,但想要申硕需满足本科、学士学位满3年的条件。需要面试——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自从研究生教育改革后才出现的,2016年取消十月联考,与统招研究生合并招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需要参加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其中初试笔试,复试涉及到面试。面试一般会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口语水平、临场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1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满足下列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已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人员;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4、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报考专业学位的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历;2、高职高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历,且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随着无锡在职研究生的热度越来越高,选择攻读无锡在职研究生的人越来也多。有些学校,包括部分中外合办的MBA院校存在面试环节,如果因为面试失败而导致报名失败就太可惜了,因此事先了解无锡在职研究生面试陷阱很有必要。1、无锡在职研究生面试陷阱:过于自信无锡在职研究生面试中,有的同学天生自信,这是十分有益的。但也有的同学过分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期望过高,达到了别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这种过分的自信一定要避免。读MBA还有一种情况,是那种自卑心理本来比较严重的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自信,而冒充的自信,这时为了说明自己的自信而不恰当地有意抬高自己,这同样不可取。最好的自信表现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真正具有信心而又不脱离实际。掌握好平衡的关键是自己对自己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参加面试前一定要好好地分析自己,“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是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基础。2、无锡在职研究生面试陷阱:评议过多回答经济或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难免要发表一些议论。但要注意控制评议所占的比例,尤其不要无节制地攻击漫骂你的上司、老师或同学朋友,如果你不能和这些最亲近、最有利害关系的关键人物处理好关系,怎么能想象你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参加面试的学员要尽可能对现实中的问题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没有人喜欢吹毛求疵者,批判或评议过多会使一个人看上去不够成熟和大度。
2020在职研究生正在通过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3大报考方式进行招生,那么,通过这3大报考方式报考在职研究生,难考么?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先学习后考试,同学们需要经过研修班学习和申硕考试两个阶段。研修班学习: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大专学历即可参加研修班学习,同学们提交报名材料给院校,等待院校审核,院校审核通过即可入学学习。在规定时间修满学分,参加院校自行组织的结业考试,考试内容为研修班学习内容,考试通过即可获得结业证书。申硕考试:考试只考外国语和专业综合两门科目,每门科目满分都是一百,单科成绩考过六十即可通过,属于及格通过制度。所以,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在职研究生,考试难度小,通过率高。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预约报名!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是考试入学,同学们需要参加全国统考和院校自行组织的复试,都通过后,院校再根据成绩择优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线、考试难度都是一样的,所以,考试难度比较高。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是免统考,同学们只要参加院校自行组织的入学考试即可。考试形式一般是笔试+面试,以面试为主。考试难度不是很大,同学们也无需担心。综上,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报考在职研究生,考试难度比较大,同等学力申硕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考试难度比较小。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方式。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金融学在职研究生好不好考?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