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社会需求的改变,公司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在职工作的小伙伴,想提升自己职场竞争力,而选择攻读在职研究生。选择通过读在职研究生的方法,来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那什么是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的研究生有什么不同呢?一、在职研究生是什么?在职研究生就是已经入职的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全国联考所招收的学生。这种培养的学生只有学位但没有学历。而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二、在职研究生的种类在职研究生分为单独考试,同等学历和在职攻硕,这三种学位。而这三种学位,也是不同的。单独考试的学位,是公司和用人单位定向的培养或委托定向培养。在职读研的学位主要是:在职的和全日制的同学一起学习的委托培养定向在职研究生。而在职专业硕士,是要通过全国联考的。每年大概7月报名,10月份要考试,在毕业后取得专业硕士学位。在职和全日制考生一起学习的,入学不转户口和档案,毕业回原单位。能获得硕士学位和硕士学历证书。同等学力硕士:实在有硕士授予权的学校报名。参加一个难度很低的入门考试后,被录取,按照应修学分,交纳2-4万元不等的学费。在2-3年内修完所有课程(一般是周末授课),同时参加全国统考两门:一门是英语,一门是专业课程。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身能力和学历。很多想要报考的在职人士想知道,在职研究生学费可不可以报销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可以报销学费的在职研究生类型目前能够报销学费的在职研究生类型比较特殊。主要是指非全日制研究生中的定向研究生和委培研究生。1、定向研究生:定向研究生又称定向培养研究生,指由国家按照计划招收,在招生时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2、委培研究生:委培研究生系指的是用人单位(委培研究生本人所在单位)委托教育单位(一般指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层次的大学、研究院所等教育机构)培养的一类高层次专门人才。这两类在职研究生类型是要求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一定年限的。二、学费在职研究生主要包括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报考方式,报考方式不同,学费也不相同。1、同等学力申硕目前,很多在职人士选择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参加研修班学习,但是必须满足本科学历有学士学位三年及以上的条件,可以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获得学位证书。同等学力申硕学费比较低,大概在2-4万之间。2、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难度是一样的,最终获得的是学历学位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较高,多数都在3-6万元之间,会计硕士或工商管理硕士可能会有更高的学费,可能会在十几万至几十万之间。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职研究生学费相关内容。同等学力申硕学费低,报考难度小;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高,报考难度大。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考方式。想要了解各院校详细招生信息,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
硕士教育非常复杂,有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之分,有在职学习与非在职学习之别,有双证与单证的不同,有定向培养与非定向培养的规定,还有专项计划硕士等等。即使高校中人,对此有的也搞不清楚,但人事部门却很熟悉,因为这些与招聘、工资、待遇、职称等密切相关。对于报考者来说,了解这方面规定,弄清各种概念之间的不同,也是很有好处的。一、单证与双证。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与工资、待遇、职称、应聘密切相关。双证是指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研究生是学历,硕士是学位,两者不要混为一谈,否则就闹笑话。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有的面试者问应聘者什么学历,回答说硕士;有的面试者问应聘者什么学位,回答又是研究生。对于这样的回答,你能看出问题所在吗?是在了解情况,还是在考察应聘者的基本素质?有的对面试当中问这些简单的问题很是不解。不是有简单吗?难道面试者在面试之前连简历都不看?其实这是一种素质考察。作为一个应聘者,作为一名研究生,如果连学历与学位都搞不明白,你说是常识问题、素质问题,还是逻辑能力问题、认真程度问题?如此之问还有一层意思,应聘者在简历中交待不明,面试时必须问清楚,这是招聘录用与否的基本条件。因为有的岗位要求双证,有的岗位要求还本硕博同专业。现在当中,同样是研究生毕业,有的既有研究生学历,也有硕士学位,而有的只有研究生学历,没有拿到硕士学位,这就不符合招聘要求。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投递简历时注明是博士,到了应聘时一问是应该毕业生,报到之时却只能拿出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一问博士学位,他回答几个月之后才能到手。可是,招聘条件是博士双证,你说应聘时问学历与学位还多余吗?这些都是工作细节,应聘者是不根本不知道的。