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一、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研究生到底有什么不同? 1.报考条件不同全日制,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非全日制则看学校,有的院校的要求和全日制一样,有的则要求有2年工作经验,或者只限往届生报考。2.专业类型选择不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考时,每个高校都会有招生计划,并且招生人数比较多,而且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都可选择,可以报考的专业选择性很大。非全日制基本上报考的都是专硕,学硕招生数量很少,而且专业选择方面会有一定的限制。3. 非全日制学费高,而且没有奖学金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在8000元左右,非全日制的学费要高于全日制研究生,一般是1万到几万元。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享有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但是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多数学校并未设立奖学金,同时也不提供住宿。4. 上课时间与学习方式不同在授课方式上,全日制研究生上课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非全日制学生是在周六周日上课。全日制学生的主业就是上课,因此在校期间只要是正常工作日都要上课。而非全日制学生,因为平时要工作,采取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非脱产学习。5. 毕业证书不同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都可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但在非全日制的证书上会标明你的学习方式,即非全日制。非全日制毕业证上会注明“非全日制”几个字。16年为非全第一年,一般学校的学制至少是两年,今年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毕业,比如复旦大学的非全日制毕业证是这样的:二、关于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鄙视链 研究生的生活也像是一座围城,外边的人挤破了脑袋想考进去,里边的人却有倒不完的苦水。研究生鄙视链的低端,又有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家读研不外乎就是就业和深造。对于这一新开放的、不为大众所熟悉的学位,很多人抱着“就业前景不明”、“会不会受社会歧视”的忧虑。 那么非全比起全日制究竟差多少?1. 含金量与升学早在16年,教育部下发将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政策,宣布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全国研究生将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也就是说非全同样是拿双证的,只不过学历证书上面注明非全日制。如果你是非全日制硕士生同样是可以考博的,这点不用太担心,而且博导在面试时候,大多先看你来自哪个院校,导师是谁,然后再看你的科研水平。如果是985非全,名校资源+师资力量,这些是其他学校的全日制也比不上的。2. 体制内企业求职与晋升大家都知道,体制内单位先看中的是研究生毕业院校,其次,才是科研能力。而且考非全的往往是在体制内想往上升的人。另外关于报考编制公务员这方面,非全报考条件在逐年放宽。就在今年8月7日,北京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第二批公开招考工作人员的补充公告中,将报名条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调整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即不再明确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图片来源:北京市民政局官网但是还是有些招聘单位会明确写明:招聘对象为全日制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所以为了体制内的晋升,非全日制硕士还是很有必要去考的。3. 私企求职私企主要看的是个人能力,能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当然学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敲门砖。据了解像网易、小米、腾讯、搜狐等企业都是接受非全网申的,而京东、浦发、OPPO等部分企业是不接受的。不得不得承认由于非全本身的特殊性,再加上非全改革时间才短短三年时间,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够。这像极了10年前专业型硕士改革的情况,有人问“专硕和学硕的区别是不是像专科和本科?”2009年,教育部进行学位制改革,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对于这一新开放的学位,很多人同样抱着会不会受社会歧视的忧虑。10年过后,情况已大不一样。2009年全国招收40多万研究生,专硕人数只占约10%;而2017年国内专业硕士占比达到56%,比例首次超过学硕。同理,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之后随着政策的完善和就业环境的发展,非全日制硕士也会被大家接受。三、国内有哪些合适的非全日制院校专业值得报考?1.工商管理此专业从业范围广,课程涉及较多,涵盖了当下很多热门课程。所以,它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 2.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此专业特别适合工科小伙伴们报考,从发展前途上看也是非常可观。推荐院校: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3.法学法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4.金融学此专业从业范围很广,可以在各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公司工作,毕业后工作机会多且发展空间大,适合有意成为金融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推荐院校: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 5.经济学此专业的人可在企业的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有意向在经济领域深度发展的小伙伴们可以报考该专业。推荐院校: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6.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调整与优化,为企业节省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现的是经济学价值观。了解国际、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会计学每个企业都会招收会计学专业方面的人才,而且很多企业对于招收会计专业的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要求,所以在职人员报考在职研究生是很有必要的,相对的会计学也是最吃香的专业之一。