一般来讲,应聘者分为三种情况:(1)有研究生学历,无硕士学位,这是因为有的是研究生毕业没有取得硕士学位,有的是因为只是参加了一个研究生班,这个班本身就不授学位;(2)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这就是专业硕士;(3)既有研究生学历,又有硕士学位,这是普遍情况。二、在职与脱产这是从学习时间上进行分类的。脱产是离开工作岗位,全部时间用于学习。在职是指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实际上是业余时间学历,少数也利用部分工作时间。由此就可以看出在职与脱产研究生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用人单位往往倾向于脱产,有的单位在招聘当中专门注明在职学历除外。在职与脱产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统一规范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因此就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之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3]12号)第八条规定,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在职研究生一直是比较乱,社会反映强烈,2013年之后大量收缩了在职研究生数量,以前那种以在职人员的身份、边工作边学习混学历的现象得到有效限制。一般来讲,现在的高校在职研究生计划极少。三、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这是从培养目标上进行分类的。学术硕士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是一个意思,因为全日制研究生也即脱产研究生培养目标是从事教学与理论研究的人才也即学术,毕业时只要达到培养目标,就会同时发给学历与学位双证。而专业硕士多以业余学习为主,还有函授的,只有学位,没有学历。这是2013年以前的情况,从2014年起,学术硕士也有学术型和专业型之分,而且研究生学历是联系在一起。如果仔细阅读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3]12号)中的附件《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就会发现这一点。按照这个规定,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两者都有双证。第十六条规定,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学术硕士研究生)的人员,在符合下列条件中有一条为“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这就是说,你有硕士学位而没有学历,是可以报考的。这里的有硕士学位应该是针对专业硕士而言。第十七条值得特别关注,其中表述是“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比较两者表述,前者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后者是“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多了“专业”两个字,这就表明前者是学术硕士研究生,后者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授予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范围比较小。从第十七条中就可能看出来。(一)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二)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三)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四)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四、有学历的专业硕士与无学历的专业硕士。正如前述,原来专业硕士是没有学历的,2014年以后又增加了专业硕士研究生,这就是说,从2017年起,在人才市场中就出现了有学历的专业硕士与无学历的专业硕士两种情况。前者可称为研究生,后者则不能称为研究生。这一点看从两个文件中就可以看出来。2014年教育部发了两个文件,一个文件是《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3]12号),一个文件是《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4〕18号)。两个文件的标题就不一样,前者是“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后者是“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差别在于前者有研究生三个字,后者没有研究生三个字;前者取得学历学位双证,后者取得学位单证;前者全日制学习,后者是在职学习,也就是非全日制学习。硕士研究生所授学位范围极大,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军事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3大门类之下的111个一级学科,111个一级学科下面还细分为4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这是在职专业硕士所不能相比的。专业硕士(在职)的范围要小得多。