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8.心理学这个专业是近些年才在我国流行起来的,其实在国外心理学早就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之一了。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问题,这时我们应该去正视这些问题,然后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因此,心理学专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是现下的报考热门专业。推荐院校:中科院心理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 9.新闻学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推荐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10.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可以划为几个业务职能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职能设置职能部门。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1.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在系统讲述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各行业项目管理通用知识的讲述,涉及项目成本管理,时间管理,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等。旨在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人员项目实际管理和操作能力。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2017年起,在职攻读研究生招生工作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这一政策让很多同学想当然的以为在职研究生就等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不然,这样的说法是很不准确的。为啥这样说嘞?小编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在教育部将非全日制纳入统考之前之前,在职研究生有三种,分别是1月、10月、5月联考;这三种考试时间其实是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1、1月考试的其实是一种比较少数的,因为1月考试的难度高,而且不是所有学校都招生这一类型的在职研究生,专业也很少,只有MBA、MPA,这个你要自己去留意高校的招生信息和招生要求。(其实就是统招的研究生考试)2、5月是同等学力申硕的培养模式,这是当时在职研究生的主流方式。它的一大特点是先读书(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读书时间2年)后考试(参加每年5月的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但是要求学生必须有学士学位,并且学士学位满三年才能才加全国统考。3、10月是专业硕士,是要先参加每年10月的GCT联考,学校录取后再开始学习。 GCT联考招生的专业较少,像MBA、MPA、法硕、工程硕士等。而后来,10月的联考取消,纳入到了1月的统招研究生考试中,也就是后来教育部要求的,2017年起将非全日制考研纳入到统考之中(统考研究生考试的时间早期是在1、2月,近年来不断提前,现在基本在每年的12月中下旬)。也就是说,如今的在职研究生考试分为非全日制统考和5月联考两种,单纯的把在职考研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画上等号是不准确的!而且由于教育部并没有规定非全日制专业只招在职人员,应届生同样可以报考,而且也允许全日制考生向非全日制专业调剂。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在职人员专利。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小编给大家画一个很丑的示意图,大家不要嫌弃哦↓好啦,概念基本分清了,但你知道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讲讲~1学习流程区别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流程相同,具体为:入学初试——入学复试——入学——学习——结业考试——论文答辩——取证毕业;5月在职研究生则和它们不同,具体为:提交入学资料免试入学——学习——结业考试——申硕考试——论文答辩——取证毕业。2学习方式区别全日制研究生学习采用脱产方式进行,即学生需要在学习期间一直在学校面授学习;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则往往是周一到周五上班,平日下班后或周末到学校参加面授学习。5月在职研究生学习方式比上述两者都要便利,即学生可以参加周末班的面授也可以参加全网络学习,当然更可以网络和面授结合着学习。3受众人群区别全日制研究生面向的主要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少量往届在职人群;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则面向的主要是有5年工作经验的大专生以及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现在应届生也可以考非全哦);5月在职研究生则面向的更主要是工作1年以上的所有本科生。4可选专业方向区别全日制研究生可选专业囊括现阶段所有专业;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倾向于:金融、应用统计、法律、教育、体育、应用心理、工程、农业、兽医、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艺术等(部分文、理、工专业)。5月在职研究生倾向于:经济、金融、教育、法学、会计、心理、人力资源管理、语言、新闻、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等(偏文)。5招生人数区别每所高校全日制研究生和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录取人数比例一般接近9:1。5月在职研究生招生人数视学校硬件资源而定,不过各高校历年招生人数一般是12月在职研究生的5-8倍。6学费区别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比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要高一些,具体高多少各学校有所不同。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为例,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般是2.8万/年,全日制研究生是1.5万/年。5月在职研究生的学费一般在2万/2年-4万/2年,中国政法大学直招专业的学费是2.2万/2年。7证书区别所有顺利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最后都可以获得学位网和学信网可查询的研究生硕士学位以及研究生学历;(双证)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后可以获得学位网和学信网可查询的研究生硕士学位以及标注有“非全日制”字样的研究生学历;(双证)5月在职研究生则最后可以获得学位网可查询的研究生硕士学位以及学校网站可查询的结业证。(单证)8学习侧重点区别全日制研究生在学习时更侧重知识以及能力的提升;但不管是12月在职研究生(即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5月在职研究生,学生入学学习侧重点往往不限于知识以及能力,因为对有几年社会经验的他们来说,同行业人脉资源拓展以及工作问题讨论也同样非常重要。本文来源:公众号重庆江北财经上海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免试入学,在职学习,可同等学力申硕!咨询地址:杨浦区武川路111号经济学院105招生办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想知道近五年全国考研人数的趋势吗?想知道专硕和学硕哪个更火吗?想知道考研大热城市的热门专业有哪些吗?这份权威的数据报告请收好。注:本报告数据结果及来源为研招网考研调查、各省级管理部门官网及各省市新闻报道。一、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近几年,在考生个人对自身发展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2018年12月23日,又一年的考研大战开始,这一年的考研人数,再一次变成了“历史新高”。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快速上涨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三成人以上都面临着考研的选择。尽管每年的招生计划并没有减少,但是对考生来说,竞争压力还是一年大似一年。二、近五年多个省市考研人数翻番江苏省一直是考研大省,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同样考研人数近几年翻番的还有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多个省份。三、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赶超学术型硕士由于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提高,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比例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下面,以湖北省和河北省为例:从上面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两省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与学术型硕士相比略少一些,2016年基本持平,从2017年到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这说明了什么?第一,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是偏向应用型的学科,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等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很多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的质疑也随其发展而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第二,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考生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习和考察内容更加侧重考生多方面能力,同时学制方面与学硕相比更具有优势,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考生选择考研的动机更有目的性,既照顾学历,又考虑到实用性,加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考生自然从传统的学硕转战到专硕。尤其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的发展前景乐观,就业前景和就业竞争力都不输学术型硕士,因此,考生们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也提升了。四、往届生读研比例逐年增加虽然应届生仍然是考研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以及往届生对于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增加,往届生的考研比例也逐年提高。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下面,再以湖北和河北两省的数据举例:湖北省2015年往届生所占比例为26.5%,到2019年所占比例升至39.4%:河北省2015年往届生所占比例为29.3%,到2019年这个比例升至44.2%:从研招网本次考研调查的结果也可看出,非应届生占了48.23%,接近半数,参加考研2次及以上的人群也占了35%。那么这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或者已经二战三战的考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回归考研的大军呢?我们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1. 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2. 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优势高于本科;3. 研究生的起薪略高于本科生。虽然同应届生相比,往届生和二战三战的考生在考研方面会由于工作或生活上的干扰,复习时间不够集中,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1. 更熟悉考研的流程;2. 回答问题尤其是复试时更有经验,态度更沉稳;复习时会抓住重点、省时高效;3. 具有丰富的人脉和资源;4. 目标和决心更加明确。五、研招网2019年考研调查结果2019年3月,研招调剂期间,研招网针对2019年考研的用户做了一期调查,该调查一共10道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吧。(注:本次调查共有11993人参加)1.你的性别是?(结果)男生:55.59%女生:44.41%分析: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男女生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生略高。2.你是应届生还是非应届生?(结果)应届生:51.77%非应届生:48.23%分析: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应届生的比例略大于非应届生,应届生仍然是考研市场的主力。3.你报考的学位类型是?(结果)专业学位:55.34%学术型学位:44.66%分析:近几年,教育部提出要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且在招生名额上有所倾斜,因此,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规模逐渐扩大。虽然刚推出专业学位时,考生和社会对其还有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事实证明,专业学位教育以其独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的特征已经逐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4.