《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中,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法律、教育、体育、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公共卫生、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艺术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以及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归纳一下:(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所授学位范围最广,包括几百个学科;(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所授学位范围要小很多,包括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教育硕士……(3)专业硕士(在职,单证)包括法律、教育、体育、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公共卫生、军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艺术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以及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六、统招与定向。定向研究生又称定向培养研究生,指由国家按照计划招收,在招生时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培养单位提供,毕业之后到所在单位工作。这就是说,单位出钱培养人才,被培养者毕业之后也必须回到单位,其他单位是不能接受的。也称委托培养。统招则与定向相反,没有规定毕业之后的去向。向定生较少,主要是统招。定向研究生有三个来源。第一,由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的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单位录取。第二,从参加全国统考的在职人员中选定。第三,从推荐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为硕士生的人员中选定(与入学后选定为国防生相似)。一般来讲,第一个来源的比较多,要求也相对低一些。无论哪个来源,毕业后必须到定向单位工作,否则就是违约,因为双方事先就签有合同或协议。第一种形式的在职人员被录取为研究生后,其学习期间不转工作关系,不调入档案,享受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实际上还是在职人员。第二、第三种形式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待遇与脱产研究生的待遇,即在学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生活补助费,定向生的用人单位还可向定向生提供部分生活补助,有的还提供学费或报销学费。在招聘中,用人单位必须问清楚是统招生还是定向生,这是不能马虎的。按照劳动合同法,定向生实际上是定向单位的员工,已经与定向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如果招聘这样的研究生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因你的招聘,给原来单位造成了损失,按照法律规定,新聘单位应该进行赔偿。还有,如果原单位就是不放手,人事关系与档案是调不动的,对于新聘单位来说也是一个麻烦。所以,招聘单位一般是不会招聘定向生的。(本文为原创,可以转发;图片源于相关学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考研国家线一再推迟,让广大考生不断地拉长战线。往年这个时候,大家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复试工作了。不过国家线其实对于高分考生来说影响并不太大,研究生复试实行差额比例办法,高分考生排名不会变。受影响的应该是调剂生,先是预调剂叫停,再是扩招举措可能会影响到调剂名额。2020考研真是太难了!今年分数线一出,很多考生都在纠结要不要调剂到非全,想着只要有学上就好。但大家同时又产生了担忧:非全日制有必要读吗?非全日制毕业会不会被歧视?等等一系列关于非全日制的疑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非全日制的那些故事”!非全日制定向在职不脱产,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人事档案、户口关系等不转入招生单位,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与招生单位签订三方委托培养协议书,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毕业时不能申请派遣。非全日制非定向在职不脱产,考生录取后人事档案等关系须转入招生单位,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毕业时可纳入派遣计划,依据学生意愿可发放三方协议和办理派遣手续,具体办法参照教育部当年最新政策执行。有必要调剂到非全日制吗?1-THE FIRST-其实关于非全和全日制到底有什么区别,早在国家2019年8月12日出台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经明确了。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其他政策标准完全一致。并且双方都拥有学历证与学位证,都是受国家认可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只是毕业证上,会表明“非全日制”等字样。如果你是报考全日制被调剂到了非全,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依旧可以留在第一志愿的院校和专业内就读。2-THE SECOND-其次,如果你确定被调剂到了非全,经济上的支出会大很多。因为非全是没有奖学金并且学费更贵。并且非全大多数有些是定向招生,也就意味着你毕业后没有派遣证,不能参加校招,只能走社招途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3-THE THIRD-目前我们必须承认,非全的社会认可度比起全日制还是差点,虽然国家认可的,但是有的社会机构并不认可,这是客观存在的歧视。但是非全会慢慢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实际上在去年,部分事业编公务员招聘的时候已经开始认可非全了。