这是你第几次考研?(结果)第一次:64.92%第二次:28.33%第三次及以上:6.75%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首次考研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同时,三次及以上考研的人数也接近7%,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通过考研提升自己,并且有坚定的决心,“不上岸不罢休”,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5.你为什么考研?(最多选3项)(结果)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39.96%专业前景:21.29%热爱科研:12.17%暂时不想就业:8.82%对本科所学专业不满意,想换专业:7.9%受父母或他人的影响:6.02%其它:3.83%分析:虽然近些年很多媒体都认为就业难导致很多考生因为逃避就业选择考研,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考生考研的原因仍然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个人发展、就业前景和专业的前景,说明大部分考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非常明确的。6.报考专业与现专业(结果)相同:51.94%相近:26.27%跨专业:21.8%分析:从调查结果得知,绝大多数的考生在选择考研专业时仍然是选择与本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7.报考院校的所在地是哪里?(结果)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40.59%二三线城市:32.68%家乡所在城市:18.72%本科所在高校:8.01%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仍然是考生们的首选目标,只有极少人选择本科所在高校,说明绝大多数考生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换个新环境。8.选择报考院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最多选3项)(结果)学校所在地:23.24%自己喜欢的学校:21.45%师资雄厚,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18.73%该校专业科研水平较高:14%容易考上:11.39%导师知名度:5.68%有利于读博或出国深造:5.52%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学校所在地和本人对报考院校的心仪程度是大部分考生选择报考选校的重要因素。同时,师资情况和学校考研水平的高低等软件条件也是考生们非常关注的因素。9.如一志愿未录取,是否考虑参加调剂?(结果)是:87.96%否:12.04%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考生都会接受调剂,“有学上”对考生来说还是最重要的。10.如最终未录取,你如何打算?(结果)明年再考:41.03%找工作:29.14%没想好:19.81%考公务员:4.26%我已录取:4.13%出国深造:1.63%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知,有四成的考生如果此次考研失利,会选择再战,对考研还是相当执着的。另外,有三成的考生选择找工作。注:以上所有数据来源于研招网2019年考研调查。六、数说北京2019年研招北京一直是考生报考学校的热门城市之一,下面我们就以北京为例,了解一下2019年研招的部分统计数据和热门报考专业。1.全国共有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全国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不含推免考生),较2018年增长18.7%。2.超过半数考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所有考生中,16.1万人报考学术型硕士,约占42%;22.2万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约占58%。3.近33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8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85.6%;5.5万人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14.4%。4.应届生与非应届生各占一半应届研考生有18.9万人,约占49.3%;非应届研考生有19.4万人,约占50.7%。5.热门报考专业前十名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居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来源:研招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30日讯 据新华社消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任命贺荣(女)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免去江必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贺荣简历贺荣,女,汉族,1962年10月生,山东临邑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1980.09-1984.08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经济法学专业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08-1994.0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研究室书记员、助理审判员1994.07-1998.06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审判员(其间:1995.09-1998.01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1998.06-2001.0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研究室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2001.07-2007.05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其间:2002.09-2004.07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03-2006.06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5.10-2006.10挂职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2006.09-2007.01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07.05-2010.02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2010.02-2011.12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其间:2010.03-2010.07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习)2011.12-2013.09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2013.09-2013.10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2013.10-2017.03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2017.03-2018.01 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2018.01-2018.03 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2018.03-2020.04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2018.05)2020.04-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共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7月29日上午,浙江工商大学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对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陈柳裕同志任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出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柳裕,男,汉族,1968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男,汉族,1967年8月生,浙江桐乡人,199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教授。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校之初即为我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尤其是1998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以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学。 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7600余人,含本科生22800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留学生近1800人,其中学历生1000余名。学科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会计学、工商管理、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工商管理、会计学省级王牌专业(11个):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法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网友评价浙工商毕业的,学校很大很漂亮,和其他学校相比工商有多不同之处,比如工商厕所有纸有洗手液,工商成绩不算绩点算学分平均分,工商社团全部不用收费。旁边就是钱塘江。作为学生,我觉得工商各方面都很好,高端大气上档次。
记者|黎文婕数据显示,尽管考研竞争日趋激烈,非全日制专业却持续遇冷。根据调查结果,超过7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日前,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9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为全日制研究生,随着2017年招收第一批列入统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关注。”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在1978年,研究生招生10708人,到2017年招生数量超过80万人,40年间,招生数量增加了75倍。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只是在学习方式上有所区分,而在招生计划、招生录取、质量标准、证书管理等方面并无二致。 2017年,由于将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研究生招生数量大幅增加,从59万人增长至72万人,博士招生从7.7万人增长至8.4万人。据《报告》,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多所大学在稳定甚至缩减本科培养规模的同时,均大幅扩张研究生教育。从一流大学公布的2019年招生计划看,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28所高校大幅增加了招生计划。其中,复旦大学从2017年开始增加招生计划1800人,达到5500人,其中招生计划中增加了非全日制学习方式。2018年招生计划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2019年招生计划数又增加700人,达到6300人。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招生计划从2016年的3900人增加到5000人。2018年招生计划不变,2019年增加700人,达到5700人。然而,从调查来看,对于2017年非全日制纳入统考,统一标准,近半数考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影响,不考虑非全日制。仍有近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清楚该政策。虽然大量高校的非全日制专业招生靠调剂来完成,但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考生并不愿意调剂到非全日制专业。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文辉看来,非全日制遇冷主要是因为“部分公众对以往在职研究生的思维定式,在并未充分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内涵的前提下,主观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怀有疑虑。并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学位类型的认识往往滞后,与前些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推广一样,社会对其认可尚需时日。 ”《报告》称,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招生单位很多非全日制专业出现缺额的现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专业中,大量专业的录取人数远远超过上线人数,说明招生基本上靠调剂来完成。其中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上线4人,录取108人,电子与通信工程上线3人,录取82人,软件工程上线2人,录取35人。中山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则没有招到人,测绘工程招生计划5人、环境工程招生计划15人、材料工程招生计划数10人、金融硕士招生计划数15人,化学工程招生计划数10人,但最终录取均为0人。