另外,有数据显示,百度、腾讯、头条、网易、小米、阿里巴巴、微软、四大、华为、等校招组明确回复接受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过如果你是应届生,还是建议去读全日制研究生!因为毕业后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固定工作提供经济来源,毕业后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校招会容易一些。写在最后有一些想要调剂到非全的同学可能还不太清楚,今年非全日制调剂大部分院校已经仅接收定向研究生了。也就是说应届生调剂到非全定向有一定的困难,并且也不建议大家去读这一类。不管怎样,全日制也好,非全日制也好,大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选择,也要看清院校的公告,如果下定决心了,就顺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研究生更多的是给自己提供一个平台,去看到更优秀的自己,没有白读的书,加油!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其实,网上两派在纷争不断,有人拿教育部文件说话,有人说“非全和全日制一样你为啥不去考全日制”。这里我想表达一个中肯的观点。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你绝对不能说“非全日制不就是在职研究生吗,花钱买的”或者“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这说明你眼光落伍了。很多人也提到,2016年教育部出了新文件,以后的“正儿八经考上”的双证研究生分两种,一种叫“全日制”,一种叫“非全日制”,只不过是培养模式不同,全日制的全天候在学校,老老实实上课;非全日制的灵活安排时间,把全日制该上的课同样上了,该写的论文同样写了,才能毕业,而不是看看网课、函授一下就行。这说明一点,无论是从入学条件、上学内容和毕业条件上来说都是一样的。教育部也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毕业证、学位证有同等法律效力。所以我认为,非全日制就是堂堂正正的研究生,毋庸置疑。有人可能会说,非全日制在校时间少啊,分数低一些啊,诸如此类。时间少怎么了,全日制在学校也不是天天上课,人家可能上午上了两节课,就大半天没事了,有的去图书馆学习了,有的可能去舞厅蹦迪了,你能说蹦迪那个毕业后证书效力就不如去图书馆那个吗?同样的,非全在校时间少,但是课也是安排的满,他可能就没空去蹦迪,他可能一天得上八节课,怎么就不优秀了?再说分数问题,好,非全是有一些人因为全日制分数不够就调剂到了非全,但是最最基本的,人家得过国家线吧?我就不说那些比211全日制分数还高的985非全了,就单凭人家过了国家线这一点,人家就是堂堂正正的研究生,这总没错吧?我们再贬低一下非全,比如说,19考研国家线金融类专业学位A区是345分,有个学生考了346,没考上清华的全日制,调剂到了一个二本学校的非全。这个二本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分数线都是国家线,你能说他不如清华的全日制,我们理解,你说他不如这个二本的全日制甚至不如本科?开玩笑?我觉得,这个事可以类比一下考证,一个人考出了雅思,你别管他是上着班考的还是啥也不干就天天复习雅思了,反正人家是考出来了,你就得承认人家有雅思证,他就是英语不好,考试的时候碰巧运气好,那你也别管,人家反正有证了。为非全打抱不平了半天,我再说说弊端。你说非全和全日制完全一样吗?我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毕竟高分上非全的是一部分,那还有一些低分,考不上全日制调剂到非全的呢,那人家公司也不好区分你到底是哪一种,只好一刀切,这也是木有办法的事,毕竟全日制的都一堆堆的,也不是什么稀缺资源。还有,你毕竟不是全天在学校,一些导师的项目你可能跟不上,一些讲座你也听不了,一些出国交流的机会你也没法去,难免在知识的掌握上比全日制差一些。这个时候不用拿出“我是没工作的非全,和全日制一起上课”来反驳,还是那句话,人家公司知道你是什么情况,人家就看见你的毕业证上写着“非全日制”了,后边等着面试的还有一大堆,你又不是他亲戚,他哪有功夫给你慢慢区分?说了这么多,其实完全可以揣摩一下教育部的初衷。首先,大步调是提高人才素质。这几年,单证的在职研究生、上班但是参加统考的双证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等混杂在一起。尤其是单证研究生,好考好毕业,水分很大。同时,上班族也需要提升自己,不能不让人上进啊,但是上班的可选的范围不大,好多只能考个单证研究生,不利于人进步,怎么办呢?教育部一想,设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吧,应届毕业生考全日制,工作的就考非全。又一想,可别把非全又折腾成了“水货”,所以严令学校把关,统一考试,统一标准,证书统一效力。目的就是,培养出的非全也得是高质量的人才,而不是混学历的“水军”。但是教育部门万万没想到,一大批全日制的考生差了几分居然不是选择二战或者去差学校,而是去了非全,甚至一部分高校在诱导学生要不要调到非全。这个时候就埋下了隐患的种子。那段时间里,学校政策不一样,有的学校非全也提供住宿,有的不提供,有的接受非全档案,有的不接受;有的毕业发三方和派遣,有的不发;有的只要在职的,有的要应届毕业生……这一切,都为隐患埋下了种子。2019年,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了,忽然发现,他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不被认可!这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毕竟很多公司还停留在花钱买学历的“在职研究生”记忆里,你忽然让他接受非全,可能是接受不了的。但是,这也不是人家非全学生倒霉的理由,我们不能幸灾乐祸的嘲笑“非全”,仔细想想,他们也很无辜啊,毕竟教育部说了“同等法律效力”,不过这种情况也应该是在意料之内的。所以2020招生规定上加了一句“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综上所述,非全是正儿八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短期来说受到误解或者难找工作也是肯定存在的。