法律硕士(非法学)、会计硕士招生计划数和录取数基本持平。山东大学非全日制招生同样存在缺额情况,社会工作计划招生20人,录取6人,法律(法学)计划招生50人,录取13人,会计计划招生20人,录取8人,新闻与传播计划招生36人,录取8人,电气工程计划招生35人,录取11人。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处副处长王征告诉界面新闻,”在研究生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边缘化、培训化和学术化倾向也深为社会各界所诟病,严重制约其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这种倾向和批评的背后,既有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 ‘认识误区 ’,也说明需要对这种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刻反思。 ”“加强非全日制学位的招生宣传工作势在必行。”周文辉则建议,一是要形成国家层面、院校层面、社会层面的联动机制,各自承担起相应的宣传责任,尽快普及社会对非全日制概念和内涵认知;二是要在招生考试之前通过招生宣讲、政策解读等方式,建立健全学费、奖助学金、户籍与档案、住宿、医疗、就业派遣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消除考生疑虑,释放积极信号;三是要推动各级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学位的认识和认可,共同为非全日制学生就业创造社会良性氛围。
“最近一直不见你,在忙什么啊?”“我在准备司考啊...”2017年最完整的考试日历!教师资格证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托福、雅思、GRE,还有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2017年考试日历,建议收藏:读完本文约需10分钟 收藏起来仅需0.1秒1月考试汇总考试时间考试名称1月6日GRE考试1月7、8日自学考试1月7、12、14、21日雅思(IELTS)1月7、14日托福1月15日托业1月开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2月5、26日2月11、16、18、25日2月12日2月18、25、26日2月25、26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3月3日-12日国际内审师3月4、11、25日3月4、18、25、30日3月5、18日3月6-10日ACCA考试3月11日教师资格统考(上半年)江苏公务员考试3月18日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3月18、19日公共英语(1-3级)3月18、26日3月25日期货从业资格考试预计3月25日职称英语职称日语3月25日-28日计算机等级考试3月开始专升本考试4月1、15、23日4月8、9日4月8、20、22、29日4月14、22日4月15、16日咨询工程师预计4月15日-21日精算师4月15日起连续两个周末保险从业考试("四师")4月16、22、23日4月22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预计4月22日浙江公务员考试贵州公务员考试甘肃公务员考试广东公务员考试黑龙江公务员考试江西公务员考试四川公务员考试辽宁公务员考试河北公务员考试海南公务员考试广西公务员考试新疆兵团公务员考试青海公务员考试山西公务员考试陕西公务员考试天津公务员考试4月22、23日预计4月22、23日重庆公务员考试山东公务员考试湖南公务员考试湖北公务员考试安徽公务员考试新疆公务员考试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福建公务员考试宁夏公务员考试云南公务员考试5月4、14、21日预计5月6、7日投资项目管理师5月6、7日二级注册建筑师5月6、7、8日执业护士5月6-7、13-14日一级注册建筑师5月6、13、20、25日5月6、13、20、27日5月13日期货投资分析预计5月13日BEC初级预计5月13、14日电子商务师考试5月13日-16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5月20日预计5月20日物流师心理咨询师秘书资格BEC高级5月20、21日二级建造师预计5月20、21日理财规划师软件水平考试一、二、三级翻译资格环境影响评价师监理工程师5月20-21、27-28日卫生资格预计5月21日企业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营销师考试5月21日管理咨询师预计5月27日BEC中级5月28日在职申硕英语考试6月2日-12日6月2、17、23日6月3、8、17、24日6月3、10、25日预计6月4日单证员考试(A区)6月3、4日银行专业资格考试(初级)6月5-9日6月7、8、9日高考6月11、25日6月17日英语四六级6月17、18日社会工作者考试土地登记代理人一级注册计量师预计6月17、18日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6月18日二级注册计量师6月24、25日保荐代表人6月开始中考7月1、2、8、15日预计7月1日-15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预计7月2日日语等级预计7月2日(B区)国际货运代理人考试7月8日7月8、9日7月8、15、20、29日7月9、22日7月9、13日7月15日返8月6、19、27日预计8月6日(A区)8月3、12、19、26日8月25日8月26日(综合+英语)注册会计师8月26、27日9月1日-10日9月2、3日预计9月3日(C区)9月3、8、23、29日9月3、24日9月9日9月9、10日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预计9月9、10日执业医师(综合笔试)9月9、16、17、24、30日9月9、16、21、30日9月10日高级会计师9月16、17日一级建造师注册测绘师价格鉴证师公共英语(1-4级)预计9月16、17日政法干警考试9月23、24日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一级结构工程师环保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岩土工程师设备监理师预计9月23、24日司法考试9月23日-26日9月24日二级结构工程师10月5、14、21、28日10月13、22日10月14、15日(专业)10月14、15日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药师10月14/15/21/28/29日10月14日起连续两个周末10月15日出版专业资格预计10月21日吉林公务员考试10月21日10月21、22日房地产经纪人造价工程师10月21、22日(欧洲考区)城市规划师10月22日审计师统计师托业(听力阅读)预计10月22日(D区)国际货运代理人预计10月28日西藏公务员考试10月28、29日成人高考安全工程师11月2、4、11、25日11月4日中级经济师预计11月4日教师资格统考(下半年)导游资格证考试安全评价师11月4、5日资产评估师11月4、11、12、18、25、26日11月5日初级经济师11月5、10、19日11月5、11、12日11月11、12日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税务师预计11月11-13日公路监理师11月18日预计11月18日11月18、19日预计11月18、19日预计11月19日跟单员考试预计11月25日11月25、26日预计11月26日单证员考试(B、C区)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12月1日-10日预计12月2日预计12月2日-8日12月2、9、10、16、17日12月2、9、14、16日预计12月3日报关水平测试12月3、9、17日12月3、15、22日12月9日12月16日预计12月23、24日河南公务员考试预计12月23-25日2018考研在职研究生法律硕士考试MBA考试MPA考试考试时间表格选自公务员考试吧公众号,供参考。