我觉得,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国家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和科普力度,让人们真正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而且,在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等国家、政府层面的考试和选拔上首先要公正起来。比如说,你一些职位要应届毕业生,不让非全报咱先不争论了,但是一些要研究生不限制是否应届的岗位你必须得让非全报。再比如可能硕士比本科工资高的单位,那么人家非全的来了你也得给人家工资该高的高出来。政府下手接纳了,社会慢慢也会接纳。顺便说一句,非全不让评奖学金就很坑,奖学金是学习好坏的表现,和有没有工作有什么关系呢?谁牛谁拿呗,何必限制!不管如何,生活还要继续,不知道第一批非全现在怎么样了,祝好。
企业管理专业是管理学中工商管理专业之一,工商管理有在职研究生教育,企业管理专业当然也有在职研究生教育,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多数比较适合有相关管理经验的在职人群选择,或者想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群报考。可是,在报考院校上犯了难,选哪所大学比较好呢?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可报考的院校其实有很多,小编列举几个比较好的院校供大家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不仅是国内知名的重点的大学之一,在国际上也是非常知名的大学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所属于与商学院,该学校师资力量完备、结构整齐,教学科研实力雄厚。能够在这个学校学习,毕业后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纷纷争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开办以来,受到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率和就业率一直都很高,而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学科也是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专业也被评为北京市品牌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学籍学分永久保留,终身提供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而其他的学校则是四年的学分保留期。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都有招生。想要报考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还未确定学校可在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院校简章。
切记:在职学历,在关键时刻是救命稻草,看到最后你就懂了。作为一名央企资深HR,经历了至少四轮次的“三龄两历”(两历:学位学历,工作经历)大清查。在职研究生学位,是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的。曾几何时,各地重用“四化”干部,其中重学历甚至唯学历的风气很重。在职学历风生水起,直到泛滥成灾,有点职位的人都想法设法搞一个在职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位。在职学历的“水”太深,太浑了,含金量大幅下降,含水量大幅上升。在职学历教育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业界曾掀起一股“原始学历”之风,选人用人就看你的原始学历,即:全国统招全日制学历。在职的研究生,必须要求脱产全日制,学位学历双具备才算。不是全日制脱产的在职研究生,简历上只能填写硕士学位,不能填写硕士研究生学历。很长时间以来,在职研究生的功效大打折扣。但是,作为资深HR,说一句真话:在职研究生有没有用?关键看上级怎么用。上级不想提拔你,就说在职学历没用,要看原始学历。上级想提拔你,就说在职学历有用,证明他始终坚持学习,学习能力强,值得重用。所以,在职学历,如果你能搞一个,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好处:【1】你能打发一些时光,学到一写东西,养成学习的习惯。这种好处是无形资产,学到东西长在你肉上,这次提拔没有用上,在工作、生活、交际中都能用上一些知识。【2】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上面说了,现在很多公务体系和央企体系内,提拔干部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果你没有本科学历,这就是一道致命的硬伤,几乎可以断送你的锦绣前程。但是,你有本科学历,哪怕是电大、党校、函授的,都可能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上级想用你,说学历有用就有用没用也有有用。明白吗?反正,我见过太多老中专生,上级为了提拔他们,花钱让他们去搞一个在职本科学历。假如,你浑身傲骨,我就不搞形式主义,我就要拼真本事吃饭。那么,对不起,你就是那个被淘汰的。没办法,上级规定了本科学历这道硬杠杠的,不拿下你拿下谁?【3】装范利器。除了组织人事部的档案你不能乱填,其他地方的表格、简历、名片、网页、介绍词,都可以大大方方写上:工程硕士、博士。谁知道你的在职学位是学出来的呢?还是买出来的呢?还是花钱送课题赠送的呢?印在名片上,它闪闪发亮不香吗?【4】推销自己的利器。你现在出去,代表单位与他人合作,还是代表个人与他人合作,你的学历层次就是敲门砖。人人都是势利眼的,除非你是亿万富豪,可以拿小学文化炫耀。你就是一个草根,你学历低就会被人瞧不起,合作的机会都没有。这里不谈“里子”(你在职学习了,也学到了知识啊),人家见你第一面就看你的“面子”。现在本科生都大水漫灌了,学历低的连门都进不去。【5】真正学习一些知识。只要你是真心学习,而不是混张文凭,多少还是能学到知识的。这一点不展开说了。【6】最关键的就是链接人脉。大家都知道商学院总裁班上百万学费,学习是一方面,结交贵人是另一方面。据说一些“名媛”都敢下本钱上一个高研班,目的是钓一个金龟婿。何况你是为了做生意呢?高级别的在职研究生,可以结交一些人脉,对事业发展有好处。好了。我们开看看在职研究生的前世今生的。以前,在职研究生泛滥成灾。有公开招考的,有联合办学的,有企业定向培养的,有合作赚钱的,等等。央企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与学校联合办学,花点钱,在某学校开个在职研究生的班,通过学校内部的简单考试,招录几十个人,主要是为了学习定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是混个文凭。更多的是学校为了创收,面向很多企业招生,比如,办一个社会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班。根据企业交钱的多少给一些名额,大约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领导人员先享受这个福利,拿到了一批好学校好专业的在职学历,然后把“爱”洒向更多的中层人员。那个时候,流行什么社会经济学、EMBA、人力资源、工商管理,等等。什么专业时髦,开什么专业的班。举个例子,EMBA,多么高大上的词,被一群企业混子们糟蹋成什么样子了。现在规范多了。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在职攻读硕士方式有两种:1,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为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学历,效力等同全日制研究生。2,传统在职研究生(单证):有学位、无学历。2017年起,研究生分为两种:双证学历教育统招研究生(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形式)、以及单证在职研究生。其中单证在职学位研究生包括: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现已取消)、同等学力申硕,这两种只有硕士学位,没有研究生学历(获得研究生学历必须参加全国统考)。教育部官网指出,同等学力申硕不是学历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于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在2016年之前均为单证(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效用相同,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属于统招统分计划。原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取消,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设立。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国家统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同样的毕业要求,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学历类型同为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具体建议:在职研究生所拿到的证书,不管是硕士学位证书还是学历证书,都是被国家承认和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可在“学位网”查询;学历证书可在“学信网”查询。有了证书,以后在升职、加薪、评职称或出国留学时都可以派上用场。在公务事业央企国企等体系内,即使重视原始学历,但是,你有在职学历,在许多方面享受一样的待遇。刚才讲了,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稻草。退一万步讲:学到知识的目的是把它用在工作中,而不是为了混个文凭。是不是说得有点情怀了?在职研究生的优点就是有目标,知道自己要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吃什么补什么。你已经上了几年班了,你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已经清楚了,你画一张知识、专业、能力雷达图,看看你的短板是什么?有的放矢地报考在职研究生,建议报考双证的。如果有必要,可以报考自己的加强短板,或者是前沿知识,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朝阳专业,为你的升级跨越打好基础。
2020年以前的非全研究生或许还能捡漏到一个非定向就业的机会,但从2021年开始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业类别的,言下之意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要在职人员报考的。很多考生还是对定向与非定向搞不清楚。简而言之就是,定向是指有工作单位的,学校只负责提供教育服务,单向关系;非定向是指学校负责你的就业派遣等,是双向选择。再简单明了一点就是,非定向录取的考生是学校的人,定向的是公司的人。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毕业无派遣证、就业证或报到证,无校奖学金,无宿舍。非定向的才有报到证。建议2021应届毕业生,还是老老实实地去考个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的研究生吧!不要和那些工作了的大叔阿姨们去竞争非全日制定向在职研究生了!全或非全虽然都是统招研究生,但2021年开始,目标对象和市场都不是一个概念。一言以蔽之,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是给在职人员刷学历贴金准备的!不要糊涂!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交流,也请您点击右上角关注我的百家号:李罗伯,谢谢!