司考难吗?有人说,其实司考范围的法律也没多少,不就《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保险法》《证券法》《票据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外合资、合作法》《海商法》《破产法》《商业银行法》《金融法》《房地产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税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责任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审计法》《反倾销法》《宪法》《立法法》《选举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公务员法》《法官法》《国务院组织法》 《检察官法》《律师法》《公证员法》《人民调解法》《仲裁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行政复议法》《治安管理法》《出入境管理法》.......等法律还有一些司法解释什么的而已嘛!但是,也有人说:“人类没有任何考试的庞杂可以超越司考。15门学科,358万字的教材,290多个法律法规司法解释,220万字150万字的真题,700多万字的基础阅读材料这个量早已超越了人类的记忆极限。”每天学点法律知识(微信号:chinazuel)
【编者按】 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是个新鲜事物。很多在职有志考研的朋友们都很关注。 本号特地约请了两位2017年新近参加过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并成绩不俗的朋友撰稿分享新鲜出炉的复习和考试心得。 今天这一篇由CYU的文子同学撰写。她自称是:“稀里糊涂报了名,最后稀里糊涂被录取了”。您想不想也稀里糊涂考上一回呢? 另一篇挺明白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师姐讲述非全日制法硕招考中的那些事(超详细!忙,只能假期写) 欢迎更多的新老研究生来聊聊自己的心路历程,以点亮每一个午夜时分还不肯睡去的迷茫心灵的心灯。【原标题】文子:在职研究生考试小感每到周五的晚上,精神一下放松,整个人都蔫了,这是基层检察院小辅助人员忙完一周的感受。这个时候就会听上一首“外面的世界”,小城市的生活安逸,但它的压抑也同样就在于此。所以往外面走走,暂时脱离一会工作,这成了我考在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唯一动力,不过最后还是因为工作,据说读着书也要回来办案子,还是选择了本地的云南大学(当然也考虑到考不上外地的好学校)。满足不了去外面走走,也能满足暂时脱离一下工作这个不纯的学习动机吧,于是就稀里糊涂报了名,最后稀里糊涂被录取了,但期间还是有一点点感悟想与大家分享。一、我们没有时间,有的是好的心态在职的人,我们真的没有时间,白天基本在忙案子,尤其一个毕业三年内的小兵,除了案子,你部门的材料、内勤杂活基本都是你的吧,晚上不加班就好的了,哪有时间学习,能不加班早回去一晚,看两页书就睡着了(一般毅力的人都这种)。借了本法硕联考专题讲座的书,看别人的书都划满了线,也给自己制定了计划,但今年在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改革,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也紧,报完名后一个月的复习时间都没有了。所以……两百多页的资料就看了十四页,然后就去考了。真的惭愧,对知识尤其法律专业的不尊重,可期间因为扯一个案子,操碎的心已经压过了没复习的恐慌了。所以当时就抱着体验一下的心态去考了。二、尽力而为其实回想起来,虽说没复习,但对每一刻考试,自己还是尽力而为了。包括审题,答题思路,都还是认真对待了。因为没有扎实复习,所以就竭尽全力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法律专业题就是调动大学时期的知识储备(在此要感谢我的大学老师们)以及近两年来的办案知识积累,答题时要多思考答案的深度和广度;英语题阅读还是很难读懂,基本看关键词和感觉,英语作文在考试前看了一篇范文,考试的时候把范文中篇章句式利用上了,虽说差以前的水平太远了,可对于考完六级就没有再接触英语的我来说,短暂的时间里我只能这么尽力了,考前我也不可能抱着单词本来一个个记单词,只能找些考试捷径;政治一点资料没看,不过考完后我总结可能是因为考前的那段时间我在听央视的广播,还有就是考试的时候基本是抄材料的核心内容或稍作拓展理解。三、打酱油也需要毅力今年的考题据说较以往有所不同,英语、政治照考,专业分成了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总共考了一个周末,四科。题量还是有点大,感觉需要写的内容也很多,所以最后一科的时候真的想放弃了,因为前面的也没希望,英语感觉都是蒙的。考完第三科本来吃完中午饭打算走人的,比较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检察系统的同事,鼓励了一下我,还借了我一点复习资料,好吧,都最后一科,硬着头皮,终于给它写完了。如果没有最后的坚持,复试肯定是进不了的。(话说,要不要对这位同事以身相许呢?——编者)四、复试准备阶段多交流得知自己以第十名的笔试成绩进了复试,觉得这回要好好努力了,既然这么幸运的让自己过了笔试,好歹复试也要拼一下了。还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才刚刚从进入复试的兴奋中走出来,就通知一个星期后复试,又陷入了凌乱和忐忑。镇定下来,还是跟往届的考生打听了一下复试的形式,云南大学是一个英语题,然后五选三的专业题,自己也推测了下这些题,既然是面对面交流,应该不会是一些很细的题,可能会类似于论述或者开放性的题目,所以就先想好了复习刑法、宪法和法理三科,其中刑法又因在工作中也常用,除了看了几个比较生硬的专业术语外就没有再复习了,直接缩小复习范围,把宪法和法理的一些大纲知识看了一遍。英语,因为不知道怎么复习也没有时间,就完全没准备了,如果算准备,那就是在面试的前一晚,拿着一篇范文读了一遍,因为要考口语,我已经好久没开口说英语了……五、面试,面一种精神紧张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在你前面的人出来,一个个题都不一样,慌了。不过慌乱中你还是要打听综合老师的面试思路,如果遇到类似的题你会怎么答,英语口语你会用到哪几个关键的表达。当然,除了内容外,形式也很重要,可能是在单位有机会做一些接待和解说员的工作,所以礼仪方面也提醒了自己一下。但进去考场后,老师的第一句话不是英语,也不是什么法律专业术语,有个老师问了句:“哪个学校毕业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我完整地说出了自己母校的名字,生怕这所惹人争议的学校用简称又遇见被人认不出的尴尬,但那时内心还是涌动着自豪,貌似也迎来了赞叹的目光,然后就带着母校的光环,本着不给母校丢脸的自信,有条不紊的答完了面试题。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最感叹的还是对母校的思念“实事求是,朝气蓬勃”这八个字的精神毕业后在我心中越来越有内涵,包括这次打酱油的在职研究生考试。未来,珍惜学习机会,带着母校的精神走向远方吧。 【相关链接】 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快来听听成功师姐的考研碎碎念!特别是想考人大法学院的! 研究生复试已经通过了吗?现在的你,如果此刻感觉迷茫,那么恭喜你正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